CN114738856A - 新风除湿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新风除湿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38856A
CN114738856A CN202210465101.0A CN202210465101A CN114738856A CN 114738856 A CN114738856 A CN 114738856A CN 202210465101 A CN202210465101 A CN 202210465101A CN 114738856 A CN114738856 A CN 1147388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heat exchanger
valve
out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51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超
李川
迟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651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388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38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388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3Venti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ir clea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2003/14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on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其包括全热换热器以及热泵冷媒系统,热泵冷媒系统包括通过制冷剂管路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四通阀、排风换热器、第一进风换热器以及第二进风换热器;压缩机的第一端口与排风换热器连接,排风换热器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冷媒支路与第一进风换热器连接、通过第二冷媒支路与第二进风换热器连接,第一进风换热器与第二进风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三冷媒支路连接,第一进风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四通阀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冷媒支路上设置有单向阀,第二支路上形成有第一膨胀阀,第三支路上形成有第二膨胀阀,该申请所涉及的新风除湿一体机结构紧凑,功能齐全,且在冷媒输送过程中可以对热量进行多次回收利用,有利于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新风除湿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由于室内家具及装修,造成室内长时间的空气污染,使用人们对室内换新风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而全热交换器能够实现室内外空气热交换,以满足用户对换新风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全热交换器中配置有可以相互热交换的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分别配置有风机以实现室内外空气的流动。在风机的作用下,排风通道将室内的空气排出,而进风通道将引入室外的新空气,新空气与排出的室内空气换热,以减少新风对室内温度造成的波动影响。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热交换器配合热泵冷媒系统,实现具有调温和除湿功能的新风空调被逐渐推广使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目前行业内除湿机不具备制冷制热功能,不降温除湿多为电加热升温,此种方式能耗较高;传统的新风机分为单向流和双向流,此种无能量回收功能,造成能源浪费;全热交换器多依赖全热交换芯体进行新风机能量回收,此种方式能量回收效率较低并且也不具备制冷制热功能;导致用户使用体验性较差且设备的能耗较高、体积较大,因此设计一种紧凑型的空气处理装置,使得其能够满足不同工作模式下,最大程度的降低能耗,节约能源,是空调研发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新风空调器体积较大,能耗较高,能量利用率较低,造成资源浪费流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其包括:
全热换热器:其包括外壳体以及设置在外壳体中的换热芯体,所述外壳体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送风口以及室内回风口;
热泵冷媒系统:其包括通过制冷剂管路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四通阀、排风换热器、第一进风换热器以及第二进风换热器;所述四通阀包括输入端口、回流端口、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
其中,所述压缩机的冷媒输出口与所述输入端口连通,所述回流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回流口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排风换热器连接,所述排风换热器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冷媒支路与所述第一进风换热器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冷媒支路与所述第二进风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一进风换热器与所述第二进风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三冷媒支路连接,所述第一进风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媒支路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第二支路上形成有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三支路上形成有第二膨胀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外进风口以及所述室内送风口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用于输送室外新风,所述室内回风口以及所述室外排风口之间形成有排风通道,用于输送室内污风;所述排风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内,所述第一进风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进风换热器沿着气流的流通方向依次形成在所述进风通道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膨胀阀以及所述第二膨胀阀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过滤器,所述第一支路连接在所述第三支路上,所述单向阀用于控制冷媒从所述排风换热器经过所述第二膨胀阀向所述第一进风换热器流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内形成有安装内腔,所述安装内腔包括与所述室外进风口连通的室外进风区、与所述室外排风口连通的室外排风区、与所述室内送风口连通的室内送风区以及与所述室内回风口连通的室内回风区;
所述室外进风区内设置有进风风量调节装置,所述室内回风区内设置有排风风量调节装置,所述进风风量调节装置以及所述排风风量调节装置均包括阀体外壳、形成在所述阀体外壳侧壁上的阀口、可转动连接在所述阀口上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外连驱动件,用于驱动挡风板控制所述阀口的开关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还用于在完全打开所述阀口时截断所述室外进风口或所述室内回风口与所述换热芯体之间的气体流路;
所述进风风量调节装置的旁侧还设置有旁通风阀,用于控制所述室外进风区以及所述室内进风区的直接连通,所述旁通风阀包括旁通风道以及位于所述旁通风道内的开关阀,当所述进风风量调节装置上的阀口开启,室外新风经过阀口以及旁通风阀直接输送到室内进风区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阀包括驱动部以及与所述驱动部的输出端连接的旋转阀片,所述旋转阀片的转动中心与经过所述旁通风道的气流流通方向垂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风量调节装置以及所述排风风量调节装置内还设置有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阀体外壳内的支撑件以及呈角度布置在所述支撑件中的过滤件,所述支撑件内形成有用于定位所述过滤件的限位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底面以及位于所述支撑底面两侧的支撑侧壁,所述过滤件包括进风端面和出风端面,所述进风端面与所述出风端面平行,所述进风端面与所述支撑底面之间的夹角为30度~80度;
所述限位部包括形成在所述支撑件侧壁上且向所述支撑件的内腔延伸的限位筋,各所述限位筋的倾斜角度与所述过滤件的倾斜角度相适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净化件包括初效过滤部和高效过滤部,所述初效过滤部以及所述高效过滤部沿着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初效过滤部和高效过滤部之间还形成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支撑底面上;
所述定位件包括连接板以及形成在所述连接板表面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的两侧形成有第一定位斜面以及第二定位斜面,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斜面与所述高效进风端面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斜面与所述初效底面接触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进风区中设置有进风风机,用于驱动室外新风从所述室内进风口输入室内,所述室外排风区中设置有排风风机,用于驱动室内污风从所述室外排风口输出室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方便安装;且其将能量回收、新风和除湿功能结合在一体机内,能量利用率高,节能高效;
不降温除湿模式下,排风换热器以及第二进风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第一进风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冷媒从压缩机输出经过排风换热器换热后,依次经过排风换热器以及第二进风换热器进行放热,之后经过第二进风换热器吸热后回到压缩机完成一次冷媒循环;
此状态下,低温状态下的室内污风经换热芯体与高温室外新风进行一次热交换,实现第一次热量(冷量)回收;经过换热芯体后的较低温度的室内污风输送到排风换热器,经过排风换热器带走更多的热量,在排风换热器处进一步升温,有利于降低空调系统的热负荷,在排风换热器位置进行第二次热量(冷量)回收;高温状态的室外新风依次经过换热芯体降温、第一进风换热器降温、第二进风换热器升温后输送到室内,此时,冷媒在第二进风换热器处进行冷凝放热,进行第三次热量(冷量)回收,通过对室内污风以及室外降温除湿后的低温状态的气流中能量的回收,实现对室外高温气流的再加热,简化用于降温除湿后气流的再加热装置,有利于简化设备、节约资源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 是本发明所提出的新风除湿一体机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提出的新风除湿一体机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提出的新风除湿一体机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提出的新风除湿一体机的冷媒输送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发明所提出的新风除湿一体机的冷媒输送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发明所提出的新风除湿一体机的冷媒输送示意图之三;
图7是气流流通过程示意图之一;
图8是气流流通过程示意图之二;
图9是进风风量调节装置和排风风量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净化组件安装示意图;
图11是进风风量调节装置和排风风量调节装置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13所示是支撑件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过滤件与定位计件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旁通风阀位置示意图;
图16是旁通风阀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旁通模式下,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18是内循环模式下,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中,
100、外壳体;
101、室外进风区;102、室外排风区;103、室内回风区;104、室内送风区;
110、室外进风口;
120、室外排风口;
130、室内送风口;
140、室内回风口;
200、排风风量调节装置;
300、换热芯体;
400、排风风机;
500、进风风机;
610、排风换热器;
620、第一进风换热器;
630、第二进风换热器;
700、进风风量调节装置;
710、阀体外壳;711、气流输入端;712、气流输出端;
720、挡风板;
730、阀口;
740、净化组件;
741、支撑件;7411、支撑底面;7412、支撑侧壁;7413、限位部;7414、安装口;
7415、固定孔;7416、插接口;
742、过滤件;7421、初效过滤部;7422、高效过滤部;
743、定位件;
800、压缩机;
810、四通阀;
811、输入端口; 812、回流端口;813、第一端口;814、第二端口;
820、第二冷媒支路;821、第一膨胀阀;
830、第一冷媒支路;831、单向阀;832、电磁阀;
840、第三冷媒支路;841、第二膨胀阀;
850、过滤器;
900、旁通风阀;
910、旁通风道;
920、开关阀;921、驱动部;922、旋转阀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风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制热循环。制冷制热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冷媒介质。
压缩机800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冷媒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冷媒气体。所排出的冷媒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冷媒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冷媒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冷媒。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冷媒,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冷媒气体返回到压缩机800。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冷媒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排风换热器和排风风机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进风换热器和进风风机的部分,并且节流装置(如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机或室外机中。
进风换热器和排风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进风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执行制热模式,当进风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执行制冷模式。
其中,进风换热器和排风换热器610转换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的方式,一般采用四通阀810,具体参考常规空调器的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空调器的制冷工作原理是:压缩机800工作使进风换热器(在室内机中,此时为蒸发器)内处于超低压状态,进风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迅速蒸发吸收热量,室内风机吹出的风经过进风换热器盘管降温后变为冷风吹到室内,蒸发汽化后的冷媒经压缩机800加压后,在排风换热器610(在室外机中,此时为冷凝器)中的高压环境下凝结为液态,释放出热量,通过排风风机,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如此循环就达到了制冷效果。
空调器的制热工作原理是:气态冷媒被压缩机800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进风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冷媒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排风换热器610(此时为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外空气变得更冷),成为气态冷媒,再次进入压缩机800开始下一个循环。
新风空调器中的全热换热器能够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热回收装置,通过回收排气中的余热对引入的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在新风进行热湿处理之前,降低或增加新风的焓值。有效降低系统的负荷、节省系统的能耗和运行费用,有效地解决了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与系统节能之间的矛盾。
全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室内排风和新风分别呈正交叉方式流经换热器芯体时,由于气流分隔板两侧气流存在着温差和蒸汽分压差,两股气流通过分隔板时呈现传热传质现象,引起全热交换过程。夏季运行时,新风从空调排风获得冷量,使温度降低,同时被空调风干燥,使新风含湿量降低;冬季运行时,新风从空调室排风获得热量,温度升高。这样,通过换热芯体300的全热换热过程,让新风从空调排风中回收能量。
如图1-4所示,本申请所涉及的新风除湿一体机,包括全热换热器以及热泵冷媒系统,全热换热器包括外壳体100以及设置在外壳体100中的换热芯体300,所述外壳体100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110、室外排风口120、室内送风口130以及室内回风口140。
所述外壳体100内形成有安装内腔,用于安装各换热器、压缩机800等工作部件,所述安装内腔包括与所述室外进风口110连通的室外进风区101、与所述室外排风口120连通的室外排风区102、与所述室内送风口130连通的室内送风区104以及与所述室内回风口140连通的室内回风区103。
对于全热换热器而言,所述外壳体100作为安装固定部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安装在用户家中。所述外壳体100通常采用钣金材料加工而成,所述外壳体100整体呈扁平的矩形结构,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可以吊装在用户家中的吊顶中使用。
换热芯体300为全热换热器的关键部件,其用于对室内污风和室外新风进行热交换,换热芯体300通常配置有用于向室外侧排风的第一气流通道(未标记),以及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到室内的第二气流通道,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之间可以进行热传递。
同时,为了满足室内外空气流动的要求,所述外壳中配置有进风风机500和排风风机400,进风风机500设置在室内进风区中,用于驱动室外新风从所述室内送风口130输入室内,排风风机400设置在室外排风区102内,用于驱动室内污风从所述室外排风口120输出室外。
室外新风从室外进风口110进入到外壳体100内,经过室内送风口130输入到室内,室内污风从室内回风口140进入到外壳体100内,经过室外排风口120输出到室外,室内污风以及室外新风选择性的从换热芯体300内通过,在换热芯体300内进行热量交换。
参考图4-图6,热泵冷媒系统包括通过制冷剂管路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800、四通阀810、排风换热器610、第一进风换热器620以及第二进风换热器630。
所述室外进风口110以及所述室内送风口130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用于输送室外新风,所述室内回风口140以及所述室外排风口120之间形成有排风通道,用于输送室内污风。
所述排风换热器610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内,所述第一进风换热器620以及所述第二进风换热器630沿着气流的流通方向依次形成在所述进风通道内。
所述四通阀810包括输入端口811、回流端口812、第一端口813以及第二端口814,通过切换输入端口811与第一端口813或第二端口814之间的连通关系,实现各进风换热器和排风换热器610不同的工作状态,进而达到制冷或制热的目的。
其中,所述压缩机800的冷媒输出口与所述输入端口811连通,所述回流端口812与所述压缩机800的冷媒回流口连通,所述第一端口813与所述排风换热器610连接。
所述排风换热器610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冷媒支路830与所述第一进风换热器620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冷媒支路820与所述第二进风换热器630连接。
所述第一进风换热器620的另一端与所述四通阀810的第二端口814连接,所述第一进风换热器620与所述第二进风换热器630之间通过第三冷媒支路840连接。
所述第一冷媒支路830上设置有单向阀831以及电磁阀832,所述第二支路上形成有第一膨胀阀821,所述第三冷媒支路840上形成有第二膨胀阀841。
所述第一膨胀阀821以及所述第二膨胀阀84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过滤器850,用于过滤冷媒中掺杂的杂质,防止堵塞膨胀阀。
所述第一冷媒支路830与第一进风换热器620连接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冷媒支路840上,所述单向阀831用于控制冷媒从所述排风换热器610经过所述第二膨胀阀841向所述第一进风换热器620流动。
<制冷模式>
参考图4,制冷状况下,输入端口811与第一端口813连通,第二膨胀阀841开启,第一膨胀阀821关闭,电磁阀832开启,此时,第一冷媒支路830打开,第二进风换热器630处于关闭状态。
此时排风换热器610作为冷凝器,第一进风换热器620作为蒸发器,其中,高温高压的冷媒经过四通阀810输入到排风换热器610中,冷媒顺次在排风换热器610中放热后进入第一冷媒支路830中,流经第一冷媒支路830上的电磁阀832和单向阀831后经过第二膨胀阀841节流后进入第一进风换热器620中,在第一进风换热器620中吸热后,经过四通阀810的第二端口814以及回流端口812输回到压缩机800中,完成一次冷媒循环。
室内污风经排风风机400引入至换热芯体300与室外新风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室外新风的热负荷转移给室内污风,使得室外新风的温度降低,有利于降低空调系统的热负荷;从换热芯体300输出的室内污风仍然比室外温度低,室内污风再次经过排风换热器610(冷凝器)带走更多的热负荷排至室外,再次降低空调系统的热负荷。
制冷状态下,室外新风由进风风机500引入后先经换热芯体300与室内污风进行热交换后第一次降温再经过第一进风换热器620进行二次降温,实现制冷功能。
<制热模式>
参考图5,制热状态下,四通阀810的输入端口811与第二端口814连通,第二膨胀阀841开启到最大,第一进风换热器620与第二进风换热器630为串联状态,第一膨胀阀821开启,在单向阀831的作用下,第一冷媒支路830处于断开状态。
高温高压的冷媒经过四通阀810的第二端口814输入到第二进风换热器630中,此时第一进风换热器620和第二进风换热器630作为冷凝器,排风换热器610作为蒸发器,冷媒依次在第一进风换热器620和第二进风换热器630中放热,在排风换热器610中吸热后,经过四通阀810的第一端口813以及回流端口812输回到压缩机800中,完成一次冷媒循环。
室内污风经排风风机400引入至换热芯体300与室外新风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室外新风的冷负荷转移给室内污风,使得室外新风的温度升高,有利于降低空调系统的冷负荷;从换热芯体300输出的室内污风仍然比室外温度高,室内污风再次经过排风换热器610(蒸发器)带走更多的冷负荷排至室外,再次降低空调系统的冷负荷。
制热状态下,室外新风由进风风机500引入后先经换热芯体300与室内污风进行热交换后第一次升温,再经过第一进风换热器620和第二进风换热器630进行二次升温,实现制热功能。
<不降温除湿以及恒温除湿>
参考图6,不降温除湿以及恒温除湿过程中,输入端口811与第一端口813连通,第一膨胀阀821、第二膨胀阀841开启,位于第一冷媒支路830上的电磁阀832关闭,将第一冷媒支路830切断。
高温高压的冷媒从压缩机800输出后,通过四通阀810流经排风换热器610和第二进风换热器630进行放热(此时第一膨胀阀821最大开度,不起节流作用),后经过第一膨胀阀821节流后进入第一进风换热器620吸热后回到压缩机800完成循环。
此时,室内污风与室内污风从换热芯体300中流通,在换热芯体300中完成第一次热量回收,室内污风热量升高,室外新风热量降低,升高之后的室内污风经过排风换热器610,吸收排风换热器610处的热量后,温度进一步升高,随后,排出室外。
室外新风在换热芯体300处与室内污风换热降温后,经过第一进风换热器620进行降温除湿,降温除湿之后的室外新风又经过第二排风换热器610进一步升温后,达到适宜的温度,输出到室内,提高用户舒适度。
其中,恒温除湿模式下,第一膨胀阀821的开度可以通过出风温度进行实时调节,保证室内回风温度与出风温度相同。
如图9-1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外进风区101内设置有进风风量调节装置700,所述室内回风区103内设置有排风风量调节装置200, 进风风量调节装置700连接在室外进风口110以及换热芯体300之间,排风风量调节装置200设置在室内回风口140以及换热芯体300之间。
所述进风风量调节装置700以及所述排风风量调节装置200均包括阀体外壳710、形成在所述阀体外壳710侧壁上的阀口730、可转动连接在所述阀口730上的挡风板720,所述挡风板720外连驱动件,用于驱动挡风板720控制所述阀口730的开关状态。
所述挡风板720还用于在完全打开所述阀口730时截断所述室外进风口110或所述室内回风口140与所述换热芯体300之间的气体流路,即,进风风量调节装置700中的挡风板720竖直状态下,将室外进风口110与换热芯体300之间的通路截断,排风风量调节装置200中的挡风板720竖直状态下,将室内回风口140与换热芯体300之间的通路截断。
挡风板720在图纸中的水平状态下,将完全关闭所述阀口730,即,室外进风口110与换热芯体300之间的通路全开,室内回风口140与换热芯体300之间的通路全开。
而随着挡风板720的转动,所述阀口730的开度逐渐增大,挡风板720在图纸中处于竖直状态下,所述阀口730的开度最大,此时,室内侧的空气内循环量以及室外侧空气的外循环量也达到最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风量调节装置700以及所述排风风量调节装置200内还设置有净化组件740,所述净化组件740包括阀体外壳710、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阀体外壳710内的支撑件741以及呈角度布置在所述支撑件741中的过滤件742,所述支撑件741内形成有用于定位所述过滤件742的限位部7413。
参考图9,阀体外壳710包括气流输入端711以及气流输出端712,气流输入端711上沿着气流的流通方向形成有渐缩的气流通道,过滤件742位于该气流通道的末端,有利于将气流集中输送到过滤件742内,进行过滤。
如图12所示,所述支撑件741整体为U形,具体包括支撑底面7411以及位于所述支撑底面7411两侧的支撑侧壁7412,支撑底面7411用于支撑过滤件742,支撑侧壁7412上设置有限位部7413,用于对过滤件742提供限位。
再次参考图10、图13,所述过滤件742包括进风端面和出风端面,所述进风端面与所述出风端面平行,沿着气流的流通方向,过滤件742的切面形状为平行四边形,所述进风端面与所述支撑底面7411之间的夹角α为度30~80度。
传统进风端面与所述支撑底面7411之间的倾斜角度为直角,通过改变进风端面与所述支撑底面7411的倾斜角,增大了气流经过过滤件742的过滤面积,有利于降低过滤件742在空调器内的占用空间,对于降低产品整体高度起关键作用。
再次参考图12,所述限位部7413具体包括形成在两侧的支撑件741侧壁上且向所述支撑件741的内腔延伸的多个限位筋,各所述限位筋的倾斜角度与所述过滤件742的倾斜角度相适配。
同一支撑件741上相邻两个限位筋之间的尺寸与过滤件742沿着气流流通方向的长度相适配,即,过滤件742安装在两个限位筋之间。
再次参考图10,所述过滤件742具体包括初效过滤部7421和高效过滤部7422,所述初效过滤部7421以及所述高效过滤部7422沿着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初效过滤部7421用于过滤用于过滤粒径大于μm的颗粒灰尘及悬浮物;用于过滤粒径不大于μm的颗粒灰尘及悬浮物。
所述初效过滤部7421包括初效进风端面、初效出风端面以及初效底面,初效底面与支撑底板接触连接,气流从初效进风端面输入,经过初效过滤部7421的过滤后,从初效出风端面输出。
具体而言,所述高效过滤部7422包括高效进风端面、高效出风端面以及高效底面,从初效出风端面输出后的气流从高效进风端面输入高效过滤部7422内,经过高效过滤部7422的过滤后,从高效出风端面输出。
除此之外,所述初效过滤部7421和高效过滤部7422之间还形成有定位件743,用于对初效过滤部7421和高效过滤部7422进行辅助支撑,且方便初效过滤部7421和高效过滤部7422的拆装。
所述支撑底面7411上形成有安装口7414,安装口7414的宽度与整个支撑底面7411的宽度相适配,初效过滤部7421和高效过滤部7422从该安装口7414处安装或拆卸到支撑件741内。
如图13,所述安装口7414沿着气流流通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插接口7416以及固定孔7415,所述定位件743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支撑底面7411上,且其安装位置与安装口7414位置相适配。
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所述定位件743包括连接板以及形成在所述连接板表面的定位凸起,安装状态下,定位凸起从安装口7414位置延伸至支撑底面7411上方。
所述定位凸起的两侧形成有第一定位斜面以及第二定位斜面,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斜面与所述高效进风端面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斜面与所述初效底面接触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与支撑底板的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形成有插接部,另一端形成有连接孔。
安装状态下,所述连接板的插接部插接到所述插接口7416内,另一端的连接孔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固定孔7415上。
所述初效过滤部7421沿着气流流通方向的切面形状为矩形或平行四边形,所述支撑件741的上方还设置有挡风部,其位于所述初效进风端面的上方,用于保证气流全部从所述初效进风端面输入。
阀体外壳710中形成有安装内腔,预先安装好过滤件742的支撑件741沿着安装内腔的长度方向可拆卸连接在阀体外壳710内。
具体的,首先将初效过滤部7421和高效过滤部7422从支撑底面7411的安装口7414位置安装到支撑件741内,通过限位部7413限制其安装方向。
然后,将定位件743固定在支撑底面7411的下表面,且定位凸起对应到初效过滤部7421和高效过滤部7422之间,对初效过滤部7421和高效过滤部7422进行支撑固定,初效过滤部7421和高效过滤部7422和支撑件741的安装固定完成。
如图15-图17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风量调节装置700的旁侧还设置有旁通风阀900,用于控制所述室外进风区101以及所述室内进风区的直接连通,所述旁通风阀900包括旁通风道910以及位于所述旁通风道910内的开关阀920,当所述进风风量调节装置700上的阀口730开启,室外新风经过阀口730以及旁通风阀900直接输送到室内进风区内。
所述开关阀920包括驱动部921以及与所述驱动部921的输出端连接的旋转阀片922,所述旋转阀片922的转动中心与经过所述旁通风道910的气流流通方向垂直。
具体而言,旁通风阀900包括旁通风道910以及位于所述旁通风道910内的开关阀920,旁通风道910的进风口与室外风道连通,出风口与室内回风区103连通,旁通风道910中的开关阀920开启后,室外新风从室外风道中经过旁通风道910直接输送到室内回风区103,再从室内回风区103经过第二换热器输送到室内送风区104中,实现室外送风区与第二换热器的直接连通。
旁通风道910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风道为渐扩形状,开关阀920位于旁通风道910的出风口一侧,开关阀920具体包括驱动部921以及与所述驱动部921的输出端连接的旋转阀片922。
所述旋转阀片922的转动中心与经过所述旁通风道910的气流流通方向垂直。
旁通模式下,驱动部921位于旁通风道910的下方,其输出轴垂直于旁通风道910向下延伸,驱动部921开启,带动输出轴转动,进而带动旋转阀片922转动一定角度,将旁通风道910打开。
旁通模式下,进风风量调节装置700挡风板720处于垂直状态,排风风量调节装置200中的挡风板720处于水平状态,换热芯体300与排风通道连通,旁通风阀900开启。
室外空气由室外进风口110输入到室外风道内,经过初效滤网和高效滤网过滤后,从旁通风阀900输送到第一进风换热器620,后经过第二进风换热器630后,经过进风风机500的导流,从室内送风口130输送到室内,即,此模式下,室外新风不通过换热芯体300直接引入室内。
室内污风从室内回风口140进入到室内通道中,通过室内滤网后输送到换热芯体300内,从换热芯体300输出的室内污风经过排风换热器610从室外排风口120排出室外,此模式下,新风和污风在换热芯体300中不发生换热。
除了上述多种空调模式外,如图18所示,本申请所涉及的新风除湿一体机还包括内循环除湿模式,该模式下,进风风量调节装置700和排风风量调节阀中的挡风板720处于垂直状态,换热芯体300与排风通道和进风通道之间为关闭状态,旁通风阀900关闭。
室外空气由室外进风口110输送到进风通道内,经过排风换热器610进行换热,再由排风风机400经过室外排风口120输出到室外,形成一次外循环换热。
室内空气由室内回风口140进入到进风通道,经过后,从排风风量调节装置200过滤后输出到第一排风换热器610对气体进行降温除湿,降温后的气体经过第二排风换热器610对空气进行升温,然后在进风风机500的引导下,从室内送风口130重新送到室内,形成一次内循环除湿过程。
此过程中,冷媒的传输过程与不降温除湿过程类似,再次不做赘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全热换热器:其包括外壳体以及设置在外壳体中的换热芯体,所述外壳体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送风口以及室内回风口;
热泵冷媒系统:其包括通过制冷剂管路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四通阀、排风换热器、第一进风换热器以及第二进风换热器;所述四通阀包括输入端口、回流端口、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
其中,所述压缩机的冷媒输出口与所述输入端口连通,所述回流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回流口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排风换热器连接,所述排风换热器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冷媒支路与所述第一进风换热器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冷媒支路与所述第二进风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一进风换热器与所述第二进风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三冷媒支路连接,所述第一进风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媒支路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第二支路上形成有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三支路上形成有第二膨胀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除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进风口以及所述室内送风口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用于输送室外新风,所述室内回风口以及所述室外排风口之间形成有排风通道,用于输送室内污风;所述排风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内,所述第一进风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进风换热器沿着气流的流通方向依次形成在所述进风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除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膨胀阀以及所述第二膨胀阀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过滤器,所述第一支路连接在所述第三支路上,所述单向阀用于控制冷媒从所述排风换热器经过所述第二膨胀阀向所述第一进风换热器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除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体内形成有安装内腔,所述安装内腔包括与所述室外进风口连通的室外进风区、与所述室外排风口连通的室外排风区、与所述室内送风口连通的室内送风区以及与所述室内回风口连通的室内回风区;
所述室外进风区内设置有进风风量调节装置,所述室内回风区内设置有排风风量调节装置,所述进风风量调节装置以及所述排风风量调节装置均包括阀体外壳、形成在所述阀体外壳侧壁上的阀口、可转动连接在所述阀口上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外连驱动件,用于驱动挡风板控制所述阀口的开关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除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风板还用于在完全打开所述阀口时截断所述室外进风口或所述室内回风口与所述换热芯体之间的气体流路;
所述进风风量调节装置的旁侧还设置有旁通风阀,用于控制所述室外进风区以及所述室内进风区的直接连通,所述旁通风阀包括旁通风道以及位于所述旁通风道内的开关阀,当所述进风风量调节装置上的阀口开启,室外新风经过阀口以及旁通风阀直接输送到室内进风区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除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阀包括驱动部以及与所述驱动部的输出端连接的旋转阀片,所述旋转阀片的转动中心与经过所述旁通风道的气流流通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除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进风风量调节装置以及所述排风风量调节装置内还设置有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阀体外壳内的支撑件以及呈角度布置在所述支撑件中的过滤件,所述支撑件内形成有用于定位所述过滤件的限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除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底面以及位于所述支撑底面两侧的支撑侧壁,所述过滤件包括进风端面和出风端面,所述进风端面与所述出风端面平行,所述进风端面与所述支撑底面之间的夹角为30度~80度;
所述限位部包括形成在所述支撑件侧壁上且向所述支撑件的内腔延伸的限位筋,各所述限位筋的倾斜角度与所述过滤件的倾斜角度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除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净化件包括初效过滤部和高效过滤部,所述初效过滤部以及所述高效过滤部沿着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初效过滤部和高效过滤部之间还形成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支撑底面上;
所述定位件包括连接板以及形成在所述连接板表面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的两侧形成有第一定位斜面以及第二定位斜面,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斜面与所述高效进风端面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斜面与所述初效底面接触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除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进风区中设置有进风风机,用于驱动室外新风从所述室内进风口输入室内,所述室外排风区中设置有排风风机,用于驱动室内污风从所述室外排风口输出室外。
CN202210465101.0A 2022-04-29 2022-04-29 新风除湿一体机 Pending CN1147388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5101.0A CN114738856A (zh) 2022-04-29 2022-04-29 新风除湿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5101.0A CN114738856A (zh) 2022-04-29 2022-04-29 新风除湿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38856A true CN114738856A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85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5101.0A Pending CN114738856A (zh) 2022-04-29 2022-04-29 新风除湿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3885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3441A (zh) * 2022-07-15 2022-10-14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81345Y1 (ko) * 1999-12-08 2000-05-15 이재환 냉난방겸용 공기조화기
CN101907342A (zh) * 2010-08-23 2010-12-08 四川依米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新风空调的新风阀
CN101995062A (zh) * 2010-11-09 2011-03-30 帝思迈环境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全热回收的调湿新风热泵
CN103017262A (zh) * 2012-11-28 2013-04-03 江苏高科应用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热回收新风除湿机
CN105674538A (zh) * 2014-11-19 2016-06-15 天津纳百川冷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换热器及室内机
CN105972808A (zh) * 2016-05-18 2016-09-2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模式的控制方法
CN109631223A (zh) * 2019-01-22 2019-04-16 派洛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风道装置及具有其的通风设备
CN210399158U (zh) * 2019-06-18 2020-04-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12880035A (zh) * 2021-03-25 2021-06-01 浙江星光电科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控温除湿新风空调及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
CN215412336U (zh) * 2021-06-08 2022-01-04 安徽省新空间规划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工业厂房用通风降温系统结构
CN215571019U (zh) * 2021-02-05 2022-01-18 张宇 一种智能化分室新风风量调节装置及调节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81345Y1 (ko) * 1999-12-08 2000-05-15 이재환 냉난방겸용 공기조화기
CN101907342A (zh) * 2010-08-23 2010-12-08 四川依米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新风空调的新风阀
CN101995062A (zh) * 2010-11-09 2011-03-30 帝思迈环境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全热回收的调湿新风热泵
CN103017262A (zh) * 2012-11-28 2013-04-03 江苏高科应用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热回收新风除湿机
CN105674538A (zh) * 2014-11-19 2016-06-15 天津纳百川冷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换热器及室内机
CN105972808A (zh) * 2016-05-18 2016-09-2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模式的控制方法
CN109631223A (zh) * 2019-01-22 2019-04-16 派洛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风道装置及具有其的通风设备
CN210399158U (zh) * 2019-06-18 2020-04-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5571019U (zh) * 2021-02-05 2022-01-18 张宇 一种智能化分室新风风量调节装置及调节系统
CN112880035A (zh) * 2021-03-25 2021-06-01 浙江星光电科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控温除湿新风空调及新风除湿风温控制方法
CN215412336U (zh) * 2021-06-08 2022-01-04 安徽省新空间规划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工业厂房用通风降温系统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3441A (zh) * 2022-07-15 2022-10-14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5183441B (zh) * 2022-07-15 2024-04-26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90508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211667926U (zh) 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
CN101105347A (zh) 可调节湿度的热泵空调器
CN101334194A (zh) 柜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10567083A (zh) 一种新风热泵热管两级余热回收组合式空调器
CN213395606U (zh) 一种空调器
KR100430278B1 (ko) 히트파이프를 적용한 에너지 절약형 폐열회수 공기조화기
CN114738856A (zh) 新风除湿一体机
CN112539488A (zh) 一种毛细管辐射双冷源全热新风除湿空调一体机机组
CN111076311A (zh) 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
CN21500190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723801U (zh) 空调器
CN215832055U (zh) 一种室内空气处理系统
CN114198808A (zh) 一种再热型被动式环控一体机机组
CN211903076U (zh) 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844904U (zh) 热交换新风机
CN115183441B (zh) 空调器
CN218269311U (zh) 新风除湿一体机
CN111981579A (zh) 基于储湿换热器空气冷却的房间空调器
CN217057730U (zh) 新风空调器
CN207299324U (zh) 再热型热泵热回收空调机组
KR20030008707A (ko) 폐열회수형 냉, 난방 및 환기 겸용 에어콘
CN21301993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503799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286996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