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15428A - 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及方法、以及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及方法、以及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15428A
CN116815428A CN202210280379.0A CN202210280379A CN116815428A CN 116815428 A CN116815428 A CN 116815428A CN 202210280379 A CN202210280379 A CN 202210280379A CN 116815428 A CN116815428 A CN 1168154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
thread cutting
arc
cutter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803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鹏
谭新民
管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c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c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c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c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803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154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15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154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 D05B65/06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and for disposing of the severed thread end ; Catching or wiping devices for the severed thre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及方法、以及缝纫机,所述剪线机构包括第一剪线刀和第二剪线刀,所述第二剪线刀上设有用于钩住并带动底线朝第一剪线刀运动的剪线钩,所述剪线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的剪线捕捉件,所述剪线捕捉件包括沿着旋梭组件外周侧布置的弧形捕捉片,且弧形捕捉片位于旋梭组件和第一剪线刀之间,所述弧形捕捉片右侧边上设有向右倾斜的约束侧边,并在约束侧边上开设有的捕捉凹槽;所述第二剪线刀朝第一剪线刀转动时剪线钩与约束侧边交汇,且剪线钩带动底线沿着约束侧边移动至捕捉凹槽槽口。本发明的剪线机构,能够在剪线完成后捕捉住底线线头,稳定底线线头位置,提高了缝纫性能中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及方法、以及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及方法、以及缝纫机。
背景技术
现有部分缝纫机普遍有剪线后底线线头捕捉功能,如:双针机、锁眼机、套结机等平刀剪线机构。但是目前所有缝纫机厂家所生产的平缝机,均无法实现剪线后底线线头捕捉功能:因为平缝机针板下面空间极其狭小,又有送布机构在这个空间内作高速往复运动,而且旋梭与剪线机构之间的间隙极小。这就导致现有平缝机,在剪线后,底线线头的位置,是没有进行控制的,可能向任意方向倒伏,这样下次开始缝纫时,高速旋转的旋梭梭皮尾钩,有一定机率会击中底线线头,其倒伏方向变得更加不可预测,导致起缝时有若干个针迹不会形成线迹,俗称起缝带不起底线,或者起缝不上线。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供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及方法、以及缝纫机,能够稳定剪线后底线线头的位置,确保能够顺利地进行下次起缝,提高了缝纫性能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用于设置在缝纫机的旋梭组件处进行剪线,所述剪线机构包括第一剪线刀和第二剪线刀,所述第一剪线刀固定安装在旋梭组件外周侧处,所述第二剪线刀设置在旋梭组件外周侧处并能够绕着旋梭组件转动至与第二剪线刀咬合或者分开,所述第二剪线刀上设有用于钩住并带动底线朝第一剪线刀运动的剪线钩,所述剪线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的剪线捕捉件,所述剪线捕捉件包括沿着旋梭组件外周侧布置的弧形捕捉片,且弧形捕捉片位于旋梭组件和第一剪线刀之间,所述弧形捕捉片右侧边上设有向右倾斜的约束侧边,并在约束侧边上开设有的捕捉凹槽;所述第二剪线刀朝第一剪线刀转动时剪线钩与约束侧边交汇,且剪线钩带动底线沿着约束侧边移动至捕捉凹槽槽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剪线刀的剪线钩由勾线斜边和勾线挡边构成,所述勾线斜边从第二剪线刀的左侧边向右倾斜延伸,所述勾线挡边设置在勾线斜边右侧,所述弧形捕捉片上的捕捉凹槽位于勾线挡边左侧,所述弧形捕捉片朝向第二剪线刀的一端为A侧端、另一端为B侧端,所述约束侧边靠近A侧端的一侧延伸到勾线斜边的左侧;所述第二剪线刀朝第一剪线刀转动时剪线钩与约束侧边交汇形成一个封闭区域,且捕捉凹槽位于封闭区域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剪线刀转动至与第一剪线刀咬合剪线时,所述剪线钩与约束侧边交汇形成的封闭区域还存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剪线刀转动至与第一剪线刀咬合剪线时,所述剪线钩跨过约束侧边使得封闭区域消失。
进一步地,所述勾线挡边左右倾斜设置,且靠近剪线捕捉件一端位于左侧、远离剪线捕捉件一端位于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勾线挡边相对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为2~4°。
进一步地,所述勾线挡边相对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为3°。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捕捉片的右侧边设置有一个弧形凸起,所述约束侧边靠近B侧端的一端延伸至弧形凸起处,所述捕捉凹槽位于弧形凸起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剪线刀上设有用于插入到面线线环之间进行分线的分线尖部,所述分线尖部左侧边为勾线挡边,所述分线尖部右侧边具有向右倾斜设置的第一分线斜边。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捕捉片右侧边设有与第一分线斜边相对的第二分线斜边,所述第二剪线刀朝第一剪线刀转动时第一分线斜边与第二分线斜边交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剪线刀上设有抬高部,所述第二剪线刀上设有朝旋梭组件所在侧倾斜的抬起部,所述第二剪线刀朝第一剪线刀转动时抬起部插入到抬高部朝向旋梭组件的下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剪线捕捉件具有与弧形捕捉片连接的安装段,所述缝纫机中用于剪线捕捉件固定安装的零部件为捕捉件安装基础,所述安装段与捕捉件安装基础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段利用紧固螺钉固定安装在捕捉件安装基础上,所述安装段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条形连接孔,所述紧固螺钉穿过条形连接孔螺接到捕捉件安装基础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方法,采用上述的剪线机构进行,包括以下步骤:
S1、剪切工作前,所述第二剪线刀与第一剪线刀分开;
S2、开始剪线时,所述第二剪线刀朝第一剪线刀转动,剪线钩勾住底线,所述第二剪线刀朝第一剪线刀转动时剪线钩与约束侧边交汇,剪线钩带动底线沿着约束侧边移动至底线到达捕捉凹槽处,并在自身张力作用下进入到捕捉凹槽中;
S3、第二剪线刀到达咬合位置时,与第一剪线刀咬合将底线剪断,得到底线线头;底线线头位于第二剪线刀与第一剪线刀之间;
S4、第二剪线刀转动回退前,底线线头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变为伸展状态,并保持位于捕捉凹槽中;
S5、第二剪线刀转动回退,底线线头在捕捉凹槽约束作用下保持稳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S6、下一次开始缝纫时,旋梭组件中的旋梭梭皮转动,其尾部将底线线头向左顶动,使底线线头保持在捕捉凹槽中并被顶出一部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缝纫机,包括旋梭组件,还包括上述的剪线机构,所述剪线机构设置在旋梭组件处进行剪线。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剪线机构及方法、以及缝纫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剪线捕捉件,利用捕捉凹槽捕捉底线,剪线时,驱动第二剪线刀朝着第一剪线刀转动,带动底线和靠近第一剪线刀,底线会被拉动,自身具有一定张力,剪线钩与约束侧边交汇,剪线钩带动底线沿着约束侧边移动,底线移动到捕捉凹槽槽口处时,会在自身张力的作用下进入到捕捉凹槽中,从而将底线捕捉到,保证底线线头位置稳定。并且,底线线头这一段会形成一个向上拱起的曲线段,并位于旋梭组件的梭壳的转动范围外,不会被转动的梭壳碰撞,导致出现乱摆现象。本发明的剪线机构,能够在剪线完成后捕捉住底线线头,稳定剪线后底线线头的位置,确保能够顺利地进行下次起缝,提高了缝纫性能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剪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剪线机构中第二剪线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剪线机构中第一剪线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剪线捕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剪线捕捉件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剪线机构在正常缝纫和底线捕捉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剪线机构在剪线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的第一剪线刀和剪线捕捉件在剪线时状态一的配合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的第一剪线刀和剪线捕捉件在剪线时状态二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的第一剪线刀和剪线捕捉件在剪线时状态三的配合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面线线头在剪线捕捉件处的位置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剪线机构在剪线时剪线钩与约束侧边交汇的工作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剪线机构在咬合剪线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剪线机构在剪线后的工作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剪线机构在咬合剪线前的底线位置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剪线机构在咬合剪线后的底线位置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剪线机构在剪线后且第二剪线刀回退后的底线位置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剪线机构剪线后旋梭梭皮推动底线线头的示意图。
图19为现有设计中面线线环在分线片上的位置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01 分线片
1 机壳
2 旋梭组件
2a 旋梭内胆
2b 旋梭梭皮
2c 梭架导线槽
3 旋梭定位钩
4 机针
5 第一剪线刀
5a 第一刀口
5c 抬高部
6 第二剪线刀
6a 第二刀口
6b 剪线钩
6c 勾线斜边
6d 勾线挡边
6e 分线尖部
6f 第一分线斜边
6g 抬起部
7 剪线捕捉件
71 弧形捕捉片
711 A侧端
712 B侧端
71a 约束侧边
71b 第二分线斜边
71c 捕捉凹槽
71d 弧形凸起
72 安装段
72a 条形连接孔
8 剪线驱动组件
9 面线
9a 布边线
9b 针边线
10 底线
11 紧固螺钉
A 旋梭转动方向
B 旋梭梭皮推动底线线头方向
C 旋梭梭皮最大运动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参见图1至图1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设置在缝纫机的旋梭组件2处进行剪线,用于设置在缝纫机的旋梭组件2处进行剪线,旋梭组件2通过旋梭定位钩3定位安装,旋梭定位钩3固定于机壳1上,旋梭组件2的最外为旋转运动的梭皮2b。
本发明的剪线机构包括第一剪线刀5和第二剪线刀6,第一剪线刀5和第二剪线刀6可都为圆弧线刀片,第一剪线刀5固定安装在旋梭组件2外周侧处,第二剪线刀6设置在旋梭组件2外周侧处并能够绕着旋梭组件2转动至与第二剪线刀6咬合或者分开,也即第一剪线刀5和第二剪线刀6都位于梭皮2b之上且具有一定间隙,梭皮2b转动时不会碰触到第一剪线刀5和第二剪线刀6。第一剪线刀5的转动由剪线驱动组件8来驱动。第二剪线刀6上设有用于将用于勾住底线10和面线9朝第一剪线刀5运动的剪线钩6b,参见图1和图6,剪线钩6b位于机针4的下方处,第二剪线刀6在转动时会勾住底线10、以及面线线环中的布边线9a,并将底线10和布边线9a都推动至第一剪线刀5处,然后第二剪线刀6上的第二刀口6a与第一剪线刀5上的第一刀口5a咬合,在该处将底线10剪断,并将布边线9a剪断。
本发明的剪线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的剪线捕捉件7,参见图4和图5,剪线捕捉件7包括沿着旋梭组件2外周侧布置的弧形捕捉片71,且弧形捕捉片71位于旋梭组件2和第一剪线刀5之间,弧形捕捉片71设置成弧形薄片结构,能够方便安装该处的狭小空间内,特别是旋梭组件2和第一剪线刀5之间的狭小空间中(间隙约为0.7mm)。弧形捕捉片71右侧边上设有向右倾斜的约束侧边71a,并在约束侧边71a上开设有的捕捉凹槽71c;第二剪线刀6朝第一剪线刀5转动时剪线钩6b与约束侧边71a交汇,且剪线钩6b带动底线10沿着约束侧边71a移动至移捕捉凹槽71c槽口。
本发明涉及的剪线机构的基本工作原理为:正常工作时,参见图6,第二剪线刀6不动,远离第一剪线刀5,旋梭组件2能够正常进行转动。当需要剪线时,利用剪线驱动组件8驱动第二剪线刀6朝着第一剪线刀5转动,剪线钩6b会勾住底线10,同时勾住面线线环中的布边线9a,然后带动底线10和面线9靠近第一剪线刀5,此时底线10会被拉动,自身具有一定,且张力逐步增加,第二剪线刀6转动时,剪线钩6b与约束侧边71a交汇,参见图8至图10,由于捕捉凹槽71c是设置在约束侧边71a上的,约束侧边71a起到约束引导作用,剪线钩6b带动底线10沿着约束侧边71a移动,由于在缝纫机中,参见图13和图15,底线10是从旋梭组件2中旋梭内胆2a伸出,然后经过梭架导线槽2c,再向右延伸到剪线钩6b处,剪线钩6b带动底线10沿着约束侧边71a移动到捕捉凹槽71c槽口处时,底线10会在自身张力的作用下进入到捕捉凹槽71c中,从而将底线10捕捉到。然后第二剪线刀6转动至与第一剪线刀5咬合,在第一刀口5a处将底线10剪断。在第二剪线刀6转动回退前,底线10线头会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向前伸展,参见图13和图15,由于底线10是从梭架导线槽2c伸出然后向前侧方向延伸到弧形捕捉片71的,底线10本身具有一定弹性回复能力,底线10线头在弯曲情况下具有展伸趋势,第二剪线刀6转动回退后,底线10线头会在弧形捕捉片71与第一剪线刀5之间的间隙中向前侧伸展形成向前倒伏的曲线形状,参见图16和图17所示状态。剪线工作完成后,底线10保持在捕捉凹槽71c中,被捕捉凹槽71c约束在一个稳定位置,不会出现任意倒伏。
本发明的剪线机构,能够能够在剪线完成后捕捉住底线线头,稳定剪线后底线线头的位置,不会被旋梭梭皮影响,确保能够顺利地进行下次起缝,提高了缝纫性能中的稳定性。
参见图1至图18,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剪线机构做进一步说明。
在缝纫机中,旋梭组件2的轴线沿着缝纫机的左右方向,且旋梭组件2位于缝纫机的左侧。弧形捕捉片71朝向第二剪线刀6的一端为A侧端711、另一端为B侧端7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剪线刀5和第二剪线刀6分别位于缝纫机的前侧和后侧,前侧为工作人员操作侧,剪线捕捉件7安装好时,弧形捕捉片71的A侧端711是朝缝纫机后侧的,此时A侧端711即为前侧端,弧形捕捉片71的B侧端712朝向前侧,此时B侧端712即为后侧端。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在适当情况下,第一剪线刀5和第二剪线刀6也可以交换下方位,第一剪线刀5位于后侧,第二剪线刀6位于前侧,此时A侧端711即为后侧端而B侧端712即为前侧端,其原理是相同的,只是方位相反。
现有缝纫机中,剪线机构在剪线时会利用分线片01来进行分线,然而,参见图19,面线线环可能套住现有分线片01,也可能整个在现有分线片01斜边的一侧,这样会造成剪线后机针右侧的面线9线头长度,很不稳定。作为优选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4和图8,第二剪线刀6的剪线钩6b由勾线斜边6c和勾线挡边6d构成,勾线斜边6c从第二剪线刀6的左侧边向右倾斜延伸,勾线挡边6d设置在勾线斜边6c右侧,勾线斜边6c和勾线挡边6d之间形成一个缺口结构,以此构成剪线钩6b;弧形捕捉片71上的捕捉凹槽71c位于勾线挡边6d左侧,约束侧边71a与剪线钩6b相对,且约束侧边71a靠近A侧端711的一侧延伸到勾线斜边6c的左侧。采用上述结构,在剪线时,第二剪线刀6朝第一剪线刀5转动,剪线钩6b会勾住底线10和面线线环中的布边线9a,由于约束侧边71a一直延伸到了剪线钩6b的左侧,因此底线10和面线9都不会出现在弧形捕捉片71的左侧,也即不会出现套在弧形捕捉片71上的现象,只会都位于约束侧边71a右侧,参见图11;然后剪线钩6b与约束侧边71a交汇形成一个封闭区域,参见图9,也即勾线斜边6c、勾线挡边6d和约束侧边71a三者围成了一个封闭区域,且捕捉凹槽71c位于封闭区域中,也即捕捉凹槽71c也构成了该封闭区域的一部分,此时底线10和布边线9a都位于该封闭区域中,第二剪线刀6在转动过程中,封闭区域逐渐变小,并且逐渐靠近勾线挡边6d,参见图8至图10,一方面,底线10被约束到勾线挡边6d处,从而靠近捕捉凹槽71c槽口处,使底线10顺利进入到捕捉凹槽71c中,另一方面,通过逐渐变小的封闭区域将布边线9a约束住,最终在在第二刀口6a和第一剪线刀5的第一刀口5a咬合时,布边线9a是被稳定约束的,因此使得每次剪线时布边线9a都被限制在一个稳定的位置,改善面线线环在剪线时的稳定性,使剪线后面线9线头长度基本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剪线刀6的第二刀口6a和第一刀口5a咬合剪线时,此时有两种方案,方案一是剪线钩6b与约束侧边71a交汇形成的封闭区域依旧还存在,参见图10,该封闭区域变成了非常狭小的空间,能够很好地将布边线9a约束住,并且避免出现在该处将布边线9a弄断的问题;方案二是剪线钩6b完全跨过了约束侧边71a,使得封闭区域消失,此时底线10和布边线9a会拉紧约束在剪线钩6b钩底,也即勾线斜边6c和勾线挡边6d的连接处,采用这种方案具有结构更稳定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9,作为优选设计,剪线钩6b的勾线挡边6d左右倾斜设置,且前端(靠近剪线捕捉件7的一端)位于左侧、后侧(端远离剪线捕捉件7的一端)位于右侧,也即勾线挡边6d从左前方向右后方延伸,且勾线挡边6d的倾斜角度较小,勾线挡边6d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选择2~4°,且以3°为优。采用这种微倾斜的勾线挡边6d,随着第二剪线刀6转动,闭合区域在变小的同时其最右侧位置也会逐步向右侧偏移,也即底线10和布边线9a在闭合区域中能达到的最右位置会逐渐向右偏移,方便底线10进入到捕捉凹槽1c中,并且底线10与面线9在第一剪线刀5推动时剪线后针边线9b具有一定长度,防止出现比现有剪线机构长度更短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剪线完成后,第二剪线刀6转动回退过程中,勾线挡边6d会向左轻微拨动底线10线头,以确保底线10线头会位于捕捉凹槽1c中,从而保证底线10线头能够被稳定捕捉住。由于第二剪线刀6的勾线挡边6d是倾斜的,所以闭合区域不断变小的同时,会逐步向右侧偏移,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参见图4,在弧形捕捉片71的右侧边设置有一个弧形凸起71d,约束侧边71a的前端(靠近B侧端712)一直延伸至弧形凸起71d处,也即弧形凸起71d处的侧边为约束侧边71a的一部分,在该处形成一个引导部,捕捉凹槽71c位于弧形凸起71d右侧,也即位于引导部右侧,采用这种设计,剪线钩6b与约束侧边71a交汇形成的封闭区域在逐渐变小,并变为由引导部和约束侧边71a构成,使得封闭区域逐渐变得更为细长,而捕捉凹槽71c槽口更靠近勾线挡边6d,位于细长封闭区域中,以此能够更方便底线10进入到捕捉凹槽71c中。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4和图8,作为优选设计,第二剪线刀6上设有用于插入到面线线环之间进行分线的分线尖部6e,分线尖部6e左侧边为勾线挡边6d,也即与剪线钩6b共用勾线挡边6d,分线尖部6e右侧边具有向右倾斜设置的第一分线斜边6f。在开始剪线动作时,第二剪线刀6转动,分线尖部6e插入到面线线环中,将面线线环初步分开,其中布边线9a位于分线尖部6e左侧,也即位移剪线钩6b中,针边线9b则位于分线尖部6e右侧,并在第二剪线刀6转动时沿着第一分线斜边6f向右移动,从而使得面线线环逐步分开。进一步地,参见图4和图8,弧形捕捉片71右侧边设有与第一分线斜边6f相对的第二分线斜边71b,第二剪线刀6朝第一剪线刀5转动时第一分线斜边6f与第二分线斜边71b交汇,第二分线斜边71b会带动针边线9b沿着第一分线斜边6f移动,并将针边线9b约束在该交汇处,参见图12和13,以此能够更好地稳定面线线环位置,在第二刀口6a和第一刀口5a咬合时,由于每次剪线时第一分线斜边6f与第二分线斜边71b的交汇点位置是稳定不变的,也即针边线9b的位置是稳定不变的,同时由于布边线9a被封闭区域约束住,因此面线线环的形状和长度是稳定,在剪线完成后,所形成的面线9线头长度稳定。并且,由于针边线9b沿着第一分线斜边6f移动了一段距离,也即面线线环具有一定长度,剪线后所形成的面线9线头具有一定长度,不会出现太短的问题。
在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设计,参见图2、图3和图12,第一剪线刀5上设有抬高部5c,第二剪线刀6上设有朝旋梭组件2所在侧倾斜的抬起部6g,也即抬起部6g向下侧倾斜一定角度,第二剪线刀6朝第一剪线刀5转动时,抬起部6g先插入到抬高部5c的下侧面下,并且进行转动时抬起部6g逐渐将抬高部5c抬起,抬起部6g类似于凸轮的功能,使得第一剪线刀5与弧形捕捉片71分开一定距离,方便第一剪线刀5插入。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某些尺寸允许情况下,第二剪线刀6进入到弧形捕捉片71和第二剪线刀6之前时,第二剪线刀6也可以上压在弧形捕捉片71上使其向下侧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剪线机构可以是在现有的剪线机构上的改进,增加剪线捕捉件7来实现面线9约束和底线10捕捉功能,其中剪线机构可以采用圆刀单刀剪线机构,此时第一剪线刀5和第二剪线刀6即分别为圆刀单刀剪线机构中的定刀和动刀,都为圆弧形刀片,剪线机构可以采用圆刀双刀剪线机构,此时第一剪线刀5和第二剪线刀6即分别为圆刀单刀剪线机构中的定刀和辅刀,都为圆弧形刀片。
在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设计,参见图4和图5,剪线捕捉件7主要包括两部分,呈圆弧形的弧形捕捉片71,以及与弧形捕捉片71连接的安装段72,弧形捕捉片71的内径较旋梭梭皮2b外径稍大,并同轴设置,以套合旋梭组件2外形且又留有间隙,弧形捕捉片71外径较第二剪线刀6稍小,以配合第二剪线刀6,保证在剪线时第二剪线刀6能够顺利插入到弧形捕捉片71上侧而不会发生干涉。安装段72用于剪线捕捉件7的固定安装,在本申请中,缝纫机中用于剪线捕捉件7固定安装的零部件记为捕捉件安装基础,安装段72与捕捉件安装基础固定连接。其中,捕捉件安装基础可以为机壳1或者其他固定零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段72利用紧固螺钉11固定安装在捕捉件安装基础上,安装段72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条形连接孔72a,紧固螺钉11穿过条形连接孔72a螺接到捕捉件安装基础中,通过拧紧或拧松紧固螺钉11,能够调节剪线捕捉件7的前后位置,方便装配,且使得弧形捕捉片71与第一剪线刀5和第二剪线刀6的配合更灵活。安装段72具体可以借用现有缝纫机中分线片01的安装位置,减少对现有结构的改变。
本申请中的剪线捕捉件7,因其处于缝纫机线道形成的核心区域,且它与旋梭组件2、第一剪线刀5的距离极小,所以整个零件的外侧棱边,均需要进行锐棱倒圆、抛光、淬火处理,以保证其形状、韧性、强度、棱边不会产生毛刺等问题。剪线捕捉件7的弧形捕捉片71和安装段72优选为一体式,其加工方式可以是普通钣金冲压,也可以是精铸、车床加工等等其它现代零件加工工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方法,采用上述的剪线机构进行,包括以下步骤:
S1、剪切工作前,第二剪线刀6与第一剪线刀5分开。
S2、开始剪线时,第二剪线刀6朝第一剪线刀5转动,剪线钩6b勾住底线10,同时也勾住面线线环中的布边线9a,第二剪线刀6朝第一剪线刀5转动时插入到第一剪线刀5与弧形捕捉片71之间,剪线钩6b与约束侧边71a交汇,形成一个封闭区域,底线10和布边线9a都位于该封闭区域中,第二剪线刀6转动过程中该封闭区域逐渐变小,剪线钩6b带动底线10沿着约束侧边71a移动至底线10到达捕捉凹槽71c处,并在自身张力作用下进入到捕捉凹槽71c中;同时,通过封闭区域约束布边线9a位置,通过第一分线斜边6f和第二分线斜边71b约束针边线9b位置,从而约束面线线环位置,并使得布边线9a不易进入到捕捉凹槽71c中。
在本步骤中,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剪线机构时,具体地,剪线钩6b与约束侧边71a交汇形成封闭区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参见图8,分线尖部6e插入到面线线环中并将面线线环分开,剪线钩6b勾住底线10、以及面线线环中的布边线9a,然后剪线钩6b伸入到第一剪线刀5与弧形捕捉片71之间,第二剪线刀6继续朝咬合位置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二剪线刀6会拉动底线10和面线9,底线10在剪线钩6b处形成一个回折的U型线段,底线10会被拉伸,具有一定的张力,面线9也会拉伸,具有一定张力,第二剪线刀6在转动至咬合位置前,缝纫机的挑线杆同时上挑,带动面线9向上移动一定距离,进一步拉伸面线9,使得面线9具有较大张力,此时被缝纫的布料中的面线9和底线10会被拉出一部分;第二阶段,参见图9和图12,剪线钩6b与约束侧边71a交汇组成一封闭区域,并逐渐变小,变为由弧形凸起71d处的引导部和勾线挡边6d组成的细长形状,将底线10与针边线9b限制在闭合区域内,面线线环不会套住剪线捕捉片7,剪线钩6b带动底线10沿着引导部移动,底线10张力逐步增加;第三阶段,参见图10,第二剪线刀6继续转动至闭合区域进一步变小,底线10移动到捕捉凹槽71c的槽口处,底线10在自身张力左右下,会弹到捕捉凹槽71c中,并继续被剪线钩6b带动,在捕捉凹槽71c中轻微移动至抵到槽底,不会从捕捉凹槽71c中脱出。在第二剪线刀6转动过程中,第一分线斜边6f与第二分线斜边71b会交汇,第一分线斜边6f会带动针边线9b沿着第二分线斜边71b移动,由于面线9被向上拉,从而使面线线环被收紧,布边线9a紧贴着勾线挡边6d向第二刀口方向移动,不会进入导线部71c中,不会捕捉住面线9。
S3、第二剪线刀6到达咬合位置时,与第一剪线刀5咬合将底线10剪断,得到底线10线头,同时剪断布边线9a,得到面线9线头;底线10线头位于第二剪线刀6与第一剪线刀5之间。
S4、第二剪线刀6转动回退前,底线10线头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变为伸展状态,并保持位于捕捉凹槽71c中;由于底线10是从梭架导线槽2c伸出然后向前延伸到弧形捕捉片71的,底线10本身具有一定弹性回复能力,底线10线头在弯曲情况下具有展伸趋势,因此底线10线头会在第二剪线刀6与第一剪线刀5之间的间隙中向前侧伸展形成向前倒伏的曲线形状,参见图15所示状态,并位于捕捉凹槽71c中;同时由于面线9是被拉伸的,在剪断后的瞬间,面线9在自身拉伸张力的作用下会收缩,使面线9线头移动,此时缝纫机的挑线杆还上挑动作,机针也上行一定距离,面线9除了在自身弹性拉伸张力作用外,还在挑线杆、机针和挑线簧中至少一种结构的作用下被拉动向上,能够进一步确保面线9线头会不会位于捕捉凹槽71c中,不被捕捉住。此外,由于剪线时面线9和底线10具有一定张力,在剪线完成后,布料上残留的面线9线头和底线10线头会有一定程度的缩回,因此能够使布料上残留的线头更短,甚至剪线后无线头。
S5、第二剪线刀6转动回退,底线10线头在捕捉凹槽71c约束作用下保持稳定;而面线9线头并未进入捕捉凹槽71c中不会被捕捉住。
优选地,剪线方法还包括步骤S6、下一次开始缝纫时,旋梭组件2中的旋梭梭皮2b转动,参见图18,其尾部将底线10线头向左顶动,使底线10线头保持在捕捉凹槽71c中的同时并被顶出一部分,线头仍被捕捉凹槽71c捕捉住。具体地,在剪线完成后,底线10是从旋梭组件2中旋梭内胆2a伸出,然后经过梭架导线槽2c到达捕捉凹槽71c,下一次开始缝纫时,旋梭梭皮2b的尾部会先将底线10线头向左顶动一定距离,参见图18中箭头B所示,将底线10线头从捕捉凹槽71c中顶出一部分,但底线10线头仍然位于捕捉凹槽71c中,保持被捕捉住的状态,并且底线10线头在被向左顶动时也会被约束侧边71a限制,不会过位,被顶出的一部分形成曲形段,也即底线10线头在梭架导线槽2c和弧形捕捉片71之间的这一段会形成一个向上拱起的曲形段,该曲形段位于旋梭组件2中的旋梭梭皮2b尾部的转动范围外,及图18中旋梭梭皮最大运动范围C之外,因此旋梭梭皮2b尾部在转动时不会碰撞到这个曲形段,从而不会出现乱摆现象,保证底线10线头位置稳定。下一次开始缝纫时,被捕捉住的底线10线头,与面线线环形成锁式线迹,底线10线头被释放后,捕捉凹槽71c进入下一次底线10捕捉准备状态。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中的剪线机构及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够有效地将底线10线头捕捉住,能够稳定剪线后底线线头的位置,不会被旋梭运动影响,确保能够顺利地进行下次起缝,提高了缝纫性能中的稳定性;
2.在捕捉底线10的同时不会捕捉到面线9线头,在剪线完成后拿走布料时面线不会影响底线10,避免出现底线10捕捉失败的问题。
3、在剪线时,还能够在将面线线环约束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处,改善面线线环在剪线时的稳定性,使剪线后面线9线头长度基本一致,从而提高在下一次起缝时带底线10形成线迹的机率。
4、剪线机构的结构简单,能够在现有的剪线机构中改进得到,成本低。
综上所述,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有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6)

1.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用于设置在缝纫机的旋梭组件(2)处进行剪线,所述剪线机构包括第一剪线刀(5)和第二剪线刀(6),所述第一剪线刀(5)固定安装在旋梭组件(2)外周侧处,所述第二剪线刀(6)设置在旋梭组件(2)外周侧处并能够绕着旋梭组件(2)转动至与第二剪线刀(6)咬合或者分开,所述第二剪线刀(6)上设有用于钩住并带动底线(10)朝第一剪线刀(5)运动的剪线钩(6a),其特征在于:所述剪线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的剪线捕捉件(7),所述剪线捕捉件(7)包括沿着旋梭组件(2)外周侧布置的弧形捕捉片(71),且弧形捕捉片(71)位于旋梭组件(2)和第一剪线刀(5)之间,所述弧形捕捉片(71)右侧边上设有向右倾斜的约束侧边(71a),并在约束侧边(71a)上开设有的捕捉凹槽(71c);所述第二剪线刀(6)朝第一剪线刀(5)转动时剪线钩(6b)与约束侧边(71a)交汇,且剪线钩(6b)带动底线(10)沿着约束侧边(71a)移动至捕捉凹槽(71c)槽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剪线刀(6)的剪线钩(6b)由勾线斜边(6c)和勾线挡边(6d)构成,所述勾线斜边(6c)从第二剪线刀(6)的左侧边向右倾斜延伸,所述勾线挡边(6d)设置在勾线斜边(6c)右侧,所述弧形捕捉片(71)上的捕捉凹槽(71c)位于勾线挡边(6d)左侧,所述弧形捕捉片(71)朝向第二剪线刀(6)的一端为A侧端(711)、另一端为B侧端(712),所述约束侧边(71a)靠近A侧端(711)的一侧延伸到勾线斜边(6c)的左侧;所述第二剪线刀(6)朝第一剪线刀(5)转动时剪线钩(6b)与约束侧边(71a)交汇形成一个封闭区域,且捕捉凹槽(71c)位于封闭区域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剪线刀(6)转动至与第一剪线刀(5)咬合剪线时,所述剪线钩(6b)与约束侧边(71a)交汇形成的封闭区域还存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剪线刀(6)转动至与第一剪线刀(5)咬合剪线时,所述剪线钩(6b)跨过约束侧边(71a)使得封闭区域消失。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线挡边(6d)左右倾斜设置,且靠近剪线捕捉件(7)一端位于左侧、远离剪线捕捉件(7)一端位于右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线挡边(6d)相对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为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线挡边(6d)相对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为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捕捉片(71)的右侧边设置有一个弧形凸起(71d),所述约束侧边(71a)靠近B侧端(712)的一端延伸至弧形凸起(71d)处,所述捕捉凹槽(71c)位于弧形凸起(71d)右侧。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剪线刀(6)上设有用于插入到面线线环之间进行分线的分线尖部(6e),所述分线尖部(6e)左侧边为勾线挡边(6d),所述分线尖部(6e)右侧边具有向右倾斜设置的第一分线斜边(6f)。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捕捉片(71)右侧边设有与第一分线斜边(6f)相对的第二分线斜边(71b),所述第二剪线刀(6)朝第一剪线刀(5)转动时第一分线斜边(6f)与第二分线斜边(71b)交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剪线刀(5)上设有抬高部(5c),所述第二剪线刀(6)上设有朝旋梭组件(2)所在侧倾斜的抬起部(6g),所述第二剪线刀(6)朝第一剪线刀(5)转动时抬起部(6g)插入到抬高部(5c)朝向旋梭组件(2)的下侧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剪线捕捉件(7)具有与弧形捕捉片(71)连接的安装段(72),所述缝纫机中用于剪线捕捉件(7)固定安装的零部件为捕捉件安装基础,所述安装段(72)与捕捉件安装基础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段(72)利用紧固螺钉(11)固定安装在捕捉件安装基础上,所述安装段(72)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条形连接孔(72a),所述紧固螺钉(11)穿过条形连接孔(72a)螺接到捕捉件安装基础中。
14.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所述的剪线机构进行,包括以下步骤:
S1、剪切工作前,所述第二剪线刀(6)与第一剪线刀(5)分开;
S2、开始剪线时,所述第二剪线刀(6)朝第一剪线刀(5)转动,剪线钩(6b)勾住底线(10),所述第二剪线刀(6)朝第一剪线刀(5)转动时剪线钩(6b)与约束侧边(71a)交汇,剪线钩(6b)带动底线(10)沿着约束侧边(71a)移动至底线(10)到达捕捉凹槽(71c)处,并在自身张力作用下进入到捕捉凹槽(71c)中;
S3、第二剪线刀(6)到达咬合位置时,与第一剪线刀(5)咬合将底线(10)剪断,得到底线(10)线头;底线(10)线头位于第二剪线刀(6)与第一剪线刀(5)之间;
S4、第二剪线刀(6)转动回退前,底线(10)线头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变为伸展状态,并保持位于捕捉凹槽(71c)中;
S5、第二剪线刀(6)转动回退,底线(10)线头在捕捉凹槽(71c)约束作用下保持稳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剪线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6、下一次开始缝纫时,旋梭组件(2)中的旋梭梭皮(2b)转动,其尾部将底线(10)线头向左顶动,使底线(10)线头保持在捕捉凹槽(71c)中并被顶出一部分。
16.一种缝纫机,包括旋梭组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所述的剪线机构,所述剪线机构设置在旋梭组件(2)处进行剪线。
CN202210280379.0A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及方法、以及缝纫机 Pending CN1168154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80379.0A CN116815428A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及方法、以及缝纫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80379.0A CN116815428A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及方法、以及缝纫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15428A true CN116815428A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13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80379.0A Pending CN116815428A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及方法、以及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1542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42573B2 (ja) ミシン
TWI515346B (zh) A stitch relief prevention method, a stitch relief preventing device, and a stitch structure
CN206109697U (zh) 缝纫机
KR100453732B1 (ko) 바느질땀의풀림방지방법및장치
JP2008068001A (ja) ミシン
JP5073428B2 (ja) 縫目ほつれ防止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16815428A (zh) 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及方法、以及缝纫机
JP2008068005A (ja) ミシン
JPH1157253A (ja) 縫い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CN114395866B (zh) 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方法、以及缝纫机
CN216864526U (zh) 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以及缝纫机
JP3527835B2 (ja)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縫目ほつれ防止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4318698A (zh) 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以及缝纫机
CN217077998U (zh) 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以及缝纫机
CA1058453A (en) Thread trimming mechanism for sewing machines
CN219930445U (zh) 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以及缝纫机
JPH0810484A (ja) ミシンの下糸端保持装置
JP3798051B2 (ja) ミシンの自動糸切り装置
JP4017732B2 (ja) ミシン
KR20080014655A (ko) 오버록 미싱의 공환 꿰매넣음 장치
CN218561812U (zh) 一种缝纫机的旋梭装置
JP4722274B2 (ja)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CN217459832U (zh) 一种缝纫机的剪线动刀压线装置
JP2004216018A (ja) ミシンの針板
EP2508664B1 (en) Sewing machine thread-cutt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