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67397A - 脚撑装置及助力车 - Google Patents

脚撑装置及助力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67397A
CN116767397A CN202311049043.4A CN202311049043A CN116767397A CN 116767397 A CN116767397 A CN 116767397A CN 202311049043 A CN202311049043 A CN 202311049043A CN 116767397 A CN116767397 A CN 116767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support
supporting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490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67397B (zh
Inventor
张芳
童凯明
吴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Pinecone Zhiz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Pinecone Zhiz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Pinecone Zhiz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Pinecone Zhiz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4904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673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67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7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673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73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1/00Supports or stands forming part of or attached to cycles
    • B62H1/02Articulated stands, e.g. in the shape of hinged arm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脚撑装置及助力车。该脚撑装置包括安装件、支撑件和弹性件;支撑件连接于安装件,且支撑件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安装件在支撑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运动;弹性件连接支撑件和安装件,弹性件被配置为向支撑件施加沿远离安装件方向的力,以使支撑件的一端抵接于安装件,支撑件的另一端远离安装件,并使支撑件保持于支撑位置或收起位置。本申请可减小安装件的受力,降低安装件发生变形、甚至损坏的几率,从而提高脚撑的可靠性,延长脚撑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脚撑装置及助力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脚撑装置及助力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电动车等助力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主要用来待步、出行等,助力车上一般装配有脚撑,用来在助力车停车时将其支撑在地面上,以便于助力车的停放。其中,脚撑的一端通常铰接在安装板上,脚撑的另一端用于支撑在地面上,当助力车停放于地面上,安装板通常受力较大。当助力车的重量较大时,安装板容易发生变形、甚至损坏,使得脚撑的可靠性降低,脚撑的使用寿命缩短,易造成意外摔车、停车等问题,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脚撑的可靠性低、使用寿命短、易造成意外摔车、停车的问题,提供一种脚撑装置及助力车。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脚撑装置,包括安装件、支撑件和弹性件;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安装件,且所述支撑件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件在支撑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运动;弹性件连接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安装件,所述弹性件被配置为向所述支撑件施加沿远离所述安装件方向的力,以使所述支撑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件,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远离所述安装件,并使所述支撑件保持于所述支撑位置或所述收起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脚撑装置,支撑件连接于安装件,并能够相对于安装件在支撑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运动,弹性件连接支撑件和安装件,弹性件被配置为向支撑件施加沿远离安装件方向的力,从而使得支撑件的一端抵接于安装件,支撑件的另一端远离安装件,由于支撑件与安装件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支撑件保持于支撑位置或收起位置;当支撑件保持于支撑位置时,支撑件的一端抵接于安装件,支撑件的另一端支撑于地面时,这样可减小安装件的受力,降低安装件发生变形、甚至损坏的几率,从而提高脚撑的可靠性,延长脚撑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安装件;所述连接组件被配置为能够允许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安装件绕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支撑件相抵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安装件上,且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件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且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相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抵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支撑件上开设与所述第一通孔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支撑件的靠近所述安装件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支撑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以使所述支撑件通过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所述支撑件位于收起位置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配合,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被配置为将所述支撑件限制于所述收起位置;所述支撑件位于支撑位置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配合,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被配置为将所述支撑件限制于所述支撑位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安装件上的第三凹槽;所述支撑件位于收起位置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嵌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以将所述支撑件限制于所述收起位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安装件上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底壁呈倾斜设置;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支撑位置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四凹槽内,且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凹槽的底壁相抵接,以将所述支撑件限制于所述支撑位置,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安装件呈夹角。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安装件上的开口,以及倾斜设置于所述安装件的背离所述支撑件一侧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开口相对应;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支撑位置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开口并与所述限位板相抵接,以将所述支撑件限制于所述支撑位置,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安装件呈夹角。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抵接部和支撑部,所述抵接部用于与所述安装件相抵接,所述支撑部用于提供支撑。
根据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助力车,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脚撑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助力车,其脚撑装置的支撑件连接于安装件,并能够相对于安装件在支撑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运动,弹性件连接支撑件和安装件,弹性件被配置为向支撑件施加沿远离安装件方向的力,从而使得支撑件的一端抵接于安装件,支撑件的另一端远离安装件,由于支撑件与安装件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支撑件保持于支撑位置或收起位置;当支撑件保持于支撑位置时,支撑件的一端抵接于安装件,支撑件的另一端支撑于地面时,这样可减小安装件的受力,降低安装件发生变形、甚至损坏的几率,从而提高脚撑的可靠性,延长脚撑的使用寿命,进而可降低意外摔车、停车发生的几率,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脚撑装置的分解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脚撑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脚撑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脚撑装置的支撑件处于收起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脚撑装置的支撑件处于支撑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脚撑装置的弹性件与支撑件以及连接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脚撑装置的支撑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0、脚撑装置;110、安装件;111、壳体;112、安装孔;113、避让孔;120、支撑件;121、抵接部;122、支撑部;123、第二通孔;124、第二凹槽;130、弹性件;140、连接组件;141、第一连接件;1411、第一凹槽;1412、第一通孔;142、第二连接件;150、第一限位结构;151、第三凹槽;160、第二限位结构;161、开口;162、限位板;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描述位置关系时,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当一元件例如层、膜或基板被指为在另一元件“上”时,其能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亦可存在中间元件。进一步说,当层被指为在另一层“下”时,其可直接在下方,亦可存在一或多个发光单元。亦可以理解的是,当层被指为在两层“之间”时,其可为两层之间的唯一层,或亦可存在一或多个发光单元。
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个。
应当理解,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元件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此外,在说明书中,短语“平面分布示意图”是指当从上方观察目标部分时的附图,短语“截面示意图”是指从侧面观察通过竖直地切割目标部分截取的剖面时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以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自行车、电动车等助力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主要用来待步、出行等,助力车上一般装配有脚撑,用来在助力车停车时将其支撑在地面上,以便于助力车的停放。
相关技术中,脚撑的一端通过安装板固定于车体上,脚撑的一端通常铰接在安装板上,脚撑的另一端用于支撑在地面上,当助力车停放于地面上,安装板通常受力较大。然而,随着助力车的辅助功能的不断增加,例如,助力车车身上增设用于挡风雨及紫外线的顶棚,这会使助力车的重量越来越大,容易导致安装板的受力过大,使得安装板发生变形、甚至损坏,使得脚撑的可靠性降低,脚撑的使用寿命缩短,造成意外摔车、停车等问题,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脚撑装置,以提高脚撑装置的可靠性,延长脚撑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脚撑装置可用于助力车,以降低助力车发生意外摔车、停车的几率,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助力车包括但不限于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两轮车,还可以为装配有脚撑装置的车辆。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脚撑装置的分解图;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脚撑装置的支撑件处于收起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脚撑装置的支撑件处于支撑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图4和图5,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脚撑装置10,包括安装件110、支撑件120和弹性件130;支撑件120连接于安装件110,且支撑件120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安装件110在支撑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运动;弹性件130连接支撑件120和安装件110,弹性件130被配置为向支撑件120施加沿远离安装件110方向的力,以使支撑件120的一端抵接于安装件110,支撑件120的另一端远离安装件110,并使支撑件120保持于支撑位置或收起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脚撑装置10可用于助力车,支撑位置是指脚撑装置10中的支撑件120为助力车提供支撑,以使助力车停放于地面的位置,具体为支撑件120相对于地面大致呈倾斜设置,支撑件120与安装件110呈夹角,支撑件120的一端抵接于安装件110,支撑件120的另一端支撑于地面。收起位置是指助力车在行驶时脚撑装置10的支撑件120远离地面的位置,从而不影响助力车正常行驶,具体为支撑件120相对于地面大致呈水平设置,支撑件120的一端抵接于安装件110,支撑件120的另一端远离安装件11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脚撑装置10,支撑件120连接于安装件110,并能够相对于安装件110在支撑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运动,弹性件130连接支撑件120和安装件110,弹性件130被配置为向支撑件120施加沿远离安装件110方向的力,从而使得支撑件120的一端抵接于安装件110,支撑件120的另一端远离安装件110,由于支撑件120与安装件110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支撑件120保持于支撑位置或收起位置;当支撑件120保持于支撑位置时,支撑件120的一端抵接于安装件110,支撑件120的另一端支撑于地面时,这样可减小安装件110的受力,降低安装件110发生变形、甚至损坏的几率,从而提高脚撑的可靠性,延长脚撑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20通过连接组件140连接于安装件110;连接组件140被配置为能够允许支撑件120相对于安装件110绕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转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弹性件130设置于连接组件140,且弹性件130与支撑件120相抵接。通过连接组件140可将支撑件120方便地安装于安装件110上,安装简单、效率高;连接组件140被配置为能够允许支撑件120相对于安装件110绕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转动,弹性件130设置于连接组件140,且弹性件130与支撑件120相抵接,从而可方便支撑件120在支撑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运动,并将支撑件120保持于支撑位置或收起位置,进而可提高脚撑装置10使用便利性。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40包括第一连接件141和第二连接件142;第一连接件141连接于安装件110上,且第一连接件141能够相对于安装件110绕第一方向X转动;第二连接件142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41,且第二连接件142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41绕第二方向Y转动;支撑件120与第二连接件142连接;弹性件130套设在第二连接件142上,弹性件130的一端与支撑件120相抵接,弹性件130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141相抵接。通过第一连接件141和第二连接件142可将支撑件120方便地安装于安装件110;第一连接件141能够相对于安装件110绕第一方向X转动,第二连接件142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41绕第二方向Y转动,弹性件130套设在第二连接件142上,弹性件130的一端与支撑件120相抵接,弹性件130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141相抵接,从而可方便支撑件120在支撑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运动,并将支撑件120保持于支撑位置或收起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41可被构造为杆状件,例如,第一连接件141可为连接轴;第一连接件141可通过轴承安装于安装件110上,并通过轴承能够相对于安装件110绕第一方向X转动。安装件110可开设用于安装轴承的限位槽,以便于轴承的安装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42可被构造为杆状件,例如,第二连接件142可为销轴件。
如图2、图6、图7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41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411,第一连接件14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412,第一通孔1412与第一凹槽1411连通;支撑件120上开设与第一通孔1412配合的第二通孔123,支撑件120穿设于第一凹槽1411;第二连接件142穿设于第一通孔1412和第二通孔123,以使支撑件120通过第二连接件142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41。如此,可方便支撑件120、第一连接件141、第二连接件142的连接,从而可方便支撑件120与安装件110的连接,降低安装难度,提高安装效率。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20的靠近安装件110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124;弹性件130位于第二凹槽124内,弹性件130的一端抵接于第二凹槽124的槽壁,弹性件130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一凹槽1411的槽壁。如此,可将弹性件130隐藏于第二凹槽124内,避免因弹性件130外露而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例如使用者衣物被夹、儿童手指被夹等,提高脚撑装置10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130可采用扭簧。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安装件11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150和第二限位结构160,支撑件120位于收起位置时,支撑件120的一端与第一限位结构150配合,第一限位结构150被配置为将支撑件120限制于收起位置;支撑件120位于支撑位置时,支撑件120的一端与第二限位结构160配合,第二限位结构160被配置为将支撑件120限制于支撑位置。
因当支撑件120处于收起位置,助力车在行驶过程中(尤其是在坑洼不平的道路上)弹性件130会发生伸缩运动,支撑件120发生晃动,长此以往,弹性件130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形变;当支撑件120支撑于地面,使助力车停放于地面时,弹性件130发生弹性形变,以对支撑件120施加沿远离安装件110方向的力,使支撑件120保持于支撑位置,长此以往,弹性件130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形变,支撑件120与安装件110之间的夹角会增大,导致助力车无法稳定支撑于地面。为此,本实施例通过在安装件110上设置第一限位结构150和第二限位结构160,利用第一限位结构150与支撑件120的一端配合,将支撑件120限制于收起位置,第二限位件与支撑件120的一端配合,将支撑件120限制于支撑位置,从而可降低弹性件130发生不可逆形变的几率,提高脚撑装置10的可靠性。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150为设置于安装件110上的第三凹槽151;支撑件120位于收起位置时,支撑件120的一端嵌设于第三凹槽151内,以将支撑件120限制于收起位置。通过支撑件120的一端嵌设于安装件110的第三凹槽151内,从而可将支撑件120固定于安装件110上,使得支撑件120限制于收起位置,降低弹性件130发生不可逆形变的几率,延长弹性件130的使用寿命,提高脚撑装置10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结构160包括开设在安装件110上的第四凹槽(图中未示出),第四凹槽的底壁呈倾斜设置;支撑件120位于支撑位置时,支撑件120的一端位于第四凹槽内,且支撑件120的一端与第四凹槽的底壁相抵接,以将支撑件120限制于支撑位置,且支撑件120与安装件110呈夹角。通过第四凹槽可限制支撑件120相对于安装件110的晃动,保证支撑件120与安装件110之间的夹角,降低弹性件130发生不可逆形变的几率,延长弹性件130的使用寿命,使得脚撑装置10可为助力车提供稳定支撑,提高脚撑装置10的可靠性。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结构160包括开设在安装件110上的开口161,以及倾斜设置于安装件110的背离支撑件120一侧的限位板162,限位板162的至少部分与开口161相对应;支撑件120位于支撑位置时,支撑件120的一端穿过开口161并与限位板162相抵接,以将支撑件120限制于支撑位置,且支撑件120与安装件110呈夹角。通过开口161和限位板162可限制支撑件120相对于安装件110的晃动,可保证支撑件120与安装件110之间的夹角,降低弹性件130发生不可逆形变的几率,延长弹性件130的使用寿命,使得脚撑装置10可为助力车提供稳定支撑,提高脚撑装置10的可靠性。另外,开口161可允许不同长度的支撑件120的一端穿过开口161并与限位板162相抵接,这样可降低支撑件120的生产工艺精度,降低支撑件120的生产成本,进而降低脚撑装置10的生产成本。
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20包括抵接部121和支撑部122,抵接部121用于与安装件110相抵接,支撑部122用于提供支撑。具体地,抵接部121可与第三凹槽151相适配,从而便于通过第三凹槽151将支撑件120固定于安装件110上;抵接部121可被构造为板状。支撑部122可支撑于地面,为助力车提供支撑,以将助力车稳定停放于地面;抵接部121可被构造为杆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接部121和支撑部122相互连接,优选地,抵接部121和支撑部122可为一体成型。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件110可为内部中空的壳体111,壳体111上可开设安装孔112,以便于安装件110固定于助力车上,从而便于将脚撑装置10安装于助力车上;壳体111上可开设多个避让孔113,以避让助力车上的部件,以便于脚撑装置10的安装。
根据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助力车,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脚撑装置1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助力车,其脚撑装置10的支撑件120连接于安装件110,并能够相对于安装件110在支撑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运动,弹性件130连接支撑件120和安装件110,弹性件130被配置为向支撑件120施加沿远离安装件110方向的力,从而使得支撑件120的一端抵接于安装件110,支撑件120的另一端远离安装件110,由于支撑件120与安装件110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支撑件120保持于支撑位置或收起位置;当支撑件120保持于支撑位置时,支撑件120的一端抵接于安装件110,支撑件120的另一端支撑于地面时,这样可减小安装件110的受力,降低安装件110发生变形、甚至损坏的几率,从而提高脚撑的可靠性,延长脚撑的使用寿命,进而可降低意外摔车、停车发生的几率,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脚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件;
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安装件,且所述支撑件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件在支撑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运动;
弹性件,连接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安装件,所述弹性件被配置为向所述支撑件施加沿远离所述安装件方向的力,以使所述支撑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件,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远离所述安装件,并使所述支撑件保持于所述支撑位置或所述收起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安装件;
所述连接组件被配置为能够允许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安装件绕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支撑件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安装件上,且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件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
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且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相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
所述支撑件上开设与所述第一通孔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支撑件的靠近所述安装件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
所述支撑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凹槽;
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以使所述支撑件通过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
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
所述支撑件位于收起位置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配合,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被配置为将所述支撑件限制于所述收起位置;
所述支撑件位于支撑位置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配合,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被配置为将所述支撑件限制于所述支撑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脚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安装件上的第三凹槽;所述支撑件位于收起位置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嵌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以将所述支撑件限制于所述收起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脚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安装件上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底壁呈倾斜设置;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支撑位置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四凹槽内,且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凹槽的底壁相抵接,以将所述支撑件限制于所述支撑位置,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安装件呈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脚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安装件上的开口,以及倾斜设置于所述安装件的背离所述支撑件一侧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开口相对应;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支撑位置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开口并与所述限位板相抵接,以将所述支撑件限制于所述支撑位置,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安装件呈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抵接部和支撑部,所述抵接部用于与所述安装件相抵接,所述支撑部用于提供支撑。
10.一种助力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脚撑装置。
CN202311049043.4A 2023-08-21 2023-08-21 脚撑装置及助力车 Active CN1167673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49043.4A CN116767397B (zh) 2023-08-21 2023-08-21 脚撑装置及助力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49043.4A CN116767397B (zh) 2023-08-21 2023-08-21 脚撑装置及助力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7397A true CN116767397A (zh) 2023-09-19
CN116767397B CN116767397B (zh) 2024-01-12

Family

ID=87986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49043.4A Active CN116767397B (zh) 2023-08-21 2023-08-21 脚撑装置及助力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67397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26574A (en) * 1975-11-19 1977-05-31 Bolt Vehicles, Inc. Combination kickstand and footrest
JP2000062661A (ja) * 1998-08-24 2000-02-29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センタースタンド装置
JP4025359B1 (ja) * 2007-05-27 2007-12-19 公二 宇野 自転車用スタンド装置
CN103144616A (zh) * 2012-11-20 2013-06-12 李嘉怡 自行车备用轮
CN106828724A (zh) * 2016-12-26 2017-06-1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轮式自平衡装置
WO2017187027A1 (fr) * 2016-04-28 2017-11-02 Thiong-Ly Jean-Augustin Dispositif de secours pour faciliter le deplacement d'un vehicule deux roues handicape par une crevaison
CN108100085A (zh) * 2017-12-25 2018-06-01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自行车脚撑锁
CN110901795A (zh) * 2019-12-09 2020-03-24 管盛凯 一种基于力矩变化的电动车用省力支架
CN112158279A (zh) * 2020-09-29 2021-01-01 安徽雷博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脚撑
CN113086058A (zh) * 2021-04-14 2021-07-09 马东林 一种两轮电动车实时辅助的电动脚架装置
CN114506403A (zh) * 2022-03-01 2022-05-17 常州市博沃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辅助移动功能的高安全性电动自行车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26574A (en) * 1975-11-19 1977-05-31 Bolt Vehicles, Inc. Combination kickstand and footrest
JP2000062661A (ja) * 1998-08-24 2000-02-29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センタースタンド装置
JP4025359B1 (ja) * 2007-05-27 2007-12-19 公二 宇野 自転車用スタンド装置
CN103144616A (zh) * 2012-11-20 2013-06-12 李嘉怡 自行车备用轮
WO2017187027A1 (fr) * 2016-04-28 2017-11-02 Thiong-Ly Jean-Augustin Dispositif de secours pour faciliter le deplacement d'un vehicule deux roues handicape par une crevaison
CN106828724A (zh) * 2016-12-26 2017-06-1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轮式自平衡装置
CN108100085A (zh) * 2017-12-25 2018-06-01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自行车脚撑锁
CN110901795A (zh) * 2019-12-09 2020-03-24 管盛凯 一种基于力矩变化的电动车用省力支架
CN112158279A (zh) * 2020-09-29 2021-01-01 安徽雷博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脚撑
CN113086058A (zh) * 2021-04-14 2021-07-09 马东林 一种两轮电动车实时辅助的电动脚架装置
CN114506403A (zh) * 2022-03-01 2022-05-17 常州市博沃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辅助移动功能的高安全性电动自行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7397B (zh) 2024-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134325A1 (en) Tripartite Support Mechanism For Frame-Mounted Vehicle Components
EP3266655B1 (en) Load carrier for a vehicle
US20140090910A1 (en) Foldable mobility device
RU2555375C2 (ru) Убирающееся посадочное шасси вертолета
US9764680B2 (en) Foldable light fixture
US20150203041A1 (en) Deploy and extend step pad
US20200261786A1 (en) Auto-balacing transportation device with stable platform pivot axes
CN116767397B (zh) 脚撑装置及助力车
WO2018172308A4 (en) Folding and portable electrically powered scooter
KR102220559B1 (ko) 배터리케이스의 장착 구조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접이식 전기자전거
CN111252179B (zh) 滑板车
JP3211714U (ja) 自動車用はしご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アダプタ
JP5285396B2 (ja) 自転車用スタンド
CN212047648U (zh) 安装在滑板车上的支架及滑板车
CN220391444U (zh) 一种曲柄组件、脚蹬组件和电动车
JP2008207748A (ja) キャスタ及びキャスタ付き物品
CN217945385U (zh) 摩托车
CN217415989U (zh) 一种可收缩脚踏的电单车车身件
CN210391441U (zh) 一种后轮组件折叠机构
CN218198113U (zh) 翻转式踏板安装结构
CN205589381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
CN213007877U (zh) 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和车辆
CN220905237U (zh) 一种折叠滑板车
CN216002835U (zh) 一种智能小车
CN114347738B (zh) 机臂机构以及飞行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