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45385U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945385U CN217945385U CN202221347703.8U CN202221347703U CN217945385U CN 217945385 U CN217945385 U CN 217945385U CN 202221347703 U CN202221347703 U CN 202221347703U CN 217945385 U CN217945385 U CN 2179453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bracket
- elastic piece
- mounting seat
- elastic member
- motorcy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驱动组件;车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行走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行走组件;还包括支撑摩托车的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包括侧支架、安装座和弹性件;侧支架一端形成或连接有转动部,转动部上设置有限位部;安装座形成有一个容纳空间,转动部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弹性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弹性件一端抵接限位部,另一端抵接安装座。本实用新型将弹簧隐藏在侧支架安装座中,占用空间小,操作方便,外观整洁精致;能够充分利用压簧在压缩状态下对侧支架的推力,促使侧支架围绕转动部转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在非行驶状态下一般需要通过侧支架结构对地面进行支撑,使摩托车在静止状态下保持直立。通常的摩托车支架机构一般采用拉簧配合拉簧挂柱来连接安装座和侧支架,通过拉簧在拉伸和收缩时对侧支架产生的力,实现侧支架的收放。
但是现有的侧支架一般零部件较多,占用空间大,外观效果差;拉簧挂柱和拉簧都处于侧支架的外部,影响了摩托车其他零部件的布局;拉簧长期暴露在外,容易发生生锈,存在弹力失效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内置支撑组件的压簧实现侧支架的收放,便于摩托车其他零部件进行布局的摩托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行走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行走组件;还包括支撑摩托车的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包括侧支架、安装座和弹性件;侧支架与安装座构成转动连接,弹性件设置在侧支架和安装座之间;且安装座形成有一个容纳空间,弹性件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内。
进一步的,弹性件的一端与安装座抵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侧支架抵接;侧支架上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至少部分设置在弹性件内。
进一步的,侧支架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弹性件包括第一压缩位置和第二压缩位置,当侧支架处于第一位置时,弹性件处于第一压缩位置;当侧支架处于第二位置时,弹性件处于第二压缩位置。
进一步的,弹性件处于第二压缩位置的压缩比大于弹性件处于第一压缩位置的压缩比。
进一步的,侧支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支架组件还包括转轴,转轴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安装座和侧支架之间形成转动连接。进一步的,容纳空间内形成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当弹性件处于第一压缩位置时,弹性件与第二导向槽抵接,当弹性件处于第二压缩位置时,弹性件与第一导向槽抵接。
进一步的,摩托车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第一导向槽基本沿第二直线延伸,第二导向槽基本沿第三直线延伸,安装座包括垂直于第一通孔的轴向方向的投影平面,第一直线沿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在投影平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线,第二直线沿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在投影平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线,第三直线沿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在投影平面的投影为第三投影线,第一投影线和第二投影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大于等于26°且小于等于32°,第二投影线和第三投影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大于等于33°且小于等于40°
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行走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行走组件;还包括支撑摩托车的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包括侧支架、安装座和弹性件;安装座形成有一个容纳空间,侧支架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侧支架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弹性件设置在支架和安装座之间,侧支架包括第一压缩位置和第二压缩位置,当侧支架处于第一位置时,弹性件处于第一压缩位置;当侧支架处于第二位置时,弹性件处于第二压缩位置。
进一步的,侧支架一端形成或连接有转动部,转动部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内;转动部上设有限位部;弹性件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弹性件的一端抵接限位部,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安装座。
进一步的,容纳空间内形成有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当弹性件处于第一压缩位置时,弹性件与第二导向槽抵接,当弹性件处于第二压缩位置时,弹性件与第一导向槽抵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托车可以节省拉簧、拉黄挂柱的布局空间,便于摩托车其他零部件进行布局;让压簧直接作用在侧支架上,可以充分利用压簧对侧支架产生的力矩,实现侧支架的收放;结构简单、美观,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摩托车的整车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座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支架的第一位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支架的第二位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支架的第三位置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示出了一种摩托车100,包括车架11、车身覆盖件12、行走组件13、驱动组件14和支架组件15。其中,车身覆盖件12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车身覆盖件12用于包覆车架11和驱动组件14。行走组件13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驱动组件14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驱动组件14用于驱动行走组件13。支架组件15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支架组件15用于支撑摩托车100的车体。为了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图1中示出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作为本实施例中摩托车100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
如图2所示,支架组件15包括侧支架151、安装座152和弹性件153。侧支架151与安装座152之间构成转动连接,具体地,侧支架151的一端连接或形成有转动部154,侧支架151可围绕转动部154转动。进一步地,转动部154至少部分设置在安装座152内,使侧支架151能够围绕安装座152转动。安装座152一端与侧支架151连接,安装座152的另一端与车架11连接。弹性件153设置在侧支架151和安装座152之间,弹性153件的一端与侧支架151抵接,弹性件153的另一端与安装座152抵接。
具体的,安装座152形成有一个容纳空间1521。转动部154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1521内,弹性件153也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1521内。转动部154还包括第一限位部1541,具体地,第一限位部1541与弹性件153抵接。
如图2和图3所示,侧支架151还包括支架杆1511,支架杆1511与转动部154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当摩托车100处于驻车状态时,支架杆1511用于支撑摩托车100的车体。作为一种实现方式,侧支架151还包括支撑座1512。支撑座1512设于侧支架151远离转动部154的一端,支撑座1512与支架杆151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支撑座可以设置为一个平面,在支撑座处于驻车状态时,该平面与地面基本平行,这种设置方式能够减少支撑座与地面的压力,避免在支撑座在松软的地面上凹陷而无法承受摩托车的重量。进一步的,平面上可以设置有花纹,用于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使支撑更为稳固。当摩托车100处于驻车状态时,支撑座1512能够让侧支架151支撑得更加稳定。支架杆1511包括第二限位部1511a。第二限位部1511a和转动部154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第二限位部1511a用于限制侧支架151的位移。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限位部1541可以设置为球状结构,弹性件153可以设置为螺旋弹簧。第一限位部1541至少部分设置在弹性件153内,当侧支架151围绕转动部154转动时能够带动弹性件153围绕第一限位部1541转动,第一限位部1541能够限制弹性件153的位移,避免弹性件153在围绕第一限位部1541转动时错位或者滑动。
支架组件15还包括转动轴1523,转动部154上还设有第一通孔1542,相应地,安装座152还包括第二通孔1522,第二通孔1522基本沿左右方向贯穿容纳空间1521,当转动部154安装至安装座152上时,第一通孔1542与第二通孔1522的轴线基本重合,转动轴1523穿过第一通孔1542和第二通孔1522,从而将转动部154连接至安装座152上,实现安装座152与侧支架1511之间的转动连接。作为一种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转动轴1523可以设置为固定销轴。安装座152的外表面形成或固定连接有连接件1527,连接件1527设置在第二通孔1522的两端。连接件1527可与转动轴1523过盈连接,从而将转动轴1523固定至安装座152上。该实现方式下,转动轴1523和安装座152的连接更加美观,连接得更加稳定。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转动轴1523可以设置为紧固螺栓(图中未示出),第二通孔1522设置为螺纹孔,第二通孔1522与转动轴1523螺纹连接,该实现方式下,转动轴1523和安装座152的连接更加方便,转动轴1523的精度要求更低,加工更容易。
进一步地,安装座152与车架11相连的一端还设有限位结构1528,当摩托车100处于驻车状态时,限位结构1528用于限制支架杆1511沿转动部154在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最高位置。
如图3所示,容纳空间1521包括第一导向槽1524、第二导向槽1525和弧面结构1526。第一导向槽1524设置在容纳空间1521的一端,第二导向槽1525设置在容纳空间1521的另一端。第一导向槽1524和第二导向槽1525对弹性件153起到限位作用,限制弹性件153围绕第一限位部1541转动的最大角度范围。具体地,当弹性件153安装至容纳空间1521内时,弹性件153的一端与弧面结构1526相抵接,弹性件153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部1541抵接。在侧支架151发生转动时,弧面结构1526能够始终与弹性件153贴合。
进一步地,摩托车100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101,第一导向槽1524基本沿第二直线102方向延伸,第二导向槽1525基本沿第三直线103方向延伸。安装座152包括垂直于第二通孔1522的轴线方向的投影平面1529,第一直线101沿第二通孔1522的轴线方向在投影平面1529的投影为第一投影线,第二直线102沿第二通孔1522的轴线方向在投影平面1529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线,第三直线103沿第二通孔1522的轴线方向在投影平面1529的投影为第三投影线,第一投影线和第二投影线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大于等于26°且小于等于32°,夹角α可供调整以满足不同地形或路况下的驻车角度需求。第二投影线和第三投影线之间的夹角β设置为大于等于33°且小于等于40°,夹角β可根据摩托车100的其他零部件的装配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第一导向槽1524沿第二直线102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导向槽1525沿第三直线103方向的长度。
如图4至6所示,侧支架151包括可供支撑的第一位置、处于收纳状态的第二位置和处于临界状态的第三位置。弹性件153包括被限位部和安装座152压缩的第一压缩位置、第二压缩位置和第三压缩位置。当侧支架151处于第一位置时,弹性件153处于第一压缩位置;当侧支架151处于第二位置时,弹性件153处于第二压缩位置;当侧支架151处于第三位置时,弹性件153处于第三压缩位置。
如图2和图4所示,当侧支架151处于第一位置时,弹性件153至少部分与第二导向槽1525抵接,第二限位部1511a的一端与第一导向槽1524的下端抵接。此时,若弹性件153设置为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压缩比为第一压缩比,其中,螺旋弹簧的压缩比指的是螺旋弹簧的压缩长度和螺旋弹簧的自由长度的比值。弹性件153作用在转动部154上的压力方向基本沿第三直线103方向。安装座152对第二限位部1511a的压力方向基本垂直于第二直线102方向。安装座152对第二限位部1511a的压力和弹性件153作用在转动部154上的压力在转动轴1523处平衡,使得侧支架151保持在第一位置。
如图5所示,当侧支架151处于第二位置时,弹性件153至少部分与第一导向槽1524抵接,第二限位部1511a的另一端与第二导向槽1525的下端抵接。此时,若弹性件153设置为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压缩比为第二压缩比,第二压缩比大于第一压缩比。弹性件153作用在转动部154上的压力基本沿第二直线102方向。安装座152对第二限位部1511b的压力方向基本垂直于第三直线103方向。安装座152对第二限位部1511b的压力和弹性件153作用在转动部154上的压力在转动轴1523处平衡,使得侧支架151保持在第二位置。
如图6所示,当侧支架151处于第三位置时,弹性件153作用在转动部154上的压力基本沿弹性件153的轴线方向,从弧面结构1526指向第二通孔1522。弹性件153的压缩比最小,弹性件153作用在弧面结构1526上的力最大。此时,转动轴1523基本设置弹性件153的轴线上,从而转动部154对侧支架151产生的力矩为零,侧支架151处于理论静止状态。根据侧支架151处于第三位置时,侧支架151处于理论静止状态这一特性,可根据摩托车100整体位置需要进行安装座152的尺寸和位置调整,以满足摩托车100驻车性能需要。
当侧支架151处于第三位置时,若对支架杆1511施加一个向下外力,弹性件153从第三压缩位置向第一压缩位置转换,在弹性件153的压力产生的力矩作用下,侧支架立即从第三位置向第一位置转换,侧支架的转动方向沿第二方向;若对侧支架1511施加一个向上外力,弹性件153从第三压缩位置向第二压缩位置转换,在弹性件153的压力产生的力矩作用下,侧支架立即从第三位置向第二位置转换,侧支架的转动方向沿第一方向。
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包括:
车架;
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行走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行走组件;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支撑所述摩托车的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侧支架、安装座和弹性件;所述侧支架与所述安装座构成转动连接,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侧支架和所述安装座之间;且所述安装座形成有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弹性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侧支架抵接;所述侧支架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弹性件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支架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压缩位置和第二压缩位置,当所述侧支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一压缩位置;当所述侧支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二压缩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二压缩位置的压缩比大于所述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一压缩位置的压缩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支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所述二通孔使所述安装座和所述侧支架之间形成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空间内形成有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当所述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一压缩位置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导向槽抵接,当所述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二压缩位置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导向槽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托车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所述第一导向槽基本沿第二直线延伸,所述第二导向槽基本沿第三直线延伸;所述安装座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的投影平面,所述第一直线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在所述投影平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线,所述第二直线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在所述投影平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线,所述第三直线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在所述投影平面的投影为第三投影线,所述第一投影线和所述第二投影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大于等于26°且小于等于32°,所述第二投影线和所述第三投影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大于等于33°且小于等于40°。
8.一种摩托车,包括:
车架;
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行走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行走组件;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支撑所述摩托车的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侧支架、安装座和弹性件;所述安装座形成有一个容纳空间,所述侧支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侧支架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支架和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压缩位置和第二压缩位置,当所述侧支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一压缩位置;当所述侧支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二压缩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支架一端形成或连接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转动部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弹性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弹性件一端抵接所述限位部,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安装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空间内形成有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当所述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一压缩位置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导向槽抵接,当所述弹性件处于所述第二压缩位置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导向槽抵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47703.8U CN217945385U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摩托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47703.8U CN217945385U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摩托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945385U true CN217945385U (zh) | 2022-12-02 |
Family
ID=84215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347703.8U Active CN217945385U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摩托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945385U (zh) |
-
2022
- 2022-05-30 CN CN202221347703.8U patent/CN21794538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354260U (zh) | 一种可折叠电动滑板车 | |
KR20030051304A (ko) | 차량용 지붕 장착 안테나 | |
CN217945385U (zh) | 摩托车 | |
CN207374581U (zh) | 电动自行车 | |
US4436174A (en) | Vehicular power unit supporting device | |
US4724921A (en) | Main stand mounting mechanism | |
US20080049343A1 (en) | Vehicle mirror assembly with reduced mirror shaking | |
CN214565930U (zh) | 一种可调松紧折叠机构及电动滑板车 | |
CN220465667U (zh) | 适用于把式车辆的适配器 | |
CN219668392U (zh) | 一种摩托车前搁脚 | |
CN210093278U (zh) | 一种车载重力手机支架 | |
CN219325768U (zh) | 一种防变形汽车后视镜 | |
CN217198491U (zh) | 一种转向系统及滑板车 | |
CN220518464U (zh) | 适用于把式车辆的适配器 | |
CN215671685U (zh) | 一种通用型的厚门铰链 | |
CN221914483U (zh) | 一种折叠车用锁紧结构及易行轮自动展开折叠机构 | |
CN217553750U (zh) | 一种慢回弹折叠座椅 | |
CN216102354U (zh) | 一种叉车方向盘调节装置 | |
CN220518463U (zh) | 适用于把式车辆的适配器 | |
CN219236924U (zh) | 支架总成及车辆 | |
CN221794561U (zh) | 一种管线束缚装置 | |
CN219651322U (zh) | 一种能够折叠的磁动车后靠背 | |
CN215706874U (zh) | 一种双前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 | |
CN217472696U (zh) | 避震装置及模型车 | |
CN218806113U (zh) | 一种ros车底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