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33830A -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33830A
CN116733830A CN202210205065.4A CN202210205065A CN116733830A CN 116733830 A CN116733830 A CN 116733830A CN 202210205065 A CN202210205065 A CN 202210205065A CN 116733830 A CN116733830 A CN 1167338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rotating shaft
rotating
linkag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050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长春
李鑫波
黄宏东
詹雪超
杨炳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050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3383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3681 priority patent/WO202316524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733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338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0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0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 F16C11/103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frictionally clamp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轴装置,其包括定位座、联动机构及限位机构,联动机构包括一对转轴及分别转动地套设于一对转轴的联动件,其中一联动件的转动能带动另一联动件同步转动,定位座连接于联动件,以定位座用于限制联动件沿转轴的轴向移动;限位机构包括设于联动件的第一抵推件、套设于转轴的第一抵持件、以及第一弹性件,第一抵持件包括第一抵顶凸轮,第一抵推件包括第一凸轮;联动件能相对于定位座转动,以带动第一凸轮相对于第一抵顶凸轮,使得第一抵持件相对于第一抵推件沿转轴的轴向滑动,第一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并提供第一抵顶凸轮与第一凸轮之间的摩擦扭力,以使联动件相对于定位座定位。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设有转轴装置的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件支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柔性件的转轴装置、设置有所述转轴装置的折叠壳体,以及设置有所述折叠壳体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显示器材的发展,现已出现可折叠电子设备,如折叠屏手机等;现有的可折叠电子设备一般采用铰链作为转轴装置来实现折叠。然而,现有技术中铰链的各元件一般相互连接而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若其中一个元件失效,可能会导致整个铰链报废,不利于组装和维修,且铰链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轴装置、设置有所述转轴装置的折叠壳体,以及设有所述折叠壳体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转轴装置,其包括定位座、联动机构及限位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相互间隔的一对转轴及分别转动地套设于一对所述转轴的联动件,其中一所述转轴上的联动件的转动能带动另一所述转轴上的联动件同步转动,所述定位座连接于所述联动件,以所述定位座用于限制所述联动件沿转轴的轴向移动;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联动件的第一抵推件、套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一抵持件、以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抵持件包括第一抵顶凸轮,所述第一抵推件包括面向所述第一抵顶凸轮的第一凸轮;所述联动件能相对于所述定位座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凸轮相对于所述第一抵顶凸轮,使得所述第一抵持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抵推件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滑动,所述第一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并提供所述第一抵顶凸轮与所述第一凸轮之间的摩擦扭力,以使所述联动件相对于所述定位座定位。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折叠壳体,所述折叠壳体包括转轴装置及两个框体,所述转轴装置位于两个所述框体之间,两个所述框体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装置的两个联动件。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件及折叠壳体,所述柔性件设置于所述折叠壳体上。
相较现有技术中通过铰链支撑柔性件,本申请的转轴装置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所述转轴装置的定位座、联动机构及限位机构模块化,使得转轴装置的各元件容易组装或拆卸,方便维修,方便更换所述转轴装置的各元件,避免所述转轴装置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元件失效而导致整个转轴装置报废的情况。所述转动装置的各元件排布较紧凑,减少了所述转动装置占用折叠壳体的内部空间,为主板或电池等其他电子器件提供空间,从而能提升电子设备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折叠壳体和柔性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转轴装置的立体结构放大图;
图4是图3中的转轴装置的扭力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扭力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扭力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扭力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的联动机构及限位机构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7中的联动机构与限位机构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4中的扭力组件的一个立体剖视图;
图11是图4中的扭力组件的另一个立体剖视图;
图12是图4中的扭力组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4中的扭力组件的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扭力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的扭力组件的立体剖视图;
图16是图13中的扭力组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完全弯折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的扭力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的扭力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8中的扭力组件的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方式。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包括折叠壳体20及设置于折叠壳体20上的柔性件30。柔性件30可为柔性显示屏、柔性触摸屏、柔性触摸显示屏等各种具备相应功能的柔性部件,或者为固定贴合有柔性支撑板的柔性部件,如贴合有柔性钢板的柔性显示屏、柔性触摸屏等。柔性件30随折叠壳体20折弯或展平。折叠壳体20包括两个框体21及连接于两个框体21之间的转轴装置22。柔性件30包括对应转轴装置22的可折弯区域31,以及连接于可折弯区域31相对的两侧的两个非折弯区域33。柔性件30的两个非折弯区域33可分别连接于两个框体21的正面上,可折弯区域31贴合于转轴装置22的正面上。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随转轴装置22折弯或展平。转轴装置22包括支撑机构23、转动组件24及扭力组件,所述扭力组件包括定位座25、联动机构26及限位机构27;联动机构26可拆卸地连接于转动组件24,限位机构27可拆卸地连接于联动机构26。
支撑机构23包括中部支撑件231及设于中部支撑件231相对两侧的侧部支撑件233,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贴合于中部支撑件231和侧部支撑件233的正面。转动组件24包括安装座241及设于安装座241相对两侧的转动机构243,转动机构243的一端转动地连接于安装座241,转动机构243远离安装座241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侧部支撑件233。联动机构26包括相互间隔的一对转轴261及分别转动地套设于一对转轴261的联动件263,其中一转轴261上的联动件263转动能带动另一转轴261上的联动件263同步转动。定位座25连接于联动件263,用于限制联动件263沿转轴261的轴向移动。限位机构27包括设于联动件263的第一抵推件270、套设于转轴261的第一抵持件272,以及第一弹性件273,第一抵持件272包括第一抵顶凸轮2721,第一抵推件270包括面向第一抵顶凸轮2721的第一凸轮2701,第一弹性件273提供第一抵持件272与第一抵推件270之间相互抵顶的弹力;联动件263绕对应的转轴261能相对于定位座25转动,以带动第一抵推件270的第一凸轮2701相对于第一抵持件272的第一抵顶凸轮2721转动,使得第一抵持件272相对于第一抵推件270沿转轴261的轴向滑动,进而使第一弹性件273发生弹性变形,具体为第一弹性件273被第一抵持件272挤压发生弹性变形,第一弹性件273提供第一抵顶凸轮2721与第一凸轮2701之间的摩擦扭力,以使联动件263相对于定位座25定位,以实现两个侧部支撑件233之间的定位。
电子设备100的两个框体21分别连接于转轴装置22的两个转动机构243远离安装座241的端部,在折叠或展开电子设备100的过程中,转动机构243相对于安装座241转动,以带动对应的联动件263绕对应的转轴261相对于定位座25转动以及带动侧部支撑件233相对于中部支撑件231转动并滑动,以使两个侧部支撑件233相对于中部支撑件231同步相互折弯或同步相互展开。柔性件30随支撑机构23折弯或展平,可折弯区域31可以弯折形成U形或水滴形或者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可折弯区域31能弯折成水滴形。第一凸轮2701与第一抵顶凸轮2721之间的摩擦扭力用于定位联动件263,从而实现侧部支撑件233相对于中部支撑件231定位在特定角度。所述特定角度的范围为两个侧部支撑件233之间的夹角在70度-130度,也就是,当转轴装置22的两个侧部支撑件233通过转动组件24及联动机构26相互同步展开或相互同步折叠至等于或大于70度且小于或等于130度时,第一抵推件270与第一抵持件272之间的摩擦扭力使两个侧部支撑件233相互定位,即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两个侧部支撑件233不相互转动。当转轴装置22的两个侧部支撑件233之间的夹角小于70度时,转轴装置22自动驱动两个侧部支撑件233同步相互折弯直至两个非折弯区域33贴合。当转轴装置22的两个侧部支撑件233之间的夹角大于130度时,转轴装置22自动驱动两个侧部支撑件233同步相互展开直至可折弯区域31完全展平。
本实施例中,所述正面指与柔性件30的出光面朝向相同的面,背面指与柔性件30的出光面朝向背离的面。电子设备100例如是,但不局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液晶面板、OLED面板、电视、智慧手表、VR头戴显示器、车载显示器等其它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和部件。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的“连接”是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种情况,比如A和B连接包括A和B直接连接或者通过第三个元件C或更多的其他元件连接。连接还包括一体化连接和非一体化连接两种情况,一体化连接是指A和B是一体形成并连接,非一体化连接是指A和B是非一体化形成并连接。本申请中的“套设”指其中一元件插设于另一元件中,如在另一元件上开设通孔、轴孔、槽等,所述其中一元件的部分或全部插入所述通孔、轴孔或槽中。上述的联动件263套设于转轴261是指联动件263设有轴孔,转轴261插接于所述轴孔中;上述第一抵持件272套设于转轴261是指第一抵持件272设有轴孔,转轴261插接于所述轴孔中。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100的转轴装置22包括支撑机构23、转动组件24、定位座25、联动机构26及限位机构27,转动组件24的转动机构243的一端转动地连接于安装座241,转动机构243远离安装座241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侧部支撑件233;联动机构26的两个联动件263分别套设于一对转轴261,联动件263远离转轴261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转动机构243远离安装座241的一端,定位座25设于两个联动件263之间,其中一联动件263的转动能带动另一联动件263同步转动;定位座25限制联动件263沿转轴261的轴向移动,限位机构27的第一抵推件270与第一抵持件272相互抵顶。在两个框体21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过程中,转动机构243相对于安装座241转动以带动联动件263绕对应的转轴261相对于定位座25转动,以使两个联动件263同步相对于定位座25绕对应的转轴261转动,联动件263的转动带动第一抵推件270相对于第一抵持件272转动,即第一凸轮2701相对于第一抵顶凸轮2721转动;由于定位座25限制联动件263沿转轴261的轴向移动,因此,使得第一抵持件272沿转轴261的轴向移动,且转动机构243及联动件263一并带动两个侧部支撑件233同步相互折叠或同步相互展开,从而实现柔性件30的折叠或展平。由于第一凸轮2701与第一抵顶凸轮2721之间的摩擦扭力能使联动件263相对于定位座25定位,从而能使两个侧部支撑件233之间相互定位,以实现两个框体21之间的相互定位,即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悬停功能。
相较现有技术中通过铰链支撑柔性件,本申请的转轴装置22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另外,转轴装置22的支撑机构23、转动组件24、定位座25、联动机构26及限位机构27模块化,使得转轴装置22的各元件容易组装或拆卸,方便维修,方便更换转轴装置22的各元件,避免转轴装置22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元件失效而导致整个转轴装置22报废的情况。再者,转轴装置22的各元件排布较紧凑,减少了转轴装置22占用折叠壳体20的内部空间,为主板或电池等其他电子器件提供空间,从而能提升电子设备100的性能;且转轴装置22能在有限空间内提供较大的扭矩,有利于电子设备100的折叠定位。
如图1及图2所示,转轴装置22相对两侧的转动机构243分别连接于两个框体21。具体地,两个转动机构243远离安装座241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框体21。其中一框体21相对于另一框体21折叠或展平,能带动对应的转动机构243相对于安装座241转动,转动机构243通过联动机构26带动两个侧部支撑件233相对于安装座241同步转动并滑动,直至两个侧部支撑件233与中部支撑件231同步折弯成水滴状或者同步展开成水平状,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随可折弯区域31折叠成水滴状或展开成水平状。
如图2所示,框体21包括正面211、背面213、相对的两侧面214及两端面215,转轴装置22相对的两侧连接于两个框体21的两个端面215之间,柔性件30的非折弯区域33连接于框体21的正面211。每一框体21朝向转轴装置22的端面215设有收容槽216,收容槽216穿通框体21的正面211,收容槽216相对的两端延伸至靠近框体21相对的两侧面214。转轴装置22相对的两侧分别容置于两个框体21的收容槽216中,且每一转动机构243与对应的框体21固定连接。框体21的背面213设有若干收容空间(图中未示),收容空间用于安装电路板、电池等电子器件。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9,联动件263包括套设于转轴261的转动部2632,定位座25包括定位部251及连接于定位部251一端的连接部253,定位部251用于定位联动机构26在转轴装置22,连接部253连接于转动部2632以限制联动件263沿转轴261的轴向移动。联动件263的转动部2632绕对应的转轴261相对于连接部253转动,并且被连接部253限制而不能沿转轴261的轴向移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251为大致矩形的定位板,定位部251的正面中部设有收容槽2511,定位部251于收容槽2511的底壁开设定位孔2512。连接部253为条形块,两个转轴261分别沿其轴向滑动地穿设于所述条形块相对的两端。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53相对的两端分别延伸出定位部251以形成凸耳2531,转轴261穿设于凸耳2531。具体地,每一凸耳2531沿转轴261的方向设有轴孔2533,转轴261插设于轴孔2533中。连接部253背离定位部251的一侧在两个轴孔2533之间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二转接孔2535,第二转接孔2535的轴心线平行于轴孔2533的轴心线,两个第二转接孔2535的轴心线构成的平面与两个轴孔2533的轴心线构成的平面可以彼此共面或平行。本实施例中,两个轴孔2533的轴心线构成的平面与两个第二转接孔2535的轴心线构成的平面彼此共面。优选地,每一凸耳2531的外壁设有圆弧面,以使得联动件263与定位座25的转动连接更顺畅。
转动部2632沿转轴261的径向设有定位槽2633,连接部253的端部插设于定位槽2633。具体地,连接部253的凸耳2531插设于定位槽2633中,转轴261插设于联动件263的转动部2632并穿设于凸耳2531的轴孔2533,使得转动部2632绕转轴261能相对于连接部253转动,但连接部253限制转动部2632沿转轴261的轴向移动。联动件263还包括连接于转动部2632外周壁的连杆2635,连杆2635用于连接转动机构243远离安装座241的一端。转动部2632的外周壁设有第一齿轮2630,具体地,定位槽2633设于转动部2632的外周壁靠近中部处,第一齿轮2630设于转动部2632的外周壁于定位槽2633的一侧。本实施例中,转动部2632包括套设于转轴261的第一套筒,第一齿轮2630的齿牙沿所述第一套筒的周向排列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即所述第一套筒大于四分之一且小于二分之一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齿轮2630。连杆2635连接于转动部2632的外周壁远离第一齿轮2630处。
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动部2632上的定位槽与定位座25上的凸耳可以互换位置,具体地,连接部253面朝转动部2632的端面设有定位槽,转动部2632包括凸耳,所述凸耳插设于所述定位槽并沿转轴261的轴向设有轴孔,转轴261穿设于所述轴孔。在转动部2632绕转轴261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凸耳在所述定位槽中绕转轴261转动,所述凸耳与所述定位槽的配合限制转动部2632沿转轴261的轴向移动。优选地,所述定位槽为设于连接部253面朝转动部2632的端面的圆弧槽,所述圆弧槽的轴心线平行于转动部2632的轴心线,所述凸耳为沿转动部2632的径向凸设的圆弧形的凸片,在转动部2632绕转轴261的转动过程中,所述凸片在所述圆弧槽中绕转轴261转动,但所述凸耳与所述定位槽的配合限制转动部2632沿转轴261的轴向移动。
第一抵推件270设置于转动部2632面朝第一抵持件272的端部,第一齿轮2630的齿牙延伸至第一抵推件270背离定位槽2633的端面。第一抵推件270的第一凸轮2701套设于转轴261,第一抵持件272的第一抵顶凸轮2721对应第一凸轮2701,第一弹性件273弹性抵推第一抵持件272,以使第一凸轮2701与第一抵顶凸轮2721相互可转动抵持,第一凸轮2701与第一抵顶凸轮2721之间的摩擦扭力用于定位联动件263。具体地,第一凸轮2701设于转动部2632面朝第一抵持件272的端部,也就是第一凸轮2701设于所述第一套筒面朝第一抵持件272的端部;第一抵持件272包括套设于转轴261的第二套筒2724,第一抵顶凸轮2721设于第二套筒2724面朝第一凸轮2701的端部。
本实施例中,转轴装置22包括一个转动组件24、一个联动机构26及一个限位机构27,转动组件24、联动机构26及限位机构27构成一个可拆卸的整体结构,所述整体结构设置于支撑机构23的背面。联动机构26的每一联动件263对应第一抵持件272设有第一抵推件270,第一抵推件270设有第一凸轮2701;第一抵持件272对应两个第一抵推件270的第一凸轮2701设有两个第一抵顶凸轮2721。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持件272面朝第一抵推件270的侧面设有两个第一抵顶凸轮2721。两个第一凸轮2701分别可转动抵持于两个第一抵顶凸轮2721,其中一个第一凸轮2701的转动能带动另一个第一凸轮2701同步转动,从而使两个第一凸轮2701分别与两个第一抵顶凸轮2721相互可转动抵持,使第一抵持件272沿转轴261的轴向移动,第一凸轮2701与第一抵顶凸轮2721之间的摩擦扭力使两个联动件263相互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联动件263的仅仅其中之一对应第一抵持件272设有套设于对应转轴261的第一抵推件270,第一抵推件270设有第一凸轮2701;第一抵持件272对应第一凸轮2701设有第一抵顶凸轮2721,第一凸轮2701与第一抵顶凸轮2721相互可转动抵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装置22也可以包括两个转动组件24、两个定位座25、两个联动机构26及两个限位机构27,每一转动组件24与其中一个联动机构26、其中一个定位座25及其中一个限位机构27构成一个可拆卸的整体结构,两个所述整体结构设置于支撑机构23的背面。也就是两个转动组件24分别设置于支撑机构23的背面相对的两端,两个联动机构26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两个转动组件24,两个定位座25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两个联动机构26,两个限位机构27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两个联动机构26。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装置22也可以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转动组件24、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定位座25、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联动机构26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限位机构27,每一转动组件24与其中一个联动机构26、其中一个定位座25及其中一个限位机构27构成一个可拆卸的整体结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所述整体结构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支撑机构23的背面。也就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转动组件24分别设置于支撑机构23的背面,且这些转动组件24沿支撑机构23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排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联动机构26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转动组件24,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定位座25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联动机构26、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限位机构27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联动机构26。
如图7及图9所示,第一凸轮2701设于转动部2632面朝第一抵持件272的端部,第一凸轮2701的轴心线与转动部2632的轴心线共线,第一齿轮2630的轴心线与转动部2632的轴心线共线。第一凸轮2701包括沿所述第一套筒的周向间隔排列的第一凸出部2702及第一凹陷部2704,也就是所述第一套筒面朝第一抵持件272的端面的设为凹凸面,所述凹凸面包括第一凸出部2702及第一凹陷部2704,第一凸出部2702及第一凹陷部2704沿所述套筒的周向依次间隔排列。第一凸出部2702的数量及第一凹陷部2704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如第一凸轮2701可以包括一个第一凸出部2702及一个第一凹陷部2704、两个第一凸出部2702及两个第一凹陷部2704、三个第一凸出部2702及三个第一凹陷部2704,或者四个第一凸出部2702及四个第一凹陷部2704等。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轮2701包括沿所述第一套筒的周向间隔排列的三个第一凸出部2702和三个第一凹陷部2704。
在一些实施列中,第一抵推件270可以为独立于第一套筒的部件,如第一抵推件270包括连接于转动部2632端部的套筒,所述套筒与转动部2632共轴心线,第一凸轮2701设于所述套筒远离转动部2632的端面。
如图6及图7所示,转轴261包括轴体2610及靠近轴体2610一端的止挡部2612,轴体2610远离止挡部2612的端部设有卡槽2613,卡槽2613位于轴体2610的外周壁并沿轴体2610的周向围设一圈。轴体2610远离卡槽2613的端部形成连接部2615,连接部2615用于连接至安装座241。本实施例中,止挡部2612为固定套设于轴体2610的止挡环,轴体2610远离止挡部2612的端部设有一个卡槽2613。
如图6至图9所示,联动机构26还包括位于两个联动件263之间的齿轮组、265,第一齿轮2630啮合于齿轮组265。齿轮组265包括相互啮合的两个第二齿轮2650,第一齿轮2630啮合于对应的第二齿轮2650,第二齿轮2560包括沿其轴向延伸的连接轴2652及固定设于连接轴2652的套筒2654,连接轴2652相对的两端分别伸出套筒2654相对的两端面。第一抵持件272沿连接轴2652的轴向设有第一转接孔2725,连接部253的第二转接孔2535对应连接轴2652,连接轴2652相对的两端分别插设于第二转接孔2535及第一转接孔2725。本实施例中,齿轮组265包括两个第二齿轮2650,两个第二齿轮2650相互啮合,两个联动件263的第一齿轮2630分别啮合于两个第二齿轮2650。第二齿轮2650的齿牙设于套筒2654的外周壁,第二齿轮2650的齿牙沿套筒2654的周向排列一圈。优选地,连接轴2652朝向第一抵持件272的一端设有止挡部2655,在连接轴2652插入第一转接孔2725后,止挡部2655挡止于第一抵持件272的侧面,以防止第二齿轮2650在转动过程中,第二齿轮2650的齿牙接触第二套筒2724而影响第二齿轮2650的正常转动。
如图6及图8所示,第一抵持件272包括抵持板2722及分别设于抵持板2722相对两端的第二套筒2724,第一转接孔2725设于抵持板2722面朝齿轮组265的侧面于两个第二套筒2724之间,第一转接孔2725的轴心线平行于第二套筒2724的轴心线。每一第二套筒2724沿其轴向设有轴孔2723,轴孔2723贯穿第二套筒2724。本实施例中,抵持板2722开设有两个第一转接孔2725,两个第一转接孔2725的轴心线平行于轴孔2723的轴心线,第一转接孔2725的轴心线构成的平面与轴孔2723的轴心线构成的平面彼此共面或平行。第一抵顶凸轮2721设于第二套筒2724的面朝第一抵推件270的端面,第一抵顶凸轮2721包括沿第二套筒2724的周向间隔排列的第二凸出部2726及第二凹陷部2727,也就是第二套筒2724面朝第一抵推件270的端面设为凹凸面,所述凹凸面包括第二凸出部2726及第二凹陷部2727,第二凸出部2726及第二凹陷部2727沿第二套筒2724的周向依次间隔排列。第二凸出部2726的数量及第二凹陷部2727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如第一抵顶凸轮2721可以包括一个第二凸出部2726及一个第二凹陷部2727、两个第二凸出部2726及两个第二凹陷部2727、三个第二凸出部2726及三个第二凹陷部2727,或者四个第二凸出部2726及四个第二凹陷部2727等。本实施例中,第一抵顶凸轮2721包括沿第二套筒2724的周向间隔排列的三个第二凸出部2726和三个第二凹陷部2727。优选地,第一抵持件272相对的两端面形成圆弧面,以更方便转轴装置22的折叠或展开。
如图6至图9所示,限位机构27还包括设于转动部2632背离第一抵推件270一侧的第二抵推件271、以及套设于转轴261的第二抵持件276,第一弹性件273提供第二抵持件276与第二抵推件271之间相互抵顶的弹力。第二抵推件271套设于转轴261上,第一齿轮2630的转动带动第一抵推件270及第二抵推件271绕对应的转轴261一并转动,使得第一抵推件270相对于第一抵持件272转动及第二抵推件271相对于第二抵持件276转动,第一抵持件272及第二抵持件276分别沿转轴261的轴向移动,第一弹性件273被第一抵持件272挤压发生弹性变形,第一抵推件270与第一抵持件272之间的摩擦扭力及第二抵推件271与第二抵持件276之间的摩擦扭力使联动件263相对于定位座25定位。
第二抵推件271包括套设于转轴261的第二凸轮2711,第二抵持件276包括对应第二凸轮2711的第二抵顶凸轮2761,第二凸轮2711与第二抵顶凸轮2761相互可转动抵持。联动件263的转动能带动第二凸轮2711相对于第二抵顶凸轮2761转动,以使第二抵持件276相对于第二抵推件271沿转轴261的轴向移动,且第一弹性件273发生弹性变形,第二凸轮2711与第二抵顶凸轮2761之间的摩擦扭力用于定位联动件263。具体地,第二凸轮2711设于转动部2632面朝第二抵持件276的端部,也就是第二凸轮2711设于所述第一套筒面朝第二抵持件276的端部。第二抵持件276包括套设于转轴261的第二套筒2764,第二抵顶凸轮2761设于第二套筒2764面朝第二凸轮2711的端部。
第二凸轮2711设于所述第一套筒背离第一凸轮2701的端面。第二凸轮2711的轴心线与转动部2632的轴心线共线。第二凸轮2711包括第三凸出部2712及第三凹陷部2714,也就是所述第一套筒面朝第二抵持件276的端面设为凹凸面,所述凹凸面包括第三凸出部2712及第三凹陷部2714,第三凸出部2712及第三凹陷部2714沿所述第一套筒的周向依次间隔排列。第三凸出部2712的数量及第三凹陷部2714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如第二凸轮2711可以包括一个第三凸出部2712及一个第三凹陷部2714、两个第三凸出部2712及两个第三凹陷部2714、三个第三凸出部2712及三个第三凹陷部2714,或者四个第三凸出部2712及四个第三凹陷部2714等。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轮2711包括沿所述套筒的周向间隔排列的三个第三凸出部2712和三个第三凹陷部2714。
在一些实施列中,第二抵推件271可以为独立于所述第一套筒的部件,如第二抵推件271包括连接于转动部2632端部的套筒,所述套筒与转动部2632共轴心线,第二凸轮2711设于所述套筒远离转动部2632的端面。
本实施例中,转动部2632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抵推件270及第二抵推件271,即第一套筒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抵推件270及第二抵推件271,第一抵推件270背离转动部2632的端面设有第一凸轮2701,第二抵推件271背离转动部2632的端面设有第二凸轮2711。第一凸轮2701的轴心线、第二凸轮2711的轴心线及转动部2632的轴心线共线。第一凸轮2701的凹凸面的结构与第二凸轮2711的凹凸面的结构相同,优选地,两个所述凹凸面为对称结构。
如图7及图9所示,第二抵持件276的结构与第一抵持件272的结构相同,且对称地设置在转动部2632在两侧。第二抵持件276包括抵持板2762及分别设于抵持板2762相对两端的第二套筒2764。每一第二套筒2764沿其轴向设有轴孔2763,轴孔2763贯穿第二套筒2764。第二抵顶凸轮2761设于第二套筒2764的面朝第二凸轮2711的端面,第二抵顶凸轮2761包括第四凸出部2766及第四凹陷部2767,也就是第二套筒2764面朝第二抵推件271的端面设为凹凸面,所述凹凸面包括第四凸出部2766及第四凹陷部2767,第四凸出部2766及第四凹陷部2767沿第二套筒2764的周向依次间隔排列。第四凸出部2766的数量及第四凹陷部2767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二抵顶凸轮2761包括沿第二套筒2764的周向间隔排列的三个第四凸出部2766和三个第四凹陷部2767。优选地,第二抵持件276相对的两端面形成圆弧面,以更方便转轴装置22的折叠或展开。由于第一抵持件272与第二抵持件276的结构相同,因此,制造两者的标准相同,有利于批量生产,减少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联动件263的其中之一对应第二抵持件276设有第二抵推件271,第二抵推件271设有套设于转轴261的第二凸轮2711,第二抵持件276设有对应第二凸轮2711的第二抵顶凸轮2761,第二凸轮2711与第二抵顶凸轮2761相互可转动抵持。第二凸轮2711与第二抵顶凸轮2761之间的摩擦扭力使联动件263相对于定位座25定位。由此,可以减小凸轮面的加工,使得零件加工成本更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联动件263的其中之一对应第一抵持件272设有第一抵推件270,第一抵推件270设有套设于转轴261的第一凸轮2701,第一抵持件272对应第一凸轮2701设有第一抵顶凸轮2721,第一凸轮2701与第一抵顶凸轮2721相互可转动抵持。第一凸轮2701与第一抵顶凸轮2721之间的摩擦扭力使联动件263相对于定位座25定位。由此,可以减小凸轮面的加工,使得零件加工成本更低。
如图4至图7所示,限位机构27还包括止挡件274及第二弹性件275,止挡件274套设于转轴261,第二弹性件275以压缩状态设于第一抵持件272与止挡件274之间,且可以设于两个第一弹性件273之间;第二弹性件275提供第一抵持件272与第一抵推件270之间相互抵顶的弹力,以及第二抵持件276与第二抵推件271之间相互抵顶的弹力。也就是,第一弹性件273及第二弹性件275一并提供第一抵持件272与第一抵推件270之间相互抵顶的弹力及第二抵持件276与第二抵推件271之间相互抵顶的弹力。第一弹性件273与第二弹性件275的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273和第二弹性件275均为弹簧。
请参考图6及图7,止挡件274包括套设于转轴261的止挡部2742及凸设于止挡部2742的定位部2744。第一弹性件273套设于转轴261,且第一弹性件273以压缩状态设于止挡部2742与第一抵持件272之间。第二弹性件275定位于定位部2744并以压缩状态设于第一抵持件272与止挡件274之间,止挡部2742能绕转轴261移动以压缩第二弹性件275,使得第二弹性件275发生弹性变形。本实施例中,止挡部2742为滑动地套设于转轴261的止挡片,定位部2744为凸设于所述止挡片面朝第一抵持件272侧面的定位柱,第二弹性件275为套设于所述定位柱的弹簧。止挡部2742面朝第一抵持件272的侧面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导滑孔2745,转轴261能活动地插设于导滑孔2745。优选地,止挡部2742相对的两端面设为圆弧面,以更方便转轴装置22的折叠或展开。
如图6及图7所示,限位机构27还包括定位件278,定位件278设于转轴261远离第二抵持件276一端。转轴261远离第二抵持件276的端部卡接于定位件278。本实施例中,定位件278为大致矩形的定位片,所述定位片的一侧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扣部2782。本实施例中,卡扣部2782为C形卡扣。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扣部2782可以是但不限于U形卡扣等。优选地,定位件278相对的两端面设为圆弧面,以更方便转轴装置22的折叠或展开。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12,组装转轴装置22时,将两个转轴261设有卡槽2613的一端分别插入第二抵持件276相对两端的轴孔2763,直至转轴261的止挡部2612挡止于第二抵持件276的侧面。将两个联动件263放置于定位座25相对的两侧,使定位座25的两个凸耳2531分别插入两个联动件263的定位槽2633,定位部251位于远离第一齿轮2630的一侧,且每一凸耳2531的轴孔2533的轴心线与对应的联动件263的第一套筒的轴心线共线。然后将两个转轴261设有卡槽2663的一端分别插入两个联动件263的第一套筒,直至第二抵持件276的两个第二抵顶凸轮2761分别抵持两个联动件263的第二凸轮2711。接着将两个第二齿轮2650的连接轴2652远离止挡部2655的一端分别插入定位座25的第二转接孔2535中,使两个第二齿轮2650彼此啮合。再将第一抵持件272套设于两个转轴261上,直至两个第二齿轮2650的连接轴2652靠近止挡部2655的一端插入第二齿轮2650的第一转接孔2725中,使第一抵持件272的两个第一抵顶凸轮2721分别抵持两个联动件263的第一凸轮2701。第二齿轮2650的连接轴2652插入第一抵持件272对应的第一转接孔2725中,直至第二齿轮2650的止挡部2655止挡于第一抵持件272的侧面。再将两个第一弹性件273分别套设于两个转轴261,直至第一弹性件273的一端抵顶第一抵持件272。将第二弹性件275套设于止挡件274的定位部2744。再将止挡件274套设于两个转轴261,即两个转轴261远离第二抵持件276的端部分别插入止挡件274相对的两个导滑孔2745。再将定位件278的两个卡扣部2782分别卡接于两个转轴261的卡槽2613。
此时,两个第一弹性件273及第二弹性件275被止挡件274与第一抵持件272弹性夹持,即第一弹性件273和第二弹性件275均对第一抵持件272具有预弹力,使得第一凸轮2701的凹凸面与对应的第一抵顶凸轮2721的凹凸面之间紧密贴合,以及第二凸轮2711的凹凸面与第二抵顶凸轮2761的凹凸面之间紧密贴合;第一凸轮2701相对于第一抵顶凸轮2721的转动使第二凸出部2726与第一凹陷部2704彼此吻合或脱离,且第二凹陷部2727与第一凸出部2702彼此吻合或脱离;第二凸轮2711相对于第二抵顶凸轮2761转动使第四凸出部2766与第三凹陷部2714彼此吻合或脱离,且第四凹陷部2767与第三凸出部2712彼此吻合或脱离。需要说明的是转动部2632相对于定位座25转动以带动转动部2632相对两端的第一凸轮2701及第二凸轮2711分别相对于第一抵顶凸轮2721和第二抵顶凸轮2761转动,能同步使第二凸出部2726与第一凹陷部2704彼此吻合或脱离、第二凹陷部2727与第一凸出部2702彼此吻合或脱离、第四凸出部2766与第三凹陷部2714彼此吻合或脱离,以及第四凹陷部2767与第三凸出部2712彼此吻合或脱离。
若第一弹性件273和第二弹性件275均具有预弹力F0,每一转轴261上的第一凸轮2701与对应的第一抵顶凸轮2721及第二凸轮2711与对应的第二抵顶凸轮2761的轴向力F等于二分之三预弹力F0,即F=3/2F0。若第一弹性件273与第二弹性件275为不同的弹性件,第一弹性件273具有预弹力F1,第二弹性件275具有预弹力F2,则每一转轴261上的第一凸轮2701与对应的第一抵顶凸轮2721及第二凸轮2711与对应的第二抵顶凸轮2761的轴向力F等于第一弹性件273的预弹力F1加上二分之一的预弹力F2,即F=F1+1/2F2。两个第二齿轮2650的连接轴2652的轴心线平行于一对转轴261的轴心线,进一步地,连接轴2652的轴心线构成的平面可以与一对转轴261的轴心线构成的平面共面或平行。本实施例中,连接轴2652的轴心线构成的平面与一对转轴261的轴心线构成的平面共面,也就是一对转轴261及一连接轴2652平排设置,两个第一弹性件273和一个第二弹性件275平排设置。在一对转轴261之间的宽度相同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件273及第二弹性件275均为弹簧,因此三根弹簧可以选用线径更大、外径更大的弹簧,从而提供更大的弹力;在此基础上,仅需第一抵持件272的第一抵顶凸轮2721与联动件263的第一凸轮2701之间及第二抵持件276的第二抵顶凸轮2761与联动件263的第二凸轮2711之间的摩擦扭力即可提供需要扭矩目标,就能够使联动件263相对于定位座25定位,无需在第二齿轮2650与第一抵持件272及第二抵持件276之间加工凸轮面,使零件加工成本低。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轴2652的轴心线可以位于一对转轴261的轴心线的上侧或下侧,所述上侧指相较于转轴261的轴心线靠近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所述下侧指相较于转轴261的轴心线远离柔性件30的出光面的一侧。当一对连接轴2652的轴心线构成的平面与一对转轴261的轴心线构成的平面平行时,能使连接轴2652与转轴261的相对位置更紧凑,从而使联动机构26的各部件及限位机构27的各部件布局更紧凑,从而减少转轴装置22的整体宽度,使得转轴装置22占用折叠壳体20的内部空间更小,为主板或电池等其他电子器件提供空间,从而能提升电子设备100的性能。当其中一联动件263绕对应的转轴261相对于定位座25转动时,该联动件263相对两端的第一凸轮2701及第二凸轮2711分别同步相对于第一抵持件272的第一抵顶凸轮2721及第二抵持件276的第二抵顶凸轮2761转动;同时,该联动件263的第一齿轮2630的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二齿轮2650绕对应的连接轴2652转动,该第二齿轮2650带动另一第二齿轮2650绕对应的连接轴2652转动,所述另一第二齿轮2650带动另一联动件263绕对应的连接轴2652转动,从而使两个联动件263的连杆2635同步靠拢或同步展开。由于定位座25限制联动件263在转轴261的轴向上移动,因此,第一抵持件272被第一凸轮2701抵推沿转轴261的轴向远离联动件263滑动,第一弹性件273和第二弹性件275被压缩而弹性变形,同时,第二抵持件276被第二凸轮2711抵推沿转轴261的轴向远离联动件263滑动,第二抵持件276带动转轴261、止挡件274及定位件278一并滑动,止挡件274的滑动进一步挤压第一弹性件273和第二弹性件275发生弹性变形。具体地,如第一抵持件272沿转轴261的轴向滑动挤压第一弹性件273和第二弹性件275的压缩量为δ,第二抵持件276的滑动带动止挡件274沿轴向滑动挤压第一弹性件273和第二弹性件275的压缩量也为δ,则一对联动件263在相对弯折或展平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273和第二弹性件275的最大压缩量为2δ。第一凸轮2701与第一抵顶凸轮2721之间的摩擦扭力和第二凸轮2711与第二抵顶凸轮2761之间的摩擦扭力使两个联动件263相互定位。
组装转轴装置22时,将联动机构26及限位机构27连接于转动组件24,具体地,将两个转轴261的连接部2615分别连接于安装座241;将支撑机构23放置于转动组件24、联动机构26及限位机构27的正面,使支撑机构23的中部支撑件231连接于安装座241,以及两个转动机构243远离安装座241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侧部支撑件233。转轴装置22还包括背盖28,安装座241及定位座25连接于背盖28。具体地,背盖28为条形框,背盖28具有收容槽280,安装座241及定位座25容置于收容槽280中并固定连接于背盖28。优选地,背盖28于收容槽280的内表面上设有第一安装部(图中未示)及第二安装部(图中未示),安装座241连接于第一安装部,定位座25连接于第二安装部。安装座241与第一安装部之间的连接以及定位座25与第二安装部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但不限于螺接、卡接或胶接等方式。本实施例中,锁固件(图中未示)穿过定位座25的定位孔2512锁固于背盖28,以使定位座25固定于背盖28。
当转动机构243相对于安装座241转动以带动联动件263绕对应的转轴261相对于定位座25转动时,联动件263转动以带动齿轮组265同步转动及带动侧部支撑件233相对于安装座241转动,以使侧部支撑件233与中部支撑件231同步相互折弯或同步相互展开。在侧部支撑件233的折弯或展开过程中,第一凸轮2701与第一抵顶凸轮2721之间的摩擦扭力和第二凸轮2711与第二抵顶凸轮2761之间的摩擦扭力使两个侧部支撑件233能相互定位。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及图10至图16,将转轴装置22由展平状态进行弯折时,将其中一转动机构243相对于安装座241向另一转动机构243弯折,所述其中一转动机构243带动联动件263绕对应的转轴261相对于定位座25转动。联动件263的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一齿轮2630转动,通过齿轮组265带动对应的两个第一齿轮2630同步转动,同步转动的第一齿轮2630带动对应的两个联动件263同步相互靠拢;同时,两个侧部支撑件233通过转动机构243及联动机构26的带动实现同步相互靠拢,直至两个侧部支撑件233与中部支撑件231围成横截面成水滴状。
上述过程中,每一转轴261上的第一凸轮2701与对应的第一抵顶凸轮2721之间的轴向力等于两个第一弹性件273和第二弹性件275的弹力之和的二分之一;同时,每一转轴261上的第二凸轮2711与第二抵顶凸轮2761之间的轴向力等于两个第一弹性件273和第二弹性件275的弹力之和的二分之一;第一凸轮2701与第一抵顶凸轮2721及第二凸轮2711与第二抵顶凸轮2761之间的摩擦扭力以使两个侧部支撑件233限位在70度至130度之间的特定角度。
在另一使用方式中,可以将两个转动机构243朝相向方向一同转动,每一转动机构243相对于安装座241向另一转动机构243转动,以带动联动机构26的两个联动件263绕对应的转轴261朝相向方向一同转动。两个联动件263的同步转动带动两个第一齿轮2630同步转动,两个第一齿轮2630的同步转动带动两个第二齿轮2650同步转动,并带动对应的两个联动件263的连杆2635同步相互靠拢;同时,两个侧部支撑件233通过转动机构243及联动机构26的带动实现同步相互靠拢,直至两个侧部支撑件233与中部支撑件231围成横截面成水滴状。
当将转轴装置22由完全弯折状态进行展开时,将其中一转动机构243相对于安装座241朝远离另一转动机构243展开,所述其中一转动机构243带动联动件263绕对应的转轴261相对于定位座25转动。联动件263的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一齿轮2630转动,通过齿轮组265带动对应的两个第一齿轮2630同步转动,同步转动的第一齿轮2630带动对应的两个联动件263同步相互远离;同时,两个侧部支撑件233通过转动机构243及联动机构26的带动实现同步相互展开,直至两个侧部支撑件233与中部支撑件231呈展平状。
上述过程中,每一转轴261上的第一凸轮2701与对应的第一抵顶凸轮2721之间的轴向力等于两个第一弹性件273和第二弹性件275的弹力之和的二分之一;同时,每一转轴261上的第二凸轮2711与对应的第二抵顶凸轮2761之间的轴向力等于两个第一弹性件273和第二弹性件275的弹力之和的二分之一;第一凸轮2701与第一抵顶凸轮2721之间的摩擦扭力及第二凸轮2711与第二抵顶凸轮2761之间的摩擦扭力能使两个侧部支撑件233限位在70度至130度之间的特定角度。
在另一使用方式中,可以将两个转动机构243朝相互远离的方向一同转动,每一转动机构243相对于安装座241远离另一转动机构243转动,以带动联动机构26的两个联动件263绕对应的转轴261朝相反方向一同转动。两个联动件263的同步转动带动两个第一齿轮2630同步转动,两个第一齿轮2630的同步转动带动两个第二齿轮2650同步转动,并带动对应的两个联动件263同步相互远离;同时,两个侧部支撑件233通过转动机构243及联动机构26的带动实现同步相互远离,直至两个侧部支撑件233与中部支撑件231齐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装置22的第一抵持件272和第二抵持件276两者之一可以省略,从而能减少元件,不仅能使转轴装置22的整体体积进一步减少,以减小占用折叠壳体20的内部空间,以方便其他元件的布局;且能使转轴装置22的制造成本更低。具体地,若省略第二抵持件276,则联动件263的转动部2632的第二抵推件271省略;若省略第一抵持件272,则联动件263的转动部2632的第一抵推件270省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装置22的两个联动件263的两者之一上的第一凸轮2701及第二凸轮2711可以省略,从而减小凸轮面的制造,使得转轴装置22的制造成本更低。具体地,若其中一联动件263的转动部2632相对两端的第一凸轮2701及第二凸轮2711省略,则第一抵持件272对应第一凸轮2701的第一抵顶凸轮2721及第二抵持件276对应第二凸轮2711的第二抵顶凸轮2761省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联动件263面朝第一抵持件272一端的第一凸轮2701省略,另一联动件263面朝第二抵持件276一端的第二凸轮2711省略,则第一抵持件272对应所述其中一联动件263的第一抵顶凸轮2721省略,第二抵持件276对应另一联动件263的第二抵顶凸轮2761省略。由此,可以减小凸轮面的制造,使得转轴装置22的制造成本更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将安装完成的转轴装置22置于两个框体21之间,将背盖28相对两侧的转动机构243分别容置于两个框体21的收容槽216中,并将两个转动机构243远离安装座241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框体21。此时,在展开状态下两个框体21的正面211、两个侧部支撑件233的正面及中部支撑件231的正面共面。柔性件30的背面连接于两个框体21的正面211及支撑机构23的正面,可折弯区域31正对支撑机构23,两个非折弯区域33分别正对两个框体21的正面。
转轴装置22的定位座25能定位于折叠壳体20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或中部。具体地,定位座25连接于背盖28的收容槽280的内表面的一端、定位座25连接于背盖28的收容槽280的内表面的相对的另一端,或者定位座25连接于背盖28的收容槽280的中部;也就是,可以根据电子设备100的各元件排布的需要,将联动机构26和限位机构27的整体结构定位于折叠壳体20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或中部位置等,以方便其他元件的布局,并尽量减少联动机构26和限位机构27占用折叠壳体20的内部空间。
当柔性件30处在展平状态时,中部支撑件231与两个侧部支撑件233齐平,第一凸轮2701与第一抵顶凸轮2721相互贴合,且第二凸轮2711与第二抵顶凸轮2761相互贴合,以使支撑机构23保持展平状态;由于支撑机构23的正面为完整面,因此,柔性件30在展平时不会受到段差处的冲击,柔性件30不会出现彩点、亮点等不良问题,保证柔性件30的可靠性,同时,也提升柔性件30的触摸手感,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另外,转轴装置22中各元件间的连接紧凑,从而减小转轴装置22的整体宽度,降低占用壳体20的内部空间,有利于主板或电池等其他元件的布局。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17至图20,当需要弯折电子设备100时,对电子设备100的两个框体21至少其中一个施加折弯的力,使连接于两个框体21的转动机构243朝相互邻近的方向转动,通过联动机构26实现转轴装置22的折弯,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随支撑机构23弯折。具体地,如对其中一框体21施加折弯的力,该框体21带动对应的转动机构243相对于安装座241向靠近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转动机构243带动联动件263绕对应的转轴261相对于定位座25转动,联动件263的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一齿轮2630转动,通过齿轮组265带动对应的两个第一齿轮2630同步转动,同步转动的第一齿轮2630带动对应的两个联动件263同步相互靠拢。同时,限位机构27相对两侧的转动机构243相对于安装座241同步转动而相互靠拢,以带动两个侧部支撑件233同步相互靠拢,使得转轴装置22呈折弯状态;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随转轴装置22弯折,直至柔性件30的两个非折弯区域33的正面相互贴合,可折弯区域31弯折成水滴状,从而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无缝折叠。
在上述过程中,第一凸轮2701与第一抵顶凸轮2721之间的摩擦扭力和/或第二凸轮2711与第二抵顶凸轮2761之间的摩擦扭力大于柔性件30的反弹力,能使两个框体21限位在130度至70度之间的特定角度。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弯折围成水滴形,减少弯折后的可折弯区域31的占空比,从而能减小电子设备100的整体厚度。
在对电子设备100的其他折弯方式中,还可以同时对两个框体21施加折弯的力,两个框体21分别带动两个转动机构243向靠近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并通过转轴装置22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折弯。
当需要展平电子设备100时,向外拉开其中一框体21,使连接于两个框体21上的两个转动机构243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具体地,对电子设备100的其中一框体21施加向外拉开的力,该框体21带动对应的转动机构243相对于安装座241向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以带动对应的联动件263绕转轴261转动;同时,联动件263的转动带动对应的第一齿轮2630转动,通过齿轮组265带动对应的两个第一齿轮2630同步转动,同步转动的第一齿轮2630带动对应的两个联动件263同步相互远离;同时,两个转动机构243相对于安装座241同步转动而相互远离,以带动两个侧部支撑件233同步相互远离而展平,使得转轴装置22展开,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随转轴装置22展开,直至柔性件30展平。
在上述过程中,第一凸轮2701与第一抵顶凸轮2721之间的摩擦扭力和/或第二凸轮2711与第二抵顶凸轮2761之间的摩擦扭力大于柔性件30的反弹力,能使两个框体21限位在130度至70度之间的特定角度。
在对电子设备100的其他折弯方式中,还可以同时对两个框体21施加向外拉开的力,两个框体21分别带动两个转动机构243相对于向远离柔性件30的一侧转动,并通过转轴装置22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展开。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100的转轴装置22通过转动组件24、联动机构26及限位机构27实现同步折弯或展开,且能使两个框体21限位在130度至70度之间的特定角度。由于联动机构26及限位机构27的各元件连接紧凑,从而减小转轴装置22的整体宽度,降低转轴装置22占用壳体20的内部空间,有利于主板或电池等其他元件的布局;其次,由于限位机构27的第一弹性件273及第二弹性件275能提供较大的轴向力,使得第一凸轮2701与第一抵顶凸轮2721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扭力,且第二凸轮2711与第二抵顶凸轮2761之间也具有较大的摩擦扭力;因此,由第一凸轮2701与第一抵顶凸轮2721之间的摩擦扭力和第二凸轮2711与第二抵顶凸轮2761之间的摩擦扭力形成的转轴装置22的总摩擦扭力足够大,能实现电子设备100弯折限位在70度-130度之间的特定角度,实现整机的悬停功能。另外,转轴装置22的联动机构26及限位机构27的各元件之间通过套接或卡接的方式连接,容易组装或拆卸,方便维修,方便更换转轴装置22的元件,能够避免转轴装置22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元件失效而导致整个转轴装置22报废的情况。
以上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座;
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相互间隔的一对转轴及分别转动地套设于一对所述转轴的联动件,其中一所述转轴上的联动件的转动能带动另一所述转轴上的联动件同步转动,所述定位座连接于所述联动件以用于限制所述联动件沿所述转轴的轴向移动;以及
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联动件的第一抵推件、套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一抵持件、以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抵持件包括第一抵顶凸轮,所述第一抵推件包括面向所述第一抵顶凸轮的第一凸轮;
其中所述联动件能相对于所述定位座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凸轮相对于所述第一抵顶凸轮转动,使得所述第一抵持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抵推件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滑动,所述第一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并提供所述第一抵顶凸轮与所述第一凸轮之间的摩擦扭力,以使所述联动件相对于所述定位座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的转动部,所述定位座包括连接部,所述转动部能绕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连接部转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转动部以限制所述转动部沿所述转轴的轴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沿所述转轴的径向设有定位槽,所述连接部插设于所述定位槽,所述连接部沿所述转轴的轴向设有轴孔,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轴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面朝所述转动部的端面设有定位槽,所述转动部包括凸耳,所述凸耳插设于所述定位槽并沿所述转轴的轴向设有轴孔,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凸轮设于所述第一套筒面朝所述第一抵持件的端部,所述第一凸轮包括沿所述第一套筒的周向间隔排列的第一凸出部及第一凹陷部;
所述第一抵持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抵顶凸轮设于所述第二套筒面朝所述第一凸轮的端部,所述第一抵顶凸轮包括沿所述第二套筒的周向间隔排列的第二凸出部及第二凹陷部,其中所述第一凸轮相对于所述第一抵顶凸轮的转动使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彼此吻合或脱离,且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第一凸出部彼此吻合或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转动部背离所述第一抵推件一侧的第二抵推件、以及套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二抵持件,所述第二抵持件包括第二抵顶凸轮,所述第二抵推件包括面向所述第二抵顶凸轮的第二凸轮;
其中所述联动件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凸轮相对于所述第二抵顶凸轮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抵持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抵推件沿所述转轴的轴向移动,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持件与所述第一抵持件的结构相同,并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转动部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轴体及设于所述轴体一端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挡止于所述第二抵持件的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止挡件,所述止挡件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一弹性件以压缩状态设于所述第一抵持件与所述止挡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止挡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的止挡部及凸设于所述止挡部的定位部,所述第二弹性件定位于所述定位部并以压缩状态设于所述第一抵持件与所述止挡件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设于两个所述联动件之间的齿轮组,所述转动部的外周壁设有啮合于所述齿轮组的第一齿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齿轮的齿牙沿所述第一套筒的周向排列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90度且小于等于180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两个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于对应的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包括沿其轴向延伸的连接轴,所述第一抵持件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设有第一转接孔,所述连接部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设有第二转接孔,所述连接轴相对的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转接孔及所述第二转接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的轴心线平行于所述转轴的轴心线,两个所述连接轴的轴心线构成的平面与一对所述转轴构成的平面彼此共面或平行。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扣,所述转轴靠近所述止挡件的端部设有卡槽,所述定位件的两个卡扣能分别卡接于两个转轴的卡槽。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装置还包括转动组件及支撑机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安装座及设于安装座相对两侧的转动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一对侧部支撑件,所述转动机构的一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转动机构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侧部支撑件及联动件。
17.一种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壳体包括如权利要求1-16任意一项所述的转轴装置及两个框体,所述转轴装置位于两个所述框体之间,两个所述框体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装置的两个联动件。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件及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折叠壳体,所述柔性件设置于所述折叠壳体上。
CN202210205065.4A 2022-03-02 2022-03-02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7338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05065.4A CN116733830A (zh) 2022-03-02 2022-03-02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PCT/CN2022/143681 WO2023165248A1 (zh) 2022-03-02 2022-12-30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05065.4A CN116733830A (zh) 2022-03-02 2022-03-02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33830A true CN116733830A (zh) 2023-09-12

Family

ID=87883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05065.4A Pending CN116733830A (zh) 2022-03-02 2022-03-02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33830A (zh)
WO (1) WO202316524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56545A (ja) * 2001-08-13 2003-02-26 Haimekku:Kk 筒状ヒンジ
CN205047647U (zh) * 2015-09-25 2016-02-24 昆山玮硕恒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可变旋转扭力双轴同动转轴装置
CN113883156A (zh) * 2020-07-01 2022-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模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CN113404767A (zh) * 2021-07-05 2021-09-17 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铰链、折叠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65248A1 (zh) 2023-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63655B (zh)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US20210368032A1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23071957A1 (zh) 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228445A (zh) 联动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333308A (zh) 折叠装置、折叠机壳及移动终端
CN110045788B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CN217582862U (zh)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6733830A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6733829A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7249159A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4037140A1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4066685A1 (zh) 转轴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8361452A (zh) 卡簧、转轴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165224A1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7780768A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20101798U (zh)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3231412A1 (zh) 转轴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608201A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7404386A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6838703A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7780767A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7404385A (zh)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3179131A1 (zh)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7189753A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3231390A1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