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32666A - 弹性混纤丝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弹性混纤丝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732666A CN116732666A CN202210196202.2A CN202210196202A CN116732666A CN 116732666 A CN116732666 A CN 116732666A CN 202210196202 A CN202210196202 A CN 202210196202A CN 116732666 A CN116732666 A CN 1167326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er
- elastic
- filament
- length
- polyes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0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043 dye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41001589086 Bellapiscis mediu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125000002091 cation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2805 post-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0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75 dy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02 Polyethylene glyc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253 high performance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23 polyethylene glyc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KKEYFWRCBNTPAC-UHFFFAOYSA-L terephthalate(2-) Chemical compound [O-]C(=O)C1=CC=C(C([O-])=O)C=C1 KKEYFWRCBNTPAC-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 D02G3/045—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all components being made from artificial or synthetic material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4—Devices for imparting false twist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32—Elastic yarns or threads ; Production of plied or cored yarns, one of which is elastic
- D02G3/328—Elastic yarns or threads ; Production of plied or cored yarns, one of which is elastic containing elastane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00—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a particular structure; Modifying, retaining, or restoring the physical form or cross-sectional shape, e.g. by use of dies or squeeze rollers
- D02J1/08—Interlacing constituent filaments without breakage thereof, e.g. by use of turbulent air streams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3/00—Heating or cooling the yarn, thread, cord, rope, or the like, not specific to any one of the processe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6—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61—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elast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性混纤丝,其由不同染色基理的全牵伸弹性聚酯长丝A和假捻聚酯长丝B组成,所述混纤丝在自然卷取状态下弹性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的丝长比为1.5~2.0,所述混纤丝网络器络点个数为130~250个/m;所述混纤丝在25cN张力下的平均开纤长度为5~12mm,且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在65%以下。所述弹性混纤丝在后加工中开纤效果好,具有伸长回复性,可以用于制成混色效果优异的织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纤丝,具体的涉及一种由弹性聚酯长丝和与其染色机理不同的聚酯长丝形成的、染色后具有异色效果的混纤丝。
背景技术
在服装领域,具有伸长回复性的弹力素材以其穿着舒适性和能够表现出紧身服装形态美的设计理念等特征而大受欢迎,已逐步成为市场潮流。目前市面上存在的涤纶高弹丝,具有伸长回复的效果,但色彩过于单一。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既具有伸长回复性又同时满足混色效果的高性能纤维。
中国专利CN107829165A公开了一种以阳离子POY丝为第一丝体、以两种组分形成的复合丝为第二丝体构成的ETD高收缩型弹力双色纤维,该纤维的网络个数优选80个/m~130个/m, 能够实现双色的颜色效应,又能够保证纤维的高弹性。但是对于通常网络来说,在后续纺织过程中施加一定张力后,网络部容易形成死结而难以打开,造成开纤部长短不一,混色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加工中开纤效果好、具有伸长回复性的混色弹性混纤丝及其制备方法,该混纤丝可以用于制成混色效果优异的织物。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弹性混纤丝,由不同染色基理的全牵伸弹性聚酯长丝A和假捻聚酯长丝B组成,所述混纤丝在自然卷取状态下弹性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的丝长比为1.5~2.0,所述混纤丝网络器络点个数为130~250个/m,所述混纤丝在25cN张力下的平均开纤长度为5~12mm,且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优选在65%以下。
所述相邻网络点间的平均长度优选1~7mm,相邻网络点间长度的变异系数优选在60%以下。
所述弹性混纤丝的弹性伸长率优选25~40%,弹性回复率优选85~95%。
所述聚酯长丝B优选阳离子可染聚酯长丝。
所述网络点个数优选150~210个/m,所述网络开纤平均长度优选7~9mm,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优选在55%以下。
所述相邻网络点间的平均长度为3~5mm,相邻网络点间长度的变异系数在50%以下。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弹性混纤丝的制备方法,将预取向丝B通过同一锭位喂入第一罗拉,经第一热箱加热后导入假捻器,然后与经过零罗拉的全牵伸弹性聚酯长丝A一起进入第二罗拉进行并丝,再依次经过网络器、第二热箱、第三罗拉、第四罗拉,最后卷取得到混纤丝,其中第三罗拉与第二罗拉的超喂率为3.0~6.0%。
所述网络器中的网络压空优选3.0~5.0kg/cm2。
所述零罗拉与第二罗拉之间的拉伸倍率优选1.00~1.100。
由本发明的弹性混纤丝在一定张力作用下的开纤效果好,由其制成的织物染色后具有优异的混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弹性混纤丝制备方法的概略工程图。
图中:1、未延伸丝A;2、未延伸丝B;3、第一罗拉;4、热辊;5、第二罗拉;6、第一热箱;7、冷却板;8、假捻器;9、第三罗拉;10、第四罗拉。
图2是本发明弹性混纤丝的侧面写真图。
图3是本发明弹性混纤丝使用的网络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混纤丝包含两种不同染色基理的弹性聚酯长丝A和聚酯长丝B,其中弹性聚酯长丝A为全牵伸丝,聚酯长丝B为假捻加工丝,且聚酯长丝B缠绕在弹性聚酯长丝A周围,使最终制得的织物可获得既有混色效果又具有伸长回复性俱佳的特征。
所述不同染色机理是指染料与聚酯的结合方式不同。如弹性聚酯长丝A为嵌入型染色方式时,聚酯长丝B可以是结合型染色等非嵌入型染色方式的聚酯。本发明所述聚酯长丝B优选阳离子可染聚酯长丝。
所述混纤丝在自然卷取状态下弹性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的丝长比为1.5~2.0。如果所述弹性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的丝长比小于1.5,则所得混纤丝的弹性变大,获得的织物弹性效果更好,但丝长比过小时会导致弹性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的抱合性太紧,织物混色感变弱;如果所述弹性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的丝长比大于2.0,获得的织物弹性变弱,且由于丝长比过大,导致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丝分岔明显,聚酯长丝A过于长,所织成的编织物的染色纹路过于单调,形成不了自然的混色效果。
所述混纤丝网络器络点个数为130~250个/m。如果网络点个数大于250个/m,会导致弹性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抱合性太紧,施加张力后不易开纤,织物染色后的混色感变差;如果网络点个数小于130个/m,会导致弹性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丝分岔明显,容易在织物上形成横断,导致品质下降。为了获得更优良的混色效果,优选所述网络点个数为150~210个/m。
为了使得所述混纤丝受张力后的开纤长度适中且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小,所得织物的混色效果更优,本发明所述混纤丝中相邻网络点间的平均长度优选1~7mm,更优选3~5mm;相邻网络点间平均长度的变异系数优选在60%以下,更优选在50%以下。
同时,为了使得混纤丝获得优异的弹性,所述弹性聚酯长丝A为弹性长丝,具体可以是由两种不同聚酯构成并列复合纤维,如PET/PBT并列复合纤维、PPT/PBT并列复合纤维等。所述混纤丝的弹性伸长率优选25~40%,弹性回复率优选85~95%。
在制备本发明的弹性混纤丝时,通过后插入的方式将假捻后的聚酯长丝B与全牵伸弹性聚酯长丝A合并。具体方式为,首先将预取向丝B通过同一锭位喂入第一罗拉后经第一热箱加热后导入假捻器,于此同时将全牵伸弹性聚酯长丝A通过零罗拉,然后将分别从假捻器和零罗拉出来的丝一起进入第二罗拉进行并丝,再依次经过网络器、第二热箱、第三罗拉、第四罗拉,最后卷取得到混纤丝。
所述预取向丝B通过第一罗拉、第一热箱、假捻器的假捻加工可以是通常的假捻加工,获得具有一定弹性的聚酯长丝B。所述全牵伸弹性聚酯长丝A直接经过零罗拉,然后与聚酯长丝B一起进入第二罗拉。再一次经过网络器、第二热箱、第三罗拉、第四罗拉,得到成品。
一般来说,进入网络器前,丝条越松弛,通过网络器的丝条张力越小,则所得混纤丝的网络点就越多;进入网络器前,丝条越紧,通过网络器的丝条张力越大,则所得混纤丝的网络点就越少。为了获得网络点130~250个/m的混纤丝,本发明所述第三罗拉与第二罗拉的超喂率为3.0~6.0%,以使丝条在进入网络器前的松紧适中。
本发明对所述网络器的选择不做特别限定,优选2孔型网络器。所述聚酯长丝A和聚酯长丝B通过网络器合股时,打开网络器用压空,使气流通过确保聚酯长丝A和聚酯长丝B捻合,产生网络点。所述网络压空越大,则网络点个数越多,相邻网络点间的距离越短;所述网络压空越小,则网络点个数越少,相邻网络点间的距离越长。为了获得合适的网络点个数和相邻网络点间距离,本发明优选所述网络器中的网络压空为3.0~5.0kg/cm2。
所述聚酯长丝A经过的零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拉伸倍率对混纤丝的弹性伸长率、弹性回复率以及混纤丝中弹性聚酯长丝A和聚酯长丝B的丝长比都会产生影响。所述零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拉伸倍率越小,混纤丝的伸长率越大、回复率越小,弹性聚酯长丝A和聚酯长丝B的丝长比越小;所述零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拉伸倍率越大,混纤丝的伸长率越小、回复率越大,弹性聚酯长丝A和聚酯长丝B的丝长比越大。因此,为了控制混纤丝的弹性伸长率、弹性回复率以及混纤丝中弹性聚酯长丝A和聚酯长丝B的丝长比在合适的范围内,使得由本发明混纤丝制得的织物具有优异的弹性和染色后自然的混色风格,所述零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拉伸倍率优选1.00~1.10。
本发明对于第一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拉伸倍率没有特别限定,复合生产的一般要求即可。从加工稳定性考虑,所述第一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拉伸倍率优选1.50~1.80。
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混纤丝中的两种长丝具有1.5~2.0的丝长比(聚酯长丝A:聚酯长丝B),且混纤丝的网络点个数在130~250个/m的范围内。同时,所述混纤丝在一定张力的作用下开纤效果好,具体表现在开纤长度适中,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小,即开先后每相邻两个未解开的网络点间的长度较均匀,使得使用了本发明混纤丝制成织物染色后的混色效果好。
本发明涉及的测试方法如下:
(1)丝长比
复合弹性混色加工丝在自然状态下,截取10根长度为5cm的纱线进行分解,将分解后长丝A和长丝B分别放在刻度机上,量取长度记录,丝长A/丝长B得到丝长比。
(2)弹性伸长率及回复率的测定方法:
弹性伸长率(%)=((L1-L0)/L0)*100%,
弹性回复率(%)=((L1-L2)/(L1-L0))*100%,
L0:纤维在挂有2mg/d的荷重下,用90度的热水处理2min后,再挂置12小晾干后测得的长度为L0;
L1:L0测定后,去除L0测定时的初荷重,2min后挂上100mg/d的定荷重,30秒后测得的长度为L1;
L2:L1测定后,去除L1测定时的定荷重,2min后再挂上2mg/d的初荷重,30秒后测得的长度为L2。
(3)相邻网络点间的平均长度及变异系数
①使用网络测定仪器ELECTRONIC-TENSIOMETER,针刺法测定,针刺50个点,使用预张力(cN)公式为纱线纤度(D)/5+纱线纤度(D)/纱线根数(F),走行速度为0.72m/min,针从网络点起始位置走行到下一个网络结点处,为一个网络点间长,设备自动计算出网络点间长度,共针刺50个数据的网络点间长度,通过计算测出50个相邻网络点间长度的平均值,该数值即为丝的相邻网络点间平均长度。
②相邻网络点间长度的变异系数计算方法:
相邻网络点间长的标准偏差/相邻网络点间长50个数据的平均值*100%
(4)网络点
网络点个数=1000mm/相邻网络点间长50个数据的平均值(mm)。
(5)网络开纤长度及变异系数
①使用网络测定仪器ELECTRONIC-TENSIOMETER,针刺法测定,针刺50个点,使用预张力25.0cN,走行速度为0.72m/min,针从网络点起始位置走行到下一个网络结点处,为一个开纤长,设备自动计算出开纤长度,共针刺50个数据的开纤长度,通过计算测出50个开纤长度的平均值,该数值即为丝的开纤长度。
②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计算方法:
开纤长的标准偏差/开纤长50个数据的平均值*100% 。
(6)织物染色后的混色效果
将弹性混纤丝织成织物,用两种染料染色后观察织物表面,染色不匀、有明显的浓淡染混色效果说明有异色效果,染色均匀、全部上染时说明没有异色效果。本领域经验者10人对布面外观进行判定,6~9人认为条纹状明显或者麻点状明显、自然混色感差则判定为1级,6~9人认为轻微条纹状或者轻微麻点状、自然混色感良则判定为2级,6~9人认为自然混色感优(均一)则判定为3级。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的说明,但各实施例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将单丝纤度为2.3dtex的聚酯长丝B喂入第一罗拉,经过第一热箱,其中第一热箱温度设定为170℃,再依次导入假捻器,然后进入第二罗拉后以500m/min的加工速度进行拉伸假捻,再将单丝纤度为1.5dtex的聚酯长丝A,从同一锭位通过零罗拉直接进入二罗拉与聚酯长丝B进行并丝后,经过两孔回旋网络器进入第三罗拉,其中零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延伸倍率为1.01,网络器使用压力为4.5kg/cm2,第二罗拉与第三罗拉间的超喂率为5.0%。所得复合假捻加工丝中的聚酯长丝A为低粘PET与PBT的复合并列全牵伸弹性丝,聚酯长丝B为阳离子可染假捻加工丝,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丝长比为1.7,所述混色假捻加工丝经热处理后的弹性伸长率为32%,弹性伸长回复率为91%,网络点为185个/m,相邻网络点间平均长度为3mm,相邻网络点长度的变异系数50%,经预张力调整后的平均开纤长度为7mm,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为53%以下,对该弹性混纤丝制得的织物进行染色后,混色感优,具有良好的弹性回复效果。
实施例2
将单丝纤度为2.3dtex的聚酯长丝B喂入第一罗拉,经过第一热箱,其中第一热箱温度设定为170℃,再依次导入假捻器,然后进入第二罗拉后以500m/min的加工速度进行拉伸假捻,再将单丝纤度为1.5dtex的聚酯长丝A,从同一锭位通过零罗拉直接进入二罗拉与聚酯长丝B进行并丝后,经过两孔回旋网络器进入第三罗拉,其中零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延伸倍率为1.00,网络器使用压力为4.5kg/cm2,第二罗拉与第三罗拉间的超喂率为5.0%。所得复合假捻加工丝中的聚酯长丝A为低粘PET与PBT的复合并列全牵伸丝,聚酯长丝B为阳离子可染假捻加工丝,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丝长比为1.5,所述混色假捻加工丝经热处理后的弹性伸长率为40%,弹性伸长回复率为85%,网络点为185个/m,相邻网络点间平均长度为3mm,相邻网络点长度的变异系数50%,经预张力调整后的平均开纤长度为7mm,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为53%以下,对该弹性混纤丝制得的织物进行染色后有轻微麻点状,混色感良,具有良好的弹性回复效果。
实施例3
将单丝纤度为2.3dtex的聚酯长丝B喂入第一罗拉,经过第一热箱,其中第一热箱温度设定为170℃,再依次导入假捻器,然后进入第二罗拉后以500m/min的加工速度进行拉伸假捻,再将单丝纤度为1.5dtex的聚酯长丝A,从同一锭位通过零罗拉直接进入二罗拉与聚酯长丝B进行并丝后,经过两孔回旋网络器进入第三罗拉,其中零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延伸倍率为1.10,网络器使用压力为4.5kg/cm2,第二罗拉与第三罗拉间的超喂率为5.0%。所得复合假捻加工丝中的聚酯长丝A为低粘PET与PBT的复合并列全牵伸丝,聚酯长丝B为阳离子可染假捻加工丝,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丝长比为2.0,所述混色假捻加工丝经热处理后的弹性伸长率为25%,弹性伸长回复率为95%,网络点为185个/m,相邻网络点间平均长度为3mm,相邻网络点长度的变异系数50%,经预张力调整后的平均开纤长度为7mm,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为53%以下,对该弹性混纤丝制得的织物进行染色后有轻微条纹状,混色感良,具有良好的弹性回复效果。
实施例4
将单丝纤度为2.3dtex的聚酯长丝B喂入第一罗拉,经过第一热箱,其中第一热箱温度设定为170℃,再依次导入假捻器,然后进入第二罗拉后以500m/min的加工速度进行拉伸假捻,再将单丝纤度为1.5dtex的聚酯长丝A在同一锭位通过零罗拉直接进入二罗拉与聚酯长丝B进行并丝后,经过两孔回旋网络器进入第三罗拉,其中零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延伸倍率为1.04,网络器使用压力为4.5kg/cm2,第二罗拉与第三罗拉间的超喂率为5.0%。所得复合假捻加工丝中的聚酯长丝A为低粘PET与PBT的复合并列全牵伸丝,聚酯长丝B为阳离子可染假捻加工丝,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丝长比为1.6,所述混色假捻加工丝经热处理后的弹性伸长率为35%,弹性伸长回复率为89%,网络点为185个/m,相邻网络点间平均长度为3mm,相邻网络点长度的变异系数50%,经预张力调整后的平均开纤长度为7mm,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为53%以下。对该弹性混纤丝制得的织物进行染色后有非常弱的条纹状,混色感介于良与优之间,具有良好的弹性回复效果。
实施例5
将单丝纤度为2.3dtex的聚酯长丝B喂入第一罗拉,经过第一热箱,其中第一热箱温度设定为170℃,再依次导入假捻器,然后进入第二罗拉后以500m/min的加工速度进行拉伸假捻,再将单丝纤度为1.5dtex的聚酯长丝A在同一锭位通过零罗拉直接进入二罗拉与聚酯长丝B进行并丝后,经过两孔回旋网络器进入第三罗拉,其中零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延伸倍率为1.07,网络器使用压力为4.5kg/cm2,第二罗拉与第三罗拉间的超喂率为5.0%。所得复合假捻加工丝中的聚酯长丝A为低粘PET与PBT的复合并列全牵伸丝,聚酯长丝B为阳离子可染假捻加工丝,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丝长比为1.9,所述混色假捻加工丝经热处理后的弹性伸长率为30%,弹性伸长回复率为93%,网络点为185个/m,相邻网络点间平均长度为3mm,相邻网络点长度的变异系数50%,经预张力调整后的平均开纤长度为7mm,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为53%以下。对该弹性混色丝制得的织物进行染色后有非常弱的条纹状,混色感介于良与优之间,具有良好的弹性回复效果。
实施例6
将单丝纤度为2.3dtex的聚酯长丝B喂入第一罗拉,经过第一热箱,其中第一热箱温度设定为170℃,再依次导入假捻器,然后进入第二罗拉后以500m/min的加工速度进行拉伸假捻,再将单丝纤度为1.5dtex的聚酯长丝A在同一锭位通过零罗拉直接进入二罗拉与聚酯长丝B进行并丝后,经过两孔回旋网络器进入第三罗拉,其中零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延伸倍率为1.01,网络器使用压力为4.5kg/cm2,第二罗拉与第三罗拉间的超喂率为3.0%。所得复合假捻加工丝中的聚酯长丝A为低粘PET与PBT的复合并列全牵伸丝,聚酯长丝B为阳离子可染假捻加工丝,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丝长比为1.7,所述混色假捻加工丝经热处理后的弹性伸长率为32%,弹性伸长回复率为91%,网络点为130个/m,相邻网络点间平均长度为7mm,相邻网络点长度的变异系数60%,经预张力调整后的平均开纤长度为12mm,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为65%以下。对该弹性混纤丝制得的织物进行染色后有轻微条纹状,混色感良,具有良好的弹性回复效果。
实施例7
将单丝纤度为2.3dtex的聚酯长丝B喂入第一罗拉,经过第一热箱,其中第一热箱温度设定为170℃,再依次导入假捻器,然后进入第二罗拉后以500m/min的加工速度进行拉伸假捻,再将单丝纤度为1.5dtex的聚酯长丝A在同一锭位通过零罗拉直接进入二罗拉与聚酯长丝B进行并丝后,经过两孔回旋网络器进入第三罗拉,其中零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延伸倍率为1.01,网络器使用压力为4.5kg/cm2,第二罗拉与第三罗拉间的超喂率为3.5%。所得复合假捻加工丝中的聚酯长丝A为低粘PET与PBT的复合并列全牵伸丝,聚酯长丝B为阳离子可染假捻加工丝,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丝长比为1.7,所述混色假捻加工丝经热处理后的弹性伸长率为32%,弹性伸长回复率为91%,网络点为150个/m,相邻网络点间平均长度为5mm,相邻网络点长度的变异系数55%,经预张力调整后的平均开纤长度为10mm,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为55%以下。对该弹性混纤丝制得的织物进行染色后有非常弱的条纹状,混色感介于良与优之间,具有良好的弹性回复效果。
实施例8
将单丝纤度为2.3dtex的聚酯长丝B喂入第一罗拉,经过第一热箱,其中第一热箱温度设定为170℃,再依次导入假捻器,然后进入第二罗拉后以500m/min的加工速度进行拉伸假捻,再将单丝纤度为1.5dtex的聚酯长丝A在同一锭位通过零罗拉直接进入二罗拉与聚酯长丝B进行并丝后,经过两孔回旋网络器进入第三罗拉,其中零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延伸倍率为1.01,网络器使用压力为4.5kg/cm2,第二罗拉与第三罗拉间的超喂率为6.0%。所得复合假捻加工丝中的聚酯长丝A为低粘PET与PBT的复合并列全牵伸丝,聚酯长丝B为阳离子可染假捻加工丝,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丝长比为1.7,所述混色假捻加工丝经热处理后的弹性伸长率为32%,弹性伸长回复率为91%,网络点为250个/m,相邻网络点间平均长度为2mm,相邻网络点长度的变异系数45%,经预张力调整后的平均开纤长度为5mm,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为42%以下。对该弹性混纤丝制得的织物进行染色后有轻微麻点状,混色感良,具有良好的弹性回复效果。
实施例9
将单丝纤度为2.3dtex的聚酯长丝B喂入第一罗拉,经过第一热箱,其中第一热箱温度设定为170℃,再依次导入假捻器,然后进入第二罗拉后以500m/min的加工速度进行拉伸假捻,再将单丝纤度为1.5dtex的聚酯长丝A在同一锭位通过零罗拉直接进入二罗拉与聚酯长丝B进行并丝后,经过两孔回旋网络器进入第三罗拉,其中零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延伸倍率为1.01,网络器使用压力为3.0kg/cm2,第二罗拉与第三罗拉间的超喂率为5.0%。所得复合假捻加工丝中的聚酯长丝A为低粘PET与PBT的复合并列全牵伸丝,聚酯长丝B为阳离子可染假捻加工丝,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丝长比为1.7,所述混色假捻加工丝经热处理后的弹性伸长率为32%,弹性伸长回复率为91%,网络点为130个/m,相邻网络点间平均长度为7mm,相邻网络点长度的变异系数60%,经预张力调整后的平均开纤长度为12mm,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为65%以下。对该弹性混纤丝制得的织物进行染色后有轻微条纹状,混色感良,具有良好的弹性回复效果。
实施例10
将单丝纤度为2.3dtex的聚酯长丝B喂入第一罗拉,经过第一热箱,其中第一热箱温度设定为170℃,再依次导入假捻器,然后进入第二罗拉后以500m/min的加工速度进行拉伸假捻,再将单丝纤度为1.5dtex的聚酯长丝A在同一锭位通过零罗拉直接进入二罗拉与聚酯长丝B进行并丝后,经过两孔回旋网络器进入第三罗拉,其中零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延伸倍率为1.01,网络器使用压力为5.0kg/cm2,第二罗拉与第三罗拉间的超喂率为5.0%。所得复合假捻加工丝中的聚酯长丝A为低粘PET与PBT的复合并列无捻加工丝,聚酯长丝B为阳离子可染假捻加工丝,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丝长比为1.7,所述混色假捻加工丝经热处理后的弹性伸长率为32%,弹性伸长回复率为91%,网络点为250个/m,相邻网络点间平均长度为2mm,相邻网络点长度的变异系数45%,经预张力调整后的平均开纤长度为5mm,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为42%以下。对该弹性混纤丝制得的织物进行染色后有轻微麻点状,混色感良,具有良好的弹性回复效果。
实施例11
将单丝纤度为2.3dtex的阳离子可染聚酯长丝B喂入第一罗拉,经过第一热箱,其中第一热箱温度设定为170℃,再依次导入假捻器,然后进入第二罗拉后以500m/min的加工速度进行拉伸假捻,再将单丝纤度为1.5dtex的聚酯长丝A在同一锭位通过零罗拉直接进入二罗拉与聚酯长丝B进行并丝后,经过两孔回旋网络器进入第三罗拉,其中零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延伸倍率为0.995,网络器使用压力为4.5kg/cm2,第二罗拉与第三罗拉间的超喂率为5.0%。所得复合假捻加工丝中的聚酯长丝A为低粘PET与PBT的复合并列全牵伸丝,聚酯长丝B为假捻加工丝,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丝长比为1.2,所述加工丝的伸长率为40%,弹性伸长回复率为85%,网络点为185个/m,相邻网络点间平均长度为3mm,相邻网络点长度的变异系数50%,经预张力调整后的平均开纤长度为7mm,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为53%以下。对该弹性混纤丝制得的织物进行染色后,混色感优,具有优良的弹性回复效果。
实施例12
将单丝纤度为2.3dtex的聚酯长丝B喂入第一罗拉,经过第一热箱,其中第一热箱温度设定为170℃,再依次导入假捻器,然后进入第二罗拉后以500m/min的加工速度进行拉伸假捻,再将单丝纤度为1.5dtex的聚酯长丝A在同一锭位通过零罗拉直接进入二罗拉与聚酯长丝B进行并丝后,经过两孔回旋网络器进入第三罗拉,其中零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延伸倍率为1.15,网络器使用压力为4.5kg/cm2,第二罗拉与第三罗拉间的超喂率为5.0%。所得复合假捻加工丝中的聚酯长丝A为低粘PET与PBT的复合并列全牵伸丝,聚酯长丝B为阳离子可染假捻加工丝,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丝长比为2.2,所述混色假捻加工丝经热处理后的弹性伸长率为20%,弹性伸长回复率为96%,网络点为185个/m,相邻网络点间平均长度为3mm,相邻网络点长度的变异系数50%,经预张力调整后的平均开纤长度为7mm,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为53%以下。对该弹性混纤丝制得的织物进行染色后,混色感优,具有良好的弹性回复效果。
实施例13
将单丝纤度为2.3dtex的聚酯长丝B喂入第一罗拉,经过第一热箱,其中第一热箱温度设定为170℃,再依次导入假捻器,然后进入第二罗拉后以500m/min的加工速度进行拉伸假捻,再将单丝纤度为1.5dtex的聚酯长丝A在同一锭位通过零罗拉直接进入二罗拉与聚酯长丝B进行并丝后,经过两孔回旋网络器进入第三罗拉,其中零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延伸倍率为1.01,网络器使用压力为2.5kg/cm2,第二罗拉与第三罗拉间的超喂率为5.0%。所得复合假捻加工丝中的聚酯长丝A为低粘PET与PBT的复合并列全牵伸丝,聚酯长丝B为阳离子可染假捻加工丝,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丝长比为1.7,所述混色假捻加工丝经热处理后的弹性伸长率为32%,弹性伸长回复率为91%,网络点为130个/m,相邻网络点间平均长度为7mm,相邻网络点长度的变异系数60%,经预张力调整后的平均开纤长度为12mm,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为65%以下。对该弹性混纤丝制得的织物进行染色后有轻微条纹状,混色感良,具有良好的弹性回复效果。
比较例1
将单丝纤度为2.3dtex的聚酯长丝B喂入第一罗拉,经过第一热箱,其中第一热箱温度设定为170℃,再依次导入假捻器,然后进入第二罗拉后以500m/min的加工速度进行拉伸假捻,再将单丝纤度为1.5dtex的聚酯长丝A在同一锭位通过零罗拉直接进入二罗拉与聚酯长丝B进行并丝后,经过两孔回旋网络器进入第三罗拉,其中零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延伸倍率为1.01,网络器使用压力为4.5kg/cm2,第二罗拉与第三罗拉间的超喂率为5.0%。所得复合假捻加工丝中的聚酯长丝A为全消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全牵伸丝,聚酯长丝B为阳离子可染假捻加工丝,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丝长比为1.7,所述加工丝的伸长率为10%,弹性伸长回复率为91%,网络点为185个/m,相邻网络点间平均长度为3mm,相邻网络点长度的变异系数50%,经预张力调整后的平均开纤长度为7mm,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为53%以下。对该弹性混纤丝制得的织物进行染色后条纹状明显,混色感差,没有弹性回复效果。
比较例2
将单丝纤度为2.3dtex的聚酯长丝B喂入第一罗拉,经过第一热箱,其中第一热箱温度设定为170℃,再依次导入假捻器,然后进入第二罗拉后以500m/min的加工速度进行拉伸假捻,再将单丝纤度为1.5dtex的聚酯长丝A在同一锭位通过零罗拉直接进入二罗拉与聚酯长丝B进行并丝后,经过两孔回旋网络器进入第三罗拉,其中零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延伸倍率为1.01,网络器使用压力为4.5kg/cm2,第二罗拉与第三罗拉间的超喂率为2.5%。所得复合假捻加工丝中的聚酯长丝A为低粘PET与PBT的复合并列全牵伸丝,聚酯长丝B为阳离子可染假捻加工丝,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丝长比为1.7,所述混色假捻加工丝经热处理后的弹性伸长率为32%,弹性伸长回复率为91%,网络点为110个/m,相邻网络点间平均长度为8mm,相邻网络点长度的变异系数92%,经预张力调整后的平均开纤长度为15mm,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为93%以下。对该弹性混纤丝制得的织物进行染色后,条纹状明显,自然混色感差,具有良好的弹性回复效果。
比较例3
将单丝纤度为2.3dtex的聚酯长丝B喂入第一罗拉,经过第一热箱,其中第一热箱温度设定为170℃,再依次导入假捻器,然后进入第二罗拉后以500m/min的加工速度进行拉伸假捻,再将单丝纤度为1.5dtex的聚酯长丝A在同一锭位通过零罗拉直接进入二罗拉与聚酯长丝B进行并丝后,经过两孔回旋网络器进入第三罗拉,其中零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延伸倍率为1.01,网络器使用压力为4.5kg/cm2,第二罗拉与第三罗拉间的超喂率为6.5%。所得复合假捻加工丝中的聚酯长丝A为低粘PET与PBT的复合并列全牵伸丝,聚酯长丝B为阳离子可染假捻加工丝,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丝长比为1.7,所述混色假捻加工丝经热处理后的弹性伸长率为32%,弹性伸长回复率为91%,网络点为350个/m,相邻网络点间平均长度为1mm,相邻网络点长度的变异系数30%,经预张力调整后的平均开纤长度为2mm,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为35%以下。对该弹性混纤丝制得的织物进行染色后麻点状明显,混色感差,具有良好的弹性回复效果。
比较例4
将单丝纤度为2.3dtex的聚酯长丝B喂入第一罗拉,经过第一热箱,其中第一热箱温度设定为170℃,再依次导入假捻器,然后进入第二罗拉后以500m/min的加工速度进行拉伸假捻,再将单丝纤度为1.5dtex的聚酯长丝A在同一锭位通过零罗拉直接进入二罗拉与聚酯长丝B进行并丝后,经过一孔回旋网络器进入第三罗拉,其中零罗拉与第二罗拉间的延伸倍率为1.01,网络器使用压力为4.5kg/cm2,第二罗拉与第三罗拉间的超喂率为5.0%。所得复合假捻加工丝中的聚酯长丝A为低粘PET与PBT的复合并列全牵伸丝,聚酯长丝B为阳离子可染假捻加工丝,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丝长比为1.7,所述混色假捻加工丝经热处理后的弹性伸长率为32%,弹性伸长回复率为91%,网络点为350个/m,相邻网络点间平均长度为1mm,相邻网络点长度的变异系数30%,经预张力调整后的平均开纤长度为2mm,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为35%以下。对该弹性混纤丝制得的织物进行染色后麻点状明显,混色感差,具有良好的弹性回复效果。
Claims (10)
1.弹性混纤丝,其特征是:所述混纤丝由不同染色基理的全牵伸弹性聚酯长丝A和假捻聚酯长丝B组成,所述混纤丝在自然卷取状态下弹性聚酯长丝A与聚酯长丝B的丝长比为1.5~2.0,所述混纤丝网络器络点个数为130~250个/m;所述混纤丝在25cN张力下的平均开纤长度为5~12mm,且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在65%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弹性混纤丝,其特征是:所述相邻网络点间的平均长度为1~7mm,相邻网络点间长度的变异系数在6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弹性混纤丝,其特征是:所述弹性混纤丝的弹性伸长率为25~40%,弹性回复率为85~9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弹性混纤丝,其特征是:所述聚酯长丝B为阳离子可染聚酯长丝。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弹性混纤丝,其特征是:所述网络点个数为150~210个/m,所述开纤平均长度为7~9mm,开纤长度的变异系数在55%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弹性混纤丝,其特征是:所述相邻网络点间的平均长度为3~5mm,相邻网络点间长度的变异系数在50%以下。
7.权利要求1所述弹性混纤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预取向丝B通过同一锭位喂入第一罗拉,经第一热箱加热后导入假捻器,然后与经过零罗拉的全牵伸弹性聚酯长丝A一起进入第二罗拉进行并丝,再依次经过网络器、第二热箱、第三罗拉、第四罗拉,最后卷取得到混纤丝,其中第三罗拉与第二罗拉的超喂率为3.0~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弹性混纤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网络器中的网络压空为3.0~5.0kg/cm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弹性混纤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零罗拉与第二罗拉之间的拉伸倍率为1.00~1.10。
10.权利要求1所述弹性混纤丝在织物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96202.2A CN116732666A (zh) | 2022-03-02 | 2022-03-02 | 弹性混纤丝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96202.2A CN116732666A (zh) | 2022-03-02 | 2022-03-02 | 弹性混纤丝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732666A true CN116732666A (zh) | 2023-09-12 |
Family
ID=87901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96202.2A Pending CN116732666A (zh) | 2022-03-02 | 2022-03-02 | 弹性混纤丝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732666A (zh) |
-
2022
- 2022-03-02 CN CN202210196202.2A patent/CN116732666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880212B2 (en) | Air-jet method for producing composite elastic yarns | |
CN106367858B (zh) | 假捻纱线及含该假捻纱线的弹性纺织品 | |
WO1997013897A1 (fr) | Fil texture par fausse torsion | |
JP6790404B2 (ja) | 複合捲縮糸 | |
CN108118418B (zh) | 毛羽状复合变形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 |
JP4547792B2 (ja) | ポリエステル仮撚被覆弾性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6732666A (zh) | 弹性混纤丝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KR101942857B1 (ko) | 은은한 광택을 갖는 고신축 폴리에스테르 복합사 및 이를 이용한 직물의 제조방법 | |
KR101938818B1 (ko) | 수축률이 다양한 폴리에스테르 복합사 및 이를 이용한 직물의 제조방법 | |
JP7007148B2 (ja) | 仮撚加工糸および織編物 | |
JPS6113013B2 (zh) | ||
JP3050100B2 (ja) | 複合加工糸の製造方法 | |
JP2015193951A (ja) | 複合仮撚糸の製造方法及び該製造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複合仮撚糸を用いた織編物 | |
JP2885493B2 (ja) | 混繊糸織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4990752B (zh) | 收缩型毛纱包覆纱及制备方法和应用、织物及制备方法 | |
JP4129760B2 (ja) | 複合仮撚糸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織編物 | |
KR101989745B1 (ko) | 대나무사를 이용한 신축성 및 멜란지톤 발현이 우수한 기능성 원단 및 대나무-폴리에스테르 에어텍스쳐 가공사의 제조방법 | |
JP4056356B2 (ja) | 流体複合加工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同加工糸を含む織編物 | |
KR101989742B1 (ko) | 대나무사를 이용하는 멜란지 효과 및 광택성이 우수한 기능성 원단 및 대나무-폴리에스테르 ity 복합사의 제조방법 | |
CN118773787A (zh) | 弹性混纤假捻加工丝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织物 | |
TW583358B (en) | Method of making draw textured yarn with micro fiber fabric with elasticity | |
KR100453180B1 (ko) | 폴리에스터 가공사의 제조방법 | |
JP3516796B2 (ja) | 2層構造仮撚斑糸 | |
JP3523409B2 (ja) | 2層構造仮撚斑糸 | |
JP2760840B2 (ja) | ポリエステル混繊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