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21678A - 化合物、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及光学成型体 - Google Patents

化合物、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及光学成型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21678A
CN116621678A CN202310584434.XA CN202310584434A CN116621678A CN 116621678 A CN116621678 A CN 116621678A CN 202310584434 A CN202310584434 A CN 202310584434A CN 116621678 A CN116621678 A CN 1166216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s
fluorene
polycarbonate resin
group
mm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844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前川真太朗
户谷由之
真野昂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s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s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621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216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6Aliphatic-aromatic or ar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1608Aliphatic-aromatic or ar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satur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3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 C08G64/307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and phen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3/00Un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33/36Polyhydroxylic alcohol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and other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3/00Ethers; Compounds having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43/02Ethers
    • C07C43/257Ethers having an ether-oxygen atom bound to carbon atoms both belonging to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07C43/295Ethers having an ether-oxygen atom bound to carbon atoms both belonging to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07/77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307/91Dibenzofurans; Hydrogenated dibenzofura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3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33/5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sulfur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333/76Dibenzothioph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2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4Arom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06Aromatic polycarbonates not containing aliphatic unsatu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3/00Systems containing at least three condensed rings
    • C07C2603/0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 C07C2603/04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 C07C2603/06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ring with less than six ring members
    • C07C2603/10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ring with less than six ring member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 C07C2603/1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ring with less than six ring member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only one five-membered ring
    • C07C2603/18Fluorenes; Hydrogenated fluore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及光学成型体。一种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通式(1)中,Ar1和Ar2独立地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其中,R1~R6表示氢原子、烃基或含有杂原子的烃基,A1~A5和B1~B5表示氢原子、烃基或含有杂原子的烃基,A1~A5的至少一者为‑Y1‑Ar3基,B1~B5的至少一者为‑Y2‑Ar4基,Y1和Y2表示单键或连接基团,Ar3和Ar4表示芳香族基团,X1~X4为‑O‑、‑S‑、‑NR’‑或‑C(Me)2‑,Z1~Z4表示氢原子、烃基或含有杂原子的烃基,R’表示氢原子、烃基或含有杂原子的烃基,o和p表示1~4的整数。

Description

化合物、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及光学成型体
本申请是原申请、申请日为2021年7月27日,申请号为202180006939.7,发明名称为“化合物、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及光学成型体”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由该化合物获得的树脂及聚碳酸酯树脂、以及包含该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的光学成型体。
背景技术
作为在照相机、胶卷一体型照相机、摄像机等各种相机的光学系统中使用的光学透镜的材料,使用了光学玻璃或光学用树脂。光学玻璃的耐热性、透明性、尺寸稳定性、耐化学品性等优异,存在具有各种折射率、阿贝数的多种材料。然而,具有材料成本高,成型加工性差,生产率低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由光学用树脂形成的光学透镜具有通过注射成型能够大量生产这样的优点。例如,相机用透镜使用了聚碳酸酯树脂等。然而,近年来,随着制品的轻薄短小化,要求开发出高折射率的树脂。一般而言,如果光学材料的折射率高,则能够以曲率更小的面实现具有相同折射率的透镜元件,因此能够减小该面产生的像差量。其结果是能够减少透镜的片数,或降低透镜的偏心灵敏度,或使透镜厚度变薄而轻量化。
作为光学用树脂相关的技术,可举出例如,专利文献1和2所记载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41962号公报)中记载了由具有芴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形成的光学透镜。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87661号公报)中记载了在含有芴的聚酯中掺混(混合、添加)含硫化合物,从而简便地提高折射率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419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876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低,无法令人足够满意。
此外,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如果在含有芴的聚酯中掺混含硫化合物,则虽然折射率提高,但是由于添加低分子量成分而热稳定性降低,在掺混的两成分的相容性差的情况下,透明性会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折射率且透明性优异的光学成型体的树脂及聚碳酸酯树脂。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提供能够实现高折射率且透明性优异的光学成型体的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将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聚合而得的树脂能够实现高折射率且透明性优异的光学成型体,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以下的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由该化合物获得的树脂、由该化合物衍生的聚碳酸酯树脂以及光学成型体。
[1]一种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
[化1]
(通式(1)中,Ar1和Ar2独立地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
[化2]
R1~R6表示氢原子、烃基或含有杂原子的烃基,A1~A5和B1~B5表示氢原子、烃基或含有杂原子的烃基,A1~A5的至少一者为-Y1-Ar3基,B1~B5的至少一者为-Y2-Ar4基,Y1和Y2表示单键或连接基团,Ar3和Ar4表示芳香族基团,X1~X4为-O-、-S-、-NR’-或-C(Me)2-,Z1~Z4表示氢原子、烃基或含有杂原子的烃基,R’表示氢原子、烃基或含有杂原子的烃基,o和p表示1~4的整数)。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化合物,上述通式(1)中的o和p为2。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化合物,上述通式(1)中的Ar1和Ar2独立地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
[化3]
R1~R6表示氢原子、烃基或含有杂原子的烃基,o和p表示1~4的整数。
[4]一种树脂,其为将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聚合而成。
[5]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其由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衍生而成。
[6]一种光学成型体,其包含上述[4]或[5]所述的树脂。
[7]根据上述[6]所述的光学成型体,其为光学透镜。
[8]根据上述[6]所述的光学成型体,其为光学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实现高折射率且透明性优异的光学成型体的树脂及聚碳酸酯树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位于文中的数字之间的”~”只要没有特别规定,就表示以上至以下。
[化合物]
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化合物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化合物为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
[化4]
通式(1)中,Ar1和Ar2独立地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
[化5]
R1~R6表示氢原子、烃基或含有杂原子的烃基,
A1~A5和B1~B5表示氢原子、烃基或含有杂原子的烃基,A1~A5的至少一者为-Y1-Ar3基,
B1~B5的至少一者为-Y2-Ar4基,
Y1和Y2表示单键或连接基团,Ar3和Ar4表示芳香族基团,X1~X4为-O-、-S-、-NR’-或-C(Me)2-,
Z1~Z4表示氢原子、烃基或含有杂原子的烃基,
R’表示氢原子、烃基或含有杂原子的烃基,
o和p表示1~4的整数。
通式(1)中,R1~R6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和碳原子数1~3的烷基或碳原子数6~20的芳基,R1~R6更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甲基、苯基、联苯基、萘基,R1~R6进一步优选为氢原子。
通式(1)中,o和p为1~4的整数,优选为1或2,更优选为2。通过使o和p为上述范围,从而由通式(1)的化合物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通式(1)中的Ar1和Ar2独立地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
[化6]
R1~R6表示氢原子、烃基或含有杂原子的烃基,o和p表示1~4的整数。
作为通式(1)中的Ar1和Ar2的优选的方式,可举出以下方式。
[化7]
[化8]
[化9]
作为上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可举出例如,9,9-双(1’-羟基甲基)-2,7-二萘-2”-基-9H-芴、9,9-双(1’-羟基甲基)-2,7-二萘-1”-基-9H-芴、9,9-双(1’-羟基甲基)-3,6-二萘-2”-基-9H-芴、9,9-双(1’-羟基甲基)-3,6-二萘-1”-基-9H-芴、9,9-双(1’-羟基甲基)-2,7-二对联苯基-9H-芴、9,9-双(1’-羟基甲基)-2,7-二间联苯基-9H-芴、9,9-双(1’-羟基甲基)-2,7-双(3”,5”-二苯基苯基)-9H-芴、9,9-双(1’-羟基甲基)-2,7-双〔二苯并[b,d]呋喃-4”-基〕-9H-芴、9,9-双(1’-羟基甲基)-2,7-双〔二苯并[b,d]噻吩-4”-基〕-9H-芴、9,9-双(1’-羟基甲基)-2,7-双(4”-苯氧基苯基)-9H-芴、9,9-双(1’-羟基甲基)-2,7-双(4”-苯基萘-1”-基)-9H-芴、9,9-双(1’-羟基甲基)-2,7-双〔4-(萘-2-基)苯基〕-9H-芴、9,9-双(1’-羟基甲基)-2,7-双〔3-萘-2-基〕苯基〕-9H-芴、9,9-双(2’-羟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9,9-双(2’-羟基乙基)-2,7-二萘-1”-基-9H-芴、9,9-双(2’-羟基乙基)-3,6-二萘-2”-基-9H-芴、9,9-双(2’-羟基乙基)-3,6-二萘-1”-基-9H-萘、9,9-双(2’-羟基乙基)-2,7-二对联苯基-9H-芴、9,9-双(2’-羟基乙基)-2,7-二间联苯基-9H-芴、9,9-双(2’-羟基乙基)-2,7-二邻联苯基-9H-芴、9,9-双(2’-羟基乙基)-2,7-双(3”,5”-二苯基苯基)-9H-芴、9,9-双(2’-羟基乙基)-2,7-双〔二苯并[b,d]呋喃-4”-基〕-9H-芴、9,9-双(2’-羟基乙基)-2,7-双〔二苯并[b,d]噻吩-4”-基〕-9H-芴、9,9-双(2’-羟基乙基)-2,7-双(4”-苯氧基苯基)-9H-芴、9,9-双(2’-羟基乙基)-2,7-双(3”,5”-二苯氧基苯基)-9H-芴、9,9-双(2’-羟基乙基)-2,7-双(4”-苯基萘-1”-基)-9H-芴、9,9-双(2’-羟基乙基)-2,7-双〔4-(萘-2-基)苯基〕-9H-芴、9,9-双(2’-羟基乙基)-2,7-双〔3-(萘-2-基)苯基〕-9H-芴、9,9-双(2’-羟基乙基)-2,7-双〔3-(萘-1-基)苯基〕-9H-芴、9,9-双(2’-羟基乙基)-2,7-双〔4-(萘-1-基)苯基〕-9H-芴、9,9-双(2’-羟基乙基)-2,7-二菲基-9”-基-9H-芴、9,9-双(2’-羟基乙基)-2,7-双〔9”,9”-二甲基-9”-芴-2”-基〕-9H-芴、9,9-双(3’-羟基丙基)-2,7-二萘-2”-基-9H-芴、9,9-双(3’-羟基丙基)-2,7-二萘-1”-基-9H-芴、9,9-双(3’-羟基丙基)-3,6-二萘-2”-基-9H-芴、9,9-双(3’-羟基丙基)-3,6-二萘-1”-基-9H-萘、9,9-双(4’-羟基丁基)-2,7-二萘-2”-基-9H-芴、9,9-双(4’-羟基丁基)-2,7-二萘-1”-基-9H-芴、9,9-双(4’-羟基丁基)-3,6-二萘-2”-基-9H-芴、9,9-双(4’-羟基丁基)-3,6-二萘-1”-基-9H-萘、9,9-双(4’-羟基丁基)-3,6-双〔4-(萘-2-基)苯基〕-9H-芴等。
这些之中,优选可举出9,9-双(2’-羟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9,9-双(2’-羟基乙基)-2,7-二萘-1”-基-9H-芴。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能够通过以下工序(i)和工序(ii)进行合成。
工序(i):通过将2,7-二溴-9H-芴或3,6-二溴-9H-芴等二卤代-9H-芴在溶剂(例如,四氢呋喃、1,4-二烷、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亚砜、环丁砜)中,利用碱(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氢化钠、氢化钾、甲醇钠、乙醇钠、叔丁醇钠、叔丁醇钾、正丁基锂)进行处理,从而脱除二卤代-9H-芴的9位的氢,然后,使具有离去基团的羟基烷基(这里作为离去基团,可举出氯、溴、碘等卤素、对甲苯磺酰氧基、甲基磺酰氧基、三氟甲基磺酰氧基等)起作用,制造9,9-双(羟基烷基)-2,7-二溴-9H-芴或9,9-双(羟基烷基-3,6-9H-芴等9,9-双(羟基烷基)-二卤代-9H-芴。
工序(ii):在溶剂(例如,甲苯和水、四氢呋喃和水、二甲亚砜和水)中,在碱(例如,碳酸钠、碳酸钾、乙酸钠、乙酸钾、磷酸钠、磷酸钾)和四(三苯基膦)钯等钯系催化剂的存在下,使萘基硼酸作用于由工序(i)获得的、9,9-双(羟基烷基)-2,7-二溴-9H-芴或9,9-双(羟基烷基-3,6-9H-芴等9,9-双(羟基烷基)-二卤代-9H-芴,按照所谓铃木-宫浦偶联的条件,制造目标的通式(1)的化合物。
这里,工序(i)的反应能够通过-78℃~溶剂沸点之间的任意温度来实施。此外,反应条件能够应用常规的烷基化反应的条件。根据需要可以利用任意的保护基(例如,乙酰基等酯基、四氢吡喃基等醚基、叔丁氧基羰基等碳酸酯基)来保护好具有离去基团的羟基烷基的羟基,最后进行脱保护。
工序(ii)的反应能够通过从室温至溶剂沸点为止的任意温度来实施。反应条件能够应用在所谓铃木-宫浦偶联中常规使用的反应条件。
[树脂]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将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聚合而成的树脂。
这里,作为将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聚合而得的树脂,可举出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醚树脂等。
聚酯树脂可通过使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芳香族二羧酸(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或脂肪族二羧酸(例如,草酸、丙二酸、琥珀酸)进行反应而得。
聚氨酯树脂可通过使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例如,甲苯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或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例如,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环己烷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进行反应而得。
如后述那样,聚碳酸酯树脂可通过使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碳酸二酯等碳酸酯前体物质进行反应而得。
聚醚树脂可通过使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脂肪族二卤素化合物(例如,二溴乙烷、二溴丙烷)在碱的存在下进行反应而得。
在这些树脂中,本申请的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以外的反应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多个。此外,还能够并用本申请的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以外的二羟基化合物将树脂进行聚合。
在并用本申请的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以外的二羟基化合物的情况下,相对于本申请的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以外的二羟基化合物的合计,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比例优选为5摩尔%以上99摩尔以下,更优选为10摩尔%以上99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摩尔%以上99摩尔%以下。
这里,作为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以外的二羟基化合物,可举出例如,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乙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正丙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异丙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正丁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仲丁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叔丁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环己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2-苯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3-甲基苯基)苯基〕芴、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硫化物、双〔4-(2’-羟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硫化物、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砜、双〔4-(2’-羟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砜、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亚砜、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亚砜、双(4-羟基苯基)甲烷、2,2-双(4-羟基苯基)丙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1,1-双(4-羟基苯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苯基)庚烷、2,2-双(4-羟基-3,5-二氯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溴苯基)丙烷、4,4-二羟基苯基-1,1-间二异丙基苯等双(4-羟基芳基)烷烃类;1,1-双(4-羟基苯基)环戊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2,2,2,2-四氢-3,3,3,3-四甲基-1,1-螺双〔1H茚〕-6,6-二醇等双(羟基芳基)环烷烃类;双(4-羟基苯基)醚、双(4-羟基-3,5-二氯苯基)醚等二羟基芳基醚类;9,9-双(4-羟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异丙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环己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苯基苯基)芴;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2,2-二甲基-1,3-丙二醇、1,10-癸二醇、二甘醇、四甘醇、降冰片烷二甲醇、十氢萘二甲醇、三环[5.2.1.02.6]癸烷二甲醇、五环十五烷二甲醇、环戊烷-1,3-二甲醇、螺二醇等。
[聚碳酸酯树脂]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可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来制造。本实施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具有式(1p)所示的、来源于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结构单元。这样的聚碳酸酯树脂能够实现高折射率并且透明性优异的光学成型体。其结果是能够合适地用作光学透镜的材料。
[化10]
式(1p)中,Ar1和Ar2、R1和R2、以及o和p的含义与式(1)中相同。对于优选的方式也同样。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5×103以上2.0×105以下,更优选为2.0×103以上1.2×105以下。
如果Mw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能够进一步抑制所得的成型体变脆,因此优选。如果Mw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熔融粘度变得更适度,因此制造后的树脂的取出变得更容易,进一步流动性变得更良好,易于以熔融状态进行注射成型,因此优选。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在23℃、波长633nm时的折射率(nD)优选为1.70以上1.85以下,更优选为1.70以上1.8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71以上1.81以下,特别优选为1.72以上1.81以下。
能够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中掺混其他树脂而供于成型体的制造。作为其他树脂,可举出例如,聚酰胺、聚缩醛、聚碳酸酯、改性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中,能够添加抗氧化剂、脱模剂、紫外线吸收剂、流动性改性剂、晶体成核剂、增强剂、染料、抗静电剂、抗菌剂等。
作为成型方法,除了注射成型以外,可例示压缩成型、浇铸、辊加工、挤出成型、拉伸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用于注射成型的情况下,优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80℃以上190℃以下,更优选为85℃以上1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170℃以下。如果Tg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使用温度范围变得更宽,因此优选。此外如果Tg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树脂的熔融温度变得更低,树脂的分解、着色变得更难以发生,因此优选。此外如果Tg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即使是通用的模温机,也能够减小模具温度与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差。因此,易于在对于制品要求严格的面精度的用途中使用,因此优选。
使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而得的光学成型体中,按照JIS K-7361-1(1997)测定得到的全光线透射率优选为82%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即使与双酚A型聚碳酸酯树脂等相比也不逊色。
[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
实施方式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能够使用上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作为原料来制造。具体而言,能够使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碳酸二酯等碳酸酯前体物质在碱性化合物催化剂或酯交换催化剂或包含这两者的混合催化剂的存在下,或无催化剂下,通过熔融缩聚法进行反应来制造。
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所使用的碳酸二酯,可举出碳酸二苯酯、碳酸二对甲苯酯、碳酸二间甲苯酯、碳酸二邻甲苯酯、碳酸双(对氯苯基)酯、碳酸双(间氯苯基)酯、碳酸双(邻氯苯基)酯、间甲酚碳酸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正丁酯、碳酸二环己酯等。这些之中,优选为碳酸二苯酯。碳酸二苯酯优选相对于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1摩尔以0.97~1.20摩尔的比率使用,更优选为0.98~1.10摩尔的比率。
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所使用的碱性化合物催化剂,可举出碱金属化合物、碱土金属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等。作为这样的化合物,优选使用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化合物等的有机酸盐、无机盐、氧化物、氢氧化物、氢化物或醇盐、或季铵氢氧化物和它们的盐、胺类等,这些化合物能够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作为碱金属化合物,可举出例如,碱金属的有机酸盐、无机盐、氧化物、氢氧化物、氢化物或醇盐等。具体而言,可使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铯、氢氧化锂、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氢钾、碳酸钾、碳酸铯、碳酸锂、乙酸钠、乙酸钾、乙酸铯、乙酸锂、硬脂酸钠、硬脂酸钾、硬脂酸铯、硬脂酸锂、硼氢化钠、苯硼钠、苯甲酸钠、苯甲酸钾、苯甲酸铯、苯甲酸锂、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锂、苯基磷酸二钠、双酚A的二钠盐、二钾盐、二铯盐或二锂盐、苯酚的钠盐、钾盐、铯盐或锂盐等。
作为碱土金属化合物,可举出例如,碱土金属化合物的有机酸盐、无机盐、氧化物、氢氧化物、氢化物或醇盐等。具体而言,可使用氢氧化镁、氢氧化钙、氢氧化锶、氢氧化钡、碳酸氢镁、碳酸氢钙、碳酸氢锶、碳酸氢钡、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锶、碳酸钡、乙酸镁、乙酸钙、乙酸锶、乙酸钡、硬脂酸镁、硬脂酸钙、苯甲酸钙、苯基磷酸镁等。
作为含氮化合物,可举出例如,季铵氢氧化物和它们的盐、胺类等。具体而言,可使用四甲基氢氧化铵、四乙基氢氧化铵、四正丙基氢氧化铵、四正丁基氢氧化铵、三甲基苄基氢氧化铵等具有烷基、芳基等的季铵氢氧化物类;三乙胺、二甲基苄基胺、三苯基胺等叔胺类;二乙基胺、二丁基胺等仲胺类;正丙基胺、正丁基胺等伯胺类;2-甲基咪唑、2-苯基咪唑、苯并咪唑等咪唑类;或者氨、四甲基硼氢化铵、四正丁基硼氢化铵、四正丁基四苯基硼酸铵、四苯基四苯基硼酸铵等碱或碱性盐等。
作为酯交换催化剂,优选使用锌、锡、锆、铅等的盐,它们能够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作为酯交换催化剂,具体而言,可使用乙酸锌、苯甲酸锌、2-乙基己酸锌、氯化锡(II)、氯化锡(IV)、乙酸锡(II)、乙酸锡(IV)、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二丁基氧化锡、二丁基二甲氧基锡、乙酰丙酮锆、氧代乙酸锆、四丁氧基锆、乙酸铅(II)、乙酸铅(IV)等。
相对于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合计1摩尔,以10-9~10-3摩尔的比率使用这些催化剂,优选以10-7~10-4摩尔的比率使用。
熔融缩聚法为使用上述原料和催化剂,在加热下,在常压或减压下,一边通过酯交换反应除去副产物一边进行熔融缩聚的方法。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熔融缩聚法期望将上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和碳酸二酯在反应容器中熔融后,以使副产生的单羟基化合物滞留的状态下进行反应。
为了使其滞留,能够封闭反应装置,或者进行减压或加压等来控制压力。该工序的反应时间优选为20分钟以上240分钟以下,更优选为40分钟以上180分钟以下,特别优选为60分钟以上150分钟以下。此时,如果将副产生的单羟基化合物在生成之后立即进行蒸馏除去,则最终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中高分子量体的含量少。然而,如果使副产生的单羟基化合物在反应容器中滞留一定时间,则就最终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而言,能够获得高分子量体的含量多的物质。
一般而言,熔融缩聚反应以两阶段以上的多段工序来实施。具体而言,将第一阶段的反应在优选为120~260℃,更优选为180~240℃的温度,在常压或加压下优选反应0.1~5小时,更优选为0.5~3小时。接着,优选一边提高反应体系的减压度一边升高反应温度以进行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碳酸二酯的反应,最终以133Pa(1mmHg)以下的减压度,200~350℃的温度进行0.05~2小时缩聚反应。
熔融缩聚反应可以以连续式进行,也可以以间歇式进行。
进行反应时所使用的反应装置可以为装有锚型搅拌叶片、Maxblend搅拌叶片、螺带型搅拌叶片等的立式,也可以为装有桨叶片、格子叶片、眼镜叶片等的卧式,也可以为装有螺杆的挤出机型。此外,可合适地实施:考虑聚合物的粘度而使用将这些反应装置适当组合的反应装置。
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为了在缩聚反应结束后保持热稳定性和水解稳定性,可以除去催化剂或使其失活。一般而言,能够合适地实施通过添加公知的酸性物质而进行催化剂的失活的方法。作为酸性物质,具体而言,可合适地使用苯甲酸丁酯等酯类;对甲苯磺酸等芳香族磺酸类;对甲苯磺酸丁酯、对甲苯磺酸己酯等芳香族磺酸酯类;亚磷酸、磷酸、膦酸等磷酸类;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单苯酯、亚磷酸二苯酯、亚磷酸二乙酯、亚磷酸二正丙酯、亚磷酸二正丁酯、亚磷酸二正己酯、亚磷酸二正辛酯、亚磷酸单正辛酯等亚磷酸酯类;磷酸三苯酯、磷酸二苯酯、磷酸单苯酯、磷酸二正丁酯、磷酸二正辛酯、磷酸单正辛酯等磷酸酯类;二苯基膦酸、二正辛基膦酸、二正丁基膦酸等膦酸类;苯基膦酸二乙酯等膦酸酯类;三苯基膦、双(二苯基膦基)乙烷等膦类;硼酸、苯硼酸等硼酸类;正十二烷基苯磺酸四正丁基盐等芳香族磺酸盐类;硬脂酰氯、苯甲酰氯、对甲苯磺酰氯等有机卤化物;二甲基硫酸等烷基硫酸;苄基氯等有机卤化物等。这些失活剂优选相对于催化剂量使用0.01~50倍摩尔,更优选为0.3~20倍摩尔。如果相对于催化剂量少于0.01倍摩尔,则失活效果不足够,因此不优选。此外,如果相对于催化剂量多于50倍摩尔,则树脂的耐热性降低,成型体变得易于着色,因此不优选。
可以在催化剂失活后,设置将聚合物中的低沸点化合物在13~133Pa(0.1~1mmHg)的压力、200~350℃的温度进行脱挥除去的工序。在该工序中,可合适地使用具备有桨叶片、格子叶片、眼镜叶片等表面更新能力优异的搅拌叶片的卧式装置、或薄膜蒸发器。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期望异物含量尽量少,可合适地实施熔融原料的过滤、催化剂液的过滤等。过滤器的网眼优选为5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下。进一步,可合适地实施:生成的树脂的利用聚合物过滤器进行的过滤。聚合物过滤器的网眼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此外,采集树脂粒料的工序当然优选为低粉尘环境,更优选为等级1000以下的洁净度。
[光学成型体]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成型体包含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能够使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来制造光学成型体。
例如,可通过注射成型法、压缩成型法、注射压缩成型法、挤出成型法、溶液流延法等任意的方法来成型。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的成型性和耐热性优异,因此能够特别有利地用于需要注射成型的光学透镜。成型时,能够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与其他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等其他树脂进行混合来使用。
此外,为了在不损害本实施方式的目的的范围内赋予各种特性,能够使用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举出抗氧化剂、加工稳定剂、脱模剂、紫外线吸收剂、上蓝剂、聚合金属减活剂、阻燃剂、润滑剂、抗静电剂、热射线屏蔽剂、荧光染料(包含荧光增白剂)、颜料、光散射剂、增强填充剂、表面活性剂、抗菌剂、增塑剂、增溶剂、其他树脂、弹性体等。
作为抗氧化剂,可举出例如,三甘醇-双[3-(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十八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N,N-六亚甲基双(3,5-二叔丁基-4-羟基氢化肉桂酰胺)、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膦酸酯-二乙基酯、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异氰脲酸酯和3,9-双{1,1-二甲基-2-[β-(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等。
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质量份,聚碳酸酯树脂中的抗氧化剂的含量优选为0.001~0.3质量份。
作为加工稳定剂,可举出例如,磷系加工热稳定剂、硫系加工热稳定剂等。
作为磷系加工热稳定剂,可举出例如,亚磷酸、磷酸、亚膦酸、膦酸和它们的酯等。具体而言,可举出三苯基亚磷酸酯、三(壬基苯基)亚磷酸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三(2,6-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三正癸基亚磷酸酯、三正辛基亚磷酸酯、三正十八烷基亚磷酸酯、二正癸基单苯基亚磷酸酯、二正辛基单苯基亚磷酸酯、二异丙基单苯基亚磷酸酯、单正丁基二苯基亚磷酸酯、单癸基二苯基亚磷酸酯、单正辛基二苯基亚磷酸酯、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辛基亚磷酸酯、双(正壬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二硬脂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三正丁基磷酸酯、三乙基磷酸酯、三甲基磷酸酯、三苯基磷酸酯、二苯基单邻联苯基磷酸酯、二正丁基磷酸酯、二正辛基磷酸酯、二异丙基磷酸酯、苯膦酸二甲酯、苯膦酸二乙酯、苯膦酸二丙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亚联苯基二亚膦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4,3’-亚联苯基二亚膦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3,3’-亚联苯基二亚膦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4-苯基-苯基亚膦酸酯和双(2,4-二叔丁基苯基)-3-苯基-苯基亚膦酸酯等。
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质量份,聚碳酸酯树脂中的磷系加工热稳定剂的含量优选为0.001~0.2质量份。
作为硫系加工热稳定剂,可举出例如,季戊四醇-四(3-月桂基硫代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肉豆蔻基硫代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硬脂基硫代丙酸酯)、二月桂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肉豆蔻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硬脂基-3,3’-硫代二丙酸酯等。
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质量份,聚碳酸酯树脂中的硫系加工热稳定剂的含量优选为0.001~0.2质量份。
作为脱模剂,优选其90质量%以上为由醇与脂肪酸的酯形成的脱模剂。作为醇与脂肪酸的酯,具体而言,可举出一元醇与脂肪酸的酯、多元醇与脂肪酸的部分酯或全酯。作为上述一元醇与脂肪酸的酯,优选为碳原子数1~20的一元醇与碳原子数10~30的饱和脂肪酸的酯。此外,作为上述多元醇与脂肪酸的部分酯或全酯,优选为碳原子数1~25的多元醇与碳原子数10~30的饱和脂肪酸的部分酯或全酯。
作为一元醇与饱和脂肪酸的酯,可举出例如,硬脂酸硬脂基酯、棕榈酸棕榈基酯、硬脂酸正丁酯、月桂酸甲酯、棕榈酸异丙酯等。作为多元醇与饱和脂肪酸的部分酯或全酯,可举出例如,硬脂酸单甘油酯、硬脂酸单甘油酯、硬脂酸二甘油酯、硬脂酸三甘油酯、硬脂酸单山梨糖醇酯、山嵛酸单甘油酯、癸酸单甘油酯、月桂酸单甘油酯、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壬酸酯、丙二醇单硬脂酸酯、联苯基联苯酸酯、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2-乙基己基硬脂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硬脂酸酯等二季戊四醇的全酯或部分酯等。
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质量份,这些脱模剂的含量优选为0.005~2.0质量份的范围,更优选为0.01~0.6质量份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02~0.5质量份的范围。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优选为选自由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环状亚氨基酯系紫外线吸收剂和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紫外线吸收剂。以下列举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单独使用任一者,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可举出例如,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枯基苯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N-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4-正辛基氧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亚甲基双(4-枯基-6-苯并三唑苯基)、2,2’-对亚苯基双(1,3-苯并嗪-4-酮)、2-[2-羟基-3-(3,4,5,6-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等。
作为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可举出例如,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基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苄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5-磺酰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5-磺酰氧基三氢化二苯甲酮(sulfoxytrihydratebenzophenone)、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5-钠磺酰氧基二苯甲酮、双(5-苯甲酰-4-羟基-2-甲氧基苯基)甲烷、2-羟基-4-正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2’-羧基二苯甲酮等。
作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可举出例如,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正己基)氧基]-苯酚、2-(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基)-5-[(正辛基)氧基]-苯酚等。
作为环状亚氨基酯系紫外线吸收剂,可举出例如,2,2’-双(3,1-苯并嗪-4-酮)、2,2’-对亚苯基双(3,1-苯并/>嗪-4-酮)、2,2’-间亚苯基双(3,1-苯并/>嗪-4-酮)、2,2’-(4,4’-二亚苯基)双(3,1-苯并/>嗪-4-酮)、2,2’-(2,6-萘)双(3,1-苯并/>嗪-4-酮)、2,2’-(1,5-萘)双(3,1-苯并/>嗪-4-酮)、2,2’-(2-甲基-对亚苯基)双(3,1-苯并/>嗪-4-酮)、2,2’-(2-硝基-对亚苯基)双(3,1-苯并/>嗪-4-酮)和2,2’-(2-氯-对亚苯基)双(3,1-苯并/>嗪-4-酮)等。
作为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可举出例如,1,3-双-[(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酰基)氧基]-2,2-双[(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酰基)氧基]甲基)丙烷和1,3-双-[(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酰基)氧基]苯等。
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质量份,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优选为0.01~3.0质量份,更优选为0.02~1.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5~0.8质量份。如果为这样的配合量的范围,则能够根据用途,对于聚碳酸酯树脂赋予充分的耐候性。
作为上蓝剂,可举出例如,拜耳公司的Macrolex Violet B和Macrolex Blue RR以及科莱恩公司的Polysynthren Blue RLS等。
上蓝剂对于用于除去聚碳酸酯树脂的黄色感而言是有效的。特别是在赋予了耐候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的情况下,由于配合有一定量的紫外线吸收剂,因此存在由于“紫外线吸收剂的作用、颜色”而导致聚碳酸酯树脂成型品易于带有黄色感的倾向,特别是为了对于片、透镜赋予自然的透明感,上蓝剂的配合是有效的。
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上蓝剂的配合量例如优选为0.05~1.5ppm,更优选为0.1~1.2ppm。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显示高折射率和优异的耐热性,而且还具有适于成型的流动性。进一步,由于低双折射且不易发生光学应变,因此除了光学透镜以外,还能够有利地用作适于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等所使用的透明导电性基板,光盘、液晶面板、光卡、片、膜、光纤、连接器、蒸镀塑料反射镜、显示器等光学部件的结构材料或功能材料用途的光学用成型体。
根据需要,可以在光学成型体的表面设置防反射层或硬涂层这样的涂层。防反射层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多层,可以为有机物也可以为无机物,但是优选为无机物。具体而言,可例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铈、氧化镁、氟化镁等氧化物或氟化物。
(光学透镜)
使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制造的光学透镜为高折射率,耐热性优异,因此能够用于望远镜、双筒望远镜、电视投影仪等以往使用昂贵的高折射率玻璃透镜的领域,是极其有用的。优选根据需要以非球面透镜的形式来使用。非球面透镜能够以1片透镜使球面像差实质上为零,因此不需要通过多个球面透镜的组合来除去球面像差,能够实现轻量化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因此,非球面透镜在光学透镜中,特别是作为相机透镜是有用的。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光学透镜例如,可通过注射成型法、压缩成型法、注射压缩成型法等任意方法来成型。通过本实施方式,能够更简便地获得在玻璃透镜的情况下在技术上难以加工的高折射率低双折射非球面透镜。
(光学膜)
使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碳酸酯树脂制造的光学膜的透明性和耐热性优异,因此可合适地用于液晶基板用膜、光存储卡等。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它们为本发明的例示,也能够采用上述以外的各种构成。
实施例
以下,参照实施例、比较例来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另外,本实施方式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记载的任何限定。
1.测定、评价方法
以下实施例、比较例中,各物性的测定和评价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
1)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Mw):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Waters公司制1515、2414和2489),将氯仿作为洗脱液,使用已知分子量(分子量分布=1)的标准聚苯乙烯制作标准曲线。基于该标准曲线,由GPC的保留时间算出Mw。
2)折射率(n633):使用旋转涂布机,在硅晶片上以200rpm20秒、1000rpm5秒涂布8.5wt%浓度的树脂的氯仿溶液,以120℃烘烤5分钟,以200℃烘烤2分钟,调制样品,使用光谱椭偏仪GES5E(瑟米莱伯[SEMILAB]公司制),对于波长200-1000nm时的光学测定数据拟合以下所示的光学模型,由此进行膜的折射率和膜厚的算出。
(光学模型)
层叠结构:膜/SiO2(2nm厚)/Si基板(500μm厚)
膜的分散式:Cauchy+Lorentz振子模型
3)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通过差示热扫描热量分析计(DSC:岛津制作所制DSC-60)来测定。
1.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调制
(实施例1)
9,9-双(2’-羟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的合成
工序(i):9,9-双(2’-羟基乙基)-2,7-二溴-9H-芴的合成
在500ml烧瓶中装入2,7-二溴-9H-芴66.5g(0.2mol)、氢氧化钾(粉末状)56g(0.998mol)、碘化钾3.4g(0.02mol)、二甲亚砜150ml,用冰水冷却至10℃。然后,经45分钟滴加2-溴乙醇58.4g(0.467mo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一夜。然后,将反应液加热至50℃,加热搅拌40小时。将反应混合物排出至2升蒸馏水中,利用浓盐酸将pH调成6。将所得的固体过滤分离,用3升水洗涤。将所得的固体溶解于1升乙酸乙酯,用500ml蒸馏水进行洗涤后,利用蒸发器进行浓缩,添加氯仿,由此获得作为34.8g的无色结晶的9,9-双(2’-羟基乙基)-2,7-二溴-9H-芴。
工序(ii):9,9-双(2’-羟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的调制
在1升烧瓶中装入9,9-双(2’-羟基乙基)-2,7-二溴-9H-芴20.75g(50mmol)、萘-2-硼酸19.17g(0.11mol)、碳酸钾15.3g(0.11mol)、蒸馏水250g和二甲亚砜400g。在该反应混合物中添加四(三苯基膦)钯3.0g,加热至100℃,加热搅拌5小时。冷却后,将生成的固体过滤分离,用500g水进行洗涤,在50℃进行真空干燥。干燥后,将固体利用氯仿进行悬浮洗涤,获得作为无色结晶的9,9-双(2’-羟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20.87g。利用DSC测定得到的熔点为236℃。
(实施例2)
9,9-双(2’-羟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的合成
工序(i):2-(2’-溴乙氧基)四氢吡喃的合成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2升圆底烧瓶中,装入2-溴乙醇150g(1.20mol)和二氯甲烷800ml,通过冰水进行冷却。然后,在内温成为5℃的时刻,在10℃以下滴加3,4-二氢-2H-吡喃130g(1.56mol)。滴加结束后,添加对甲苯磺酸吡啶盐30g(0.12mol),在室温下搅拌一夜。然后,添加碳酸氢钠饱和水,将二氯甲烷层进行水洗。将所得的二氯甲烷层通过蒸发器进行浓缩,获得了作为淡黄色的油状物的2-(2’-溴乙氧基)四氢吡喃255g。
工序(ii):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二溴-9H-芴的合成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和回流管的2升圆底烧瓶中加入2-(2’-溴乙氧基)四氢吡喃255g、甲苯270ml和2,7-二溴-9H-芴164g(0.506mol),在其中添加50%氢氧化钠水溶液270ml。然后,添加四丁基溴化铵8.5g(26.2mmol),加热至100℃,加热搅拌11.5小时。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将水层分液之后,添加乙酸乙酯700ml和蒸馏水700ml,进行水洗。进一步反复水洗之后,将由乙酸乙酯和甲苯形成的层进行分离,利用蒸发器进行浓缩。在浓缩后获得的粘稠的液体中,添加少量的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二溴-9H-芴的晶种,添加甲醇而进行结晶化。将所得的结晶进行过滤,利用少量的甲醇洗涤之后,由500ml甲醇进行加热再结晶,获得作为目标的作为淡黄色结晶的9,9-双〔2-(2’-四氢吡喃基)乙氧基〕-2,7-二溴-9H-芴246g。
m.p.98.5℃
1H-NMR(CDCl3)δ1.30-1.53(m,12H),2.34-2.38(t,4H),2.70-3.5(m,8H),4.1(t,2H),7.43-7.55(m,6H)
工序(iii):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的合成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和回流管的1升圆底烧瓶中加入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二溴-9H-芴72.55g(125mmol)、甲苯475ml、碳酸钾61g(442mmol)、2-萘硼酸47.29g(275mmol)和蒸馏水211ml,一边搅拌,一边在该反应混合物中添加四(三苯基膦)钯1.4g,升温至80℃。在80℃进行12小时加热搅拌,然后,冷却至室温。将水层进行分液之后,利用蒸馏水洗涤甲苯层,然后,将甲苯层通过蒸发器进行浓缩。在浓缩残渣中添加甲醇730ml,将所生成的固体进行过滤分离,利用甲醇进行洗涤。然后,利用硅胶柱色谱(洗脱液甲苯~甲苯/乙酸乙酯=9/1)进行精制,然后,由甲基溶纤剂进行再结晶,获得目标物质121.01g。收率72%,HPLC纯度99.3%,m.p.148℃,
1H-NMR(CDCl3)δ1.20-1.70(m,12H),2.55(t,4H),2.8-3.5(m,8H),4.16(m,2H),7.40-7.65(m,4H),7.70-8.05(m,14H),8.1(s,2H)
工序(iv):9,9-双(2’-羟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的合成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和回流管的1升圆底烧瓶中,加入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60.00g(88.9mmol)、甲基溶纤剂600ml、蒸馏水25ml和浓盐酸7ml,一边搅拌一边升温至115℃,在相同温度下加热搅拌4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添加水180ml,将产生的结晶过滤分离。将所得的结晶利用蒸馏水进行洗涤之后,在50℃减压干燥,然后,利用热甲基溶纤剂进行悬浮洗涤,获得了目标物质38.73g。收率85%,m.p.249.5℃,
1H-NMR(DMSO-d6)δ2.43(t,4H),2.80(t,4H),4.16(t,2H),7.50-7.60(m,4H),7.8-8.1(m,12H),8.35(s,2H)
(实施例3)
9,9-双(2’-羟基乙基)-2,7-双〔二苯并[b,d]呋喃-4”-基〕-9H-芴的合成
在实施例2的工序(iii)中,代替使用2-萘硼酸47.29g(275mmol),而使用了二苯并[b,d]呋喃-4-基硼酸58.85g(275mmo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2的工序(iii)所记载的操作,获得了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双〔二苯并[b,d]呋喃-4”-基〕-9H-芴66.05g。收率70%,HPLC纯度97.5%,m.p.176.7℃,
1H-NMR(CDCl3)δ1.29-1.45(10H,m),1.58(2H,m),2.58(4H,t),2.98(2H,q),3.24(2H,dt),3.40(2H,q),3.55(2H,dt),4.23(2H,s),7.39(2H,t),7.48(4H,q),7.64(2H,d),7.68-7.71(2H,m),7.90-8.03(10H,m)
在实施例2的工序(iv)中,代替使用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60.00g(88.9mmol)、甲基溶纤剂600ml、蒸馏水25ml和浓盐酸7ml,而使用了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双〔二苯并[b,d]呋喃-4”-基〕-9H-芴60.00g(79.4mmol)、甲基溶纤剂540ml、蒸馏水22ml和浓盐酸6.2m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2的工序(iv)所记载的操作,获得了目标物质41.03g。收率88%,HPLC纯度99.4%,m.p.247.4℃,
1H-NMR(DMSO-d6)δ2.40(4H,t),2.98(4H,m),4.24(2H,t),7.46(2H,t),7.58(4H,dt),7.82(4H,dd),8.03-8.10(6H,m),8.22(4H,dd)
(实施例4)
9,9-双(2’-羟基乙基)-2,7-双〔4-(萘-2-基-)苯基〕-9H-芴的合成
在实施例2的工序(iii)中,代替使用2-萘硼酸47.29g(275mmol),而使用了4-(萘-2-基)苯基硼酸68.22g(275mmo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2的工序(iii)所记载的操作,获得了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双〔4-(萘-2-基-)苯基〕-9H-芴68.23g。收率66%,HPLC纯度99.2%,m.p.209.4℃,
1H-NMR(CDCl3)δ1.26-1.61(12H,m),2.55(4H,t),2.86(2H,q),3.22-3.32(4H,m),3.51-3.56(2H,m),4.17(2H,t),7.49-7.55(4H,m),7.67(2H,d),7.75(2H,d),7.78-7.82(6H,m),7.84-7.90(8H,m),7.95(4H,t),8.13(2H,s)
在实施例2的工序(iv)中,代替使用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60.00g(88.9mmol)、甲基溶纤剂600ml、蒸馏水25ml和浓盐酸7ml,使用了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双〔4-(萘-2-基-)苯基〕-9H-芴60.00g、甲基溶纤剂500ml、蒸馏水20ml和浓盐酸6m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2的工序(iv)所记载的操作,获得了目标物质41.10g。收率86%,HPLC纯度99.6%,m.p.341.3℃,
1H-NMR(DMSO-d6)δ2.41(4H,t),2.83(4H,q),4.20(2H,t),7.53-7.60(4H,m),7.83(2H,d),7.94-8.00(16H,m),8.06(4H,d),8.33(2H,s)
(实施例5)
9,9-双(2’-羟基乙基)-2,7-双〔3-(萘-2-基-)苯基〕-9H-芴的合成
在实施例2的工序(iii)中,代替使用2-萘硼酸47.29g(275mmol),而使用了3-(萘-2-基)苯基硼酸68.22g(275mmo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2的工序(iii)所记载的操作,获得了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双〔3-(萘-2-基-)苯基〕-9H-芴70.30g。收率68%,HPLC纯度98.9%,m.p.171.6℃,
1H-NMR(CDCl3)δ1.26-1.58(12H,m),2.54(4H,t),2.86(2H,q),3.22-3.30(4H,m),3.49-3.54(2H,m),4.16(2H,t),7.51-7.61(6H,m),7.66-7.74(8H,m),7.81(2H,d),7.84(2H,dd),7.90(2H,d),7.94-7.99(6H,m),8.14(2H,s)
在实施例2的工序(iv)中,代替使用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60.00g(88.9mmol)、甲基溶纤剂600ml、蒸馏水25ml和浓盐酸7ml,而使用了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双〔3-(萘-2-基-)苯基〕-9H-芴60.00g(72.5mmol)、甲基溶纤剂500ml、蒸馏水20ml和浓盐酸5.7g,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2的工序(iv)所记载的操作,获得了目标物质41.58g。收率87%。另外,最终品的精制通过柱色谱(洗脱液: )来实施。HPLC纯度99.7%,m.p.143.1℃,
1H-NMR(DMSO-d6)δ:2.52(4H,t),3.17(4H,q),7.51-7.54(4H,m),7.60(2H,t),7.67-7.69(2H,m),7.74(2H,dd),7.76(2H,s),7.82-7.91(6H,m),7.94-7.99(6H,m),8.14(2H,s)
(实施例6)
9,9-双(2’-羟基乙基)-2,7-二菲-9”-基-9H-芴的合成
在实施例2的工序(iii)中,代替使用2-萘硼酸47.29g(275mmol),而使用了菲-9-基硼酸61.06g(275mmo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2的工序(iii)所记载的操作,获得了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二菲9”-基-9H-芴73.62g。收率76%,HPLC纯度95.9%,粘稠固体,
1H-NMR(CDCl3)δ1.36-1.64(12H,m),2.50(4H,t),2.99(2H,q),3.30-3.43(4H,m),3.58(2H,dt),4.29(2H,s),7.57(4H,d),7.63-7.72(8H,m),7.77(2H,s),7.90(2H,d),7.93-7.95(2H,m),8.03(2H,d),8.79(4H,dd)
在实施例2的工序(iv)中,代替使用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60.00g(88.9mmol)、甲基溶纤剂600ml、蒸馏水25ml和浓盐酸7ml,而使用了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二菲-9”-基-9H-芴70.00g(90.3mmol)、甲基溶纤剂610ml,蒸馏水25ml和浓盐酸7m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2的工序(iv)所记载的操作,获得了目标物质48.22g。收率88%。另外,最终品的精制通过柱色谱(洗脱液:)来实施。HPLC纯度99.3%,m.p.226.9℃,
1H-NMR(DMSO-d6)δ2.48(4H,t),3.31(4H,q),7.57-7.73(12H,m),7.77(2H,s),7.95(6H,dd),8.79(4H,dd)
(实施例7)
9,9-双(2’-羟基乙基)-2,7-双〔二苯并[b,d]噻吩-4”-基〕-9H-芴的合成
在实施例2的工序(iii)中,代替使用2-萘硼酸47.29g(275mmol),而使用了二苯并[b,d]噻吩-4-基硼酸62.72g(275mmo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2的工序(iii)所记载的操作,获得了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双〔二苯并[b,d]噻吩-4”-基〕-9H-芴68.87g。收率70%,HPLC纯度99.1%,粘稠固体,
1H-NMR(CDCl3)δ1.28-1.43(10H,m),1.55(2H,m),2.56(4H,t),2.95(2H,q),3.22(2H,dt),3.37(2H,q),3.52(2H,dt),4.20(2H,s),7.51(2H,t),7.68(4H,q),7.85(2H,d),7.82-7.89(2H,m),8.11-8.24(10H,m)
在实施例2的工序(iv)中,代替使用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60.00g(88.9mmol)、甲基溶纤剂600ml、蒸馏水25ml和浓盐酸7ml,而使用了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双〔二苯并[b,d]噻吩-4”-基〕-9H-芴60.00g(76.4mmol)、甲基溶纤剂500ml、蒸馏水20ml和浓盐酸6.0m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2的工序(iv)所记载的操作,获得了目标物质40.10g。收率85%,HPLC纯度98.9%,m.p.223.6℃,
1H-NMR(DMSO-d6)δ2.38(4H,t),2.93(4H,dt),4.26(2H,t),7.57(4H,dd),7.69-7.71(4H,m),7.79(2H,d),7.97(2H,s),8.04(2H,dd),8.10(2H,d),8.43-8.47(4H,dd)
(实施例8)
9,9-双(2’-羟基乙基)-2,7-双〔4”-苯氧基苯基〕-9H-芴的合成
在实施例2的工序(iii)中,代替使用2-萘硼酸47.29g(275mmol),而使用了4-苯氧基苯基硼酸58.86g(275mmo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2的工序(iii)所记载的操作,获得了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双〔4-苯氧基苯基〕-9H-芴68.31g。收率72%,HPLC纯度98.8%,粘稠固体,
1H-NMR(CDCl3)δ1.24-1.59(12H,m),2.48(4H,t),2.81(2H,q),3.20-3.27(4H,m),3.48-3.54(2H,m),4.14(2H,t),7.07-7.15(10H,m),7.37(4H,dt),7.55(2H,d),7.60-7.63(6H,m),7.74(2H,d)
在实施例2的工序(iv)中,代替使用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60.00g(88.9mmol)、甲基溶纤剂600ml、蒸馏水25ml和浓盐酸7ml,而使用了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双〔4”-苯氧基苯基〕-9H-芴60.00g(79.1mmol)、甲基溶纤剂530ml、蒸馏水22ml和浓盐酸6.2m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2的工序(iv)所记载的操作,获得了目标物质38.29g。收率82%,HPLC纯度99.7%,m.p.134.1℃,
1H-NMR(DMSO-d6)δ2.34(4H,t),2.76(4H,q),4.14(2H,t),7.07-7.20(10H,m),7.43(4H,t),7.67(2H,dd),7.81(6H,t),7.90(2H,d)
(实施例9)
9,9-双(2’-羟基乙基)-2,7-双〔4”-苯基萘-1”-基〕-9H-芴的合成
在实施例2的工序(iii)中,代替使用2-萘硼酸47.29g(275mmol),而使用了4-苯基萘-1-基硼酸68.22g(275mmo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2的工序(iii)所记载的操作,获得了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双〔4”-苯基萘-1”-基〕-9H-芴73.4g。收率71%,HPLC纯度99.8%,m.p.230.3℃,
1H-NMR(CDCl3)δ1.36-1.61(12H,m),2.50(4H,t),2.97(2H,q),3.30(2H,dt),3.38(2H,q),3.57(2H,dt),4.27(2H,s),7.45-7.58(20H,m),7.66(2H,s),7.89(2H,d),7.98-8.00(2H,m),8.05-8.10(2H,m)
在实施例2的工序(iv)中,代替使用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60.00g(88.9mmol)、甲基溶纤剂600ml、蒸馏水25ml和浓盐酸7ml,而使用了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双〔4”-苯基萘-1”-基〕-9H-芴70.00g(84.6mmol)、甲基溶纤剂570ml、蒸馏水24ml和浓盐酸7.0m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2的工序(iv)所记载的操作,获得了目标物质47.95g。收率86%,HPLC纯度99.0%,m.p.271.4℃,
1H-NMR(DMSO-d6)δ2.34(4H,t),2.95(4H,dt),4.24(2H,t),7.51-7.63(20H,m),7.72(2H,s),7.90-7.93(2H,m),7.99-8.01(2H,m),8.08(2H,d)
(实施例10)
9,9-双(2’-羟基乙基)-2,7-双〔9”,9”-二甲基-9”H-芴-2”-基〕-9H-芴的合成
在实施例2的工序(iii)中,代替使用2-萘硼酸47.29g(275mmol),而使用了9,9-二甲基-9H-芴-2-基硼酸65.47g(275mmo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2的工序(iii)所记载的操作,获得了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双〔9”,9”-二甲基-9”H-芴-2”-基〕-9H-芴76.67g。收率76%,HPLC纯度91.0%,粘稠固体,
1H-NMR(CDCl3)δ1.25-1.50(12H,m),1.58(12H,s),2.56(4H,t),2.87(2H,q),3.23-3.32(4H,m),3.51-3.57(2H,m),4.16(2H,t),7.32-7.39(4H,m),7.47(2H,dd),7.62-7.67(4H,m),7.69-7.72(4H,m),7.76-7.82(6H,m)
在实施例2的工序(iv)中,代替使用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60.00g(88.9mmol)、甲基溶纤剂600ml、蒸馏水25ml和浓盐酸7ml,而使用了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双〔9”,9”-二甲基-9”H-芴-2”-基〕-9H-芴70.00g(89.7mmol)、甲基溶纤剂590ml、蒸馏水24ml和浓盐酸6.8m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2的工序(iv)所记载的操作,获得了目标物质48.21g。收率87%,HPLC纯度96.9%,m.p.272.3℃,
1H-NMR(DMSO-d6)δ1.55(12H,s),2.42(4H,t),2.79(4H,m),4.18(2H,t),7.33-7.40(4H,m),7.59(2H,dd),7.76-7.79(4H,m),7.88(2H,d),7.95(8H,dd)
(实施例11)
9,9-双(2’-羟基乙基)-2,7-二萘-1”基-9H-芴的合成
在实施例2的工序(iii)中,代替使用2-萘硼酸47.29g(275mmol),而使用了1-萘硼酸47.29g(275mmo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2的工序(iii)所记载的操作,获得了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二萘基-1”-基-9H-芴65.80g。收率78%,HPLC纯度91.0%,粘稠固体,
1H-NMR(CDCl3)δ1.14-1.46(m,12H),2.47(t,4H),2.9-3.6(m,8H),4.2(s,2H),7.5-8.1(m,20H)
实施例2的工序(iv)中,代替使用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60.00g(88.9mmol),而使用了9,9-双〔2-(2’-四氢吡喃基氧基)乙基〕-2,7-二萘-1”基-9H-芴60.00g(88.9mmo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2的工序(iv)所记载的操作,获得了目标物质35.13g。收率78%,HPLC纯度95.4%,粘稠固体,
1H-NMR(DMSO-d6)δ2.3(t,4H),2.9(t,4H),4.2(2,2H),7.5-8.2(m,20H)
(比较合成例1)
在实施例1中,代替使用萘-2-硼酸19.17g(0.11mol),而使用了苯基硼酸13.41g(0.11mo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1所记载的操作,获得了作为无色结晶的9,9-双(2’-羟基乙基)-2,7-二二苯基-9H-芴19.9g。
2.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
(实施例12)
将由实施例1获得的9,9-双(2’-羟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20.26g(40mmol)、碳酸二苯酯(以下,有时简写为“DPC”)8.56g(40mmol)和0.02M-碳酸氢钠水溶液15μL(3×10-6摩尔)装入至带有馏出装置的反应器,在240℃、100kPa反应1小时。然后,将减压度调整为19kPa,反应20分钟之后,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力下反应70分钟。接下来,将减压度调整为16kPa,反应20分钟,进一步将减压度调整为13kPa,反应20分钟之后,经40分钟,使减压度为130Pa,以相同压力反应30分钟,在成为预定的转矩时,通过氮气来泄压真空,取出聚碳酸酯树脂。
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32300,Tg为135℃。
该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n633)为1.7608。
(比较例2)
实施例12中,代替使用由实施例1获得的9,9-双(2’-羟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20.26g(40mmol),而使用了9,9-双(2’-羟基乙基)-2,7-二苯基-9H-芴16.26g(40mmo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12所记载的操作,获得了聚碳酸酯树脂。
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28300,Tg为112℃。
该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n633)为1.6959。
(实施例13)
将由实施例2获得的9,9-双(2’-羟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20.26g(40mmol)、碳酸二苯酯8.56g(40mmol)和0.02M-碳酸氢钠水溶液15μL(3×10-6摩尔)装入至带有馏出装置的反应器,以260℃、100kPa反应20分钟,以270℃、100kPa反应30分钟。然后,将减压度调整为22kPa,反应20分钟之后,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力下反应60分钟。接下来将减压度调整为16kPa,反应20分钟,进一步将减压度调整为13kPa,反应20分钟之后,经40分钟,使减压度为130Pa,在相同压力下反应30分钟,在成为预定的转矩时,通过氮气来泄压真空,取出聚碳酸酯树脂。
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4250,Tg为115℃,Tm为172℃(热量:1.87J/g)的结晶性聚合物。
该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n633)为1.7708。
(实施例14)
将由实施例3获得的9,9-双(2’-羟基乙基)-2,7-双〔二苯并[b,d]呋喃-4”-基〕-9H-芴23.46g(40mmol)、DPC8.56g(40mmol)和0.02M-碳酸氢钠水溶液15μL(3×10-6摩尔)装入至带有馏出装置的反应器,以240℃、100kPa反应1小时。然后,将减压度调整为22kPa,反应20分钟,进一步将减压度调整为13kPa,反应20分钟之后,经40分钟,使减压度为130Pa,在相同压力下反应30分钟,在成为预定的转矩时,通过氮气来泄压真空,取出聚碳酸酯树脂。
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8430,Tg为118℃。
该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n633)为1.730。
(实施例15)
在实施例14中,代替使用由实施例3获得的9,9-双(2’-羟基乙基)-2,7-双〔二苯并[b,d]呋喃-4”-基〕-9H-芴23.46g(40mmol),而使用了由实施例5获得的9,9-双(2’-羟基乙基)-2,7-双〔3-(萘-2-基-)苯基〕-9H-芴26.35g(40mmo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14所记载的操作,制造出聚碳酸酯树脂。
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5240,Tg为105℃。
该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n633)为1.735。
(实施例16)
在实施例14中,代替使用由实施例3获得的9,9-双(2’-羟基乙基)-2,7-双〔二苯并[b,d]呋喃-4”-基〕-9H-芴23.46g(40mmol),而使用了由实施例6获得的9,9-双(2’-羟基乙基)-2,7-二菲-9”-基-9H-芴24.27g(40mmo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14所记载的操作,制造出聚碳酸酯树脂。
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5550,Tg为126℃。
该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n633)为1.718。
(实施例17)
在实施例14中,代替使用由实施例3获得的9,9-双(2’-羟基乙基)-2,7-双〔二苯并[b,d]呋喃-4”-基〕-9H-芴23.46g(40mmol),而使用了由实施例8获得的9,9-双(2’-羟基乙基)-2,7-双(4”-苯氧基苯基)-9H-芴23.63g(40mmo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14所记载的操作,制造出聚碳酸酯树脂。
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4870,Tg为67℃。
该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n633)为1.715。
(实施例18)
在实施例14中,代替使用由实施例3获得的9,9-双(2’-羟基乙基)-2,7-双〔二苯并[b,d]呋喃-4”-基〕-9H-芴23.46g(40mmol),而使用了由实施例9获得的9,9-双(2’-羟基乙基)-2,7-双(4”-苯基萘-1”-基)-9H-芴26.35g(40mmol),除此以外,按照实施例14所记载的操作,制造出聚碳酸酯树脂。
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6170,Tg为122℃,Tm为273℃(热量:8.82J/g)的结晶性聚合物。
该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n633)为1.796。
(实施例19)
将由实施例2获得的9,9-双(2’-羟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4.04g(8mmol)、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9H-芴10.52g(24mmol)、双酚A1.32g(8mmol)、DPC8.57g(40mmol)和0.02M-碳酸氢钠水溶液15μL(3×10-6摩尔)装入至带有馏出装置的反应器,以240℃、100kPa反应1小时。然后,将减压度调整为22kPa,反应20分钟,进一步将减压度调整为13kPa,反应20分钟之后,经40分钟,使减压度为130Pa,在相同压力下反应30分钟,在成为预定的转矩时,通过氮气来泄压真空,取出聚碳酸酯树脂。
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32500,Tg为139℃。
该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n633)为1.713。
此外,在250℃进行了热压的聚碳酸酯树脂的500μm厚的片的全光线透射率为82%。
(实施例20)
将由实施例4获得的9,9-双(2’-羟基乙基)-2,7-双〔4-(萘-2-基-)苯基〕-9H-芴4.00g(6mmol)、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9H-芴7.98g(18mmol)、双酚A1.39g(6mmol)、DPC6.55g(30mmol)和0.02M-碳酸氢钠水溶液10μL(2×10-6mol)装入至带有馏出装置的反应器,以270℃、100kPa反应1小时。然后,将减压度调整为22kPa,反应20分钟,进一步将减压度调整为13kPa,反应20分钟之后,经40分钟,使减压度为130Pa,在相同压力下反应70分钟,在成为预定的转矩时,通过氮气来泄压真空,取出聚碳酸酯树脂。
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27800,Tg为157℃。聚碳酸酯树脂的外观为无色透明。
(实施例21)
将包含由实施例2获得的9,9-双(2’-羟基乙基)-2,7-二萘-2”基-9H-芴3.0375g(6mmol)、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9H-芴6.1380g(14mmol)、2,6-萘二甲酸二甲酯4.8850g(8mmol)和四异丙醇钛3.7μl(作为Ti为50ppm)的混合物装入至带有馏出装置的反应器,以280℃、100kPa反应1小时。然后,将减压度调整为20kPa,反应20分钟,进一步将减压度调整为13kPa,反应20分钟之后,经30分钟,使减压度为130Pa,在相同压力下反应30分钟,在成为预定的转矩时,通过氮气来泄压真空,取出聚酯树脂。
获得的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6300,Tg为118℃。
由以上能够理解,由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具有高折射率。
本申请主张以2020年7月28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20-127221号作为基础的优先权,将其公开的全部内容并入本申请中。

Claims (11)

1.一种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
[化1]
通式(1)中,Ar1和Ar2独立地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
[化2]
R1~R6表示氢原子、烃基或含有杂原子的烃基,A1~A5和B1~B5表示氢原子、烃基或含有杂原子的烃基,A1~A5的至少一者为-Y1-Ar3基,B1~B5的至少一者为-Y2-Ar4基,Y1和Y2表示单键或连接基团,Ar3和Ar4表示芳香族基团,X1~X4为-O-、-S-、-NR’-或-C(Me)2-,Z1~Z4表示氢原子、烃基或含有杂原子的烃基,R’表示氢原子、烃基或含有杂原子的烃基,o和p表示1~4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所述通式(1)中的o和p为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所述通式(1)中的Ar1和Ar2独立地表示选自以下的基团,
[化3]
R1~R6表示氢原子、烃基或含有杂原子的烃基,o和p表示1~4的整数。
4.一种树脂,其为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聚合而成。
5.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其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衍生而成。
6.一种光学成型体,其包含权利要求4所述的树脂。
7.一种光学成型体,其包含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成型体,其为光学透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成型体,其为光学透镜。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成型体,其为光学膜。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成型体,其为光学膜。
CN202310584434.XA 2020-07-28 2021-07-27 化合物、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及光学成型体 Pending CN1166216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27221 2020-07-28
JP2020-127221 2020-07-28
CN202180006939.7A CN114787116B (zh) 2020-07-28 2021-07-27 化合物、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及光学成型体
PCT/JP2021/027779 WO2022025071A1 (ja) 2020-07-28 2021-07-27 化合物、樹脂、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光学成形体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6939.7A Division CN114787116B (zh) 2020-07-28 2021-07-27 化合物、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及光学成型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21678A true CN116621678A (zh) 2023-08-22

Family

ID=8003663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84434.XA Pending CN116621678A (zh) 2020-07-28 2021-07-27 化合物、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及光学成型体
CN202180006939.7A Active CN114787116B (zh) 2020-07-28 2021-07-27 化合物、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及光学成型体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6939.7A Active CN114787116B (zh) 2020-07-28 2021-07-27 化合物、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及光学成型体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746187B2 (zh)
EP (1) EP4046984A4 (zh)
JP (3) JP7068561B1 (zh)
KR (2) KR102528655B1 (zh)
CN (2) CN116621678A (zh)
TW (1) TW202208500A (zh)
WO (1) WO20220250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25071A1 (ja) * 2020-07-28 2022-02-0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化合物、樹脂、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光学成形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2094A (ja) * 1998-06-19 2000-01-14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非水電解質電池
JP4369741B2 (ja) 2003-12-25 2009-11-25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フルオ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JP4780919B2 (ja) 2004-02-26 2011-09-28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レンズ
JP4759518B2 (ja) 2004-10-14 2011-08-31 帝人株式会社 光弾性定数の低い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及びそれからなるフィルム
JP5217198B2 (ja) * 2007-03-15 2013-06-19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及び光学フィルム
WO2011062220A1 (ja) * 2009-11-20 2011-05-26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高分子量化された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製造方法
JP5815304B2 (ja) * 2011-06-29 2015-11-17 日揮触媒化成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形成用塗料および光学薄膜
CN102649766B (zh) 2012-04-26 2014-10-08 华南理工大学 醇溶性空穴传输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6470495B2 (ja) 2013-03-07 2019-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9316931B2 (en) 2013-03-07 2016-04-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condensed 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
JP6391251B2 (ja) 2013-03-07 2018-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縮合多環芳香族化合物
US10840991B2 (en) 2016-02-03 2020-11-17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selection of CSI reference signal and CSI reporting in a beam form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beams
CN105801389A (zh) * 2016-04-14 2016-07-27 宝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由芴制备9-芴酮的方法
KR102362026B1 (ko) * 2017-08-30 2022-02-10 데이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열가소성 수지 및 광학 부재
JP6978256B2 (ja) * 2017-09-11 2021-12-08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化合物
EP3747856A4 (en) * 2018-01-31 2021-03-24 Teijin Limited CONNECTION WITH FLUORENE SKELET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T
US20230091908A1 (en) 2019-12-26 2023-03-23 Osaka Gas Chemicals Co., Ltd. Fluorene derivative,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application of same
WO2022025071A1 (ja) * 2020-07-28 2022-02-0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化合物、樹脂、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光学成形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69239A (ko) 2023-05-18
CN114787116B (zh) 2023-06-02
KR102528655B1 (ko) 2023-05-03
JP7286837B2 (ja) 2023-06-05
EP4046984A1 (en) 2022-08-24
CN114787116A (zh) 2022-07-22
JP2022110005A (ja) 2022-07-28
TW202208500A (zh) 2022-03-01
JP7068561B1 (ja) 2022-05-16
US20230022186A1 (en) 2023-01-26
JP2023120206A (ja) 2023-08-29
US20230348669A1 (en) 2023-11-02
JPWO2022025071A1 (zh) 2022-02-03
KR20220086679A (ko) 2022-06-23
WO2022025071A1 (ja) 2022-02-03
US11746187B2 (en) 2023-09-05
EP4046984A4 (en) 2023-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3157B (zh) 聚碳酸酯樹脂、其製造方法以及光學透鏡
US11286342B2 (en) Polycarbonate resin,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optical lens
JP5011450B2 (ja) 光学レンズ用ポリエステル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および光学レンズ
JP6887295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成形体
JP7405133B2 (ja) 熱可塑性樹脂、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レンズ
JP7176535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レンズ
KR20190041546A (ko) 디하이드록시 화합물
JP2017201002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成形体
JPWO2017175693A1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レンズ及びフィルム、並びに該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KR20240063141A (ko) (헤트)아릴 치환된 비스페놀 화합물 및 열가소성 수지
CN114787116B (zh) 化合物、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及光学成型体
JP7117932B2 (ja) 熱可塑性樹脂および光学部材
JP2024005732A (ja) ジオール化合物、光学用樹脂、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光学成形体
WO2024019028A1 (ja) 熱可塑性樹脂および光学部材
TWI840091B (zh) 聚碳酸酯樹脂、其製造方法以及光學透鏡
WO2023085339A1 (ja) 熱可塑性樹脂及びそれを含む光学レンズ
TW202346410A (zh) 熱塑性樹脂及包含其之光學透鏡
TW202411299A (zh) 熱可塑性樹脂及光學構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