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25358A - 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设备及组装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设备及组装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25358A
CN116525358A CN202310707916.XA CN202310707916A CN116525358A CN 116525358 A CN116525358 A CN 116525358A CN 202310707916 A CN202310707916 A CN 202310707916A CN 116525358 A CN116525358 A CN 1165253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crew
good product
driving
m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079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梦亭
吴祥祥
潘振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CH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CH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CH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CH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0791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253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25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53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relays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交流接触器生产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设备及组装工艺,其包括用于用于传输壳体的传输机构、用于传输螺丝的螺丝上料机构、用于将接头螺丝安装至壳体上的打螺丝机构、次品出料机构以及用于供壳体放置的良品出料机构,传输机构能够将壳体传输至打螺丝机构、次品出料机构以及良品出料机构。本申请具有降低交流接触器出厂的次品率并保障交流接触器接线的简便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设备及组装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交流接触器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设备及组装工艺。
背景技术
交流接触器是一种控制电器,主要用于对交流回路和电流等级大的控制回路的通断进行控制。
交流接触器包括壳体以及接线螺丝,交流接触器制造的过程中需要在壳体上安装接线螺丝,而接线螺丝常通过人工安装,效率低下,影响了交流接触器的生产效率。为提高交流接触器上接线螺丝的安装效率,用于安装接线螺丝的组装设备亟待开发。
为便于交流接触器的购买方后续使用,交流接触器出厂时接线螺丝并非处于全拧状态,而是处于半拧状态。全拧状态为接线螺丝处于旋紧状态,半拧状态的接线螺丝连接至壳体上的转动圈数为全拧状态的一半。交流接触器的接线螺丝以半拧状态出厂,便于购买方后续接线。
通过研发中的组装设备将接线螺丝安装至交流接触器本体上并使接线螺丝处于半拧状态时,虽便于购买方后续接线,但难以探查壳体上供接线螺丝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是否完全开通,即难以发现壳体是否为残次品,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交流接触器出厂的次品率并保障交流接触器接线的简便性,本申请提供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设备及组装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设备,包括
传输机构,用于传输壳体;
螺丝上料机构,用于传输螺丝;
打螺丝机构,用于将接头螺丝安装至壳体上,包括用于与接线螺丝相互吸引的螺丝刀、用于驱动螺丝刀移动的移动组件、控制螺丝刀转动的转动组件以及用于控制转动组件的控制检测模块,所述转动组件能够控制螺丝刀正转与反转,所述控制检测模块用于通过转动组件控制螺丝刀转动至接头螺丝处于旋紧状态,所述控制检测模块还用于通过转动组件控制螺丝刀反向转动至接头螺丝处于半拧状态,所述控制检测模块能够获取转动组件驱动螺丝刀转动的圈数以及转动组件驱动螺丝刀转动时的扭矩;
次品出料机构,包括次品驱动源以及次品出料组件,所述次品驱动源用于驱动壳体移动至次品出料组件上;
良品出料机构,用于供壳体放置;
所述传输机构能够将壳体传输至打螺丝机构、次品出料机构以及良品出料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于壳体上安装接线螺丝时,先通过传输机构将壳体传输至打螺丝机构处。然后通过移动组件驱动螺丝刀移动至螺丝上料机构处,以使螺丝刀与接头螺丝相互吸引。接着通过移动组件驱动螺丝刀移动至壳体对应处,再通过转动组件驱动螺丝刀转动。接头螺丝旋紧时,控制检测模块获取的转动组件驱动螺丝刀转动的扭矩极大上升,此时转动组件驱动螺丝刀转动的圈数小于设定圈数时,壳体判定为次品,即壳体上用于供接头螺丝螺纹连接的螺纹孔并未打通。转动组件驱动螺丝刀转动的圈数大于设定圈数而转动组件驱动螺丝刀转动的扭矩并未极大上升时,壳体判定为次品,即接头螺丝出现滑牙。
传输机构将壳体传输至次品出料机构时,被判定为次品的壳体经次品驱动源驱动,以使被判定为次品的壳体移动至次品出料组件上。其余壳体由传输机构传输至良品机构上,以完成良品出料。
通过本申请组装设备,不仅能够高效完成接头螺丝安装,还能够对筛除壳体中的次品,有效降低交流接触器出厂的次品率并保障交流接触器后续接线的简便性。
可选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位于打螺丝机构下方的安装料道,所述安装料道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安装料道的漏料孔,所述安装料道用于供壳体滑动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输壳体时,将壳体置于安装料道上。由于安装料道位于打螺丝机构的下方且安装料道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安装料道的漏料孔,即使接头螺丝于螺丝刀上脱落,也不会落至安装料道上,而是经漏料孔继续下落,尽量避免了因接头螺丝掉落至安装料道上而对壳体传输产生干扰。
可选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安装料道,所述次品出料组件包括与安装料道相连通的次品料道,所述安装料道与次品料道的均用于供壳体滑动,所述次品料道的延伸方向与安装料道的延伸方向错开,所述次品驱动源用于驱动壳体移动至次品料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传输机构传输壳体时,壳体与安装料道上滑动。壳体被判定为次品且壳体传输至次品驱动源处时,次品驱动源驱动壳体移出安装料道并移动至次品料道上。如此即可将次品壳体分出,并对次品壳体进行集中收集。
可选的,所述良品出料机构包括良品码放平台、滑动设置在良品码放平台上的良品推板以及驱动良品推板移动的良品驱动源,所述传输机构用于将壳体传输至良品码放平台上,所述良品推板的滑动方向与传输机构的传输方向错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未被判定为次品的壳体由传输机构传输至良品码放平台上,先被传输至良品码放平台上的壳体被后传输至良品码放平台上的壳体推动。随着壳体不断被传输至良品码放平台上,壳体于良品码放平台上码放成一列。然后通过良品驱动源驱动良品推板移动,良品推板推动已码放成一列的壳体移动,以为后续传输至良品码放平台上的壳体腾出空间。良品推板推动后续码放成列的壳体移动时,后续码放成列的壳体推动之前码放成立成列的壳体移动,如此往复,以完成未被判定为次品的壳体于良品码放平台上的码放。以使工作人员后续无需对装有接线螺丝的壳体进行码放,直接进行装箱即可,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可选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用于供壳体滑动的安装料道、用于夹持壳体的夹持件、用于驱动夹持件移动至安装料道上方的夹持位移组件、用于驱动夹持件沿安装料道延伸方向移动的传输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接线螺丝时,先通过夹持位移区间驱动夹持件移动至安装料道上方,再通过夹持件夹住壳体。安装完一个接线螺丝后,通过传输驱动组件驱动夹持件移动,以安装后续接线螺丝。通过就夹持件夹住壳体,能够限制壳体于安装接线螺丝时发生移动,有助于接线螺丝安装。
可选的,还包括壳体上料机构,所述壳体上料机构包括壳体平台、用于驱动壳体移动至壳体平台上的壳体传输件以及驱动壳体移动至传输机构上的壳体上料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输壳体时,先将壳体放置在壳体传输件上,然后通过壳体传输件将壳体传输至壳体平台上。待安装料道上的壳体完成接头螺丝的安装并向后续工位传输后,壳体上料件驱动壳体平台上的壳体移动至传输机构上。相较于工作人员直接将壳体放置在传输机构上,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上料:将壳体传输至打螺丝机构处;
S2旋紧并检测:通过打螺丝机构将接线螺丝安装至壳体上并旋紧,同时获取转动组件驱动螺丝刀转动的扭矩n以及转动的圈数t;预设判定扭矩n1,预设合格圈数t1, 转动组件驱动螺丝刀转动的扭矩n>判定扭矩n1且螺丝刀的转动圈数t<合格圈数t1-0.5时,壳体判定为次品;螺丝刀的转动圈数t>合格圈数t1+0.5时,壳体判定为次品;
S3反拧:通过打螺丝机构反向转动接线螺丝;
S4次品出料:驱动判定为次品的壳体移动至次品驱动源处,次品驱动源驱动判定为次品的壳体移动至次品出料组件上;
S5良品出料:驱动未被判定为次品的壳体移动至良品出料机构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接头螺丝旋紧至壳体上并获取转动组件驱动螺丝刀转动的扭矩n以及转动的圈数t,预设合格圈数t1,由于各接头螺丝与壳体上的螺丝孔对齐时,各接头螺丝的初始旋转角度无法保证一致,接头螺丝旋紧所需转动的误差在±0.5圈。螺丝刀的转动圈数t>合格圈数t1+0.5时,即表示接头螺丝出现滑牙,壳体为次品。接头螺丝在转动的过程中,转动组件驱动螺丝刀转动的扭矩几乎不变,但接头螺丝旋紧时,转动组件驱动螺丝刀转动的扭矩急剧上升,通过设置判定扭矩n1,转动组件驱动螺丝刀转动的扭矩n>判定扭矩n1时,即接头螺丝旋紧时,螺丝刀的转动圈数t<合格圈数t1-0.5,即接头螺丝旋入深度不合格,表示壳体上的螺纹孔下端出堵塞,壳体为次品。
对通过S2步骤的接头螺丝进行反拧,以便于后续购买者进行接线。判定为次品的壳体被次品驱动源传输至次品出料组件上,以分离并集中收集。未被判定为次品的壳体被传输至良品出料机构上,以进行集中收集。
通过本申请组装工艺,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交流接触器出厂的次品率,还保障了交流接触器后续接线的简便性。
可选的,所述良品出料机构包括良品码放平台、滑动设置在良品码放平台上的良品推板以及驱动良品推板移动的良品推板,所述传输机构用于将壳体传输至良品码放平台上,所述良品推板的滑动方向与传输机构的传输方向错开;S5良品出料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5.1码放成列:先将未被判定为次品的壳体传输至良品码放平台上,后传输至良品码放平台上的壳体推动先传输至良品码放平台上的壳体移动,以使良品码放平台上的壳体码放成列;
S5.2码放成堆:通过良品驱动源驱动良品推板移动,良品推板驱动码放成列的壳体移动,以使传输机构能够传输后续壳体至良品码放平台上并码放成列,通过良品驱动源以及良品推板驱动后续码放成列的壳体移动,以推动之前码放成列的壳体移动,如此往复,从而使得良品码放平台上的壳体码放成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未被判定为次品的壳体线于良品码放平台上码放成列,再于良品码放平台上码放成堆,以使工作人员能够直接对码放成堆的壳体进行装箱,进一步减少了工作人员人工作量。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控制检测模块获取转动组件驱动螺丝刀转动的圈数以及转动组件驱动螺丝刀转动时的扭矩,以判定壳体是否为次品,控制及检测模块控制接头螺丝先旋紧,再反向转动至接头螺丝处于半拧状态,不仅有效降低交流接触器出厂的次品率,还保障交流接触器后续接线的简便性;
2.通过于安装料道上增设漏料孔,以尽量避免因接头螺丝掉落至安装料道上而对壳体传输产生干扰;
3.通过增设良品出料机构,以将未被判定为次品的壳体码放成堆,以便于后续工作人员进行装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凸显壳体上料机构与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凸显打螺丝机构的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2、壳体上料机构;21、壳体平台;22、壳体传输件;23、壳体上料件;3、传输机构;31、安装料道;311、漏料孔;32、夹持件;33、夹持位移组件;331、位移气缸;332、位移座;34、传输驱动组件;341、传输电机;342、传输丝杆;343、传输座;4、螺丝上料机构;41、振动盘;42、螺丝料道;43、螺丝平台;5、打螺丝机构;51、螺丝刀;52、移动组件;521、水平座;522、水平气缸;523、竖直气缸;524、竖直座;53、转动组件;531、螺丝气缸;532、电机座;533、转动电机;6、次品出料机构;61、次品驱动源;62、次品出料组件;621、料道支架;622、次品料道;7、良品出料机构;71、良品码放平台;72、良品推板;73、良品驱动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设备。
参照图1,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设备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壳体上料机构2、用于传输壳体的传输机构3、两组用于传输螺丝的螺丝上料机构4、两组用于将接头螺丝安装至壳体上的打螺丝机构5、用于分离次品的次品出料机构6以及用于码放良品的良品出料机构7。
参照图2,壳体上料机构2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壳体平台21、用于驱动壳体移动至壳体平台21上的壳体传输件22以及驱动壳体移动至传输机构3上的壳体上料件23。壳体传输件22固定在机架1上,壳体传输件22为传送带,壳体平台21与壳体传输件22沿壳体传输件22的传输方向排布。将壳体放置在壳体传输件22上并启动壳体传输件22,壳体即会被传输至壳体平台21上。壳体上料件23为气缸,壳体上料件23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垂直于壳体传输件22的传输方向,壳体传输件22的传输方向与传输机构3的传输方向一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壳体传输件22还可为油缸、电动推杆等,凡能推动壳体移动的方式均可。
参照图2,传输机构3能够将壳体传输至打螺丝机构5、次品出料机构6以及良品出料机构7。传输机构3包括用于供壳体滑动的安装料道31、两个用于夹持壳体的夹持件32、用于驱动夹持件32移动至安装料道31上方的夹持位移组件33、用于驱动夹持件32沿安装料道31延伸方向移动的传输驱动组件34。
参照图2,传输驱动组件34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传输电机341、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的传输丝杆342以及沿安装料道31延伸方向滑动设置在机架1上的传输座343。传输丝杆342的一端固定在传输电机341的输出轴上,传输丝杆342贯穿并螺纹连接在传输座343上,传输丝杆342的轴向与安装料道31的延伸方向一致。启动传输电机341,传输丝杆342转动并驱动传输座343沿传输丝杆342的轴向移动。
参照图2,夹持位移组件33包括缸体固定在传输座343上的位移气缸331以及固定在位移气缸331的滑台上的位移座332,位移气缸331的滑台的移动方向垂直于安装料道31的延伸方向。夹持件32为气动夹爪,两夹持件32均固定在位移座332上,位移气缸331能够驱动位移座332移动至两夹持件32的端部均伸至安装料道31上方。
参照图2,安装料道31位于打螺丝机构5的下方,安装料道31上开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贯穿安装料道31的漏料孔311,各漏料孔311沿安装料道31的延伸方向均布,安装料道31用于供壳体滑动设置
参照图2,夹持壳体时,先通过位移气缸331驱动位移座332移动,以使夹持件32的端部移动至安装料道31的上方。然后通过夹持件32夹住壳体,接着通过传输驱动组件34驱动夹持位移组件33移动,以使夹持件32带动壳体沿安装料道31的延伸方向移动。
参照图1、图3,螺丝上料机构4包括振动盘41、螺丝料道42以及螺丝平台43,振动盘41、螺丝料道42以及螺丝平台43均固定在机架1上。振动盘41用于将接头螺丝传输至螺丝料道42上,螺丝平台43位于螺丝料道42远离振动盘41的一侧,经振动盘41传输至螺丝料道42上的接头螺丝最终传输至螺丝平台43上。
参照图3,由于交流接触器上存在两列接头螺丝,两组螺丝机构分别用于安装不同列的接头螺丝。打螺丝机构5包括螺丝刀51、驱动螺丝刀51移动的移动组件52、控制螺丝刀51转动的转动组件53以及用于控制转动组件53的控制检测模块。移动组件52包括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在机架1上的水平座521、驱动水平座521移动的水平气缸522、自身缸体固定在水平座521上的竖直气缸523以及固定在竖直气缸523的滑台上的竖直座524。水平气缸522的缸体固定在机架1上,水平气缸522的活塞杆沿水平座521的滑动方向伸缩,水平座521固定在水平气缸522的活塞杆的端部。竖直气缸523的滑台沿竖直方向伸缩,转动组件53设置在滑台上。
参照图3,转动组件53包括自身缸体固定在竖直座524上的螺丝气缸531、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竖直座524上的电机座532以及固定在电机座532上的转动电机533。螺丝气缸531的活塞杆沿竖直方向伸缩,螺丝气缸531的活塞杆的端部与电机座532固定连接。转动电机533的输出轴与螺丝刀51固定连接,螺丝刀51具有磁性,螺丝刀51能够与接头螺丝相互吸引。转动电机533为能够正转、反转的伺服电机,从而控制螺丝刀51正转、反转。拧紧接头螺丝时,通过转动电机533驱动螺丝刀51转动,同时通过螺丝气缸531驱动电机座532下移,转动电机533以及螺丝刀51下移旋紧。
参照图3,控制检测模块用于通过螺丝气缸531以及转动电机533控制螺丝刀51转动至接头螺丝处于旋紧状态,控制检测模块还用于通过螺丝气缸531以及转动电机533控制螺丝刀51反向转动至接头螺丝处于半拧状态。控制检测模块能够获取转动电机533驱动螺丝刀51转动的圈数以及转动电机533驱动螺丝刀51转动时的扭矩。
参照图3,安装接头螺丝时,先通过移动组件52驱动螺丝刀51移动至相邻的螺丝平台43并与接头螺丝相互吸引,然后通过移动组件52驱动螺丝刀51移动至壳体上待安装接头螺丝处,接着通过控制检测模块控制转动电机533以及螺丝气缸531,以使螺丝刀51转动并下移,以使接头螺丝旋紧。获取转动电机533驱动螺丝刀51转动的圈数以及转动电机533驱动螺丝刀51转动时的扭矩,以判定壳体是否为次品。然后通过控制检测模块控制转动电机533以及螺丝气缸531,以使螺丝刀51反转并上移,从而使得接头螺丝处于半拧状态。
参照图2,次品出料机构6包括次品驱动源61以及次品出料组件62,次品出料组件62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料道支架621以及固定在料道支架621上的次品料道622,次品料道622用于供壳体滑动。次品料道622位于安装料道31延伸方向的一侧,次品料道62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安装料道31的延伸方向。次品驱动源61固定在机架1上,次品驱动源61用于驱动壳体移动至次品料道622上。次品驱动源61为气缸,次品驱动源61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次品料道622的延伸方向。次品驱动源61的活塞杆的端部能够伸至安装料道31的以及次品料道622上的上方,以将安装料道31上被判定为次品的壳体推至次品料道622上。
参照图2,良品出料机构7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良品码放平台71、滑动设置在良品码放平台71上的良品推板72以及驱动良品推板72移动的良品驱动源73。良品码放平台71位于安装料道31沿自身传输方向的末端侧,使得安装料道31上的壳体能够被传输至良品码放平台71上。良品驱动源73为固定在机架1上的气缸,良品推板72固定在良品驱动源73的活塞杆上,良品推板72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安装料道31的延伸方向。
参照图2,后传输至良品码放平台71上的壳体推动先传输至良品码放平台71上的壳体移动,以使壳体码放成列。良品驱动源73驱动良品推板72推动码放成列的壳体移动,以为后续壳体腾出空间。后续壳体码放成列后,良品推板72推动后续码放成列的壳体移动,后续码放成列的壳体推动之前码放成列的壳体移动,如此往复,使得壳体码放成堆。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设备的实施原理为:安装接头螺丝时,先通过壳体上料机构2将壳体传输至安装料道31上、通过振动盘41与螺丝料道42将接头螺丝传输至螺丝平台43上,然后通过夹持位移组件33、传输驱动组件34以及夹持件32,驱动壳体于安装料道31上移动,同时通过打螺丝机构5将接头螺丝选于壳体上旋紧,再反转接头螺丝以使接头螺丝处于半拧状态。通过获取转动电机533的扭矩以及转动圈数,以判定壳体是否为次品。判定为次品的壳体传输至与次品驱动源61对齐时,由次品驱动源61传输至次品料道622上。未被判定为次品的壳体传输至良品码放平台71上,由良品驱动源73以及良品推板72码放成堆。
通过上述结构,不仅有效降低交流接触器出厂的次品率,还保障交流接触器后续接线的简便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交流接触器的组装工艺。
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上料:将壳体传输至打螺丝机构5处。
S2旋紧并检测:通过打螺丝机构5将接线螺丝安装至壳体上并旋紧,同时获取转动组件53驱动螺丝刀51转动的扭矩n以及转动的圈数t;预设判定扭矩n1,预设合格圈数t1,转动组件53驱动螺丝刀51转动的扭矩n>判定扭矩n1且螺丝刀51的转动圈数t<合格圈数t1-0.5时,壳体判定为次品;螺丝刀51的转动圈数t>合格圈数t1+0.5时,壳体判定为次品。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t1=20圈,n1=2Nm。
S3反拧:通过打螺丝机构5反向转动接线螺丝,预设反向转动接线螺丝的圈数t2,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t2=10圈。
S4次品出料:驱动判定为次品的壳体移动至次品驱动源61处,次品驱动源61驱动判定为次品的壳体移动至次品料道上。
S5良品出料:驱动未被判定为次品的壳体移动至良品出料机构7上;
S5.1码放成列:先将未被判定为次品的壳体传输至良品码放平台71上,后传输至良品码放平台71上的壳体推动先传输至良品码放平台71上的壳体移动,以使良品码放平台71上的壳体码放成列;
S5.2码放成堆:通过良品驱动源73驱动良品推板72移动,良品推板72驱动码放成列的壳体移动,以使传输机构3能够传输后续壳体至良品码放平台71上并码放成列,通过良品驱动源73以及良品推板72驱动后续码放成列的壳体移动,以推动之前码放成列的壳体移动,如此往复,从而使得良品码放平台71上的壳体码放成堆。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输机构(3),用于传输壳体;
螺丝上料机构(4),用于传输螺丝;
打螺丝机构(5),用于将接头螺丝安装至壳体上,包括用于与接线螺丝相互吸引的螺丝刀(51)、用于驱动螺丝刀(51)移动的移动组件(52)、控制螺丝刀(51)转动的转动组件(53)以及用于控制转动组件(53)的控制检测模块,所述转动组件(53)能够控制螺丝刀(51)正转与反转,所述控制检测模块用于通过转动组件(53)控制螺丝刀(51)转动至接头螺丝处于旋紧状态,所述控制检测模块还用于通过转动组件(53)控制螺丝刀(51)反向转动至接头螺丝处于半拧状态,所述控制检测模块能够获取转动组件(53)驱动螺丝刀(51)转动的圈数以及转动组件(53)驱动螺丝刀(51)转动时的扭矩;
次品出料机构(6),包括次品驱动源(61)以及次品出料组件(62),所述次品驱动源(61)用于驱动壳体移动至次品出料组件(62)上;
良品出料机构(7),用于供壳体放置;
所述传输机构(3)能够将壳体传输至打螺丝机构(5)、次品出料机构(6)以及良品出料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3)包括位于打螺丝机构(5)下方的安装料道(31),所述安装料道(31)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安装料道(31)的漏料孔(311),所述安装料道(31)用于供壳体滑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3)包括安装料道(31),所述次品出料组件(62)包括与安装料道(31)相连通的次品料道(622),所述安装料道(31)与次品料道(622)的均用于供壳体滑动,所述次品料道(622)的延伸方向与安装料道(31)的延伸方向错开,所述次品驱动源(61)用于驱动壳体移动至次品料道(62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良品出料机构(7)包括良品码放平台(71)、滑动设置在良品码放平台(71)上的良品推板(72)以及驱动良品推板(72)移动的良品驱动源(73),所述传输机构(3)用于将壳体传输至良品码放平台(71)上,所述良品推板(72)的滑动方向与传输机构(3)的传输方向错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3)包括用于供壳体滑动的安装料道(31)、用于夹持壳体的夹持件(32)、用于驱动夹持件(32)移动至安装料道(31)上方的夹持位移组件(33)、用于驱动夹持件(32)沿安装料道(31)延伸方向移动的传输驱动组件(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上料机构(2),所述壳体上料机构(2)包括壳体平台(21)、用于驱动壳体移动至壳体平台(21)上的壳体传输件(22)以及驱动壳体移动至传输机构(3)上的壳体上料件(23)。
7.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交流器生产用组装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S1上料:将壳体传输至打螺丝机构(5)处;
S2旋紧并检测:通过打螺丝机构(5)将接线螺丝安装至壳体上并旋紧,同时获取转动组件(53)驱动螺丝刀(51)转动的扭矩n以及转动的圈数t;预设判定扭矩n1,预设合格圈数t1,转动组件(53)驱动螺丝刀(51)转动的扭矩n>判定扭矩n1且螺丝刀(51)的转动圈数t<合格圈数t1-0.5时,壳体判定为次品;螺丝刀(51)的转动圈数t>合格圈数t1+0.5时,壳体判定为次品;
S3反拧:通过打螺丝机构(5)反向转动接线螺丝设定圈数t2;
S4次品出料:驱动判定为次品的壳体移动至次品驱动源(61)处,次品驱动源(61)驱动判定为次品的壳体移动至次品出料组件(62)上;
S5良品出料:驱动未被判定为次品的壳体移动至良品出料机构(7)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良品出料机构(7)包括良品码放平台(71)、滑动设置在良品码放平台(71)上的良品推板(72)以及驱动良品推板(72)移动的良品推板(72),所述传输机构(3)用于将壳体传输至良品码放平台(71)上,所述良品推板(72)的滑动方向与传输机构(3)的传输方向错开;S5良品出料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5.1码放成列:先将未被判定为次品的壳体传输至良品码放平台(71)上,后传输至良品码放平台(71)上的壳体推动先传输至良品码放平台(71)上的壳体移动,以使良品码放平台(71)上的壳体码放成列;
S5.2码放成堆:通过良品驱动源(73)驱动良品推板(72)移动,良品推板(72)驱动码放成列的壳体移动,以使传输机构(3)能够传输后续壳体至良品码放平台(71)上并码放成列,通过良品驱动源(73)以及良品推板(72)驱动后续码放成列的壳体移动,以推动之前码放成列的壳体移动,如此往复,从而使得良品码放平台(71)上的壳体码放成堆。
CN202310707916.XA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设备及组装工艺 Pending CN1165253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07916.XA CN116525358A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设备及组装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07916.XA CN116525358A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设备及组装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5358A true CN116525358A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99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07916.XA Pending CN116525358A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设备及组装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25358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3383A (zh) * 2018-09-30 2018-12-28 深圳市陀罗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源后段工序高效自动组装工艺
CN208854135U (zh) * 2018-08-15 2019-05-14 珠海兴利电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监测器壳体自动组装及测试生产线
CN112139808A (zh) * 2020-09-21 2020-12-29 台州智驱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外壳定子自动组装设备
CN212793891U (zh) * 2020-08-14 2021-03-26 惠州市瑞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风压开关的自动组装设备
CN113263324A (zh) * 2021-06-29 2021-08-17 浙江华洋缝制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梭芯套梭皮组装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217211868U (zh) * 2022-02-24 2022-08-16 江苏文光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螺柱焊接扭力检测装置
CN218426817U (zh) * 2022-10-31 2023-02-03 东莞市科讯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夹组装线自动打螺丝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854135U (zh) * 2018-08-15 2019-05-14 珠海兴利电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监测器壳体自动组装及测试生产线
CN109093383A (zh) * 2018-09-30 2018-12-28 深圳市陀罗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源后段工序高效自动组装工艺
CN212793891U (zh) * 2020-08-14 2021-03-26 惠州市瑞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风压开关的自动组装设备
CN112139808A (zh) * 2020-09-21 2020-12-29 台州智驱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外壳定子自动组装设备
CN113263324A (zh) * 2021-06-29 2021-08-17 浙江华洋缝制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梭芯套梭皮组装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217211868U (zh) * 2022-02-24 2022-08-16 江苏文光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螺柱焊接扭力检测装置
CN218426817U (zh) * 2022-10-31 2023-02-03 东莞市科讯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夹组装线自动打螺丝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95700B (zh) 全自动led灯泡组装生产线
CN1649102A (zh) 保护带贴附方法和其装置以及保护带分离方法和其装置
CN210022892U (zh) 一种自适应抓取物流分拣系统
CN109941693B (zh) 一种托辊管自动送料下料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US6196783B1 (en) Tape feeders and systems using the same
CN108821025B (zh) 一种骨架线圈绕线设备
CA2487449A1 (en) Application of loading ledges
CN218427157U (zh) 一种滚筒加工用送料装置
CN111687638A (zh) 一种指示灯装配装置
CN111716813A (zh) 一种全自动纸盒压盖机
CN116525358A (zh) 一种交流接触器生产用组装设备及组装工艺
CN110040312A (zh) 一种高速摆盘机
CN108233148B (zh) 多种端子供给装置、方法及复式压接装置
CN113381265A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端子插针整形设备
CN211807435U (zh) 一种插头铁片输送、埋入和产品取出装置
CN107825437A (zh) 一种双头三轴撕胶机
CN101058107A (zh) 钢带自动送料机
CN109014813B (zh) 机箱风扇胶钉自动装配机
CN103921157B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尺寸工件的上料机
CN110803490A (zh) 一种电力安装配件拉线抱箍生产配合装配机械及方法
CN115912012A (zh) 插座固接设备及固接工艺
CN214054332U (zh) 马达组件组装设备
CN112872773B (zh) 轴套自动压装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0323651B (zh) 一种全自动端子组装机
CN110539163B (zh) 一种笔记本转轴装配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