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7573A - 服务于公共建筑物区域和非公共建筑物区域的电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服务于公共建筑物区域和非公共建筑物区域的电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7573A
CN116507573A CN202180071878.2A CN202180071878A CN116507573A CN 116507573 A CN116507573 A CN 116507573A CN 202180071878 A CN202180071878 A CN 202180071878A CN 116507573 A CN116507573 A CN 1165075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car
floor
operating mode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18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卡斯·芬斯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io AG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CN116507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75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a single car or c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4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 B66B13/143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electrical
    • B66B13/146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electrical method or algorithm for controlling 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07Setting or modification of parameters of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46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61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between the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and remote or mobile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 B66B3/002Indic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2Devices monitoring the user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30Detail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设备(1)具有电梯轿厢(10),电梯轿厢在由电梯控制器(13)控制下,可以在建筑物(2)的楼层(L0、L、L1、Ln)之间、在电梯竖井(18)中移动,并且电梯轿厢具有两个轿厢门(10a、10b)‑第一轿厢壁(10d)上的第一轿厢门(10a)和第二轿厢壁(10c)上的第二轿厢门(10b)。第一组竖井门(6、6a)位于建筑物(2)的公共区域(Zp1、Zp2)中,第二组竖井门(7、7a)位于建筑物(2)的非公共区域(Zs1、Zs2)中。电梯控制器(13)具有服务于公共区域(Zp1、Zp2)的第一运行模式;相应地,仅操控用于公共区域(Zp1、Zp2)的轿厢门(10a)和竖井门(6)。在第二运行模式中,服务于非公共区域(Zs1、Zs2),相应地仅操控用于非公共区域(Zs1、Zs2)的轿厢门(10b)和竖井门(7、7a)。

Description

服务于公共建筑物区域和非公共建筑物区域的电梯设备
技术领域
此处介绍的技术通常涉及一种建筑物中的电梯设备。本技术的实施例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入口监控功能的电梯设备和一种用于运行这种电梯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监控建筑物的入口或对建筑物内的访问受限区域的入口。例如,当用户出示有效凭证时,根据入口监控系统中使用的技术,例如钥匙、访问码(PIN)、光学码(条形码、二维码、彩色码),入口监控系统可以为用户解锁和释放物理屏障(例如,门、栅栏或门闸)。从EP2588399B1中可知,入口监控功能也可以结合电梯设备进行。
发明内容
尽管提到的方法监控建筑物或其访问受限区域的入口,但会需要在建筑物中增加额外的监控功能,而无需对建筑物或其基础设施进行复杂的更改。因此需要一种完全或至少部分满足该要求的技术。
这里介绍的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电梯设备,该电梯设备具有电梯控制器、至少一个电梯轿厢和多个竖井门。在电梯控制器的控制下,电梯轿厢可以在建筑物的楼层之间、在电梯竖井中移动并且具有两个轿厢门,第一轿厢壁上的第一轿厢门,第二轿厢壁上的第二轿厢门。竖井门将电梯竖井与楼层分隔开,其中,第一组竖井门位于建筑物的公共区域中,第二组竖井门位于建筑物的非公共区域中。电梯控制器具有第一运行模式和第二运行模式。在第一运行模式下,电梯控制器设计用于在楼层之间移动电梯轿厢并为公共区域服务。在待服务的楼层上,电梯控制器控制如下的轿厢门的打开,该轿厢门在待服务的楼层促使设置在那里的公共区域中的竖井门打开。在第二运行模式下,电梯控制器被设计成在楼层之间移动电梯轿厢以便为非公共区域服务。在待服务楼层,电梯控制器控制如下的轿厢门的打开,该轿厢门在待服务楼层促使设置在那里的非公共区域中的竖井门打开。
这里介绍的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运行电梯设备的方法。电梯设备的设计如前一段所述。该方法包括根据第一运行模式或第二运行模式运行电梯控制器。在第一运行模式中,电梯轿厢由电梯控制器控制地在楼层之间移动以服务于公共区域,由电梯控制器在待服务的楼层上控制打开轿厢门,轿厢门在待服务的楼层上促使打开设置在那里的公共区域的竖井门。在第二运行模式中,电梯轿厢在电梯控制器的控制下在楼层之间移动以服务于非公共区域,其中,由电梯控制器在待服务楼层上控制打开该楼层上的轿厢门,轿厢门在待服务楼层上促使设置在那里的非公共区域的竖井门打开。
此处介绍的技术使得能够为电梯设备配备替代现有技术的入口监控功能。电梯控制器具有第一运行模式和第二运行模式,并且可以在这两种运行模式之间切换。在第一运行模式中,电梯控制器仅使电梯轿厢往返于具有公共区域的楼层,而在第二运行模式中,电梯控制器仅使电梯轿厢往返于具有非公共区域的楼层。因此,可以在建筑物中确定一个楼层,用作入口监控楼层;例如,公司的接待区或酒店的接待处可以设在那里。例如,特别是在入口监控楼层上,通过公共建筑物区域进入建筑物并在那里输入电梯呼叫的乘客最初只能由电梯设备运送到另一个公共建筑物区域。在接待区或接待处被检测到后,乘客可以前往入口监控楼层上的非公共区域,以便从那里被运送到建筑物中的所需使用楼层。
此处介绍的技术还能够以所述方式为入口监控楼层服务,而无需额外的仅服务于具有公共区域的楼层的摆渡电梯。这两种运行模式允许同一部电梯(因此,例如,还有同一电梯竖井)既用于具有公共区域的楼层之间的行程,也用于具有非公共区域的楼层之间的行程。由于不需要摆渡电梯,因此电梯设备在建筑物中需要的空间更少。例如,可以用更小的占地面积规划和建造建筑物,或者不再需要的空间可用于其他用途。例如,电梯设备的较小空间要求允许建筑师在建筑物的规划和设计中有更大的自由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入口监控功能得到支持,其方式为,仅当由监测设备生成的状态信号指示电梯轿厢中没有乘客时,才能在两种运行模式之间切换。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切换运行模式之前检查电梯轿厢是否是空载。在一个实施例中,监测设备布置在电梯轿厢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与电梯控制器通信连接的信息单元布置在电梯轿厢中。在电梯控制器的控制下,信息单元生成提示乘客离开电梯轿厢的通知,特别是视听通知,例如当电梯轿厢到达目标楼层以及电梯控制器必须切换运行模式时。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息单元生成通知,该通知告知乘客仅服务于具有公共区域的楼层,特别是入口监控楼层。这种通知例如在乘客离开公共区域进入电梯轿厢时发生。该通知还可以告知或提示乘客前往接待处。
作为通知电梯轿厢中的乘客的附加或替代方案,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知已经在楼层上的公共区域中的乘客。通过用于通知乘客的提到的选项,支持乘客使用电梯设备以及在建筑物中指引。
此处介绍的技术不限于具有唯一一个电梯的电梯设备;该技术也可以与一个电梯组或多个电梯组结合使用。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梯设备具有一组电梯,该电梯组中的一个电梯包括至少一个电梯轿厢并且上述组中的其余电梯分别具有带第一轿厢门和第二轿厢门的电梯轿厢。在该实施例中,每个电梯轿厢因此在两个轿厢壁上分别具有轿厢门。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梯组的电梯在建筑物中彼此并排地布置成一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电梯组中的所有电梯轿厢都配备有这样的两个轿厢门。在此介绍的技术允许在这方面的设计自由度,因此能够节省成本而不限制该技术提供的入口监控功能。
在电梯组中,电梯的布置不限于上述的成行布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梯子组具有电梯,所述电梯分别具有带唯一一个轿厢门的电梯轿厢。电梯组的其余部分(一部或多部电梯)有分别的两个轿厢门的电梯轿厢。电梯组的电梯以如下的方式布置在建筑物中,使得在入口监控楼层上至少一个电梯轿厢的第二轿厢门和电梯子组的唯一轿厢门朝向第一非公共区域打开。非公共区域因此位于电梯子组和电梯组的其余部分之间的空间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基于实施例更详细地解释改进技术的各个方面。在附图中,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其中:
图1示出具有多个楼层的建筑物中的示例性情况和示例性电梯设备的示意图;
图2示出示意性地示出的建筑物的侧视图,该建筑物具有带四个电梯的示例性电梯设备;
图3示出根据图2的电梯设备在入口监控楼层的一个平面中的俯视图;
图4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梯设备在入口监控楼层的一个平面中的俯视图;
图5示出用于运行电梯设备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示例性图示;
图6示出用于运行电梯设备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示例性图示;以及
图7示出用于运行电梯设备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示例性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具有多个楼层L0、L、Ln的建筑物2中的示例性情况的示意图,这些楼层由电梯设备1提供服务。根据此处介绍的技术的实施例,在楼层L上进行建筑物内部入口监控;在下文中L层也称为入口监控楼层L。在图1所示的情况下,建筑物2在入口监控楼层L以下有至少一个楼层L0,并且在入口监控楼层L以上有多个楼层Ln。人员可以例如在L0层进入建筑物2,以便为了特定目的而使用一个或多个楼层Ln。在下文中,楼层L0也称为入口楼层L0,楼层Ln也称为使用楼层Ln。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名称“入口监控楼层”、“入口楼层”和“使用楼层”是示例性的并且在这里被选择用来更好地区分楼层L0、L、Ln。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认识到,楼层L0、L、Ln的布置和/或组织适合于建筑物2及其用途,因此能够以与图1所示的不同方式来实施。
出于图示的原因,图1中的电梯设备1仅示出电梯控制器13、驱动机14、承载机构16(例如钢索或平带)、悬挂在承载机构16上并在由电梯控制器13控制下能够在竖井18中移动的电梯轿厢(在下文文中也称为轿厢10)以及多个电梯操作装置4。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电梯设备1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竖井18中的多个轿厢10,多个轿厢由组控制器控制。代替图1中所示的牵引电梯,电梯设备1也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液压电梯。
图1中所示的电梯轿厢10具有第一轿厢壁10d上的第一轿厢门10a和第二轿厢壁10c上的第二轿厢门10b。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监测设备24和信息装置25布置在轿厢10中并且通信地连接到电梯控制器13。监测设备24被设计成产生状态信号,该状态信号指示电梯轿厢10中是否有乘客P存在。监测设备24可以包括带有相关图像处理设备的摄像机;因此可以识别出乘客P的存在。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电梯设备1也可以用于运送能够自主移动的物体(机器人)或其他物体;因此,“乘客”一词也包括此类物体。
图1还示出多个竖井门6a、6b、7、7a,竖井门将电梯竖井18与楼层L0、L、Ln分隔开。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电梯轿厢10在楼层L0、L、Ln上并由此可以与轿厢门10a、10b可以一起移动时,竖井门6a、6b、7、7a打开和关闭,其方式为,将竖井门与轿厢门10a、10b耦联。在图1的实施例中,在入口监控楼层L上,第一竖井门6设置在建筑物2的第一公共区域Zp1中,第二竖井门7设置在建筑物2的第一非公共区域Zs1中。在入口楼层L0上,第三竖井门6a布置在建筑物的第二公共区域Zp2中。在使用楼层Ln上,第四竖井门7a布置在第二非公共区域Zs2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可以在建筑物中提供更多的公共和非公共区域Zp、Zs。
通信网络22将电梯操作装置4连接到电梯控制器13,从而实现电梯控制器13和电梯操作装置4之间的通信。为了进行此通信,电梯操作装置4和电梯控制器13可以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到通信网络22。通信网络22可以包括通信总线系统、单独的数据线路或其组合。取决于通信网络22的实现方式,电梯控制器13和每个电梯操作装置4可以被分配单独的地址和/或标识符,使得例如电梯控制器13可以专门向期望的电梯操作装置4发送消息。通信可以根据用于有线通信的协议、例如以太网协议来进行。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梯操作装置4经由通信网络22(PoE)被供应电能。如果电梯操作装置4布置在轿厢10中,则通信线路20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通信并用于向电梯操作装置4供应能源。
在图1所示的情况下并且根据电梯设备1的实施例及其运行模式,使用电梯设备1在建筑物2中提供控制功能。简要地并举例地总结,根据这里介绍的技术,在电梯设备1中提供了两种运行模式。在第一运行模式中,电梯控制器13在楼层L、L0之间移动电梯轿厢10并服务于公共区域Zp1、Zp2。电梯控制器13在待服务楼层L、L0之一上控制如下的轿厢门10a、10b的打开,该轿厢门10a、10b在待服务楼层L、L0上促使打开设置在那里的公共区域Zpl、Zp2中的竖井门6、6a。在第二运行模式中,电梯控制器13在楼层L、Ln之间移动电梯轿厢10并服务于非公共区域Zs1、Zs2。电梯控制器13在待服务楼层L、Ln之一上控制如下的轿厢门10a、10b的打开,该轿厢门在待服务楼层L、Ln上促使打开设置在那里的非公共区域Zp1、Zp2中的竖井门7、7a。如本说明书的别处所解释的,运行模式仅在电梯轿厢10空载时才切换。
根据一个实施例,如果乘客P想乘坐电梯从入口楼层L0的公共区域Zp2行驶到使用楼层Ln并进入那里的非公共区域Zs2,电梯轿厢10首先将乘客运送到入口监控楼层L。电梯设备1为此处于第一运行模式并且电梯轿厢10仅往返于具有公共区域Zp1、Zp2的楼层L0、L。如果乘客P在入口监控楼层L上离开轿厢10并进入公共区域Zp1,乘客P可以在那里被检测到(例如,被看到、被识别、被欢迎和/或被登记)。在该实施例中,电梯轿厢10然后是空载的并且可以发生从第一运行模式到第二运行模式的切换。在第二运行模式中,电梯轿厢10仅往返于具有非公共区域Zs1、Zs2的楼层L0、Ln。如果该实施例中的乘客P然后在入口监控楼层L上从公共区域Zp1前往非公共区域Zs1,则该乘客可以从那里进入轿厢10以便被运送到期望的使用楼层Ln。
入口监控楼层L可以例如包括公司的接待区或酒店的接待处,而公司的使用空间或酒店房间位于至少一个使用楼层Ln上。在公司或酒店,可以规定,每一位乘客P,无论其是已知/登记的还是未知的,也无论其是经常还是第一次在建筑物2中停留,都必须经过接待区或接待处,以便由那里的工作人员所记录。入口监控楼层L上的接待区或接待处或其工作人员因此有助于在建筑物2中实现入口监控功能。
电梯设备1可以根据建筑物2的类型和大小及其运送需求来设计。电梯设备1的各种配置在图2、图3和图4中示出。图2示出示意性示出的建筑物2的侧视图,该建筑物具有示例性的电梯设备1,电梯设备1具有一组四部电梯E1、E2、E3、E4,每部电梯具有带两个轿厢门10a、10b的电梯轿厢1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梯E1-E4服务于楼层L0、L、L1、L2、Ln。在入口监控楼层L上,对于每部电梯E1-E4,指示在那里可以进出公共区域Zp1以及进出非公共区域Zs1。在入口楼层L0上,针对每部电梯E1-E4,指示在那里可以进出公共区域Zp2。进出非公共区域Zs、Zs2只能分别在使用楼层L1-Ln进行。
在另一实施例中,并非上述组的所有电梯E1-E4都具有两个轿厢门10a、10b。例如,电梯E1和E2可以各有两个轿厢门10a、10b,而电梯E3和E4分别仅有一个轿厢门10a、10b。在这种情况下,电梯E3和E4仅服务于楼层L、L1、L2、Ln,而电梯E1和E2如在前述实施例中那样服务于所有楼层L0、L、L1、L2、Ln。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一般而言,并非组中的所有电梯E1-E4均具有两个轿厢门。在图2中,在该实施例中,对于电梯E3和E4、在入口楼层L0上可以省略用于公共区域的阴影区域。
图3示出根据图2的电梯设备1在入口监控楼层L的平面上的俯视图。电梯设备1包括电梯组E1-E4。电梯E1包括至少一个电梯轿厢10(图1),上述组的其余电梯E2-E4分别具有带第一和第二轿厢门10a、10b的电梯轿厢10。在该俯视图中,电梯E1-E4彼此并排布置(基本上彼此并排成一行)。从乘客P的角度来看,电梯E1-E4也彼此并排排成一行。在入口监控楼层L上,轿厢门10a与楼层门6(对应于公共区域Zp1)耦联,轿厢门10b与楼层门7(对应于非公共区域Zs1)耦联。箭头26指示入口监控楼层L上可能的移动方向。根据运行模式,乘客P可以朝向公共区域Zp1或非公共区域Zs1的方向离开电梯E1-E4或从那里进入电梯E1-E4。
图4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梯设备1在入口监控楼层L的平面上的俯视图。电梯设备1包括电梯组E1-E4。电梯E1包括至少一个电梯轿厢10(图1)。电梯子组包括上述组的电梯E2-E4,所述电梯分别具有带唯一一个轿厢门10b的电梯轿厢10。电梯E1-E4在建筑物2中布置成,使得在入口监控楼层L上至少一个电梯轿厢10的第二轿厢门10b和电梯子组的唯一一个轿厢门10b朝向第一非公共区域Zs1打开。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梯E1和E2彼此彼此并排布置并且分别具有电梯轿厢10和轿厢门10a、10b。对于每部电梯E1、E2适用的是,在入口监控楼层L上,轿厢门10a可与楼层门6(对应于公共区域Zp1)耦联,并且轿厢门10b可与楼层门7(对应于非公共区Zs1)耦联。电梯E3和E4在该俯视图中也彼此并排布置,并且分别具有电梯轿厢10;另一方面,这些电梯轿厢10中的每一个都只有一个轿厢门10b,该轿厢门10b入口监控楼层L上可以耦联到楼层门7(对应于非公共区域Zs1)。在图4中可以看出,电梯E1和E2布置在电梯E3和E4的对面,其中,非公共区域Zs1位于电梯E1、E2和电梯E3、E4之间。
在图4的实施例中,从公共区域Zp1中的乘客P的视角只能看到电梯E1、E2。箭头28指示入口监控楼层L上可能的移动方向。根据运行模式,乘客P可以朝向公共区域Zp1或非公共区域Zs1的方向离开电梯E1和E2或从那里进入电梯E1和E2;另一方面,电梯E3和E3只能朝向非公共区域Zs1的方向离开或从那里进入。
电梯设备1可以配备有上行/下行控制或目标呼叫控制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有其他电梯控制方式,例如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控制,也可以使用上述控制方式的混合形式。如果电梯设备1配备有上行/下行控制,则电梯操作装置4布置在楼层L、L0、Ln上,乘客P可以在这些楼层上输入期望的行驶方向。登梯楼层由输入行驶方向(即电梯呼叫)的电梯操作装置4的位置产生。然后在轿厢10中布置在那里的电梯操作装置(图1中未示出)处输入期望的目标楼层。通信线路20将(轿厢侧的)电梯操作装置连接到电梯控制器13。如果电梯设备1配备有目标呼叫控制器,则电梯操作装置4布置在楼层L、L0、Ln上,乘客P可以在这些楼层上输入期望的目标楼层;当由乘客P输入目标楼层(即输入目标呼叫)后,就存在关于登梯楼层和目标楼层的信息。登梯楼层由输入目标楼层的电梯操作装置6的位置产生。目标呼叫控制装置12为所输入的目标呼叫分配电梯轿厢10,电梯控制器8根据目标呼叫控制所分配的电梯轿厢10的移动。
在理解了上述电梯设备1的基本系统部件及其功能的情况下,下面参考图5、图6和图7给出用于运行电梯设备1的示例性方法的介绍。电梯设备1可以如图1所示配备;可以如图2或图3所示布置多个电梯E1-E4。该方法使用示例性流程图和所实施的步骤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这些步骤的划分是示例性的并且这些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分解成一个或多个子步骤或者几个步骤可以组合成一个步骤。
图5示出用于运行电梯设备1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该方法开始于步骤S1并且结束于步骤S8。在步骤S2中,电梯设备1的电梯控制器13根据第一运行模式或第二运行模式运行。该运行可以根据两种运行模式中的任一种来进行,这由步骤S3中的决定表示。如果运行根据第一运行模式进行,则该方法沿着“1”分支前进到步骤S4,在步骤S4中第一运行模式被定义为运行模式。如果运行根据第二运行模式进行,则该方法沿着“2”分支前进到步骤S6,在该步骤中第二运行模式被定义为运行模式。
如果在步骤S4中确定了第一运行模式,则在步骤S5中,电梯控制器13控制电梯轿厢10,使得电梯轿厢在楼层L、L0之间移动并服务于公共区域Zp1、Zp2。这也意味着电梯控制器13仅接受来自和去往具有公共区域Zp1、Zp2的楼层L、L0的电梯呼叫以进行服务或执行。在待服务楼层L、L0上,电梯控制器13控制如下的轿厢门10a的打开,该轿厢门在待服务楼层L、L0上促使设置在那里的公共区域Zp1、Zp2中的竖井门6、6a打开。如本说明书的别处所述,在待服务楼层L、L0上的轿厢门10a带动相应的竖井门6。
如果在步骤S6中确定了第二运行模式,则在步骤S7中,电梯控制器13控制电梯轿厢10,使得电梯轿厢在楼层L、Ln之间移动并服务于非公共区域Zs1、Zs2。这也意味着电梯控制器13仅接受来自和去往具有非公共区域Zs1、Zs2的楼层L、Ln的电梯呼叫以进行服务或执行。在待服务楼层L、Ln上,电梯控制器13控制如下的轿厢门10b的打开,该轿厢门在待服务楼层L、Ln上促使布置在那里的非公共区域Zs1、Zs2中的竖井门7、7a打开。此时,待服务的楼层L、L0上的轿厢门10b也带动相应的竖井门7、7a。
在图5的实施例中,该方法在步骤S5或步骤S7之后结束于步骤S8。
图6示出用于运行电梯设备1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该方法开始于步骤A1并结束于步骤A16。本实施例的介绍基于如下情况:图1所示的电梯轿厢10空载,这通过监测设备24被检测到,并且没有需要服务的电梯呼叫;步骤A2代表这种情况。
在步骤A3中,接收到来自乘客P的电梯呼叫。电梯呼叫可以是目标呼叫或指示行驶方向。
在步骤A4中确定登梯楼层。登梯楼层由布置有乘客P输入电梯呼叫的电梯操作装置4的楼层L、L0、Ln得出。在此,乘客P可以在公共区域Zp或非公共区域Zs中停留。在步骤A4中,还确定乘客P所在的并且乘客P必须从其进入电梯轿厢10的区域的类型(Zp、Zs)。因此,区域类型的确定还包括要在登梯楼层打开电梯门10a、10b中的哪一个。乘客P所使用的电梯操作装置4也可以布置在两个区域Zp、Zs之一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针对该电梯呼叫确定区域类型。
在步骤A5中,检查区域是否是公共区域Zp1、Zp2。如果是,则该方法沿着“是”分支前进到步骤A6。另一方面,如果是非公共区域Zs1、Zs2,则该方法沿着“否”分支前进到步骤A11。
在步骤A6中针对电梯控制器13确定第一运行模式。由于电梯轿厢10空载(步骤A2),所以可以根据这里介绍的技术从一种运行模式切换到另一种运行模式。
在步骤A6之后的步骤A7中,根据第一运行模式服务电梯呼叫。在第一运行模式下,电梯控制器13仅接受来自和去往具有公共区域Zp1、Zp2的楼层L、L0的电梯呼叫,并且仅打开通向公共区域Zp1、Zp2的门(也参见图5中的步骤S5)。
在步骤A8中,服务于乘客P的电梯呼叫和来自其他乘客的任何可能存在的电梯呼叫(其可以在第一运行模式中得到服务)。因此电梯轿厢10应该是空载的。
在步骤A9中检查电梯轿厢10是否是空载的。为此目的,来自监测设备24的信号被评估。如果电梯轿厢10是空载的,则该方法沿着“是”分支前进到步骤A16,在该步骤中该方法结束或前进回到步骤A1中开始。
如果电梯轿厢10不是空载的,则该方法沿着“否”分支前进到步骤A10。在步骤A10中,生成警报,例如,通知建筑物人员可能存在电梯的未授权使用和/或操控电梯轿厢10中的信息单元25生成要求乘客离开电梯轿厢10的视听通知。
在步骤A10中已经产生警报之后,该方法可以等待预定的时间段并且然后在步骤A9中再次检查电梯轿厢10是否是空载的。该查询可以一直进行,直到电梯轿厢10是空载的。
在上述步骤A5中,若为非公共区域Zs1、Zs2,则沿“否”分支前进到步骤A11。在步骤A11中针对电梯控制器13确定第二运行模式。由于电梯轿厢10是空载的(步骤A2),所以可以根据这里介绍的技术从一种运行模式切换到另一种运行模式。
在步骤A12中,根据第二运行模式服务电梯呼叫。在该运行模式下,电梯控制器13仅接受来自和去往具有非公共区域Zs1、Zs2的楼层L、Ln的电梯呼叫,并且仅打开通向非公共区域Zs1、Zs2的门(也参见图5中的步骤S7)。
保留在该分支中的步骤A13-A15如结合步骤A8-A10所介绍的那样被执行。特别地,这些步骤A8-A10和A13-A15确保电梯轿厢10在从一种运行模式切换到另一种运行模式之前是空载的(参见步骤A2、A6和A11)。
图7示出用于运行电梯设备1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该方法开始于步骤B1并且经过循环,循环在该实施例中返回到步骤B2。
在步骤B2中检查:电梯轿厢10是否是空载的。为此目的,来自监测设备24的信号被评估。如果电梯轿厢10是空载的,则该方法沿着“是”分支前进到步骤B3,在该步骤中确定运行模式可以是第一运行模式或第二运行模式。另一方面,如果电梯轿厢10不是空载的,则该方法沿着“否”分支前进到步骤B4,在该步骤中保持电梯控制器13的当前运行模式。因为电梯轿厢10不是空载的,所以运行模式根据此处介绍的技术(在执行步骤B2时)不能切换。
步骤B3和B4之后是步骤B5。在步骤B5中,根据在步骤B3(两种运行模式都是可行的(第一或第二运行模式))或B4(保留当前运行模式)中确定的运行模式检查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电梯呼叫。如果存在这样的电梯呼叫,则该方法沿着“是”分支前进到步骤B6,否则沿着“否”分支前进到步骤B9。
在步骤B6中,分析当前的电梯呼叫,以便通过电梯控制器13计划为此所需的电梯轿厢10的下一停站。选择待服务的楼层和停靠在待服务楼层时根据电梯呼叫和运行模式打开的轿厢门10a、10b。
在步骤B7中,根据在步骤B6中为电梯呼叫选择的停站来设置运行模式。运行模式可以设置为第一运行模式或第二运行模式。这里有两种情况:如果已经设置了运行模式(即第一或第二运行模式),那么电梯呼叫可靠地匹配运行模式并且运行模式将被保留。另一方面,如果仍然可以选择运行模式(根据步骤B3),则当前在步骤B7中确定适合于电梯呼叫的运行模式,该电梯呼叫只涉及公共区域Zp(第一运行模式)或非公共区域Zs(第二运行模式)。
在步骤B8中,电梯轿厢10被移动到待服务的楼层上以服务于停站。在步骤B6中所选择的轿厢门10a、10b再次打开和关闭,相应的竖井门6、6a、7、7a与轿厢门10a、10b一起移动。电梯呼叫因此得到服务并且该方法返回到步骤B2。
在步骤B9中,在步骤B5中根据步骤B3或B4中确定的运行模式没有进一步的电梯呼叫后,检查是否有另外的需要不同运行模式的电梯呼叫。如果没有这样的电梯呼叫,则该方法沿着“否”分支前进回到步骤B2,否则沿着“是”分支前进到步骤B10。
在步骤B10中生成警报,如结合图1中的步骤A10所介绍的那样。此外,轿厢门10a、10b和相应的竖井门6、6a、7、7a打开直到电梯轿厢10是空载的。如果是这种情况,可以终止警报。该方法然后返回到步骤B2。
在实施例中并且基于图1中所示的情形,乘客P在电梯操作装置4(显示为目标呼叫设备)处输入电梯呼叫。当电梯轿厢10准备好载客时,竖井门6b和轿厢门10a打开,乘客P登上轿厢10。在一个实施例中,布置在轿厢10中的信息单元25通知乘客P轿厢10到达入口监控楼层L并且乘客必须在那里出梯。如果轿厢10位于入口监控楼层L,则乘客P通过打开的轿厢门10a和打开的竖井门6a进入第一公共区域Zp1。监测设备24检查轿厢10此时是否是空载的。为了在工作人员记录后开始前往期望的使用楼层Ln的行程,乘客P进入入口监控楼层L上的第一非公共区域Zs1。在布置在那里的电梯操作装置4上乘客P输入期望的使用楼层Ln(目标呼叫)。如果通过监测设备24检查,表明轿厢10是空载的,则电梯控制器13切换到第二运行模式下。当电梯轿厢10准备好载客时,即、竖井门7和轿厢门10b打开,乘客P登上轿厢10并被运送到期望的使用楼层Ln。

Claims (9)

1.一种电梯设备(1),具有:
电梯控制器(13);
至少一个电梯轿厢(10),所述至少一个电梯轿厢在电梯控制器(13)的控制下能够在建筑物(2)的楼层(L0、L、L1、Ln)之间、在电梯竖井(18)中移动并且具有两个轿厢门(10a、10b),即为第一轿厢壁(10d)上的第一轿厢门(10a)和第二轿厢壁(10c)上的第二轿厢门(10b);和
多个竖井门(6、6a、7、7a),所述竖井门将电梯竖井(18)与楼层(L0、L、L1、Ln)分隔开,其中,第一组竖井门(6、6a)布置在建筑物(2)的公共区域(Zp1、Zp2)中并且第二组竖井门(7、7a)布置在建筑物(2)的非公共区域(Zs1、Zs2)中,
其中,电梯控制器(13)具有:
第一运行模式,根据所述第一运行模式,电梯控制器(13)被设计成在楼层(L、L0)之间移动电梯轿厢(10)并服务于公共区域(Zp1、Zp2),其中,电梯控制器(13)在待服务的楼层(L、L0)上控制如下的轿厢门(10a)的打开:所述轿厢门在待服务的楼层(L、L0)上促使布置在那里的公共区域(Zp1、Zp2)中的竖井门(6)打开,以及
第二运行模式,根据所述第二运行模式,电梯控制器(13)被设计成在楼层(L、Ln)之间移动电梯轿厢(10),以便服务于非公共区域(Zs1、Zs2),其中,电梯控制器(13)在待服务的楼层(L、Ln)上控制如下的轿厢门(10b)的打开:所述轿厢门在待服务的楼层(L、L0)上促使布置在那里的非公共区域(Zs1、Zs2)中的竖井门(7、7a)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设备(1),所述电梯设备还包括监测设备(24),所述监测设备与电梯控制器(13)通信连接,并且被设计成生成指示在电梯轿厢(10)中是否存在乘客(P)的状态信号,其中,电梯控制器(13)被设计成,仅在由监测设备(24)生成的状态信号指示出电梯轿厢(10)中没有乘客(P)时,才在第一运行模式和第二运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设备(1),所述电梯设备还包括电梯轿厢(10)中的信息单元(25),其中,所述信息单元(25)与电梯控制器(13)通信连接并且被设计成,在电梯控制器(13)的控制下生成要求乘客(P)离开电梯轿厢(10)的通知、特别是视听通知。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1),其中,存在一组电梯(E1-E4),电梯(E1)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电梯轿厢(10)并且上述组的其余电梯(E2-E4)分别具有带第一和第二轿厢门(10a、10b)的电梯轿厢(10),并且电梯(E1-E4)在建筑物(2)中彼此并排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1),其中,存在一组电梯(E1-E4),电梯(E1)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电梯轿厢(10)并且上述组的其余电梯(E2-E4)分别具有一个电梯轿厢(10),其中,电梯(E1-E4)在建筑物(2)中彼此并排布置,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电梯轿厢(10)或另外的电梯轿厢(10)具有第一和第二轿厢门(10a、10b),使得上述组中的至少一个电梯(E1-E4)具有只有一个轿厢门的电梯轿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1),其中,存在一组电梯(E1-E4),电梯(E1)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电梯轿厢(10),其中,电梯子组包括上述组的如下的电梯(E2-E4):所述电梯分别具有一个带有唯一一个轿厢门(10b)的电梯轿厢(10),其中,电梯(E1-E4)在建筑物(2)中布置成,使得在入口监控楼层(L)上所述至少一个电梯轿厢(10)的第二轿厢门(10b)和电梯子组的唯一一个轿厢门(10b)朝向第一非公共区域(Zs1)打开。
7.一种用于运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1)的方法,其中,电梯设备(1)具有电梯控制器(13)、至少一个电梯轿厢(10)以及多个竖井门(6a、6b、7),所述至少一个电梯轿厢在电梯控制器(13)的控制下能够在建筑物(2)的楼层(L0、L、L1、Ln)之间、在电梯竖井(18)中移动并且具有在第一轿厢壁(10d)上的第一轿厢门(10a)和在第二轿厢壁(10c)上的第二轿厢门(10b),所述多个竖井门将电梯竖井(18)与楼层(L0、L、L1、Ln)分隔开,其中,第一组竖井门(6、6a)布置在建筑物(2)的公共区域(Zp1、Zp2)中,并且第二组竖井门(7、7a)布置在建筑物(2)的非公共区域(Zs1、Zs2)中,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运行模式或第二运行模式运行电梯控制器(13),
其中,在第一运行模式中,电梯轿厢(10)在电梯控制器(13)的控制下在楼层(L、L0)之间移动,以便服务于公共区域(Zp1、Zp2),其中,通过电梯控制器(13)在待服务的楼层(L、L0)上控制如下的轿厢门(10a)的打开:所述轿厢门在待服务的楼层(L、L0)上促使布置在那里的公共区域(Zp1、Zp2)中的竖井门(6)打开,以及
在第二运行模式中,电梯轿厢(10)在电梯控制器(13)的控制下在楼层(L、Ln)之间移动,以便服务于非公共区域(Zs1、Zs2),其中,通过电梯控制器(13)在待服务的楼层(L、L0)上控制如下的轿厢门(10b)的打开:所述轿厢门在待服务的楼层(L、L0)上促使布置在那里的非公共区域(Zs1、Zs2)中的竖井门(7、7a)打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评估由与电梯控制器(13)通信连接的监测设备(24)产生的状态信号,所述状态信号指示电梯轿厢(10)中是否存在乘客(P),其中,电梯控制器(13)设计为仅在由监测设备(24)产生的状态信号指示出电梯轿厢(10)内没有乘客(P)时才在第一运行模式和第二运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电梯轿厢(10)中的信息单元(25)生成通知,特别是视听通知,其中,所述信息单元(25)与电梯控制器(13)通信连接并且所述通知要求乘客(P)离开电梯轿厢(10)。
CN202180071878.2A 2020-10-21 2021-10-05 服务于公共建筑物区域和非公共建筑物区域的电梯设备 Pending CN1165075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0203012 2020-10-21
EP20203012.8 2020-10-21
PCT/EP2021/077328 WO2022084018A1 (de) 2020-10-21 2021-10-05 Aufzugsanlage zur bedienung von öffentlichen und nicht öffentlichen gebäudezone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7573A true CN116507573A (zh) 2023-07-28

Family

ID=73005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1878.2A Pending CN116507573A (zh) 2020-10-21 2021-10-05 服务于公共建筑物区域和非公共建筑物区域的电梯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82688A1 (zh)
EP (1) EP4232390A1 (zh)
JP (1) JP2023549458A (zh)
KR (1) KR20230092902A (zh)
CN (1) CN116507573A (zh)
AU (1) AU2021365356A1 (zh)
WO (1) WO202208401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36057A1 (de) * 2005-09-30 2007-04-05 Inventio Ag Aufzugsanlage zur beförderung von aufzugsbenutzern in einem gebäudeareal
KR20090019620A (ko) * 2007-08-21 2009-02-25 신현수 단일 피트를 이용하여 전용구역과 일반구역을 동시에운행하는 역사용 엘리베이터 장치
EP2402275A1 (en) 2010-06-30 2012-01-04 Inventio AG Elevator access control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549458A (ja) 2023-11-27
EP4232390A1 (de) 2023-08-30
WO2022084018A1 (de) 2022-04-28
KR20230092902A (ko) 2023-06-26
US20230382688A1 (en) 2023-11-30
AU2021365356A1 (en)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80459B (zh) 可移动的维护机器人系统、为电梯的电梯轿厢提供维护的方法及电梯
US10766738B2 (en) Out-of-group operations for multicar hoistway systems
TWI273084B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and elevator installation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JP5010094B2 (ja) エレベータ設備およびエレベータ設備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
US7793762B2 (en) Destination entry passenger interface with multiple functions
CN108883894B (zh) 用于运行电梯系统的方法和设计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电梯系统
KR20000076382A (ko) 엘리베이터의 관리제어장치
EP1731465B1 (en) Elevator group control system
KR102305211B1 (ko) 집합건물 개별 세대 수직 주차용 차량 엘리베이터 장치
KR20090033213A (ko) 일부 또는 전체 카들 간의 통신 오류에 따라 승강로 내에서모든 수의 카들보다 적은 수의 카를 작동시키는 방법
JPH10167627A (ja) 乗客輸送方法、および水平方向および垂直方向乗客輸送システム
CN112441486A (zh) 电梯系统
CN110775790A (zh) 在多门电梯中用于乘客出梯的电梯门控制
CN116507573A (zh) 服务于公共建筑物区域和非公共建筑物区域的电梯设备
JP2000063058A (ja) リニアモータ駆動式エレベータ
EP3800151A1 (en) Elevator system
JPH0539173A (ja) 自走エレベータの運行制御方法
US20080116016A1 (en) Dumbwaiter System with Integrated LCD Display, Improved Mode Controls, and Complimentary Baskets and Carts
EP3492418A1 (en) Elevator car separator for divided use
KR102477003B1 (ko) 집합건물 개별 세대 수직 주차용 차량 엘리베이터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대기 주차 시스템
JP2023133870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KR20230122345A (ko) 집합건물용 차량 엘리베이터 장치를 이용한 이사짐 또는 화물 운반 제어 시스템
CN110775745B (zh) 多轿厢电梯以及多轿厢电梯控制方法
JPH0680328A (ja) 自走式エレベ―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8850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