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4628A - 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4628A
CN116504628A CN202310288865.1A CN202310288865A CN116504628A CN 116504628 A CN116504628 A CN 116504628A CN 202310288865 A CN202310288865 A CN 202310288865A CN 116504628 A CN116504628 A CN 1165046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bending
die holder
plate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888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支友光
陈小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ut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ut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ut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ut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8886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046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04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46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083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variation of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one or more of the electrodes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scillated or switched, e.g. two-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09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21Apparatus for making assembl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package constru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4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b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e.g. junction box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极管加工成型技术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其包括依次布置的一次折弯装置、打扁装置和整形装置,所述整形装置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第三换装台,所述下模座设有裁切区域和二次折弯区域,所述二次折弯区域与所述裁切区域间隔设置;所述上模座包括上模板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上模板的上方并用于驱动所述上模板相对所述下模座竖向移动;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移换机构,所述移换机构包括可滑移设置于所述下模座的一侧的安装板和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至少三个整形夹取件,所述整形夹取件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三换装台、所述裁切区域和所述二次折弯区域之间的距离相同。本发明具有节省设备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的优点。

Description

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极管加工成型技术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光伏发电领域中,接线盒是必不可少的部件。接线盒中设有二极管,二极管与外电路电连接以达到旁路保护的效果。
由于在导通电流时,二极管会产生电阻热。因此,目前的一些二极管通常将其管脚打扁,以增加散热面积,同时增加了管脚的连接面积,方便二极管与外电路的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二极管的成品,通过轴式的二极管200加工成型,该轴式的二极管200包括二极管本体210和管脚220,管脚220连接在二极管本体210的相对两侧。该二极管200的成品中,管脚220弯折成L形,管脚220的末端具有扁平状的扁平部230,扁平部230的部分裁去,部分向下翻折形成折弯部240以便与接线盒卡接。
上述二极管在成型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直的管脚220依次进行折弯、打扁、裁切、二次折弯等加工步骤,各组装工序是相互独立的,设备占地较大,操作繁杂,自动化程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二极管成产时设备占地大、自动化程度低的缺陷,提供一种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所述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包括依次布置的一次折弯装置、打扁装置和整形装置,所述一次折弯装置用于折弯二极管的管脚;所述打扁装置设置于所述一次折弯装置的末端,用于将所述二极管的管脚打扁;所述整形装置用于对打扁的所述二极管的管脚进行裁切和二次折弯;
所述整形装置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第三换装台,所述下模座设有裁切区域和二次折弯区域,所述二次折弯区域与所述裁切区域间隔设置;所述上模座包括上模板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上模板的上方并用于驱动所述上模板相对所述下模座竖向移动;所述上模板朝向所述下模座的一侧设有裁切头和二次折弯头,所述裁切头与所述裁切区域相对应,所述二次折弯头与所述二次折弯区域相对应;所述第三换装台与所述下模座的高度相等,且所述第三换装台、所述裁切区域和所述二次折弯区域等距设置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移换机构,所述移换机构包括可滑移设置于所述下模座的一侧的安装板和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至少三个整形夹取件,至少三个所述整形夹取件平行于所述第三换装台、所述裁切区域和所述二次折弯区域的连线设置,且所述整形夹取件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三换装台、所述裁切区域和所述二次折弯区域之间的距离相同。
在本方案中,该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通过第一端折弯机构将管脚折弯,再由打扁装置将管脚打扁,随后二极管放置于第三换装台,移换机构将二极管取放至下模座上,驱动件驱动上模座和下模座合模,裁切头与裁切区域配合将二极管裁切成所需形状,上模座和下模座开模,移换机构将裁切好的二极管移送至二次折弯区域,上模座和下模座合模,二次折弯头和折弯区域配合,将裁切好的管脚进一步折弯成所需的形状;这一过程中,由于裁切头和二次折弯头均设置在上模板上,通过一次合模即可实现管脚的裁切和二次折弯,实现裁切功能和二次折弯功能的集成,节省了设备占地面积,同时减少了操作步骤。移换机构的至少三个整形夹取件分别与第三换装台、裁切区域和二次折弯区域对应,三个整形夹取件分别用于夹取三个位置上的二极管,只需移动一次移换机构,即可将二次折弯好的二极管移走下料,将裁切好的二极管移送至二次折弯区域,并将第三换装台上的二极管移送至裁切区域,一次性实现三个二极管的移换,节省了设备成本和设备占地空间,同时满足上模座和下模座合模的生产节拍,提升了生产效率。
较佳地,所述下模座朝向所述上模座的一侧设有第一放置槽和裁切孔,所述第一放置槽与所述裁切孔共同围合形成所述裁切区域,所述第一放置槽与所述裁切孔相连通,所述第一放置槽与二极管相适配,当二极管放置于所述第一放置槽时,所述裁切孔正对二极管的管脚。
在本方案中,第一放置槽与二极管相适配,用于放置并限位二极管,裁切孔正对二极管的管脚,从而裁切孔与裁切头配合能够将打扁后的二极管的管脚裁切成所需的形状。
较佳地,所述下模座朝向所述上模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放置槽和二次折弯孔,所述第二放置槽与所述二次折弯孔围合形成所述二次折弯区域,所述第二放置槽与所述二次折弯孔相连通,所述第二放置槽与二级管相适配,当二极管放置于所述第二放置槽时,所述二次折弯孔正对二极管的管脚。
在本方案中,下模座设置的第二放置槽与二极管相适配,裁切好的二极管能够放置并限位在第二放置槽中,二次折弯孔对准二极管的管脚,从而二次折弯孔与二次折弯头配合能够将二极管的裁切后的管脚折弯成所需的形状。
较佳地,所述下模座朝所述移换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沿竖向延伸,用于为所述整形夹取件让位;所述让位槽与所述第一放置槽连通,和/或,所述让位槽与所述第二放置槽连通。
在本方案中,让位槽竖向开设,且让位槽与第一放置槽连通和/或让位槽与第二放置槽连通,从而让位槽为整形夹取件让位,避免整形夹取件与下模座发生干涉,便于整形夹取件夹取并将二极管放置于下模座。
较佳地,所述移换机构还包括移换直线模组、竖向气缸和安装板,所述移换直线模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三换装台、所述裁切区域和所述二次折弯区域的连线平行,所述安装板沿所述直线模组的长度方向可滑移地设置;
所述竖向气缸的数量与所述整形夹取件的数量对应,所述竖向气缸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整形夹取件设置于所述竖向气缸并能在所述竖向气缸的驱动下竖向移动。
在本方案中,移换直线模组带动竖向气缸及整形夹取件水平滑移,以使得整形夹取件对应第三换装台、裁切区域和二次折弯区域;竖向气缸驱动整形夹取件竖向移动,以抓取或放置二极管。
较佳地,所述一次折弯装置包括第一端折弯机构、第二端折弯机构和折弯移料机构,所述第一端折弯机构与所述第二端折弯机构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端折弯机构用于折弯二极管的一个管脚,所述第二端折弯机构用于折弯二极管的另一个管脚;所述折弯移料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折弯机构和所述第二端折弯机构的上方,用于将二极管移动至所述第一端折弯机构和所述第二端折弯机构。
在本方案中,第一端折弯机构和第二端折弯机构分别用于折弯二极管的两个管脚,第一端折弯机构与第二端折弯机构间隔设置,二极管依次折弯两个管脚,由此使得尺寸较小的二极管在折弯时,两个管脚处的第一端折弯机构和第二端折弯机构不易发生干涉;折弯移料机构用于将二极管取放至第一端折弯机构和/或第二端折弯机构处,折弯移料机构设置于第一端折弯机构和第二端折弯机构的上方,避免与第一端折弯机构和/或第二端折弯机构发生干涉。
较佳地,所述第一端折弯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直线气缸、第一顶杆和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用于固定二极管,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用于抵接二极管的一个管脚的周侧;所述第一直线气缸的缸体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顶杆与所述第一直线气缸的活塞相连,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一顶杆的移动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一顶杆之间形成间隙。
在本方案中,第一固定板供二极管放置,第一限位板设置于第一固定板,折弯二极管时,二极管的一个管脚的周侧与第一限位板相抵,第一顶杆平行于第一限位板移动并抵接二极管的管脚,从而第一顶杆在第一直线气缸的驱动下与第一限位板配合将二极管的一个管脚折弯。
较佳地,所述第二端折弯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直线气缸、第二顶杆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用于固定二极管,所述第二限位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用于抵接二极管的另一管脚的周侧;所述第二直线气缸的缸体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顶杆与所述第二直线气缸的活塞相连,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顶杆的移动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顶杆之间形成间隙。
在本方案中,二极管的一个管脚折弯后,折弯移料机构将二极管取放至第二固定板,第二限位板设置于第一固定板,折弯二极管时,二极管的另一个管脚的周侧与第二限位板相抵,第二顶杆平行于第二限位板移动并抵接二极管的管脚,从而第二顶杆在第二直线气缸的驱动下与第二限位板配合将二极管的一个管脚折弯。
较佳地,所述第一端折弯机构还包括第一折弯台和第一抵紧气缸,所述第一折弯台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折弯台开设有用于放置二极管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抵紧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且所述第一抵紧气缸的活塞能够沿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宽度方向滑移,所述第一抵紧气缸用于将二极管抵紧于所述限位槽中。
在本方案中,第一折弯台固定在第一固定板上,二极管放置于第一限位槽中,并通过第一抵紧气缸抵紧,避免二极管在折弯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较佳地,所述折弯移料机构包括行走驱动组件和至少两个折弯移料爪,所述折弯移料爪用于取放二极管,所述折弯移料爪设置于所述行走驱动组件并能够在所述行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水平和/或竖向移动,至少一个所述折弯移料爪与所述第一端折弯机构对应,至少一个所述折弯移料爪与所述第二端折弯机构对应。
在本方案中,折弯移料机构通过行走驱动组件驱动折弯移料爪移动,折弯移料爪抓取二极管并放置于第一端折弯机构和/或第二端折弯机构上。折弯移料爪设置有至少两个,与第一端折弯机构对应的移料爪用于第一端折弯机构上的二极管的取放,与第二端折弯机构对应的移料爪用于第二端折弯机构上的二极管的取放,通过一个行走驱动组件同时驱动两个折弯移料爪移动,同时实现第二端折弯机构上二极管的下料以及将第一端折弯机构上的二极管移送至第二端折弯机构上折弯另一管脚,由此提升了二极管折弯管脚的效率,节省了设备的成本,节约了设备的占用空间。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裁切头与裁切区域配合将二极管裁切成所需形状,二次折弯头和折弯区域配合,将裁切好的管脚进一步折弯成所需的形状;这一过程中,由于裁切头和二次折弯头均设置在上模板上,通过一次合模即可实现管脚的裁切和二次折弯,实现裁切功能和二次折弯功能的集成,节省了设备占地面积,同时减少了操作步骤。移换机构的至少三个整形夹取件分别与第三换装台、裁切区域和二次折弯区域对应,一次性实现三个二极管的移换,节省了设备成本和设备占地空间,同时满足上模座和下模座合模的生产节拍,提升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轴式的二极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二极管的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一端折弯机构和第二端折弯机构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一端折弯机构和第二端折弯机构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打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整形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上模座和下模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移换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100
二极管200
二极管本体210
管脚220
扁平部230
折弯部240
二极管上料装置300
二极管出料仓310
输送带320
一次折弯装置400
第一端折弯机构410
第一固定板411
第一直线气缸412
第一顶杆413
第一限位板414
第一折弯台415
第一抵紧气缸416
第一限位槽417
第一抵紧块418
第二端折弯机构420
第二固定板421
第二直线气缸422
第二顶杆423
第二限位板424
第二折弯台425
第二抵紧气缸426
第二限位槽427
第二抵紧块428
折弯移料机构430
行走驱动组件431
折弯移料爪432
二极管转移支座440
打扁装置500
承载板510
下底座520
打扁头530
打扁移料机构540
打扁直线模组541
滑移板542
打扁夹爪543
驱动气缸544
第一换装台550
第二换装台560
整形装置600
上模座610
上模板611
驱动件612
裁切头613
二次折弯头613
下模座620
第一放置槽621
裁切孔622
第二放置槽623
二次折弯孔624
让位槽625
移换机构630
移换直线模组631
竖向气缸632
安装板633
整形夹取件634
第三换装台640
机架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实施例的范围之中。
参照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100。该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100用于将轴式的二极管200加工成型为如图2所示的二极管200的成品。如图1和图2所示,二极管200的原料为轴式的二极管,其包括二极管本体210和分别连接在二极管本体210两端的两个二管脚220。该二极管200的成品的两个管脚220相背的一端均打扁成扁平部230,扁平部230的末端经二次折弯后形成向下弯折的折弯部240。
参照图3和图4,该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100包括机架700和沿机架700依次布置的二极管上料装置300、一次折弯装置400、打扁装置500和整形装置600。二极管上料装置300用于将二极管200依次上料,一次折弯装置400用于将二极管200的两个直管脚220水平折弯,使得二极管200整体弯折成C字形。打扁装置500设置于第一端折弯机构410的末端,用于将折弯的管脚220的端部打扁;整形装置600用于对打扁的管脚220的端部进行裁切和二次折弯。
参照图4,二极管上料装置300包括二极管储料仓310和输送带320。二极管储料仓310用于存储二极管200,输送带320连接于二极管储料仓310,用于将二极管储料仓310内的二极管200输送至机架700上以供一次折弯装置400折弯。
参照图4和图5,一次折弯装置400包括第一端折弯机构410、第二端折弯机构420和折弯移料机构430。第一端折弯机构410用于折弯二极管200的一个管脚220,第二端折弯机构420用于折弯二极管200的另一个管脚220。第一端折弯机构410与第二端折弯机构420间隔设置,依次折弯二极管200的两个管脚220,使得尺寸较小的二极管200在折弯时,两个管脚220处的第一端折弯机构410和第二端折弯机构420不易发生干涉。折弯移料机构430用于将二极管200移动至第一端折弯机构410和第二端折弯机构420处,其设置于第一端折弯机构410和第二端折弯机构420的上方,避免与第一端折弯机构410和/或第二端折弯机构420发生干涉。
参照图4至图6,其中,第一端折弯机构410包括第一固定板411、第一直线气缸412、第一顶杆413、第一限位板414、第一折弯台415和第一抵紧气缸416。第一固定板411固定于机架700。第一限位板414设置于第一固定板411上方,用于抵接二极管200的一个管脚220的周侧。第一直线气缸412的缸体固定于第一固定板411,第一顶杆413与第一直线气缸412的活塞相连,第一限位板414与第一顶杆413的移动方向平行,且第一限位板414与第一顶杆413之间形成间隙。
第一折弯台415固定于第一固定板411,第一折弯台415开设有用于放置二极管200的第一限位槽417,第一限位槽417与二极管200相适配,即二极管本体210能够放置并限位在第一限位槽417中,且二极管200的管脚220伸出于第一限位槽417外以供进行折弯。第一抵紧气缸416固定设置于第一固定板411,用于将二极管本体210抵紧于限位槽中。第一抵紧气缸416的活塞连接有第一抵紧块418,第一抵紧气缸416驱动第一抵紧块418沿第一限位槽417的宽度方向移动,以抵紧或松开二极管本体210。
折弯二极管200时,二极管本体210限位于第一限位槽417中,第一抵紧气缸416驱动第一抵紧块418抵紧二极管本体210。二极管200的一个管脚220伸出于限位槽417外,且该管脚220的周侧与第一限位板414的端部相抵,第一顶杆413平行于第一限位板414移动并抵接二极管200的管脚220,从而第一顶杆413在第一直线气缸412的驱动下与第一限位板414配合将二极管200的一个管脚220折弯,二极管200的管脚220弯折后处于第一顶杆413和第一限位板414之间的间隙中。
其中,第一顶杆413远离第一直线气缸412的一端设有倒角,以使得在抵紧管脚220并折弯管脚时应力较为分散,避免损伤管脚220。
参照图4至图6,第二端折弯机构420包括第二固定板421、第二直线气缸422、第二顶杆423、第二限位板424、第二折弯台425和第二抵紧气缸426。第二固定板421固定于机架700,第二限位板424设置于第二固定板421,第二限位板424用于抵接二极管200的另一管脚220的周侧;第二直线气缸422的缸体固定于第二固定板421,第二顶杆423与第二直线气缸422的活塞相连,第二限位板424与第二顶杆423的移动方向平行,且第二限位板424与第二顶杆423之间形成间隙。
第二折弯台425固定于第二固定板421。第二折弯台425开设有用于放置二极管200的第二限位槽427,第二限位槽427与二极管200相适配,即二极管本体210能够放置并限位在第二限位槽427中,且二极管200的管脚220伸出于第二限位槽427外以供折弯。第二抵紧气缸426固定设置于第二固定板421,用于将二极管本体210抵紧于限位槽中。第二抵紧气缸426的活塞连接有第二抵紧块428,第二抵紧气缸426驱动第二抵紧块428沿第二限位槽427的宽度方向移动,以抵紧或松开二极管本体210。
二极管200的一个管脚220折弯后,折弯移料机构430将二极管200取放至第二限位槽427内,第二抵紧气缸426驱动第二抵紧块428抵紧二极管本体210。二极管200的另一个管脚220的周侧与第二限位板424相抵,第二顶杆423平行于第二限位板424移动并抵接二极管200的管脚220,从而第二顶杆423在第二直线气缸422的驱动下与第二限位板424配合将二极管200的一个管脚220折弯。
参照图4和图5,折弯移料机构430包括行走驱动组件431和至少两个折弯移料爪432,折弯移料爪432用于取放二极管200,折弯移料爪432设置于行走驱动组件431并能够在行走驱动组件431的驱动下水平和/或竖向移动,至少一个折弯移料爪432与第一端折弯机构410对应,至少一个折弯移料爪432与第二端折弯机构420对应。与第一端折弯机构410对应的折弯移料爪432用于第一端折弯机构410上的二极管200的取放,与第二端折弯机构420对应的折弯移料爪432用于第二端折弯机构420上的二极管200的取放,通过一个行走驱动组件431同时驱动两个折弯移料爪432移动,同时实现第二端折弯机构420上二极管200的下料以及将第一端折弯机构410上的二极管200移送至第二端折弯机构420上折弯另一管脚220,由此提升了二极管200折弯管脚220的效率,节省了设备的成本,节约了设备的占用空间。
具体的,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一次折弯装置400还包括二极管转移支座440,二极管转移支座440设置于第一端折弯机构410和输送带320之间。折弯移料机构430包括四个折弯移料爪432。其中,四个折弯移料爪432等距设置在行走驱动组件431上,该二极管200成型设备未启动时,四个折弯移料爪432分别对应位于输送带320远离二极管出料仓310的一端的正上方、二极管转移支座440的正上方、第一限位槽417的正上方和第二限位槽427的正上方。由此在进行一次折弯时,四个折弯移料爪432同时抓取四个位置的二极管200,行走驱动组件431驱动折弯移料爪432移动时,四个二极管200同时实现工位的转换,即同时实现二极管200从输送带320移送至二极管转移支座440、二极管200从二极管转移支座440移送至第一端折弯机构410、第一端折弯机构410上一个管脚220折弯的二极管200移送至第二端折弯机构420。由此提升了二极管200成型的效率,节省了设备的占地空间。
本实施例中,折弯移料爪432为夹持气缸,其通过气缸驱动夹爪开合以夹取二极管200。此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折弯移料爪432也可为其他合适的夹持件。
参照图3和图7,打扁装置500包括承载板510、下底座520、打扁头530和打扁移料机构540。承载板510固定于机架700上,下底座520和打扁移料机构540设置于承载板510上。打扁头530设置于下底座520上方,并能够相对下底座520在竖向移动,以配合下底座520打扁二极管200的管脚220。打扁移料机构540设置于下底座520的一侧,用于将二极管200移送至下底座520上或将二极管200从下底座520上移走。
其中,打扁头530连接于外部动力源,通过外部动力源驱动打扁头530竖向移动,以将二极管200的管脚220打扁。
打扁移料机构540包括水平布置的打扁直线模组541、可滑移地布置于打扁直线模组541上的滑移板542、设置于滑移板542上的驱动气缸544和连接于驱动气缸544的打扁夹爪543。打扁夹爪543用于夹持二极管200,驱动气缸544驱动打扁夹爪543竖向滑移,以放置或夹取二极管200,打扁直线模组541驱动滑移板542及滑移板542上的打扁夹爪543沿打扁直线模组541的长度方向滑移,从而带动二极管200水平移动以更换二极管200的工位。其中,打扁夹爪543与下底座520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存在间隙,该间隙的宽度小于二极管200折弯的管脚220的长度,使得二极管200放置在下底座520上时仅有二极管200的管脚220位于下底座520上,便于将二极管200的管脚220打扁。
本实施例中,打扁装置500和一次折弯装置400之间设置有第一换装台550,打扁装置500和整形装置600之间设置有第二换装台560。第一换装台550与第二端折弯机构420、下底座520的上表面位于同一高度。第一换装台550、第二端折弯机构420、第一端折弯机构410及二极管转移支座440等距布置于同一直线上。第一换装台550、下底座520和第二换装台560布置于同一直线上,且三者的高度相同,以便于打扁移料机构540在三者之间移送二极管200。由此便于折弯移料机构430将管脚220折弯的二极管200抓取至第一换装台550上,同时便于打扁移料机构540将第一换装台550上的二极管200抓取至下底座520上或将下底座520上的二极管200抓取移送至第二换装台560,方便了二极管200的取放。
本实施例中,滑移板54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打扁夹爪543。两个打扁夹爪543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换装台550与下底座520之间的距离(即第二换装台560与下底座520之间的距离);由此滑移板542移动一次,即可实现将下底座520上打扁的二极管200取放至第二换装台560上,并将第一换装台550上的二极管200取放至下底座520上以供打扁管脚220。
参照图3和图8,整形装置600包括上模座610、下模座620、移换机构630和第三换装台640。第三换装台640设置于第二换装台560和下模座620之间,用于放置打扁后的二极管200。上模座610可上下滑移地设置于下模座620的上方,通过上下模座620合模实现二极管200的裁切和二次折弯。移换机构630用于将第三换装台640上的二极管200取送至下模座620上,并将下模座620上的二极管200移开。
结合图9,下模座620设有裁切区域和二次折弯区域,二次折弯区域与裁切区域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下模座620朝向上模座610的一侧设有第一放置槽621和两个裁切孔622,第一放置槽621与裁切孔622共同围合形成裁切区域,第一放置槽621与裁切孔622相连通,且第一放置槽621与二极管200相适配。当二极管200放置于第一放置槽621时,两个裁切孔622分别正对二极管200的两个管脚220,从而裁切孔622与裁切头配合能够将打扁后的二极管200的管脚220裁切成所需的形状。下模座620朝向上模座6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放置槽623和两个二次折弯孔624,第二放置槽623与二次折弯孔624围合形成二次折弯区域,第二放置槽623与二次折弯孔624相连通,第二放置槽623与二级管相适配,当二极管200放置于第二放置槽623时,两个二次折弯孔624正对二极管200的两个管脚220,从而二次折弯孔624与二次折弯头配合能够将二极管200的裁切后的管脚220折弯成所需的形状。
上模座610包括上模板611和驱动件612,驱动件612连接于上模板611的上方并用于驱动上模板611相对下模座620竖向移动;上模板611朝向下模座620的一侧设有裁切头613和二次折弯头614,裁切头613与裁切区域相对应,二次折弯头614与二次折弯区域相对应。
由此,在对二极管200进行裁切和二次折弯时,移换机构630将二极管200从第三换装台640取放至下模座620上,驱动件612驱动上模座610和下模座620合模,裁切头与裁切区域配合将二极管200裁切成所需形状。随后上模座610和下模座620开模,移换机构630将裁切好的二极管200移送至二次折弯区域,上模座610和下模座620合模,二次折弯头和折弯区域配合,将裁切好的管脚220进一步折弯成所需的形状。
这一过程中,由于裁切头和二次折弯头均设置在上模板611上,通过一次合模即可实现管脚220的裁切和二次折弯,实现裁切功能和二次折弯功能的集成,节省了设备占地面积,同时减少了操作步骤。
参照图8至图10,移换机构630包括移换直线模组631、竖向气缸632、安装板633和整形夹取件634。移换直线模组631的长度方向与第三换装台640、裁切区域和二次折弯区域的连线平行,安装板633沿直线模组的长度方向可滑移地设置。
竖向气缸632固定设置于移换直线模组631的下方以驱动移换直线模组63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整形夹取件634设置于安装板上。
本实施例中,第二换装台560、第三换装台640、第一放置槽621和第二放置槽623均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二换装台560、第三换装台640、第一放置槽621、第二放置槽623之间等距设置。
整形夹取件634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以对应夹取第三换装台640、裁切区域和二次折弯区域的二极管200。本实施例中,整形夹取件63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整形夹取件634分别与第二换装台560、第三换装台640、裁切区域和二次折弯区域对应。由此只需移动一次移换机构630,即可将二次折弯好的二极管200移走下料,将裁切好的二极管200移送至二次折弯区域,并将第三换装台640上的二极管200移送至裁切区域,将第二换装台560上的二极管200移送至第三换装台640,一次性实现三个二极管200的移换,节省了设备成本和设备占地空间,同时满足上模座610和下模座620合模的生产节拍,提升了生产效率。
其中,下模座620朝移换机构630的一侧设置有让位槽625,让位槽625沿竖向延伸。本实施例中,让位槽625设有两个,其中一个让位槽625与第一放置槽621连通,另一个让位槽625与第二放置槽623连通。从而让位槽625为整形夹取件让位,避免整形夹取件与下模座620发生干涉,便于整形夹取件夹取并将二极管200放置于下模座620。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包括依次布置的一次折弯装置、打扁装置和整形装置,所述一次折弯装置用于折弯二极管的管脚;所述打扁装置设置于所述一次折弯装置的末端,用于将所述二极管的管脚打扁;所述整形装置用于对打扁的所述二极管的管脚进行裁切和二次折弯;
所述整形装置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第三换装台,所述下模座设有裁切区域和二次折弯区域,所述二次折弯区域与所述裁切区域间隔设置;所述上模座包括上模板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上模板的上方并用于驱动所述上模板相对所述下模座竖向移动;所述上模板朝向所述下模座的一侧设有裁切头和二次折弯头,所述裁切头与所述裁切区域相对应,所述二次折弯头与所述二次折弯区域相对应;所述第三换装台与所述下模座的高度相等,且所述第三换装台、所述裁切区域和所述二次折弯区域等距设置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移换机构,所述移换机构包括可滑移设置于所述下模座的一侧的安装板和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至少三个整形夹取件,至少三个所述整形夹取件平行于所述第三换装台、所述裁切区域和所述二次折弯区域的连线设置,且所述整形夹取件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三换装台、所述裁切区域和所述二次折弯区域之间的距离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朝向所述上模座的一侧设有第一放置槽和裁切孔,所述第一放置槽与所述裁切孔共同围合形成所述裁切区域,所述第一放置槽与所述裁切孔相连通,所述第一放置槽与二极管相适配,当二极管放置于所述第一放置槽时,所述裁切孔正对二极管的管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朝向所述上模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放置槽和二次折弯孔,所述第二放置槽与所述二次折弯孔围合形成所述二次折弯区域,所述第二放置槽与所述二次折弯孔相连通,所述第二放置槽与二级管相适配,当二极管放置于所述第二放置槽时,所述二次折弯孔正对二极管的管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朝所述移换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沿竖向延伸,用于为所述整形夹取件让位;所述让位槽与所述第一放置槽连通,和/或,所述让位槽与所述第二放置槽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换机构还包括移换直线模组、竖向气缸和安装板,所述移换直线模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三换装台、所述裁切区域和所述二次折弯区域的连线平行,所述安装板沿所述直线模组的长度方向可滑移地设置;
所述竖向气缸的数量与所述整形夹取件的数量对应,所述竖向气缸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整形夹取件设置于所述竖向气缸并能在所述竖向气缸的驱动下竖向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折弯装置包括第一端折弯机构、第二端折弯机构和折弯移料机构,所述第一端折弯机构与所述第二端折弯机构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端折弯机构用于折弯二极管的一个管脚,所述第二端折弯机构用于折弯二极管的另一个管脚;所述折弯移料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折弯机构和所述第二端折弯机构的上方,用于将二极管移动至所述第一端折弯机构和所述第二端折弯机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折弯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直线气缸、第一顶杆和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用于固定二极管,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用于抵接二极管的一个管脚的周侧;所述第一直线气缸的缸体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顶杆与所述第一直线气缸的活塞相连,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一顶杆的移动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一顶杆之间形成间隙。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折弯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直线气缸、第二顶杆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用于固定二极管,所述第二限位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用于抵接二极管的另一管脚的周侧;所述第二直线气缸的缸体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顶杆与所述第二直线气缸的活塞相连,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顶杆的移动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顶杆之间形成间隙。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折弯机构还包括第一折弯台和第一抵紧气缸,所述第一折弯台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折弯台开设有用于放置二极管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抵紧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且所述第一抵紧气缸的活塞能够沿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宽度方向滑移,所述第一抵紧气缸用于将二极管抵紧于所述限位槽中。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移料机构包括行走驱动组件和至少两个折弯移料爪,所述折弯移料爪用于取放二极管,所述折弯移料爪设置于所述行走驱动组件并能够在所述行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水平和/或竖向移动,至少一个所述折弯移料爪与所述第一端折弯机构对应,至少一个所述折弯移料爪与所述第二端折弯机构对应。
CN202310288865.1A 2023-03-21 2023-03-21 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 Pending CN1165046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88865.1A CN116504628A (zh) 2023-03-21 2023-03-21 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88865.1A CN116504628A (zh) 2023-03-21 2023-03-21 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4628A true CN116504628A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15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88865.1A Pending CN116504628A (zh) 2023-03-21 2023-03-21 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0462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96073A (zh) 一种冲孔弯管自动化一体机
CN106736813A (zh) 管弯头夹持送料工装
CN211727259U (zh) 一种冲床自动送料装置
CN209970834U (zh) 一种电路板分板机
CN219476633U (zh) 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
CN206326408U (zh) 管弯头移位夹持工装
CN105552688A (zh) 电线插头装配机
CN106514353A (zh) 管弯头移位夹持工装
CN116504628A (zh) 二极管自动生产系统
CN115036128B (zh) 一种磁环电感生产线
CN107196170B (zh) 网口全自动组装机
CN115741099A (zh) Ptc自动装配线
CN214291811U (zh) 装配系统
CN106736697B (zh) 管弯头夹持工装
CN210838419U (zh) 连接器组装成型装置
CN110380312B (zh) 一种自动化端子加工设备
CN210722609U (zh) 电阻自动成型折弯机
CN218135583U (zh) 一种全自动整脚焊锡机
CN217619038U (zh) 单双卡机械成型自动线
CN220864588U (zh) 铁丝埋入整板上料注塑成型设备
CN113085082B (zh) 全自动插五金切水口的注塑成型设备及其制作工艺
CN217964500U (zh) 一种二极管支脚折弯机构
CN220196808U (zh) 一种光伏接线盒引线处理接线盒安装一体机
CN218556174U (zh) 载具系统、ptc自动装配线
CN219151389U (zh) 多联机械手加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