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45110A - 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电极合剂、电极、电化学器件和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电极合剂、电极、电化学器件和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45110A
CN116445110A CN202310419513.5A CN202310419513A CN116445110A CN 116445110 A CN116445110 A CN 116445110A CN 202310419513 A CN202310419513 A CN 202310419513A CN 116445110 A CN116445110 A CN 116445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polymer
binder
structural unit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195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田明
山口浩靖
高岛义德
平贺健太郎
山崎穣辉
山口史彦
杉山明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saka University NUC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Osaka University NU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Osaka University NUC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445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4511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1Binders
    • H01M4/622Binders being polymers
    • H01M4/623Binders being polymers fluorinated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G11/32Carbon-based
    • H01G11/38Carbon pastes or blends; Binders or additives therei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1Binders
    • H01M4/622Binders being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saccharid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51/00Adhesives based on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51/02Adhesives based on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polysacchar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G11/5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thium-ion capacitors, e.g. for lithium-doping or for interca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1Electrodes based on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or on mixtures of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LiCoO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3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4Electrodes based on metals, Si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4Composites as mix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483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for non-aqueous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电极合剂、电极、电化学器件和二次电池。一种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包含第1高分子和第2高分子的高分子材料,上述第1高分子包含在侧链具有客体基团的第1结构单元,上述第2高分子包含在侧链具有主体基团的第2结构单元。

Description

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电极合剂、电极、电化学器件和二次 电池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其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2080006635.6,申请日为2020年3月4日,发明名称为“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电极合剂、电极、电化学器件和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电极合剂、电极、电化学器件和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电话、便携式个人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迅速普及,对小型二次电池等电化学器件的需求迅速增长。此外,这些设备高性能化,被赋予以往未有的功能,从而对可耐受更长时间、苛刻条件下使用的电化学器件的需求正在提高。
作为上述二次电池,可以举出铅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等,特别是,锂电池由于每单位体积·重量的密度高,能够增大输出,因此其需求量正迅速增加。
这些二次电池通常具备由正极或负极活性物质、粘结剂以及集电体构成的正极和负极,正极与负极之间被隔膜分离以免发生电短路。正极和负极、以及隔膜为多孔质,以浸入有电解液的状态存在。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用粘结剂,其以使用硅作为活性物质的锂电池为对象,由利用特定的交联剂进行了交联的聚丙烯酸构成。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电池用电极,其具有集电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该负极活性物质层形成于集电体的表面,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和作为粘结剂的聚丙烯酸。
专利文献3~5公开了一种具有主体基团和/或客体基团的伸长性优异的高分子材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65407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80971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8/038186号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3/162019号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12/036069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包含该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的电极合剂、电极、电化学器件和二次电池,该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能够降低电化学器件的电阻、气体产生量,能够提高容量保持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其含有包含第1高分子和第2高分子的高分子材料,
上述第1高分子包含在侧链具有客体基团的第1结构单元,
上述第2高分子包含在侧链具有主体基团的第2结构单元。
上述第1高分子和上述第2高分子中的至少一者优选具有1个以上的氟基。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包含第3高分子的高分子材料,上述第3高分子包含在侧链具有客体基团的第1结构单元、在侧链具有主体基团的第2结构单元、与上述第1结构单元和第2结构单元以外的第3结构单元。
上述第1结构单元、上述第2结构单元和上述第3结构单元中的至少一种结构单元优选具有1个以上的氟基。
上述客体基团优选为烃基。
上述客体基团的碳原子数优选为40以下。
上述客体基团的碳原子数优选为3~20。
上述客体基团优选具有1个以上的氟基。
上述第1结构单元优选为下述式(1a)所示的结构和/或下述式(1’a)所示的结构。
[化1]
[式中,
Ra表示氢原子、甲基或氟基。Rb表示氢原子或氟基。Rc表示氢原子或氟基。
R1表示从选自由羟基、巯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烷氧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硫代烷氧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烷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氨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酰胺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苯基、醛基和羧基组成的组中的1价基团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2价基团和/或-O-(CH2-CH2-O)n-(n为1~20)所示的基团。
RG表示客体基团。]
[化2]
[式中,
Ra、Rb、Rc和RG与式(1a)中的这些基团含义相同。]
上述主体基团优选为环糊精或其衍生物。
上述主体基团优选是亚甲基与来自环糊精或其衍生物的羟基的氧原子键合而成的基团,
上述亚甲基进一步与上述第2结构单元的主链或侧链键合。
上述第1结构单元和上述第2结构单元中包含的氟基的总数优选为4以上。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极合剂,其由上述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电极活性物质和水或非水溶剂构成。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极,其包含上述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电极活性物质、电解液、以及集电体。
上述电极可以为正极。
上述电极可以为负极。
上述电极活性物质可以在至少一部分包含碳质材料。
上述电极活性物质可以在至少一部分包含含硅化合物。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化学器件,其具备上述的电极。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其具备上述的电极。
上述二次电池优选为锂离子电池。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包含该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的电极合剂、电极、电化学器件和二次电池,该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能够降低电化学器件的电阻、气体产生量,能够提高容量保持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
电化学器件通过在电极间交换电子、离子而对电能和化学能进行转换,通常包含电容器(condenser)、电容器(capacitor)、电池等。电子、金属离子在电极间移动,此时,金属离子插入到电极中包含的活性物质中,或者脱离。由于该金属离子的插入脱离,活性物质的体积发生急剧的变化,容易在活性物质的一次颗粒表面产生裂纹等不良情况。特别是,在高容量的二次电池中,若为了增大输出而发生金属离子的大量移动,则体积变化也变得非常大。进而,若长期进行充放电,则活性物质发生微粉化,存在最终电池寿命缩短的问题。
从这些方面出发,为了开发出长寿命的电化学器件,需要开发能够抑制充放电所致的体积变化或能够追随体积变化的活性物质材料及粘结剂。
现有的粘结剂的作用是在电极中将活性物质和集电体粘结而形成具有强度的极板,促进活性物质本来所具有的特性。本发明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具有作为现有的粘结剂的性能,并且具有以往未有的优异的伸长性,由此能够追随活性物质的体积变化。
本发明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的特征在于,其由高分子材料构成,该高分子材料基于主体-客体相互作用形成可逆键合。主体-客体相互作用例如可通过主体基团与客体基团的疏水性相互作用、氢键、分子间力、静电相互作用、配位键、π电子相互作用等产生,但不限定于这些。
基于该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键合是1种非共价键,是可逆键合。因此,若施加一定以上的应力则容易断裂,若再次接近则发生再键合。
即,若使用上述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则电极内会发生高分子材料中包含的主体基团与客体基团的键合(以下表示为主体-客体键合)的断裂和再键合。
通常,已知材料的破坏是从应力集中部位进行的。但是,在对上述高分子材料施加一定以上的应力时,主体-客体键合容易断裂,由此可缓和在高分子材料的一处的应力集中,能够使应力分散到整个材料。其结果,整个材料均匀地变形而显示出高伸缩性。另外,将高分子的交联结构在解离后再次形成的性能也称为自修复性,本发明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可以说具有高的自修复性。
迄今为止,还没有利用基于主体-客体相互作用形成可逆键合的高分子材料作为电化学器件的粘结剂的例子。本发明发现,通过使用上述高分子材料作为粘结剂,可追随活性物质的体积变化,实现电化学器件的寿命延长。
对将本发明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用于二次电池的情况的行为进行说明。
在包含上述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的电池中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金属离子从负极脱离并移动到正极,由此正极的体积增大。在现有的二次电池中,正极活性物质膨胀,因此引起了正极活性物质的劣化。但是,若使用本发明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通过金属离子流入所产生的膨胀,施加了一定程度以上的应力的主体-客体键合断裂而发生交联结构的解离,但高分子材料本身追随膨胀而未达到破坏,由此能够维持粘结剂本来的功能。
另一方面,在负极中,由于金属离子脱离而引起体积减少。此时,施加的应力被消除,上述高分子材料通过橡胶弹性而收缩,由此防止活性物质的微粉化。同时,主体基团与客体基团发生再接触·再键合,再次形成交联结构,由此高分子材料作为牢固的粘结剂继续发挥功能。
另外,在充电时,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金属离子从正极脱离并移动到负极。这种情况下,在负极发生主体-客体键合的断裂,在正极发生主体-客体键合的再形成。
因此,充电时也能与放电时同样地维持正极和负极的电极结构。
此外,使用了本发明的粘结剂的电化学用器件具有内部电阻降低的效果。发挥出这种效果的作用尚未明确,但推测是由于:通过使用本发明的高分子,能够改善电子接点,由此降低电阻。
(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
以下,对本发明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中包含的高分子材料进行详细说明。
作为上述高分子材料,例如能够为后述的第1实施方式或后述的第2实施方式。以下,有时将高分子材料(包括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的高分子材料)简称为“高分子材料”。
(第1实施方式的高分子材料)
第一实施方式为一种高分子材料,其包含第1高分子和第2高分子,上述第1高分子包含在侧链具有客体基团的第1结构单元,上述第2高分子包含在侧链具有主体基团的第2结构单元。
另外,上述第1高分子和第2高分子中的至少一者优选具有1个以上的氟基。通过具有上述氟基,能够制成伸长率和柔软性更优异的高分子材料。
第1高分子具有第1结构单元而形成。上述第1结构单元在侧链具有客体基团,作为第1高分子中的客体基团发挥功能。
上述第1高分子能够具有1个以上的氟基。在第1高分子具有一个以上的氟基的情况下,氟基的键合位置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上述客体基团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烃基、芳香族芳基等。
作为上述烃基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烷基、烯基、炔基等。
作为上述烷基,可以举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环己基、金刚烷基等直链状、支链状、环状或笼状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
作为上述烯基,可以举出例如乙烯基、1-丙烯-1-基、2-丙烯-1-基、异丙烯基、2-丁烯-1-基、4-戊烯-1-基以及5-己烯-1-基等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碳原子数为2~20的烯基。
作为上述炔基,可以举出例如乙炔基、1-丙炔-1-基、2-丙炔-1-基、4-戊炔-1-基、5-己炔-1-基等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碳原子数为2~20的炔基。
上述客体基团可以为直链、支链、环状和笼状中的任一种。从能够形成强的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方面出发,客体基团的碳原子数优选为40以下、特别优选为3~20。其中,若为客体基团为金刚烷基等,则能够与后述的β-环糊精形成强的主体-客体相互作用,故优选。
上述客体基团可以具有1个以上的氟基。
在客体基团具有氟基的情况下,作为该客体基团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具有1个以上的氟基的烃基(优选全氟烃基)、氟代(聚)醚基、全氟(聚)醚基、-O-(CH2CH2-O)n-Rf(此处,Rf为具有1个以上的氟基的烃基,n例如为1~20)、-(CF2)n-CN(n例如为1~20)等。
具有1个以上的氟基的烃基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1~20。这种情况下,客体基团容易与主体基团发生主体-客体相互作用,因此,该方式的高分子材料的断裂应变优异。该碳原子数进一步优选为3~20、特别优选为3~10。
在客体基团为具有1个以上的氟基的烃基的情况下,可以为直链状,也可以为支链状,从更容易发生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方面出发,优选为直链状。例如,作为优选的客体基团,可以举出具有一个以上氟基的直链状的烷基。
在客体基团为氟代(聚)醚基的情况下,其碳原子数例如能够为3~40。另外,其氧原子数例如能够为13~30。这种情况下,客体基团容易与主体基团发生主体-客体相互作用,因此容易成为断裂应变优异的高分子材料。作为氟代(聚)醚基、全氟(聚)醚基的具体例,可以举出重复结构具有-(CF2CF2CF2-O)n-或-(CF2CF2-O)n(CF2-O)m-(例如n和m为1~20))且末端为-CF2CF3或-CF3的结构。
在客体基团为氟代(聚)醚基的情况下,可以为直链状,也可以为支链状,从更容易发生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方面出发,优选为直链状。
在客体基团为-(CF2)n-CN的情况下,n例如为1~20。
形成第1高分子的第1结构单元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为后述通式(1a)所示的结构。
[化3]
[式(1a)中,Ra表示氢原子、甲基或氟基。
Rb表示氢原子或氟基。
Rc表示氢原子或氟基。
R1表示从选自由羟基、巯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烷氧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硫代烷氧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烷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氨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酰胺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苯基、醛基和羧基组成的组中的1价基团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2价基团和/或-O-(CH2-CH2-O)n-(n为1~20)所示的基团。
RG表示客体基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1a)所示的结构是通过使下述通式(1b)所示的单体聚合而形成的结构。
[化4]
[式(1b)中,
Ra、Rb、Rc、R1和RG与式(1a)中的这些基团含义相同。]
另外,第1结构单元可以代替通式(1a)所示的结构单元、或者与通式(1a)所示的结构单元组合而为后述式(1’a)。
[化5]
[式(1’a)中,
Ra、Rb、Rc和RG与式(1a)中的这些基团含义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1’a)所示的结构是通过使下述通式(1’b)所示的单体聚合而形成的结构。
[化6]
[式中,Ra、Rb、Rc和RG与式(1a)中的这些基团含义相同。]
式(1a)中,R1是通过从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烷氧基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2价基团的情况下,作为该烷氧基,可示例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具体而言,可以举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等,它们可以为直链状和支链状中的任一种。
式(1a)中,R1是通过从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硫代烷氧基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2价基团的情况下,作为该硫代烷氧基,可示例出碳原子数为1~10的硫代烷氧基,具体而言,可以举出甲硫基、乙硫基、丙硫基、异丙硫基、丁硫基、异丁硫基、仲丁硫基、戊硫基、己硫基等,它们可以为直链状和支链状中的任一种。
式(1a)中,R1是通过从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烷基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2价基团的情况下,作为该烷基,可示例出碳原子数为1~30的烷基,具体而言,可以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己基等,它们可以为直链状和支链状中的任一种。
式(1a)中,R1是通过从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氨基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2价基团的情况下,氨基的氮原子能够与主链(C-C键)的碳原子键合。作为本说明书中所称的取代基,例如是指上述烃基、卤素、羟基等。
式(1a)中,R1是通过从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酰胺基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2价基团的情况下,酰胺基的碳原子能够与主链(C-C键)的碳原子键合。
式(1a)中,R1是通过从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苯基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2价基团的情况下,相对于RG为邻位、间位、对位中的任一种的碳原子可以与主链(C-C键)的碳原子键合。
式(1a)中,R1是通过从醛基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2价基团的情况下,醛基的碳原子能够与主链(C-C键)的碳原子键合。
式(1a)中,R1是通过从羧基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2价基团的情况下,羧基的碳原子能够与主链(C-C键)的碳原子键合。
式(1a)中,R1为-O-(CH2CH2-O)n-的情况下,n例如为1~20。另外,该情况下的客体基团可以举出具有1个以上的氟基的烃基,碳原子数例如优选为1~10。这种情况下,客体基团容易与主体基团发生主体-客体相互作用,因此该方式的高分子材料具有断裂应变优异、伸长率和柔软性优异的倾向。
式(1a)中,作为RG,可示例出与上述客体基团同样的客体基团。
上述第1结构单元作为以具有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单体为原料的聚合物进行了记载,但本发明的第1结构单元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例如,上述第1结构单元可以为选自氨基甲酸酯树脂、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的组中的至少1种树脂的结构单元。即,上述第1结构单元可以为在主链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环氧基、酯基的结构。除此以外,上述第1结构单元可以为形成醇酸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多异氰酸酯系树脂、酮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缩醛系树脂、石油树脂、硅胶或硅酸等无机系树脂的结构。
作为具有上述结构的第1高分子的示例,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酸系聚合物)、聚酯系树脂、醇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多异氰酸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氯乙烯系树脂(例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酮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缩醛系树脂、石油树脂、使聚乙烯或聚丙烯和这些聚烯烃类的氯化物等聚合而成的烯烃系树脂;硅胶或硅酸等无机系树脂、或具有这些树脂的基本骨架的弹性体(橡胶)。
接着,对第2高分子进行说明。
第2高分子具有第2结构单元而形成。上述第2结构单元在侧链具有主体基团,作为第2高分子中的主体基团发挥功能。
第2高分子能够具有一个以上的氟基。在第2高分子具有一个以上的氟基的情况下,氟基的键合位置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用于形成主体基团的分子(下文中有时记为“主体部位”),可示例出选自α-环糊精、β-环糊精、γ-环糊精、杯[6]芳烃磺酸、杯[8]芳烃磺酸、12-冠-4、18-冠-6、[6]对环芳烷、[2,2]对环芳烷、葫芦脲[6]和葫芦脲[8]的组中的至少1种。这些主体部位可以具有取代基。即,主体部位可以为该主体部位的衍生物。
作为主体部位,优选为环糊精或其衍生物(本说明书中,术语环糊精也包括以化学方式将环糊精衍生而成的物质)。容易发生相互作用,高分子材料的机械物性提高,特别是断裂应变优异,伸长率和柔软性优异。另外,高分子材料的透明性也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环糊精衍生物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将通过公知的方法制造的环糊精衍生物用作主体部位。
另外,在客体基团为烷基的情况下,作为主体部位,优选α-环糊精或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客体基团特别是为氟代烷基的情况下,作为主体部位,优选为γ-环糊精及其衍生物。这种情况下,特别容易与客体基团发生主体-客体相互作用,高分子材料的断裂应变优异,伸长率和柔软性优异。
主体基团可以是亚甲基(-CH2-)与来自环糊精或其衍生物的羟基的氧原子键合的基团。这种情况下,上述亚甲基能够与上述第2结构单元的主链或侧链键合。即,上述亚甲基能够与上述第2高分子的主链或侧链键合。上述亚甲基(-CH2-)起到第2高分子主链与作为主体部位的环糊精的所谓连接物(linker)的作用。由此,对第2高分子赋予柔软性,因而容易产生主体-客体相互作用。其结果,高分子材料的断裂应变升高,伸长率和柔软性优异。
上述亚甲基能够与第2高分子的侧链键合,例如,在第2高分子的结构单元为后述通式(2a)所示的结构单元时,能够与其R2键合。更具体而言,在第2高分子的侧链具有酯基的情况下,亚甲基能够与酯基的氧原子键合,在第2高分子的侧链具有酰胺基的情况下,亚甲基能够与酰胺基的氮原子键合。另外,亚甲基也可以与主链的C-C碳原子键合。
形成第2高分子的第2结构单元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具有后述通式(2a)所示的结构单元。
[化7]
式(2a)中,Ra表示氢原子、甲基或氟基,Rb表示氢原子或氟基,Rc表示氢原子或氟基,R2表示从选自由羟基、巯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烷氧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硫代烷氧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烷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氨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酰胺基、醛基和羧基组成的组中的1价基团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2价基团或-C(O)NH-(CH2)n-O-C(O)-(n为2~8),RH表示主体基团。
式(2a)中,在R2是从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烷氧基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2价基团的情况下,作为该烷氧基,可示例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具体而言,可以举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等,它们可以为直链状和支链状中的任一种。
式(2a)中,在R2是从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硫代烷氧基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2价基团的情况下,作为该硫代烷氧基,可示例出碳原子数为1~10的硫代烷氧基,具体而言,可以举出甲硫基、乙硫基、丙硫基、异丙硫基、丁硫基、异丁硫基、仲丁硫基、戊硫基、己硫基等,它们可以为直链状和支链状中的任一种。
式(2a)中,在R2是从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烷基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2价基团的情况下,作为该烷基,可示例出碳原子数为1~30的烷基,具体而言,可以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己基等,它们可以为直链状和支链状中的任一种。
式(2a)中,在R2是从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氨基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2价基团的情况下,氨基的氮原子能够与主链(C-C键)的碳原子键合。
式(2a)中,在R2是从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酰胺基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2价基团的情况下,酰胺基的碳原子能够与主链(C-C键)的碳原子键合。
式(2a)中,在R2是从醛基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2价基团的情况下,醛基的碳原子能够与主链(C-C键)的碳原子键合。
式(2a)中,在R2是从羧基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2价基团的情况下,羧基的碳原子能够与主链(C-C键)的碳原子键合。
式(2a)中,作为RH,可示例出上述主体基团。
式(2a)中,R2优选是从选自由酰胺基和羧基组成的组中的1价基团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2价基团。即,式(2a)所示的结构单元优选具有在侧链具有氢原子被RH取代的酰胺基的结构和在侧链具有氢原子被RH取代的羧基的结构中的至少任意一者。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高分子材料的制造容易变得容易。
第2结构单元可以不具有氟基,在具有氟基的情况下,氟原子的数量优选为10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2a)所示的结构是通过使下述通式(2b)所示的单体聚合而形成的结构。
[化8]
式(2b)中,Ra、Rb、Rc、R2和RH与式(2a)中的Ra、Rb、Rc、R2和RH含义相同。
上述第2结构单元可以为式(2a)所示的结构以外的结构单元。
例如,上述第2结构单元可以为上述第1结构单元中示例出的树脂的结构单元。
另外,作为具有上述结构的第2高分子的示例,可示例出在上述第1高分子中列举的化合物。
上述第1高分子和上述第2高分子分别具有第1结构单元、第2结构单元,但也可以进一步具有其他结构单元。
例如,除了第1结构单元以外,第1高分子也可以含有第2结构单元。另外,除了第2结构单元以外,第2高分子也可以含有第1结构单元。
此外,对于第1高分子和第2高分子,只要能够发生主体-客体相互作用,则均能够包含第1结构单元和第2结构单元以外的结构单元。作为这种结构单元,例如为能够与第1结构单元和第2结构单元共聚的结构单元(下文中记为“第3结构单元”)。
第3结构单元例如也可以含有后述式(3a)所示的结构单元。
[化9]
式(3a)中,Ra表示氢原子、甲基或氟基,Rb表示氢原子或氟基,Rc表示氢原子或氟基,R3表示氟、氯、溴、碘、羟基、巯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氨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取代基的羧基或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酰胺基。
式(3a)中,R3为具有1个取代基的羧基的情况下,可以举出羧基的氢原子被烷基(例如甲基、乙基)、羟烷基(例如羟甲基、羟乙基)取代的羧基。
式(3a)中,R3为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酰胺基、即仲酰胺或叔酰胺的情况下,可以举出伯酰胺的至少一个氢原子或2个氢原子被烷基(例如甲基、乙基)、羟烷基(例如羟甲基、羟乙基)取代的酰胺基。
另外,式(3a)中,R3优选为:氨基;酰胺基;氢原子被烷基、羟基或烷氧基取代的酰胺基;羧基;氢原子被烷基、羟烷基(例如羟乙基)或烷氧基取代的羧基。
需要说明的是,式(1a)、(2a)和(3a)中的Ra、Rb和Rc相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3a)所示的结构是通过使下述通式(3b)所示的单体聚合而形成的结构。
[化10]
[式(3b)中,
Ra、Rb、Rc和R3与式(3a)中的这些基团含义相同。]
在第1高分子除了具有第1结构单元以外还具有第2和/或第3结构单元的情况下,各结构单元的排列顺序没有限定,例如,它们可以无规地排列。这种情况下,上述第1高分子成为所谓的无规共聚物。另外,上述第1高分子可以为嵌段共聚物,也可以为交替排列共聚物。
同样地,在第2高分子除了具有第2结构单元以外还具有第1和/或第3结构单元的情况下,各结构单元的排列顺序没有限定,例如,它们可以无规地排列。这种情况下,上述第2高分子成为所谓的无规共聚物。当然,上述第2高分子可以为嵌段共聚物,也可以为交替排列共聚物。
第1高分子和第2高分子所具有的结构单元数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分别能够为10000~300000。
第1实施方式的高分子材料包含上述第1高分子和上述第2高分子。例如,第1实施方式的高分子材料中,上述第1高分子和上述第2高分子发生主体-客体相互作用。只要是不抑制本发明效果的程度,则第1实施方式的高分子材料能够包含上述第1高分子和上述第2高分子以外的其他高分子。该其他高分子可以与第1高分子和上述第2高分子以物理方式混合,该情况下,高分子材料为所谓的聚合物共混。
第1高分子与第2高分子的混配比例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2~1:0.5。
(第2实施方式的高分子材料)
第2实施方式的高分子材料包含第3高分子,该第3高分子在一分子内具有上述第1结构单元、上述第2结构单元和上述第3结构单元。需要说明的是,优选上述第1结构单元、上述第2结构单元和上述第3结构单元中的至少一种结构单元具有1个以上的氟基。
在第2实施方式的高分子材料中,例如,在分子间和分子内形成了主体-客体相互作用。
第3高分子可以为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交替排列共聚物等,结构单元的排列顺序没有特别限定。
在高分子材料具有第1结构单元、第2结构单元和第3结构单元的情况下,各自的含有比例没有特别限定。
例如,相对于第1结构单元、第2结构单元和第3结构单元的总摩尔数,能够使第1结构单元为0.01~30摩尔%、第2结构单元为0.01~30摩尔%。这种情况下,主体基团和客体基团容易发生相互作用,高分子材料的断裂应变升高,伸长率和柔软性优异。相对于第1结构单元、第2结构单元和第3结构单元的总摩尔数,优选第1结构单元为0.1~10摩尔%、第2结构单元为0.1~10摩尔%,进而更优选第1结构单元为0.5~3摩尔%、第2结构单元为0.5~3摩尔%。另外,相对于所有结构单元的摩尔数,第1结构单元和第2结构单元均特别优选为0.5~2摩尔%。
上述高分子材料中,上述第1结构单元和上述第2结构单元中包含的氟基的总数优选为4以上。这种情况下,高分子材料能够具有非常优异的伸展性。
此外,上述氟基的总数优选为40以下、特别优选为6以上30以下。
只要是无损本发明效果的程度,则本发明的高分子材料也可以在聚合后实施化学处理,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例如,使用乙酸乙烯酯作为进行聚合而能够形成上述第3结构单元的聚合性单体所合成的高分子材料通过用氢氧化钠等碱进行处理,来自乙酸乙烯酯的乙酰基被脱保护,因此能够变化成具有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聚乙烯醇。另外,例如,通过在生橡胶状态的高分子材料中加入交联剂并进行加热(硫化),能够将具有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高分子材料改性。此时的改性高分子材料成为弹性体(橡胶)。
高分子材料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含有溶剂的高分子凝胶。
在高分子材料为高分子凝胶的情况下,溶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作为溶剂,除了可示例出水以外,还可以为醇等有机溶剂。
本发明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中使用的各高分子材料对其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例如国际公开第2018/038186号、国际公开第2013/162019号、国际公开第2012/036069号中记载的方法来制造。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将具有主体基团的不饱和单体、具有客体基团的不饱和单体分别单独聚合或与其他不饱和单体共聚而制造。
(电极合剂)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极合剂,其由上述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电极活性物质、和水或非水溶剂构成。上述电极活性物质被分成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作为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铅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碱金属硫电池等二次电池、双电层电容器等公知的电化学器件中使用的物质。
<正极>
作为上述正极活性物质,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公知的电化学器件中使用的正极活性物质。若对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进行具体说明,只要能够以电化学方式吸收·释放锂离子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举出例如含锂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含锂的过渡金属磷酸化合物、硫系材料、导电性高分子等。其中,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优选含锂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含锂的过渡金属磷酸化合物,特别优选能够产生高电压的含锂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
作为含锂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过渡金属,优选V、Ti、Cr、Mn、Fe、Co、Ni、Cu等,作为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LiCoO2等锂·钴复合氧化物、LiNiO2等锂·镍复合氧化物、LiMnO2、LiMn2O4、Li2MnO3等锂·锰复合氧化物、将作为这些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主体的过渡金属原子的一部分用Al、Ti、V、Cr、Mn、Fe、Co、Li、Ni、Cu、Zn、Mg、Ga、Zr、Si等其他金属置换而成的复合氧化物等。作为上述置换而成的复合氧化物,可以举出锂·镍·锰复合氧化物、锂·镍·钴·铝复合氧化物、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锂·锰·铝复合氧化物、锂·钛复合氧化物等,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LiNi0.5Mn0.5O2、LiNi0.85Co0.10Al0.05O2、LiNi0.33Co0.33Mn0.33O2、LiNi0.5Mn0.3Co0.2O2、LiNi0.6Mn0.2Co0.2O2、LiNi0.8Mn0.1Co0.1O2、LiMn1.8Al0.2O4、LiMn1.5Ni0.5O4、Li4Ti 5O12、LiNi0.82Co0.15Al0.03O2等。
作为含锂的过渡金属磷酸化合物的过渡金属,优选V、Ti、Cr、Mn、Fe、Co、Ni、Cu等,作为含锂的过渡金属磷酸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例如LiFePO4、Li3Fe2(PO4)3、LiFeP2O7等磷酸铁类、LiCoPO4等磷酸钴类、将作为这些锂过渡金属磷酸化合物的主体的过渡金属原子的一部分用Al、Ti、V、Cr、Mn、Fe、Co、Li、Ni、Cu、Zn、Mg、Ga、Zr、Nb、Si等其他金属置换而成的物质等。
特别是,从高电压、高能量密度、或者充放电循环特性等方面出发,优选LiCoO2、LiNiO2、LiMn2O4、LiNi0.82Co0.15Al0.03O2、LiNi0.33Mn0.33Co0.33O2、LiNi0.5Mn0.3Co0.2O2、LiNi0.6Mn0.2Co0.2O2、LiNi0.8Mn0.1Co0.1O2、LiFePO4
作为上述硫系材料,可示例出包含硫原子的材料,优选选自由单质硫、金属硫化物以及有机含硫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更优选单质硫。上述金属硫化物也可以为金属多硫化物。上述有机含硫化合物可以为有机多硫化物。
作为上述金属硫化物,可以举出:LiSx(0<x≤8)所示的化合物;Li2Sx(0<x≤8)所示的化合物;TiS2或MoS2等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化合物;通式MexMo6S8(Me为以Pb、Ag、Cu为代表的各种过渡金属)所示的具有牢固的三维骨架结构的谢夫尔化合物等。
作为上述有机含硫化合物,可以举出碳硫化物化合物等。
上述有机含硫化合物有时负载于碳等具有细孔的材料上而作为碳复合材料使用。作为碳复合材料中包含的硫的含量,由于循环性能更优异、过电压进一步降低,因而相对于上述碳复合材料优选为10~99重量%、更优选为2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40重量以上,另外优选为85重量%以下。
在上述正极活性物质为上述硫单质的情况下,上述正极活性物质中包含的硫的含量与上述硫单质的含量相等。
作为导电性高分子,可以举出p-掺杂型的导电性高分子或n-掺杂型的导电性高分子。作为导电性高分子,可以举出聚乙炔系、聚苯撑系、杂环聚合物、离子性聚合物、梯和网络状聚合物等。
另外,也可以使用在这些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附着有与构成作为主体的正极活性物质的物质组成不同的物质的物质。作为表面附着物质,可以举出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钙、氧化硼、氧化锑、氧化铋等氧化物、硫酸锂、硫酸钠、硫酸钾、硫酸镁、硫酸钙、硫酸铝等硫酸盐、碳酸锂、碳酸钙、碳酸镁等碳酸盐等、有机高分子等。
这些表面附着物质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方法等附着于正极活性物质表面:溶解或悬浮于溶剂中,浸渗添加到正极活性物质中并进行干燥的方法;将表面附着物质前体溶解或悬浮于溶剂中,浸渗添加到正极活性物质中后,通过加热等进行反应的方法;添加到正极活性物质前体中,同时进行烧制的方法。
作为表面附着物质的量,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以重量计,下限优选为0.1ppm以上、更优选为1pp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ppm以上,上限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以此进行使用。通过表面附着物质,能够抑制非水系电解液在正极活性物质表面的氧化反应,能够提高电池寿命;但其附着量过少的情况下,无法充分表现出该效果;过多的情况下,会抑制锂离子的出入,因此电阻有时增加。
关于正极活性物质的颗粒的形状,使用以往所用的块状、多面体状、球状、椭球状、板状、针状、柱状等,其中,一次颗粒发生凝聚而形成二次颗粒,优选该二次颗粒的形状为球状或椭球状。通常,电化学元件伴随着其充放电,电极中的活性物质膨胀收缩,因此容易发生其应力导致的活性物质的破坏及导电路径截断等劣化。因此,与仅为一次颗粒的单一颗粒活性物质相比,在一次颗粒凝聚而形成了二次颗粒的情况下,可缓和膨胀收缩的应力,防止劣化,故优选。另外,与板状等轴取向性的颗粒相比,球状或椭球状的颗粒由于电极成型时的取向少,因此充放电时的电极的膨胀收缩也少,并且制作电极时与导电剂的混合中也容易均匀混合,故优选。
正极活性物质的振实密度通常为1.5g/cm3以上、优选为2.0g/cm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g/cm3以上、最优选为3.0g/cm3以上。若正极活性物质的振实密度低于上述下限,在正极活性物质层形成时,所需的分散介质量增加,同时导电材料、粘结剂的所需量增加,正极活性物质在正极活性物质层中的填充率受到限制,电池容量有时受到限制。通过使用振实密度高的金属复合氧化物粉体,能够形成高密度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振实密度通常越大越好,没有特别的上限,通常为4.5g/cm3以下、优选为4.3/cm3以下。
正极活性物质的振实密度如下定义:通过网孔300μm的筛,使试样下落到20cm3的振实槽中,在充满槽容积后,利用粉体密度测定器(例如,Seishin Enterprise公司制造TapDenser)进行1000次冲程长10mm的振实,将由此时的体积和试样的重量求出的密度定义为振实密度。
正极活性物质的颗粒的中值粒径d50(一次颗粒凝聚而形成了二次颗粒的情况下,为二次粒径)通常为0.1μm以上、优选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1μm以上、最优选为3μm以上,通常为20μm以下、优选为18μm以下、更优选为16μm以下、最优选为15μm以下。若低于上述下限,有时无法得到高堆积密度产品,若超过上限,则颗粒内的锂扩散耗费时间,因此会引起电池性能的降低,或者在制造电池的正极时,即利用溶剂将活性物质与导电剂或粘结剂等浆料化并以薄膜状涂布时,有时会产生形成条纹等问题。此处,通过将2种以上具有不同中值粒径d50的正极活性物质混合,还能进一步提高正极制作时的填充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中值粒径d50通过公知的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进行测定。在使用HORIBA公司制造的LA-920作为粒度分布计的情况下,作为测定时使用的分散介质,使用0.1重量%六偏磷酸钠水溶液,在5分钟的超声波分散后将测定折射率设定为1.24来进行测定。
在一次颗粒凝聚而形成了二次颗粒的情况下,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平均一次粒径,通常为0.01μm以上、优选为0.0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8μm以上、最优选为0.1μm以上,通常为3μm以下、优选为2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μm以下、最优选为0.6μm以下。若超过上述上限,则难以形成球状的二次颗粒,会对粉体填充性造成不良影响,或者比表面积大幅降低,因此输出特性等电池性能降低的可能性有时会升高。相反,若低于上述下限,通常晶体欠发达,因此有时会发生充放电的可逆性差等问题。需要说明的是,一次粒径通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观察来测定。具体而言,在倍率10000倍的照片中,对于任意50个一次颗粒,求出相对于水平方向直线的一次颗粒的左右边界线所产生的切片的最长值,取其平均值而求出一次粒径。
正极活性物质的BET比表面积为0.2m2/g以上、优选为0.3m2/g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4m2/g以上,为50m2/g以下、优选为10m2/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m2/g以下。若BET比表面积小于该范围,则电池性能容易降低;若大于该范围,则振实密度难以提高,正极活性物质形成时的涂布性有时容易产生问题。
BET比表面积如下定义:使用表面积计(例如,大仓理研制造的全自动表面积测定装置),在氮流通下在150℃下对试样进行30分钟预干燥后,使用按照氮相对于大气压的相对压力值为0.3的方式精确调整后的氮氦混合气体,通过基于气体流动法的氮吸附BET单点法进行测定,以所测得的值来定义。
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法,使用作为无机化合物的制造法常用的方法。特别是,为了制作球状或椭球状的活性物质,考虑了各种方法,可以举出例如:将过渡金属硝酸盐、硫酸盐等过渡金属原料物质与根据需要的其他元素的原料物质溶解或粉碎分散到水等溶剂中,在搅拌下调节pH并制作回收球状的前体,根据需要将其干燥后,加入LiOH、Li2CO3、LiNO3等Li源并在高温下烧制,得到活性物质的方法;将过渡金属硝酸盐、硫酸盐、氢氧化物、氧化物等过渡金属原料物质与根据需要的其他元素的原料物质溶解或粉碎分散到水等溶剂中,利用喷雾干燥机等将其干燥成型而制成球状或椭球状的前体,向其中加入LiOH、Li2CO3、LiNO3等Li源并在高温下烧制,得到活性物质的方法;以及,将过渡金属硝酸盐、硫酸盐、氢氧化物、氧化物等过渡金属原料物质、LiOH、Li2CO3、LiNO3等Li源以及根据需要的其他元素的原料物质溶解或粉碎分散到水等溶剂中,利用喷雾干燥机等将其干燥成型而制成球状或椭球状的前体,在高温下将其烧制,得到活性物质的方法;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正极活性物质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不同组成或不同粉体物性的2种以上以任意的组合和比例进行合用。
<负极>
负极由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与集电体构成。作为上述负极活性物质,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公知的电化学器件中使用的负极。若对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进行具体说明,只要能够以电化学方式吸收·释放锂离子就没有特别限制。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碳质材料、合金系材料、含锂的金属复合氧化物材料、导电性高分子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另外也可以将2种以上任意组合合用。
作为能够吸收·释放锂的碳质材料,优选通过由各种原料得到的易石墨化沥青的高温处理而制造的人造石墨或精制天然石墨、或者利用沥青及其他有机物对这些石墨实施了表面处理后碳化而得到的物质,对于选自将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人造碳质物质以及人造石墨质物质在400~3200℃的范围进行1次以上热处理而得到的碳质材料、负极活性物质层由至少2种以上具有不同结晶性的碳质构成且/或该不同结晶性的碳质具有相接的界面的碳质材料、负极活性物质层具有至少2种以上的不同取向性的碳质相接的界面的碳质材料中的物质来说,初始不可逆容量、高电流密度充放电特性的平衡更好,是优选的。另外,这些碳材料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的组合和比例合用2种以上。
作为上述将人造碳质物质以及人造石墨质物质在400~3200℃的范围进行1次以上热处理而得到的碳质材料,可以举出碳纳米管、石墨烯、煤炭系焦炭、石油系焦炭、煤系沥青、石油系沥青和对这些沥青进行了氧化处理而得到的物质、针状焦炭、沥青焦炭和将它们部分石墨化而得到的碳剂、炉黑、乙炔黑、沥青系碳纤维等有机物的热解产物、可碳化的有机物和它们的碳化物、或者将可碳化的有机物溶解于苯、甲苯、二甲苯、喹啉、正己烷等低分子有机溶剂中而得到的溶液和它们的碳化物等。
作为被用作上述负极活性物质的金属材料(其中,锂钛复合氧化物除外),只要能够吸收·释放锂,则可以为锂单质、形成锂合金的单质金属和合金、或者它们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硅化物、硫化物或者磷化物等化合物中的任一种,没有特别限制。作为形成锂合金的单质金属和合金,优选为包含13族和14族的金属·半金属元素的材料,更优选为铝、硅和锡(下文中,简称为“特定金属元素”)的单质金属和包含这些原子的合金或化合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的组合和比例合用2种以上。
作为具有选自特定金属元素中的至少1种原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举出任意1种特定金属元素的金属单质、由2种以上的特定金属元素构成的合金、由1种或2种以上的特定金属元素与其他1种或2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构成的合金、以及含有1种或2种以上的特定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及其化合物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硅化物、硫化物或者磷化物等复合化合物。通过使用这些金属单质、合金或金属化合物作为负极活性物质,能够实现电池的高容量化。
能够与Li合金化的金属颗粒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任意物质,从容量和循环寿命的方面出发,金属颗粒例如优选为选自由Fe、Co、Sb、Bi、Pb、Ni、Ag、Si、Sn、Al、Zr、Cr、P、S、V、Mn、Nb、Mo、Cu、Zn、Ge、In、Ti等组成的组中的金属或其化合物。另外,也可以使用由2种以上的金属构成的合金,还可以为金属颗粒由2种以上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合金颗粒。这些之中,优选选自由Si、Sn、As、Sb、Al、Zn和W组成的组中的金属或其金属化合物。
作为金属化合物,可以举出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碳化物等。另外,也可以使用由2种以上的金属构成的合金。
另外,也可以举出这些复合化合物与金属单质、合金或非金属元素等多种元素复杂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具体而言,例如在硅、锡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些元素与不作为负极工作的金属的合金。例如,在锡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按照除锡和硅以外作为负极工作的金属、进而不作为负极工作的金属、非金属元素的组合而包含5~6种元素的复杂的化合物。
在能够与Li合金化的金属颗粒中,优选Si或Si金属化合物。Si金属化合物优选为Si金属氧化物。Si或Si金属化合物从高容量化的方面出发是优选的。本说明书中,将Si或Si金属化合物统称为Si化合物。作为Si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以举出SiOx、SiNx、SiCx、SiZxOy(Z=C、N)等。Si化合物优选为Si金属氧化物,Si金属氧化物用通式表示为SiOx。该通式SiOx是将二氧化Si(SiO2)和金属Si(Si)作为原料得到的,其x的值通常为0≤x<2。SiOx与石墨相比理论容量大,进而非晶态Si或纳米尺寸的Si晶体中锂离子等碱离子的出入容易,能够获得高容量。
Si金属氧化物具体表示为SiOx,x为0≤x<2,更优选为0.2以上1.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以上1.6以下、特别优选为0.6以上1.4以下、尤其优选X=0。若为该范围,在高容量的同时,能够降低Li与氧的结合产生的不可逆容量。
另外,可以举出将Si或Sn作为第一构成元素、除此以外包含第2、第3构成元素的复合材料。第2构成元素例如为钴、铁、镁、钛、钒、铬、锰、镍、铜、锌、镓和锆中的至少1种。第3构成元素例如为硼、碳、铝和磷中的至少1种。
作为被用作负极活性物质的含锂的金属复合氧化物材料,只要能够吸收·释放锂就没有特别限制,从高电流密度充放电特性的方面出发,优选含有钛和锂的材料,更优选包含钛的含锂的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进一步优选锂与钛的复合氧化物(下文中,简称为“锂钛复合氧化物”)。即,若使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锂钛复合氧化物含有在电解液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中来使用,则输出电阻大幅降低,故特别优选。
作为上述锂钛复合氧化物,优选为通式:
LixTiyMzO4
[式中,M表示选自由Na、K、Co、Al、Fe、Ti、Mg、Cr、Ga、Cu、Zn和Nb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元素。]
所示的化合物。
在上述组成中,
(i)1.2≤x≤1.4、1.5≤y≤1.7、z=0
(ii)0.9≤x≤1.1、1.9≤y≤2.1、z=0
(iii)0.7≤x≤0.9、2.1≤y≤2.3、z=0的结构因电池性能的平衡良好而特别优选。
关于上述化合物的特别优选的代表性组成,(i)为Li4/3Ti5/3O4,(ii)为Li1Ti2O4,(iii)为Li4/5Ti11/5O4。另外,关于Z≠0的结构,例如可以举出Li4/3Ti4/3Al1/3O4作为优选结构。
关于电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的含量,为了增加所得到的电极的容量,在电极合剂中优选为40重量%以上。
上述电极合剂可以进一步包含导电剂。上述导电剂是为了提高导电性而混配的添加物,可以为石墨、科琴黑、反蛋白石碳、乙炔黑等碳粉末、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石墨烯片、碳纳米管(CNT)等各种碳纤维等。
本发明的电极合剂进一步包含水系溶剂或有机溶剂的分散介质。作为水系溶剂,通常使用水,也可以相对于水在30重量%以下的范围在其中合用乙醇等醇类、N-甲基吡咯烷酮等环状酰胺类等有机溶剂。另外,作为有机溶剂,可以举出N-甲基-2-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等含氮系有机溶剂;丙酮、甲基乙基酮、环己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剂;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等醚系溶剂;以及它们的混合溶剂等低沸点的通用有机溶剂。需要说明的是,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任1种,也可以以任意的组合和比例合用2种以上。其中,从电极合剂的稳定性、涂布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为N-甲基-2-吡咯烷酮和/或N,N-二甲基乙酰胺。
另外,为了浆料的稳定化,可以使用增稠剂。作为增稠剂,可以举出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氧化淀粉、磷酸化淀粉、酪蛋白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的组合和比例合用2种以上。增稠剂根据需要使用即可,在使用的情况下,优选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增稠剂的含量通常在0.5重量%以上5重量%以下的范围使用。
上述电极合剂中的上述分散介质的混配量考虑在集电体上的涂布性、干燥后的薄膜形成性等而决定。上述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与上述分散介质的比例以重量比计优选为0.5:99.5~20:80。
对于上述电极合剂来说,为了进一步提高与集电体的粘接性,可以进一步包含例如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树脂、聚酰亚胺、聚酰胺和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等。另外,也可以添加交联剂,并照射γ射线或电子射线等放射线而形成交联结构。作为交联处理法,不限于放射线照射,也可以为其他交联方法,例如添加能够进行热交联的含胺基的化合物、含氰尿酸酯基的化合物等并进行热交联。
为了提高浆料的分散稳定性,上述电极合剂也可以添加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等的树脂系或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分散剂。此外,也可以合用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纤维素、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等现有公知的粘结剂。
关于上述电极合剂中的本发明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的混合比例,优选为电极合剂的0.05~20重量%、更优选为1~10重量%。
作为制备包含上述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的电极合剂的方法,通常为下述方法:使该粘结剂溶解或分散到上述分散介质中,在所得到的溶液或分散液中分散、混合上述电极活性物质。然后,将所得到的电极合剂均匀地涂布到金属箔或金属网等集电体上,进行干燥,根据需要进行压制,在集电体上形成薄的电极合剂层,制成薄膜状电极。
除此以外,例如也可以先混合粘结剂和电极活性物质,之后添加上述分散介质,制作合剂。另外,也可以将粘结剂和电极活性物质加热熔融,利用挤出机挤出而预先制作薄膜的合剂,贴合到涂布有导电性粘结剂或通用性有机溶剂的集电体上,制作电极片。进而,也可以将粘结剂的溶液或分散液涂布到预先预成型的电极活性物质上。这样,作为粘结剂的应用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电极)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极,其包含上述本发明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
上述电极优选具有集电体和形成于该集电体上的由上述电极活性物质和上述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构成的电极材料层。本发明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在用于正极和负极中的任一者的情况下均能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因此不限定于哪个电极。特别是,本发明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能够追随充放电时的电极活性物质的体积,优选用于Si系负极材料等高容量活性物质。
作为集电体(正极集电体和负极集电体),可以举出例如铁、不锈钢、铜、铝、镍、钛等的金属箔或金属网等。其中,作为正极集电体,优选铝箔等,作为负极集电体,优选铜箔等。
本发明的电极可以通过例如上述方法来制造。
(电化学器件)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化学器件,其具备上述电极。
作为上述电化学器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应用于现有公知的电化学器件。具体而言,可以举出: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锂电池等一次电池、钠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自由基电池、太阳能电池(特别是染料敏化型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
锂离子电容器、混合电容器、电化学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等电容器;
铝电解电容器、钽电解电容器等各种电容器;
电致变色元件、电化学开关元件、各种电化学传感器等。
其中,由于高容量且输出大,因此还可以适合用于大量的金属离子的移动所致的体积变化大的二次电池。
(二次电池)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其具备上述本发明的电极。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只要正极和负极中的至少一者为上述本发明的电极即可,优选负极为上述本发明的电极。二次电池优选为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优选进一步具备非水系电解液。上述非水系电解液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有机溶剂,可以使用碳酸亚丙酯、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丁酯、γ-丁内酯、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丙酸乙酯等公知的烃系溶剂;氟代碳酸乙烯酯、氟醚、氟化碳酸酯、碳酸三氟乙基甲酯等氟系溶剂中的1种或2种以上。电解质也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任一种物质,可以使用LiClO4、LiAsF6、LiPF6、LiBF4、LiCl、LiBr、CH3SO3Li、CF3SO3Li、LiN(FSO2)2、LiN(CF3SO2)2、双草酸硼酸锂、LiPO2F2、碳酸铯等。
另外,在正极与负极之间可以夹有隔膜。作为隔膜,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隔膜,也可以使用涂布中使用了上述本发明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的隔膜。
作为隔膜,可以举出现有公知的隔膜,可以举出例如吸收保持电解液的玻璃纤维制隔膜、由聚合物构成的多孔性片和无纺布。多孔性片例如由微多孔质的聚合物构成。作为构成这种多孔性片的聚合物,可以举出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烃;为PP/PE/PP的3层结构的层积体、聚酰亚胺、芳族聚酰胺。特别是,聚烯烃系微多孔质隔膜和玻璃纤维制隔膜具有对有机溶剂化学稳定的性质,能够将与电解液的反应性抑制为较低,故优选。由多孔性片构成的隔膜的厚度没有限定,在车辆的马达驱动用二次电池的用途中,单层或多层的总厚度优选为4~60μm。另外,优选由多孔性片构成的隔膜的微细孔径最大为10μm以下(通常为10~100nm左右)、空孔率为20~80%。
作为无纺布,将棉、人造丝、醋酸酯、尼龙(注册商标)、聚酯;PP、PE等聚烯烃;聚酰亚胺、芳族聚酰胺等现有公知的物质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无纺布隔膜的空孔率优选为50~90%。此外,无纺布隔膜的厚度优选为5~200μm、特别优选为10~100μm。厚度小于5μm时,电解液的保持性变差;超过200μm的情况下,电阻有时增大。
实施例
下面,基于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在下述实施例中,除非特别提及,否则“份”、“%”分别表示“重量份”、“重量%”。
合成例1(化合物A的合成)
在反应容器中加入作为具有主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6-丙烯酰胺甲基-α-环糊精21mg(0.02mmol)、作为具有客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丙烯酸正丁酯3mg(0.02mmol)、和按照后述丙烯酰胺添加后的溶液浓度为2mol/kg的方式加入的纯水,由此制备出混合物(混合工序)。在全部聚合性单体中,具有主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1mol%,具有客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1mol%。
将该混合物加热到80℃以上并搅拌后,添加丙烯酸141mg(1.96mmol)、过硫酸铵4.6mg(0.02mmol)、[2-(二甲基氨基)乙基]二甲胺3.0μL,在室温下聚合1小时,由此得到高分子材料。
合成例2(化合物B的合成)
使具有主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6-丙烯酰胺甲基-β-环糊精,使具有客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丙烯酸叔丁酯,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高分子材料。
合成例3(化合物C的合成)
使具有主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6-丙烯酰胺甲基-β-环糊精,使具有客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N-(1-金刚烷基)丙烯酰胺,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高分子材料。
合成例4(化合物D的合成)
使具有主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6-丙烯酰胺甲基-γ-环糊精,使具有客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丙烯酸-2-(全氟己基)乙酯,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高分子材料。
合成例5(化合物E的合成)
使具有主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6-丙烯酰胺甲基-γ-环糊精,使具有客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丙烯酸-2-(全氟己基)乙酯,各自使用0.01mmol,丙烯酸使用1.98mmol,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高分子材料。
合成例6(化合物F的合成)
使具有主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6-丙烯酰胺甲基-γ-环糊精,使具有客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丙烯酸-2-(全氟己基)乙酯,代替丙烯酸而使用丙烯酰胺,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高分子材料。
合成例7(化合物G的合成)
将作为具有主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全乙酰基-6-丙烯酰胺甲基-α-环糊精35mg(0.02mmol)、作为具有客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的丙烯酸正丁酯3mg(0.02mmol)、丙烯酸71mg(0.98mmol)和丙烯酸乙酯98mg(0.98mmol)混合,将该混合物加热到80℃以上并搅拌。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该丙烯酸与丙烯酸乙酯的总摩尔数记为主单体摩尔数,将摩尔比例记为主单体比。
在该混合物中加入光引发剂Irgacure 184 4mg(0.02mmol),利用高压汞灯进行5分钟紫外线照射,得到作为固化物的高分子材料。
合成例8(化合物H的合成)
使具有主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全乙酰基-6-丙烯酰胺甲基-β-环糊精,使具有客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丙烯酸叔丁酯,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得到高分子材料。
合成例9(化合物I的合成)
使具有主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全乙酰基-6-丙烯酰胺甲基-β-环糊精,使具有客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N-(1-金刚烷基)丙烯酰胺,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得到高分子材料。
合成例10(化合物J的合成)
使具有主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全乙酰基-6-丙烯酰胺甲基-γ-环糊精,使具有客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丙烯酸-2-(全氟己基)乙酯,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得到高分子材料。
合成例11(化合物K的合成)
使具有主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6-丙烯酰胺甲基-γ-环糊精,使具有客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丙烯酸-2-(全氟己基)乙酯,代替丙烯酸而使用丙烯酰胺,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得到高分子材料。
合成例12(化合物L的合成)
使具有主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6-丙烯酰胺甲基-γ-环糊精,使具有客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丙烯酸-2-(全氟己基)乙酯,各自为0.01mmol,使丙烯酸与丙烯酸乙酯的主单体摩尔数为1.98mmol,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得到高分子材料。
合成例13(化合物M的合成)
使具有主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6-丙烯酰胺甲基-γ-环糊精,使具有客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丙烯酸-2-(全氟己基)乙酯,各自为0.04mmol,使丙烯酸与丙烯酸乙酯的主单体摩尔数为1.92mmol,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得到高分子材料。
合成例14(化合物N的合成)
使具有主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6-丙烯酰胺甲基-γ-环糊精,使具有客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丙烯酸-2-(全氟己基)乙酯,使主单体比为20:80,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得到高分子材料。
合成例15(化合物O的合成)
使具有主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6-丙烯酰胺甲基-γ-环糊精,使具有客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丙烯酸-2-(全氟己基)乙酯,使主单体比为40:60,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得到高分子材料。
合成例16(化合物P的合成)
使具有主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6-丙烯酰胺甲基-γ-环糊精,使具有客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丙烯酸-2-(全氟己基)乙酯,使主单体比为60:40,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得到高分子材料。
合成例17(化合物Q的合成)
使具有主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6-丙烯酰胺甲基-γ-环糊精,使具有客体基团的聚合性单体为丙烯酸-2-(全氟己基)乙酯,使主单体比为80:20,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7相同的方法得到高分子材料。
(化合物R)
化合物R使用市售的聚丙烯酸(Aldrich公司制造、粘均分子量450,000)。
(化合物S)
化合物S使用市售的聚轮烷(Advanced Soft Materials公司制造、商品名:SeRMSuper Polymer SH3400M(重均分子量400,000))。聚轮烷为下述材料:线状高分子为聚乙二醇,环状分子为聚己内酯接枝α-环糊精,末端基团为金刚烷胺,通过使环状分子在线状高分子上滑动而显示出高伸缩性。
化合物T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Daicel Finechem公司制造的CMC2200)。
另外,化合物U使用苯乙烯·丁二烯橡胶(JSR公司制造的TRD2001)。
合成例18(电解液的制备)
将作为高介电常数溶剂的碳酸亚乙酯、氟代碳酸乙烯酯和作为低粘度溶剂的碳酸甲乙酯按照体积比为20/10/70的方式混合,向其中添加LiPF6并达到1.0摩尔/升的浓度,得到非水电解液。
实施例1~17(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作)
[正极的制作]
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LiNi0.8Co0.1Mn0.1O2(NMC)93重量%、作为导电材料的乙炔黑3重量%和作为粘结剂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4重量%在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混合,进行浆料化。将所得到的浆料涂布到预先涂布有导电助剂的厚度15μm的铝箔的单面,进行干燥,利用压力机进行辊压,将其切割成作为活性物质层的尺寸为宽度50mm、长度30mm、并且具有宽度5mm、长度9mm的未涂布部的形状,作为正极。
[负极的制作]
按照固体成分比为70/25/5(重量%比)的方式称量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人造石墨粉末和SiO(平均粒径5μm)、粉碎后的本发明的特定的高分子(化合物A~Q),进而分散于水溶剂中,准备了负极合剂浆料。将所得到的浆料涂布到厚度10μm的铜箔上并干燥,利用压力机压延,将其切割成作为活性物质层的尺寸为宽度52mm、长度32mm、并且具有宽度5mm、长度9mm的未涂布部的形状,作为负极。
[铝叠层电池的制作]
对于上述正极,隔着厚度20μm的微孔性聚乙烯膜(隔膜)使正极与负极相向,注入上述得到的非水电解液,在上述非水电解液充分渗透到隔膜等后,进行封装,进行预充电、老化,制作出锂离子二次电池。
实施例18
将人造石墨粉末和SiO(平均粒径5μm)、化合物D、化合物R的固体成分比变更为70/25/3/2(重量%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锂离子二次电池。
实施例19
将人造石墨粉末和SiO(平均粒径5μm)、化合物D、使用了浓度1重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水性分散体的化合物T的固体成分比变更为70/25/2/3(重量%比),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锂离子二次电池。
比较例1~2
使用化合物R和S作为混配到负极的高分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锂离子二次电池。
比较例3
加入分别为70重量份、25重量份的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人造石墨粉末和SiO,作为增稠剂、粘结剂,分别使用作为化合物T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水性分散体(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浓度1重量%),作为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固体成分加入2重量份,并且使用作为化合物U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的水性分散体(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的浓度50重量%),作为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的固体成分加入3重量份,利用分散器混合,进行浆料化。将该浆料均匀地涂布到厚度10μm的铜箔的单面,干燥后进行压制,作为负极。
使用如此得到的负极,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出锂离子二次电池。
(电池特性的测定)
[循环特性试验]
将上述制造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板夹住并加压,在该状态下于25℃以相当于1C的电流进行恒流-恒压充电(以下记为CC/CV充电)(0.1C截止)至4.3V后,以1C的恒流放电至3V,以此作为1次循环,由第3次循环的放电容量求出初始放电容量。再次进行循环,将100次循环后的放电容量作为循环后的容量。求出100次循环后的放电容量相对于初始放电容量的比例,以此作为循环容量保持率(%)。
(100次循环后的放电容量)÷(初始放电容量)×100=容量保持率(%)
结果示于表1。
[IV电阻的评价]
对于初始放电容量的评价结束的电池,在25℃以1C的恒流充电至初始放电容量的一半容量。以2.0C使其放电,测定其10秒时的电压。由放电时的电压降低计算出电阻,作为IV电阻。
结果示于表1。
[气体产生量]
使高温循环特性试验结束的电池充分冷却后,利用阿基米德法测定体积,由高温循环特性试验前后的体积变化求出产生的气体量。
结果示于表1。
[表1]
由表1的结果可知,使用了本发明的粘结剂的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由于循环特性试验后的放电容量保持率高,因此显示出优异的寿命特性。另外,实施例的IV电阻值小于比较例的IV电阻值,表明具有良好的放电量。此外,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由于气体产生量小,表明反复充放电后体积变化也小。
工业实用性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能够改善可用作便携式电源、汽车用电源等各种电源的电化学器件、特别是高输出的二次电池的寿命特性。

Claims (21)

1.一种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包含第1高分子和第2高分子的高分子材料,
所述第1高分子包含在侧链具有客体基团的第1结构单元,
所述第2高分子包含在侧链具有主体基团的第2结构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其中,所述第1高分子和所述第2高分子中的至少一者具有1个以上的氟基。
3.一种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包含第3高分子的高分子材料,所述第3高分子包含在侧链具有客体基团的第1结构单元、在侧链具有主体基团的第2结构单元、与所述第1结构单元和第2结构单元以外的第3结构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其中,所述第1结构单元、所述第2结构单元和所述第3结构单元中的至少一种结构单元具有1个以上的氟基。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其中,所述客体基团为烃基。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其中,所述客体基团的碳原子数为40以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其中,所述客体基团的碳原子数为3~20。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其中,所述客体基团具有1个以上的氟基。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其中,所述第1结构单元包含下述式(1a)所示的结构和/或后述式(1’a)所示的结构,
[化1]
式中,
Ra表示氢原子、甲基或氟基;
Rb表示氢原子或氟基;
Rc表示氢原子或氟基;
R1表示从选自由羟基、巯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烷氧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硫代烷氧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烷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氨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酰胺基、具有或不具有1个以上的取代基的苯基、醛基和羧基组成的组中的1价基团除去1个氢原子而形成的2价基团和/或-O-(CH2-CH2-O)n-所示的基团,n为1~20;
RG表示客体基团;
[化2]
式中,
Ra、Rb、Rc和RG与式(1a)中的这些基团含义相同。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其中,所述主体基团为环糊精或其衍生物。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其中,所述主体基团是亚甲基与来自环糊精或其衍生物的羟基的氧原子键合而成的基团,
所述亚甲基进一步与所述第2结构单元的主链或侧链键合。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其中,所述第1结构单元和所述第2结构单元中包含的氟基的总数为4以上。
13.一种电极合剂,其由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电极活性物质和分散介质构成。
14.一种电极,其包含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电极活性物质和集电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极,其为正极。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极,其为负极。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极,其中,电极活性物质在至少一部分包含碳质材料。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极,其中,电极活性物质在至少一部分包含含硅化合物。
19.一种电化学器件,其具备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
20.一种二次电池,其具备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为锂离子电池。
CN202310419513.5A 2019-03-04 2020-03-04 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电极合剂、电极、电化学器件和二次电池 Withdrawn CN1164451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38912 2019-03-04
JP2019-038912 2019-03-04
PCT/JP2020/009216 WO2020179830A1 (ja) 2019-03-04 2020-03-04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用結着剤、電極合剤、電極、電気化学デバイス及び二次電池
CN202080006635.6A CN113169303A (zh) 2019-03-04 2020-03-04 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电极合剂、电极、电化学器件和二次电池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6635.6A Division CN113169303A (zh) 2019-03-04 2020-03-04 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电极合剂、电极、电化学器件和二次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45110A true CN116445110A (zh) 2023-07-18

Family

ID=718922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19513.5A Withdrawn CN116445110A (zh) 2019-03-04 2020-03-04 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电极合剂、电极、电化学器件和二次电池
CN202080006635.6A Pending CN113169303A (zh) 2019-03-04 2020-03-04 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电极合剂、电极、电化学器件和二次电池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6635.6A Pending CN113169303A (zh) 2019-03-04 2020-03-04 电化学器件用粘结剂、电极合剂、电极、电化学器件和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48440A9 (zh)
EP (1) EP3937277A4 (zh)
JP (2) JP6733897B1 (zh)
KR (1) KR102375531B1 (zh)
CN (2) CN116445110A (zh)
TW (1) TWI777139B (zh)
WO (1) WO20201798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7944A (zh) * 2019-10-18 2021-04-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用正极极片、正极活性材料、电池模块、电池包和装置
WO2021131409A1 (ja) * 2019-12-27 2021-07-01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樹脂組成物、重合体、重合体の製造方法、電気化学デバイス用結着剤、電極合剤、電極、電気化学デバイス及び二次電池
JP7562060B2 (ja) * 2022-04-08 2024-10-07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重合体、樹脂組成物及び医療用材料
WO2024135454A1 (ja) * 2022-12-19 2024-06-27 株式会社レゾナック 複合粒子、非水系二次電池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および非水系二次電池電極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52386B2 (ja) 2007-09-25 2013-07-31 学校法人東京理科大学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負極
WO2012036069A1 (ja) 2010-09-14 2012-03-22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分子認識に基づいた物質材料の選択的接着法および自己組織化法
JP5951758B2 (ja) 2012-04-27 2016-07-13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自己修復性及び形状記憶性を有するゲ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044040B2 (en) 2012-10-26 2018-08-07 Tokyo University Of Science Foundation Binder for lithium cell, composition for producing electrode, and electrode
JP6139173B2 (ja) * 2013-02-25 2017-05-3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性組成物、粘着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CN104559173B (zh) * 2015-01-15 2017-02-22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17045517A (ja) * 2015-08-24 2017-03-0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用負極バインダ、二次電池用負極及び二次電池
KR101760581B1 (ko) * 2015-12-22 2017-07-24 한국과학기술원 호스트-게스트 상호작용을 이용한 가역적 가교 바인더,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온전지 음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온전지
JP6636610B2 (ja) * 2016-03-18 2020-01-29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高分子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重合性単量体組成物
CN105914377B (zh) * 2016-06-28 2019-05-17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多元功能化改性高分子锂离子电池粘结剂及在电化学储能器件中的应用
JP6903669B2 (ja) * 2016-08-23 2021-07-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高分子材料
JP2018038186A (ja) * 2016-08-31 2018-03-08 小松計測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再生充電装置及び方法
JP6805014B2 (ja) * 2017-02-09 2020-12-23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US11472903B2 (en) * 2017-05-11 2022-10-18 Osaka University Composition for polymerization, polymer of sam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mer
CN108242555B (zh) * 2018-01-11 2020-06-26 电子科技大学 可自吸附柔性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58322B (zh) * 2018-01-11 2020-03-1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可自愈合柔性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JP2019204719A (ja) * 2018-05-24 2019-11-2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自己修復性負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02728A1 (en) 2022-03-31
EP3937277A4 (en) 2023-01-04
TWI777139B (zh) 2022-09-11
US20230148440A9 (en) 2023-05-11
JP2020145192A (ja) 2020-09-10
EP3937277A1 (en) 2022-01-12
JP2020161503A (ja) 2020-10-01
JP6733897B1 (ja) 2020-08-05
CN113169303A (zh) 2021-07-23
KR20210111340A (ko) 2021-09-10
WO2020179830A1 (ja) 2020-09-10
TW202043413A (zh) 2020-12-01
KR102375531B1 (ko) 2022-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18055B1 (ko) 음극 활물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전지
KR102107373B1 (ko) 비수계 이차 전지 부극용 활물질 그리고 그것을 사용한 부극 및 비수계 이차 전지
TWI777139B (zh) 電化學裝置用接合劑、電極合劑、電極、電化學裝置及二次電池
KR20150120795A (ko) 음극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음극과 리튬 전지
KR20140020919A (ko)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 부극용 슬러리 조성물,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 부극, 및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
US10629906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thium nickel complex oxide, lithium nickel complex oxide manufactured thereby, and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including the same
JP6167548B2 (ja) 非水系二次電池負極用活物質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負極及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JP2013196910A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7304593B2 (ja) 樹脂組成物、重合体、重合体の製造方法、電気化学デバイス用結着剤、電極合剤、電極、電気化学デバイス及び二次電池
JP2018195509A (ja) ポリマー層で被覆されている二次電池用電極
TWI747184B (zh) 電化學裝置用接合劑、電極合劑、電極、電化學裝置及二次電池
CN111584934B (zh) 锂二次电池
JP2017157385A (ja) 二次電池
JP2018039977A (ja) イオン伝導性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71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