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45C - 扬声器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145C
CN1164145C CNB988053322A CN98805332A CN1164145C CN 1164145 C CN1164145 C CN 1164145C CN B988053322 A CNB988053322 A CN B988053322A CN 98805332 A CN98805332 A CN 98805332A CN 1164145 C CN1164145 C CN 116414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coil
plane
lead
suspension
coil loud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88053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57638A (zh
Inventor
坂本良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gami Denki Corp
Kenwood KK
Original Assignee
Mogami Denki Corp
Kenwood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gami Denki Corp, Kenwood KK filed Critical Mogami Den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57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76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14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4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04R9/063Loudspeakers using a plurality of acoustic dr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16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5Acoustic transduc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2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 Y10T29/4908Acoustic transduc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平面密接箔线(2h)被用缝合线(3)缝合在导电悬架(1)的基布(B)上,平面密接箔线的端部(2ha、2hb)从导电悬架(1)向外延伸。在此悬架装置中,减少了从基布(B)剥去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的工作负荷,也解决了与此有关的难题。平面密接箔线(2h)缝合在基布(B)上,同时平面密接箔线的端部(2ha、2hb)设在基层布孔(B1)上,并与基布(B)在一起热模压和剪切。

Description

扬声器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扬声器悬挂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对音圈连接导体的信号输入端提出改进的连接状态的扬声器悬挂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相关的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扬声器的配线工序,迄今提出了各种带有导体2(以下称作“导电阻尼器1D”)的阻尼器,在该阻尼器中,导体2通常沿着称作星形架或者阻尼器的悬架1的槽纹11c设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导电阻尼器1D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实践中,发明人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导电阻尼器(以下称作“缝合式导电阻尼器1Ds”),如EP0369434A2和EP0479317A2中所公开的,这些阻尼器已批量生产。这种缝合式阻尼器用作导体2的导线(以下称作“平面密接箔线2h),这些导线是由适当数目的平面密接导线制作的,而每根导线是通过在纤维上缠绕铜箔制成的。这种平面密接箔线缝合在由编织布制作的基布上,组成悬架1。基布B与被缝合的平面密接箔线被热塑在一起,以使导体2附在槽纹11c上。利用发明人所提供的技术还制作了一种布沿(以下称作“导电布沿1E”)。
诸如缝合式导电阻尼器1Ds以及导电布沿1E之类的扬声器悬架1,设有沿悬架1的槽纹11c或者隆起11r的导体2,把这种悬架称作“导电悬架1”。
导电悬架1设有沿现有普通扬声器悬架的槽纹11c或者隆起11r设置的导体2,导电悬架1的这种结构将作为导电阻尼器1D和导电布沿1E的一种例子进行描述。在制作导电阻尼器1D过程中,比如在制作由本发明人提出的缝合式导电阻尼器1Ds的过程中,普通市售的酚醛树脂原液用甲醇酒精稀释,得到具有所需特定重量的酚醛树脂溶液。由棉花或者化学纤维制作的编织布在这种溶液中浸湿,用酚醛树脂浸透或者覆盖。蒸发清除树脂填料,再剪切编织布使其具有预定宽度。在这种制作方法中,用于阻尼器模压的基布B被准备好。
用作导体2的两组平面密接箔线2h用叫作“CORNEX”的缝合线3缝合到基布B上,如图8所示,沿中心线平行排列,并与中心线有一预定间隔。如图9所示,平面密接箔线2h缝合后,与制作一般的阻尼器相似,基布B被热压,整体模压槽纹11c,使之与基布B的中心线同心。随后,把如图10中虚线所示的多余部分用冲切机切除。在这种制作方法中,可以得到缝合式导电阻尼器1D,设有沿槽纹11c设置的平面密接箔线2h,如图11A和11B所示。
导线布沿1E的制作方法,例如本发明人实践中提出的缝合式导电布沿1Es(参照图3中所示的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制作方法,基本上与缝合式导电阻尼器1Ds的制作方法相同。具体说,把预制的编织布浸泡在具有预定浓度的酚醛树脂或者类似溶液中,并涂上预制的诸如合成橡胶之类的阻尼材料,制备成布沿材料。把该布沿材料剪切成具有预定宽度,制备成基布B,以便用于布沿模压。与用作导体2的上述导体2h相似的两平面密接箔线2h,也用叫做“CORNEX”的缝合线3缝合到基布B上,相对于中心线以预定间隔沿中心线平行排列。
与一般的布沿模压方法相似,缝合平面密接箔线2h之后,基布B被热压,相对于基布B的中心线整体模压隆起11r。随后,剪切多余部分。一般的说,一旦用冲切机剪切了多余的部分,就可得到带有沿隆起11r设置的平面密接箔线2h的缝合式导电布沿1Es。
现有扬声器导电悬架1的结构是用上述方法制作的。因此很显然,由平面密接箔线2h制作的导体2,设置在由浸泡或者涂有树脂的编织布制作的悬架基布B的前面。因此,暴露在外面仅有导体2即,平面密接箔线2h的一侧,另一侧面与悬架基布B接触而隐藏。
下面,以缝合式导电阻尼器1Ds作为一实例,描述用于导体2和输入端子接线片4电互连的装置。如图11A和11B所示,舌形伸出部分(以下称作舌形部13a和13b)在缝合式导电阻尼器的环形区域从粘合部12向外伸出,导体2或者缝合式织网箔线2h可到达上述粘合部位。平面密接箔线2h的端部2ha和2hb延伸到舌形部13a和13b上。
如图12所示,为了在缝合式导电阻尼器1Ds安装在扬声器支架F上的情况下起到电连接的作用,舌形部13a和13b插接在设于扬声器支架F上的输入端子上。在舌形部13a和13b处,平面密接箔线2h的端部2ha和2hb的表面与端子接线片4a和4b的部分区域保持接触,或者相互挤压,接线片4a和4b的接触区域或者挤压区域是焊接的。因此,端子接线片4a和4b的部分区域始终与导体2的前面(即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接触。
另一种方法就是把导体2的端部或者缝合式导电阻尼器1Ds的平面密接箔线端部与阻尼器基布B分开,把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的前后表面暴露在外,并将端部2ha和2hb直接接到输入端子接线片4。缝合式导电阻尼器1Ds的这种连接结构已由本发明人提出了,参见日本专利特未决公报号HEI 2-134100以及实用新型特未决公报号HEI 2-13398。
如图13A和13B所示,在这种电连接方式中,阻尼器环形区域的舌形部13a和13b需要与在舌形部13a和13b上的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分开,可通过在舌形部13a和13b的最外端到粘合部12最外端的圆周之间的范围内放松缝合线3而达到这种要求。该方法还需要从舌形部13a和13b剥去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以剪去松开的缝合线3。此后,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的前后表面都暴露在外,使其与阻尼器基布B(舌形部13a和13b)分开。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两种问题,即:(1)成本高,(2)产品质量不稳定。
成本高(1)的原因如下,放松缝合线3的方法非常复杂,并且工序增加,从而导致成本增加。产品质量不稳定(2)是因为放松缝合线3的工作变化引起的。如果缝合线3放松的太多,该缝合线甚至在靠近槽纹11c端部放松,而放松部分形成在槽纹11c的最外部的圆周上。
在靠近槽纹11c有松动部分的缝合式导电阻尼器1Ds的工作过程中,由于槽纹11c是可移动的,因此槽纹振动,靠近槽纹的平面密接箔线2h与阻尼器基布B接触,产生非正常的声音,称之为振动音。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很长,组成平面密接箔线2h的铜箔线会在松动部位断开,使扬声器产生无声的重大故障。
尽管缝合线3放松的部位还没有到达槽纹11c最外部的圆周,缝合线3的端部仍可能由于阻尼器运输期间的振动或者碰撞而松动,而这种松动部分可能时常接触到槽纹11c最外部的圆周。鉴于上述原因,直到现在还没有发现一种把缝合式导电阻尼器1Ds的导体2(平面密接箔线2h)和阻尼器基布B(即舌形部13a和13b)分开的方法。
但是,如果导体2与阻尼器基布B分开,即如果平面密接箔线2h端部2ha和2hb的前后侧暴露在外,而不想将导体2固定在缝合式导电阻尼器1Ds的基布B的编织布上(在舌形部13a和13b或者类似处),也有一些有利的情况。比如,如果导电阻尼器1D与设置由本发明人提出的布线的端子接线环L或者类似物一起使用,会发生这种情况。
具体地说,在缝合式导电阻尼器1Ds(参见图12)的导体与舌形部13a和13b接触的情况下,悬架基布B的编织布(在舌形部13a和13b或者类似位置)被插在平面密接箔线2h端部2ha和2hb和导线布线之间的接触面(参见图14)。因此,由焊接方式实现的电连接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实现焊接方式,本发明人提出了特殊的导电阻尼器1D,我们称之为编织式导电阻尼器1Di。
更具体地说,如图14所示,端子接线环L是由冲压在树脂板上焊接铜箔线或者类似金属线而制成的印刷电路板或者类似电路板而形成的,其中的三个凸缘L1、L2、L3环绕圆环中心成90°角分开与端子接线环L成为一体。形成凸缘L1的位置设有接线端子,而其余的两个凸缘L2和L3环绕圆环中心成180°角分开。布线P也在设置导电阻尼器1D的一侧形成。用于安装接线片4的方形孔L11如图14所示设在舌形凸缘L1上,其中舌形凸缘L1与输入接线端子连接。接线片4的填隙部41插入孔L11,把每个接线片4的部分区域压住布线P的表面,从而使圆环L与接线片4完成连接。
在制作阻尼器的过程中,组成基布B的纤维用具有预定浓度的酚醛树脂溶液浸泡,并用甲醇稀释,蒸发溶剂以清除树脂填料。用树脂浸泡的纤维作为经线,而不用树脂浸泡的纤维作为纬线,在纬线侧织成一组平面密接箔线2h。基层编织布B与位于阻尼器槽纹11c的中心线上的平面密接箔线2h被热模压在一起,制成编织式导电阻尼器1Di。
由于阻尼器内径部分13(参见图11)被用冲压方法切除,分布在阻尼器中心线上的平面密接箔线2h也被截断了,因此两组平面密接箔线2h沿阻尼器的中心线分布。如图14所示,在冲压过程中,两舌形部13a和13b在阻尼器圆周区域的粘合部12的外侧形成,使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可到达舌形部13a和13b。由于编织式导电阻尼器1Di的结构是这样的,即把平面密接箔线2h织在编织布内,因此作为导体2的平面密接箔线2h的铜箔线暴露在织成编织布的纤维之间(即编织间隙之间)。
如图14所示,将含有粘合剂h的预定数量的橡胶覆盖在接线圆环L的内边缘区域,而接线圆环L干燥预定时间以便蒸发粘合剂h的溶剂。焊糊sc(参见图15)覆盖凸缘L2、L3上的布线P的预定区域,即编织式阻尼器1Di的平面密接箔线2h的端部到达的区域。阻尼器粘合部12和设有接线端子的圆环L的外圆周部分对齐,而阻尼器舌形部13a和13b与环凸缘L2和L3对齐。因此,编织式导电阻尼器1Di的粘合部12和带有粘合剂h的区域彼此接触,而焊糊sc和到达编织式导电阻尼器1Di凸缘的平面密接箔线的后表面彼此接触。
在此状态下,用大约250℃的高温热压粘合部12和阻尼器1Di的舌形部13a和13b几秒,以热活化粘合剂h。一旦编织式导电阻尼器1Di的粘合部12被粘到接线圆环L上、且焊糊sc溶化,到达编织式导电阻尼器1Di的舌形部13a和13b的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的后表面的暴露部分就焊接到圆环L的布线P上了。在这种方法中,可形成带有圆环L的编织式导电阻尼器1Di和接线片4(参见图15)。
加热模压期间,酚醛树脂或者类似物质不会粘合到作为编织式导电阻尼器1Di的导体2的平面密接箔线2h上。更进一步地,组成平面密接箔线2h的铜箔线裸露在基层编织布B的编织间隙之间,该裸露部分与圆环L的布线P接触。因此,这样是很容易焊接的。但是,具有上述这种结构的,舌形部13a和13b到达导体2(即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的普通编织式导电阻尼器1Ds是很难使用的。因此使导电阻尼器1D的类型受到限制,带有布线P的圆环L的使用范围也很窄。
为解决上述难题,有必要有意地把导体2或者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的铜箔线与编织式导电阻尼器1Ds的基层编织布B分开。为了分开到达舌形部13a和13b的平面密接箔线2h端部2ha和2hb,如上所述,松开缝合线3,从舌形部13a和13b剥去平面密接箔线2h,并截断舌形部13a和13b和松开的缝合线3。但是,尽管增加工序的难题(1)通过扬声器的制作工序总数所承担,然而引起致命故障的难题(2)仍然没有解决。
具体地说,在编织线端部与平面密接箔线2h和阻尼器基布B紧密接触的情况下,到达粘合部12外圆环或者舌形部的最外端的编织式导电阻尼器1Ds的编织线端部要受到热模压。因此,即便在压模之后,这些端部也能保持紧密接触。更进一步地,基布B之上的缝合线3由于浸泡编织布酚醛而处于半粘合状态。因此,除非施加了特别大的力,否则到达最外层区域的缝合线3就不会松动。
但是,如果被模压紧的缝合线3一旦受力松动,缝合线3的紧密模压状态或者半粘合状态就会被打破,使缝合线3的端部松动。在此情况下,可以发现如果平面密接箔线2h的分开部分或者松动部分靠近粘合部12的中间部分,而且如果由于缝合线3松动程度的变化,缝合线3在粘合部12的外圆周区域被切断,那么即便很小的外力,特别是在产品运输期间施加到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上的很小的外力,都会使多条缝合线3在靠近最外层的槽纹11c处松动。
下面参照图16描述改进的一种实例,如果不把导电布沿1E的导体2或者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或者类似部位的裸露区域设置在该布沿的编织布B上,就会实现这种改进情况。比如,当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需要分布在布沿1E的后侧时,就可形成这种状态。在此状态下,为了使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与输入端子接线片4保持电互连,按照现有制作方式,所提供的舌形部13a和13b把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分布在输入端子接线片4上,使其保持彼此接触。但是,在此状态下,如图16所示,布沿的基布B覆盖接线片4的整个表面和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与接线片4之间的接触区域的整个表面。
因此,尽管使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与接线片4接触很容易,但是却很难使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保持被压在和固定在接线片4上的状态。更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由于具有良好电绝缘性能的布沿基布B覆盖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因此基布B与焊料s很难达到可靠的焊接,焊接本身也很难进行。
作为克服上述问题的一种对策,可以分开到达由布沿基布B制作的舌形部13a和13b的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松动缝合线3,从舌形部13a和13b上剥去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从而切断舌形部13a和13b,而不放入基布B。即便在此状态下,与上述情况相似,缝合线3也会松向隆起部11r,向隆起部11r形成松动部分。
还有另外一种电连接方式。具体说,舌形部13ah和13b设在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上布沿1E的粘合部12达不到的部位,舌形部13a和13b弯向前侧,到达舌形部13a和13b的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的背面弯向前侧,使其裸露在布沿基布B前侧,如图16A、16B所示,从而使该裸露的部位压紧接线片的部分区域。这种方法显然需要另外弯曲舌形部13a和13b的过程,接线片4需要具有如图所示的特定形状。
发明概要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扬声器悬挂装置及方法,其制作过程可降低扬声器悬挂装置的制作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制作方法所提供的扬声器悬挂装置设有一悬架和安装在悬架表面上的音圈连接导线。本发明所述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沿平面基层部件的表面设置音圈连接导线,该基层部件包括设于与音圈连接导线的信号输入端相对应的部位的剪切部;(b)把基层部件和音圈连接导线压模成预定的形状;以及(c)剪切基层部件和音圈连接导线,使音圈连接导线的信号输入端形成从基层部件向外凸出的凸缘部分。
剪切之后,音圈连接导线的信号输入端作为悬架外侧的凸出部分。因此,没有必要从悬架剥去信号输入接线端子,并有可能防止音圈连接导线松动的情况,阻止从悬架上剥落音圈连接导线。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扬声器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剪切部是在悬架上形成的孔,而且把音圈连接导线安装在基层部件上的缝合线,收紧在包括与孔相对应的音圈连接导线部分的音圈连接导线上。
如果从基层部件脱去用缝合线缝合在基层部件上的音圈连接导线的信号输入端,就要从基层部件中拉出缝合线,这样可使音圈连接导线处于松动状态,并可从悬架脱去音圈连接导线。但是,在本发明中,可剪除多余的缝合线和基层部件,却不必从音圈连接导线中拉出缝合线。因此,可以解决上述难题。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扬声器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压模过程为热压,音圈连接导线的信号输入端被焊糊覆盖,然后其与基层部件热压在一起。
焊糊在热压期间溶化,并粘合到信号输入端。因此,在剪切音圈连接导线时,可有效地防止信号输入端的松动状态。
本发明所述的扬声器悬挂装置包括:(a)由在预定位置设有剪切部的平面基层部件制作的悬架,该平面基层部件被压模制成,并在穿过剪切部的剪切线处被切断;以及(b)设于悬架上的音圈连接导线,音圈连接导线的信号输入端位于剪切部,音圈连接导线和悬架被压模并沿剪切线被切断。
音圈连接导线的信号输入端设在基层部件的剪切部,并沿剪切线与基层部件一起被切断。因此,没有必要从悬架上剥去信号输入端,并有可能防止音圈连接导线的松动情况,阻止从悬架脱上剥掉音圈连接导线。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扬声器悬挂装置,该悬架由内向外包括内粘合部、隆起部和外粘合部,音圈连接导线穿过隆起部的端部,并在内粘合部的中间部分延伸。
这种扬声器悬挂装置与诸如加长的薄式扬声器一起使用。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扬声器悬挂装置,剪切部是在所述悬架上形成的孔,而用于把所述音圈连接导线安装在基层部件上的缝合线被紧固在音圈连接导线上,该音圈连接导线包括与孔相对应的音圈连接导线部分。
尽管音圈连接导线用缝合线缝合在基层部件上,多余的信号输入端和基层部件仍被剪除。因此,没有必要从基层部件脱去音圈连接导线部分,从而可以免除从基层部件中抽出缝合线的工序。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按照本发明,设有孔、且用缝合线与平面密接箔线缝合在一起的缝合式导电布沿的基布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按照本发明,把导电布沿的基布放置在下部模板上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缝合式导电布沿被压模然后被剪切的透视图;
图4是表示按照本发明,设有振动膜的缝合式导电布沿后侧的透视图,以及表示平面密接箔线端部后侧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5是表示按照本发明,设有振动膜和音圈的缝合式导电布沿后侧的透视图。
图6是从扬声器的前侧看去,音圈、设有缝合式导电布沿的振动膜以及输入接线片分别安装在支架上的状态透视图;
图7表示当音圈、设有缝合式导电边缘的振动膜和输入接线片安装在支架上之后,设有排斥磁路的多点驱动式扬声器的整个状态的透视图,以及表示设在平面密接箔线端部和输入接线片之间的配线状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现有的缝合式导电阻尼器的基层布用缝合线与平面密接箔线缝合在一起的平面示意图以及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现有缝合式导电阻尼器的基布用缝合线与平面密接箔线缝合在一起,并与槽纹以及类似部件热模压在一起的平面示意图;
图10是从设有平面密接箔线且与槽纹以及类似部件热模压在一起的现有缝合式导电阻尼器的基布切除部分的平面示意图;
图11A和11B是表示现有的完整的缝合式导电阻尼器的平面示意图和透视图;
图12表示安装在扬声器支架上,并包括电连接的输入接线片的现有缝合式导电阻尼器的透视图;
图13A和13B表示现有缝合式导电阻尼器的透视图,该阻尼器的平面密接箔线的缝合线已松动,致使阻尼器的基布不能穿过导线;
图14分别表示现有缝合式导电阻尼器,设有布线的端子接线圆环,以及输入接线片组装之前的透视图;
图15分别表示现有缝合式导电阻尼器,设有布线的端子接线圆环,以及输入接线片组装之后的透视图;
图16A和16B是局部放大横截面图,表示诸如平面密接箔线之类的导线安装在导电布沿的后面的现有导电布沿,并表示与输入接线片的位置关系。
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
下面参照图1至7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与图8至图16B所示的现有部件相同的组成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尽管通过选取缝合式导电布沿1Es来描述该实施例,缝合式导电阻尼器也可以以相似的方式制作。缝合式导电布沿1Es的振动膜是细长形的,其高度与宽度之比约为6∶1,并可用于多点驱动式扬声器,其中的振动膜由三个音圈和三个斥磁力电路驱动。在此实施例中,设计条件是这样的,布沿隆起11r向上隆起,用于粘合振动膜df的布沿粘合部和音圈导线部分从扬声器的前侧是看不见的。为满足这些设计条件,输入导线分布在布沿隆起11r的后侧。
广泛使用的布沿编织布一般用于布沿的基布B。由#30的单股纤维制成的纤维用作经线和纬线。以60线/英寸的密度编织这些经线和纬线,以便得到重量为100至110克/米2的棉布。用酚醛浓度为24%的树脂溶液浸泡这种棉纱布,并用诸如NBR和SBR式的合成橡胶混合溶液覆盖。这种覆盖橡胶的棉纱布用热空气干燥,随后用切刀将宽度切为约80mm。在此方法中,形成带有隆起11r并涂有橡胶的布沿基布B,目前在本技术领域已广泛运用了。
如图1所示的方形孔B1(7mm×5mm)彼此间以预定间隔制作在基布B的预定位置上。一般称作箔线的导线是由铜箔线缠绕纤维丝制成的,把合适数目的导线织成平面形成平面密接箔线2h。作为导体2的平面密接箔线2h用称作“CORNEX”40#的线3缝合在基布B上,以平行方式排列,并以13mm(大约26mm的间距)的距离与基布B的中心线分开。
平面密接箔线2h以下述方式形成。把母线直径为0.1mm的锡-铜合金线加工到宽度为0.32mm,厚度为0.027mm的箔片上,箔片以22+/-2圈/cm的单层的形式缠绕在200登尼尔的“聚对芳酰胺”纤维上,形成箔线。以27.45+/-0.82mm/圈的编织间隔把一束7根箔线编织成平板,形成平面密接箔线。
如上述方式缝合的平面密接箔线2h,如图1所示,该平面密接箔线2h的部分穿过在基布B上形成的方形孔B1,每个方形孔被分隔成两个相等的部分。随后,如图2所示,把基布B放在下部模板D上,进行热模压。由于导向柱D1安装在该模板D上在与被分隔的方形孔B1相对应的位置,基布B以下述方式分布,即导向柱D1分别插接到由平面密接箔线2h分隔的方形孔B1的部位。
所设置的压模温度大约为200℃。如图3所示,放下上模板,以大约600公斤(轴向输出)的压力、热模压基布B大约5秒种,凝固浸泡在基布B内的酚醛树脂或者类似物质,在基布B的预定部位形成具有预定形状的隆起11r。从模板拆下的被压模的基布B具有与隆起11r的分布情况相适应平面密接箔线2h的形状。
设有压模制成的隆起11r与在适当位置对齐的两片平面密接箔线2h的边缘基布B随后进入剪切工序,剪去图3中由虚线表示的多余的内外部分,形成缝合式的导电布沿1Es。在此实施例中,先备好剪切模板,把设有平面密接箔线2h的压模制成的基布B放在剪切模板上,剪除多余部分,得到例如图3和4所示的理想的缝合式导电布沿1Es。
如图3和4所示,放在方形孔上的平面密接箔线2h的端部在剪切工序中被切除,以具有图3和4所示的预定尺寸。各端部构成不包括基布B的布沿粘合部12外侧的舌形部。即,该舌形部将平面密接箔线2h的前后侧裸露在粘合部12外侧。另外,如图4中的局部放大图所示,缝合线3延伸到平面密接箔线2h的端部(即延伸部)2ha和2hb。
由于延伸到平面密接箔线2h的端部2ha和2hb(即延伸部)的缝合线3经热模压而成,该缝合线以合适的方式沿平面密接箔线2h的表面压制。因此,缝合线3与平面密接箔线2h的端部2ha和2hb(即延伸部)紧密接触,从而即便是缝合线的端部松动,也可防止该缝合线向更深层进一步地松动、脱开。由于缝合线3延伸到平面密接箔线端部,现有技术中缝合线3松动到隆起11r所在位置的现象根本不会发生。
在此实施例中,焊料不会接触到平面密接箔线2h的端部2ha和2hb(即延伸部)。但是,焊接过程中仍可以使用本发明人所提供的方法。即,液浆焊料也要覆盖在位于方形孔之上的平面密接箔线2h的表面。同时,在布沿热模压时,覆盖焊料的部位也要热模压。因此,液浆焊料溶化,并粘结到平面密接箔线2h的导线表面。在此方法中,有可能实现平面密接箔线2h的端部2ha和2hb(即延伸部)的焊接工艺。在此焊接方法中,可更可靠地防止出现下料冲压过程引起的平面密接箔线2h端部的松动情况,与接线片4的焊接过程也容易多了。
冲压之后缝合式预定布沿1Es的尺寸长度为202mm,宽度为48mm,较长侧和较短侧由半径为24mm的弧连接。用于粘合布沿框架的粘合部12宽度大约为3mm,该粘合部设在最外层的圆周部分。宽度为6mm,横截面半径为3mm的隆起11r设在粘合部的内部,其它的粘合部14则设在隆起11r的内部。粘合部用于粘合振动膜df。
如图4所示,粘合在粘合部的振动膜df由纸浆制成,形状细长,通常较平。在此实施例中,如上面所述,其设计条件为:布沿的隆起11r向上隆起,而且用于粘合振动膜df的布沿粘合部14和声音箔线导线部分从扬声器的前侧是看不到的。因此,如图4所示,边缘粘合部14粘合到振动膜的后侧,形成带有缝合式导电端缘1Es的振动膜df。
如图5所示,由于三个音圈固定孔df1形成在带有缝合式导电布沿1Es的振动膜df内,音圈vc的外周边插入孔df1,以使音圈vc的外周边粘合到振动膜df上。音圈vc的端部与平面密接箔线2h是电连接。由于音圈vc的导线部分分布在振动膜后侧,因此音圈vc的导线部分从扬声器前侧看不到的上述设计条件可以得到满足了。
在此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缝合式导电布沿1Es和带有音圈vc的振动膜df粘合到支架F上。支架F由ABS树脂制作,包括玻璃纤维,其尺寸为长228mm、宽49.6mm、深15mm。直径为5mm、高度为14mm的三个柱F1整体设置在支架篮底部,分别设于支架F的中心,和纵向方向上与中心公开60mm的位置处。
如图6所示,其中一个凸缘F2设在支架F较短的一侧用于安装支架F,在该凸缘F2上形成用于设置输入接线片4的两个孔F3。该孔F3是边长为2.5mm的方形孔,且穿过凸缘F2。凸缘F2的前侧设有一直径为8mm、深度为1mm的镗孔,该镗孔与方形孔F3同心。方形孔F3之间的间距与缝合在缝合式导电布沿1Es上的平面密接箔线2h之间的间距(26mm)相同。
如图6所示,粘合剂h覆盖支架F的布沿粘合区域。尽管没有画出,在音圈vc的定位夹具环绕柱F1固定后,设有缝合式导电布沿1Es的振动膜df之上的音圈vc的内周边仍要环绕夹具的外周边固定。如图6所示,为满足上述设计条件,将振动膜df倒过来,使布沿保持向上的隆起11r状态,音圈vc以及平面密接箔线2h的导线部分分布在振动膜的后侧,从而看不到导线部分,平面密接箔线2h的端部2ha和2hb(即延伸部)与用于连接输入接线片4的孔F3对齐。
按照上述状态插接之后,设于缝合式导电布沿1Es的外周边部分的粘合部12与粘合剂接触。通过挤压、固定粘合部分,带有箔片vc的缝合式导电布沿1Es粘合在支架F的预定部位,同时音圈粘合到支架F的预定部位。显然,在此过程中,尽管平面密接箔线2h的某些部分粘合到支架后侧,但是平面密接箔线2h的端部2ha和2hb(即延伸部)的前后表面等分覆盖孔F3的镗孔,其中孔F3用于连接输入接线片4和裸露组成平面密接箔线2h的箔线的铜箔,如图6所示。
在此情况下,输入接线片4被固定。这些接线片一般是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接线片,通常称作紧固接线片。这些接线片由厚度为0.5mm、经模压压制和镀镍的黄铜板制成。如图6所示,该接线片在预定部位设有边长为2.5mm、高度约为3.5mm、侧部厚度约为0.5mm的方管形的填隙部分41。接线片4a接正极,接线片4b接负极。
填隙方法和现有技术中接线片连接在接线衬底上的方法完全相同。如图6所示,填隙部从支架凸缘F2的后侧插入接线方形孔F3。如图7所示的局部放大图,填隙部41的每侧都向外弯曲成相等的四片,同时伸向支架前侧的填隙部41顶部布沿的拐角断开。在此方法中,输入接线片4相对于支架F被填隙。
在此实施例中,在接线片4安装在支架F上时,填隙部41的局部,即,四片弯曲片中的一侧以及端子安装孔F3的镗孔,挤住平面密接箔线2h的端部2ha和2hb(即延伸部)。在此安装状态下,接线片4与音圈vc电连接。一般情况下,平面密接箔线2h的端部2ha和2hb(即延伸部)的挤压状态不会造成实际的导电性能故障。但是,在此实施例中,如图7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平面密接箔线2h的端部2ha和2hb(即延伸部)和接线填隙部41之间的交界区域焊接在一起。
由于平面密接箔线端部2ha和2hb(即延伸部)的导线(铜箔)的整个表面是裸露的,因此也可以进行其它的电连接。比如,首先把输入接线片4固定到支架F上,然后再把音圈vc和设有缝合式导电布沿1Es的振动膜df粘合到支架F上。粘合振动膜df之后,平面密接箔线的端部2ha和2hb(即延伸部)直接焊接到输入接线片4的相等的四片上的某部分。
在上述工艺中,音圈vc,振动膜df,缝合式导电布沿1Es,以及输入接线片4都粘合到支架F上,完成接线过程。随后,拆除箔片定位夹具,再把三个斥磁路RM安装到支架F的柱F1上,形成细长的多点驱动式扬声器。
在设有导电悬架结构1的扬声器中,在不设悬架基布B的情况下,仍能分布诸如平面密接箔线2h式的导体2的端部2ha和2hb。尽管导体2分布在基布B的前后侧,但导体2的端部2ha和2hb不受基布B的影响,能实现良好地裸露。因此,输入接线片4或者类似结构可由最流行的焊接方法实现电连接,比现有方法更容易实现。它对于简化电连接的结构和显著提高设计的自由度非常有效。
在制作导电悬架1的过程中,导体2的端部2ha和2hb没有悬架基布的情况下也可很容易设置,仅仅是增加了现有技术中简单的下料过程。更进一步地,还可提供缝合平面密接箔线2h的方法,该方法非常流行,而且成本低。因此,有可能提供一种成本低并显著提高接线自由度的扬声器导电悬架装置。
由于诸如平面密接箔线2h式的导线端部2ha和2hb是在没有悬架装置的情况下设置的,而且缝合线3延伸到平面密接箔线2h的端部2ha和2hb(即延伸部),因此延伸到平面密接箔线的端部2ha和2hb的缝合线3松动的上述情况根本不会发生。因此,有可能提供一种设有质量非常高的导电悬架的扬声器,以及用于这种扬声器的接线方法。

Claims (7)

1.一种用于制作扬声器悬挂装置的方法,其中悬挂装置包括悬架(1)和设置在悬架(1)表面的音圈连接导线(2h),该方法包括:
沿平面基底部件条表面设置平面音圈连接导线;
将由音圈连接导线固定的基底部件条(B)模压成预定的形状;以及
将被模压的基底部件条修剪为悬挂装置;
其特征在于
音圈连接导线被固定在基底部件条上,其中基底部件条包括位于与悬挂装置的音圈连接导线的信号输入端(2ha,2hb)相对应位置处的剪切部分(B1);
剪切部分被设置在基底部件条上的平面音圈连接导线跨接;以及
音圈连接导线的信号输入端(2ha,2hb)被作为凸缘,该凸缘位于修剪悬挂装置的基底部件的剪切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剪切部分为形成在基底部件条上的孔。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线将音圈连接导线缝在基底部件条上。
4.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线将音圈连接导线缝在基底部件条上。
5.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线在基底部件条的剪切部分处缝入音圈连接导线中。
6.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线在基底部件条的剪切部分处缝入音圈连接导线中。
7.如权利要求1、2、3、4、5或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底部件条具有纵向长度以形成多个悬挂装置,并且每个独立的悬挂装置在贯穿基底部件条的剪切部分被修剪。
CNB988053322A 1997-05-22 1998-04-10 扬声器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414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7039/1997 1997-05-22
JP14703997A JP3331908B2 (ja) 1997-05-22 1997-05-22 スピーカ用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スピーカ用サスペンション製造用金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7638A CN1257638A (zh) 2000-06-21
CN1164145C true CN1164145C (zh) 2004-08-25

Family

ID=15421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80533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4145C (zh) 1997-05-22 1998-04-10 扬声器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332262B1 (zh)
JP (1) JP3331908B2 (zh)
CN (1) CN1164145C (zh)
WO (1) WO19980536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93004B2 (ja) * 1999-12-28 2007-03-1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用導電ダンパーの製造装置
US20030202676A1 (en) * 2002-04-30 2003-10-30 Hiroshi Ohara Composite damper of loudspeaker
US6700988B2 (en) * 2002-07-15 2004-03-02 George K. Wu Speaker spider with integral lead wire arrang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481021B2 (en) 2003-12-04 2009-01-27 Bird Barrier America, Inc. Electric deterrent device
US20070071274A1 (en) * 2005-09-21 2007-03-29 Andersen Morten K Insert moulded surround with integrated lead-out wires
US7974433B2 (en) * 2005-09-21 2011-07-05 Gettop Europe R&D ApS Insert molded surround with mechanical support
EP2028876A1 (en) 2007-08-21 2009-02-25 Harman Beck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Loudspeaker spider
CN101499335B (zh) * 2008-01-30 2011-03-30 纬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布制造方法及其成品
US8295538B2 (en) * 2008-08-22 2012-10-23 Harman Beck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Loudspeaker spider
AU2010204539B2 (en) * 2009-01-19 2014-05-08 Bird B Gone Llc Electric deterrent device having knitted conductors
WO2013052072A1 (en) 2011-10-04 2013-04-11 Bird-B-Gone, Inc. Electrified bird deterrent device with cavity
US8293044B1 (en) * 2012-06-26 2012-10-23 Bird Barrier America, Inc. Animal deterrent device with insulated fasteners
CN105578359B (zh) * 2014-10-09 2018-07-24 大原博 具有导线保护结构的导线弹波及其制造方法
US10263320B2 (en) * 2015-07-17 2019-04-16 Ohio State Innovation Foundation Methods of making stretchable and flexible electronic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2675A (en) 1985-08-19 1987-06-09 International Jensen Incorporated Multiple speaker loudspeaker with conductive bridge
EP0369434B1 (en) 1988-11-15 1995-02-01 Kabushiki Kaisha Kenwood Speaker damper configuration
JP2791830B2 (ja) 1990-10-05 1998-08-27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スピーカ用ダンパー及びその製造法
JPH08186893A (ja) * 1994-12-28 1996-07-16 Kenwood Corp スピーカと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331908B2 (ja) 2002-10-07
WO1998053640A1 (en) 1998-11-26
CN1257638A (zh) 2000-06-21
US6332262B1 (en) 2001-12-25
JPH10327496A (ja) 1998-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4145C (zh) 扬声器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CN1041886C (zh) 扬声器部件及采用该扬声器部件的扬声器
JP3022599B2 (ja) ラウドスピーカ用スパイダの製造方法
JPS58191599A (ja) スピ−カ構造体とその組立て方法
CN1691417A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端子盒以及端子盒制造方法
CN1183657A (zh) 电连接盒
EP1691411A3 (en) Circuit member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id circuit member and said semiconductor device
DE112016001767T5 (de) Rahmenloser Audio-Signalgeber für mobile Anwendungen aufweisend optional unterstützteln Spulendraht und -Anschlüsse
WO2013149454A1 (zh) 微型扬声器组件的组装方法
CN1067533A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158901C (zh) 微型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229957C (zh) 扬声器
CN1830227A (zh) 可卸式音圈音频扬声器
CN1820394A (zh) 电连接器焊接终端
JP3456819B2 (ja) スピー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8815A (zh) 扬声器的布线结构
DE19928241B4 (de) Lautsprecher
JP3261987B2 (ja) Loc用リードフレーム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半導体装置
CN1047421A (zh) 具有高密度表面安装的接触元件的组合式接插件系统
CN210866564U (zh) 一种下料端子注塑成型连接器结构
CN209592376U (zh) 一种应用于电动车喇叭上的插接组件
CN202159812U (zh) Rj45插座的改良结构
JP2560605Y2 (ja) スピーカの配線構造
CN218071795U (zh) 线束支架、扬声系统和电子设备
CN219421011U (zh) 一种扬声器的分段式海绵条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825

Termination date: 201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