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71979B - 一种冲压模具及其冲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冲压模具及其冲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71979B
CN116371979B CN202310667289.1A CN202310667289A CN116371979B CN 116371979 B CN116371979 B CN 116371979B CN 202310667289 A CN202310667289 A CN 202310667289A CN 116371979 B CN116371979 B CN 1163719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stamping
wedge
punching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672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71979A (zh
Inventor
刘德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Pinyue Precision Mo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Pinyue Precision Mo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Pinyue Precision Mo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Pinyue Precision Mo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6728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719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71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1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71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19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00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 B21D5/02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on press brakes without making use of clamping means
    • B21D5/0209Tool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5/00Ejecting or stripping-off devices arranged in machines or tools dealt with in this subclass
    • B21D45/02Eject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冲压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及其冲压方法,冲压模具包括:下模具;上模具;冲压加工时,楔形板与楔块立柱相抵接,以推动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移动,并且对矩形板材进行下压,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因受力而继续相互靠近,并且将所述矩形板材冲压进入所述冲压沉槽内,两个冲压推块将矩形板材冲压在冲压柱体上;下模具还包括第一复位机构,将两个冲压推块进行复位;上模具还包括第二复位机构和第三复位机构,将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进行复位。本申请可以使得弹性圆柱销在冲压成型后自动从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上脱落,提高了冲压加工的工作效率,并且避免了操作不当时所造成的工件报废、人员受伤等意外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冲压模具及其冲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冲压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及其冲压方法。
背景技术
冲压装置是在通过向将工件施加压力,以使其产生塑性变形的加工装备;而冲压模具是冲压装置的核心部件,其用于对工件进行限位,以便于加工得到指定形状和结构的冲压件。
现有的冲压件包括有弹性圆柱销,弹性圆柱通常销由矩形的板材冲压而成。该矩形的板材在被冲压时,板材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沿周向弯折,以相互靠近。冲压得到弹性圆柱销后,其呈圆柱状,并且其侧壁上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沿圆柱状的弹性圆柱销的母线所在的方向延伸。
通过现有的冲压模具对弹性圆柱销进行冲压时,通常将矩形的板材放置在冲压模具中的下模具上,同时下模具上设置有以半圆形的凹槽,同时设置有一对用于对板材的两端进行挤压的冲压推块;随后通过冲压磨具中的上模具将矩形的板材压入前述半圆形的凹槽内,由于上模具至少包括一圆柱状的冲压柱体,因此矩形的板材在被推入凹槽内时,其中部可以在凹槽的内侧壁和冲压柱体的外侧壁的限位作用下产生形变,而其两端可以在一对冲压推块的挤压下,抵接在冲压柱体的外侧壁上,以产生形变,进而矩形的板材可以整体形变为圆柱状。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弹性圆柱销在被挤压成型后,其仍套设在圆柱状的冲压柱体上,通常还需要人工的方式对其进行下料,该下料方式耗时较长,影响了冲压加工时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若弹性圆柱销未能被及时地取下,继续下一次冲压加工时还会导致工件报废,操作不当时还可能致使人员受伤。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对冲压加工后的弹性圆柱销进行下料,本申请提供一种冲压模具及其冲压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用于将矩形板材冲压加工为弹性圆柱销,所述冲压模具包括:
下模具,其包括下模本体、冲压推块和楔块立柱,所述下模本体上设置有冲压沉槽,所述冲压沉槽设置为半圆形,所述冲压推块相对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冲压推块沿第一方向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冲压沉槽的顶部一侧,两个所述冲压推块相互靠近的一端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冲压缺口,所述冲压缺口为四分之一圆的形状,所述冲压缺口的半径等于所述冲压沉槽的半径,所述楔块立柱沿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冲压沉槽的两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上模具,其包括上模本体和冲压柱体,所述上模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冲压推块相对应的冲压楔块,所述冲压柱体呈圆柱状,并且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可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模本体上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楔块立柱相对应的楔形板;
其中,对所述矩形板材冲压加工时,所述上模本体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所述矩形板材放置在两个所述冲压推块上,所述楔形板与所述楔块立柱相抵接,以推动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沿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并且对所述矩形板材进行下压,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因沿竖直方向向上受力而继续相互靠近,同时相对于所述上模本体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并且随所述上模本体沿竖直方向向下同步移动,以将所述矩形板材冲压进入所述冲压沉槽内,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沿轴向拼接为所述冲压柱体,所述冲压楔块与所述冲压推块相抵接,以推动两个所述冲压推块相互靠近,两个所述冲压推块将所述矩形板材冲压在所述冲压柱体上;
所述下模具还包括第一复位机构,所述第一复位机构与所述冲压推块相对应,并且用于在所述冲压楔块取消对两个所述冲压推块的推动后,将两个所述冲压推块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复位;所述上模具还包括第二复位机构和第三复位机构,所述第二复位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未沿竖直方向向上受力时,将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沿竖直方向进行复位,所述第三复位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未沿竖直方向向上受力时,将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进行复位;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在复位后的最小间距大于所述矩形板材的宽度,并且小于所述矩形板材的宽度与两个所述楔形板推动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距离之和。
可选的,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沿轴向拼接为所述冲压柱体时,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分别通过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相抵接,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相互平行,并且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均包括位置较高的一侧和位置较低的一侧,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的位置较高的一侧和位置较低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矩形板材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复位机构包括第一拉杆、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一锁止件,所述下模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复位机构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冲压推块连接,所述第一锁止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拉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一锁止件之间。
可选的,所述上模本体设置有楔块滑台,所述楔块滑台与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相对应,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均连接有滑动楔块,所述滑动楔块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楔块滑台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复位机构包括上压板、第二拉杆和第二复位弹簧,所述上模本体上设置滑动腔室,所述楔块滑台设置在所述滑动腔室的底部一侧,所述上压板与所述滑动楔块的顶部一侧相抵接,并且沿竖直方向可滑动设置,所述第二拉杆穿过上模板体,并且与所述上压板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上压板和所述滑动腔室的顶壁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三复位机构包括第三拉杆、第三复位弹簧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三拉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滑动腔室的侧壁,并且与所述滑动楔块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拉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滑动腔室的侧壁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
可选的,所述上压板与所述滑动腔室的侧壁可滑动连接,所述上压板和所述滑动腔室的侧壁中的一个设置有滑块,所述上压板和所述滑动腔室的侧壁中的另一个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可选的,所述冲压推块的顶部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矩形板材放置在两个所述冲压推块的所述限位槽内。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冲压方法,所述冲压方法用于本申请提供的任意一种冲压模具,以将矩形板材冲压加工为弹性圆柱销,所述冲压方法包括:
将所述矩形板材放置在两个冲压推块上;
将上模具靠近下模具,将楔形板与楔块立柱相抵接,将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沿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并且对所述矩形板材进行下压,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因沿竖直方向向上受力而相互靠近,并且将所述矩形板材冲压进入冲压沉槽内,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沿轴向拼接为冲压柱体;
将冲压楔块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以推动两个冲压推块相互靠近,两个所述冲压推块相互靠近将所述矩形板材冲压在所述冲压柱体上;
将上模具远离下模具,以使得所述冲压楔块取消对两个所述冲压推块的推动,第一复位机构将两个所述冲压推块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复位,第二复位机构将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沿竖直方向进行复位,第三复位机构将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进行复位。
本申请通过在下模本体上设置楔块立柱,以配合上模体上的楔形板,进而将可滑动设置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拼接为冲压柱体,可以将矩形板材冲压至冲压沉槽内;与此同时,通过在上模本体上设置冲压楔块,以配合可滑动设置在下模本体上的冲压推块,可以将矩形板材的两端冲压在冲压柱体上,进而以将弹性圆柱销的冲压成型。而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复位机构对冲压推块进行复位,通过设置第二复位结构和第三复位机构对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进行复位,同时通过对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复位后的之间的最小距离进行合理的设置,可以使得弹性圆柱销在冲压成型后自动从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上脱落,省去了人工进行二次剥离的步骤,提高了冲压加工的工作效率,并且避免了操作不当时所造成的的工件报废、人员受伤等意外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矩形板材形变为弹性圆柱销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冲压模具冲压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下模具隐藏楔块立柱时的正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上模具远离下模具时的正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上模具靠近下模具时的正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上模具抵接在下模具上时的正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上模具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下模本体;110、冲压沉槽;120、下模底板;130、下模承台;140、第一限位板;200、冲压推块;201、第二楔形面;210、冲压缺口;220、限位槽;300、楔块立柱;301、第四楔形面;400、上模本体;410、冲压楔块;411、第一楔形面;420、第一上模体;430、第二上模体;440、楔块滑台;441、第四抵接面;450、滑动腔室;451、滑槽;500、冲压柱体; 510、第一柱体;511、第一抵接面;520、第二柱体;521、第二抵接面;530、楔形板;531、第三楔形面;540、滑动楔块;541、第三抵接面;550、连接支架;600、第一复位机构;610、第一拉杆;620、第一复位弹簧;630、第一锁止件;700、第二复位机构;710、上压板;711、滑块;720、第二拉杆;730、第二复位弹簧;800、第三复位机构;810、第三拉杆;820、第三复位弹簧;830、第二限位件;900、矩形板材;910、弹性圆柱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一公开一种冲压模具,如图1至图8所示,冲压模具用于将矩形板材900冲压加工为弹性圆柱销910,冲压模具包括:
下模具,其包括下模本体100、冲压推块200和楔块立柱300,下模本体100上设置有冲压沉槽110,冲压沉槽110设置为半圆形,冲压推块200相对设置有两个,两个冲压推块200沿第一方向可滑动设置在冲压沉槽110的顶部一侧,两个冲压推块200相互靠近的一端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冲压缺口210,冲压缺口210为四分之一圆的形状,冲压缺口210的半径等于冲压沉槽110的半径,楔块立柱300沿第二方向设置在冲压沉槽110的两侧,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
上模具,其包括上模本体400和冲压柱体500,上模本体400上设置有与冲压推块200相对应的冲压楔块410,冲压柱体500呈圆柱状,并且包括沿第二方向可滑动设置在上模本体400上的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上设置有与楔块立柱300相对应的楔形板530;
其中,对矩形板材900冲压加工时,矩形板材900放置在两个冲压推块200上,上模本体400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楔形板530与楔块立柱300相抵接,以推动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并且对矩形板材900进行下压,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因沿竖直方向向上受力而继续相互靠近,同时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并且将矩形板材900冲压进入冲压沉槽110内,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轴向拼接为冲压柱体500,冲压楔块410与冲压推块200相抵接,以推动两个冲压推块200相互靠近,两个冲压推块200将矩形板材900冲压在冲压柱体500上;
下模具还包括第一复位机构600,第一复位机构600与冲压推块200相对应,并且用于在冲压楔块410取消对两个冲压推块200的推动后,将两个冲压推块200沿第一方向进行复位;上模具还包括第二复位机构700和第三复位机构800,第二复位机构700用于在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未沿竖直方向向上受力时,将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竖直方向进行复位,第三复位机构800用于在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未沿竖直方向向上受力时,将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第二方向进行复位;沿第二方向,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在复位后的最小间距大于矩形板材900的宽度,并且小于矩形板材900的宽度与两个楔形板530推动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距离之和。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下模具可以固定设置,以用于放置矩形板材900,例如下模具可以设置在机架上。上模具可以沿竖直方向可滑动设置,以配合下模具将矩形板材900冲压为弹性圆柱销910,例如上模具可以设置在机械臂上。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下模本体100可以包括下模底板120和下模承台130,下模底板120可以与下模承台130一体成型,并且下模底板120可以设置在下模承台130的底部一侧。下模底板120和下模承台130可以均设置为长方体状,下模承台130可以设置在下模底板120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其长度方向可以与下模底板120的长度方向相同。冲压沉槽110的轴线可以沿下模承台130的长度方向延伸,其可以设置在下模承台130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并且可以设置在下模承台130的顶部一侧。沿竖直截面,冲压沉槽110呈半圆形,其内侧壁为半圆形的弧面。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可以是下模承台130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下模承台130的宽度方向,以将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两个冲压推块200可以沿下模承台130的第一方向的中间位置所在的竖直截面对称设置,并且沿第一方向可滑动设置在冲压沉槽110的顶部一侧。两个冲压推块200相互靠近一端的底部一侧均设置有冲压缺口210,冲压缺口210呈四分之一圆的形状。由于冲压缺口210和半径等于冲压沉槽110的半径,因此当两个冲压推块200相互靠近并且抵接在冲压沉槽110的顶部一侧时,两个冲压推块200上的冲压缺口210与冲压沉槽110可以拼接为圆柱状的限位空间。当矩形板材900被冲压成型为弹性圆柱销910时,弹性圆柱销910的外侧壁与该圆柱状的限位空间的内侧壁相抵接。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冲压推块200的移动由上模具进行推动。其中上模本体400可以包括第一上模体420和第二上模体430,第一上模体420和第二上模体430可以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构成类似“十”字形的形状。冲压楔块410与冲压推块200相对应,也即冲压推块200设置有两个,以分别对两个冲压推块200进行推动,两个冲压楔块410分别设置在第一上模体4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冲压楔块410和冲压推块200之间可以分别通过第一楔形面411和第二楔形面201相抵接,其中第一楔形面411和第二楔形面201可以相互平行,并且倾斜设置。两个冲压楔块410的第一楔形面411以及两个冲压推块200的第二楔形面201可以均呈180度倒置的“V”字形,其倾斜时与竖直平面的夹角可以均为45度。当两个冲压楔块410随上模具沿竖直方向向下同步移动,并且两个冲压楔块410分别与两个冲压推块200相抵接时,两个冲压推块200可以在两个冲压楔块410的推动下沿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以达到将两个冲压推块200移动至相互抵接的位置的目的。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下模本体100上还设置有第一复位机构600,第一复位机构600用于对两个冲压推块200进行复位。当两个冲压楔块410随上模本体400向上同步移动,以取消对两个冲压推块200的下压时,第一复位机构600将两个冲压推块200沿第一方向进行复位,以使得两个冲压推块200相互远离。
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圆柱销910被冲压成型时,其内侧壁与冲压柱体500的外侧壁相抵接。对矩形板材900进行冲压时,矩形板材900被放置在两个冲压推块200之间,并且放置在两个冲压推块200的顶部一侧,随后由冲压柱体500压入冲压沉槽110内。冲压柱体500由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拼接而成,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的轴向可以均为第二方向,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上模体430上。当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相互靠近,并且通过一端相互抵接时,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轴向拼接,拼接而成的冲压柱体500呈圆柱状。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进行拼接时,可以先由楔形板530和楔块立柱300进行推动。其中楔形板530设置有两个,以分别与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相对应。两个楔形板530分别设置在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相互远离的一端,其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楔块立柱300可以设置在下模底板120上,并且可以设置有两组,两组楔块立柱300沿第二方向分别设置在冲压承台的两侧,并且与两个楔形板530相对应。成组设置的楔块立柱30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并且成组设置的两个楔块立柱300还可以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的两侧。当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随上模本体400沿竖直方向向下同步移动时,楔形板530可以与楔块立柱300相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楔形板530和楔块立柱300分别设置有第三楔形面531和第四楔形面301,以用于相互抵接。第三楔形面531和第四楔形面301相互平行,并且均倾斜设置。沿第二方向,两个楔形板530的第三楔形面531,以及两组第二楔块立柱300的第四楔形面301,可以均呈“V”字形设置。由于楔形板530与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连接,而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第二方向可滑动设置,而楔块立柱300固定设置,因此当楔形板530与楔块立柱300相抵接,并且楔形板530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时,楔形板530还可以沿第二方向移动。而两个楔形板530在移动时可以相互靠近,以带动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同步移动。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体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后,可以与放置在两个冲压推块200上的矩形板材900相抵接,以对其进行下压,进而达到将其冲压进入冲压沉槽110内的目的。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对矩形板材900进行下压时,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由于沿竖直方向向上受力而沿第二方向继续相互靠近,同时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即当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抵接在矩形板材900上时,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因受到矩形板材900施加的支撑力而沿第二方向继续相互靠近,同时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直至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轴向拼接为冲压柱体500。当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拼接为冲压柱体500时,弹性圆柱销910的内侧壁与冲压柱体500的外侧壁相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冲压柱体500对矩形板材900冲压的位置,为矩形板材900的长度方向的中部。
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模本体400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二复位机构700和第三复位机构800,第二复位机构700和第三复位机构800均用于对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进行复位。其中第二复位机构700用于在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未沿竖直方向向上受力时,将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以将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竖直方向进行复位;第三复位机构800用于在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未沿竖直方向向上受力时,将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第二方向相互远离,以将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第二方向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复位机构800将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第二方向进行复位时,楔形板530已移动至楔块立柱300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之间的最小距离即为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相互靠近一端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三复位机构800将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第二方向进行复位后,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矩形板材900的宽度,也即大于弹性圆柱销910的轴向的长度。与此同时,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之间的最小距离还小于矩形板材900的宽度与两个楔形板530推动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距离之和。
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将矩形板材900冲压成为弹性圆柱销910时,先将上模本体400远离下模本体100,以使得两个冲压推块200相互远离,同时使得冲压沉槽110的顶部无遮挡,再将矩形板材900放置在两个冲压推块200之间,并且放置在两个冲压推块200的顶部一侧。然后上模本体400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以靠近下模本体100。上模本体400移动时,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上的楔形板530可以与楔块立柱300相抵接,两组楔块立柱300可以对楔形板530形成推动,以使得两个楔形板530在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的同时,还沿第二方向相互靠近。两个楔形板530相互靠近时,带动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同步移动,以使得两个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相互靠近。由于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在复位后的最小间距小于矩形板材900的宽度与两个楔形板530推动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距离之和,因此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相互靠近后,可以与放置在两个冲压推块200上的矩形板材900相抵接,以对矩形板材900进行下压。与此同时,矩形板材900可以向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施加以支撑力,以使得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第二方向继续相互靠近,同时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直至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相互抵接,并且拼接为冲压柱体500。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在继续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将矩形板材900冲压进入冲压沉槽110内。
在上模本体400靠近下模本体100的过程中,上模本体400上的两个冲压楔块410还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当冲压楔块410与冲压推块200相抵接时,两个冲压楔块410可以推动两个冲压推块200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两个冲压推块200在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对矩形板材900的两端进行冲压,以将其冲压抵接在冲压柱体500上,进而以冲压得到弹性圆柱销910。需要说明的是,冲压得到的弹性圆柱销910即套设在冲压柱体500上,其内侧壁与冲压柱体500的外侧壁相抵接,其外侧壁与冲压沉槽110的内侧壁和两个冲压推块200的冲压缺口210的内侧壁相抵接。
如图5所示,冲压完成后,将上模本体400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以远离下模本体100,在此过程中,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由于未沿竖直方向向上受力,第二复位机构700驱使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以将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竖直方向进行复位,第三复位机构800驱使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第二方向相互远离,以将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水平方向进行复位。在上模本体400沿竖直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上模本体400带动两个楔形板530同步移动,当两个楔形板530移动至两组楔块立柱300的上方时,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完全复位,此时由于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矩形板材900的宽度,因此冲压得到的弹性圆柱销910可以从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上自然脱落,而无需人工进行二次剥离。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通过在下模本体100上设置楔块立柱300,以配合上模体上的楔形板530,进而将可滑动设置的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拼接为冲压柱体500,可以将矩形板材900冲压至冲压沉槽110内;与此同时,通过在上模本体400上设置冲压楔块410,以配合可滑动设置在下模本体100上的冲压推块200,可以将矩形板材900的两端冲压抵接在冲压柱体500上,进而以将弹性圆柱销910的冲压成型。而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复位机构600对冲压推块200进行复位,通过设置第二复位结构和第三复位机构800对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进行复位,同时通过对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复位后的之间的最小距离进行合理的设置,可以使得弹性圆柱销910在冲压成型后自动从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上脱落,省去了人工进行二次剥离的步骤,提高了冲压加工的工作效率,并且避免了操作不当时所造成的的工件报废、人员受伤等意外情况。
具体地,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轴向拼接为冲压柱体500时,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分别通过第一抵接面511和第二抵接面521相抵接,第一抵接面511和第二抵接面521相互平行,并且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
如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可以由通过冲压柱体500的中部的平面分割而成,该平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从正视该平面的方向看,第一柱体510的第一抵接面511和第二柱体520的第二抵接面521均呈椭圆形,并且大小相等。沿竖直方向,第一柱体510可以是顶部一侧较宽而底部一侧较窄,第二柱体520则可以是顶部一侧较窄而底部一侧较宽。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复位后,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之间的最小间距即为第一柱体510的底部一侧和第二柱体520的顶部一侧沿第二方向之间的距离。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楔形板530在楔块立柱300的配合下,推动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第二方向相互靠近时,倾斜抵接的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由于其倾斜的第一抵接面511和第二抵接面521而沿第二方向具有不同轴向长度的侧壁面,因此在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相互靠近,以对矩形板材900进行冲压的过程中,第一柱体510由于其底部一侧较窄而与矩形板材900的接触面较小,而第二柱体520由于其底部一侧较宽而与矩形板材900的接触面较大,因此在此过程中,矩形板材900沿其宽度方向两侧受到冲压的程度不同,矩形板材900在第二柱体520所在的一侧受到的挤压程度较大。当矩形板材900进入冲压沉槽110,并且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拼接为冲压柱体500时,矩形板材900的宽度方向两侧受到的冲压程度变为完全相同,即图2所示的形变过程。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用于相互抵接的第一抵接面511和第二抵接面52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可以通过先对矩形板材90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进行冲压,再对矩形板材90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进行冲压,减小将矩形板材900冲压变形时所需的压力,进而以降低矩形板材900被冲压成型的难度,进而保障矩形板材900的成型效果;与此同时,矩形板材900在前述两次冲压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抵消应力的方式消除冲压得到的弹性圆柱销910的残余应力,以使得弹性圆柱销910在被冲压后不易恢复其形变。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冲压完成,并且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相互远离以完全复位时,弹性圆柱销910由于其自重而从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上脱落,由于第二柱体520的第二抵接面521倾斜向下延伸,因此弹性圆柱销910可以在该第二抵接面521的导向作用下倾斜下落,并且下落至指定的位置进行收集,进而以避免随意下落时不易收集而影响下一次的冲压作业,即本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减小弹性圆柱销910在下料过程中对冲压效率造成的影响。
更具体地,第一抵接面511和第二抵接面521均包括位置较高的一侧和位置较低的一侧,第一抵接面511和第二抵接面521的位置较高的一侧和位置较低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大于矩形板材900的宽度。
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第一抵接面511和第二抵接面521位置较高的一侧和位置较低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即为第一抵接面511和第二抵接面521的两侧沿第二方向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大于矩形板材900的宽度,也即大于弹性圆柱销910的轴向的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抵接面511和第二抵接面521的位置较高的一侧和位置较低的一侧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矩形板材900的宽度,可以使得弹性圆柱销910在经由第二抵接面521导向时,第二抵接面521因具有足够长的导向路径而对其具有更佳的导向效果,进而可以提高弹性圆柱销910下落后的位置的准确性。
具体的,第一复位机构600包括第一拉杆610、第一复位弹簧620和第一锁止件630,下模本体100上设置有与第一复位机构600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板140,第一拉杆610的一端穿过第一限位板140与冲压推块200连接,第一锁止件630设置第一拉杆610的另一端,第一复位弹簧620设置在第一限位板140和第一锁止件630之间。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第一限位板140可以设置在下模承台130的顶部一侧,并且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限位板140沿第一方向分别设置在下模承台130的两端。第一复位机构600可以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一复位机构600分别用于对两个冲压推块200进行复位。其中第一拉杆610可以设置为螺纹杆,第一锁止件630可以设置为两个相抵接的螺栓件,第一锁止件630可以与第一拉杆610螺纹连接。第一拉杆610的一端可以沿第一方向穿过第一限位板140,并且与冲压推块200连接。第一锁止件630可以螺纹连接在第一拉杆610的另一端,而第一复位弹簧620可以套设在第一拉杆610上,并且设置在第一锁止件630和第一限位板14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当两个冲压推块200在冲压楔块410的推动下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时,冲压推块200可以带动第一拉杆610同步移动,以将第一限位件靠近第一限位板140,进而对第一复位弹簧620进行压缩。而当两个冲压楔块410取消对冲压推块200的下压时,第一复位弹簧620可以回复其压缩形变,并且推动第一限位件远离第一限位板140,第一限位件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一拉杆610同步移动,而第一拉杆610移动时可以带动冲压推块200同步移动,进而以将两个冲压推块200沿第一方向进行复位。
具体地,上模本体400设置有楔块滑台440,楔块滑台440与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相对应,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均连接有滑动楔块540,滑动楔块540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楔块滑台440上。
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楔块滑台440设置有两个,两个楔块滑台440可以沿第二方向对称设置在第二上模体430的中部。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上均设置有滑动楔块540,滑动楔块540与楔块滑台440相配合,以使得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在沿竖直方向向上受力时相互靠近。滑动楔块540和楔块滑台440分别设置有用于相互抵接的第三抵接面541和第四抵接面441,第三抵接面541和第四抵接面441相互平行,并且倾斜设置。沿第二方向,两个楔块滑台440的第四抵接面441呈180度倒置的“V”字形设置。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可以均通过连接支架550与滑动楔块540连接,楔块滑台440上可以设置有用于对连接支架550进行避让的槽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竖直方向向上受力时,其分别带动一个滑动楔块540在一个楔块滑台440上滑动,楔块滑台440对滑动楔块540的移动进行导向,以使得滑动楔块540在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的同时,还可以沿第二方向水平移动;而两个滑动楔块540在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同步移动,以相互靠近,进而可以达到驱使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轴向拼接为冲压柱体500的目的。
更具体地,第二复位机构700包括上压板710、第二拉杆720和第二复位弹簧730,上模本体400上设置滑动腔室450,楔块滑台440设置在滑动腔室450的底部一侧,上压板710与滑动楔块540的顶部一侧相抵接,并且沿竖直方向可滑动设置,第二拉杆720穿过上模板体,并且与上压板710连接,第二复位弹簧730设置在上压板710和滑动腔室450的顶壁之间。
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滑动腔室450设置在第二上模体430上,其用作滑动楔块540的活动空间。楔块滑台440设置在滑动腔室450的底部一侧,以便于对滑动楔块540进行布置。上压板710抵接在滑动楔块540的顶部一侧上,并且沿竖直方向可滑动设置在滑动腔室450内。第二拉杆720的一端与上压板710的顶部一侧连接,另一端沿竖直方向向上穿过第二上模体430。第二复位弹簧730可以套设在第二拉杆720上,并且在上压板710的顶部一侧和滑动腔室450的顶壁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相互拼接为冲压柱体500时,滑动楔块540在楔块滑动上停止沿第二方向移动,此时滑动楔块540可以仅移动至楔块滑台440的中上部;继续冲压过程时,滑动楔块540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滑动楔块540推动上压板710同步移动,由于滑动楔块540仅移动至楔块滑台440的中上部,因此滑动楔块540推动上压板710沿竖直方向移动时,可以对其进行平稳的驱动。而上压板710在移动的过程中对第二复位弹簧730进行压缩,以使得滑动楔块540的移动更加平稳;而当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未沿竖直方向向上受力时,第二复位弹簧730恢复其压缩形变,并推动下压板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而下压板移动时带动滑动楔块540沿竖直方向向下同步移动,滑动楔块540移动时带动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同步移动,进而以将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竖直方向进行复位。
更具体地,第三复位机构800包括第三拉杆810、第三复位弹簧820和第二限位件830,第三拉杆810的一端穿过滑动腔室450的侧壁,并且与滑动楔块540连接,第二限位件830设置在第三拉杆810的另一端,第三复位弹簧820设置在滑动腔室450的侧壁和第二限位件830之间。
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当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竖直方向进行复位后,还需要通过第三复位机构800沿第二方向进行复位,以相互远离,进而以便于弹性圆柱销910从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上脱落。其中第三拉杆810的一端可以与连接支架550连接,第三拉杆810的另一端可以沿第二方向延伸至滑动腔室450的侧壁外,并且与第二限位件830连接。第三拉杆810可以是螺纹杆,第二限位件830也可以是两个相互抵接的螺栓件,第二限位件830与第三拉杆810螺纹连接。第三复位弹簧820可以套设在第三拉杆810上,并且设置在滑动腔室450的侧壁和第三限位件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相互靠近时,滑动楔块540在楔块滑台440上沿第二方向移动,并且带动第三拉杆810同步移动,第三拉杆810移动时带动第二限位件830件同步移动,以对第三复位弹簧820进行压缩。当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未沿竖直方向向上受力,并且滑动楔块540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并且重新与楔块滑台440相抵接时,下压板可以推动滑动楔块540沿竖直方向向下继续移动,此时滑动楔块540在楔块滑台440的导向下,同时还沿第二方向移动,此时第三复位弹簧820部分恢复其压缩形变。下压板至移动至于楔块滑台440相抵接时停止移动,在此之后,第三复位弹簧820继续会恢复其压缩形变,并且推动第二限位件830移动,第二限位件830移动时带动第三拉杆810同步移动,第三拉杆810移动时带动滑动楔块540同步移动,进而以将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第二方向进行复位。
更具体地,滑动腔室450的侧壁可滑动连接,上压板710和滑动腔室450的侧壁中的一个设置有滑块711,上压板710和滑动腔室450的侧壁中的另一个设置有滑槽451,滑块711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槽451内。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上压板710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可以均设置有滑块711,滑块711可以设置为燕尾形,滑动腔室450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与滑块711相对应的滑槽451,滑块711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槽451内。
可以理解的是,当上压板710沿竖直方向移动时,其可以带动滑块711在滑槽451内移动,而滑块711和滑槽451相配合可以对上压板710进行导向,进而以使得上压板710的移动更加平稳,进而以使得滑动楔块540以及与滑动楔块540连接的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的移动更加平稳。
具体地,冲压推块200的顶部一侧设置有限位槽220,矩形板材900放置在两个冲压推块200的限位槽220内。
如图1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限位槽220可以设置为矩形,其可以沿两个冲压推块200相互靠近的方向贯穿冲压推块200设置。当两个冲压推块200未受到冲压楔块410的下压时,矩形板材900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冲压推块200的限位槽220内。限位槽220的深度可以等于矩形板材900的厚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限位槽220以对矩形板材900进行限位,可以便于冲压柱体500对矩形板材900进行下压,并且使得矩形板材900在被冲压的过程总不易因产生晃动而偏移。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冲压方法,所述冲压方法用于本申请提供的任意一种冲压模具,以将矩形板材900冲压加工为弹性圆柱销910,冲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所述矩形板材900放置在两个冲压推块200上;
S2、将上模具靠近下模具,将楔形板530与楔块立柱300相抵接,将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并且对矩形板材900进行下压,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因沿竖直方向向上受力而相互靠近,并且将矩形板材900冲压进入冲压沉槽110内,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轴向拼接为冲压柱体500;
S3、将冲压楔块410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以推动两个冲压推块200相互靠近,两个冲压推块200相互靠近将矩形板材900冲压在冲压柱体500上;
S4、将上模具远离下模具,以使得冲压楔块410取消对两个冲压推块200的推动,第一复位机构600将两个冲压推块200沿第一方向进行复位,第二复位机构700将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竖直方向进行复位,第三复位机构800将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第二方向进行复位。
本申请通过在下模本体100上设置楔块立柱300,以配合上模体上的楔形板530,进而将可滑动设置的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拼接为冲压柱体500,可以将矩形板材900冲压至冲压沉槽110内;与此同时,通过在上模本体400上设置冲压楔块410,以配合可滑动设置在下模本体100上的冲压推块200,可以将矩形板材900的两端冲压在冲压柱体500上,进而以将弹性圆柱销910的冲压成型。而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复位机构600对冲压推块200进行复位,通过设置第二复位结构和第三复位机构800对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进行复位,同时通过对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复位后的之间的最小距离进行合理的设置,可以使得弹性圆柱销910在冲压成型后自动从第一柱体510和第二柱体520上脱落,省去了人工进行二次剥离的步骤,提高了冲压加工的工作效率,并且避免了操作不当时所造成的的工件报废、人员受伤等意外情况。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用于将矩形板材(900)冲压加工为弹性圆柱销(9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包括:
下模具,其包括下模本体(100)、冲压推块(200)和楔块立柱(300),所述下模本体(100)上设置有冲压沉槽(110),所述冲压沉槽(110)设置为半圆形,所述冲压推块(200)相对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冲压推块(200)沿第一方向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冲压沉槽(110)的顶部一侧,两个所述冲压推块(200)相互靠近的一端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冲压缺口(210),所述冲压缺口(210)为四分之一圆的形状,所述冲压缺口(210)的半径等于所述冲压沉槽(110)的半径,所述楔块立柱(300)沿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冲压沉槽(110)的两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上模具,其包括上模本体(400)和冲压柱体(500),所述上模本体(400)上设置有与所述冲压推块(200)相对应的冲压楔块(410),所述冲压柱体(500)呈圆柱状,并且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可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模本体(400)上的第一柱体( 510)和第二柱体(520),所述第一柱体( 510)和所述第二柱体(520)上设置有与所述楔块立柱(300)相对应的楔形板(530);
其中,对所述矩形板材(900)冲压加工时,所述上模本体(400)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所述矩形板材(900)放置在两个所述冲压推块(200)上,所述楔形板(530)与所述楔块立柱(300)相抵接,以推动所述第一柱体( 510)和所述第二柱体(520)沿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并且对所述矩形板材(900)进行下压,所述第一柱体( 510)和所述第二柱体(520)因沿竖直方向向上受力而继续相互靠近,同时相对于所述上模本体(400)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并且随所述上模本体(400)沿竖直方向向下同步移动,以将所述矩形板材(900)冲压进入所述冲压沉槽(110)内,所述第一柱体( 510)和所述第二柱体(520)沿轴向拼接为所述冲压柱体(500),所述冲压楔块(410)与所述冲压推块(200)相抵接,以推动两个所述冲压推块(200)相互靠近,两个所述冲压推块(200)将所述矩形板材(900)冲压在所述冲压柱体(500)上;
所述下模具还包括第一复位机构(600),所述第一复位机构(600)与所述冲压推块(200)相对应,并且用于在所述冲压楔块(410)取消对两个所述冲压推块(200)的推动后,将两个所述冲压推块(200)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复位;所述上模具还包括第二复位机构(700)和第三复位机构(800),所述第二复位机构(700)用于在所述第一柱体( 510)和所述第二柱体(520)未沿竖直方向向上受力时,将所述第一柱体( 510)和所述第二柱体(520)沿竖直方向进行复位,所述第三复位机构(800)用于在所述第一柱体( 510)和所述第二柱体(520)未沿竖直方向向上受力时,将所述第一柱体( 510)和所述第二柱体(520)沿所述第二方向进行复位;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柱体( 510)和所述第二柱体(520)在复位后的最小间距大于所述矩形板材(900)的宽度,并且小于所述矩形板材(900)的宽度与两个所述楔形板(530)推动所述第一柱体( 510)和所述第二柱体(520)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距离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 510)和所述第二柱体(520)沿轴向拼接为所述冲压柱体(500)时,所述第一柱体( 510)和所述第二柱体(520)分别通过第一抵接面(511)和第二抵接面(521)相抵接,所述第一抵接面(511)和所述第二抵接面(521)相互平行,并且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面(511)和所述第二抵接面(521)均包括位置较高的一侧和位置较低的一侧,所述第一抵接面(511)和所述第二抵接面(521)的位置较高的一侧和位置较低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矩形板材(900)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机构(600)包括第一拉杆(610)、第一复位弹簧(620)和第一锁止件(630),所述下模本体(10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复位机构(600)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板(140),所述第一拉杆(610)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板(140)与所述冲压推块(200)连接,所述第一锁止件(630)设置在所述第一拉杆(610)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复位弹簧(620)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板(140)和所述第一锁止件(63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本体(400)设置有楔块滑台(440),所述楔块滑台(440)与所述第一柱体( 510)和所述第二柱体(520)相对应,所述第一柱体( 510)和所述第二柱体(520)均连接有滑动楔块(540),所述滑动楔块(540)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楔块滑台(44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机构(700)包括上压板(710)、第二拉杆(720)和第二复位弹簧(730),所述上模本体(400)上设置滑动腔室(450),所述楔块滑台(440)设置在所述滑动腔室(450)的底部一侧,所述上压板(710)与所述滑动楔块(540)的顶部一侧相抵接,并且沿竖直方向可滑动设置,所述第二拉杆(720)穿过上模板体,并且与所述上压板(710)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730)设置在所述上压板(710)和所述滑动腔室(450)的顶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复位机构(800)包括第三拉杆(810)、第三复位弹簧(820)和第二限位件(830),所述第三拉杆(810)的一端穿过所述滑动腔室(450)的侧壁,并且与所述滑动楔块(540)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830)设置在所述第三拉杆(810)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复位弹簧(820)设置在所述滑动腔室(450)的侧壁和所述第二限位件(83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710)与所述滑动腔室(450)的侧壁可滑动连接,所述上压板(710)和所述滑动腔室(450)的侧壁中的一个设置有滑块(711),所述上压板(710)和所述滑动腔室(450)的侧壁中的另一个设置有滑槽(451),所述滑块(711)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451)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推块(200)的顶部一侧设置有限位槽(220),所述矩形板材(900)放置在两个所述冲压推块(200)的所述限位槽(220)内。
10.一种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方法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冲压模具,以将矩形板材(900)冲压加工为弹性圆柱销(910),所述冲压方法包括:
将所述矩形板材(900)放置在两个冲压推块(200)上;
将上模具靠近下模具,将楔形板(530)与楔块立柱(300)相抵接,将第一柱体( 510)和第二柱体(520)沿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并且对所述矩形板材(900)进行下压,所述第一柱体( 510)和所述第二柱体(520)因沿竖直方向向上受力而相互靠近,并且将所述矩形板材(900)冲压进入冲压沉槽(110)内,所述第一柱体( 510)和所述第二柱体(520)沿轴向拼接为冲压柱体(500);
将冲压楔块(410)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以推动两个冲压推块(200)相互靠近,两个所述冲压推块(200)相互靠近将所述矩形板材(900)冲压在所述冲压柱体(500)上;
将上模具远离下模具,以使得所述冲压楔块(410)取消对两个所述冲压推块(200)的推动,第一复位机构(600)将两个所述冲压推块(200)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复位,第二复位机构(700)将所述第一柱体( 510)和所述第二柱体(520)沿竖直方向进行复位,第三复位机构(800)将所述第一柱体( 510)和所述第二柱体(520)沿所述第二方向进行复位。
CN202310667289.1A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冲压模具及其冲压方法 Active CN1163719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67289.1A CN116371979B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冲压模具及其冲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67289.1A CN116371979B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冲压模具及其冲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1979A CN116371979A (zh) 2023-07-04
CN116371979B true CN116371979B (zh) 2023-08-18

Family

ID=86975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67289.1A Active CN116371979B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冲压模具及其冲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7197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44318A (ja) * 1997-03-03 1998-09-14 Kiyouhou Seisakusho:Kk プレス成形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5270589U (zh) * 2015-11-24 2016-06-01 重庆研艺科技有限公司 卧式薄板双边卷圆模
CN207982018U (zh) * 2018-02-09 2018-10-19 武汉市华源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滑块抽芯压合卷圆模具结构
CN109500251A (zh) * 2018-12-27 2019-03-22 苏州鑫捷顺五金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卷圆工艺一次成型的模具机构
CN111618198A (zh) * 2020-05-12 2020-09-04 嘉善三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轴套卷圆机
CN115229065A (zh) * 2022-08-05 2022-10-25 浙江嘉兴津荣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卷圆模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44318A (ja) * 1997-03-03 1998-09-14 Kiyouhou Seisakusho:Kk プレス成形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5270589U (zh) * 2015-11-24 2016-06-01 重庆研艺科技有限公司 卧式薄板双边卷圆模
CN207982018U (zh) * 2018-02-09 2018-10-19 武汉市华源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滑块抽芯压合卷圆模具结构
CN109500251A (zh) * 2018-12-27 2019-03-22 苏州鑫捷顺五金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卷圆工艺一次成型的模具机构
CN111618198A (zh) * 2020-05-12 2020-09-04 嘉善三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轴套卷圆机
CN115229065A (zh) * 2022-08-05 2022-10-25 浙江嘉兴津荣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卷圆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1979A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22585B (zh) 一种精确定位的汽车零部件冲压成型模具
KR101096674B1 (ko) 프레스용 금형 어셈블리 및 그를 이용한 스트립 벤딩 방법
CN116371979B (zh) 一种冲压模具及其冲压方法
CN210788868U (zh) 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
CN210080460U (zh) 侧冲模具
CN115193964B (zh) 一种变压器铁芯上夹件冲压成型装置
CN116586992A (zh) 一种曲面钣金件的成型加工系统及其加工工艺
KR101520802B1 (ko) 순차 가공 소재의 성형 탈형장치
CN114178425B (zh) 一种带有自动出料功能的工件冲压机
CN116809779A (zh) 一种钢架结构金属配件加工成型装置
CN108273925B (zh) 一种以槽形废料为扣点的铁芯叠铆装置以及运行方法
CN210907440U (zh) 一种高精密挤压成型模具
CN212121425U (zh) 货箱安装支架用的冲压模具
JP5567986B2 (ja) 合成樹脂板の切断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203972638U (zh) 冲压装置
KR101855592B1 (ko) 경사 작동형 프레스장치
JPH0751896A (ja) プレス成形機
CN219851808U (zh) 一种无人机摄像头镜筒成型装置
CN212238882U (zh) 折弯冲孔模具
CN220942772U (zh) 一种侧孔拉冲模具结构
CN216655982U (zh) 一种侧冲驱动块与强制复位共用结构
JP2669693B2 (ja) ヘミング加工用金型
CN212760463U (zh) 一种钣金件折弯成型工装
CN116037775B (zh) 一种带支脚零件的高精密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
CN219338316U (zh) 一种冲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