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88868U - 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88868U
CN210788868U CN201921319946.9U CN201921319946U CN210788868U CN 210788868 U CN210788868 U CN 210788868U CN 201921319946 U CN201921319946 U CN 201921319946U CN 210788868 U CN210788868 U CN 2107888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assembly
die
sliding
female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199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世俊
陈健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esso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esso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esso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esso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888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888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10Die sets; Pillar gu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nching Or Piercing (AREA)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冲孔组件、压凸组件、上压板、固定凹模、滑动凹模以及恢复机构;固定凹模固定于下模组件上,固定凹模的一侧设有冲孔组件,另一侧与滑动凹模的一侧接触,滑动凹模的另一侧与压凸组件连接;上压板通过第一弹性件设于上模组件上,上模组件上还设有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第一滑块与冲孔组件配合连接,用于驱动冲孔组件往固定凹模方向滑动;第二滑块与压凸组件配合连接,用于驱动压凸组件往滑动凹模方向滑动;第三滑块与滑动凹模配合连接,用于驱动滑动凹模往压凸组件方向滑动;还设有用于驱动冲孔组件、压凸组件和滑动凹模恢复原位的恢复机构。

Description

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
背景技术
应急灯适用于消防应急照明,常用在工厂、酒店、学校、商品房等公共场所以备停电时应急。产品常见吊挂在墙上或者走廊上,应用广泛,需求量大。盒形面盖属应急灯上金属配件,经落料拉伸、切边、冲孔、压凸等工序出成品。该产品呈长方盒形,产品经拉伸成形、切边后进行压凸与冲孔工序,现实中采用多道工序分步冲制,由于产品高度比较矮,工艺内凸扣、孔位比较靠里,往往会造成模具工艺不理想、工序繁琐,生产过程中工件放取困难、工人操作危险等缺陷产生,造成了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模具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可实现多个侧面的冲压需求,自带退料机构,操作简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冲孔组件、压凸组件、上压板、固定凹模、滑动凹模以及恢复机构;所述的固定凹模固定于下模组件上,所述的冲孔组件设于固定凹模的一侧,固定凹模的另一侧与滑动凹模的一侧接触,滑动凹模的另一侧与压凸组件连接;所述的上压板通过第一弹性件设于上模组件上,所述的上模组件上还设有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所述的第一滑块与冲孔组件配合连接,用于驱动冲孔组件往固定凹模方向滑动;所述的第二滑块与压凸组件配合连接,用于驱动压凸组件往滑动凹模方向滑动;第三滑块与滑动凹模配合连接,用于驱动滑动凹模往压凸组件方向滑动;所述的冲孔组件、压凸组件、滑动凹模分别连接有一组恢复机构,每组恢复机构用于分别驱动冲孔组件、压凸组件和滑动凹模恢复至初始位置。在使用时,将待加工的产品放置在固定凹模和滑动凹模上,放置好后,上模组件下行,第三滑块首先接触到滑动凹模,迫使滑动凹模往外侧滑动,即往压凸组件方向滑动,直至第三滑块竖直身位与滑动凹模竖直身位贴合,此时,滑动凹模与固定凹模的外围边缘与产品的内壁贴合;上模组件继续下行,上压板压紧产品使之与固定凹模和滑动凹模顶面贴合,第一弹性件持续压缩;上模组件再继续下行,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开始分别于冲孔组件和压凸组件接触,第一滑块迫使冲孔组件往固定凹模方向滑动,第二滑块迫使压凸组件往滑动凹模方向移动,使得压凸组件和冲孔组件分别接触产品的侧面,完成冲压作业。上模组件上行,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首先撤出,恢复机构驱动压凸组件和冲孔组件恢复初始状态;上模组件继续上行,第三滑块撤出,恢复机构驱动滑动凹模恢复至初始状态,使得滑动凹模与产品的内壁分离,便于取出产品;取出产品后,再进入下一个周期。优选的,第一弹性件为第一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的冲孔组件包括第一斜块、第一固定块、第一卸料块、第一导柱、第一冲头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的第一固定块的一侧与第一斜块连接,第一导柱和第一冲头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块的另一侧,所述的第一导柱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卸料块后与固定凹模上第一导柱孔连接,第一导柱能够在第一导柱孔内滑动;所述的第一卸料块上还设有与第一冲头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二弹簧设于第一固定块和第一卸料块之间,当所述的上模组件往下模组件方向移动时,所述的第一滑块与第一斜块接触,推动第一斜块往固定凹模方向移动。在组装冲孔组件时,首先将第一斜块固定在第一固定块的一侧,在固定块的另一侧安装上第一导柱和第一冲头以及第二弹簧,然后将第一卸料块套设在第一导柱上,同时第一冲头多准第一卸料块上的第一通孔;然后将第一导柱的另一端安装在固定凹模上的第一导柱孔内;第一导柱能够在第一导柱孔内滑动,这样当冲孔组件往固定凹模方向移动时,第一导柱起到导向的作用,第一导柱往第一导柱孔内部滑动,从而实现整个冲孔组件往固定凹模方向移动;当上模组件下行过程中,第一滑块与第一斜块接触,推动第一斜块往固定凹模方向滑动,此时第二弹簧被压缩,上模组件继续下行,使得第一卸料块与固定凹模的侧面接触,同时第一冲头与产品的侧面接触,完成冲压作业;上模组件上行,第一滑块逐渐与第一斜块分离,第二弹簧逐渐恢复初始状态,当第一滑块完全与第一斜块分离后,恢复机构被启动,恢复机构驱动整个冲孔组件恢复至初始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凸组件包括第二斜块、第二固定块、第二卸料块、第二导柱、压凸冲头以及第三弹簧;所述的第二固定块的一侧与第二斜块连接,第二导柱和压凸冲头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块的另一侧,所述的第二导柱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卸料块与滑动凹模上的第二导柱孔连接,第二导柱能够在第二导柱孔内滑动;所述的第二卸料块上设有与压凸冲头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三弹簧设于第二固定块和第二卸料块之间,当所述的上模组件往下模组件放下移动时,所述的第二滑块与第二卸料块接触,推动第二斜块往滑动凹模方向移动。在组装时,首先将第二斜块固定在第二固定块的一侧,在第二固定块的另一侧分别安装上第二导柱、第三弹簧以及压凸冲头,然后将第二卸料块套设在第二导柱上,同时使得压凸冲头对准第二卸料块上的第二通孔,第三弹簧的另一侧与第二卸料块连接;然后将第二导柱的另一端与滑动凹模上的第二导柱孔连接;第二导柱能够在第二导柱孔内滑动,第二导柱起到导向的作用;当上模组件下行时,第二滑块与第二斜块接触,推动第二斜块往滑动凹模方向滑动,此时第三弹簧被压缩,上模组件继续下行,使得第二卸料块与滑动凹模的侧面接触,同时第二冲头与产品的侧面接触,完成压凸作业;上模组件上行,第二滑块逐渐与第二斜块分离,第三弹簧逐渐恢复初始状态,当第二滑块完全与第二斜块分离后,恢复机构被启动,恢复机构驱动整个压凸组件恢复至初始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冲头组件的第一导柱与固定凹模滑配,移动进出不允许其跑出固定凹模的第一导柱孔,保证剪切间隙;压凸组件的第二导柱与滑动凹模滑配,移动进出不允许跑出滑动凹模的第二导柱孔,保证压凸工作稳定;镶配导柱之后的滑动凹模与固定凹模相互之间配合,导柱的长度不能过短,滑动进出必须保证两者不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的恢复机构为:与冲孔组件连接的第一恢复机构、与压凸组件连接的第二恢复机构、与滑动凹模连接的第三恢复机构,第一恢复机构均包括第一挡块、第四弹簧以及螺杆组件,第二恢复机构均包括第二挡块、第四弹簧以及螺杆组件,第三恢复机构均包括第三挡块、第四弹簧以及螺杆组件;所述的第一挡块、第二挡块以及第三挡块均固定于下模组件上;所述的第一挡块设于第一斜块背向第一固定块的一侧,螺杆组件的一端依次穿过第四弹簧和第一挡块后与第一斜块连接;所述的第二挡块设于第二斜块背向第二固定块的一侧,螺杆组件的一端依次穿过第四弹簧和第二挡块后与第二斜块连接;所述的滑动凹模的两端设有第三斜块,所述的第三挡块设于第三斜块面向冲孔组件的一侧,螺杆组件依次穿过第四弹簧和第三挡块后与第三斜块连接。当第一滑块下行过程中,与第一斜块接触,驱动冲孔组件往固定凹模方向移动时,由于第一恢复机构的螺杆组件的一端是与第一斜块连接的,此时第四弹簧被压缩;当第一滑块上行离开第一斜块时,第一恢复机构的第四弹簧没有了外力,第四弹簧的自身的弹性恢复力使其恢复原位,从而带动第一斜块移动,实现第一恢复机构驱动冲孔组件恢复原位;第二恢复机构和第三恢复机构的工作原理与第一恢复机构一样。其中,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的位置固定,保证冲头组件和压凸组件回退位置稳定,同时与上模对配准确,也对弹簧提供作用力,对上模起到一定的限定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斜块、第二斜块、第三斜块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一斜坡、第二斜坡和第三斜坡,第一斜坡的坡面面向第一挡块所在的一侧,第二斜坡的坡面面向第二挡块所在的一侧,第三斜坡的坡面面向第三挡块所在的一侧;所述的第一滑块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斜坡对应的第四斜坡,第四斜坡的坡面与第一斜坡的坡面平行;所述的第二滑块的底部设有与第二斜坡对应的第五斜坡,第五斜坡的坡面与第二斜坡的坡面平行,第三滑块的底部设有与第三斜坡对应的第六斜坡,第六斜坡的坡面与第三斜坡的坡面平行。当第一滑块下行时,第一斜块底部的第四斜坡与第一斜块顶部的第一斜坡接触,第一滑块的一侧与第一挡块相抵,另一侧通过第四斜坡与第一斜坡相抵,由于第一挡块是固定不动的,在第一滑块下行过程中,只能推动第一斜块移动;第二滑块与第二斜块的工作原理、第三滑块与第三斜块的工作原理与第一滑块和第一斜块的原理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滑块的长度值大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长度值,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的长度值相等。第三滑块的长度值大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长度值,以保证首先驱动滑动凹模滑动,使得滑动凹模和固定凹模的外边缘与产品的内壁接触;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的长度值相等,以保证冲压作业与压凸作业能够同时进行,节省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冲孔组件设有两组,两组冲孔组件设于固定凹模的同一侧,所述的第一滑块、第一恢复机构也对应设有两组;所述的压凸组件设有两组,两组压凸组件设有滑动凹模的同一侧,所述的第二滑块、第二恢复机构也对应设有两组;所述的第三恢复机构设有两组,两组第三恢复机构分别与滑动凹模两端的第三斜块连接,所述的第三滑块也对应设有两组。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以及第三滑块的底部设有用于供螺杆组件穿过的凹槽。由于螺杆组件是分别于第一斜块、第二斜块和第三斜块连接的,而第一滑块在下行过程中,位于第一挡块和第一斜块之间,螺杆组件的存在,会影响第一滑块下行,设置凹槽,第一滑块下行过程中,由于凹槽的存在,螺杆组件位于凹槽内,不会与第一滑块干涉;第二滑块、第三滑块上设置的凹槽与第一滑块的作用、原理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上固定板和模柄,所述的上固定板固定于上模座的底部,所述的模柄固定于上模座的顶部;所述的第一弹性件、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均与上固定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的下模组件包括下固定板和下模座,所述的下固定板固定于下模座的顶部,所述的固定凹模、第一挡块、第二挡块、第三挡块均固定于下固定板上。
进一步的,还设有用于给产品定位的定位块,所述的定位块固定于下模组件上,设于固定凹模背向滑动凹模的一侧;在所述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上均设有用于限制上模组件下行距离的限位块,第一滑块上的限位块设于第一挡块的正上方,第二滑块上的限位块设于第二挡块的正上方。设置限位块,当上模组件下行一定距离后,限位块与第一挡块、第二挡块接触,从而限制上模组件继续下行。定位块镶配进入下固定板,安装后高于固定凹模,放置面盖产品时起到初定位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装配模具时,因为正向行程比较大,故而第一弹簧采用高压缩量黄色螺旋扁线弹簧。下模部件因需要弹压力进行卸料,故而第二弹簧与第三弹簧、第四弹簧采用重型载荷绿色螺旋扁线弹簧。此模具冲孔冲切部分采用镶件结构,损坏易换。冲压作业全程采用导柱不错位不分离的方式进行导向滑配,确保模具滑配精准良好。对模装模简单,模具零件加工合理,此模具将常规正冲方式通过斜块转化为侧向冲压方式,合理的解决了面盖产品因高度低,侧面冲压过于到边,而出现模具制作困难、工人作业危险及工作繁琐等问题。冲头、压凸冲头、滑块、斜块、凹模、镶件均采用Cr12MoV,热处理至HRC58~62,零件耐用不易崩口。其余模板使用45#或A3钢板加工制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盒形面盖侧滑动压凸冲孔模具将常规正冲方式通过斜块转化为侧向冲压方式,内部自带退料机构,一次冲压可实现产品多个侧面的冲压需求,冲压结构安全稳定;
2.盒形面盖内压凸工艺通过采用活动凹模与活动压凸组件相互配合冲切实现,同时压凸后活动凹模与产品内壁分离容易;
3.模具可衍化出正向及四个侧向同时冲裁的冲压结构,应用面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模具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以及第三滑块分别与冲孔组件、压凸组件和滑动凹模接触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模模具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中盒形面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至7所示,一种盒形面盖15压凸冲孔模具,包括上模组件1、下模组件2、冲孔组件3、压凸组件4、上压板5、固定凹模6、滑动凹模7以及恢复机构8;固定凹模6固定于下模组件2上,冲孔组件3设于固定凹模6的一侧,固定凹模6的另一侧与滑动凹模7的一侧接触,滑动凹模7的另一侧与压凸组件4连接;上压板5通过第一弹性件12设于上模组件1上,上模组件1上还设有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和第三滑块11,第一滑块9与冲孔组件3配合连接,用于驱动冲孔组件3往固定凹模6方向滑动;第二滑块10与压凸组件4配合连接,用于驱动压凸组件4往滑动凹模7方向滑动;第三滑块11与滑动凹模7配合连接,用于驱动滑动凹模7往压凸组件4方向滑动;冲孔组件3、压凸组件4、滑动凹模7分别连接有一组恢复机构8,每组恢复机构8用于分别驱动冲孔组件3、压凸组件4和滑动凹模7恢复至初始位置。在使用时,将待加工的产品放置在固定凹模6和滑动凹模7上,放置好后,上模组件1下行,第三滑块11首先接触到滑动凹模7,迫使滑动凹模7往外侧滑动,即往压凸组件4方向滑动,直至第三滑块11竖直身位与滑动凹模7竖直身位贴合,此时,滑动凹模7与固定凹模6的外围边缘与产品的内壁贴合;上模组件1继续下行,上压板5压紧产品使之与固定凹模6和滑动凹模7顶面贴合,第一弹性件12持续压缩;上模组件1再继续下行,第一滑块9和第二滑块10开始分别于冲孔组件3和压凸组件4接触,第一滑块9迫使冲孔组件3往固定凹模6方向滑动,第二滑块10迫使压凸组件4往滑动凹模7方向移动,使得压凸组件4和冲孔组件3分别接触产品的侧面,完成冲压作业。上模组件1上行,第一滑块9和第二滑块10首先撤出,恢复机构8驱动压凸组件4和冲孔组件3恢复初始状态;上模组件1继续上行,第三滑块11撤出,恢复机构8驱动滑动凹模7恢复至初始状态,使得滑动凹模7与产品的内壁分离,便于取出产品;取出产品后,再进入下一个周期。
如图1、2、3、5所示,冲孔组件3设有两组,两组冲孔组件3设于固定凹模6的同一侧,第一滑块9、第一恢复机构8也对应设有两组;压凸组件4设有两组,两组压凸组件4设有滑动凹模7的同一侧,第二滑块10、第二恢复机构8也对应设有两组;第三恢复机构8设有两组,两组第三恢复机构8分别与滑动凹模7两端的第三斜块701连接,第三滑块11也对应设有两组。
如图1、2、3所示,冲孔组件3包括第一斜块301、第一固定块302、第一卸料块303、第一导柱304、第一冲头305以及第二弹簧306;第一固定块302的一侧与第一斜块301连接,第一导柱304和第一冲头305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块的另一侧,第一导柱304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卸料块后与固定凹模6上第一导柱304孔连接,第一导柱304能够在第一导柱304孔内滑动;第一卸料块上还设有与第一冲头305对应的第一通孔,第二弹簧306设于第一固定块302和第一卸料块303之间,当上模组件1往下模组件2方向移动时,第一滑块9与第一斜块301接触,推动第一斜块301往固定凹模6方向移动。在组装冲孔组件3时,首先将第一斜块301固定在第一固定块302的一侧,在固定块的另一侧安装上第一导柱304和第一冲头305以及第二弹簧306,然后将第一卸料块303套设在第一导柱304上,同时第一冲头305对准第一卸料块303上的第一通孔;然后将第一导柱304的另一端安装在固定凹模6上的第一导柱304孔内;第一导柱304能够在第一导柱304孔内滑动,这样当冲孔组件3往固定凹模6方向移动时,第一导柱304起到导向的作用,第一导柱304往第一导柱304孔内部滑动,从而实现整个冲孔组件3往固定凹模6方向移动;当上模组件1下行过程中,第一滑块9与第一斜块301接触,推动第一斜块301往固定凹模6方向滑动,此时第二弹簧306被压缩,上模组件1继续下行,使得第一卸料块303与固定凹模6的侧面接触,同时第一冲头305与产品的侧面接触,完成冲压作业;上模组件1上行,第一滑块9逐渐与第一斜块301分离,第二弹簧306逐渐恢复初始状态,当第一滑块9完全与第一斜块301分离后,恢复机构8被启动,恢复机构8驱动整个冲孔组件3恢复至初始位置。
如图1、2、3所示,压凸组件4包括第二斜块401、第二固定块402、第二卸料块403、第二导柱404、压凸冲头405以及第三弹簧406;第二固定块402的一侧与第二斜块401连接,第二导柱404和压凸冲头405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块的另一侧,第二导柱404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卸料块与滑动凹模7上的第二导柱404孔连接,第二导柱404能够在第二导柱404孔内滑动;第二卸料块上设有与压凸冲头405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三弹簧406设于第二固定块402和第二卸料块之间,当上模组件1往下模组件2放下移动时,第二滑块10与第二卸料块接触,推动第二斜块401往滑动凹模7方向移动。在组装时,首先将第二斜块401固定在第二固定块402的一侧,在第二固定块402的另一侧分别安装上第二导柱404、第三弹簧406以及压凸冲头405,然后将第二卸料块403套设在第二导柱404上,同时使得压凸冲头405对准第二卸料块403上的第二通孔,第三弹簧406的另一侧与第二卸料块连接;然后将第二导柱404的另一端与滑动凹模7上的第二导柱404孔连接;第二导柱404能够在第二导柱404孔内滑动,第二导柱404起到导向的作用;当上模组件1下行时,第二滑块10与第二斜块401接触,推动第二斜块401往滑动凹模7方向滑动,此时第三弹簧406被压缩,上模组件1继续下行,使得第二卸料块403与滑动凹模7的侧面接触,同时第二冲头与产品的侧面接触,完成压凸作业;上模组件1上行,第二滑块10逐渐与第二斜块401分离,第三弹簧406逐渐恢复初始状态,当第二滑块10完全与第二斜块401分离后,恢复机构8被启动,恢复机构8驱动整个压凸组件4恢复至初始位置。
如图2、3所示,第一斜块301、第二斜块401、第三斜块701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一斜坡、第二斜坡和第三斜坡,第一斜坡的坡面面向第一挡块811所在的一侧,第二斜坡的坡面面向第二挡块812所在的一侧,第三斜坡的坡面面向第三挡块813所在的一侧;第一滑块9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斜坡对应的第四斜坡,第四斜坡的坡面与第一斜坡的坡面平行;第二滑块10的底部设有与第二斜坡对应的第五斜坡,第五斜坡的坡面与第二斜坡的坡面平行,第三滑块11的底部设有与第三斜坡对应的第六斜坡,第六斜坡的坡面与第三斜坡的坡面平行。当第一滑块9下行时,第一斜块301底部的第四斜坡与第一斜块301顶部的第一斜坡接触,第一滑块9的一侧与第一挡块811相抵,另一侧通过第四斜坡与第一斜坡相抵,由于第一挡块811是固定不动的,在第一滑块9下行过程中,只能推动第一斜块301移动;第二滑块10与第二斜块401的工作原理、第三滑块11与第三斜块701的工作原理与第一滑块9和第一斜块301的原理相同。
如图2、4所示,第三滑块11的长度值大于第一滑块9和第二滑块10的长度值,第一滑块9与第二滑块10的长度值相等。第三滑块11的长度值大于第一滑块9和第二滑块10的长度值,以保证首先驱动滑动凹模7滑动,使得滑动凹模7和固定凹模6的外边缘与产品的内壁接触;第一滑块9与第二滑块10的长度值相等,以保证冲压作业与压凸作业能够同时进行,节省时间。
如图1、2、3所示,恢复机构8为:与冲孔组件3连接的第一恢复机构8、与压凸组件4连接的第二恢复机构8、与滑动凹模7连接的第三恢复机构8,第一恢复机构8均包括第一挡块811、第四弹簧802以及螺杆组件803,第二恢复机构8均包括第二挡块812、第四弹簧802以及螺杆组件803,第三恢复机构8均包括第三挡块813、第四弹簧802以及螺杆组件803;第一挡块811、第二挡块812以及第三挡块813均固定于下模组件2上;第一挡块811设于第一斜块301背向第一固定块302的一侧,螺杆组件803的一端依次穿过第四弹簧802和第一挡块811后与第一斜块301连接;第二挡块812设于第二斜块401背向第二固定块402的一侧,螺杆组件803的一端依次穿过第四弹簧802和第二挡块812后与第二斜块401连接;滑动凹模7的两端设有第三斜块701,第三挡块813设于第三斜块701面向冲孔组件3的一侧,螺杆组件803依次穿过第四弹簧802和第三挡块813后与第三斜块701连接。当第一滑块9下行过程中,与第一斜块301接触,驱动冲孔组件3往固定凹模6方向移动时,由于第一恢复机构8的螺杆组件803的一端是与第一斜块301连接的,此时第四弹簧802被压缩;当第一滑块9上行离开第一斜块301时,第一恢复机构8的第四弹簧802没有了外力,第四弹簧802的自身的弹性恢复力使其恢复原位,从而带动第一斜块301移动,实现第一恢复机构8驱动冲孔组件3恢复原位;第二恢复机构8和第三恢复机构8的工作原理与第一恢复机构8一样。
如图2所示,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以及第三滑块11的底部设有用于供螺杆组件803穿过的凹槽。由于螺杆组件803是分别于第一斜块301、第二斜块401和第三斜块701连接的,而第一滑块9在下行过程中,位于第一挡块811和第一斜块301之间,螺杆组件803的存在,会影响第一滑块9下行,设置凹槽,第一滑块9下行过程中,由于凹槽的存在,螺杆组件803位于凹槽内,不会与第一滑块9干涉;第二滑块10、第三滑块11上设置的凹槽与第一滑块9的作用、原理相同。
如图1所示,上模组件1包括上模座102、上固定板103和模柄101,上固定板103固定于上模座102的底部,模柄101固定于上模座102的顶部;第一弹性件12、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和第三滑块11均与上固定板103的底部连接;下模组件2包括下固定板202和下模座201,下固定板202固定于下模座201的顶部,固定凹模6、第一挡块811、第二挡块812、第三挡块813均固定于下固定板202上。
如图1、3所示,还设有用于给产品定位的定位块13,定位块13固定于下模组件2上,设于固定凹模6背向滑动凹模7的一侧;在第一滑块9和第二滑块10上均设有用于限制上模组件1下行距离的限位块14,第一滑块9上的限位块14设于第一挡块811的正上方,第二滑块10上的限位块14设于第二挡块812的正上方。设置限位块14,当上模组件1下行一定距离后,限位块14与第一挡块811、第二挡块812接触,从而限制上模组件1继续下行。
装配模具时,因为正向行程比较大,故而第一弹簧采用高压缩量黄色螺旋扁线弹簧。下模部件因需要弹压力进行卸料,故而第二弹簧306、第三弹簧406、第四弹簧802采用重型载荷绿色螺旋扁线弹簧。此模具冲孔冲切部分采用镶件结构,损坏易换。冲压作业全程采用导柱不错位不分离的方式进行导向滑配,确保模具滑配精准良好。对模装模简单,模具零件加工合理,此模具将常规正冲方式通过斜块转化为侧向冲压方式,合理的解决了面盖15产品因高度低,侧面冲压过于到边,而出现模具制作困难、工人作业危险及工作繁琐等问题。冲头、压凸冲头405、滑块、斜块、凹模、镶件均采用Cr12MoV,热处理至HRC58~62,零件耐用不易崩口。其余模板使用45#或A3钢板加工制造。
以上盒形面盖15侧滑动压凸冲孔模具有适用0.3~1.2mm不同材料厚度的拉伸盒形类产品侧冲切,一次冲压可实现多个侧面的冲压工艺、安全稳定的五金冲压结构。投入生产后,冲压可实现4~7秒/个,相比用多工序作业效率提高并且安全许多。同样的衍化原理,如有合适的五金产品即可使用此模具结构方式设计出同时满足于正向及四个侧向一步冲裁的冲压结构,此模具是满足生产需求的新型模具。
工作原理:
1.将盒形面盖15放置在模具定位块13处,即通过定位块13定位靠住,放置在固定凹模6的面上,如图2、3、5所示。
2.上模模具下行,第三滑块11的斜面首先接触滑动凹模7两侧的第三斜块701的斜面,迫使滑动凹模7通过第二导柱404滑动,往压凸组件4方向滑动,直至第三滑块11直身位下行进入滑动凹模7直身位,即第三滑块11位于第三挡块813与第三斜块701之间,滑动凹模7不再移动,此时固定凹模6与滑动凹模7的外围边缘与盒形面盖15的内壁贴合;
3.上模模具继续下行,上压板5压紧面盖15使面盖15与固定凹模6和滑动凹模7的顶面贴合,此时第一弹簧持续压缩;
4.上模模具继续下行,第一滑块9和第二滑块10开始分别接触第一斜块301和第二斜块401,推动冲孔组件3往固定凹模6方向移动,以及推动压凸组件4往滑动凹模7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卸料块303和第二卸料块403与面盖15接触,此时第二弹簧306和第三弹簧406开始压缩,上模模具持续下行,限位块14到达限定位置,阻止上模模具下行,此时也完成了第一冲头305与压凸冲头405对面盖15的冲压作业;
5.上模模具上行,工件按照下行的反顺序依次退回,第二弹簧306和第三弹簧406回弹,第一卸料块303与第二卸料块403完成第一冲头305和压凸冲头405与凹模的退料动作;持续上行,冲孔组件3和压凸组件4分别在第二恢复机构8和第一恢复机构8的第四弹簧802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同时第一弹簧回弹,上压板5离开面盖15顶面;上模模具继续上行,第三滑块11离开第三斜块701,第三恢复机构8的第四弹簧802迫使滑动凹模7与面盖15的内壁分离,回到初始位置;人工拿走面盖15后,再次放入待冲压的面盖15,完成一个工作周期。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件(1)、下模组件(2)、冲孔组件(3)、压凸组件(4)、上压板(5)、固定凹模(6)、滑动凹模(7)以及恢复机构;所述的固定凹模固定于下模组件(2)上,所述的冲孔组件(3)设于固定凹模的一侧,固定凹模的另一侧与滑动凹模的一侧接触,滑动凹模的另一侧与压凸组件(4)连接;所述的上压板(5)通过第一弹性件(12)设于上模组件(1)上,所述的上模组件(1)上还设有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和第三滑块(11),所述的第一滑块(9)与冲孔组件(3)配合连接,用于驱动冲孔组件(3)往固定凹模(6)方向滑动;所述的第二滑块(10)与压凸组件(4)配合连接,用于驱动压凸组件(4)往滑动凹模(7)方向滑动;第三滑块(11)与滑动凹模(7)配合连接,用于驱动滑动凹模(7)往压凸组件(4)方向滑动;所述的冲孔组件(3)、压凸组件(4)、滑动凹模(7)分别连接有一组恢复机构,每组恢复机构用于分别驱动冲孔组件(3)、压凸组件(4)和滑动凹模恢复至初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孔组件(3)包括第一斜块(301)、第一固定块(302)、第一卸料块(303)、第一导柱(304)、第一冲头(305)以及第二弹簧(306);所述的第一固定块(302)的一侧与第一斜块(301)连接,第一导柱(304)和第一冲头(305)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块的另一侧,所述的第一导柱(304)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卸料块后与固定凹模上第一导柱(304)孔连接,第一导柱(304)能够在第一导柱(304)孔内滑动;所述的第一卸料块上还设有与第一冲头(305)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二弹簧(306)设于第一固定块(302)和第一卸料块(303)之间,当所述的上模组件(1)往下模组件(2)方向移动时,所述的第一滑块(9)与第一斜块(301)接触,推动第一斜块(301)往固定凹模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凸组件(4)包括第二斜块(401)、第二固定块(402)、第二卸料块(403)、第二导柱(404)、压凸冲头(405)以及第三弹簧(406);所述的第二固定块(402)的一侧与第二斜块(401)连接,第二导柱(404)和压凸冲头(405)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块的另一侧,所述的第二导柱(404)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卸料块与滑动凹模上的第二导柱(404)孔连接,第二导柱(404)能够在第二导柱(404)孔内滑动;所述的第二卸料块上设有与压凸冲头(405)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三弹簧(406)设于第二固定块(402)和第二卸料块之间,当所述的上模组件(1)往下模组件(2)放下移动时,所述的第二滑块(10)与第二卸料块接触,推动第二斜块(401)往滑动凹模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恢复机构为:与冲孔组件(3)连接的第一恢复机构、与压凸组件(4)连接的第二恢复机构、与滑动凹模连接的第三恢复机构,第一恢复机构均包括第一挡块(811)、第四弹簧(802)以及螺杆组件(803),第二恢复机构均包括第二挡块(812)、第四弹簧(802)以及螺杆组件(803),第三恢复机构均包括第三挡块(813)、第四弹簧(802)以及螺杆组件(803);所述的第一挡块(811)、第二挡块(812)以及第三挡块(813)均固定于下模组件(2)上;所述的第一挡块(811)设于第一斜块(301)背向第一固定块(302)的一侧,螺杆组件(803)的一端依次穿过第四弹簧(802)和第一挡块(811)后与第一斜块(301)连接;所述的第二挡块(812)设于第二斜块(401)背向第二固定块(402)的一侧,螺杆组件(803)的一端依次穿过第四弹簧(802)和第二挡块(812)后与第二斜块(401)连接;所述的滑动凹模的两端设有第三斜块(701),所述的第三挡块(813)设于第三斜块(701)面向冲孔组件(3)的一侧,螺杆组件(803)依次穿过第四弹簧(802)和第三挡块(813)后与第三斜块(70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斜块(301)、第二斜块(401)、第三斜块(701)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一斜坡、第二斜坡和第三斜坡,第一斜坡的坡面面向第一挡块(811)所在的一侧,第二斜坡的坡面面向第二挡块(812)所在的一侧,第三斜坡的坡面面向第三挡块(813)所在的一侧;所述的第一滑块(9)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斜坡对应的第四斜坡,第四斜坡的坡面与第一斜坡的坡面平行;所述的第二滑块(10)的底部设有与第二斜坡对应的第五斜坡,第五斜坡的坡面与第二斜坡的坡面平行,第三滑块(11)的底部设有与第三斜坡对应的第六斜坡,第六斜坡的坡面与第三斜坡的坡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滑块(11)的长度值大于第一滑块(9)和第二滑块(10)的长度值,第一滑块(9)与第二滑块(10)的长度值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孔组件(3)设有两组,两组冲孔组件(3)设于固定凹模的同一侧,所述的第一滑块(9)、第一恢复机构也对应设有两组;所述的压凸组件(4)设有两组,两组压凸组件(4)设有滑动凹模的同一侧,所述的第二滑块(10)、第二恢复机构也对应设有两组;所述的第三恢复机构设有两组,两组第三恢复机构分别与滑动凹模两端的第三斜块(701)连接,所述的第三滑块(11)也对应设有两组。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以及第三滑块(11)的底部设有用于供螺杆组件(803)穿过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组件(1)包括上模座(102)、上固定板(103)和模柄(101),所述的上固定板(103)固定于上模座(102)的底部,所述的模柄(101)固定于上模座(102)的顶部;所述的第一弹性件(12)、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和第三滑块(11)均与上固定板(103)的底部连接;所述的下模组件(2)包括下固定板(202)和下模座(201),所述的下固定板(202)固定于下模座(201)的顶部,所述的固定凹模、第一挡块(811)、第二挡块(812)、第三挡块(813)均固定于下固定板(20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用于给产品定位的定位块(13),所述的定位块(13)固定于下模组件(2)上,设于固定凹模背向滑动凹模的一侧;在所述的第一滑块(9)和第二滑块(10)上均设有用于限制上模组件(1)下行距离的限位块(14),第一滑块(9)上的限位块(14)设于第一挡块(811)的正上方,第二滑块(10)上的限位块(14)设于第二挡块(812)的正上方。
CN201921319946.9U 2019-07-02 2019-08-14 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 Active CN21078886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243296 2019-07-02
CN201921024329 2019-07-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88868U true CN210788868U (zh) 2020-06-19

Family

ID=6862580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19946.9U Active CN210788868U (zh) 2019-07-02 2019-08-14 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
CN201910747701.4A Pending CN110508684A (zh) 2019-07-02 2019-08-14 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47701.4A Pending CN110508684A (zh) 2019-07-02 2019-08-14 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07888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8684A (zh) * 2019-07-02 2019-11-29 广东联塑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7900B (zh) * 2020-01-17 2020-10-27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像数据处理的闯关监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1950A (zh) * 2005-12-12 2007-06-20 王凤波 一种槽形工件的侧冲孔模具
CN102451867B (zh) * 2010-10-27 2013-10-23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锥形钣金件整体翻孔成形方法及其工具
CN103372606A (zh) * 2012-04-17 2013-10-30 刘雨欣 一种微型阳极钢片连续冲压弯曲模具
CN203470617U (zh) * 2013-07-22 2014-03-12 中国北车集团沈阳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扁孔冲压模具
CN104399807A (zh) * 2014-11-06 2015-03-11 安徽久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冲压模具冲压方法
CN204209002U (zh) * 2014-11-17 2015-03-18 浙江铁牛汽车车身有限公司 翻孔装置
CN104801615B (zh) * 2015-05-15 2016-10-05 沧州惠邦机电产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板条状多弯弹性零件一次冲压成型组合模具
CN105149424A (zh) * 2015-09-22 2015-12-16 无锡曙光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冲孔模
CN207872851U (zh) * 2018-02-08 2018-09-18 惠州阜东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位同步冲孔模具
CN210788868U (zh) * 2019-07-02 2020-06-19 广东联塑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8684A (zh) * 2019-07-02 2019-11-29 广东联塑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8684A (zh) 2019-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88868U (zh) 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
CN105312422A (zh) 开口环形件滑杆弯曲模
CN109500242A (zh) 一种汽车天窗导轨多型面成型加工冲压模具及其冲压方法
CN108326148B (zh) 一种翻边冲孔模具
CN205869225U (zh) 一种弯曲落料模
CN111842652A (zh) 一种带有侧冲补偿回弹功能的冲压模具
CN102847804A (zh) 连接件的加工模具
CN110465577B (zh) 一种汽车侧板零件多面冲切模具及其加工方法
CN202779462U (zh) 连接件的加工模具
CN211191593U (zh) 一种铝压铸件复合去毛刺装置
CN214866660U (zh) 一种钣金件双腔双动式孔位翻边模具
CN105880376A (zh) 一种弯曲落料模
CN211564203U (zh) 一种边沿向内斜弯曲扣件液压复合模
JPS61162238A (ja) ピアスとサイジングを同時に行う鍛造金型装置
CN211071483U (zh) 连续模冲裁组件及模内出料结构和连续模
CN212397838U (zh) 一种一次性成型双向折边带侧冲孔的复合模
CN210614799U (zh) 一种支架切边模具
CN210115374U (zh) 一种成型后双侧吊冲孔模具
CN108273925B (zh) 一种以槽形废料为扣点的铁芯叠铆装置以及运行方法
CN110586760A (zh) 一种边沿向内斜弯曲扣件液压复合模
CN109365642B (zh) 冲压侧翻边模具
CN111482513A (zh) 一种一次性成型双向折边带侧冲孔的复合模
CN217070449U (zh) 一种折弯模具
CN218555288U (zh) 一种马达类外壳及汽车油泵精密类拉伸件用模具
CN209969311U (zh) 一种便于顶出的小物流车生产精密压冲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