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41919A - 连接管和油烟机 - Google Patents

连接管和油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41919A
CN116241919A CN202310009154.6A CN202310009154A CN116241919A CN 116241919 A CN116241919 A CN 116241919A CN 202310009154 A CN202310009154 A CN 202310009154A CN 116241919 A CN116241919 A CN 116241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oil
connecting pipe
exhaust port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091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祖龙
李定艳
勾健
蒋济武
梁健林
贾志强
王佳新
郝猛
何晓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0915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419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41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419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0Removing cooking fu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连接管和油烟机。连接管适于和抽风模块连接且位于抽风模块的下方,抽风模块包括箱体,箱体设有入风口,连接管包括上转接件,上转接件与箱体的下表面形成相接缝,上转接件设有排风口以及沿排风口的周向延伸的凸起部,凸起部适于穿设入风口且突入箱体内。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在连接管上设置了凸起部,当连接管和抽风模块连接时,凸起部插入到抽风模块的入风口,并且设计为凸起部突入箱体,因此当连接管的油烟进入到箱体时,凸起部能大大减弱油烟对连接管和抽风模块之间的相接缝产生的冲击作用,从而避免渗油现象的发生。

Description

连接管和油烟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烟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抽风模块和油烟机。
背景技术
分体式油烟机设置有相互分离的抽风模块和拢烟模块,抽风模块设置在拢烟模块的上方,抽风模块和拢烟模块通过连接管连接以实现油烟的传输,抽风模块连接有排烟管道,从而将油烟排放到外界。由于连接管需要和抽风模块连接,因此两者之间会形成相接缝,连接管中的油烟进入抽风模块的过程中,油烟的流动容易冲击相接缝而产生油污的渗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连接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接管,适于和抽风模块连接且位于所述抽风模块的下方,所述抽风模块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有入风口,所述连接管包括上转接件,所述上转接件与所述箱体的下表面形成相接缝,所述上转接件设有排风口以及沿所述排风口的周向延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适于穿设所述入风口且突入所述箱体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入风口的边缘相距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突出所述入风口至少3mm,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入风口的边缘相距至少3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设于所述排风口的边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背离所述排风口一侧的空间适于承接从所述抽风模块流下的油污,并且与所述排风口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包括相距设置的多个,相邻的所述凸起部之间形成排油口,所述排油口连通所述凸起部背离所述排风口一侧的空间与所述排风口。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风口呈矩形,所述排油口与所述排风口的角部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转接件还设有第一环状凸筋,所述第一环状凸筋环绕所述凸起部设置,以和所述凸起部之间形成与所述排风口连通的集油槽,所述集油槽构成所述凸起部背离所述排风口一侧的空间的至少部分,以承接从所述抽风模块流下的油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状凸筋位于所述箱体的下表面的下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油槽绕所述排风口呈环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油槽的槽底自第一环状凸筋朝向所述凸起部倾斜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油槽的槽底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15°。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油烟流动方向,所述上转接件设有渐扩段,所述渐扩段与所述排风口相接。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油烟机,所述油烟机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连接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烟机还包括抽风模块和拢烟模块,所述拢烟模块与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上转接件与所述抽风模块连接。
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在连接管上设置了凸起部,当连接管和抽风模块连接时,凸起部插入到抽风模块的入风口,并且设计为凸起部突入箱体,因此当连接管的油烟进入到箱体时,凸起部能大大减弱油烟对连接管和抽风模块之间的相接缝产生的冲击作用,从而避免渗油现象的发生。
本申请的其它优点将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设计。
图1为一些实施例中油烟机示意图;
图2为一些实施例中油烟机剖视图;
图3为一些实施例中虚线所示部位放大图(图中黑点为油污示意);
图4为一些实施例中下侧板示意图;
图5为一些实施例中上转接件示意图;
图6为一些实施例中上转接件俯视图;
图7为图6中X-X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抽风模块1000,箱体1100,下侧板1110,入风口1111,第一容腔1200;
连接管2000;
上转接件2100;
排风口2110;
凸起部2120;
排油口2130;
第一环状凸筋2140;
集油槽2150,槽底2151;
空间2160;
密封条2170;
渐扩段2180;
拢烟模块3000;
排烟管道4000。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提出一种连接管2000,下文将结合油烟机对连接管2000进行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公开的连接管2000不仅限于应用到油烟机中,还可以应用到其它的抽排烟设备中。
结合图1至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2000包括有上转接件2100,上转接件2100设置有排风口2110和凸起部2120,凸起部2120设置在排风口2110的周向,凸起部2120被配置为可以穿过入风口1111,通过凸起部2120和入风口1111的相互配合,减弱油烟的流动冲击连接管2000和抽风模块1000之间的相接缝,避免渗油现象的发生。
具体地,抽风模块1000适于和连接管2000以及拢烟模块3000相互配合而构成油烟机。拢烟模块3000的主要作用在于对油烟进行聚拢收集,连接管2000的作用在于实现对油烟的传输,而抽风模块1000的主要作用在于形成负压,从而为油烟的流动提供动力,实现对油烟的抽吸。拢烟模块3000构成一个中空的腔体,油烟容器聚拢到此腔体中继而方便通过连接管2000被抽风模块1000抽吸排走,抽风模块1000中包含有风机,风机包括蜗壳、设置在蜗壳内的风轮,以及与风轮驱动连接的电机,风机动作从而形成负压,实现对油烟的抽吸。拢烟模块3000和抽风模块1000为两个相互分离的部件,通过连接管2000的连接实现对油烟的传输,也就是说,这类型的油烟机构成了分体式的结构,抽风模块1000可置于厨房的吊顶的内部,位于连接管2000和拢烟模块3000的上方,厨房的吊顶为相对密封的空间2160,因此可以有效封闭抽风模块1000所发出的噪音。也正是抽风模块1000与拢烟模块3000分离,可释放拢烟模块3000的前端空间2160,削弱抽风模块1000的尺寸对拢烟模块3000的造型的影响。可以理解的是,本文中所指的油烟是一种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气态混合物,包含有空气、水蒸气及多种有机物。
抽风模块1000与连接管2000连接,当抽风模块1000抽吸油烟时,油烟通过拢烟模块3000进入到连接管2000,继而进入到抽风模块1000中,然后通过与抽风模块1000连接的排烟管道4000排放到外界。由于抽风模块1000和连接管2000是两个相互分离的部件,连接管2000和抽风模块1000连接时会产生相接缝,所谓的相接缝即为两个物体之间的缝隙,相接缝容易在油烟的流动下受到冲击,油污则容易从连接管2000和抽风模块1000之间的相接缝泄漏出去,为此,本申请中通过如下方案进行解决。
具体地,抽风模块1000包括有箱体1100,箱体1100为主要用于容纳风机的部件,也就是说箱体1100需要构成一种中空的结构,如此才能实现将风机安装在箱体1100中。例如,结合图1和图2所示,箱体1100的整体呈扁平的立方体结构,具有六个侧板,分别为上侧板、下侧板1110、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下侧板1110设置有入风口1111,连接管2000和抽风模块1000的连接为连接到箱体1100的下侧板1110,与下侧板1110的入风口1111连通,经连接管2000传输的油烟通过入风口1111进入到箱体1100的内部继而被风机排走。上侧板、下侧板1110、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共同围设成第一容腔1200,风机即可安装在第一容腔1200中。
风机设置在第一容腔1200以位于箱体1100内,蜗壳为用于容纳风轮,从而对油烟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蜗壳呈横向放置,即蜗壳的轴向沿上下方向延伸,如此可以降低整个抽风模块1000的厚度。蜗壳具有通风口和出风口,风轮转动从而可以带动进入到箱体1100的油烟通过通风口被吸入到蜗壳内,继而通过出风口排出至排烟管道4000中。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2000包括有上转接件2100,所谓的上转接件2100即设置有与抽风模块1000连接的结构,例如上转接件2100需要和抽风模块1000的下侧板1110连接,如此实现连接管2000和抽风模块1000的连接,当上转接件2100和下侧板1110连接后,上转接件2100和下侧板1110的下表面之间形成相接缝,也就是说相接缝形成在上转接件2100和下侧板1110的下表面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当两个物体连接后,会在两个物体之间形成缝隙,此间隙即为相接缝。上转接件2100设置有排风口2110,连接管2000中的油烟可以通过排风口2110输出到抽风模块1000的箱体1100内,在排风口2110的周边设置有凸起部2120,凸起部2120沿着排风口2110的周向延伸一定的长度,参见图3所示的方位,所谓的凸起部2120,即朝向抽风模块1000凸起,从而使得凸起部2120可以穿过入风口1111,并且将凸起部2120设计成突入到箱体1100内,即突入到第一容腔1200。例如,参见图3所示的方位,使得凸起部2120高于入风口1111,即凸起部2120高于入风口1111的边缘,油烟从连接管2000传输而脱离排风口2110的位置高于入风口1111,由于连接管2000和抽风模块1000的下侧板1110的下表面之间形成相接缝,为了避免油烟、油污的泄漏,上转接件2100和下侧板1110的下表面之间需要形成一定的密封需求,例如在相接缝设置密封条2170,本实施例中的凸起部2120由于穿设入风口1111并且突入箱体1100内,如此引导油烟朝向第一容腔1200流动,避免油烟冲击上转接件2100和下侧板1110之间的相接缝,也就是说降低油烟对密封条2170的冲击,从而防止出现油污的渗漏,降低相接缝所在位置的密封要求。例如,凸起部2120高出入风口1111的距离为H,H至少为3mm,实现前文所述的效果更佳。
由上可知,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在连接管2000上设置了凸起部2120,当连接管2000和抽风模块1000连接时,凸起部2120插入到抽风模块1000的入风口1111,并且设计为凸起部2120突入箱体1100,因此当连接管2000的油烟进入到箱体1100时,凸起部2120能大大减弱油烟对连接管2000和抽风模块1000之间的相接缝产生的冲击作用,从而避免渗油现象的发生。
结合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入风口1111的边缘设计成和凸起部2120相距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相距设置即意味着入风口1111的边缘和凸起部2120是非接触的,两者相距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凸起部2120背离排风口2110一侧的空间2160露出于入风口1111,部分油污可以通过入风口1111的边缘和凸起部2120之间的空间2160流向上转接件2100中,例如可以供抽风模块1000滴落的油污直接通过。此外,入风口1111的边缘和凸起部2120之间是相距设置的,防止入风口1111的边缘和凸起部2120之间形成接触,若两者形成相互接触,那么油污容易残留在两者的接触处,接触处的油污会更容易顺着下侧板1110的下表面流动到上转接件2100和下侧板1110之间的相接缝,增加渗漏的风险。例如凸起部2120距离入风口1111的边缘的距离为L,L至少为3mm,效果更佳。
为了合理化地利用空间,降低油烟在连接管2000中传输的阻力,结合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2120设置在排风口2110的边缘,具体为凸起部2120设计为自排风口2110的边缘朝上延伸,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朝上延伸即为朝向抽风模块1000所在的方位延伸,从而使得凸起部2120突入箱体1100内而高于入风口1111。如此在凸起部2120所围设的范围内,不再需要设计额外的延伸结构,降低油烟传输的阻力,可以尽可能地使得排风口2110具有较大的出风面积,确保抽风模块1000的进风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抽风模块1000工作的过程中,油烟中的油雾颗粒会粘附在流动路径对应的结构上从而形成油污,若油污堆积在抽风模块1000中会影响抽风模块1000的正常抽排烟工作,为此,需要将抽风模块1000的油污排放到连接管2000中,由于抽风模块1000位于连接管2000的上方,抽风模块1000内的油污朝向连接管2000流动是自上而下流入连接管2000的,与此同时,连接管2000内的油烟是自下而上流动的,也就是说油污流动的方向和油烟流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油烟的流动会对从抽风模块1000进入连接管2000的油污形成风阻,从而阻碍了油污的流动,降低了抽风模块1000中的油污的排放速度。
为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凸起部2120背离排风口2110一侧的空间2160设计为承接抽风模块1000流下的油污,由于凸起部2120插入到入风口1111并且高于入风口1111,因此连接管2000中传输的油烟不容易对凸起部2120背离排风口2110一侧的空间2160产生影响,因此抽风模块1000中的油污可以顺利地流下。可以理解的是,也就是说,在上转接件2100中,凸起部2120背离排风口2110的空间2160需要和下侧板1110中油污流动的空间连通,如此便可以使得在下侧板1110中流动的油污流向凸起部2120背离排风口2110的空间2160。例如油污沿着下侧板1110流动,并从入风口1111的角部流出,从入风口1111的角部流出的油污落入到凸起部2120背离排风口2110一侧的空间2160。
此外,本实施例通过将凸起部2120背离排风口2110的空间2160设计为和排风口2110连通,这样当抽风模块1000的油污流向上转接件2100的凸起部2120背离排风口2110的空间2160时,油污便可以通过排风口2110和凸起部2120背离排风口2110的空间2160的连通处流向排风口2110,继而沿着连接管2000流动,如此避免在抽风模块1000中堆积过多的油污,确保抽风模块1000的正常抽排烟工作。可以理解的是,一般来说,油烟机会设置有集油装置,通过连接管2000流动的油污可以流向集油装置最终被集油装置收集而便于用于处理。
结合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凸起部2120设置呈多个,相邻的两个凸起部2120之间相距一定的距离,如此便可以形成排油口2130,该排油口2130与凸起部2120背离排风口2110一侧的空间2160和排风口2110连通,如此流动至凸起部2120背离排风口2110一侧的空间2160的油污便可以通过排油口2130流入至排风口2110中,然后沿着连接管2000流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凸起部2120是沿着排风口2110的周向延伸的,由此凸起部2120背离排风口2110一侧的空间2160也是沿着排风口2110延伸的,排油口2130对应的位置也是为空间2160的部分,若抽风模块1000的油雾落入到与排油口2130相对应的位置时,也视为落入到凸起部2120背离排风口2110一侧的空间2160。
当凸起部2120是沿着排风口2110的边缘延伸设置时,油污通过排油口2130便可直接进入到排风口2110中,不再需要额外的导流结构。由于排油口2130是相邻的凸起部2120之间形成的,因此排油口2130构成了朝上敞开的结构,如此可以降低排油口2130的制造难度,不需要采用转孔的手段即可形成排油口2130。
可选地,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排风口2110设置呈矩形,这里的矩形即为近似于矩形,从而使得排风口2110形成有角部,排风口2110的角部受到油烟流动的影响较少,也就是说在排风口2110的角部流出的油污受到油烟的影响较少,因此通过将排油口2130设置在排风口2110的角部,和排风口2110的角部连通,油污流动至排油口2130时,通过排风口2110的角部向下流动,如此受到油烟的影响较少,便于上转接件2100中的油污朝下流动。
当排风口2110呈矩形时,多个凸起部2120沿着矩形排布,其中两个凸起部2120位于矩形的相对两个边,另两个凸起部2120位于矩形的另外两个相对的边,相邻的两个凸起部2120之间形成排油口2130以便和排风口2110的角部连通。
结合图3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转接件2100上设置有第一环状凸筋2140,第一环状凸筋2140整体呈环形结构,凸起部2120位于第一环状凸筋2140内,并且和第一环状凸筋2140相间隔设置,如此第一环状凸筋2140和凸起部2120之间则形成集油槽2150。可以理解的是,集油槽2150所具有的空间至少为凸起部2120背离排风口2110一侧的空间2160的部分,通过形成集油槽2150,更加便于收集油污以促进油污的流动,防止油污污染整个上转接件2100。例如,第一环状凸筋2140位于抽风模块1000的下侧板1110的下表面的下方,如此,沿自上而下的方向,入风口1111的边缘的投影便会位于集油槽2150中。将第一环状凸筋2140设置在抽风模块1000的下表面的下方,即设置在抽风模块1000的下侧板1110的下方,如此避免所形成的集油槽2150占据入风口1111过多的面积而降低进风量。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将集油槽2150设计为呈环绕排风口2110的环状结构,也就是说集油槽2150环绕着排风口2110是相通的,若某个部位的油污过多,某个部位的油污过少,当油污流入集油槽2150时能沿着集油槽2150的延伸方向流动,充分利用空间而更便捷的排走油污,避免在局部出现油污的过量堆积而减缓排油速度。
为了促进集油槽2150中油污流动而流向排风口2110,结合图6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集油槽2150的槽底2151呈倾斜设置,适于将油污进行引导,具体为,集油槽2150的槽底2151设置在第一环状凸筋2140和凸起部2120之间,当集油槽2150的槽底2151相对水平面呈一定的倾斜时,油污便可以沿着集油槽2150的槽底2151朝向凸起部2120流动,由于相邻的凸起部2120之间形成排油口2130,如此可以尽可能地将集油槽2150中的油污排放干净。例如,将集油槽2150的槽底215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β设计成5°~15°,可以为5°、8°、12°、15°,在确保油污尽可能排放干净的基础上,能实现集油槽2150具有较大容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转接件2100设计渐扩的,具体地,参见图1和图7所示,沿着油烟的流动方向,即自下而上的方向,上转接件2100具有渐扩段2180,形成渐扩的结构,排风口2110和渐扩段2180相接,这样当油烟流经渐扩段2180时,流通面积增大,从而使得油烟的流速稍微降低,如此可以进一步防止油烟的流动对油污的流动形成阻碍,进一步减弱油烟对上转接件2100和下侧板1110之间的相接缝产生冲击。
本申请还公开了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油烟机,油烟机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连接管2000。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管2000的结构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赘述。具体地,结合图1所示,油烟机包括抽风模块1000和拢烟模块3000,拢烟模块3000位于灶具的上方,连接管2000沿着上下方向延伸,拢烟模块3000连接到连接管2000的下端,抽风模块1000放置到连接管2000的上方与上转接件2100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连接管,适于和抽风模块连接且位于所述抽风模块的下方,所述抽风模块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有入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包括上转接件,所述上转接件与所述箱体的下表面形成相接缝,所述上转接件设有排风口以及沿所述排风口的周向延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适于穿设所述入风口且突入所述箱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入风口的边缘相距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突出所述入风口至少3mm,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入风口的边缘相距至少3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设于所述排风口的边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背离所述排风口一侧的空间适于承接从所述抽风模块流下的油污,并且与所述排风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包括相距设置的多个,相邻的所述凸起部之间形成排油口,所述排油口连通所述凸起部背离所述排风口一侧的空间与所述排风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呈矩形,所述排油口与所述排风口的角部连通。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接件还设有第一环状凸筋,所述第一环状凸筋环绕所述凸起部设置,以和所述凸起部之间形成与所述排风口连通的集油槽,所述集油槽构成所述凸起部背离所述排风口一侧的空间的至少部分,以承接从所述抽风模块流下的油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状凸筋位于所述箱体的下表面的下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槽绕所述排风口呈环状。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槽的槽底自第一环状凸筋朝向所述凸起部倾斜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槽的槽底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15°。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沿油烟流动方向,所述上转接件设有渐扩段,所述渐扩段与所述排风口相接。
14.一种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管。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机还包括抽风模块和拢烟模块,所述拢烟模块与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上转接件与所述抽风模块连接。
CN202310009154.6A 2023-01-04 2023-01-04 连接管和油烟机 Pending CN1162419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9154.6A CN116241919A (zh) 2023-01-04 2023-01-04 连接管和油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9154.6A CN116241919A (zh) 2023-01-04 2023-01-04 连接管和油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41919A true CN116241919A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35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09154.6A Pending CN116241919A (zh) 2023-01-04 2023-01-04 连接管和油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4191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241919A (zh) 连接管和油烟机
CN210033887U (zh) 吸风装置及油烟机
CN214484386U (zh) 一种新型环保科技型吸尘装置
CN211600827U (zh) 油烟机
CN116772252A (zh) 一种集风箱组件及具有其的油烟机
CN213429878U (zh) 便携式干湿两用吸尘器污水箱结构
CN115992962A (zh) 油烟机
CN116241920A (zh) 抽风模块和油烟机
CN116221792A (zh) 抽风装置和油烟机
CN219243656U (zh) 抽风模块和油烟机
CN218074791U (zh) 吸尘装置的风道结构以及吸尘装置
CN220793221U (zh) 油嘴、离心风机及吸油烟机
CN220931187U (zh) 一种导流组件及具有其的油烟机
CN216790294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9693378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9126226U (zh) 集尘装置和清洁基站
CN213684490U (zh) 一种具有防水蒸气功能的往复式柱塞泵盖板
CN217365629U (zh) 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
CN209165517U (zh) “7”形抽油烟机
CN220135549U (zh) 烟灶一体机
CN215909149U (zh) 挡板及油烟机
CN212974461U (zh) 吸尘净化装置
CN217876036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6986754U (zh) 一种油箱用空气过滤器滤芯
CN216924479U (zh) 一种顶部安装有挡油板的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