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4791U - 吸尘装置的风道结构以及吸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吸尘装置的风道结构以及吸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74791U
CN218074791U CN202221607868.4U CN202221607868U CN218074791U CN 218074791 U CN218074791 U CN 218074791U CN 202221607868 U CN202221607868 U CN 202221607868U CN 218074791 U CN218074791 U CN 218074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wind channel
duct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078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逸
刘畅
郭国良
郑军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078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747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74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74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装置的风道结构及吸尘装置,包括风道壳体,风道壳体的内部限定出供流体通过的过流风道,过流风道包括邻近流体入口的进风风道以及邻近流体出口的出风风道,进风风道整体呈扁平状,并沿左右方向划分为第一进风区和第二进风区,第一进风区顶部对应于第一进风区的下游具有向下延伸至该第一进风区的底壁处的挡壁,出风风道与第二进风区相连通,且该出风风道的底部具有相对进风风道的底壁下沉的凹陷部分,出风风道的顶部相对进风风道的顶部下沉,使得出风风道的顶部与所述进风风道相接合区域形成竖向设置、并朝向来流方向凸出的弧形导流壁。该风道结构可以对水雾和灰尘进行拦截,还可以对来流气体进行加速,有效提升做功能力。

Description

吸尘装置的风道结构以及吸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尘装置的风道结构以及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吸尘清洁装置,如地面清洁机可将底面上混有水汽的灰尘等混合物吸入到其内腔中,为了实现对颗粒物、水汽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地面清洁机一般包括机壳、污染箱、分离模块、地刷模块组件以及风机组件。
如,申请号为CN202023140367.3(授权公告号为:CN215502801U)公开了一种智能扫地机,包括机壳;污物箱,设置在机壳内,污物箱具有容置腔;风机,设置在机壳内,与污物箱内容置腔相连通;扫地组件,设置在机壳前部,扫地组件具有向下开口且与污物箱内容置腔相连通的污物入口;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机壳/扫地组件上,用于检测地面的湿度情况;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机壳内,所述控制电路板分别与湿度传感器、风机电连接。
又如,申请号为CN202023138905.5(授权公告号为:CN215502801U)的一种清洁机对此进行了类似公开,该专利中的清洁机包括分离模块、清洁模块和风机,沿着气流流动路径,分离模块位于清洁模块和风机之间,且该分离模块的进风口与所述清洁模块的出口相连通,分离模块的排风口与风机的进口相连通。
然而,对于由高速马达驱动的吸尘清洁装置,有时候吸入的不是完全的空气,可能是水、空气、油等混合物,在分离模块对混合流体进行初步分离后,仍有部分带有水、油的气流会进入到风机组件的风道中,而通过优化风道入口处的过滤网和过滤结构的方式,又不可避免地会增加风阻,减少进气量,尤其是在大流量时,面对固液气混合物的复杂工况时,风机马达的做功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如果固液混合物不能尽可能地被分离,将会严重影响马达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分离效果好,且有效减少风量损失的吸尘装置的风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吸尘装置的风道结构的吸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尘装置的风道结构,包括用于放置风机的风道壳体,风道壳体的内部限定出供流体通过的过流风道,风道壳体上还具有供流体进入过流风道中的流体入口以及供流体从中排出的流体出口,上述的风机设置在风道壳体的流体出口处,所述过流风道包括邻近所述流体入口的进风风道以及邻近所述流体出口的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整体呈扁平状,并沿左右方向划分为第一进风区和第二进风区,所述第一进风区的顶部对应于所述第一进风区的下游具有向下延伸至该第一进风区的底壁处的挡壁,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第二进风区相连通,且该出风风道的底部具有相对所述进风风道的底壁下沉的凹陷部分,所述出风风道的顶部相对所述进风风道的顶部下沉,使得所述出风风道的顶部与所述进风风道相接合区域形成竖向设置、并朝向来流方向凸出的弧形导流壁。
为了方便在风道壳体上拆装风机,所述出风风道的顶部自前而后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的流体出口设于所述出风风道的顶部上。
为了与风机相适配,并保证风机安装的稳定性,所述流体出口的周沿自外向内向下倾斜从而形成用于放置所述风机的锥状安置区。
为了提高气流中杂质分离效果,所述进风风道的顶部后侧局部下凹形成在左右方向延伸布置的辅助导流壁。进风风道的顶部后侧局部下凹可形成一个台阶结构,台阶结构改变了近端壁二次流场和涡系的分布,进而对端壁拦截效率产生显著影响。
为了增加进风面积,所述进风风道的底部自前而后逐渐向下倾斜,所述流体入口开设在所述进风风道的底部。
一般情况下,进风风道的流体入口还需要安装过滤网,为了方便拆装或更好过滤网,所述进风风道的顶部还具有操作敞口以及覆盖该操作敞口的盖板。
为对来流进行导流,保证流体在进风风道内的分离效果,所述进风风道的前部还具有向下延伸的框板,该框板的前侧壁上布置有左右延伸的波浪形导叶。在进风风道前部设置的波浪形导叶,能够来流流动方向,最初随来流方向一起流动,随后改变为向波峰两侧流动在波峰两侧边缘处与波谷上游高能气流相遇,被迫改变流向,形成漩涡。具体地,波浪形导叶的波峰出现局部低压区,即波峰静压低于相邻波谷位置的静压,而流经波浪导叶附近区域的气流,出现静压降低、流速增加、气流向两侧迁移的现象,形成一对反向旋转的旋涡。反向旋转的旋涡产生后,表面张力较小的纯空气进入左侧第二进风区域,其风速较小,表面张力较大混合有液体的气体进入第二进风区,其风速较高,动能较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尘装置,包括风机以及上述的风道结构,所述风机设于所述风道结构的风道壳体上,并且,风机的进口与所述风道壳体的流体出口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风道壳体的进风风道与出风风道之间凹陷部分、弧形导流壁以及挡壁设置的使得风道壳体呈台阶结构设计,在台阶下游形成的后台阶空腔涡等复杂涡系结构,影响了端壁边界层和二次流,改变了多相流在端壁的覆盖分布,同时造成主流和次流发生强烈的掺混,增强了端壁的拦截效果。台阶状的风道一方面可以对水雾和灰尘进行拦截,另一方面可以对来流气体进行加速,有效提升做功能力。台阶连接处的弧形导流壁更是起到了平顺气流的作用,使得来流处的微小漩涡在此脱落,使得水雾在此聚集后脱落,起到了保护风机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风道壳体的设计实现了对水雾、灰尘的较好的分离拦截效果,所以风道入口处的过滤网无需进行复杂的结构设计,使得风阻相对较小,进而避免了引起不必要的风量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壳体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壳体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风道壳体沿分隔线进行剖切的剖视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壳体安装风机以及过滤网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盖板未示出);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省去了外壳的部分结构);
图7为图6中省去盖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参见图1-图5,一种吸尘装置的风道结构包括用于放置风机20的风道壳体10,风道壳体10的内部限定出供流体通过的过流风道,风道壳体10上还具有供流体进入过流风道中的流体入口13以及供流体从中排出的流体出口14,上述的风机20设置在风道壳体10的流体出口14处。风道壳体10的流体入口13可以与吸尘装置的分离模块21的出口相连。
本实施例的过流风道包括邻近流体入口13的进风风道11以及邻近流体出口14的出风风道12。其中,进风风道11整体呈扁平状的通道结构,并沿左右方向划分为第一进风区111和第二进风区112。具体地,右侧区域可以记作第一进风区111,左侧区域可以记作第二进第一进风区111的顶部对应于第一进风区111的下游(也即末端区域位置)具有向下延伸至该第一进风区111的底壁处的挡壁1111,该挡壁1111可以对经由第一进风区111的来流进行阻挡并向第二进风区112进行导流,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对气流中的水雾、灰尘等进行分离。
出风风道12位于进风风道11的左侧后部区域,与第二进风区112相连通。具体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气流中的水雾、灰尘的拦截效率,出风风道12的底部具有相对进风风道11的底壁下沉的凹陷部分121,对应地,出风风道12的顶部也相对进风风道11 的顶部下沉,使得出风风道12的顶部与进风风道11相接合区域形成竖向设置、并朝向来流方向凸出的弧形导流壁122。
参见图4,风道壳体10的进风风道11与出风风道12之间凹陷部分121、弧形导流壁122以及挡壁1111设置的使得风道壳体10呈台阶结构设计,在台阶下游形成的后台阶空腔涡等复杂涡系结构,影响了端壁边界层和二次流,改变了多相流在端壁的覆盖分布,同时造成主流和次流发生强烈的掺混,增强了端壁的拦截效果。台阶状的风道一方面可以对水雾和灰尘进行拦截,另一方面可以对来流气体进行加速,有效提升做功能力。台阶连接处的弧形导流壁122更是起到了平顺气流的作用,使得来流处的微小漩涡在此脱落,使得水雾在此聚集后脱落,起到了保护风机20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风道壳体10的设计实现了对水雾、灰尘的较好的分离拦截效果,所以风道入口处的过滤网19 无需进行复杂的结构设计,使得风阻相对较小,进而避免了引起不必要的风量损失。
为了提高气流中杂质分离效果,进风风道11的顶部后侧局部下凹形成在左右方向延伸布置的辅助导流壁113。具体地,辅助导流壁113可同时位于第一进风区111和第二进风区112所在位置。进风风道11的顶部后侧局部下凹的辅助导流壁113可形成一个台阶结构,台阶结构改变了近端壁二次流场和涡系的分布,进而对端壁拦截效率产生显著影响。
进风风道11的前部还具有向下延伸的框板18,该框板18的前侧壁上布置有左右延伸的波浪形导叶180。在进风风道11前部设置的波浪形导叶180,能够来流流动方向,最初随来流方向一起流动,随后改变为向波峰两侧流动在波峰两侧边缘处与波谷上游高能气流相遇,被迫改变流向,形成漩涡。具体地,波浪形导叶180的波峰出现局部低压区,即波峰静压低于相邻波谷位置的静压,而流经波浪导叶附近区域的气流,出现静压降低、流速增加、气流向两侧迁移的现象,形成一对反向旋转的旋涡。反向旋转的旋涡产生后,表面张力较小的纯空气进入左侧第二进风区112域,其风速较小,表面张力较大混合有液体的气体进入第二进风区112,其风速较高,动能较高。
参见图4,进风风道11的底部自前而后逐渐向下倾斜,流体入口13开设在进风风道11的底部,也即,流体入口13所在的平面也为倾斜设置,这样可以增加进风面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风量的影响。进风风道11的流体入口13通常需要安装过滤网19,为了方便拆装或更好过滤网19,进风风道11的顶部还具有操作敞口16以及覆盖该操作敞口16的盖板17,盖板17转动连接在风道壳体10上或吸尘装置的分离模块21的主体上,从而能够相对上述的操作敞口16打开或关闭。
为了方便在风道壳体10上拆装风机20,风机20安装在出风风道12的顶部,出风风道12的顶部自前而后逐渐向下倾斜,流体出口14设于出风风道12的顶部上,以使得风机20的进风口朝向来流方向,降低进风阻力。流体出口14的周沿自外向内向下倾斜从而形成用于放置风机20的锥状安置区15,该锥状安装区与风机20的底部外形相适配,由此保证风机20安装的稳定性。
参见图6及图7,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吸尘装置,包括风机20、分离装置以及风道结构,风道结构的风道壳体10用于安装风机20,并连接分离装置。其中分离装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对流体中的水雾、灰尘等进行分离的各种分离模块21,如可以采用申请号为202023138905.5中的分离装置。风机20设于风道结构的风道壳体10上,并且,风机20的进口与风道壳体10的流体出口14相连通。

Claims (8)

1.一种吸尘装置的风道结构,包括用于放置风机(20)的风道壳体(10),风道壳体(10)的内部限定出供流体通过的过流风道,风道壳体(10)上还具有供流体进入过流风道中的流体入口(13)以及供流体从中排出的流体出口(14),上述的风机(20)设置在风道壳体(10)的流体出口(14)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风道包括邻近所述流体入口(13)的进风风道(11)以及邻近所述流体出口(14)的出风风道(12),所述进风风道(11)整体呈扁平状,并沿左右方向划分为第一进风区(111)和第二进风区(112),所述第一进风区(111)的顶部对应于所述第一进风区(111)的下游具有向下延伸至该第一进风区(111)的底壁处的挡壁(1111),所述出风风道(12)与所述第二进风区(112)相连通,且该出风风道(12)的底部具有相对所述进风风道(11)的底壁下沉的凹陷部分(121),所述出风风道(12)的顶部相对所述进风风道(11)的顶部下沉,使得所述出风风道(12)的顶部与所述进风风道(11)相接合区域形成竖向设置、并朝向来流方向凸出的弧形导流壁(1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装置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道(12)的顶部自前而后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的流体出口(14)设于所述出风风道(12)的顶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装置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出口(14)的周沿自外向内向下倾斜从而形成用于放置所述风机(20)的锥状安置区(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装置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11)的顶部后侧局部下凹形成在左右方向延伸布置的辅助导流壁(1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装置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11)的底部自前而后逐渐向下倾斜,所述流体入口(13)开设在所述进风风道(11)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装置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11)的顶部还具有操作敞口(16)以及覆盖该操作敞口(16)的盖板(17)。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尘装置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11)的前部还具有向下延伸的框板(18),该框板(18)的前侧壁上布置有左右延伸的波浪形导叶(180)。
8.一种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20)以及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所述风机(20)设于所述风道结构的风道壳体(10)上,并且,风机(20)的进口与所述风道壳体(10)的流体出口(14)相连通。
CN202221607868.4U 2022-06-21 2022-06-21 吸尘装置的风道结构以及吸尘装置 Active CN218074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07868.4U CN218074791U (zh) 2022-06-21 2022-06-21 吸尘装置的风道结构以及吸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07868.4U CN218074791U (zh) 2022-06-21 2022-06-21 吸尘装置的风道结构以及吸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74791U true CN218074791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75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07868.4U Active CN218074791U (zh) 2022-06-21 2022-06-21 吸尘装置的风道结构以及吸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747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80030483A (ko) 에어펌프의 집진기구
CN111442312B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8074791U (zh) 吸尘装置的风道结构以及吸尘装置
CN216557425U (zh)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外机
CN205292213U (zh) 空调进气装置、车辆空调进气结构和车辆
CN210801325U (zh) 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
CN114788663A (zh) 扫地机集尘器和清洁系统
CN114652214B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具有该分离模块的清洁机
CN114151869A (zh)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外机
CN215502739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15502750U (zh) 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具有该分离模块的清洁机
CN114794968A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20344330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装置及清洁机
CN108870483B (zh) 一种免清洗吸油烟机
CN114652211B (zh) 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20947437U (zh) 车辆的进气组件以及车辆
CN215227190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18074850U (zh) 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19741068U (zh) 一种百叶结构及储能集成柜
CN219206753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装置及清洁机
CN215502820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清洁机及清洁系统
CN209505209U (zh) 一种印刷机的横梁风道结构
CN216381557U (zh) 侧向中部安装的油气分离器
CN218474563U (zh) 用于清洁机的分离装置及清洁机
CN216203629U (zh) 一种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