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97526A - 嵌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嵌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97526A
CN116097526A CN202180056399.3A CN202180056399A CN116097526A CN 116097526 A CN116097526 A CN 116097526A CN 202180056399 A CN202180056399 A CN 202180056399A CN 116097526 A CN116097526 A CN 1160975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pheral surface
main body
protrusion
opening
inner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63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谷耕平
上村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097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975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s, e.g. to a wall
    • H01R13/74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 H01R13/748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using one or more screw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9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 H01R13/5221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having cable sea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Sealing between contact members and housing, e.g. sealing inse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5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嵌合装置(10)具备连接端子、覆盖连接端子的外周的筒状的壳体(40)、安装于壳体(40)的外周面的橡胶圈(50)、以及防止橡胶圈(50)脱离的保持件(60)。保持件(60)具有覆盖插入部(41)的筒状的主体部(61)和从主体部(61)沿前后方向X延伸且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多个臂部(66)。臂部(66)具有在前后方向X上从主体部(61)朝向橡胶圈(50)延伸的延伸部(67)、从延伸部(67)朝向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突出的第一突起(68)、以及从延伸部(67)朝向壳体(40)的外周面突出且构成为能够与凹部(41a)卡合的第二突起(69)。第二突起(69)向凹部(41a)插入的插入量比第一突起(68)的突端与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的间隙大。

Description

嵌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嵌合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构成为能够与阴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具备供端子零件插入的壳体、进行连接器与阴连接器之间的防水的橡胶圈、以及支撑端子零件且防止橡胶圈脱离的保持件。另外,该保持件在专利文献1中被称作保持部件。
壳体具有供端子零件插入的端子收纳部和包围端子收纳部的筒状的罩部。罩部经由沿径向从端子收纳部的外周面伸出的连结部分而与端子收纳部连结。在罩部与端子收纳部之间嵌合阴连接器。橡胶圈安装于端子收纳部的外周面。
保持件从前方、即从壳体的顶端侧组装于端子收纳部。保持件具有覆盖端子收纳部的外周面的筒状的保持板。在保持板的内周面,设置有与设置于端子收纳部的外周面的保持槽部卡合的保持突部。通过将保持突部卡合于保持槽部来将保持件组装于端子收纳部。保持板与橡胶圈的前端面对置。由此,防止橡胶圈从壳体脱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686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若在相对于阴连接器拔出、插入连接器时对保持件施加负荷,则保持件的保持突部从保持槽部脱离,从而有保持件从壳体脱离的担忧。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保持件的脱离的嵌合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嵌合装置与在收纳车载设备的外壳设置的开口部嵌合,其中,所述嵌合装置具备:导电电路,其与所述车载设备连接;筒体,其具有向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插入部,并覆盖所述导电电路的外周;密封部件,其安装于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进行所述筒体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防水;以及保持件,其安装于所述插入部,并且防止所述密封部件从所述筒体脱离,所述筒体具有设置于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的凹部,所述保持件具有覆盖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的筒状的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延伸且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臂部,所述臂部具有:延伸部,其在所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上从所述主体部朝向密封部件延伸;第一突起,其从所述延伸部朝向划定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突出;以及第二突起,其从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筒体的外周面突出,并且构成为能够与所述凹部卡合,所述第二突起向所述凹部插入的插入量比所述第一突起与划定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抑制保持件的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嵌合装置以及外壳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与外壳嵌合的嵌合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保持件的俯视图。
图5是沿着图4的5-5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4的6-6线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与外壳嵌合的嵌合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示出变形例中的与外壳嵌合的嵌合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本公开的嵌合装置与在收纳车载设备的外壳设置的开口部嵌合,其中,所述嵌合装置具备:导电电路,其与所述车载设备连接;筒体,其具有向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插入部,并覆盖所述导电电路的外周;密封部件,其安装于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进行所述筒体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防水;以及保持件,其安装于所述插入部,并且防止所述密封部件从所述筒体脱离,所述筒体具有设置于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的凹部,所述保持件具有覆盖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的筒状的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延伸且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臂部,所述臂部具有:延伸部,其在所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上从所述主体部朝向密封部件延伸;第一突起,其从所述延伸部朝向划定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突出;以及第二突起,其从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筒体的外周面突出,并且构成为能够与所述凹部卡合,所述第二突起向所述凹部插入的插入量比所述第一突起与划定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大。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臂部的第二突起与插入部的凹部卡合,来将保持件安装于筒体。另外,第二突起向凹部插入的插入量比第一突起与划定开口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大。由此,即使在因臂部弹性变形而第二突起向远离凹部的方向位移了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突起与划定开口部的内周面接触,也会维持第二突起与凹部的卡合状态。因此,例如即使在当相对于外壳拔出、插入嵌合装置时对臂部施加了负荷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第二突起与凹部的卡合状态被解除。其结果,能够抑制保持件从筒体脱离。
[2]优选为,所述延伸部的厚度比所述主体部的厚度小。
根据该结构,延伸部容易相对于主体部弹性变形。因此,容易相对于筒体装卸保持件。
另外,延伸部容易相对于主体部弹性变形,从而容易解除第二突起与凹部的卡合状态。然而,由于通过使第一突起与划定开口部的内周面接触来维持第二突起与凹部的卡合状态,所以能够抑制保持件从筒体脱离。
[3]优选为,所述主体部具有切口,该切口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并且通过将所述主体部中的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密封部件对置的端部切开而形成,所述延伸部的基端位于所述切口的内部。
根据该结构,延伸部的基端位于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切口的内部。因此,与不具有切口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保持件的体型的增大以及嵌合装置的体型的增大。
[4]优选为,所述主体部具有在所述轴线方向上朝向所述密封部件的相反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切口延伸至所述突出部,所述延伸部的基端位于所述切口中的延伸至所述突出部的部分。
根据该结构,延伸部的基端位于切口中的延伸至突出部的部分。因此,能够将延伸部的基端设定于远离密封部件的位置。其结果,能够抑制在臂部弹性变形时过度地对臂部作用负荷的情况。
[5]优选为,在所述突出部的突端设置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以在所述轴线方向上越朝向与所述密封部件相反的一侧而越远离划定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内周面的方式倾斜。
根据该结构,在向外壳的开口部插入嵌合装置时,通过突出部的倾斜面,容易将嵌合装置引导至开口部的内部。因此,嵌合装置与外壳的嵌合作业变得容易。
[6]优选为,所述主体部具有限制突起,该限制突起从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密封部件对置的端部朝向划定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内周面突出,并且限制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移动,所述限制突起设置于在所述轴线方向上比所述臂部的顶端更接近所述密封部件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由限制突起限制密封部件在轴线方向上的移动。由此,能够抑制密封部件越上保持件而从筒体脱离的情况。
[7]优选为,所述第一突起的突端设置于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上与所述限制突起并列的位置,所述限制突起突出至比所述第一突起的突端更接近划定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内周面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在因将嵌合装置插入于外壳的开口部而保持件与划定开口部的内周面接触的情况下,限制突起比第一突起先与该内周面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因第一突起与划定开口部的内周面接触而过度地对臂部作用负荷的情况。
[8]优选为,所述主体部具有:一般部,其是覆盖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的筒状的部分;以及限制突起,其从所述一般部中的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密封部件对置的端部朝向划定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内周面突出,并且限制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第一突起的突端设置于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上与所述一般部并列的位置,所述一般部突出至比所述第一突起的突端更接近划定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内周面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在因将嵌合装置插入于外壳的开口部而保持件与划定开口部的内周面接触的情况下,一般部比第一突起先与该内周面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因第一突起与划定开口部的内周面接触而过度地对臂部作用负荷的情况。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嵌合装置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为便于说明,有时夸张或简化地示出结构的一部分。另外,有时各部分的尺寸比率在各附图中不同。另外,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示例,而是指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并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本说明书中的“平行”、“正交”不仅指严格地平行、正交的情况,还包含在起到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大致平行、正交的情况。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嵌合装置10与设置于收纳车载设备的外壳100的开口部103嵌合。嵌合装置10例如与设置于外壳100的内部的未图示的对方端子电连接。
(外壳100的结构)
外壳100具有箱状的主体部101和从主体部101突出而装配嵌合装置10的装配部102。
作为外壳10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铝合金等金属材料。
装配部102具有供嵌合装置10嵌合的开口部103。开口部103在装配部102的突出方向上贯通装配部102。当从上述突出方向观察时,开口部103形成为扁平形状。装配部102通过具有开口部103而形成为环状。
在装配部102,设置有用于通过未图示的螺栓将嵌合装置10固定于外壳100的一个或多个阴螺纹部102a。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阴螺纹部102a隔着开口部103而相互设置于相反侧。
(嵌合装置10的整体结构)
嵌合装置10具备与上述对方端子电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子30、覆盖多个连接端子30的外周的筒状的壳体40、安装于壳体40的外周面的橡胶圈50、以及防止橡胶圈50的脱离的保持件60。另外,嵌合装置10具备装配于壳体40的端部的橡胶塞70和防止橡胶塞70从壳体40脱离的后保持件80。
另外,各附图中的XYZ轴中的X轴表示嵌合装置10的轴线方向,Y轴表示与X轴正交的嵌合装置10的宽度方向,Z轴表示与XY平面正交的嵌合装置10的高度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便于说明,将沿着X轴的方向称作前后方向X,将沿着Y轴的方向称作左右方向Y,将沿着Z轴的方向称作上下方向Z。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中的X箭头方向设为前方,将Z箭头方向设为上方。
在此,本说明书中的“扁平形状”例如包含长方形、长圆形、椭圆形等。本说明书中的“长圆形”是由两个大致相等长度的平行线和两个半圆形构成的形状。
本说明书中的“环”是指整体相连而成为没有缝隙的圈的构造、即起点与终点一致的环状构造。另外,本说明书中的“环”包含外缘形状为圆形的圆环、外缘形状为椭圆形、长圆形的环、外缘形状为多边形的多边形环、外缘形状为圆角多边形的环,是指由外缘形状通过直线或曲线连结的任意闭合的形状构成的形状。“环”在俯视中呈具有贯通孔的形状,包含外缘形状与贯通孔的内周形状呈相同的形状的情况、外缘形状与贯通孔的内周形状呈不同的形状的情况。“环”包含具有沿通过贯通孔的中心的中心轴所延伸的轴向延伸的预定的长度的形状,该长度的大小没有限定。另外,本说明书中的“环状”整体被看作环即可,包含如C字状那样在一部分具有切口、狭缝等的形状。本说明书中的“筒状”整体被看作筒状即可,包含将多个零部件组合而呈筒状的形状、如C字状那样在一部分具有切口、狭缝等的形状。
(连接端子30的结构)
连接端子30与电线20的端部电连接。本实施方式的嵌合装置10具备与两个电线20的端部分别连接的两个连接端子30。
电线20是具有由导体构成的芯线21和包覆芯线21的外周的绝缘包覆部22的包覆电线。
连接端子30具有与电线20的端部连接的电线连接部31和与未图示的对方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部32。端子连接部32的前端部从壳体40的前端部突出。
作为连接端子3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材料。连接端子30例如通过对导电性优异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来形成。
电线连接部31与从绝缘包覆部22露出的芯线21的端部电连接。连接端子30例如通过压接、超声波焊接等与芯线21连接。另外,电线20以及连接端子30是导电电路的一例。
端子连接部32例如形成为平板状。在端子连接部32前端部形成有沿板厚方向贯通的贯通孔32a。端子连接部32例如通过插入在贯通孔32a中的未图示的螺栓而与对方端子电连接。
(壳体40的结构)
壳体40呈沿前后方向X延伸的筒状。壳体40例如形成为与上下方向Z相比在左右方向Y上较长的扁平形状。另外,壳体40是筒体的一例。
作为壳体4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
壳体40具有向开口部103插入的插入部41和配置于外壳100的外侧的配置部44。插入部41沿前后方向X从后方朝向前方插入于开口部103。
(插入部41的结构)
插入部41从配置部44的前端部向前方突出地形成。当从前后方向X观察时,插入部41例如形成为与上下方向Z相比在左右方向Y上较长的扁平形状。插入部41具有与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对应的形状的外周面。
在插入部41的后端部,设置有朝向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突出的突出部42。突出部42沿壳体40的周向延伸。在突出部42的周向上的一部分设置有槽42a。槽42a设置于插入部41的左右方向Y上的中央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槽42a在插入部41的上下方向Z上的两侧分别各设置有一个。
在插入部41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凹部41a。凹部41a设置于插入部41的外周面中的在前后方向X上远离突出部42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左右方向Y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存在的两个凹部41a设置于插入部41的上下方向Z上的两侧。即,本实施方式的壳体40具有四个凹部41a。
插入部41例如具有在左右方向Y上排列的两个保持孔43。保持孔43形成为沿前后方向X贯通插入部41。在保持孔43的内部保持有连接端子30的端子连接部32。在保持孔43的内部保持的两个连接端子30在左右方向Y上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
(配置部44的结构)
配置部44从插入部41的后端部向后方突出地形成。当从前后方向X观察时,配置部44例如形成为与上下方向Z相比在左右方向Y上较长的环状。配置部44的外形例如形成为比插入部41的外形小。
在配置部44的前端部,遍及整周地设置有向外周侧突出的环状的凸缘部45。凸缘部45比插入部41的突出部42更向外周侧突出。在凸缘部45设置有沿前后方向X贯通的两个贯通孔45a。两个贯通孔45a设置于与外壳100的两个阴螺纹部102a对应的位置。
如图2所示,配置部44具有供电线20以及连接端子30插入的插入孔46。配置部44例如具有在左右方向Y上排列的两个插入孔46。插入孔46形成为沿前后方向X贯通配置部44。插入孔46在前后方向X上与保持孔43连通。例如,连接端子30的电线连接部31位于插入孔46的内部。
在配置部44的后端部设置有多个卡合孔47。卡合孔47形成为沿上下方向Z贯通配置部4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左右方向Y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存在的两个卡合孔47设置于配置部44的上下方向Z上的两侧。即,本实施方式的壳体40具有四个卡合孔47。
在配置部44的后端部收纳有呈环状的两个橡胶塞70。在橡胶塞70插入有电线20。橡胶塞70进行电线20的外周面与划定插入孔46的内周面之间的防水。
在配置部44的后端部收纳有后保持件80。后保持件80例如与两个橡胶塞70的后端面接触,从而防止两个橡胶塞70从壳体40脱离。
后保持件80具有沿前后方向X贯通的两个贯通孔80a。在贯通孔80a插入有电线20。
如图2所示,后保持件80例如具有从后保持件80的外周面向外周侧突出的多个固定爪81。后保持件80通过使固定爪81与卡合孔47卡合而相对于壳体40固定。另外,电线20穿过后保持件80的贯通孔80a而从壳体40的后端部被引出到外部。
(橡胶圈50的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橡胶圈50安装于插入部41的外周面。橡胶圈50进行壳体40与外壳100之间的防水。另外,橡胶圈50是密封部件的一例。
橡胶圈50具有呈环状的主体部51和从主体部51朝向后方突出的定位凸部52。主体部51与定位凸部52设置为一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凸部52在主体部51的上下方向Z上的两侧分别各设置有一个。
橡胶圈50以定位凸部52嵌入于槽42a的状态安装于插入部41的外周面。由此,橡胶圈50在周向上相对于插入部41定位。
(保持件60的结构)
保持件60安装于插入部41。保持件60在前后方向X上与橡胶圈50对置。因此,通过将保持件60安装于插入部41,来防止橡胶圈50从壳体40脱离。
保持件60具有覆盖插入部41的筒状的主体部61、以及从主体部61沿前后方向X延伸且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多个臂部66。
(主体部61的结构)
如图3及图4所示,当从前后方向X观察时,主体部61形成为与上下方向Z相比在左右方向Y上较长的扁平形状。主体部61具有覆盖插入部41的外周面的作为筒状的部分的一般部62、从一般部62朝向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突出的限制突起63、以及在主体部61的轴线方向上从一般部62朝向橡胶圈50的相反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64。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主体部61的轴线方向与前后方向X一致。
如图3及图5所示,一般部62的前端部遍及主体部61的周向的整体比其他部分更向内周侧突出。
限制突起63从一般部62中的在前后方向X上与橡胶圈50对置的端部、即一般部62的后端部朝向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突出。限制突起63遍及一般部62的周向的整体地延伸。当从前后方向X观察时,限制突起63形成为与上下方向Z相比在左右方向Y上较长的环状。
限制突起63遍及周向的整体地与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接触。限制突起63限制橡胶圈50在前后方向X上的移动,更详细而言,限制橡胶圈50向前方的移动。
如图3及图4所示,突出部64从一般部62中的在前后方向X上位于橡胶圈50的相反侧的端部、即一般部62的前端部朝向上述相反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左右方向Y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存在的两个突出部64设置于一般部62的上下方向Z上的两侧。即,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61具有四个突出部64。
如图6所示,在突出部64的突端设置有倾斜面64a,该倾斜面64a以在前后方向X上越朝向橡胶圈50的相反侧而越远离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的方式倾斜。倾斜面64a以越朝向前方而位于越靠主体部61的内周侧的位置的方式相对于前后方向X倾斜。
如图3及图4所示,主体部61具有通过将主体部61中的在前后方向X上与橡胶圈50对置的端部、即主体部61的后端部切开而形成的多个切口65。切口65与主体部61中的设置有突出部64的部分对应地设置。即,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61具有四个切口65。
切口65沿前后方向X从主体部61的后端部延伸至突出部64。另外,主体部61中的设置有切口65的部分呈在主体部61的周向上不连续的环状。
(臂部66的结构)
臂部66设置于与切口65对应的位置。即,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件60具有四个臂部66。
臂部66的顶端位于比主体部61的限制突起63的后端面靠前方的位置。换言之,限制突起63设置于在前后方向X上比臂部66的顶端更接近橡胶圈50的位置。
臂部66具有:延伸部67,其在前后方向X上从主体部61朝向橡胶圈50延伸;第一突起68,其从延伸部67朝向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突出;以及第二突起69,其从延伸部67朝向壳体40的外周面突出。
延伸部67在切口65的内部沿前后方向X延伸。延伸部67的基端位于切口65中的延伸至突出部64的部分。更详细而言,延伸部67从切口65的前端部延伸。
如图6所示,延伸部67的厚度比主体部61的厚度小。延伸部67位于比主体部61的外周面靠内周侧的位置。延伸部67的内周面与主体部61的内周面大致位于同一平面。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突起68从延伸部67的顶端突出。更详细而言,第一突起68从上述顶端的左右方向Y上的中央部突出。因此,第一突起68在左右方向Y上的宽度比延伸部67在左右方向Y上的宽度小。
如图6所示,第一突起68的前端面以越朝向前方而位于越靠主体部61的内周侧的位置的方式倾斜。第一突起68的突端设置于在主体部61的周向上与限制突起63并列的位置。另外,第一突起68的突端位于比限制突起63的外周面靠主体部61的内周侧、且比一般部62的外周面靠主体部61的外周侧的位置。换言之,限制突起63突出至比第一突起68的突端更接近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的位置。在第一突起68的突端与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微小的间隙。
第二突起69从延伸部67的顶端朝向第一突起68的相反侧突出。第二突起69在左右方向Y上的宽度与延伸部67在左右方向Y上的宽度相同。
第二突起69的后端面以越朝向前方而位于越靠主体部61的内周侧的位置的方式倾斜。第二突起69设置于在主体部61的周向上与限制突起63并列的位置。
第二突起69比主体部61的内周面更向内周侧突出。第二突起69构成为能够与插入部41的凹部41a卡合。通过将第二突起69与凹部41a卡合,来将保持件60安装于壳体40。
如图7所示,第二突起69向凹部41a插入的插入量比第一突起68的突端与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的间隙大。本说明书中的“插入量”是指第二突起69与凹部41a沿前后方向X对置的范围在上下方向Z上的距离。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臂部66的第二突起69与插入部41的凹部41a卡合,来将保持件60安装于壳体40。另外,第二突起69向凹部41a插入的插入量比第一突起68与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的间隙大。由此,即使在因臂部66弹性变形而第二突起69向远离凹部41a的方向位移了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突起68与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接触,也会维持第二突起69与凹部41a的卡合状态。
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臂部66具有:延伸部67,其在前后方向X上从主体部61朝向橡胶圈50延伸;第一突起68,其从延伸部67朝向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突出;以及第二突起69,其从延伸部67朝向壳体40的外周面突出,并且构成为能够与凹部41a卡合。第二突起69向凹部41a插入的插入量比第一突起68的突端与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的间隙大。
根据这样的结构,起到上述的作用,因此例如即使在当相对于外壳100拔出、插入嵌合装置10时对臂部66施加了负荷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第二突起69与凹部41a的卡合状态被解除。其结果,能够抑制保持件60从壳体40脱离。
(2)延伸部67的厚度比主体部61的厚度小。
根据这样的结构,延伸部67容易相对于主体部61弹性变形。因此,容易相对于壳体40装卸保持件60。
另外,延伸部67容易相对于主体部61弹性变形,从而容易解除第二突起69与凹部41a的卡合状态。然而,由于通过使第一突起68与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接触来维持第二突起69与凹部41a的卡合状态,所以能够抑制保持件60从壳体40脱离。
(3)主体部61具有切口65,该切口65沿前后方向X延伸,并且通过将主体部61中的在前后方向X上与橡胶圈50对置的部分切开而形成。延伸部67的基端位于切口65的内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延伸部67的基端位于沿前后方向X延伸的切口65的内部。因此,与不具有切口65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保持件60的体型的增大以及嵌合装置10的体型的增大。
(4)主体部61具有在前后方向X上朝向橡胶圈50的相反侧突出的突出部64。切口65延伸至突出部64。延伸部67的基端位于切口65中的延伸至突出部64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结构,延伸部67的基端位于切口65中的延伸至突出部64的部分。因此,能够将延伸部67的基端设定于远离橡胶圈50的位置。其结果,能够抑制在臂部66弹性变形时过度地对臂部66作用负荷的情况。
(5)在突出部64的突端设置有倾斜面64a,该倾斜面64a以在前后方向X上越朝向橡胶圈50的相反侧而越远离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的方式倾斜。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向外壳100的开口部103插入嵌合装置10时,通过突出部64的倾斜面64a,容易将嵌合装置10引导至开口部103的内部。因此,嵌合装置10与外壳100的嵌合作业变得容易。
(6)主体部61具有限制突起63,该限制突起63从与橡胶圈50对置的端部朝向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突出,并且限制橡胶圈50在前后方向X上的移动。限制突起63设置于在前后方向X上比臂部66的顶端更接近橡胶圈50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限制突起63限制橡胶圈50在前后方向X上的移动。由此,能够抑制橡胶圈50越上保持件60而从壳体40脱离的情况。
(7)第一突起68的突端设置于在主体部61的周向上与限制突起63并列的位置。限制突起63突出至比第一突起68的突端更接近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因将嵌合装置10插入于外壳100的开口部103而保持件60与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接触的情况下,限制突起63比第一突起68先与该内周面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因第一突起68与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接触而过度地对臂部66作用负荷的情况。
<变形例>
本实施方式能够如下变更来实施。本实施方式以及以下的变形例能够在技术上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来实施。
·如图8所示,第一突起68的突端也可以设置于在主体部61的周向上与一般部62并列且比一般部62的外周面更靠主体部61的内周侧的位置。换言之,一般部62也可以突出至比第一突起68的突端更接近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的位置。在该情况下,通过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件60而增加第二突起69向凹部41a插入的插入量,来使该插入量比第一突起68与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的间隙大即可。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因将嵌合装置10插入于外壳100的开口部103而保持件60与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接触的情况下,一般部62比第一突起68先与该内周面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因第一突起68与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接触而过度地对臂部66作用负荷的情况。
·在上述变形例中,第一突起68的突端与一般部62的外周面位于同一平面。
·限制突起63也可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而不连续地设置于主体部61中的未设置切口65的部分。
·第一突起68的突端也可以与限制突起63的外周面位于同一平面。在该情况下,第一突起68的突端与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也可以接触。即,也可以在第一突起68与划定开口部103的内周面之间不形成间隙。
·臂部66也可以在前后方向X上延伸至比限制突起63更接近橡胶圈50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臂部66的顶端设置通过与橡胶圈50对置来限制橡胶圈50在前后方向X上的移动的限制部。
·也可以从主体部61省略限制突起63。
·也可以从突出部64省略倾斜面64a。
·也可以从主体部61省略突出部64。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延伸至一般部62的前端部的切口65,并且使延伸部67的基端位于该切口65中的延伸至一般部62的前端部的部分。
·也可以从主体部61省略切口65。在该情况下,延伸部67从一般部62延伸即可。
·延伸部67的厚度可以与主体部61的厚度相同,也可以比主体部61的厚度大。
·第一突起68以及第二突起69的至少一方也可以从比延伸部67的顶端靠基端侧的部分突出。
·臂部66的数量、位置能够适当变更。
·本实施方式的导电电路由电线20以及连接端子30构成,但不限于此。若导电电路与车载设备电连接,则例如也可以由电线、连接端子、母线等一个或多个导体构成。
·嵌合装置10可以具有一个导电电路,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导电电路。
·壳体40例如也可以由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
·壳体40也可以不保持连接端子30。即,壳体40也可以仅覆盖导电电路的外周。
本公开包含以下方式。标注了并非用于限定而是作为辅助理解而举例示出的实施方式的几个构成要素的参照附图标记。可以省略在以下的方式中记载的事项中的一部分,也可以选择或提取在方式中记载的事项中的几个事项而将其组合。
[附记1]本公开的几个方式的嵌合装置(10)与收纳车载设备的外壳(100)所具有的内周面(开口部103)嵌合,所述嵌合装置(10)具备:
导电电路(20、30),其与所述车载设备连接;
嵌合体(40),其是具有配置于所述内周面(103)的内侧的外周面(插入部41)以及在所述外周面(41)开口的一个以上的凹部(41a)的嵌合体(筒体40),并供所述导电电路(20、30)贯通;
密封部件(50),其配置于所述外周面(41)与所述内周面(103)之间;以及
保持件(60),其是安装于所述外周面(41)的保持件(60),构成为防止所述密封部件(50)从所述嵌合体(40)脱离,
所述保持件(60)具有:
朝向所述密封部件(50)延伸的一个以上的弹性臂(臂部66);
从所述各弹性臂(66)的顶端朝向所述内周面(103)突出的第一突起(68);以及
从所述顶端朝向对应的所述凹部(41a)内突出的第二突起(69),
所述第二突起(69)向所述凹部(41a)插入的插入长度比所述第一突起(68)与所述内周面(103)的距离大。
[附记2]在几个安装例中,所述一个以上的凹部(41a)也可以包含在所述外周面(41)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凹部(41a),所述一个以上的弹性臂(臂部66)也可以包含在所述内周面(103)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弹性臂(臂部66)。
[附记3]在几个安装例中,所述保持件(60)也可以具有沿所述外周面(41)的外周延伸的周壁(一般部62)。
[附记4]在几个安装例中,所述内周面(103)、所述外周面(41)、所述密封部件(50)、以及所述周壁(一般部62)也可以相互呈相似形状。
[附记5]在几个安装例中,所述内周面(103)也可以对贯通所述外壳(100)的长孔进行划定。
[附记6]在几个安装例中,所述保持件(60)也可以具有位于比所述弹性臂(66)更接近所述密封部件(50)的位置的按压部(限制突起63),所述按压部(63)也可以沿所述周壁(一般部62)的端缘延伸。
[附记7]在几个安装例中,所述保持件(60)也可以具有沿所述密封部件(50)延伸的第一端缘(63)和所述第一端缘(63)的相反侧的第二端缘。
[附记8]在几个安装例中,所述第二端缘也可以具有从所述周壁(一般部62)向与所述弹性臂(66)相反的方向突出的一个以上的突出部(64),所述各突出部(64)也可以具有包围所述各弹性臂(66)的基端的梯形形状。
[附记9]在几个安装例中,所述第二突起(69)的宽度尺寸也可以与所述弹性臂(66)的宽度尺寸相等。
[附记10]在几个安装例中,所述第一突起(68)的宽度尺寸也可以比所述弹性臂(66)的宽度尺寸小。
附图标记说明
10 嵌合装置
20 电线
21 芯线
22 绝缘包覆部
30 连接端子
3 1电线连接部
32 端子连接部
32a 贯通孔
40 壳体
41 插入部
41a凹部
42 突出部
42a 槽
43 保持孔
44 配置部
45 凸缘部
45a 贯通孔
46 插入孔
47 卡合孔
50 橡胶圈
51 主体部
52 定位凸部
60 保持件
61 主体部
62 一般部
63 限制突起
64 突出部
64a 倾斜面
65 切口
66 臂部
67 延伸部
68 第一突起
69 第二突起
70 橡胶塞
80 后保持件
80a 贯通孔
81 固定爪
100 外壳
101 主体部
102 装配部
102a 阴螺纹部
103 开口部

Claims (8)

1.一种嵌合装置,与在收纳车载设备的外壳设置的开口部嵌合,其中,所述嵌合装置具备:
导电电路,其与所述车载设备连接;
筒体,其具有向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插入部,并覆盖所述导电电路的外周;
密封部件,其安装于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进行所述筒体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防水;以及
保持件,其安装于所述插入部,并且防止所述密封部件从所述筒体脱离,
所述筒体具有设置于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的凹部,
所述保持件具有覆盖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的筒状的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延伸且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臂部,
所述臂部具有:延伸部,其在所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上从所述主体部朝向密封部件延伸;第一突起,其从所述延伸部朝向划定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突出;以及第二突起,其从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筒体的外周面突出,并且构成为能够与所述凹部卡合,
所述第二突起向所述凹部插入的插入量比所述第一突起与划定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合装置,其中,
所述延伸部的厚度比所述主体部的厚度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合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部具有切口,该切口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并且通过将所述主体部中的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密封部件对置的端部切开而形成,
所述延伸部的基端位于所述切口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嵌合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部具有在所述轴线方向上朝向所述密封部件的相反侧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切口延伸至所述突出部,
所述延伸部的基端位于所述切口中的延伸至所述突出部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嵌合装置,其中,
在所述突出部的突端设置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以在所述轴线方向上越朝向与所述密封部件相反的一侧而越远离划定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内周面的方式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3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合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部具有限制突起,该限制突起从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密封部件对置的端部朝向划定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内周面突出,并且限制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所述限制突起设置于在所述轴线方向上比所述臂部的顶端更接近所述密封部件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嵌合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突起的突端设置于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上与所述限制突起并列的位置,
所述限制突起突出至比所述第一突起的突端更接近划定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内周面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合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部具有:
一般部,其是覆盖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的筒状的部分;以及
限制突起,其从所述一般部中的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密封部件对置的端部朝向划定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内周面突出,并且限制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所述第一突起的突端设置于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上与所述一般部并列的位置,
所述一般部突出至比所述第一突起的突端更接近划定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内周面的位置。
CN202180056399.3A 2020-08-28 2021-07-27 嵌合装置 Pending CN1160975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4408 2020-08-28
JP2020144408A JP7375709B2 (ja) 2020-08-28 2020-08-28 嵌合装置
PCT/JP2021/027728 WO2022044657A1 (ja) 2020-08-28 2021-07-27 嵌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97526A true CN116097526A (zh) 2023-05-09

Family

ID=80353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6399.3A Pending CN116097526A (zh) 2020-08-28 2021-07-27 嵌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22018A1 (zh)
JP (1) JP7375709B2 (zh)
CN (1) CN116097526A (zh)
WO (1) WO202204465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68638B2 (ja) 2001-03-02 2007-08-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083012B2 (ja) 2008-04-18 2012-11-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2015133275A (ja) 2014-01-15 2015-07-2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防水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39404A (ja) 2022-03-10
US20240022018A1 (en) 2024-01-18
WO2022044657A1 (ja) 2022-03-03
JP7375709B2 (ja) 2023-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9785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achable connecting terminals
US11646522B2 (en) Mal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device
EP2456018A1 (en) Waterproof structure
JP6708025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13273037B (zh) 连接器及外导体
JP2016510940A (ja) 直角ヘッダアセンブリ
CN111903006B (zh) 连接器
CN110299627B (zh) 防水连接器
US20230261424A1 (en) Electromagnetic shield connector
US20220052466A1 (en) Terminal block
CN113764928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JP2011165428A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2000123923A (ja) シールド電線接続部構造
CN116097526A (zh) 嵌合装置
JP3595132B2 (ja) 機器直付シールドコネクタのシールド構造
JP2019110042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09004290A (ja) コネクタ装置及びクリップ
JP4369602B2 (ja) 機器接続用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12119542A (zh) 连接器
CN113904162B (zh) 连接器
CN114389060B (zh) 端子台
WO2022024762A1 (ja) コネクタ
JP7424242B2 (ja) コネクタ
JP7399793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3947094B2 (ja) 機器用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