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5647A - 轮毂轴承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轮毂轴承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75647A
CN116075647A CN202180063037.7A CN202180063037A CN116075647A CN 116075647 A CN116075647 A CN 116075647A CN 202180063037 A CN202180063037 A CN 202180063037A CN 116075647 A CN116075647 A CN 116075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raceway surface
hub
outer r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630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下龙斗
泽田知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075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56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43/00Assembling bearings
    • F16C43/04Assembling roll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43/06Placing rolling bodies in cages or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2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 F16C19/3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 F16C19/38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rollers
    • F16C19/383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rollers with tapered rollers, i.e. rollers having essentially the shape of a truncated cone
    • F16C19/385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rollers with tapered rollers, i.e. rollers having essentially the shape of a truncated cone with two rows, i.e. double-row tapered roller bearings
    • F16C19/386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rollers with tapered rollers, i.e. rollers having essentially the shape of a truncated cone with two rows, i.e. double-row tapered roller bearings in O-arrang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2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 F16C19/3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 F16C19/38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rollers
    • F16C19/383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rollers with tapered rollers, i.e. rollers having essentially the shape of a truncated cone
    • F16C19/388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rollers with tapered rollers, i.e. rollers having essentially the shape of a truncated cone with four rows, i.e. four row tapered roller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43/00Assembling bearings
    • F16C43/04Assembling roll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43/045Mounting or replacing se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26/00Articles relating to transporting
    • F16C2326/01Parts of vehicles in general
    • F16C2326/02Wheel hubs or cas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在得到将第一组件(A1)和第一密封构件(7A)组合而成的第二组件(A2)的第二工序(P2)中,首先,在第一组件(A1)中,利用第一支承件(23)从下方侧支承外圈(2)及第一滚柱盒(9A),并且利用第二支承件(24)从下方侧支承轮毂圈(4),接着,追随使轮毂圈(4)从第一组件(A1)分离而使第二支承件(24)上升移动,由此将设置于第二支承件(24)的滚子支承面(Sd)导入到第一滚柱盒(9A)的径向内侧。然后,在将第一密封构件(7A)装配于外圈(2)后,追随将轮毂圈(4)的筒部(4a)再次插入外圈(2)的内周而使第二支承件(24)下降移动,由此一边将滚子支承面(Sd)排出到第一滚柱盒(9A)的下侧,一边将第一内侧轨道面(4c)导入到第一滚柱盒(9A)的径向内侧。

Description

轮毂轴承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机动车等车辆中将车轮支承为相对于车身旋转自如的轮毂轴承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轮毂轴承,有组合使用双列滚动轴承的第一代、在滚动轴承的外圈一体地设置车身安装凸缘的第二代、以及在具有车轮安装凸缘的轮毂圈的外周面形成内侧轨道面(两个内侧轨道面中的一方,车轮安装凸缘侧的内侧轨道面)的第三代等。对于轮毂轴承的轴承部,一般采用负载容量大且能够承受径向载荷及轴向载荷双方的轴承、例如双列球轴承、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0-65049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图1中,记载了在轴承部采用了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第三代轮毂轴承。即,该轮毂轴承具备一体地具有筒部及凸缘(车轮安装凸缘)的轮毂圈、装配于轮毂圈的筒部的外周面的内圈、以及一体地具有车身安装凸缘的外圈。形成于外圈的内周面的圆锥面状的第一外侧轨道面及第二外侧轨道面分别与形成于轮毂圈的外周面的第一内侧轨道面及形成于内圈的外周面的第二内侧轨道面对置,在这些轨道面之间多个圆锥滚子被配置为转动自如。另外,该轮毂轴承还具备:第一保持器,其保持配置在第一外侧轨道面与第一内侧轨道面之间(划分的第一轨道)的多个圆锥滚子;第二保持器,其保持配置在第二外侧轨道面与第二内侧轨道面之间(划分的第二轨道)的多个圆锥滚子;以及第一密封构件及第二密封构件,它们分别对外圈的一端开口及另一端开口进行密封。
具有以上结构的第三代轮毂轴承在轮毂圈上一体地设置有车轮安装凸缘,并且鉴于直接形成两个内侧轨道面中的一方(第一内侧轨道面)的关系,与第一代轮毂轴承、第二代轮毂轴承相比,部件个数少,有利于降低成本。但是,被认为有利于降低成本的上述结构成为组装性降低等产生其他问题的主要原因(例如,参照下述的专利文献2)。
即,在第三代轮毂轴承的轮毂圈中,由于车轮安装凸缘和第一内侧轨道面在轴向上相邻配置,因此在将轮毂圈的筒部插入外圈的内周之后(将轮毂圈和外圈组合后),实质上不可能装配配置于凸缘侧的第一密封构件。因此,在该情况下,采用如下组装顺序:首先,将由配置于第一轨道的多个圆锥滚子及保持它们的第一保持器构成的滚柱盒装配于外圈的第一外侧轨道面后,将第一密封构件装配于外圈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然后,将轮毂圈的筒部插入外圈的内周。但是,若采用这样的组装顺序,则在轮毂圈的筒部向外圈内周的插入进行到某种程度之前,会产生圆锥滚子从第一保持器的脱落(圆锥滚子向径向内侧的移动),组装作业需要大量的劳力。为了解决该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对第一保持器采用了具有能够与圆锥滚子在径向上卡合的结构的专用品,但这样的专用保持器与广泛流通的一般的保持器(通用保持器)相比昂贵,因此通过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轮毂圈而得到的成本降低效果减弱。
因此,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组装方法:制作从径向内侧支承外圈、滚柱盒、第一密封构件及滚柱盒所包含的多个圆锥滚子的保持环的组合品(组件),然后,一边利用轮毂圈将保持环向轴向外侧推出,一边将轮毂圈相对于上述组件组合。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650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5132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轮毂轴承的组装方法,即使对第一保持器采用了通用保持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组装时圆锥滚子从第一保持器脱落。但是,在这样的组装方法中,需要精度良好地制作作为与轮毂轴承的构成构件不同的构件的保持环,并且将该保持环精度良好地组装到上述组件内,因此需要劳力和成本。另外,需要追加设置用于回收伴随将上述组件和轮毂圈组合而脱落的保持环的回收机构,因此不可避免地导致组装装置的复杂化及大型化、以及伴随于此的高成本化。因此,作为第三代轮毂轴承的成本降低对策是不充分的,存在改善的余地。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助于所谓的第三代轮毂轴承的成本降低的技术方案。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而完成的本发明涉及一种轮毂轴承的组装方法,所述轮毂轴承具备:外圈,其在内周面形成有第一外侧轨道面及第二外侧轨道面;内圈,其在外周面形成有与第二外侧轨道面对置的第二内侧轨道面;轮毂圈,其一体地具有筒部及凸缘,所述筒部在外周面形成有与第一外侧轨道面对置的第一内侧轨道面,所述凸缘配置于第一内侧轨道面的轴向一侧;滚柱盒(roller cassette),其由夹设于第一外侧轨道面与第一内侧轨道面之间的多个圆锥滚子、以及将多个圆锥滚子在周向上以规定间隔保持的保持器构成;以及密封构件,其对外圈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开口进行密封,所述轮毂轴承的组装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轮毂轴承的组装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在该第一工序中,得到将外圈、轮毂圈及滚柱盒组合而成的第一组件(assembly);以及第二工序,在该第二工序中,得到将第一组件及密封构件组合而成的第二组件,在该第二工序中,
(1)利用第一支承件从下方侧支承在轮毂圈的凸缘下方配置有外圈的纵向姿态的第一组件中的外圈及滚柱盒,并且利用在与第一支承件的分离被限制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第一支承件相对地升降的第二支承件从下方侧支承纵向姿态的第一组件中的轮毂圈的筒部,接着,
(2)通过追随使轮毂圈从纵向姿态的第一组件分离而使第二支承件相对于第一支承件相对地上升移动,由此将设置于第二支承件的圆筒状的滚子支承面导入到滚柱盒的径向内侧,然后,
(3)在将密封构件装配于外圈后,追随将轮毂圈的筒部再次插入外圈的内周而使第二支承件相对于第一支承件相对地下降移动,由此一边将滚子支承面排出到滚柱盒的下侧,一边将第一内侧轨道面导入到滚柱盒的径向内侧。
根据本发明的轮毂轴承(第三代轮毂轴承)的组装方法,即使在作为保持器不采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专用保持器、而采用具有图2及图3所示的结构的通用保持器8的情况下,在结构上,在直到制作实质上不存在圆锥滚子向保持器的径向内侧脱落的可能性的第二组件为止的期间,能够在防止圆锥滚子从保持器脱落的同时实施轮毂轴承的组装作业。
具体来说,首先,在得到将外圈、轮毂圈及滚柱盒组合而成的第一组件的第一工序中,能够通过配置于滚柱盒的径向内侧的轮毂圈的筒部外周面(形成的第一内侧轨道面)来防止圆锥滚子的脱落。另外,在第二工序的上述(1)的作业阶段中,与第一工序同样地,能够通过轮毂圈的筒部外周面(第一内侧轨道面)来防止圆锥滚子的脱落,在第二工序的上述(2)的作业阶段中,能够通过轮毂圈的筒部外周面(第一内侧轨道面)及第二支承件的滚子支承面来防止圆锥滚子的脱落,进而,在第二工序的上述(3)的作业阶段中,能够通过第二支承件的滚子支承面及轮毂圈的筒部外周面(第一内侧轨道面)来防止圆锥滚子的脱落。因此,能够同时实现因保持器采用通用保持器而带来的部件成本的降低、以及因实现防止组装作业中的圆锥滚子的脱落而带来的组装作业性的提高。
另外,在第二工序中使用的支承件(第一及第二支承件)是从下方侧支承将外圈、轮毂圈及滚柱盒组合而成的第一组件的构件,因此,不存在像采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保持环的情况那样的组装的劳力,而且,设置有滚子支承面的第二支承件在相对于第一支承件的分离被限制的状态下相对于第一支承件相对地升降移动,因此不需要设置在采用上述保持环时必不可少的保持环的回收工序、回收装置。如上所述,如果是本发明的轮毂轴承的组装方法,则能够有助于该轮毂轴承的成本降低。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用于使第二支承件相对于第一支承件相对地升降移动的技术方案,例如考虑在第一支承件与第二支承件之间夹设弹性构件,使该弹性构件伸缩变形。
优选的是,通过不支承多个圆锥滚子而(仅)支承保持器来进行第二工序中的由第一支承件进行的从滚柱盒的下方侧的支承。
另外,上述的目的在采用本发明的轮毂轴承的组装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实现。即,本发明的轮毂轴承的组装装置中,所述轮毂轴承具备上述的外圈、内圈、轮毂圈、滚柱盒及密封构件,
所述轮毂轴承的组装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轮毂轴承的组装装置具备:
第一支承件,其在将外圈配置于轮毂圈的凸缘下方的纵向姿态的状态下,从下方侧支承将外圈、轮毂圈及滚柱盒组合而成的第一组件中的外圈及滚柱盒;以及
第二支承件,其以在与第一支承件的分离被限制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第一支承件相对地升降的方式设置,从下方侧支承纵向姿态的第一组件中的轮毂圈的筒部,
第二支承件追随轮毂圈从纵向姿态的第一组件分离,相对于第一支承件相对地上升移动,直到设置于其外周面的滚子支承面配置于滚柱盒的径向内侧为止,并且追随将轮毂圈的筒部再次插入外圈的内周,相对于第一支承件相对地下降移动,以使上述滚子支承面排出到滚柱盒的下侧。
只要是具有以上结构的轮毂轴承的组装装置,就能够采用本发明的轮毂轴承的组装方法,因此,能够获得与采用本发明的轮毂轴承的组装方法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有助于所谓的第三代轮毂轴承的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轮毂轴承的纵剖视图。
图2是构成第一滚柱盒的通用保持器的概要立体图。
图3是第一滚柱盒的局部横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轮毂轴承的组装工序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第一工序的中途阶段的纵剖视图。
图6是示出第一工序的接近结束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7是示出组装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8是示出第二工序的开始阶段的纵剖视图。
图9是示出第二工序的中途阶段的纵剖视图。
图10是示出第二工序的中途阶段的纵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将图11从该图中的箭头F方向观察到的局部俯视图。
图13是第二组件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基于图1,对应用本发明的组装方法而得到的轮毂轴承的一例进行说明。该图所示的轮毂轴承1具备:外圈2、内圈3、轮毂圈4、作为本发明中所说的“滚柱盒”的第一滚柱盒9A及第二滚柱盒9B、作为本发明中所说的“密封构件”的第一密封构件7A及第二密封构件7B作为主要结构构件。在内圈3及轮毂圈4与外圈2之间划分的环状空间中填充有润滑脂等润滑剂(省略图示)。
外圈2一体地具有圆筒状的筒部2a及从其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2b。凸缘2b作为用于将外圈2安装于未图示的车身(从车身的悬架装置延伸的转向节)的安装部发挥功能。在筒部2a的内周面形成有第一外侧轨道面2c及第二外侧轨道面2d。第一外侧轨道面2c呈轴向一侧(外盘侧)的端部位于比轴向另一侧(内盘侧)的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倾斜面(圆锥面)状,第二外侧轨道面2d呈轴向一侧的端部位于比轴向另一侧的端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圆锥面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外盘侧”及“内盘侧”分别是指在将轮毂轴承1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成为车辆的车宽方向外侧及内侧的一侧。在图1中,纸面左侧为外盘侧,纸面右侧为内盘侧。
轮毂圈4一体地具有在外周面形成有与外圈2的第一外侧轨道面2c对置的圆锥面状的第一内侧轨道面4c及圆筒面状的内圈装配面4d的筒部4a、以及从筒部4a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4b。凸缘4b及内圈装配面4d分别设置于第一内侧轨道面4c的轴向一侧及另一侧。在凸缘4b上形成有供螺栓构件10装配的螺栓装配孔4e,轮毂圈4使用螺栓构件10安装于未图示的车轮。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构成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外侧接头构件的轴部以能够传递转矩的方式与轮毂圈4的中心孔连结。
在装配于轮毂圈4的内圈装配面4d的内圈3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外圈2的第二外侧轨道面2d对置的圆锥面状的第二内侧轨道面3a。内圈3通过利用在轮毂圈4的筒部4a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形成的铆接部11和轮毂圈4的肩面(在第一内侧轨道面4c与内圈装配面4d之间设置的台阶面)4f从轴向两侧夹持而相对于轮毂圈4固定。
作为“滚柱盒”的第一滚柱盒9A由多个圆锥滚子5及第一保持器6A构成,该多个圆锥滚子5夹设于第一外侧轨道面2c与第一内侧轨道面4c之间的第一轨道12,该第一保持器6A在周向上以规定间隔保持该多个圆锥滚子5。第二滚柱盒9B由多个圆锥滚子5及第二保持器6B构成,该多个圆锥滚子5夹设于第二外侧轨道面2d与第二内侧轨道面3a之间的第二轨道13,该第二保持器6B以周向规定间隔保持该多个圆锥滚子5。
对于第一保持器6A及第二保持器6B,采用广泛流通的一般的保持器(通用保持器8)作为圆锥滚子用的保持器。通用保持器8例如如图2所示是如下保持器:一体地具备在轴向上分离设置的大径环状部8a及小径环状部8b、将两环状部8a、8b连接的多个柱部8c、以及在小径环状部8b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突出设置的环状肋8d,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柱部8c、8c之间形成有收容(保持)圆锥滚子5的梯形窗状的凹槽部8e。
在图3中示出由第一保持器6A(通用保持器8)及多个圆锥滚子5构成的第一滚柱盒9A的局部横剖视图。如该图所示,通用保持器8的柱部8c配置于比将收容于凹槽部8e的圆锥滚子5的中心(转动中心)彼此连结而形成的圆轨道X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另外,凹槽部8e的开口尺寸(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柱部8c、8c的分离距离)朝向径向外侧逐渐缩小,凹槽部8e的轴向各部分的内径端部的开口尺寸W1比对应的圆锥滚子5的轴向各部分的直径尺寸W2小。通过以上的结构,在第一滚柱盒9A中,虽然圆锥滚子5不会向径向外侧移动(脱落),但根据第一滚柱盒9A的姿态,圆锥滚子5向径向内侧脱落。关于第二滚柱盒9B,也与第一滚柱盒9A相同。
第一密封构件7A对外圈2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开口进行密封,第二密封构件7B对外圈2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开口进行密封。由此,能够防止填充于外圈2与内圈3及轮毂圈4之间的环状空间的润滑脂的外部泄漏、以及异物向上述环状空间的侵入。对于第一密封构件7A及第二密封构件7B,可以采用所谓的接触型和非接触型中的任一种,但在此两密封构件7A、7B均采用接触型。
如图4所示,具有以上结构的轮毂轴承1通过一次经过如下工序而组装:
·得到将外圈2、轮毂圈4及第一滚柱盒9A组合而成的第一组件A1(参照图8)的第一工序P1;
·得到将第一组件A1及对外圈2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开口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构件7A组合而成的第二组件A2(参照图13)的第二工序P2;
·得到将第二组件A2、内圈3及第二滚柱盒9B组合而成的第三组件的第三工序P3;以及
·将第二密封构件7B组装于第三组件的第四工序P4。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上,在第二工序P2与第三工序P3之间实施向第一轨道12填充润滑脂的第一润滑脂填充工序,另外,在第三工序P3与第四工序P4之间实施向第二轨道13填充润滑脂的第二润滑脂填充工序,但在图4中省略了两个润滑脂填充工序的图示。
以下,参照附图(图5-图13)对作为本发明的组装方法的主旨的第一工序P1及第二工序P2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工序P1]
在该第一工序P1中,首先,制作第一滚柱盒9A。如图5所示,将作为第一保持器6A的通用保持器8以小径环状部8b配置于下侧的纵向姿态配置后,将圆锥滚子5一个一个地组装到通用保持器8的各凹槽部8e中,由此完成第一滚柱盒9A。通过以该方式制作滚柱盒9A,能够防止圆锥滚子5向通用保持器8的径向内侧脱落。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滚柱盒9B也按照与第一滚柱盒9A同样的顺序制作。
接着,如图5所示,通过经由第一滚柱盒9A的上侧开口将轮毂圈4的筒部4a插入第一滚柱盒9A的内周,由此制作第一滚柱盒9A和轮毂圈4组合而成的子组件14。子组件14在限制其分解(轮毂圈4与第一滚柱盒9A相对地背离移动)的状态(例如,用夹紧机构夹持轮毂圈4的凸缘4b和第一保持器6A的状态)下进行上下反转。由此,如图6所示,子组件14成为轮毂圈4的凸缘4b配置于下侧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滚柱盒9A的制作作业及子组件14的制作作业在由支承构件15从下方侧支承通用保持器8的小径环状部8b的状态下进行。支承构件15可以是夹紧机构的爪构件,也可以是其他构件。
并且,如图6所示,在轮毂圈4的凸缘4b配置于下侧的纵向姿态的子组件14的上侧,配置第一外侧轨道面2c配置于下侧的纵向姿态的外圈2后,使两者相对地接近移动,由此以在第一外侧轨道面2c与第一内侧轨道面4c之间配置第一滚柱盒9A的方式组合外圈2和子组件14。由此,得到将外圈2、轮毂圈4及第一滚柱盒9A组合而成的第一组件A1(参照图8等)。
[第二工序P2]
第二工序P2使用图7所示的组装装置20来执行。组装装置20具备基座构件21、隔着间隔构件22支承于基座构件21的静止侧的第一支承件23、相对于第一支承件23升降移动的可动侧的第二支承件24、作为弹性构件的螺旋弹簧(压缩螺旋弹簧)25、以及螺母构件26。
第一支承件23具有筒部23a、从筒部23a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23b、以及从筒部23a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且能够与螺母构件26卡合的卡合部23c。在凸缘部23b上设置有外圈支承面Sa,该外圈支承面Sa能够从下方侧支承安装于组装装置20的第一组件A1(详细而言,如图8所示,在轮毂圈4的凸缘4b下方配置有外圈2的纵向姿态的第一组件A1。)中的外圈2的筒部2a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另外,在筒部23a上设置有保持器支承面Sb,该保持器支承面Sb能够从下方侧支承构成第一组件A1的第一滚柱盒9A中的第一保持器6A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支承件23上未设置支承构成第一滚柱盒9A的圆锥滚子5的支承面。即,构成第一组件A1的圆锥滚子5在第二工序P2的实施中不被第一支承件23支承。
这样,如图11所示,能够在圆锥滚子5与外圈2的第一外侧轨道面2c之间夹设有间隙Z的状态下利用第一支承件23从下方侧支承外圈2及第一滚柱盒9A。因此,例如,在该第二工序P2中,在将轮毂圈4的筒部4a再次插入外圈2的内周时(详细情况如下所述),圆锥滚子5被强力地压向第一外侧轨道面2c,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减少在圆锥滚子5和/或第一外侧轨道面2c上产生伤痕等缺陷的可能性。
第二支承件24具有上侧开口的有底圆筒状的杯部24a、以及从杯部24a的外底面向轴向外侧(下方)延伸的轴部24b,其整体配置于第一支承件23的筒部23a的径向内侧。轴部24b的自由端向第一支承件23的卡合部23c的下侧突出,在该突出部的外周固定有螺母构件26。通过该结构,限制第一支承件23与第二支承件24的分离。作为弹性构件的螺旋弹簧25外嵌于轴部24b,夹设在杯部24a与第一支承件23的卡合部23c之间。通过该结构,第二支承件24经由螺旋弹簧25弹性地支承于第一支承件23。
在第二支承件24上设置有轮毂圈支承面Sc,该轮毂圈支承面Sc能够从下方侧支承构成第一组件A1的轮毂圈4的筒部4a。本实施方式的轮毂圈支承面Sc由杯部24a的上端面(开口侧端面)构成,对轮毂圈4的肩面4f进行支承。另外,在杯部24a设置有圆筒状的滚子支承面Sd。在本实施方式中,杯部24a的外周面中的、在第二支承件24上未负载铅垂载荷的状态(未由第二支承件24支承轮毂圈4的状态)下比第一支承件23的保持器支承面Sb向上侧突出的区域作为滚子支承面Sd发挥功能。
滚子支承面Sd是能够从径向内侧支承构成第一滚柱盒9A的多个圆锥滚子5的面、换言之是防止多个圆锥滚子5向径向内侧脱落的面。因此,作为滚子支承面Sd发挥功能的杯部24a的外周面的外径尺寸D设定为与图12所示的滚子内切圆Y的直径尺寸相同的尺寸,或者设定为比滚子内切圆Y的直径尺寸稍小的尺寸。滚子内切圆Y是连结各圆锥滚子5的轴向另一侧(小端面侧)的内径端部的圆轨道。
组装装置20具有大致以上的结构,在第一工序P1中得到的第一组件A1如以下那样与第一密封构件7A组合。
首先,如图8所示,将在轮毂圈4的凸缘4b下方配置有外圈2的纵向姿态的第一组件A1(更详细而言,在外圈2与轮毂圈4的相对的背离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以上述纵向姿态被保持的第一组件A1。)配置在组装装置20的上方后,使第一组件A1进行下降移动,由此将第一组件A1安装于组装装置20。
当使配置于组装装置20的上方的第一组件A1下降移动时,首先,轮毂圈4的肩面4f与第二支承件24的轮毂圈支承面Sc抵接。如上所述,第二支承件24经由螺旋弹簧25弹性地支承于第一支承件23。因此,在轮毂圈4与第二支承件24抵接后,追随第一组件A1下降移动,第二支承件24相对于第一支承件23相对地下降移动,并且夹设在第一支承件23与第二支承件24之间的螺旋弹簧25被压缩(参照图9)。并且,如图9所示,在第一组件A1中的外圈2的筒部2a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与第一支承件23的外圈支承面Sa抵接、并且第一滚柱盒9A(第一保持器6A)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与第一支承件23的保持器支承面Sb抵接的时间点,第一组件A1的下降移动停止。由此,在外圈2及第一滚柱盒9A利用第一支承件23从下方侧支承、并且轮毂圈4的筒部4a利用第二支承件24从下方侧支承的状态下,将第一组件A1安装于组装装置20。
在将轮毂圈4的第一内侧轨道面4c配置于第一滚柱盒9A的径向内侧的状态(将第一滚柱盒9A配置在外圈2的第一外侧轨道面2c与轮毂圈4的第一内侧轨道面4c之间的状态)下执行以上说明的第一组件A1相对于组装装置20的设定作业。因此,在执行该作业时,圆锥滚子5不会向由通用保持器8构成的第一保持器6A的径向内侧脱落。
接着,如图10所示,通过(仅)使安装于组装装置20的第一组件A1中的轮毂圈4上升移动,从安装于组装装置20的第一组件A1分离轮毂圈4(取出)。若使轮毂圈4上升移动,则与此同时,负载于第二支承件24的铅垂载荷、即作用于螺旋弹簧25的压缩载荷被去除,因此螺旋弹簧25弹性地伸长变形,使第二支承件24上升移动的力(螺旋弹簧25的弹性复原力)作用于第二支承件24的杯部24a。因此,若使轮毂圈4上升移动,则第二支承件24以追随轮毂圈4的上升移动的方式相对于第一支承件23相对地上升移动,直至恢复原点(图7所示的位置)。随之,也如图11及图12所示,设置于第二支承件24的杯部24a的圆筒状的滚子支承面Sd被导入到第一滚柱盒9A的径向内侧。
以上说明的轮毂圈4的分离(取出)作业首先在将轮毂圈4的筒部4a的外周面配置于第一滚柱盒9A的径向内侧的状态下执行后,接着,在将第二支承件24的滚子支承面Sd配置于第一滚柱盒9A的径向内侧的状态下执行。因此,即使在执行该作业时,圆锥滚子5也不会向第一保持器6A的径向内侧脱落。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从第一组件A1分离出轮毂圈4后,在图10及图11所示的状态、即在第一滚柱盒9A的径向内侧配置有圆筒状的滚子支承面Sd的状态下,在外圈2的轴向一侧的端部装配第一密封构件7A。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当第一密封构件7A相对于外圈2的装配作业完成时,将轮毂圈4(从第一组件A1分离出的轮毂圈4)的筒部4a再次插入外圈2的内周。由此,得到图13所示的第二组件A2、即将外圈2、轮毂圈4、第一密封构件7A及第一滚柱盒9A组合而成的第二组件A2。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支承件24与第一支承件23之间夹设有作为弹性构件的螺旋弹簧25,因此,若随着将轮毂圈4的筒部4a再次插入外圈2的内周而对第二支承件24作用铅垂载荷,则第二支承件24与将第一组件A1安装于组装装置20的情况(参照图8及图9)同样地,追随轮毂圈4的筒部4a的再次插入而下降移动。因此,在向外圈2内周再次插入轮毂圈4的筒部4a时,设置于第二支承件24的圆筒状的滚子支承面Sd被排出到第一滚柱盒9A的下侧,并且轮毂圈4的筒部4a(形成的第一内侧轨道面4c)被导入到第一滚柱盒9A的径向内侧。
对于以上说明的第一密封构件7A的装配作业及轮毂圈4的筒部4a的再次插入作业,首先在圆筒状的滚子支承面Sd配置于第一滚柱盒9A的径向内侧的状态下执行后,接着在轮毂圈4的筒部4a的外周面配置于第一滚柱盒9A的径向内侧的状态下执行。因此,即使在执行这些作业时,圆锥滚子5也不会向第一保持器6A的径向内侧脱落。
[第三工序P3及第四工序P4]
虽然省略图示,但在第三工序P3中,将第二滚柱盒9B及内圈3组装于如以上那样得到的第二组件A2。具体而言,首先,在使第二组件A2的上下反转之后,将第二滚柱盒9B及内圈3插入外圈2的第二外侧轨道面2d与轮毂圈4的内圈装配面4d之间。接着,将轮毂圈4的筒部4a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弯折而形成铆接部11。由此,得到将第二滚柱盒9B及内圈3组装于第二组件A2的第三组件。然后,在第四工序P4中,在构成第三组件的外圈2与内圈3之间组装第二密封构件7B。由此,完成图1所示的轮毂轴承1。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的轮毂轴承1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装置),即使在采用图2及图3所示的通用保持器8作为构成第一滚柱盒9A的第一保持器6A的情况下,在结构上,在直至制作实质上不存在构成第一滚柱盒9A的圆锥滚子5向第一保持器6A的径向内侧脱落的可能性的第二组件A2为止的期间,能够在防止圆锥滚子5从第一保持器6A的脱落的同时实施轮毂轴承1的组装作业。因此,能够同时实现因第一保持器6A采用通用保持器8而带来的部件成本的降低、以及因实现防止轮毂轴承1的组装作业中的圆锥滚子5的脱落而带来的组装作业性的提高。
另外,在第二工序P2中使用的第一支承件23及第二支承件24是从下方侧支承将外圈2、轮毂圈4及第一滚柱盒9A组合而成的第一组件A1的构件,因此不存在像采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保持环的情况那样的组装的劳力,并且,设置有圆筒状的滚子支承面Sd的第二支承件24在相对于第一支承件23的分离被限制的状态下相对于第一支承件23相对地升降移动,因此,不需要设置在采用上述保持环时必不可少的保持环的回收工序、回收装置。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轮毂轴承1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装置能够大大有助于轮毂轴承1的成本降低。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例如,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使螺旋弹簧25夹设于静止侧的第一支承件23与可动侧的第二支承件24之间,随着该螺旋弹簧25的伸缩变形使第二支承件24升降移动,但也可以用与其不同的方法使第二支承件24升降移动。具体而言,例如考虑将第二支承件24与直线运动致动器的输出构件连结,使该输出构件直线运动,由此使第二支承件24升降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结构上,重要的是在对第二支承件24负载铅垂载荷的同时使第二支承件24下降移动,然后在去除上述铅垂载荷的同时使第二支承件24上升移动,在代替弹性构件(螺旋弹簧25)采用直线运动致动器的情况下,优选在第二支承件24上设置例如压力传感器、载荷传感器等。
在为了使第一支承件23和第二支承件24相对地升降移动而采用上述那样的直线运动致动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第一支承件23设为可动侧,将第二支承件24设为静止侧。即,如果将直线运动致动器与第一支承件23连结,在适当的时机使第一支承件23相对于第二支承件24升降移动,则能够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同样地组装轮毂轴承1(第二组件A2)。
本发明不受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还能够以各种形态进行实施。即,本发明的范围由技术方案示出,还包括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等同的含义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  轮毂轴承
2  外圈
2c 第一外侧轨道面
2d 第二外侧轨道面
3  内圈
3a 第二内侧轨道面
4  轮毂圈
4a 筒部
4b 凸缘
4c 第一内侧轨道面
4f 肩面
5  圆锥滚子
6A 第一保持器(保持器)
7A 第一密封构件(密封构件)
8  通用保持器
9A 第一滚柱盒
20 组装装置
23 第一支承件
24 第二支承件
25 螺旋弹簧(弹性构件)
A1 第一组件
A2 第二组件
P1 第一工序
P2 第二工序
Sa 外圈支承面
Sb 保持器支承面
Sc 轮毂圈支承面
Sd 滚子支承面
Y  滚子内切圆。

Claims (4)

1.一种轮毂轴承的组装方法,所述轮毂轴承具备:
外圈,其在内周面形成有第一外侧轨道面及第二外侧轨道面;
内圈,其在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外侧轨道面对置的第二内侧轨道面;
轮毂圈,其一体地具有筒部及凸缘,所述筒部在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外侧轨道面对置的第一内侧轨道面,所述凸缘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轨道面的轴向一侧;
滚柱盒,其由夹设于所述第一外侧轨道面与所述第一内侧轨道面之间的多个圆锥滚子、以及将该多个圆锥滚子在周向上以规定间隔保持的保持器构成;以及
密封构件,其对所述外圈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开口进行密封,
所述轮毂轴承的组装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轮毂轴承的组装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在该第一工序中,得到将所述外圈、所述轮毂圈及所述滚柱盒组合而成的第一组件;以及
第二工序,在该第二工序中,得到将所述第一组件及所述密封构件组合而成的第二组件,
在该第二工序中,
利用第一支承件从下方侧支承在所述轮毂圈的凸缘下方配置有所述外圈的纵向姿态的所述第一组件中的所述外圈及所述滚柱盒,并且利用在与所述第一支承件的分离被限制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承件相对地升降的第二支承件从下方侧支承纵向姿态的所述第一组件中的所述轮毂圈的筒部,
接着,通过追随使所述轮毂圈从纵向姿态的所述第一组件分离而使所述第二支承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承件相对地上升移动,由此将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承件的圆筒状的滚子支承面导入到所述滚柱盒的径向内侧,
然后,在将所述密封构件装配于所述外圈后,追随将所述轮毂圈的筒部再次插入所述外圈的内周而使所述第二支承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承件相对地下降移动,由此一边将所述滚子支承面排出到所述滚柱盒的下侧,一边将所述第一内侧轨道面导入到所述滚柱盒的径向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轴承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夹设于所述第一支承件与所述第二支承件之间的弹性构件的伸缩变形,使所述第二支承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承件相对地升降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轴承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不支承所述多个圆锥滚子而支承所述保持器来进行由所述第一支承件进行的从所述滚柱盒的下方侧的支承。
4.一种轮毂轴承的组装装置,
所述轮毂轴承具备:
外圈,其在内周面形成有第一外侧轨道面及第二外侧轨道面;
内圈,其在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外侧轨道面对置的第二内侧轨道面;
轮毂圈,其一体地具有筒部及凸缘,所述筒部在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外侧轨道面对置的第一内侧轨道面,所述凸缘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轨道面的轴向一侧;
滚柱盒,其由夹设于所述第一外侧轨道面与所述第一内侧轨道面之间的多个圆锥滚子、以及将多个圆锥滚子在周向上以规定间隔保持的保持器构成,以及
密封构件,其对所述外圈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开口进行密封,
所述轮毂轴承的组装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轮毂轴承的组装装置具备:
第一支承件,其在将所述外圈配置于所述轮毂圈的凸缘下方的纵向姿态的状态下,从下方侧支承将所述外圈、所述轮毂圈及所述滚柱盒组合而成的第一组件中的所述外圈及所述滚柱盒;以及
第二支承件,其以在与所述第一支承件的分离被限制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承件相对地升降的方式设置,从下方侧支承纵向姿态的所述第一组件中的所述轮毂圈的筒部,
所述第二支承件追随所述轮毂圈从纵向姿态的所述第一组件分离,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承件相对地上升移动,直到设置于其外周面的滚子支承面配置于所述滚柱盒的径向内侧为止,并且追随将所述轮毂圈的筒部再次插入所述外圈的内周,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承件相对地下降移动,以使所述滚子支承面排出到所述滚柱盒的下侧。
CN202180063037.7A 2020-09-23 2021-08-27 轮毂轴承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装置 Pending CN1160756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8599 2020-09-23
JP2020158599A JP2022052298A (ja) 2020-09-23 2020-09-23 ハブベアリングの組立方法および組立装置
PCT/JP2021/031579 WO2022064955A1 (ja) 2020-09-23 2021-08-27 ハブベアリングの組立方法および組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5647A true CN116075647A (zh) 2023-05-05

Family

ID=80846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63037.7A Pending CN116075647A (zh) 2020-09-23 2021-08-27 轮毂轴承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2006983B2 (zh)
EP (1) EP4234963A1 (zh)
JP (1) JP2022052298A (zh)
CN (1) CN116075647A (zh)
WO (1) WO20220649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29924B (zh) * 2023-03-04 2024-03-22 苏州金诚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装针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73474B2 (en) 1998-08-18 2009-08-12 Nsk Ltd A hub unit for an automobile
JP2000065049A (ja) 1998-08-24 2000-03-03 Nippon Seiko Kk 自動車用ハブユニット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4644960B2 (ja) 2001-03-26 2011-03-0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ハブユニットの組立方法
JP4513295B2 (ja) * 2003-02-07 2010-07-2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転がり軸受装置の組立方法
JP4770760B2 (ja) * 2007-03-15 2011-09-1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転がり軸受装置の組立方法及び組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2006983B2 (en) 2024-06-11
WO2022064955A1 (ja) 2022-03-31
JP2022052298A (ja) 2022-04-04
EP4234963A1 (en) 2023-08-30
US20230332649A1 (en) 2023-10-19
WO2022064955A8 (ja) 2023-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4166B (zh) 可更换的车轮轴承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N100572840C (zh) 装配轴承装置的方法
US6135643A (en) Hub unit bearing assembly and a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4513295B2 (ja) 転がり軸受装置の組立方法
CN116075647A (zh) 轮毂轴承的组装方法及组装装置
JP6926812B2 (ja) ハブユニット軸受及びハブユニット軸受の組立方法
JP4501324B2 (ja) 複列円すいころ軸受ユニットの組立方法
JP2002283805A (ja) 自動車用ハブユニットの組立方法
JP4706242B2 (ja) 転がり軸受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転がり軸受装置
CN101113769A (zh) 含施加自动定心力的装置的锁定环的离合器释放轴承组件
JP3261813B2 (ja) 転がり軸受用保持器
KR20050105999A (ko) 롤러 베어링 장치의 조립방법
JP2018146013A (ja) 円すいころ軸受の組立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に用いられる治具
JP6477204B2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の組立て方法
JP4321154B2 (ja) 車輪用の円すいころ軸受装置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JP3757309B2 (ja) ピニオン軸支持用軸受ユニット
JP2007170526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JP2003113839A (ja) 複列円すいころ軸受ユニットとその組立方法
JP2017075623A (ja) 車輪支持用複列円すいころ軸受ユニット
JP2000094902A (ja) 自動車用ハブユニット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S62151627A (ja) フランジ付き複列転がり軸受のシ−ル装置
JP2020067149A (ja) ハブユニット軸受の組立方法
JP2000343905A (ja) 車輪支持用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の組立方法
JP2005083496A (ja) 車輪用の円すいころ軸受装置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KR20100105153A (ko) 시일을 구비하는 구름베어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