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3190B - 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组装套件及连接器支承体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组装套件及连接器支承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73190B
CN116073190B CN202310231944.9A CN202310231944A CN116073190B CN 116073190 B CN116073190 B CN 116073190B CN 202310231944 A CN202310231944 A CN 202310231944A CN 116073190 B CN116073190 B CN 1160731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tting
connector
housing
support
suppor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319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73190A (zh
Inventor
稲村友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y Blu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y Blu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y Blu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y Blu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3194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731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73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31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731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31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组装套件及连接器支承体。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具有:第一支承体、第二支承体、以及状态设定单元,状态设定单元能够根据多个设定件的形态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状态选择性地设定为不可连接状态和多个可连接状态,在不可连接状态下,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嵌合动作时,通过将在第一支承体和第二支承体成为对置的位置的至少一组设定件设为有效,从而将设定件彼此设为干涉状态而不可进行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嵌合,在多个可连接状态下,使多个设定件中的设为有效的设定件的位置分别不同,并且对于可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组,构成为不使设定件彼此干涉而允许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

Description

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组装套件及连接器支承体
本申请是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日为2022年7月05日的发明名称为“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及其组装套件”的第202210791071.2号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安装于连接器装置的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组装套件及连接器支承体。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在壳体容纳有接触件(端子)的简单构成的连接器装置。该连接器装置通过使接触件的种类单一(共同)化,另一方面,使壳体多种类化,从而能够谋求压接工具(的成本)的削减、工具管理的简化,并且使使用的设备具有多样性。
这样的连接器装置是在将容纳有接头片接触件(tab contact)的壳体与容纳有插座接触件的壳体嵌合时,接头片接触件嵌合于插座接触件而进行电连接,但存在由于误插入,而与本来不应该连接的布线连接的问题。
因此,提出了能够容易地确认壳体的正常的嵌合状态以及嵌合不良状态的连接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在一方的壳体设置误插入防止用切口部,在另一方的壳体设置误插入防止用肋,通过将它们正确地嵌合来防止误连接(误插入)。
此外,例如,还已知如下构成:将键控插头插入到容纳插座接触件的壳体,并且将容纳接头片接触件的壳体的接头片的一部分进行螺纹切削,从而防止两者的误插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6197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以往的防止误连接的方法无法满足即使是所应连接的布线不同的多种连接器装置,所组合的壳体的形状也要设为一种(共同)的要求。
即,以往的方法是在连接器装置的壳体自身设置用于确定连接的组合(不设为共同)的加工。即,即使是不可连接的布线,只要壳体的形态(形状的组合)相同,就能够连接。
此外,壳体的成型时的加工、成型后的螺纹切削加工等均为不可逆的加工,因此,无法变更嵌合的壳体的组合,或者必须要更换壳体,存在导致作业工时、成本增大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提供一种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及其组装套件,其能够容易地防止连接器装置的误连接,并且对于所应连接的布线不同的多种连接器装置,即使壳体的形态为一种,也能够分别防止误连接。
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安装于连接器装置,所述连接器装置具备容纳有插座接触件的第一壳体以及容纳有接头片接触件的第二壳体,所述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具有:第一支承体,其将所述第一壳体从外周进行支承;第二支承体,其将所述第二壳体从外周进行支承;以及状态设定单元,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承体和所述第二支承体,所述状态设定单元具有分别能够进行有效和无效的切换的多个设定件,并能够根据该多个设定件的形态将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状态选择性地设定为不可连接状态和多个可连接状态,在所述不可连接状态下,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动作时,通过将在所述第一支承体和所述第二支承体成为对置的位置的至少一组所述设定件设为有效,从而将该设定件彼此设为干涉状态而不可进行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在多个可连接状态下,针对每个可连接状态,使所述多个设定件中的设为有效的设定件的位置不同,并且对于可连接的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组,构成为不使该设定件彼此干涉而允许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组装套件,是上述的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的组装套件,具有所述第一支承体、所述第二支承体以及所述多个设定件。
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及其组装套件,其能够容易地防止连接器装置的误连接,并且对于所应连接的布线不同的多种连接器装置,即使壳体的形态为一种,也能够分别防止误连接。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2是对本实施方式的状态设定单元进行说明的概念图,图2的(A)~图2的(C)是示出连接器装置和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的侧视图,图2的(D)是对根据设定件的配置模式而能否连接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图3是示出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的第一支承体的外观图,图3的(A)是外观立体图,图3的(B)是俯视图,图3的(C)是从连接器装置的连接方向观察的主视图,图3的(D)是侧视图。
图4是第二支承体的外观图,图4的(A)是从连接器装置的连接方向观察的主视图,图4的(B)是侧视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的组装顺序的概要图,图5的(A)是俯视图,图5的(B)是侧视图,图5的(C)是俯视图,图5的(D)是侧视图,图5的(E)是俯视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的组装顺序的概要图,图6的(A)是主视图,图6的(B)是侧视图,图6的(C)是主视图,图6的(D)是侧视图,图6的(E)是后视图。
图7是示出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的使用方法(连接例)的概要图,图7的(A)是概略图,图7的(B)是概略图,图7的(C)是将图7的(A)和图7的(B)重叠而示出的图,图7的(D)是侧视图,图7的(E)是侧视图,图7的(F)是俯视图。
图8是示出其他可连接状态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9示出不可连接状态的一例,图9的(A)是概略图,图9的(B)是概略图,图9的(C)是将图9的(A)和图9的(B)重叠而示出的图,图9的(D)是侧视图,图9的(E)是侧视图,图9的(F)是俯视图。
符号说明
20、20A、20B:连接器装置
23:插座接触件
24:第一壳体
24F:凸缘部
25:接头片接触件
26:第二壳体
26F:凸缘部
31:测试器(半导体制造装置用测试器)
32:测试对象装置(半导体制造装置)
50:组装套件
100: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
101:第一支承体
101A:第一盒
101B:第二盒
102、102A、102B:主体
103、103A、103B:保持部
104A、104B:突出部
105、105A~105H、113A~113H:螺纹孔
106:容纳部
107:梳齿
110:第二支承体
111:主体
112:保持部
121:凸部
122:凹部
150:螺钉
150H: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中,标注了同一符号的部分表示同一构成要素。应予说明,在本图及以后的各图中,适当省略一部分构成,从而使附图简化。并且,在本图及以后的各图中,适当夸张地表现部件的大小、形状、厚度等。
<整体构成>
图1A和图1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100的使用状态的一例的概略图。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100能够安装于连接器装置20。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20是例如将布线(电线)压接接触件的压接形状标准化而得的方型连接器装置(例如动态连接器等),并具有第一连接器21和第二连接器22。第一连接器21具有插座接触件23和容纳有该插座接触件23的第一壳体24,第二连接器22具备接头片接触件25和容纳该接头片接触件25的第二壳体26。此外,连接器装置20将例如测试器(例如,半导体制造装置用测试器)31与测试对象装置(例如,半导体制造装置)32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接器21是测试器31侧的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2是测试对象装置32侧的连接器。
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100通过第一连接器21侧的构成部件和第二连接器22侧的构成部件的一组(一对)单元来防止一个连接器装置20的误连接。即,仅在第一连接器21和第二连接器22的适当的组合的情况下允许连接。具体而言,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100具有从外周支承作为测试器31的连接器壳体的第一壳体24的第一支承体101、从外周支承作为测试对象装置32的连接器壳体的第二壳体26的第二支承体110、以及设置于第一支承体101和第二支承体110中的每一个的状态设定单元200。
<状态设定单元>
在此,参照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状态设定单元200进行说明。该图是对连接器装置20A、20B以及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100的状态设定单元200概念性地进行说明的图。该图的(A)是示出连接器装置20A和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100的侧视图,该图的(B)是示出连接器装置20B和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100的侧视图。对于连接器装置20A、20B而言,第一壳体24的形状相同,第二壳体26的形状相同(所组合的壳体的形状为一种(共同),以下将其称为“一种壳体组合”),并且分别连接有不同的布线Wa~Wd。连接器装置20A将布线Wa-Wb连接(该图的(A)),连接器装置20B将布线Wc-Wd连接(该图的(B)),除此以外的组合设为不可连接。将连接器装置20A和20B介由布线Wa~Wd连接的装置的记载省略。
状态设定单元200具有多个设定件201,该多个设定件201设置于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100的第一支承体101和第二支承体110中的每一个,并能够分别单独地切换为有效和无效。在此,设定件201的“有效”是指使设定件201从一个支承体侧朝向另一个支承体侧突出(以突出状态配置),“无效”是指不使其突出(或者不以突出状态配置)。
状态设定单元200能够根据多个设定件201的形态,具体而言根据多个设定件201的有效、无效的状态以及设为有效的设定件201的配置,选择性地设定和切换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的连接的状态。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的连接的状态具体是指不可连接状态和多个可连接状态。
多个可连接状态是指对于虽然是一种壳体组合,但所应连接的布线不同的多种连接器装置20,能够分别适当地连接的状态。例如,在图2的(A)、图2的(B)中,连接器装置20A、20B分别适当地连接。
在此,如图2的(A)、图2的(B)所示,在即使某个设定件201有效(图2的(A)为第二支承体110侧的设定件201有效,图2的(B)为第一支承体101侧的设定件201有效),而在另一个支承体侧与该设定件201对置的设定件201为无效且互不干涉的情况(设定件201有效且与对方为非干涉状态的情况)下,允许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的电连接。
另一方面,如图2的(C)所示,在进行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的嵌合动作时,将在第一支承体101和所述第二支承体110上对置位置的设定件201分别设为有效的情况下,如果推进使其嵌合的动作,则设定件201彼此将会成为干涉状态。在如此设定件201有效且与对方成为干涉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壳体24(布线Wa)与第二壳体26(布线Wd)变得不可嵌合(未完成),其结果为,两者变得不可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会在后面进行详细描述,但构成为位于对置位置的设定件201均向共同的空间突出。即,在允许连接(对应的设定件201彼此不干涉)的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的组合的情况下,在第一支承体101侧和第二支承体110侧中的一个支承体将设定件201设为有效时,另一个支承体的位于对置位置的设定件201必然为无效。
此外,在此为了简化说明,成为有效的设定件201在第一支承体101和第二支承体110侧分别各设有一个,但在第一支承体101和第二支承体110各自的状态设定单元200配置有多个设定件201。即,通过任意或选择性地使多个设定件201的一部分有效,从而能够针对一种壳体组合,以不同模式设定多个有效且与对方成为非干涉状态的设定件201的配置模式。
图2的(D)的(1)是图2的(A)的情况下的、有效且与对方成为非干涉状态的设定件201(以下有时也简称为“有效设定件”)的配置模式。图2的(A)所示的连接器装置20A处于第一可连接状态,在该情况下的第一支承体101和第二支承体110,有效设定件201以在第一支承体101侧和第二支承体110侧不干涉的模式A(作为两个支承体整体的模式、成对的模式A1、A2)进行配置。
此外,图2的(D)的(2)是图2的(B)的情况下的有效设定件201的配置模式。图2的(B)所示的连接器装置20B处于第二可连接状态,在该情况下的第一支承体101和第二支承体110,有效设定件201以在第一支承体101侧和第二支承体110侧不干涉的模式B(作为两个支承体整体的模式、成对的模式B1、B2)进行配置。在模式B和模式A中,以一个支承体(例如第一支承体101)为基准的情况下的有效设定件201的位置不同,例如,如果将在模式A(A1)中配置有效设定件201的第一支承体101与在模式B(B2)中配置有效设定件201的第二支承体110对置配置而使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嵌合,则有效设定件201的一部分干涉,两者无法连接(图2的(C))。在模式B的第一支承体101与模式A的第二支承体110的组合中也是同样的。
如此,在多个可连接状态中,针对每个可连接状态,使多个设定件201中的设为有效的设定件201的位置(第一支承体101和第二支承体110作为整体的设为有效的设定件201的位置)不同,并且对于可连接的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的组,构成为不使设定件201彼此干涉而允许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的嵌合。
以下,更具体地,以状态设定单元200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承体101的多个螺纹孔105、设置于第二支承体110的多个螺纹孔113、以及设定件201,并且作为设定件201为能够选择性地装拆于多个螺纹孔105、113中的每一个螺纹孔的多个螺钉150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支承体>
图3是示出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100的第一支承体101的外观图。图3的(A)是外观立体图,图3的(B)是俯视图,图3的(C)是从连接器装置20的连接方向观察的主视图,图3的(D)是侧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插拔连接器装置20时的移动方向称为插拔方向T,将在图3的(B)的俯视图中与插拔方向T正交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W,将在图3的(C)的主视图中与插拔方向T和宽度方向W正交的方向称为厚度方向D。
第一支承体101至少具有例如夹持第一壳体24的至少一部分的保持部103。在此,作为一例,第一支承体101是将(大致)相同形状的第一盒101A与第二盒101B对置配置而成的箱状部件(盒状部件),利用通过第一盒101A与第二盒101B的对置配置而创造出的大致框状的保持部103来夹持第一壳体24的一部分。
因为第一盒101A和第二盒101B的构成相同,所以对第一盒101A进行说明。对于第二盒101B的构成,将第一盒101A的各构成的符号末尾改为“-B”来进行表示。
第一盒101A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主体102A、以及设置于主体102A的一边(在连接连接器时与第二连接器22对置的边)的保持部103A。保持部103A在宽度方向W的两端具有沿厚度方向D突出的突出部104A。突出部104A设置于与主体102A的端部分离的位置。
主体102A、102B以接触面108A、108B彼此抵接的方式对置配置,并通过保持部103A、103B创造出容纳部106(图3的(D))。虽然会在后面进行描述,但容纳部106容纳第一壳体24的凸缘部,突出部104A、104B如楔子那样与第一壳体24的一部分卡合。如此,第一壳体24的外周被框状的保持部103夹持。
第一支承体101在其一部分,详细而言在与第二支承体110对置的对置面OS具有多个螺纹孔105。在该例中,螺纹孔105设置于保持部103的与第二支承体110对置的对置面OS。更详细地,保持部103具有在插拔方向T上突出的多个梳齿107,在各梳齿107间的与第二支承体110对置的对置面OS分别设置有一个螺纹孔105,在该例中,以夹着第一壳体24的方式在主体102A、102B分别设置有四个螺纹孔105,合计设置有八个螺纹孔105。各螺纹孔105为相同的构成。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100具有能够与各螺纹孔105螺合的多个螺钉(在此未图示),螺钉能够在事后且选择性地装拆于各螺纹孔105。即,各梳齿107间的空间是螺钉容纳空间S。
在该例的情况下,在将螺钉150安装于螺纹孔105中的任意螺纹孔的情况下,该螺钉150成为有效设定件201。此外,在从螺纹孔105拆下螺钉150的情况下,该螺钉150成为无效设定件201。
虽然在哪个螺纹孔105安装螺钉以及其数量是能够针对每个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100设定为任意的位置,但避免与在进行组合的第二支承体110中设为有效的螺钉150干涉。应予说明,螺钉150的数量与螺纹孔105的数量既可以是相同数量,也可以不是相同数量。
螺钉的种类期望为头部具有一定程度的高度(安装于螺纹孔105的情况下的插拔方向T上的长度),并且即使在节省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安装的螺钉,例如能够采用内六角螺钉(盖螺栓、按钮盖螺栓等)。
梳齿107的插拔方向T上的突出长度在例如将螺钉安装于螺纹孔105的情况下,与该螺钉的头部的前端为相同程度、或者为螺钉的头部的前端不从梳齿107突出的程度的长度。
此外,例如,在主体102的预定位置设置有固定第一壳体24的夹持状态的固定螺钉(未图示)用的固定螺纹孔109(图3的(B))。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主体102A、102B设置卡合部,并通过它们的卡合来固定第一壳体24的夹持状态。
<第二支承体>
图4是第二支承体110的外观图,图4的(A)是从连接器装置20的连接方向观察的主视图,图4的(B)是侧视图。
第二支承体110具有例如矩形平板状的主体111、以及能够供第二壳体26插通的保持部112。在此,作为一例,保持部112是设置于主体111的矩形的开口部。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如下构成:准备两片在矩形的一边设置有一端开放的凹部的相同形状的主体111,并以凹部彼此对置的方式将两片主体111组合,从而形成矩形的开口部。主体111是例如能够安装于测试对象装置32的一部分的板状部件、或者构成测试对象装置32的框体的一部分的部件。
在保持部112,将第二壳体26从一个面侧插通。例如,在具有凸缘部的第二壳体26的情况下,凸缘部与保持部112的端部卡合并被保持。应予说明,第二壳体26也可以是不具有凸缘部的平直的箱型的壳体。
第二支承体110在其一部分,详细而言在与第一支承体101对置的对置面OS具有多个螺纹孔113。在该例中,螺纹孔113设置于在使第一支承体101所保持的第一壳体24与第二支承体110所保持的第二壳体26嵌合时与第一支承体101的螺纹孔105中的每一个螺纹孔对置的位置。具体而言,以夹着第二壳体26的方式,沿着矩形的保持部112的在宽度方向W上长的长边,在其外侧各设置四个螺纹孔113,合计设置八个螺纹孔113。然后,如果在第二支承体110的任意螺纹孔113安装螺钉,使第一支承体101与第二支承体110对置配置并接近,则第二支承体110的螺钉朝向螺钉容纳空间S移动。在螺钉容纳空间S已经容纳有第一支承体101的螺钉的情况下(第一支承体101的螺钉为有效的情况下),第一支承体101与第二支承体110的螺钉干涉,第二支承体110的移动被限制(参照图9的(F))。在螺钉容纳空间S未容纳螺钉的情况下(第一支承体101的螺钉为无效的情况下),第二支承体110的螺钉被容纳于螺钉容纳空间S(参照图7的(F))。
在第二支承体110中,各螺纹孔113也是相同的构成。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100具有能够与各螺纹孔113螺合的多个螺钉(在此未图示),螺钉能够在事后且选择性地装拆于各螺纹孔113。
在该例的情况下,在将螺钉150安装于螺纹孔113中的任意螺纹孔的情况下,该螺钉150成为有效设定件201。此外,在从螺纹孔113拆下螺钉150的情况下,该螺钉150成为无效设定件201。
虽然在哪个螺纹孔113安装螺钉以及其数量是能够针对每个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100设定为任意的位置,但避免与进行组合的第一支承体101的有效的螺钉干涉。该螺钉也与能够安装于第一支承体101的螺钉150相同,能够采用例如内六角螺钉(盖螺栓、按钮盖螺栓等)。在该例中,所有螺钉150的尺寸(头部150H的高度)相同。应予说明,螺钉150的数量与螺纹孔105、113的数量既可以是相同数量,也可以不是相同数量。在该例中,螺纹孔105、113的数量为相同数量。
第一支承体101的螺钉容纳空间S是与第二支承体110共有的。即,在第一支承体101或第二支承体110的某个螺钉150(设定件201)成为有效,即安装于螺纹孔105,其一部分(头部)存在于螺钉容纳空间S的情况下,如果在另一个支承体的对置位置处将螺钉设为有效,则螺钉150的头部150H彼此干涉,连接器装置20的连接动作被限制。即,本实施方式中的不可连接状态(干涉状态)是指在设置于第一支承体101的、与第二支承体110对置的对置面OS的螺钉容纳空间S中,螺钉(内六角螺钉)150的头部150H彼此干涉的状态(参照图9的(C))。
此外,例如,在主体111的预定位置设置有固定第二壳体26的保持状态的固定螺钉(未图示)用的固定螺纹孔114。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主体111设置卡合部,使其卡合于第二壳体26而固定保持状态。
<组装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100例如能够作为具有上述的第一支承体101、第二支承体110以及多个螺钉的组装套件50来提供。参照图5和图6,对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10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利用第一支承体101支承第一壳体24的步骤的概要图。图5的(A)是组装前的俯视图,并图示了第一盒101A和第二盒101B分解后的内部。图5的(B)是组装前的侧视图,图5的(C)是组装后的俯视图,图5的(D)是组装后的侧视图,图5的(E)是组装后的俯视图。
首先,如图5的(A)所示,在第一盒101A和/或第二盒101B被分解的状态下,将螺钉150安装于所期望的螺纹孔105。螺钉150以其头部150H位于梳齿107的螺钉容纳空间S的方式例如从适当的螺纹孔105的外侧(与第二支承体110对置的一侧)插入,并在第一盒101A、第二盒101B的内侧利用螺母(未图示)固定。在此,作为一例,在八个螺纹孔105A~105H中的螺纹孔105C、105G安装有螺钉150(参照图5的(E))。
其后,如图5的(B)所示,在第一盒101A的保持部103A与第二盒101B的保持部103B之间配置第一壳体24的凸缘部24F(图5的(B)),以该凸缘部24F与突出部104A、104B卡合的方式使第一盒101A和第二盒101B抵接,并将固定用螺钉(未图示)螺合于固定螺纹孔109(图5的(C)~图5的(E))。
如此,利用第一支承体101支承第一壳体24。如图5的(D)所示,第一壳体24的一部分容纳于容纳部106。
图6是示出利用第二支承体110支承第二壳体26的方法的概要图。图6的(A)是组装前的从连接方向观察的主视图,图6的(B)是组装前的侧视图,图6的(C)是组装后的从连接方向观察的主视图,图6的(D)是组装后的侧视图,图6的(E)是组装后的后视图。
如图6所示,将第二壳体26插通于主体111的保持部112,例如将第二壳体26的凸缘部26F螺纹固定于固定螺纹孔114。此外,如图6的(C)~
图6的(E)所示,在主体111的所期望的螺纹孔113安装螺钉150。例如,螺钉150从适当的螺纹孔113的外侧(与第一支承体101对置的一侧)插入,并在主体111的背面侧利用螺母(未图示)进行固定。在此,作为一例,在八个螺纹孔113A~113H中的螺纹孔113C、113G安装有螺钉150。螺钉150的头部150H向主体111的与第一支承体101对置的对置面OS侧突出。
如此,利用第二支承体110支承第二壳体26。第二壳体26的作为第一壳体24的接收口的缘部26T(图6的(A)、图6的(B)、图6的(D))在第二支承体110的表面(与第一支承体101对置的对置面OS)露出,容纳接头片接触件的主体部分被支承为向第二支承体110的背面侧突出(图6的(D))。
<使用方法(连接例)>
<<可连接状态(非干涉状态)>>
图7是示出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100的使用方法(连接例)的概要图。例如,是对图5所示的被第一支承体101支承的第一壳体24与图6所示的被第二支承体110支承的第二壳体26的嵌合动作进行说明的图,是示出可连接状态(第一可连接状态)的一例的概要图。
图7的(A)是示出第一支承体101中的有效螺钉150的位置的概略图,并且是从将要嵌合的第二支承体110方向观察的主视图。图7的(B)是示出第二支承体110中的有效螺钉150的位置的概略图,并且是从与图7的(A)相同的方向(第二支承体110的背面侧(内侧)方向)观察的后视图。图7的(C)是将图7的(A)与图7的(B)重叠而示出的图。此外,图7的(D)是接合前的第一支承体101和第二支承体110的侧视图,图7的(E)是接合后的侧视图,图7的(F)是接合后的对置面附近的平面(俯视图),并且左侧示出螺纹孔105、113的上段(图7的(D)中的上段)部分,右侧示出螺纹孔105、113的下段部分。
如图7的(A)、图5的(E)所示,在第一支承体101,在螺纹孔105C和螺纹孔105G安装有螺钉150(作为设定件201是有效的)。此外,如图7的(B)、图6的(C)、图6的(E)所示,第二支承体110在螺纹孔113C、113G安装有螺钉150(作为设定件201是有效的)。在该情况下,在第一支承体101和第二支承体110成为有效的螺钉150的位置在如图7的(C)、图7的(F)所示那样使第一支承体101和第二支承体110对置的情况下均不干涉。
参照图7的(D)、图7的(E),如果将第一壳体24插入到第二壳体26内并进行嵌合动作,则这四个螺钉150不会相互干涉,分别容纳于不同的螺钉容纳空间S。
因此,第一支承体101与第二支承体110的对置面OS彼此实质上抵接,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的嵌合,即电连接被允许(图7的(E))。
图8是示出第一壳体24和第二壳体26的组合与图7相同但布线不同的其他可连接状态(第二可连接状态)的一例的概略图。该图的(A)至该图的(C)是与图7的(A)~图7的(C)对应的概略图。
图8的(A)是示出第二可连接状态的第一支承体101中的有效螺钉150的位置的概略图,图8的(B)是示出第二支承体110中的有效螺钉150的位置的概略图,图8的(C)是将图8的(A)与图8的(B)重叠而示出的图。
如图8的(A)所示,在第二可连接状态下,例如,在第一支承体101,在螺纹孔105B和螺纹孔105D安装有螺钉150(作为设定件201是有效的)。此外,如图8的(B)所示,在第二支承体110,在螺纹孔113D安装有螺钉150(作为设定件201是有效的)。在该情况下,在第一支承体101和第二支承体110成为有效的螺钉150的位置在如图8的(C)所示那样使第一支承体101和第二支承体110对置的情况下均不干涉。因此,在该情况下,也如图7的(D)、图7的(E)所示那样,如果将第一壳体24插入到第二壳体26内并进行嵌合动作,则这三个螺钉150不会相互干涉,分别容纳于不同的螺钉容纳空间S。
因此,第一支承体101与第二支承体110的对置面OS彼此实质上抵接,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的嵌合,即电连接被允许。
<<不可连接状态(干涉状态)>>
图9是对图7所示的第一可连接状态的连接器装置20的第二壳体26与图8所示的第二可连接状态的连接器装置20的第一壳体24的嵌合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并且是示出将不允许连接的壳体彼此误连接的情况下的一例的概要图。
图9的(A)是示出第一支承体101中的有效螺钉150的位置的概略图,并且是图8的(A)的再次示出,图9的(B)是示出第二支承体110中的有效螺钉150的位置的概略图,并且是图7的(B)的再次示出。图9的(C)是将图9的(A)与图9的(B)重叠而示出的图。此外,图9的(D)是嵌合前的第一支承体101和第二支承体110的侧视图,图9的(E)是干涉状态的两者侧视图,图9的(F)是干涉状态的对置面附近的平面(俯视图),并且左侧示出螺纹孔105、113的上段(图9的(D)中的上段)部分,右侧示出螺纹孔105、113的下段部分。
在该情况下,如图9的(A)所示,在第一支承体101,在螺纹孔105B和螺纹孔105D安装有螺钉150(作为设定件201是有效的)。此外,如图9的(B)所示,在第二支承体110,在螺纹孔113C、113G安装有螺钉150(作为设定件201是有效的)。如果使该第一支承体101与第二支承体110对置,则如图9的(C)所示,第一支承体101的螺纹孔105B的螺钉150与第二支承体110的螺纹孔113C的螺钉150干涉。
参照图9的(D),如果将该第一壳体24插入到第二壳体26内并进行嵌合动作,则第一支承体101的螺纹孔105D的螺钉150和第二支承体110的螺纹孔113G的螺钉150分别容纳于不同的螺钉容纳空间S。但是,在预定容纳第二支承体110的螺纹孔113C的螺钉150的螺钉容纳空间S中已经容纳有第一支承体101的螺纹孔105B的螺钉150。
因此,这些螺钉150干涉,在两个支承体101、110的对置面OS彼此抵接之前其移动被限制,不可进行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的嵌合(即电接合)(图9的(E)、图9的(F))。
即,可以说不可连接状态是容纳于螺钉容纳空间S的第一支承体101侧的螺钉150的头部150H与第二支承体110侧的螺钉150的头部150H干涉的状态,多个可连接状态是在螺钉容纳空间S中第一支承体101侧的头部150H与第二支承体110侧的头部150H不干涉的状态(图7的(F)的左图)。应予说明,在多个可连接状态下,根据安装于第二支承体110侧的螺钉150的位置,不一定在螺钉容纳空间S容纳第二支承体110侧的头部150H。例如,在图7的(B)中,在螺纹孔113G未安装螺钉150(此外,在第二支承体110侧未安装全部螺钉150)的情况下,虽然在螺钉容纳空间S未容纳第二支承体110侧的头部150H,但只要有头部150H就能够容纳。
即,在螺钉容纳空间S中,只要第一支承体101侧的螺钉150与第二支承体110侧的螺钉150的头部150H彼此不干涉,就能够进行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的连接(参照图7的(F))。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支承第一壳体24的第一支承体101、支承第二壳体26的第二支承体110分别安装螺钉150,并能够根据螺钉150的安装位置(预定的螺纹孔105、113中的螺钉150的有无)将第一支承体101和第二支承体110设定为不可连接状态或可连接状态。
具体而言,在可连接的连接器装置20的情况下,在支承第一壳体24的第一支承体101与支承第二壳体26的第二支承体110之间相互不干涉的位置安装螺钉150,另一方面,在不可连接的连接器装置20的情况下,在第一支承体101与第二支承体110之间相互干涉那样的位置安装螺钉150。
特别地,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100对于第一壳体24和第二壳体26的形态为一种,但所应连接的布线不同的多种连接器装置20,也能够针对不适当的组合,将其设为不可连接。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及其组装套件,其能够容易地防止连接器装置20的误连接,并且即使是使用一种形态的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的组合而构成的(连接的布线不同的)多种连接器装置,也分别防止误连接(仅在适当的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的组合的情况下允许连接)。
应予说明,只要是在不可连接的组合的情况下,安装于对置位置的一组螺钉150干涉,其结果为第一壳体24与第二壳体26不可电连接的构成即可,螺纹孔105、113的数量也可以不同。
此外,也可以设为能够变更第一支承体101的第一保持部103、第二支承体110的第二保持部112的形状、尺寸。例如,可以设为在第一支承体101,能够利用滑动机构等在宽度方向W、厚度方向D等上调整第一盒101A、第二盒101B。此外,也可以由将多片(例如四片)平板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连结而成的单元构成第二支承体110,并设为能够通过平板部的移动来变更成为开口部的保持部112的形状、尺寸。
此外,特别是对于第一支承体101,可以设为螺纹孔105在例如其内侧形成螺纹牙(设为内螺纹结构)等,并能够在支承第一壳体24的状态(组装后的状态)下从外侧变更螺钉150的位置。
此外,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100也可以由一组组装成箱状(case状)的状态的第一支承体101、上述的第二支承体110以及多个螺钉150构成,在该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在第一支承体101插入(嵌入)第一壳体24。
本实施方式的状态设定单元200只要能够进行有效/无效的切换即可。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状态设定单元200的例子,以螺钉150和安装该螺钉150的螺纹孔105、113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状态设定单元200可以是设置于第一支承体101和第二支承体110并且能够相对于它们凹陷(按下)/突出的按钮状的部件,也可以是在突出的情况下变为有效、在凹陷(按下)的情况下变为无效的部件。此外,状态设定单元200可以是以能够剥离/(再次)粘接的方式设置于第一支承体101和第二支承体110的销状的部件,也可以是在粘接(再次粘接)的情况下变为有效、在剥离的情况下变为无效的部件。
应予说明,本发明的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100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并且显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安装于连接器装置,
所述连接器装置具备容纳第一接触件的第一壳体和容纳第二接触件的第二壳体,
所述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具有:
第一支承体,其支承所述第一壳体;
第二支承体,其支承所述第二壳体;以及
状态设定单元,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承体和所述第二支承体,
所述状态设定单元具有分别能够进行有效和无效的切换的多个设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承体的多个孔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承体的多个孔部,所述状态设定单元能够根据该多个设定件的形态将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状态选择性地设定为不可连接状态和多个可连接状态,
在所述第一支承体与所述第二支承体的对置面设置有设定件容纳空间,
所述设定件具有头部,
所述设定件容纳空间是能够容纳所述头部的空间,
所述不可连接状态是在所述设定件容纳空间中所述第一支承体侧的所述设定件的头部与所述第二支承体侧的所述设定件的头部干涉的状态,
所述多个可连接状态分别是在所述设定件容纳空间中所述第一支承体侧的所述头部与所述第二支承体侧的所述头部不干涉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件容纳空间的高度与所述头部的高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件容纳空间是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承体或所述第二支承体中的一方的多个梳齿而划分出的空间。
4.一种组装套件,其特征在于,是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的组装套件,
所述组装套件具有所述第一支承体、所述第二支承体以及所述多个设定件。
5.一种连接器支承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盒;以及
第二盒,
所述第一盒和所述第二盒具有分别包含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主体,
所述第一面是具有沿所述连接器支承体的插拔方向延伸的第一边、以及沿与该插拔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边的面,
所述第二面是具有所述第二边、以及沿与所述插拔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垂直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三边的面,
在所述第一盒和所述第二盒各自的所述第二边设置有保持部,
通过使所述第一盒与所述第二盒以各自的所述第一面对置并且各自的所述第二边在所述厚度方向上远离的方式抵接,从而利用在该厚度方向上对置配置的所述保持部和所述第二面创造出容纳部,
能够在所述容纳部容纳连接器的壳体的一部分,并且通过所述保持部夹持该壳体的一部分外周,
所述保持部构成为,具有分别能够插入设定件的多个孔部,并通过该设定件的插拔,能够变更该保持部中的该设定件的配置,
所述保持部具有能够容纳所述设定件的一部分的设定件容纳空间,
所述设定件具有头部,
所述设定件容纳空间是能够容纳所述头部的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支承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凸缘部,
在所述容纳部容纳所述凸缘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连接器支承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具有向所述插拔方向突出的多个梳齿,
由所述多个梳齿划分出的空间是所述设定件容纳空间,
所述孔部设置于所述梳齿之间,
通过将所述设定件插入所述孔部,从而能够在所述设定件容纳空间容纳所述设定件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支承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梳齿的所述插拔方向上的高度是所述设定件不突出的高度。
CN202310231944.9A 2021-07-05 2022-07-05 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组装套件及连接器支承体 Active CN1160731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31944.9A CN116073190B (zh) 2021-07-05 2022-07-05 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组装套件及连接器支承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11561 2021-07-05
JP2021111561A JP6984932B1 (ja) 2021-07-05 2021-07-05 コネクタ誤接続防止装置およびその組立キット
CN202310231944.9A CN116073190B (zh) 2021-07-05 2022-07-05 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组装套件及连接器支承体
CN202210791071.2A CN115173155B (zh) 2021-07-05 2022-07-05 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及其组装套件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91071.2A Division CN115173155B (zh) 2021-07-05 2022-07-05 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及其组装套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3190A CN116073190A (zh) 2023-05-05
CN116073190B true CN116073190B (zh) 2024-05-14

Family

ID=7919339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31944.9A Active CN116073190B (zh) 2021-07-05 2022-07-05 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组装套件及连接器支承体
CN202210791071.2A Active CN115173155B (zh) 2021-07-05 2022-07-05 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及其组装套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91071.2A Active CN115173155B (zh) 2021-07-05 2022-07-05 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及其组装套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84932B1 (zh)
CN (2) CN11607319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5912A (ja) * 1995-05-15 1996-11-29 Shibaura Eng Works Co Ltd 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EP1995829A1 (de) * 2007-05-25 2008-11-26 Fred R. Schmitt Kodiersystem bei D-Subminiatur-Steckverbindern
CN202930667U (zh) * 2011-09-09 2013-05-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连接器的误连接防止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82380U (ja) * 1982-05-31 1983-12-05 富士通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誤插着防止機構
JPS60152272U (ja) * 1984-03-22 1985-10-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多極性付コネクタ
JPS61124074A (ja) * 1984-11-19 1986-06-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誤接続防止機構付コネクタ
JPH0349174A (ja) * 1989-07-17 1991-03-01 Nippondenso Co Ltd コネクタ
JP2597232Y2 (ja) * 1992-07-06 1999-07-05 本多通信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誤嵌合防止構造
JP2939714B2 (ja) * 1995-07-18 1999-08-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H11103182A (ja) * 1997-09-25 1999-04-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機器のカードユニット誤挿入防止装置
CN201117969Y (zh) * 2007-11-06 2008-09-17 成都瑞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误插电连接器
DE102008009350A1 (de) * 2008-02-14 2009-08-20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ung mit einer Kodier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der Kodiervorrichtung an der Steckverbindung
JP5471607B2 (ja) * 2010-03-03 2014-04-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用治具
US9166341B2 (en) * 2011-05-17 2015-10-20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System for preventing mating errors betwe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FR2981801B1 (fr) * 2011-10-20 2014-01-03 Souriau Systeme de detrompage pour connecteur et procede de montage de ce systeme sur un connecteur
CN102427187B (zh) * 2011-11-30 2014-09-10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误插快锁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和插座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5912A (ja) * 1995-05-15 1996-11-29 Shibaura Eng Works Co Ltd 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EP1995829A1 (de) * 2007-05-25 2008-11-26 Fred R. Schmitt Kodiersystem bei D-Subminiatur-Steckverbindern
CN202930667U (zh) * 2011-09-09 2013-05-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连接器的误连接防止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84932B1 (ja) 2021-12-22
CN116073190A (zh) 2023-05-05
CN115173155A (zh) 2022-10-11
CN115173155B (zh) 2023-03-31
JP2023008196A (ja) 2023-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66290A (en) Polarized connector
US5772452A (en) Connector for a circuit board
US20150318639A1 (en) Lever-type connector
EP1418649B1 (en) A connector
JP2003086277A (ja) 圧入接続型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コネクタのハウジング引き抜き装置
KR20100031471A (ko) 블레이드 및 리셉터클 전원 커넥터
US20120128302A1 (en) Optical connector device and mating optical connector device
KR20170003725A (ko) 단자 홀더를 가진 전기 커넥터
WO2018173624A1 (ja) 電力供給用コネクタ装置
EP3107154A1 (en) Latching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6994595B2 (en) Finger proof, keyed power connector and methods thereof
JP2023501855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16073190B (zh) 连接器误连接防止装置、组装套件及连接器支承体
JP3485555B2 (ja) コネクタ
US11817642B2 (en) Modular plug connector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7096571B1 (ja) コネクタ支持体
JP7072747B1 (ja) コネクタ誤接続防止装置およびその組立キット
JPH0968343A (ja) 電気機器のハウジング構造
US6390846B2 (en) Connector checker
CN221176729U (zh) 电源插座和电子设备
US20240022021A1 (en) Plug,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US11710935B2 (en) Power connector system
US20230420896A1 (en) Power connector
JP2004047478A (ja) コネクタ
JP2000224738A (ja) 電気接続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