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7339A - 冷藏库 - Google Patents

冷藏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7339A
CN116057339A CN202280005673.9A CN202280005673A CN116057339A CN 116057339 A CN116057339 A CN 116057339A CN 202280005673 A CN202280005673 A CN 202280005673A CN 116057339 A CN116057339 A CN 1160573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surface
partition
surface plate
refrigerator
tubular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56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阿比留洋一
梅江将司
吉田真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057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73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4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frost or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提高组装性的冷藏库。包括:在前表面设置有开口部(14)且在内部设置有贮藏室(15)的隔热箱体(10),在隔热箱体(10)设置有将贮藏室(15)分隔的分隔部(20),在分隔部的内部设置有由填充材料填充的填充空间、在内部流通制冷剂的管状部件、和支承管状部件的支承部(44)。

Description

冷藏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藏库。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改善增强部件的安装作业而提高中门安装部的强度的冷藏库。该冷藏库在将中门安装于内箱时,将增强部件从内箱的背侧插入分隔部的空间。在采用该增强部件的情况下,增强部件的连结板与分隔部正面的背侧抵接,插通在定位孔的穿通孔部,从穿通孔部突出并停止。之后,通过使增强部件沿着分隔部向左侧移动,导向部嵌入在卡止孔部,卡合部与分隔部的正面抵接。由此,能够限制增强部件在左右上下和前后方向的错位,增强部件被卡止在固定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3471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且提高组装性的冷藏库。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冷藏库包括在前表面设置有开口部且在内部设置有贮藏室的隔热箱体,在所述隔热箱体设置有将所述贮藏室分隔的分隔部,在所述分隔部的内部设置有由填充材料填充的填充空间、在内部流通制冷剂的管状部件、和支承所述管状部件的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分隔部一体地形成。
本说明书中包含2021年4月23日提出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21-073346号的全部内容。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冷藏库构成为,支承管状部件的支承部与分隔部一体地形成。因此,冷藏库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且提高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立体图。
图2是冷藏库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分隔部的正视图。
图4是表示分隔部的立体图。
图5是分隔部的纵截面图。
图6是表示铰链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铰链部件的横截面图。
图8是表示填充有隔热材料的分隔部的纵截面图。
图9是表示填充有隔热材料的分隔部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成为本发明的基础的见解等)
发明人等想到本发明时,公开了一种冷藏库,其通过改善增强部件的安装作业来提高中门安装部的强度。该冷藏库在将中门安装于内箱时,将增强部件从内箱的背侧插入分隔部的空间。在采用该增强部件时,增强部件的连结板与分隔部正面(前表面)的背侧抵接,插通在定位孔的穿通孔部,从穿通孔部突出并停止。之后,通过使增强部件沿着分隔部向左侧移动,导向部嵌入卡止孔部,卡合部与分隔部的正面抵接。由此,能够限制增强部件在左右上下和前后方向的错位,增强部件被卡止于固定位置。
在该冷藏库中,作为通过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对分隔部的正面进行加热的部件的管状部件,由该分隔部的正面和增强部件支承。
但是,在现有的结构中,发明人等发现如下技术问题:为了保持管状部件而使用增强部件之类的部件,因此,部件数量增加。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构成了本发明的主题。
因此,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且提高组装性的冷藏库。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但是,有时省略必要以上的详细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已经被广为人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或对实际上相同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过于冗长,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此外,附图及以下的说明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发明而提供的,不是要通过这些附图和说明来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主題。
(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9说明实施方式。其中,各图所示的附图标记FR表示设置状态下的冷藏库1和隔热箱体10的前方,附图标记UP表示冷藏库1的上方,附图标记LH表示冷藏库1和隔热箱体10的左方。在以下的说明中,各方向是沿着这些冷藏库1的方向的方向。
[1-1.结构]
[1-1-1.冷藏库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设置状态下的冷藏库1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冷藏库1包括:在正面设置有开口部14的隔热箱体10;安装在隔热箱体10的多个门16、17、18;和形成制冷循环(冷冻循环)的制冷机。
隔热箱体10是具有隔热性、形成冷藏库1的主体的箱状部件。该隔热箱体10包括:在正面开口的外箱12;收纳在该外箱12的内部、在正面开口的内箱13;和设置在外箱12与内箱13之间的空间S1的隔热材料11。
外箱12由例如铁等金属板、ABS等硬质树脂等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中,外箱12通过利用分体的钢板形成侧面、顶面、底面、背面中的各个面并将这些面连结而形成。
在外箱12的顶面,在各门16的上端侧设置有铰链部件19,该铰链部件19以使门16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该门16。
另外,在外箱12的背面设置由可注入隔热材料11的注入孔。
图2是冷藏库1的分解立体图。在图2中,省略门16、17、18的图示。另外,在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以作为虚拟线的单点划线表示搁板29。
内箱13由例如ABS等硬质树脂形成。
在隔热箱体10中,设置于内箱13的开口作为该隔热箱体10的开口部14发挥作用。另外,内箱13的内部空间通过制冷循环而被冷却,作为能够以规定温度贮藏规定物品的贮藏室15发挥作用。
该贮藏室15由分隔部20、21沿着上下方向分隔成多个空间。在冷藏库1中,由分隔部20、21分隔形成的各空间从上方向下方去依次作为冷藏室22、蔬菜室23、冷冻室24发挥作用。
冷藏室22为了冷藏保存而设定成保存物不会冷冻的冷藏温度带。作为适于保存蔬菜的温度,蔬菜室23设定在比冷藏室22略高的温度带。为了冷冻保存,冷冻室24设定在冷冻温度带。
如上所述,隔热箱体10的开口部14被多个门16、17、18封闭(闭塞)。这些门16、17、18均是在内部具有隔热部件的隔热门。
在冷藏库1中,位于冷藏室22的内箱13的开口被一对门16封闭。这些门16是通过沿着冷藏库1的左右方向转动而可开闭的左右对开式门。
在冷藏库1中,位于蔬菜室23和冷冻室24的内箱13的开口分别被门17、18封闭。这些门17、18是通过沿着冷藏库1的前后方向滑动而可开闭的抽拉式门。
在外箱12与内箱13之间设置作为填充材料(填充件)的隔热材料(隔热件)11。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硬质聚氨酯泡沫作为隔热材料11。硬质聚氨酯泡沫可以容易发泡,与各种材料自粘接,且具有高的气密性。
在冷藏库1中,硬质聚氨酯泡沫在外箱12与内箱13之间的空间S1作为隔热材料11被发泡填充,与外箱12和内箱13自粘接。
此外,不限于此,在冷藏库1中,只要是可隔热填充的隔热材料,就可以使用任意材料。
在隔热箱体10的由顶面和背面形成的角部设置通过向贮藏室15侧突出并凹陷而形成的机械室25。机械室25是收纳形成制冷循环的制冷机的空间。
制冷机由例如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毛细管、防散热和结露用的防露管50等构成。这些设备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成环状,由此,形成制冷循环。而且,在冷藏库1中,通过由压缩机压缩了的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循环,冷却贮藏室15。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机械室25中收纳压缩机和与该压缩机连结的制冷剂配管等。
这样,通过在冷藏库1的上端部且背面侧设置机械室25,能够在贮藏室15的内部,在用户不易利用的上部的后方设置机械室25。因此,在冷藏库1中,能够较大地形成贮藏室15中的用户更容易利用的部位的容积。
如上所述,防露管50是形成制冷循环的一部分的管状部件。该防露管50在外箱12与内箱13之间的空间S1中引绕配置成,与外箱12的内侧面、形成开口部14的内箱13的各面等热结合(热耦合)。
在防露管50中主要流通在冷凝器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防露管50利用该制冷剂对外箱12的外表面、开口部14的周围进行加热,抑制由于贮藏室15与外气温度的温度差而产生结露。此外,流经防露管50的制冷剂被导入蒸发器中。
[1-1-2.分隔部的结构]
分隔部20形成为在隔热箱体10的上下方向具有规定的厚度尺寸的平板状。该分隔部20沿着内箱13的开口的左右方向即开口部14的左右方向延伸,两端与配置于该开口部14的两侧的一对侧壁26连结。此外,该一对侧壁26形成内箱13的侧面。
分隔部20沿着隔热箱体10的前后方向具有规定的宽度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20以隔热箱体10能够具有规定强度的宽度尺寸形成。
在贮藏室15中,在分隔部20的后方架设搁板29。该搁板29是在隔热箱体10的上下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厚度尺寸的前表面板42材料,该搁板29由在内部收纳发泡苯乙烯等隔热部件的由ABS等硬质树脂形成的箱状部件形成。
该搁板29的各缘部以与形成内箱13的背面的后壁27、一对侧壁26、及分隔部20的背面抵接的状态安装。
即,贮藏室15由分隔部20和搁板29隔开成冷藏室22和蔬菜室23。
本实施方式中的搁板29的厚度尺寸,因为该搁板29使用发泡苯乙烯作为隔热部件,所以能够形成得比分隔部20的厚度尺寸小。
由此,通过使用搁板29将贮藏室15分隔,能够形成为冷藏室22和蔬菜室23的容积为规定量以上。
分隔部20形成为在内部具有空间S2的箱状。该分隔部20包括:形成该分隔部20的上表面的上表面板40、形成分隔部20的下表面的下表面板41、形成分隔部20的前表面的前表面板42、和形成分隔部20的背面的背面板43。
如图2所示,在前表面板42的两端均设置多个螺钉孔49。
图3是表示分隔部20的正视图。在图3中,省略了前表面板42的图示。
如图3所示,隔热箱体10的左右方向上的分隔部20的两端被释放。
如上所述,分隔部20的两端与内箱13的一对侧壁26连结。在各侧壁26,在连结分隔部20的两端的部位均设置侧壁开口28。各侧壁开口28为内箱13的贯通孔,与空间S1连通。即,各侧壁开口28使空间S1与空间S2连通。
图4是表示分隔部20的立体图。在图4中,省略了前表面板42的图示。
上表面板40和下表面板41在隔热箱体10的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两端均与一对侧壁26连结。
如图4所示,在分隔部20的内部,多个支承部44与该分隔部20一体地设置。支承部44支承在分隔部20引绕的防露管50。这些支承部44在分隔部20的长边方向即隔热箱体10的左右方向上相互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
图5是分隔部20的纵截面图。图5表示与隔热箱体10的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平行且通过支承部44的截面。
如图5所示,各支承部44形成为截面为大致U字状。这些支承部44的上端与上表面板40连结,下端与下表面板41连结。即,各支承部44将上表面板40和下表面板41连结。另外,各支承部44在分隔部20的内部与该分隔部20一体地设置。
因此,如图3、图4所示,各支承部44在分隔部20的内部配置成所谓梯子状(梯形)。
各支承部44包括连结部45和一对保持部46。
连结部45形成为沿着分隔部20及隔热箱体10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板状。该连结部45在分隔部20的空间S2中,从前表面板42向背面板43侧以规定的宽度尺寸分开配置。
一对保持部46设置于连结部45的长度方向(长边方向)的两端,与上表面板40及下表面板41中的各个相邻地设置。即,一对保持部46在空间S2中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这些保持部46沿着上表面板40和下表面板41各自的平面,形成为朝向前表面板42延伸的长板状。各保持部46的前端配置在以规定的宽度尺寸与前表面板42隔开间隔的位置。在各保持部46的前端设置有以规定形状切除而形成的卡合部47。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卡合部47切成能够与防露管50的侧面(外周面)卡合的曲线状。
在此,如图3所示,防露管50在分隔部20的内部引绕地配置。进行详细说明,在空间S1中引绕的防露管50经一个侧壁开口28在分隔部20的内部即空间S2的内部引绕。在空间S2的内部,防露管50以如下方式延伸,在沿着上表面板40向另一个侧壁开口28侧延伸后,在分隔部20的另一端部附近,沿着分隔部20的上下方向呈环形(loop)地延伸,并沿着下表面板41向一个侧壁开口28折回(turn,转向)。
折回的防露管50在延伸至一个侧壁开口28后,从该侧壁开口28再次引绕至空间S1。
如图5所示,配置于分隔部20的内部的防露管50由各支承部44支承。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通过各卡合部47与防露管50的侧面抵接,将防露管50推压在前表面板42的背面,由各支承部44支承防露管50。换言之,防露管50在分隔部20的空间S2中,通过被前表面板42和各卡合部47夹在中间而被保持。
另外,沿着上表面板40延伸的防露管50,被与上表面板40相邻(邻接)地设置的各保持部46保持,沿着下表面板41延伸的防露管50被与下表面板41相邻设置的各保持部46保持。
这样,防露管50由各支承部44保持为沿着分隔部20的上下方向排列两根。
图6是表示铰链部件60的立体图。在图6中,省略了前表面板42的图示。
如图6所示,在分隔部20设置一对铰链部件60。铰链部件60是在各门16的上端侧以使门16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该门16的部件。
铰链部件60在分隔部20的两端配置于与各侧壁26相邻的位置。
图7是表示铰链部件60的横截面图。在图7中,表示与隔热箱体10的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平行且通过铰链部件60的截面。
如图6、图7所示,铰链部件60包括前表面侧部件61和内部侧部件62。
前表面侧部件61是与前表面板42的前表面(表面)侧相接的平板状的部件。即,前表面侧部件61是在分隔部20的前表面露出于该分隔部20的外部的部件。在该前表面侧部件61设置了多个螺钉孔67。
在前表面侧部件61设置了铰链轴63。该铰链轴63插通于设置在门16的下端的插通孔中。由此,门16能够以铰链轴63为转动轴进行转动。
内部侧部件62是与前表面板42的背面侧相接的平板状的部件。即,内部侧部件62是配置于分隔部20的内部的空间S2的部件。
如图7所示,内部侧部件62通过将平板状的部件折弯成U字状而形成。该内部侧部件62包括抵接部64、卡止部65和延伸部66。
抵接部64是与前表面板42的背面面接触的平面部。如图3所示,在该抵接部64设置了多个螺钉孔68。
卡止部65在内部侧部件62的左右方向上配置于侧壁26一侧。该卡止部65插通于设置在开口部14的缘部的卡合孔70中,沿着隔热箱体10的前后方向向该隔热箱体10的后方延伸。由此,卡止部65卡止于卡合孔70,铰链部件60由隔热箱体10支承。
延伸部66在内部侧部件62的左右方向上配置于与侧壁26相反的一侧。即,延伸部66配置于空间S2。
与卡止部65同样,延伸部66沿着隔热箱体10的前后方向,以规定的长度尺寸向该隔热箱体10的后方延伸。该延伸部66具有比卡止部65长的长度尺寸。
另外,如图7所示,延伸部66配置于避开支承部44的位置。
铰链部件60利用螺钉部件69安装于分隔部20。具体而言,通过将一对螺钉部件69依次插通于各螺钉孔67、49、68进行螺合,铰链部件60被固定于分隔部20。即,铰链部件60通过前表面侧部件61和内部侧部件62从前后方向夹住前表面板42,而固定于该前表面板42。
分隔部21具有与分隔部20大致相同的内部结构。即,分隔部21在内部引绕防露管50,设置使该防露管50与前表面板71抵接的多个支承部。这些支承部为与支承部44大致相同的形状。
另外,分隔部21沿着隔热箱体10的前后方向延伸至形成内箱13的背面的后壁27。因此,分隔部21的两端与一对侧壁26连结,分隔部21的后端与后壁27连结。
[1-2.作用]
关于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冷藏库1,以下说明其作用。
如上所述,在冷藏库1中,冷藏室22、蔬菜室23和冷冻室24通过制冷循环被冷却成各自成为规定的温度带。
在此情况下,由于冷藏库1的外气温度与贮藏室15的温度差,担心在冷藏库1的外表面产生结露。
因此,在冷藏库1中,在外箱12与内箱13之间的空间S1中,设置与外箱12的内侧面、形成开口部14的内箱13的各面等热结合的防露管50。冷藏库1的各部通过由防露管50中流通的制冷剂加热而能够抑制结露的产生。
在此,在组装冷藏库1时,从外箱12的背面经注入孔向该冷藏库1注入隔热材料11。被注入的隔热材料11发泡填充在外箱12与内箱13之间的空间S1,与外箱12和内箱13自粘接。另外,空间S1经侧壁开口28与空间S2连通。因此,被注入的隔热材料11从空间S1经各侧壁开口28填充到空间S2。即,空间S2作为填充隔热材料11的填充空间发挥作用。
此外,与分隔部20同样,在分隔部21的内部填充从与各侧壁26及后壁27的连结部位注入空间S1内的隔热材料11。
由此,蔬菜室23和冷冻室24被在内部填充有隔热材料11的分隔部21划分。如上所述,隔热材料11因为是硬质聚氨酯泡沫,所以能够将设定在略高的冷藏温度带的蔬菜室23和设定在冷冻温度带的冷冻室24更可靠地热分隔。
图8是表示填充有隔热材料11的分隔部20的纵截面图。在图8中,与图5同样,表示与隔热箱体10的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平行且通过支承部44的截面。
如图8所示,填充在空间S2的隔热材料11从各支承部44之间流入至前表面板42的背面侧,无间隙地覆盖防露管50的整个侧面。
由此,能够抑制防露管50对分隔部20的内部的周围空气进行加热。因此,由防露管50发出的热更高效地流向前表面板42。冷藏库1能够更高效地加热前表面板42而抑制产生结露。
图9是表示填充有隔热材料11的分隔部20的横截面图。在图9中,与图7同样,表示与隔热箱体10的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平行且通过铰链部件60的截面。
如图9所示,填充在空间S2的隔热材料11覆盖整个内部侧部件62。由此,延伸部66整体被隔热材料11覆盖。换言之,延伸部66以插通于隔热材料11的状态被保持。即,铰链部件60由隔热材料11支承固定。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隔热材料11为硬质聚氨酯泡沫,该硬质聚氨酯泡沫例如具有高于发泡苯乙烯的强度。因此,在冷藏库1中,能够更可靠地固定铰链部件60而支承各门16。
[1-3.效果等]
如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冷藏库1包括:在前表面设置有开口部14、且在内部设置有贮藏室15的隔热箱体10。在隔热箱体10中设置有将贮藏室15分隔的分隔部20,在分隔部20的内部设置有:被隔热材料11填充的空间S2;在内部流通制冷剂的防露管50;和支承防露管50的支承部44。
由此,能够利用与分隔部20一体设置的支承部44支承防露管50。因此,冷藏库1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容易组装该冷藏库1。
如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构成为,分隔部20包括位于隔热箱体10的前表面侧的、形成分隔部20的前表面的前表面板42,支承部44以使防露管50与前表面板42接触的方式支承防露管50。
由此,冷藏库1能够利用防露管50对前表面板42进行加热。因此,冷藏库1能够抑制在前表面板42产生结露。
如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构成为,前表面板42具有规定的长度尺寸,防露管50沿着前表面板42的长度方向延伸,支承部44在前表面板42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由此,在分隔部20中,能够沿着该分隔部20的上下方向保持多根防露管50。因此,冷藏库1能够以更高温度对前表面板42进行加热。
如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构成为,在支承部44设置有供防露管50卡合的卡合部47,支承部44通过利用前表面板42和卡合部47夹持防露管50而进行支承。
由此,在分隔部20中,防露管50以与前表面板42接触的状态被保持。因此,防露管50能够更可靠地对前表面板42进行加热。
如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构成为,卡合部47在与前表面板4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支承部44设置由将多个卡合部47相互连结的连结部45,连结部45与前表面板42隔开间隔地配置。
由此,在分隔部20中,能够将隔热材料11填充至防露管50的侧面。因此,从防露管50发出的热更高效地流向前表面板42。
如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构成为,在冷藏库1设置有封闭开口部14的门16,在分隔部20设置有以使门16可转动的方式支承门16的铰链部件60,在铰链部件60设置有在分隔部20的内部延伸的延伸部66。
由此,铰链部件60被隔热材料11支承固定。因此,在冷藏库1中,能够更可靠地固定铰链部件60而支承各门16。
(其它实施方式)
如上,作为本申请中记载的技术的示例,说明了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技术不限定于此,也能够适用于进行了改变、组合、置换、附加、省略等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一个防露管50被配置为沿着分隔部20的上下方向在该分隔部20的内部排列两根。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分隔部20的内部仅配置一根防露管50。另外,例如,也可以在分隔部20的内部配置为沿着该分隔部20的上下方向,排列3根以上的防露管50。
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在支承部44,根据排列的防露管50的根数设置两个以上的保持部46。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冷藏库能够适用作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且提高组装性的冷藏库。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冷藏库
10隔热箱体
11隔热材料
12外箱
13内箱
14开口部
15贮藏室
16、17、18门
19、60铰链部件
20、21分隔部
26侧壁
27后壁
28侧壁开口
42前表面板
44支承部
45连结部
46保持部
47卡合部
50防露管(管状部件)
66延伸部
S1、S2空间。

Claims (6)

1.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包括隔热箱体,该隔热箱体在前表面设置有开口部,在内部设置有贮藏室,
在所述隔热箱体设置有将所述贮藏室分隔的分隔部,
在所述分隔部的内部,设置有:由填充材料填充的填充空间;在内部流通制冷剂的管状部件;和支承所述管状部件的支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部包括:位于所述隔热箱体的前表面侧的、形成所述分隔部的前表面的前表面板,
所述支承部以使所述管状部件与所述前表面板接触的方式支承所述管状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表面板具有规定的长度尺寸,
所述管状部件沿着所述前表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支承部在所述前表面板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部设置有与所述管状部件卡合的卡合部,
所述支承部通过用所述前表面板和所述卡合部夹住所述管状部件来支承所述管状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在与所述前表面板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在所述支承部设置有将多个所述卡合部相互连结的连结部,
所述连结部与所述前表面板隔开间隔地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将所述开口部封闭的门,
在所述分隔部设置有以使所述门可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门的铰链部件,
在所述铰链部件设置有在所述分隔部的内部延伸的延伸部。
CN202280005673.9A 2021-04-23 2022-04-07 冷藏库 Pending CN1160573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73346 2021-04-23
JP2021073346A JP2022167514A (ja) 2021-04-23 2021-04-23 冷蔵庫
PCT/JP2022/017264 WO2022224837A1 (ja) 2021-04-23 2022-04-07 冷蔵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7339A true CN116057339A (zh) 2023-05-02

Family

ID=83722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5673.9A Pending CN116057339A (zh) 2021-04-23 2022-04-07 冷藏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67514A (zh)
CN (1) CN116057339A (zh)
WO (1) WO202222483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56776U (zh) * 1981-03-27 1982-10-01
JPH07294108A (ja) * 1994-04-22 1995-11-10 Hitachi Ltd 断熱箱体の扉支持装置
JPH1030878A (ja) * 1996-07-15 1998-02-03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蔵庫
JP2002228346A (ja) * 2001-01-30 2002-08-14 Toshiba Corp 冷蔵庫の中仕切構造
JP2017083046A (ja) * 2015-10-26 2017-05-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67514A (ja) 2022-11-04
WO2022224837A1 (ja) 2022-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30869B1 (en) Refrigerator
US9080808B2 (en) Refrigerator
EP2893274B1 (en) Refrigera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519135B1 (ko) 냉장고
JP7244897B2 (ja) 断熱箱体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冷蔵庫
RU2606789C1 (ru) Охлаждающий шкаф
CN116057339A (zh) 冷藏库
JP5603620B2 (ja) 冷却貯蔵庫
KR20090121030A (ko) 슬라이딩 선반을 구비한 냉장고
KR20070030045A (ko) 냉장고와 냉장고의 조립방법
WO2014112333A1 (ja) 冷蔵庫
WO2008120894A2 (en) Door seal for a refrigerator
JP6386274B2 (ja) 冷蔵庫
JP6476491B2 (ja) 冷蔵庫
WO2017183645A1 (ja) 冷蔵庫
JP6189621B2 (ja) 冷却貯蔵庫
JP7493150B2 (ja) 冷蔵庫
JP6458989B2 (ja) 冷蔵庫
JP6446726B2 (ja) 冷蔵庫
CN116097053A (zh) 冷藏库
JP2016161182A (ja) 冷蔵庫
US20230400245A1 (en) Refrigerator door having vacuum insulation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493854B2 (ja) 冷蔵庫
KR20160074188A (ko) 냉장고
KR101495097B1 (ko) 김치냉장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