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44891B - 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44891B
CN116044891B CN202210868173.XA CN202210868173A CN116044891B CN 116044891 B CN116044891 B CN 116044891B CN 202210868173 A CN202210868173 A CN 202210868173A CN 116044891 B CN116044891 B CN 1160448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damping structure
rotating shaft
damping
un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681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44891A (zh
Inventor
郑瀚森
蒋晓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6817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448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44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448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44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448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0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2Pivotal connections incorporat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leaf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02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ation, also for power-oper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2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16H1/2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or driven member being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gear whe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可折叠电子设备,涉及可折叠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用于解决阻尼机构在转轴机构长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其中,转轴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一摆臂和第一阻尼机构,第一摆臂连接于第一转轴;第一阻尼机构包括第一阻尼结构和第二阻尼结构,第一阻尼结构固定连接于第一摆臂且位于第一转轴的周向一侧,第二阻尼结构套设于第一转轴,第一摆臂能相对第二阻尼结构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动,第二阻尼结构用于与第一阻尼结构抵接并能发生弹性形变,以在第一摆臂处于展开位置时为第一摆臂提供展开力,并在第一摆臂处于折叠位置时为第一摆臂提供闭合力。

Description

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折叠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解决传统平板终端尺寸大、不方便携带等问题,可折叠电子设备应运而生。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轴机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置于转轴机构的相对两侧。为了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保持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转轴机构上通常设有阻尼机构。然而,相关技术中的阻尼机构在转轴机构长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转轴机构的结构优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可折叠电子设备,用于解决阻尼机构在转轴机构长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轴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一摆臂和第一阻尼机构,第一摆臂连接于第一转轴;第一阻尼机构包括第一阻尼结构和第二阻尼结构,第一阻尼结构固定连接于第一摆臂且位于第一转轴的周向一侧,第二阻尼结构套设于第一转轴,第一摆臂能相对第二阻尼结构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动,第二阻尼结构用于与第一阻尼结构抵接并能发生弹性形变,以在第一摆臂处于展开位置时为第一摆臂提供展开力,并在第一摆臂处于折叠位置时为第一摆臂提供闭合力。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转轴机构,通过将第一阻尼机构中的第一阻尼结构设置于第一转轴的周向一侧,并将第二阻尼结构套设于第一转轴上,这样一来,一方面,第一阻尼结构与第二阻尼结构能在第一转轴的周向方向上进行止抵,能在对第一摆臂施加展开力使得第一摆臂保持在展开位置、对第一摆臂施加闭合力使得第一摆臂保持在折叠位置的基础上,减小第一阻尼机构在第一转轴的轴向(也即是Y轴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从而能为转轴机构的其他部件提供更多的空间,有利于优化转轴机构的结构,提高转轴机构的可设计性;另一方面,第一阻尼结构与第二阻尼结构在第一转轴的周向方向上进行止抵,第一阻尼结构、第二阻尼结构之间的抵接面积与第一阻尼结构、第二阻尼结构在Y轴方向上的长度呈正比,第一阻尼结构、第二阻尼结构之间的抵接面积不会因转轴机构的宽度减小而减小,从而能在保证第一阻尼结构与第二阻尼结构之间具有较大抵接面积、减小第一阻尼机构的磨损量的前提下,实现转轴机构的减窄化设计,进而有利于减薄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实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摆臂包括平衡位置,平衡位置位于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在平衡位置处,第一阻尼结构与第二阻尼结构之间的挤压力与第一直线共线,第一直线过第一阻尼结构与第二阻尼结构之间的抵接位置且垂直于第一摆臂的转动轴线;第一摆臂在展开位置和平衡位置之间转动时,第二阻尼结构与第一阻尼结构抵接并为第一摆臂提供展开力,第一摆臂在平衡位置和折叠位置转动时,第二阻尼结构与第一阻尼结构抵接并为第一摆臂提供闭合力。
由此,第一摆臂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动过程中,能在第一摆臂刚开始转动时形成阻尼手感,当第一摆臂转动一定角度后,用户可以取消施加在第一摆臂上的外力,使第一摆臂的自动、快速转动至折叠位置或展开位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摆臂自展开位置转动至平衡位置的转动角度为第一角度,第一摆臂自折叠位置转动至平衡位置的转动角度为第二角度,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相等。这样,能保证第一摆臂由展开位置转动至折叠位置,以及由折叠位置转动至展开位置时,用户具有相同的手感,能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阻尼结构包括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第一摆臂在展开位置和平衡位置之间转动时,第一阻尼结构与第一抵接面抵接,第一摆臂在展开位置和平衡位置之间转动时,第一阻尼结构与第二抵接面抵接。这样,第一摆臂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动时,能保证第一阻尼结构始终与第二阻尼结构抵接,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对称设置。这样,能保证第一摆臂由展开位置转动至折叠位置,以及由折叠位置转动至展开位置时,用户具有相同的手感,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关于第一基准面对称。第一基准面过第一摆臂处于平衡位置处时,第一阻尼结构与第二阻尼结构的抵接位置,且垂直于第一摆臂的转动轴线。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抵接面形成为朝向远离第一转轴的方向拱起的弧形面。示例性的,第一抵接面可以为椭圆弧面。在该情况下,第二抵接面可以形成为朝向远离第一转轴的方向拱起的弧形面,也可以形成为其他结构。这样,当第一摆臂在展开位置和平衡位置之间转动时,有利于实现第一阻尼结构挤压第一抵接面产生的挤压力随着第一摆臂转动角度变化而变化,进而第一阻尼机构为第一摆臂提供的展开力也随着第一摆臂转动角度变化而变化,能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折叠手感。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抵接面形成为朝向远离第一转轴拱起的弧形面。示例性的,第二抵接面可以为椭圆弧面。在该情况下,第一抵接面可以形成为朝向远离第一转轴的方向拱起的弧形面,也可以形成为其他结构。这样,当第一摆臂在折叠位置和平衡位置之间转动时,有利于实现第一阻尼结构挤压第二抵接面产生的挤压力随着第一摆臂转动角度变化而变化,进而第一阻尼机构为第一摆臂提供的闭合力也随着第一摆臂转动角度变化而变化,能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折叠手感。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抵接面形成为朝向远离第一转轴的方向拱起的弧形面,且第二抵接面形成为朝向远离第一转轴拱起的弧形面。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阻尼结构处于自然状态下时,也即是,第二阻尼结构未受到挤压时,第二阻尼结构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大致呈椭圆形。第一摆臂位于平衡位置时的第一直线与椭圆形的长轴或短轴共线。这样,可以保证第一摆臂在平衡位置时,第一阻尼结构和第二阻尼结构之间的挤压力与第一直线共线。其中,第二阻尼结构的横截面是指用垂直于第一转轴的平面截第二阻尼结构得到的截面。这样,可以保证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对称,且能简化第二阻尼结构的加工工艺,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阻尼结构为螺旋弹片,螺旋弹片包括内圈弹片和外圈弹片,内圈弹片的内侧限定出用于与第一转轴配合的第一穿设孔,外圈弹片与内圈弹片相连且卷绕在内圈弹片的外侧,外圈弹片的至少部分与内圈弹片间隔开设置。也即是,外圈弹片整体与内圈弹片间隔开设置,或者外圈弹片的其中一部分与内圈弹片间隔开,外圈弹片的另一部分的内表面(也即是外圈弹片朝向内圈弹片的表面)与内圈弹片的外表面(也即是内圈弹片朝向外圈弹片的表面)相接触。这样,可以保证第二阻尼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进而能为第一摆臂提供展开力或闭合力,同时能兼顾第二阻尼结构的结构强度,降低加工难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螺旋弹片还可以包括至少一层中间圈弹片,中间圈弹片位于内圈弹片和外圈弹片之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阻尼结构为橡胶件。这样,可以保证第二阻尼结构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的同时,提高第二阻尼结构、第四阻尼结构的耐磨性能。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摆臂上设有两个第一连接部,两个第一连接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摆臂的转动轴线,第一转轴与两个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第一阻尼结构位于两个第一连接部之间。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阻尼结构与第一摆臂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可以简化第一摆臂与第一阻尼结构的加工工艺,且能提高第一阻尼结构与第一摆臂的连接强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阻尼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部相连。这样,有利于增大第一阻尼结构的长度,从而能通过增加第一阻尼结构的长度,进一步增大第一阻尼结构和第二阻尼结构的接触面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阻尼结构的外端面形成为弧面。这样,有利于增大第一阻尼结构与第二阻尼结构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减小第一阻尼结构与第二阻尼结构之间的压强,从而有利于减小第一阻尼结构和第二阻尼结构的磨损量,且能减小第一阻尼结构和第二阻尼结构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提高第一摆臂的转动顺畅性,进而能提升转动手感。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二转轴、第二摆臂和第二阻尼机构,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间隔开设置;第二摆臂连接于第二转轴;第二阻尼机构包括第三阻尼结构和第四阻尼结构,第三阻尼结构固定连接于第二摆臂且位于第二转轴的周向一侧,第四阻尼结构套设于第二转轴,第二摆臂能相对第四阻尼结构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动,第四阻尼结构用于与第三阻尼结构抵接并能发生弹性形变,以在第二摆臂处于展开位置时为第二摆臂提供展开力,并在第二摆臂处于折叠位置时为第二摆臂提供闭合力。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机构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连接在第二阻尼结构和第四阻尼结构之间。这样,第二阻尼结构和第四阻尼结构可以借助连接件相互形成限位,能在X轴方向上对第二阻尼结构和第四阻尼结构进行限位,能提高第二阻尼结构、第四阻尼结构的位置稳定性,且无需分别第二阻尼结构、第四阻尼结构进行限位,能简化转轴机构的结构,减小转轴机构的零部件数量。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转轴、第二转轴通过转轴支架实现与基座之间的转动连接。转轴支架固定连接在基座内。转轴支架包括固定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在基座上,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连接在固定支架的相对两侧。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轴套,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轴套,第一转轴穿设于第一轴套且与第一轴套可转动配合,第二转轴穿设于第二轴套且与第二轴套可转动配合。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阻尼结构位于两个第一支架之间,第四阻尼结构位于两个第二支架之间。这样,可以通过两个第一支架对第二阻尼结构进行限位,通过两个第二支架对第四阻尼结构进行限位,进而可以使得第二阻尼结构和第四阻尼结构的位置更加稳定,能提高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转动过程的稳定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阻尼结构、第四阻尼结构和连接件为一体成型结构。结构简单,且更易于成型。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轴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一摆臂、第一阻尼机构,第一摆臂连接于第一转轴;第一阻尼机构包括第一阻尼结构和第二阻尼结构,第一阻尼结构固定连接于第一摆臂且位于第一转轴的周向一侧,且所第一阻尼结构能发生弹性形变,第二阻尼结构套设于第一转轴,第一摆臂能相对第二阻尼结构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动,第二阻尼结构用于与第一阻尼结构抵接并能使第一阻尼结构发生弹性形变,以在第一摆臂处于展开位置时为第一摆臂提供展开力,并在第一摆臂处于折叠位置时为第一摆臂提供闭合力。本实施例中的转轴机构与第一方面的转轴机构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阻尼结构能发生弹性形变,在此情况下,第二阻尼结构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也可以不发生弹性形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转轴机构,同样能在对第一摆臂施加展开力使得第一摆臂保持在展开位置、对第一摆臂施加闭合力使得第一摆臂保持在折叠位置的基础上,减小第一阻尼机构在第一转轴的轴向(也即是Y轴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从而能为转轴机构的其他部件提供更多的空间,有利于优化转轴机构的结构,提高转轴机构的可设计性;同时,能在保证第一阻尼结构与第二阻尼结构之间具有较大抵接面积、减小第一阻尼机构的磨损量的前提下,实现转轴机构的减窄化设计,进而有利于减薄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实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轴机构,转轴机构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转轴机构,转轴机构连接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包括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转轴机构,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支撑装置和折叠屏,支撑装置为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支撑装置;折叠屏包括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和第三显示区域,第三显示区域连接于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之间,第一显示区域设置于第一壳体上,第二显示区域设置于第二壳体上,第三显示区域设置于转轴机构上。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技术方案所述的转轴机构,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效果,在此不作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中的转轴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转轴机构中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7为图5所示转轴机构在A-A线处的剖视图;
图8为图7所示转轴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9为图7所示转轴机构处于平衡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10为图5所示转轴机构隐藏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立体图;
图11为图5所示转轴机构的俯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转轴机构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转轴机构在B-B线处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2所示转轴机构中第二阻尼结构、第四阻尼结构和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15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的转轴机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可折叠电子设备;
10、折叠屏;11、第一显示区域;12、第二显示区域;13、第三显示区域;131、第一过渡段131;132、第二过渡段;133、圆弧段;
20、支撑装置;
21、第一壳体;22、第二壳体;
23、转轴机构;
231、基座;2311、底板;2312、侧板;
232、第一摆臂;2321、第一连接部;2321a、第一扁位孔;2321b、第二平面;
233、第一转轴;2331、第一段;2331a、第一平面;2332、第二段;
234、第一阻尼机构;2341、第一凸轮;2342、第二凸轮;2343、第一弹簧;2344、第一限位件;
2345、第一阻尼结构;
2346、第二阻尼结构;2346a、第一穿设孔;2346b、第一抵接面;2346c、第二抵接面;2346d、内圈弹片;2346e、外圈弹片;
235、第二阻尼机构;2351、第三阻尼结构;2352、第四阻尼结构;
236、第二摆臂;
237、第二转轴;
238、转轴支架;2381、固定支架;2382、第一支架;2382a、第一轴套;2383、第二支架;2383a、第二轴套;
239、同步机构;2391、第一齿轮;2392、第二齿轮;2393、中间齿轮;
24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是指并且涵盖相关联的所列出的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项目的任何和全部可能的组合。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的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其中,“固定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内”、“外”、“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传动连接”是指所连接的两个部件中,一个部件的运动可以传递至另一个部件,两个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转动连接、滑动连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链轮传动连接、凸轮机构传动连接等连接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可折叠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折叠屏且可改变折叠屏及自身的展开或折叠形态的各种电子设备。在不同使用需求下,可折叠电子设备可以展开至展开状态,也可以折叠至折叠状态,还可以处于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也就是说,可折叠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两种状态,即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种状态,即位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可以理解的是,中间状态并不是只具有唯一的状态,可以是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折叠电子设备,通过将转轴机构中的第一阻尼结构设置于第一转轴的周向一侧,并将第二阻尼结构套设于第一转轴上,这样一来,一方面,第一阻尼结构与第二阻尼结构能在第一转轴的周向方向上进行止抵,能在对第一摆臂施加展开力使得第一摆臂保持在展开位置、对第一摆臂施加闭合力使得第一摆臂保持在折叠位置的基础上,减小第一阻尼机构在转轴机构长度方向(也即是Y轴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从而能为转轴机构的其他部件提供更多的空间,有利于优化转轴机构的结构,提高转轴机构的可设计性;另一方面,第一阻尼结构与第二阻尼结构在第一转轴的周向方向上进行止抵,第一阻尼结构、第二阻尼结构之间的抵接面积与第一阻尼结构、第二阻尼结构在Y轴方向上的长度呈正比,第一阻尼结构、第二阻尼结构之间的抵接面积不会因转轴机构的宽度减小而减小,从而能在保证第一阻尼结构与第二阻尼结构之间具有较大抵接面积、减小第一阻尼机构的磨损量的前提下,实现转轴机构的减窄化设计,进而有利于减薄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实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或者终端设备(terminal)等,例如,可折叠电子设备可以为平板电脑(portable android device,PAD)、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形态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以及下文各实施例是以可折叠电子设备100为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进行示例性说明,该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机。
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在展开状态下近似呈矩形平板状。为了方便后文各实施例的描述,针对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建立XYZ坐标系,定义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可以理解的是,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坐标系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形状也可以为方形平板状、圆形平板状、椭圆形平板状等等。
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包括折叠屏10和支撑装置20。
折叠屏1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信息。折叠屏1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屏幕,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屏幕,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屏幕,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等。
折叠屏10具有用于显示图像信息的显示区域,折叠屏10的显示区域外露以便于向用户呈现图像、视频等信息。折叠屏10包括第一显示区域11、第二显示区域12和第三显示区域13,第三显示区域13连接于第一显示区域11与第二显示区域12之间。在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100中,折叠屏10处于展开状态,第一显示区域11、第三显示区域13、第二显示区域12沿X轴方向依次排列,这样,可折叠电子设备100沿横向折叠。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折叠屏1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显示区域11、第三显示区域13、第二显示区域12也可以沿Y轴方向依次排列。这样,可折叠电子设备100沿纵向折叠。当折叠屏10处于展开状态时,能够实现大屏显示,以给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折叠屏10的至少第三显示区域13为柔性屏结构。这样,第三显示区域13受外力作用后可以发生弯曲变形,以使折叠屏10由图1所示展开状态折叠至折叠状态。折叠屏10的第一显示区域11和第二显示区域12可以为柔性屏结构,也可以为硬屏结构,还可以部分柔性屏结构、部分硬屏结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3,图3为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该可折叠电子设备100中的折叠屏10也处于折叠状态。具体的,当折叠屏10处于折叠状态时,折叠屏10的第一显示区域11与第二显示区域12近似平行且相对。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显示区域11与第二显示区域12之间的夹角在30°以内,均可以认为第一显示区域11和第二显示区域12近似平行。第一显示区域11与第二显示区域12相对是指第一显示区域11的显示面与第二显示区域12的显示面相面对。
当折叠屏10处于折叠状态时,请继续参阅图3,第三显示区域13被折叠成水滴形态,在此形态下,第三显示区域13包括第一过渡段131、第二过渡段132和圆弧段133。第一过渡段131连接于圆弧段133与第一显示区域11之间。第二过渡段132连接于圆弧段133与第二显示区域12之间。第一过渡段131连接第一显示区域11的一端与第二过渡段132连接第二显示区域12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一过渡段131连接圆弧段133的一端与第二过渡段132连接圆弧段133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可以理解的是,当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折叠屏10的第三显示区域13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折叠成其他形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当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请继续参阅图3,支撑装置20保护于折叠屏10外,折叠屏10对用户不可见,可以防止折叠屏10被硬物刮伤,该可折叠电子设备为内折可折叠电子设备,且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尺寸减小,方便携带。
支撑装置20用于承载折叠屏10。支撑装置20包括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和转轴机构23。第一壳体21承载第一显示区域11,第二壳体22承载第二显示区域12。转轴机构23连接于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之间,并承载第三显示区域13。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可以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中框和背盖,折叠屏10的第一显示区域11承载于第一壳体21的中框上,背盖位于中框远离第一显示区域11的一侧,且背盖可以替换为显示屏(比如LCD显示屏)。中框与背盖之间形成容纳腔,该容纳腔用于容纳主板、摄像头模组、电池等电子元器件。在此基础上,第一壳体21可以借助中框与转轴机构23连接,也可以借助背盖与转轴机构23连接。下文各实施例是以第一壳体21借助中框与转轴机构23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同样的,第二壳体22也可以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中框和背盖,折叠屏10的第二显示区域12承载于第二壳体22的中框上,背盖位于该中框远离第二显示区域12的一侧,且背盖也可以替换为显示屏(比如LCD显示屏)。中框与背盖之间形成容纳腔,该容纳腔用于容纳副板、扬声器模组、阵子、电池等电子元器件。在此基础上,第二壳体22可以借助中框与转轴机构23连接,也可以借助背盖与转轴机构23连接。后文各实施例是以第二壳体22借助中框与转轴机构23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转轴机构23用于实现第二壳体22与第一壳体21之间的旋转,以支持折叠屏10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折叠。具体的,转轴机构23能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当转轴机构23处于展开状态时,折叠屏10、包括转轴机构23的支撑装置20以及包括该支撑装置20的可折叠电子设备100也处于展开状态,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一显示区域11与第二显示区域12之间的夹角大致呈180°。当转轴机构23处于折叠状态时,折叠屏10、包括转轴机构23的支撑装置20以及包括该支撑装置20的可折叠电子设备100也处于折叠状态,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一显示区域11与第二显示区域12之间的夹角大致呈0°。
请参阅图4,图4为相关技术中的转轴机构23的示意图。转轴机构23包括基座231、第一摆臂232、第一转轴233、第一阻尼机构234、第二阻尼机构235、第二摆臂236和第二转轴237。
第一摆臂232和第二摆臂236设在基座231的相对两侧。第一摆臂232借助第一转轴233与基座231可转动地连接,第二摆臂236借助第二转轴237与基座231可转动连接。第一摆臂232与第一壳体21相连,第二摆臂236与第二壳体22相连。当第一壳体21在外力作用下旋转时,第一摆臂232随第一壳体21转动,进而可以通过第一摆臂232带动第一转轴233相对基座231转动。当第二壳体22在外力作用下旋转时,第二摆臂236随第二壳体22转动,进而可以通过第二摆臂236带动第二转轴237相对基座231转动,以实现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之间的相对转动,使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第一摆臂23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同样的,第二摆臂236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
为了保证可折叠电子设备100能保持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以提升用户体验感,请参阅图4,转轴机构23还包括阻尼机构。阻尼机构用于在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给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施加展开力,以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100保持在展开状态。同时,阻尼机构还用于在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给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施加闭合力,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100保持在折叠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阻尼机构包括第一阻尼机构234和第二阻尼机构235,其中,第一阻尼机构234用于给第一壳体21施加阻尼,第二阻尼机构235用于给第二壳体22施加阻尼,第一阻尼机构234的结构与第二阻尼机构235的结构相同,下面以第一阻尼机构234为例解释其构成部分。
第一阻尼机构234可以设置在第一摆臂232与第一转轴233之间,在第一摆臂232带动第一转轴233相对基座231转动时,第一阻尼机构234用于给第一摆臂232施加阻尼,又因为第一壳体21与第一摆臂232相对固定,那么当第一阻尼机构234在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给第一摆臂232施加展开力,可以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100保持在展开状态。当第一阻尼机构234在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给第一摆臂232施加闭合力,可以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100保持在折叠状态。
请参阅图4,第一阻尼机构234包括第一凸轮2341、第二凸轮2342、第一弹簧2343和第一限位件2344。第一凸轮2341套设在第一转轴233上且与第一转轴233相对固定,第二凸轮2342可活动地套设于第一转轴233。第一凸轮2341包括第一凸轮面,第二凸轮2342包括第二凸轮面,第二凸轮面适于与第一凸轮面啮合。第一限位件2344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233上,且位于第二凸轮2342的远离第一凸轮2341的一侧。第一弹簧2343套设在第一转轴233上,第一弹簧2343的一端与第二凸轮2342相连,第一弹簧2343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件2344相连。
当转轴机构23处于展开状态或者折叠状态时,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相啮合,第一弹簧2343处于压缩蓄能状态,此时可以通过第一弹簧2343对第二凸轮2342施加朝向第一凸轮2341的挤压力,该挤压力可以使得第一摆臂232产生展开力或闭合力,进而可以使转轴机构23保持在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
当第一摆臂232转动时,第一转轴233随第一摆臂232转动,由于第一凸轮2341与第一转轴233相对固定,第一凸轮2341与第一转轴233同步转动,而第二凸轮2342不随第一转轴233转动,因此,第一摆臂232转动时,第一凸轮2341与第二凸轮2342相对转动,也即是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使得第二凸轮2342能沿第一转轴233的轴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弹簧2343发生形变以改变第一摆臂232转动过程中的阻尼力,能增加阻尼手感,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使用体验。
然而,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阻尼机构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阻尼机构在转轴机构23长度方向(也即是Y轴方向)上的占用空间较大,Y轴方向上可利用的空间越来越小,转轴机构23的可设计性降低;另一方面,随着对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厚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转轴机构23的宽度越来越窄,转轴机构23的宽度减小,使得第一弹簧2343的线径也随之减小,进而第一弹簧2343的弹力减小,提供不了足够的阻尼力;再一方面,转轴机构23的宽度减小,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也随之减小,使得第一凸轮面和第二凸轮面受到的压强增大,进而增大了第一凸轮面和第二凸轮面的磨损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阅图5-图6,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2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转轴机构23处于展开状态;图6为图5所示转轴机构23中部分结构的爆炸图。转轴机构23包括基座231、第一摆臂232、第一转轴233、第一阻尼机构234、第二转轴237、第二摆臂236和第二阻尼机构235。可以理解的是,图5-图6仅示意性的示出了转轴机构23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5-图6的限制。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转轴机构23也可以不包括第二摆臂236、第二转轴237以及第二阻尼机构235。
基座231用于实现转轴机构23中其他零部件的装配。具体的,请参阅图5-图6,基座231包括底板2311与侧板2312。底板2311形成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底板2311的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底板2311的宽度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底板2311的厚度方向与Z轴方向平行。侧板2312环绕在底板2311的外边缘一周,侧板2312与底板2311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转轴机构23的至少部分结构可以容纳在上述容纳空间内。这样,可以将转轴机构23的零部件隐藏在基座231内侧,能够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美观性。
请参阅图5,第一摆臂232和第二摆臂236设在基座231的相对两侧。具体的,第一摆臂232和第二摆臂236设在基座231的宽度方向(也即是X轴方向)的两侧。可选的,第一摆臂232与第二摆臂236对称地设置在基座231的两侧。
第一摆臂232借助第一转轴233与基座231可转动地连接,第二摆臂236借助第二转轴237与基座231可转动地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232与第一转轴233固定连接,第一转轴233与基座231可转动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232与第一转轴233可转动连接,第一转轴233与基座231固定连接。第二摆臂236连接第二转轴237的方式和结构与第一摆臂232连接第一转轴233的方式和结构相同,第二转轴237连接基座231的方式和结构与第一转轴233连接基座231的方式和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摆臂232与第一转轴233固定连接且第一转轴233与基座231可转动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摆臂232与第一壳体21连接,第二摆臂236与第二壳体22连接,这样,当第一壳体21在外力作用下转动时,第一摆臂232可以随第一壳体21转动,进而可以带动第一转轴233转动,实现第一壳体21与基座231之间的相对转动。当第二壳体22在外力作用下转动时,第二摆臂236可以随第二壳体22转动,进而可以带动第二转轴237转动,实现第二壳体22与基座231之间的相对转动,以实现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之间的相对转动,使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请参阅图6,第一转轴233包括第一段2331和第二段2332,第一段2331和第二段2332在第一转轴233的轴向上排布。具体的,第一段2331的外周面包括第一平面2331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段233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平面2331a。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段2331的周向一侧、三侧或者四侧设置第一平面2331a,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二段2332的截面呈圆形。第二转轴237的结构与第一转轴233的结构相同,具体的,第二转轴237也包括上述的第一段2331和第二段233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33、第二转轴237通过转轴支架238实现与基座231之间的转动连接。请参阅图5-图6,转轴支架238固定连接在基座231内。示例性的,转轴支架238固定连接在基座231的底板2311上。转轴支架238包括固定支架2381、第一支架2382和第二支架2383。固定支架2381固定连接在基座231的底板2311上。示例性的,固定支架2381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卡接、粘接、焊接等方式与基座231固定连接。第一支架2382和第二支架2383分别连接在固定支架2381的相对两侧。第一支架2382上设有第一轴套2382a,第二支架2383上设有第二轴套2383a。第一转轴233的第二段2332穿设于第一轴套2382a且与第一轴套2382a可转动配合,第二转轴237的第二段2332穿设于第二轴套2383a且与第二轴套2383a可转动配合。
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第一转轴233和第二转轴237的转动稳定性,转轴支架238为多个,多个转轴支架238在基座231的长度方向(也即是Y轴方向)上间隔设置。示例性的,转轴支架238为两个。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转轴支架238为一个,该转轴支架238包括一个固定支架2381、多个第一支架2382和多个第二支架2383。多个第一支架2382沿基座2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固定支架2381的一侧,多个第二支架2383沿基座23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固定支架2381的另一侧。
请继续参阅图6,第一摆臂232上设有第一连接部2321,第一连接部2321用于与第一转轴233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一摆臂232的靠近第一转轴233的一端为第一端,第一连接部2321设置在第一摆臂232的第一端。示例性的,第一连接部2321设置于第一端的朝向第一转轴233的端面上。第一连接部2321上设有第一扁位孔2321a,第一扁位孔2321a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平面2321b。第一转轴233的第一段2331穿设于第一扁位孔2321a,且第一平面2331a与第二平面2321b相配合。这样,第一转轴233与第一摆臂232之间能形成限位,使第一转轴233与第一摆臂232相对固定,避免第一摆臂232与第一转轴233发生相对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321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部2321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转轴233的轴向。也即是,第一方向平行于Y轴方向。在该实施例中,两个第一连接部2321上均设有上述的第一扁位孔2321a,第一转轴233上设有两个第一段2331,两个第一段2331分别与两个第一扁位孔2321a配合。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其中一个第一连接部2321上设置上述的第一扁位孔2321a,在另一个第一连接部2321上设置圆形孔。在此情况下,第一转轴233可以包括一个第一段2331。这样,同样实现第一转轴233与第一摆臂232之间的相对固定,避免第一摆臂232与第一转轴233发生相对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第二摆臂236的结构与第一摆臂232的结构相同,具体的,第二摆臂236上设有两个第二连接部2361,第二摆臂2361借助第二连接部2361与第二转轴237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2361的结构与第一连接部2321的结构相同,且第一转轴233连接第一连接部2321的方式与第二转轴237连接第二连接部2361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5,第一阻尼机构234包括第一阻尼结构2345和第二阻尼结构2346。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二阻尼结构2346配合以对第一摆臂232施加展开力或闭合力。第一阻尼结构2345固定连接在第一摆臂232上,且第一阻尼机构234位于第一转轴233的周向一侧。示例性的,第一阻尼结构2345可以设在第一摆臂232的第一端的朝向第一转轴233的端面上。第一阻尼结构2345形成为凸出于第一端端面的凸起结构。
请参阅图7,图7为图5所示转轴机构23在A-A线处的剖视图。第二阻尼结构2346套设在第一转轴233上,第一摆臂232能相对第二阻尼结构2346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动。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阻尼结构2346与基座231相对固定。第二阻尼结构2346上可以设有第一穿设孔2346a,第一转轴233穿设于第一穿设孔2346a且能在第一穿设孔2346a内转动。
第二阻尼结构2346用于与第一阻尼结构2345抵接并发生弹性形变以在第一摆臂232转动至展开位置时为第一摆臂232提供展开力,并在第一摆臂232转动至折叠位置时为第一摆臂232提供闭合力。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阻尼结构2346能发生弹性形变。可选的,第二阻尼结构2346为弹性件。
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二阻尼结构2346抵接时,第一阻尼结构2345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也可以不发生弹性形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二阻尼结构2346抵接时,也可以仅第一阻尼结构2345发生弹性形变,第二阻尼结构2346不发生弹性形变。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抵接”是指相互抵接的两个部件之间接触且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挤压力。具体而言,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二阻尼结构2346接触且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二阻尼结构2346之间具有一定的挤压力。另外,本申请中所述的“展开力”是指能驱使第一摆臂232由折叠位置向展开位置转动的作用力,相应的,本申请中所述的“闭合力”是指能驱使第一摆臂232由展开位置向折叠位置转动的作用力。
下面参阅图7并结合图8描述第一阻尼机构234对第一摆臂232施加展开力和闭合力的原理。其中,图8为图7所示转轴机构23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剖视图。
请参阅图7,第一摆臂232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阻尼结构2345位于第一转轴233的远离基座231的中心轴线的一侧。也即是,第一阻尼结构2345位于第一转轴233的周向外侧。请参阅图7并结合图8,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二阻尼结构2346抵接时,第二阻尼机构235被挤压并发生弹性形变,此时第二阻尼结构2346对第一阻尼结构2345产生挤压力F1,该挤压力F1垂直于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二阻尼结构2346的相切面S。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摆臂232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动的过程中,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二阻尼结构2346之间的挤压力F1的大小可以随着第一摆臂232的转动而变化,也可以不随着第一摆臂232的转动而变化。
请继续参阅图7,当转轴机构23处于展开状态时,挤压力F1包括第一分力F11,第一分力F11垂直于第一直线L1。其中,第一直线L1过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二阻尼结构2346当前的抵接位置且垂直于第一摆臂232的转动轴线L2。也即是,第一分力F11垂直于第一摆臂232的转动力臂所在的直线。第一分力F11大于0且指向第一摆臂232的背离其折叠位置的一侧。
在图7的所示的方位中,第一分力F11指向左下方。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分力F11也可以指向正下方。换言之,第一分力F11位于XZ平面坐标系中的第三象限。这样,第一分力F11能使第一摆臂232具有由折叠位置向展开位置转动趋势,进而能对第一摆臂232施加展平力,使得第一摆臂232保持在展开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摆臂232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动的过程中,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二阻尼结构2346之间的抵接位置随着第一摆臂232的转动而变化,因此,第一直线L1的位置也是不断变化的。
请参阅图8,当转轴机构23处于折叠状态时,挤压力F1包括第二分力F12,第二分力F12大于0且指向第一摆臂232的背离其展开位置的一侧。在图8的所示的方位中,第二分力F12指向右上方。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分力F12也可以指向正右方。换言之,第二分力F12位于XZ平面坐标系中的第一象限。这样,第二分力F12能使第一摆臂232具有由展开位置向折叠位置转动的趋势,进而能对第一摆臂232施加闭合力,使得第一摆臂232保持在折叠位置。
这样一来,当第一摆臂232位于展开位置时,可以通过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二阻尼结构2346抵接配合,对第一摆臂232施加展开力,使得第一摆臂232保持在展开位置。当第一摆臂232位于折叠位置时,可以通过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二阻尼结构2346抵接配合,对第一摆臂232施加闭合力,使得第一摆臂232保持在折叠位置,从而在无外力作用时,转轴机构23可以保持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与用户使用习惯相符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转轴机构23,由于第一阻尼结构2345位于第一转轴233的周向一侧,第二阻尼结构2346套设于第一转轴233上,这样,一方面,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二阻尼结构2346能在第一转轴233的周向方向上进行止抵,能在对第一摆臂232施加足够大的展开力使得第一摆臂232保持在展开位置、对第一摆臂232施加足够大的闭合力使得第一摆臂232保持在折叠位置的基础上,减小第一阻尼机构234在第一转轴233的轴向(也即是Y轴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从而能为转轴机构23的其他部件提供更多的空间,有利于优化转轴机构23的结构,提高转轴机构23的可设计性;另一方面,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二阻尼结构2346在第一转轴233的周向方向上进行止抵,第一阻尼结构2345、第二阻尼结构2346之间的抵接面积(也称为接触面积)与第一阻尼结构2345、第二阻尼结构2346在Y轴方向上的长度呈正比,第一阻尼结构2345、第二阻尼结构2346之间的抵接面积不会因转轴机构23的宽度减小而减小,从而能在保证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二阻尼结构2346之间具有较大抵接面积、减小第一阻尼机构234的磨损量的前提下,实现转轴机构23的减窄化设计,进而有利于减薄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厚度,实现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8,第一阻尼结构2345的外端面呈弧面。示例性,第一阻尼结构2345的外端面呈圆弧面。这样,有利于增大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二阻尼结构2346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减小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二阻尼结构2346之间的压强,从而有利于减小第一阻尼结构2345和第二阻尼结构2346的磨损量,且能减小第一阻尼结构2345和第二阻尼结构2346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提高第一摆臂232的转动顺畅性,进而能提升转动手感。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增大第一阻尼结构2345和第二阻尼结构2346的接触面积,请参阅图6,第一阻尼结构2345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部2321相连。这样,有利于增大第一阻尼结构2345的长度,从而能通过增加第一阻尼结构2345的长度,进一步增大第一阻尼结构2345和第二阻尼结构2346的接触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一摆臂232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可以简化第一摆臂232与第一阻尼结构2345的加工工艺,且能提高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一摆臂232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232还包括平衡位置,平衡位置位于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在平衡位置处,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二阻尼结构2346之间的挤压力F1与第一直线L1共线。
请参阅图9,图9为图7所示转轴机构23处于平衡位置时的剖视图,图中虚线所示的第一摆臂232处于展开位置,图中点划线所示的第一摆臂232处于折叠位置。当转轴机构23处于平衡位置时,挤压力F1与第一直线L1共线。也即是,在此状态下,挤压力F1不包括垂直于第一摆臂232的转动力臂所在的直线的分力。因此,在此状态下,挤压力F1没有驱动第一摆臂232转动的趋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232在展开位置和平衡位置之间转动时,第二阻尼结构2346与第一阻尼结构2345抵接并为第一摆臂232提供展开力,第一摆臂232在平衡位置和折叠位置转动时,第二阻尼结构2346与第一阻尼结构2345抵接并为第一摆臂232提供闭合力。
具体的,请参阅图9,第一摆臂232由展开位置转动至折叠位置的过程,包括由展开位置转动至平衡位置的第一阶段和由平衡位置转动至折叠位置的第二阶段。
在第一阶段,由于第二阻尼结构2346与第一阻尼结构2345抵接并为第一摆臂232提供展开力,从而可以通过第一阻尼机构234为第一摆臂232的转动提供阻力,这样,当第一摆臂232在第一阶段转动时,能形成阻尼手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第二阶段,由于第二阻尼结构2346与第一阻尼结构2345抵接并为第一摆臂232提供闭合力,此时第一阻尼机构234为第一摆臂232的转动提供助力,在该阶段,用户无需对第一摆臂232施加外力,即可实现第一摆臂232的转动。这样,当第一摆臂232在第二阶段转动时,有利于实现第一摆臂232的自动、快速转动,能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一摆臂232由折叠位置转动至展开位置的过程,包括由折叠位置转动至平衡位置的第三阶段和由平衡位置转动至展开位置的第四阶段。
在第三阶段,由于第二阻尼结构2346与第一阻尼结构2345抵接并为第一摆臂232提供闭合力,从而可以通过第一阻尼机构234为第一摆臂232的转动提供阻力,这样,当第一摆臂232在第三阶段转动时,能形成阻尼手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第四阶段,由于第二阻尼结构2346与第一阻尼结构2345抵接并为第一摆臂232提供展开力,此时第一阻尼机构234为第一摆臂232的转动提供助力,在该阶段,用户无需对第一摆臂232施加外力,即可实现第一摆臂232的转动。这样,当第一摆臂232在第四阶段转动时,有利于实现第一摆臂232的自动、快速转动,能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由此,第一摆臂232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动过程中,能在第一摆臂232刚开始转动时形成阻尼手感,当第一摆臂232转动一定角度后,用户可以取消施加在第一摆臂232上的外力,使第一摆臂232的自动、快速转动至折叠位置或展开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第一摆臂232自展开位置转动至平衡位置的转动角度为第一角度α,第一摆臂232自折叠位置转动至展开位置的转动角度为第二角度β,第一角度α与第二角度β相等。示例性的,第一角度α和第二角度β可以为40°~50°。第一角度α和第二角度β可以为40°、41°、42°、43°、44°、45°、46°、47°、48°、49°、50°。这样,能保证第一摆臂232由展开位置转动至折叠位置,以及由折叠位置转动至展开位置时,用户具有相同的手感,能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角度α与第二角度β也可以不相等。
具体的,请参阅图10,图10为图5所示转轴机构23隐藏第一摆臂232和第二摆臂236的立体图。第二阻尼结构2346包括第一抵接面2346b和第二抵接面2346c,第一摆臂232在展开位置和平衡位置之间转动时,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一抵接面2346b抵接,第一摆臂232在展开位置和平衡位置之间转动时,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二抵接面2346c抵接。这样,第一摆臂232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动时,能保证第一阻尼结构2345始终与第二阻尼结构2346抵接,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第一抵接面2346b为形成为朝向远离第一转轴233的方向拱起的弧形面。示例性的,第一抵接面2346b可以为椭圆弧面。这样,当第一摆臂232在展开位置和平衡位置之间转动时,有利于实现第一阻尼结构2345挤压第一抵接面2346b产生的挤压力F1随着第一摆臂232转动角度变化而变化,进而第一阻尼机构234为第一摆臂232提供的展开力也随着第一摆臂232转动角度变化而变化,能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折叠手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抵接面2346c为形成为朝向远离第一转轴233的方向拱起的弧形面。示例性的,第二抵接面2346c可以为椭圆弧面。这样,当第一摆臂232在折叠位置和平衡位置之间转动时,有利于实现第一阻尼结构2345挤压第二抵接面2346c产生的挤压力F1随着第一摆臂232转动角度变化而变化,进而第一阻尼机构234为第一摆臂232提供的闭合力也随着第一摆臂232转动角度变化而变化,能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折叠手感。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7并结合图9,当第一摆臂232自展开位置转动至平衡位置时(也即是第一摆臂232在第一阶段转动时),挤压力F1与由抵接位置指向第一摆臂232的转动轴线L2的向量之间的角逐渐增大,该向量垂直于第一摆臂232的转动轴线L2,挤压力F1垂直于第一直线L1的分力逐渐减小,第一阻尼机构234为第一摆臂232提供的展开力逐渐减小,第一摆臂232在转动过程中,需克服的阻力逐渐减小,从而用户对第一摆臂232施加的外力可以逐渐减小。当第一摆臂232自平衡位置转动至折叠位置时(也即是第一摆臂232在第二阶段转动时),第一阻尼机构234为第一摆臂232提供的闭合力逐渐增大,使得第一摆臂232能自动、快速地转动至折叠位置。
请参阅图8并结合图9,当第一摆臂232自折叠位置转动至平衡位置时(也即是第一摆臂232在第三阶段转动时),挤压力F1与由抵接位置指向第一摆臂232的转动轴线L2的向量之间的角逐渐增大,该向量垂直于第一摆臂232的转动轴线L2,挤压力F1垂直于第一直线L1的分力逐渐减小,第一阻尼机构234为第一摆臂232提供的闭合力逐渐减小,第一摆臂232在转动过程中,需克服的阻力逐渐减小,从而用户对第一摆臂232施加的外力可以逐渐减小。当第一摆臂232自平衡位置转动至展开位置时(也即是第一摆臂232在第四阶段转动时),第一阻尼机构234为第一摆臂232提供的展开力逐渐增大,使得第一摆臂232能自动、快速地转动至展开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一摆臂232由展开位置转动至折叠位置,以及由折叠位置转动至展开位置时,用户具有相同的手感,第一抵接面2346b与第二抵接面2346c对称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面2346b与第二抵接面2346c关于第一基准面对称。第一基准面过第一摆臂232处于平衡位置处时,第一阻尼结构2345与第二阻尼结构2346的抵接位置,且垂直于第一摆臂232的转动轴线L2。示例性的,请继续参阅图10,第二阻尼结构2346处于自然状态下时,也即是,第二阻尼结构2346未受到挤压时,第二阻尼结构2346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大致呈椭圆形。第一摆臂232位于平衡位置时的第一直线L1与椭圆形的长轴或短轴共线。
这样,可以保证第一摆臂232在平衡位置时,第一阻尼结构2345和第二阻尼结构2346之间的挤压力F1与第一直线L1共线。其中,第二阻尼结构2346的横截面是指用垂直于第一转轴233的平面截第二阻尼结构2346得到的截面。这样,可以保证第一抵接面2346b与第二抵接面2346c对称,且能简化第二阻尼结构2346的加工工艺,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请参阅图10,第二阻尼结构2346为螺旋弹片。可选的,第二阻尼结构2346可以由金属片(例如不锈钢金属片)卷绕呈螺旋状。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螺旋弹片包括内圈弹片2346d和外圈弹片2346e。内圈弹片2346d内侧限定出用于与第一转轴233配合的上述第一穿设孔2346a,外圈弹片2346e卷绕在内圈弹片2346d的外侧,且外圈弹片2346e的至少部分与内圈弹片2346d间隔开设置。也即是,外圈弹片2346e整体与内圈弹片2346d间隔开设置,或者外圈弹片2346e的其中一部分与内圈弹片2346d间隔开,外圈弹片2346e的另一部分的内表面(也即是外圈弹片2346e朝向内圈弹片2346d的表面)与内圈弹片2346d的外表面(也即是内圈弹片2346d朝向外圈弹片2346e的表面)相接触。外圈弹片2346e的外表面(也即是外圈弹片2346e背离内圈弹片2346d的表面)限定出上述的第一抵接面2346b和第二抵接面2346c。
这样,可以保证第二阻尼结构2346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进而能为第一摆臂232提供展开力或闭合力,同时能兼顾第二阻尼结构2346的结构强度,降低加工难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螺旋弹片还可以包括至少一层中间圈弹片,中间圈弹片位于内圈弹片2346d和外圈弹片2346e之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7-图9,转轴机构23还包括第二阻尼机构235。可选的,第二阻尼机构235与第一阻尼机构234对称地设置在基座231的相对两侧。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阻尼机构235包括第三阻尼结构2351和第四阻尼结构2352,第三阻尼结构2351固定连接于第二摆臂236且位于第二转轴237的周向一侧,第四阻尼结构2352套设于第二转轴237,第二摆臂236能相对第四阻尼结构2352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动,第四阻尼结构2352用于与第三阻尼结构2351抵接并能发生弹性形变,以在第二摆臂236处于展开位置时为第二摆臂236提供展开力,并在第二摆臂236处于折叠位置时为第二摆臂236提供闭合力。
第二阻尼机构235的结构与第一阻尼机构234的结构相同,具体的,第三阻尼结构2351的结构与第一阻尼结构2345的结构相同,第四阻尼结构2352的结构与第二阻尼结构2346的结构相同。同时,第二阻尼机构235的工作原理与第一阻尼机构234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7-图9,转轴机构23还包括连接件240,连接件240连接在第二阻尼结构2346和第四阻尼结构2352之间。请参阅图10,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件240连接在第二阻尼结构2346的外圈弹片2346e与第四阻尼结构2352的外圈弹片之间。这样,第二阻尼结构2346和第四阻尼结构2352可以借助连接件240相互形成限位,能在X轴方向上对第二阻尼结构2346和第四阻尼结构2352进行限位,能提高第二阻尼结构2346、第四阻尼结构2352的位置稳定性,且无需单独对第二阻尼结构2346、第四阻尼结构2352进行限位,能简化转轴机构23的结构,减小转轴机构23的零部件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图11为图5所示转轴机构23的俯视图。第二阻尼结构2346位于两个第一连接部2321之间,第四阻尼结构2352位于两个第二连接部2361之间。这样,可以通过两个第一连接部2321对第二阻尼结构2346进行限位,通过两个第二连接部2361对第四阻尼结构2352进行限位,进而可以使得第二阻尼结构2346和第四阻尼结构2352的位置更加稳定,能提高第一摆臂232和第二摆臂236转动过程的稳定性。
具体的,可以通过两个第一支架2382在Y轴方向上对第二阻尼结构2346进行限位,可以通过两个第二支架2383在Y轴方向上对第四阻尼结构2352进行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阻尼结构2346、第四阻尼结构2352和连接件240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即是,第二阻尼结构2346、第四阻尼结构2352和连接件240一体加工成型。示例性的,第二阻尼结构2346、第四阻尼结构2352和连接件240由同一片金属片通过卷绕加工而成。结构简单,且更易于成型。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转轴机构23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转轴机构23与图5所示的转轴机构23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阻尼结构2346、第四阻尼结构2352均为橡胶件,连接在第二阻尼结构2346、第四阻尼结构2352之间的连接件240也为橡胶件。示例性的,第二阻尼结构2346、第四阻尼结构2352均为高耐磨橡胶件。这样,可以保证第二阻尼结构2346和第四阻尼结构2352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的同时,提高第二阻尼结构2346、第四阻尼结构2352的耐磨性能。
请参阅图13-图14,图13为图12所示转轴机构23在B-B线处的剖视图,图14为图12所示转轴机构23中第二阻尼结构2346、第四阻尼结构2352和连接件240的立体图。第二阻尼结构2346、第四阻尼结构2352和连接件240一体注塑成型。这样,同样能通过第一阻尼机构234为第一摆臂232提供展开力或闭合力,通过第二阻尼机构235为第二摆臂236提供展开力或闭合力。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15,图15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的转轴机构23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转轴机构23与图5、图12所示的转轴机构23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转轴机构23除了包括基座231、第一摆臂232、第一转轴233、第一阻尼机构234、第二摆臂236、第二转轴237和第二阻尼机构235之外,还包括同步机构239。同步机构239与第一摆臂232和第二摆臂236传动连接,用于带动第一摆臂232和第二摆臂236反向转动,以使得第一摆臂232和第二摆臂236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同步转动。
同步机构239的作用为:第一摆臂232和第二摆臂236中的任意一个摆臂在由展开位置向折叠位置转动时,借助该同步机构239,均能够带动另一个摆臂由展开位置向折叠位置同步转动。同理的,第一摆臂232和第二摆臂236中的任意一个摆臂在由折叠位置向展开位置转动时,也可以借助该同步机构239,带动另一个摆臂由折叠位置向展开位置同步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摆臂232和第二摆臂236同步转动时,第一摆臂232和第二摆臂236的转动角度也保持一致。可以理解,由于制作或装配公差,第一摆臂232和第二摆臂236在旋转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角度偏差,因此一般情况下,第一摆臂232和第二摆臂236在由展开位置转动至折叠位置时转动角度的偏差范围在0至20°之间,均可以视为二者的转动角度保持一致。这样一来,借助同步机构239可以实现第一摆臂232和第二摆臂236的同步同角度转动,以降低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折叠和展开难度。
请参阅图15,同步机构239包括第一齿轮2391、第二齿轮2392以及两个中间齿轮2393。示例性的,中间齿轮2393为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中间齿轮2393也可以为四个、六个等。第一齿轮2391固定在第一转轴233上,且与第一转轴233同轴设置。也即是,第一齿轮2391的中心轴线与第一转轴233的中心轴线共线。第二齿轮2392固定在第二转轴237上且与第二转轴237同轴设置。也即是,第二齿轮2392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转轴237的中心轴线共线。
两个中间齿轮2393相互啮合,并且一个中间齿轮2393与第一齿轮2391啮合,另一个中间齿轮2393与第二齿轮2392啮合。可选的,中间齿轮2393、第一齿轮2391、第二齿轮2392的直径以及齿数均相同。这样一来,通过设置两个中间齿轮2393,并且两个中间齿轮2393啮合于第一齿轮2391和第二齿轮2392之间,能够使第一齿轮2391与第二齿轮2392同步且反向转动,即第一转轴233和第二转轴237能够同步且反向转动,进而实现第一摆臂232与第二摆臂236的同步反向转动。此结构简单,实现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同步机构239也可以仅包括第一齿轮2391和第二齿轮2392两个齿轮,通过第一齿轮2391与第二齿轮2392直接啮合实现第一摆臂232与第二摆臂236的同步反向转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7)

1.一种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轴;
第一摆臂,所述第一摆臂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
第一阻尼机构,所述第一阻尼机构包括第一阻尼结构和第二阻尼结构,所述第一阻尼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摆臂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周向一侧,所述第二阻尼结构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摆臂能相对所述第二阻尼结构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动,所述第二阻尼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阻尼结构抵接并能发生弹性形变,以在所述第一摆臂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为所述第一摆臂提供展开力,并在所述第一摆臂处于所述折叠位置时为所述第一摆臂提供闭合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包括平衡位置,所述平衡位置位于所述展开位置和所述折叠位置之间,在所述平衡位置处,所述第一阻尼结构与所述第二阻尼结构之间的挤压力与第一直线共线,所述第一直线过所述第一阻尼结构与所述第二阻尼结构之间的抵接位置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摆臂的转动轴线;
所述第一摆臂在所述展开位置和所述平衡位置之间转动时,所述第二阻尼结构与所述第一阻尼结构抵接并为所述第一摆臂提供展开力,所述第一摆臂在所述平衡位置和所述折叠位置转动时,所述第二阻尼结构与所述第一阻尼结构抵接并为所述第一摆臂提供闭合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自所述展开位置转动至所述平衡位置的转动角度为第一角度,所述第一摆臂自所述折叠位置转动至所述平衡位置的转动角度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结构包括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摆臂在所述展开位置和所述平衡位置之间转动时,所述第一阻尼结构与所述第一抵接面抵接,所述第一摆臂在所述展开位置和所述平衡位置之间转动时,所述第一阻尼结构与所述第二抵接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面形成为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转轴的方向拱起的弧形面;和/或所述第二抵接面形成为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转轴拱起的弧形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结构为螺旋弹片,所述螺旋弹片包括内圈弹片和外圈弹片,所述内圈弹片的内侧限定出用于与所述第一转轴配合的第一穿设孔,所述外圈弹片与所述内圈弹片相连且卷绕在所述内圈弹片的外侧,所述外圈弹片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内圈弹片间隔开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结构为橡胶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上设有两个第一连接部,两个第一连接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摆臂的转动轴线,所述第一转轴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阻尼结构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结构的外端面形成为弧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间隔开设置;
第二摆臂,所述第二摆臂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
第二阻尼机构,所述第二阻尼机构包括第三阻尼结构和第四阻尼结构,所述第三阻尼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摆臂且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周向一侧,所述第四阻尼结构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摆臂能相对所述第四阻尼结构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动,所述第四阻尼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三阻尼结构抵接并能发生弹性形变,以在所述第二摆臂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为所述第二摆臂提供展开力,并在所述第二摆臂处于所述折叠位置时为所述第二摆臂提供闭合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二阻尼结构和所述第四阻尼结构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结构、所述第四阻尼结构和所述连接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15.一种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轴;
第一摆臂,所述第一摆臂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
第一阻尼机构,所述第一阻尼机构包括第一阻尼结构和第二阻尼结构,所述第一阻尼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摆臂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周向一侧,且所第一阻尼结构能发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二阻尼结构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摆臂能相对所述第二阻尼结构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转动,所述第二阻尼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阻尼结构抵接并能使所述第一阻尼结构发生弹性形变,以在所述第一摆臂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为所述第一摆臂提供展开力,并在所述第一摆臂处于所述折叠位置时为所述第一摆臂提供闭合力。
16.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和
转轴机构,所述转轴机构为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所述转轴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17.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为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支撑装置;
折叠屏,所述折叠屏包括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和第三显示区域,所述第三显示区域连接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之间,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三显示区域设置于所述转轴机构上。
CN202210868173.XA 2022-07-21 2022-07-21 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Active CN1160448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8173.XA CN116044891B (zh) 2022-07-21 2022-07-21 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8173.XA CN116044891B (zh) 2022-07-21 2022-07-21 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44891A CN116044891A (zh) 2023-05-02
CN116044891B true CN116044891B (zh) 2023-10-03

Family

ID=86120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68173.XA Active CN116044891B (zh) 2022-07-21 2022-07-21 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4489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608457U (zh) * 2017-02-16 2017-11-03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旋转部品的铰链及移动终端
CN110985524A (zh) * 2019-12-20 2020-04-10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阻尼机构、折叠显示装置及通讯设备
CN112901643A (zh) * 2020-09-14 2021-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754066A (zh) * 2022-06-15 2022-07-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阻尼机构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5542B (zh) * 2019-06-27 2022-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模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608457U (zh) * 2017-02-16 2017-11-03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旋转部品的铰链及移动终端
CN110985524A (zh) * 2019-12-20 2020-04-10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阻尼机构、折叠显示装置及通讯设备
CN112901643A (zh) * 2020-09-14 2021-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754066A (zh) * 2022-06-15 2022-07-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阻尼机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44891A (zh) 202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01643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833741B (zh)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US8842425B2 (en) Variable display area type display device
CN111182102A (zh)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折叠显示终端
CN109949707B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JP3164598U (ja) 折り畳み可能な電子装置
WO2020192161A1 (zh) 铰链结构、折叠机构以及移动终端
US20210392213A1 (en) Hinge module including detent structure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hinge module
CN110827695B (zh) 电子设备
CN114466092A (zh) 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708407B (zh) 移动终端
CN114165514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6464708A (zh) 转动机构和电子设备
WO2020177708A1 (zh) 链节、铰链以及移动终端
US20230077824A1 (en) Shaft mechanism for folding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5095598B (zh) 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设备
CN116044891B (zh) 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US20230304530A1 (en) Folding mechanism and folding electronic device
CN209859507U (zh) 一种具有良好支撑效果的内折式铰链机构
CN218863071U (zh)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电子设备
CN114593134B (zh) 折叠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114006961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509473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6517950A (zh)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设备
JP2006295384A (ja) 携帯電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