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06961A -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06961A
CN114006961A CN202010739568.0A CN202010739568A CN114006961A CN 114006961 A CN114006961 A CN 114006961A CN 202010739568 A CN202010739568 A CN 202010739568A CN 114006961 A CN114006961 A CN 1140069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rotating shaft
flexible display
sub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395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文明
邹林
董力
范文
沈贺文
冉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3956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069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06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69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折叠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行程控制组件;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主壳体和副壳体,所述主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一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副壳体位于所述第二边的一侧;所述行程控制组件包括第一牵引绳,所述第一牵引绳的第一端固定至所述转轴或者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牵引绳的第二端固定至所述副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相对所述主壳体产生位移,所述第二端带动所述副壳体沿第一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之间垂直延伸的方向。本申请折叠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电子设备厚度大,柔性显示屏展开时不平整的问题。

Description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装置和包括该折叠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折叠电子设备例如折叠手机、折叠平板、折叠电脑等产品。折叠电子设备除性能高以外还必须有较好的外观、适当的重量和体积。现有的折叠电子设备通过转轴组件进行折叠,但是现有的转轴组件结构复杂,尺寸大,导致电子设备厚度大,且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展开时位于折叠位置的柔性显示屏不平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折叠装置及包括该折叠装置的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电子设备厚度大,柔性显示屏展开时不平整的问题。
本申请所述折叠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行程控制组件;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主壳体和副壳体,所述主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一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副壳体位于所述第二边的一侧;
所述行程控制组件包括第一牵引绳,所述第一牵引绳的第一端固定至所述转轴或者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牵引绳的第二端固定至所述副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相对所述主壳体产生位移,所述第二端带动所述副壳体沿第一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之间垂直延伸的方向。
本申请所述折叠装置包括行程控制组件,所述行程控制组件包括第一牵引绳,所述第一牵引绳的第一端固定至所述转轴或者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牵引绳的第二端固定至所述副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相对所述主壳体产生位移,所述第二端带动所述副壳体沿第一方向滑动,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副壳体不仅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同时还沿第一方向滑动,从而当该折叠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时,所述折叠装置的所述副壳体可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在折叠和展平时的状态不同调节其在第一方向滑动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副壳体在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柔性显示屏在所述副壳体滑动方向延展,以使柔性显示屏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展平状态时保持平整,避免所述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在展平时拱起,以使柔性显示屏始终贴合所述折叠装置,提高了柔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实现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形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同时,所述折叠装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单轴连接结构转动连接,结构简单,尺寸小,能实现所述折叠装置的轻薄化,当该折叠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时,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固定至所述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展平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绕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二端带动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所述转轴滑动。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牵引绳绕所述转轴转动以为所述副壳体提供背向所述转轴的拉力,以使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所述转轴滑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行程控制组件还包括行程放大件,所述行程放大件连接在所述副壳体和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行程放大件用于使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所述转轴滑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端绕所述转轴转动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折叠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从折叠状态切换到展平状态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在所述副壳体滑动方向(第一方向)延展的距离即为所述副壳体应该沿第一方向背向所述转轴滑动的距离。柔性显示屏在所述副壳体滑动方向延展的距离具体为柔性显示屏绕转轴转动的距离,而所述第一端绕所述转轴转动的距离小于柔性显示屏绕转轴转动的距离,因此通过在所述第一牵引绳和所述副壳体之间设置行程放大件对所述第一端绕所述转轴转动的距离放大,以使所述副壳体沿第一方向背向所述转轴滑动的距离等于柔性显示屏绕转轴转动的距离,进而使得柔性显示屏和所述副壳体实现同步移动,以保证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切换时,柔性显示屏始终与所述折叠装置贴合,提高了柔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实现了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形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所述转轴滑动的距离为所述第一端绕所述转轴转动的距离的N倍,也就是说,所述行程放大件放大的倍数为N倍,其中,N=R1/R2,R1=R11+T,R11为所述主壳体背向所述转轴的表面至所述转轴的轴心的距离,T为所述主壳体承载柔性显示屏时,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中性层至所述主壳体背向所述转轴的表面的距离,R2为位于所述转轴外周的所述第一端至所述转轴的轴心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折叠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时,主壳体依次承载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的支撑件和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的中性层通常为柔性显示屏朝向主壳体的表面和柔性显示屏背向主壳体的表面之间的一层。举例来说,若支撑件和柔性显示屏的厚度之和为1mm,则柔性显示屏的中性层至主壳体背向所述转轴的表面的距离为0mm~1mm之间。通过将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所述转轴滑动的距离限制为所述第一端绕所述转轴转动的距离的N倍,以使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所述转轴滑动的距离等于柔性显示屏绕所述转轴转动的距离,进而使得柔性显示屏和所述副壳体实现同步移动,以保证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切换时,柔性显示屏始终与所述折叠装置贴合,提高了柔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实现了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形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行程放大件为杠杆,所述杠杆包括中部和连接于所述中部两侧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中部可转动设于所述主壳体上,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连接所述副壳体,当所述第一端绕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二端拉动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转轴移动,以使所述第二端部推动所述副壳体背向所述转轴滑动。所述主壳体不仅带动所述副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还固定所述杠杆,以使所述杠杆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能够朝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以推动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所述转轴滑动。同时,通过设置所述杠杆固定于所述主壳体的位置实现所述杠杆的放大倍数的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行程放大件不限于上述描述的结构,只要能对所述第一端绕所述转轴转动的距离放大即可。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行程放大件包括齿轮,所述齿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连接所述主壳体,所述第四端部连接所述副壳体,所述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端部和所述第四端部之间且靠近所述第四端部,当所述第一端绕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二端拉动所述齿轮背向所述转轴移动,以使所述第四端部带动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所述转轴滑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行程放大件不限于上述描述的结构,只要能对所述第一端绕所述转轴转动的距离放大即可。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行程放大件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连接在所述齿轮和所述第二端之间,且所述齿轮能够相对所述连接块转动,当所述第一端绕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块拉动所述齿轮背向所述转轴移动。也就是说,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块连接所述齿轮,且所述齿轮能够相对所述连接块转动,从而在所述第二端拉动所述连接块时,所述齿轮受力移动的同时适当转动,从而所述齿轮能更加顺畅的带动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所述转轴滑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行程放大件为滑块,所述滑块包括连接的固定部分和限位部分,所述主壳体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副壳体包括通槽,所述副壳体部分盖于所述主壳体上,所述限位部限位于所述通槽内,当所述第一端绕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二端拉动所述滑块滑动,所述滑块通过所述限位部带动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所述转轴滑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行程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二牵引绳,所述第二牵引绳的第三端连接所述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二牵引绳的第四端连接在所述行程放大件上,并与所述第二端分别位于所述行程放大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折叠的过程中,所述第三端绕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转轴方向滑动。也就是说,本申请通过在所述行程放大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第一牵引绳和所述第二牵引绳,以形成闭环对拉结构,当所述折叠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时,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展平或折叠时,所述第一牵引绳和所述第二牵引绳分别拉动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或朝向所述转轴滑动,以使所述副壳体适应柔性显示屏的状态变化,保证柔性显示屏始终与所述折叠装置贴合,提高了柔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实现了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形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行程控制组件还包括滑轮,所述滑轮设于所述主壳体上,所述第一牵引绳和/或所述第二牵引绳通过所述滑轮改变力的方向,以使所述第一牵引绳和所述第二牵引绳带动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行程控制组件的所述第一牵引绳和/或所述第二牵引绳通过绕所述滑轮转动,以调整其施加给所述行程放大件的力的方向,从而分别拉动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或朝向所述转轴滑动,以使所述副壳体适应柔性显示屏的状态变化,保证柔性显示屏始终与所述折叠装置贴合,提高了柔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实现了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形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的转动方向包括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绕所述转轴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分别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绕所述转轴固定,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展开时,所述第一端绕所述转轴旋转,以提供拉动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所述转轴方向滑动的力,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折叠时,所述第三端绕所述转轴旋转,以提供拉动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转轴方向滑动的力。本申请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牵引绳和所述第二牵引绳绕不同方向固定于所述转轴,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在折叠或展平的过程中,通过所述转轴转动方向不同而缠绕不同的牵引绳,以达到拉动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或朝向所述转轴滑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的转动方向包括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所述第一牵引绳和所述第二牵引绳均沿所述第二方向绕所述转轴固定,或者,所述第一牵引绳和所述第二牵引绳均沿所述第三方向绕所述转轴固定;所述转轴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反向组件,所述第一端绕所述第一部分固定,所述第三端绕所述第二部分固定,所述反向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转动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当所述第一牵引绳和所述第二牵引绳均沿所述第二方向或所述第三方向绕所述转轴固定时,通过将所述转轴分成两个部分,在所述转轴的两个部分之间设置反向组件,以使所述转轴的两个部分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在展平或折叠时,所述第一牵引绳和所述第二牵引绳才能够分别拉动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或朝向所述转轴滑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外周面包括凹槽,所述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上,当所述第一端绳绕所述转轴旋转时,所述第一端收容于所述凹槽内。通过所述固定部能更稳固的将所述第一牵引绳固定于所述转轴上,同时在所述固定部的外周面上设置凹槽,从而所述第一端绕所述转轴旋转时,不需要额外给所述第一端预留空间,有利于转轴组件的小型化,进而有利于所述折叠装置的小型化,当所述折叠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时,提高了电子设备的轻薄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折叠装置,所述柔性显示屏安装于所述折叠装置。具有该折叠装置的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形美观,产品轻薄,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柔性显示屏和所述折叠装置之间,所述支撑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副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折叠的过程中,所述支撑件拉动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靠近所述转轴的方向滑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撑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副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在折叠的过程中,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展平时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部分所述支撑件会绕于所述转轴外部,以拉动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靠近所述转轴的方向滑动,进而带动柔性显示屏与副壳体同步移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三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转轴对应,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有多个通孔。通过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置多个通孔,以便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折叠时进行折叠。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背向所述柔性显示屏,所述电子设备的电子器件均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壳体除了收容所述柔性显示屏以外不收容任何电子器件,除柔性显示屏以外,电子器件均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这种布局简单,空间利用率高,相比于将所述电子设备的电子器件分别设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不需要在所述转轴组件设置穿轴线缆以连接分别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的电子器件,从而转轴组件不需要提供额外的空间给穿轴线缆,也不需要设置穿轴散热结构或者穿轴防护,大大减小了转轴组件的尺寸和重量,同时提高了电子设备的轻薄性。同时不在转轴组件设置穿轴线缆,所述电子设备在折叠或展平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弯折而损坏穿轴线缆,还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密封性,提高了所述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本申请所述折叠装置包括行程控制组件,所述行程控制组件包括第一牵引绳,所述第一牵引绳的第一端固定至所述转轴或者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牵引绳的第二端固定至所述副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相对所述主壳体产生位移,所述第二端带动所述副壳体沿第一方向滑动,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副壳体不仅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同时还沿第一方向滑动,从而当该折叠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时,所述折叠装置的所述副壳体可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在折叠和展平时的状态不同调节其在第一方向滑动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副壳体在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柔性显示屏在所述副壳体滑动方向延展,以使柔性显示屏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展平状态时保持平整,避免所述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在展平时拱起,以使柔性显示屏始终贴合所述折叠装置,提高了柔性显示屏的使用寿命,实现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形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同时,所述折叠装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单轴连接结构转动连接,结构简单,尺寸小,能实现所述折叠装置的轻薄化,当该折叠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时,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折叠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电子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折叠装置在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折叠装置在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所示电子设备的第I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3所示的折叠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折叠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折叠装置在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所示的折叠装置在D-D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9所示的折叠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折叠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3所示的折叠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折叠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3所示的折叠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阅读器、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等。该电子设备可以折叠和展平。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电子设备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直区域a1、弯折区域a2以及第二平直区域a3。弯折区域a2能够发生形变,以使第一平直区域a1相对第二平直区域a3展开或折叠。如图1所示,第一平直区域a1相对第二平直区域a3展开,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开状态。如图2所示,第二平直区域a3相对第二平直区域a3折叠,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弯折区域a2形变时,第一平直区域a1和第二平直区域a3能够绕弯折区域a2的转动轴线a21转动。其中,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X垂直于弯折区域a2的转动轴线a21,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Y平行于弯折区域a2的转动轴线a21,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Z垂直在于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X及长度方向Y。
电子设备100包括折叠装置10及柔性显示屏20。柔性显示屏20安装于折叠装置10。柔性显示屏2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柔性显示屏20能够弯折。折叠装置10的两部分能够相对转动,以带动柔性显示屏20折叠或展开。其中,电子设备100为屏幕外折结构。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显示屏20位于折叠装置10外侧,而外露于电子设备100外侧,用户能够在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触摸柔性显示屏20。
柔性显示屏20包括第一平直部分21、弯曲部分22及第二平直部分23。柔性显示屏20的弯曲部分22连接在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平直部分21与柔性显示屏20的第二平直部分23之间。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平直部分21位于第一平直区域a1。柔性显示屏20的弯曲部分22位于弯折区域a2。柔性显示屏20的第二平直部分23位于第二平直区域a3。电子设备100在其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缩小,电子设备100便于收纳和携带。此时,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平直部分21、柔性显示屏20的弯曲部分22及柔性显示屏20的第二平直部分23(图2中未示出)中的一者或多者能够进行显示。例如,柔性显示屏20的弯曲部分22进行显示,实现电子设备100的侧边显示。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平直部分21或柔性显示屏20的第二平直部分23进行显示,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单侧显示。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开状态时,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平直部分21、弯曲部分22及第二平直部分23可以同时显示,以实现大屏显示,以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其中,柔性显示屏20可以集成触控功能。电子设备100可以响应于用户触摸柔性显示屏20的手势,唤醒柔性显示屏20的相应部分。
示例的,柔性显示屏20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等。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折叠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折叠装置10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及转轴组件13。转轴组件13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以使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通过转轴组件13相对转动或背向转动,以实现第一壳体11相对第二壳体12折叠或展开。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能够绕转轴组件13的转动轴线130转动。转轴组件13的转动轴线130可以与电子设备100的弯折区域a2的转动轴线a21(参阅图1)重合。
第一壳体11包括主体部111和连接部112,连接部112连接于主体部111靠近转轴组件13的一侧,连接部112用于连接转轴组件13。主体部111位于电子设备100的第一平直区域a1,连接部112延伸至电子设备100的弯折区域a2。第二壳体12包括主壳体121和副壳体122,主壳体1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v1和第二边v2,副壳体122位于第二边v2的一侧,副壳体122与主壳体121卡合并可相对其滑动,主壳体121的第一边v1连接转轴组件13,从而主壳体121能够通过转轴组件13带动副壳体122相对或相背第一壳体11转动,以使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处于展平状态或者折叠状态。第二壳体12的主壳体121和副壳体122均位于电子设备100的第二平直区域a3。转动组件位于电子设备100的弯折区域a2。
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1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连接部112可以设于主体部111靠近转轴一侧的两端,也可以设于主体部111靠近转轴一侧的两端之间,还可以既设于主体部111靠近转轴一侧的两端又设于主体部111靠近转轴一侧的两端之间。示例的,连接部1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部112分别位于主体部111靠近转轴一侧的两端。
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12与主体部111可以为一体结构,以保证第一壳体11的连接强度。连接部112还可以与主体部111通过粘接、卡接等连接方式连接固定。
第一壳体11还包括第一收容部113,第一收容部113设于主体部111上,第二壳体12还包括第二收容部123,第二收容部123设于主壳体121和副壳体122上,第一收容部113和第二收容部123连通,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平直部分21收容于第一收容部113中,第二平直部分23收容于第二收容部123中,弯曲部分22部分收容于第一收容部113中,部分收容于第二收容部123中。柔性显示屏20可采用点胶等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一收容部113和第二收容部123内。
此时,第一壳体11为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平直部分21提供支撑,第二壳体12为柔性显示屏20的部分弯曲部分和第二平直部分23提供支撑,使得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平直部分21和第二平直部分23受到外力时(例如用户触摸、意外碰撞等),发生塌陷或内凹的风险较低,柔性显示屏20的可靠性较高,使用寿命较长。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11对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平直部分21的支撑可以是直接支撑(例如接触并支撑),也可以是间接支撑(例如通过中间结构件支撑)。同样的,第二壳体12对柔性显示屏20的第二平直部分23的支撑可以是直接支撑,也可以是间接支撑。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支撑件30,支撑件30设于柔性显示屏20和折叠装置10之间,支撑件30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至第一壳体11和副壳体122。具体的,支撑件30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至第一收容部113和位于副壳体122的第二收容部123的底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支撑件30能够对柔性显示屏20起到连续的刚性支撑,使得柔性显示屏20维持一个较为稳定的形状,从而降低柔性显示屏20受到外力时发生塌陷或内凹的风险。
具体的,支撑件30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部31、第二支撑部32和第三支撑部33,第一支撑部31位于第一壳体11的第一收容部113内,第三支撑部33位于第二壳体12的第二收容部123内,第二支撑部32位于第一收容部113和第二收容部123之间并与转轴组件13对应,第二支撑部32上设有多个通孔321。通过在第二支撑部32上设置多个通孔321,以便于第二支撑部32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折叠时进行折叠。
示例的,支撑件30可以为铁片、铜片或钢片等金属片,以为柔性显示屏20提供足够强度的支撑,当然,支撑件30还可以是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的塑料片。支撑件30可以通过粘胶与柔性显示屏20粘接,也可以通过卡持件与柔性显示屏20卡接,或者通过其他连接方式与柔性显示屏20固定。
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0的第一支撑部31可以覆盖整个第一收容部113的底壁,也可以仅覆盖第一收容部113的靠近转轴组件13的底壁,即支撑件30的第一支撑部31仅覆盖部分第一收容部113。同样,支撑件30的第二支撑部32可以覆盖整个第二收容部123的底壁,也可以覆盖第二收容部123靠近转轴组件13的底壁,即覆盖部分第二收容部123。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0的第一支撑部31覆盖整个第一收容部113的底壁,支撑件30的第二支撑部32覆盖整个第二收容部123的底壁。图5所示的实施中,支撑件30的第一支撑部31覆盖第一收容部113的靠近转轴组件13的底壁,支撑件30的第二支撑部32覆盖整个第二收容部123的底壁。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折叠装置10和柔性显示屏20之间也可以不设置支撑件,或者,第一壳体11、转轴组件13和第二壳体12中的一者或两者与柔性显示屏20之间设有支撑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6是图3所示折叠装置在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第一壳体11还包括与第一收容部113相背的收容空间114,收容空间114背向柔性显示屏20,电子设备100的电子器件(图未示)均设于收容空间114内。也就是说,第二壳体12除了收容柔性显示屏20以外不收容任何电子器件,除柔性显示屏20以外,电子器件均收容于收容空间114内。这种布局简单,空间利用率高,相比于将电子设备100的电子器件分别设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内,不需要在转轴组件13设置穿轴线缆以连接分别位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内的电子器件,从而转轴组件13不需要提供额外的空间给穿轴线缆,也不需要设置穿轴散热结构或者穿轴防护,大大减小了转轴组件13的尺寸和重量,同时提高了电子设备100的轻薄性。同时不在转轴组件13设置穿轴线缆,电子设备100在折叠或展平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弯折而损坏穿轴线缆,还有利于电子设备100的密封性,提高了电子设备100的可靠性。
示例的,电子器件可以包括电路板、电池、受话器、扬声器、摄像模组、传感器模组、音频模组、指纹模组、无线通信模组、移动通信模组、马达模组等电子元器件。其中,电路板可以集成电子设备100的主控制器、存储单元、天线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等电子元器件,电池则可以为柔性显示屏20、电路板、受话器、扬声器、摄像头等电子元器件供电。
第一壳体11包括连通第一收容部113和收容空间114的过线孔115,以使位于第一收容部113的柔性显示屏20与位于收容空间114中控制柔性显示屏20显示的电子器件通过导线电连接。
如图2和图6所示,第一壳体11背向柔性显示屏20的外表面设有收容槽116,当第二壳体12相对第一壳体11折叠时,第二壳体12收容在收容槽116中,以使电子设备在折叠时更整洁。且由于第二壳体12相对第一壳体11更薄,收容于收容槽116时能更好的保护第二壳体12。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2还可以不设置收容槽。
如图3和图4所示,主壳体121可以包括第一凹槽1211,第一凹槽1211凹设于主壳体121朝向柔性显示屏20的表面,副壳体122包括连接齿1221,连接齿1221限位于第一凹槽1211内并可相对第一凹槽1211朝向或背向转轴组件13滑动。本实施例方式中,主壳体121和副壳体122直接滑动连接。当然,主壳体121和副壳体122还可以间接滑动连接,即主壳体121和副壳体122通过第三者滑动连接。
示例的,连接齿1221可以通过卡持限位于第一凹槽1211。具体的,连接齿1221部分限位于第一凹槽1211的槽壁内。当连接齿1221限位于第一凹槽1211内时,主壳体121朝向柔性显示屏20的表面与副壳体122朝向柔性显示屏20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以便于主壳体121和副壳体122共同构成第二收容部123收容柔性显示屏20。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1211和连接齿122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齿1221和第一凹槽1211为多个,多个第一凹槽1211间隔设置,多个连接齿1221间隔设置,每一第一凹槽1211和连接齿1221一一对应配合,通过设置多个连接齿1221和多个第一凹槽1211以使主壳体121和副壳体122直接连接更加稳固。
如图4和图6,本申请实施例中,转轴组件13包括转轴131和转动部132,第一壳体11和第一边v1通过转轴131转动连接,具体的,转动部132套设于转轴131外周并能够相对转轴131转动,第一壳体11连接转轴131,主壳体121的第一边v1连接转动部132。本实施方式中的转轴组件13为单轴铰链结构,结构简单,尺寸小,能实现折叠装置10的轻薄化,进而有利于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
转轴组件13的转动部132支撑柔性显示屏20的部分弯曲部分22。使得柔性显示屏20的弯曲部分22受到外力时(例如用户触摸、意外碰撞等),发生塌陷或内凹的风险较低,柔性显示屏20的可靠性较高,使用寿命较长,同时也提高了柔性显示屏20的观感和手感。可以理解的是,转轴组件13的转动部132对柔性显示屏20的弯曲部分22的支撑可以是直接支撑(例如接触并支撑),也可以是间接支撑(例如通过中间结构件支撑)。
转轴131可以由一个柱体形成,也可以由多个柱体形成。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转轴由两个柱体形成,两个柱体均固定在第一壳体11上。具体的,两个柱体一端分别连接与其靠近的连接部112,另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于转动部132。可以理解的是,转动部132包括内腔,转轴131位于其内腔,转轴131远离连接部112的一侧可转动连接于其内腔壁上。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转轴131由两个柱体形成时,连接部还可以对应有三个,两个圆柱体分别固定在相邻的连接部之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转轴131由一个柱体形成,转轴13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与其对应的连接部上,转动部套设于位于两个连接部之间的转轴的外周。
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动部132和主壳体12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一体结构,以增加转动部132和主壳体121之间的连接强度,简化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动部132和主壳体121也可以通过粘接、卡接或焊接等方式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转轴组件13还包括阻尼部件133,阻尼部件133可以收容于转轴组件13内,阻尼部件133用于当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展平时,对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进行限位,以使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保持展平状态,提高用户体验。当然,阻尼部件133还可以用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夹角为45度,135度等状态时对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进行限位。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转轴组件13还可以不设置阻尼部件,可通过设置止位件等结构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保持展平。
在申请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显示屏20位于折叠装置10外侧,因而柔性显示屏20在折叠时设于转轴组件13的转动部132的部分(弯曲部分22)大于其在展平时设于转轴组件13的转动部132的部分,也就是说,电子设备100折叠时比展平时,转动部132与柔性显示屏20接触的面积更大。为了避免电子设备100从折叠状态切换到展平状态时,柔性显示屏20折叠时相比展平时设于转动部132多余的部分(部分弯曲部分22)拱起,本申请通过将主壳体121和副壳体122共同构成第二壳体12,副壳体122可相对主壳体121背向转轴131滑动,以使柔性显示屏20多余的部分(部分弯曲部分22)延伸至第二壳体12,实现柔性显示屏20在展开时保持平整。具有该折叠装置10的电子设备100的外形美观,产品轻薄,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如图3和图6,折叠装置10还包括行程控制组件14,行程控制组件14可以包括第一牵引绳141和第二牵引绳142,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固定至转轴131外周,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二端固定至副壳体122,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固定至转轴131的外周并与第一端间隔,第二牵引绳142的第四端固定至副壳体12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缠绕于转轴131的外周时,也收容在转动部132的内腔中。主壳体121可以包括第二凹槽1212,第二凹槽1212用于容纳行程控制组件14,第一牵引绳141和第二牵引绳142均收容于第二凹槽1212中,从而有利于折叠装置10的薄型化。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11和第二凹槽1212可以连通,也可以不连通。
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在转动过程中,例如展平过程中,第一端相对主壳体121产生位移,第二端带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滑动,第一方向为第一边v1和第二边v2之间垂直延伸的方向,具体的,第一端绕转轴131转动以为副壳体122提供沿第一方向D1背向转轴131的拉力,以使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背向转轴131的方向滑动。例如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在折叠过程中,第三端相对主壳体121产生位移,第四端带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滑动,具体的,第三端绕转轴131转动以为副壳体122提供沿第一方向D1朝向转轴131的拉力,以使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朝向转轴131的方向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不仅仅只是其两端的端部,第一端和第二端还可以具有一定长度,例如,绕转轴131旋转的第一牵引绳141的部分均为第一端。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不仅仅只是其两端的端部,第三端和第四端还可以具有一定长度,例如,绕转轴131旋转的第二牵引绳142的部分均为第三端。
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还可以固定至第一壳体11,例如固定至第一壳体11的连接部112,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二端固定至副壳体122,和/或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固定至第一壳体11并与第一端间隔,例如固定至第一壳体11的连接部112,第二牵引绳142的第四端连接副壳体122。只要保证第一牵引绳141和第二牵引绳142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在展平和折叠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滑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折叠装置10在展平和折叠的过程中,通过行程控制组件14的第一牵引绳141和第二牵引绳142绕转轴131转动以为副壳体122提供沿第一方向D1背向或朝向转轴131的拉力,以使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背向或朝向转轴131的方向滑动。也就是说,折叠装置10在展平或折叠的过程中,即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在展平或折叠的过程中,副壳体122不仅相对第一壳体11转动,同时还沿第一方向D1背向或朝向转轴131的方向滑动,从而折叠装置10的副壳体122可根据电子设备100的柔性显示屏20在折叠和展平时的状态不同,即柔性显示屏20在折叠和展平时位于转轴组件13的面积不同来调节其沿第一方向D1背向或朝向转轴131(或第一壳体11)滑动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副壳体122在相对第一壳体11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柔性显示屏20在副壳体122滑动方向(第一方向D1)延展,以使柔性显示屏20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处于展平状态时保持平整,避免电子设备100的柔性显示屏20在展平时拱起,和使柔性显示屏20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处于折叠状态时,避免柔性显示屏20过度拉伸而受损,以使柔性显示屏20始终贴合折叠装置10,提高了柔性显示屏20的使用寿命,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外形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
同时,本申请通过分别设置第一牵引绳141和第二牵引绳142拉动副壳体122,以形成闭环对拉结构,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展平或折叠时,第一牵引绳141和第二牵引绳142分别拉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背向或朝向转轴131滑动,以使副壳体122适应柔性显示屏20的状态变化,保证柔性显示屏20始终与折叠装置10贴合,提高了柔性显示屏20的使用寿命,实现了电子设备100的外形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行程控制组件14还可以仅包括第一牵引绳141,当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折叠时,通过其他结构,例如支撑件拉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朝向转轴131滑动,以使副壳体122适应柔性显示屏20的状态的变化,保证柔性显示屏20始终与折叠装置10贴合,提高了柔性显示屏20的使用寿命,实现了电子设备100的外形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牵引绳141和第二牵引绳142包括可以是圆柱形,也可以是偏平的条状等其他形状。第一牵引绳141和第二牵引绳142包括但不限于钢丝、尼龙绳、编织绳等。第一牵引绳141和第二牵引绳142还可以是由金属和非金属混合而成的材料制成,以保证第一牵引绳141和第二牵引绳142具有一定强度,以在转动的过程中不容易断裂。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6和图7,图7是图3所示折叠装置在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转轴131的转动方向包括第二方向W1和第三方向W2,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分别沿第二方向W1和第三方向W2绕转轴131固定。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方向W1为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展开时转轴131转动的方向,第三方向W2为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折叠时转轴131转动的方向,当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分别从第一方向W1和第三方向W2绕转轴131固定,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展开时,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绕转轴131旋转,以提供拉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背向转轴131滑动的力,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折叠时,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绕转轴131旋转,以提供拉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朝向转轴131方向滑动的力。
本实现方式通过设置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沿不同方向绕转轴131固定,从而实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在折叠或展平的过程中,通过沿转轴131的转动方向不同而缠绕不同的牵引绳,以达到拉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背向或朝向转轴131滑动。
当然,在其他实现形式中,第一牵引绳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的第三端均沿第二方向绕转轴固定。或者第一牵引绳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的第三端还可以均沿第三方向绕转轴固定。
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可以通过粘接固定在转轴131上,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也可以通过卡接等其他连接方式固定在转轴131上。
图6和图7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通过卡接固定在转轴131上。具体的,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卡持于转轴131内,同时,转动部132与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对应的腔壁上设有避让槽,以为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绕转轴131转动提供空间,同时也不会因为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与转轴131连接而增大转动组件13的体积,有利于转轴组件13的小型化。
本申请实施例中,行程控制组件14还可以包括滑轮143,滑轮143设于主壳体121上,第一牵引绳141和/或第二牵引绳142通过滑轮143改变力的方向,以使第一牵引绳141和第二牵引绳142带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滑动。
如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滑轮143为多个,多个滑轮143间隔设于第二凹槽1212中,以便于实现折叠装置10的薄型化。第二牵引绳142通过多个滑轮143改变其施加给副壳体122的力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的行程控制组件14的第二牵引绳142通过绕滑轮143转动,以调整其施加给副壳体122的力的方向,从而拉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朝向转轴131滑动,以使副壳体122适应柔性显示屏20的状态变化,保证柔性显示屏20始终与折叠装置10贴合,提高了柔性显示屏20的使用寿命,实现了电子设备100的外形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施方式中,滑轮143的外周为与第二牵引绳142接触的周面,滑轮143的外周可以为平面,也就可以设有限位槽,第二牵引绳142设于该限位槽内,以使第二牵引绳142在相对滑轮143滑动的过程中限位于滑轮143上,防止第二牵引绳142在滑动的过程中从滑轮143上脱落。同样,当滑轮143用于改变第一牵引绳141的力的方向时,滑轮143的外周也可以设有限位槽,以限位第一牵引绳141。
请参阅图3和图6,本实施方式中的行程控制组件14还包括行程放大件144,行程放大件144连接在副壳体122与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二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四端之间,且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二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四端分别设于行程放大件144的相对两侧。行程放大件144用于使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背向转轴131滑动的距离大于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绕转轴131转动的距离,及用于使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朝向转轴131滑动的距离大于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绕转轴131转动的距离。
请一并参阅图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从折叠状态切换到展平状态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20在副壳体122滑动方向(第一方向D1)延展的距离即为副壳体122应该沿第一方向D1背向转轴131滑动的距离。柔性显示屏20在副壳体122滑动方向延展的距离具体为柔性显示屏20绕套设于转轴131的转动部132转动的距离,而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绕转轴131转动的距离小于柔性显示屏20绕转动部132转动的距离,因此通过在第一牵引绳141和副壳体122之间设置行程放大件144对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绕转轴131转动的距离放大,以使副壳体122背向转轴131滑动的距离等于柔性显示屏20绕转动部132转动的距离,进而使得柔性显示屏20和副壳体122实现同步移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从展平状态切换到折叠状态时,行程放大件144的作用与上述描述同理,不在赘述。行程放大件144保证了电子设备100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切换时,以使柔性显示屏20始终与折叠装置10贴合,提高了柔性显示屏20的使用寿命,实现了电子设备100的外形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背向转轴131滑动的距离为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绕转轴131转动的距离的N倍,也就是说行程放大件144放大的倍数为N倍,其中N=R1/R2,R1=R11+T,R11为主壳体121背向转轴131的表面至转轴131的轴心的距离,T为柔性显示屏20的中性层至主壳体121背向转轴的表面的距离,R2为位于转轴131外周的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至转轴131的轴心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柔性显示屏20的中性层通常为柔性显示屏20朝向主壳体121的表面和柔性显示屏20背向主壳体121的表面之间的一层。举例来说,若支撑件30和柔性显示屏20的厚度之和为1mm,则柔性显示屏20的中性层至主壳体121背向转轴131的表面的距离为0mm~1mm之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行程放大件144的倍数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通过将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背向转轴131滑动的距离限制为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绕转轴131转动的距离的N倍,以使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背向转轴131滑动的距离等于柔性显示屏20绕转动部132转动的距离,进而使得柔性显示屏20和副壳体122实现同步移动,以保证电子设备100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切换时,柔性显示屏20始终与折叠装置10贴合,提高了柔性显示屏20的使用寿命,实现了电子设备100的外形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行程放大件144具有多种实施方式,具体如下: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8所示,图8是图3所示电子设备的第I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行程放大件为杠杆144,杠杆144设于第二凹槽1212内,有利于折叠装置10的薄型化。杠杆144包括中部1441和连接于中部1441两侧的第一端部1442和第二端部1443,中部1441可转动设于主壳体121的第二凹槽1212的槽底壁上,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二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四端分别连接第一端部1442的两侧,第二端部1443连接副壳体122。
当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绕转轴131转动时,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二端拉动第一端部1442朝向转轴131移动,以使第二端部1443推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背向转轴131滑动。当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绕转轴131转动时,第二牵引绳142的第四端拉动第一端部1442沿第一方向D1背向转轴131移动,以使第二端部1443推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朝向转轴131滑动。
主壳体121不仅带动副壳体122相对第一壳体11转动,还固定杠杆144,以使杠杆144的第一端部1442和第二端部1443能够朝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以推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背向或朝向转轴131滑动。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杠杆144固定于主壳体121的位置实现杠杆144的放大倍数的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行程放大件144不限于上述描述的结构,只要能对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绕转轴131转动的距离放大即可。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9-图10,图9是图3所示的折叠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折叠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行程放大件144可以包括齿轮1444和连接块1445,齿轮1444和连接块1445设于第二凹槽1212内,有利于折叠装置10的薄型化。齿轮144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部d1和第四端部d2,第三端部d1连接主壳体121,第四端部d2连接副壳体122,连接块1445连接于第三端部d1和第四端部d2之间且靠近第四端部d2,且齿轮1444能够相对连接块1445转动,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二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四端连接在连接块1445的相对两侧。具体的,第三端部d1和第四端部d2分别齿接主壳体121和副壳体122,当然,第三端部d1和第四端部d2还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分别连接主壳体121和副壳体122。
当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绕转轴131转动时,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二端拉动齿轮1444背向转轴131移动,以使第四端部d2带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背向转轴131滑动。当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绕转轴131转动时,第二牵引绳142的第四端拉动齿轮1444朝向转轴131移动,以使第四端部d2带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朝向转轴131滑动。
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二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四端通过连接块1445连接齿轮1444,且齿轮1444能够相对连接块1445转动,从而在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二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第四端拉动连接块1445时,齿轮1444受力移动的同时适当转动,从而齿轮1444能更加顺畅的带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背向转轴131滑动。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三端部d1和第四端部d2与连接块1445之间的距离实现杠杆144的放大倍数的设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行程放大件144还可以只包括齿轮,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分别连接于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之间且靠近第四端部。行程放大件不限于上述描述的结构,只要能对第一牵引绳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的第三端绕转轴转动的距离放大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滑轮143数量为多个,滑轮143的外周为与第二牵引绳142接触的周面,滑轮143的外周设有限位槽1431,第一牵引绳和/或第二牵引绳设于该限位槽1431内,以使第一牵引绳和/或第二牵引绳在相对滑轮143滑动的过程中限位于滑轮143上,防止第一牵引绳和/或第二牵引绳在滑动的过程中从滑轮143上脱落。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滑轮的外周可以为平面。
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可能的实施场景下,如图10,第一牵引绳141和第二牵引绳142均分别通过不同的多个滑轮143改变力的方向,以调整两者施加给行程放大件144的力的方向相反,从而分别拉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背向或朝向转轴131滑动,以使副壳体122适应柔性显示屏20的状态变化,保证柔性显示屏20始终与折叠装置10贴合,提高了柔性显示屏20的使用寿命,实现了电子设备100的外形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场景下,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通过粘接固定在转轴131上。具体的,转轴131包括固定部1310,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分别通过多个滑轮143改变路径,以使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能缠绕于同一个固定部1310上。
请结合参阅图11和图12,图11是图10所示的折叠装置在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0所示的折叠装置在D-D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固定部1310的外周面包括凹槽1和凹槽2,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分别间隔固定于固定部1310上,当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绕转轴131旋转时,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收容于凹槽1内,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收容于凹槽2内。通过固定部1310能更稳固的将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固定于转轴131上,同时在固定部1310的外周面上设置凹槽1和凹槽2,从而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绕转轴131旋转时,不需要转轴组件13额外给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预留空间,有利于转轴组件13的小型化,进而有利于折叠装置10的小型化,提高了电子设备100的轻薄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施方式中的凹槽1和凹槽2的底壁上均设有卡槽,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卡持于与其对应的卡槽内,以使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更加稳固的固定在固定部1310上,同时,在凹槽1和凹槽2的底壁设置卡槽,有利于转轴组件13的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场景下,请参阅图13,图13是图9所示的折叠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牵引绳141通过多个滑轮143改变其施加给副壳体122的力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的行程控制组件14的第一牵引绳141通过绕滑轮143转动,以调整其施加给副壳体122的力的方向,从而拉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背向转轴131滑动。
在本实施场景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参阅图14,图14是图13所示的折叠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均沿第二方向W1绕转轴131固定,也就是说,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均沿同一方向绕转轴131固定,转轴131包括第一部分1311、第二部分1312及连接在第一部分1311和第二部分1312之间的反向组件1313,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绕第一部分1311固定,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绕第二部分1312固定,反向组件1313用于使第一部分1311和第二部分1312的转动方向相反。
具体的,第二方向W1为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展平时转轴131的第一部分1311转动的方向,第一部分1311在转动时将转动通过反向组件1313,通过反向组件1313以使第二部分1312转动的方向和第二方向W1相反,从而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均沿第二方向W1绕转轴131固定时,通过将转轴131分成两个部分,在转轴131的两个部分之间设置反向组件1313,以使转轴131的两个部分的转动方向相反,以使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在展平或折叠时,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才能够分别拉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背向或朝向转轴131滑动。
本实现场景中,反向组件1313包括第一齿轮b1,第二齿轮b2和第三齿轮b3,第二齿轮b2的两侧分别齿接第一齿轮b1和第三齿轮b3,第二齿轮b2的旋转轴131线垂直于第一齿轮b1和第三齿轮b3,第一齿轮b1背向第三齿轮b3的部分与第一部分1311轴接,以使第一齿轮b1随着第一部分1311转动而转动,第一齿轮b1将转动传递给第二齿轮b2,第二齿轮b2转动方向与第一齿轮b1的转动方向垂直,第二齿轮b2将转动传递给第三齿轮b3,以使第三齿轮b3的转动方向与第一齿轮b1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三齿轮b3与第二部分1312轴接,以使第三齿轮b3带动第二部分1312朝与第一部分1311相反的反向转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反向组件1313的结构不限于上述描述,只要能使第一部分1311和第二部分1312转动方向相反即可。
在本实施场景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牵引绳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的第三端还可以均沿第三方向绕转轴固定。当第一牵引绳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的第三端均沿第三方向绕转轴固定时,也需要将转轴分成两个部分,两个部分之间设置反向组件,其作用原理与第一牵引绳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的第三端均沿第二方向绕转轴固定相同,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场景下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牵引绳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的第一端还可以分别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绕转轴固定。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5和图16,图15是图3所示的折叠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所示的折叠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行程放大件为滑块144,滑块144包括连接的固定部分c1和限位部分c2,主壳体121上设有滑槽1213,滑块144位于滑槽1213内,固定部分c1与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二端连接,副壳体122包括通槽1222,副壳体122部分盖于主壳体121上,限位部分c2限位于通槽1222内,当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绕转轴131转动时,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二端拉动滑块144滑动,滑块144通过限位部分c2带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背向转轴131滑动。
本实施方式中,通槽1222和滑槽1213均为长条形,通槽1222的长度方向与滑槽1213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牵引绳141通过滑轮143改变其力的方向,以使第一牵引绳141位于滑轮143两侧的部分之间的夹角为θ,当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绕转轴131转动的距离为M,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二端带动副壳体122移动的距离为M/COSθ,也就是说,滑块144的放大倍数为N=R1/R2=1/COSθ,即通过设置第一牵引绳141位于滑轮143两侧的部分之间的夹角来设置滑块144的放大倍数。
当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从折叠状态切换到展平状态时,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绕转轴131转动,拉动滑块144从滑槽1213的第一位置L1移动到第二位置L2,同时限位部分c2从通槽1222的第一位置L3移动到通槽1222的第二位置L4,以使副壳体122远离转轴131滑动。
本实施方式中,限位部分c2为圆形且能相对固定部1310转动,在限位通槽1222时能相对通槽1222转动,以减小限位部分c2与通槽1222之间的摩擦力,以使限位部分c2能更加顺畅的从通槽1222的第一位置L3移动到通槽1222的第二位置L4。
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场景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从展平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通过支撑件拉动副壳体沿第一方向朝向转轴滑动。也就是说,本实施场景中的行程控制组件不包括第二牵引绳。具体的,由于支撑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至第一壳体和副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折叠的过程中,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展平时位于第二壳体的部分支撑件会绕于转轴外部,以拉动副壳体沿第一方向朝向靠近转轴的方向滑动,进而带动柔性显示屏与副壳体同步移动。也就是说,支撑件既起到支撑柔性显示屏的作用,又起到移动副壳体的作用,从而节省了第二牵引绳,简化了折叠装置的结构,提高电子设备的轻薄性。本实施场景也可以理解为柔性显示屏和支撑件共同拉动副壳体滑动。
本实施方式的另一种实施场景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折叠的过程中,通过第二牵引绳等其他结构拉动副壳体沿第一方向朝向靠近转轴的方向滑动。示例的,第二牵引绳固定在滑块上,并与第一牵引绳分别位于滑块的相对两侧,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从展平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第二牵引绳绕转轴转动,以通过滑块拉动副壳体沿第一方向朝向转轴方向滑动。同时还通过支撑件和第二牵引绳拉动副壳体沿第一方向朝向转轴方向转动。
本实施方式的再一种实施场景中,柔性显示屏直接设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也就是说,柔性显示屏和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未设置支撑件,柔性显示屏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至第一壳体和副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从展平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通过柔性显示屏拉动副壳体沿第一方向朝向转轴滑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柔性显示屏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至第一壳体和副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折叠的过程中,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展平时位于第二壳体的部分柔性显示屏会绕于转轴外部,以拉动副壳体沿第一方向朝向靠近转轴的方向滑动。
再一种实施场景中,请参阅图17,图17是图3所示的折叠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行程放大件为杠杆144,杠杆144设于第二凹槽1212内,有利于折叠装置10的薄型化。杠杆144包括中部e1和连接于中部e1两侧的第五端部e2和第六端部e3,中部e1可转动设于主壳体121的第二凹槽1212的槽底壁上,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二端连接第五端部e2,第六端部e3连接副壳体122,第二牵引绳142的第四端连接杠杆靠近第六端部e3的位置。
当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绕转轴131转动时,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二端拉动第五端部e2朝向转轴131移动,以使第六端部e3推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背向转轴131滑动。当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绕转轴131转动时,第二牵引绳142的第四端通过第六端部e3拉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朝向转轴131滑动。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牵引绳141和第二牵引绳142通过直接和杠杆144固定,通过杠杆144改变第一牵引绳141施加给副壳体122的力的方向。从而不需要设置滑轮来改变第二牵引绳142施加给副壳体122的力的方向,简化了折叠装置10的结构,提高折叠装置10的轻薄型,降低了折叠装置10的成产成本。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牵引绳141和第二牵引绳142是偏平的条状。第一牵引绳141和第二牵引绳142是由金属和非金属混合而成的材料制成,以保证第一牵引绳141和第二牵引绳142具有一定强度,以在转动的过程中不容易断裂。当然,第一牵引绳141和第二牵引绳142还可以是圆柱形等其他形状。第一牵引绳141和第二牵引绳142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钢丝、尼龙绳、编织绳等。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杠杆144固定于主壳体121的位置实现杠杆144的放大倍数的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行程放大件144不限于上述描述的结构,只要能对第一牵引绳141的第一端和第二牵引绳142的第三端绕转轴131转动的距离放大即可。
主壳体121不仅带动副壳体122相对第一壳体11转动,还固定杠杆144,以使杠杆144的第五端部e2和第六端部e3能够朝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以推动副壳体122沿第一方向D1背向或朝向转轴131滑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行程控制组件1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行程控制组件14沿转轴131延伸的方向依次间隔排布。通过将行程控制组件14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以使行程控制组件14能够提供足够的力以拉动副壳体122相对转轴131滑动。当然,行程控制组件14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示例的,如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行程控制组件14相应的,行程控制组件14为两个,两个行程控制组件14分别靠近转轴131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在为副壳体122提供足够大的拉力的情况下保证副壳体122的受力平衡,以使副壳体122能更加平稳的相对转轴131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X垂直于转轴组件13的转动轴线31,电子设备100可以为左右对折结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也可以平行于转轴组件13的转动轴线130,电子设备100可以为上下对折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实施例以电子设备100是两折结构(也即能够进行一次折叠)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也可以是三折结构(也即能够进行两次折叠),或者四折结构(也即能够进行三次折叠)等,电子设备100的具体结构设计参阅前述实施例。示例性的,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三平直区域,第三平直区域通过另一弯折区域连接第一平直区域a1或第二平直区域a3。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行程控制组件;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主壳体和副壳体,所述主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一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副壳体位于所述第二边的一侧;
所述行程控制组件包括第一牵引绳,所述第一牵引绳的第一端固定至所述转轴或者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牵引绳的第二端固定至所述副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相对所述主壳体产生位移,所述第二端带动所述副壳体沿第一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之间垂直延伸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固定至所述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展平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绕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二端带动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所述转轴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控制组件还包括行程放大件,所述行程放大件连接在所述副壳体和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行程放大件用于使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所述转轴滑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端绕所述转轴转动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所述转轴滑动的距离为所述第一端绕所述转轴转动的距离的N倍,其中,N=R1/R2,R1=R11+T,R11为所述主壳体背向所述转轴的表面至所述转轴的轴心的距离,T为所述主壳体承载柔性显示屏时,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中性层至所述主壳体背向所述转轴的表面的距离,R2为位于所述转轴外周的所述第一端至所述转轴的轴心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放大件为杠杆,所述杠杆包括中部和连接于所述中部两侧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中部可转动设于所述主壳体上,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连接所述副壳体,当所述第一端绕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二端拉动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转轴移动,以使所述第二端部推动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所述转轴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放大件包括齿轮,所述齿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连接所述主壳体,所述第四端部连接所述副壳体,所述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端部和所述第四端部之间且靠近所述第四端部,当所述第一端绕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二端拉动所述齿轮背向所述转轴移动,以使所述第四端部带动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所述转轴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放大件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连接在所述齿轮和所述第二端之间,且所述齿轮能够相对所述连接块转动,当所述第一端绕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块拉动所述齿轮背向所述转轴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放大件为滑块,所述滑块包括连接的固定部分和限位部分,所述主壳体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副壳体包括通槽,所述副壳体部分盖于所述主壳体上,所述限位部限位于所述通槽内,当所述第一端绕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二端拉动所述滑块滑动,所述滑块通过所述限位部带动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所述转轴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二牵引绳,所述第二牵引绳的第三端连接所述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二牵引绳的第四端连接在所述行程放大件上,并与所述第二端分别位于所述行程放大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折叠的过程中,所述第四端绕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转轴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控制组件还包括滑轮,所述滑轮设于所述主壳体上,所述第一牵引绳和/或所述第二牵引绳通过所述滑轮改变力的方向,以使所述第一牵引绳和所述第二牵引绳带动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转动方向包括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绕所述转轴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转动方向包括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均沿所述第二方向绕所述转轴固定,或者,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均沿所述第三方向绕所述转轴;所述转轴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反向组件,所述第一端绕所述第一部分固定,所述第三端绕所述第二部分固定,所述反向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转动方向相反。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的所述的折叠装置,所述柔性显示屏安装于所述折叠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柔性显示屏和所述折叠装置之间,所述支撑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副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在折叠的过程中,所述支撑件拉动所述副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靠近所述转轴的方向滑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三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转轴对应,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有多个通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背向所述柔性显示屏,所述电子设备的电子器件均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CN202010739568.0A 2020-07-28 2020-07-28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0069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9568.0A CN114006961A (zh) 2020-07-28 2020-07-28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9568.0A CN114006961A (zh) 2020-07-28 2020-07-28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6961A true CN114006961A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20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39568.0A Pending CN114006961A (zh) 2020-07-28 2020-07-28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0696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7096A1 (zh) * 2022-06-10 2023-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7096A1 (zh) * 2022-06-10 2023-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99533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thereof
KR20230014807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10118850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1583797B (zh) 折叠屏组合件和电子设备
JP4203476B2 (ja) 携帯情報装置
KR20210037429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1261049A (zh) 柔性显示装置
TW200426660A (en) Input device provided with windable display and foldable keyboard, and personal computer provided with input device
KR20230106580A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230041969A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210133211A (ko) 롤러블 이동 단말기
KR20220164540A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1381637B1 (ko) 듀얼스크린 기능이 구비된 스마트폰
CN113949757A (zh) 折叠装置和电子设备
KR20220042422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4006961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220166839A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220118465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3242345A (zh) 电子装置
CN111526231B (zh) 一种多形态收纳的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838367A (zh) 电子设备
KR20230061294A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230047173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6044887B (zh)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KR20220058544A (ko) 이동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