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63071U -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63071U
CN218863071U CN202222815581.7U CN202222815581U CN218863071U CN 218863071 U CN218863071 U CN 218863071U CN 202222815581 U CN202222815581 U CN 202222815581U CN 218863071 U CN218863071 U CN 2188630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rotating shaft
swing arm
cam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1558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长富
黄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1558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630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630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630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电子设备,涉及折叠屏设备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如何减小折叠屏电子设备的厚度的问题。具体的,该转轴机构的第一摆臂与基座绕第一轴线转动连接。第二摆臂与基座绕第二轴线转动连接。第一驱动齿轮固定于第一摆臂,第一驱动齿轮的中心轴线与第一轴线共线。第二驱动齿轮固定于第二摆臂,第二驱动齿轮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轴线共线。N个传动齿轮设置于基座上,且位于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之间;N个传动齿轮沿第一驱动齿轮至第二驱动齿轮的方向依次排列;N大于或等于4,且N为偶数。其中,第一驱动齿轮、N个传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中每相邻的两者相啮合。本申请提供的转轴机构用于实现折叠屏的折叠。

Description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折叠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柔性屏幕技术的日趋成熟,折叠屏电子设备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折叠屏电子设备的屏幕在折叠、展开过程中的对称性和同步性是消费者体验的关键要素。因此,折叠屏电子设备中通常设置有转轴机构,转轴机构中设置有齿轮组以保证屏幕的两端同步转动。而随着折叠屏电子设备越来越轻薄化,转轴机构也需要设计的越来越轻薄。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转轴机构的厚度仍然较大,从而影响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电子设备,用于解决如何减小折叠屏电子设备的厚度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应用于折叠屏,该转轴机构包括基座、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以及N个传动齿轮。第一摆臂与基座绕第一轴线转动连接。第二摆臂与基座绕第二轴线转动连接。第一驱动齿轮固定于第一摆臂,第一驱动齿轮的中心轴线与第一轴线共线。第二驱动齿轮固定于第二摆臂,第二驱动齿轮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轴线共线。N个传动齿轮设置于基座上,且位于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之间;N个传动齿轮沿第一驱动齿轮至第二驱动齿轮的方向依次排列;N大于或等于4,且N为偶数。其中,第一驱动齿轮、N个传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中每相邻的两者相啮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通过使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均与基座转动连接,第一驱动齿轮固定于第一摆臂,第二驱动齿轮固定于第二摆臂,N个传动齿轮沿第一驱动齿轮至第二驱动齿轮的方向依次排列,第一驱动齿轮、N个传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中每相邻的两者相啮合,使得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两者中的一者相对于基座转动时,另一者会相对于基座同步转动,从而实现折叠屏的折叠或打开。通过使传动齿轮的个数大于或等于4个,相对于相关技术中传动齿轮的个数为2个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第一驱动齿轮、传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的直径减小,从而使得转轴机构的整体高度和宽度减小,有利于折叠屏电子设备在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薄型化,同时,还可以使得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之间的轴间距尽可能地大,保证折叠屏处于折叠状态时,呈水滴状部分的半径尽可能地大,以防止折叠屏的内部应力过大而减小折叠屏的使用寿命。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的直径相同;传动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一驱动齿轮的直径。这样一来,第一驱动齿轮、N个传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靠近折叠屏的一侧可以形成向远离折叠屏的方向凹陷的避让空间,使得折叠屏处于折叠状态时,折叠屏呈水滴状部分的半径尽可能地大,以防止折叠屏的内部应力过大而减小折叠屏的使用寿命。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的直径相同;传动齿轮的直径等于第一驱动齿轮的直径。这样一来,第一驱动齿轮、N个传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的直径均相同,便于高效地批量加工制造转轴机构中的全部齿轮,以提高折叠屏电子设备的生产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驱动齿轮的轴线和第二驱动齿轮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N个传动齿轮的轴线均位于第一平面内。这样一来,可以减小转轴机构整体的高度,有利于折叠屏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的薄型化。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驱动齿轮的轴线和第二驱动齿轮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N个传动齿轮中的至少一个传动齿轮的轴线位于第一平面远离折叠屏的一侧。这样一来,可以充分利用转轴机构内的空间布置各个齿轮的位置,同时,第一驱动齿轮、N个传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靠近折叠屏一侧可以形成向远离折叠屏的方向凹陷的避让空间,使得折叠屏处于折叠状态时,折叠屏呈水滴状部分的半径尽可能地大,以防止折叠屏的内部应力过大而减小折叠屏的使用寿命。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关于第二平面对称设置;第二平面位于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之间,且与第一平面相垂直。N个传动齿轮关于第二平面对称设置。这样一来,转轴机构的结构对称性好,可以简化转轴机构的设计及组装难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摆臂包括第一摆臂本体和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基座转动连接;第一驱动齿轮固定于第一转轴上。第二摆臂包括第二摆臂本体和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基座转动连接,第二驱动齿轮固定于第二转轴上。其中,第一转轴的轴线为第一轴线,第二转轴的轴线为第二轴线。这样一来,便于将第一摆臂本体和第一驱动齿轮均固定于第一转轴,将第二摆臂本体和第二驱动齿轮均固定于第二转轴,也便于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灵活安装布置其他部件。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摆臂本体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固定于第一转轴。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一阻尼结构,第一阻尼结构包括第一阻尼凸轮、第二阻尼凸轮和第一弹性件,第一阻尼凸轮设置于第一连接部上,第二阻尼凸轮套设于第一转轴上且与第一阻尼凸轮接触;第一弹性件用于向第二阻尼凸轮施加指向第一阻尼凸轮的弹性力。这样一来,当第一摆臂相对于基座转动时,第一阻尼结构提供阻尼力,便于折叠屏悬停。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阻尼弹簧,第一阻尼弹簧套设于第一转轴上,第一阻尼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阻尼凸轮和基座接触。第一摆臂本体还包括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间隔设置,第二连接部固定于第一转轴。第一阻尼结构还包括:第三阻尼凸轮和第四阻尼凸轮,第三阻尼凸轮设置于第二连接部上,第四阻尼凸轮套设于第一转轴上且与第三阻尼凸轮接触。其中,第一阻尼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阻尼凸轮和第四阻尼凸轮接触。这样一来,第一阻尼结构可以使得折叠屏折叠和打开的过程中具有双倍的阻尼力,保证了折叠屏悬停的可靠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摆臂本体包括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固定于第二转轴。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二阻尼结构,第二阻尼结构包括第五阻尼凸轮、第六阻尼凸轮和第二弹性件,第五阻尼凸轮设置于第三连接部上,第六阻尼凸轮套设于第二转轴上且与第五阻尼凸轮接触;第二弹性件用于向第六阻尼凸轮施加指向第二阻尼凸轮的弹性力。这样一来,当第二摆臂相对于基座转动时,第二阻尼结构提供阻尼力,便于折叠屏悬停。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阻尼弹簧,第二阻尼弹簧套设于第二转轴上,第二阻尼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六阻尼凸轮和基座接触。第二摆臂本体还包括第四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间隔设置,第四连接部固定于第二转轴。第二阻尼结构还包括:第七阻尼凸轮和第八阻尼凸轮,第七阻尼凸轮设置于第四连接部上,第八阻尼凸轮套设于第二转轴上且与第七阻尼凸轮接触。其中,第二阻尼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六阻尼凸轮和第八阻尼凸轮接触。这样一来,第二阻尼结构可以使得折叠屏折叠和打开的过程中具有双倍的阻尼力,保证了折叠屏悬停的可靠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三阻尼结构,第三阻尼结构包括第三转轴和第三阻尼弹簧,第三转轴平行于第一转轴;第二阻尼凸轮和第四阻尼凸轮两者中的一者与第三转轴的一端连接,另一者与第三转轴的另一端滑动连接;第三阻尼弹簧套设于第三转轴,且两端分别与第二阻尼凸轮和第四阻尼凸轮接触。这样一来,在第一阻尼结构和第二阻尼结构提供的阻尼力的基础上,第三阻尼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加折叠屏折叠或展开过程中的阻尼力,保证折叠屏悬停的可靠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块以及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与第一摆臂远离第一轴线的一端连接,第一摆臂与第一连接块可沿垂直于第一轴线的方向滑动。第二连接块与第二摆臂远离第一轴线的一端连接,第二摆臂与第二连接块可沿垂直于第二轴线的方向滑动。这样一来,转轴机构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与用于支撑折叠屏的壳体连接,便于简化壳体的设计。此外,在转轴机构还包括其他与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连接且与基座转动连接的摆臂时,若其他的摆臂相对于基座转动的转动半径或转动轴线与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相对于基座的转动半径或转动轴线不同,则第一摆臂与第一连接块的滑动连接,以及第二摆臂与第二连接块的滑动连接可防止折叠屏展开或折叠时运动干渉,从而保证折叠屏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摆臂和第一连接块两者中的一者具有第一滑槽,另一者包括第一滑杆;第一滑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轴线垂直,第一滑杆平行于第一轴线;第一滑杆可滑动穿设于第一滑槽内,且第一滑杆可在第一滑槽内转动。和/或,第二摆臂和第二连接块两者中的一者具有第二滑槽,另一者包括第二滑杆;第二滑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二轴线垂直,第二滑杆平行于第二轴线;第二滑杆滑动穿设于第二滑槽,第二滑杆可在第二滑槽内转动。这样一来,第一摆臂与第一连接块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摆臂与第二连接块滑动且转动连接,可以防止第一摆臂与其他摆臂共同带动第一连接块运动时干涉,以及第二摆臂与其他摆臂共同带动第二连接块运动时干涉,从而保证折叠屏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转轴机构、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其中,转轴机构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第一摆臂与第一壳体连接,第二摆臂与第二壳体连接。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包括如上实施例所述的转轴机构,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问题,并达到相同的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屏电子设备,包括折叠屏以及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支撑装置。折叠屏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第一部分固定于第一壳体上,第二部分固定于第二壳体上,第三部分支撑于转轴机构上。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电子设备包括如上实施例所述的支撑装置,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问题,并达到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折叠屏电子设备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折叠屏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电子设备的装配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7为图6所示转轴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转轴机构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有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所示转轴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6所示转轴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A处的放大图;
图13为图11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折叠屏电子设备;
10-折叠屏;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3-第三部分;131-第一过渡段;132-第二过渡段;133-圆弧段;
20-支撑装置;21-第一壳体;22-第二壳体;23-转轴机构;231-轴盖;232-基座;2321-第一基座;2322-第二基座;2323-第三基座;233-第一摆臂;2331-第一摆臂本体;2331a-第一主体部;2331a1-第一连接耳;2331a2-第二连接耳;2331b-第一连接部;2331c-第二连接部;2331d-第一滑杆;2332-第一转轴;234-第二摆臂;2341-第二摆臂本体;2341a-第二主体部;2341a1-第四连接耳;2341a2-第五连接耳;2341b-第三连接部;2341c-第四连接部;2341d-第二滑杆;2342-第二转轴;235-传动组件;2351-第一驱动齿轮;2352-第二驱动齿轮;2353-传动齿轮;2354-传动轴;236-第一连接块;2361-第一滑槽;2362-第一缺口;2363-第二缺口;2364-第三连接耳;237-第二连接块;2371-第二滑槽;2372-第三缺口;2373-第四缺口;2374-第六连接耳;238-第一阻尼结构;2381-第一阻尼凸轮;2382-第二阻尼凸轮;2383-第三阻尼凸轮;2384-第四阻尼凸轮;2385-第一弹性件;239-第二阻尼结构;2391-第五阻尼凸轮;2392-第六阻尼凸轮;2393-第七阻尼凸轮;2394-第八阻尼凸轮;2395-第二弹性件;240-第三阻尼结构;2401-第三转轴;2402-第三阻尼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内”、“外”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描述“垂直”、“平行”分别表示允许一定误差范围内的大致垂直和大致平行,该误差范围可以为分别相对于绝对垂直和绝对平行偏差角度小于或者等于5°、8°或者10°的范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提供一种折叠屏电子设备,该折叠屏电子设备可以为具有折叠屏的一类电子设备。该折叠屏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tab let persona l computer)、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 l d igita l ass i 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 rtua l rea l 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 l 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 ia l contro 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 l f dr 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 ica 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 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 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折叠屏设备的形态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电子设备100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折叠屏电子设备100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以及下文各实施例是以折叠屏电子设备100为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进行示例性说明,该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机。折叠屏电子设备100在展开状态下近似呈矩形平板状。为了方便后文各实施例的描述,针对处于展开状态下的折叠屏电子设备100,建立XYZ坐标系,定义折叠屏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折叠屏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折叠屏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可以理解的是,折叠屏电子设备100的坐标系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折叠屏电子设备100的形状也可以为方形平板状、圆形平板状、椭圆形平板状等等。
折叠屏设备100包括折叠屏10和支撑装置20。
折叠屏1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信息。折叠屏1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 icl ight-emitt ing d iode,OLED)屏幕,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 ic l ight-emitt ing d iode)屏幕,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 ight emitt ing d iodes,QLED)屏幕,液晶显示屏(l iqu id crysta l d i sp l ay,LCD)等等。
折叠屏10具有用于显示图像信息的显示区域,折叠屏10的显示区域外露以便于向用户呈现图像、视频等信息。折叠屏10包括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和第三部分13,第三部分13连接于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之间。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折叠屏10处于展开状态,第一部分11、第三部分13、第二部分12沿X轴方向依次排列,这样,折叠屏电子设备100沿横向折叠。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折叠屏1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部分11、第三部分13、第二部分12也可以沿Y轴方向依次排列。这样,折叠屏电子设备100沿纵向折叠。当折叠屏10处于展开状态时,能够实现大屏显示,以给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折叠屏10的至少第三部分13为柔性屏结构。这样,第三部分13受外力作用后可以发生弯曲变形,以使折叠屏10由图1所示展开状态折叠至折叠状态。折叠屏10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可以为柔性屏结构,也可以为硬屏结构,还可以部分柔性屏结构、部分硬屏结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3,图3为图1所示折叠屏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该折叠屏电子设备100中的折叠屏10也处于折叠状态。具体的,当折叠屏10处于折叠状态时,折叠屏10的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近似平行且相对。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之间的夹角在30°以内,均可以认为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近似平行。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相对是指第一部分11的显示面与第二部分12的显示面相面对。
当折叠屏10处于折叠状态时,请继续参阅图3,第三部分13被折叠成水滴形态,在此形态下,第三部分13包括圆弧段133、第一过渡段131和第二过渡段132。第一过渡段131连接于圆弧段133与第一部分11之间。第二过渡段132连接于圆弧段133与第二部分12之间。第一过渡段131连接第一部分11的一端与第二过渡段132连接第二部分12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一过渡段131连接圆弧段133的一端与第二过渡段132连接圆弧段133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折叠屏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折叠屏10的第三部分13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折叠成其他形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当折叠屏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请继续参阅图3,支撑装置20保护于折叠屏10外,折叠屏10对用户不可见,可以防止折叠屏10被硬物刮伤,该折叠屏电子设备100为内折折叠屏设备,且折叠屏电子设备100的尺寸减小,方便携带。
支撑装置20用于承载折叠屏10。支撑装置20包括第一壳体(也可以称为主壳体)21、第二壳体(也可以成为副壳体)22和转轴机构23。第一壳体21承载第一部分11,第二壳体22承载第二部分12。转轴机构23连接于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之间,并承载第三部分13,也即折叠屏10的第三部分13支撑于转轴机构23上。转轴机构23用于实现第二壳体22与第一壳体21之间的旋转,以支持折叠屏10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折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可以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中框和背盖,折叠屏10的第一部分11承载于第一壳体21的中框上,背盖位于中框远离第一部分11的一侧,且背盖可以替换为显示屏(比如LCD显示屏)。中框与背盖之间形成容纳腔,该容纳腔用于容纳主板、摄像头模组、电池等电子元器件。在此基础上,第一壳体21可以借助中框与转轴机构23连接,也可以借助背盖与转轴机构23连接。下文各实施例是以第一壳体21借助中框与转轴机构23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同样的,第二壳体22也可以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中框和背盖,折叠屏10的第二部分12承载于第二壳体22的中框上,背盖位于该中框远离第二部分12的一侧,且背盖也可以替换为显示屏(比如LCD显示屏)。中框与背盖之间形成容纳腔,该容纳腔用于容纳副板、扬声器模组、电池等电子元器件。在此基础上,第二壳体22可以借助中框与转轴机构23连接,也可以借助背盖与转轴机构23连接。后文各实施例是以第二壳体22借助中框与转轴机构23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电子设备100的装配图。转轴机构23包括轴盖231、基座232、第一摆臂233、第二摆臂234和传动组件235。
轴盖231位于基座232背离折叠屏10的一侧。在一些示例中,轴盖231固定连接于基座232上,也即,轴盖231与基座232相对位置固定。轴盖231作为转轴机构23的外观件(即外部可见的部件),用于包覆转轴机构23中的基座232以及连接于基座232的运动部件(如传动组件235、第一摆臂233的一部分以及第二摆臂234的一部分等),以保证折叠屏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美观,同时避免转轴机构23内运动部件与基座232之间的相对运动受到外界的干扰。
第一摆臂233的一端与基座232绕第一轴线L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壳体21相连接,即第一壳体21通过第一摆臂233可转动连接于基座232上。第一摆臂233与第一壳体21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连接、转动连接、滑动连接以及可转动并滑动连接。同理,第二摆臂234的一端与基座232绕第二轴线L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壳体22相连接,即第二壳体22通过第二摆臂234可转动连接于基座232上。第二摆臂234与第二壳体22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连接、转动连接、滑动连接以及可转动并滑动连接。这样一来,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能够相对于基座232转动,以使折叠屏电子设备100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运动。同时,基座232还用于支撑部分折叠屏10,具体的,基座232用于支撑图3所示折叠屏电子设备100内折叠屏10的第三部分13。
传动组件235设置于基座232上,且传动连接于第一摆臂233和第二摆臂234之间,以使第一壳体21相对于基座232转动时,第二壳体22相对于基座232同步转动,以保证折叠屏电子设备100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的对称性和同步性,增强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2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传动组件235包括第一驱动齿轮2351、第二驱动齿轮2352以及两个传动齿轮2353,即传动组件235包括四个齿轮。第一驱动齿轮2351与第一摆臂233相对固定,第二驱动齿轮2352与第二摆臂234相对固定,此处的相对固定是指两者相对位置固定不动,也即是不能相对运动。两个传动齿轮2353位于第一驱动齿轮2351和第二驱动齿轮2352之间且两者相啮合,一个传动齿轮2353与第一驱动齿轮2351啮合,另一个传动齿轮2353与第二驱动齿轮2352啮合。
在第一驱动齿轮2351、第二驱动齿轮2352和两个传动齿轮2353的传动作用下,当第一摆臂233和第二摆臂234两者中的一者相对于基座232转动时,另一者会相对于基座232同步转动,从而实现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同步转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齿轮2351和第二驱动齿轮2352的直径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齿轮2351和第二驱动齿轮2352的直径也可以不相同。
当折叠屏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开状态下,转轴机构23的整体高度是影响折叠屏电子设备100的厚度(Z向厚度)的关键因素,而当折叠屏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开状态时,传动组件235的整体高度是影响转轴机构23高度的关键因素,即传动组件235中的各个齿轮的直径是影响转轴机构23的整体高度的关键因素。而当折叠屏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下,转轴机构23的整体宽度是影响折叠屏电子设备100的厚度(X向厚度)的关键因素,而当折叠屏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传动组件235的整体宽度是影响转轴机构23宽度的关键因素,即传动组件235中各个齿轮的直径同样是影响转轴机构23的整体宽度的关键因素。故传动组件235中的各个齿轮的直径越小,越有利于折叠屏电子设备100的薄型化。然而,为了防止折叠屏1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三部分13内部应力过大而减小折叠屏10的使用寿命,折叠屏10的第三部分13的圆弧段133的半径要足够大,因而,第一驱动齿轮2351和第二驱动齿轮2352之间的轴间距要足够大。因此,在保证第一驱动齿轮2351和第二驱动齿轮2352的轴间距的情况下,减小第一驱动齿轮2351、第二驱动齿轮2352和两个传动齿轮2353的尺寸会导致传动组件235内的各个齿轮无法依次啮合,进而导致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无法同步转动,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23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本实施例中,转轴机构23包括轴盖231、基座232、第一摆臂233、第二摆臂234和传动组件235。
轴盖231和基座232所起的作用与上述实施例所述轴盖231和基座232所起的作用相同。轴盖23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Y轴平行,轴盖231的截面可以呈半圆形、弧形或U形,也可以呈其他形状。基座232和轴盖23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和塑胶。轴盖231位于基座232的背侧,即轴盖231位于基座232远离折叠屏10的一侧。基座232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基座232可以为一个结构整体,也可以由多个部分装配形成。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基座232包括第一基座2321、第二基座2322和第三基座2323。第一基座2321、第二基座2322和第三基座2323沿Y轴方向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7和图8,图7为图6所示转轴机构2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转轴机构23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第一摆臂233包括第一摆臂本体2331和第一转轴2332。第一转轴2332沿Y轴方向延伸,第一转轴2332的轴线为第一轴线L1。第一转轴2332贯穿第二基座2322且与第二基座2322转动连接,第一转轴23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基座2321和第三基座2323抵接且转动连接。
在此基础上,第一摆臂本体2331包括第一主体部2331a、第一连接部2331b和第二连接部2331c。第一连接部2331b和第二连接部2331c与第一主体部2331a靠近基座232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2331b和第二连接部2331c沿Y轴方向相互间隔设置。第一连接部2331b和第二连接部2331c固定于第一转轴2332。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部2331b和第二连接部2331c可以呈环状,第一连接部2331b和第二连接部2331c套设固定于第一转轴2332上。具体地,第一转轴2332的外周面可以加工出扁位,第一连接部2331b和第二连接部2331c的内周面具有限位面(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部2331b和第二连接部2331c的限位面与第一转轴2332上的扁位贴合。这样一来,第一摆臂233相对于基座232绕第一轴线L1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转轴2332相对于基座绕第一轴线L1转动,也即,第一摆臂233与基座232绕第一轴线L1转动连接。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部2331b和第二连接部2331c也可以呈其他形状,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等形式固定于第一转轴2332。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摆臂本体2331也可以不包括第二连接部2331c,只通过第一连接部2331b固定于第一转轴2332。
请继续参阅图7和图8,第二摆臂234包括第二摆臂本体2341和第二转轴2342。第二转轴2342沿Y轴方向延伸,第二转轴2342的轴线为第二轴线L2。第二转轴2342贯穿第二基座2322且与第二基座2322转动连接,第二转轴234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基座2321和第三基座2323抵接且转动连接。
在此基础上,第二摆臂本体2341包括第二主体部2341a、第三连接部2341b和第四连接部2341c。第三连接部2341b和第四连接部2341c与第二主体部2341a靠近基座232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接部2341b和第四连接部2341c沿Y轴方向相互间隔设置。第三连接部2341b和第四连接部2341c固定于第二转轴2342。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连接部2341b和第四连接部2341c可以呈环状,第三连接部2341b和第四连接部2341c套设固定于第二转轴2342上。具体地,第二转轴2342的外周面可以加工出扁位,第三连接部2341b和第四连接部2341c的内周面具有限位面(图中未示出),第三连接部2341b和第四连接部2341c的限位面与第二转轴2342上的扁位贴合。这样一来,第二摆臂234相对于基座232绕第二轴线L2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转轴2342相对于基座绕第二轴线L2转动,也即,第二摆臂234与基座232绕第二轴线L2转动连接。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三连接部2341b和第四连接部2341c也可以呈其他形状,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等形式固定于第二转轴2342。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摆臂本体2341也可以不包括第四连接部2341c,只通过第三连接部2341b固定于第二转轴2342。
在上述基础上,请继续参阅图7和图8,传动组件235包括第一驱动齿轮2351、第二驱动齿轮2352、N个传动齿轮2353和N个传动轴2354。
第一驱动齿轮2351固定于第一摆臂233,且第一驱动齿轮2351的中心轴线与第一轴线L1共线。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齿轮2351固定于第一转轴2332。具体地,第一驱动齿轮2351可以通过键连接的结构固定于第一转轴2332;第一驱动齿轮2351也可以与第一转轴2332形成齿轮轴的一体结构。这样一来,便于将第一摆臂本体2331和第一驱动齿轮2351均固定于第一转轴2332,也便于在第一转轴2332上灵活安装布置其他部件。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齿轮2351也可以固定于第一摆臂本体2331。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驱动齿轮2351可以和第一摆臂本体2331形成一体结构。
第二驱动齿轮2352固定于第二摆臂234,且第二驱动齿轮2352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轴线L2共线。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齿轮2352固定于第二转轴2342。具体地,第二驱动齿轮2352可以通过键连接的结构固定于第二转轴2342;第二驱动齿轮2352也可以与第二转轴2342形成齿轮轴的一体结构。这样一来,便于将第二摆臂本体2341和第二驱动齿轮2352均固定于第二转轴2342,也便于在第二转轴2342上灵活安装布置其他部件。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驱动齿轮2352也可以固定于第二摆臂本体2341。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驱动齿轮2352可以和第二摆臂本体2341形成一体结构。
N个传动齿轮2353设置于基座232上。具体地,N个传动轴235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基座2321和第二基座2322转动连接,一个传动齿轮2353固定于一个传动轴2354上。可选地,传动齿轮2353可以通过键连接的结构固定于传动轴2354上,传动齿轮2353也可以与传动轴2354形成齿轮轴的一体结构。
在此基础上,N个传动齿轮2353位于第一驱动齿轮2351和第二驱动齿轮2352之间。N个传动齿轮2353沿第一驱动齿轮2351至第二驱动齿轮2352的方向依次排列。其中,第一驱动齿轮2351、N个传动齿轮2353和第二驱动齿轮2352中每相邻的两者相啮合。这样一来,第一摆臂233和第二摆臂234两者中的一者相对于基座232转动时,通过传动组件235的传动作用,第一摆臂233和第二摆臂234两者中的另一者会相对于基座232同步转动。
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N为4,即传动组件235中齿轮的总数量为6个。这样一来,相对于传动组件235采用4个齿轮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可以在减小第一驱动齿轮2351、第二驱动齿轮2352和传动齿轮2353的直径,以利于转轴机构23的薄型化,进而利于折叠屏电子设备100在X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薄型化的同时,可以使得第一驱动齿轮2351和第二驱动齿轮2352之间的轴间距尽可能的大,从而使得折叠屏10处于折叠状态时,折叠屏10的第三部分13的圆弧段133的半径尽可能地大,以防止折叠屏10的第三部分13内部应力过大而减小折叠屏10的使用寿命。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N也可以为大于4的其他偶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传动组件235中的各个齿轮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齿轮2351和第二驱动齿轮2352的直径相同。传动齿轮2353的直径等于第一驱动齿轮2351的直径。这样一来传动组件235中的所有齿轮的直径均相同,便于高效地批量加工制造传动组件235中的齿轮,以提高折叠屏电子设备100的生产效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齿轮2351和第二驱动齿轮2352的直径相同。传动齿轮2353的直径小于第一驱动齿轮2351的直径。这样一来,传动组件235靠近折叠屏10一侧可以形成向远离折叠屏10的方向凹陷的避让空间,使得折叠屏10处于折叠状态时,折叠屏10的第三部分13的圆弧段133的半径尽可能地大,以防止折叠屏10的第三部分13内部应力过大而减小折叠屏10的使用寿命。
传动组件235中的齿轮的排列方式有多种。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有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2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齿轮2351的轴线和第二驱动齿轮2352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具体地,第一平面可以平行于XY平面。N个传动齿轮2353的轴线均位于第一平面内。也即,第一驱动齿轮2351、第二驱动齿轮2352和全部的传动齿轮2353的轴线共面。这样一来,可以减小传动组件235在Z轴方向上的高度,进而可以减小转轴机构23在Z轴方向上的厚度,有利于折叠屏电子设备100在Z轴方向的薄型化。
请参阅图10,图10为图7所示转轴机构2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齿轮2351的轴线和第二驱动齿轮2352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具体地,第一平面可以平行于XY平面。N个传动齿轮2353中的至少一个传动齿轮2353的轴线位于第一平面远离折叠屏10的一侧。这样一来,可以充分利用轴盖231内的空间布置传动组件235内的齿轮的位置,同时,传动组件235靠近折叠屏10一侧可以形成向远离折叠屏10的方向凹陷的避让空间,使得折叠屏10处于折叠状态时,折叠屏10的第三部分13的圆弧段133的半径尽可能地大,以防止折叠屏10的第三部分13内部应力过大而减小折叠屏10的使用寿命。
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四个传动齿轮2353的轴线均位于第一平面远离折叠屏10的一侧。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四个传动齿轮2353中可以两个传动齿轮2353的轴线位于第一平面远离折叠屏10的一侧,另外两个传动齿轮2353的轴线位于第一平面内,具体的排布位置可根据传动组件235中的各个齿轮的参数以及转轴机构23的宽度及高度要求进行灵活设计,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齿轮2351和第二驱动齿轮2352关于第二平面对称设置;第二平面位于第一驱动齿轮2351和第二驱动齿轮2352之间,且与第一平面相垂直。具体地,第二平面可以平行于YZ平面。N个传动齿轮2353关于第二平面对称设置。这样一来,转轴机构23的结构对称性好,可以简化转轴机构23的设计及组装难度。
请返回参阅图6,传动组件235位于第一基座2321和第二基座2322之间。在另一些示例中,传动组件235也可以位于第二基座2322靠近第三基座2323的一侧。此时,基座232可以不包括第一基座2321。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齿轮2351、第二驱动齿轮2352和传动齿轮2353可以为斜齿轮,也可以为直齿轮,还可以为人字齿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上述基础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8,转轴机构23还包括第一阻尼结构238和第二阻尼结构239。
第一阻尼结构238包括第一阻尼凸轮2381、第二阻尼凸轮2382、第三阻尼凸轮2383、第四阻尼凸轮2384和第一弹性件2385。
第一阻尼凸轮2381设置于第一摆臂本体2331的第一连接部2331b上,第二阻尼凸轮2382套设于第一转轴2332上且与第一阻尼凸轮2381接触。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阻尼凸轮2381设置于第一连接部2331b朝向第二连接部2331c的表面上。具体地,第一阻尼凸轮2381可以与第一摆臂本体2331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等形式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331b上。第一阻尼凸轮2381朝向第二连接部2331c的表面上具有至少两个沿第一转轴2332周向间隔设置的凸起部。第二阻尼凸轮2382朝向第一阻尼凸轮2381的表面上具有至少两个沿第一转轴2332周向间隔设置的凸起部。
第三阻尼凸轮2383设置于第一摆臂本体2331的第二连接部2331c上,第四阻尼凸轮2384套设于第一转轴2332上且与第三阻尼凸轮2383接触。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阻尼凸轮2383设置于第二连接部2331c朝向第一连接部2331b的表面上。具体地,第三阻尼凸轮2383可以与第一摆臂本体2331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等形式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331c上。第三阻尼凸轮2383朝向第一连接部2331b的表面上具有至少两个沿第一转轴2332周向间隔设置的凸起部。第四阻尼凸轮2384朝向第三阻尼凸轮2383的表面上具有至少两个沿第一转轴2332周向间隔设置的凸起部。
在此基础上,第一弹性件2385可以包括第一阻尼弹簧,第一阻尼弹簧套设于第一转轴2332上,第一阻尼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阻尼凸轮2382和第四阻尼凸轮2384接触,即第一弹性件2385用于向第二阻尼凸轮2382施加指向第一阻尼凸轮2381的弹性力,以及向第四阻尼凸轮2384施加指向第三阻尼凸轮2383的弹性力。
这样一来,当第一摆臂233相对于基座232转动时,第一阻尼凸轮2381挤压第二阻尼凸轮2382,第三阻尼凸轮2383挤压第四阻尼凸轮2384,进而第一阻尼弹簧两端均受到挤压产生弹性变形,进而为第一阻尼凸轮2381和第三阻尼凸轮2383提供反作用力,使得折叠屏10折叠或打开的过程中,具有阻尼力,便于折叠屏10悬停。此外,通过设置四个阻尼凸轮,使得第一阻尼弹簧可以受到双倍的弹性变形,进而使得折叠屏10折叠和打开的过程中具有双倍的阻尼力,保证了折叠屏10悬停的可靠性。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阻尼结构238也可以不包括第三阻尼凸轮2383和第四阻尼凸轮2384,第一阻尼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阻尼凸轮2382和第一摆臂本体2331的第二连接部2331c接触,第二连接部2331c可以与第三基座2323接触,即第一阻尼弹簧远离第二阻尼凸轮2382的一端间接与基座232接触。在第一摆臂本体2331不包括第二连接部2331c的情况下,第一阻尼弹簧远离第二阻尼凸轮2382的一端可以直接与基座232接触。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2385也可以是弹性橡胶等其他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弹性件。
请继续参阅图7和图8,第二阻尼结构239包括第五阻尼凸轮2391、第六阻尼凸轮2392、第七阻尼凸轮2393、第八阻尼凸轮2394和第二弹性件2395。
第五阻尼凸轮2391设置于第二摆臂本体2341的第三连接部2341b上,第六阻尼凸轮2392套设于第二转轴2342上且与第五阻尼凸轮2391接触。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五阻尼凸轮2391设置于第三连接部2341b朝向第四连接部2341c的表面上。具体地,第五阻尼凸轮2391可以与第二摆臂本体2341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等形式连接于第三连接部2341b上。第五阻尼凸轮2391朝向第四连接部2341c的表面上具有至少两个沿第二转轴2342周向间隔设置的凸起部。第六阻尼凸轮2392朝向第五阻尼凸轮2391的表面上具有至少两个沿第二转轴2342周向间隔设置的凸起部。
第七阻尼凸轮2393设置于第二摆臂本体2341的第四连接部2341c上,第八阻尼凸轮2394套设于第二转轴2342上且与第七阻尼凸轮2393接触。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七阻尼凸轮2393设置于第四连接部2341c朝向第三连接部2341b的表面上。具体地,第七阻尼凸轮2393可以与第二摆臂本体2341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等形式连接于第四连接部2341c上。第七阻尼凸轮2393朝向第三连接部2341b的表面上具有至少两个沿第二转轴2342周向间隔设置的凸起部。第八阻尼凸轮2394朝向第七阻尼凸轮2393的表面上具有至少两个沿第二转轴2342周向间隔设置的凸起部。
在此基础上,第二弹性件2395可以包括第二阻尼弹簧,第二阻尼弹簧套设于第二转轴2342上,第二阻尼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六阻尼凸轮2392和第八阻尼凸轮2394接触,即第二弹性件2395用于向第六阻尼凸轮2392施加指向第五阻尼凸轮2391的弹性力,以及向第八阻尼凸轮2394施加指向第七阻尼凸轮2393的弹性力。
这样一来,当第二摆臂234相对于基座232转动时,第五阻尼凸轮2391挤压第六阻尼凸轮2392,第七阻尼凸轮2393挤压第八阻尼凸轮2394,进而第二阻尼弹簧两端均受到挤压产生弹性变形,进而为第五阻尼凸轮2391和第七阻尼凸轮2393提供反作用力,使得折叠屏10折叠或打开的过程中,具有阻尼力,便于折叠屏10悬停。此外,通过设置四个阻尼凸轮,使得第二阻尼弹簧可以受到双倍的弹性变形,进而使得折叠屏10折叠和打开的过程中具有双倍的阻尼力,保证了折叠屏10悬停的可靠性。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阻尼结构239也可以不包括第七阻尼凸轮2393和第八阻尼凸轮2394,第二阻尼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六阻尼凸轮2392和第二摆臂本体2341的第四连接部2341c接触,第四连接部2341c可以与第三基座2323接触,即第二阻尼弹簧远离第六阻尼凸轮2392的一端间接与基座232接触。在第二摆臂本体2341不包括第四连接部2341c的情况下,第二阻尼弹簧远离第六阻尼凸轮2392的一端可以直接与基座232接触。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2395也可以是弹性橡胶等其他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弹性件。
在上述基础上,请继续参阅图7和图8,转轴机构23还包括第三阻尼结构240。第三阻尼结构240包括第三转轴2401和第三阻尼弹簧2402。第三转轴2401平行于第一转轴2332。图7和图8所述的实施例中,第二阻尼凸轮2382和第六阻尼凸轮2392为一体成型件,第四阻尼凸轮2384和第八阻尼凸轮2394为一体成型件。基于此,第三转轴2401可以位于第一转轴2332和第二转轴2342之间,第三转轴2401的一端与第二阻尼凸轮2382连接,另一端贯穿第四阻尼凸轮2384并与第四阻尼凸轮2384滑动连接。在此基础上,第三阻尼弹簧2402套设于第三转轴2401,且两端分别与第二阻尼凸轮2382和第四阻尼凸轮2384接触。
这样一来,当第一摆臂233和第二摆臂234相对于基座232转动时,第二阻尼凸轮2382和第四阻尼凸轮2384挤压第三阻尼弹簧2402,第三阻尼弹簧2402为第一阻尼凸轮2381、第三阻尼凸轮2383、第五阻尼凸轮2391和第七阻尼凸轮2393提供反作用力,进一步增加折叠屏10折叠或展开过程中的阻尼力,保证折叠屏10悬停的可靠性。
第三阻尼结构24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转轴2401也可以一端贯穿第二阻尼凸轮2382且与第二阻尼凸轮2382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四阻尼凸轮2384连接。
在上述基础上,请参阅图11,图11为图6所示转轴机构23的沿Z轴方向看去的结构示意图。转轴机构23还包括第一连接块236和第二连接块237。第一连接块236与第一摆臂233远离第一轴线L1的一端连接,且第一连接块236与第一壳体21固定连接,即转轴机构23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块236与第一壳体21连接。基于此,第一摆臂233与第一连接块236可沿垂直于第一轴线L1的方向滑动。这样一来,在转轴机构23还包括其他与第一连接块236连接且与基座232转动连接的摆臂时,若其他的摆臂相对于基座232转动的转动半径或转动轴线与第一摆臂233相对于基座232的转动半径或转动轴线不同,则第一摆臂233与第一连接块236的滑动连接可防止折叠屏10展开或折叠时运动干渉,从而保证折叠屏电子设备1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图12为图11中A处的放大图。第一摆臂本体2331还包括第一滑杆2331d,第一滑杆2331d连接于第一主体部2331a远离第一转轴2332的一端,且与第一转轴2332相平行。基于此,第一连接块236具有第一滑槽2361,第一滑槽236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转轴2332相垂直,第一摆臂本体2331的第一滑杆2331d穿设于第一连接块236的第一滑槽2361内,且第一滑杆2331d可在第一滑槽2361内绕第一滑杆2331d的轴线转动,即第一滑杆2331d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于第一滑槽2361的槽壁。
在一些示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1和图12,第一摆臂本体2331的第一主体部2331a远离第一转轴2332的一端具有沿第一轴线L1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耳2331a1和第二连接耳2331a2,第一滑杆2331d连接于第一连接耳2331a1和第二连接耳2331a2。具体地,第一滑杆2331d穿设于第一连接耳2331a1和第二连接耳2331a2。
基于此,第一连接块236具有沿第一轴线L1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缺口2362和第二缺口2363,第一连接块236位于第一缺口2362和第二缺口2363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三连接耳2364。上述第一滑槽2361开设于第三连接耳2364上,且沿第一轴线L1的方向贯穿第三连接耳2364。部分第一连接耳2331a1位于第一缺口2362内,部分第二连接耳2331a2位于第二缺口2363内,部分第三连接耳2364位于第一连接耳2331a1和第二连接耳2331a2之间的间隙内。这样一来,第一连接块236可以相对于第一摆臂233滑动,也可以相对第一摆臂233转动,可防止第一摆臂233与其他摆臂共同带动第一连接块236运动时干渉,从而保证折叠屏电子设备100的可靠性。
在其他示例中,第一摆臂2331的第一连接耳2331a1和第二连接耳2331a2两者中可以只有一者,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块236的第一缺口2362和第二缺口2363两者中也可以只有一者。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滑杆2331d也可以设置于第一连接块236上,第一滑槽2361也可以开设于第一摆臂本体2331上。
在上述基础上,请继续参阅图11。第二连接块237与第二摆臂234远离第二轴线L2的一端连接,且第二连接块237与第二壳体22固定连接,即转轴机构23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块237与第二壳体22连接。基于此,第二摆臂234与第二连接块237可沿垂直于第二轴线L2的方向滑动。这样一来,在转轴机构23还包括其他与第二连接块237连接且与基座232转动连接的摆臂时,若其他的摆臂相对于基座232转动的转动半径或转动轴线与第二摆臂234相对于基座232的转动半径或转动轴线不同,则第二摆臂234与第二连接块237的滑动连接可防止折叠屏10展开或折叠时运动干渉,从而保证折叠屏电子设备1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和图13,图13为图11中B处的放大图。第二摆臂本体2341还包括第二滑杆2341d,第二滑杆2341d连接于第二主体部2341a远离第二转轴2342的一端,且与第二转轴2342相平行。基于此,第二连接块237具有第二滑槽2371,第二滑槽237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二转轴2342相垂直,第二摆臂本体2341的第二滑杆2341d穿设于第二连接块237的第二滑槽2371内,且第二滑杆2341d可在第二滑槽2371内绕第二滑杆2341d的轴线转动,即第二滑杆2341d滑动连接且转动连接于第二滑槽2371的槽壁。
在一些示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1和图13,第二摆臂本体2341的第二主体部2341a远离第二转轴2342的一端具有沿第二轴线L2方向间隔设置的第四连接耳2341a1和第五连接耳2341a2,第二滑杆2341d连接于第四连接耳2341a1和第五连接耳2341a2。具体地,第二滑杆2341d穿设于第四连接耳2341a1和第五连接耳2341a2。
基于此,第二连接块237具有沿第二轴线L2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缺口2372和第四缺口2373,第二连接块237位于第三缺口2372和第四缺口2373之间的部分形成第六连接耳2374。上述第二滑槽2371开设于第六连接耳2374上,且沿第二轴线L2的方向贯穿第六连接耳2374。部分第四连接耳2341a1位于第三缺口2372内,部分第五连接耳2341a2位于第四缺口2373内,部分第六连接耳2374位于第四连接耳2341a1和第五连接耳2341a2之间的间隙内。这样一来,第二连接块237可以相对于第二摆臂234滑动,也可以相对第二摆臂234转动,可防止第二摆臂234与其他摆臂共同带动第二连接块237运动时干渉,从而保证折叠屏电子设备100的可靠性。
在其他示例中,第二摆臂234的第四连接耳2341a1和第五连接耳2341a2两者中可以只有一者,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块237的第三缺口2372和第四缺口2373两者中也可以只有一者。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滑杆2341d也可以设置于第二连接块237上,第二滑槽2371也可以开设于第二摆臂本体2341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转轴机构23也可以不包括第一连接块236和第二连接块237,也即,转轴机构23可以通过第一摆臂233和第二摆臂234分别直接与第一壳体21的中框和第二壳体22的中框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摆臂233和第二摆臂234可以关于前述第二平面对称;第一连接块236和第二连接块237可以关于第二平面对称;第一阻尼结构238和第二阻尼结构239可以关于第二平面对称;第三阻尼结构240可以关于第二平面对称。也即,转轴机构23为对称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转轴机构23也可以为不对称的结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折叠屏,所述转轴机构包括:
基座;
第一摆臂,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基座绕第一轴线转动连接;
第二摆臂,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基座绕第二轴线转动连接;
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一摆臂,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共线;
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摆臂,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共线;
N个传动齿轮,所述N个传动齿轮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之间;所述N个传动齿轮沿所述第一驱动齿轮至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方向依次排列;N大于或等于4,且N为偶数;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齿轮、所述N个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中每相邻的两者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直径相同;
所述传动齿轮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的轴线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
所述N个传动齿轮的轴线均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内;或,
所述N个传动齿轮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传动齿轮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一平面远离折叠屏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关于第二平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平面位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平面相垂直;
所述N个传动齿轮关于所述第二平面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摆臂包括第一摆臂本体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上;
所述第二摆臂包括第二摆臂本体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上;
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为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为所述第二轴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摆臂本体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
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一阻尼结构,所述第一阻尼结构包括第一阻尼凸轮、第二阻尼凸轮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阻尼凸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二阻尼凸轮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一阻尼凸轮接触;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向所述第二阻尼凸轮施加指向所述第一阻尼凸轮的弹性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阻尼弹簧,所述第一阻尼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阻尼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阻尼凸轮和所述基座接触;
所述第一摆臂本体还包括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
所述第一阻尼结构还包括:第三阻尼凸轮和第四阻尼凸轮,所述第三阻尼凸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四阻尼凸轮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三阻尼凸轮接触;
其中,所述第一阻尼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阻尼凸轮和所述第四阻尼凸轮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摆臂本体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
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二阻尼结构,所述第二阻尼结构包括第五阻尼凸轮、第六阻尼凸轮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五阻尼凸轮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上,所述第六阻尼凸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五阻尼凸轮接触;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向所述第六阻尼凸轮施加指向所述第二阻尼凸轮的弹性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阻尼弹簧,所述第二阻尼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阻尼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六阻尼凸轮和所述基座接触;
所述第二摆臂本体还包括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间隔设置,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
所述第二阻尼结构还包括:第七阻尼凸轮和第八阻尼凸轮,所述第七阻尼凸轮设置于所述第四连接部上,所述第八阻尼凸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七阻尼凸轮接触;
其中,所述第二阻尼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六阻尼凸轮和所述第八阻尼凸轮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三阻尼结构,所述第三阻尼结构包括第三转轴和第三阻尼弹簧,所述第三转轴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阻尼凸轮和所述第四阻尼凸轮两者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连接,另一者与所述第三转轴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阻尼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三转轴,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阻尼凸轮和所述第四阻尼凸轮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
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一摆臂远离所述第一轴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可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滑动;
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第二摆臂远离所述第一轴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第二连接块可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轴线的方向滑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一连接块两者中的一者具有第一滑槽,另一者包括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所述第一滑杆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一滑杆可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且所述第一滑杆可在第一滑槽内转动;和/或,
所述第二摆臂和所述第二连接块两者中的一者具有第二滑槽,另一者包括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轴线垂直,所述第二滑杆平行于所述第二轴线;所述第二滑杆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杆可在所述第二滑槽内转动。
13.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
其中,所述转轴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14.一种折叠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折叠屏,所述折叠屏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撑装置,所述第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三部分支撑于所述转轴机构上。
CN202222815581.7U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电子设备 Active CN2188630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5581.7U CN218863071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5581.7U CN218863071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63071U true CN218863071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51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15581.7U Active CN218863071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630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1020A1 (zh) * 2022-09-20 2024-03-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1020A1 (zh) * 2022-09-20 2024-03-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37321B2 (en) Foldable terminal
CN101051847B (zh) 便携式终端及其滑动支架
US10664013B2 (en) Flexible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flexible display module
US9964989B2 (en) Orbiting hinge
US1134336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flexible expandable display
CN108881528A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拍摄控制方法
EP3576399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photographing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0005694A (zh) 铰链结构、折叠机构以及移动终端
CN218863071U (zh)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电子设备
WO2021227692A1 (zh) 同步转轴机构、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JP2023534595A (ja) 携帯端末機用フォルダブルヒンジモジュール
JP2007113686A (ja) 携帯端末およびヒンジ機構
KR102158620B1 (ko)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용 힌지장치
EP4239987A1 (en) Main swing arm, rotation shaft mechanism and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EP4210305A1 (en) Rotating mechanism and foldable terminal
US7636590B2 (en) Self-cradling typ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14593134B (zh) 折叠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TW201918062A (zh) 便攜式電子裝置之影像投影裝置
CN113039770B (zh) 移动终端
CN116044887B (zh)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WO2024061019A1 (zh) 转轴装置以及折叠屏设备
EP4239988A1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CN212305466U (zh) 摄像翻转结构及电子设备
TWM556873U (zh) 便攜式電子裝置之影像投影裝置
WO2023093860A1 (zh) 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