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23570A - 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23570A
CN116023570A CN202111255051.5A CN202111255051A CN116023570A CN 116023570 A CN116023570 A CN 116023570A CN 202111255051 A CN202111255051 A CN 202111255051A CN 116023570 A CN116023570 A CN 1160235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leic anhydride
reaction
isobutene
copolymeriz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550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清
石行波
陈商涛
荔栓红
蔡玉东
杜斌
张振莉
马树刚
高克京
崔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5505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235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23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235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异丁烯和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通入到超重力反应器中,使异丁烯和马来酸酐共混和进行预反应;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液相产物通入到反应管反应器中继续进行反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异丁烯极性共聚的方法,通过超重力反应器加反应管式反应器的方式使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在极短的时间内充分共混,又通过控制了极性反应的时间、温度、反应物的浓度分布加快了进一步极性共聚反应的效率,缩短了进一步极性共聚的反应时间,降低了极性反应成本,提高了反应物的生成率;为高效生产异丁烯极性共聚物提供了更可行的方法。

Description

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极性聚合领域,尤其地,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异丁烯马来酸酐极性共聚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分子量不同、功能基团不同(酰胺-氨型、酰亚胺型、交联型、水解型、离子型等衍生产品)其用途也不同,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产品。低分子量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作为阻垢剂、分散剂、水泥浆的减水剂使用,中高分子量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作为木材和纸加工用粘接剂、乳液聚合稳定剂等使用。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中的酸酐基团可以发生酯化反应、酰胺化反应、亚胺化反应和离子化反应,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氨化后可作为黏合剂、水性涂料等使用,亚胺改性后可作为聚合稳定剂、粘接用乳胶使用,交联后用做吸水性树脂使用,性能优异、应用广泛,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国内目前尚无同类产品的成熟制备技术。
根据《石油化工》1990年第11期P739-744《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反应的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2年第2期P38-43《IBMA树脂的合成与表征》和《工业水处理》2013年第33卷第9期P56-59《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研究》三篇文献,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主要采用沉淀聚合的方法合成。异丁烯在常温下是气体,若与马来酸酐极性共聚,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将异丁烯直接通入到马来酸酐溶液中,这种方式异丁烯溶解时间较长,利用效率较低;也可将异丁烯液化后加入到马来酸酐溶液中,但这种方式成本较高。针对缩短异丁烯溶解时间,提高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反应效率、缩短反应时间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没有公开相关的反应装置和反应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备异丁烯极性共聚物在聚合生产中遇到的极性共聚效率低下、共聚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异丁烯和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通入到超重力反应器中,使异丁烯和马来酸酐共混和进行预反应;
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液相产物通入到反应管反应器中继续进行反应。
本发明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中,步骤S1中预反应时间为1~4s,压力为0.1~0.8MPa,反应温度为55~100℃。
本发明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中,步骤S2中反应时间为1~4h,压力为0.2~2MPa,反应温度为50~100℃。
本发明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中,步骤S1中超重力反应器的转速为100rpm~2000rpm;优选地,转速为300rpm~2000rpm。
本发明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中,步骤S1中,异丁烯与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的体积比为50-500:1。
本发明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中,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重量比为0.2-5:1,优选地,重量比为0.5-3:1。
本发明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中,所述引发剂用量为马来酸酐重量的1%-20%。
本发明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中,马来酸酐在所述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中的浓度为3wt%~25wt%,溶解马来酸酐和引发剂的溶剂为有机酸烷基酯、烷烃和芳香烃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中,所述引发剂为热分解型引发剂,包括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特丁基、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苯甲酸特丁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基酯、过氧化二碳二环己酯、偶氮二异丁腈和偶氮二异庚腈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管反应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液相进口和液相出口,所述壳体内设有多根中空的导流管,所述多根中空的导流管一端与所述液相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液相出口连通。
本发明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中,所述导流管的内径为3-6cm,导流管的数量为3-10根,长度为8-16cm,优选地,长度为10cm。
本发明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管反应器上设有压力控制阀门,压力控制的范围为0-10MPa。
本发明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中,步骤S2结束后,还包括分离步骤,将步骤S2得到的液固共混产物进行分离后,再对固相产物进行洗涤、干燥。
本发明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中,分离方式为过滤分离或离心分离,分离后的液相产物回收利用,洗涤所用的洗涤液为醇类液体,干燥方式为烘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针对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反应的特点,将过程强化设备超重力反应器引入到极性共聚反应中。超重力反应器相较于反应釜,可增强异丁烯传质效率、降低异丁烯溶解的时间,提升了异丁烯反应效率。
2、针对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反应的特点,将反应管式反应器引入到极性共聚反应中。反应管相较于反应釜,可实现反应热的有效去除,精确控制反应温度,实现对停留时间的有效要求,控制反应物的浓度分布,最终生产出均匀的异丁烯极性共聚物,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反应的转化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异丁烯极性共聚的方法,通过超重力反应器加反应管式反应器的方式使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在极短的时间内充分共混,又通过控制了极性反应的时间、温度、反应物的浓度分布加快了进一步极性共聚反应的效率,缩短了进一步极性共聚的反应时间,降低了极性反应成本,提高了反应物的生成率;为高效生产异丁烯极性共聚物提供了更可行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所得聚合物的红外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本发明内容对本发明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一种异丁烯极性共聚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氮气吹扫后,将升温到55-100℃的异丁烯与加热到55-100℃的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在超重力反应器中相接触,使异丁烯与马来酸酐进行充分的共混和初步的极性共聚反应;反应单体通过超重力反应器的停留时间为1~4s,出口温度为50-100℃;
(2)将步骤(1)得到的液相产物通过缓冲罐和计量泵全部通入到反应管反应器后,继续进行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极性共聚反应;其中,挥发的异丁烯可循环利用,共聚反应温度为50-100℃,共聚反应压力为0.2~2MPa,共聚反应时间为1-4h;
(3)将步骤(2)得到的液固共混产物进行分离后,再对固相产物进行洗涤、干燥,得到固体产物为马来酸酐官能团极性共聚物。
如图1所示,加热后的异丁烯和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通过计量泵加入到超重力反应器中,异丁烯从气相进口进入超重力反应器,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从液相入口进入超重力反应器,进行充分混合和初步的极性共聚反应,未反应的气相异丁烯循环至超重力反应器的气相进口,得到的液相产物通过缓冲罐、计量泵进入到反应管反应器中,继续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未能参加反应的气相异丁烯循环至超重力反应器的气相进口进行回收利用,反应结束后经过分离,液相产物循环至超重力反应器的液相入口循环利用,固相产物经洗涤、干燥最终得到异丁烯马来酸酐极性共聚物。
异丁烯与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在超重力反应器中可以气液逆流、气液并流或气液折流的方式进行共混和初步反应。使用的超重力反应器可使异丁烯气体与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充分且快速的互溶,并完成初步的极性共聚反应。
本发明使用的反应管式反应器相较于普通的反应釜,能有效的去除极性共聚反应的聚合热,较好的控制聚合反应温度;提供反应物料必要的停留时间;提供必要的物料混合条件,保证反应器内浓度分布较为均匀;操作费用较低。
实施例1
在氮气吹扫超重力反应器后,将含有3.1g偶氮二异丁腈和196g马来酸酐的1.4L乙酸异戊酯溶液经过换热后至60℃,经由计量泵进入超重力反应器的液相入口,异丁烯经过换热后至60℃,经由计量泵进入气相入口,气液在超重力反应器内充分混合并进行初步反应;其中,在超重力反应器内的气液比为400:1(v/v),操作压力为0.6Mpa。
将超重力反应器得到的液相产物通过缓冲罐和计量泵通入到反应管中继续进行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共聚反应,反应温度为60℃,反应压力为0.6MPa,反应管数为10根,反应管内径为5cm,反应时间为3h;
将得到的液固共混产物进行过滤分离后,再用乙醇对固相产物进行洗涤、干燥,得到白色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粉末。
表1为改变超重力反应器的转速,气液在超重力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以及共聚物的产量。
表1
序号 超重力转速 停留时间 共聚物质量 共聚物数均分子量
1 500 4 252g 51000
2 1000 2.5 277g 69000
3 1500 2 269g 63000
4 2000 1 264g 59000
实施例2
在氮气吹扫超重力反应器后,将含有3.1g偶氮二异丁腈和196g马来酸酐的1.4L乙酸异戊酯胺溶液经过换热后至60℃,经由计量泵进入超重力反应器的液相入口,异丁烯经过换热后至60℃,经由计量泵进入气相入口,气液在超重力反应器内充分混合并进行初步反应;其中,在超重力反应器内的转速为1000rpm,操作压力为0.6Mpa,气液停留时间为2.5秒。
将超重力反应器得到的液相产物通过缓冲罐和计量泵通入到反应管中继续进行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共聚反应,反应温度为60℃,反应压力为0.6MPa,反应管数为10根,反应管内径为5cm,反应时间为3h;
将得到的液固共混产物进行过滤分离后,再用乙醇对固相产物进行洗涤、干燥,得到白色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粉末。
表2为改变超重力反应器的气液比,以及共聚物的产量。
表2
序号 气液比 共聚物质量 共聚物数均分子量
1 100 260g 61000
2 300 288g 72000
3 400 277g 69000
4 500 274g 67000
实施例3
在氮气吹扫超重力反应器后,将含有3.1g过氧化苯甲酰和196g马来酸酐的1.4L乙酸丁酯溶液经过换热后至60℃,经由计量泵入超重力反应器的液相入口,异丁烯经过换热后至60℃,经由计量泵进入气相入口,气液在超重力反应器内充分混合并进行初步反应;其中,在超重力反应器内的气液比为300:1(v/v),转速为1000rpm,气液停留时间为2.5s。
将超重力反应器得到的液相产物通过缓冲罐和计量泵通入到反应管中继续进行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极性共聚反应,反应温度为60℃,反应压力为0.6MPa,反应管数为10根,反应管内径为5cm,反应时间为3h;
将得到的液固共混产物进行过滤分离后,再用乙醇对固相产物进行洗涤、干燥,得到白色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粉末。
表3为改变超重力反应器的操作压力,以及共聚物的产量。
表3
序号 超重力压力 共聚物质量 共聚物数均分子量
1 0.2Mpa 268g 67000
2 0.6Mpa 288g 72000
3 1Mpa 291g 74000
4 2Mpa 300g 75000
实施例4
在氮气吹扫超重力反应器后,将含有3.1g过氧化苯甲酰和196g马来酸酐的1.4L乙酸丁酯溶液经过换热后,经由计量泵进入超重力反应器的液相入口,异丁烯经过换热后经由流量计进入气相入口,气液在超重力反应器内充分混合并进行初步反应;其中,在超重力反应器内的气液比为300:1(v/v),转速为1000rpm,操作压力为0.6Mpa,停留时间为2.5s。
将超重力反应器得到的液相产物通过缓冲罐和计量泵通入到反应管中继续进行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极性共聚反应,反应温度为60℃,反应压力为0.6MPa,反应管数为10根,反应管内径为5cm,反应时间为3h;
将得到的液固共混产物进行过滤分离后,再用乙醇对固相产物进行洗涤、干燥,得到白色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粉末。
表4为改变超重力反应器的入口温度,以及共聚物的产量。
表4
序号 超重力入口温度 共聚物质量 共聚物数均分子量
1 55℃ 266g 79000
2 75℃ 298g 65000
3 90℃ 300g 51000
实施例5
在氮气吹扫超重力反应器后,将含有3.1g偶氮二异丁腈和196g马来酸酐的1.4L乙酸异戊酯溶液经过换热后至75℃,经由计量泵进入超重力反应器的液相入口,异丁烯经过换热后至75℃,经由计量泵进入气相入口,气液在超重力反应器内充分混合并进行初步反应;其中,在超重力反应器内的气液比为300:1(v/v),转速为1000rpm,操作压力为0.6Mpa,停留时间为2.5s。
将超重力反应器得到的液相产物通过缓冲罐和计量泵通入到反应管中继续进行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共聚反应,反应压力为0.6MPa,反应管数为10根,反应管内径为5cm,反应时间为3h;
将得到的液固共混产物进行离心分离后,再用乙醇对固相产物进行洗涤、干燥,得到白色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粉末。
表5为改变反应管的操作温度,以及共聚物的产量。
表5
序号 反应管温度 共聚物质量 共聚物数均分子量
1 55℃ 275g 72000
2 70℃ 305g 60000
3 90℃ 302g 49000
图2为该实施例5序号1条件下得到的共聚物的红外谱图,1772cm-1和1851cm-1为酸酐的C=O伸缩振动吸收峰,3000cm-1附近为甲基和亚甲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实施例6
在氮气吹扫超重力反应器后,将含有3.1g过氧化二碳二环己酯和196g马来酸酐的1.4L乙酸丁酯溶液经过换热后至75℃,经由计量泵进入超重力反应器的液相入口,异丁烯经过换热后至75℃,经由计量泵进入气相入口,气液在超重力反应器内充分混合并进行初步反应;其中,在超重力反应器内的气液比为300:1(v/v),转速为1000rpm,操作压力为0.6Mpa,停留时间为2.5s。
将超重力反应器得到的液相产物通过缓冲罐和计量泵通入到反应管中继续进行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极性共聚反应,反应温度为70℃,反应管数为10根,反应管内径为5cm,反应时间为3h;
将得到的液固共混产物进行离心分离后,再用乙醇对固相产物进行洗涤、干燥,得到白色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粉末。
表6为改变反应管的操作压力,以及共聚物的产量。
表6
序号 反应管压力 共聚物质量 共聚物数均分子量
1 0.2Mpa 287g 52000
2 0.6Mpa 305g 60000
3 2Mpa 300g 62000
实施例7
在氮气吹扫超重力反应器后,将含有3.1g偶氮二异丁腈和196g马来酸酐的1.4L乙酸异戊酯溶液经过换热后至75℃,经由计量泵进入超重力反应器的液相入口,异丁烯经过换热后至75℃,经由计量泵进入气相入口,气液在超重力反应器内充分混合并进行初步反应;其中,在超重力反应器内的气液比为300:1(v/v),转速为1000rpm,操作压力为0.6Mpa,停留时间为2.5s。
将超重力反应器得到的液相产物通过缓冲罐和计量泵通入到反应管中继续进行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极性共聚反应,反应温度为70℃,反应压力为0.6MPa,反应管内径为5cm,反应时间为3h;
将得到的液固共混产物进行离心分离后,再用乙醇对固相产物进行洗涤、干燥,得到白色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粉末。
表7为改变反应管的管数,以及共聚物的产量。
表7
Figure BDA0003323836580000131
实施例8
在氮气吹扫超重力反应器后,将含有一定量的偶氮二异丁腈和196g马来酸酐的1.4L乙酸异戊酯溶液经过换热后至75℃,经由计量泵进入超重力反应器的液相入口,异丁烯经过换热后至75℃,经由计量泵进入气相入口,气液在超重力反应器内充分混合并进行初步反应;其中,在超重力反应器内的气液比为300:1(v/v),转速为1000rpm,操作压力为0.6Mpa,停留时间为2.5s。
将超重力反应器得到的液相产物通过缓冲罐和计量泵通入到反应管中继续进行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极性共聚反应,反应温度为70℃,反应压力为0.6MPa,反应管数为10根,反应管内径为5cm,反应时间为3h;
将得到的液固共混产物进行过滤分离后,再用乙醇对固相产物进行洗涤、干燥,得到白色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粉末。
表8为改变体系中引发剂用量,以及共聚物的产量。
表8
序号 引发剂质量 共聚物质量 共聚物数均分子量
1 3.1g 305g 60000
2 15.4g 307g 49000
3 31g 305g 32000
实施例9
在氮气吹扫超重力反应器后,将含有3.1g偶氮二异丁腈和一定量的马来酸酐的1.4L乙酸异戊酯溶液经过换热后至75℃,经由计量泵进入超重力反应器的液相入口,异丁烯经过换热后至温度为75℃,经由计量泵进入气相入口,气液在超重力反应器内充分混合并进行初步反应;其中,在超重力反应器内的气液比为300:1(v/v),转速为1000rpm,操作压力为0.6Mpa,停留时间为2.5s。
将超重力反应器得到的液相产物通过缓冲罐和计量泵通入到反应管中继续进行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极性共聚反应,反应温度为70℃,反应压力为0.6MPa,反应管数为10根,反应管内径为5cm,反应时间为3h;
将得到的液固共混产物进行过滤分离后,再用乙醇对固相产物进行洗涤、干燥,得到白色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粉末。
表9为改变体系中马来酸酐与溶剂的比例,以及共聚物的产量。
表9
序号 马来酸酐与溶液的比例 共聚物质量 共聚物数均分子量
1 5% 228g 48000
2 14% 305g 60000
3 22% 297g 69000
对比例1
本对比例在超重力转速为0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即将含有3.1g偶氮二异丁腈和196g的马来酸酐的1.4L乙酸异戊酯溶液经过换热后至60℃,异丁烯经过换热后至温度为60℃后,直接通过缓冲罐和计量泵通入到反应管中进行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极性共聚反应,反应温度为60℃,反应压力为0.6MPa,反应管数为10根,反应管内径为5cm,反应时间为3h;
将得到的液固共混产物进行过滤分离后,再用乙醇对固相产物进行洗涤、干燥,得到白色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粉末173g。
与在有超重力条件下(气液比为300:1(v/v),操作压力为0.6Mpa,转速为1000rpm)相比,相同的反应时间下,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粉末产率降低。
对比例2
本对比例在超重力转速为0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即将含有3.1g偶氮二异丁腈和196g的马来酸酐的1.4L乙酸异戊酯溶液经过换热后至60℃,异丁烯经过换热后至温度为60℃后,直接通过缓冲罐和计量泵通入到反应管中进行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极性共聚反应,反应温度为60℃,反应压力为0.6MPa,反应管数为10根,反应管内径为5cm;
将得到的液固共混产物进行过滤分离后,再用乙醇对固相产物进行洗涤、干燥,得到白色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粉末。
表10为改变反应管的反应时间,以及共聚物的产量。
表10
序号 反应管的反应时间 共聚物质量
1 5h 272g
2 6h 294g
3 7h 303g
与在有超重力条件下(气液比为300:1(v/v),操作压力为0.6Mpa,转速为1000rpm)相比,若得到质量相差无几的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粉末,反应管的反应时间需增加1倍以上。
对比例3
本对比例在氮气吹扫超重力反应器后,将含有3.1g偶氮二异丁腈和196g的马来酸酐的1.4L乙酸异戊酯溶液经过换热后至60℃,经由计量泵进入超重力反应器的液相入口,异丁烯经过换热后至温度为60℃,经由计量泵进入气相入口,气液在超重力反应器内充分混合并进行初步反应;其中,在超重力反应器内的气液比为300:1(v/v),转速为1000rpm,操作压力为0.6Mpa,停留时间为2.5s。
将超重力反应器得到的液相产物通过缓冲罐和计量泵通入到反应釜中继续进行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极性共聚反应,反应温度为60℃,反应压力为0.6MPa,反应时间为3h;
将得到的液固共混产物进行过滤分离后,再用乙醇对固相产物进行洗涤、干燥,得到白色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粉末。
表11是反应管与反应釜在相同的实验条件及相同的反应时间下,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产量。
表11
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产量
反应管 305g
反应釜 290g
反应管相较于反应釜,在相同的实验条件和相同的反应时间下,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粉末产率会提高。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异丁烯和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通入到超重力反应器中,使异丁烯和马来酸酐共混和进行预反应;
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液相产物通入到反应管反应器中继续进行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预反应时间为1~4s,压力为0.1~2MPa,反应温度为55~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反应时间为1~4h,压力为0.2~2MPa,反应温度为50~1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超重力反应器的转速为100rpm~2000rpm;优选地,转速为300rpm~2000rp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异丁烯与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的体积比为50-50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重量比为0.2-5:1,优选地,重量比为0.5-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用量为马来酸酐重量的1%-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马来酸酐在所述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中的浓度为3wt%~25wt%,溶解马来酸酐和引发剂的溶剂为有机酸烷基酯、烷烃和芳香烃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热分解型引发剂,包括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特丁基、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苯甲酸特丁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基酯、过氧化二碳二环己酯、偶氮二异丁腈和偶氮二异庚腈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管反应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液相进口和液相出口,所述壳体内设有多根中空的导流管,所述多根中空的导流管一端与所述液相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液相出口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的内径为3-6cm,导流管的数量为3-10根,长度为8-16cm,优选地,长度为10cm。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管反应器上设有压力控制阀门,压力控制的范围为0-10MPa。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结束后,还包括分离步骤,将步骤S2得到的液固共混产物进行分离后,再对固相产物进行洗涤、干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离方式为过滤分离或离心分离,分离后的液相产物回收利用,洗涤所用的洗涤液为醇类液体,干燥方式为烘干。
CN202111255051.5A 2021-10-27 2021-10-27 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 Pending CN1160235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5051.5A CN116023570A (zh) 2021-10-27 2021-10-27 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5051.5A CN116023570A (zh) 2021-10-27 2021-10-27 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23570A true CN116023570A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71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55051.5A Pending CN116023570A (zh) 2021-10-27 2021-10-27 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2357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96547A (zh) * 2023-06-26 2023-07-28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低分子量烯烃功能聚合物的回收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208A (zh) * 1995-06-07 1998-07-08 巴斯福股份公司 低分子量高活性聚异丁烯的制备
CN1440428A (zh) * 2000-07-06 2003-09-03 Isp投资有限公司 制备马来酸酐、c1-4烷基乙烯基醚和异丁烯三元共聚物的连续、不含溶剂的方法
JP2005008801A (ja) * 2003-06-20 2005-01-13 Tosoh Corp 無水マレイン酸・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11247179A (zh) * 2017-10-14 2020-06-05 Tpc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非无规异丁烯共聚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208A (zh) * 1995-06-07 1998-07-08 巴斯福股份公司 低分子量高活性聚异丁烯的制备
CN1440428A (zh) * 2000-07-06 2003-09-03 Isp投资有限公司 制备马来酸酐、c1-4烷基乙烯基醚和异丁烯三元共聚物的连续、不含溶剂的方法
JP2005008801A (ja) * 2003-06-20 2005-01-13 Tosoh Corp 無水マレイン酸・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11247179A (zh) * 2017-10-14 2020-06-05 Tpc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非无规异丁烯共聚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解静: "高超重力环境细乳液可控制备方法及聚合新工艺",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pages 5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96547A (zh) * 2023-06-26 2023-07-28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低分子量烯烃功能聚合物的回收方法及应用
CN116496547B (zh) * 2023-06-26 2023-09-15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低分子量烯烃功能聚合物的回收方法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85358B2 (ja) ラジカル重合および縮合反応によるポリマーの生成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に関する装置および生成物
CN101712755B (zh) 末端含双键的烷氧基聚醚及其制备方法
KR100666889B1 (ko) 폴리비닐 알코올계 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및 폴리비닐알코올계 중합체
CN101921349A (zh) 连续的不饱和单体含水分散体的辐射聚合方法
CN1114622C (zh) 末端不饱和的均聚和共聚长链的制备方法
CN1612905A (zh) 自由基退减沉淀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23570A (zh) 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
CN107151283B (zh) 一种光学材料专用聚乙烯醇的制备方法
WO2021208234A9 (zh) 无溶剂型增粘扩链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140150B (zh) 一种丙烯酸酯橡胶的制备方法
CN116023568A (zh) 超重力反应器在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中的应用及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
CN107312169A (zh) 一种聚酮生产工艺方法及其工艺装置
JPS62141046A (ja) エチレン共重合体水性分散液
CN116023569A (zh) 一种采用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异丁烯极性共聚的方法
CN115340623B (zh) 一种制备聚偏氟乙烯树脂的方法
CN115181200B (zh) 一种C4-C8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5181201B (zh) 一种C4-C8α-单烯烃与马来酸酐的共聚方法
CN1012615B (zh) 聚丙烯酸酯类的聚合方法
CN115197356B (zh) 一种C4-C6α-单烯烃与马来酸酐的共聚方法
CN1392169A (zh) 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溶剂热合成制备方法
CN1082945A (zh)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CN1058972A (zh) 一种高吸水树脂的制造方法
JP4717177B2 (ja)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重合体
CN217248851U (zh) 一种乙烯-乙烯醇的生产装置
CN108409568A (zh) (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