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81200B - 一种C4-C8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C4-C8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81200B
CN115181200B CN202210798162.9A CN202210798162A CN115181200B CN 115181200 B CN115181200 B CN 115181200B CN 202210798162 A CN202210798162 A CN 202210798162A CN 115181200 B CN115181200 B CN 1151812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leic anhydride
alpha
olefin
mono
static mix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981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81200A (zh
Inventor
胡清
蔡玉东
陈商涛
荔栓红
石行波
杜斌
张英杰
高宇新
张振莉
杨国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9816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812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81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812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812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812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210/08Butenes
    • C08F210/10Isobut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01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polymerisation apparatu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14Monomers containing five or more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 C08F222/04Anhydrides, e.g. cyclic anhydrides
    • C08F222/06Maleic anhydrid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4‑C8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惰性氛围中,将C4‑C8α‑单烯烃与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在含有静止元件的混合器中停留5‑20s进行混合,得共混溶液;(2)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共混溶液通入至少2个管式反应器中在0.1‑5MPa下共聚反应1‑3h至反应结束后,经分离、洗涤、干燥,得所述C4‑C8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其中,整个过程的温度控制在50‑100℃。该方法通过使用含有静止元件的混合器结合管式反应器进行共聚反应,可显著降低C4‑C8α‑单烯烃溶解时间,大幅节约能耗,提高反应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C4-C8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4-C8α-单烯烃—马来酸酐极性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C4至C8的α-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产品,共聚物中的酸酐基团可以发生酯化、酰胺化、亚胺化和离子化等反应,得到的产物可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例如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中的酸酐基团,通过一系列反应得到的不同分子量、不同功能基团(酰胺-氨型、酰亚胺型、交联型、水解型、离子型等)的衍生产品的用途也是不同的。低分子量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作为阻垢剂、分散剂、水泥浆的减水剂使用,中高分子量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作为木材和纸加工用粘接剂、乳液聚合稳定剂等使用。氨化后的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作为黏合剂、水性涂料等使用,亚胺改性后的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作为聚合稳定剂、粘接用乳胶使用,交联后的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可用做吸水性树脂使用,应用广泛。因此,C4至C8的α-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性能优异,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现有的C4至C8的α-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沉淀聚合的方法合成,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将C4-C8α-单烯烃直接加入到马来酸酐溶液中进行共聚反应,如:中国专利文献CN111285968A公开了一种高交替性可控分子量顺酐异丁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于高压釜中,在无氧条件下,将顺酐与溶剂搅拌混合;2)向高压釜中通入异丁烯气体和溶有引发剂的溶剂进行反应;3)将反应取得的混合体系过滤,取滤饼以极性有机溶剂、水洗涤,干燥得顺酐异丁烯共聚物。中国专利文献CN102690393A公开了一种C5共混溶液-马来酸酐制备的含有功能性基团的共聚物及制备方法,具体是在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将单体马来酸酐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加入到酯类介质中充分溶解后,再加入C5共混溶液于体系中溶解,得到C5与马来酸酐共聚物的乳白色的稳定的固液分散体系,经离心分离,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C5与马来酸酐高度交联的共聚物,其中,C5共混溶液中烯烃和二烯烃均与马来酸酐发生反应。中国专利文献CN107722177A公开了一种混合碳四利用的方法和装置,装置具体包括聚合设备、气液分离器、裂解设备和液固分离器。通过共聚反应和蒸汽裂解反应相结合,使混合碳四充分得到利用,提供的含有马来酸酐官能团的聚合物,可以进一步作为功能材料的原料进行应用。
上述文献中公开的方法均存在C4-C8α-单烯烃溶解时间较长,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因此,如何缩短C4-C8α-单烯烃溶解时间,进而提高C4-C8α-单烯烃与马来酸酐共聚反应效率、缩短反应时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中国专利文献CN105143276A和CN111234081A均公开了在管式反应器中制备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缩短了C4-C8α-单烯烃溶解时间,但是均存在共聚反应温度高(130℃以上),易导致局部温度过高,发生爆聚,且能耗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管式反应器制备C4-C8α-单烯烃与马来酸酐极性共聚物时存在共聚反应温度高(130℃以上),易导致局部温度过高,发生爆聚,且能耗高等缺陷,从而提供一种C4-C8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C4-C8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惰性氛围中,将C4-C8α-单烯烃与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在含有静止元件的反应器中停留5-20s进行混合,得共混溶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共混溶液通入至少2个并联的管式反应器中在0.1-5MPa下共聚反应1-3h至反应结束后,经分离、洗涤、干燥,得所述C4-C8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
其中,整个制备过程的温度控制在50-100℃。
如果更换混合方式,比如将引发剂与C4-C8α-单烯烃在溶剂中混合后,再与马来酸酐溶液一起在含有静止元件的反应器中混合;或者是将C4-C8α-单烯烃和马来酸酐先溶于溶剂中,然后再与引发剂一起在含有静止元件的反应器中混合,会延长C4-C8α-单烯烃的溶解时间,降低C4-C8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的产率。
可选的,C4-C8α-单烯烃为双键在分子链端部的单烯烃,碳原子数4-8。
可选的,所述惰性氛围为氮气、氦气和氩气等中的任一种,现有的惰性氛围均能满足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但是出于成本的考虑,一般采用氮气。
可选的,所述管式反应器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多根中空的导流管,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导流管连通。
可选地,所述导流管为3-10根,每根所述导流管的内径为3-6cm,长度为8-12cm。
可选的,所述管式反应器内的所述导流管为蛇形、弯弧形和直形等中的任一种方式分布。
可选的,所述管式反应器上还设有压力控制阀,所述压力控制阀的压力控制范围为0-10MPa。
可选的,所述含有静止元件的混合器为静态混合器,所述静态混合器的两端至少含有2个进口和2个出口;优选地,所述C4-C8α-单烯烃与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分别从不同的进口进入所述静态混合器。
其中,C4-C8α-单烯烃从其中一个进口进入静态混合器,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从另一个进口进入静态混合器,其中一个出口用于将未融入马来酸酐溶液中的C4-C8α-单烯烃排出并返回静态混合器进行循环利用,另一个出口排出的液体为含有C4-C8α-单烯烃、引发剂和马来酸酐的共混溶液。
优选地,步骤(1)中,在惰性氛围中,将50-100℃的C4-C8α-单烯烃与50-100℃的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在含有静止元件的混合器中停留5-20s进行混合,并在混合的同时完成初步共聚反应,得共混溶液。
可选的,所述静态混合器选自SV型静态混合器、SX型静态混合器和SK型静态混合器中的任一种,优选地,所述静态混合器的长度为20-70cm,内孔直径为3-20cm,所述静止元件之间等距间隔,间隔距离为0.1-0.5cm。
可选的,所述C4-C8α-单烯烃与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在静态混合器中可以层流、过渡流或紊流的方式进行共混。
可选地,所述静态混合器中用于排出含有C4-C8α-单烯烃、引发剂和马来酸酐的共混溶液的出口与每个所述管式反应器的入口连通,优选地,所述静态混合器中用于排出含有C4-C8α-单烯烃、引发剂和马来酸酐的共混溶液的出口通过缓冲罐、计量泵和分流泵与每个所述管式反应器的入口连通。
可选的,步骤(2)中分离得到的液体中含有过量的未反应的C4-C8α-单烯烃。
可选的,步骤(1)中,所述混合的压力为0.1-1MPa;
步骤(1)中,所述C4-C8α-单烯烃与所述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的质量比为1:(5-55)。
可选的,步骤(1)中,所述C4-C8α-单烯烃与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0.2-5):1,优选地,质量比为(0.6-3):1;
步骤(1)中,所述引发剂与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0.01-0.20):1;
步骤(1)中,所述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中所述马来酸酐的浓度为3wt%-25wt%。
可选的,所述引发剂为热分解型引发剂,优选地,所述引发剂选用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特丁基、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苯甲酸特丁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基酯、过氧化二碳二环己酯、偶氮二异丁腈和偶氮二异庚腈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中的溶剂为有机酸烷基酯、烷烃和芳香烃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有机酸烷基酯可选自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和乙酸丙酯等中的任一种;
所述烷烃可选自C5-C16直链或支链的液态烷烃,如戊烷、己烷、庚烷等中的任一种;
所述芳香烃可选自如甲苯、苯等中的任一种。
可选的,步骤(2)中,所述分离的方式为过滤或离心,分离后的液相为有机溶剂,可回收利用。
可选的,步骤(2)中,采用醇类进行洗涤,如乙醇、甲醇、异丙醇等。
可选的,步骤(2)中,所述干燥为烘干,干燥温度为60-1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C4-C8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制备方法,通过使用含有静止元件的混合器(静态混合器)并限定停留时间,可使C4-C8α-单烯烃与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充分且快速的互溶,同时完成初步的极性共聚反应,结合后续采用管式反应器进行共聚反应,可显著降低共聚反应温度,整个过程的温度控制在50-100℃即可,避免了高温导致局部温度过高,发生爆聚的风险,且降低了能耗。除此之外,也大大节约了C4-C8α-单烯烃溶解时间,提高了反应效率、缩短了反应时间。
2、针对C4-C8α-单烯烃与马来酸酐反应的特点,将过程强化设备静态混合器引入到极性共聚反应中。静态混合器可增强C4-C8α-单烯烃传质效率、提高C4-C8α-单烯烃溶解程度,提升了C4-C8α-单烯烃反应效率,同时静态混合器中不含动态元件,使极性反应更加节能环保高效。
3、针对C4-C8α-单烯烃与马来酸酐反应的特点,将管式反应器引入到极性共聚反应中。相较于反应釜,管式反应器可实现反应热的有效去除,精确控制反应温度,实现对停留时间的有效要求,控制反应物的浓度分布,最终生产出均匀的C4-C8α-单烯烃极性共聚物,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反应的转化率。
4、针对C4-C8α-单烯烃与马来酸酐反应的特点,在极性共聚反应中,将至少两个管式反应器并联进行极性共聚反应。并联反应方式相较于两个管式反应器串联、采用一个体积更大的管式反应器、或两个并联的反应釜来说,能有效的去除极性共聚反应的聚合热,较好的控制聚合反应温度;提供必要的物料混合条件,保证反应器内浓度分布较为均匀;操作费用较低,且大幅增加了聚合物的产量反应效率以及反应量将大幅提升,有利于产品工业化生产。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C4-C8α-单烯烃极性共聚的方法,通过静态混合器加并联管式反应器的方式使C4-C8α-单烯烃与马来酸酐在极短的时间内充分共混,结合控制极性共聚反应的时间及温度等参数,加快了进一步极性共聚反应的效率,缩短了进一步极性共聚的反应时间,降低了极性反应成本,提高了反应物的生成率;为高效生产C4-C8α-单烯烃极性共聚物提供了更可行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制得的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红外色谱图;
图3为实施例20制得的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红外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
内孔直径为3-20cm,内部的静止元件等距间隔,间隔距离为0.1cm-0.5cm的静态混合器均能满足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为方便比较,以下各实施例及对比例中均采用内孔直径为10cm,静止元件之间间隔距离为0.5cm的静态混合器。
壳体内部每根导流管的内径为3-6cm,导流管为3-10根(导流管以蛇形、直形或弧形等方式分布),长度为8-12cm的管式反应器均能满足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为方便比较,以下各实施例及对比例中均采用每根导流管的内径为6cm,导流管为3根(三根导流管为等间距直形分布,间距为1cm),长度为10cm的管式反应器。
实施例1-2
如图1所示,为C4-C8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如下:
(1)氮气吹扫静态混合器后,将4.7g偶氮二易丁腈、294g马来酸酐溶于2.1L乙酸异戊酯中得到含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溶液A),该溶液A换热至60℃后,通过计量泵计量后经静态混合器的入口进入静态混合器,α-单烯烃(异丁烯)换热至60℃后,通过计量泵计量后经静态混合器的入口进入静态混合器,α-单烯烃和溶液A在静态混合器内的质量比为1:12,α-单烯烃和溶液A在静态混合器内充分混合并进行初步反应,得到共混溶液。其中,静态混合器的操作压力为0.6Mpa。
(2)将步骤(1)得到的共混溶液通过缓冲罐和计量泵、分流泵后通入到两个并列的管式反应器中继续进行共聚反应,反应温度为60℃,反应压力为1MPa,反应时间为3h;然后将得到的液固共混物进行过滤分离,得到的固相用无水乙醇进行洗涤、70℃烘干,得到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
如图2所示,为实施例1制得的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红外谱图,其中,1771.16cm-1和1852.49cm-1为酸酐的C=O伸缩振动吸收峰,2900cm-1附近为甲基和亚甲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下表1中为按照上述的试验条件,改变静态混合器长度以及α-单烯烃和溶液A在静态混合器中的停留时间,最终得到的共聚物的产量及数均分子量。
表1
静态混合器长度 停留时间 共聚物质量 共聚物数均分子量
实施例1 70cm 20s 428g 107000
实施例2 20cm 5s 387g 85000
实施例3-4
实施例3-4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仅在于步骤(1)中α-单烯烃和溶液A在静态混合器内的质量比不同,实施例3-4的步骤(1)中α-单烯烃和溶液A在静态混合器内的质量比及共聚物的质量和数据分子量具体见下表所示。
表2
实施例5-6
实施例5-6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仅在于步骤(1)中静态混合器的操作压力不同,实施例5-6的步骤(1)中静态混合器的操作压力及共聚物的质量和数据分子量具体见下表所示。
表3
静态混合器的操作压力 共聚物质量 共聚物数均分子量
实施例5 0.1Mpa 384g 94000
实施例6 1Mpa 431g 103000
实施例7-8
实施例7-8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仅在于步骤(1)中α-单烯烃和溶液A换热后的温度不同,实施例7-8的步骤(1)中α-单烯烃和溶液A换热后的温度相同,具体换热后的温度及共聚物的质量和数据分子量具体见下表所示。
表4
实施例9-10
实施例9-10与实施例7相似,区别仅在于步骤(2)的反应温度不同,实施例9-10的步骤(2)中的反应温度及共聚物的质量和数据分子量具体见下表所示。
表5
反应温度 共聚物质量 共聚物数均分子量
实施例9 70℃ 441g 98000
实施例10 90℃ 430g 76000
实施例11-12
实施例11-12与实施例9相似,区别仅在于,步骤(2)中反应压力不同,实施例11-12的步骤(2)中的反应压力及共聚物的质量和数据分子量具体见下表所示。
表6
反应压力 共聚物质量 共聚物数均分子量
实施例11 0.2Mpa 410g 86000
实施例12 3Mpa 435g 90000
实施例13-14
实施例13-14与实施例9相似,区别仅在于,步骤(1)中引发剂用量不同,实施例13-14的步骤(1)中的引发剂用量及共聚物的质量和数据分子量具体见下表所示。
表8
引发剂质量 共聚物质量 共聚物数均分子量
实施例13 23g 440g 68000
实施例14 50g 453g 47000
实施例15-16
实施例15-16与实施例9相似,区别仅在于,步骤(1)中马来酸酐用量不同,实施例15-16的步骤(1)中的马来酸酐用量及共聚物的质量和数据分子量具体见下表所示。
表8
马来酸酐用量 共聚物质量 共聚物数均分子量
实施例15 98g 132g 61000
实施例16 525g 440g 90000
实施例17-20
实施例17-20与实施例9相似,区别仅在于,步骤(1)中α-单烯烃的种类以及α-单烯烃与溶液A的质量比不同,实施例17-20的步骤(1)中的α-单烯烃的种类,α-单烯烃与溶液A的质量比及共聚物的质量和数据分子量具体见下表所示。
表9
如图3所示,为实施例20制得的共聚物的红外谱图,1773.35cm-1和1856.10cm-1为酸酐的C=O伸缩振动吸收峰,2900cm-1附近为甲基和亚甲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对比例1
将4.7g偶氮二易丁腈、294g马来酸酐溶于2.1L乙酸异戊酯中得到含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溶液A),该溶液A换热至70℃后,α-单烯烃(异丁烯)换热至70℃后,α-单烯烃和溶液A按照质量比为1:12分别通过缓冲罐和计量泵、分流泵后通入到两个并列的管式反应器中继续进行共聚反应,反应温度为70℃,反应压力为1MPa,反应时间为3h;然后将得到的液固共混物进行过滤分离,得到的固相用无水乙醇进行洗涤、70℃烘干,得到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
该对比例制得的白色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336g,数均分子量为76000。
由该对比例与实施例9相比可知,其他条件相同,只是省略在静态混合器进行充分共混和初步反应的条件下,最终得到的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产率降低。
对比例2
(1)氮气吹扫静态混合器后,将4.7g偶氮二易丁腈、294g马来酸酐溶于2.1L乙酸异戊酯中得到含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溶液A),该溶液A换热至70℃后,通过计量泵计量后经静态混合器的入口进入静态混合器,α-单烯烃(异丁烯)换热至70℃后,通过计量泵计量后经静态混合器的入口进入静态混合器,α-单烯烃和溶液A在静态混合器内的质量比为1:12,α-单烯烃和溶液A在静态混合器内充分混合并进行初步反应(停留时间为20s),得到共混溶液。其中,静态混合器的长度为70cm,内孔直径为10cm,操作压力为0.6Mpa。
(2)将步骤(1)得到的共混溶液通入一个能够容纳上述共混溶液的管式反应器中继续进行共聚反应,反应温度为70℃,反应压力为1MPa,反应时间为3h;然后将得到的液固共混物进行过滤分离,得到的固相用无水乙醇进行洗涤、70℃烘干,得到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
该对比例制得的白色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350g,数均分子量为87000。
由该对比例与实施例9相比可知,其他条件相同,只是将两个并列的管式反应器调换成一个管式反应器的条件下,最终得到的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产率降低。
对比例3
(1)氮气吹扫静态混合器后,将4.7g偶氮二易丁腈、294g马来酸酐溶于2.1L乙酸异戊酯中得到含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溶液A),该溶液A换热至70℃后,通过计量泵计量后经静态混合器的入口进入静态混合器,α-单烯烃(异丁烯)换热至70℃后,通过计量泵计量后经静态混合器的入口进入静态混合器,α-单烯烃和溶液A在静态混合器内的质量比为1:12,α-单烯烃和溶液A在静态混合器内充分混合并进行初步反应(停留时间为20s),得到共混溶液。其中,静态混合器的长度为70cm,内孔直径为10cm,操作压力为0.6Mpa。
(2)将步骤(1)得到的共混溶液通过缓冲罐和计量泵、分流泵后通入到两个并联的常规反应釜(内部只设搅拌器)中继续进行共聚反应,反应温度为70℃,反应压力为1MPa,反应时间为3h;然后将得到的液固共混物进行过滤分离,得到的固相用乙醇进行洗涤、70℃烘干,得到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
该对比例制得的白色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360g,数均分子量为92000。
由该对比例与实施例9相比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只是将两个管式反应器调换成2个反应釜的条件下,最终得到的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产率降低。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C4-C8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惰性氛围中,将C4-C8α-单烯烃与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在含有静止元件的反应器中停留5-20s进行混合,得共混溶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共混溶液通入至少2个并联的管式反应器中在0.1-5MPa下共聚反应1-3h至反应结束后,经分离、洗涤、干燥,得所述C4-C8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
其中,整个过程的温度控制在50-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反应器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多根中空的导流管,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导流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为3-10根,每根所述导流管的内径为3-6cm,长度为8-12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反应器上还设有压力控制阀,所述压力控制阀的压力控制范围为0-10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静止元件的混合器为静态混合器,所述静态混合器的两端至少含有2个进口和2个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混合器选自SV型静态混合器、SX型静态混合器和SK型静态混合器中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混合的压力为0.1-1MPa;和/或
步骤(1)中,所述C4-C8α-单烯烃与所述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的质量比为1:(5-5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C4-C8α-单烯烃与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0.2-5):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引发剂与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0.01-0.20):1;和/或
步骤(1)中,所述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中所述马来酸酐的浓度为3wt%-25wt%。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热分解型引发剂;和/或
所述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中的溶剂为有机酸烷基酯、烷烃和芳香烃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4-C8α-单烯烃与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分别从不同的进口进入所述静态混合器。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混合器的长度为20-70cm,内孔直径为3-20cm,所述静止元件之间等距间隔,间隔距离为0.1-0.5cm。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4-C8α-单烯烃与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0.6-3):1。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选用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特丁基、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苯甲酸特丁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基酯、过氧化二碳二环己酯、偶氮二异丁腈和偶氮二异庚腈中的至少一种。
CN202210798162.9A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C4-C8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51812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8162.9A CN115181200B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C4-C8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8162.9A CN115181200B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C4-C8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81200A CN115181200A (zh) 2022-10-14
CN115181200B true CN115181200B (zh) 2023-11-07

Family

ID=83517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98162.9A Active CN115181200B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C4-C8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8120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0454A (en) * 1981-03-04 1983-01-25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Prepara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s
CN1353123A (zh) * 2000-11-03 2002-06-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低分子量聚异丁烯的制备方法
JP2005008801A (ja) * 2003-06-20 2005-01-13 Tosoh Corp 無水マレイン酸・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KR20100084405A (ko) * 2009-01-16 2010-07-2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스태틱 믹서를 사용한 비닐아세테이트 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WO2017201964A1 (zh) * 2016-05-23 2017-11-30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由高碳数烃类混合物直接制备的功能性共聚物及制备方法
CN107722177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碳四利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11087492A (zh) * 2018-10-24 2020-05-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轻烃交替共聚微球的反应装置和方法
CN111234081A (zh) * 2020-03-06 2020-06-05 长春工业大学 一种低分子量窄分布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80186A (zh) * 2020-07-27 2022-01-28 中科先行(济宁)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聚烯烃固相接枝马来酸酐的制备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515657A (ja) * 2013-04-16 2016-05-30 ビーエイエスエフ・ソシエタス・エウロパエアBasf Se C3−c8モノエチレン性不飽和モノ又はジカルボン酸若しくはその無水物及び塩に基づく高分岐ポリマーの連続的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0454A (en) * 1981-03-04 1983-01-25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Prepara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s
CN1353123A (zh) * 2000-11-03 2002-06-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低分子量聚异丁烯的制备方法
JP2005008801A (ja) * 2003-06-20 2005-01-13 Tosoh Corp 無水マレイン酸・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KR20100084405A (ko) * 2009-01-16 2010-07-2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스태틱 믹서를 사용한 비닐아세테이트 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WO2017201964A1 (zh) * 2016-05-23 2017-11-30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由高碳数烃类混合物直接制备的功能性共聚物及制备方法
CN107722177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碳四利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11087492A (zh) * 2018-10-24 2020-05-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轻烃交替共聚微球的反应装置和方法
CN111234081A (zh) * 2020-03-06 2020-06-05 长春工业大学 一种低分子量窄分布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80186A (zh) * 2020-07-27 2022-01-28 中科先行(济宁)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聚烯烃固相接枝马来酸酐的制备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81200A (zh) 2022-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48847A (en) Production of styrene resins by continuous bulk polymerization
CN215517232U (zh) 一种5万吨级产能规模以上的透明聚苯乙烯的生产设备
CN102532379B (zh) 制备稀土异戊橡胶的聚合方法
CN115181200B (zh) 一种C4-C8α-单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5181201B (zh) 一种C4-C8α-单烯烃与马来酸酐的共聚方法
CN102101898A (zh) 一种连续制备聚合物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5197356B (zh) 一种C4-C6α-单烯烃与马来酸酐的共聚方法
CN116023570A (zh) 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
CN106188400B (zh) 一种苯乙烯系多元共聚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工艺
CN107312169A (zh) 一种聚酮生产工艺方法及其工艺装置
CN104045751A (zh) 聚乙烯醇缩丁醛的制备方法
CN111875481A (zh) 二元醇乙烯基醚的连续化生产工艺及其设备
CN213977502U (zh) 羟基丙烯酸树脂的连续生产装置
WO2019090882A1 (zh) 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的方法
CN102234342B (zh) 应用于异戊橡胶生产的稀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4716358A (zh) 一种利用微反应器连续合成过氧乙酸的方法
CN217398798U (zh) 一种制备abs的装置
CN107879875B (zh) 一种丙烷生产乙烯和丙烯的方法和装置
CN115612010B (zh) 一种制备聚烯烃的方法和装置
CN112724164A (zh) 一种格氏试剂的连续制备方法
CN114195939B (zh) 一种管式反应器及热聚合成c5/c9共聚石油树脂的方法
CN116023568A (zh) 超重力反应器在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中的应用及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的方法
CN116023569A (zh) 一种采用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异丁烯极性共聚的方法
CN107879876B (zh) 一种轻烃原料生产乙烯和丙烯的方法和装置
CN111087493B (zh) 用于制备苯乙烯系交替共聚微球的反应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