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21759A - 粘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粘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021759A CN116021759A CN202211198791.4A CN202211198791A CN116021759A CN 116021759 A CN116021759 A CN 116021759A CN 202211198791 A CN202211198791 A CN 202211198791A CN 116021759 A CN116021759 A CN 1160217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hesive film
- transfer roller
- film
- adhesive
-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6—Surface mounting
- H05K13/0469—Surface mounting by applying a glue or viscous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41/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lamination processes; Safety arrang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4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apparatus
- B32B37/00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laminating machines comprising rolle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roll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a sequence of laminating steps, e.g. by adding new layers at consecutive laminating stations
- B32B37/025—Transfer lamina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 B32B38/1825—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evices for tensioning, stretching or registration
- B32B38/1833—Positioning, e.g. registration or cente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9/00—Parameters for the laminating or treatment process; Apparatus details
- B32B2309/06—Ang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9/00—Parameters for the laminating or treatment process; Apparatus details
- B32B2309/08—Dimensions, e.g. volume
- B32B2309/10—Dimensions, e.g. volume linear, e.g. length, distance, width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9/00—Parameters for the laminating or treatment process; Apparatus details
- B32B2309/70—Automated, e.g. using a computer or microcomputer
- B32B2309/72—For measuring or regulating, e.g. systems with feedback loop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32—Apparatus for placing on an insulating substrate, e.g. t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高精度进行粘贴的粘贴装置。本发明的粘贴装置100,包括:转印辊140,将粘贴膜片13转印至圆周面,并将粘贴膜片13粘贴至被粘贴构件20上;移动手段150,使转印辊140移动;以及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0,在与转印区域A1及粘贴区域A2这两者分离的位置上,调整转印辊140的圆周面上的粘贴膜片13的位置及姿态,其中,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0具有:旋转角调整手段162,调整转印辊140的圆周面上的粘贴膜片13的粘贴开始位置;宽度方向调整手段164,调整与被粘贴构件20的宽度方向的位置相对应的粘贴膜片13的宽度方向的位置;以及倾斜调整手段166,调整转印辊140相对于被粘贴构件20的粘贴角度的角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贴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粘贴装置,在将位于规定的转印区域上的粘贴膜片转印至转印辊的圆周面后,在规定的粘贴区域上利用转印辊将粘贴膜片粘贴至被粘贴构件上。
图15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粘贴装置900的说明图。图中,符号10表示层叠膜,符号11表示离型膜(Release-film),符号922表示层叠膜释放辊,符号926表示层叠膜卷取辊。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粘贴装置900,其并列配置有层叠膜输送辊924、转印辊940、以及被粘贴构件输送辊934,在层叠膜输送辊924上的规定的转印区域A1中将粘贴膜片转印至转印辊940的圆周面之后,在被粘贴构件输送辊934上的规定的粘贴区域A2中将由转印辊940将粘贴膜片粘贴至被粘贴构件20上。另外,转印辊940与层叠膜输送辊924和被粘贴构件输送辊934两者接触。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88480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由于转印辊940与层叠膜输送辊924和被粘贴构件输送辊934均发生接触,因此如果调整转印辊940的姿态,则会影响层叠膜10的输送和被粘贴构件20的输送。因此,存在无法调整转印辊940的姿态,难以以高精度进行粘贴膜片的粘贴的课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高精度进行粘贴膜片的粘贴的粘贴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的粘贴装置,在规定的转印区域内将粘贴膜片转印至转印辊的圆周面,并在规定的粘贴区域内利用所述转印辊将所述粘贴膜片粘贴至被粘贴构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转印辊,将所述粘贴膜片转印至圆周面,并在所述粘贴区域内将所述粘贴膜片粘贴至所述被粘贴构件上;移动手段,在将所述粘贴膜片转印至所述转印辊的圆周面时,使所述转印辊相对地移动至所述转印区域,并在将所述粘贴膜片转印至所述转印辊的圆周面的前段及后段的至少任一个过程中使所述转印辊相对地移动至与所述转印区域及所述粘贴区域这两者分离的位置上,并在将所述粘贴膜片粘贴至所述被粘贴构件上时,使所述转印辊相对地移动至所述粘贴区域;以及粘贴膜片调整手段,在与所述转印区域及所述粘贴区域这两者分离的位置上,调整所述转印辊的圆周面上的所述粘贴膜片的位置及姿态,以使所述粘贴膜片处于与将所述粘贴膜片粘贴至所述被粘贴构件上时的所述被粘贴构件的位置及姿态相对应的位置上,其中,所述粘贴膜片调整手段具有:旋转角调整手段,调整所述转印辊的圆周面上的所述粘贴膜片的粘贴开始位置;宽度方向调整手段,调整与所述被粘贴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位置相对应的所述粘贴膜片的宽度方向的位置;以及倾斜调整手段,调整所述转印辊相对于所述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角度的角度。
在本说明书中,“转印”是指在与位于转印区域内的粘贴膜片相接触的状态下,使转印辊旋转后使粘贴膜片从转印区域移动至转印辊的圆周面上的过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粘贴装置,由于具备粘贴膜片调整手段,该粘贴膜片调整手段在与转印区域及粘贴区域这两者分离的位置上,调整转印辊的圆周面上的粘贴膜片的位置及姿态,以使粘贴膜片处于与将粘贴膜片粘贴至被粘贴构件上时的被粘贴构件的位置及姿态相对应的位置上,因此即便对转印辊的姿态进行调整,也不会对层叠模的输送和被粘贴构件的输送造成影响。这样一来,就能够调整转印辊的姿态,以高精度进行粘贴膜片的粘贴。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粘贴装置,由于粘贴膜片调整手段具有旋转角调整手段、宽度方向调整手段以及倾斜调整手段,因此能够精细地调整转印辊的圆周面上的粘贴膜片的位置和姿态,使其处于与被粘贴构件的位置和姿态相对应的位置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实施方式一中的层叠膜10、粘贴膜片13及被粘贴构件20的图。
图2是说明粘贴膜片13与被粘贴构件20粘贴的情况示意图。
图3是实施方式一涉及的粘贴装置100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一涉及的粘贴装置100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一涉及的粘贴装置100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是说明实施方式一中调整转印辊140姿态的情况示意图。
图7是实施方式一涉及的粘贴装置100的框图。
图8是说明通过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0调整粘贴膜片13的情况示意图。
图9是表示从离型膜11向转印辊140转印粘贴膜片13的情况示意图。
图10是说明将粘贴膜片13转印至转印辊140时预剥离下一工序中的粘贴膜片13a的前端的情况示意图。
图11是展示检测粘贴膜片13的位置及姿态且检测被粘贴构件20的位置的情况示意图。
图12是说明将粘贴膜片13粘贴至被粘贴构件20的情况示意图。
图13是说明实施方式二中的粘贴膜片13的转印和粘贴的情况示意图。
图14是说明变形例一中的粘贴膜片13的转印和粘贴的情况示意图。
图15是说明现有的粘贴装置900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的粘贴装置。各附图仅为示意图,并不一定严格反映实际的尺寸。
【实施方式一】
1.实施方式一中层叠膜10及被粘贴构件20的结构
在说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粘贴装置100之前,首先对层叠膜10及被粘贴构件20进行说明。图1是说明实施方式一中层叠膜10、粘贴膜片13及被粘贴构件20的图。其中,图1(a)是层叠膜10的剖视图,图1(b)是粘贴膜片13的俯视图,图1(c)是被粘贴构件20的俯视图。图2是说明粘贴膜片13与被粘贴构件20粘贴的情况示意图。其中,图2(a)是粘贴膜片13被正确地粘贴至规定位置时的情况示意图,图2(b)是粘贴膜片13从规定位置倾斜时的情况示意图,图2(c)是实施方式一中将粘贴膜片13粘贴至被粘贴构件时的情况示意图。
层叠膜10是将离型膜11与粘贴膜12层叠而成的长条状的膜(参照图1的(a))。
离型膜11例如由PET树脂构成,其用于保护粘贴膜12的粘贴面的表面。由于具有离型膜11,因此在转印时容易将粘贴膜片13转移至转印辊140上。
粘贴膜12是在覆盖膜主体的一个表面具有热固性的粘合材料层的覆盖膜。热固性粘合材料层例如在常温下与空气接触时能够从离型膜11剥离。在粘贴膜12上以一定的间隔形成有切口,可分割为粘贴膜片13。另外,粘贴膜12可以使用预先形成切口从而形成有粘贴膜片的薄膜,也可以在粘贴装置100上设置在粘贴膜12上形成有切口的形成部,并在通过转印辊140转印之前形成粘贴膜片13。在粘贴膜片13上,在适当的位置(在实施方式一中为四个角)形成有对准标记14(参照图1(b))。
被粘贴构件20呈长条状的薄膜形状。被粘贴构件20例如是形成有导体图案的柔性布线基板。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规定的区域粘贴膜片13来保护布线部分。在被粘贴构件20中,在要粘贴粘贴膜片13的区域22的适当位置(在实施方式一中为四个角)形成有对准标记24(参照图1(c))。
如以往的粘贴装置900一般,在不能调整转印辊140上的粘贴膜片13的位置及姿态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相对于将粘贴膜片13粘贴至被粘贴构件20的区域22(参照图2(b)中的实线),粘贴膜片13的粘贴开始位置、粘贴结束位置(参照图2中的实线矩形的上边或下边)出现偏移、或是粘贴膜片13的倾斜发生偏移、或是粘贴膜片13在宽度方向上发生偏移(图2(b)中的实线矩形的右边或左边)等问题,这样就会导致难以高精度地将粘贴膜片13粘贴至被粘贴构件20。
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一涉及的粘贴装置100中,是在规定的转印区域A1中将粘贴膜片13转印至转印辊140的圆周面上,并在调整转印辊140上的粘贴膜片13的位置和姿态后(参照图2(c)和图8),进行规定的粘贴区域A2内利用转印辊140将粘贴膜片13粘贴至被粘贴构件13上的方法来制造产品(参照图2(a))。
2.实施方式一涉及的粘贴装置100的结构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粘贴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实施方式一涉及的粘贴装置100的剖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一涉及的粘贴装置100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一涉及的粘贴装置100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为了使说明的简便,在实施方式一中,将从层叠膜输送辊124的轴向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的轴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垂直于和x方向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铅垂方向设为z方向。
如图3~图5所示,实施方式一粘贴装置100包括:基台110、层叠膜输送调整机构120、被粘贴构件输送调整机构130、转印辊140、移动手段150、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0、第一照相机170、第二照相机180、以及控制部190(参照图7)。在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粘贴装置100中,在基台110上搭载有其他结构要素,层叠膜输送调整机构120配置于基台110的-x方向侧,被粘贴构件输送调整机构130配置于基台110的+x方向侧。后述的控制部190被收纳在基座110的内部。
如图3和图4所示,层叠膜输送调整机构120具有:从下方朝+x方向释放层叠膜10以使离型膜11位于各辊侧的释放辊122、将从释放辊122输送来的层叠膜10一边旋转一边向-x方向输送离型膜11的层叠膜输送辊124、用于卷绕离型膜11的卷绕辊126、以及辅助层叠膜10向输送方向进行输送的辅助辊128。另外,由于转印辊140是在层叠膜输送辊124的圆周面上位于转印辊140的一侧的区域进行粘贴膜片13的转印作业,因此层叠膜输送辊124的圆周面上位于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的一侧的区域为转印区域A1。
被粘贴构件输送调整机构130具有:将被粘贴构件20向-x方向释放的释放辊132、使从释放辊132输送的被粘贴构件20一边旋转一边向将粘贴有膜片13的被粘贴构件20(产品30)朝+x方向输送的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用于卷绕粘贴有粘贴膜片13的被粘贴构件20(产品30)的卷绕辊136、以及用于辅助被粘贴构件20向输送方向输送的辅助辊138。另外,由于转印辊140是在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的圆周面上的位于转印辊140侧的区域将粘贴膜片13粘贴于被粘贴构件20,因此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的圆周面上的位于层叠膜输送辊124侧的区域为粘贴区域A2。转印区域A1和粘贴区域A2为相对的两个区域。
转印辊140在层叠膜输送辊124上的转印区域A1将粘贴膜片13转印至圆周面上,并在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上的粘贴区域A2将粘贴膜片13粘贴至被粘贴构件20上。转印辊140能够以在大致y方向上延伸的轴为中心旋转。转印辊140是表面配置有粘着性物质(例如,具有粘着性的橡胶)的粘着辊。其可以只在表面涂有粘性物质,也可以是辊本身由粘性物质构成。转印辊140的粘合强度比层叠膜10中的粘贴膜12与离型膜11的粘合强度更强。层叠膜输送辊124、转印辊140和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沿着与层叠膜输送辊124的轴正交的方向并排配置,也就是说,层叠膜输送辊124、转印辊140、以及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沿x轴排列成直线状(具体来说,虽然转印辊140会因调整而产生一些偏移,但整体上是沿着与层叠膜输送辊124的轴正交的方向排列配置的)。转印辊140配置于层叠膜输送辊124与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之间,并在层叠膜输送辊124与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之间移动。
移动手段150在将粘贴膜片13转印至转印辊140的圆周面上时,使转印辊140移动至转印区域A1(详细而言,是移动至层叠膜输送辊124上的与粘贴膜片13接触的区域),并且在将粘贴膜片13转印至转印辊140的圆周面的过程后段,使转印辊140移动至与转印区域A1及粘贴区域A2这两者均分离的位置上(与层叠膜输送辊124及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均分离的位置上),并且在将粘贴膜片13粘贴至被粘贴构件上时,使转印辊140移动至粘贴区域A2(详细地说,是移动至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上的与被粘贴构件20接触的区域)。即,移动手段150使转印辊140在层叠膜输送辊124与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之间(x方向及-x方向)往返。作为移动手段150,可以采用适当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在基台110上配设沿x方向延伸的轨道,并在轨道上配置搭载有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0、转印辊140以及第一照相机170的台座部,并通过电动机等使该台座部沿上述轨道移动的结构。
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0在与转印区域A1及粘贴区域A2这两者均分离的位置上,调整转印辊140的圆周面上的粘贴膜片13的位置及姿态,使其与将粘贴膜片13粘贴于被粘贴构件20时的被粘贴构件20的位置及姿态相对应。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0具有旋转角调整手段162、宽度方向调整手段164以及倾斜调整手段166。
旋转角调整手段162用于调整转印辊140的圆周面上的粘贴膜片13的粘贴开始位置。旋转角调整手段162是用于调整转印辊140的旋转角度的伺服电机。
宽度方向调整手段164是用于调整与被粘贴构件20的宽度方向(y方向)相对应的粘贴膜片13的宽度方向的位置的y轴方向移动手段。作为宽度方向调整手段164,可以采用适当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在移动手段150的台座上配设沿y方向延伸的轨道,并在该轨道上经由脚部配置搭载有倾斜调整手段166、转印辊140以及第一照相机170的第二台座部,并通过电机使该第二台座部沿上述轨道移动的结构。
倾斜调整手段166用于调整转印辊140相对于被粘贴构件20粘贴角度的角度。所谓“粘贴角度”是指被粘贴构件20上用于粘贴粘贴膜片13的区域22中的规定的边相对于基准的角度(例如,沿被粘贴构件20的输送方向延伸的边相对于-x方向的角度)。想要正确地进行粘贴时,需要调整转印辊140的角度,以使在被粘贴构件20上粘贴膜片13的区域与粘贴膜片13处于一条直线上。另外,在实施方式一中,转印辊140相对于粘贴角度的角度与转印辊140的轴相对于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的轴的角度相对应。
倾斜调整手段166通过使转印辊140的+y方向上的端部和-y方向上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在z方向上抬起或下降(参照图6),从而来控制转印辊140的倾斜。
第一照相机170配置在转印辊140的上方,用于检测被转印至转印辊140上的粘贴膜片13的位置及姿态。在实施方式一中,由于在粘贴膜片13的四角形成有对准标记,因此第一照相机170被分别配置在转印辊140的y方向的端部。第一照相机170的检测结果会发送至控制部190。
第二照相机180配置于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的下方,用于检测被粘贴构件20的位置及姿态、以及被粘贴至被粘贴构件20的粘贴膜片13的位置及姿态。在实施方式一中,由于在被粘贴构件20上粘贴有粘贴膜片13的区域的四个角形成有对准标记24,因此在与该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各配置一个第二照相机180。第二照相机180的检测结果会发送至控制部190。
如图7所示,控制部190基于第一照相机170和第二照相机180检测结果,控制层叠膜输送调整机构120、被粘贴构件输送调整机构130、移动手段150及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0的动作。控制部190基于第二照相机180的检测结果向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0及被粘贴构件输送调整机构130输出信号,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0及被粘贴构件输送调整机构130通过旋转角调整手段162调整转印辊140的圆周面上的粘贴膜片130的粘贴开始位置,并且通过宽度方向调整手段164调整粘贴膜片13的宽度方向,并且通过倾斜调整手段166调整转印辊140相对于被粘贴构件20的粘贴角度的角度、及被粘贴构件20的输送位置。
3.实施方式一中的粘贴膜片13的调整方法
接着,对通过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0调整粘贴膜片13的方法进行说明。图8是说明通过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0调整粘贴膜片13的方法的图。其中,图8(a)展示的是不调整转印辊140并以正确的姿态将粘贴膜片13粘贴至被粘贴构件20上的情况,图8(b)展示的是在以相对于被粘贴构件20的粘贴角度不正确的姿态下转印粘贴膜片13的情况下,在通过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0进行调整之前的粘贴膜片13以及转印辊140的情况。
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0在与转印区域A1及粘贴区域A2这两者均分离的位置上,调整转印辊140的圆周面上的粘贴膜片13的位置及姿态,使其位置及姿态与将粘贴膜片13粘贴于被粘贴构件20时的被粘贴构件20的位置及姿态相对应。
(1)在粘贴膜片13以正确的位置及姿态被转印至转印辊140的圆周面的情况下
在粘贴膜片13以正确的位置及姿态被转印至转印辊140的圆周面上的情况下,如图8(a)所示,在不通过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0调整粘贴膜片13的宽度方向的位置或转印辊140的角度的情况下,在调整转印辊140的圆周面上的粘贴膜片13的粘贴开始位置后将其粘贴至被粘贴构件20上。
(2)在粘贴膜片13以不正确的位置及姿态转印至转印辊140的圆周面的情况下
在粘贴膜片13以不正确的位置及姿态被转印至转印辊140的圆周面上的情况下(例如,粘贴膜片13的角度相对于被粘贴构件20的粘贴角度偏移的情况下),如图8(b)所示,不仅要调整转印辊140的圆周面上的粘贴膜片13的粘贴开始位置,而且还需要调整与被粘贴部件20的宽度方向的位置相对应的粘贴膜片13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在图8(b)中使转印辊140向右侧移动),并且调整转印辊140相对于被粘贴部件20的粘贴角度的角度(在图8(b)中,使转印辊140倾斜为左侧低、右侧高的状态,或者使其绕逆时针旋转)。通过这样,使粘贴膜片13处于正确的姿态,从而能够将粘贴膜片13粘贴至被粘贴构件20上。
4.实施方式一中粘贴膜片13的粘贴方法
接着,对实施方式一中粘贴膜片13的粘贴方法进行说明。图9是展示从离型膜11上将粘贴膜片13转印至转印辊140的情况的图。其中,图9(a)~图9(c)是各工序图。图10是说明在将粘贴膜片13向转印辊140转印时预剥离下一工序中的粘贴膜片13的前端的情况的图。其中,图10(a)~图10(d)是各工序图。图11是检测粘贴膜片13位置及姿态且检测被粘贴构件20的位置的情况的图。其中,图11(a)~图11(c)是各工序图。图12是说明将粘贴膜片13粘贴至被粘贴构件20上的情况的图。其中,图12(a)~图12(c)是各工序图。
实施方式一中的粘贴膜片13的粘贴方法依次包括粘贴膜片转印工序、粘贴膜片调整工序、以及粘贴膜片粘贴工序。
(1)粘贴膜片转印工序
首先,通过层叠膜输送调整机构120向层叠膜输送辊124上输送层叠膜10。如图9(a)所示,层叠膜输送辊124从下侧向上侧输送层叠膜10。然后,通过移动手段150使转印辊140移动至与层叠膜输送辊124上的与层叠膜10的前端部分接触的位置(转印区域A1)(参照图9(a))。
接着,通过使转印辊140向与层叠膜输送辊124相反的方向(在图9(b)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将粘贴膜片13转印至转印辊140的圆周面上(参照图9(c))。
此时,在将粘贴膜片13的终端部转印至转印辊140上的同时,将在下一阶段转印至转印辊140上的粘贴膜片13a的前端部也从离型膜11剥离并移动至转印辊140上(参照图10(a)、(b))。
接着,通过使转印辊140反转,使粘贴膜片13a的前端部返回到离型膜11上(参照图10(c))。
接着,通过移动手段150使转印辊140向被粘贴构件20侧(x方向)移动,使其离开层叠膜输送辊124(参照图10(d))。
(2)粘贴膜片调整工序
接着,在与转印区域A1(层叠膜输送辊124)及粘贴区域A2(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这两者均分离的位置上,使转印辊140顺时针旋转,并通过第一照相机170监测转印辊140上的粘贴膜片13的粘贴开始位置(参照图11(a))。接着,使转印辊140进一步顺时针旋转,并检测粘贴膜片13的粘贴结束位置(参照图11(b))。此时,调整转印辊140圆周面上的粘贴膜片13的位置及姿态,使其处于与将粘贴膜片13粘贴至被粘贴构件20上时的被粘贴构件20的位置及姿态相对应的位置(参照图8)上。另外,调整转印辊140旋转角度,以使粘贴膜片13的粘贴开始位置与被粘贴构件20接触时被粘贴构件20上的粘贴膜片13的粘贴开始位置一致。
另外,通过被粘贴构件输送调整机构130输送被粘贴构件20,并利用第二照相机检测被粘贴构件20上的粘贴膜片13的粘贴开始位置(参照图11(a))。接着,进一步输送被粘贴构件20,并检测被粘贴构件20上的粘贴膜片13的粘贴结束位置(参照图11(b))。接着,沿相反方向输送被粘贴构件20,使被粘贴构件20的粘贴开始位置位于粘贴区域A2(与转印辊140接触的位置)(参见图11的(c))。
(3)粘贴膜片粘贴工序
接着,通过移动手段150使转印辊140向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侧(+y方向)移动,同时使转印辊140旋转,以使粘贴膜片13的粘贴开始位置与被粘贴构件20上的粘贴膜片13的粘贴开始位置对准(参照图12(a))。然后,使转印辊140及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旋转,将粘贴膜片13粘贴至被粘贴构件20(参照图11(b))。
然后,通过第二照相机180确认粘贴膜片13的粘贴开始位置及粘贴结束位置的粘贴状态。在确认粘贴膜片13的粘贴结束位置的粘贴时,可以一并进行下一阶段的被粘贴构件20的粘贴开始位置的检测。已粘贴有粘贴膜片13的转印辊140会向层叠膜输送辊124侧(-x方向)移动。
之后,通过重复上述操作,就能够以高生产率将粘贴膜片13粘贴至被粘贴构件20上。
5.实施方式一粘贴装置100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粘贴装置100,由于具备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0,该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0在与转印区域A1及粘贴区域A2这两者均分离的位置上,调整转印辊140的圆周面上的粘贴膜片13的位置及姿态,以使粘贴膜片13处于与将粘贴膜片13粘贴至被粘贴构件20上时的被粘贴构件20的位置及姿态相对应的位置上,因此即便对转印辊140的姿态进行调整,也不会对层叠模10的输送和被粘贴构件20的输送造成影响。这样一来,就能够调整转印辊140的姿态,以高精度进行粘贴膜片的粘贴。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一的粘贴装置100,由于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0具有旋转角调整手段162、宽度方向调整手段164和倾斜调整手段166,因此就能够精细地调整转印辊140的圆周面上的粘贴膜片13的位置及姿态,以使粘贴膜片13处于与被粘贴构件20相对应的位置上。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一的粘贴装置100,由于具备用于输送层叠有粘贴膜片13和离型膜11的层叠膜10的层叠膜输送辊124、以及用于输送被粘贴构件20的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因此可以在不准备用于转印的工作台和用于粘贴的工作台的情况下,减小装置的专用面积。另外,由于也不需要在这些工作台上设置用于吸附层叠膜10和被粘贴构件20的设备,因此同样能够减小装置的专用面积。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一的粘贴装置100,由于具备用于输送层叠有粘贴膜片13和离型膜11的层叠膜10的层叠膜输送辊124、以及用于输送被粘贴构件20的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因此,粘贴膜片13就能够沿层叠膜输送辊124的圆周面配置。通过这样,与在平面的工作台上配置层叠薄膜进行转印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装置的专有面积小且紧凑。同样地,被粘贴构件20能够沿着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的圆周面配置。这样一来,与将被粘贴构件20配置在平面的工作台上进行转印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装置的专有面积小且紧凑。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一的粘贴装置100,由于具备用于检测转印至转印辊140上的粘贴膜片13的位置及姿态的第一照相机170,并且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0基于第一照相机170的检测结果来调整粘贴膜片13的粘贴开始位置、以及转印辊相对于粘贴膜片13的宽度方向及被粘贴构件20的粘贴角度的角度,因此能够在确认粘贴膜片13的粘贴开始位置和姿态的基础上以高精度进行检测。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一的粘贴装置100,由于具备用于检测被贴附构件20的位置及姿态、及检测粘贴在被斩铁构件20上的粘贴膜片13的位置及姿态的第二照相机180、以及用于调整被粘贴构件20的输送的被粘贴构件输送调整机构130,并且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0及被粘贴构件输送调整机构130基于第二照相机180的检测结果,对转印辊140的圆周面上的粘贴膜片13的粘贴开始位置、粘贴膜片13的宽度方向、转印辊140相对于被粘贴构件20的粘贴角度的角度、及被粘贴构件20的输送位置进行调整,因此能够在使转印辊140与被粘贴构件输送调整机构130相联动的情况下在粘贴膜片13于被粘贴部件20被高精度地定位的状态下将粘贴膜片13粘贴至被粘贴构件20上。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一的粘贴装置100,由于移动手段150是使转印辊140移动的手段,因此与使层叠膜输送调整机构120和被粘贴构件输送调整机构130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机构的小型化,减少占用面积。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一的粘贴装置100,由于具备输送层叠有粘贴膜片13和离型膜11的层叠膜10的层叠膜输送辊124、以及输送被粘贴构件20的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因此能够使转印区域A1及粘贴区域A2隔着转印辊140相互对置。这样一来,通过移动手段150移动转印辊140的距离就会变短,从而能够使动作高速化。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粘贴装置100,由于层叠膜输送辊124、转印辊140、以及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沿着与层叠膜输送辊124的轴正交的方向排列配置,并且转印辊140配置在层叠膜输送辊124与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之间,因此转印辊140就能够通过移动手段150来缩短移动距离,从而以高的生产效率实现粘贴膜片13的粘贴作业。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一的粘贴装置100,由于转印辊140能够正反旋转,因此在转印粘贴膜片13时,能够暂时剥离下一阶段的粘贴膜片13a的前端部后再复原(参照图10)。通过这样,就无需再次进行预剥离等工序,能够容易地将在下一阶段粘贴的膜片13a从离型膜11剥离。其结果就是能够以高的生产效率将粘贴膜片13粘贴至被粘贴构件20上。
【实施方式二】
图13是说明实施方式二中的粘贴膜片13的转印及粘贴的情况的图。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粘贴装置102基本上具有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粘贴装置100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在从平面转印粘贴膜片13而不是从层叠膜输送辊的圆周面来转印,并将粘贴膜片粘贴至平面上而不是转印至被粘贴构件输送辊的圆周面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一有所不同。
在实施方式二中,如图13所示,层叠膜10和被粘贴构件20设置在相对的位置。位于转印辊140上方的层叠膜10从图13(a)的左侧向右侧直线输送,并且粘贴膜片13配置在例如形成于工作台上的规定的转印区域A1内。在转印辊140的下侧,被粘贴构件20从右侧向左侧直线输送,并且被粘贴构件20配置在例如形成于工作台上的预定的粘贴区域A2内。
首先,如图13(a)所示,通过在规定的转印区域A1中使转印辊140转动,将粘贴膜片13转印至转印辊140的圆周面上。另外,也可以在输送层叠膜10后将粘贴膜片13转印至转印辊140的圆周面上。
接着,如图13(b)所示,在使转印辊140移动至与转印区域A1和粘贴区域A2这两者均分离的位置上,具体而言,移动至与上方的层叠膜10和下方的被粘贴构件20均分离的位置上后,调整转印辊140的圆周面上的粘贴膜片13的位置及姿态,使之位于与将粘贴膜片13粘贴到被粘贴构件20上时的被粘贴构件20的位置及姿态相对应的位置上。
接着,使转印辊140向下方移动,如图13(c)所示,在粘贴区域A2上使转印辊140滚动,将粘贴膜片13粘贴至被粘贴构件20上。另外,也可以在输送被粘贴构件20后将粘贴膜片13粘贴至被粘贴构件20上。
另外,在实施方式二中,虽然将转印区域A1及粘贴区域A2均被设置为平面,但也可以将任意一方设为辊的圆周面。
如上述般,虽然实施方式二涉及的粘贴装置102在从平面转印粘贴膜片而非从层叠膜输送辊的圆周面转印,以及在平面上粘贴粘贴膜片而非在被粘贴构件输送辊的圆周面上粘贴这点上与实施方式一涉及的粘贴装置100不同,但与实施方式一涉及的粘贴装置100一样,由于具备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0,该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0在与转印区域A1及粘贴区域A2这两者均分离的位置上,调整转印辊140的圆周面上的粘贴膜片13的位置及姿态,以使粘贴膜片13处于与将粘贴膜片13粘贴至被粘贴构件20上时的被粘贴构件20的位置及姿态相对应的位置上,因此即便对转印辊140的姿态进行调整,也不会对层叠模10的输送和被粘贴构件20的输送造成影响。这样一来,就能够调整转印辊140的姿态,以高精度进行粘贴膜片的粘贴。
另外,由于实施方式二的粘贴装置102除了在从平面转印粘贴膜片而非从层叠膜输送辊的圆周面转印,以及在平面上粘贴粘贴膜片而非在被粘贴构件输送辊的圆周面上粘贴这点上与实施方式一涉及的粘贴装置100不同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一的粘贴装置100相同的结构,因此也具有实施方式一涉及的粘贴装置100所具有的相关效果。
以上,基于上述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构思的范围内能够以多种方式实施,例如还能够进行以下变形。
(1)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构成要素的数量、材质、形状、位置、大小等为例示,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一中,虽然并列配置了层叠膜输送辊124、转印辊140以及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转印辊140能够移动至不与层叠膜输送辊124及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双方接触的位置,则可以适当地配置各辊,例如,可以如图14所示,在左侧配置层叠膜输送辊124,在下方配置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24。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转印辊140在层叠膜输送辊与被粘贴构件输送辊之间直线移动,也可以如图13(b)所示,使其暂时向右侧移动后向下方移动等进行迂回移动。这一点即使是工作台等也是同样的,只要在转印区域A1与粘贴区域A2倾斜配置或正交的情况下能够移动至转印辊不与转印区域A1和粘贴区域A2两者接触的位置上,各转印区域A1和粘贴区域A2可以适宜地进行配置。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具备第一照相机170和第二照相机180,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层叠膜输送辊124附近进一步设置用于检测层叠膜(粘贴膜片)的位置及姿态的材料用照相机。另外,如果由第一照相机、第二照相机及材料用照相机中任一个检测出位置及姿态,则能够将转印粘贴时的位置偏移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因此也可以仅设置这三个照相机中的两个或一个。
(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在转印后粘贴前调整了转印辊140的位置及姿态,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转印前调整转印辊140的位置及姿态,也可以在转印前及转印后均调整转印辊140的位置及姿态。
(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粘贴膜,使用了覆盖膜,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作为粘贴膜,也可以使用掩膜或其他适当的膜。另外,掩膜是在电路基板上电镀时,覆盖不电镀区域的薄膜。
(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粘贴膜,使用了在覆盖膜主体的一个表面具有热固性的粘接材料层的膜,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作为粘贴膜,也可以使用具有热固性以外的粘接材料层的膜,还可以使用具有由粘合性物质构成的粘接材料层的膜。另外,作为粘贴膜,也可以使用膜本身为粘合性物质的膜。另外,在使用具有热固性的粘接材料层以外的粘接材料层的膜的情况下,优选适当地调整离型膜与粘贴膜的粘接强度、转印辊与粘贴膜的粘接强度以及粘贴膜与被粘贴构件的粘接强度。
(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转印辊使用了粘接辊,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作为转印辊,也可以使用从形成于转印辊表面的吸附孔吸附粘贴膜片的吸附辊,作为转印辊,也可以使用使辊带电而利用静电力剥离移送粘贴膜片进行粘贴的静电辊,还可以将粘接辊和这些辊进行组合。
(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层叠膜及被粘贴构件都是以辊对辊(Roll toRoll)的方式输送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辊对辊以外的输送手段。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一中,虽然层叠膜输送调整机构120从下侧向上侧输送层叠膜,被粘贴构件输送调整机构130从上侧向下侧输送被粘贴构件2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层叠膜输送调整机构120也可以从上侧向下侧输送层叠膜,被粘贴构件输送调整机构130也可以从下侧向上侧输送被粘贴构件20。该情况下,转印辊140可以在转印时和粘贴时均向相同方向旋转。此外,也可以从上侧向下侧输送层叠膜10,且被粘贴构件20也可以从上侧向下侧输送,也可以从下侧向上侧输送层叠膜,且被粘贴构件也从下侧向上侧输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转印辊140旋转方向在转印时和粘贴时是反向的,因此从转印时的后端侧粘贴至被粘贴构件上。
(1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移动手段是为移动转印辊,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移动手段可以使层叠膜输送辊124或者层叠膜输送调整机构120移动,还可以使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4或者被粘贴构件输送调整机构130移动。
【符号说明】
10…层叠膜;11…离型膜;12…粘贴膜;13、13a…粘贴膜片;14、24…对准标记;20…被粘贴构件;22…粘贴粘贴膜片的区域;30…产品;100、102、900…粘贴装置;110…基台;120…层叠膜输送调整机构;122…释放辊;124、924…层叠膜输送辊;126…卷绕辊;128…辅助辊;130…被粘贴构件输送调整手段;132…释放辊;134、934…被粘贴构件输送辊;136…卷取辊;138…辅助辊;140、940…转印辊;150…移动手段;160…粘贴膜片调整手段;162…旋转角调整手段;164…宽度方向调整手段;166…倾斜调整手段;170…第一照相机;180…第二照相机;190…控制部。
Claims (8)
1.一种粘贴装置,在规定的转印区域内将粘贴膜片转印至转印辊的圆周面,并在规定的粘贴区域内利用所述转印辊将所述粘贴膜片粘贴至被粘贴构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转印辊,将所述粘贴膜片转印至圆周面,并在所述粘贴区域内将所述粘贴膜片粘贴至所述被粘贴构件上;
移动手段,在将所述粘贴膜片转印至所述转印辊的圆周面时,使所述转印辊相对地移动至所述转印区域,并在将所述粘贴膜片转印至所述转印辊的圆周面的前段及后段的至少任一个过程中使所述转印辊相对地移动至与所述转印区域及所述粘贴区域这两者分离的位置上,并在将所述粘贴膜片粘贴至所述被粘贴构件上时,使所述转印辊相对地移动至所述粘贴区域;以及
粘贴膜片调整手段,在与所述转印区域及所述粘贴区域这两者分离的位置上,调整所述转印辊的圆周面上的所述粘贴膜片的位置及姿态,以使所述粘贴膜片处于与将所述粘贴膜片粘贴至所述被粘贴构件上时的所述被粘贴构件的位置及姿态相对应的位置上,
其中,所述粘贴膜片调整手段具有:
旋转角调整手段,调整所述转印辊的圆周面上的所述粘贴膜片的粘贴开始位置;
宽度方向调整手段,调整与所述被粘贴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位置相对应的所述粘贴膜片的宽度方向的位置;以及
倾斜调整手段,调整所述转印辊相对于所述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角度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层叠膜输送辊,用于输送层叠有所述粘贴膜片和离型膜的层叠膜;以及
被粘贴构件输送辊,用于输送所述被粘贴构件,
所述转印区域形成于所述层叠膜输送辊的圆周面上,
所述粘贴区域形成于所述被粘贴构件输送辊的圆周面上,
所述转印辊在将所述粘贴膜片转印至所述转印辊的圆周面上时,在所述层叠膜输送辊上将所述粘贴膜片转印至圆周面上,
所述转印辊在将所述粘贴膜片粘贴至所述被粘贴构件时,在所述被粘贴构件输送辊上将所述粘贴膜片粘贴至所述被粘贴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照相机,用于检测转印至所述转印辊上的所述粘贴膜片的位置及姿态,
所述粘贴膜片调整手段基于所述第一照相机的检测结果,对所述粘贴膜片的粘贴开始位置、所述粘贴膜片的宽度方向及所述转印辊相对于所述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角度的角度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二照相机,用于检测所述被粘贴构件的位置和姿态、以及检测粘贴至所述被粘贴构件的所述粘贴膜片的位置及姿态,
所述粘贴膜片调整手段基于所述第二照相机的检测结果,对所述粘贴膜片的粘贴开始位置、所述粘贴膜片的宽度方向及所述转印辊相对于所述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角度的角度进行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二照相机,用于检测所述被粘贴构件的位置和姿态、以及检测粘贴至所述被粘贴构件的所述粘贴膜片的位置及姿态;以及
被粘贴构件输送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所述被粘贴构件的输送,
所述粘贴膜片调整手段及所述被粘贴构件输送调整机构基于所述第二照相机的检测结果,对所述转印辊的圆周面上的所述粘贴薄膜片的粘贴开始位置、所述粘贴膜片的宽度方向、所述转印辊相对于所述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角度的角度、及所述被粘贴构件的输送位置进行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移动手段是使所述转印辊移动的手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层叠膜输送辊、所述转印辊和、以及所述被粘贴构件输送辊沿与所述层叠膜输送辊轴正交的方向排列配置,
所述转印辊配置在所述层叠膜输送辊与所述被粘贴构件输送辊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转印辊可正反旋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174864 | 2021-10-26 | ||
JP2021174864A JP7070956B1 (ja) | 2021-10-26 | 2021-10-26 | 貼付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21759A true CN116021759A (zh) | 2023-04-28 |
Family
ID=81652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198791.4A Pending CN116021759A (zh) | 2021-10-26 | 2022-09-29 | 粘贴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130039A1 (zh) |
JP (1) | JP7070956B1 (zh) |
CN (1) | CN116021759A (zh) |
WO (1) | WO2023074352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99645A1 (ja) | 2006-03-03 | 2007-09-07 | Beac Co., Ltd. | 補強板貼り付け装置、補強板型抜き用金型及びフレキシブル基板 |
JP5967529B2 (ja) | 2012-06-29 | 2016-08-1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フィルム貼付装置 |
JP6659263B2 (ja) | 2015-07-31 | 2020-03-04 | Aiメカテック株式会社 | 光学フィルム貼付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貼付システム |
JP7386449B2 (ja) | 2019-02-22 | 2023-11-27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フィルム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
2021
- 2021-10-26 JP JP2021174864A patent/JP7070956B1/ja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9-29 CN CN202211198791.4A patent/CN116021759A/zh active Pending
- 2022-10-11 WO PCT/JP2022/037900 patent/WO2023074352A1/ja unknown
- 2022-10-25 US US18/049,605 patent/US20230130039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3064530A (ja) | 2023-05-11 |
JP7070956B1 (ja) | 2022-05-18 |
WO2023074352A1 (ja) | 2023-05-04 |
US20230130039A1 (en) | 2023-04-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69098B (zh) | 显示面板制造装置中的薄膜片与矩形面板的位置对准方法 | |
KR101802025B1 (ko) | 절단 기구, 접합 기구, 기판 처리 시스템,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 |
CN109867159B (zh) | 离型膜剥离方法以及离型膜剥离装置 | |
WO2006038496A1 (ja) | 長尺フィルム回路基板、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 |
KR101145187B1 (ko) | 커버레이 가접 장치 및 방법 | |
EP1894453A2 (en) | Process of producing printed wiring board | |
KR20200099987A (ko) | 필름 첩부 장치 및 필름 첩부 방법 | |
CN110621600B (zh) | 薄膜构件粘贴装置、薄膜构件粘贴方法以及静电去除构件 | |
KR100815437B1 (ko) | 인쇄회로기판 가접장치 및 가접방법 | |
JP2007302398A (ja) | 接合シート貼付装置及び方法 | |
KR100982590B1 (ko) | 입체적 회로기판의 형성장치 및 형성방법 | |
CN113766736A (zh) | 薄膜处理系统和方法 | |
KR101061372B1 (ko) | Ic 칩 장착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 |
CN109311616B (zh) | 薄膜构件粘贴装置、薄膜构件粘贴方法以及引导构件 | |
JP2007311774A (ja) | 異種接着テープ貼付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ボンディング方法ならびにこれらの装置 | |
CN116021759A (zh) | 粘贴装置 | |
CN213368228U (zh) | 薄膜处理系统 | |
CN113766735A (zh) | 薄膜处理系统和方法 | |
CN111433145B (zh) | 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以及薄膜构件粘贴方法 | |
JP2019145707A (ja) | ボール搭載装置 | |
JP2006295143A (ja) | フィルム回路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100770409B1 (ko) | 연성소재의 부착방법 | |
JPH10177182A (ja) | 液晶パネルのpcb圧着装置 | |
JP2019140286A (ja) |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の製造装置 | |
KR101553330B1 (ko) | 부자재 부착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