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03647B - 菠萝蜜果皮多糖、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菠萝蜜果皮多糖、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03647B
CN116003647B CN202310001546.8A CN202310001546A CN116003647B CN 116003647 B CN116003647 B CN 116003647B CN 202310001546 A CN202310001546 A CN 202310001546A CN 116003647 B CN116003647 B CN 1160036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kfruit peel
jackfruit
polysaccharide
peel
peel polysaccha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015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03647A (zh
Inventor
张杰良
余标
李云峰
陈舒桐
王敏
钟赛意
陈建平
伍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00154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036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03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03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03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03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saccharide Derivati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菠萝蜜果皮多糖、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菠萝蜜果皮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菠萝蜜果皮洗净后加水粉碎成匀浆,室温静置,得菠萝蜜果皮溶液;(2)将所述菠萝蜜果皮溶液热水浴搅拌浸提,离心后取上清液;(3)将所述上清液旋蒸浓缩,加入无水乙醇醇沉;(4)将获得的溶液离心后取沉淀,所述沉淀用水进行复溶;(5)将复溶溶液透析后,冷冻干燥,即得菠萝蜜果皮多糖样品。制得的菠萝蜜果皮多糖能够调节血液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稳定,维持肠道微生物环境稳态。这表明菠萝蜜果皮多糖可应用于炎症治疗及肠道菌调节相关保健食品和药物的开发和利用。

Description

菠萝蜜果皮多糖、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菠萝蜜果皮多糖、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菠萝蜜作为桑科木菠萝属中的一种大型水果作物,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菠萝蜜果肉通常被新鲜食用且含有非常多的植物营养素。但是,整个菠萝蜜中约有60%是不可食用的,这些不可食用的部分包括多刺多刺的果皮、中心核和种子等。这些难以利用的部分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中的废料,并且正在成为一种污染源,如何将其再回收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大量的菠萝蜜果皮、果核被废弃,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菠萝蜜果皮中富含膳食多糖,这些膳食多糖虽然不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器官消化利用,但是能够影响肠道中微生物的组成及其相对丰度的变化,果胶多糖还能够被某些肠道菌降解利用,产生有益的代谢产物,进而促进机体的抗氧化、抗炎以及免疫调节等过程,从而达到免疫调控的作用。细胞白介素IL-1β,IL-6,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都会发生含量上的显著变化。因此通过检测血清中的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含量就能够对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进行监测。
然而,由于对菠萝蜜果皮中活性物质研究的不足,同时缺少相关的加工工艺与技术,暂时还未能很好地将菠萝蜜果皮变废为宝,应用于实际生产之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现有背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菠萝蜜果皮多糖,以及所述菠萝蜜果皮多糖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旨在建立起一种规范化的菠萝蜜果皮多糖的提取方式,解析菠萝蜜果皮多糖的物理化学性质,验证菠萝蜜果皮多糖在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组成方面的作用,以期促进菠萝蜜在食品、医药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面提供了一种菠萝蜜果皮多糖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菠萝蜜果皮洗净后加水粉碎成匀浆,室温静置,得菠萝蜜果皮溶液;
(2)将所述菠萝蜜果皮溶液热水浴搅拌浸提,离心后取上清液;
(3)将所述上清液旋蒸浓缩,加入无水乙醇醇沉;
(4)将获得的溶液离心后取沉淀,所述沉淀用水进行复溶;
(5)将复溶溶液透析后,冷冻干燥,即得菠萝蜜果皮多糖。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所述菠萝蜜果皮加入蒸馏水进行粉碎,所述菠萝蜜果皮与所述蒸馏水的比例为1g:10-20mL。
优选地,步骤(1)所述菠萝蜜果皮与所述蒸馏水的比例为1g:15-20mL。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所述室温静置的条件为25℃静置30分钟。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所述热水浴的条件为70-90℃,时长2-4小时。
优选地,步骤(2)所述热水浴的条件为80-90℃,时长2-3小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所述醇沉中,所述上清液与所述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3-5。
优选地,步骤(3)所述上清液与所述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4。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4)所述复溶是加入蒸馏水进行复溶,所述沉淀与所述蒸馏水的比例为1g:10-20mL。
优选第,步骤(4)所述沉淀与所述蒸馏水之间的比例为1g:10-15mL。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和(4)所述离心的条件均为5000rpm,持续10分钟。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5)所述透析条件为:使用截留分子量为3.5kDa的透析袋,将复溶溶液置于透析袋中,并在4℃下透析48小时。
本发明以新鲜的菠萝蜜果皮作为原材料,采用热水浴水提的方式,先经搅拌破碎后获得菠萝蜜果皮溶液,经过静置后,然后进行水提、旋蒸、醇沉、复溶、透析和冻干等工艺,制得菠萝蜜果皮多糖。
本发明的第二面提供了一种菠萝蜜果皮多糖。所述菠萝蜜果皮多糖由上述制备方法获得。经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可知所述菠萝蜜果皮多糖存在明显的多糖结构信号峰:3300-3400cm-1附近存在明显的宽峰,连同2929cm-1附近的信号是多糖骨架的特征吸收峰。1612cm-1和1416cm-1附近的信号对应C-O的伸缩振动和C-H的弯曲振动。1150cm-1、1079cm-1,1024cm-1这些叠加的信号峰对应吡喃糖环中C-O-C,而900-880cm-1附近的峰是由于吡喃糖C1-H的振动。
本发明的第三面提供了一种菠萝蜜果皮多糖的应用。
具体的,上述菠萝蜜果皮多糖在调节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和小鼠肠道菌组成及其相对丰度方面的作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细胞因子主要包括细胞白介素IL-6、IL-10、IL-1β和TNF-α,所述的调节肠道菌组成及其相对丰度的变化是在门水平上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发明通过将新鲜的菠萝蜜果皮样品破碎、水提、旋蒸、醇沉、复溶透析和冻干等多步操作后获得了菠萝蜜果皮多糖的样品;并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产生的小鼠肠炎模型,对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做出测定,结果证明菠萝蜜果皮多糖能够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调节血液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稳定。还对小鼠肠道菌的组成及其相对丰度做出测定,通过抽提体外发酵的人体肠道菌群扩增子16S rDNA并分析其群落结构分布,发现其平衡了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比值,这表明菠萝蜜果皮多糖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维持肠道微生物稳态。
2.本发明为菠萝蜜果皮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利于促进菠萝蜜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更有利于促进菠萝蜜相关食品、药物加工制作方面的发展,为调节机体炎症,肠道环境稳态方面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同时,本发明中目标产物的制备方法精简易行,且目标产物单一,得率高。此项研究结果可为菠萝蜜废弃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对提高菠萝蜜生产加工行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借鉴性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4中制得的菠萝蜜果皮多糖的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
图2为实施例5中制得的菠萝蜜果皮多糖的热重分析图;
图3为实施例6中制得的菠萝蜜果皮多糖的单糖组成图;
图4为实施例7中制得的菠萝蜜果皮多糖的X射线衍射图;
图5为实施例8中制得的菠萝蜜果皮多糖的扫描电镜图;
图6为实施例9中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相对含量图;
图7为实施例10中小鼠粪便中肠道菌在门水平上组成及相对丰度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菠萝蜜果皮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菠萝蜜果皮,洗净后加入蒸馏水(菠萝蜜果皮和蒸馏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g:20mL)后一同置于粉碎机中,并使用粉碎机粉碎成匀浆,在25℃温度条件下静置30min,得菠萝蜜果皮混合溶液。
(2)将所述菠萝蜜果皮混合溶液置于水浴锅中,90℃保持3小时,然后5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
(3)将所述上清液旋蒸浓缩,加入4倍体积的无水乙醇醇沉,4℃温度条件下静置12小时。
(4)将醇沉后的溶液以5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下层沉淀物,加入蒸馏水复溶,沉淀物与蒸馏水的比例为1g:15mL)。
(5)将复溶溶液置于3.5KDa分子量的透析袋中透析48小时,冷冻干燥后获得菠萝蜜果皮多糖,得率为8.2%。
实施例2
一种菠萝蜜果皮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菠萝蜜果皮,洗净后加入蒸馏水(菠萝蜜果皮和蒸馏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mL)后一同置于粉碎机中,并使用粉碎机粉碎成匀浆,在25℃温度条件下静置30min,得菠萝蜜果皮混合溶液。
(2)将所述菠萝蜜果皮混合溶液置于水浴锅中,85℃保持2小时,然后5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
(3)将所述上清液旋蒸浓缩,加入5倍体积的无水乙醇醇沉,4℃温度条件下静置12小时。
(4)将醇沉后的溶液以5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下层沉淀物,加入蒸馏水复溶,沉淀物与蒸馏水的比例为1g:10mL)。
(5)将复溶溶液置于3.5KDa分子量的透析袋中透析48小时,冷冻干燥后获得菠萝蜜果皮多糖,得率为7.8%。
实施例3
一种菠萝蜜果皮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菠萝蜜果皮,洗净后加入蒸馏水(菠萝蜜果皮和蒸馏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g:10mL)后一同置于粉碎机中,并使用粉碎机粉碎成匀浆,在25℃温度条件下静置30min,得菠萝蜜果皮混合溶液。
(2)将所述菠萝蜜果皮混合溶液置于水浴锅中,80℃保持2.5小时,然后5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
(3)将所述上清液旋蒸浓缩,加入3倍体积的无水乙醇醇沉,4℃温度条件下静置12小时。
(4)将醇沉后的溶液以5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下层沉淀物,加入蒸馏水复溶,沉淀物与蒸馏水的比例为1g:20mL)。
(5)将复溶溶液置于3.5KDa分子量的透析袋中透析48小时,冷冻干燥后获得菠萝蜜果皮多糖,得率为7.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菠萝蜜果皮多糖的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AttenuatedTotal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ATR-FTIR)的测定,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仪器准备:按照仪器说明书,开机、预热、自检,确保仪器状态正常。
2.参数设置:扫描次数设为32次;分辨率设为4cm-1
3.背景光谱采集:每次采集样品光谱前应采集背景光谱。用无水乙醇擦拭ATR晶体,确保其表面洁净,待乙醇挥干后采集背景光谱。
4.仪器校准:采集聚苯乙烯薄膜(FTIR专用)的光谱,与标准光谱图进行比对,匹配度应达到98%以上时开始样品采集。
5.样品光谱采集
取适量实施例1中获得的样品平铺于ATR晶体上,用仪器自带的压力装置使样品和ATR晶体紧密接触,进行样品的光谱采集。非粉末状的固体样品应经石英研钵充分研磨后采集光谱。
称取约100mg样品置于2mL离心管中,加入1mL乙腈,超声振荡5min后离心。用移液枪移取200μL上清液至铝箔纸上,挥干溶剂。将铝箔纸置于ATR晶体上,使残渣面与ATR晶体紧密接触,采用衰减全折射法在FT-IR(Nicolet iS50,Thermo,USA)上测量波长范围为500-4000cm-1的菠萝蜜果皮多糖的光谱数据采集。
菠萝蜜果皮多糖的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如图1所示,傅里叶红外光谱图上存在明显的多糖结构信号峰。3300-3400cm-1附近明显的宽峰是由羟基分子内和分子间的形成的氢键的伸缩振动引发的,而在烷基中C-H的伸缩振动对应着2929cm-1附近的信号,这两组信号是多糖骨架的特征吸收峰。1612cm-1附近的信号对应着C-O的伸缩振动,同时,多糖中的结合水也会引起此位置附近出现信号波动。1416cm-1附近的信号对应着C-H的弯曲振动。1150cm-1、1079cm-1、1024cm-1这些信号峰对应吡喃糖环中C-O-C,而900-880cm-1附近的峰是由于吡喃糖C1-H的振动。
针对实施例2和实施例3所得菠萝蜜果皮多糖的样品进行相同检测,发现光谱图结果基本一致,因此不再重复论述。由于实施例1的菠萝蜜果皮多糖得率最高,故后续实施例均采用实施例1所得样品进行检测。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为菠萝蜜果皮多糖的热重量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测定,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打开TGA-60H(岛津,日本)主机、计算机等相关仪器,通入氮气。
2.将TG基线稳定后,将重量值归零。将待测实施例1样品放置于样品盘上的坩埚中,并保证样品平铺于坩埚底部,与底部接触良好。
3.升温速率为10℃/min,检测温度范围为30-800℃,设定好测定参数后,进行样品的测试。
菠萝蜜果皮多糖的热重量分析结果图如图2所示,通过热重分析对菠萝蜜果皮多糖的热稳定性做出评价,原料的稳定性对于其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有深刻影响。该实施例中通过利用TGA技术获得的重量的温度波动行为来评估菠萝蜜果皮多糖的氧化和热稳定性。菠萝蜜果皮多糖的热重分析(TGA)和导数热重分析(DTG)的行为如图2所示,TGA和DTG曲线清楚地表明了菠萝蜜果皮多糖在不同阶段的演变过程。从初始温度到200℃,TGA曲线显示菠萝蜜果皮多糖的重量略有下降,这是由于将菠萝蜜果皮多糖与氢键结合的结合水分离,这与先前的研究结果相似。从200℃起,菠萝蜜果皮多糖表现出明显的质量损失趋势。热不稳定官能团的降解是这个变化的主要原因。快速质量损失从215℃开始,在322℃达到峰值,极有可能是由于支链的降解,然后在387℃趋于平稳,极有可能是由于菠萝蜜果皮多糖主链的溶解。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热稳定性的菠萝蜜果皮多糖在功能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为菠萝蜜果皮多糖的单糖组成的测定,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菠萝蜜果皮多糖的水解
称取10mg实施例1中获得的多糖样品于酸水解小瓶中,加入2mL浓度为2M的TFA,120℃油浴1-2小时,待小瓶冷却至室温后,使用移液枪将油浴后的溶液离心,取离心后的上清液使用氮气将溶液吹干,再加入500μL的甲醇吹两次,以充分除去TFA。
2.PMP(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衍生
向溶液吹干后的试管内加入0.5mL的蒸馏水复溶,取200μL的样品,加入200μL浓度为0.6M的NaOH和400μL浓度为0.5M的PMP的甲醇溶液,70℃水浴100分钟,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以洗去PMP),每次加入1mL二氯甲烷,盖好,摇一摇,打开放气后剧烈摇动,离心,洗出二氯甲烷(下层),加入0.5mL水稀释,水层用水系聚醚砜膜过滤(孔径0.45μm)
3.对照品的水解与PMP衍生
A.标准品:取200μL标准品混合液(含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果糖等多种单糖)吹干后,加入200μL水复溶,加入200μL浓度为0.6M的NaOH和400μL浓度为0.5M的PMP的甲醇溶液,70℃水浴100分钟,同上操作。
B.空白对照:200μL水加200μL浓度为0.6M的NaOH和400μL浓度为0.5M的PMP的甲醇溶液,70℃水浴100分钟,同上操作。
实验条件:实验系统-Agilent 1260Infinity II高效液相色谱(HPLC)系统,配备Hypers 11ODS-2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在波长245nm的UV光下检测衍生样品。色谱柱柱温为30℃,上样体积为20μL,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流动相A为浓度0.1M的磷酸盐缓冲液(pH6.7),流动相B为乙腈,条件为82%A、18%B,等度洗脱,一个样品68分钟,紫外波长245nm。
菠萝蜜果皮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图如图3所示,通过与单糖标准品的对照,表明菠萝蜜果皮多糖是一种杂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鼠李糖组成,摩尔比为71.4:1.3:5.2:4.2:1。在菠萝蜜果皮多糖中,葡萄糖是最丰富的单糖。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为菠萝蜜果皮多糖的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的测定,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样品制作:
样品研磨:采用研钵对实施例1中获得的样品进行研磨,研磨至菠萝蜜果皮多糖样品中没有明显的颗粒物存在。
压片:用药勺取适量粉末样品加入到样品架的凹槽中间,使松散样品粉末略高于样品架平面;取载玻片轻压样品表面,压平时保持整个表面的均匀平整且与凹槽平面一致。
2.仪器准备:
打开并检查循环水冷却系统,打开X射线光源,并在开机后按照设定好的程序执行老化操作一次。
3.检测:
操作仪器为:Rigaku UltimalⅣ,操作条件为(40kV/15mA;4-70°),设定好仪器相关的参数后,打开样品室的门并将样品架插入样品卡槽中,点击计算机上的测试按钮,进行测试。
菠萝蜜果皮多糖的X射线衍射图如图4所示,显示的图像中缺少尖峰和整体的包子型曲线,这表明菠萝蜜果皮多糖是无定形的,菠萝蜜果皮多糖是一种非结晶聚合物。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为菠萝蜜果皮多糖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测定,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将导电胶带黏贴到试样台上,再用试样勺取少量实施例1中获得的菠萝蜜果皮多糖固体样品,用镊子轻敲或抖动试样勺,使试样均匀地落在导电胶带上,然后用洗耳球吹去未黏住的试样,最后用高压气枪吹去未黏牢固的试样。
2.喷金处理:将待测试样放到MC1000型离子溅射仪的试样舱内,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电流和时间进行喷金处理,所用金属靶材为铂,最后使用SEM(JSM-6360LA,日本)观察。
菠萝蜜果皮多糖的SEM图如图5所示,扫描电镜图表明,菠萝蜜果皮多糖颗粒具有网状的微观形貌,可分为纤维状和连通的层状截面,表面粗糙。由于其形状,菠萝蜜果皮多糖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能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菠萝蜜果皮多糖表面形态的差异可能与组成单糖的分子量大小和类型有关。
实施例9
测定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试验。
按如下步骤准备小鼠:
7周龄雄性昆明小鼠48只,在温度20±4℃,12h明暗循环下,用标准饲粮喂养;适应1周后,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NC)组、葡聚糖硫酸钠(DSS)组、菠萝蜜果皮多糖(PJP)组(实施例1获得)和阳性治疗(POS)组。适应一周结束后,NC组和DSS组小鼠分别灌胃蒸馏水和3% DSS水一周,一周后NC组和DSS组小鼠每天灌胃0.2mL无菌蒸馏水,再灌胃1周。适应周结束后,PJP组和POS组分别灌胃3% DSS水一周,一周后PJP组和POS组小鼠分别灌胃100mg·kg-1(相对于小鼠自身体重)的PJP溶液和POS溶液一周。所有组别的小鼠在末次喂养后禁食24小时,然后脱颈处死,收集血清和肠道菌备用。
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测定部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用洗涤液浸泡酶标板30秒,废弃洗液,将酶标板拍干;
2.向酶标板中分别加入梯度稀释后的标准品和检测缓冲液稀释后的样品,封板膜封板后,室温下振荡孵育2小时;
3.弃掉母液,每孔加入300μL洗液,洗涤5-10次;
4.每孔中加入1:100稀释后的检测抗体(IL-1β、IL-6、IL-10和TNF-α),封板膜封板后,室温下振荡孵育45分钟;
5.弃掉母液,每孔加入300μL洗液,洗涤5-10次;
6.每孔加入100μL稀释的辣根过氧化氢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1:100稀释);
6.每孔加入100μL显色底物TMB,避光,室温孵育5-30分钟;
7.每孔加入100μL终止液,终止显色反应;
8.检测读数:双波长检测,最大波长450nm,参考波长570nm(或630nm),校准计算时用最大波长减去参考波长。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评估菠萝蜜果皮多糖对小鼠炎症条件下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IL-10)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如图6所示,其中NC为空白对照组,DSS为葡聚糖硫酸钠组,POS为阳性对照组,PJP为菠萝蜜果皮多糖组。结果显示,炎症条件下,DSS组小鼠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与炎症效应正相关)含量相较于正常(NC)组显著升高,而抑炎因子(IL-10,与炎症效应负相关)的相对水平相较于正常(NC)组则降低。然而,在喂养菠萝蜜果皮多糖后,菠萝蜜果皮多糖(PJP)组小鼠血清中的促炎因子水平相较于DSS组明显下降,而抑炎因子水平相较于DSS组明显上升。这些现象表明菠萝蜜果皮多糖对炎症作用有抑制作用。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为小鼠肠道菌组成及相对含量组成测定部分,肠道菌群DNA提取和16SrDNA测序的具体步骤如下:
取出冰箱中冻存的菌体,解冻后在1mL浓度为0.1mol/L的PBS缓冲液重悬。使用DNA抽提试剂盒(MagPure Soil DNA KF Kit)按照生产厂家的说明书提取每个发酵样品的总DNA。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分离的DNA进行验证。接着,利用通用引物343F(5'-TACGGRAGGCAGAC-3')和798R(5'-AGGGTATCTAATCCT-3')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区,接着利用16SrDNA扩增子测序法对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进行分析。将所有扩增后的DNA样本送往上海OE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主要为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布,利用不同样本中不同处理时间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差异,可以从微生物与环境因子或宿主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寻找具有代表性的菌群或特定功能的基因。
本实施例中,为了验证菠萝蜜果皮多糖对维持小鼠肠道菌稳态的作用,我们取小鼠肠道菌,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肠道菌在门水平上的组成结果如图7所示。结果图显示,在小鼠肠道炎症发生后,DSS组小鼠肠道菌的组成相较于正常(NC)组,主要组成及相对含量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小鼠肠道菌中拟杆菌门菌(Bacteroidetes)等益生菌的相对丰度的降低,以及厚壁菌门(Firmicutes)菌种的相对丰度的升高。而在喂养菠萝蜜果皮多糖之后,菠萝蜜果皮多糖(PJP)组小鼠肠道内拟杆菌的相对含量相较于DSS组上升,而厚壁菌的相对含量相较于DSS组减少。这些现象说明菠萝蜜果皮多糖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紊乱,维持肠道微生物环境稳态。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3)

1.一种菠萝蜜果皮多糖,其特征在于,是一种非结晶聚合物,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鼠李糖组成,摩尔比为71.4:1.3:5.2:4.2:1;经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在3300-3400 cm-1处存在宽峰,连同2929 cm-1处的信号是多糖骨架的特征吸收峰,在1612 cm-1和1416 cm-1处的信号峰对应C-O的伸缩振动和C-H的弯曲振动,在1150 cm-1、1079 cm-1、1024 cm-1处的信号峰对应吡喃糖环中C-O-C,在900-880 cm-1处的信号峰是由于吡喃糖C1-H的振动。
2.权利要求1所述菠萝蜜果皮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取菠萝蜜果皮,洗净后按菠萝蜜果皮和蒸馏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 g:20 mL加入蒸馏水,后一同置于粉碎机中,并使用粉碎机粉碎成匀浆,在25 ℃温度条件下静置30 min,得菠萝蜜果皮混合溶液;
(2)将所述菠萝蜜果皮混合溶液置于水浴锅中,90 ℃保持3小时,然后5000 rpm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
(3)将所述上清液旋蒸浓缩,加入4倍体积的无水乙醇醇沉,4 ℃温度条件下静置12小时;
(4)将醇沉后的溶液以5000 rpm离心10分钟,取下层沉淀物,加入蒸馏水复溶,沉淀物与蒸馏水的比例为1 g:15 mL;
(5)将复溶溶液置于3.5 KDa分子量的透析袋中透析48小时,冷冻干燥后获得菠萝蜜果皮多糖。
3.权利要求1所述菠萝蜜果皮多糖在制备炎症抑制药物、调节肠道菌群药物或功能食品中的应用。
CN202310001546.8A 2023-01-03 2023-01-03 菠萝蜜果皮多糖、制备方法及应用 Active CN1160036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1546.8A CN116003647B (zh) 2023-01-03 2023-01-03 菠萝蜜果皮多糖、制备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1546.8A CN116003647B (zh) 2023-01-03 2023-01-03 菠萝蜜果皮多糖、制备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03647A CN116003647A (zh) 2023-04-25
CN116003647B true CN116003647B (zh) 2024-05-28

Family

ID=86020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01546.8A Active CN116003647B (zh) 2023-01-03 2023-01-03 菠萝蜜果皮多糖、制备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0364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7399A (zh) * 2009-06-01 2010-12-01 张俊清 一种菠萝蜜多糖粗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31111A (zh) * 2013-06-08 2014-12-24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一种以菠萝蜜果皮为原料提取果胶的方法
CN104910291A (zh) * 2015-06-26 2015-09-16 广西中医药大学 一种木菠萝叶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003251A (zh) * 2017-11-24 2018-05-08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一种菠萝皮渣多糖的提取方法
CN110423287A (zh) * 2019-07-15 2019-11-08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菠萝蜜皮果胶提取方法
CN113072650A (zh) * 2021-03-30 2021-07-06 海南云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野菠萝多糖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7399A (zh) * 2009-06-01 2010-12-01 张俊清 一种菠萝蜜多糖粗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31111A (zh) * 2013-06-08 2014-12-24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一种以菠萝蜜果皮为原料提取果胶的方法
CN104910291A (zh) * 2015-06-26 2015-09-16 广西中医药大学 一种木菠萝叶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003251A (zh) * 2017-11-24 2018-05-08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一种菠萝皮渣多糖的提取方法
CN110423287A (zh) * 2019-07-15 2019-11-08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菠萝蜜皮果胶提取方法
CN113072650A (zh) * 2021-03-30 2021-07-06 海南云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野菠萝多糖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聚乙二醇/水体系的菠萝蜜果皮多糖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李文佳 等;《食品工业科技》(第22期);第150-15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03647A (zh) 202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u et al. Structural features, antioxidant and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stem of Physalis alkekengi L.
Wang et al. Optimization of the microwave-assisted enzymatic extraction of Rosa roxburghii Tratt. polysaccharide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and its antioxidant and α-d-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y
Wei et al. Composition and bio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tea seeds obtained by water extraction
Gao et al.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improvement in intestinal function of polysaccharide fractions from okra
CN109400734A (zh) 一种刺梨多糖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10835552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linseed polysaccharide having antiviral activity and immunological activity, and use of the linseed polysaccharide
Yang et al.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tioxidant and hypolipidemic activity of Grifola frondosa polysaccharides in novel submerged cultivation
Zhou et al. Extraction,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 from coconut peel
CN113274490A (zh) 一种长茎葡萄蕨藻多糖抗病诱导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457422A (zh) 一种暗褐脉柄牛肝菌多糖的制备方法
CN114591448A (zh) 一种桑树桑黄子实体甘露半乳聚糖及其制备和用途
CN113621665B (zh) 一种植物乳杆菌酸性胞外多糖及其应用
CN107198015A (zh) 双菌半干法发酵脱脂米糠获得活性物的方法
CN116003647B (zh) 菠萝蜜果皮多糖、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812197A (zh) 一种兰州百合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240115971A1 (en) Method for Extracting and Separating Various Components from Flaxseed Meal based on Subcritical Composite Solvent
Tong et al. Pharmacokinetic and excretion study of Aronia melanocarpa anthocyanins bound to amylopectin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main metabolites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CN108359021B (zh) 一种快速制备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活性的亚麻籽多糖的方法
CN116987204A (zh) 一种均一银耳多糖的制备方法
CN112794925B (zh) 一种阳春砂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Hrabovska et al. The use of enzyme preparations for pectin extraction from potato pulp
CN111607629B (zh) 一种莲子活性多糖、莲子活性物质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CN115166089A (zh) 一种利用甲基化硫酸寡糖组鉴别蛋白核小球藻的方法
CN114891846A (zh) 二裂酵母发酵溶胞产物及在美白和抗衰老化妆品中的应用
Zhou et al. Preparation,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in vitro activity of ginger polysacchari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