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03351B - 一种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03351B
CN116003351B CN202211460833.7A CN202211460833A CN116003351B CN 116003351 B CN116003351 B CN 116003351B CN 202211460833 A CN202211460833 A CN 202211460833A CN 116003351 B CN116003351 B CN 1160033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butyrolactone
gamma
catalyst
isopropan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608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03351A (zh
Inventor
王晓莺
李治
王佳
吴国印
李德俊
任志垒
肖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Zhonghui Electronic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Zhonghui Electronic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Zhonghui Electronic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Zhonghui Electronic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608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033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03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03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03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033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4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solvents, e.g. supercritical solvents or ionic liquid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包括:步骤一、将1,4‑丁二醇与丙酮通过泵按1:1~1.8摩尔比混合为反应原料,经过预热和过热至140~200℃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的催化剂床层进行反应,得到反应后的物料;预热采用反应后的物料与反应原料换热;催化剂包括钴源、铜源、助剂A和二氧化硅,助剂A为锡源或铬源;按重量百分数计,钴源含量15~25%,铜源含量2~6%,助剂A含量8~15%,余量为二氧化硅;步骤二、将反应后的物料与反应原料换热后,冷凝收集反应得到的液相,液相组成为γ‑丁内酯和异丙醇,未冷凝气体经过水洗涤后去下游。本发明通过耦合反应实现氢气的循环利用,同时筛选较好的工艺参数可以控制两反应的反应热基本一致,实现高效反应。

Description

一种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色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γ-丁内酯及其衍生物广泛应用于石化行业、制药行业等,是工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原料。γ-丁内酯有多种生成工艺:第一种,催化加氢法:顺酐催化加氢法(顺酐液相催化加氢法、顺酐气相催化加氢法、顺酐酯化催化加氢法、顺酐均相催化加氢法、顺酐在超临界CO2流体中加氢法)、丁二酸催化加氢法和糠醛催化加氢法等;第二种,催化脱氢法:1,4-丁二醇催化脱氢法等。顺酐催化加氢法对于工艺装置中的加氢设备防爆要求高、产物中有酸对设备材质要求高,而1,4-丁二醇催化脱氢法产物的副产物少,产物易于分离,设备投资少。因此,国内工业主要使用1,4 -丁二醇催化脱氢法,已经建设了多条1,4-丁二醇催化脱氢生产线。但1,4-丁二醇催化脱氢法也普遍存在脱氢的尾气废气分离提纯成本高,循环利用困难的问题。
异丙醇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溶剂,特别在石油行业和制药行业被广泛的应用。异丙醇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丙烯水合法、丙酮加氢法和醋酸异丙酯加氢法等。丙烯水合法包括丙烯间接水合法和丙烯直接水合法。现在,国内主要依靠丙酮加氢法生产异丙醇。丙酮的转化率和异丙醇选择性较高,副产物较少,反应条件温和,能耗较低,设备腐蚀问题较少,流程简单设备投资较低。
1,4-丁二醇脱氢反应为强吸热反应,副产氢气。丙酮加氢反应为强放热反应,且消耗氢气,因此两反应均需采用移热的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但是两反应常规一般使用铜系催化剂,但在此系列催化剂上,两者使用温差较大,丙酮加氢一般在130~160℃,而1,4-丁二醇脱氢一般在200~230℃,因此两者的耦合需要新的催化剂体系才可实现。因此,需要提供一种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通过耦合反应可实现氢气的循环利用,同时筛选较好的工艺参数可以控制两反应的反应热基本一致,实现高效反应。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1,4-丁二醇与丙酮通过泵按1:1~1.8摩尔比混合为反应原料,经过预热和过热至140~200℃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的催化剂床层进行反应,得到反应后的物料;
预热采用反应后的物料与反应原料换热;
所述催化剂包括钴源、铜源、助剂A和二氧化硅,所述助剂A为锡源或铬源;按重量百分数计,所述催化剂中钴源含量为15~25%,铜源含量为2~6%,助剂A含量为8~15%,余量为载体二氧化硅;
步骤二、将反应后的物料与反应原料换热后,冷凝收集反应得到的液相,所述液相组成为γ-丁内酯和异丙醇,未冷凝气体经过水洗涤后去下游。
进一步的,按重量百分数计,所述催化剂中钴源含量为18~22%,铜源含量为2.5~4%,助剂A含量为10~12%,余量为载体二氧化硅。
进一步的,所述催化剂通过共沉淀法制备;
所述钴源、铜源和助剂A采用硝酸盐、氧化物或碱式碳酸盐中的一种,二氧化硅采用硅溶胶,共沉淀PH值控制在6.5-8。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为绝热式固定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床反应器内设置有多级液体分布和收集器,反应器喷淋密度为2000-5000kg/m2,液体进料空速为0.2~0.8h-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进料在固定床反应器内的流动方向为自上向下。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反应压力0.8~1.2MPa。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1,4-丁二醇与丙酮进料摩尔比为1:1.2~1.5,预热和过热至温度为160~190℃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以1,4-丁二醇脱氢制γ-丁内酯与丙酮加氢制异丙醇相耦合,将1,4-丁二醇脱氢制γ-丁内酯副产的氢气供丙酮加氢制异丙醇使用,实现氢气的原位利用,解决了尾气脱氢的问题;
2、筛出并发现了适宜的催化剂和操作工艺参数,有效的控制两反应的反应热基本保持一致,将丙酮加氢制异丙醇反应放出的热量供1,4-丁二醇脱氢制γ-丁内酯使用,以实现反应的高效进行;
3、降低了1,4-丁二醇催化脱氢制γ-丁内酯的氢气处理成本,同时避免了丙酮加氢中的氢气加压循环问题,有效回收利用了丁二醇脱氢和丙酮加氢反应的反应热,具有反应效率高,经济性好,绿色环保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氢气增压再处理能耗高、反应热利用率低的问题,提高本质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催化剂为Co-Cu-A@SiO2催化剂,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按照重量百分数计,所述Co-Cu-A@SiO2催化剂的原料组分包括:硝酸钴20%、硝酸铜3%、二氧化锡11%和二氧化硅余量。
将硝酸铜、硝酸钴与二氧化锡胶体水溶液,混合后,加入氨水,中和至PH值为6.5-8,随后加入二氧化硅胶体,搅拌均匀。后续的老化、干燥和焙烧与常规共沉淀催化剂如甲醇合成催化剂Cu-ZnO/Al2O3一致。即得Co-Cu-A@SiO2催化剂粗品。将所得Co-Cu-A@SiO2催化剂粗品破碎后过筛挑选尺寸为6-20目的催化剂颗粒,即为Co-Cu-A@SiO2催化剂。
一种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1,4-丁二醇与丙酮通过泵按1:1.5的摩尔比混合为反应原料,经过预热和过热至150℃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的催化剂床层进行反应,进料在固定床反应器内的流动方向为自上向下,固定床反应器内设置有多级液体分布和收集器,反应器喷淋密度为3000kg/m2,液体进料空速即反应空速为0.50h-1,反应压力为1.0MPa(氢气背压),得到反应后的物料;固定床反应器采用绝热式固定床;预热采用反应后的物料与反应原料换热。
Co-Cu-A@SiO2催化剂的还原条件为:
取50mLCo-Cu-A@SiO2催化剂装入固定床反应器中,通入氢气和氮气混合气体分别在120℃下还原1小时,在170℃下还原6小时,220℃下还原2.5小时,在380℃下还原2小时;
氢气和氮气流量分别为:
120℃下还原,氢气体积流量为300mL/min;
170℃下还原,氢气体积流量为300mL/min;
升温到220℃时,氢气体积流量为300mL/min;
升温至380℃时,氢气体积流量为600mL/min。
步骤二、将反应后的物料与反应原料换热后,冷凝收集反应得到的液相,所述液相组成为γ-丁内酯和异丙醇,未冷凝气体经过水洗涤后去下游。
实施例2
催化剂为Co-Cu-A@SiO2催化剂,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按照重量百分数计,所述Co-Cu-A@SiO2催化剂的原料组分包括:硝酸钴20%、硝酸铜3%、二氧化锡11%和二氧化硅余量。
将硝酸铜、硝酸钴与二氧化锡胶体水溶液,混合后,加入氨水,中和至PH值为6.5-8,随后加入二氧化硅胶体,搅拌均匀。后续的老化、干燥和焙烧与常规共沉淀催化剂如甲醇合成催化剂Cu-ZnO/Al2O3一致。即得Co-Cu-A@SiO2催化剂粗品。将所得Co-Cu-A@SiO2催化剂粗品破碎后过筛挑选尺寸为6-20目的催化剂颗粒,即为Co-Cu-A@SiO2催化剂。
一种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1,4-丁二醇与丙酮通过泵按1:1.5的摩尔比混合为反应原料,经过预热和过热至160℃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的催化剂床层进行反应,进料在固定床反应器内的流动方向为自上向下,固定床反应器内设置有多级液体分布和收集器,反应器喷淋密度为3000kg/m2,液体进料空速即反应空速为0.50h-1,反应压力为1.0MPa(氢气背压),得到反应后的物料;固定床反应器采用绝热式固定床;预热采用反应后的物料与反应原料换热。
Co-Cu-A@SiO2催化剂的还原条件为:
取50mL Co-Cu-A@SiO2催化剂装入固定床反应器中,通入氢气和氮气混合气体分别在120℃下还原1小时,在170℃下还原6小时,220℃下还原2.5小时,在380℃下还原2小时;
氢气和氮气流量分别为:
120℃下还原,氢气体积流量为300mL/min;
170℃下还原,氢气体积流量为300mL/min;
升温到220℃时,氢气体积流量为300mL/min;
升温至380℃时,氢气体积流量为600mL/min。
步骤二、将反应后的物料与反应原料换热后,冷凝收集反应得到的液相,所述液相组成为γ-丁内酯和异丙醇,未冷凝气体经过水洗涤后去下游。
实施例3
催化剂为Co-Cu-A@SiO2催化剂,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按照重量百分数计,所述Co-Cu-A@SiO2催化剂的原料组分包括:硝酸钴20%、硝酸铜3%、二氧化锡11%和二氧化硅余量。
将硝酸铜、硝酸钴与二氧化锡胶体水溶液,混合后,加入氨水,中和至PH值为6.5-8,随后加入二氧化硅胶体,搅拌均匀。后续的老化、干燥和焙烧与常规共沉淀催化剂如甲醇合成催化剂Cu-ZnO/Al2O3一致。即得Co-Cu-A@SiO2催化剂粗品。将所得Co-Cu-A@SiO2催化剂粗品破碎后过筛挑选尺寸为6-20目的催化剂颗粒,即为Co-Cu-A@SiO2催化剂。
一种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1,4-丁二醇与丙酮通过泵按1:1.5的摩尔比混合为反应原料,经过预热和过热至170℃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的催化剂床层进行反应,进料在固定床反应器内的流动方向为自上向下,固定床反应器内设置有多级液体分布和收集器,反应器喷淋密度为3000kg/m2,液体进料空速即反应空速为0.50h-1,反应压力为1.0MPa(氢气背压),得到反应后的物料;固定床反应器采用绝热式固定床;预热采用反应后的物料与反应原料换热。
Co-Cu-A@SiO2催化剂的还原条件为:
取50mLCo-Cu-A@SiO2催化剂装入固定床反应器中,通入氢气和氮气混合气体分别在120℃下还原1小时,在170℃下还原6小时,220℃下还原2.5小时,在380℃下还原2小时;
氢气和氮气流量分别为:
120℃下还原,氢气体积流量为300mL/min;
170℃下还原,氢气体积流量为300mL/min;
升温到220℃时,氢气体积流量为300mL/min;
升温至380℃时,氢气体积流量为600mL/min。
步骤二、将反应后的物料与反应原料换热后,冷凝收集反应得到的液相,所述液相组成为γ-丁内酯和异丙醇,未冷凝气体经过水洗涤后去下游。
采用AspenPlus进行热力学分析,1,4-丁二醇脱氢和丙酮加氢在不同条件下的1,4-丁二醇和丙酮的转化率,结果如下表1所示。
进料温度℃ 反应压力(Mpa) 进料汽化分率% 1,4-丁二醇平衡转化率% 丙酮平衡转化率%
实施例1 150 1.0 0 98.3 98.7
实施例2 160 1.0 0 98.7 98.3
实施例3 170 1.0 0 99.1 98.0
表1
由表1可知:采用AspenPlus进行热力学分析,1,4-丁二醇脱氢和丙酮加氢在一定条件下的1,4-丁二醇和丙酮的转化率可达到98%以上,证明热力学是具有可行性的。
实施例4
催化剂为Co-Cu-A@SiO2催化剂,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按照重量百分数计,所述Co-Cu-A@SiO2催化剂的原料组分包括:硝酸钴20%、硝酸铜3%、二氧化锡11%和二氧化硅余量。
将硝酸铜、硝酸钴与二氧化锡胶体水溶液,混合后,加入氨水,中和至PH值为6.5-8,随后加入二氧化硅胶体,搅拌均匀。后续的老化、干燥和焙烧与常规共沉淀催化剂如甲醇合成催化剂Cu-ZnO/Al2O3一致。即得Co-Cu-A@SiO2催化剂粗品。将所得Co-Cu-A@SiO2催化剂粗品破碎后过筛挑选尺寸为6-20目的催化剂颗粒,即为Co-Cu-A@SiO2催化剂。
一种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1,4-丁二醇与丙酮通过泵按1:1.33的摩尔比混合为反应原料,经过预热和过热至170℃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的催化剂床层进行反应,进料在固定床反应器内的流动方向为自上向下,固定床反应器内设置有多级液体分布和收集器,反应器喷淋密度为3000kg/m2,液体进料空速即反应空速为0.50h-1,反应压力为1.0MPa(氢气背压),得到反应后的物料;固定床反应器采用绝热式固定床;预热采用反应后的物料与反应原料换热。
Co-Cu-A@SiO2催化剂的还原条件为:
取50mLCo-Cu-A@SiO2催化剂装入固定床反应器中,通入氢气和氮气混合气体分别在120℃下还原1小时,在170℃下还原6小时,220℃下还原2.5小时,在380℃下还原2小时;
氢气和氮气流量分别为:
120℃下还原,氢气体积流量为300mL/min;
170℃下还原,氢气体积流量为300mL/min;
升温到220℃时,氢气体积流量为300mL/min;
升温至380℃时,氢气体积流量为600mL/min。
步骤二、将反应后的物料与反应原料换热后,冷凝收集反应得到的液相,所述液相组成为γ-丁内酯和异丙醇,未冷凝气体经过水洗涤后去下游。
实施例5
催化剂为Co-Cu-A@SiO2催化剂,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按照重量百分数计,所述Co-Cu-A@SiO2催化剂的原料组分包括:硝酸钴20%、硝酸铜3%、二氧化锡11%和二氧化硅余量。
将硝酸铜、硝酸钴与二氧化锡胶体水溶液,混合后,加入氨水,中和至PH值为6.5-8,随后加入二氧化硅胶体,搅拌均匀。后续的老化、干燥和焙烧与常规共沉淀催化剂如甲醇合成催化剂Cu-ZnO/Al2O3一致。即得Co-Cu-A@SiO2催化剂粗品。将所得Co-Cu-A@SiO2催化剂粗品破碎后过筛挑选尺寸为6-20目的催化剂颗粒,即为Co-Cu-A@SiO2催化剂。
一种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1,4-丁二醇与丙酮通过泵按1:1.33的摩尔比混合为反应原料,经过预热和过热至150℃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的催化剂床层进行反应,进料在固定床反应器内的流动方向为自上向下,固定床反应器内设置有多级液体分布和收集器,反应器喷淋密度为3000kg/m2,液体进料空速即反应空速为0.32h-1,反应压力为0.9MPa(氢气背压),得到反应后的物料;固定床反应器采用绝热式固定床;预热采用反应后的物料与反应原料换热。
Co-Cu-A@SiO2催化剂的还原条件为:
取50mL Co-Cu-A@SiO2催化剂装入固定床反应器中,通入氢气和氮气混合气体分别在120℃下还原1小时,在170℃下还原6小时,220℃下还原2.5小时,在380℃下还原2小时;
氢气和氮气流量分别为:
120℃下还原,氢气体积流量为300mL/min;
170℃下还原,氢气体积流量为300mL/min;
升温到220℃时,氢气体积流量为300mL/min;
升温至380℃时,氢气体积流量为600mL/min。
步骤二、将反应后的物料与反应原料换热后,冷凝收集反应得到的液相,所述液相组成为γ-丁内酯和异丙醇,未冷凝气体经过水洗涤后去下游。
实施例6
催化剂为Co-Cu-A@SiO2催化剂,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按照重量百分数计,所述Co-Cu-A@SiO2催化剂的原料组分包括:硝酸钴20%、硝酸铜3%、二氧化锡11%和二氧化硅余量。
将硝酸铜、硝酸钴与二氧化锡胶体水溶液,混合后,加入氨水,中和至PH值为6.5-8,随后加入二氧化硅胶体,搅拌均匀。后续的老化、干燥和焙烧与常规共沉淀催化剂如甲醇合成催化剂Cu-ZnO/Al2O3一致。即得Co-Cu-A@SiO2催化剂粗品。将所得Co-Cu-A@SiO2催化剂粗品破碎后过筛挑选尺寸为6-20目的催化剂颗粒,即为Co-Cu-A@SiO2催化剂。
一种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1,4-丁二醇与丙酮通过泵按1:1.4的摩尔比混合为反应原料,经过预热和过热至160℃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的催化剂床层进行反应,进料在固定床反应器内的流动方向为自上向下,固定床反应器内设置有多级液体分布和收集器,反应器喷淋密度为3000kg/m2,液体进料空速即反应空速为0.40h-1,反应压力为1.2MPa(氢气背压),得到反应后的物料;固定床反应器采用绝热式固定床;预热采用反应后的物料与反应原料换热。
Co-Cu-A@SiO2催化剂的还原条件为:
取50mLCo-Cu-A@SiO2催化剂装入固定床反应器中,通入氢气和氮气混合气体分别在120℃下还原1小时,在170℃下还原6小时,220℃下还原2.5小时,在380℃下还原2小时;
氢气和氮气流量分别为:
120℃下还原,氢气体积流量为300mL/min;
170℃下还原,氢气体积流量为300mL/min;
升温到220℃时,氢气体积流量为300mL/min;
升温至380℃时,氢气体积流量为600mL/min。
步骤二、将反应后的物料与反应原料换热后,冷凝收集反应得到的液相,所述液相组成为γ-丁内酯和异丙醇,未冷凝气体经过水洗涤后去下游。
不同实施例中1,4-丁二醇加氢反应的结果见表2。
表2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1,4-丁二醇与丙酮通过泵按1:1~1.8摩尔比混合为反应原料,经过预热和过热至140~200℃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的催化剂床层进行反应,得到反应后的物料;
预热采用反应后的物料与反应原料换热;
按重量百分数计,所述催化剂的原料组分包括:硝酸钴20%、硝酸铜3%、二氧化锡11%和二氧化硅余量;
步骤二、将反应后的物料与反应原料换热后,冷凝收集反应得到的液相,所述液相组成为γ-丁内酯和异丙醇,未冷凝气体经过水洗涤后去下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通过共沉淀法制备;
二氧化硅采用硅溶胶,共沉淀pH值控制在6.5-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为绝热式固定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床反应器内设置有多级液体分布和收集器,反应器喷淋密度为2000-5000kg/m2,液体进料空速为0.2~0.8h-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进料在固定床反应器内的流动方向为自上向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反应压力0.8~1.2MP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1,4-丁二醇与丙酮进料摩尔比为1:1.2~1.5,预热和过热至温度为160~190℃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
CN202211460833.7A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 Active CN1160033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0833.7A CN116003351B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0833.7A CN116003351B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03351A CN116003351A (zh) 2023-04-25
CN116003351B true CN116003351B (zh) 2024-06-11

Family

ID=86023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60833.7A Active CN116003351B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0335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32874A (ja) * 1990-02-09 1991-10-16 Tonen Corp γ−ブチロラクトンの製造法
CN1687045A (zh) * 2005-04-14 2005-10-26 复旦大学 一种γ-丁内酯的催化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32874A (ja) * 1990-02-09 1991-10-16 Tonen Corp γ−ブチロラクトンの製造法
CN1687045A (zh) * 2005-04-14 2005-10-26 复旦大学 一种γ-丁内酯的催化合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rbonylchlorohydridotris(triphenylphosphine)ruthenium(II);Wataru Kuriyama;Encyclopedia of Reagents for Organic Synthesis;20141231;1-7 *
In fl uence of method of preparation of Co-Cu/MgO catalyst on dehydrogenation/dehydration reaction pathway of 1, 4-butanediol;K. Hari Prasad Reddy et al;Catalysis Communications;20110223(第12期);866–869 *
Li Xian et al.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ly efficient Au/SnO2 catalyst in the oxidative lactonization of 1,4‐butanediol to γ‐butyrolactone.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2013,第34卷(第5期),1013-101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03351A (zh) 202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5442B (zh) 由草酸酯生产乙二醇的方法
CN101462044B (zh) 一种生产巴豆醛用的催化剂
CN101735182B (zh) 顺酐加氢连续生产丁二酸酐的工艺
CN111689845B (zh) 一种顺酐水相加氢生产丁二酸的工艺
US8962895B2 (en)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ethylene glycol
CN111689849B (zh) 一种液相两段加氢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CN101947455A (zh) 顺酐加氢和1,4-丁二醇脱氢耦合制γ-丁内酯催化剂和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1121625A (zh) 乙醇脱水制备乙烯的方法
CN103664529B (zh) 联产环己醇和乙醇的方法
CN112537998B (zh) 连续催化加氢生产新戊二醇的工艺
CN114276533A (zh) 一种连续化制备聚醚胺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1993350B (zh) 乙二醇的生产方法
CN116003351B (zh) 一种γ-丁内酯和异丙醇的联产工艺方法
CN110862302B (zh) 一种浆态床加氢与固定床加氢组合制备1,4-丁二醇的方法
CN113563213B (zh) 3,5-二氨基苯甲酸的制备方法
CN107118100B (zh) 一种一氧化碳深度偶联催化反应合成草酸酯的方法
CN102180771B (zh) 一种3-甲基-3-丁烯-1-醇的制备方法
CN114230453A (zh) 一种一步加氢合成丙酸的生产方法
CN101993353A (zh) 一种3-甲基-3-丁烯-1-醇的制备方法
CN1249008C (zh) 由环戊醇制环戊酮的方法
CN112979455A (zh) 一种顺酐水解再加氢制备丁二酸的方法
CN114716325B (zh) 一种连续化制备三乙胺的方法
CN115594565B (zh) 一种甘油加氢制备1,3-丙二醇的工艺
CN103709000B (zh) 环氧乙烷催化水合生产乙二醇的方法
CN115197047B (zh) 一种二甲醚制乙醇耦合反应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