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89387A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89387A
CN115989387A CN202180053138.6A CN202180053138A CN115989387A CN 115989387 A CN115989387 A CN 115989387A CN 202180053138 A CN202180053138 A CN 202180053138A CN 115989387 A CN115989387 A CN 115989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nt
indoor
air conditioner
indoo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31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黑田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989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893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shape of the heat exchangers or of parts thereof, e.g. of their f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8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prior to normal operation, e.g. pre-heating or pre-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Abstract

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和控制部。制冷剂回路包括室内热交换器(13),该室内热交换器(13)具有上风侧的第1部和第1部的下风侧的第2部。控制部在制热运转后,使第1部成为蒸发域,进行室内热交换器(13)的清洗。控制部以如下方式对流过室内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控制:使得在第1部处制冷剂温度成为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3)的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且在第2部处制冷剂温度比第1部高。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涉及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38913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技术思想:在制热运转后,进行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由此冲洗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的污垢。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空调装置使用室内热交换器的大部分作为蒸发器,因此,为了冲洗污垢,需要较多的除湿量。但是,在制热时期,很难得到较多的除湿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1观点的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和控制部。制冷剂回路包括室内热交换器,该室内热交换器具有上风侧的第1部和第1部的下风侧的第2部。控制部在制热运转后进行制热后清洗运转,在制热后清洗运转中,使第1部成为蒸发域,由此进行室内热交换器的清洗。控制部以如下方式对流过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控制:使得第1部处的制冷剂温度成为通过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且第2部处的制冷剂温度比第1部处的制冷剂温度高。
第2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1观点的装置中,控制部以如下方式对流过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控制:使得第1部的液体侧端部处的制冷剂温度成为通过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且第2部处的制冷剂温度比第1部的气体侧端部处的制冷剂温度高。
第3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1观点或第2观点的装置中,在制热后清洗运转中,第1部成为蒸发域,第2部成为过热域。
第4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1观点或第2观点的装置中,在制热后清洗运转中,第1部成为蒸发域,第2部成为冷凝域或过冷却域。
在该空调装置中,能够抑制室温降低。
第5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4观点的装置中,具有室内膨胀机构。室内膨胀机构设置于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路中的第1部与第2部之间。空调装置缩小室内膨胀机构来进行制热后清洗运转。
在该空调装置中,能够利用膨胀机构形成蒸发域和冷凝域。
第6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5观点的装置中,在制热后清洗运转中,第2部具有过冷却域。
在该空调装置中,能够防止二相制冷剂流入膨胀机构。
第7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5观点或第6观点的装置中,还具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检测流过第2部的制冷剂的温度。
在该空调装置中,能够确认具有过冷却域。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二相制冷剂流入膨胀机构。
第8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1观点~第7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装置中,第1部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的前面部分和/或背面部分。
第9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1观点~第8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装置中,室内热交换器具有多列热交换器。第1部配置于多列热交换器的上风侧。
第10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1观点~第9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装置中,第1部配置于在第2部的上风侧设置的室内热交换器。
第11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1观点~第10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装置中,还具有传感器,该传感器用于检测通过第1部的制冷剂的制冷剂状态。
在该空调装置中,能够在第1部处更加可靠地产生结露。
第12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11观点的装置中,传感器是温度热敏电阻或压力传感器。
第13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1观点~第12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装置中,室内热交换器具有翅片。空调装置构成为第1部的翅片和第2部的翅片相互分离。
在该空调装置中,在第1部与第2部之间抑制结露水或热的移动,能够提高室内热交换器的上风侧的清洗效果。
第14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13观点的装置中,翅片在第1部与第2部之间具有缝隙,
在该空调装置中,抑制第1部与第2部之间的结露水或热的移动,能够提高室内热交换器的上风侧的清洗效果。
第15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1观点~第14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装置中,在制冷运转后和制热运转后进行不同的清洗运转。
第16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1观点~第14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装置中,根据室内湿度进行不同的清洗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空调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3是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控制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剂流路和由室内风扇生成的气流的剖视图。
图6是清洗运转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剂流路和由室内风扇生成的气流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剂流路和由室内风扇生成的气流的剖视图。
图9是空调装置的结构图。
图10是示出控制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示出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剂流路和由室内风扇生成的气流的剖视图。
图12是清洗运转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剂流路和由室内风扇生成的气流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剂流路和由室内风扇生成的气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在制热运转后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上风侧产生结露,对室内热交换器进行清洗。
(1)空调装置1的结构
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1具有空调室外机2和空调室内机10。空调装置1具有填充有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100。收纳于空调室外机2的室外侧回路部和收纳于空调室内机10的室内侧回路部利用气体侧联络配管117a和液体侧联络配管117b连接,由此构成制冷剂回路100。
(2)空调室外机2的结构
在空调室外机2中的室外侧回路部连接有压缩机101、四路切换阀102、室外热交换器103和膨胀阀104。
压缩机101的排出侧与四路切换阀102的第1阀口P1连接。压缩机101的吸入侧隔着气液分离器120而与四路切换阀102的第3阀口P3连接。气液分离器120对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进行分离。
室外热交换器103是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在该室外热交换器103的附近设置有用于向室外热交换器103输送室外空气的室外风扇123。室外热交换器103的一端侧与四路切换阀102的第4阀口P4连接。室外热交换器103的另一端侧与作为减压单元的膨胀阀104连接。膨胀阀104是开度可变的电动式膨胀阀。
四路切换阀102能够切换第1阀口P1和第4阀口P4彼此连通且第2阀口P2和第3阀口P3彼此连通的第1状态(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以及第1阀口P1和第2阀口P2彼此连通且第3阀口P3和第4阀口P4彼此连通的第2状态(图1的虚线所示的状态)。四路切换阀102的第2阀口P2经由气体侧联络配管117a而与室内热交换器13连接。
(3)空调室内机10的结构
在图1中,在室内侧回路部连接有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是具有多个翅片21和多个传热管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将该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统称为室内热交换器13。在室内热交换器13的附近设置有用于向室内热交换器13输送室内空气的室内风扇14。
(4)空调室内机10的详细结构
图2是空调室内机10的立体图。此外,图3是空调室内机10的剖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在空调室内机10搭载有主体外壳11、室内热交换器13、室内风扇14、底框16和控制部40。
(4-1)主体外壳11
主体外壳11具有顶面部11a、前面面板11b、背面板11c和下部水平板11d。主体外壳11在内部收纳有室内热交换器13、室内风扇14、底框16、过滤器24和控制部40。
顶面部11a位于主体外壳11的上部,在顶面部11a的前部设置有吸入口12。
前面面板11b构成空调室内机10的前面部,形成没有吸入开口的弯曲的形状。
(4-2)过滤器24
在吸入口12与室内热交换器13之间配置有过滤器24。过滤器24去除从空气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
(4-3)室内热交换器13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热交换器13具有由1列热交换器构成的辅助热交换器13a、以及由多列传热管构成的主热交换器13b。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13的内部流动。室内热交换器13在流过内部的制冷剂与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3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如图3所示,室内热交换器13中的主热交换器13b形成在侧面观察时两端朝向下方屈曲的倒V字状的形状。为了便于说明,将前方的主热交换器13b称为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将后方的主热交换器13b称为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辅助热交换器13a配置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前方。另外,在辅助热交换器13a配置于主热交换器13b的前面侧和背面侧的情况下,有时将配置于前面侧的辅助热交换器称为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将配置于背面侧的辅助热交换器称为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这里,图3的剖视图的左侧为空调室内机10的前侧,图3的剖视图的右侧为空调室内机10的背面侧。
本实施方式的室内热交换器13具有上风侧的第1部和第1部的下风侧的第2部。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图5示出由室内风扇14生成的气流和流过室内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的制冷剂流路。图5示出后述的清洗运转的运转时的制冷剂流路。更详细地讲,示出在清洗运转中进行的第2除湿运转的运转时的制冷剂流路。在清洗运转中,如图5所示,空气和制冷剂流动,对室内热交换器13进行清洗。在图5中,在清洗运转时,液体制冷剂从空调室外机2的膨胀阀104向室内热交换器13流动。从膨胀阀104流动来的制冷剂从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下方的端部附近的第1入口131向室内热交换器13供给,从第1入口131供给的制冷剂以接近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上端的方式流动。然后,制冷剂从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上端附近的第1出口151流出。从第1出口151流出的制冷剂进入分支部145。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04与空调室外机2的室外侧回路部连接,存在于与空调室内机10分离的位置。但是,这里,为了便于说明,在与空调室内机10有关的图即图5中图示了膨胀阀104。此外,在后述的图7和图8中,为了便于说明,也图示了存在于与空调室内机10分离的位置的膨胀阀104。
进入分支部145的制冷剂在分支部145处被分支。在分支部145处被分支后的制冷剂从主热交换器13b的第2入口134、第3入口137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供给。然后,制冷剂从主热交换器13b的第2出口135、第3出口138流出,在合流部136处汇合。在合流部136处汇合后的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13流出。
(4-4)室内风扇14
如图3所示,室内风扇14位于室内热交换器13的下方。室内风扇14是横流风扇,将从室内取入的空气输送到室内热交换器13。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3后的室内空气从吹出口15向室内吹出。室内风扇14和室内热交换器13安装于底框16。
(4-5)风向调整叶片31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吹出口15设置于主体外壳11的下部。在吹出口15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有风向调整叶片31,该风向调整叶片31对从吹出口15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进行变更。风向调整叶片31由马达(未图示)驱动。风向调整叶片31不仅能够对空气的吹出方向进行变更,还能够对吹出口15进行开闭。风向调整叶片31能够采取倾斜角不同的多个姿态。
(4-6)吹出流路18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吹出流路18从吹出口15沿着底框16的涡旋件17形成。吹出口15借助吹出流路18而与主体外壳11的内部连接。
室内空气借助室内风扇14的工作而经由吸入口12和室内热交换器13被吸入到室内风扇14,并从室内风扇14经由吹出流路18从吹出口15吹出。
(4-7)控制部40
从前面面板11b观察主体外壳11,控制部40位于室内热交换器13和室内风扇14的右侧方。
控制部40由计算机实现。控制部40具有控制运算装置和存储装置。图4是示出控制部40的概略结构的框图。控制部40具有制冷运转控制部42、制热运转控制部43、除湿运转控制部44和清洗运转控制部45。除湿运转控制部44具有第1除湿运转控制部46和第2除湿运转控制部47。控制部40从蒸发温度传感器105、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106、室内温度传感器107、湿度传感器108和温度热敏电阻109、热交换中间热敏电阻160接受各种信息。控制部40对室内风扇14、压缩机101、四路切换阀102和膨胀阀104等构成空调装置1的各部进行控制。
在控制运算装置中,能够使用CPU或GPU这样的处理器。控制运算装置读出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程序,按照该程序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进而,控制运算装置能够按照程序将运算结果写入存储装置,或者读出存储装置中存储的信息。存储装置能够用作数据库。
(4-8)各种传感器
下面,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假设空调装置1进行后述的清洗运转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流动,对空调装置1具有的各种传感器进行说明。此外,下面,例如假设辅助热交换器13a是后述的第1部的情况,对空调装置1具有的各种传感器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制冷剂回路100中,从室外热交换器103侧观察,蒸发温度传感器105安装于膨胀阀104的下游侧配管。在空调装置1进行清洗运转的情况下,蒸发温度传感器105检测蒸发温度。换言之,蒸发温度传感器105检测由膨胀阀104减压后的制冷剂的温度。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具有温度热敏电阻109,该温度热敏电阻109检测流过第1部(例如辅助热交换器13a)的制冷剂的制冷剂状态。温度热敏电阻109没有限定,但是,例如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与主热交换器13b之间的配管(参照图5)。如图5所示,在膨胀阀104的下游侧配管安装蒸发温度传感器105,在辅助热交换器13a与主热交换器13b之间的配管配置温度热敏电阻109,由此,控制部40能够确认辅助热交换器13a的液体侧端部和气体侧端部处的制冷剂状态。由此,控制部40能够确认具有第1部的辅助热交换器13a的全域是否作为蒸发域发挥功能。另外,温度热敏电阻109的配置位置和数量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方式,能够适当变更。例如,温度热敏电阻109也可以由多个传感器实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106配置于主热交换器13b。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106检测流过主热交换器13b的制冷剂的温度。更详细地讲,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106配置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检测流过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制冷剂的制冷剂温度(参照图5)。因此,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106检测到的温度与温度热敏电阻109检测到的温度相比为高温,由此,控制部40能够检测到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106的下游域成为过热域。另外,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106的配置位置和数量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方式,能够适当变更。
此外,在主体外壳11的侧面的缝隙11e(参照图2)的里侧配置有室内温度传感器107。室内温度传感器107检测室内温度。在室内温度传感器107的附近配置有作为湿度检测单元的湿度传感器108。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热交换中间热敏电阻160配置于主热交换器13b。热交换中间热敏电阻160检测流过主热交换器13b的制冷剂的温度(参照图5)。在空调装置1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热交换中间热敏电阻160检测室内热交换器13的蒸发温度。在空调装置1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热交换中间热敏电阻160检测室内热交换器13的冷凝温度。
(5)空调装置1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能够利用四路切换阀102将制冷剂的流动切换为第1循环和第2循环中的任意一方。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能够利用制冷运转控制部42、制热运转控制部43、除湿运转控制部44、清洗运转控制部45的控制来执行各种运转。
(5-1)制冷运转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能够执行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制冷的运转即制冷运转。制冷运转时的空调装置1的动作由制冷运转控制部42来控制。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是第1循环。在第1循环中,四路切换阀102设定为第1状态(图1的实线)。当在第1状态下运转压缩机101时,在制冷剂回路100中,进行室外热交换器103成为冷凝器、且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成为蒸发器的蒸汽压缩冷冻循环。
从压缩机10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03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03后的制冷剂在通过膨胀阀104时被减压,然后,在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通过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后的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101而再次被压缩。
(5-2)制热运转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能够执行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制热的运转即制热运转。制热运转时的空调装置1的动作由制热运转控制部43来控制。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是第2循环。在第2循环中,四路切换阀102设定为第2状态(图1的虚线)。然后,当在第2状态下运转压缩机101时,在制冷剂回路100中,进行室外热交换器103成为蒸发器、且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成为冷凝器的蒸汽压缩冷冻循环。
从压缩机10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在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在通过膨胀阀104时被减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03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03后的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101而再次被压缩。
(5-3)除湿运转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能够执行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除湿的运转即除湿运转。除湿运转时的空调装置1的动作由除湿运转控制部44来控制。除湿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与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同样是第1循环。在除湿运转中存在第1除湿运转和第2除湿运转。
在第1除湿运转中,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成为蒸发域。在第1除湿运转中,在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的表面产生结露水。换言之,在第1除湿运转中,在室内热交换器13的整体的表面产生结露水。
在第2除湿运转中,辅助热交换器13a成为蒸发域。在第2除湿运转中,在辅助热交换器13a的表面产生结露水。
(5-4)制热后清洗运转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能够在制热运转后进行制热后清洗运转,该制热后清洗运转是通过使第1部成为蒸发域而进行室内热交换器13的清洗的运转。制热后清洗运转时的空调装置1的动作由清洗运转控制部45来控制。
制热后清洗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与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同样是第1循环。在本实施方式的制热后清洗运转中,进行第2除湿运转,由此,第1部成为蒸发域,第2部成为过热域。
下面,参照图6所示的流程图对空调装置1的制热后清洗运转时的动作的控制进行说明。另外,图6所示的处理的流程只不过是一例,也可以在没有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在各步骤的前后包含未图示的其他步骤,也可以在彼此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变更各步骤的顺序。
在图6的步骤S1中,清洗运转控制部45判定是否存在来自遥控器等的清洗运转指令,在存在清洗运转指令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在不存在清洗运转指令的情况下待机,继续判定是否存在清洗运转指令。
在步骤S2中,控制部40判定室温与由遥控器等设定的目标温度之差是否小于规定值d(d为0以上,例如d=4度),在该差小于规定值d时进入步骤S3,在该差为规定值d以上时进入步骤S7。
在步骤S3中,清洗运转控制部45判定当前的室内的湿度与由遥控器等设定的目标湿度之差是否小于规定值h1(例如h1=20%),在该差小于规定值h1时进入步骤S4,在该差为规定值h1以上时进入步骤S7。
在步骤S4中,清洗运转控制部45执行第2除湿运转。
在室温与目标温度之差小于规定值d、且当前湿度小于规定值h1时,可能无法充分确保用于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整体的除湿量。此外,一般而言,室内热交换器存在污垢集中于上风侧的区域的倾向,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口12设置于顶面部11a的前部,因此,污垢可能集中于位于室内热交换器13的上风侧的辅助热交换器13a。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洗运转控制部45将第1部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将第2部配置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大部分。但是,第1部和第2部的结构不限于此,能够适当变更。
这时,清洗运转控制部45缩小膨胀阀104的开度,以如下方式对压缩机101、膨胀阀104进行控制:使得流过第1部(辅助热交换器13a)的制冷剂的制冷剂温度成为由吸入口12吸入而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3的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此外,清洗运转控制部45以如下方式对压缩机101、膨胀阀104进行控制:使得流过第2部(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制冷剂的制冷剂温度比第1部处的制冷剂温度高。
更具体而言,清洗运转控制部45降低压缩机101的频率,并且根据需要缩小膨胀阀104的开度,由此,以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大部分成为过热域的方式进行控制。另一方面,清洗运转控制部45以辅助热交换器13a成为蒸发域的方式对压缩机101、膨胀阀104进行控制。另外,过热域是指室内热交换器13中供过热状态的制冷剂流动的区域。蒸发域是指室内热交换器13中供制冷剂一边蒸发一边流动的区域。
这样,在第2除湿运转中,清洗运转控制部45使室内热交换器13中的第1部成为蒸发域,使第2部成为过热域。由此,能够抑制第2部处的结露的产生,并且在第1部重点地产生结露。因此,能够以较少的除湿量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此外,清洗运转控制部45使室内热交换器13中的第1部成为蒸发域,使第2部成为过热域,由此,第1部的液体侧端部处的制冷剂温度成为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第2部处的制冷剂温度比第1部的气体侧端部处的制冷剂温度高。
此外,在第2除湿运转中,清洗运转控制部45使第2部成为过热域,由此抑制室内热交换器13的蒸发能力。由此,抑制空调对象空间的室温降低。
接着,在步骤S5中,清洗运转控制部45判定空调对象空间的当前的湿度与目标湿度之差是否为规定值h2以上,在该差为规定值h2以上时进入步骤S6,在该差小于规定值h2时继续进行步骤S4的第2除湿运转。
在步骤S6中,清洗运转控制部45判断有无清洗运转停止指令,在存在清洗运转停止指令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停止清洗运转,在不存在清洗运转停止指令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执行第1除湿运转。换言之,清洗运转控制部45在判断为由于湿度的增大等而能够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整体时,在确认不存在清洗运转停止指令后,从第2除湿运转切换为第1除湿运转。
在步骤S7中,清洗运转控制部45执行第1除湿运转,在步骤S8中,清洗运转控制部45判定当前湿度与目标湿度之差是否小于规定值h3,在该差小于规定值h3时进入步骤S9,在该差为规定值h3以上时继续进行步骤S7的第1除湿运转。
在步骤S9中,清洗运转控制部45判断有无清洗运转停止指令,在存在清洗运转停止指令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停止清洗运转,在不存在清洗运转停止指令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4,执行第2除湿运转。换言之,清洗运转控制部45在判断为由于继续进行第1除湿运转而使湿度降低到可能使空调对象空间的室温过度降低的状态时,在确认不存在清洗运转停止指令后,将第1除湿运转切换为第2除湿运转。这样,空调装置1能够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6)特征
(6-1)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具有制冷剂回路100和控制部40。制冷剂回路100包括室内热交换器13,该室内热交换器13具有上风侧的第1部和第1部的下风侧的第2部。控制部在制热运转后进行制热后清洗运转,在制热后清洗运转中,使第1部成为蒸发域,由此进行室内热交换器13的清洗。控制部40以如下方式对流过室内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控制:使得第1部处的制冷剂温度成为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3的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且第2部处的制冷剂温度比第1部处的制冷剂温度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部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第2部配置于主热交换器13b(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大部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口12设置于顶面部11a的前部,因此,辅助热交换器13a成为上风侧,认为辅助热交换器13a处的通风量增加。因此,污垢可能集中于辅助热交换器13a。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控制部40以如下方式对压缩机101、膨胀阀104进行控制:使得流过第1部的制冷剂的制冷剂温度成为由吸入口12吸入而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3的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此外,控制部40以如下方式对压缩机101、膨胀阀104进行控制:使得流过第2部的制冷剂的制冷剂温度比第1部处的制冷剂温度高。优选控制部40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使得第2部处的制冷剂温度比由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气的露点温度高。
由此,能够抑制在第2部产生结露,另一方面,在第1部重点地产生结露。因此,能够以较少的除湿量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中污垢可能集中的区域。因此,即便在很难得到较多的除湿量的制热时期,也能够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此外,抑制在室内热交换器13中的第2部产生结露,而在第1部产生结露,由此,能够确保第1部处的除湿量,并且抑制室内热交换器13的蒸发能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能够抑制室温降低。
(6-2)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控制部40以如下方式对流过室内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控制:使得第1部的液体侧端部处的制冷剂温度成为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3的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且第2部处的制冷剂温度比第1部的气体侧端部处的制冷剂温度高。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在第2部产生结露,更加可靠地在第1部产生结露。因此,能够以较少的除湿量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中污垢可能集中的区域。因此,即便在很难得到较多的除湿量的制热时期,也能够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6-3)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在制热后清洗运转中,第1部成为蒸发域,第2部成为过热域。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控制部40以如下方式对压缩机101、膨胀阀104进行控制:在制热后清洗运转中,第1部成为蒸发域,第2部成为过热域。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在第2部产生结露,更加可靠地在第1部产生结露。因此,能够以较少的除湿量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中污垢可能集中的区域。因此,即便在很难得到较多的除湿量的制热时期,也能够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6-4)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第1部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3的前面部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口12设置于顶面部11a的前部,因此,辅助热交换器13a成为上风侧,认为辅助热交换器13a处的通风量增加。因此,污垢可能集中于室内热交换器13的前面部分即辅助热交换器13a。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控制部40将第1部配置于污垢可能集中的区域即室内热交换器13的前面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辅助热交换器13a)。因此,能够以较少的除湿量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中污垢可能集中的区域。因此,即便在很难得到较多的除湿量的制热时期,也能够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部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3的前面部分,但是不限于此。在室内热交换器13不具有辅助热交换器13a的情况下等,第1部也可以配置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前面部分、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前面部分或这双方。
(6-5)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室内热交换器13具有多列热交换器。第1部配置于多列热交换器的上风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列室内热交换器是主热交换器13b。第1部配置于位于主热交换器13b的上风侧的辅助热交换器13a。
(6-6)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第1部配置于在第2部的上风侧设置的室内热交换器1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部配置于主热交换器13b。第1部配置于在第2部的上风侧设置的室内热交换器即辅助热交换器13a。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即便在室内热交换器13由多个热交换器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此外,一般而言,在室内热交换器由主热交换器、辅助热交换器这样的多个热交换器构成的情况下,认为在主热交换器与辅助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控制部40控制成,室内热交换器13中的辅助热交换器13a成为蒸发域,主热交换器13b的大部分成为非蒸发域。因此,能够抑制蒸发域与非蒸发域之间的热移动。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在第2部产生结露,并且更加可靠地在第1部产生结露。因此,能够以较少的除湿量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中污垢可能集中的区域。因此,即便在很难得到较多的除湿量的制热时期,也能够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6-7)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还具有温度热敏电阻109,该温度热敏电阻109用于检测通过第1部的制冷剂的制冷剂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由于具有温度热敏电阻109,能够检测通过辅助热交换器13a的制冷剂的制冷剂温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如上所述,在膨胀阀104的下游侧配管安装有蒸发温度传感器105。
这样,在膨胀阀104的下游侧配管安装蒸发温度传感器105,在辅助热交换器13a与主热交换器13b之间的配管配置温度热敏电阻109,由此,能够检测通过辅助热交换器13a的液体侧端部和气体侧端部的制冷剂的制冷剂状态。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检测辅助热交换器13a的全域是否作为蒸发域发挥功能。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能够更加可靠地在辅助热交换器13a产生结露。因此,即便在很难得到较多的除湿量的制热时期,也能够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6-8)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根据室内湿度进行不同的清洗运转。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根据室内湿度对第1除湿运转和第2除湿运转进行切换。根据该结构,在容易得到较多的除湿量的情况下,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的全域,在很难得到较多的除湿量的情况下,进行室内热交换器13中污垢可能集中的区域的清洗。
由此,空调装置1能够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7)变形例
如以下的变形例所示,本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形。各变形例也可以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与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组合来应用。
(7-1)变形例1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1部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例子。但是,本公开的空调装置的例子不限于此。
在变形例1A的空调装置中,辅助热交换器13a具有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和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在变形例1A的空调装置中,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配置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前方(上风侧)。此外,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配置于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后方(上风侧)。
在变形例1A的空调装置中,将第1部配置于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和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
图7示出变形例1A的空调装置的室内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流路。在图7中,在除湿运转时,液体制冷剂从膨胀阀104流向室内热交换器13。流到室内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流向配置于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的下方的端部附近的第1入口131。流到第1入口131的制冷剂以接近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的上端的方式流动。以接近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的上端的方式流动的制冷剂从配置于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的上端附近的第1出口151流出。接着,制冷剂从配置于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的下方的端部附近的第4入口139被供给,以接近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的上端的方式流动。然后,制冷剂从配置于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的上端附近的第4出口154流出。从第4出口154流出的制冷剂进入分支部145。
在分支部145处被分支的制冷剂从主热交换器13b的第2入口134、第3入口137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供给。然后,制冷剂从主热交换器13b的第2出口135、第3出口138流出,在合流部136处汇合。在合流部136处汇合后的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13流出。
在本变形例的空调装置中,如图7所示,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和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成为蒸发域。配置于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的下风侧的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和配置于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的下风侧的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大部分成为过热域。
变形例1A的空调装置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同样,即便在很难得到较多的除湿量的制热时期,也能够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此外,在变形例1A的空调装置中,在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上风侧配置有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在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上风侧配置有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和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作为第1部来配置。由此,能够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的上风侧的全域。
(7-2)变形例1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辅助热交换器13a配置第1部而对辅助热交换器13a进行清洗的情况。但是,本公开的空调装置的例子不限于此,第1部也可以配置于上风侧的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的一部分。
图8示出变形例1B的室内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流路。如图8所示,从第5入口141供给的制冷剂从第5出口171流出。从第5出口171流出的制冷剂进入辅助热交换器13a的第6入口161,并从第6出口162流出而进入分支部145。
在分支部145处被分支的制冷剂从主热交换器13b的第2入口134、第3入口137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供给。然后,制冷剂从第2出口135、第3出口138流出,在合流部136处汇合。在合流部136处汇合后的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13流出。
在本变形例的空调装置中,第1部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一部分。根据该结构,在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一部分重点地产生结露。根据该结构,即便在更难得到除湿量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此外,在变形例1B中,进一步抑制室内热交换器13的蒸发能力,因此,进一步抑制室温降低。
(7-3)变形例1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控制部40使用温度热敏电阻109确认辅助热交换器13a成为蒸发域的例子。但是,本公开的空调装置的例子不限于此,控制部40也可以使用压力传感器测定蒸发压力,由此对辅助热交换器13a成为蒸发域进行确认。
(7-4)变形例1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省略了说明,但是,空调装置也可以还具有加湿单元(图示省略)。该情况下,空调室内机也可以在主体外壳11的内部具有加湿单元的吹出口。或者,也可以在设置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对象空间进一步设置加湿单元,空调室内机被控制成与加湿单元联动地进行清洗运转。
即便在空调对象空间中的环境干燥的情况下,本变形例的空调装置通过利用从加湿单元得到的水分,也能够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此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同样,本变形例的空调装置能够抑制室内热交换器13的热交换效率的降低。
(7-5)变形例1E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省略了说明,但是,本公开的空调装置进行的清洗运转不限于制热后清洗运转。例如,空调装置也可以执行仅进行第1除湿运转的清洗运转。
变形例1E的空调装置在执行制热运转后,执行制热后清洗运转。进而,在执行制冷运转后,执行仅进行第1除湿运转的清洗运转。根据该结构,空调装置在很难得到较多的除湿量的制热时期进行制热后清洗运转,在比较容易得到较多的除湿量的制冷时期进行仅进行第1除湿运转的清洗运转。由此,能够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2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除了必要的情况以外,其他说明适当省略。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执行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由此对室内热交换器13进行清洗。
(1)空调装置300的结构
如图9所示,空调装置300具有空调室外机2和空调室内机10。空调装置300具有填充有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100。收纳于空调室外机2的室外侧回路部和收纳于空调室内机10的室内侧回路部利用气体侧联络配管117a和液体侧联络配管117b连接,由此构成制冷剂回路100。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与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不同之处在于,空调室内机10在室内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流路中的第1部与第2部之间具有再热除湿阀(室内膨胀机构)110。
(2)空调室内机10的结构
(2-1)室内热交换器13
室内热交换器13具有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热交换器13中,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经由再热除湿阀110连接。
(2-2)控制部50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50的概略结构的框图。控制部50对制冷运转控制部42、制热运转控制部43、除湿运转控制部44和清洗运转控制部450进行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图4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部40的不同之处在于,控制部50的清洗运转控制部450具有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控制部48。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50对再热除湿阀110进行控制。
此外,控制部50从蒸发温度传感器105、温度传感器116、室内温度传感器107、湿度传感器108和温度热敏电阻109、热交换中间热敏电阻160接受各检测温度。
(2-3)各种传感器
下面,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假设空调装置300进行后述的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流动,对空调装置300具有的各种传感器进行说明。此外,下面,例如假设辅助热交换器13a是第1部的情况,对空调装置300具有的各种传感器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在制冷剂回路100中,从室外热交换器103侧观察,蒸发温度传感器105安装于膨胀阀104的上游侧配管。在空调装置300进行后述的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的情况下,蒸发温度传感器105检测由再热除湿阀110减压后的制冷剂、即从辅助热交换器13a流出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具有温度热敏电阻109,该温度热敏电阻109检测流过第1部(这里为辅助热交换器13a)的制冷剂的制冷剂状态。温度热敏电阻109没有限定,但是,例如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与主热交换器13b之间的配管且再热除湿阀110的下游侧配管(参照图11)。如图11所示,在辅助热交换器13a与主热交换器13b之间的配管且再热除湿阀110的下游侧配管配置温度热敏电阻109,在膨胀阀104的上游侧配管安装蒸发温度传感器105,由此,控制部50能够确认辅助热交换器13a的气体侧端部和液体侧端部处的制冷剂状态。由此,控制部50能够确认配置有第1部的辅助热交换器13a的全域是否作为蒸发域发挥功能。另外,温度热敏电阻109的配置位置和数量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方式,能够适当变更。例如,温度热敏电阻109也可以由多个传感器实现。
此外,热交换中间热敏电阻160配置于主热交换器13b,检测流过主热交换器13b的制冷剂的温度(参照图11)。在空调装置1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热交换中间热敏电阻160检测室内热交换器13的蒸发温度。在空调装置1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热交换中间热敏电阻160检测室内热交换器13的冷凝温度。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中间热敏电阻160例如检测主热交换器13b的冷凝域的制冷剂温度。
此外,检测流过第2部的制冷剂的温度的传感器即温度传感器116配置于主热交换器13b。更详细地讲,温度传感器116配置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参照图11)。温度传感器116配置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由此检测流过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制冷剂的温度。因此,温度传感器116检测到的温度与例如设置于主热交换器13b的热交换中间热敏电阻160检测到的温度相比为高温,由此,控制部50能够对温度传感器116的下游域成为过冷却域进行确认。另外,温度传感器116的配置位置和数量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方式,能够适当变更。例如,温度传感器116也可以由多个传感器实现。
此外,在主体外壳11侧面的缝隙11e(参照图2)的里侧配置有室内温度传感器107。室内温度传感器107检测室内温度。此外,在室内温度传感器107的附近配置有作为湿度检测单元的湿度传感器108。
(3)空调装置300的动作
在空调装置300中,能够利用四路切换阀102切换为第1循环和第2循环中的任意一方。另外,制冷运转时的动作、制热运转时和除湿运转时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式实质上相同,因此这里省略说明。
(3-1)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能够执行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时的空调装置300的动作由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控制部48(以下有时称为控制部50)来控制。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与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同样是第2循环。
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是如下的运转:在主热交换器13b的中途完成从压缩机101排出的制冷剂的冷凝后,缩小再热除湿阀110,由此降低通过辅助热交换器13a的制冷剂温度,进行室内空间的除湿。下面,参照图11对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的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在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时,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压缩机101的排出管向室内热交换器13的分支部150供给。在分支部150处分支后的制冷剂从主热交换器13b的第7入口132、第8入口133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和上方部分、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供给。从第7入口132、第8入口133供给的制冷剂以接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的上端、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上方部分的下端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上端的方式流动。然后,制冷剂从设置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的上端附近和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上方部分的下端附近的第7出口152、以及设置于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上端附近的第8出口153流出。从第7出口152、第8出口153流出的制冷剂在合流部140处汇合。在合流部140处汇合后的制冷剂由再热除湿阀110减压。由再热除湿阀110减压而成为低压的制冷剂从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上方的端部附近的第9入口181进入,以接近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下端的方式流动。然后,低压制冷剂从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下端附近的第9出口182流出。
(3-2)制热后清洗运转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在制热运转后进行制热后清洗运转,该制热后清洗运转是通过使第1部成为蒸发域而进行室内热交换器13的清洗的运转。
清洗运转控制部450对清洗运转时的空调装置300的动作进行控制。在本实施方式的制热后清洗运转中,进行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本实施方式的制热后清洗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与制热运转时同样是第2循环。
下面,参照图12所示的流程图对空调装置300的制热后清洗运转时的动作的控制进行说明。另外,图12所示的处理的流程只不过是一例,也可以在没有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在各步骤的前后包含未图示的其他步骤,也可以在彼此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变更各步骤的顺序。
在图12的步骤S31中,控制部50判定是否存在来自遥控器等的清洗运转指令,在存在清洗运转指令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2,在不存在清洗运转指令的情况下待机,继续判定是否存在清洗运转指令。
在步骤S32中,控制部50执行制热后清洗运转。一般而言,室内热交换器存在污垢集中于上风侧的区域的倾向,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口12设置于顶面部11a的前部,因此,污垢可能集中于位于室内热交换器13的上风侧的辅助热交换器13a。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50将第1部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将第2部配置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
这时,控制部50使膨胀阀104的开度全开,缩小再热除湿阀110。此外,控制部50以降低压缩机101的频率的方式进行调节,以使得从压缩机101排出的制冷剂在主热交换器13b的中途完成冷凝,利用主热交换器13b的一部分作为冷凝域。
更具体而言,控制部50降低压缩机101的频率,并且根据需要对室内风扇14的转速、室外风扇的转速进行控制,由此,以如下方式对压缩机101、室内风扇14、室外风扇的转速进行控制:使得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气体侧成为冷凝域,液体侧成为过冷却域。另一方面,控制部50以辅助热交换器13a成为蒸发域的方式对再热除湿阀110进行控制。另外,过冷却域是指室内热交换器13中供冷凝后的过冷却状态的制冷剂流动的区域。冷凝域是指室内热交换器13中供制冷剂一边冷凝一边流动的区域。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制热后清洗运转中,控制部50使室内热交换器13中的第1部成为蒸发域,使第2部成为过冷却域、冷凝域,由此,能够抑制在第2部产生结露,并且在第1部重点地产生结露。由此,能够以较少的除湿量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制热后清洗运转中,使第1部成为蒸发域,另一方面,使第2部成为过冷却域、冷凝域。因此,从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气、即在通过成为蒸发域的辅助热交换器13a时被冷却的空气在通过成为冷凝域的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时被加热,并且与通过成为冷凝域的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后的空气混合,从吹出口15吹出。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的制热后清洗运转中,进行第1部的清洗,并且进行与制热运转相同的运转。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室温的降低。
此外,从压缩机101供给的制冷剂、即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第7入口132(参照图11)供给的气体制冷剂在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中途完成冷凝。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第7入口132与位置134之间的范围成为冷凝域。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冷凝域的下游侧的范围、即位置136与位置152之间的范围成为过冷却域。此外,从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制冷剂的第8入口133(参照图11)供给的气体制冷剂在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中途完成冷凝。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制冷剂的第8入口133与位置135之间的范围成为冷凝域。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冷凝域的下游侧的范围、即位置138与第8出口153之间的范围成为过冷却域。然后,流过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位置136与第7出口152之间的过冷却域的制冷剂和流过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位置138与第8出口153之间的过冷却域的制冷剂在合流部140处汇合。在合流部140处汇合的制冷剂由再热除湿阀110减压(膨胀)。由再热除湿阀110减压后的制冷剂流过配置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上风侧的辅助热交换器13a。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制热后清洗运转中,以室内热交换器13具有蒸发域、过冷却域和冷凝域的方式,控制部50对压缩机101、膨胀阀104、再热除湿阀110进行控制。由此,能够在室内热交换器13中的清洗对象即第1部重点地产生结露。因此,能够以较少的除湿量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此外,从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气、即在通过成为蒸发域的辅助热交换器13a时被冷却的空气在通过成为冷凝域的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时被加热后,与通过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后的空气混合,从吹出口15吹出。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制热后清洗运转的运转时,抑制室温的降低。
接着,在步骤S33中,控制部50判定是否存在清洗运转停止指令,在存在清洗运转指令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4,在不存在清洗运转停止指令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2。
在步骤S34中,控制部50停止清洗运转。
(4)特征
(4-1)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中,在制热后清洗运转中,第1部成为蒸发域,第2部成为冷凝域或过冷却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部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第2部配置于主热交换器13b(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中,控制部50在制热后清洗运转中以如下方式对对压缩机101、室内风扇14、再热除湿阀110进行控制:使得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成为冷凝域或过冷却域,辅助热交换器13a成为蒸发域。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中,能够抑制室温降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中,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在第2部产生结露,更加可靠地在第1部产生结露。因此,能够以较少的除湿量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中污垢可能集中的区域。因此,即便在很难得到较多的除湿量的制热时期,也能够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4-2)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具有再热除湿阀110。再热除湿阀110设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流路中的第1部与第2部之间。空调装置300缩小再热除湿阀110,进行制热后清洗运转。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中,能够利用膨胀机构形成蒸发域和冷凝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中,从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气在通过成为蒸发域的辅助热交换器13a时被冷却,但是,在通过成为冷凝域的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时被加热。进而,从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气与通过成为冷凝域、过冷却域的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后的空气混合,从吹出口15吹出。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能够在第1部产生结露,并且抑制室温降低。因此,能够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4-3)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中,在制热后清洗运转中,第2部具有过冷却域。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中,能够防止二相制冷剂流入再热除湿阀110。更具体而言,能够使液体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再热除湿阀11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50以如下方式对压缩机101的频率、室内风扇14的转速、室外风扇的转速进行控制:在制热后清洗运转中,在成为蒸发域的辅助热交换器13a与成为冷凝域的主热交换器13b之间设置有成为过冷却域的主热交换器13b的区域。由此,控制部50能够抑制辅助热交换器13a与主热交换器13b之间的热移动。因此,能够以较少的除湿量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中污垢可能集中的区域。因此,即便在很难得到较多的除湿量的制热时期,也能够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4-4)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还具有温度传感器116,该温度传感器116检测流过第2部的制冷剂的温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中,温度传感器116配置于主热交换器13b,检测流过主热交换器13b的制冷剂的温度。温度传感器116检测到的温度与例如设置于主热交换器13b的热交换中间热敏电阻的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相比为高温,由此,控制部50能够对温度传感器116的下游域成为过冷却域进行确认。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中,能够确认过冷却域。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二相制冷剂流入膨胀机构。
(5)变形例
如以下的变形例所示,本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形。各变形例也可以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与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组合来应用。
(5-1)变形例2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第1部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例子。但是,本公开的空调装置的例子不限于此。
在变形例2A的空调装置中,辅助热交换器13a具有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和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在变形例2A的空调装置中,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配置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前方(上风侧)。此外,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配置于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后方(上风侧)。
在变形例2A的空调装置中,将第1部配置于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和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换言之,变形例2A的空调装置将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3的上风侧的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和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设为清洗对象。
图13示出变形例2A中的室内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流路。在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时,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压缩机101的排出管向室内热交换器13的分支部150供给,低压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13的第10出口144流向室外热交换器103。
如图13所示,在分支部150处被分支的制冷剂从主热交换器13b的第7入口132、第8入口133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和上方部分、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供给。从第7入口132供给的制冷剂以接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的上端和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上方部分的下端的方式流动。从第8入口133供给的制冷剂以接近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上端的方式流动。然后,制冷剂从配置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的上端附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上方部分的下端附近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上端附近的第7出口152、第8出口153流出。从第7出口152、第8出口153流出的制冷剂在合流部140处汇合。汇合后的制冷剂由再热除湿阀110减压。被减压而成为低压的制冷剂从配置于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的上端附近的第10入口143进入,并从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的下端附近的第10出口144流出。从第10出口144流出的制冷剂从配置于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的上方的端部附近的第9入口181进入,以接近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的下端的方式流动。然后,低压制冷剂从配置于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的下端附近的第9出口182流出。
在变形例2A的空调装置中,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和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成为蒸发域。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第7入口132到位置134之间的范围、以及从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第8入口133到位置135之间的范围成为冷凝域。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位置136到第7出口152之间的范围、以及从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位置138到第8出口153之间的范围成为过冷却域。
变形例2A的空调装置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同样,即便在很难得到较多的除湿量的制热时期,也能够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此外,变形例2A的空调装置以第2部成为过冷却域、冷凝域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能够抑制在第2部产生结露,在第1部重点地产生结露。
此外,室内热交换器13具有冷凝域,由此,变形例2A的空调装置能够抑制室温降低。
(5-2)变形例2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进行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而对室内热交换器13进行清洗的空调装置的例子。但是,本公开的空调装置的例子不限于此,也可以进行制冷循环再热除湿运转而对室内热交换器13进行清洗。
图14示出变形例2B的空调装置中的室内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流路。关于制冷循环再热除湿运转,在压缩机101的排出管流出而经过室外热交换器103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分支部150供给,低压制冷剂从第9出口182流向压缩机101的吸入管,这点与图9所示的制冷剂回路100、图11所示的进行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的情况不同。
如图14所示,在分支部150处被分支的制冷剂从主热交换器13b的第7入口132、第8入口133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和上方部分、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供给。从第7入口132供给的制冷剂以接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的上端和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上方部分的下端的方式流动。此外,从第8入口133供给的制冷剂以接近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上端的方式流动。然后,制冷剂从配置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的上端附近和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上方部分的下端附近的第7出口152、以及配置于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上端附近的第8出口153流出。从第7出口152、第8出口153流出的制冷剂在合流部140处汇合。汇合后的制冷剂由再热除湿阀110减压。被减压而成为低压的制冷剂从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上方的端部附近的第9入口181进入,以接近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下端的方式流动。然后,被减压的制冷剂从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下端附近的第9出口182流出。
在变形例2B中,辅助热交换器13a成为蒸发域。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第7入口132到位置134之间的范围、以及从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第8入口133到位置135之间的范围成为冷凝域。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位置136到第7出口152之间的范围、以及从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位置138到第8出口153之间的范围成为过冷却域。
在变形例2B的空调装置中,将第1部配置于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
变形例2B的空调装置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同样,即便在很难得到较多的除湿量的制热时期,也能够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此外,变形例2B的空调装置以第2部成为过冷却域、冷凝域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能够抑制在第2部产生结露,在第1部重点地产生结露。
此外,室内热交换器13具有冷凝域,由此,变形例2B的空调装置能够抑制室温降低。
(5-3)变形例2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省略了说明,但是,优选本公开的空调装置的室内热交换器13构成为具有翅片21,第1部处的翅片21a与第2部处的翅片21b之间分离。
本变形例的空调装置例如构成为,作为第1部的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作为第2部的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分别具有翅片21a、21b,辅助热交换器13a的翅片21a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翅片21b之间分离。
由此,能够抑制辅助热交换器13a的翅片21a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翅片21b之间的热移动。换言之,能够抑制辅助热交换器13a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之间的热移动。
本变形例的空调装置在第1部与第2部之间抑制结露水或热的移动,能够提高室内热交换器的上风侧的清洗效果。
即便在很难得到较多的除湿量的制热时期,变形例2C的空调装置也能够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5-4)变形例2D
优选上述的变形例2C中说明的翅片21在第1部与第2部之间具有缝隙。
本变形例的空调装置例如构成为,在作为第1部的辅助热交换器13a与作为第2部的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之间具有缝隙。
本变形例的空调装置在第1部与第2部之间抑制结露水或热的移动,能够提高室内热交换器的上风侧的清洗效果。
即便在很难得到较多的除湿量的制热时期,变形例2D的空调装置也能够良好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5-5)变形例2E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再热除湿阀110为室内膨胀机构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一并使用电磁阀和毛细管。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但是,能够理解到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方式和详细情况的多种变更。
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本公开能够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而具体化。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清洗运转,进行使室内热交换器13的蒸发域的表面结露的所谓结露清洗,但是,取而代之,也可以进行使室内热交换器13的蒸发域的温度成为冰点以下而在热交换器表面结霜的所谓冻结清洗运转。此外,本公开能够通过上述各实施方式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组合而形成各种公开。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素中删除若干个结构要素。进而,也可以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适当组合结构要素。因此,应该想到本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只不过是一例,并不进行限定,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所有修正包含在实施方式中。
标号说明
1、300空调装置
13室内热交换器
13a辅助热交换器
13b主热交换器
40、50控制部
101压缩机
103室外热交换器
104膨胀阀(减压阀)
116温度传感器
108湿度传感器
109温度热敏电阻
110再热除湿阀(室内膨胀机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38913号公报

Claims (16)

1.一种空调装置(1、300),其具有:
制冷剂回路,其包括室内热交换器(13),所述室内热交换器(13)具有上风侧的第1部和所述第1部的下风侧的第2部;以及
控制部(40、50),其在制热运转后进行制热后清洗运转,在所述制热后清洗运转中,使所述第1部成为蒸发域,由此进行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清洗,
所述控制部以如下方式对流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控制:使得所述第1部处的制冷剂温度成为通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且所述第2部处的制冷剂温度比所述第1部处的制冷剂温度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以如下方式对流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控制:使得所述第1部的液体侧端部处的制冷剂温度成为通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且所述第2部处的制冷剂温度比所述第1部的气体侧端部处的制冷剂温度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在所述制热后清洗运转中,所述第1部成为蒸发域,所述第2部成为过热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在所述制热后清洗运转中,所述第1部成为蒸发域,所述第2部成为冷凝域或过冷却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装置具有室内膨胀机构(110),所述室内膨胀机构(110)设置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路中的所述第1部与所述第2部之间,
缩小所述室内膨胀机构来进行所述制热后清洗运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在所述制热后清洗运转中,所述第2部具有过冷却域。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装置还具有温度传感器(116),所述温度传感器(116)检测流过所述第2部的制冷剂的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第1部配置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前面部分和/或背面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具有多列热交换器,
所述第1部配置于所述多列热交换器的上风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第1部配置于在所述第2部的上风侧设置的所述室内热交换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装置还具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通过所述第1部的制冷剂的制冷剂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是温度热敏电阻(109)或压力传感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具有翅片(21),
构成为所述第1部的翅片和所述第2部的翅片相互分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翅片在所述第1部与所述第2部之间具有缝隙。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在制冷运转后和制热运转后进行不同的清洗运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根据室内湿度进行不同的清洗运转。
CN202180053138.6A 2020-09-01 2021-06-25 空调装置 Pending CN1159893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7078A JP6947262B1 (ja) 2020-09-01 2020-09-01 空気調和装置
JP2020-147078 2020-09-01
PCT/JP2021/024152 WO2022049879A1 (ja) 2020-09-01 2021-06-25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89387A true CN115989387A (zh) 2023-04-18

Family

ID=78001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3138.6A Pending CN115989387A (zh) 2020-09-01 2021-06-25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47262B1 (zh)
CN (1) CN115989387A (zh)
WO (1) WO2022049879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72599A (ja) * 1995-06-28 1997-03-18 Toshiba Ave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181485A (zh) * 1996-10-30 1998-05-13 东芝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的运转方法及空调装置
CN110749037A (zh) * 2018-07-23 2020-02-0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器的蒸发器的自动清洗方法和装置
JP2020125855A (ja) * 2019-02-01 2020-08-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215951581U (zh) * 2020-05-20 2022-03-0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62643A4 (en) * 2018-10-05 2022-05-04 Hitachi-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AIR CONDITIONER,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JP6641066B1 (ja) * 2019-01-10 2020-02-05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72599A (ja) * 1995-06-28 1997-03-18 Toshiba Ave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181485A (zh) * 1996-10-30 1998-05-13 东芝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的运转方法及空调装置
CN110749037A (zh) * 2018-07-23 2020-02-0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器的蒸发器的自动清洗方法和装置
JP2020125855A (ja) * 2019-02-01 2020-08-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215951581U (zh) * 2020-05-20 2022-03-0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47262B1 (ja) 2021-10-13
JP2022041711A (ja) 2022-03-11
WO2022049879A1 (ja) 2022-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159920A1 (en) Dehumidifier
JP484909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5799932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11262107B2 (en) Heat exchanger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heat exchange units with different refrigerant flow resistances an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KR102139084B1 (ko) 공기 조화기
JP531010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949130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20070157660A1 (en) Air conditioner capable of selectively dehumidifying separate areas
JP4864113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5951581U (zh) 空调装置
JP2005273923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8121996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5989387A (zh) 空调装置
JP2020153604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310904B1 (ja) 空気調和機
JP547358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3139436A (ja) 空気調和機
JP6964803B2 (ja) 空気調和機
JP7266999B2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JP428897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方法
JP2017048953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8121995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20003158A (ja) 屋外空気調和装置
WO2019155571A1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20134100A (ja) 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