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51581U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51581U
CN215951581U CN202121067314.5U CN202121067314U CN215951581U CN 215951581 U CN215951581 U CN 215951581U CN 202121067314 U CN202121067314 U CN 202121067314U CN 215951581 U CN215951581 U CN 215951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ir
indoor heat
indoo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673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仲田贵裕
黑田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51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51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空调装置。制热季节的环境有点干燥,因此,即使进行制冷运转,也很难确保充分的结露量以冲洗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的污垢。在空调装置(1)中,具有室内热交换器(13)、外壳(11)、加湿单元(112)和控制部(40)。外壳(11)收纳室内热交换器(13)。加湿单元(112)具有向外壳(11)内部吹出加湿空气的吹出口(111a)。控制部(40)进行一边通过加湿单元(112)向外壳(11)内部输送加湿空气一边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的热交换器清洗运转。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3)中的与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不同的第2部的上风侧、或第1部和/或第2部的下风侧。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涉及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38913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技术思想:在制热运转后,进行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由此冲洗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的污垢。
制热季节的环境有点干燥,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使进行制冷运转,也很难确保充分的结露量以冲洗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的污垢。
该情况下,考虑通过使用加湿单元来确保用于清洗室内热交换器的结露量。但是,根据加湿单元的配置有加湿空气吹出口的位置,室内热交换器中被清洗的区域可能产生不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3891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第1观点的空调装置具有室内热交换器、外壳、加湿单元和控制部。外壳收纳室内热交换器。加湿单元具有向外壳内部吹出加湿空气的吹出口。控制部进行一边通过加湿单元向外壳内部输送加湿空气一边清洗室内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清洗运转。加湿单元的吹出口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中的与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不同的第2部的上风侧。或者,加湿单元的吹出口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中的第1部和/或第2部的下风侧。或者,加湿单元的吹出口配置于通过室内热交换器的风路以外的位置、且是从吹出口吹出的加湿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下风侧流动的位置。
在该空调装置中,能够均匀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
第2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1观点的装置中,加湿单元的吹出口构成为,从吹出口吹出的加湿空气吹到室内热交换器的第1部的宽阔范围。
第3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1观点或第2观点的装置中,室内热交换器具有蒸发域和非蒸发域。加湿单元的吹出口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的非蒸发域的上风侧。
第4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3观点的装置中,室内热交换器还具有过热域。加湿单元的吹出口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的过热域的上风侧。
第5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3观点的装置中,室内热交换器还具有冷凝域。加湿单元的吹出口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的冷凝域的上风侧。
第6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1观点~第5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装置中,空调装置还具有挡板。空调装置利用挡板使从外壳的空气吹出口放出的空气的方向朝向外壳的空气吸入口变更。
在该空调装置中,使从空气吹出口放出的空气短路,防止加湿空气向室内扩散,并且,能够使加湿空气较宽阔地吹到室内热交换器上。
第7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1观点~第5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装置中,加湿单元的吹出口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的前面部分或背面部分中的任意一方。
第8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1观点~第5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装置中,加湿单元的吹出口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在室内热交换器的正面观察时不存在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而仅存在作为非清洗对象的第2部的部分或者在室内热交换器的纵剖面观察时不存在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而仅存在作为非清洗对象的第2部的部分中的任意一方。
第9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1观点~第5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装置中,加湿单元的吹出口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与风扇之间的室内热交换器的下风侧空间。
第10观点的空调装置在第1观点~第9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装置中,在热交换器清洗运转中,控制部使从外壳的空气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的制冷剂流过室内热交换器中的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使温度比流过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 部的制冷剂温度高的制冷剂流过作为非清洗对象的第2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空调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的空调室内机的纵剖视图。
图4是示出控制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路径的纵剖视图。
图6是清洗运转的流程图。
图7A是示出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路径的纵剖视图。
图7B是示出加湿单元的吹出口的配置的图。
图8A是示出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路径的纵剖视图。
图8B是示出加湿单元的吹出口的配置的主视图。
图9是空调装置的结构图。
图10是示出控制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示出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路径的纵剖视图。
图12是清洗运转的流程图。
图13A是示出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路径的纵剖视图。
图13B是示出加湿单元的吹出口的配置的图。
图14是示出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路径的纵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路径的纵剖视图。
图16是示出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路径的纵剖视图。
标号说明
1、300 空调装置
13 室内热交换器
13a 辅助热交换器
13b 主热交换器
14 室内风扇(风扇)
31 风向调整叶片(挡板)
40、50 控制部
101 压缩机
103 室外热交换器
104 膨胀阀(减压阀)
108 湿度传感器
110 再热除湿阀
111 吹出口
112 加湿单元
113 加湿器
131 制冷剂入口
138 制冷剂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上风侧的过热域设置加湿单元的吹出口,一边输送加湿空气一边切换第1除湿运转和第2除湿运转,由此清洗室内热交换器整体。
图5、图7A、图8A的箭头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加湿空气的流动方式的例子。另外,该箭头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加湿空气的流动方式。
(1)空调装置1的结构
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1具有空调室外机2、空调室内机10和加湿单元112。空调装置1具有被填充有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100。收纳于空调室外机2的室外侧回路部和收纳于空调室内机10的室内侧回路部通过气体侧联络配管117a和液体侧联络配管117b连接,由此构成制冷剂回路100。
(2)空调室外机2的结构
在空调室外机2中的室外侧回路部连接有压缩机101、四路切换阀102、室外热交换器103和膨胀阀104。
压缩机101的排出侧与四路切换阀102的第1阀口P1连接。压缩机101的吸入侧隔着气液分离器120而与四路切换阀102的第3阀口P3连接。气液分离器120对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进行分离。
室外热交换器103是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在该室外热交换器103 的附近设置有用于向室外热交换器103输送室外空气的室外风扇123。室外热交换器 103的一端侧与四路切换阀102的第4阀口P4连接。室外热交换器103的另一端侧与作为减压单元的膨胀阀104连接。膨胀阀104是开度可变的电动式膨胀阀。四路切换阀102的第2阀口P2经由气体侧联络配管117a而与室内热交换器13连接。
四路切换阀102能够切换第1阀口P1和第4阀口P4彼此连通且第2阀口P2和第3阀口P3彼此连通的第1状态(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以及第1阀口P1和第 2阀口P2彼此连通且第3阀口P3和第4阀口P4彼此连通的第2状态(图1的虚线所示的状态)。四路切换阀102的第2阀口P2与室内热交换器13连接。
(3)空调室内机10的结构
在图1中,在室内侧回路部连接有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是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将该辅助热交换器 13a和主热交换器13b统称为室内热交换器13。在该室内热交换器13的附近设置有用于向室内热交换器13输送室内空气的室内风扇14。
(4)空调室内机10的详细结构
图2是运转时的空调室内机10的立体图。此外,图3是图2所示的空调室内机 10的剖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在空调室内机10搭载有外壳11、室内热交换器 13、室内风扇14、底框16和控制部40。
(4-1)外壳11
外壳11具有顶面部11a、前面面板11b、背面板11c和下部水平板11d。外壳11 在内部收纳室内热交换器13、室内风扇14、底框16、过滤器24和控制部40。
顶面部11a位于外壳11的上部,在顶面部11a的前部设置有空气吸入口12。
前面面板11b构成空调室内机10的前面部,形成没有吸入开口的弯曲的形状。
(4-2)过滤器24
在空气吸入口12与室内热交换器13之间配置有过滤器24。过滤器24去除从空气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气中包含的尘埃。
(4-3)室内热交换器13
室内热交换器13具有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室内热交换器13在与通过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此外,室内热交换器13中的主热交换器13b构成在侧面观察时两端朝向下方屈曲的倒V字状的形状。为了便于说明,将前方的主热交换器13b称为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将后方的主热交换器13b称为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辅助热交换器13a配置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前方。图3的剖视图的左侧示出空调室内机10的前侧。图3的剖视图的右侧示出空调室内机10的背面侧。
图5是示出制冷剂路径的室内热交换器13的侧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洗时的除湿运转中,制冷剂如图5所示流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一边从加湿单元112 向外壳11内输送加湿空气,一边利用上风侧的辅助热交换器13a进行除湿,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整体。另外,这里所说的加湿空气意味着从后述加湿单元112放出的包含水分(水蒸气)的空气。
在除湿运转时,液体制冷剂从膨胀阀104向室内热交换器13流动。从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下方的端部附近的制冷剂入口131供给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131 供给的制冷剂以接近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上端的方式流动。然后,制冷剂从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上端附近的出口132流出。从出口132流出的制冷剂进入分支部 133。
在分支部133处分支成3部分的制冷剂从主热交换器13b的3个入口134、137 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和上部部分以及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供给。然后,制冷剂从3个出口135、138流出,在合流部136合流。在合流部136合流的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13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配置于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过热域的上风侧。由此,能够使充分包含水蒸气的加湿空气与室内空气一起吹到作为室内热交换器13的清洗对象的区域。下面,具体而言,假设如下情况:通过控制部 40的控制而控制成,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成为过热域,辅助热交换器13a成为蒸发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风扇14生成的气流能够利用后述的挡板31进行调整而短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从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吹出的加湿空气与室内空气一起通过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从空气吹出口15向室内空间放出后,再次从空气吸入口12被吸入到外壳内部,吹到室内热交换器13的宽阔范围。如上所述,这里,通过控制部40控制成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成为过热域,因此,加湿空气的一部分在通过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时有时结露,但是,大部分加湿空气向室内空间放出。因此,通过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向室内空间放出的加湿空气与室内空气一起再次被吸入到外壳内部,由此,能够使加湿空气吹到室内热交换器13的宽阔范围。此时,当加湿空气吹到通过控制部40控制成为蒸发域的辅助热交换器13a 时,在辅助热交换器13a产生结露。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的空调装置1能够使短路的加湿空气与室内空气一起吹到室内热交换器13的宽阔范围。此外,通过将作为清洗对象的辅助热交换器13a控制成蒸发域,能够清洗辅助热交换器13a的宽阔范围。
(4-4)室内风扇14
在图3中,室内风扇14位于室内热交换器13的下方。室内风扇14是横流风扇,使从室内取入的空气吹到室内热交换器13并通过后向室内吹出。室内风扇14和室内热交换器13安装于底框16。
(4-5)风向调整叶片(挡板)31
空气吹出口15设置于外壳11的下部。在空气吹出口15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有风向调整叶片31,该风向调整叶片31对从空气吹出口15吹出的调和空气的方向进行变更。风向调整叶片31由马达(未图示)驱动,不仅能够对调和空气的吹出方向进行变更,还能够对空气吹出口15进行开闭。风向调整叶片31能够采取倾斜角不同的多个姿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能够利用挡板31使从外壳11的空气吹出口15 放出的空气(具体而言为室内空气和加湿空气)朝向外壳11的空气吸入口12变更。这样,通过使从空调室内机10的空气吹出口15放出的空气(室内空气和加湿空气) 短路,防止加湿空气向室内扩散,并且,能够使加湿空气吹到室内热交换器13的宽阔区域。
(4-6)附壁叶片32
此外,在空气吹出口15的附近设置有附壁叶片32。附壁叶片32能够借助马达 (未图示)采取向前后方向倾斜的姿态,在运转停止时,收纳于设置于前面面板11b 的收纳部130。附壁叶片32能够采取倾斜角不同的多个姿态。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具有通常吹出模式和附壁效应利用模式,作为对调和空气的吹出方向进行控制的手段,在通常吹出模式中,仅使风向调整叶片31转动,对调和空气的吹出方向进行调整,在附壁效应利用模式中,使风向调整叶片31和附壁叶片32转动,利用附壁效应将调和空气调整成沿着附壁叶片32的外侧面32a的附壁气流。
(4-7)吹出流路18
此外,空气吹出口15借助吹出流路18而与外壳11的内部连接。吹出流路18从空气吹出口15沿着底框16的涡旋件17形成。
室内空气借助室内风扇14的工作而经由空气吸入口12和室内热交换器13被吸入到室内风扇14,并从室内风扇14经由吹出流路18从空气吹出口15吹出。
(4-8)控制部40
从前面面板11b观察外壳11,控制部40位于室内热交换器13和室内风扇14的右侧方。
控制部40由计算机实现。控制部40具有控制运算装置(未图示)和存储装置(未图示)。
控制部40具有运转控制41。图4是示出控制部40的控制的概略结构的框图。控制部40对基于空调装置1的制冷运转42、制热运转43、除湿运转44、清洗运转 45和加湿运转49进行控制。控制部40对蒸发温度传感器105、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106、室内温度传感器107、湿度传感器108和温度热敏电阻109进行控制。控制部40对室内风扇14、风向调整叶片31、压缩机101、四路切换阀102和膨胀阀104 进行控制。
控制部40的运转控制41的除湿运转44具有在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 13b结露的第1除湿运转46、以及在辅助热交换器13a结露的第2除湿运转47。
在控制运算装置中,能够使用CPU或GPU这样的处理器。控制运算装置读出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程序,按照该程序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进而,控制运算装置能够按照程序将运算结果写入存储装置,或者读出存储装置中存储的信息。存储装置能够用作数据库。
控制部40进行控制,以进行一边利用加湿单元112向外壳11内部输送加湿空气一边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的热交换器清洗运转。此外,控制部40进行室内风扇14 的转速控制和风向调整叶片31的动作控制。
(4-9)各种传感器
如图1所示,在制冷剂回路100中,从室外热交换器103侧观察,蒸发温度传感器105安装于膨胀阀104的下游侧配管。蒸发温度传感器105检测蒸发温度。换言之,蒸发温度传感器105检测通过膨胀阀104而成为二相状态的制冷剂的温度。
此外,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106配置于主热交换器13b,检测在主热交换器13b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
进而,在外壳11侧面的缝隙11e(参照图2)的里侧配置有室内温度传感器107。室内温度传感器107检测室内温度。此外,在室内温度传感器107的附近配置有作为湿度检测单元的湿度传感器108。
在辅助热交换器13a与主热交换器13b之间的配管配置有温度热敏电阻109。
控制部40能够利用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106检测在主热交换器13b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此外,控制部40能够利用温度热敏电阻109检测在辅助热交换器13a 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因此,在空调装置1执行例如后述的除湿运转44时,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106检测到的温度比温度热敏电阻109检测到的温度高,由此,控制部40能够检测到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106的下游区域成为过热域。
(5)加湿单元112
加湿单元112设置于空调室外机2的上部。加湿单元112具有将包含水分的外部气体输送到空调室内机10的加湿器113。加湿单元112具有向空调室内机10的外壳 11内部吹出加湿空气的吹出口111a。
(6)空调装置1的动作
在空调装置1中,能够利用四路切换阀102切换为第1循环和第2循环中的任意一方。
(6-1)制冷运转42
在制冷运转42中,制冷剂的流动是第1循环。在第1循环中,四路切换阀102 设定为第1状态(图1的实线)。当在第1状态下运转压缩机101时,在制冷剂回路 100中,进行室外热交换器103成为冷凝器、且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 成为蒸发器的蒸气压缩冷冻循环。
从压缩机10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03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03后的制冷剂在通过膨胀阀104时被减压,然后,在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通过辅助热交换器 13a和主热交换器13b后的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101而被压缩。
(6-2)制热运转43
在制热运转43中,制冷剂的流动是第2循环。在第2循环中,四路切换阀102 设定为第2状态(图1的虚线)。当在第2状态下运转压缩机101时,在制冷剂回路 100中,进行室外热交换器103成为蒸发器、且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 成为冷凝器的蒸气压缩冷冻循环。
从压缩机10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在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在通过膨胀阀104时被减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03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03后的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101而被压缩。
(6-3)除湿运转44
在除湿运转中,与制冷运转42时同样,制冷剂的流动是第1循环。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控制部40能够执行除湿运转44。除湿运转44是如下的运转:控制部40对膨胀阀104的开度进行控制,进行室内空间的除湿,以使得在膨胀阀104 送出的制冷剂在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完成蒸发。在除湿运转44中,在室内热交换器13整体的表面产生结露水。
(6-4)加湿运转49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控制部40能够执行加湿运转49。加湿运转49 是利用加湿单元112向外壳11内吹出加湿器113的加湿空气而进行室内空间的加湿的运转。
(6-5)清洗运转45
在清洗运转中,与制冷运转42时同样,制冷剂的流动是第1循环。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控制部40能够执行清洗运转45。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清洗运转45是如下的运转:一边在加湿运转49中向外壳11内输送加湿空气,一边在第1除湿运转46或第2除湿运转47中进行室内空间的除湿,由此清洗室内热交换器 13。在第1除湿运转46中,利用在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产生的结露水来清洗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的表面。在第2除湿运转47中,利用在辅助热交换器13a产生的结露水来清洗辅助热交换器13a的表面。
下面,参照流程图对空调装置1的清洗运转的控制进行说明。
图6是清洗运转45的流程图。在图6的步骤S1中,控制部40判定是否存在来自遥控器等的清洗运转指令,在存在清洗运转指令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在不存在清洗运转指令的情况下待机,继续判定是否存在清洗运转指令。
在步骤S2中,控制部40执行加湿运转49。在加湿运转49中,控制部40利用加湿单元112向外壳11内输送加湿空气。
在步骤S3中,控制部40判定室温与由遥控器等设定的目标温度之差是否小于规定值d(d为0以上,例如d=4度),在该差小于规定值d时进入步骤S4,在该差为规定值d以上时进入步骤S9。
在步骤S4中,控制部40判定当前湿度与由遥控器等设定的目标湿度之差是否小于规定值h1(例如h1=20%),在该差小于规定值h1时进入步骤S5,在该差为规定值h1以上时进入步骤S9。
在步骤S5中,控制部40执行第2除湿运转47。在室温与目标温度之差小于规定值d、且当前湿度小于规定值h1时,可能无法充分确保用于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整体的结露量。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吸入口12设置于顶面部11a 的前部,因此,在室内热交换器13中,辅助热交换器13a的污垢也可能集中。
此时,控制部40降低压缩机101的频率,并且根据需要缩小膨胀阀104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使配置于加湿单元112的下风侧的主热交换器13b成为过热域。更具体而言,控制部40降低压缩机101的频率,并且根据需要缩小膨胀阀104的开度,由此,对压缩机101和膨胀阀104进行控制,以使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直到中途为止为制冷剂以二相状态流动的区域,从中途起为过热域。另一方面,控制部40对压缩机101和膨胀阀104进行控制,以使辅助热交换器13a成为蒸发域。另外,过热域是指热交换器中供蒸发后的过热状态的制冷剂流动的区域。蒸发域是指热交换器中供制冷剂一边蒸发一边流动的区域。
这样,室内热交换器13由控制部40控制成具有蒸发域和过热域,并且,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配置于过热域的上风侧,由此,关于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 的附近以外的区域,也能够利用加湿空气适当地清洗。例如,能够清洗室内热交换器 13中污垢特别容易集中的部分即室内热交换器13的上风部分(这里为辅助热交换器 13a)。
接着,在步骤S6中,控制部40判定当前湿度与目标湿度之差是否为规定值h2 以上,在该差为规定值h2以上时进入步骤S7,在该差小于规定值h2时继续进行步骤S5的第2除湿运转。
在步骤S7中,控制部40判断有无清洗运转停止指令,在存在清洗运转停止指令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停止加湿运转49,在不存在清洗运转停止指令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8,执行第1除湿运转46。换言之,控制部40在判断为由于湿度的增大而能够确保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的整体所需要的结露量时,在确认不存在清洗运转停止指令后,将第2除湿运转47切换为第1除湿运转46。
另外,步骤S8中的第1除湿运转46是如下的运转:以到达主热交换器13b的制冷剂出口135、138之前制冷剂完成蒸发的方式对压缩机101的频率和膨胀阀104的开度进行控制,进行室内空间的除湿。在本实施方式中,执行第1除湿运转46时由控制部40进行的控制与执行上述除湿运转44时由控制部40进行的控制大致相同,因此这里省略说明。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一边进行加湿运转一边切换第1除湿运转和第2除湿运转,由此,能够适当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在步骤S8中,控制部40执行第1除湿运转,在步骤S9中,控制部40判定当前湿度与目标湿度之差是否小于规定值h3,在该差小于规定值h3时进入步骤S10,在该差为规定值h3以上时继续进行步骤S8的第1除湿运转。
在步骤S10中,控制部40判断有无清洗运转停止指令,在存在清洗运转停止指令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停止加湿运转49,在不存在清洗运转停止指令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5,执行第2除湿运转47。换言之,控制部40在判断为由于继续进行第1 除湿运转46而使湿度降低到可能使室温过度降低的状态时,在确认不存在清洗运转停止指令后,将第1除湿运转46切换为第2除湿运转47。
在步骤S12中,控制部40停止清洗运转。
(7)特征
以往,公知有如下的技术思想:在制热运转后,进行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由此冲洗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的污垢。但是,制热季节(例如冬季等时期)的环境有点干燥,因此,即使进行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也很难确保冲洗附着于室内热交换器的污垢所需要的充分的结露量。
该情况下,考虑通过使用加湿单元来确保用于清洗室内热交换器的结露量。但是,根据加湿单元的配置加湿空气吹出口的位置,室内热交换器中被清洗的区域可能产生不均。详细地讲,位于加湿空气吹出口的附近的区域可能集中被清洗,另一方面,不位于加湿空气吹出口的附近的区域可能未充分清洗。或者,还考虑通过长时间进行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而清洗室内热交换器整体,但是,在制热季节进行长时间的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可能使室温降低。
(7-1)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具有室内热交换器13、外壳11、加湿单元112 和控制部40。外壳11收纳室内热交换器13。加湿单元112具有向外壳11内部吹出加湿空气的吹出口111a。控制部40进行一边利用加湿单元112向外壳11内部输送加湿空气一边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的热交换器清洗运转。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 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3中的与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不同的第2部的上风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部是辅助热交换器13a,第2部是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但是,第1部是辅助热交换器13a只不过是例示,没有特别限定。同样,第2部是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只不过是例示,没有特别限定。
在该空调装置1中,将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配置于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上风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由控制部40控制成为过热域。从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吹出的加湿空气的一部分在通过过热域时有时结露,但是,大部分加湿空气能够保持水分而通过过热域。此外,通过过热域后的加湿空气从空气吹出口15放出后,从空气吸入口12吸入。因此,能够使保持水分的加湿空气吹到室内热交换器13的区域(例如辅助热交换器13a)。这样,将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配置于与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不同的第2部的上风侧,例如将第2部控制为过热域,由此,在室内热交换器13中,抑制在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被清洗的区域产生不均。由此,能够适当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7-2)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构成为,从吹出口 111吹出的加湿空气吹到室内热交换器13的辅助热交换器13a的宽阔范围。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吸入口12设置于顶面部11a的前部,因此,在室内热交换器13中,辅助热交换器13a的污垢可能特别集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部40的控制来调节室内热交换器13的蒸发域的区域。具体而言,被调节成位于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的附近的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 不成为蒸发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从空气吹出口15向室内空间放出的加湿空气再次从空气吸入口12吸入到外壳内部。
换言之,从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吹出的加湿空气的至少一部分不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3的蒸发域,而从外壳11的空气吹出口15向室内空间放出。然后,向室内空间放出的加湿空气与室内空气一起被吸入到外壳11内,吹到室内热交换器13 的第1部(例如辅助热交换器13a)的宽阔范围。
因此,不仅能够使保持水分的加湿空气吹到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2a的附近,还能够使其吹出辅助热交换器13a的宽阔范围。由此,能够均匀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的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
此外,如上所述,通过控制部40的控制使辅助热交换器13a成为蒸发域,由此,能够在辅助热交换器13a集中地产生结露。由此,能够适当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7-3)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室内热交换器13具有蒸发域和过热域等非蒸发域。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3的过热域等非蒸发域的上风侧。
在加湿单元的吹出口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的蒸发域的上风侧的情况下、即蒸发域位于加湿单元的吹出口的附近的情况下,可能在位于加湿单元的吹出口的附近的蒸发域集中地产生结露,另一方面,包含水分的加湿空气可能无法充分地遍及其他区域。因此,室内热交换器的一部分区域可能集中被清洗,其他区域可能未充分清洗。
在该空调装置1中,将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3的过热域等非蒸发域的上风侧。因此,从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吹出的加湿空气的一部分在通过过热域时有时结露,但是,大部分加湿空气能够保持水分而通过过热域。此外,通过过热域后的加湿空气从空气吹出口15放出后,从空气吸入口12吸入。因此,能够使保持水分的加湿空气吹到室内热交换器13的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例如辅助热交换器13a)。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吸入口12设置于顶面部11a的前部,因此,在室内热交换器13中,辅助热交换器13a的污垢可能特别集中。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的附近设置有背面侧主热交换器 13bb,因此,在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由控制部40控制成为蒸发域的情况下,可能在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集中地产生结露。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40以使辅助热交换器13a成为蒸发域、使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成为过热域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抑制在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集中地产生结露,并且,能够对作为清洗对象的辅助热交换器13a进行重点清洗。由此,能够适当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于室内空间有点干燥等理由而可能无法充分确保用于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的大致整体的结露量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部40控制蒸发域的区域,由此,能够对任意的区域进行重点清洗。
此外,通过控制部40调节蒸发域的区域,由此,能够调节室内热交换器13的蒸发能力。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辅助热交换器13a成为蒸发域、另一方面使下游侧的主热交换器的大部分成为过热域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抑制空调装置1的蒸发能力。由此,抑制室内空间的室温降低。另一方面,在更宽阔区域或更加限定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的情况下,室内热交换器13中的蒸发域的区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7-4)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室内热交换器13还具有过热域。加湿单元112 的吹出口111a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3的过热域的上风侧。
在该空调装置1中,将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3的过热域的上风侧。由此,能够均匀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的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
另外,加湿空气的一部分通过过热域,由此,在过热域也产生结露。因此,位于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的附近的过热域也被清洗。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能够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的整体。
(7-5)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还具有挡板31。挡板31使从外壳11的空气吹出口15放出的空气的方向朝向外壳11的空气吸入口12变更。
在该空调装置1中,使从空调室内机10的空气吹出口15放出的加湿空气与室内空气一起短路,由此,抑制加湿空气向室内扩散,并且,能够使加湿空气吹到室内热交换器13的包含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的大致整体。由此,能够包含室内热交换器 13的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在内,宽阔范围地均匀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此外,在由于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仅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3的总宽方向的一部分等理由而在室内热交换器13的左右方向上使加湿空气的吹出方式产生不均的情况下,通过摆动挡板31,能够缓和加湿空气相对于室内热交换器13的吹出方式的不均。
(7-6)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3的背面部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辅助热交换器13a设为第1部,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设为第1部。因此,在室内热交换器13的大致整个区域的上风侧具有辅助热交换器13a、辅助热交换器13a整体为过热域且前侧主热交换器 13ba为蒸发域等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室内热交换器13的前面部分配置加湿单元112 的吹出口111a。
或者,在将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设为第1部、将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和辅助热交换器13a设为第2部等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室内热交换器13的前面部分配置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由此,能够均匀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的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
(7-7)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3中的、在室内热交换器13的纵剖面观察时不存在作为清洗对象的辅助热交换器 13a而仅存在作为非清洗对象的主热交换器13b的部分。另外,如变形例1B中在后面叙述的那样,也可以在室内热交换器13的正面观察时不存在作为清洗对象的辅助热交换器13a而仅存在作为非清洗对象的主热交换器13b的部分配置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由此,能够均匀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的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
(7-8)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在热交换器清洗运转中,控制部40使吸入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的制冷剂流过室内热交换器13中的作为清洗对象的辅助热交换器 13a,使温度比流过作为清洗对象的辅助热交换器13a的制冷剂温度高的制冷剂流过作为非清洗对象的主热交换器13b。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中,将非清洗对象的主热交换器13b设为过热域。由此,能够抑制作为非清洗对象的主热交换器13b中的结露,另一方面,能够在作为清洗对象的辅助热交换器13a产生结露。因此,能够均匀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的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
(8)变形例
如以下的变形例所示,本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形。各变形例也可以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与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组合应用。
(8-1)变形例1A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整体是过热域的情况下在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过热域的上风侧配置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在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具有蒸发域和过热域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过热域的上风侧配置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b。
图7A示出变形例1A的空调装置中的室内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路径。在图7A 中,在除湿运转时,液体制冷剂从膨胀阀104向室内热交换器13流动。从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下方的端部附近的制冷剂入口131供给制冷剂,该供给的制冷剂以接近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上端的方式流动。然后,制冷剂从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 的上端附近的出口132流出。从出口132流出的制冷剂进入分支部133。
在分支部133处分支成3部分的制冷剂从主热交换器13b的3个入口134、137 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和上部部分以及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供给。然后,制冷剂从3个出口135、138流出,在合流部136合流。在合流部136合流的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13流出。
如图7A所示,上风侧的辅助热交换器13a、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入口134附近的一部分区域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入口137附近的一部分区域是蒸发域(标注了斜线的阴影的区域)。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蒸发域的下游侧的区域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蒸发域的下游侧的区域是过热域。
如图7B所示,在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蒸发域(图7B中标注了斜线的阴影的区域)的下游侧的区域即过热域的上风侧配置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b。
在变形例1A的空调装置中,在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过热域的上风侧配置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b,一边输送加湿空气一边在室内热交换器13的上风侧进行除湿,由此,还能够适当地清洗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b的附近以外的室内热交换器13的区域。
这样,在变形例1A中,使用在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b吹出的加湿空气中的吹到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中的过热域而结露的水、以及通过背面侧主热交换器 13bb中的过热域而从空气吸入口12吸入的加湿空气吹到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一部分区域中的蒸发域而结露的水,清洗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此外,使用通过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后的加湿空气即包含水分的加湿空气在辅助热交换器13a和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一部分区域中的蒸发域结露的水、以及在前侧主热交换器 13ba的一部分区域中的过热域结露的水,清洗辅助热交换器13a和前侧主热交换器 13ba。
在图7B中,示出在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蒸发域的下游侧的区域即过热域的上风侧配置吹出口111b的例子,但是,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蒸发域和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b的位置也可以上下相反。但是,如图7B所示,在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蒸发域的下游侧配置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b的情况下,在过热域中的结露量少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蒸发域中产生的结露水冲洗污垢,因此,认为图 7B所示的方式更加优选。
(8-2)变形例1B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3中的、在室内热交换器13的纵剖面观察时不存在作为清洗对象的辅助热交换器13a而仅存在作为非清洗对象的主热交换器13b的部分的情况,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装置1的结构不限于此。下面,参考空调室内机10的主视图即图8B进行说明。例如,空调装置也可以具有图8B所示的构成为宽度方向比空调室内机10的外壳11短的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此外,也可以如图8B所示,在室内热交换器的正面观察时,在不存在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而仅存在作为非清洗对象的第2部的部分配置有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c。
图8A示出变形例1B的空调装置中的室内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路径。在图8A 中,在除湿运转时,液体制冷剂从膨胀阀104向室内热交换器13流动。从配置于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的下方的端部附近的制冷剂入口131供给制冷剂,该供给的制冷剂以接近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的上端的方式流动。然后,制冷剂从配置于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的上端附近的出口132流出。接着,从配置于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的下方的端部附近的制冷剂入口139供给制冷剂,制冷剂以接近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的上端的方式流动。然后,制冷剂从配置于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 的上端附近的出口140流出。从出口140流出的液体制冷剂进入分支部133。
在分支部133处分支成3部分的制冷剂从主热交换器13b的3个入口134、137 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和上部部分以及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供给。然后,制冷剂从3个出口135、138流出,在合流部136合流。在合流部136合流的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13流出。
如图8A所示,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和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是蒸发域。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直到中途为止为制冷剂以二相状态流动的区域,从中途起为过热域。
如图8B所示,构成为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的宽度方向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相比局部较短,因此,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局部具有不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重叠的区域。
通过在图8B所示的位置配置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c,加湿空气在通过作为过热域的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后,借助室内风扇14生成的气流向室内空间放出,再次被吸入到外壳11的内部,包含水分的加湿空气吹到室内热交换器13的宽阔范围。
在变形例1B的空调装置中,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也能够适当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第2实施方式>
图11、图13A、图14、图15、图16的箭头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加湿空气的流动方式的例子。另外,该箭头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加湿空气的流动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上风侧的冷凝域设置加湿单元的吹出口,一边输送加湿空气一边进行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清洗室内热交换器。
(1)空调装置300的结构
如图9所示,空调装置300具有空调室外机2、空调室内机10和加湿单元112。空调装置300具有被填充有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100。收纳于空调室外机2的室外侧回路部和收纳于空调室内机10的室内侧回路部通过气体侧联络配管117a和液体侧联络配管117b连接,由此构成制冷剂回路100。
空调装置300具有空调室外机2、空调室内机10和加湿单元112,这点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结构相同。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的空调室内机10还具有再热除湿阀110,这点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不同。
(2)空调室内机10的结构
在图9中,在室内侧回路部连接有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是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将该辅助热交换器 13a和主热交换器13b统称为室内热交换器13。在该室内热交换器13的附近设置有用于向室内热交换器13输送室内空气的室内风扇14。
(2-1)室内热交换器13
室内热交换器13具有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辅助热交换器13a 和主热交换器13b经由再热除湿阀110连接。
室内热交换器13在与通过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此外,室内热交换器13中的主热交换器13b构成在侧面观察时两端朝向下方屈曲的倒V字状的形状。为了便于说明,将前方的主热交换器13b称为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将后方的主热交换器13b 称为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辅助热交换器13a配置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前方。
图11是示出制冷剂路径的室内热交换器13的侧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洗时的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中,制冷剂如图11所示流动。
在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时,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压缩机101的排出管向室内热交换器13的分支部131供给,低压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13的出口142朝向室外热交换器103流动。
在分支部131处分支成3部分的制冷剂从主热交换器13b的3个入口132、133 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和上方部分以及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供给。从 3个入口132、133供给的制冷剂以接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的上端、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上方部分的下端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上端的方式流动。然后,制冷剂从配置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的上端附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上方部分的下端附近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上端附近的出口137、139 流出。从3个出口137、139流出的制冷剂在合流部140合流。合流后的制冷剂利用再热除湿阀110被减压。减压后的制冷剂从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上方的端部附近的入口141进入,制冷剂以接近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下端的方式流动。然后,低压制冷剂从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下端附近的出口142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d配置于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冷凝域的上风侧。
(2-2)控制部50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50进行的控制的概略结构的框图。控制部50 对基于空调装置300的制冷运转42、制热运转43、除湿运转44、清洗运转45和加湿运转49进行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50的运转控制41的清洗运转45具有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48,这点与图4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部40进行的控制不同。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50还对再热除湿阀110进行控制,这点与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部40进行的控制不同。
(2-3)各种传感器
如图9所示,在制冷剂回路100中,从室外热交换器103侧观察,蒸发温度传感器105安装于膨胀阀104的下游侧配管。
此外,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106配置于主热交换器13b。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106配置于主热交换器13b,检测在主热交换器13b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
进而,在外壳11侧面的缝隙11e(参照图2)的里侧配置有室内温度传感器107。室内温度传感器107检测室内温度。此外,在室内温度传感器107的附近配置有作为湿度检测单元的湿度传感器108。
在辅助热交换器13a与主热交换器13b之间的配管配置有温度热敏电阻109。
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106例如在执行后述的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48时,检测由再热除湿阀110减压前的制冷剂温度。另外,在从主热交换器13b的制冷剂入口到主热交换器13b的中途为止,制冷剂成为二相状态。在温度热敏电阻109的温度比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106的温度低的情况下,温度热敏电阻109检测到辅助热交换器13a是蒸发域。
(3)空调装置300的动作
在空调装置300中,能够利用四路切换阀102切换为第1循环和第2循环中的任意一方。
(3-1)制冷运转42
在制冷运转42中,制冷剂的流动是第1循环。在第1循环中,四路切换阀102 设定为第1状态(图9的实线)。在制冷运转42中,使再热除湿阀110全开,缩小膨胀阀104。当在该状态下运转压缩机101时,在制冷剂回路100中,进行室外热交换器103成为冷凝器、且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成为蒸发器的蒸气压缩冷冻循环。
从压缩机10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03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03后的制冷剂在通过膨胀阀104时被减压,然后,在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通过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后的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101而被压缩。
(3-2)制热运转43
在制热运转中,制冷剂的流动是第2循环。在第2循环中,四路切换阀102设定为第2状态(图9的虚线)。在制热运转43中,使再热除湿阀110全开,缩小膨胀阀 104。然后,当在该状态下运转压缩机101时,在制冷剂回路100中,进行室外热交换器103成为蒸发器、且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成为冷凝器的蒸气压缩冷冻循环。
从压缩机10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在辅助热交换器13a和主热交换器13b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在通过膨胀阀104时被减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03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03后的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101而被压缩。
(3-3)除湿运转44
在第2实施方式中的除湿运转44中,与制冷运转42时同样,制冷剂的流动是第 1循环。在该空调装置300中,控制部50能够执行除湿运转44。除湿运转44是如下的运转:对压缩机101的频率和膨胀阀104的开度进行控制,进行室内空间的除湿,以使得从膨胀阀104吹出的制冷剂的大部分在作为清洗对象的第一部(例如辅助热交换器13a)蒸发。在除湿运转44中,在室内热交换器13中的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 (例如辅助热交换器13a)的表面产生结露水。
(3-4)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48
在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48中,与制热运转43时同样,制冷剂的流动是第2 循环。在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48中,缩小再热除湿阀110,使膨胀阀104全开。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中,控制部50能够执行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48。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是如下的运转:在主热交换器13b的中途,在使从压缩机101 排出的制冷剂的冷凝完成后,缩小再热除湿阀110,由此,降低通过辅助热交换器13a 的制冷剂温度,由此进行室内空间的除湿。
(3-5)加湿运转49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中,控制部50能够执行加湿运转49。加湿运转49 是利用加湿单元112向外壳11内吹出加湿空气而进行室内空间的加湿的运转。
(3-6)清洗运转45
在清洗运转45中,制冷剂的流动与制冷运转42时相同。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中,控制部50能够执行清洗运转45。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进行的清洗运转45是如下的运转:使用在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48中在辅助热交换器13a产生的结露水,清洗辅助热交换器13a的表面。
下面,参照流程图对空调装置300的清洗运转45的控制进行说明。
图12是清洗运转45的流程图。在图12的步骤S31中,控制部50判定是否存在来自遥控器等的清洗运转指令,在存在清洗运转指令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2,在不存在清洗运转指令的情况下待机,继续判定是否存在清洗运转指令。
在步骤S32中,控制部50执行加湿运转49。在加湿运转中,控制部50利用加湿单元112向外壳11内输送加湿空气。
在步骤S33中,控制部50执行清洗运转45。控制部50在清洗运转45时执行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48。控制部50使膨胀阀104的开度全开,缩小再热除湿阀110。此外,控制部50以使压缩机101的运转频率降低的方式进行调节,以使得从压缩机 101排出的制冷剂在主热交换器13b的中途完成冷凝,仅利用主热交换器13b的一部分作为冷凝域。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制冷剂入口132(参照图11)供给的气体制冷剂在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中途全部冷凝。换言之,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制冷剂入口132与位置134之间的范围成为冷凝域。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冷凝域的下游侧的范围即位置136与位置137之间的范围直到中途为止为制冷剂以二相状态流动的区域,从中途起为过冷却域。
此外,从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制冷剂入口133(参照图11)供给的气体制冷剂在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中途全部冷凝。换言之,仅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 的制冷剂入口133与位置135之间的范围成为冷凝域。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冷凝域的下游侧的范围即位置138与制冷剂出口139之间的范围直到中途为止为制冷剂以二相状态流动的区域,从中途起为过冷却域。
然后,流过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上部部分的位置136与制冷剂出口137之间的过冷却域的制冷剂、流过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部部分的位置136与制冷剂出口137之间的过冷却域的制冷剂、以及流过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位置138与制冷剂出口139之间的过冷却域的制冷剂在合流部140合流。在合流部140合流后的制冷剂利用再热除湿阀110被减压。由再热除湿阀110减压后的制冷剂在配置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上风侧的辅助热交换器13a流动。辅助热交换器13a由控制部50控制成为蒸发域。因此,从空气吸入口12吸入的空气、且在辅助热交换器13a的蒸发域被冷却的空气在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被加热后,从空气吹出口15吹出。
另一方面,在来自空气吸入口12的吸入空气中,流过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 的空气从空气吹出口15吹出。
这样,室内热交换器13由控制部50控制成具有蒸发域、过冷却域和冷凝域,并且,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d配置于冷凝域的上风侧,由此,还能够适当地清洗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d的附近以外的区域。更详细地讲,从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d吹出的加湿空气在通过高温的冷凝域时,不可能产生结露,因此,抑制在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d的附近产生结露。然后,通过冷凝域后的加湿空气在保持水分的状态下向室内空间放出,与室内空气一起从空气吸入口12吸入到外壳11内部,吹到包含辅助热交换器13a的室内热交换器13的宽阔区域。因此,第2实施方式中的空调装置300能够更加可靠地使保持水分的加湿空气吹到清洗对象。
例如,能够更加可靠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中污垢特别容易集中的部分即室内热交换器13的上风部分(这里为辅助热交换器13a)。
此外,通过作为蒸发器的辅助热交换器13a的空气的温度降低,但是,与通过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空气和通过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空气混合,由此,进行清洗而不会使室温过度地降低。
此外,如图11所示,在辅助热交换器13a的蒸发域的上风侧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冷凝域之间具有过冷却域,由此,抑制蒸发域与冷凝域之间的热移动。由此,在作为蒸发域的辅助热交换器13a中,能够更加可靠地产生结露。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进行辅助热交换器13a的清洗。
接着,在步骤S34中,控制部50判定是否存在清洗运转停止指令,在存在清洗运转指令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5,在不存在清洗运转停止指令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2。
在步骤S35中,控制部50停止加湿运转49。在步骤S36中,控制部50停止清洗运转45。
(4)特征
(4-1)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中,室内热交换器13还具有冷凝域。加湿单元112 的吹出口111d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3的冷凝域的上风侧。
在该空调装置300中,将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d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3的冷凝域的上风侧。在从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d吹出的加湿空气通过高温的冷凝域时,不可能产生结露。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300中,能够更加可靠地使保持水分的加湿空气吹到位于冷凝域的更下风侧的区域。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吸入口12设置于顶面部11a的前部,因此,在室内热交换器13中,辅助热交换器13a的污垢可能特别集中。另一方面,在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d的附近设置有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因此,在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由控制部50控制成为蒸发域的情况下,可能在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 集中地产生结露。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50以使辅助热交换器13a成为蒸发域、使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成为冷凝域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抑制在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集中地产生结露,并且,能够对作为清洗对象的辅助热交换器13a进行重点清洗。由此,能够均匀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此外,室内热交换器13具有冷凝域,由此,能够抑制室温降低。
(5)变形例
如以下的变形例所示,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形。各变形例也可以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与本实施方式的各变形例、第1实施方式的各变形例组合应用。
(5-1)变形例2A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冷凝域的上风侧设置有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d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
在背面侧热交换器中的上风侧的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是蒸发域、下风侧的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是冷凝域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冷凝域的上风侧设置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f。
在变形例2B的空调装置中,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配置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前方(上风侧)。此外,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配置于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 的后方(上风侧)。构成为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在铅垂方向上局部比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短。
图13A示出变形例2A的空调装置中的室内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路径。在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时,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压缩机101的排出管向室内热交换器 13的分支部131供给,低压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13的出口144朝向室外热交换器 103流动。
如图13A所示,在分支部131处分支成3部分的制冷剂从主热交换器13b的3 个入口132、133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和上方部分以及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供给。该供给的制冷剂以接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的上端和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上方部分的下端的方式流动。此外,供给的制冷剂以接近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上端的方式流动。然后,制冷剂从配置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的上端附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上方部分的下端附近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上端附近的出口137、139流出。从3个出口137、139流出的制冷剂在合流部140合流。合流后的制冷剂利用再热除湿阀110被减压。由再热除湿阀110减压后的制冷剂从配置于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的上端附近的入口141进入,从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的下端附近的出口142流出。制冷剂从配置于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的上方的端部附近的入口143进入,制冷剂以接近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 的下端的方式流动。然后,低压制冷剂从配置于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的下端附近的出口144流出。
如图13A所示,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和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是蒸发域。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制冷剂入口132与位置134之间是冷凝域。此外,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制冷剂入口133与位置135之间是冷凝域。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位置136与出口137之间的范围直到中途为止为制冷剂以二相状态流动的区域,从中途起为过冷却域。从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位置138到出口139之间的范围直到中途为止为制冷剂以二相状态流动的区域,从中途起为过冷却域。因此,在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的蒸发域的上风侧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冷凝域之间具有过冷却域。此外,在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的蒸发域的上风侧与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 的冷凝域之间具有过冷却域。
如图13B所示,构成为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在铅垂方向上比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短,因此,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局部具有不与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 重叠的区域。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f配置于不与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重叠的区域、且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冷凝域的上风侧。
在变形例2A的空调装置中,也能够适当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5-2)变形例2B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冷凝域的上风侧设置有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d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在室内热交换器13与室内风扇14 之间的、室内热交换器13的下风侧空间设置有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g。
图14示出变形例2B的空调装置中的室内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路径。在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时,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压缩机101的排出管向室内热交换器 13的分支部131供给,低压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13的出口144朝向室外热交换器 103流动。
如图14所示,在分支部131处分支成3部分的制冷剂从主热交换器13b的3个入口132、133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和上方部分以及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供给。该供给的制冷剂以接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的上端、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上方部分的下端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上端的方式流动。然后,制冷剂从配置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的上端附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 的上方部分的下端附近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上端附近的出口137、139流出。从3个出口137、139流出的制冷剂在合流部140合流。合流后的制冷剂利用再热除湿阀110被减压。减压后的制冷剂从配置于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的上方的端部附近的入口141进入,向出口142流动。流到出口142的制冷剂从前侧辅助热交换器 13aa的入口143以接近下端的方式流动。然后,低压制冷剂从配置于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的下端附近的出口144流出。
如图14所示,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和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是蒸发域。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制冷剂入口132与位置134之间是冷凝域。此外,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制冷剂入口133与位置135之间是冷凝域。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位置136与出口137之间的范围直到中途为止为制冷剂以二相状态流动的区域,从中途起为过冷却域。从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位置138到出口139之间的范围直到中途为止为制冷剂以二相状态流动的区域,从中途起为过冷却域。因此,在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的蒸发域的上风侧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冷凝域之间具有过冷却域。此外,在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的蒸发域的上风侧与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 的冷凝域之间具有过冷却域。
在变形例2B的空调装置中,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也能够适当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5-3)变形例2C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进行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后清洗室内热交换器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在进行制冷循环再热除湿运转后清洗室内热交换器。
图15示出变形例2C的空调装置中的室内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路径。在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时,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103向室内热交换器13 的分支部131供给,低压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13的出口142朝向压缩机101的吸入管流动。
如图15所示,在分支部131处分支成3部分的制冷剂从主热交换器13b的3个入口132、133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和上方部分以及背面侧主热交换器 13bb供给。该供给的制冷剂以接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的上端、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上方部分的下端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上端的方式流动。然后,制冷剂从配置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的上端附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 的上方部分的下端附近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上端附近的出口137、139流出。从3个出口137、139流出的制冷剂在合流部140合流。合流后的制冷剂利用再热除湿阀110被减压。减压后的制冷剂从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上方的端部附近的入口141进入,制冷剂以接近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下端的方式流动。然后,低压制冷剂从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13a的下端附近的出口142流出。
如图15所示,辅助热交换器13a是蒸发域。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制冷剂入口 132与位置134之间的范围成为冷凝域。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制冷剂入口133 与位置135之间的范围成为冷凝域。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冷凝域的下游侧的范围即位置136与出口137之间的范围直到中途为止为制冷剂以二相状态流动的区域,从中途起为过冷却域。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冷凝域的下游侧的范围即位置138与出口139之间的范围直到中途为止为制冷剂以二相状态流动的区域,从中途起为过冷却域。因此,在上风侧的辅助热交换器13a即蒸发域与下风侧的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 即冷凝域之间具有过冷却域。
在变形例2C的空调装置中,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也能够适当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5-4)变形例2D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冷凝域的上风侧设置有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d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在过冷却域的上风侧设置有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
(5-5)变形例2E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再热除湿阀作为室内膨胀机构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一并使用电磁阀和毛细管,还可以使用电动膨胀阀。
(5-6)变形例2F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a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3 中的与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不同的第2部的上风侧的例子。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结构不限于此,也可以配置于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3的风路以外的位置、并且是从吹出口111a吹出的加湿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13的下风侧流动的位置。
图16示出变形例2F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路径。在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时,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压缩机101的排出管向室内热交换器13的分支部131供给,低压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13的出口144朝向室外热交换器103流动。
如图16所示,在分支部131处分支成3部分的制冷剂从主热交换器13b的3个入口132、133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和上方部分以及背面侧主热交换器 13bb供给。该供给的制冷剂以接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的上端、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上方部分的下端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上端的方式流动。然后,制冷剂从配置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下方部分的上端附近、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 的上方部分的下端附近和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上端附近的出口137、139流出。从3个出口137、139流出的制冷剂在合流部140合流。合流后的制冷剂利用再热除湿阀110被减压。减压后的制冷剂从配置于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的上方的端部附近的入口141进入,制冷剂以接近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的下端的方式流动。然后,低压制冷剂从配置于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的下端的出口142流出后,从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的入口143进入,经由出口144朝向室外热交换器103流动。
如图16所示,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和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是蒸发域。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制冷剂入口132与位置134之间是冷凝域。此外,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制冷剂入口133与位置135之间是冷凝域。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位置136与出口137之间的范围直到中途为止为制冷剂以二相状态流动的区域,从中途起为过冷却域。从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的位置138到出口139之间的范围直到中途为止为制冷剂以二相状态流动的区域,从中途起为过冷却域。因此,在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的蒸发域的上风侧与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的冷凝域之间具有过冷却域。此外,在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的蒸发域的上风侧与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 的冷凝域之间具有过冷却域。
在图16中,风路用虚线的箭头显示。如图16所示,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i 配置于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3的风路以外的位置。另外,从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i 吹出的加湿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13的下风侧流动。由此,从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 111i吹出的加湿空气不通过蒸发域而向室内空间放出。然后,向室内空间放出的加湿空气与室内空气一起从空气吸入口12被吸入到外壳11的内部,吹到室内热交换器 13的宽阔区域。
在变形例2F的空调装置中,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也能够适当地清洗室内热交换器13。
另外,变形例2F中的加湿单元112的吹出口111i的配置位置不限于图16所示的前侧主热交换器13ba与背面侧主热交换器13bb之间的位置,只要发挥本实用新型的效果,例如,也可以配置于室内风扇马达(图示省略)的上方等室内热交换器13 的侧方。
在变形例2F中,示出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和背面侧辅助热交换器13ab成为蒸发域的、制热循环再热除湿运转时的清洗运转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在变形例2F中,只要发挥本实用新型的效果,也可以将清洗对象区域设为前侧辅助热交换器13aa。或者,也可以将室内热交换器13的整个区域设为清洗对象区域。或者,控制部50也可以进行第1除湿运转46、第2除湿运转47。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但是,能够理解到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和范围的前提下进行方式和详细情况的多种变更。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而具体化。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清洗运转 45,进行使室内热交换器13的蒸发域的表面结露的所谓结露清洗,但是,取而代之,也可以进行使室内热交换器13的蒸发域的温度成为冰点以下而在热交换器表面结霜的所谓冻结清洗运转。此外,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上述各实施方式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组合而形成各种实用新型。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素中删除若干个结构要素。进而,也可以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适当组合结构要素。因此,应该想到本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只不过是一例,并不进行限定,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所有修正包含在实施方式中。

Claims (10)

1.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具有:
室内热交换器(13);
外壳(11),其收纳所述室内热交换器;
加湿单元(112),其具有向所述外壳内部吹出加湿空气的吹出口;以及
控制部(40、50),其进行一边通过所述加湿单元向所述外壳内部输送所述加湿空气一边清洗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清洗运转,
所述加湿单元的吹出口配置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的与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不同的第2部的上风侧,
或者,所述加湿单元的吹出口配置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的第1部和/或第2部的下风侧,
或者,所述加湿单元的吹出口配置于通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风路以外的位置、且是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所述加湿空气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下风侧流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单元的吹出口构成为,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加湿空气吹到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第1部的宽阔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具有蒸发域和非蒸发域,
所述加湿单元的吹出口配置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非蒸发域的上风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还具有过热域,
所述加湿单元的吹出口配置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过热域的上风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还具有冷凝域,
所述加湿单元的吹出口配置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冷凝域的上风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装置还具有挡板(31),
利用所述挡板使从所述外壳的空气吹出口放出的空气的方向朝向所述外壳的空气吸入口变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单元的吹出口配置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前面部分或背面部分中的任意一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单元的吹出口配置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正面观察时不存在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而仅存在作为非清洗对象的第2部的部分或者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纵剖面观察时不存在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而仅存在作为非清洗对象的第2部的部分中的任意一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单元的吹出口配置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与风扇(14)之间的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下风侧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交换器清洗运转中,所述控制部使从所述外壳的空气吸入口吸入的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的制冷剂流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的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使温度比流过所述作为清洗对象的第1部的制冷剂温度高的制冷剂流过作为非清洗对象的第2部。
CN202121067314.5U 2020-05-20 2021-05-18 空调装置 Active CN21595158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88226 2020-05-20
JP2020088226A JP7460899B2 (ja) 2020-05-20 2020-05-20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51581U true CN215951581U (zh) 2022-03-04

Family

ID=78606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67314.5U Active CN215951581U (zh) 2020-05-20 2021-05-18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60899B2 (zh)
CN (1) CN2159515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89387A (zh) * 2020-09-01 2023-04-1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19118B2 (ja) 2000-09-12 2005-11-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06029665A (ja) 2004-07-15 2006-02-02 Daikin Ind Ltd 天井埋設型または天井吊下型の空気調和装置
JP2009270726A (ja) 2008-04-30 2009-11-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調機
JP2009300030A (ja) 2008-06-16 2009-12-24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11214731A (ja) 2010-03-31 2011-10-27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d 熱交換器の洗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89387A (zh) * 2020-09-01 2023-04-1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81863A (ja) 2021-11-25
JP7460899B2 (ja) 2024-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99932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0014288A (ja) 空気調和機
JPH04295568A (ja) 空気調和機
CA2999451C (en) An outdoor unit and an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EP3862642A1 (en) Air conditioner
KR102139084B1 (ko) 공기 조화기
US20070157660A1 (en) Air conditioner capable of selectively dehumidifying separate areas
CN215951581U (zh) 空调装置
JP4647399B2 (ja) 換気空調装置
KR200474579Y1 (ko) 공기조화기
JP2002267204A (ja) 除湿装置
JP2005273923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7225159A (ja) 除湿空調システム及びデシカント空調機
CN215597592U (zh) 空调器
WO2021229794A1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WO2022049879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3139436A (ja) 空気調和機
JP7285409B2 (ja) 除湿機能付き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CN215446665U (zh) 空调器
JPH10325589A (ja) 熱回収型空気調和装置
KR100487380B1 (ko) 환기겸용 공기조화기의 응축수 배수 구조
JP7291876B2 (ja) 除湿装置
JP7129603B2 (ja) 除湿機能付き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JP7189472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CN112484165B (zh) 一种ptac空调器及新风除湿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