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21700A - 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921700A CN115921700A CN202211540699.1A CN202211540699A CN115921700A CN 115921700 A CN115921700 A CN 115921700A CN 202211540699 A CN202211540699 A CN 202211540699A CN 115921700 A CN115921700 A CN 1159217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ntilever
- bending
- axis
- die
- alo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为实现大角度折弯预折弹片毛坯时,产品料带进给顺畅,该机构包括:悬臂成形组合体,活动结合于下模上;折弯滑块,活动结合于悬臂成形组合体上,折弯滑块一端延伸形成折弯凹模悬臂结构;契块,活动结合于悬臂成形组合体上;弹片折弯侧推滑块,活动结合于下模上;悬臂桥压块,结合于上模;插刀,结合于上模;当上模与下模合模时,悬臂桥压块驱动契块沿Y轴负向移动,插刀驱动弹片折弯侧推滑块沿Y轴所在方向向折弯凹模悬臂结构靠近;当契块沿Y轴负向移动时,能够驱动折弯滑块沿X轴所在方向移动;当契块沿Y轴正向移动时,折弯滑块沿X轴复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模具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金属冲压产品当中,有不少产品上会带有需要反折过来的弹片结构,弹片的折弯线方向也各有不同。在连续冲压模具折弯工艺中,由于需要产品料带能够及时连续的,在模具型腔内顺畅进给移动。因此这些需要反折过来的弹片结构,是无法用一般直上直下的凸、凹模零件完成成形的。往往需要把成形凹模零件设计成"鸭嘴"式的悬臂结构,以便给弹片成形过程及折弯后的形态留出足够的避位空间。这样也就意味着,反折过来的弹片折弯成形后,会跟料带平面形成一个形的钳口结构,钩挂在成形凹模的悬臂上。在弹片的折弯线与料带的进给方向平行的情况下,单个弹片结构的形钳口虽然钩挂在凹模悬臂上,但在料带浮起后移动进给动作开始的一瞬间,由于折弯有回弹,以及导料件与料带间过料间隙的存在,这个形钳口结构会稍微撤退一些距离,因此不足以卡在凹模悬臂上。
但是,如果是对称双边的反折弹片结构,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对称双边的反折弹片成形,自然也就需要对称的悬臂折弯零件来完成。折弯成形完成后,会形成一对形钳口结构钩挂在两个对称的凹模悬臂上。虽然同样有折弯回弹可以让形钳口不会贴紧在凹模悬臂上,但是双边的钩挂,使得导料件与料带间的过料间隙不能再偏向任何一边。这种情况下,尽管产品与悬臂凹模零件有少许实际间隙存在,但当料带开始在模具型腔内进给移动时,任何一点微小的倾斜偏差,都会让一边形钳口率先刮到凹模悬臂。而一边形钳口刮到凹模悬臂,又会带来料带更大幅度的倾斜。更大幅度的料带倾斜,很快又会导致另一边形钳口刮到相应的凹模悬臂。如此反复影响下,两边的形钳口在它们分别对应的凹模悬臂上,你拉我扯、跌跌撞撞的前行。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为克服上述情况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包括:
相互配合的上模和下模,并定义有相互垂直的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其中所述Y轴正向为上模相对下模的开模方向,所述Z轴正向为产品料带的进给方向;
悬臂成形组合体,活动结合于下模上,且能够相对下模沿Y轴所在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悬臂成形组合体与下模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用于植入产品料带的空间区域;
至少一折弯滑块,活动结合于悬臂成形组合体上,且能够相对悬臂成形组合体沿X轴所在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折弯滑块沿X轴所在方向的一端延伸形成折弯凹模悬臂结构;
至少一契块,活动结合于悬臂成形组合体上,且能够相对悬臂成形组合体沿Y轴所在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契块与折弯滑块通过斜面配合;
至少一弹片折弯侧推滑块,活动结合于下模上,且能够相对下模沿X轴所在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弹片折弯侧推滑块与折弯凹模悬臂结构沿X轴所在方向相对设置且之间形成用于容纳预折弹片毛坯的空间;
悬臂桥压块,结合于上模;
插刀,结合于上模;
当上模与下模合模时,所述悬臂桥压块驱动契块沿Y轴负向移动,所述插刀驱动弹片折弯侧推滑块沿Y轴所在方向向折弯凹模悬臂结构靠近;其中
当所述契块沿Y轴负向移动时,能够驱动折弯滑块沿X轴所在方向移动;当所述契块沿Y轴正向移动时,折弯滑块沿X轴复位。
进一步的,还包括若干个浮料销,所述浮料销活动结合于下模上且位于产品料带的正下方,浮料销能够相对下模沿Y轴所在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浮料销的一端顶在产品料带的下表面,浮料销能够将产品料带连同悬臂成形组合体一起相对下模沿Y轴正向移动一定距离,使产品料带连同悬臂成形组合体与下模的上表面间隔开。
进一步的,所述悬臂成形组合体上沿Y轴方向贯穿有滑槽,所述契块对应滑动配合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的内壁与契块的侧壁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弹簧槽,弹簧槽内植入有浮升弹簧,所述浮升弹簧被设定为预压状态,能够给契块持续提供向Y轴正向的浮升力,当上模与下模开模时,所述契块沿Y轴正向的一端上浮且超出悬臂成形组合体上表面外。
进一步的,所述悬臂成形组合体包括沿X轴方向呈纵长状的横梁、分别设置在横梁沿X轴方向的两端的下方的两个桥墩部、及至少部分固定在横梁沿Y轴方向的下方的悬臂桥,两个所述桥墩部沿Y轴负向植入至下模上表面上凹陷形成的框口内,所述悬臂成形组合体横跨在产品料带上。
进一步的,所述悬臂桥包括一体设置的承载段和固定段,所述折弯滑块活动结合在所述承载段上且与承载段之间通过燕尾槽滑动配合,所述横梁与固定段固定结合,所述滑槽形成于所述承载段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桥墩部压板,桥墩部压板通过螺丝锁合在下模板的上表面,各所述桥墩部对应所述桥墩部压板位置凹陷形成肩部,所述桥墩部压板压合限位于所述肩部上方,用于限位桥墩部向上过度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还包括沿Y轴负向凸伸形成的仿形支撑件,所述仿形支撑件的下端面与折弯凹模悬臂结构的上表面匹配,当上模与下模合模时,仿形支撑件的下端面可对应抵压在折弯凹模悬臂结构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折弯滑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折弯滑块沿X轴方向相对的端面形成与契块配合的斜面,所述契块位于两个所述斜面的正上方且对应形成有与斜面配合的配合斜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撤退弹簧,两个所述折弯滑块与悬臂成形组合体活动配合的接触面上凹陷形成有弹簧槽,所述撤退弹簧置于所述弹簧槽内且被设定为预压状态,在撤退弹簧的作用下,两个折弯滑块会持续受到来自撤退弹簧使两个相互靠近的推力,两个折弯滑块的端部的斜面始终与契块下段的配合斜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段和弹片折弯侧推滑块沿Z轴正向均位于所述横梁的后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大角度折弯预折弹片毛坯时,产品料带进给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展示了上模与下模处于开模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沿Y轴方向的正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具体展示了横梁和悬臂桥从下模分离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具体展示了横梁、悬臂桥、其中一个桥墩部及一个桥墩部压板从下模分离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沿Y轴方向的正视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具体展示了横梁、悬臂桥、两个桥墩部、及两个桥墩部压板从下模分离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具体展示了横梁、悬臂桥、一个桥墩部、一个桥墩部压板、及下模板从下模分离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的上模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申请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的下模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的下模沿Y轴方向的正视图。
图11是本申请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具体展示了脱料板和两个插刀从上模分离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具体展示了上模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是图2中虚线矩形框内结构的放大图。
图14是图13中虚线圆圈内结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全文描述的准确性,所有涉及方向的请一律以图1为参考,其中将折弯滑块8的滑动方向用X轴方向表示,将上模100和下模200的开模或合模方向用Y轴表示(其中,Y轴正向为开模方向,或者说Y轴正向为上),将产品料带35的进给方向用Z轴方向表示。其中X轴所在方向、Y轴所在方向及Z轴所在方向相互垂直。
请参考图1至图14所示,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包括悬臂桥7,悬臂桥7是两个折弯滑块8和一个契块10的安装载体。其中,两折弯滑块8沿X轴方向相互远离的一端是折弯凹模悬臂结构81,两折弯滑块8沿X轴方向相临的一端是倾斜配合面82。悬臂桥7包括一体的承载段701和固定段702,两折弯滑块8安装在悬臂桥7的承载段701上,并位于悬臂桥7上形成的沿X轴方向延伸的滑动轨道71内,折弯滑块8与悬臂桥7之间通过燕尾槽滑动配合。两折弯滑块8跟悬臂桥7的滑动轨道71配合的对应位置上,都加工有半圆形弹簧槽(未标号),撤退弹簧9置于其中。撤退弹簧9被设定为预压状态,在撤退弹簧9的作用下,两折弯滑块8会持续受到推向悬臂桥7中轴线方向的推力。因此两折弯滑块8的后端斜面,始终能与契块10下段的斜面接触在一起。契块10则是被沿Y轴方向插入至悬臂桥7的承载段701上的滑槽72内。滑槽72的内壁跟契块10侧壁对应的位置上,同样加工有半圆形弹簧槽(未标号),里面放置有浮升弹簧11。浮升弹簧11被设定为预压状态,能够给契块10持续提供向上(Y轴正向)的浮升力,这个浮升力可以保证契块10在没有受到向下压力的情况下,在悬臂桥7内沿滑槽72向上浮升。但契块10的浮升高度会受到两契块限位销12的限制。该两契块限位销12则是沿Z轴方向安装在悬臂桥7的承载段701内,具体可参考图3,两契块限位销12对应插设固定至承载段701上形成的桶槽7011内。两契块限位销12在高度位置,刚好可以穿过开在契块10没装浮升弹簧11的两个侧面上的限位槽(未标号)内。两契块限位销12跟限位槽的配合使用,实现契块10仅能沿Y轴方向在一个预设区域内往复移动,本申请实施方案中优选的,限制着契块10仅能浮升到向上凸出至悬臂桥7的上表面0.7mm的位置处。
请参考图1至图7所示,悬臂桥7的固定段702紧配安装在横梁15背面的U形槽151内。悬臂桥7在U形槽151内的具体安装位置,由两定位销13来精确控制固定,精确定位后再由锁紧螺丝14锁紧固定。横梁15的两端分别放置在两桥墩部16的顶端。横梁15两端适当位置上加工有定位卡槽152,而两桥墩部16的顶端则设计有限位凸台161。定位卡槽152和限位凸台161都是经过精密加工的,因此在它们的紧密配合下,横梁15跟桥墩部16的相对位置就可以做到精确无误,之后再分别由两固定螺丝17紧固在一起。至此,悬臂桥7、横梁15以及两桥墩部16精密连接在一起并形成悬臂成形组合体(未标号);。悬臂成形组合体的两桥墩部16分别滑配安装在下模板5的两个框口51内,该两个框口51分别设置在产品料带区域(未标号,实际就是下模板5用于承载产品料带35的区域)的两侧位置(也可描述为该两个框口51分别设置在产品料带区域沿X轴方向的两端位置),具体可参3结合图4所示。一击促销18穿过下垫板6上的过孔而向上顶着两桥墩部16的下表面,该击促销18的底面由弹簧(未图示)顶着。该击促销18的作用是给整个所述悬臂成形组合体提供向上的浮升力。
请图2并结合图6所示,上述的承载着两折弯滑块8和契块10的悬臂桥7,就可以依托着横梁15和桥墩部16横跨在产品料带35上。产品料带35则被下方由弹簧(未图示)顶着的浮料销33托起,处在浮升状态。整个悬臂成形组合体也是由击促销18顶着,处在浮升状态,只是悬臂桥7的下表面还要略高于产品料带35的上表面,以保证产品料带35在进给移动时(Z轴方向移动,也称进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悬臂成形组合体受到的下降力,是由悬臂桥7上方的悬臂桥压块24和横梁上方的横梁压块25施加的。其中悬臂桥压块24上还镶嵌着两仿形支撑件26,仿形支撑件26的下端面与折弯凹模悬臂结构81的上表面匹配,且可对应抵压在折弯凹模悬臂结构81的上表面,该仿形支撑件26的设置是为了在反折产品料带35上的预折弹片毛坯351过程中,从预折弹片毛坯351空隙当中给薄弱的折弯滑块8提供辅助支撑。
所述悬臂桥压块24和横梁压块25都对应紧配安装在脱料板4的框口41内,并以挂台(未标号)倒挂的方式挂在框口41一侧的挂槽411内防止向下掉落。除此之外,脱料板4上还安装了定位针27和脱料销28,定位针27的安装孔271(图11所示)经过精密加工,可以给产品料带35提供精确定位。脱料销28的作用则是借助安装在其上方的脱料弹簧29提供的脱料力,在模具开模时,帮助插在产品料带35上的定位孔350内的定位针27脱离出来(具体表现为,当模具开模时,定位针27同步脱背板3和脱料板4一起上移,脱料销28则借助脱料弹簧29的下压力保持下压力于产品料带35上,使得产品料带35不会跟随定位针27同步上移)。悬臂桥压块24、横梁压块25以及定位针27的上端面都顶在脱背板3的下表面。脱背板3跟脱料板4则是由螺丝锁紧在一起。
请参考图7、图9及图10所示,在两折弯滑块8的下方,隔着产品料带35设置了两压料块22。两压料块22紧配安装在下模板5的两个框口52内,两压料块22的作用是配合下降的折弯滑块8沿Z轴方向压死产品料带35。所述下模板5在X轴方向上,位于框口52的外侧还形成有两个第二框口53,该第二框口53内滑配安装着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能够沿X轴在预设范围内往复移动。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的上端部沿X轴方向延伸形成有冲压折弯头部191(图10所示),所述冲压折弯头部191配合两折弯滑块8实现对产品料带35上的预折弹片毛坯351进行冲压折弯。
具体的,各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上沿X轴临近第一框口52的侧面上开设有弹簧盲孔(未图示),复位弹簧(未图示)被放置于该弹簧盲孔内。复位弹簧一端顶在第二框口53的内壁上,负责在反折弹片折弯成形完成后,给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提供复位动力,使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持续受到沿X轴向远离第一框口52的推力。因此在开模状态下,复位弹簧始终推着两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使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远离第一框口52的一侧顶在同样安装在第二框口53内的两插刀挡块23,插刀挡块23植入到第二框口53内并与第二框口53内紧密配合。两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的下方,都垫着滑块垫块21,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的上面则由锁紧在下模板5上表面的滑块压板34压着(参考图6结合图7),以防止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在滑动过程中翘起或者跳出。插刀挡块23和滑块垫块21的底面都顶在下垫板6的上表面,下垫板6则跟下模板5锁紧在一起。
两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远离第一框口52的一侧形成配合斜面191(或者说两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沿X轴方向的相对外端形成配合斜面191),对应着的是两插刀30。两插刀30是在产品料带35被定位压紧后,负责给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施加冲向预折弹片毛坯351的动力的。两插刀30都是穿过脱料板4和脱背板3后,滑配安装在上夹板2的安装框口21内。插刀30上开有压板槽(未标号),插刀压板31深入该压板槽内,紧固螺丝32把插刀压板31锁紧在上夹板2上。在上夹板2内,沿X轴方向,于两个所述安装框口21之间位置,还安装了两个夹板限位柱36,在模具闭合状态下,夹板限位柱36的下端面顶在脱背板3的上表面,对脱料回程加以限制。插刀30和夹板限位柱36的上端面都顶在上垫板1的下表面,上垫板1跟上夹板2由螺丝锁紧在一起。
下面详细介绍本申请的动作原理:
在开模状态下,冲床滑块从上死点位置开始下行,带动着模具上模100同步下行。处在脱料状态下的脱料板4,带着悬臂桥压块24、横梁压块25以及定位针27一起压向下模200。随着上模100的下压,上模100和下模200首先接触的零件是悬臂桥压块24和相对悬臂桥7浮起来的契块10。当悬臂桥压块24的下表面触碰到契块10的上表面时,契块10开始被向下压行。契块10的下降随即推动两折弯滑块8向着远离悬臂桥7中轴线的方向(X轴方向)伸展前进。契块10被下压至其上表面跟悬臂桥7上表面平齐时,两折弯滑块8也被推到了其工作位置;与此同时,悬臂桥压块24的下表面接触到了悬臂桥7的上表面,横梁压块25的下表面也触碰到了横梁15的上表面,定位针27同步插入到了进给到位的产品料带35定位孔内。接下来,这些脱板零件压动着悬臂成形组合体继续下降,产品料带35也在悬臂桥7和脱料板4下表面的压迫下,开始向下模面(也就是下模板5的上表面)靠近,直到产品料带35的下表面贴紧在下模板5的上表面。
随着上模100的继续下降,脱料板4带着其上安装的各零件以及脱料背板3被阻挡着保持静止状态而不再下降。但它们会持续死死压着已被精确定位的产品料带35,保证预折弹片毛坯351在被折弯时不会走位。之后,上夹板2携带着插刀30则会继续下降,当插刀30下端的斜面接触到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后端的配合斜面191时,插刀30就开始向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施加推动力。接下来,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就会在持续下降的插刀30推动下,开始做水平滑动(X轴线方向)并快速冲向预折弹片毛坯351,结合着已在工作位置等待着的折弯滑块8,对预折弹片毛坯351实施折弯动作。待到冲床滑块下降到下死点,夹板限位柱36的下端面顶在了脱背板3的上表面后停止。插刀30也把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推到了它的行程极限,此时的预折弹片毛坯351也从毛坯变成了反折过来的弹片,一个冲压折弯成形动作完成,形成合模状态。
上述的一个冲压折弯成形动作完成后,冲床滑块就离开下死点,开启向上的回程。冲床滑块的上行带动着模具上模100上升,首先就是上夹板2带着插刀30快速向上运动。插刀30向上抬起的同时,与插刀30下端的斜面相贴的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紧跟着就会被复位弹簧推着后撤。在插刀30下端的斜面跟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的斜面完全脱开后,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的后端随即就顶到了插刀挡块23,退回原位。上夹板2上行一个脱料行程后,脱料板4就带着它上面安装着的各零件开始向上拉起。那么被悬臂桥压块24和横梁压块25压着的悬臂成形组合体,以及成形完成的产品料带35,分别在击促销18和浮料销33的托举下同步开始浮升。产品料带35在到达浮升高度上限后停止上浮,悬臂成形组合体则会在继续上浮一小段料带活动空间后也停止。上模100再往上继续升高时,悬臂桥压块24和横梁压块25的下表面分别从悬臂桥7和横梁15的上表面脱离开来。但此后,跟上模100最先接触的契块10在浮升弹簧11的弹力作用下,还要跟随压着它(契块10)的悬臂桥压块24继续上浮,继而其上表面会逐渐高出悬臂桥7的上表面。契块10上浮的同时,也会得到被契块10下段斜面顶着的两折弯滑块8的动作响应。两折弯滑块8会在撤退弹簧9的作用下,迅速向靠近悬臂桥7中轴线的方向收缩回撤。当契块10上浮到其上表面高出悬臂桥7上表面0.7mm时。契块10侧面的限位槽下侧面就会触碰到契块限位销12的下表面,这样契块限位销12就阻挡了契块10继续上浮。契块10的停止上浮,也就迫使两折弯滑块8停止后撤。不过,虽然两折弯滑块8不能继续后撤,但两折弯滑块8后撤的这段距离,已使得两折弯滑块8一端的折弯凹模悬臂结构81与刚刚完成折弯的预折弹片毛坯351之间有了一个较大的间隙300(参图14并结合图13和图2所示)。这个间隙300用于包容在产品料带35进给移动时,预折弹片毛坯351可能产生的倾斜量。也正是有了两折弯滑块8跟预折弹片毛坯351之间的这段安全间隙300存在,才得以保证产品料带35紧接着的进给移动能够顺畅进行,也就可以完全消除因预折弹片毛坯351折弯抱死折弯凹模悬臂结构81造成的安全隐患,即使预折弹片毛坯351有少许倾斜的状况出现,也绝对不会出现抱死在折弯凹模悬臂结构81上的现象。安全间隙300形成后,上模100继续随同冲床滑块上升,直至冲床滑块重新回到上死点,一个冲压回程完成,形成开模状态。
本方案中,产品料带35上对称的反折弹片结构(预折弹片毛坯351折弯成型后的结构)的折弯方向向上,因此折弯凹模悬臂结构81需要设置在产品料带35的上方。在产品料带35上方的折弯凹模悬臂结构81依托横梁15来跨过整个产品料带35,为了方便产品料带35进给移动,横梁15的桥墩部16必须分立在产品料带35两侧,安装在下模板5内。由于预折弹片毛坯351需要反折过来的角度较大,因此折弯凹模悬臂结构81的悬臂厚度也需要做得很薄才可以有足够的避位空间。折弯凹模悬臂结构81很薄,其强度必然较差,故本申请中的此折弯动作采用了侧推成形的方式进行。并设置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以侧推滑块的形式设置在折弯凹模悬臂结构81的对面。成形过程中,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由安装在上夹板2内的插刀30推动着,并对预折弹片毛坯351施加折弯力。成形完成后,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会被复位弹簧顶回原处,以免阻挡产品料带35进给。这种折弯方式可以保证折弯凹模悬臂结构81在折弯成形过程中的刚性,大大提高其使用寿命,同时也有利于大角度折弯时预折弹片毛坯351及产品料带35对应位置的受力均衡。也正是弹片折弯侧推滑块19的设置,横梁15的桥墩16必须设置在折弯工位的后工站上,这也使得整个模具系统结构较为复杂。为统筹兼顾机构功能、工作寿命、加工工艺、装配精度及制造成本,模具系统被主要设计拆解为本申请实施方案形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配合的上模和下模,并定义有相互垂直的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其中所述Y轴正向为上模相对下模的开模方向,所述Z轴正向为产品料带的进给方向;
悬臂成形组合体,活动结合于下模上,且能够相对下模沿Y轴所在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悬臂成形组合体与下模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用于植入产品料带的空间区域;
至少一折弯滑块,活动结合于悬臂成形组合体上,且能够相对悬臂成形组合体沿X轴所在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折弯滑块沿X轴所在方向的一端延伸形成折弯凹模悬臂结构;
至少一契块,活动结合于悬臂成形组合体上,且能够相对悬臂成形组合体沿Y轴所在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契块与折弯滑块通过斜面配合;
至少一弹片折弯侧推滑块,活动结合于下模上,且能够相对下模沿X轴所在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弹片折弯侧推滑块与折弯凹模悬臂结构沿X轴所在方向相对设置且之间形成用于容纳预折弹片毛坯的空间;
悬臂桥压块,结合于上模;
插刀,结合于上模;
当上模与下模合模时,所述悬臂桥压块驱动契块沿Y轴负向移动,所述插刀驱动弹片折弯侧推滑块沿Y轴所在方向向折弯凹模悬臂结构靠近;其中
当所述契块沿Y轴负向移动时,能够驱动折弯滑块沿X轴所在方向移动;当所述契块沿Y轴正向移动时,折弯滑块沿X轴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浮料销,所述浮料销活动结合于下模上且位于产品料带的正下方,浮料销能够相对下模沿Y轴所在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浮料销的一端顶在产品料带的下表面,浮料销能够将产品料带连同悬臂成形组合体一起相对下模沿Y轴正向移动一定距离,使产品料带连同悬臂成形组合体与下模的上表面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成形组合体上沿Y轴方向贯穿有滑槽,所述契块对应滑动配合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的内壁与契块的侧壁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弹簧槽,弹簧槽内植入有浮升弹簧,所述浮升弹簧被设定为预压状态,能够给契块持续提供向Y轴正向的浮升力,当上模与下模开模时,所述契块沿Y轴正向的一端上浮且超出悬臂成形组合体上表面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成形组合体包括沿X轴方向呈纵长状的横梁、分别设置在横梁沿X轴方向的两端的下方的两个桥墩部、及至少部分固定在横梁沿Y轴方向的下方的悬臂桥,两个所述桥墩部沿Y轴负向植入至下模上表面上凹陷形成的框口内,所述悬臂成形组合体横跨在产品料带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桥包括一体设置的承载段和固定段,所述折弯滑块活动结合在所述承载段上且与承载段之间通过燕尾槽滑动配合,所述横梁与固定段固定结合,所述滑槽形成于所述承载段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桥墩部压板,桥墩部压板通过螺丝锁合在下模板的上表面,各所述桥墩部对应所述桥墩部压板位置凹陷形成肩部,所述桥墩部压板压合限位于所述肩部上方,用于限位桥墩部向上过度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还包括沿Y轴负向凸伸形成的仿形支撑件,所述仿形支撑件的下端面与折弯凹模悬臂结构的上表面匹配,当上模与下模合模时,仿形支撑件的下端面可对应抵压在折弯凹模悬臂结构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滑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折弯滑块沿X轴方向相对的端面形成与契块配合的斜面,所述契块位于两个所述斜面的正上方且对应形成有与斜面配合的配合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撤退弹簧,两个所述折弯滑块与悬臂成形组合体活动配合的接触面上凹陷形成有弹簧槽,所述撤退弹簧置于所述弹簧槽内且被设定为预压状态,在撤退弹簧的作用下,两个折弯滑块会持续受到来自撤退弹簧使两个相互靠近的推力,两个折弯滑块的端部的斜面始终与契块下段的配合斜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段和弹片折弯侧推滑块沿Z轴正向均位于所述横梁的后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540699.1A CN115921700A (zh) | 2022-12-02 | 2022-12-02 | 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540699.1A CN115921700A (zh) | 2022-12-02 | 2022-12-02 | 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21700A true CN115921700A (zh) | 2023-04-07 |
Family
ID=86650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540699.1A Pending CN115921700A (zh) | 2022-12-02 | 2022-12-02 | 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921700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984464A (zh) * | 2023-09-27 | 2023-11-03 | 苏州三维精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成型材料不变薄冲压装置及其冲压方法 |
CN118002696A (zh) * | 2024-04-08 | 2024-05-10 | 常熟市强盛冲压件有限公司 | 一种接线盒冲压模具、暗装接线盒的冲压成型方法 |
-
2022
- 2022-12-02 CN CN202211540699.1A patent/CN11592170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984464A (zh) * | 2023-09-27 | 2023-11-03 | 苏州三维精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成型材料不变薄冲压装置及其冲压方法 |
CN116984464B (zh) * | 2023-09-27 | 2023-12-01 | 苏州三维精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成型材料不变薄冲压装置及其冲压方法 |
CN118002696A (zh) * | 2024-04-08 | 2024-05-10 | 常熟市强盛冲压件有限公司 | 一种接线盒冲压模具、暗装接线盒的冲压成型方法 |
CN118002696B (zh) * | 2024-04-08 | 2024-06-04 | 常熟市强盛冲压件有限公司 | 一种接线盒冲压模具、暗装接线盒的冲压成型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921700A (zh) | 一种连续冲压模具系统悬臂折弯脱料机构 | |
CN211938676U (zh) | 一种侧面反凸面一次成型机构 | |
CN100493758C (zh) | 侧柱成型工艺及模具 | |
KR101096674B1 (ko) | 프레스용 금형 어셈블리 및 그를 이용한 스트립 벤딩 방법 | |
CN210098703U (zh) | 汽车轻量化铝保险杠型材折弯冲孔复合模具 | |
CN212190874U (zh) | 一种双滑块成形冲压模具 | |
CN213915737U (zh) | 一种汽车纵梁外板冲压成型模具和冲压成型系统 | |
CN211614031U (zh) | 一种用以加工窗帘安装座的模具 | |
CN219401937U (zh) | 负角度折弯冲压模具及连续冲压成型机 | |
KR20050034500A (ko) | 밴딩성형용 소성가공장치 | |
CN214161122U (zh) | 一种带镶拼滑块的打弯装置 | |
CN216441509U (zh) | 一种斜楔结构式模具 | |
CN211135179U (zh) | 一种裁料折弯一体式冲压模具 | |
CN210023493U (zh) | 一种弯曲压凸模具 | |
CN110756656B (zh) | 连续模冲裁组件及模内出料结构和连续模 | |
JPS6328694B2 (zh) | ||
JP5567986B2 (ja) | 合成樹脂板の切断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KR101855592B1 (ko) | 경사 작동형 프레스장치 | |
CN218109059U (zh) | 一种正反同步成形模具 | |
CN112756480B (zh) | 一种用于改善薄料叠片擦出料削和叠片不平整的叠片工艺 | |
CN215315234U (zh) | 一种机械冲压成型用辅助支撑装置 | |
CN217775234U (zh) | 一种带自锁滑块的弯折模具 | |
CN217990656U (zh) | 连接铝片防拉伤双向折弯模具 | |
CN216857957U (zh) | 一种用于级进模的翻边负角退料斜楔结构和级进模 | |
CN217070449U (zh) | 一种折弯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