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9234A - 转向控制组件及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转向控制组件及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9234A
CN115919234A CN202310041412.9A CN202310041412A CN115919234A CN 115919234 A CN115919234 A CN 115919234A CN 202310041412 A CN202310041412 A CN 202310041412A CN 115919234 A CN115919234 A CN 1159192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wheel
state
braking
steering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414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威漳
宋元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tai Shengyi Technology Hong K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tai Shengyi Technology Hong K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tai Shengyi Technology Hong K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tai Shengyi Technology Hong K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4141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192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19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92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向控制组件及内窥镜,包括:第一控制轮,位于控制手柄,用来控制头端模组的第一转向操作;第一限制件,邻近第一控制轮,受到按压时从第一释放状态进入第一制动状态,用来限制第一转向操作,当第一控制轮进一步受力转动时,第一限制件回复至第一释放状态;第二控制轮,设于第一控制轮上,用来控制头端模组的第二转向操作;以及,第二限制件,邻近第二控制轮,受到按压时从第二释放状态进入第二制动状态,用来限制第二转向操作,当第二控制轮进一步受力转动时,第二限制件回复至第二释放状态。通过限制件在释放状态及制动状态切换,可达到便利调整头端模块角度的技术效果,提升操作方便性,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Description

转向控制组件及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向控制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内窥镜中的转向控制组件。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种不同的探视设备,例如医疗用内窥镜、工业用内窥镜和警用内窥镜等。内窥镜一般包括有设在先端的镜头、光源等,然后连接一个弯曲区段,利用弯曲区段的弯曲变形,让头端模组(例如镜头、光源)可以产生角度变化,方便用不同的视角看到狭小的空间或管道内部。
现有技术中,内窥镜中由于需要通以电力及讯号,加上用来控制头端模块角度的转向控制组件,还有通以气体或液体等的功能管道等等元件,结构相当复杂,这会使得制作和装配工艺复杂,极大地增加了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让成本居高不下。
另外一个问题是,已知在内窥镜的操作手柄上,设置有用来锁定头端模组角度的机构,让镜头或光源的角度可以固定,但是一般这样的锁定机构仍具有体积大不便操作,以及作业复杂度高等问题,非常不便利内窥镜的单手或精密操作。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转向控制组件及内窥镜,以克服前述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控制组件及内窥镜,利用限制件受到按压时从释放状态进入制动状态,用来限制转向操作,当控制轮进一步受力转动时,限制件脱离制动状态回复至释放状态。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转向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轮,设置于内窥镜的控制手柄的一侧,用来控制内窥镜的头端模组在第一方向平面上的第一转向操作;第一限制件,设置于邻近第一控制轮的位置,当受到按压时从第一释放状态进入第一制动状态,用来限制第一转向操作,当第一控制轮进一步受力转动时,第一限制件脱离第一制动状态,回复至第一释放状态;第二控制轮,叠设于第一控制轮上,用来控制头端模组在第二方向平面上的第二转向操作;以及,第二限制件,设置于邻近第二控制轮的位置,当受到按压时从第二释放状态进入第二制动状态,用来限制第二转向操作,当第二控制轮进一步受力转动时,第二限制件脱离第二制动状态,回复至第二释放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内窥镜,包括前述的转控制组件。
本发明的转向控制组件及内窥镜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发明的转向控制组件及内窥镜,利用限制件受按压进入制动状态的方式,限制控制轮的转动,可以很好的定住头端模块的角度,当接下来需要调整头端模块的角度时,让控制轮进一步受力转动,就可以使限制件脱离制动状态回复到释放状态,如此一来,通过限制件在释放状态及制动状态切换的方式,可以达到便利调整头端模块角度的技术效果,提升操作内窥镜的方便性,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内窥镜的立体图。
图2是控制手柄及转向控制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控制手柄及转向控制组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爆炸图。
图4是图1的内窥镜对应转向控制组件位置的剖面图。
图5是第一限制件在第一制动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第一限制件在第一释放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第二限制件在第二制动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第二限制件在第二释放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内窥镜          1        控制手柄       10
上壳体          11       下壳体         12
转向控制组件    20       第一控制轮     21
第一摩擦接面    21a      第一限制件     22
第一制动端      221      枢轴支点       222
第一受压端      223      第一弹性件     23
第一胶环        24       第二控制轮     25
第二限制件      26       第二制动端…   261
第二受压端      262      第二弹性件     27
内轴件          28       第二摩擦接面   28a
环状凹槽        281      第二胶环       29
第一转盘        31       第二转盘       32
轴向            X        轴向           Y
轴向            Z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和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到的是,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方向用语,诸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用于参照随附图式的方向以利说明而非用于限制发明。除此之外,在未背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实行为数众多的变更及修改,如此衍生出的实作范例也会落入发明范畴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转向控制组件及内窥镜,利用限制件受按压进入制动状态的方式,限制控制轮的转动,可以很好的定住头端模块的角度。当接下来需要调整头端模块的角度时,操作控制轮让控制轮进一步受力转动,就可以使限制件脱离制动状态回复到释放状态。借由限制件在释放状态及制动状态切换的方式,可以达到单手操作并调整头端模块角度的效果,提升操作内窥镜的便利性,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首先同时参照图1到图4,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内窥镜的立体图,图2是控制手柄及转向控制组件的爆炸图,图3是控制手柄及转向控制组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爆炸图,图4是图1的内窥镜对应转向控制组件位置的剖面图。本实施例的内窥镜1包括控制手柄10、转向控制组件20、管体50以及头端模块70。转向控制组件20设置于控制手柄10上,管体50的一端连接于控制手柄10,另一端连接到头端模块70。转向控制组件20利用穿过管体50的一或多条细线(例如钢丝),来控制头端模块70的转向角度。本发明实施例对于管体50以及头端模块70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内容并不多加限制,只要是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向控制组件20来控制头端模块70的转向角度,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本实施例中用于内窥镜1的转向控制组件20包括:第一控制轮21、第一限制件22、第二控制轮25,以及第二限制件26。第一控制轮21设置于内窥镜1的控制手柄10的一侧,用来控制内窥镜1的头端模块70在第一方向平面(例如是图1的X轴及Z轴形成的XZ平面)上的第一转向操作。第一限制件22设置于邻近第一控制轮21的位置,当受到按压时从第一释放状态进入第一制动状态,用来限制第一转向操作,当第一控制轮21进一步受力转动时,第一限制件22脱离第一制动状态,回复至第一释放状态。第二控制轮25叠设于第一控制轮21上,用来控制头端模块70在第二方向平面(例如是图1的Y轴及Z轴形成的YZ平面)上的第二转向操作。第二限制件26设置于邻近第二控制轮25的位置,当受到按压时从第二释放状态进入第二制动状态,用来限制第二转向操作,当第二控制轮25进一步受力转动时,第二限制件26脱离第二制动状态,回复至第二释放状态。
同继续参照图2及图4,控制手柄10至少包括相互组装的上壳体11及下壳体12,转向控制组件20设置于上壳体11。本实施例中,转向控制组件20进一步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转盘31及第二转盘32。第一转盘31与第一控制轮21一同转动。第一条细线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转盘31上,另一端则连接到头端模组70。第一控制轮21转动时通过第一转盘31带动第一条细线移动,进而控制头端模块70在例如是第一方向平面XZ上的第一转向操作。以图1中的方向为例,便是带动头端模组70在左右方向摆动。
第二转盘32与第二控制轮25一同转动。第二条细线的一端连接在第二转盘32上,另一端则连接到头端模组70。第二控制轮25转动时通过第二转盘32带动第二条细线移动,进而控制头端模块70在例如是第二方向平面YZ上的第二转向操作。以图1中的方向为例,便是带动头端模组70在上下方向摆动。
以下进一步说明第一限制件22限制第一转向操作的内容。请参照图2、图4、图5及图6,图5是第一限制件在第一制动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第一限制件在第一释放状态的示意图。首先需注意的是,图5及图6中省略了内窥镜1中的部分元件,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
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轮21具有第一摩擦接面21a,第一限制件22具有第一制动端221,当进入第一制动状态时(也就是图5的状态),第一制动端221抵接于第一摩擦接面21a,从而限制第一转向操作。本实施例的转向控制组件20进一步包括第一弹性件23,设置于第一限制件22的一侧,当进入第一制动状态时,第一弹性件23为弹性压缩状态。在图5的第一制动状态,第一限制件22的第一制动端221通过静摩擦力抵接于第一摩擦接面21a,并且限制第一控制轮21的转动。在这样的状况下,只要施加于第一控制轮21的施力小于前述的静摩擦力,第一制动端221可以维持抵接于第一摩擦接面21a,以这样的方式让第一控制轮21不会随意转动,从而达成限制第一转向操作的效果。
当施加于第一控制轮21的施力大于前述的静摩擦力时,会让第一控制轮21进一步转动。当第一控制轮21进一步受力转动时,第一弹性件23施力于第一限制件22,使第一制动端221脱离与第一摩擦接面21a的接触,从而让第一限制件22脱离第一制动状态,也就回复到了第一释放状态,如图6所示。
以下更详尽的说明第一限制件22。本实施例中,第一限制件22具有第一制动端221、枢轴支点222及第一受压端223。第一限制件22为杠杆做动件,经由枢轴支点222连接于控制手柄10,第一受压端223与第一制动端221分别位于枢轴支点222的相反两侧。第一弹性件23设置于第一受压端223和控制手柄10之间,从而经由第一受压端223施力于第一限制件22。当第一受压端223受力被向下按压时,第一制动端221会向上移动并与第一摩擦接面21a接触,进入第一制动状态。当第一控制轮21进一步转动时,第一制动端221与第一摩擦接面21a进入动摩擦状态,此时第一弹性件23弹性施力于第一受压端223让第一受压端223朝上移动,相对让第一制动端221朝下脱离与第一摩擦接面21a的接触。
第一摩擦接面21a有不同的实施方式,可以是在第一控制轮21上对应的位置双料成型、或是表面处理,形成具有较高摩擦力的表面,供第一制动端221抵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控制轮21包括第一胶环24(例如橡胶密封环),套设于第一控制轮21的轴部,第一胶环24朝向轴部外的表面用来作为第一摩擦接面21a。
以下进一步说明第二限制件26限制第二转向操作的内容。请参照图2、图4、图7及图8,图7是第二限制件在第二制动状态的示意图,图8是第二限制件在第二释放状态的示意图。同样的是,图7及图8中省略了内窥镜1中的部分元件,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
本实施例的转向控制组件20进一步包括内轴件28,设置于第二控制轮25的轴部内侧,用来在轴向上固定第二控制轮25,且内轴件28具有第二摩擦面28a。第二限制件26是与第二控制轮25一同转动,并且第二限制件26具有第二制动端261,当进入第二制动状态时(也就是图7的状态),第二制动端261抵接于第二摩擦接面28a,从而限制第二转向操作。本实施例的转向控制组件20进一步包括第二弹性件27,设置于第二限制件26与内轴件28间,当进入第二制动状态时,第二弹性件27为弹性压缩状态。在图7的第二制动状态,第二限制件26的第二制动端261通过静摩擦力抵接于第二摩擦接面28a,并且限制第二控制轮25的转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施加于第二控制轮25的施力小于前述的静摩擦力,第二制动端261可以维持抵接于第二摩擦接面28a,以这样的方式让第二控制轮25不会随意转动,从而达成限制第二转向操作的效果。
当施加于第二控制轮25的施力大于前述的静摩擦力时,会让第二控制轮25进一步转动。当第二控制轮25进一步受力转动时,第二弹性件27施力于第二限制件26,使第二制动端261脱离与第二摩擦接面28a的接触,从而让第二限制件26脱离第二制动状态,也就回复到第二释放状态,如图8所示。
以下更详尽的说明第二限制件26。本实施例中,第二限制件26具有第二制动端261及凸出第二控制轮25表面的第二受压端262,第二制动端261与第二受压端261分别位于第二限制件26的相反两侧。第二弹性件27设置于第二受压端262与内轴件28之间,从而通过第二受压端262施力于第二限制件26。当第二受压端262受力向下按压,第二限制件26向下移动时,第二制动端261会受到第二控制轮25的轴部挤压而向内弯曲,最终与第二摩擦接面28a接触,进入第一制动状态。当第二控制轮25进一步转动时,第二制动端261与第二摩擦接面28a进入动摩擦状态,此时第二弹性件27弹性施力于第二受压端262让第二限制件26朝上移动,让第二制动端261脱离与第二摩擦接面28a的接触。
第二摩擦接面28a有不同的实施方式,可以是在内轴件28上对应的位置双料成型、或是表面处理,形成具有较高摩擦力的表面,供第二制动端261抵接。在一实施例中,内轴件28包括第二胶环29(例如橡胶密封环),套设于内轴件28表面的环状凹槽281内,第二胶环29朝向内轴件28外的表面用来作为第二摩擦接面28a。
前述实施例的转向控制组件20,当第一限制件22或第二限制件26受按压时,第一制动端221或第二制动端261抵接于第一控制轮21的第一摩擦接面21a或内轴件28的第二摩擦接面28a,限制第一控制轮21或第二控制轮25的转动,从而达成限制第一转向操作或限制第二转向操作的技术效果。只要第一控制轮21或第二控制轮25进一步受力转动时,第一限制件22或第二限制件26脱离第一制动状态或第二制动状态,回复至第一释放状态或第二释放状态,此时控制轮可以自由操作,达到快速释放制动状态的技术效果。以此方式,可以提升操作的方便性,达到单手操作并调整头端模块70角度的效果,提升操作内窥镜1的便利性。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转向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轮,设置于内窥镜的控制手柄的一侧,用来控制内窥镜的头端模组在第一方向平面上的第一转向操作;第一限制件,设置于邻近第一控制轮的位置,当受到按压时从第一释放状态进入第一制动状态,用来限制第一转向操作,当第一控制轮进一步受力转动时,第一限制件脱离第一制动状态,回复至第一释放状态;第二控制轮,叠设于第一控制轮上,用来控制头端模组在第二方向平面上的第二转向操作;以及,第二限制件,设置于邻近第二控制轮的位置,当受到按压时从第二释放状态进入第二制动状态,用来限制第二转向操作,当第二控制轮进一步受力转动时,第二限制件脱离第二制动状态,回复至第二释放状态。如此可以达成快速便利调整头端模块角度的效果,提升操作内窥镜的便利性。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控制轮具有第一摩擦接面,第一限制件具有第一制动端,当进入第一制动状态时,第一制动端抵接于第一摩擦接面,从而限制第一转向操作。利用静摩擦力维持与第一摩擦接面的抵接,具有结构简单及成本低廉的优点。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转向控制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弹性件,设置于第一限制件的一侧,当进入第一制动状态时,第一弹性件为弹性压缩状态,当第一控制轮进一步受力转动时,第一弹性件施力于第一限制件,使第一制动端脱离与第一摩擦接面的接触,从而让第一限制件脱离第一制动状态。仅需进一步转动控制轮即可脱离制动状态,具有操作便利的优点。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限制件为杠杆做动件,经由枢轴支点连接于控制手柄,第一限制件进一步具有第一受压端,与第一制动端分别位于枢轴支点的相反两侧,第一弹性件设置于第一受压端和控制手柄之间。第一限制件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控制轮包括第一胶环,套设于第一控制轮的轴部,第一胶环朝向轴部外的表面用来作为第一摩擦接面。利用胶环作为摩擦接面,具有结构简单及成本低廉的优点。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转向控制组件进一步包括内轴件,设置于第二控制轮的轴部内侧,用来在轴向上固定第二控制轮。内轴件具有第二摩擦接面,第二限制件是与第二控制轮一同转动并且具有第二制动端,当进入第二制动状态时,第二制动端抵接于第二摩擦接面,从而限制第二转向操作。利用内轴件同时达到固定控制轮以及供制动端抵接的效果,可以减少零件数目,让转向控制组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转向控制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弹性件,设置于第二限制件与内轴件间,当进入第二制动状态时,第二弹性件为弹性压缩状态,当第二控制轮进一步受力转动时,第二弹性件施力于第二限制件,使第二制动端脱离与第二摩擦接面的接触,从而让第二限制件脱离第二制动状态。仅需进一步转动控制轮即可脱离制动状态,具有操作便利的优点。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内轴件包括第二胶环,套设于内轴件表面的环状凹槽内,第二胶环朝向内轴件外的表面用来作为第二摩擦接面。利用胶环作为摩擦接面,具有结构简单及成本低廉的优点。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内窥镜,包括前述实施例所述的转向控制组件,同样具有前述的多项优点。
上述依照本发明多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提出了一种转向控制组件及内窥镜,通过限制件来制动控制轮,当控制轮进一步受力转动时,限制件会回复至释放状态,方便操作并锁定或调整头端模块角度,达到提升操作内窥镜便利性的技术效果,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发明已将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发明的实质核心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转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控制轮,设置于所述内窥镜的控制手柄的一侧,用来控制所述内窥镜的头端模组在第一方向平面上的第一转向操作;
第一限制件,设置于邻近所述第一控制轮的位置,当受到按压时从第一释放状态进入第一制动状态,用来限制所述第一转向操作,当所述第一控制轮进一步受力转动时,所述第一限制件脱离所述第一制动状态,回复至所述第一释放状态;
第二控制轮,叠设于所述第一控制轮上,用来控制所述头端模组在第二方向平面上的第二转向操作;以及
第二限制件,设置于邻近所述第二控制轮的位置,当受到按压时从第二释放状态进入第二制动状态,用来限制所述第二转向操作,当所述第二控制轮进一步受力转动时,所述第二限制件脱离所述第二制动状态,回复至所述第二释放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轮具有第一摩擦接面,所述第一限制件具有第一制动端,当进入所述第一制动状态时,所述第一制动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摩擦接面,从而限制所述第一转向操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限制件的一侧,当进入所述第一制动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性压缩状态,当所述第一控制轮进一步受力转动时,所述第一弹性件施力于所述第一限制件,使所述第一制动端脱离与所述第一摩擦接面的接触,从而让所述第一限制件脱离所述第一制动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制件为杠杆做动件,经由枢轴支点连接于所述控制手柄,所述第一限制件进一步具有第一受压端,与所述第一制动端分别位于所述枢轴支点的相反两侧,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受压端和所述控制手柄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轮包括第一胶环,套设于所述第一控制轮的轴部,所述第一胶环朝向所述轴部外的表面用来作为所述第一摩擦接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内轴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控制轮的轴部内侧,用来在轴向上固定所述第二控制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件具有第二摩擦面,所述第二限制件是与所述第二控制轮一同转动并且具有第二制动端,当进入所述第二制动状态时,所述第二制动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摩擦接面,从而限制所述第二转向操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限制件与所述内轴件间,当进入所述第二制动状态时,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性压缩状态,当所述第二控制轮进一步受力转动时,所述第二弹性件施力于所述第二限制件,使所述第二制动端脱离与所述第二摩擦接面的接触,从而让所述第二限制件脱离所述第二制动状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件包括第二胶环,套设于所述内轴件表面的环状凹槽内,所述第二胶环朝向所述内轴件外的表面用来作为所述第二摩擦接面。
10.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控制组件。
CN202310041412.9A 2023-01-12 2023-01-12 转向控制组件及内窥镜 Pending CN1159192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41412.9A CN115919234A (zh) 2023-01-12 2023-01-12 转向控制组件及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41412.9A CN115919234A (zh) 2023-01-12 2023-01-12 转向控制组件及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9234A true CN115919234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550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41412.9A Pending CN115919234A (zh) 2023-01-12 2023-01-12 转向控制组件及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192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17959B1 (ko) 다이얼식 스위치 기구
US5007725A (en) Mechanism with torque-limiting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rearview mirror
JP2011210034A (ja) ジョイスティック装置
JPH0579466B2 (zh)
JP2017207203A (ja) ブレーキキャリパー
KR20140042722A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CN115919234A (zh) 转向控制组件及内窥镜
JP2012159164A (ja) 電動駐車ブレーキ装置
JPH10286220A (ja) 内視鏡の湾曲操作装置
JP6571032B2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CN219720628U (zh) 转向控制组件及内窥镜
JP6400965B2 (ja) ダンパ
AU2017279756A1 (en)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push-button switch, push-button switch and socket
US11405707B2 (en) Operating device and acoustic device
JP2022123913A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3911157B2 (ja) 傾動挟持機構
WO2018105385A1 (ja) 操作レバー装置
CN212411908U (zh) 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
TWI540092B (zh) 操縱裝置
CN221654227U (zh) 内窥镜操作部及内窥镜
JP5623337B2 (ja) 電動駐車ブレーキ装置
JP2012022253A (ja) 操作リングのトルク調整機構
JP4761908B2 (ja) 体腔内検査装置のアングル操作装置
KR200342664Y1 (ko) 전동 스쿠터의 브레이크 해제장치
KR101953029B1 (ko) 클러치 액츄에이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