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11908U - 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11908U
CN212411908U CN202021556487.9U CN202021556487U CN212411908U CN 212411908 U CN212411908 U CN 212411908U CN 202021556487 U CN202021556487 U CN 202021556487U CN 212411908 U CN212411908 U CN 2124119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steering column
column switch
contact piec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5648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际泉
刘帅
章国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she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she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she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she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5648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119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119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119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其包括壳体(1)和安装在壳体(1)内的信号传输组件(3),所述多旋钮转向柱开关还包括安装在壳体(1)内的旋钮组件(2),所述旋钮组件(2)包括至少两个可独立转动的旋钮,所述旋钮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1),所述信号传输组件(3)还包括信号触发装置,转动所述旋钮可使所述信号触发装置触发控制信号。本实用新型的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包括多个旋钮,旋钮在转动后能够使所述信号触发装置触发不同的控制信号,使得多旋钮转向柱开关所能控制的功能更为多样,大大提高了多旋钮转向柱开关的集成度。

Description

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柱开关,特别涉及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转向柱开关广泛应用在汽车上,其连接于汽车方向盘转向管柱上上,能够方便人手操作,例如通过拨动、按压、旋转等操作,实现对灯光、雨刮、变道信号灯等的控制。由于转向柱开关具有优异的操控舒适性,即使在行驶过程中也能够便捷的进行操控,减少驾驶人员的分心,因此将更多的功能集成到转向柱开关上,就能使人们对车辆的操控更为方便、快捷和安全,然而,由于转向柱开关空间的局限性以及结构的限制,要实现更多的功能就变得越发困难,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多的功能控制,成为了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其能够集成更多的控制功能。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其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信号传输组件,所述多旋钮转向柱开关还包括安装在壳体内的旋钮组件,所述旋钮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可独立转动的旋钮,所述旋钮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信号传输组件还包括信号触发装置,转动所述旋钮可使所述信号触发装置触发控制信号。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信号传输组件还包括柔性线缆,所述信号触发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静触片以及连接在旋钮上的动触片,所述静触片与所述柔性线缆电连接并设置有多组静触点,所述动触片设置有与所述静触片抵接的动触点,转动所述旋钮可使所述动触点与不同的所述静触点接触。
所述旋钮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间隔件以及连接在所述间隔件和所述第一固定件之间的第一轴,所述旋钮组件还包括可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轴上的第一旋钮。
所述旋钮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与所述连接件相连的第二轴,所述旋钮组件还包括可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二轴上的第二旋钮。
所述第一旋钮和所述第二旋钮上均设置有柱塞组件,所述柱塞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旋钮或所述第二旋钮滑动配接的柱塞以及驱动所述柱塞与所述间隔件相抵的弹性件。
所述信号传输组件包括柔性线缆、设置在所述柔性线缆表面的静触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旋钮和所述第二旋钮上的动触片,所述静触片与所述动触片抵接。
所述间隔件上设置有与所述柱塞抵接的限位齿面,所述限位齿面包括间隔设置的凸齿,相邻所述凸齿之间形成齿槽。
所述齿槽与所述凸齿之间通过斜面或弧面过渡。
所述间隔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限位齿面两侧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防止所述柱塞脱离所述限位齿面。
所述旋钮外表面设置有外露于所述壳体的滚花和/或拨块。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包括多个旋钮,旋钮在转动后能够使所述信号触发装置触发不同的控制信号,使得多旋钮转向柱开关所能控制的功能更为多样,大大提高了多旋钮转向柱开关的集成度;
2.本实用新型的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在壳体内设置有固定的静触片,在旋钮上设置有与静触片对应的动触片,在转动旋钮后能够方便的导通静触片上不同的触点,从而触发多种不同的控制信号;
3.本实用新型的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在旋钮内设置有柱塞组件,柱塞组件与固定的限位齿面相抵,能够在转动旋钮的时候给予操作者明确的力反馈,使用更为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旋钮转向柱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多旋钮转向柱开关未示出下盖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多旋钮转向柱开关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旋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中间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以及连接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旋钮组件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定件另一视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另一视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旋钮与第一动触片的连接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旋钮与第二动触片的连接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柱塞组件与旋钮和连接件装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对应于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其包括壳体1以及安装在壳体1内的旋钮组件2和信号传输组件3,该旋钮组件2至少包括两个旋钮,本实施例中,旋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旋钮4和第二旋钮5。通过转动第一旋钮4或第二旋钮5,可以触发控制信号,并通过信号传输组件3将控制信号传输给车辆控制系统,实现对车辆相关功能的控制。
如图3所示,壳体1包括中间壳体10以及分别连接在中间壳体10上、下两侧的上盖11和下盖12。上盖11和下盖12上均开设有两个开孔13,第一旋钮4和第二旋钮5的上部分和下部分能够从开孔13露出至壳体1外部,从而方便人手拨动旋钮。
中间壳体10为安装旋钮组件2和信号传输组件3的主体部分,将壳体1设置成多个部件连接而成的形式,能够方便进行安装。由于中间壳体10具有大开口(见图2),因此,旋钮组件2和信号传输组件3能够轻易的安装在中间壳体10内,之后连接上盖11和下盖12即可完成安装。上盖11、下盖12与中间壳体10的连接方式不限,例如可通过传统的卡扣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不局限于由三个部件连接而成,其可以由更少或更多的部件连接而成,中间壳体10、上盖11和下盖12也不限定为一个零部件,其也能够由多个部件连接形成。
如图4所示,旋钮组件2包括第一固定件20、第二固定件21、第一旋钮4、第二旋钮5和连接在第一固定件20和第二固定件21之间的连接件22。
第一固定件20和第二固定件21固定在中间壳体10上,如图5和图6所示,以第一固定件20为例,其开设有定位孔200和通孔201,在中间壳体10上开设有与定位孔200配接的定位柱100和与通孔201对应的螺孔101,定位柱100插设在定位孔200内,起到定位的作用,通孔201和螺孔101同轴线设置,能够使用螺钉穿过通孔201与螺孔101螺接,从而固定住第一固定件20。螺孔101的内表面事先可以没有螺纹,此种情形下可通过自攻螺丝进行连接。第二固定件21可采用类似的方式进行固定,或者采用如卡扣连接等其他方式固定,此处不再赘述。
连接件22包括间隔件220和与间隔件220相连的第一轴221,间隔件220和第一轴221优选为一体注塑成型的。如图8至图10所示,第一轴221配接在开设于第一固定件20上的配接孔202内,且第一轴221与第一固定件20相对固定,无法转动。具体的,可以将配接孔202设置成非圆形的形状,并将第一轴221的端部设置成与配接孔202形状一致,两者即无法相对转动,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还在配接孔202内设置有定位块203,在第一轴221的端部开设定位槽222,通过定位块203和定位槽222的配合,能够进一步限定连接件22的位置。
第一旋钮4可旋转连接在第一轴221上,并位于间隔件220和第一固定件20之间。第一旋钮4开设有第一中心孔40用于与第一轴221配接,第一轴221外周无需是完整的圆形,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0,第一轴221外部设置有四个凸块223,凸块223的外端面223a呈圆弧形,四个凸块223的外端面223a位于同一圆周上,并与第一中心孔40配接,使得第一旋钮4能够绕着第一轴221轴线转动。第一中心孔40内设置有凸出的第一挡肩41,第一挡肩41可与凸块223相抵,从而限制两者轴线方向的位置,第一旋钮4还包括向着第一固定件20凸出的第一管部42,第一管部42与第一中心孔40是同轴线设置的,第一管部42与设置在第一固定件20上的第二管部204相抵,通过第二管部204和凸块223,可以限制住第一旋钮4在第一轴221上位置。
如图8、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固定件21包括与连接件22相连的第二轴210,连接件22上设置有自间隔件220向着第二固定件21凸出的凸管224,第二轴210插设在凸管224内。连接件22与第二固定件21是相对固定的,类似的,凸管224的内孔227可设置成非圆的形状,第二轴210的端部则设置成与该内孔227形状一致的形状,从而使两者无法相对转动,另外,还可以在凸管224内设置插槽224a,而在第二轴210端部设置插块210a,通过插块210a和插槽224a的配合限位,能够更好的定位连接件22和第二固定件21的相对位置。
如图8所示,第一固定件20、第二固定件21以及连接件22之间通过螺栓6相连,具体的,螺栓6依次穿过第一固定件20、连接件22与设置在第二轴210上的螺纹孔211相连,从而将三个部件固定住。同样的,螺纹孔211事先可以不设置螺纹,而将螺栓6选为自攻螺钉。
如图8所示,第二旋钮5可旋转连接在第二轴210上,第二旋钮5设置有内管50,内管50开设有第二中心孔51,第二中心孔51与第二轴210配接,使得第二旋钮5能够绕着第二轴210轴线转动。在第二轴210上还设置有外凸的凸环212,凸环212和凸管224配合限定第二旋钮5在第二轴210上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轴221和间隔件220是一体成型的,第二轴210和与之相连的主体部213是一体成型的,但这不是必须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它们可以是单独的零部件通过连接形成相应的连接件22和第二固定件21;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轴221和第二轴210也可以被设置成一体成型的,成为一根独立的轴。
如图3、图13和图14所示,信号传输组件3包括柔性线缆30和与所述柔性线缆30相连的信号触发装置,该信号触发装置用于在旋钮转动时触发相应的控制信号,其包括设置于第一固定件20上的第一静触片31、设置在第二固定件21上的第二静触片32、设置于第一旋钮4上的第一动触片33以及设置在第二旋钮5上的第二动触片34。柔性线缆30优选为软排线,第一静触片31、第二静触片32设置在柔性线缆30表面上并与柔性线缆30是电连接的。第一静触片31和第一动触片33相对设置,第二静触片32和第二动触片34相对设置。在第一静触片31和第二静触片32上均设置有若干组静触点,第一动触片33和第二动触片34上均设置有动触点35,动触点35通过弹臂36与相应的动触片连接,弹臂36能够驱使动触点35可靠的贴合在静触片上。在旋钮转动后,动触片将被带动旋转,使动触点35与不同的静触点接触,导通不同的静触点,从而触发多种不同的控制信号。
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旋钮4和第二旋钮5的侧面均设置有若干外凸的第一销轴430,第一动触片33和第二动触片34上均开设有与第一销轴430配接的第一销孔310,通过第一销轴430和第一销孔310的配合对动触片进行定位。第一动触片33和第二动触片34与对应的旋钮之间的连接可以是铆接或者螺栓连接等。
信号触发装置触发控制信号的方式除采用上述的动静触点的外,还能够采用其他的方式,例如使用能够检测旋钮转动角度的位置或光电传感器,在旋钮转动至特定角度后触发控制信号。
为使对旋钮的操作更为方便、舒适,如图15所示,第一旋钮4和第二旋钮5内均设置有柱塞组件7,柱塞组件7包括柱塞70以及驱使柱塞70抵紧间隔件220的弹性件71,弹性件71优选为弹簧。在第一旋钮4和第二旋钮5上设置有收容盲孔72,弹性件71收容在收容盲孔72内,柱塞70与收容盲孔72滑动配接。弹性件71两端分别抵接于收容盲孔72的底部和柱塞70上。柱塞组件7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旋钮上,以使受力更为均衡,提高操作手感。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间隔件220的两个侧面220a上均设置有限位齿面225以及位于限位齿面225两侧的两个限位块226。限位齿面225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齿2250,多个凸齿2250内形成齿槽2251,凸齿2250和齿槽2251之间通过斜面或者弧面过渡。柱塞70抵紧在限位齿面225上,在其抵紧在齿槽2251内时才能处于稳定的状态。当转动旋钮时,旋钮带动其上的柱塞70在限位齿面225上移动,柱塞70在移动的过程中弹性件71能够交替的被压缩或回复形变,使转动旋钮所需的力发生交替的变化,从而给操作者明确的操作反馈。优选的,当柱塞70位于齿槽2251内,处于稳定状态时,动触点刚好导通相应的静触点,从而触发控制信号。限位块226高于凸齿2250,用于限制旋钮转动的极限位置,防止柱塞70脱离限位齿面225。
两个旋钮上的柱塞组件7除了能够提供更好的力反馈之外,弹性件71还能够有效的推动第一旋钮4靠近第一固定件20,推动第二旋钮5靠近第二固定件21,从而使得旋钮上的动触片能够可靠的与静触片抵接,防止接触不良。
如图4所示,在第一旋钮4和第二旋钮5的部分或者全部外周面上设置有滚花44,滚花44用于增大与手指的摩擦力,便于手指拨动旋钮。在第一旋钮4和第二旋钮5上还设置有外凸的拨块45,拨块45通过开孔13外露于壳体1外部,通过拨动拨块45可以更方便的转动旋钮,进一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同时拨块45还行限制旋钮的转动角度,防止过度转动旋钮。优选的,旋钮上仅设置有凸出至壳体1下方的拨块45。
本实用新型的多旋钮转向柱开关至少包括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包括多个旋钮,旋钮在转动后能够使所述信号触发装置触发不同的控制信号,使得多旋钮转向柱开关所能控制的功能更为多样,大大提高了多旋钮转向柱开关的集成度;
2.本实用新型的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在壳体内设置有固定的静触片,在旋钮上设置有与静触片对应的动触片,在转动旋钮后能够方便的导通静触片上不同的触点,从而触发多种不同的控制信号;
3.本实用新型的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在旋钮内设置有柱塞组件,柱塞组件与固定的限位齿面相抵,能够在转动旋钮的时候给予操作者明确的力反馈,使用更为方便可靠。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其包括壳体(1)和安装在壳体(1)内的信号传输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旋钮转向柱开关还包括安装在壳体(1)内的旋钮组件(2),所述旋钮组件(2)包括至少两个可独立转动的旋钮,所述旋钮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1),所述信号传输组件(3)还包括信号触发装置,转动所述旋钮可使所述信号触发装置触发控制信号。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组件(3)还包括柔性线缆(30),所述信号触发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的静触片以及连接在旋钮上的动触片,所述静触片与所述柔性线缆(30)电连接并设置有多组静触点,所述动触片设置有与所述静触片抵接的动触点,转动所述旋钮可使所述动触点与不同的所述静触点接触。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组件(2)包括第一固定件(20)和连接件(22),所述连接件(22)包括间隔件(220)以及连接在所述间隔件(220)和所述第一固定件(20)之间的第一轴(221),所述旋钮组件(2)还包括可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轴(221)上的第一旋钮(4)。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组件(2)还包括第二固定件(21),所述第二固定件(21)包括与所述连接件(22)相连的第二轴(210),所述旋钮组件(2)还包括可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二轴(210)上的第二旋钮(5)。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钮(4)和所述第二旋钮(5)上均设置有柱塞组件(7),所述柱塞组件(7)包括与所述第一旋钮(4)或所述第二旋钮(5)滑动配接的柱塞(70)以及驱动所述柱塞(70)与所述间隔件(220)相抵的弹性件(71)。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组件(3)包括柔性线缆(30)、设置在所述柔性线缆(30)表面的静触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旋钮(4)和所述第二旋钮(5)上的动触片,所述静触片与所述动触片抵接。
7.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述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220)上设置有与所述柱塞(70)抵接的限位齿面(225),所述限位齿面(225)包括间隔设置的凸齿(2250),相邻所述凸齿(2250)之间形成齿槽(2251)。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槽(2251)与所述凸齿(2250)之间通过斜面或弧面过渡。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22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限位齿面(225)两侧的限位块(226),所述限位块(226)防止所述柱塞(70)脱离所述限位齿面(225)。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多旋钮转向柱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外表面设置有外露于所述壳体(1)的滚花(44)和/或拨块(45)。
CN202021556487.9U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 Active CN2124119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6487.9U CN212411908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6487.9U CN212411908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11908U true CN212411908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374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56487.9U Active CN212411908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119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15493A (en) Automotive rear view mirror assembly
EP0796780B1 (en) Interlocking device for opposed racks in an adjustable steering column
US763213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nner and outer plug housings
EP0893852A2 (en) Connector with releasable mounting flange
KR102165848B1 (ko) 리모트 쉬프트 레버 스위칭 유니트
JP6494371B2 (ja) 車両用電動格納式視認装置
US4359255A (en) Coupling ring having detent means
JP3765550B2 (ja) 車載用ノブスイッチ装置
KR19980071341A (ko) 스위치 장치
US4359256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oupling member
JP2009123536A (ja) スイッチ装置
CN212411908U (zh) 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
CN111816487A (zh) 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
CN209799577U (zh) 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及其离合机构
EP1416505A2 (en) Manual input device
CN115206739A (zh) 合分闸操作机构及断路器
US20210094103A1 (en) Power tool structure
JP3197992U (ja) 車両用電動格納式視認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の電動格納ユニットのフレーム
JP3668528B2 (ja) ガイド付コネクタ
JP4056758B2 (ja) 嵌合二部材間のクリックストップ機構
CN108700185B (zh) 用于车辆的换挡组件
JPH0722861Y2 (ja) コネクタ
JP3197995U (ja) 車両用電動格納式視認装置における電動格納ユニットの位置決め構造
GB2283556A (en) Snap-fit gear mounting
CN219720628U (zh) 转向控制组件及内窥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