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6637A - 用于与车轮悬架系统一起使用的转向节组件、车轮悬架系统以及包括车轮悬架系统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与车轮悬架系统一起使用的转向节组件、车轮悬架系统以及包括车轮悬架系统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6637A
CN115916637A CN202280004999.XA CN202280004999A CN115916637A CN 115916637 A CN115916637 A CN 115916637A CN 202280004999 A CN202280004999 A CN 202280004999A CN 115916637 A CN115916637 A CN 115916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knuckle
suspension
axis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499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札克·卡尔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a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a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a Pow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916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66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1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with means for inwardly inclining the vehicle body on be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3/00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 B60G3/18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with two or more pivoted arms, e.g. parallelogram
    • B60G3/20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with two or more pivoted arms, e.g. parallelogram all arms being rig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7/00Steering linkage; Stub axles or their mountings
    • B62D7/06Steering linkage; Stub axles or their mountings for individually-pivoted wheels, e.g. on king-p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7/00Steering linkage; Stub axles or their mountings
    • B62D7/18Steering knuckles; King p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1Motorcycles with four or mor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8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with steering devices acting on two or mor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suspension types
    • B60G2200/10Independent suspensions
    • B60G2200/14Independent suspensions with lateral arms
    • B60G2200/144Independent suspensions with lateral arms with two lateral arms forming a parallelogr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10Mounting of suspension elements
    • B60G2204/12Mounting of springs or dampers
    • B60G2204/13Mounting of springs or dampers with the spring, i.e. coil spring, or damper horizontally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3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vehicle
    • B60G2300/45Rolling frame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9/00Steering deflectable 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9/02Steering deflectable 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with means for inwardly inclining vehicle body on be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2005/001Suspension details for cycles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3/00Bicycles
    • B62K3/002Bicycles without a seat, i.e. the rider operating the vehicle in a standing position, e.g. non-motorized scooters; non-motorized scooters with skis or run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与车辆的车轮悬架系统一起使用的转向节组件,该转向节组件具有构造成将车轮安装到其的转向节并且具有转向节本体,该转向节本体包括上邻接表面和下邻接表面,以及从邻接表面向内延伸的上竖直孔部分和下竖直孔部分。上竖直孔部分和下竖直孔部分构成在上邻接表面和下邻接表面之间延伸的单个通孔的一部分。转向节组件具有上转向轴和下转向轴,每个转向轴具有固定地容纳在相应的竖直孔部分内的内转向轴部分和从相应的邻接表面突出的外转向轴部分。上转向轴和下转向轴分别构成公共转向轴的上部分和下部分。转向节组件还具有上间隔构件和下间隔构件,每个间隔构件都由低摩擦材料制成并且与相应的邻接表面接触。每个间隔构件具有围绕对应轴的外部的凸缘部分和紧密地配合在对应的竖直孔部分内并且围绕对应轴的内部的孔内容纳部分。此外,转向节组件具有上接头和下接头,上接头和下接头构造成用于将悬架臂的转向节接合端连接到该上接头和下接头,以便允许该臂围绕其枢转。每个接头接触将该接头与对应的邻接表面隔开的对应的间隔构件并且自由地容纳对应转向轴的外部,以便允许转向节与该轴一起在两个接头之间仅围绕保持其相对于接头的定位和定向的竖直转向节轴线枢转。

Description

用于与车轮悬架系统一起使用的转向节组件、车轮悬架系统以及包括车轮悬架系统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主题涉及汽车应用领域,尤其涉及具有包括转向节组件的独立车轮悬架系统的轻型可倾斜车辆。
背景技术
当前公开的主题所涉及的那种车辆的示例在以下中公开:
·US9994277B2,其公开了一种具有倾斜前车轮组的可倾斜车辆,其包括将两个前车轮连接到底盘的双可变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与悬架弹簧相关联的两个阻尼器,每个阻尼器将一个悬架臂连接到公共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由固定到底盘的拱形件引导;
·US10076939B2,其公开了一种可横向倾斜的多轨道车辆悬架可以包括第一转向节和第二转向节。该悬架还可以包括连接到第一转向节的第一组控制臂和连接到第二转向节的第二组控制臂。第一组控制臂和第二组控制臂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悬架还可以包括作用在第一和第二组控制臂之间的弹簧/阻尼器元件以及平衡器系统。
·US10077090公开了一种倒立式三轮车,其包括:偏转和转向机构、后车架、驱动轮、两个前车轮,所述偏转和转向机构被配置在所述后车架的前端上,所述两个前车轮和所述偏转和转向机构彼此连接并且对称地配置在所述后车架的前端的左侧和右侧上,以所述后车架作为对称轴线,所述驱动轮被配置在所述后车架的后端;以及
·US20070182120,其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倾斜悬架系统,其包括布置在公共轴上的至少第一和第二车轮(2、3),模块包括适于支撑至少第一和第二车轮的悬架系统,从而允许至少第一和第二车轮的倾斜和竖直位移。
发明内容
根据当前公开的主题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与车辆的车轮悬架系统一起使用的转向节组件,所述车辆具有车辆纵向轴线、沿所述车辆纵向轴线延伸的框架,所述悬架系统包括上悬架臂和下悬架臂,所述悬架臂中的每个臂具有框架接合端和转向节接合端,在所述框架接合端处,所述臂被构造成围绕近端悬架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框架,在所述转向节接合端处,所述臂被构造成围绕平行于所述近端悬架轴线的远端悬架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转向节组件,所述转向节组件包括:
(a)转向节,所述转向节被构造成能够将车轮安装到所述转向节,所述转向节具有转向节本体,所述转向节本体沿着竖直转向节轴线延伸,并且所述转向节本体包括上邻接表面和下邻接表面以及至少上竖直孔部分和下竖直孔部分,所述上竖直孔部分和所述下竖直孔部分沿着所述竖直转向节轴线从相应的邻接表面向内延伸;
(b)上转向轴和下转向轴,每个转向轴与所述竖直转向节轴线同轴,并且具有分别固定地容纳在相应的竖直孔部分内的内转向轴部分和从所述上邻接表面和所述下邻接表面突出的外转向轴部分;
(c)上间隔构件和下间隔构件,每个间隔构件均由低摩擦材料制成并且与相应的邻接表面接触并且围绕对应轴的外部;以及
(d)上接头和下接头,每个接头被构造成用于将对应的悬架臂的所述转向节接合端连接到该接头,以便允许该臂围绕所述远端悬架轴线枢转;每个接头接触对应的间隔构件并且自由地容纳对应转向轴的外部,以便允许转向节与所述轴一起在所述两个接头之间仅围绕保持其相对于所述接头的定位和定向的所述竖直转向节轴线枢转。
借助于转向节组件的上述结构,在其操作中,接头连同竖直转向节轴线以及上轴和下轴被构造成通过悬架臂保持就位,同时通过悬架臂的对应运动允许安装有车轮的转向节组件倾斜并且竖直地移位(在从水平平面向上和向下大约35-50的范围内),并且允许转向节围绕竖直转向节轴线枢转,并且因此,在非常宽的枢转角度范围内,可选地在60-100度(30-50度至右或左)的范围内,更具体地,在70-90度(35-45度至右或左)的范围内,特别是80度(高达40度至右或左)的范围内,操纵对应车轮。
因此,转向节组件可以构成与车辆的前对车轮或后对车轮中的一个或每一个相关联的倾斜悬架系统的一部分,以使得这对车轮能够彼此独立地竖直移位,并且使得这两个车轮能够共同转向和倾斜。
根据当前公开的主题的第一方面的上述转向节组件还可以具有以下特征中的任意组合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转向节本体的上竖直孔部分和下竖直孔部分可以构成在其上邻接表面和下邻接表面之间延伸的单个通孔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上转向轴和下转向轴可以构成公共转向轴的相应的上部和下部。
-转向节组件的每个间隔件可以具有孔内容纳部分,该孔内容纳部分紧密地配合在对应的竖直孔部分内并且围绕对应轴的内部。
-每个竖直孔部分可以包括其中紧密地配合孔内容纳部分的间隔件容纳部分,以及其中固定地容纳对应轴的内部的轴容纳部分。
-转向节组件的上转向轴和下转向轴中的每个可以被构造成相对于对应的间隔件自由地旋转。
-转向节可以包括转向延伸部,该转向延伸部与转向节本体一体地形成并且具有与转向节本体间隔开的远程区域,该转向延伸部可选地向上和向后地构造成在向远程区域施加转向力时使得转向节组件转动并且从而使相关联的车轮转向。
-转向节组件的上接头和下接头可以具有它们中的每个在相应的上邻接表面或下邻接表面上的突起布置在该表面的边界内的构造。
-转向节组件的每个接头可以被形成有与竖直转向节轴线同轴的关节竖直通孔,该接头竖直通孔具有第一直径的近端部分、大于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的远端部分以及在它们之间的台阶;并且可选地,容纳在其中的相关联的转向轴的外部可以终止于头部,该头部具有大于第一直径并且小于第二直径的直径,并且邻接台阶。这使得其头部固定地连接到转向节本体的转向轴允许其相对于接头的自由旋转并且将接头的组件固定到转向节本体。
-每个接头还可以包括与远端悬架轴线同轴并且垂直于竖直转向节轴线的水平孔,该水平孔远离对应转向轴的外部的头部布置。水平孔可以被构造成在其中容纳至少占据其长度的大部分的悬架轴,使得当悬架轴容纳在水平孔内时,该轴可以防止从竖直孔的近端部分接近头部。这样,只要相关联的悬架臂通过悬架轴在水平孔内枢转地连接到接头,悬架轴就可以固定在它们对应的接头内。
-制造上间隔构件和下间隔构件的低摩擦材料可以包括缩醛树脂,例如
Figure BDA0003992914440000031
根据当前公开的主题的这一方面,还提供了包括上述转向节组件的车轮悬架系统和/或包括这种车轮悬架系统的车辆。
根据当前公开的主题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与车辆一起使用的倾斜车轮悬架系统,所述车辆具有车辆纵向轴线、与所述纵向轴线相交的至少一个横向车轮轴线以及沿着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框架,所述倾斜车轮悬架系统包括:
(a)前转向基座,其具有中心转向轴线,所述中心转向轴线穿过车辆纵向轴线和横向车辆轴线的交叉点并且与所述纵向轴线一起限定垂直于所述横向轴线的平面,以及彼此平行且平行于所述平面的右对和左对的上近端悬架轴线和下近端悬架轴线;所述前转向基座包括沿着中心转向轴线延伸的转向孔,以及沿着对应的近端悬架轴线延伸的左对和右对的上悬架轴和下悬架轴;
(b)右对和左对的上平行悬架臂和下平行悬架臂,每个臂具有远端转向节接合端和近端框架接合端,所述近端框架接合端枢转地连接到对应的近端悬架轴,以便围绕所述近端悬架轴线枢转,所述悬架轴线独立于另一对臂的对应臂沿着所述近端悬架轴延伸;
(c)右转向节组件和左转向节组件,每个转向节组件具有平行于对应的近端悬架轴线的上远端悬架轴线和下远端悬架轴线并且包括具有竖直转向节轴线的转向节,所述竖直转向节轴线可选地与所述远端悬架轴线交叉并且连接到对应的悬架臂的转向节接合端以便使得该臂能够围绕所述远端悬架轴线枢转;以及
(d)减震元件,其将右对和左对的悬架臂的下悬架臂相互连接并且具有平行于纬向车轮轴线的减震轴线,可选地,减震轴线在向前方向与横向车轮轴线间隔开。
由于悬架系统的上述结构,每个安装有车轮的转向节组件被构造成与另一个转向节组件独立地与其一起竖直地移位,同时由于减震元件的操作使得两个转向节组件能够共同倾斜,该减震元件可以被构造成将作用在其中一个转向节组件上的力传递到另一个转向节组件,当这样的传输是不可能/不希望时,能够扩展或压缩。倾斜车轮悬架系统可以构成倾斜车辆的一部分,以便能够根据对应的转向节组件的那些来移动车辆的车轮。
根据当前公开的主题的第二方面的车轮悬架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特征中的任意组合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前转向基座和/或后转向基座,或两者,其可以与框架形成为一体件,或者可以与框架集成地组装。
-中心转向轴线和车辆纵向轴线可以在其间形成0-25°范围内的角度。
-右转向节组件和左转向节组件中的每个转向节组件都可以包括上接头和下接头,上接头和下接头与竖直轴线同轴并且围绕其竖直轴线枢转地连接到转向节并且可以枢转地连接到对应的悬架臂的对应的转向节接合端。
-右对和左对的上悬架臂可以被构造成具有比右对和左对的下悬架臂短的长度,以便为右转向节组件和左转向节组件提供负后倾角。在其它情况下,右组和左组的下悬架臂可以被构造成具有比右组和左组的上悬架臂更短的长度,以便为右转向节组件和左转向节组件提供正后倾角。
每个悬架臂可以包括前梁和后梁以及从后梁延伸到前梁的近端梁交叉部分的加强对角梁。减震元件可以在其右端和左端连接到每个相应的下悬架梁的近端梁交叉部分。此外,减震轴线可以被定位在前转向基座的前面。
上悬架臂和下悬架臂中的每个的框架接合端可以包括水平孔,该水平孔在其中容纳相应的上近端悬架轴和下近端悬架轴,臂经由该水平孔枢转地连接到前转向基座。
减震元件可以被定位在转向基座的前面,并且悬架臂可以被构造成具有构造成将施加在其上的力朝向其前部聚焦的结构。更具体地,减震元件的右端和左端可以通过右延伸部和左延伸部连接到近端梁交叉部分,从而将减震元件与悬架臂隔开。
从右对和左对中的一对的上悬架臂和下悬架臂的面向框架的突起到右对和左对中的另一对的上悬架臂和下悬架臂的面向框架的突起的距离小于转向孔的直径。
右对和左对的上悬架臂和下悬架臂被构造成与前转向基座和相应的转向节形成平行结构。每对的上近端悬架轴线和下近端悬架轴线之间的距离即平行结构之间的距离可以是零或非常低,以便减轻在左平行四边形结构和右平行四边形结构之间形成的角度差。
根据当前公开的主题的这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车轮悬架系统的车辆,和/或其右转向节组件和左转向节组件中的每个可以是根据当前公开的主题的第一方面的转向节组件的形式。
根据当前公开的主题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车辆纵向轴线的可倾斜车辆,包括:
(a)沿着所述车辆纵向轴线延伸的中心框架;
(b)前转向基座,其与所述框架组装在一起并且具有中心转向轴线,所述中心转向轴线与所述车辆纵向轴线相交并且与所述车辆纵向轴线一起限定垂直于所述水平参考平面的平面,并且所述前转向基座包括与所述转向轴线同轴的转向孔;
(c)右前车轮和左前车轮以及至少一个后车轮,在所述右前车轮和左前车轮之间的横向车轮轴线垂直于所述平面;
(d)前倾斜车轮悬架系统,包括:
-右平行结构和左平行结构,其适于至少间接地支撑相应的右前车轮和左前车轮并且可操作地将对应的前车轮与另一车轮分开地并且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到前转向基座,以便能够实现所述右前车轮和左前车轮的共同倾斜和独立的竖直位移,
-减震元件,其将所述右平行四边形结构和所述左平行四边形结构相互连接并且具有减震轴线,所述减震轴线平行于所述横向车轮轴并且在向前方向与所述横向车轮轴线间隔开;以及
(e)转向杆,其可旋转地容纳在所述前转向基座的所述竖直孔内,使得所述转向杆的倾斜导致所述悬架系统分别与所述右车轮和左车轮一起倾斜,并且其中,所述转向杆的旋转导致所述右车轮和所述左车轮的对应的旋转。
上面提到的右平行结构和左平行结构中的每个都可以包括:(a)一对上悬架臂和下悬架臂,每个悬架臂都具有远端转向节接合端和近端框架接合端,所述远端转向节接合端和近端框架接合端枢转地连接到对应的近端悬架轴,以便围绕所述近端悬架轴线枢转,所述悬架轴独立于另一对的对应的臂沿着所述近端悬架轴线延伸;以及(b)一对右转向节组件和左转向节组件,每个转向节组件都具有平行于对应的近端悬架轴线的上远端悬架轴线和下远端悬架轴线并且包括具有竖直转向节轴线的转向节,所述竖直转向节轴线连接到对应的悬架臂的转向节接合端,以便使得该臂能够围绕所述远端悬架轴线枢转。
前转向基座可以构成右平行四边形结构和左平行四边形结构中的每个的一部分。
根据以上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还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其任意组合的一个或多个:
-后转向基座可以与框架形成为一体件,或者可以与框架一体地组装,并且具有沿着平面延伸并且与车辆纵向轴线相交的后转向轴线,并且包括沿着转向轴线延伸的转向孔,其中至少一个后车轮可操作地安装到其上。
-至少一个后车轮可以是右后车轮和左后车轮。
-后倾斜车轮悬架系统,包括右平行四边形结构和左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右平行四边形结构和左平行四边形结构适于分别支撑右后车轮和左后车轮并且可操作地将每个轮与另一个车轮分开地并且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到后转向基座,以便能够实现右后车轮和左后车轮的共同倾斜和独立竖直位移,其中,所述车轮悬架系统具有减震轴线,该减震轴线平行于后横向车轮轴并且延伸到后转向基座的后部并且将右平行四边形结构和左平行四边形结构相互连接。
-后转向基座可以被构造成使得能够经由后转向基座的转向孔将另一车辆或带轮的行李牵引到该后转向基座。
-前转向基座和后转向基座可以在形状上相同。
-前转向基座和后转向基座的转向轴线可以与中心纵向轴线形成不同的角度。
-任何当前公开的主题的特征在详细描述中描述。
附图的简要描述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中公开的主题并且举例说明如何在实践中实施本主题,现在将参考附图仅以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描述实施例,其中:
图1A示出了根据当前公开的主题的示例的车辆的透视图;
图1B示出了图1A的具有向右倾斜的前悬架系统的车辆的前视图;
图1C示出了图1B的其中右前车轮和左前车轮向右旋转的车辆;
图1D示出了图1A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1E示出了图1A的车辆沿其水平面的剖视图;
图2A示出了根据当前公开的主题的示例的可用于图1A所示那种车辆中的前车轮悬架系统和转向系统的透视图;
图2B示出了图2A的前车轮悬架系统的前视图;
图2C示出了图2A的前车轮悬架系统围绕对称平面的剖视图,其中车轮安装到右转向节组件
图3A示出了根据当前公开的主题的示例的可用于图2A所示那种的前车轮悬架系统中的前转向基座的透视图;
图3B示出了图3A的前转向基座的俯视图,示出了其本体是透明的以促进理解其内部结构;
图4A示出了根据当前公开的主题的示例的可以构成图2A所示那种的车轮悬架系统的一部分的平行四边形悬架系统的透视图;
图4B示出了图4A的车轮悬架系统的上悬架臂的俯视图;
图4C示出了图4A的车轮悬架系统的下悬架臂的俯视图;
图5A示出了根据当前公开的主题的示例的可用于图2A所示那种的车轮悬架系统中的转向节组件的透视图;
图5B是图5A所示的转向节组件沿平面C-C的剖视图;
图5C是图5B所示的其中轴定位在其中的转向节组件;
图5D是图5C所示的其中间隔件定位在其中的转向节组件;
图5E是图5D所示的其中轴定位在其中的转向节组件
图6A示出了根据当前公开的主题的示例的可用于图2A所示那种的车轮悬架系统中的减震元件的透视图;
图6B示出了根据当前公开的主题的示例的图6A的减震元件的延伸部的侧视图;
图6C示出了图6B所示的延伸部的俯视图;
图7A至7F示出了根据当前公开的主题的示例的诸如图2A的车轮悬架系统的车轮悬架系统处于不同示例性定向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两个平面来描述根据当前公开的主题的可横向倾斜的车辆(以下称为“车辆”)的一个示例,这两个平面是水平参考平面和对称平面,该对称平面沿着车辆的中心纵向轴线与水平参考平面相交并且包括车辆的中心转向轴线。车辆被构造成允许车轮的转向、每个前车轮的独立悬架和车轮的共同倾斜。因此,对称平面被构造成在垂直于水平参考平面的中性竖直定向和当车辆倾斜时的倾斜定向之间改变其定向。
该示例的车辆是“滑板车”类型,并且其包括踏板,三个或四个车轮以及独立的倾斜和悬架系统,使得车辆的车轮能够旋转,而不会损害任何一个系统的性能。
这样,车辆可以用于各种用途。在当前公开的主题的实施例中,车辆可以用作最后一英里车辆(last mile vehicle),其能够承受道路上的颠簸,并且通过具有用于其前车轮中的至少每一个的独立悬架系统来提供平滑的人行道到道路的过渡。在当前公开的主题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可以用作赛车,其被构造成在倾斜时能够进行车轮旋转,以便以类似于摩托车的方式驱动通过弯道和转弯。
车辆至少包括:沿中心纵向轴线延伸的框架、一对右前车轮和左前车轮和至少一个后车轮、分别支撑左前车轮和右前车轮的前车轮悬架系统,并且该前车轮悬架系统可操作地将右前车轮和左前车轮彼此分开并且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到框架,使得能够实现其共同的倾斜和/或独立的竖直位移。该车辆还包括转向杆,该转向杆被构造成使用户能够操纵车辆。框架沿着车辆中心纵向轴线延伸并且具有与框架组装在一起的前转向基座,该前转向基座包括转向杆容纳在其中的转向孔,该转向孔沿着位于对称平面内的车辆的中心转向轴线延伸。前转向基座将前车轮悬架系统枢转地连接到框架,以便根据转向杆的旋转枢转车轮以用于转向车辆。
参照图1A-1E,本示例的被标记为10的车辆具有:被标记为X的车辆中心纵向轴线、中心纵向轴线X位于其中的被标记为B-B的水平参考平面、中心转向轴线Zsteer、包括中心纵向轴线X和中心转向轴线Zsteer二者的被标记为A-A的对称平面,该对称平面在它垂直于水平参考平面的中性竖直定向和当车辆倾斜时的倾斜定向之间改变其定向。
车辆10包括以下主要部件:
-沿着车辆纵向轴线X延伸的框架11,
-右前车轮12和左前车轮13,其在与中心纵向轴线X相交的公共前横向车轮轴线Y1上对准。
-踏板8,其固定地和牢固地安装在框架11上,
-右后车轮14和左后车轮15,其在公共后横向车轮轴线Y2上对准,
-前转向基座30,其具有与纵向轴线X相交并且沿着对称平面A-A延伸的转向轴线Zsteer,
-前车轮悬架系统60,其通过相应的右和左镜像转向节组件100将前转向基座30枢转地连接到右前车轮12和左前车轮13中的每一个,以允许右前车轮和左前车轮同时倾斜,即相对于水平平面倾斜,并且独立地竖直地远离和朝向该平面移位。
-转向系统80,其包括可旋转地容纳在前转向基座30内的转向杆82以及左转向臂84和右转向臂85,所述左转向臂84和右转向臂85构造成将转向杆82与对应的转向节组件连接,以便使得这些组件根据转向杆的旋转使车轮枢转以用于转向车辆。
每个转向节组件可以包括转向节,该转向节具有构成前车轮悬架系统的一部分的转向节本体和与其一体形成并且构成车辆的转向系统的一部分的转向节延伸部。
参照图2A和5A,在本示例的转向节组件中,转向节被标记为100,转向节本体被标记为102,而转向节延伸部被标记为105。
如图所示,前转向基座30包括上表面31、下表面32和沿着转向轴线Zsteer从上表面延伸到下表面的中心转向孔33。中心转向孔33可旋转地容纳转向杆82,该转向杆82与转向轴线Zsteer同轴并且与中心纵向轴线X形成转向角α(如图1D所示)。转向角可以在90-50度的范围内,特别是在80-60度的范围内,更特别是大约75度,以便形成正后倾角。
右后车轮14和左后车轮15安装到相应的后转向节16和17并且通过后车轮悬架系统19枢转地连接到后转向基座18,该后转向基座18附接到框架11的后部。尽管在本示例中,后转向基座18和后车轮悬架系统19对应于前转向基座30和前车轮悬架系统60,但是后转向节16和17可以与右转向节和左转向节相同或不同。可替换地,车辆可以仅包括单个后车轮,该后车轮通过合适的悬架机构直接或间接地安装到框架11的后部,更具体地,安装到框架11的后转向基座18。
如图1E最佳示出的,框架11由两个镜像条形成,具有基本上沿着车辆纵向轴线X延伸的远端边缘部分11A和远离车辆纵向轴线X的中间部分11B,以便形成电池可以插入其中的中心空间11C。因此,重心也围绕中心空间11C定位。
前转向基座和/或后转向基座可以形成为一体件,或者与框架11沿车辆纵向轴线X集成地组装。
后转向基座可以构造成能够经由后转向基座的转向孔将另一车辆或带轮行李牵引到该后转向基座。具体地,转向孔可以用于将任何对象安装到可倾斜车辆,例如座椅、另一可倾斜车辆、带轮行李等。
应当理解,图1A-1E中所示的车辆是示例性的,并且旨在示出根据当前公开的主题的可横向倾斜的车辆的一个实施例。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可横向倾斜的车辆可以具有各种本体设计、乘员配置、以及车轮的数量和/或配置,而不脱离本公开和权利要求的范围。例如,尽管参照图1A-1E所示和所描述的车辆包括四个车轮,但是本公开考量了仅具有三个车轮(两个前车轮和一个后车轮,或者反之亦然)的车辆。此外,车辆可以具有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类型的电机或电源,包括但不限于电机、内燃机或其组合(即混合驱动)。在本示例中,
如上所述,前车轮悬架系统构造成以可枢转方式将右前车轮和左前车轮中的每一个单独地连接到框架,更具体地,连接到框架的前转向基座。前车轮中的每个的枢转连接允许该车轮响应于转向系统的操作而旋转和倾斜,同时保持该轮的中心和车辆纵向轴线之间大致相同的距离。要强调的是,转向节组件的竖直转向节轴线和转向轴线构造成与水平平面形成相同的角度。
通常,前转向基座可以包括任何悬架臂,通过该悬架臂,转向节组件可以连接到前转向基座,只要这些臂能够实现悬架系统的上述功能即可。更具体地,它们可以是右对和左对的悬架臂的形式,每对悬架臂包括在对应的转向节组件和前转向基座之间彼此平行延伸的上悬架臂和下悬架臂。
两个上悬架臂和两个下悬架臂可以具有不同或相同的镜像结构。它们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和尺寸,例如在它们的平面图中具有大致矩形或梯形的形状。更具体地,每个悬架臂可以具有相对窄的远端转向节接合端和相对宽的近端框架接合端,该远端转向节接合端枢转地连接到对应的转向节组件的转向节本体,该近端框架接合端枢转地连接到前转向基座,以便允许前转向基座使得每对臂彼此相对移动,保持彼此平行,用于前车轮的对应倾斜,并且使得任何一对悬架臂在对应的车轮的竖直运动时能够关于水平平面相对于另一对的水平平面独立地枢转。
在任何情况下,近端和远端加强梁可以彼此平行和/或与车辆的纵向轴线平行或者可以彼此不平行和/或不与车辆的纵向轴线平行。例如,远端加强梁可以平行于车辆的纵向轴线,而近端加强梁可以对角定向,即,可以在前梁和后梁的与前转向基座隔开不同距离的位置处连接到前梁和后梁。更具体地,加强梁可以连接到前梁的位置可以比后梁的位置更靠近前转向基座。
可替换地,或另外地,臂可以在其端部之间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长度。在前一种情况下,它们可以与前转向基座和对应的转向节本体一起形成保持对应的前车轮的平行四边形结构。
在当前描述的示例中,并且如图2A-2C中最佳示出的,前车轮悬架系统60包括右和左镜像悬挂平行四边形结构60a和60b,每个都包括上悬架臂61和下悬架臂62。
如图2C中最佳示出的,示出了转向轴线Zsteer以及与其垂直的转向节轴线相对于地面倾斜,并且与车轮13的竖直轴线V成角度地移位,从而形成正后倾角。角位移定义为从转向轴线Zsteer与地面的交点到车轮13的竖直轴线V与地面的交点所测量的距离Dtrail
参照图4A至4C,示出了悬挂平行四边形结构中的一个即右侧结构60a,每个悬架臂包括近端框架接合端67和远端转向节接合端68,该近端框架接合端67被构造成枢转地连接到框架11,更具体地,连接到前转向基座30,甚至更具体地,连接到右上轴34a和右下轴35a,该远端转向节接合端68被构造成枢转地连接到对应的转向节的转向节本体102。
每个悬架臂包括在其两端之间延伸的前梁63和后梁64,前梁63和后梁64彼此镜像并且一起形成叉骨形状,近端加强梁65a和远端加强梁65b在它们之间延伸。此外,下悬架臂包括由前梁65以及近端加强梁65a和远端加强梁65b界定的中间加强区域66。如图2A所示,远端加强梁65b平行于车辆的纵向轴线,并且近端加强梁65对角地定向,使得其连接到前梁的位置比后梁的位置更靠近前转向基座。
通常,悬架臂可以通过允许它们在其框架接合端相对于前转向基座向上和向下枢转的任何手段连接到前转向基座。例如,前转向基座可以包括两对即左右两对的上和下悬架轴,对应的悬架臂的框架接合端可以连接到所述上和下悬架轴线,所述上和下悬架轴即在前转向基座的两侧上横向地延伸。上轴线和下轴线可以形成前转向基座的整体部分,或者可以与前转向基座组装在一起,例如通过容纳在形成于其中的对应孔内。
在本示例中,参照图3A和3B,前转向基座30包括邻近其上表面31定位的右上悬架轴34a和左上悬架轴34b,以及邻近其下表面32定位的右下悬架轴35a和左下悬架轴35b。上悬架轴和下悬架轴与前转向基座30组装在一起,前转向基座30容纳在与前转向基座的近端悬架轴线P1-P4同轴的对应的上横向转向孔36a、36b和下横向转向孔37a和37b内(图2B),同时彼此平行并且平行于对称平面A-A。
上横向转向孔36a、36b和下横向转向孔37a和37b与对称平面A-A间隔相同的程度,并且彼此间隔的程度小于中心转向孔33的直径。如图所示,纵向转向孔35a、35b、37a和37b部分地布置在转向孔33的边界内,并且定位成使得转向杆82可旋转地容纳在转向孔33内,而不接触右上轴34a和左上轴34b以及右下轴35a和左下轴35b。
容纳在对应的横向转向孔内的上悬架轴和下悬架轴中的每个可以是沿着孔的整个长度延伸的单个轴的形式,或者可以是每个沿着转向孔的一部分延伸的两个单独的轴的形式。在这两种情况下,每个轴都安装在前转向基座中,以具有在前后方向从前转向基座向外突出的部分。
每个悬架臂可以通过构成其框架接合端的臂的前梁和后梁的近端与前接合基座的对应的悬架轴之间的枢转接合而连接到前转向基座。特别地,臂的前梁和后梁的近端可以形成有孔,该孔在其中容纳从前转向基座的对应的悬架孔突出的对应轴的部分。
在本示例中,参照图4A,每个轴安装在前转向基座30的对应的横向转向孔中,以便从前转向基座30的前表面38和后表面39向外突出,其部分(未示出)容纳在构成其框架接合端67的对应的悬架臂的前梁63和后梁64的近端内。更具体地,在本示例中,每个悬架臂在其框架接合端67处的前梁63和后梁64分别形成有分别面向突起63a和63b的前框架和后框架,所述突起63a和63b沿着平行于对称平面的轴线朝向彼此延伸,并且具有对应的孔69,所述孔69在其中枢转地容纳对应的轴线的突起部分,悬架臂通过所述孔69枢转地连接到前转向基座。
关于车辆的转向系统,它通常可以包括任何适于将转向杆的旋转转换为具有安装到其的前车轮的转向节组件的对应的枢转的转向传递机构。例如,转向机构可以包括构造成直接或间接地将转向杆与转向节组件连接的右和左转向臂。每个转向臂可以从转向杆横向地延伸,或者可以具有至少部分地沿着车辆的纵向方向远离转向杆延伸的第一部分,以及在横向于纵向方向的方向远离第一部分延伸并且通过第一部分与杆间隔开的第二部分。更具体地,右转向臂和左转向臂的第一部分可以在高于对应的悬架臂的近端连接到前悬架底座的位置处连接到转向杆,并且它们可以从转向杆向后延伸,同时悬架臂的第二部分因此可以从转向杆向后定位并且从第一部分延伸到转向节组件,特别地,延伸到它在至少水平方向和可选地竖直方向与转向节本体向后间隔开的位置。
转向臂的第一部分可以由两个臂共用的单个元件构成。例如,它们可以是转向板的形式,该转向板具有集成地连接到转向杆的前端和例如沿着车辆的纵向轴线向后与转向杆间隔开的后端。这种板可以被认为构成右转向臂和左转向臂的第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转向臂的第二部分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连接到转向板的后端的近端和连接到对应的转向节组件的远端。因此,转向板和转向臂的第二部分可以定位在前车轮悬架系统的上方,并且从前车轮悬架系统向后定位。转向板可以与转向杆形成为一体单元,或者与转向杆整体组装在一起。
在本示例中,除了转向杆82和对应的转向节组件的转向节延伸部105之外,图2A中最佳示出的转向系统80还包括转向臂结构,该转向臂结构包括具有固定连接到转向杆82的前端82A和后端82b的转向板83以及具有相应的近端转向板接合端84a和85a以及远端转向节接合端84b和85b的左转向臂84和右转向臂85。更具体地,转向系统包括右主转向接头83a和左主转向接头83b以及球形接头105a和105b,转向臂84和85的近端转向板接合端84a和85a通过右主转向接头83a和左主转向接头83b铰接到转向板的后端,转向臂的远端转向节接合端84b和85b通过球形接头105a和105b铰接到转向节组件100的转向节延伸部105。
因此,当转向杆82与转向板83一起顺时针旋转时,右转向臂84和左转向臂85由此经由转向节延伸部105a和105b顺时针旋转具有相关联的车轮的转向节本体,并且当转向杆82与转向板83一起逆时针旋转时,右转向臂84和左转向臂85由此经由转向节延伸部105a和105b逆时针旋转具有相关联的车轮的转向节本体。
关于转向节组件的整体结构,除了沿着平行于车辆的中心转向轴线的横向转向轴线C延伸的转向节本体和转向延伸部之外,其可以具有车轮保持器,该轮保持器在与转向延伸部与转向本体合并的位置至少水平地间隔开的位置处从转向节本体突出。转向节本体、转向延伸部和车轮保持器都可以构成一体件,如在当前公开的示例中那样。可替换地,它们可以彼此集成地组装。
如上所述,右转向节组件100和左转向节组件100是镜像的,它们中的一个即右转向节组件100现在将参照图4a,5A至5E进行描述。如图所示,除了沿着平行于车辆10的中心转向轴线Zsteer的竖直转向轴线Zk延伸的转向节本体102和从转向节本体102向后延伸的转向延伸部105之外,转向节组件具有从转向节本体102向前突出的车轮安装部分103,并且具有用于在其中容纳车轮轴的车轮轴容纳孔104。
如图5A和5B所示,转向节本体102具有带有上邻接表面106的上部102a、带有下邻接表面107的下部102b,以及竖直通孔108,该竖直通孔108沿着竖直转向节转向轴线Zk在两个邻接表面之间延伸并且具有邻近相应的上邻接表面106和下邻接表面107布置的上竖直孔部分108a和下竖直孔部分108b。转向节组件还包括上转向轴109和下转向轴110,该上转向轴109和下转向轴110部分地容纳在相应的竖直孔部分内并且与竖直转向节轴线Zk同轴。
如图5A和5B所示,转向节本体的上部和下部的设计是相同的,其中相应的上转向轴109和下转向轴110容纳在对应的孔部内,并且将仅参照图5C至5E仅关于它们中的一个呈现它们的进一步描述,同时使用与它们两者相关的附图标记。
因此,每个转向轴109、110分别包括固定地容纳在对应的竖直孔部分内的内部111a和从上邻接表面106和下邻接表面107突出的外部111b。通过固定地容纳在相应的竖直孔部分内,内部111a防止液体进入竖直孔,从而防止生锈和污垢积聚在其中,延长了转向节的寿命。
通常,转向节组件还可以包括在其上端和下端可旋转地保持转向节本体的上接头和下接头,上悬架臂和下悬架臂的转向节接合端连接到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由于悬架臂在转向节本体的外部并且与接头到转向节本体的旋转连接无关,因此与简单滚珠轴线承相比,可以实现前车轮的更大倾斜。
如图5A和5B所示,本示例的转向节组件100的上接头和下接头分别被标记为112和114,并且它们构造成经由对应轴的外部111b在对应的邻接表面处可旋转地连接到转向节本体102。对应转向轴的这些外部111b被构造成自由地容纳在对应的接头112和114内。
参照图5C,每个接头112、114包括接头竖直通孔113,该接头竖直通孔113与竖直转向节转向轴线Zk同轴并且具有近端部分113a和远端部分113b。每个近端部分113a具有第一直径,并且每个远端部分113b具有大于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从而在它们之间形成台阶113c。
通常,上转向轴线和下转向轴线均可以具有防止其与转向节本体分离的构造。
如图5C所示,在本示例的转向节组件中,上述构造通过上转向轴109和下转向轴110中的每一个的外部111b终止于头部115来实现,该头部115的直径大于第一直径且小于第二直径,从而邻接相应的台阶113c。利用这样的头部115,可以通过将上轴和下轴与相应的接头和转向节本体从其远端部分113b插入到接头中,通过其近端部分113a并插入到转向节本体102的相应的竖直孔部分中来实现上轴和下轴与相应的接头和转向节本体的组装,在该竖直孔部分中固定地接收该上轴和下轴。在本示例中,上竖直孔部分108a和下竖直孔部分108b具有螺纹,并且对应轴的内部111a构造有匹配的螺纹,并且头部115形成有紧固使能装置(例如六角键槽)。可替换地,对应轴的内部111a可以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方法以可释放的方式固定地附接。
在本示例的转向节组件中,如图5D和5E最佳示出,每个接头包括水平通孔114,该水平通孔114垂直于转向节竖直转向轴线Zk定向并且远离转向轴的外部111b的对应的头部布置。水平通孔114在其中容纳对应的水平悬架轴116,该水平悬架轴116占据其长度的至少大部分并且构造成在从通孔114的两个相对端突出的水平悬架轴116的部分116a和116b处可枢转地连接到对应的悬架臂的转向节接合端68。水平悬架轴116构造成容纳在对应的水平通孔114内,从而防止接近对应转向轴的头部115。因此,禁止后一个轴通过孔113b的远端部分从接头移除。
左转向节组件和右转向节组件的上接头和下接头的水平通孔的轴线D1-D4构成转向节组件的远端悬架轴线,该远端悬架轴线平行于前转向基座的近端悬架轴线P1-P4(图2B)并且平行于对称平面A-A。
在转向节组件的操作中,转向节本体102以及上转向轴109和下转向轴110被构造成通过转向系统施加在转向节延伸部105上的至少一个力而围绕竖直转向轴线Zk旋转。此外,当竖直力施加在安装到一个转向节组件的车轮上时,对应的上悬架臂和下悬架臂围绕其对应的近端枢转轴线枢转,从而相应地竖直地移位车轮。此外,当转向杆82向第一横向侧倾斜时,上悬架臂在上接头上施加相同方向性的力,同时在下接头上施加相反方向性的横向力,以便分别倾斜前转向基座和两个转向节组件以及安装在其上的车轮。
如图5A所示,转向节组件的上接头112和下接头114每个都具有这样的形状和尺寸,即它们在转向节本体102的相应邻接表面106和107上的突起布置在它们的边界内。这样,转向节组件100被构造成当安装于其上的车轮被前车轮悬架系统60倾斜时能够使该车轮旋转(如图1C所示,其中,右平行四边形60a的上悬架臂邻近转向节组件的上接头,但与其保持完整)。此外,布置在其边界内使得接头能够使悬架臂围绕远端悬架轴线枢转,同时使远端加强梁65b靠近远端转向节接合端,从而加强该臂的结构。
通常,转向节组件可以包括定位在每个接头和对应的邻接表面之间的间隔构件。这种间隔构件可以由低摩擦材料制成,以便减小由转向节本体绕其轴线相对于接头的旋转而导致的在转向节本体和接头的邻接表面之间的摩擦,接头在转向节本体102的旋转期间保持静止。例如,间隔元件可以由诸如具有低摩擦系数的DelrinTM的塑料材料制成。
在本示例中,转向节组件100还包括分别定位在上接头112和下接头114与上邻接表面106和下邻接表面107之间的上间隔构件120和下间隔构件121。由于上述原因,每个间隔构件由低摩擦材料形成,其构造成在转向节本体102相对于上接头和下接头的旋转时减轻作用在转向节组件上的摩擦。
上和下间隔构件120可以形成为轴线承,其具有在竖直孔外部的凸缘部分120a和紧密配合在对应孔部分内的套筒容纳部分120b。更具体地,凸缘部分120a具有这样的设计,即其在邻接表面上的突起小于对应接头的突起。如图5B和5C所示,转向节本体102的竖直孔部分108a和108b中的每一个被构造有具有第一直径的上套筒容纳部分120b和具有小于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的内孔部分124,以及形成在它们之间的台阶126。每个间隔元件的凸缘部分具有等于或大于套筒容纳部分120b和121b的直径的直径,并且套筒部分120b和121b具有等于第一直径的直径,以便紧密地配合在对应的套筒容纳部分120b和121b内并且邻接对应的台阶。
通常,转向节组件可以具有与除了上转向轴109和下转向轴110之外的前车轮悬架系统的轴相关联的附加间隔元件。这种间隔元件可以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即凸缘和套筒),其可以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容纳对应轴的孔中。
在本示例中,转向节组件的每个接头设置有上接头间隔元件120a和下接头间隔元件120b,所述上接头间隔元件120a和下接头间隔元件120b构造成紧密地配合在对应的竖直通孔113的近端部分113a内,并且将对应的台阶113c与其凸缘部分邻接,从而使头部115能够代替台阶而邻接凸缘部分。
通常,前车轮悬架系统可以包括减震元件,该减震元件将左平行四边形结构和右平行四边形结构相互连接,构造成通过吸收作用在其一侧上的力而影响其另一侧来统一前车轮悬架系统并且响应车轮的状态的任何变化,同时使得转向系统能够使车轮围绕其轴线旋转和/或倾斜车轮。更具体地,减震元件可以在其两端之间延伸,所述两端在其位于前臂梁和后臂梁之间的区域处固定地连接到右下悬架臂和左下悬架臂。这些区域可以由下悬架臂的中间加强区域构成。减震元件可以构造成在平行四边形结构的倾斜和竖直运动期间被压缩和扩张,以便维持车轮悬架系统的完整性,同时减轻由于其竖直位移和/或倾斜而施加在所述右和左转向节组件中的一个上的任何力。
在本示例中,如图6A中最佳所示,减震元件被标记为130,并且它将左平行四边形结构60a和右平行四边形60b相互连接。具体地,减震元件130沿着平行于前横向轮轴线Y1的减震轴线Ys连接前车轮悬架系统60的右下悬架臂和左下悬架臂62,并且被定位在前转向基座30的前面。更具体地,减震元件130包括构造成固定到下悬架臂的中间加强区域的右端和左端132。
通常,可以将减震元件定位在上悬架臂和下悬架臂之间,以便保持与前车轮悬架系统的距离,而不管由此执行的悬挂和/或倾斜和/或转向。特别地,减震元件可以被定位在前转向基座的前面,并且从下悬架臂升高。减震元件可以连接到下臂。特别地,悬架臂可以构造有构造成将作用在其上的力集中在减震元件可以连接到的其一部分上的结构。此外,减震元件可以包括定位元件,该定位元件构造成将减震元件与转向臂、前转向基座和转向节组件隔开,从而在其任何一个可能的运动范围内都不会形成接触连通。
如图2C和6A-6C所示,减震元件130包括活塞131a和螺旋弹簧131b。以这种方式,当前车轮悬架系统60在使用中时,用作阻尼器的活塞131a移动,并且由此在车辆的运动期间压缩或膨胀弹簧,同时仅在车轮的倾斜运动或竖直位移期间经历较小长度变化(例如,当凸块或孔升高或降低车轮时)。不管压缩和膨胀如何,减震元件130被构造成通过定位元件远离前车轮悬架系统60的其它部分,所述定位元件被构成为牢固地连接到对应的下悬架臂的右和左延伸部133。
如图6C所示,每个延伸部133被构造有基部134和突出部分135,该基部134包括布置在其中的三个竖直通孔134A-134C,用于使得连接元件能够将每个延伸部固定地连接到其对应的下悬架臂,该突出部分135从基部134向上和向前突出并且包括其中固定地附接减震元件130的支架136。支架136由两个相对的壁136A和136B形成,壁136A和136B从突出部分135竖直地向上延伸并且彼此间隔开,以便能够将减震元件130牢固地连接到其上。
每个延伸器133还构造有四个包围突起137A-137D,所述突起137A-137D在基部134上从突起部分135横向延伸并且朝向其边缘向下逐渐变细。与形成围绕每个竖直通孔134A-134C的三个包围部分138A-138C的突出部分135一起。包围部分138A-138C加强了延伸部133的结构,从而使得其能够承受从下悬架臂传递通过到减震元件130的力,使得该力不会损害延伸部133本身。
图7A-7E示出了根据当前公开的主题的示例的减震元件在由安装在其上的车轮与诸如地面的基础表面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车轮悬架系统的不同示例性定向的操作。在图7A中,基础表面是平坦的,并且车轮悬架系统的左平行四边形结构和右平行四边形结构具有基本上矩形的相同形状,其中其相邻侧面在其间形成直角,并且车轮在平坦的基础表面上彼此平行。减震元件被示出为处于中性状态,在中性状态中,减震元件没有被压缩或膨胀。在图7B中,表面具有障碍物,例如人行道,并且左车轮在其上升高,并且对应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已经改变其形状,使得其相邻的侧面在其间形成除直角以外的角度。减震元件被示出为处于压缩状态。在图7C中,基础表面具有孔,并且两个车轮被示出为都落入其中。减震元件被示出为处于展开状态。在图7D中,两个车轮都定位在布置在表面上的障碍物上方,它们刚好驱动在障碍物上。减震元件被示出为处于极限压缩状态,防止车轮进一步向上升高。在图7E中,一个车轮从表面升高,而另一个车轮在表面中的孔内。减振器被示出为处于正常状态。在图7F中,表面具有障碍物,例如人行道,并且左车轮在其上升高,同时车辆也向左倾斜,并且对应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已经改变其形状,使得其相邻的侧面在其间形成除直角以外的角度。减震元件被示出为处于压缩状态。

Claims (35)

1.一种与车辆的车轮悬架系统一起使用的转向节组件,所述车辆具有车辆纵向轴线、沿所述车辆纵向轴线延伸的框架,所述悬架系统包括上悬架臂和下悬架臂,所述悬架臂中的每个臂具有框架接合端和转向节接合端,在所述框架接合端处,所述臂被构造成围绕近端悬架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框架,在所述转向节接合端处,所述臂被构造成围绕平行于所述近端悬架轴线的远端悬架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转向节组件,所述转向节组件包括:
(a)转向节,所述转向节被构造成能够将车轮安装到所述转向节,所述转向节具有转向节本体,所述转向节本体沿着竖直转向节轴线延伸并且与所述竖直转向节轴线同轴,并且所述转向节本体包括上邻接表面和下邻接表面以及至少上竖直孔部分和下竖直孔部分,所述上竖直孔部分和所述下竖直孔部分沿着所述竖直转向节轴线从相应的邻接表面向内延伸,并且其中所述上竖直孔部分和所述下竖直孔部分构成在所述上邻接表面和所述下邻接表面之间延伸的单个通孔的一部分;
(b)上转向轴和下转向轴,每个转向轴与所述竖直转向节轴线同轴,并且具有分别固定地容纳在相应的竖直孔部分内的内转向轴部分和从所述上邻接表面和所述下邻接表面突出的外转向轴部分,并且其中,所述上转向轴和下转向轴构成公共转向轴的相应的上部和下部;
(c)上间隔构件和下间隔构件,每个间隔构件均由低摩擦材料制成并且与相应的邻接表面接触,每个间隔构件具有围绕对应轴的外部的凸缘部分和紧密地配合在对应的竖直孔部分内并且围绕对应轴的内部的孔内容纳部分;以及
(d)上接头和下接头,每个接头被构造成用于将对应的悬架臂的所述转向节接合端连接到该接头,以便允许该臂围绕所述远端悬架轴线枢转;每个接头接触将该接头与对应的邻接表面隔开的对应的间隔构件并且自由地容纳对应转向轴的外部,以便允许转向节与所述轴一起在所述两个接头之间仅围绕保持其相对于所述接头的定位和定向的所述竖直转向节轴线枢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组件,其中,每个竖直孔部分包括其中紧密地配合所述孔内容纳部分的间隔件容纳部分以及其中固定地容纳对应轴的内部的轴容纳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节组件,其中,所述轴被构造成相对于对应的间隔件自由地旋转。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节组件,其中,所述转向节包括转向延伸部,所述转向延伸部与所述转向节本体一体地形成并且具有与所述转向节本体间隔开的远程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节组件,其中,所述转向延伸部从所述转向节本体向上和向后延伸并且被构造成在向所述远程区域施加转向力时使得所述转向节组件转动,从而使相关联的车轮转向。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节组件,其中,所述转向节组件的所述上接头和所述下接头中的每个接头都具有使得其在相应的上邻接表面或下邻接表面上的突起布置在所述表面的边界内的构造。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节组件,其中,所述转向节组件的每个接头被形成有与所述竖直转向节轴线同轴的接头竖直通孔,所述接头竖直通孔具有第一直径的近端部分、大于所述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的远端部分以及在所述近端部分和所述远端部分之间的台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节组件,其中,所述轴的外部终止于头部,所述头部具有大于所述第一直径且小于所述第二直径的直径并且邻接所述台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节组件,其中,每个接头还包括水平孔,所述水平孔与所述远端悬架轴线同轴且垂直于所述竖直转向节轴线并且远离对应转向轴的外部的头部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向节组件,其中,所述水平孔被构造成在其中容纳悬架轴,所述悬架轴占据其长度的至少大部分,使得当所述轴线容纳在所述水平孔内时,所述轴防止从所述竖直孔的近端部分接近所述头部。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节组件,其中,所述上间隔构件和所述下间隔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可选地两个由缩醛树脂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向节组件,其中,所述缩醛树脂是Delrin。
13.一种与车辆一起使用的倾斜车轮悬架系统,所述车辆具有车辆纵向轴线、与所述纵向轴线相交的至少一个横向车轮轴线以及沿着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框架,所述倾斜车轮悬架系统包括:
(a)前转向基座,其具有中心转向轴线,所述中心转向轴线与所述横向车轮轴线相交并且与所述纵向轴线一起限定垂直于所述横向轴线的对称平面,以及彼此平行且平行于所述平面的右对和左对的上近端悬架轴线和下近端悬架轴线;所述前转向基座包括沿着中心转向轴线延伸的转向孔,以及沿着对应的近端悬架轴线延伸的左对和右对的上悬架轴和下悬架轴;
(b)右对和左对的上平行悬架臂和下平行悬架臂,每个臂具有远端转向节接合端和近端框架接合端,所述近端框架接合端枢转地连接到对应的近端悬架轴,以便围绕所述近端悬架轴线枢转,所述悬架轴独立于另一对臂的对应臂沿着所述近端悬架轴延伸;
(c)右转向节组件和左转向节组件,每个转向节组件具有平行于对应的近端悬架轴线的上远端悬架轴线和下远端悬架轴线并且包括具有竖直转向节轴线的转向节,所述竖直转向节轴线连接到对应的悬架臂的转向节接合端以便使得该臂能够围绕所述远端悬架轴线枢转;以及
(d)减震元件,所述减震元件将右对和左对的悬架臂的下悬架臂相互连接并且具有平行于横向车轮轴线的减震轴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竖直转向节轴线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对应的远端悬架轴线交叉。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减震轴线在向前方向与所述横向车轮轴线间隔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前转向基座与所述框架形成为一体件,或者与所述框架集成地组装。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转向轴线和所述车辆纵向轴线在其间形成0-25°范围内的角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右转向节组件和所述左转向节组件中的每个转向节组件包括上接头和下接头,所述上接头和所述下接头与所述竖直轴线同轴且围绕其竖直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转向节并且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对应的悬架臂的所述对应的转向节接合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右对和所述左对的所述上悬架臂被构造成具有比所述右对和所述左对的所述下悬架臂短的长度,以便为所述右转向节组件和所述左转向节组件提供负后倾角。
20.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右对和所述左对的所述上悬架臂被构造成具有比所所述右对和所述左对的所述下悬架臂更大的长度,以便为所述右转向节组件和所述左转向节组件提供正后倾角。
21.根据权利要求13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悬架系统,其中,每个悬架臂包括前梁、后梁和从所述后梁延伸到所述前梁的近端梁交叉部分的加强对角梁。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上悬架臂和所述下悬架臂中的每个悬架臂的所述框架接合端包括在其中容纳相应的上近端悬架轴和下近端悬架轴的水平孔,所述臂经由所述水平孔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前转向基座。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减震元件在其右端和左端连接到每个相应的下悬架梁的相应的近端梁交叉部分。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车轮悬架系统,其中,每个近端梁交叉部分包括延伸部,所述减震元件的右端和左端连接到所述延伸部,以便将所述减震元件与所述悬架臂隔开。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车轮悬架系统,其中,从所述右对和左对中的一对的所述上悬架臂和所述下悬架臂的面向所述框架的突起到所述右对和左对中的另一对的所述上悬架臂和所述下悬架臂的面向所述框架的突起的距离小于所述转向孔的直径。
26.根据权利要求13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右对和左对的上悬架臂和下悬架臂被构造成与所述前转向基座和相应的转向节形成平行结构。
27.根据权利要求13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悬架系统,其中,每对的上近端悬架轴线和下近端悬架轴线之间的距离足够小,以便减轻在所述左平行四边形结构和右平行四边形结构之间形成的角度差。
28.一种具有车辆纵向轴线的可倾斜车辆,包括:
(a)沿着所述车辆纵向轴线延伸的中心框架;
(b)前转向基座,其与所述框架组装在一起并且具有中心转向轴线,所述中心转向轴线与所述车辆纵向轴线相交并且与所述车辆纵向轴线一起限定垂直于所述水平参考平面的平面,并且所述前转向基座包括与所述转向轴线同轴的转向孔;
(c)右前车轮和左前车轮以及至少一个后车轮,在所述右前车轮和左前车轮之间的横向车轮轴线垂直于所述平面;
(d)前倾斜车轮悬架系统,包括:
-右平行结构和左平行结构,其适于至少间接地支撑相应的右前车轮和左前车轮并且可操作地将对应的前车轮与另一车轮分开地并且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到前转向基座,以便能够实现所述右前车轮和左前车轮的共同倾斜和独立的竖直位移,
-减震元件,其将所述右平行四边形结构和所述左平行四边形结构相互连接并且具有减震轴线,所述减震轴线平行于所述横向车轮轴线并且在向前方向与所述横向车轮轴线间隔开;以及
(e)转向杆,其可旋转地容纳在所述前转向基座的所述转向孔内,使得所述转向杆的倾斜导致所述悬架系统分别与所述右车轮和左车轮一起倾斜,并且其中,所述转向杆的旋转导致所述右车轮和所述左车轮的对应的旋转。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倾斜车辆,其中,所述右平行四边形结构和左平行四边形结构中的每个都包括:
a.一对上悬架臂和下悬架臂,每个悬架臂都具有远端转向节接合端和近端框架接合端,所述远端转向节接合端和近端框架接合端枢转地连接到对应的近端悬架轴,以便围绕所述近端悬架轴线枢转,所述悬架轴独立于另一对的对应的臂沿着所述近端悬架轴线延伸;以及
b.一对右转向节组件和左转向节组件,每个转向节组件都具有平行于对应的近端悬架轴线的上远端悬架轴线和下远端悬架轴线并且包括具有竖直转向节轴线的转向节,所述竖直转向节轴线连接到对应的悬架臂的转向节接合端,以便使得该臂能够围绕所述远端悬架轴线枢转。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倾斜车辆,其中,所述前转向基座构成所述右平行四边形结构和左平行四边形结构中的每个的一部分并且平行于对应的转向节组件。
31.根据权利要求28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倾斜车辆,还包括:
(f)后转向基座,其组装在所述框架上并且具有沿着所述平面延伸并且与所述车辆纵向轴线相交的后转向轴线,并且包括沿着所述转向轴线延伸的转向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后车轮可操作地安装到所述后转向基座。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倾斜车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后车轮是右后车轮和左后车轮,并且其中所述车辆还包括:
(g)后独立倾斜车轮悬架系统,其包括右平行四边形结构和左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右平行四边形结构和左平行四边形结构适于分别支撑所述右后车轮和左后车轮并且可操作地将所述右后车轮和左后车轮彼此独立地连接并且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后转向基座,以便能够实现所述右后车轮和左后车轮的共同倾斜和独立竖直位移,其中所述车轮悬架系统具有减震轴线,所述减震轴线平行于所述后横向车轮轴并且延伸到所述后转向基座的后部并且将所述右平行四边形结构和左平行四边形结构相互连接。
33.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倾斜车辆,其中,所述后转向基座被构造成使得能够经由所述后转向基座的所述转向孔将另一车辆或带轮的行李牵引到该后转向基座。
34.根据权利要求31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倾斜车辆,其中,所述前转向基座和所述后转向基座在形状上相同。
35.根据权利要求3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倾斜车辆,其中,所述前转向基座和所述后转向基座的所述转向轴线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形成不同的角度。
CN202280004999.XA 2021-01-21 2022-01-18 用于与车轮悬架系统一起使用的转向节组件、车轮悬架系统以及包括车轮悬架系统的车辆 Pending CN1159166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L280339A IL280339B (en) 2021-01-21 2021-01-21 The axle arm assembly for use with a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a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and a vehicle that includes it
IL280339 2021-01-21
PCT/IL2022/050072 WO2022157765A1 (en) 2021-01-21 2022-01-18 A knuckle assembly for use with a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a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6637A true CN115916637A (zh) 2023-04-04

Family

ID=80810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4999.XA Pending CN115916637A (zh) 2021-01-21 2022-01-18 用于与车轮悬架系统一起使用的转向节组件、车轮悬架系统以及包括车轮悬架系统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878763B2 (zh)
EP (1) EP4281356A4 (zh)
CN (1) CN115916637A (zh)
IL (1) IL280339B (zh)
MX (1) MX2023003957A (zh)
WO (1) WO20221577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03462A4 (en) * 2020-08-14 2023-11-22 Genev Limited INTEGRATED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WING ARM AND COUPLED STEERING TILT SYSTEM FOR MULTI-WHEEL PERSONAL MOBILITY VEHICLES
CN114834579A (zh) * 2022-06-22 2022-08-02 浙江欧凯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拉杆组件、悬架及车辆
US11987346B1 (en) * 2022-12-27 2024-05-21 Wing Aviation Llc UAV landing gear with shared suspensio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70765A1 (en) * 2007-11-10 2010-10-28 Jin Man Choi Self steering apparatus
US8070172B1 (en) * 2010-02-12 2011-12-06 TreMoto, LLC Leaning vehicle suspension
US20160355229A1 (en) * 2015-06-04 2016-12-08 Shengzhou Zhonggong Electrical, Ltd. Inverted tricycle
CN106585831A (zh) * 2016-12-13 2017-04-26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倒三轮车用前悬架偏摆结构
CN107021166A (zh) * 2016-12-16 2017-08-08 潘国征 倒三轮倾斜自回正机构
DE202019107142U1 (de) * 2019-03-20 2020-01-22 Zhejiang Doohan Technology Co., Ltd. Umgekehrtes Hochgeschwindigkeits-Dreira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02380A (en) 1967-12-14 1970-03-24 Rockwell Standard Co Bearing structure
DE602006013400D1 (de) 2006-01-27 2010-05-20 Fondazione Torino Wireless Seitlich neigbares Fahrzeug
EP1870269B1 (en) * 2006-06-23 2008-09-17 Fondazione Torino Wireless A suspension tilting module for a wheeled vehicle and a wheeled vehicle equipped with said suspension tilting module
US8485541B2 (en) * 2010-06-03 2013-07-16 Nicola Pozio Suspension for a tricycle
ITBO20110252A1 (it) * 2011-05-06 2012-11-07 Tartajet S R L Sospensione ammortizzata ed a ruote indipendenti, per veicoli a motore a tre o più ruote.
US8814186B1 (en) 2013-06-26 2014-08-26 Adiva Co., Ltd. Mechanism for causing leaning of a motorized reverse tricycle in the direction of turning
AU2014206149B2 (en) * 2013-07-24 2018-12-06 Next Generation Mobility Pty Ltd Wheelchair structure and suspension assembly
FR3010042B1 (fr) 2013-09-02 2015-08-14 Bruno Malphettes Vehicule inclinable a trois roues
US10076939B2 (en) 2014-11-26 2018-09-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uspension systems for laterally tiltable multitrack vehicles
MA43333A (fr) * 2015-07-29 2018-06-06 Piaggio & C Spa Suspension avant de véhicule à moteur
IT201600071697A1 (it) * 2016-07-08 2018-01-08 Piaggio & C Spa Avantreno di motoveicolo tiltante e relativo motoveicolo
CN106218782B (zh) 2016-08-31 2020-02-14 浙江朗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倒三轮支撑结构
CN206254726U (zh) * 2016-12-13 2017-06-16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倒三轮车前悬架偏摆结构
CN106696622A (zh) * 2016-12-13 2017-05-24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倒三轮车前悬架偏摆结构
CN206278199U (zh) 2016-12-16 2017-06-27 潘国征 倒三轮倾斜自回正机构
US20190084638A1 (en) 2017-09-21 2019-03-21 Thomas W. Melcher Leaning Quad-Wheeled All-Terrain Vehicle
US11772442B2 (en) * 2021-07-23 2023-10-03 Rivian Ip Holdings, Llc Offset steering axis knuckle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70765A1 (en) * 2007-11-10 2010-10-28 Jin Man Choi Self steering apparatus
US8070172B1 (en) * 2010-02-12 2011-12-06 TreMoto, LLC Leaning vehicle suspension
US20160355229A1 (en) * 2015-06-04 2016-12-08 Shengzhou Zhonggong Electrical, Ltd. Inverted tricycle
CN106585831A (zh) * 2016-12-13 2017-04-26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倒三轮车用前悬架偏摆结构
CN107021166A (zh) * 2016-12-16 2017-08-08 潘国征 倒三轮倾斜自回正机构
DE202019107142U1 (de) * 2019-03-20 2020-01-22 Zhejiang Doohan Technology Co., Ltd. Umgekehrtes Hochgeschwindigkeits-Dreira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81356A4 (en) 2024-05-01
MX2023003957A (es) 2023-06-22
US11878763B2 (en) 2024-01-23
US20230182850A1 (en) 2023-06-15
US20240174316A1 (en) 2024-05-30
IL280339B (en) 2022-03-01
EP4281356A1 (en) 2023-11-29
WO2022157765A1 (en) 2022-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16637A (zh) 用于与车轮悬架系统一起使用的转向节组件、车轮悬架系统以及包括车轮悬架系统的车辆
US5938219A (en) Independent steering suspension having high longitudinal compliance with high caster angle stability
EP2355987B1 (en) Vehicle independent suspension
US20060138740A1 (en) Wheel angle adjustment apparatus for automobile suspension system
EP0284049A2 (en) Front suspension for a vehicle
KR20080089609A (ko) 자동차용 휠 서스펜션
JPH0569712A (ja) 独立懸架式サスペンシヨン
US7128327B2 (en) Axle with rubber cushion
GB2256401A (en)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wheel
US4759567A (en) Air suspension system
US4372418A (en) Front set of wheels for an automobile vehicle
EP0339479B1 (en) Wheel suspension of vehicle having combination of inverse a-type arm and i-type arm
JP3381475B2 (ja) 車両用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
JP4243432B2 (ja) ボギー構造
JP2001071729A (ja) ダブルウィシュボーン式サスペンション
US5040824A (en) Resiliently compliant swivel bearing for vehicle parts
IL285336B (en) A suspension system for wheels and a vehicle that includes it
JP2006502043A (ja) 補助輪システムを備える自動二輪車
US4875705A (en) Automobile rear suspension structure
JPH01212604A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219857500U (zh) 电动滑板车
IL285346A (en) myaroendomic
RU2509657C2 (ru) Подвеск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2696564B2 (ja) 自動車の車輪懸架装置
JPS5843812A (ja) 自動車の懸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