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1978A - 便携器、驾驶辅助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便携器、驾驶辅助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91978A
CN115891978A CN202211102885.7A CN202211102885A CN115891978A CN 115891978 A CN115891978 A CN 115891978A CN 202211102885 A CN202211102885 A CN 202211102885A CN 115891978 A CN115891978 A CN 1158919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ensitivity
portable device
reception sensitivity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028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秋元光太郎
橘克晴
仲尾亘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891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19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4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 B60R25/245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where the antenna reception area plays a ro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18Propelling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01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011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associated with a remote control arrangement
    • G05D1/0016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associated with a remote control arran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operator's input devic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011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associated with a remote control arrangement
    • G05D1/0022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associated with a remote control arran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munication link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325/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s
    • B60R2325/10Communication protocols, communication systems of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325/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s
    • B60R2325/20Communication devices for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s
    • B60R2325/205Mobile pho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56/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data
    • B60W2556/45External transmission of data to or from the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Control Of Driving Devices And Active Controlling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便携器、驾驶辅助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记录有控制程序的记录介质,该便携器具备:解锁部,能够实现用于将车辆的门解锁的操作;和变更部,若在从上述车辆通过无线通信发送的规定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为第1灵敏度的情况下上述解锁部被操作,则变更为上述接收灵敏度比上述第1灵敏度高的第2灵敏度。

Description

便携器、驾驶辅助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便携器、驾驶辅助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记录有控制程序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8-52188号公开了一种能够实现车辆的驻车位置的微调的驻车辅助装置。
日本特开2018-52188号的技术执行驻车辅助控制,该驻车辅助控制通过车辆接收来自智能手机等远程终端的远程操作所涉及的信号来使车辆自动地驻车到目标位置。
这里,为了确定是车辆的合法用户的驾驶辅助操作,设想为以能够实现用于进行车辆的门的解锁以及上锁等的操作的便携器从车辆接收到规定信号为条件,来使根据上述的远程终端的操作而使车辆前进或者后退的驾驶辅助能够执行。然而,若持有便携器的用户从车辆离开了规定距离以上,则便携器无法接收规定信号,无法执行驾驶辅助。
为了在上述的情况下使便携器接收规定信号,可设想使持有便携器的用户接近至规定距离内、或者提高便携器的接收灵敏度以便能够接收规定信号,但前者需要接近至规定距离内,用户的便利性差。因此,为了在上述的情况下使便携器接收规定信号,优选后者的使便携器的接收灵敏度提高。
另外,在提高便携器的接收灵敏度的情况下,若将便携器所具备的用于将车辆的门上锁的上锁按钮被操作这一情况作为条件,则由于在用户识别为将门上锁了的状态下可能由不是合法用户的第三者进行基于门按钮的操作的门的解锁,所以从安全的观点考虑不优选。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以检测到进行车辆的门的上锁以及解锁的便携器为条件来执行驾驶辅助的情况下能够不破坏车辆的安全地确保用户的便利性的便携器、驾驶辅助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记录有控制程序的记录介质。
第1方式的便携器具备:解锁部,能够实现用于将车辆的门解锁的操作;和变更部,若在从上述车辆通过无线通信发送的规定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为第1灵敏度的情况下上述解锁部被操作,则变更为上述接收灵敏度比上述第1灵敏度高的第2灵敏度。
第1方式的便携器具备解锁部,该解锁部能够实现用于将车辆的门解锁的操作。而且,若在从车辆通过无线通信发送的规定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为第1灵敏度的情况下解锁部被操作,则变更部变更为接收灵敏度比第1灵敏度高的第2灵敏度。由此,在该便携器中,由于在识别为车辆的用户将门解锁了的状态下将接收灵敏度变更为第2灵敏度,所以在以检测到便携器为条件来执行驾驶辅助的情况下,能够不破坏车辆的安全地确保用户的便利性。
第2方式的便携器是在第1方式的基础上完成的,在从将上述接收灵敏度变更为上述第2灵敏度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上述变更部将上述接收灵敏度变更为上述第1灵敏度。
在第2方式的便携器中,在从将接收灵敏度变更为第2灵敏度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变更部将接收灵敏度变更为第1灵敏度。由此,在该便携器中,即便车辆的用户忘记了已将接收灵敏度变更为第2灵敏度,也会在经过规定时间后自动将接收灵敏度变更为第1灵敏度,所以能够减少对于车辆的安全风险。
第3方式的便携器是在第1或者第2方式的基础上完成的,具备能够实现用于将车辆的门上锁的操作的上锁部,若上述上锁部在上述接收灵敏度为上述第2灵敏度的情况下被操作,则上述变更部将上述接收灵敏度变更为上述第1灵敏度。
第3方式的便携器具备能够实现用于将车辆的门上锁的操作的上锁部。而且,若上锁部在接收灵敏度为第2灵敏度的情况下被操作,则变更部将接收灵敏度变更为第1灵敏度。由此,在该便携器中,由于能够根据便携器的操作来将接收灵敏度变更为第1灵敏度,所以通过在用户从车辆离开时将接收灵敏度变更为第1灵敏度,能够减少对于车辆的安全风险。
第4方式的驾驶辅助系统具备:第1~第3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便携器;能够与上述便携器实现无线通信的车辆;以及能够与上述车辆实现通信的用户终端,上述车辆在确认为上述便携器接收到发送出的规定信号的情况下,执行使上述车辆根据上述用户终端的操作而前进或者后退的驾驶辅助。
在第4方式的驾驶辅助系统中,车辆在确认为便携器接收到发送出的规定信号的情况下,执行使车辆根据用户终端的操作而前进或者后退的驾驶辅助。由此,在该驾驶辅助系统中,在车辆的用户位于车外的状况下,当以检测到便携器为条件来执行使车辆根据用户终端的操作而前进或者后退的驾驶辅助的情况下,能够不破坏车辆的安全地确保用户的便利性。
第5方式的控制方法使计算机执行下述处理:受理用于将车辆的门解锁的操作,若在从上述车辆通过无线通信发送的规定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为第1灵敏度的情况下进行了上述操作,则变更为上述接收灵敏度比上述第1灵敏度高的第2灵敏度。
第6方式是一种记录有控制程序的非暂时性记录介质。该控制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下述处理:受理用于将车辆的门解锁的操作,若在从上述车辆通过无线通信发送的规定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为第1灵敏度的情况下进行上述了操作,则变更为上述接收灵敏度比上述第1灵敏度高的第2灵敏度。
在本公开所涉及的便携器、驾驶辅助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记录有控制程序的记录介质中,当以检测到进行车辆的门的上锁以及解锁的便携器为条件而执行驾驶辅助的情况下,能够不破坏车辆的安全地确保用户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驾驶辅助系统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钥匙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钥匙的功能结构的例子的框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设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驾驶辅助系统的第1说明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驾驶辅助系统的第2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驾驶辅助系统10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驾驶辅助系统10的简要结构的图。
如图1所示,驾驶辅助系统10包括车辆20、电子钥匙50以及用户终端70。车辆20与电子钥匙50以及用户终端70的每一个相互能够无线通信。
车辆20可以是汽油车辆、混合动力车辆或者电动汽车中的任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车辆20为汽油车辆。
电子钥匙50是车辆20的用户所持有的便携设备,能够经由与车辆20的无线通信来进行车辆20的远程操作(例:门的上锁以及解锁)。电子钥匙50是“便携器”的一个例子。
用户终端70是车辆20的用户所持有的移动终端。作为一个例子,用户终端70可应用能够携带的个人计算机(笔记本PC)、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终端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用户终端70为智能手机。
接下来,对车辆20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车辆20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如图2所示,车辆20构成为包括车载器15、多个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30、LF(Low Frequency)发送部31、RF(Radio Frequency)接收部32、促动器33~36、麦克40、照相机41、声呐传感器42、输入开关43、监视器44、扬声器45以及GPS装置46。
车载器15构成为包括CPU21(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22(Read OnlyMemory)、RAM23(Random Access Memory)、存储部24、车内通信I/F(Inter Face)25、输入输出I/F26以及无线通信I/F27。CPU21、ROM22、RAM23、存储部24、车内通信I/F25、输入输出I/F26以及无线通信I/F27经由内部总线28连接为相互能够通信。
CPU21是中央运算处理单元,执行各种程序、控制各部。即,CPU21从ROM22或者存储部24读出程序,将RAM23作为工作区域来执行程序。CPU21根据记录于ROM22或者存储部24的程序来进行上述各构成的控制以及各种运算处理。
ROM22储存各种程序以及各种数据。RAM23作为工作区域来暂时存储程序或者数据。
存储部24由HDD(Hard Disk Drive)、SSD(Solid State Drive)或者闪存等存储装置构成,储存各种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存储部24储存有车辆20固有的ID(Identification)的信息亦即车辆ID信息。
车内通信I/F25是用于与ECU30连接的接口。该接口可使用基于CAN协议的通信标准。车内通信I/F25与外部总线29连接。
按车辆20的每个功能设置有多个ECU30,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对照ECU30A、驱动ECU30B、转向操纵ECU30C、制动ECU30D以及换挡ECU30E。
在对照ECU30A连接有LF发送部31以及RF接收部32。
LF发送部31是进行LF带的无线通信的通信单元,朝向后述的LF接收部65发送作为LF带的电波的LF信号。LF发送部31设置于车辆20的多个位置。LF信号是“规定信号”的一个例子。
RF接收部32是进行RF带的无线通信的通信单元,从后述的RF发送部66接收作为RF带的电波的RF信号。
在驱动ECU30B连接有促动器33。作为一个例子,促动器33包括电动马达以及发动机等。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驱动ECU30B控制促动器33,即便驾驶员不进行加速踏板的操作,也能够使车辆20行驶。
在转向操纵ECU30C连接有促动器34。作为一个例子,促动器34包括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转向操纵ECU30C控制促动器34,即便驾驶员不进行方向盘的操作,也能够使转向操纵轮转向,使车辆20转弯。
在制动ECU30D连接有促动器35。作为一个例子,促动器35包括通过电磁驱动力使制动器工作的制动促动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制动ECU30D控制促动器35,即便驾驶员不进行制动踏板的操作,也能够使车辆20停止。
在换挡ECU30E连接有促动器36。作为一个例子,促动器36包括进行驱动传动机构的挡位(D、R、P等)的切换、换挡锁定与换挡锁定解除之间的切换等的换挡促动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换挡ECU30E控制促动器36,即便驾驶员不进行换挡杆的操作,也能够切换挡位、设定换挡锁定、解除换挡锁定。
输入输出I/F26是用于与搭载于车辆20的麦克40、照相机41、声呐传感器42、输入开关43、监视器44、扬声器45以及GPS装置46通信的接口。
麦克40设置于车辆20的前柱或者前围板等,是对车辆20的用户发出的声音进行集音的装置。此外,麦克40也可以设置于后述的照相机41。
作为一个例子,照相机41构成为包括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影像传感器以及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影像传感器等固体拍摄元件。作为一个例子,照相机41设置于车辆20的前部,拍摄车辆前方。而且,作为一个例子,为了识别与在车辆前方行驶的前行车辆的车间距离、车道以及信号灯等而使用由照相机41拍摄到的图像。照相机41拍摄到的图像被存储于存储部24。此外,照相机41也可以构成为行车记录仪等其他用途的拍摄装置。另外,照相机41可以经由ECU30(例如照相机ECU)与车载器15连接。
声呐传感器42设置于车辆20的四个角等,是利用超声波来检测车辆20与障碍物的距离的装置。
输入开关43设置于仪表板、中控台、方向盘等,是输入驾驶员的手指涉及的操作的开关。作为输入开关43,例如能够采用按钮式的小键盘(ten key)以及触摸板等。
监视器44设置于仪表板(instrument panel)、仪表面板(meter panel)等,是用于显示车辆20的功能所涉及的工作的提议以及该功能的说明所涉及的图像的液晶监视器。监视器44可以设置为兼作输入开关43的触摸面板。
扬声器45设置于仪表板、中控台、前柱或者前围板等,是用于输出车辆20的功能所涉及的工作的提议以及该功能的说明所涉及的声音的装置。此外,扬声器45也可以设置于监视器44。
GPS装置46是测定车辆20的当前位置的装置。GPS装置46包括接收来自GPS卫星的信号的未图示的天线。此外,GPS装置46也可以经由与ECU30(例如多媒体ECU)连接的汽车导航系统来与车载器15连接。
无线通信I/F27是进行使用了Bluetooth(注册商标)的无线通信的通信单元,与后述的通信部77之间进行BLE(Bluetooth(注册商标)Low Energy)通信。
接下来,对电子钥匙50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电子钥匙50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如图3所示,电子钥匙50包括微型计算机60、LF接收部65、RF发送部66、上锁按钮67以及解锁按钮68。
微型计算机60构成为包括CPU61、ROM62、RAM63以及存储部64。在存储部64至少存储有用于执行后述的设定处理的控制程序64A和电子钥匙50固有的ID的信息亦即钥匙ID信息64B。
LF接收部65是进行LF带的无线通信的通信单元,从LF发送部31接收LF信号。
RF发送部66是进行RF带的无线通信的通信单元,向RF接收部32发送RF信号。
上锁按钮67是能够实现用于将车辆20的门上锁的操作的按钮。上锁按钮67是“上锁部”的一个例子。
解锁按钮68是能够实现用于将车辆20的门解锁的操作的按钮。解锁按钮68是“解锁部”的一个例子。
其中,因操作上锁按钮67而被上锁、或者因操作解锁按钮68而被解锁的门是驾驶位侧的驾驶位门、副驾驶位侧的副驾驶位门以及车辆20后部的后部门。
在电子钥匙50中,若上锁按钮67被操作,则RF发送部66发送包括将门上锁的上锁请求的RF信号。另外,在电子钥匙50中,若解锁按钮68被操作,则RF发送部66发送包括将门解锁的解锁请求的RF信号。
与此相对,在车辆20中,当接收到包括上锁请求的RF信号的情况下,车载器15控制未图示的门锁定装置以使全部的门处于上锁状态。另外,在车辆20中,当接收到包括解锁请求的RF信号的情况下,车载器15控制门锁定装置以使全部的门处于解锁状态。
另外,在车辆20中,不仅可通过对于电子钥匙50的操作来进行门的上锁以及解锁,还可通过持有电子钥匙50的用户对设置于驾驶位门以及副驾驶位门等的门按钮的操作来进行门的上锁以及解锁。该情况下,电子钥匙50基于接收到从车辆20发送出的LF信号这一情况而将RF信号发送至车辆20,来通知为在可接收的范围存在来自车辆20的LF信号。而且,若在车辆20接收到从电子钥匙50发送出的RF信号的情况下进行用户对于门按钮的操作,则车载器15控制门锁定装置以使全部的门处于上锁状态或者解锁状态。
这里,作为从车辆20发送的LF信号的接收灵敏度,电子钥匙50具有标准灵敏度和接收灵敏度比标准灵敏度高的高灵敏度这两种。标准灵敏度是“第1灵敏度”的一个例子,高灵敏度是“第2灵敏度”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平时被设定为标准灵敏度,但若解锁按钮68在处于标准灵敏度的情况下被操作,则从标准灵敏度变更为高灵敏度。若接收灵敏度成为高灵敏度,则即便与从车辆20发送的LF信号的信号强度相同,电子钥匙50也能够在比标准灵敏度更远离车辆20的位置接收LF信号。关于其详细内容将后述。
接下来,对电子钥匙50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电子钥匙50的功能结构的例子的框图。
如图4所示,电子钥匙50的CPU61具有变更部61A以及计量部61B作为功能结构。各功能结构通过CPU61读出存储于存储部64的控制程序64A并执行来实现。CPU61是处理器的一个例子。
若解锁按钮68在LF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为标准灵敏度的情况下被操作,则变更部61A变更为接收灵敏度比标准灵敏度高的高灵敏度。LF接收部65具有用于变更接收灵敏度的放大器,通过调整流动至放大器的电流量来使接收灵敏度变化。变更部61A通过增大流动至放大器的电流量来提高接收灵敏度,从标准灵敏度变更为高灵敏度。
另外,在从将LF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变更为高灵敏度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变更部61A将接收灵敏度变更为标准灵敏度。并且,若上锁按钮67在LF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为高灵敏度的情况下被操作,则变更部61A将接收灵敏度变更为标准灵敏度。如上述那样,在将接收灵敏度从高灵敏度变更为标准灵敏度的情况下,变更部61A通过减小流动至放大器的电流量来将接收灵敏度降低,从高灵敏度变更为标准灵敏度。
计量部61B具有计时器,该计时器对从接收灵敏度被设定为高灵敏度起的经过时间进行计量。每当计量该经过时间时,计量部61B都将计时器复位而开始计量。
接下来,对用户终端70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用户终端70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如图5所示,用户终端70具备CPU71、ROM72、RAM73、存储部74、输入部75、显示部76以及通信部77。各构成经由总线78连接为相互能够通信。
CPU71是中央运算处理单元,执行各种程序、控制各部。即,CPU71从ROM72或者存储部74读出程序,将RAM73作为工作区域来执行程序。CPU71根据记录于ROM72或者存储部74的程序来进行上述各构成的控制以及各种运算处理。
ROM72储存各种程序以及各种数据。RAM73作为工作区域来暂时存储程序或者数据。
存储部74由HDD、SSD或者闪存等存储装置构成,储存各种程序以及各种数据。
输入部75包括各种按钮、麦克以及照相机等,为了进行各种输入而被使用。
显示部76例如是液晶显示器,显示各种信息。显示部76采用触摸面板方式,还作为输入部75发挥功能。
通信部77是进行使用了Bluetooth(注册商标)的无线通信的通信单元,与无线通信I/F27之间进行BLE通信。
图6是表示设定电子钥匙50的接收灵敏度的设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通过CPU61从存储部64读出控制程序64A并在RAM63展开而执行,来进行设定处理。其中,进行设定处理之前的接收灵敏度被设定为标准灵敏度。
在图6所示的步骤S10中,CPU61对是否受理到高灵敏度的设定进行判定,在判定为受理到高灵敏度的设定的情况下(步骤S10:是),进入至步骤S11。另一方面,在通过CPU61判定为未受理到高灵敏度的设定的情况下(步骤S10:否),进入至步骤S16。作为一个例子,在由车辆20的用户操作了解锁按钮68的情况下,CPU61判定为受理到高灵敏度的设定。
在步骤S11中,CPU61将接收灵敏度设定为高灵敏度。然后,进入至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CPU61进行计时器设定。然后,进入至步骤S13。在作为计时器设定而将计时器复位之后,CPU61开始从接收灵敏度被设定为高灵敏度起的经过时间的计量。
在步骤S13中,CPU61对是否受理到高灵敏度的设定进行判定,在判定为受理到高灵敏度的设定的情况下(步骤S13:是),返回至步骤S12。另一方面,在通过CPU61判定为未受理到高灵敏度的设定的情况下(步骤S13:否),进入至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CPU61对是否受理到灵敏度的复位进行判定,在判定为受理到灵敏度的复位的情况下(步骤S14:是),进入至步骤S16。另一方面,在通过CPU61判定为未受理到灵敏度的复位的情况下(步骤S14:否),进入至步骤S15。作为一个例子,在由车辆20的用户操作了上锁按钮67的情况下,CPU61判定为受理到灵敏度的复位。
在步骤S15中,CPU61对从在步骤S12中开始计时器的计量起是否经过规定时间进行判定,在判定为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5:是),进入至步骤S16。另一方面,在通过CPU61判定为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5:否),返回至步骤S13。
在步骤S16中,CPU61将接收灵敏度设定为标准灵敏度。然后,结束设定处理。
接下来,对通过持有电子钥匙50的用户进行对于门按钮的操作来使车辆20的门上锁或者解锁的流程进行说明。以下,作为一个例子,对通过用户进行对于门按钮的操作而使车辆20的门解锁的流程进行说明。该门的解锁能够在车辆20对电子钥匙50的认证成功的情况下执行。
这里,例如如以下那样进行电子钥匙50的认证。对照ECU30A从LF发送部31朝向LF接收部65发送LF信号。若LF接收部65接收到LF信号,则电子钥匙50的CPU61从RF发送部66朝向RF接收部32发送包括钥匙ID信息64B的RF信号。
在将钥匙ID信息64B与存储于存储部24的车辆ID信息进行对照并取得了钥匙ID信息64B与车辆ID信息的匹配的情况下,对照ECU30A判定为电子钥匙50的认证成功。另一方面,当从LF信号的发送起在规定时间以内未接收到RF信号的情况下、或者未取得钥匙ID信息64B与车辆ID信息的匹配的情况下,对照ECU30A判定为电子钥匙50的认证失败。
图7是驾驶辅助系统10的第1说明图。图7示出了在LF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为标准灵敏度的情况下通过用户进行对于门按钮的操作来将车辆20的门解锁的状况。
这里,在图7中,车辆20A、车辆20B以及车辆20C这3台车辆20并列停车。另外,图7所示的用户U是车辆20A的驾驶员,进行对于车辆20A的门按钮的操作。并且,图7中虚线所示的范围R1表示在用户U所持有的电子钥匙50的LF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为标准灵敏度的情况下能够接收从车辆20A发送的LF信号的范围。
首先,为了将车辆20A的门解锁,用户U向车辆20A接近至范围R1内。若用户U进入至范围R1,则用户U所持有的电子钥匙50接收从车辆20A发送出的LF信号,将包括钥匙ID信息64B的RF信号发送至车辆20A。在将钥匙ID信息64B与存储于存储部24的车辆ID信息进行对照并取得了钥匙ID信息64B与车辆ID信息的匹配的情况下,接收到RF信号的车辆20A判定为电子钥匙50的认证成功。由此,能够通过对于车辆20A的门按钮的操作来将车辆20A的门解锁。
而且,用户U进行对于车辆20A的门按钮的操作。由此,车辆20A的车载器15控制门锁定装置以使全部的门处于解锁状态。
接下来,对由驾驶辅助系统10执行的车辆20的驾驶辅助进行说明。该驾驶辅助在车辆20的用户位于车外的状况下使车辆20根据用户终端70的操作来前进或者后退。与通过持有图7所示的电子钥匙50的用户进行的对于门按钮的操作来将车辆20的门解锁时同样,该驾驶辅助能够在车辆20对电子钥匙50的认证成功的情况下执行。车辆20对电子钥匙50的认证成功的情况是“确认为便携器接收到规定信号的情况”的一个例子。
图8是驾驶辅助系统10的第2说明图。图8示出了进行在LF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为高灵敏度的情况下使车辆20根据用户终端70的操作而前进的驾驶辅助(以下,称为“远程出库”)的状况。其中,省略图8中的与图7的共通部分的说明。这里,在驾驶辅助系统10中,能够将从车辆20发送至电子钥匙50的LF信号称为用于执行使车辆20根据用户终端70的操作而前进或者后退的驾驶辅助的信号。
在图8中,基于用户U操作了解锁按钮68而将接收灵敏度变更为高灵敏度,能够接收从车辆20A发送的LF信号的范围成为比图7所示的范围R1宽广的范围R2。其中,在图8中,基于用户U操作了解锁按钮68这一情况,车辆20A的全部的门成为解锁状态。
在图8中,由于用户U存在于范围R2内,所以用户U不进一步接近车辆20A,用户U所持有的电子钥匙50接收从车辆20A发送出的LF信号。然后,电子钥匙50将包括钥匙ID信息64B的RF信号发送至车辆20A。在接收到RF信号的车辆20A将钥匙ID信息64B与存储于存储部24的车辆ID信息进行对照并取得了钥匙ID信息64B与车辆ID信息的匹配的情况下,判定为电子钥匙50的认证成功。由此,能够执行远程出库作为驾驶辅助。
在电子钥匙50的认证成功之后,用户U进行对于用户终端70的规定的应用的操作,从用户终端70向车辆20A发送远程出库的操作信号。在接收到操作信号的车辆20A中,驱动ECU30B、转向操纵ECU30C、制动ECU30D以及换挡ECU30E基于操作信号来控制各促动器33~36,使车辆20A沿箭头A的方向前进至规定位置。其中,车辆20A的车载器15基于车辆20A根据用户终端70的操作而前进了这一情况来控制门锁定装置以使全部的门处于上锁状态。
当车辆20A停止在规定位置之后,用户U操作解锁按钮68,将车辆20A的门解锁。通过以上的工序,远程出库结束。
此外,在进行远程出库的情况下,可以在车辆20停止在规定位置之后不受理用户对解锁按钮68的操作就将车辆20的门解锁。该情况下,当在基于操作了解锁按钮68而使车辆20的全部的门处于解锁状态之后执行了远程出库的情况下,车载器15基于车辆20停止在规定位置来控制门锁定装置以使全部的门处于解锁状态。并且,在远程出库中,当不受理用户对解锁按钮68的操作就将车辆20的门解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车辆20、电子钥匙50以及用户终端70的至少1个来报告表示为门被解锁了的信息。
另外,当在远程出库中车辆20前进的期间从电子钥匙50接收到包括上锁请求的RF信号或者包括解锁请求的RF信号的情况下,制动ECU30D控制促动器35来使车辆20停止。
这里,在驾驶辅助系统10中,并不局限于电子钥匙50的LF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为高灵敏度的情况,在是标准灵敏度的情况下也能够执行远程出库。不过,在接收灵敏度为标准灵敏度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在接近至能够接收LF信号的范围亦即范围R1之后,需要为了空出前进路而从车辆20离开,用户的便利性差。因此,在执行远程出库的情况下,优选将电子钥匙50的LF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变更为高灵敏度。
如上述那样,电子钥匙50具备能够实现用于将车辆20的门解锁的操作的解锁按钮68。而且,若解锁按钮68在从车辆20通过无线通信发送的LF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为标准灵敏度的情况下被操作,则电子钥匙50的CPU61变更为接收灵敏度比标准灵敏度高的高灵敏度。由此,由于在该电子钥匙50中在识别为车辆20的用户将门解锁了的状态下将接收灵敏度变更为高灵敏度,所以在以检测到电子钥匙50为条件来执行驾驶辅助的情况下,能够不破坏车辆20的安全地确保用户的便利性。
另外,在电子钥匙50中,当从将接收灵敏度变更为高灵敏度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CPU61将接收灵敏度变更为标准灵敏度。由此,由于在该电子钥匙50中即便车辆20的用户忘记已将接收灵敏度变更为高灵敏度,也在经过规定时间后自动将接收灵敏度变更为标准灵敏度,所以能够减少对于车辆20的安全风险。
另外,电子钥匙50具备能够实现用于将车辆20的门上锁的操作的上锁按钮67。而且,若上锁按钮67在接收灵敏度为高灵敏度的情况下被操作,则电子钥匙50的CPU61将接收灵敏度变更为标准灵敏度。由此,由于在该电子钥匙50中能够根据电子钥匙50的操作来将接收灵敏度变更为标准灵敏度,所以通过在用户从车辆20离开时将接收灵敏度变更为标准灵敏度,能够减少于车辆20的安全风险。
而且,驾驶辅助系统10具备:上述的电子钥匙50;能够与该电子钥匙50实现无线通信的车辆20;以及能够与该车辆20实现通信的用户终端70。在驾驶辅助系统10中,车辆20在作为确认为电子钥匙50接收到发送出的LF信号的情况而电子钥匙50的认证成功的情况下,执行使车辆20根据用户终端70的操作来前进或者后退的驾驶辅助。由此,在该驾驶辅助系统10中,在车辆20的用户位于车外的状况下,当以检测到电子钥匙50为条件来执行使车辆20根据用户终端70的操作而前进或者后退的驾驶辅助的情况下,能够不破坏车辆20的安全地确保用户的便利性。
另外,上述的电子钥匙50能够通过上锁按钮67的操作来实现车辆20的门的上锁以及LF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向标准灵敏度的变更双方,能够通过解锁按钮68的操作来实现车辆20的门的解锁以及LF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向高灵敏度的变更双方。这样,由于电子钥匙50未搭载能够实现用于变更LF信号的接收灵敏度的操作的专用的按钮,所以通过使用了现有的按钮的简略结构能够变更LF信号的接收灵敏度。
(其他)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上锁按钮67以及解锁按钮68作为电子钥匙50的按钮,但除此之外还可设置其他按钮。例如,作为电子钥匙50的按钮,可以设置用于将车辆20的尾门开闭的开闭按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便携器的一个例子是电子钥匙50,但并不局限于此,便携器的一个例子也可以是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终端等便携终端。例如,在便携器的一个例子是移动终端的情况下,在驾驶辅助系统10中,可以将用户终端70作为便携器的一个例子,也可以将与用户终端70不同的移动终端作为便携器的一个例子。另外,在便携器的一个例子是移动终端的情况下,显示于移动终端的画面的图标成为上锁部以及解锁部的一个例子。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变更了电子钥匙50的LF信号的接收灵敏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车辆20、电子钥匙50以及用户终端70的至少1个来报告表示为接收灵敏度被变更了的变更信息。另外,在将接收灵敏度变更为高灵敏度的情况下和变更为标准灵敏度的情况下,可以报告不同的变更信息。例如,若在变更了接收灵敏度的情况下从电子钥匙50输出规定的声音,则可以在接收灵敏度被变更为高灵敏度时输出高音、在接收灵敏度被变更为标准灵敏度时输出低音。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由CPU61读入软件(程序)来执行的设定处理也可以由CPU以外的各种处理器执行。作为该情况下的处理器,可例示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等在制造后能够变更电路结构的具有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以及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等为了执行特定的处理而被设计成专用的电路结构的处理器亦即专用电路等。另外,设定处理可以由这些各种处理器中的1个执行,也可以由同种类或者不同种类的2个以上的处理器的组合(例如多个FPGA、以及CPU与FPGA的组合等)来执行。另外,这些各种处理器的硬件构造更具体是组合了半导体元件等电路元件的电路。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控制程序64A被预先存储(安装)于存储部64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限定于此。控制程序64A也可以以记录于CD-ROM(Compact Disk ReadOnly Memory)、DVD-ROM(Digital Versatile Disk Read Only Memory)以及USB(Universal Serial Bus)存储器等记录介质的方式来提供。另外,控制程序64A也可以是经由网络从外部装置下载的方式。

Claims (8)

1.一种便携器,其中,具备:
解锁部,能够实现用于将车辆的门解锁的操作;和
变更部,若在从所述车辆通过无线通信发送的规定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为第1灵敏度的情况下所述解锁部被操作,则变更为所述接收灵敏度比所述第1灵敏度高的第2灵敏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器,其中,
在从将所述接收灵敏度变更为所述第2灵敏度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所述变更部将所述接收灵敏度变更为所述第1灵敏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器,其中,
所述便携器具备能够实现用于将车辆的门上锁的操作的上锁部,
若所述上锁部在所述接收灵敏度为所述第2灵敏度的情况下被操作,则所述变更部将所述接收灵敏度变更为所述第1灵敏度。
4.一种驾驶辅助系统,其中,具备:
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器;
能够与所述便携器实现无线通信的车辆;以及
能够与所述车辆实现通信的用户终端,
所述车辆在确认为所述便携器接收到发送出的规定信号的情况下,执行使所述车辆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操作而前进或者后退的驾驶辅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驾驶辅助系统,其中,
确认为所述便携器接收到所述规定信号的情况是所述车辆对所述便携器的认证成功的情况。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驾驶辅助系统,其中,
所述车辆基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操作而前进了这一情况来控制门锁定装置以使全部的门处于上锁状态。
7.一种控制方法,其中,由计算机执行下述处理:
受理用于将车辆的门解锁的操作,
若在从所述车辆通过无线通信发送的规定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为第1灵敏度的情况下进行了所述操作,则变更为所述接收灵敏度比所述第1灵敏度高的第2灵敏度。
8.一种非暂时性记录介质,其中,
所述非暂时性记录介质记录有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下述处理的控制程序:
受理用于将车辆的门解锁的操作,
若在从所述车辆通过无线通信发送的规定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为第1灵敏度的情况下进行了所述操作,则变更为所述接收灵敏度比所述第1灵敏度高的第2灵敏度。
CN202211102885.7A 2021-09-30 2022-09-09 便携器、驾驶辅助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Pending CN1158919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61299 2021-09-30
JP2021161299A JP2023050929A (ja) 2021-09-30 2021-09-30 携帯機、運転支援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1978A true CN115891978A (zh) 2023-04-04

Family

ID=85706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02885.7A Pending CN115891978A (zh) 2021-09-30 2022-09-09 便携器、驾驶辅助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94573A1 (zh)
JP (1) JP2023050929A (zh)
CN (1) CN115891978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94573A1 (en) 2023-03-30
JP2023050929A (ja) 202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71406B1 (ko) 차량 탑재 장치 및 인증 시스템
JP2020090887A (ja) 車両及び携帯情報端末
US10377234B2 (en) Vehicle igni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3854341A (zh) 无手操作型电动车尾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2459537B1 (ko) 차량의 도어 개방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6520735B2 (ja) 車両用通信システム、車載機及び携帯機
CN110780667A (zh) 使用无人机辅助车辆自主驾驶的系统和方法
WO2019058611A1 (ja) 携帯端末及び遠隔操作方法
JP4867706B2 (ja) 車両のスマートキーレス装置
CN112277966A (zh) 车辆
CN112061110A (zh) 远程挂车操纵辅助
US20240034270A1 (en) Vehicl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rogram
JP7031208B2 (ja) 車両用照合システム、車両用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CN115891978A (zh) 便携器、驾驶辅助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US20200307556A1 (en) Vehicle control device, vehicle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7000401B2 (ja) 車両制御装置、車両、車両制御装置の動作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7138336A1 (ja) 車両用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携帯機
KR20150110931A (ko) 차량 도난 사고 방지 시스템
US20190118773A1 (en) User authentication system, user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server
JP6417798B2 (ja) 車両駆動装置
JP2022012634A (ja) 携帯端末、携帯端末位置判定システム及び携帯端末位置判定方法
JP2022066824A (ja) ドア制御装置
US20240144758A1 (en) Vehicle control device, vehicle, vehicle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on which a program is recorded
JP6914312B2 (ja) 運転環境設定システム
US11961351B2 (en) Vehicle, judg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on which computer program is recorde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