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1441A - 墨水补充容器 - Google Patents

墨水补充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91441A
CN115891441A CN202211199784.6A CN202211199784A CN115891441A CN 115891441 A CN115891441 A CN 115891441A CN 202211199784 A CN202211199784 A CN 202211199784A CN 115891441 A CN115891441 A CN 1158914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valve
flow path
inlet flow
ink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997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水谷忠弘
小泉义弘
大屋瞬
长岛巧
渡边匡史
山口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20826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05171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891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14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36Protection of cartridges or parts thereof, e.g. t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拔下墨水补充容器时,减少墨水的滴落的墨水补充容器。该墨水补充容器经由墨水入口流路部件与打印机的墨罐连通,从而向所述墨罐补充墨水,该墨水补充容器具备:容器主体;具备筒部的墨水出口形成部;具备安装在筒部内的阀芯和将阀芯在墨水出口的中心轴的方向上朝向墨水出口施力的弹簧的弹簧阀;以及安装在筒部内,且具有在闭阀状态下具有与阀芯接触的密封端的密封部件,密封部件具有圆筒状的内周壁和从内周壁向中心延伸的弹性膜部,在弹性膜部形成有通过包含中心的中心部的狭缝状的间隙。

Description

墨水补充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墨水补充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墨水喷射装置的一例,已知通过从打印头向印刷用纸等印刷介质喷出墨水而能够以墨水在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的喷墨打印机。在这样的喷墨打印机中,存在向墨罐补充墨水而被使用的墨水补充型的喷墨打印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为了向墨水补充型的墨罐补充墨水而被使用的墨水补充容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144281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的墨水补充容器中,在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拔下墨水补充容器时,在减少墨水从墨水出口的滴落这一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了一种墨水补充容器,其经由墨水入口流路部件与打印机的墨罐连通,从而向所述墨罐补充墨水,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设置于所述墨罐、且具有由分隔件分隔的多个流路。该墨水补充容器具备:容器主体,其构成为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其与所述容器主体连接,且具备具有墨水出口的筒部;弹簧阀,其具备安装在所述筒部内的阀芯和将所述阀芯在所述墨水出口的中心轴的方向上朝向所述墨水出口施力的弹簧,所述弹簧阀通过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向与所述施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所述阀芯而成为开阀状态,通过从所述墨水出口拔下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而成为闭阀状态;以及密封部件,其安装在所述筒部内,且具有在所述闭阀状态下与所述阀芯接触的密封端,所述密封部件具有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圆筒状的内周壁和从所述内周壁向所述中心延伸的弹性膜部,在所述弹性膜部上形成有穿过包含所述中心的中心部的狭缝状的间隙。
(2)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了一种墨水补充容器,其经由墨水入口流路部件与打印机的墨罐连通,从而向所述墨罐补充墨水,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设置于所述墨罐、且具有由分隔件分隔的多个流路。该墨水补充容器具备:容器主体,其构成为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其与所述容器主体连接,且具备具有墨水出口的筒部;弹簧阀,其具备安装在所述筒部内的阀芯和将所述阀芯在所述墨水出口的中心轴的方向上朝向所述墨水出口施力的弹簧,所述弹簧阀通过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向与所述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所述阀芯而成为开阀状态,通过从所述墨水出口拔下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而成为闭阀状态;以及密封部件,其安装在所述筒部内,且具有在所述闭阀状态下与所述阀芯接触的密封端,所述密封部件由弹性材料构成,且具有通过多个狭缝状的间隙而分离的多个羽状部,所述多个狭缝状的间隙从所述墨水出口侧在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观察而从中心部向放射方向延伸。
(3)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提供了一种墨水补充容器,其经由墨水入口流路部件与打印机的墨罐连通,从而向所述墨罐补充墨水,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设置于所述墨罐、且具有由分隔件分隔的多个流路。该墨水补充容器具备:容器主体,其构成为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其与所述容器主体连接,且具备具有墨水出口的筒部;弹簧阀,其具备安装在所述筒部内的阀芯和将所述阀芯在所述墨水出口的中心轴的方向上朝向所述墨水出口施力的弹簧,所述弹簧阀通过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向与所述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所述阀芯而成为开阀状态,通过从所述墨水出口拔下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而成为闭阀状态;以及密封部件,其安装在所述筒部内,且在所述闭阀状态下与所述阀芯接触而密封,所述密封部件构成为,具有在所述开阀状态下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外周侧面接触而密封的密封凸部,在从所述开阀状态向所述闭阀状态转移时,在解除所述密封凸部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密封之后,解除所述阀芯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使用墨水补充容器向墨罐补充墨水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墨水补充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出口阀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墨水入口流路部件插入到出口阀单元内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密封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墨水补充容器的正置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罐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从墨水补充容器向墨罐补充墨水的补充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拔下墨水补充容器时的第一剖视图。
图12是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拔下墨水补充容器时的第二剖视图。
图13是关闭盖时的墨水补充容器的剖视图。
图14是盖的开封中途的墨水补充容器的剖视图。
图15是将盖全开封时的墨水补充容器的剖视图。
图16是实施有开孔加工的密封部件的羽状部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7是实施有凹凸加工的密封部件的羽状部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8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4中的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在前端具有台阶的第一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在前端具有台阶的第二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立体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密封凸部的剖视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开阀状态的密封凸部的位置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墨水入口流路部件从图22的状态向前端侧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墨水入口流路部件与密封部件的接触被解除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5是表示墨水入口流路部件与凸部的接触被解除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6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9的密封部件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00:打印机;110:箱体;160:墨罐容纳单元;162:盖子;164:密封盖部件;165:密封盖;200:墨水补充容器;300:容器主体;312:外螺纹;400:墨水出口形成部;410:管状流路部;411:补充流路;420:筒部;450:嵌合部;460:墨水出口;500:出口阀单元;510、510A、510B、510C:密封部件;510h:密封部件通孔;511:内周壁;512:弹性膜部;513:间隙;517:阀箱体;517A:防脱落部;517B:卡合部;520:阀芯;524:圆筒部;526:凸部;526A:分隔接触部;526B:倾斜面;530:弹簧部件;535:弹簧阀;600:盖;601:密封部;602:突起;700、700L、700S:墨罐;710、710A: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B:第一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C:第二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1:流路;714、714A:分隔壁;721:罐内流路;750:凹部;760:墨水容纳室;Ap:间隙;Ba:根部;Be:间隙;C:中心轴;CP:中心;D1:前端侧方向;D2:后端侧方向;Eg:密封端;Fh:孔;Fp:羽状部;Fpe:中心部侧前端;Ho:通孔;Ot:凹凸;St、To:密封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00的立体图。该打印机100是将墨水喷出到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的喷墨打印机。在图1中绘制有相互正交的XYZ轴。X轴与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对应,Y轴与打印机100的进深方向对应,Z轴与打印机100的高度方向对应。打印机100设置在由X轴方向和Y轴方向规定的水平的设置面上。另外,“X轴方向”是表示将+X方向和-X方向合起来的概念。同样地,“Y轴方向”是表示将+Y方向和-Y方向合起来的概念,“Z轴方向”是表示将+Z方向和-Z方向合起来的概念。
打印机100具有箱体110。在箱体110的内部,设置有能够在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移动的托架(省略图示)。在托架上,设置有将墨水喷出到印刷介质上的打印头。在箱体110的前面的一端,设置有容纳多个墨罐700S、700L的墨罐容纳单元160。墨罐容纳单元160在其上部具有能够开闭的盖子162。另外,墨罐700S是小容量的罐,墨罐700L是大容量的罐。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不区别两者而简称为“墨罐700”。各墨罐700通过管(省略图示)与托架的打印头连接。即,墨罐700是未载置在打印机100的托架上的定置型的墨罐。另外,各墨罐700是在墨水余量降低的情况下从墨水补充容器补充墨水的墨水补充型的墨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墨罐700是定置型的墨罐,但也可以是搭载在打印机100的托架上的墨罐700。
图2是表示使用墨水补充容器200向墨罐700补充墨水的状态的立体图。各墨罐700的前表面由透明部件形成,能够从外部目视各墨罐700的墨水余量。在墨水余量变少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能够打开盖子162,从墨罐700的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补充墨水。
在各墨罐700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向墨罐700补充墨水的筒状的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墨罐容纳单元160具备密封盖部件164,该密封盖部件164具有用于密封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前端的密封盖165。在不向墨罐700补充墨水的状态下,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顶端被密封盖部件164的密封盖165密封。在向墨罐700补充墨水时,将密封盖部件164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拆下,向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位置插入墨水补充容器200的前端部而补充墨水。在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周围,设置有与墨水补充容器200的嵌合部(后述)嵌合的两个凹部750。这些凹部750具有以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为中心180度的旋转对称的形状。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墨水的补充”的用语的含义是向墨罐700供给墨水而增加墨水余量的动作。但是,不需要通过“墨水的补充”将墨罐700充满墨水。另外,“墨水的补充”也包括在打印机100的初次使用时向空的墨罐700填充墨水的动作。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墨水补充容器200的分解立体图。墨水补充容器200具有能够容纳墨水的容器主体300、形成墨水出口460的墨水出口形成部400、出口阀单元500和安装在墨水出口形成部400上的盖600。将墨水补充容器200的盖600侧即上端侧称为“前端侧”,将容器主体300侧即下端侧称为“后端侧”。容器主体300是在前端侧具有开口的中空圆筒状的容器。在位于容器主体300的前端的小径部分,设置有用于安装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外螺纹312。另外,在本发明中,将与墨水补充容器200的中心轴C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从中心轴C朝向外侧的方向称为“径向”。
在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前端,设置有墨水出口460。墨水出口形成部400与容器主体300连接,且具备具有墨水出口460的筒部420。在筒部420内,安装有出口阀单元500。因此,出口阀单元500也可以视为构成墨水出口形成部400的一部分的部件。阀箱体517在筒部420内以与筒部420之间在半径方向上设置间隙的方式安装。在向墨罐700补充墨水时,墨罐700的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图2)被插入墨水出口460内。
出口阀单元500构成为在不向墨罐700补充墨水的非补充状态下密封墨水出口460,从而墨水不会泄漏到外部,并构成为在向墨罐700补充墨水的补充状态下解除密封,从而墨水流入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
如图3所示,出口阀单元500具有阀箱体517、密封部件510和弹簧阀535。图4是出口阀单元500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插入到出口阀单元500内的状态的立体图。
阀箱体517能够供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插拔。如图4所示,阀箱体517在前端侧具有防止密封部件510的脱落的防脱落部517A和与筒部420卡合的卡合部517B。由此,由于能够以出口阀单元500单体进行装卸,因此制造容易,另外,也能够进行以出口阀单元500单体的输送,进而在对墨水补充容器200进行再利用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更换。如图5所示,阀箱体517具有在与轴向相交的方向上贯通的通孔Ho。通孔Ho是在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半径方向上贯通阀箱体517的侧壁的孔,也形成为在轴向上延伸。另外,通孔Ho与阀箱体517和筒部420之间的半径方向的间隙连通。
弹簧阀535具有阀芯520和弹簧部件530。如图3~图5所示,弹簧部件530收纳在阀箱体517内。弹簧部件530被收纳在阀箱体517内的、在轴向上的后端侧。弹簧部件530例如可以由金属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部件530是螺旋弹簧。弹簧部件530将阀芯520朝向墨水出口460在轴向上进行施力。
阀芯520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地安装在阀箱体517。阀芯520具有圆筒部524和凸部526。阀芯520具有在作为大致圆筒状的部件的圆筒部524的端面配置有凸部526的结构。圆筒部524与阀箱体517的内侧面对置。圆筒部524构成为能够在阀箱体517的内侧面被引导而滑动。因此,会良好地进行阀芯520的开闭动作。关于阀芯520的开阀状态和闭阀状态将在后面叙述。阀芯520例如可以由聚乙烯、聚丙烯这样的热塑性树脂形成。如图4所示,阀芯520的凸部526具有分隔接触部526A,该分隔接触部526A具有能够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后述的分隔壁714抵接的圆形的端面。凸部526形成为,在轴向上,与具有分隔接触部526A的前端侧相比,在后端侧与轴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截面积变大。另外,分隔接触部526A具有圆形的端面,但并不限于圆形的端面,只要发挥本发明的作用效果,也可以具有椭圆形的端面等其他任意形状的端面。
阀芯520能够取“闭阀状态”和“开阀状态”。具体而言,阀芯520被弹簧部件530朝向密封部件510施力。通过该施力,若圆筒部524与密封部件510接触,则成为“闭阀状态”。在该“闭阀状态”下,通过圆筒部524与密封部件510接触,从而轴向的开口闭塞。另外,阀芯520被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向与弹簧部件530的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通过该推压,若圆筒部524离开密封部件510,则成为“开阀状态”。在该“开阀状态”下,通过圆筒部524离开密封部件510,从而在轴向上产生开口。
图6是密封部件510的立体图。密封部件510具有大致环状的形状。密封部件510例如可以由具有橡胶弹性的橡胶部件(弹性体)形成。密封部件510具有能够供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插拔的开口。密封部件510安装在筒部420内。如图3所示,密封部件510在轴向上比弹簧部件530更位于前端侧。
如图6所示,密封部件510具有在“闭阀状态”下与阀芯520接触的密封端Eg。密封部件510在中心部具有密封部件通孔510h。密封部件510具有通过六个狭缝状的间隙Ap而分离的六个羽状部Fp,该间隙Ap从成为墨水出口侧的前端侧在轴向观察而从中心部向放射方向延伸。因此,在将墨水补充容器200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拔下时,将要从弹性变形复原的羽状部Fp阻挡了墨水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上升,从而能够减少墨水的滴落。另外,通过狭缝状的间隙Ap的毛细管作用容易保持墨水,从而能够使墨水难以滴落。
从羽状部Fp的根部到中心部侧前端为止的放射方向的长度La比从中心轴的方向上的密封部件510的羽状部Fp的根部到密封端Eg为止的长度Lc短。因此,在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推压阀芯520而打开的“开阀状态”下,容易避免弹性变形的羽状部Fp的前端妨碍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流路和容器主体300内的墨水以及气体的流通。
从间隙Ap的放射方向的中心部到端部为止的长度Lb比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中心轴的轴心到外周为止的半径短。具体而言,由于长度Lb短,因此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以被紧固的状态被插入。因此,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与羽状部Fp的根部的密封性提高,从而墨水难以泄漏。
除了出口阀单元500以外的墨水补充容器200的部件例如可以由聚乙烯、聚丙烯这样的热塑性树脂形成。
如图3所示,在墨水出口460的周围,设置有两个嵌合部450。这些嵌合部450是通过与设置在墨罐700的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周围的凹部750(图2)嵌合而进行墨水补充容器200的定位的定位部件。定位是指,例如,使得用于补充黄色墨水的墨水补充容器200与对应于容纳黄色墨水的墨罐700的凹部750嵌合,用于补充品红色墨水、青色墨水等其他颜色的墨水的墨水补充容器200无法与之嵌合,从而防止墨水的误注入的功能和如后所述,使墨水补充容器的墨水注入姿势稳定化的功能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墨水的误注入防止功能不仅是墨水的颜色,例如对于黑色墨水,也可以是防止染料墨水和颜料墨水的误注入的功能。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两个嵌合部450具有以墨水补充容器200的中心轴C为中心180度的旋转对称的形状。同样地,设置在墨罐700的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周围的凹部750也具有以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为中心180度的旋转对称的形状。在补充墨水时,通过墨水补充容器200的嵌合部450与墨罐700的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周围的凹部750嵌合,从而墨水补充容器200的朝向被限定为作为180度的旋转对称的两个朝向。其结果是,能够在墨水补充时将墨水补充容器200维持在稳定的姿势。但是,嵌合部450可以省略。
图7是墨水补充容器200的正置状态下的主视图,图8是其俯视图。“墨水补充容器200的正置状态”是表示将容器主体300的底部在下置于桌子等水平面上的状态。如上述的图2所示,墨水向墨罐700的补充是以使墨水补充容器200的前端侧朝下的倒置姿势而进行。另外,图7以及图8是拆下盖600的状态。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罐700的立体图。墨罐700的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从墨罐700向上方突出。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具有两个流路711、712。两个流路711、712由分隔壁714划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前端面是平坦的,两个流路711、712分别在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前端面开口。另外,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前端面的一部分相当于分隔壁714的端部。在补充墨水时,墨水补充容器200的嵌合部450与墨罐700的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周围的凹部750嵌合,进行墨水补充容器200的周向的定位。由此,两个流路711、712分别与向下方的墨水容纳室760内突出的两个罐内流路721、722连通。这些罐内流路721、722的下端延伸到比墨水容纳室760的顶壁更靠下方的位置。其理由是,由于在从墨水补充容器200向墨罐700补充墨水时,在墨水容纳室760内的液位到达罐内流路721、722的下端的时刻,气液交换停止,随之墨水的补充也停止,因此墨水的补充作业容易。
图10是表示从墨水补给容器200向墨罐700补给墨水的补给状态的剖视图。在该补充状态下,墨水补充容器200取倒置姿势,从墨水补充容器200的后端朝向前端的方向作为前端侧方向D1而示出,是墨水补充容器200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连接的方向。另外,从墨水补充容器200的前端朝向后端的方向作为后端侧方向D2而示出,是墨水补充容器200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拔下的方向。另外,在图10中,仅表示墨水补充容器200以及墨罐700的各自的一部分。
在如图10所示的补充状态下,筒部420以在筒部420的内侧面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供羽状部Fp侵入的间隙Be的方式形成。因此,减轻了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插拔的摩擦阻抗,墨水补充容器200向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连接和脱离变得容易。另外,若通过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插入而使羽状部Fp扩展,则羽状部Fp进入间隙Be,但在图10中,为了便于图示,示出有羽状部Fp没有侵入间隙Be的状态。
墨罐700的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经由密封部件510的开口插入到管状流路部410。管状流路部410构成为筒部420的内部的流路空间。比管状流路部410的半径方向的中心靠筒部420的内周面侧的流路(也称为“补充流路”)通过阀芯520的凸部526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分隔壁714抵接,从而划分为由阀箱体517和筒部42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形成的两个补充流路411、412。形成补充流路411、412的间隙也可以包括容纳于阀箱体517的阀芯520以及弹簧部件530与筒部420的内周面之间的、经由通孔Ho的间隙。因此,间隙也可以说是出口阀单元500与筒部420的内周面之间的经由通孔Ho的间隙。另外,如后所述,在墨水的补充状态下,两个补充流路411、412的一个作为墨水的流路使用,另一个作为空气的流路利用。其结果是,墨水补充容器200能够一边与墨罐700进行气液交换一边进行墨水的补充。在利用气液交换进行墨水的补充时,不需要对容器主体300进行挤压。这样,也将不挤压容器主体300而能够进行墨水的补充的墨水补充容器的种类称为“非挤压型”。另外,管状流路部410的流路不需要经由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流路711、712以及阀箱体517的通孔Ho而被划分为两个补充流路411、412,也可以形成为一个补充流路。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设置为如后述的图19、图20所示。另外,也可以通过使阀芯520的凸部526与将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分隔为三个以上的流路的分隔壁714抵接,从而将管状流路部410划分为三个以上的补充流路。
出口阀单元500构成为,在补充状态下,比管状流路部410的半径方向的中心靠筒部420的内周面侧的补充流路411、412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两个流路711、712连通。另外,为了通过补充流路411、412和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两个流路711、712的连通从而气液出入,需要出口阀单元500为能够经由通孔Ho的“开阀状态”。
阀芯520的凸部526设置在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分隔壁714对置的位置。在补充状态下,阀芯520的凸部526被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推压而向容器主体300侧后退,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两个流路711、712经由通孔Ho与比管状流路部410的半径方向的中心靠筒部420的内周面侧的补充流路411、412分别连通。成为这种状态的是上述的“开阀状态”。其结果是,允许容器主体300内的墨水经由补充流路411、412流入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在图10中,实线的箭头表示墨水的流动,虚线的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这样,在补充状态下,能够一边利用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两个流路711、712和管状流路部410的两个补充流路411、412进行气液交换,一边从墨水补充容器200向墨罐700有效地补充墨水。为了顺利地进行该气液交换,优选将管状流路部410的补充流路划分为多个补充流路。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墨水入口流路也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构成为,在补充状态下,多个补充流路的一个以上与多个墨水入口流路的一个以上连通,并且多个补充流路的其他一个以上与多个墨水入口流路的其他一个以上连通。
如上所述,凸部526形成为,在轴向上,与具有分隔接触部526A的前端侧相比,在后端侧上与轴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截面积变大。由此,由于与分隔壁714接触的一侧的截面积比后端侧的截面积小,因此难以妨碍墨水向多个流路的流入、空气的流出,从而能够进行顺利的气液交换。另外,由于后端侧变粗,因此能够保持阀芯520的凸部526与分隔壁714接触时的强度,能够良好地保持分隔功能。
如图4以及图10所示,阀芯520的凸部526具有从前端侧向后端侧扩大的倾斜面526B。因此,由于气体和液体沿着倾斜面526B流动,因此相互干涉的部分变少,且能够通过顺利的气液交换,从而迅速的液体补充成为可能。
如图10所示,阀箱体517的后端侧的至少中心部被封闭。因此,能够防止气液的干涉,且能够顺利地进行气液交换,从而能够进行迅速的墨水补充。
图11是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拔下墨水补充容器200时的第一剖视图。图12是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拔下墨水补充容器200时的第二剖视图。如图11所示,羽状部Fp形成为,在轴向上,中心部侧前端Fpe比根部Ba更位于后端侧方向D2侧,截面形状呈圆弧状。根据该形态,即使将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插入后端侧而推压羽状部Fp,与相对于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不倾斜的形状的羽状部相比,由于难以产生羽状部Fp的习惯性变形,因此复原力难以降低,能够良好地保持墨水保持力。
如图11所示,密封端Eg和圆筒部524在轴向上相接。图12是从图11的状态进一步将墨水补充容器200向后端侧拉出的状态,阀芯520以及羽状部Fp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在轴向上分离。在如图10所示的墨水补充时,墨水附着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外周侧面。在从该状态向如图11所示的拔下状态转移时,墨水出口460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顶部之间的墨水的连接被从弹性变形复原的过程的羽状部Fp隔断。该墨水在羽状部Fp上从半径方向上的中心侧朝向外侧传递,被羽状部Fp的根部接住并保持。因此,在从图12的状态进一步将墨水补充容器200向后端侧方向D2拉出,墨水补充容器200与墨罐700完全分离时,该墨水难以泄漏到墨水补充容器200以及墨罐700的外部。
图13是关闭盖600时的墨水补充容器200的剖视图。图14是盖600的开封中途的墨水补充容器200的剖视图。图15是将盖600全开封时的墨水补充容器200的剖视图。在图15所示的盖全开封状态下,成为阀芯520与密封部件510接触的闭阀状态。另外,图14所示的箭头表示大气开放的流动。如图13~图15所示,盖600具有突起602。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突起602不与多个羽状部Fp接触地插入到中心部的密封部件通孔510h。如图13所示,在盖600关闭的状态下,突起602经由密封部件通孔510h将阀芯520向轴向的后端侧方向D2推压而成为开阀状态。如图14所示,阀芯520向轴向的前端侧方向D1移动,通孔Ho的轴向的长度变短。另外,在图14所示的盖600的开封中途的状态下,盖600的密封部601离开筒部420的墨水出口460侧而形成间隙,因此经由该间隙以及通孔Ho,容器主体300内与外部连通。其结果是,如箭头所示,墨水补充容器200的内部被大气开放。因此,在墨水补充容器200的内压由于温度变化、气压变化而上升的情况下,在从关闭盖的状态打开的中途,内压被释放,因此能够防止墨水的喷出。另外,在从内压上升了的墨水补充容器200向墨罐700补充墨水时,容易避免墨水超过墨罐700的填充的上限地被补充。进而,在关闭盖600的状态下,盖600的突起602不与多个羽状部Fp接触地插入到中心部的密封部件通孔510h中。因此,由于避免了使羽状部Fp习惯性变形的情况,因此容易保持羽状部Fp的本来的功能。
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密封部件510由弹性材料构成,具有通过六个狭缝状的间隙Ap而分离的六个羽状部Fp,该间隙Ap从墨水出口侧在中心轴的方向上观察而从中心部向放射方向延伸。因此,在将墨水补充容器200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拔下时,将要从弹性变形复原的羽状部Fp阻挡了墨水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上升,从而能够减少墨水的滴落。另外,通过狭缝状的间隙Ap的毛细管作用容易保持墨水,从而能够使墨水难以滴落。
另外,由于空气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被分隔的多个流路的一个上升,经由阀箱体517的通孔Ho,通过筒部420与阀箱体517之间的间隙以及筒部420与阀芯520以及弹簧部件530之间的间隙,进入容器主体300内,另一方面,容器主体300内的墨水经由上述间隙以及通孔Ho流入多个流路的另一个,因此与阀芯和弹簧部件容纳在没有通孔Ho的管状流路部的内部,气液通过没有通孔Ho的管状流路部的内部的结构相比,能够通过更加良好地进行气液的分离,且顺利的气液交换,从而迅速的液体补充成为可能。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补充状态下,通过阀芯520的凸部526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分隔壁714抵接,从而圆筒部524离开密封部件510,该间隙与阀箱体517的通孔Ho连通。经由通孔Ho,构成为管状流路部410中的、作为阀箱体517以及阀芯520、弹簧部件530与筒部42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而形成的补充流路411、412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流路711、712连通。这样,通过在阀芯520的前端设置凸部526,在阀箱体517上设置通孔Ho,从而在凸部526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分隔壁714抵接的开阀状态下,流路711、712经由密封部件510与圆筒部524的前端之间的间隙与通孔Ho连通,进而,能够容易地实现与作为阀箱体517与筒部420的内周面的间隙以及阀芯520、弹簧部件530与筒部420的内周面的间隙而形成的补充流路411、412的流路间的连通状态。
另外,由于阀芯520的凸部526中与分隔壁714接触的一侧的截面积比后端侧的截面积小,因此难以妨碍相对于多个流路的墨水的流入、空气的流出,从而能够进行顺利的气液交换。另外,由于后端侧变粗,因此能够保持阀芯520的凸部526与分隔壁714接触时的强度,从而能够良好地保持分隔功能。
进而,由于气体和液体沿着凸部526的倾斜面526B流动,因此相互干涉的部分变少,且能够通过顺利的气液交换,从而迅速的液体补充成为可能。
进而,由于阀箱体517的后端侧的至少中心部被封闭,因此防止了气液的干涉,且能够顺利地进行气液交换,从而能够进行迅速的墨水补充。
进而,阀芯520具有与阀箱体517的内侧面对置的圆筒部524。圆筒部524构成为能够在阀箱体517的内侧面被引导而滑动。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阀芯520的开闭动作。
另外,羽状部Fp形成为,从羽状部Fp的根部到中心部侧前端为止的放射方向的长度La比从中心轴的方向上的密封部件510的羽状部Fp的根部到密封端Eg为止的长度Lc短。因此,在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推压阀芯520而打开的开阀状态下,容易避免弹性变形的羽状部Fp的前端妨碍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流路711、712和容器主体300内的墨水以及气体的流通。
另外,在“开阀状态”下,筒部420以在筒部420的内侧面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羽状部Fp侵入的间隙Be的方式形成。因此,减轻了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插拔的摩擦阻抗,从而墨水补充容器200向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连接和脱离变得容易。
另外,羽状部Fp的根部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外周侧面接触而密封。因此,在墨水补充时,羽状部Fp的根部容易承受在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外周侧面传递的墨水,从而墨水难以泄漏。
进而,狭缝状的间隙Ap在放射方向上的长度Lb形成为比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中心轴的轴心到外周为止的半径短。因此,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与羽状部Fp的根部的密封性提高,从而墨水难以泄漏。
另外,墨水补充容器200具备能够覆盖墨水出口的盖600,盖600具有在关闭盖600的状态下推压阀芯520而成为“开阀状态”的突起602,密封部件510在中心部具有密封部件通孔510h,在关闭盖600的状态下,突起602不与多个羽状部Fp接触地插入到密封部件通孔510h。因此,在墨水补充容器200的内压由于温度变化、气压变化而上升的情况下,在从关闭盖的状态打开时,内压被释放,因此能够防止墨水的喷出。另外,在从内压上升了的墨水补充容器200向墨罐700补充墨水时,容易避免墨水超过墨罐700的填充的上限地被补充。进而,盖600的突起602不与多个羽状部Fp接触地被插入。因此,由于避免了使羽状部Fp习惯性变形的情况,因此容易保持羽状部Fp的本来的功能。
另外,阀箱体517在前端侧具有防止密封部件510脱落的防脱落部517A和与筒部420卡合的卡合部517B,并且构成为能够在筒部420内装卸。这样,在出口阀单元500中,通过防脱落部517A,密封部件510也以与弹簧阀535一起被保持的方式组装,从而实现了一体化。因此,由于能够以出口阀单元500单体进行装卸,因此制造或处理容易,另外,也能够以出口阀单元500单体的输送,进而,在对墨水补充容器200再利用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更换。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分隔壁714”相当于本发明的“分隔件”。
B.其他实施方式
B-1.其他实施方式1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补充容器200中,密封部件510具有通过六个狭缝状的间隙Ap而分离的六个羽状部Fp,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起到本发明的作用效果,则并不限于六个,也可以具有通过任意数量的多个狭缝状的间隙Ap而分离的任意数量的多个羽状部Fp。
B-2.其他实施方式2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墨水补充容器200具备盖600,但也可以没有。
B-3.其他实施方式3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密封部件510的羽状部Fp没有实施能够促进毛细管作用的加工,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图16是实施有开孔加工的密封部件510A的羽状部Fp的示意性俯视图。另外,图17是实施有凹凸加工的密封部件510B的羽状部Fp的示意性俯视图。如图16或图17所示,通过实施了能够促进毛细管作用的孔Fh的加工或者实施了凹凸Ot的加工,从而容易保持墨水。因此,在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拔下时,能够减少墨水从墨水补充容器200泄漏。
B-4.其他实施方式4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前端面的一部分相当于分隔壁714的端部,分隔壁714没有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在轴向上突出,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图18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4中的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A的立体图。如图18所示,分隔壁714A也可以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A在轴向上突出。
B-5.其他实施方式5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具有圆筒状的周壁,轴向的端面为平面,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图19是表示在前端具有台阶的第一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B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在前端具有台阶的第二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C的立体图。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也可以是,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B、701C具有圆筒状的周壁,在周壁的墨水入口侧的前端具有在轴向凹陷的台阶,密封部件510形成为羽状部Fp的根部的宽度大于台阶的宽度。由此,由于羽状部Fp难以嵌入台阶,因此难以妨碍液体或者气体的流通。另外,由于容易避免一部分羽状部Fp嵌入台阶,因此多个羽状部Fp容易同时复原,从而容易发挥防止墨水泄漏的效果。
B-6.其他实施方式6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具有圆筒状的周壁,轴向的端面为平面,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也可以是,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B、710C具有圆筒状的周壁,在周壁的墨水入口侧的前端具有在轴向凹陷的台阶,密封部件510形成为羽状部Fp的根部的宽度小于台阶的宽度。由此,由于羽状部Fp嵌入台阶,因此难以妨碍液体或者气体的流通。另外,由于与从羽状部Fp被夹持在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周壁与墨水补充容器200的筒部420之间的状态复原的情况相比,由于从台阶的位置复原,因此更容易迅速地复原,从而能够迅速地发挥防止墨水泄漏的功能。
B-7.其他实施方式7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510在中心轴的方向上不具有位于羽状部Fp的根部Ba与墨水出口460的前端之间的密封凸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图21是用于说明密封凸部St的剖视图。另外,在图21中,为了便于图示,仅放大表示墨水补充容器200以及墨罐700的各自的一部分。如图21所示,也可以是,密封部件510具有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外周侧面接触而密封的密封凸部St,密封凸部St在中心轴的方向上位于羽状部Fp的根部Ba与墨水出口460的前端之间。根据该方式,由于密封凸部St难以对羽状部Fp的复原产生影响,因此羽状部Fp容易复原,能够良好地保持阻挡墨水的功能。
B-8.其他实施方式8
图22~图25是用于说明从开阀状态向闭阀状态转移直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离开凸部526离开的流程的剖视图。如图22~图25所示,密封部件510具有密封凸部To。密封凸部To承担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外周侧面接触而密封的作用。图22是用于说明开阀状态的密封凸部To的位置的剖视图。图23是表示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从图22的状态向前端侧方向D1移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4是表示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与密封部件510的接触被解除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5是表示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与凸部526的接触被解除的状态的剖视图。另外,在图22~图25中,仅表示墨水补充容器200以及墨罐700的各自的一部分。其他实施方式8中的墨水补充容器200,也可以是,与打印机100的墨罐700连通,经由具有通过分隔壁714而被分隔为多个流路711、712的墨水入口流路的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向墨罐700补充墨水,墨水补充容器200具备:图22~图25中未图示的容器主体300,其构成为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400,其与容器主体300连接,具备具有墨水出口的筒部420;弹簧阀,其具备安装在筒部420内的阀芯520和将阀芯520在墨水出口的中心轴的方向上向墨水出口施力的弹簧,弹簧阀通过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向与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阀芯520而成为开阀状态,通过从墨水出口拔下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而成为闭阀状态;以及密封部件510,其安装在筒部420内,在闭阀状态下与阀芯520接触而密封,密封部件510构成为,具有在开阀状态下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外周侧面接触而密封的密封凸部To,在从开阀状态向闭阀状态转移时,在解除密封凸部To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密封之后,解除阀芯520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接触。
如图22所示,密封凸部To在开阀状态下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外周侧面接触。如图23所示,密封凸部To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后端侧方向的端部接触。如图24所示,密封凸部To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接触被解除。如图25所示,阀芯520的凸部526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接触被解除。如图22~图25所示,由于密封部件510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密封被先解除,因此容易引入空气,因此,将附着在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上的墨水引入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流路中,在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拔下墨水补充容器200时,从而能够使墨水难以滴落。
B-9.其他实施方式9
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其他实施方式1-8中,密封部件510、510A、510B具有任意数量的多个羽状部Fp,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图26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9中的密封部件510C的立体图。密封部件510C具有筒状的外观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510或其他实施方式3的密封部件510A、510B同样地具备内周壁511和弹性膜部512。内周壁511具有以墨水出口460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筒状的外观形状。弹性膜部512构成为从内周壁511向中心CP延伸。在弹性膜部512上,形成有穿过包含中心CP的中心部的狭缝状的单一的间隙513。间隙513具有俯视直线状的外观形状。另外,间隙513也可以代替直线状而具有曲线状的俯视外观形状。该间隙513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通孔510h。另外,弹性膜部512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510或其他实施方式3的密封部件510A、510B中的羽状部Fp。
密封部件510C以及筒部420具备下述特征(i)-(iV)。这些特征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各其他实施方式1-8中也共通。
(i)密封部件510C构成为,从弹性膜部512的内周壁511侧的根部到狭缝状的间隙513的中心部为止的半径方向上的长度Ld比从墨水出口460的中心轴的方向上的弹性膜部512的根部到密封端Eg为止的长度Lc短。另外,“半径方向”相当于上述的“放射方向”。
(ii)弹性膜部512形成为,在闭阀状态下,中心部侧在墨水出口460的中心轴的方向上比内周壁511侧的根部更位于容器主体300侧的位置,截面形状呈圆弧状。
(iii)筒部420构成为,在开阀状态下,在筒部420的内侧面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弹性膜部512侵入的间隙。
(iv)在开阀状态下,弹性膜部512的内周壁511侧的根部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外周侧面接触而密封。
(v)密封部件510C构成为,与图6所示的长度Lb和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中心轴的轴心到外周为止的半径的关系相同,从狭缝状的间隙513的中心部到端部为止的半径方向的长度比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710的中心轴的轴心到外周为止的半径短。
进而,在使用密封部件510C的结构中,也可以如上述的其他实施方式7那样,密封部件510C具有图21所示的密封凸部St。在该结构中,也可以是,密封凸部St在墨水出口460的中心轴的方向上位于弹性膜部512的内周壁511侧的根部与墨水出口460的前端之间。另外,在使用密封部件510C的结构中,也可以如上述的其他实施方式3那样,对弹性膜部512实施能够促进毛细管作用的凹凸加工或者开孔加工。
C.其他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实现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与以下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可以适当地进行替换或组合。另外,如果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没有作为必要技术特征加以说明,则可以适当删除。
(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了一种墨水补充容器,其经由墨水入口流路部件与打印机的墨罐连通,从而向所述墨罐补充墨水,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设置于所述墨罐、且具有由分隔件分隔的多个流路。该墨水补充容器具备:容器主体,其构成为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其与所述容器主体连接,且具备具有墨水出口的筒部;弹簧阀,其具备安装在所述筒部内的阀芯和将所述阀芯在所述墨水出口的中心轴的方向上朝向所述墨水出口施力的弹簧,所述弹簧阀通过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向与所述施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所述阀芯而成为开阀状态,通过从所述墨水出口拔下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而成为闭阀状态;以及密封部件,其安装在所述筒部内,且具有在所述闭阀状态下与所述阀芯接触的密封端,所述密封部件具有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圆筒状的内周壁和从所述内周壁向所述中心延伸的弹性膜部,在所述弹性膜部上形成有穿过包含所述中心的中心部的狭缝状的间隙。根据该方式,在将墨水补充容器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拔下时,通过从弹性变形复原的过程的弹性膜部阻挡墨水出口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墨水的连接,从而能够减少墨水的滴落。另外,通过狭缝状的间隙的毛细管作用容易保持墨水,从而能够使墨水难以滴落。
(2)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也可以是,从所述弹性膜部的所述内周壁侧的根部到所述狭缝状的间隙的所述中心部为止的半径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从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的所述弹性膜部的所述根部到所述密封端为止的长度短。根据该方式,在墨水入口流路部件推压阀芯而打开的开阀状态下,容易避免弹性变形的弹性膜部的前端妨碍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流路与容器主体内之间的墨水以及气体的流通。
(3)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也可以是,在所述闭阀状态下,所述弹性膜部的所述中心部侧在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比所述内周壁侧的根部更位于所述容器主体侧,且截面形状呈圆弧状。根据该方式,由于难以产生弹性膜部的习惯性变形,因此复原力难以降低。因此,弹性膜部容易阻挡墨水的连接,从而能够抑制墨水的滴落。另外,良好地保持了狭缝状的间隙,从而能够良好地保持墨水保持力。
(4)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筒部形成为,在所述开阀状态下,在所述筒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所述弹性膜部侵入的间隙。根据该方式,减轻了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插拔的摩擦阻抗,从而使墨水补充容器向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连接和脱离变得容易。
(5)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开阀状态下,所述弹性膜部的所述内周壁侧的根部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外周侧面接触而密封。根据该方式,在墨水补充时,弹性膜部的根部容易承受在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外周侧面传递的墨水,从而墨水难以泄漏。
(6)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也可以是,从所述狭缝状的间隙的中心部到端部为止的半径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中心轴的轴心到外周为止的半径短。根据该方式,墨水入口流路部件与弹性膜部的根部的密封性提高,从而墨水难以泄漏。
(7)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密封部件具有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外周侧面接触而密封的密封凸部,所述密封凸部在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弹性膜部的所述内周壁侧的根部与所述墨水出口的前端之间。根据该方式,由于密封凸部难以对弹性膜部的复原产生影响,因此弹性膜部容易复原,从而能够良好地保持阻挡墨水的功能。
(8)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也可以是,对所述弹性膜部实施能够促进毛细管作用的凹凸加工或者开孔加工。根据该方式,容易保持墨水,从而能够减少墨水补充容器的拔下时的墨水泄漏。
(9)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了一种墨水补充容器,其经由墨水入口流路部件与打印机的墨罐连通,从而向所述墨罐补充墨水,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设置于所述墨罐、且具有由分隔件分隔的多个流路。该墨水补充容器具备:容器主体,其构成为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其与所述容器主体连接,且具备具有墨水出口的筒部;弹簧阀,其具备安装在所述筒部内的阀芯和将所述阀芯在所述墨水出口的中心轴的方向上朝向所述墨水出口施力的弹簧,所述弹簧阀通过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向与所述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所述阀芯而成为开阀状态,通过从所述墨水出口拔下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而成为闭阀状态;以及密封部件,其安装在所述筒部内,且具有在所述闭阀状态下与所述阀芯接触的密封端,所述密封部件由弹性材料构成,且具有通过多个狭缝状的间隙而分离的多个羽状部,所述多个狭缝状的间隙从所述墨水出口侧在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观察而从中心部向放射方向延伸。根据该方式,在将墨水补充容器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拔下时,通过从弹性变形复原的过程的羽状部阻挡墨水出口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墨水的连接,从而能够减少墨水的滴落。另外,通过狭缝状的间隙的毛细管作用容易保持墨水,从而能够使墨水难以滴落。
(10)在上述第二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羽状部形成为,从所述羽状部的根部到所述中心部侧前端为止的所述放射方向的长度比从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的所述密封部件的所述羽状部的所述根部到所述密封端为止的长度短。根据该方式,在墨水入口流路部件推压阀芯而打开的开阀状态下,容易避免弹性变形的羽状部的前端妨碍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流路与容器主体内之间的墨水以及气体的流通。
(11)在上述第二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羽状部形成为,在所述闭阀状态下,在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所述中心部侧前端比所述羽状部的根部更位于容器主体侧,且截面形状呈圆弧状。根据该方式,由于难以产生羽状部的习惯性变形,因此复原力难以降低。因此,羽状部容易阻挡墨水的连接,从而能够抑制墨水的滴落。另外,良好地保持了狭缝状的间隙,从而能够良好地保持墨水保持力。
(12)在上述第二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筒部形成为,在所述开阀状态下,在所述筒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所述羽状部侵入的间隙。根据该方式,减轻了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插拔的摩擦阻抗,从而使墨水补充容器向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连接和脱离变得容易。
(13)在上述第二方式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开阀状态下,所述羽状部的根部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外周侧面接触而密封。根据该方式,在墨水补充时,羽状部的根部容易承受在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外周侧面传递的墨水,从而墨水难以泄漏。
(14)在所述第二方式中,也可以是,从所述狭缝状的间隙的中心部到端部为止的所述放射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中心轴的轴心到外周为止的半径短。根据该方式,墨水入口流路部件与羽状部的根部的密封性提高,从而墨水难以泄漏。
(15)在上述第二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密封部件具有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外周侧面接触而密封的密封凸部,所述密封凸部在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羽状部的根部与所述墨水出口的前端之间。根据该方式,由于密封凸部难以对羽状部的复原产生影响,因此羽状部容易复原,从而能够良好地保持阻挡墨水的功能。
(16)在上述第二方式中,也可以是,对所述羽状部实施能够促进毛细管作用的凹凸加工或者开孔加工。根据该方式,容易保持墨水,能够减少墨水补充容器的拔下时的墨水泄漏。
(17)在上述第二方式中,也可以是,还具备能够覆盖所述墨水出口的盖,所述盖具有在关闭所述盖的状态下推压所述阀芯而设为所述开阀状态的突起,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中心部具有通孔,在关闭所述盖的状态下,所述突起插入到所述通孔中。根据该方式,在由于温度变化、气压变化而墨水补充容器的内压上升的情况下,在从关闭盖的状态打开时,内压被释放,因此能够防止墨水的喷出。另外,在从内压上升了的墨水补充容器向墨罐补充墨水时,容易避免墨水超过墨罐的填充的上限地被补充。进而,通过在中心部具有通孔,盖的突起不与多个羽状部接触而容易插入通孔,从而避免了使羽状部习惯性变形的情况,因此容易保持羽状部的本来的功能。
(18)在上述第二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具有圆筒状的周壁,且在所述周壁的墨水入口侧的前端具有在轴向上凹陷的台阶,所述密封部件形成为,所述羽状部的根部的宽度比所述台阶的宽度大。根据该方式,由于羽状部难以嵌入台阶,因此难以妨碍液体或者气体的流通。另外,由于容易避免一部分羽状部嵌入台阶,因此多个羽状部容易同时复原,从而容易发挥防止墨水泄漏的效果。
(19)在上述第二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具有圆筒状的周壁,且在所述周壁的墨水入口侧的前端具有在轴向上凹陷的台阶,所述密封部件形成为,所述羽状部的根部的宽度比所述台阶的宽度小。根据该方式,由于羽状部嵌入台阶,因此难以妨碍液体或者气体的流通。另外,与羽状部从夹持在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周壁与墨水补充容器的筒部之间的状态复原的情况相比,由于从台阶的位置复原,因此容易更迅速地复原,从而能够迅速地发挥防止墨水泄漏的功能。
(20)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提供了一种墨水补充容器,其经由墨水入口流路部件与打印机的墨罐连通,从而向所述墨罐补充墨水,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设置于所述墨罐、且具有由分隔件分隔的多个流路。该墨水补充容器具备:容器主体,其构成为能够容纳墨水;墨水出口形成部,其与所述容器主体连接,且具备具有墨水出口的筒部;弹簧阀,其具备安装在所述筒部内的阀芯和将所述阀芯在所述墨水出口的中心轴的方向上朝向所述墨水出口施力的弹簧,所述弹簧阀通过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向与所述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所述阀芯而成为开阀状态,通过从所述墨水出口拔下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而成为闭阀状态;以及密封部件,其安装在所述筒部内,且在所述闭阀状态下与所述阀芯接触而密封,所述密封部件构成为,具有在所述开阀状态下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外周侧面接触而密封的密封凸部,在从所述开阀状态向所述闭阀状态转移时,在解除所述密封凸部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密封之后,解除所述阀芯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接触。根据该方式,由于密封部件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密封先被解除,因此容易引入空气,因此,将附着在墨水入口流路部件上的墨水引入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流路中,在从墨水入口流路部件拔下墨水补充容器时,能够使墨水难以滴落。
本发明除了上述方式以外,还能够以墨水补充容器的制造方法等的方式实现。

Claims (20)

1.一种墨水补充容器,其经由墨水入口流路部件与打印机的墨罐连通,从而向所述墨罐补充墨水,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设置于所述墨罐、且具有由分隔件分隔的多个流路,
其中,所述墨水补充容器具备:
容器主体,其构成为能够容纳墨水;
墨水出口形成部,其与所述容器主体连接,且具备具有墨水出口的筒部;
弹簧阀,其具备安装在所述筒部内的阀芯和将所述阀芯在所述墨水出口的中心轴的方向上朝向所述墨水出口施力的弹簧,所述弹簧阀通过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向与所述施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所述阀芯而成为开阀状态,通过从所述墨水出口拔下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而成为闭阀状态;以及
密封部件,其安装在所述筒部内,且具有在所述闭阀状态下与所述阀芯接触的密封端,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圆筒状的内周壁和从所述内周壁向所述中心延伸的弹性膜部,在所述弹性膜部上形成有穿过包含所述中心的中心部的狭缝状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弹性膜部的所述内周壁侧的根部到所述狭缝状的间隙的所述中心部为止的半径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从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的所述弹性膜部的所述根部到所述密封端为止的长度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闭阀状态下,所述弹性膜部的所述中心部侧在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比所述内周壁侧的根部更位于所述容器主体侧,且截面形状呈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部形成为,在所述开阀状态下,在所述筒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所述弹性膜部侵入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阀状态下,所述弹性膜部的所述内周壁侧的根部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外周侧面接触而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狭缝状的间隙的中心部到端部为止的半径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中心轴的轴心到外周为止的半径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外周侧面接触而密封的密封凸部,所述密封凸部在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弹性膜部的所述内周壁侧的根部与所述墨水出口的前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弹性膜部实施能够促进毛细管作用的凹凸加工或者开孔加工。
9.一种墨水补充容器,其经由墨水入口流路部件与打印机的墨罐连通,从而向所述墨罐补充墨水,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设置于所述墨罐、且具有由分隔件分隔的多个流路,
其中,所述墨水补充容器具备:
容器主体,其构成为能够容纳墨水;
墨水出口形成部,其与所述容器主体连接,且具备具有墨水出口的筒部;
弹簧阀,其具备安装在所述筒部内的阀芯和将所述阀芯在所述墨水出口的中心轴的方向上朝向所述墨水出口施力的弹簧,所述弹簧阀通过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向与所述施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所述阀芯而成为开阀状态,通过从所述墨水出口拔下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而成为闭阀状态;以及
密封部件,其安装在所述筒部内,且具有在所述闭阀状态下与所述阀芯接触的密封端,
所述密封部件由弹性材料构成,且具有通过多个狭缝状的间隙而分离的多个羽状部,所述多个狭缝状的间隙从所述墨水出口侧在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观察而从中心部向放射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羽状部形成为,从所述羽状部的根部到所述中心部侧前端为止的所述放射方向的长度比从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的所述密封部件的所述羽状部的所述根部到所述密封端为止的长度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羽状部形成为,在所述闭阀状态下,在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所述中心部侧前端比所述羽状部的根部更位于容器主体侧,且截面形状呈圆弧状。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部形成为,在所述开阀状态下,在所述筒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所述羽状部侵入的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阀状态下,所述羽状部的根部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外周侧面接触而密封。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狭缝状的间隙的中心部到端部为止的所述放射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中心轴的轴心到外周为止的半径短。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外周侧面接触而密封的密封凸部,所述密封凸部在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羽状部的根部与所述墨水出口的前端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羽状部实施能够促进毛细管作用的凹凸加工或者开孔加工。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能够覆盖所述墨水出口的盖,所述盖具有在关闭所述盖的状态下推压所述阀芯而设为所述开阀状态的突起,
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中心部具有通孔,在关闭所述盖的状态下,所述突起插入到所述通孔中。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具有圆筒状的周壁,且在所述周壁的墨水入口侧的前端具有在轴向上凹陷的台阶,
所述密封部件形成为,所述羽状部的根部的宽度比所述台阶的宽度大。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水补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具有圆筒状的周壁,且在所述周壁的墨水入口侧的前端具有在轴向上凹陷的台阶,
所述密封部件形成为,所述羽状部的根部的宽度比所述台阶的宽度小。
20.一种墨水补充容器,其经由墨水入口流路部件与打印机的墨罐连通,从而向所述墨罐补充墨水,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设置于所述墨罐、且具有由分隔件分隔的多个流路,
其中,所述墨水补充容器具备:
容器主体,其构成为能够容纳墨水;
墨水出口形成部,其与所述容器主体连接,且具备具有墨水出口的筒部;
弹簧阀,其具备安装在所述筒部内的阀芯和将所述阀芯在所述墨水出口的中心轴的方向上朝向所述墨水出口施力的弹簧,所述弹簧阀通过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向与所述施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所述阀芯而成为开阀状态,通过从所述墨水出口拔下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而成为闭阀状态;以及
密封部件,其安装在所述筒部内,且在所述闭阀状态下与所述阀芯接触而密封,
所述密封部件构成为,具有在所述开阀状态下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外周侧面接触而密封的密封凸部,在从所述开阀状态向所述闭阀状态转移时,在解除所述密封凸部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密封之后,解除所述阀芯与所述墨水入口流路部件的接触。
CN202211199784.6A 2021-09-30 2022-09-29 墨水补充容器 Pending CN1158914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60826 2021-09-30
JP2021160826 2021-09-30
JP2022-082697 2022-05-20
JP2022082697A JP2023051714A (ja) 2021-09-30 2022-05-20 インク補給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1441A true CN115891441A (zh) 2023-04-04

Family

ID=83505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99784.6A Pending CN115891441A (zh) 2021-09-30 2022-09-29 墨水补充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09391A1 (zh)
EP (1) EP4159448A1 (zh)
CN (1) CN115891441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9823A (en) * 1997-07-23 2000-06-27 Marconi Data Systems Inc. Ink bottle with puncturable diaphragm closure
TWI727812B (zh) * 2016-06-10 2021-05-11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墨水補給容器
CN207291315U (zh) * 2016-06-10 2018-05-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补充容器和墨水补充系统
JP6919232B2 (ja) * 2017-03-01 2021-08-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補給容器
JP6186064B1 (ja) 2016-08-09 2017-08-23 ロート製薬株式会社 眼科組成物
JP6922258B2 (ja) 2017-03-02 2021-08-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補給容器及びインク補給システム
JP2018149785A (ja) * 2017-03-15 2018-09-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補給容器
JP2021160826A (ja) 2020-04-03 2021-10-11 ロート製薬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レンズパッケー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59448A1 (en) 2023-04-05
US20230109391A1 (en) 2023-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28052B (zh) 墨水补给容器
JP6661462B2 (ja)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補給容器
JP5223740B2 (ja) 液体容器
JP6128004B2 (ja)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US7854499B2 (en) Liquid housing container
EP1674270B1 (en) Ink cartridge
US7354143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12743982B (zh) 喷墨打印装置、墨仓和供墨器
US7597433B2 (en) Ink cartridge, inkjet printer and combination thereof
CN115817022A (zh) 墨水补充容器
CN115891441A (zh) 墨水补充容器
US20230001701A1 (en)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liquid storage tank,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9150028B2 (en) Liquid cartridge capable of reducing force required to open air channel and liquid channel
CN114801496A (zh) 油墨补给容器
JP7269077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23051714A (ja) インク補給容器
JP6327015B2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カートリッジのキャップ取付方法
CN113942311B (zh) 液体储存容器
CN116061568A (zh) 墨水补充容器
CN116890537A (zh) 墨水补充容器
JP2022111033A (ja) インク補給容器
JP6212903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17024238A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2017024239A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