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47729A - 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工作方法及鲨鱼鳍天线 - Google Patents

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工作方法及鲨鱼鳍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47729A
CN115847729A CN202211510347.1A CN202211510347A CN115847729A CN 115847729 A CN115847729 A CN 115847729A CN 202211510347 A CN202211510347 A CN 202211510347A CN 115847729 A CN115847729 A CN 115847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molding
product
template
piece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103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47729B (zh
Inventor
严晓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 Si Li Pla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 Si Li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 Si Li Pla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 Si Li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1034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477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47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47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47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47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工作方法及鲨鱼鳍天线,包括模具组件,包括模板单元、转动件、模仁单元,模板单元包括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一模板开设有注塑口,第二模板与转动件的驱动端相连接;模仁单元分别安装于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内,且开设有第一产品注塑腔、第二产品注塑腔;注塑组件,包括第一注塑件、第二注塑件、加热层,第一注塑件、第二注塑件安装于第一模板内,加热层套设于第二注塑件外周;顶出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斜顶定位件,第一驱动件安装于第二模板,斜顶定位件插入于第一产品注塑腔。本发明的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能够在内圈注塑完成后,直接在内圈外周注塑外壳,避免注塑尺寸出现偏差。

Description

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工作方法及鲨鱼鳍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配件注塑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工作方法及鲨鱼鳍天线。
背景技术
鲨鱼鳍式汽车天线产品与汽车传统的伸缩天线、鞭型天线及玻璃天线相比较,鲨鱼鳍式天线具有多种功能,包括:1、通过鲨鱼鳍天线将静电电子导入到鲨鱼鳍天线的尾尖上释放,无论将鲨鱼鳍天线安装在车上的任何位置,都可以达到减少车表静电的作用;2、鲨鱼鳍式汽车天线结合空气动力学原理及美学原理,有效减少气流噪音;
鲨鱼鳍式汽车天线通常包括内圈、外壳,在生产鲨鱼鳍式汽车天线的工件时,常采用注塑模具分别对内圈、外壳分别进行注塑加工,然后将内圈与外壳拼接形成鲨鱼鳍式汽车天线,然而通过脱模再注塑的加工过程,存在注塑尺寸偏差,导致产品拼装错位的缺陷,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在内圈注塑完成后,直接在内圈外周注塑外壳,避免注塑尺寸出现偏差,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其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减少人工劳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应用灵活,能够在注塑形成第一加工产品后,在第一加工产品外周进行第二加工产品的注塑,进而能够避免注塑尺寸出现偏差,防止脱模再注塑导致的产品拼装错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包括:
模具组件,包括模板单元、转动件、模仁单元,所述模板单元包括第一模板、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安装于待加工注塑设备上,且开设有注塑口;所述第二模板与转动件的驱动端相连接;所述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与待加工注塑设备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模板转动连接;所述模仁单元分别安装于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内,且所述模仁单元开设有第一产品注塑腔、第二产品注塑腔,所述第一产品注塑腔、第二产品注塑腔与注塑口相连通;
注塑组件,包括第一注塑件、第二注塑件、加热层,所述第一注塑件安装于第一模板内,且分别与注塑口、第一产品注塑腔相连通,通过第一注塑件在第一产品注塑腔内注塑形成第一加工产品;所述第二注塑件安装于第一模板内,且分别与注塑口、第二产品注塑腔相连通,通过第二注塑件在第二产品注塑腔内注塑形成第二加工产品;所述加热层套设于第二注塑件外周,通过加热层将第二注塑件加热至预设温度;
顶出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斜顶定位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第二模板上,所述斜顶定位件的一端与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相连接,所述斜顶定位件的另一端至少部分插入于第一产品注塑腔内,通过斜顶定位件将第一加工产品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第二模板进行转动,既能够实现在第一加工产品外部注塑第二加工产品,避免将第一加工产品脱模再注塑造成注塑尺寸偏差,又能够形成批量化的注塑生产,提高注塑生产效率,且降低生产成本;能够形成两种材料、冷热流道兼容的注塑加工,提高注塑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提高注塑生产效率,且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斜顶定位件,既能够将第一加工产品进行压固,又能够为第二加工产品提供注塑定位,减少第二加工产品在注塑时出现偏差,影响第一加工产品与第二加工产品的质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模仁单元包括第一模仁、第二模仁,所述第一模仁安装于第一模板内,且开设有第一产品注塑腔、第二产品注塑腔,所述第二模仁安装于第二模板内,且设有第一注塑工位、第二注塑工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模具组件还包括抵触板、第二驱动件、抵触件,所述抵触板与待加工注塑设备的伸缩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抵触板上,所述抵触件的一端与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端相连接,所述抵触件的另一端与冷却后的第二加工产品抵触,通过第二驱动件带动抵触件向第二模仁运动,将第二加工产品与第二模仁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注塑完成且冷却完成的第二加工产品与第二模仁贴合,防止气密性检测时第二加工产品出现缝隙影响气密检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注塑组件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压缩空气通道、气检孔、气压检测件,所述第一压缩空气通道的输入端与压缩空气管路相连通;所述气检孔布设于第四模槽内,且与第一压缩空气通道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气压检测件与气检孔相连接,通过气压检测件检测气检孔内的气压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第二加工产品注塑完成且冷却完成后,直接进行气密性检测,避免了后期第二加工产品进行气密性检测耗费人力资源成本,且能够直接将出现问题的第二加工产品筛出,避免不良品与良品混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加热层包括加热板、加热件、隔热件,所述加热板安装于第二模板内,且套设于第二注塑件外周;所述加热件安装于加热板内,通过加热件将加热板进行加热;所述隔热件安装于第二模板内,且所述隔热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模板、加热板抵触;所述隔热件开设有隔热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二压缩空气通道、气流层,所述第二压缩空气通道的输入端与压缩空气管路相连通;所述气流层分别设于第一模仁、第二模仁内,且与第二压缩空气通道的输出端相连通,且所述气流层将第二产品注塑腔包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气流层包括若干个空气流道,所述空气流道的输入端与第二压缩空气通道相连通,所述空气流道的输出端与隔热槽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能够为隔热件提供被动的降温,又能够为隔热槽导入压缩空气,提供主动的风冷降温;能够为第二产品注塑腔提供降温,且同时能够为隔热件提供降温,降低了注塑产品的冷却时间,进而提高注塑产品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还提供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的工作方法,使用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进行鲨鱼鳍天线的注塑加工,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使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合模,使待加工注塑设备插入于注塑口,将待加工注塑料导入第一注塑件,进而使第一注塑件在第一产品注塑腔内形成第一加工产品;
步骤S2:使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分开,同时使斜顶定位件向第一加工产品方向运动,将第一加工产品固定,进而使转动件带动第二模板转动,将第一加工产品转动至第二产品注塑腔;
步骤S3:使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再次合模,使待加工注塑设备再次插入于注塑口,将待加工注塑料导入第二注塑件,进而使加热层将第二注塑件加热至预设温度;
步骤S4:使第二注塑件在第二产品注塑腔内形成包裹第一加工产品的第二加工产品;
步骤S5:使斜顶定位件向第一加工产品相反方向运动,不再与第一加工产品固定,同时使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再次分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使第二注塑件在第二产品注塑腔内形成包裹第一加工产品的第二加工产品的方法为:
步骤S40:使压缩空气经由第二压缩空气通道进入气流层,为第二产品注塑腔提供均匀降温;
步骤S41:待第二加工产品冷却预设时间后,使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再次分开,进而使抵触板向第一模板、第二模板之间运动;
步骤S42:使抵触件向第二加工产品方向运动,将第二加工产品与第二模仁贴合,进而使第一压缩空气通道通过气检孔将压缩空气导入第二加工产品的内腔;
步骤S43:使气压检测件获取气检孔的气压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鲨鱼鳍天线,使用所述的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的工作方法加工制成。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所述的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工作方法,通过将第二模板进行转动,既能够实现在第一加工产品外部注塑第二加工产品,避免将第一加工产品脱模再注塑造成注塑尺寸偏差,又能够形成批量化的注塑生产,提高注塑生产效率,且降低生产成本;
2、能够形成两种材料、冷热流道兼容的注塑加工,提高注塑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提高注塑生产效率,且降低生产成本;
3、既能够将第一加工产品进行压固,且能够为第二加工产品提供注塑定位,减少第二加工产品在注塑时出现偏差,影响第一加工产品与第二加工;
4、能够在第二加工产品注塑完成且冷却完成后,直接进行气密性检测,避免了后期第二加工产品进行气密性检测耗费人力资源成本,且能够直接将出现问题的第二加工产品筛出,避免不良品与良品混合;
5、能够为第二产品注塑腔提供降温,且同时能够为隔热件提供降温,降低了注塑产品的冷却时间,进而提高注塑产品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的第一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的第二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气密检测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注塑工位区域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鲨鱼鳍天线产品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鲨鱼鳍天线产品的剖视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4、鲨鱼鳍天线产品,5、待加工注塑设备的注塑端,6、待加工注塑设备的伸缩端,11、转动件,13、抵触板,14、第二驱动件,15、抵触件,20、第一注塑件,21、第二注塑件,30、第一驱动件,31、斜顶定位件,40、第一加工产品,41、第二加工产品,100、第一模板,101、第二模板,102、导柱,103、导槽,104、直线轴承,105、注塑口,120、第一模仁,121,第二模仁,122、第一产品注塑腔,123、第二产品注塑腔,124、第一注塑工位,125、第二注塑工位,220、加热板,221、加热件,222、隔热件,223、隔热槽,230、第一压缩空气通道,231、气检孔,232、气压检测件,233、第二压缩空气通道,234、气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二”、“第一”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此外,术语“包括”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图4-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的实施例,包括:
模具组件,包括模板单元、转动件11、模仁单元,所述模板单元包括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所述第一模板100安装于待加工注塑设备上,且开设有注塑口105;所述第二模板101与转动件11的驱动端相连接;所述转动件11的一端与待加工注塑设备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件11的另一端与第二模板101转动连接;所述模仁单元分别安装于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内,且所述模仁单元开设有第一产品注塑腔122、第二产品注塑腔123,所述第一产品注塑腔122、第二产品注塑腔123与注塑口105相连通;
其中,参考图1所示,所述第一模板100还开设有导槽103,所述导槽103内安装有直线轴承104,所述第二模板101还设有若干个导柱102,所述导柱102的一端与第二模板101固定连接,所述导柱102的另一端穿过直线轴承104,所述第一模板100通过直线轴承104沿导柱102运动;
其中,所述转动件11安装于待加工注塑设备上,所述转动件11只要是能够提供第二模板101转动,可以是任何形式的转动机构,包括但不仅限于液压机构、气动机构、电机机构等提供旋转动力的机构,具体由作业人员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成本设定;
其中,参考图1所示,所述模仁单元包括第一模仁120、第二模仁121,所述第一模仁120安装于第一模板100内,且开设有第一产品注塑腔122、第二产品注塑腔123,所述第二模仁121安装于第二模板101内,且设有第一注塑工位124、第二注塑工位125。
注塑组件,包括第一注塑件20、第二注塑件21、加热层,所述第一注塑件20安装于第一模板100内,且分别与注塑口105、第一产品注塑腔122相连通,通过第一注塑件20在第一产品注塑腔122内注塑形成第一加工产品40;所述第二注塑件21安装于第一模板100内,且分别与注塑口105、第二产品注塑腔123相连通,通过第二注塑件21在第二产品注塑腔123内注塑形成第二加工产品41;所述加热层套设于第二注塑件21外周,通过加热层将第二注塑件21加热至预设温度;
其中,参考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注塑件20安装于第一模板100内,且所述第一注塑件20的输入端与注塑口105相连通,所述第一注塑件20的输出端至少部分插入于第一产品注塑腔122内;所述第二注塑件21安装于第一模板100内,且所述第二注塑件21的输入端与注塑口105相连通,所述第一注塑件20的输出端至少部分插入于第二产品注塑腔123内;所述加热层包括加热板220、加热件221、隔热件222,所述加热板220安装于第二模板101内,且套设于第二注塑件21外周;所述加热件221的加热端至少部分插入于加热板220内,所述加热件221只要是能够为加热板220提供加热功能,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加热结构,包括但不仅限于加热管、加热丝,具体所述加热件221由作业人员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成本设定;所述隔热件222安装于第二模板101内,且所述隔热件22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模板101、加热板220抵触。
顶出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30、斜顶定位件31,所述第一驱动件30安装于第二模板101上,所述斜顶定位件31的一端与第一驱动件30的驱动端相连接,所述斜顶定位件31的另一端至少部分插入于第一产品注塑腔122内。
其中,参考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驱动件30安装于第二模板101上,且第一驱动件30驱动端至少部分插入于第二模板101上,所述第一驱动件30只要是能够驱动斜顶定位件31运动,可以是任何形式的驱动机构,包括但不仅限于液压机构、气动机构、伺服电机驱动螺杆、凸轮提供往复运动动力的机构,具体所述第一驱动件30由作业人员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成本设定;通过第一驱动件30驱动斜顶定位件31向第一加工产品40方向运动,进而通过斜顶定位件31将第一加工产品40下压固定,防止第一加工产品40出现偏移。
优选地,所述双射流道模具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通过待加工注塑设备将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合模,同时将第一模仁120、第二模仁121合模,进而通过待加工注塑设备的注塑端4插入于注塑口105,将待加工注塑料导入第一注塑件20;
通过第一注塑件20在第一产品注塑腔122内形成第一加工产品40,经过第一预设时间冷却后,通过待加工注塑设备将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分开,同时将第一模仁120、第二模仁121分开,同时通过第一驱动件30驱动斜顶定位件31向第一加工产品40方向运动,将第一加工产品40固定;
通过带动第二模板101转动,将第一加工产品40转动至第二产品注塑腔123,进而通过待加工注塑设备将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再次合模,同时将第一模仁120、第二模仁121再次合模;
通过待加工注塑设备的注塑端4插入于注塑口105,将待加工注塑料导入第二注塑件21,进而通过加热件221将加热板220加热至预设温度,通过加热板220将第二注塑件21恒温至预设温度;
通过第二注塑件21在第二产品注塑腔123内形成包裹第一加工产品40的第二加工产品41,经过第二预设时间冷却后,通过第一驱动件30驱动斜顶定位件31向第一加工产品40相反方向运动,将第一加工产品40不再固定,进而通过待加工注塑设备将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再次分开,同时将第一模仁120、第二模仁121分开;
其中,上述的注塑过程能够循环执行,进行批量化的注塑;即:在第一注塑工位124位于第一产品注塑腔122后,注塑第一加工产品40,然后将第一注塑工位124转动至第二产品注塑腔123、将第二注塑工位125转动至第一产品注塑腔122,在第一加工产品40外周注塑第二加工产品41,同时在第二注塑工位125注塑第一加工产品40,以此类推;所述预设温度、第一预设时间、第二预设时间由作业人员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成本设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模板单元、转动件11、模仁单元的设置,能够将第二模板101进行转动,既能够实现在第一加工产品40外部注塑第二加工产品41,避免将第一加工产品40脱模再注塑造成注塑尺寸偏差,又能够形成批量化的注塑生产,提高注塑生产效率,且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第一注塑件20、第二注塑件21、加热层的设置,能够形成两种材料、冷热流道兼容的注塑加工,提高注塑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提高注塑生产效率,且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第一驱动件30、斜顶定位件31的设置,既能够将第一加工产品40进行压固,又能够为第二加工产品41提供注塑定位,减少第二加工产品41在注塑时出现偏差,影响第一加工产品40与第二加工产品41的质量。
实施例二
参照图2、图3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中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模具组件还包括抵触板13、第二驱动件14、抵触件15;
所述注塑组件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压缩空气通道230、气检孔231、气压检测件232;
其中,所述抵触板13与待加工注塑设备的伸缩端5相连接,所述待加工注塑设备的伸缩端5包括但不仅限于直线滑轨驱动结构、同步带直线驱动结构、液压伸缩结构,具体由作业人员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成本设定现有的直线运动结构;参考图3所示,所述第二驱动件14安装于抵触板13上,所述第二驱动件14只要是能够驱动抵触件15运动,可以是任何形式的驱动机构,包括但不仅限于液压机构、气动机构、伺服电机驱动螺杆、凸轮提供往复直线运动动力的机构,具体所述第二驱动件14由作业人员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成本设定;所述抵触件15的一端与第二驱动件14驱动端相连接,所述抵触件15的另一端设有仿形抵触槽,所述抵触件15通过仿形抵触槽与冷却后的第二加工产品41抵触,通过第二驱动件14带动抵触件15向第二模仁121运动,将第二加工产品41与第二模仁121贴合;
其中,参考图3所示,所述第一压缩空气通道230的输入端与压缩空气管路相连通;所述气检孔231布设于第一注塑工位124、第二注塑工位125内,且与第一压缩空气通道230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气压检测件232与气检孔231相连接,且所述气压检测件232只要是能够检测气检孔231气压信息,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气压检测仪器,包括但不仅限于气压检测表、数字气压传感器,具体所述气压检测件232由作业人员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成本设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驱动件14、抵触件15的设置,能够将注塑完成且冷却完成的第二加工产品41与第二模仁121贴合,防止气密性检测时第二加工产品41出现缝隙影响气密检测;通过第一压缩空气通道230、气检孔231、气压检测件232的设置,能够在第二加工产品41注塑完成且冷却完成后,直接进行气密性检测,避免了后期第二加工产品41进行气密性检测耗费人力资源成本,且能够直接将出现问题的第二加工产品41筛出,避免不良品与良品混合。
实施例三
参照图1、图2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中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隔热件222开设有隔热槽223;
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二压缩空气通道233、气流层234;
其中,参考图2所示,所述隔热槽223沿隔热件222的高度方向呈阵列式布置,将隔热件222进行包裹;所述第二压缩空气通道233的输入端既能够直接与压缩空气管路相连通,也能够与第一压缩空气通道230相连通;所述气流层234分别设于第一模仁120、第二模仁121内,且与第二压缩空气通道233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气流层234包括若干个空气流道,所述空气流道的输入端与第二压缩空气通道233相连通,所述空气流道的输出端与隔热槽223相连通;通过所述气流层234将第二产品注塑腔123包裹,为第二加工产品41提供均匀的冷却降温。
其中,所述第二压缩空气通道233能够通过压缩空气管路单独导入压缩空气,也能够与第一压缩空气通道230同时导入压缩空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隔热槽223的设置,既能够为隔热件222提供被动的降温,又能够为隔热槽223导入压缩空气,提供主动的风冷降温;通过第二压缩空气通道233、气流层234的设置,能够为第二产品注塑腔123提供降温,且同时能够为隔热件222提供降温,降低了注塑产品的冷却时间,进而提高注塑产品的生产效率。
实施例四
参照图1-图6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的工作方法的实施例,使用一种鲨鱼鳍天线双射流道模具装置进行鲨鱼鳍天线的注塑加工,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使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合模,使待加工注塑设备插入于注塑口105,将待加工注塑料导入第一注塑件20,进而使第一注塑件20在第一产品注塑腔122内形成第一加工产品40;
在步骤S1中,具体的通过待加工注塑设备将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合模,进而将待加工注塑设备的注塑端4插入于注塑口105,其中,所述待加工注塑设备即采用现有的注塑机设备;通过第一注塑件20在第一产品注塑腔122内的第一注塑工位124上形成第一加工产品40。
步骤S2:使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分开,同时使斜顶定位件31向第一加工产品40方向运动,将第一加工产品40固定,进而使转动件11带动第二模板101转动,将第一加工产品40转动至第二产品注塑腔123;
在步骤S2中,具体的通过待加工注塑设备将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分开,同时通过第一驱动件30驱动斜顶定位件31将第一加工产品40固定;通过转动件11带动第二模板101转动,将第一加工产品40转动至第二产品注塑腔123,同时将第二注塑工位125转动至第一产品注塑腔122。
步骤S3:使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再次合模,使待加工注塑设备再次插入于注塑口105,将待加工注塑料导入第二注塑件21,进而使加热层将第二注塑件21加热至预设温度;
在步骤S3中,具体的通过待加工注塑设备将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再次合模,进而将待加工注塑设备的注塑端4插入于注塑口105,同时通过加热层将第二注塑件21加热至预设温度。
步骤S4:使第二注塑件21在第二产品注塑腔123内形成包裹第一加工产品40的第二加工产品41;
在步骤S4中,具体的通过第二注塑件21在第二产品注塑腔123的第一注塑工位124内,形成包裹第一加工产品40的第二加工产品41,同时通过第一注塑件20在第一产品注塑腔122的第二注塑工位125内形成第一加工产品40。
步骤S5:使斜顶定位件31向第一加工产品40相反方向运动,不再与第一加工产品40固定,同时使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再次分开。
在步骤S5中,具体的通过第一注塑工位124的第一驱动件30驱动斜顶定位件31向第一加工产品40相反方向运动,不再与第一加工产品40固定,同时通过第二注塑工位125的第一驱动件30驱动斜顶定位件31向第一加工产品40仿形运动,将第一加工产品40固定;进而通过待加工注塑设备将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再次分开,循环执行上述各个步骤,批量化注塑。
优选地,使第二注塑件21在第二产品注塑腔123内形成包裹第一加工产品40的第二加工产品41的方法为:
步骤S40:使压缩空气经由第二压缩空气通道233进入气流层234,为第二产品注塑腔123提供均匀降温;
在步骤S40中,具体在第二注塑件21形成包裹第一加工产品40的第二加工产品41后,通过压缩空气管路将压缩空气导入第二压缩空气通道233内,所述压缩空气经由第二压缩空气通道233进入气流层234,为第二产品注塑腔123提供均匀降温,以减少第二加工产品41的冷却时间,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步骤S41:待第二加工产品41冷却预设时间后,使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再次分开,进而使抵触板13向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之间运动;
在步骤S41中,具体在第二加工产品41冷却预设时间后,通过待加工注塑设备将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再次分开,然后通过待加工注塑设备的伸缩端5将抵触板13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之间运动。
步骤S42:使抵触件15向第二加工产品41方向运动,将第二加工产品41与第二模仁121贴合,进而使第一压缩空气通道230通过气检孔231将压缩空气导入第二加工产品41的内腔;
在步骤S42中,通过第一驱动件30驱动抵触件15向第二产品注塑腔123运动,将第二加工产品41与第二模仁121贴合,进而通过第一压缩空气通道230将压缩空气导入气检孔231,然后由气检孔231导入第二加工产品41的内腔。
步骤S43:使气压检测件232获取气检孔231的气压信息。
在步骤S43中,具体在压缩空气导入第二加工产品41的内腔后,通过气压检测件232获取气检孔231的气压信息,然后将获取的气压信息进行实时显示,以便作业人员或控制终端判断第二加工产品41是否存在破损,若有,则将不良品投放至不良品区域,若不存在破损,则将良品投放至良品区域。
实施例五
参照图4-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鲨鱼鳍天线的实施例,使用所述的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的工作方法加工制成。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具组件,包括模板单元、转动件(11)、模仁单元,所述模板单元包括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所述第一模板(100)安装于待加工注塑设备上,且开设有注塑口(105);所述第二模板(101)与转动件(11)的驱动端相连接;所述转动件(11)的一端与待加工注塑设备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件(11)的另一端与第二模板(101)转动连接;所述模仁单元分别安装于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内,且所述模仁单元开设有第一产品注塑腔(122)、第二产品注塑腔(123),所述第一产品注塑腔(122)、第二产品注塑腔(123)与注塑口(105)相连通;
注塑组件,包括第一注塑件(20)、第二注塑件(21)、加热层,所述第一注塑件(20)安装于第一模板(100)内,且分别与注塑口(105)、第一产品注塑腔(122)相连通,通过第一注塑件(20)在第一产品注塑腔(122)内注塑形成第一加工产品(40);所述第二注塑件(21)安装于第一模板(100)内,且分别与注塑口(105)、第二产品注塑腔(123)相连通,通过第二注塑件(21)在第二产品注塑腔(123)内注塑形成第二加工产品(41);所述加热层套设于第二注塑件(21)外周,通过加热层将第二注塑件(21)加热至预设温度;
顶出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30)、斜顶定位件(31),所述第一驱动件(30)安装于第二模板(101)上,所述斜顶定位件(31)的一端与第一驱动件(30)的驱动端相连接,所述斜顶定位件(31)的另一端至少部分插入于第一产品注塑腔(122)内,通过斜顶定位件(31)将第一加工产品(40)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单元包括第一模仁(120)、第二模仁(121),所述第一模仁(120)安装于第一模板(100)内,且开设有第一产品注塑腔(122)、第二产品注塑腔(123),所述第二模仁(121)安装于第二模板(101)内,且设有第一注塑工位(124)、第二注塑工位(1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组件还包括抵触板(13)、第二驱动件(14)、抵触件(15),所述抵触板(13)与待加工注塑设备的伸缩端(5)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14)安装于抵触板(13)上,所述抵触件(15)的一端与第二驱动件(14)的驱动端相连接,所述抵触件(15)的另一端与冷却后的第二加工产品(41)抵触,通过第二驱动件(14)带动抵触件(15)向第二模仁(121)运动,将第二加工产品(41)与第二模仁(121)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组件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压缩空气通道(230)、气检孔(231)、气压检测件(232),所述第一压缩空气通道(230)的输入端与压缩空气管路相连通;所述气检孔(231)布设于第四模槽内,且与第一压缩空气通道(230)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气压检测件(232)与气检孔(231)相连接,通过气压检测件(232)检测气检孔(231)内的气压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包括加热板(220)、加热件(221)、隔热件(222),所述加热板(220)安装于第二模板(101)内,且套设于第二注塑件(21)外周;所述加热件(221)安装于加热板(220)内,通过加热件(221)将加热板(220)进行加热;所述隔热件(222)安装于第二模板(101)内,且所述隔热件(22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模板(101)、加热板(220)抵触;所述隔热件(222)开设有隔热槽(2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二压缩空气通道(233)、气流层(234),所述第二压缩空气通道(233)的输入端与压缩空气管路相连通;所述气流层(234)分别设于第一模仁(120)、第二模仁(121)内,且与第二压缩空气通道(233)的输出端相连通,且所述气流层(234)将第二产品注塑腔(123)包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层(234)包括若干个空气流道,所述空气流道的输入端与第二压缩空气通道(233)相连通,所述空气流道的输出端与隔热槽(223)相连通。
8.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进行鲨鱼鳍天线的注塑加工,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使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合模,使待加工注塑设备插入于注塑口(105),将待加工注塑料导入第一注塑件(20),进而使第一注塑件(20)在第一产品注塑腔(122)内形成第一加工产品(40);
步骤S2:使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分开,同时使斜顶定位件(31)向第一加工产品(40)方向运动,将第一加工产品(40)固定,进而使转动件(11)带动第二模板(101)转动,将第一加工产品(40)转动至第二产品注塑腔(123);
步骤S3:使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再次合模,使待加工注塑设备再次插入于注塑口(105),将待加工注塑料导入第二注塑件(21),进而使加热层将第二注塑件(21)加热至预设温度;
步骤S4:使第二注塑件(21)在第二产品注塑腔(123)内形成包裹第一加工产品(40)的第二加工产品(41);
步骤S5:使斜顶定位件(31)向第一加工产品(40)相反方向运动,不再与第一加工产品(40)固定,同时使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再次分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第二注塑件(21)在第二产品注塑腔(123)内形成包裹第一加工产品(40)的第二加工产品(41)的方法为:
步骤S40:使压缩空气经由第二压缩空气通道(233)进入气流层(234),为第二产品注塑腔(123)提供均匀降温;
步骤S41:待第二加工产品(41)冷却预设时间后,使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再次分开,进而使抵触板(13)向第一模板(100)、第二模板(101)之间运动;
步骤S42:使抵触件(15)向第二加工产品(41)方向运动,将第二加工产品(41)与第二模仁(121)贴合,进而使第一压缩空气通道(230)通过气检孔(231)将压缩空气导入第二加工产品(41)的内腔;
步骤S43:使气压检测件(232)获取气检孔(231)的气压信息。
10.一种鲨鱼鳍天线,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的工作方法加工制成。
CN202211510347.1A 2022-11-29 2022-11-29 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工作方法及鲨鱼鳍天线 Active CN1158477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10347.1A CN115847729B (zh) 2022-11-29 2022-11-29 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工作方法及鲨鱼鳍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10347.1A CN115847729B (zh) 2022-11-29 2022-11-29 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工作方法及鲨鱼鳍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47729A true CN115847729A (zh) 2023-03-28
CN115847729B CN115847729B (zh) 2024-05-07

Family

ID=85667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10347.1A Active CN115847729B (zh) 2022-11-29 2022-11-29 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工作方法及鲨鱼鳍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47729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50437A (ja) * 1995-11-30 1997-06-10 Sony Corp 射出成形用金型
JP2010005792A (ja) * 2008-06-24 2010-01-14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二材成形用射出成形機
WO2017180585A1 (en) * 2016-04-15 2017-10-19 Cummi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hybrid polymer mold tooling
CN207373607U (zh) * 2017-09-08 2018-05-18 东莞市铭青五金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油瓶翻盖注塑模具
CN208854956U (zh) * 2018-09-30 2019-05-14 上海泽厘精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双色产品的模具
CN111098446A (zh) * 2020-01-08 2020-05-05 珠海正川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塑胶和硅胶旋转交替成型模具
CN210679509U (zh) * 2019-09-27 2020-06-05 深圳市普瑞科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
CN211031020U (zh) * 2019-10-19 2020-07-17 上海美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结构及其模具
CN211683311U (zh) * 2019-11-18 2020-10-16 伟盈新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汽车天线盖氮气成型注塑模具
CN213704326U (zh) * 2020-09-24 2021-07-16 珠海正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温区的双色模具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50437A (ja) * 1995-11-30 1997-06-10 Sony Corp 射出成形用金型
JP2010005792A (ja) * 2008-06-24 2010-01-14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二材成形用射出成形機
WO2017180585A1 (en) * 2016-04-15 2017-10-19 Cummi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hybrid polymer mold tooling
CN207373607U (zh) * 2017-09-08 2018-05-18 东莞市铭青五金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油瓶翻盖注塑模具
CN208854956U (zh) * 2018-09-30 2019-05-14 上海泽厘精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双色产品的模具
CN210679509U (zh) * 2019-09-27 2020-06-05 深圳市普瑞科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
CN211031020U (zh) * 2019-10-19 2020-07-17 上海美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结构及其模具
CN211683311U (zh) * 2019-11-18 2020-10-16 伟盈新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汽车天线盖氮气成型注塑模具
CN111098446A (zh) * 2020-01-08 2020-05-05 珠海正川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塑胶和硅胶旋转交替成型模具
CN213704326U (zh) * 2020-09-24 2021-07-16 珠海正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温区的双色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47729B (zh) 202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21408B (zh) 一种生产超薄壁高光注塑件的方法及模具
CN107745478B (zh) 一种中心转塔多色立式注塑机及注塑方法
CN108000801B (zh) 一种带圆盘型独立开合模注塑机及注塑方法
US6739856B2 (en) Equipment for hot moulding of articles made of thermoplastic material
CN115847729A (zh) 鲨鱼鳍天线的双射流道模具装置、工作方法及鲨鱼鳍天线
US9802345B2 (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for multiple injection operations
CN110466105A (zh) 一种环保汽车内饰件双色注塑一体化成型工艺
JP2002544001A (ja) エンボス加工されたパターンを有するプラスチック部品の製作法及び該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12721025A (zh) 一种防止大面积金属件包胶变形的注塑成型方法、注塑模具及大面积金属件包胶产品
CN116604788A (zh) 车门注塑模具
CN115639091B (zh) 一种聚酯热熔胶的硬度检测设备
KR101832413B1 (ko) 사출성형 설비
CN112406008A (zh) 轻量化装饰件复合片材热压成型模具
CN216832059U (zh) 一种可自动下料的推杆滑块注塑成型机
CN114311491B (zh) 轻量化麻纤维汽车内饰件的成型注塑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
CN214926606U (zh) 一种自动出料的塑料成型模具
CN215095581U (zh) 一种pvc封合吸塑设备
CN114131861B (zh) 一种注射器针筒注塑模具
CN217495023U (zh) 一种矫正器的电源开关的成型注塑模具
CN113665075B (zh) 一种模塑制品的预压及快速冷却的工艺方法
US9248594B2 (en)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with integrated hot runner system
CN219820481U (zh) 一种具有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18748914U (zh) 全自动碳纤维成型生产线
CN116021733B (zh) 一种汽车内饰配件生产用模具快速更换装置
CN214491467U (zh) 一种用于塑胶外壳检测设备快速成型精密下壳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