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38343A - 一种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38343A
CN115838343A CN202211465549.9A CN202211465549A CN115838343A CN 115838343 A CN115838343 A CN 115838343A CN 202211465549 A CN202211465549 A CN 202211465549A CN 115838343 A CN115838343 A CN 115838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inostat
proline
eutectic
zwitter
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655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俊波
欧阳瑞灵
李中华
匡雯婕
章恪轩
韩丹丹
吴送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46554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383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38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383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是由贝利司他药物和L‑脯氨酸按照摩尔比1:1结合而成。本发明提供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提供制备的方法为液体辅助研磨法,方法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大规模生产,对未来开发贝利司他固体口服制剂具有重要价值。本发明涉及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其药物共晶在提高了贝利司他药物的溶解度的前提下,物理化学稳定性高,制备工艺安全、重复性好、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及后续药物开发。

Description

一种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贝利司他(belinostat)的化学名称为:(2E)-N-羟基-3-[3-(苯磺酰胺)苯基]丙烯酸-2-酰胺,分子式为C15H14N2O4S,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SMS_1
贝利司他具有磺酰胺-异羟肟酰胺结构,羟肟酸官能团可以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TNF-a转换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脂加氧酶、LTA4水解酶、脲酶、肽去甲酰基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等重要的酶。因此,羟肟酸部分作为药效基团在开发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癌症、心血管疾病、艾滋病毒、阿尔茨海默病、疟疾、过敏性疾病、结核病、金属中毒等。作为含有羟肟酸官能团的一种重要药物,贝利司他在2014年获得FDA批准,以商品名为
Figure SMS_2
上市,是国际市场上公认的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最佳药物之一。
贝利司他属于BCS II类药物,受到低水溶性(0.14mg/mL)的限制,目前市面上以无菌冻干粉针形式进行销售,用于静脉注射。FDA推荐剂量为1000mg/m2,在21天周期的第1-5天通过静脉输注给药,每天一次,给药30分钟,每21天重复周期。为维持体内药物浓度,贝利司他冻干粉针剂在使用时会导致包括血小板减少、肌酸酐上升、肺炎、肿瘤溶解综合征等严重的副作用。因此,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水溶性,减少不良反应,成为保证贝利司他在药物治疗方面需要解决的关键难题。
为了提高贝利司他的水溶性,增加患者依从性,市面上开发了多种贝利司他口服制剂。CN107698632A公开了一种基于乙酸的贝利司他衍生物,利用乙酸取代末端羟肟酸官能团,但制备工艺中使用的四氢呋喃和吡啶,分别属于一类和二类溶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致癌性,大量吸入会引起中毒,出现头痛、呕吐、造血功能受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WO2019/002614EN开发了一种贝利司他无定形固体分散体,贝利司他与PVP、K30、PVP、K12、PVP、K25、PVP、K90、PVP、VA64及其混合物通过喷雾干燥形式进行制备,但无定形固体分散体本身不稳定,易转化为晶体,且喷雾干燥设备复杂;WO2018/020406 EN公开了一种贝利司他溶剂化物制备方法,在贝利司他与丙酮溶剂中加入极性质子溶剂,并加入合适的反溶剂进行分离、干燥,制备得到贝利司他丙酮溶剂化物,然而由于溶剂化物存在脱溶剂导致相转化的风险,同时溶剂含量一般超出规定的限制范围,在药物固体形态开发过程中,极少有药物以溶剂化物的形式上市。此外,发明人根据WO2018/020406 EN中提供的方法进行制备,并未得到贝利司他丙酮溶剂化物,说明工艺重复性差,操作复杂,不利于工业放大。
近年来,药物共晶技术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倍受关注,是一种可以快速有效改善药物活性药物成分的物化性质的新手段。药物活性分子含有的官能团能够利用氢键或者其它非共价键(如氢键、范德华力、π-π堆积、卤键等)作用而与其它有机分子结合在同一晶格生成共晶,从而有效改善药物本身的结晶性能、稳定性、溶解度、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及药效,成为药物固体制剂的一个新选择。药物共晶为剂型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延长原有药物的市场周期,在药物学和生物医学领域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提高药物的质量,解决贝利司他水溶性低、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以贝利司他为药物活性组分,寻找合适的共晶配体,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溶解度和溶解速率。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贝利司他药物共晶方面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利用L-脯氨酸分子的特殊性,改善贝利司他药物的水溶性,同时共晶配体不含有毒物质,为提高贝利司他的生物利用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本发明涉及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其药物共晶提高了贝利司他药物的溶解度,且物理化学稳定性高,制备工艺安全、重复性好、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及后续药物开发。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所述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是由贝利司他药物和L-脯氨酸按照摩尔比1:1结合而成。
本发明中,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基本结构单元中L-脯氨酸自身的氢离子转移到氮杂环上,形成内盐,L-脯氨酸分子与贝利司他分子通过电荷辅助氢键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共晶使用Cu-Kα射线辐射,以衍射角2θ表示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在6.3±0.2°、10.8±0.2°、12.1±0.2°、12.4±0.2°、12.7±0.2°、14.2±0.2°、14.7±0.2°、16.2±0.2°、17.2±0.2°、18.0±0.2°、19.0±0.2°、19.6±0.2°、20.1±0.2°、21.8±0.2°、22.2±0.2°、22.9±0.2°、24.1±0.2°、24.3±0.2°、24.8±0.2°、25.2±0.2°、25.7±0.2°、27.2±0.2°、28.5±0.2°、32.2±0.2°、34.0±0.2°、37.0±0.2°、37.2±0.2°有特征峰。
进一步的,所述共晶其晶体学特征在于,药物共晶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为
Figure SMS_3
α=90°,β=98.9160(3)°,γ=90°;晶胞体积为/>
Figure SMS_4
Z=4。
进一步的,所述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分子式为C20H23N3O6S。
进一步的,所述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的差式扫描量热分析图谱在175±2℃有特征熔融峰。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如目的之一所述的所述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贝利司他药物与L-脯氨酸按照摩尔比为1:(0.8~1.2)混合,加入溶剂,球磨或研磨,得到所述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溶剂以低价方式加入,并在研磨或球磨过程中不断补加;
进一步的,所述溶剂包括水、醇类溶剂、酯类溶剂、腈类溶剂或酮类溶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甲醇、乙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腈或丙酮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以贝利司他的添加量为1g计,所述有机溶剂的添加量为0-300μL;
进一步的,所述球磨的频率为10-30Hz,球磨的时间为10-60min。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如目的之一所述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在制备靶向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单晶,所述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单晶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目的之一所述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加入到溶剂中,加热溶解,固液分离获取液体,将液体蒸发,得到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单晶。
进一步的,所述溶剂包括水、醇类溶剂、酯类溶剂、腈类溶剂或酮类溶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温度为10-40℃,蒸发时间为3-30天。
本发明的目的之五在于提供一种如目的之四所述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单晶在制备靶向药物中的应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溶液辅助研磨方法制备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工艺简单、条件温和、重复性好、绿色环保,适合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合成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可以实现在不改变贝利司他共价键的情况下,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从而提高药效和生物利用度。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提供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贝利司他以及L-脯氨酸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PXRD)。
图2本发明提供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的晶体结构图。
图3本发明提供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的差式扫描量热图(DSC)。
图4本发明提供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的热失重分析图(TG)。
图5本发明提供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的稳定性实验PXRD图谱比较。
图6本发明提供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及贝利司他在p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悬浮6h的粉末溶出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称取31.8mg(318.35)贝利司他固体与11.5mg(115.13)L-脯氨酸固体置于球磨罐中,加入20μL异丙醇,以15Hz的频率球磨25min,得到的白色或类白色粉末为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
实施例2
称取0.159g贝利司他固体与0.050g L-脯氨酸固体置于球磨罐中,加入40μL乙腈,以25Hz的频率球磨15min,得到的白色或类白色粉末为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
实施例3
称取31.8mg贝利司他固体与11.5mg L-脯氨酸固体放入玛瑙研钵中,加入15μL乙醇,然后进行研磨,在研磨过程中向研钵中不断补加乙醇,研磨8min,后,室温干燥后,得到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的固体样品。
实施例4
称取79.6mg贝利司他固体与30.2mg L-脯氨酸固体放入玛瑙研钵中,加入加入20μL乙酸乙酯,然后进行研磨,在研磨过程中向研钵中不断补加溶液,研磨12min,后,室温干燥后,得到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的固体样品。
实施例5
按照1:1摩尔比,分别称取31.8mg贝利司他与11.5mg L-脯氨酸置于玛瑙研钵中进行研磨,向研磨后的固体中加入乙腈和乙醇的混合溶液(8:2),30℃下进行搅拌,然后过滤,滤液转移至西林瓶中,溶剂室温下挥发,7天后得到橙色块状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单晶。
实施例6
按照1:1摩尔比,分别称取0.127g贝利司他和0.046mg L-脯氨酸置于玛瑙研钵中进行研磨,向研磨后的固体中加入乙酸乙酯溶液,40℃下进行搅拌,然后过滤,滤液转移至西林瓶中,溶剂室温下挥发,14天后得到橙色块状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单晶。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备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共晶进行表征和性能测定,具体方法如下:
1.在环境温度下,PXRD图谱是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Rigaku D/max 2500(Rigaku,日本)测量得到。测量条件如下:扫描范围为3.5-40°,扫描速率为8°/min,扫描步长为0.02°,发射靶为Cu Kα,波长为
Figure SMS_5
电压和电流分别为40kV和100mA。将研磨之后得到的药物共晶的X射线衍射图谱与的两种原料物的X射线衍射图谱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其特征衍射峰位置及衍射强度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液体辅助研磨的外加能量使物质之间发生了反应,产生了新的物相,如图1所示。
2.将实施例中所得到的共晶单晶置于Rigaku 007HF XtaLAB P200衍射仪中,选用Mo Kα
Figure SMS_6
为射线采集。晶体结构采用OLEX2直接法求解结构,采用SHELXL-97程序包对F2进行全矩阵最小二乘优化,判别原子种类。
解析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共晶药物共晶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为
Figure SMS_7
Figure SMS_8
α=90°,β=98.9160(3)°,γ=90°;晶胞体积为/>
Figure SMS_9
Z=4,其ORTEP图显示(见图2),L-脯氨酸自身的氢离子转移到氮杂环上,自身成盐,之后L-脯氨酸分子与贝利司他分子通过氢键相连,摩尔比为1:1。
3.差式扫描量热(DSC)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使用Mettler Toledo DSC 1/500进行测试,5-10mg药品放置在标准铝盘中以10℃/min的加热速率在氮气下加热,结果显示:贝利司他-L-脯氨酸共晶在174℃处有一个尖锐的吸热峰,说明其熔点约为174℃,更说明此物质为单一晶相。
4.TG分析采用Mettler TGA/DSC 1stare系统进行测试。称取5-10mg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置于标准氧化铝坩埚中,在20mL/min氮气流量下,以10℃/min的升温速率扫描。结果显示(见图4)在174℃之前没有失重台阶,说明发明制备的药物共晶不含其他溶剂。
5.在40℃,75%相对湿度(RH)下测试了共晶的稳定性。共晶样品被称重并储存在一个充满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干燥器中,以保持湿度。图5的XRD谱图结果显示样品在储存180天后的PXRD图谱并没有明显变化,证明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没有发生转变,稳定性较好。
6.将贝利司他、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的粉末溶出数据进行对比研究。
(1)粉末溶出实验方法如下:
粉末溶出度测定在RC-6溶出度测试仪上进行。分别称量318mg和410mg研磨后并过80和160目筛的贝利司他、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样品,加入到溶出仪中,以100rpm的桨速在37℃条件下进行。分别在1、3、5、10、15、20、30、45、60、120、180、240、300和360分钟时从容器中取出2mL溶液并通过0.45mm尼龙过滤器过滤,之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溶液浓度并用标准曲线分析。
(2)液相条件
色谱柱:A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柱温:30℃;流动相:0.1%磷酸水溶液和乙腈(60:40%v/v);流速:1mL/min;进样量:10μL;波长:272nm。
粉末溶出曲线如图6,结果显示在P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药物的最大表观溶解度是贝利司他的1.19倍。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其特征在于,所述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是由贝利司他药物和L-脯氨酸按照摩尔比1:1结合而成;
所述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为
Figure FDA0003957343790000011
Figure FDA0003957343790000012
α=90°,β=98.9160(3)°,γ=90°;晶胞体积为
Figure FDA0003957343790000013
Z=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其特征在于,使用Cu-kα辐射,所述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以衍射角2θ表示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在6.3±0.2°、12.1±0.2°、12.4±0.2°、12.7±0.2°、19.0±0.2°、19.6±0.2°、20.1±0.2°、21.8±0.2°、22.2±0.2°、22.9±0.2°、24.8±0.2°、25.2±0.2°、25.7±0.2°处有特征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利司他药物共晶,其特征在于,使用Cu-kα辐射,所述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以衍射角2θ表示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还在14.2±0.2°、14.7±0.2°、16.2±0.2°、17.2±0.2°、18.0±0.2°、24.1±0.2°、24.3±0.2°、27.2±0.2°、28.5±0.2°、32.2±0.2°、34.0±0.2°、37.0±0.2°、37.2±0.2°处有特征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其特征在于,所述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的差式扫描量热分析图谱在175±2℃有特征熔融峰。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贝利司他药物与L-脯氨酸按照摩尔比为1:(0.8~1.2)混合,加入溶剂,球磨或研磨,得到所述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以滴加方式加入,并在研磨或球磨过程中不断补加;
优选地,所述溶剂包括水、醇类溶剂、酯类溶剂、腈类溶剂或酮类溶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甲醇、乙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腈或丙酮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以贝利司他的添加量为1g计,所述有机溶剂的添加量为0-300μL;
优选地,所述球磨的频率为10-30Hz,球磨的时间为10-6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在制备靶向药物中的应用。
8.一种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单晶,其特征在于,所述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单晶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权利要求1-4所述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加入到溶剂中,加热溶解,固液分离获取液体,将液体蒸发,得到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单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单晶,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包括水、醇类溶剂、酯类溶剂、腈类溶剂或酮类溶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蒸发温度为10-40℃,蒸发时间为3-30天。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单晶在制备靶向药物中的应用。
CN202211465549.9A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58383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5549.9A CN115838343A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5549.9A CN115838343A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38343A true CN115838343A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75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65549.9A Pending CN115838343A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3834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7308A (zh) * 2014-07-31 2014-12-03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三种新型非布司他药物共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4200A (zh) * 2015-04-30 2015-10-14 苏州晶云药物科技有限公司 豆腐果苷与l-脯氨酸的共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65552A (zh) * 2016-10-31 2017-04-19 瑞阳制药有限公司 贝利司他结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66559A (zh) * 2013-12-20 2017-06-20 苏州晶云药物科技有限公司 雷西纳得的共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88799A (zh) * 2017-05-09 2017-09-22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芬布芬共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373451A (zh) * 2018-04-14 2018-08-07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5-氟尿嘧啶与脯氨酸的共晶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66559A (zh) * 2013-12-20 2017-06-20 苏州晶云药物科技有限公司 雷西纳得的共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77308A (zh) * 2014-07-31 2014-12-03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三种新型非布司他药物共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4200A (zh) * 2015-04-30 2015-10-14 苏州晶云药物科技有限公司 豆腐果苷与l-脯氨酸的共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65552A (zh) * 2016-10-31 2017-04-19 瑞阳制药有限公司 贝利司他结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88799A (zh) * 2017-05-09 2017-09-22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芬布芬共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373451A (zh) * 2018-04-14 2018-08-07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5-氟尿嘧啶与脯氨酸的共晶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正红,祁小乐主编: "《药剂学》",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pages: 378 - 38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14999C (en) Stable crystal form of tipiracil hydrochloride and crystallization method for the same
WO2018108101A1 (zh) {[5-(3-氯苯基)-3-羟基吡啶-2-羰基]氨基}乙酸的新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95980B (zh) 一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抑制剂药物的新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14082354A1 (zh) 西达本胺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KR20240019064A (ko) 피리딘 질소 산화물 화합물의 결정 형태 및 이의 용도
JP6957807B2 (ja) 右旋性オキシラセタムの2型結晶、調製方法および用途
CN109400598B (zh) 盐酸小檗碱与乳酸共晶、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336823B (zh) 一种替硝唑药物共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43255B (zh) 一种炎琥宁化合物
CN107286220B (zh) 1,2,4-三氮唑偶联的二氢杨梅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838343A (zh) 一种贝利司他-l-脯氨酸两性离子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H03188096A (ja) ポリエン・マクロライド誘導体
CN113197865B (zh) 醋酸阿比特龙与反式乌头酸的共晶、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574441B (zh) 一种尼可地尔与水杨酸的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724775A (zh) 一种贝利司他药物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078679B (zh) 一种拉莫三嗪药物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5925708A (zh) 一种贝利司他茶碱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09560B (zh) 阿克他利药物共晶及其制备方法
Yamauchi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ovel Polymeric Prodrug Synthesized Using Plasma-Induced Radicals of Polycrystalline Carbohydrates
CN114031515B (zh) 一种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药物共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45529B (zh) 一种头孢氨苄共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20100B (zh) 异维a酸晶型ii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724359B (zh) 一种无定形头孢替坦酸及由其制备头孢替坦二钠的方法和含有该头孢替坦二钠的药物组合物
CN111606847B (zh) 尼可地尔与1-羟基-2-萘甲酸的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3109939A1 (zh) 吡啶类衍生物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