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38110A - 一种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38110A
CN115838110A CN202310128093.5A CN202310128093A CN115838110A CN 115838110 A CN115838110 A CN 115838110A CN 202310128093 A CN202310128093 A CN 202310128093A CN 115838110 A CN115838110 A CN 115838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fixedly connected
movable
handl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280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38110B (zh
Inventor
常伟
刘鸿喜
李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xiang Zerui Automobile M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xiang Zerui Automobile M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xiang Zerui Automobile M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xiang Zerui Automobile M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2809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381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38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381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381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381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56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of vehicl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属于汽车零部件装配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相对两侧安装有用于夹持限位副车架的多个夹持部件,所述支撑底板上安装有用于使所述支撑底板相对两侧的多个夹持部件同步运动的联动部件,所述支撑底板两侧的多个所述夹持部件通过所述联动部件的联动作用实现对副车架的夹持和释放。本发明通过设置夹持部件、联动部件,在吊装过程中,装配人员在同一位置即可操作多个升缩杆对汽车副车架进行限位,操作简便,降低了装配人员的工作负荷,便于装配人员对汽车副车架的快速转移吊装。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生产装配过程中,有部分零部件因重量和体积较大,需使用吊装设备进行吊装,其中就包括汽车的副车架,汽车副车架的安装固定主要分为两个步骤,先是将副车架从转运装置上取下,放置到装配夹具上,然后再与车身合装固定打紧,在汽车生产过程中,对于汽车副车架的取放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在取放过程中既要求汽车副车架无磕碰划伤,又要求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公开号为CN103523650B公开的一种汽车副车架吊具,该吊具包括:主吊梁臂、主吊杆和辅吊杆;主吊杆为2个,分别与主吊梁臂的两端连接,所述主吊杆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挂扣汽车副车架的挂扣装置;所述辅吊杆设置于主吊梁臂的中部,并能够沿主吊梁臂的横向方向摆动,辅吊杆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托挂汽车副车架的托挂装置,主吊杆和辅吊杆形成3个吊点,吊装更为平稳,吊装时主吊杆和辅吊杆不会变形,汽车副车架不易晃动,保证吊装的稳定性。该吊具定位准确、吊装效率高,吊装过程中无需工人进行辅助,提高安全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约人工成本。
上述吊装设备虽然通过设置三个吊点保障了副车架的稳定性,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使用该设备吊装副车架时,需分别操作主吊杆和辅吊杆与副车架连接,而副车架的长度较大,使得装配人员在安装过程中需多次变换位置,移动至副车架的正面和左右两侧,才能进行主吊杆、辅吊杆与副车架的三点连接工作,操作繁琐,增加了工人的工作负荷,易对副车架的装配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来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副车架吊装设备虽然通过设置三个吊点保障了副车架的稳定性,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分别操作主吊杆和辅吊杆与副车架连接,而副车架的长度较大,使得装配人员在安装过程中需多次变换位置,移动至副车架的正面和左右两侧,才能进行主吊杆、辅吊杆与副车架的三点连接工作,操作繁琐,易增加副车架的装配时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相对两侧安装有用于夹持限位副车架的多个夹持部件,所述支撑底板上安装有用于使所述支撑底板相对两侧的多个夹持部件同步运动的联动部件,所述支撑底板两侧的多个所述夹持部件通过所述联动部件的联动作用实现对副车架的夹持和释放,所述支撑底板另一侧的所述夹持部件上还安装有用于限制所述联动部件活动的制动部件、用于解除所述制动部件对所述联动部件限位的制动解除部件;所述制动解除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上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上安装有可以所述第一连接管轴线为中心转动的活动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上安装有用于限位所述活动管的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与所述活动管相连接;所述联动部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上的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上固定套接有多个第一齿轮,所述支撑底板上还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上固定套接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适配的第二齿轮;所述支撑底板上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夹持部件包括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一固定轴或所述第二固定轴上的多个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所述顶盖外,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顶盖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升缩杆,所述升缩杆的端部设置有倒钩;所述制动部件包括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一固定轴上的棘齿轮,所述支撑底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支撑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制动解除部件还包括转动套接在所述活动管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的把手,所述把手的上开设有活动孔,所述活动孔内滑动套接有贯穿所述把手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上转动连接有套设在所述活动管内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球头,所述球头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贯穿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支撑底板的拉绳,所述拉绳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的活动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活动管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倾斜向下延伸。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件包括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所述支撑底板一端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所述支撑底板的一端滑动套接有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上固定连接有套设在所述限位套筒上的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环形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抵触,所述环形板远离所述限位套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销,所述第二套筒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限位销相适配的限位孔。
优选地,所述活动管靠近所述把手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二限位板,每组所述第二限位板包括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所述活动杆远离所述把手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同组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板远离所述活动管的一端倾斜,同组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远离所述活动管的一端相互靠近。
优选地,所述限位套筒上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管内固定连接有多个与所述限位槽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活动孔内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片,所述第二弹片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活动杆上固定套接有护手,所述护手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隔板。
优选地,所述升缩杆的倒钩端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所述升缩杆的活动端固定套接有护套。
优选地,所述支撑底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轮,所述拉绳与所述第二滚轮搭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夹持部件、联动部件,在吊装过程中,装配人员在同一位置即可操作多个升缩杆对汽车副车架进行限位,操作简便,降低了装配人员的工作负荷,便于装配人员对汽车副车架的快速转移吊装。
通过设置制动部件、制动解除部件,在吊装副车架前,可握住把手远离活动管的一侧并拉动活动杆,活动杆通过第一连接杆、球头、拉绳带动第一限位板转动,使第一限位板与棘齿轮脱离,此时棘齿轮可自由活动,便于通过对任一升缩杆的操作,使支撑底板两侧的升缩杆的活动端相互远离,当通过升缩杆限位副车架后,松开活动杆,在第一弹片的拉力作用下,第一限位板复位并限制棘齿轮,使棘齿轮只能单向转动,避免支撑底板两侧的升缩杆在副车架的重力作用下向支撑底板两侧偏转,从而影响汽车副车架的吊装稳定,操作便捷,且对活动杆的操作和对把手的把持可通过单手完成,进一步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时在不操作活动杆的情况下,多个升缩杆的活动端呈锁紧状态,进一步保障汽车副车架的吊装稳定性。
通过设置升缩杆、把手,操作人员在操作升缩杆时,可一手把持把手,便于通过把手、活动管、第一连接管对支撑底板进行固定,避免通过升缩杆对汽车副车架进行限位时,升缩杆通过连接臂、第一固定轴带动支撑底板晃动,从而增加了升缩杆对汽车副车架的限位操作难度。
通过倾斜设置的活动管,使得安装在活动管远离第一连接管端部位置处的把手尽量靠近汽车副车架的边缘位置,以提高把手的操作舒适性。
通过设置制动解除部件、限位部件,当装配人员需要更换把手位置以通过另一只手对把手进行把持时,可推动活动杆,活动杆通过第一连接杆带动球头运动,使球头抵触环形板并通过环形板驱动限位套筒沿第一连接管滑动,挤压弹簧并使限位销与限位孔脱离,并通过第二连接杆驱动第二限位块使第二限位块滑动至第二限位板远离把手的一端位置,同时微转把手,使把手通过活动杆、第二连接杆带动第二限位块偏转使第二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板远离把手的一端抵触,对活动杆进行限位,此时可松开对活动杆的推动并通过把手带动活动管以第一连接管的轴线为中心转动至需角度,完成把手的偏向调节,随后恢复对活动杆推力,并转动把手,以便于将把手调整方便至另一只手操作的角度,调节便捷,同时可有效的避免因装配人员长时间同一只手重复按压操作对肢体造成的负荷,提高装配人员的工作舒适性,且调节过程中无需使用专用工具,进一步提高了第一连接管、把手操作位置的调节便利性。
通过设置把手,完成把手的角度调节后,需通过角度的微转恢复第二限位块与同组两个第二限位板的滑动连接关系,通过第二限位板对第二限位块的限位,避免把手在操作过程中受力偏转,进一步保障把手的操作稳定性,降低汽车副车架的转移吊装难度。
附图说明
并入本文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进一步用来对本公开的原理进行解释,并且使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和使用本公开。
图1为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与汽车副车架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第二视角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去除顶盖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联动部件、第一限位部件、调节部件装配后局部剖视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套筒、第二套筒装配后局部剖视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撑底板;2、夹持部件;3、联动部件;4、制动部件;5、制动解除部件;6、限位部件;7、第一固定轴;8、第二固定轴;9、连接臂;10、升缩杆;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棘齿轮;14、第一限位板;15、第一弹片;16、第一连接管;17、活动管;18、把手;19、活动孔;20、活动杆;21、第一连接杆;22、球头;23、拉绳;24、第一套筒;25、第二套筒;26、限位套筒;27、限位槽;28、第一限位块;29、环形板;30、弹簧;31、限位销;32、限位孔;33、第二限位板;34、第二连接杆;35、第二限位块;36、第二弹片;37、护手;38、隔板;39、顶盖;40、第一滚轮;41、护套;42、第二滚轮。
如图所示,为了能明确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在图中标注了特定的结构和器件,但这仅为示意需要,并非意图将本发明限定在该特定结构、器件和环境中,根据具体需要,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将这些器件和环境进行调整或者修改,所进行的调整或者修改仍然包括在后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进行详细描述。同时在这里做以说明的是,为了使实施例更加详尽,下面的实施例为最佳、优选实施例,对于一些公知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其他替代方式而进行实施;而且附图部分仅是为了更具体的描述实施例,而并不旨在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限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说明书中提到“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指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另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其它实施例(无论是否明确描述)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特性应在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内。
通常,可以至少部分从上下文中的使用来理解术语。例如,至少部分取决于上下文,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于描述单数意义的任何特征、结构或特性,或者可以用于描述复数意义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的组合。另外,术语“基于”可以被理解为不一定旨在传达一组排他性的因素,而是可以替代地,至少部分地取决于上下文,允许存在不一定明确描述的其他因素。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的“在……上”、“在……之上”和“在……上方”的含义应当以最宽方式被解读,以使得“在……上”不仅表示“直接在”某物“上”而且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有居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之上”或“在……上方”不仅表示“在”某物“之上”或“上方”的含义,而且还可以包括其“在”某物“之上”或“上方”且其间没有居间特征或层的含义。
此外,诸如“在…之下”、“在…下方”、“下部”、“在…之上”、“上部”等空间相关术语在本文中为了描述方便可以用于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或多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如在附图中示出的。空间相关术语旨在涵盖除了在附图所描绘的取向之外的在设备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设备可以以另外的方式被定向,并且本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词可以类似地被相应解释。
如图1-4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包括支撑底板1,支撑底板1的相对两侧安装有用于夹持限位副车架的多个夹持部件2,支撑底板1上安装有用于使支撑底板1相对两侧的多个夹持部件2同步运动的联动部件3,支撑底板1两侧的多个夹持部件2通过联动部件3的联动作用实现对副车架的夹持和释放,支撑底板1另一侧的夹持部件2上还安装有用于限制联动部件3活动的制动部件4、用于解除制动部件4对联动部件3限位的制动解除部件5;制动解除部件5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撑底板1上的第一连接管16,第一连接管16上安装有可以第一连接管16轴线为中心转动的活动管17,第一连接管16上安装有用于限位活动管17的限位部件6,限位部件6与活动管17相连接;联动部件3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撑底板1上的第一固定轴7,第一固定轴7上固定套接有多个第一齿轮11,支撑底板1上还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二固定轴8,第二固定轴8上固定套接有与第一齿轮11相适配的第二齿轮12;支撑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顶盖39,顶盖39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升降机挂钩的吊耳,便于通过升降机通过顶盖39对本装置进行吊装,夹持部件2包括固定套接在第一固定轴7或第二固定轴8上的多个连接臂9,连接臂9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顶盖39外,连接臂9位于顶盖39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升缩杆10,升缩杆10的端部设置有倒钩,升缩杆10的长度可调节,通过升缩杆10长度的变化增加本装置的可适用范围,通过设置连接臂9增加支撑底板1两侧升缩杆10的固定端的间距,以进一步提高本装置的可适用范围,便于对多种不同型号的副车架进行吊装,增加本装置的经济适用性。
通过设置夹持部件2、联动部件3,吊装汽车副车架时,将本装置移动至待吊装副车架上方,拉动支撑底板1任一一侧的升缩杆10,升缩杆10通过连接臂9、第一齿轮11、第一固定轴7、第二齿轮12、第二固定轴8带动支撑底板1另一侧的升缩杆10同步转动,当支撑底板1两侧升缩杆10活动端的距离运动至大于汽车副车架宽度时,向下拉动升缩杆10至升缩杆10的倒钩位置低于汽车副车架,随后推动升缩杆10,使多个升缩杆10在连接臂9、第一齿轮11、第一固定轴7、第二齿轮12、第二固定轴8的联动下升缩杆10收紧,通过收紧后的多个升缩杆10的杆部对副车架进行挤压限位,并通过升缩杆10上的倒钩将副车架勾住,此时启动电动葫芦,电动葫芦通过吊钩、顶盖39、支撑底板1、夹持部件2带动本装置上升,从而实现汽车副车架的吊装,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在吊装过程中,装配人员在同一位置即可操作多个升缩杆10对汽车副车架进行限位,操作简便,降低了装配人员的工作负荷,便于装配人员对汽车副车架的快速转移吊装。
如图5-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动部件4包括固定套接在第一固定轴7上的棘齿轮13,支撑底板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4,第一限位板1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片15,第一弹片15与支撑底板1固定连接;制动解除部件5还包括转动套接在活动管17远离第一连接管16一端的把手18,把手18的上开设有活动孔19,活动孔19内滑动套接有贯穿把手18的活动杆20,活动杆20上转动连接有套设在活动管17内的第一连接杆21,第一连接杆21远离活动杆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球头22,球头22远离第一连接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贯穿第一连接管16和支撑底板1的拉绳23,拉绳23与第一限位板14的活动端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制动部件4、制动解除部件5,在吊装副车架前,可握住把手18远离活动管17的一侧并拉动活动杆20,活动杆20通过第一连接杆21、球头22、拉绳23带动第一限位板14转动,使第一限位板14与棘齿轮13脱离,此时棘齿轮13可自由活动,便于通过对任一升缩杆10的操作,使支撑底板1两侧的升缩杆10的活动端相互远离,当通过升缩杆10限位副车架后,松开活动杆20,在第一弹片15的拉力作用下,第一限位板14复位并限制棘齿轮13,使棘齿轮13只能单向转动,避免支撑底板1两侧的升缩杆10在副车架的重力作用下向支撑底板1两侧偏转,从而影响汽车副车架的吊装稳定,操作便捷,且对活动杆20的操作和对把手18的把持可通过单手完成,进一步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时在不操作活动杆20的情况下,多个升缩杆10的活动端呈锁紧状态,进一步保障汽车副车架的吊装稳定性。
通过设置升缩杆10、把手18,操作人员在操作升缩杆10时,可一手把持把手18,便于通过把手18、活动管17、第一连接管16对支撑底板1进行固定,避免通过升缩杆10对汽车副车架进行限位时,升缩杆10通过连接臂9、第一固定轴7带动支撑底板1晃动,从而增加了升缩杆10对汽车副车架的限位操作难度。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管17远离第一连接管16的一端倾斜向下延伸,使得安装在活动管17远离第一连接管16端部位置处的把手18尽量靠近汽车副车架的边缘位置,以提高把手18的操作舒适性。
如图5、图7-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件6包括转动套接在第一连接管16远离支撑底板1一端的第一套筒24,第一套筒24远离第一连接管16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二套筒25,第一连接管16远离支撑底板1的一端滑动套接有限位套筒26,限位套筒26远离第一连接管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环形板29,环形板29上固定连接有套设在限位套筒26上的弹簧30,弹簧30远离环形板29的一端与第一套筒24抵触,环形板29远离限位套筒2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销31,第二套筒25上开设有若干与限位销31相适配的限位孔32,活动管17靠近把手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二限位板33,每组第二限位板33包括两个第二限位板33,活动杆20远离把手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34,第二连接杆34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35,第二限位块35与同组两个第二限位板33滑动连接。
通过设置制动解除部件5、限位部件6,当装配人员需要更换把手18位置以通过另一只手对把手18进行把持时,可推动活动杆20,活动杆20通过第一连接杆21带动球头22运动,使球头22抵触环形板29并通过环形板29驱动限位套筒26沿第一连接管16滑动,挤压弹簧30并使限位销31与限位孔32脱离,并通过第二连接杆34驱动第二限位块35使第二限位块35滑动至第二限位板33远离把手18的一端位置,同时微转把手18,使把手18通过活动杆20、第二连接杆34带动第二限位块35偏转使第二限位块35与第二限位板33远离把手18的一端抵触,对活动杆20进行限位,此时可松开对活动杆20的推动并通过把手18带动活动管17以第一连接管16的轴线为中心转动至需角度,完成把手18的偏向调节,随后恢复对活动杆20推力,并转动把手18,以便于将把手18调整方便至另一只手操作的角度,调节便捷,同时可有效的避免因装配人员长时间同一只手重复按压操作对肢体造成的负荷,提高装配人员的工作舒适性,且调节过程中无需使用专用工具,进一步提高了第一连接管16、把手18操作位置的调节便利性。
通过设置把手18,完成把手18的角度调节后,需通过角度的微转恢复第二限位块35与同组两个第二限位板33的滑动连接关系,通过第二限位板33对第二限位块35的限位,避免把手18在操作过程中受力偏转,进一步保障把手18的操作稳定性,降低汽车副车架的转移吊装难度。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板33远离活动管17的一端倾斜,同组两个第二限位板33远离活动管17的一端相互靠近,通过设置倾斜的第二限位板33提高第二限位板33对第二限位块35的限位效果,避免把手18受力后,通过活动杆20、第二连接杆34带动第二限位块35偏转,从而使第二限位块35与第二限位板33脱离,保障把手18的限位稳定,结构巧妙。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套筒26上开设有多个限位槽27,第一连接管16内固定连接有多个与限位槽27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块28,通过设置限位槽27、第一限位块28的配合,避免限位套筒26沿第一连接管16内壁滑动时产生偏转,影响活动管17的角度稳定性,保障把手18的位置稳定。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孔19内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片36,第二弹片36的一端与活动孔19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片36的另一端与活动杆20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弹片36,使得在完成活动杆20的拉动或推动操作后,活动杆20可在限位套筒26的弹力作用下复位,便于活动杆20的重复操作,结构简单,使用便捷。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杆20上固定套接有护手37,护手37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隔板38,通过设置护手37、隔板38,通过隔板38的两端对把手18的两侧内壁进行抵触限位,避免活动杆20在操作过程中与把手18脱离,同时通过隔板38对把手18两侧活动孔19的遮挡,避免滑动的护手37和弯曲变形的第二弹片36夹到装配人员的手部,对装配人员的工作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缩杆10的倒钩端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40,升缩杆10的活动端固定套接有护套41,通过设置第一滚轮40,使升缩杆10倒钩位置与汽车副车架接触时仅发生滚动摩擦,避免升缩杆10倒钩位置与汽车副车架接触时,对汽车副车架造成划伤,保障汽车副车架的外观完整,通过设置护套41对升缩杆10杆部与汽车副车架的抵触位置进行缓冲,避免升缩杆10杆部与汽车副车架直接接触,造成升缩杆10杆部或汽车副车架边缘位置的损坏,进一步保障汽车副车架的外观完整。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轮42,拉绳23与第二滚轮42搭接,通过设置第二滚轮42对拉绳23进行支撑,改变拉绳23的受力方向,提高拉绳23的操作便利性,同时避免运动的拉绳23与支撑底板1产生滑动摩擦,加剧拉绳23的损耗,影响拉绳23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夹持部件2、联动部件3,吊装汽车副车架时,将本装置移动至待吊装副车架上方,拉动支撑底板1任一一侧的升缩杆10,升缩杆10通过连接臂9、第一齿轮11、第一固定轴7、第二齿轮12、第二固定轴8带动支撑底板1另一侧的升缩杆10同步转动,当支撑底板1两侧升缩杆10活动端的距离运动至大于汽车副车架宽度时,向下拉动升缩杆10至升缩杆10的倒钩位置低于汽车副车架,随后推动升缩杆10,使多个升缩杆10在连接臂9、第一齿轮11、第一固定轴7、第二齿轮12、第二固定轴8的联动下升缩杆10收紧,通过收紧后的多个升缩杆10的杆部对副车架进行挤压限位,并通过升缩杆10上的倒钩将副车架勾住,此时启动电动葫芦,电动葫芦通过吊钩、顶盖39、支撑底板1、夹持部件2带动本装置上升,从而实现汽车副车架的吊装,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在吊装过程中,装配人员在同一位置即可操作多个升缩杆10对汽车副车架进行限位,操作简便,降低了装配人员的工作负荷,便于装配人员对汽车副车架的快速转移吊装。
通过设置制动部件4、制动解除部件5,在吊装副车架前,可握住把手18远离活动管17的一侧并拉动活动杆20,活动杆20通过第一连接杆21、球头22、拉绳23带动第一限位板14转动,使第一限位板14与棘齿轮13脱离,此时棘齿轮13可自由活动,便于通过对任一升缩杆10的操作,使支撑底板1两侧的升缩杆10的活动端相互远离,当通过升缩杆10限位副车架后,松开活动杆20,在第一弹片15的拉力作用下,第一限位板14复位并限制棘齿轮13,使棘齿轮13只能单向转动,避免支撑底板1两侧的升缩杆10在副车架的重力作用下向支撑底板1两侧偏转,从而影响汽车副车架的吊装稳定,操作便捷,且对活动杆20的操作和对把手18的把持可通过单手完成,进一步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时在不操作活动杆20的情况下,多个升缩杆10的活动端呈锁紧状态,进一步保障汽车副车架的吊装稳定性。
通过设置升缩杆10、把手18,操作人员在操作升缩杆10时,可一手把持把手18,便于通过把手18、活动管17、第一连接管16对支撑底板1进行固定,避免通过升缩杆10对汽车副车架进行限位时,升缩杆10通过连接臂9、第一固定轴7带动支撑底板1晃动,从而增加了升缩杆10对汽车副车架的限位操作难度。
通过倾斜设置的活动管17,使得安装在活动管17远离第一连接管16端部位置处的把手18尽量靠近汽车副车架的边缘位置,以提高把手18的操作舒适性。
通过设置制动解除部件5、限位部件6,当装配人员需要更换把手18位置以通过另一只手对把手18进行把持时,可推动活动杆20,活动杆20通过第一连接杆21带动球头22运动,使球头22抵触环形板29并通过环形板29驱动限位套筒26沿第一连接管16滑动,挤压弹簧30并使限位销31与限位孔32脱离,并通过第二连接杆34驱动第二限位块35使第二限位块35滑动至第二限位板33远离把手18的一端位置,同时微转把手18,使把手18通过活动杆20、第二连接杆34带动第二限位块35偏转使第二限位块35与第二限位板33远离把手18的一端抵触,对活动杆20进行限位,此时可松开对活动杆20的推动并通过把手18带动活动管17以第一连接管16的轴线为中心转动至需角度,完成把手18的偏向调节,随后恢复对活动杆20推力,并转动把手18,以便于将把手18调整方便至另一只手操作的角度,调节便捷,同时可有效的避免因装配人员长时间同一只手重复按压操作对肢体造成的负荷,提高装配人员的工作舒适性,且调节过程中无需使用专用工具,进一步提高了第一连接管16、把手18操作位置的调节便利性。
通过设置把手18,完成把手18的角度调节后,需通过角度的微转恢复第二限位块35与同组两个第二限位板33的滑动连接关系,通过第二限位板33对第二限位块35的限位,避免把手18在操作过程中受力偏转,进一步保障把手18的操作稳定性,降低汽车副车架的转移吊装难度。
通过设置倾斜的第二限位板33提高第二限位板33对第二限位块35的限位效果,避免把手18受力后,通过活动杆20、第二连接杆34带动第二限位块35偏转,从而使第二限位块35与第二限位板33脱离,保障把手18的限位稳定,结构巧妙。
通过设置第二弹片36,使得在完成活动杆20的拉动或推动操作后,活动杆20可在限位套筒26的弹力作用下复位,便于活动杆20的重复操作,结构简单,使用便捷。
通过隔板38的两端对把手18的两侧内壁进行抵触限位,避免活动杆20在操作过程中与把手18脱离,同时通过隔板38对把手18两侧活动孔19的遮挡,避免滑动的护手37和弯曲变形的第二弹片36夹到装配人员的手部,对装配人员的工作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通过设置第一滚轮40,使升缩杆10倒钩位置与汽车副车架接触时仅发生滚动摩擦,避免升缩杆10倒钩位置与汽车副车架接触时,对汽车副车架造成划伤,保障汽车副车架的外观完整,通过设置护套41对升缩杆10杆部与汽车副车架的抵触位置进行缓冲,避免升缩杆10杆部与汽车副车架直接接触,造成升缩杆10杆部或汽车副车架边缘位置的损坏,进一步保障汽车副车架的外观完整。
通过设置第二滚轮42对拉绳23进行支撑,改变拉绳23的受力方向,提高拉绳23的操作便利性,同时避免运动的拉绳23与支撑底板1产生滑动摩擦,加剧拉绳23的损耗,影响拉绳23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涵盖任何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彻底的了解,在以下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另外,为了避免对本发明的实质造成不必要的混淆,并没有详细说明众所周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板(1),所述支撑底板(1)的相对两侧安装有用于夹持限位副车架的多个夹持部件(2),所述支撑底板(1)上安装有用于使所述支撑底板(1)相对两侧的多个夹持部件(2)同步运动的联动部件(3),所述支撑底板(1)两侧的多个所述夹持部件(2)通过所述联动部件(3)的联动作用实现对副车架的夹持和释放,所述支撑底板(1)另一侧的所述夹持部件(2)上还安装有用于限制所述联动部件(3)活动的制动部件(4)、用于解除所述制动部件(4)对所述联动部件(3)限位的制动解除部件(5);
所述制动解除部件(5)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1)上的第一连接管(16),所述第一连接管(16)上安装有可以所述第一连接管(16)轴线为中心转动的活动管(17),所述第一连接管(16)上安装有用于限位所述活动管(17)的限位部件(6),所述限位部件(6)与所述活动管(17)相连接;
所述联动部件(3)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1)上的第一固定轴(7),所述第一固定轴(7)上固定套接有多个第一齿轮(11),所述支撑底板(1)上还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二固定轴(8),所述第二固定轴(8)上固定套接有与所述第一齿轮(11)相适配的第二齿轮(12);
所述支撑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顶盖(39),所述夹持部件(2)包括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一固定轴(7)或所述第二固定轴(8)上的多个连接臂(9),所述连接臂(9)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所述顶盖(39)外,所述连接臂(9)位于所述顶盖(39)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升缩杆(10),所述升缩杆(10)的端部设置有倒钩;
所述制动部件(4)包括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一固定轴(7)上的棘齿轮(13),所述支撑底板(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4),所述第一限位板(1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片(15),所述第一弹片(15)与所述支撑底板(1)固定连接;
所述制动解除部件(5)还包括转动套接在所述活动管(17)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管(16)一端的把手(18),所述把手(18)的上开设有活动孔(19),所述活动孔(19)内滑动套接有贯穿所述把手(18)的活动杆(20),所述活动杆(20)上转动连接有套设在所述活动管(17)内的第一连接杆(21),所述第一连接杆(21)远离所述活动杆(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球头(22),所述球头(2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贯穿所述第一连接管(16)和所述支撑底板(1)的拉绳(23),所述拉绳(23)与所述第一限位板(14)的活动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管(17)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管(16)的一端倾斜向下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6)包括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16)远离所述支撑底板(1)一端的第一套筒(24),所述第一套筒(24)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管(16)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二套筒(25),所述第一连接管(16)远离所述支撑底板(1)的的一端滑动套接有限位套筒(26),所述限位套筒(26)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管(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环形板(29),所述环形板(29)上固定连接有套设在所述限位套筒(26)上的弹簧(30),所述弹簧(30)远离所述环形板(2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24)抵触,所述环形板(29)远离所述限位套筒(2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销(31),所述第二套筒(25)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限位销(31)相适配的限位孔(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管(17)靠近所述把手(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二限位板(33),每组所述第二限位板(33)包括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33),所述活动杆(20)远离所述把手(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34),所述第二连接杆(34)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35),所述第二限位块(35)与同组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33)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板(33)远离所述活动管(17)的一端倾斜,同组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33)远离所述活动管(17)的一端相互靠近。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筒(26)上开设有多个限位槽(27),所述第一连接管(16)内固定连接有多个与所述限位槽(27)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块(2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孔(19)内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片(36),所述第二弹片(36)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孔(19)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片(36)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杆(20)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20)上固定套接有护手(37),所述护手(37)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隔板(3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缩杆(10)的倒钩端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40),所述升缩杆(10)的活动端固定套接有护套(4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轮(42),所述拉绳(23)与所述第二滚轮(42)搭接。
CN202310128093.5A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 Active CN1158381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8093.5A CN115838110B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8093.5A CN115838110B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38110A true CN115838110A (zh) 2023-03-24
CN115838110B CN115838110B (zh) 2023-05-09

Family

ID=85579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28093.5A Active CN115838110B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38110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51325A (zh) * 1967-11-08 1971-10-27
US20040115035A1 (en) * 2002-12-04 2004-06-17 Edward Tygard Clamping apparatus
CN202967853U (zh) * 2012-11-20 2013-06-05 天津市立德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汽车白车的辅助吊具
CN103523650A (zh) * 2013-10-31 2014-01-2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副车架吊具
US20150314455A1 (en) * 2014-05-05 2015-11-05 Axium Inc. Method and Tool for Palletizing Mixed Load Products
CN208008321U (zh) * 2018-01-09 2018-10-2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吊具及带柔性吊具的汽车转运系统
JP2018184230A (ja) * 2017-04-24 2018-11-22 株式会社ロボテック 物品把持具
CN110329901A (zh) * 2019-06-28 2019-10-15 中汽(天津)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联动和锁紧机构的汽车吊具
CN214570114U (zh) * 2021-03-13 2021-11-02 北京海源通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棒抓钩
CN215160314U (zh) * 2021-04-23 2021-12-14 天津广通汽车有限公司 起吊吊具及机械运输设备
CN115009981A (zh) * 2022-08-09 2022-09-06 堃昊电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用转运装置
CN217808307U (zh) * 2022-07-13 2022-11-15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车身吊具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51325A (zh) * 1967-11-08 1971-10-27
US20040115035A1 (en) * 2002-12-04 2004-06-17 Edward Tygard Clamping apparatus
CN202967853U (zh) * 2012-11-20 2013-06-05 天津市立德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汽车白车的辅助吊具
CN103523650A (zh) * 2013-10-31 2014-01-2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副车架吊具
US20150314455A1 (en) * 2014-05-05 2015-11-05 Axium Inc. Method and Tool for Palletizing Mixed Load Products
JP2018184230A (ja) * 2017-04-24 2018-11-22 株式会社ロボテック 物品把持具
CN208008321U (zh) * 2018-01-09 2018-10-2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吊具及带柔性吊具的汽车转运系统
CN110329901A (zh) * 2019-06-28 2019-10-15 中汽(天津)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联动和锁紧机构的汽车吊具
CN214570114U (zh) * 2021-03-13 2021-11-02 北京海源通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棒抓钩
CN215160314U (zh) * 2021-04-23 2021-12-14 天津广通汽车有限公司 起吊吊具及机械运输设备
CN217808307U (zh) * 2022-07-13 2022-11-15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车身吊具
CN115009981A (zh) * 2022-08-09 2022-09-06 堃昊电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用转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38110B (zh)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06675B2 (en) Live working robot
CN108557672B (zh) 一种吊装工装
CN203958368U (zh) 气压仿生爬杆机器人
CN111251278A (zh) 一种刚柔耦合三转动并联机器人
CN115838110A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转移吊装设备
CN204778365U (zh) 一种飞轮壳起吊钳
CN210825066U (zh) 夹取装置及吊装系统
CN211341325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玻璃幕墙结构
CN114701971A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抬升式路灯起吊装置
CN114734883A (zh) 一种接触网吊弦智能安装系统
CN204079289U (zh) 一种起重机
CN215552527U (zh) 一种排气管安装装置
CN112520564B (zh) 轴箱吊运工装
CN207071894U (zh) 一种点火线圈起拔器
CN110919630A (zh) 一种液压油缸安装机械手及安装方法
CN109333028A (zh) 一种用于汽车柔性生产系统的夹具切换平台
CN209157585U (zh) 一种用于汽车柔性生产系统的夹具切换平台
JP3770949B2 (ja) 羽口取替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羽口ストッカ
CN218018564U (zh) 一种汽车轮毂夹持机械手
CN219027550U (zh) 一种多角度调节机械手爪
JP7199927B2 (ja) 高所作業車の間接活線工具支持装置
CN216234790U (zh) 一种带有导向推送结构的机械助力臂
CN210756117U (zh) 一种可调式汽车焊接夹具
CN219523736U (zh) 一种铁路接触网维修用顶推器
CN219751715U (zh) 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中的搬运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