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37778B - 具有调压功效的中药制剂 - Google Patents

具有调压功效的中药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37778B
CN115737778B CN202211697489.3A CN202211697489A CN115737778B CN 115737778 B CN115737778 B CN 115737778B CN 202211697489 A CN202211697489 A CN 202211697489A CN 115737778 B CN115737778 B CN 1157377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oot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r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974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37778A (zh
Inventor
李海霞
钟佳意
陶宇瑄
焦倩
李梓宁
崔玮璐
娄雨晴
孙迪
马婧
李姗姗
徐凡
李林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169748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377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37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37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37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377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调压功效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葛根50~65份,羌活15~35份,川芎15~35份,生黄芪45~120份,制川乌30~60份,黑附片30~60份,生白术15~35份,生姜20~35份,枳实15~35份,桂枝20~35份,天麻15~25份,柴胡15~30份,香附15~35份。本发明的具有双向调节血压功效的中药制剂,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原发性低血压病,治疗时口服,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服用,4周为一个疗程。本发明的具有调压功效的中药制剂,运用扶阳思想对阳气进行通调与扶助,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Description

具有调压功效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调压功效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具有患病人数多、发病人数日益增长的特点,易诱发心、脑、肾等多器官损害,进而导致多种并发症的产生。
原发性低血压病是一种持续性的低血压状态,常见于体质较差、体型瘦弱的女性,长期的低血压状态导致的灌注不足症状,如头晕、头痛、精神萎靡甚至昏厥,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目前我国对于血压的调节治疗以西药为主,但由于西药有限的作用效果及药物的副作用,部分血压异常的患者的血压调节效果及生活质量并不理想。因此,研发调压效果显著的中药制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双向调节血压功效的中药制剂——扶阳调压汤。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具有调压功效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葛根50~65份,羌活15~35份,川芎15~35份,生黄芪45~120份,制川乌30~60份,黑附片30~60份,生白术15~35份,生姜20~35份,枳实15~35份,桂枝20~35份,天麻15~25份,柴胡15~30份,香附15~35份。
优选的,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葛根60份,羌活30份,川芎30份,生黄芪60份,制川乌40份,黑附片40份,生白术30份,生姜30份,枳实30份,桂枝30份,天麻20份,柴胡25份,香附30份。
所述具有调压功效的中药制剂,制备时常规煎煮即可。优选的,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制川乌和黑附片混合,加水浸泡15~45分钟,得中药混合物A;将葛根、羌活、川芎、生黄芪、生白术、生姜、枳实、桂枝、天麻、柴胡和香附混合,加水浸泡15~45分钟,得中药混合物B;
(2)中药混合物A煎煮1~2小时,加入中药混合物B,继续煎煮30~50分钟,过滤得第一煎药液和中药混合物C;
(3)向中药混合物C中加水,煎煮30~50分钟,过滤得第二煎药液;
(4)将第一煎药液和第二煎药液混合,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水的总用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8~12倍;所述步骤(3)中,水的用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5~8倍。
本发明的具有双向调节功效的中药制剂,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或原发性低血压,治疗时口服,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服用,4周为一个疗程。
本发明的具有双向调节功效的中药制剂,特色的运用了扶阳的思想,能够对阳气进行调节,使人体的阳气畅通,减少气机瘀滞。发明人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血压的病理性升高或降低,其原因皆在于头部气血不足,气血无法供应清窍,则出现低血压的情况,阳气不畅或亏虚,气血上行无力,会引起机体代偿性的血压升高。因此,阳气不畅或亏虚是血压失于调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发明的用药思想如下:葛根、黄芪升举阳气、通经活络,川芎活血行气,佐以羌活,此四位药其性走上,起到升发阳气,行头部气血经络之瘀滞的作用;枳实其性走下,破气消积,升中有降,升降调和;桂枝助阳化气,制川乌、黑附片温补命门之火,从根本改善阳气失于温煦,病理产物瘀滞的症状;生白术健脾,同生姜顾护脾胃,天麻平肝熄风,祛风通络,佐以柴胡、香附疏肝理气,兼顾肝气不疏等情志不调症状。
本发明选择的中药种类是经过发明人多年的临床实践而制定,是符合扶阳思想的,不可随意更换,如:黄芪,善补脾肺之气,且善升举阳气,若将黄芪替换为人参、党参等同样具有补气功效的中药,会增强补气之力,而减弱升阳的力度,降低扶阳的效果。再如:桂枝与黑附片同用,是扶阳思想指导下用药的中药药物配伍,附子辛温燥烈,走而不守,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的要药,与桂枝同用,能够增强桂枝温养心阳的功效,若将附子或桂枝替换为淫羊藿、杜仲等功效相近的药物,则对于心阳的扶助效果会大大减弱,从而影响对于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降低血压调节的有效率。
本发明的具有调压功效的中药制剂,为纯中药制剂,制备方便,服药便捷,运用扶阳思想对阳气进行通调与扶助,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然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化和修饰。
实施例1制备具有调压功效的中药制剂(扶阳调压汤)
原料药组成为:葛根60g,羌活30g,川芎30g,生黄芪60g,制川乌40g,黑附片40g,生白术30g,生姜30g,枳实30g,桂枝30g,天麻20g,柴胡25g,香附30g。
制备方法为:
(1)将制川乌和黑附片混合,加水浸泡30分钟,得中药混合物A;将葛根、羌活、川芎、生黄芪、生白术、生姜、枳实、桂枝、天麻、柴胡和香附混合,加水浸泡30分钟,得中药混合物B;水的总用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10倍;
(2)中药混合物A煎煮1.5小时,加入中药混合物B,继续煎煮40分钟,过滤得第一煎药液和中药混合物C;
(3)向中药混合物C中加沸水(水的总用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6倍),煎煮40分钟,过滤得第二煎药液;
(4)将第一煎药液和第二煎药液混合,即得(此即为一剂的量)。治疗时口服,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服用,4周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2制备具有调压功效的中药制剂(扶阳调压汤)
原料药组成为:葛根55g,羌活30g,川芎30g,生黄芪60g,制川乌30g,黑附片50g,生白术50g,生姜30g,枳实30g,桂枝30g,天麻15g,柴胡20g,香附30g。
制备方法为:
(1)将制川乌和黑附片混合,加水浸泡40分钟,得中药混合物A;将葛根、羌活、川芎、生黄芪、生白术、生姜、枳实、桂枝、天麻、柴胡和香附混合,加水浸泡40分钟,得中药混合物B;水的总用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10倍;
(2)中药混合物A煎煮2小时,加入中药混合物B,继续煎煮50分钟,过滤得第一煎药液和中药混合物C;
(3)向中药混合物C中加水(水的总用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6倍),煎煮50分钟,过滤得第二煎药液;
(4)将第一煎药液和第二煎药液混合,即得。
实施例3制备具有调压功效的中药制剂
原料药组成为:葛根60g,羌活20g,川芎30g,生黄芪45g,制川乌50g,黑附片40g,生白术20g,生姜25g,枳实20g,桂枝30g,天麻15g,柴胡20g,香附30g。
制备方法为:
(1)将制川乌和黑附片混合,加水浸泡15分钟,得中药混合物A;将葛根、羌活、川芎、生黄芪、生白术、生姜、枳实、桂枝、天麻、柴胡和香附混合,加水浸泡15分钟,得中药混合物B;水的总用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12倍;
(2)中药混合物A煎煮2小时,加入中药混合物B,继续煎煮30分钟,过滤得第一煎药液和中药混合物C;
(3)向中药混合物C中加水(水的总用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5倍),煎煮50分钟,过滤得第二煎药液;
(4)将第一煎药液和第二煎药液混合,即得。
实施例4制备具有调压功效的中药制剂
原料药组成为:葛根55g,羌活30g,川芎20g,生黄芪120g,制川乌45g,黑附片30g,生白术30g,生姜30g,枳实30g,桂枝25g,天麻20g,柴胡25g,香附20g。
制备方法为:
(1)将制川乌和黑附片混合,加水浸泡45分钟,得中药混合物A;将葛根、羌活、川芎、生黄芪、生白术、生姜、枳实、桂枝、天麻、柴胡和香附混合,加水浸泡45分钟,得中药混合物B;水的总用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8倍;
(2)中药混合物A煎煮1小时,加入中药混合物B,继续煎煮50分钟,过滤得第一煎药液和中药混合物C;
(3)向中药混合物C中加水(水的总用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8倍),煎煮50分钟,过滤得第二煎药液;
(4)将第一煎药液和第二煎药液混合,即得。
实施例5制备具有调压功效的中药制剂
原料药组成为:葛根50g,羌活35g,川芎15g,生黄芪70g,制川乌55g,黑附片55g,生白术15g,生姜35g,枳实15g,桂枝35g,天麻15g,柴胡30g,香附15g。
其它同实施例1。
实施例6制备具有调压功效的中药制剂
原料药组成为:葛根65g,羌活15g,川芎35g,生黄芪100g,制川乌60g,黑附片60g,生白术35g,生姜20g,枳实35g,桂枝20g,天麻25g,柴胡15g,香附35g。
其它同实施例1。
临床研究资料1:扶阳调压汤与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1.1临床资料
1.1.1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非同日测量三次血压的收缩压均≥140mmHg和(或)舒张压均≥90mmHg(患者安静休息坐位时上臂肱动脉血压),排除由某些已知因素导致的继发性血压升高。
1.1.2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2)年龄18~85岁;
(3)能够参与随访者;
(4)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排除标准
(1)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或高血压危象者;
(2)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慢性肝肾疾病患者;
(3)凝血功能异常患者;
(4)患有精神系统疾病,不能配合治疗或意识障碍者;
(5)对本研究所使用的药物过敏或符合药物应用禁忌证的患者。
1.1.4中止、退出标准
(1)本实验实施期间未遵嘱服用药物者;
(2)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重要病情变化者;
(3)自主要求退出。
1.1.5脱落标准
(1)非规定范围内联合用药或依从性差,影响作用疗效及安全性判断者;
(2)由于不良反应或严重不良事件等因素,不宜继续接受治疗者;
(3)由于各种原因需退出或中止实验者。
1.1.6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的90例高血压病患者,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年龄18~85岁,共计90例。以随即数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各组间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基线统一性(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国药准字H20083792),每次20mg,每天1次,连续服用4周。
实验组:中药治疗,予口服扶阳调压汤(即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制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连续服用4周。
1.2.2治疗效果评价
血压指标:治疗前后测量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DBP)。
1.2.3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24小时平均舒张压降低10mmHg及以上,恢复至正常血压范围,或舒张压未降至正常范围但降低20mmHg以上。有效:患者24小时平均舒张压降低小于10mmHg,恢复至正常血压范围,或24小时平均舒张压降低10~19mmHg,血压未降至正常范围,或收缩压降低30mmHg以上。无效:患者血压未达到显效及有效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
1.2.4安全性评价及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监测,并进行比较。安全性评价标准:1级:安全,无不良反应。2级:比较安全,无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继续给药。3级:存在安全性问题,发生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处理后可继续给药。4级: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中止试验。
1.2.5不良事件程度判断标准
轻度:可以忍受的事件,不影响治疗,无需特殊处理。中度:难以忍受,需立即停药或进行特殊处理,对治疗的进行产生影响。重度:危及生命,需紧急处理。
1.2.6医学伦理控制
纳入研究时,研究者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以下事项,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诊断、需采用的治疗方案,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期治疗目的。治疗全程秉持自愿参与,自愿退出的原则,并随时据治疗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电话沟通。
1.2.7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3结果
1.3.1实验组与对照组24小时动态血压比较
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及24小时平均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的血压降低更显著(P<0.05)。见表1。
表1治疗前后血压降低程度比较
注:①与干预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1.3.2血压疗效比较:见表2。
表2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1.3.3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均为正常。
临床研究资料2:扶阳调压汤与盐酸米多军片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2.1临床资料
2.1.1诊断标准
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慢性原发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非同日测量三次血压中收缩压≤100mmHg和(或)舒张压≤60mmHg(患者安静休息坐位时上臂肱动脉血压)单独或同时出现至少1次,排除由器质性病变或药物引起的继发性血压降低,并且排除直立性低血压。
2.1.2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2)年龄18~80岁;
(3)能够参与随访者;
(4)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5)5个月内未接受过原发性低血压药物治疗者。
2.1.3排除标准
(1)继发性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患者;
(2)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慢性肝肾疾病患者;
(3)凝血功能异常患者;
(4)患有精神系统疾病,不能配合治疗或意识障碍者;
(5)对本研究所使用的药物过敏或符合药物应用禁忌证的患者。
2.1.4中止、退出标准
(1)本实验实施期间未遵嘱服用药物者;
(2)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重要病情变化者;
(3)自主要求退出。
2.1.5脱落标准
(1)非规定范围内联合用药或依从性差,影响作用疗效及安全性判断者;
(2)由于不良反应或严重不良事件等因素,不宜继续接受治疗者;
(3)由于各种原因需退出或中止实验者。
2.1.6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诊断为原发性低血压病的患者,年龄18~80岁,共计100例。以随即数表法随机分为中药组和米多君组各50例:各组间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基线统一性(P>0.05)。
2.2方法
2.2.1治疗方法
米多君组:常规西药治疗,予口服盐酸米多军片(国药准字H20130782),每次2.5mg,每天2次,连续服用4周。
中药组:中药治疗,予口服扶阳调压汤(即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制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连续服用4周。
2.2.2治疗效果评价
(1)血压指标:治疗前后测量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 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 DBP)。
2.2.3疗效标准
显效:具备下列1项以上可视为显效:①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升高15mmHg及以上;②患者夜间收缩压升高10mmHg及以上;③患者24小时平均舒张压升高10mmHg及以上;④患者夜间舒张压升高7mmHg及以上;有效:具备下列1项以上可视为有效:①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升高7-15mmHg及以上;②患者夜间收缩压升高5-10mmHg及以上;③患者24小时平均舒张压升高5-10mmHg及以上;④患者夜间舒张压升高4-7mmHg及以上;无效:患者血压未达到显效及有效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
2.2.4安全性评价及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监测,并进行比较。安全性评价标准:1级:安全,无不良反应。2级:比较安全,无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继续给药。3级:存在安全性问题,发生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处理后可继续给药。4级: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中止试验。
2.2.5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
轻度:可以忍受的事件,不影响治疗,无需特殊处理。中度:难以忍受,需立即停药或进行特殊处理,对治疗的进行产生影响。重度:危及生命,需紧急处理。治疗期间若患者SBP≥150mmHg和(或)DBP≥95mmHg,且伴有高血压不适症状时,观察病情必要时可临时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5-10mg,若诱因为升压过度则停药。
2.2.6医学伦理控制
纳入研究时,研究者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以下事项,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诊断、需采用的治疗方案,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期治疗目的。治疗全程秉持自愿参与,自愿退出的原则,并随时据治疗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电话沟通。
2.2.7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结果
本次实验共纳入100例患者,患者依从性较高,98例完成研究,2例失访,其中中药组49例(失访1例),米多君组49例(失访1例)。
2.3.1中药组与米多君组24小时动态血压比较
与实验前相比,中药组与米多君组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及24小时平均舒张压均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的血压升高更显著(P<0.05)。见表1。
表1治疗前后血压降低程度比较
注:①与干预前比较,P<0.05;②与米多君组比较,P<0.05。
2.3.2血压疗效比较:见表2。
表2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3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均为正常。
结论
本发明的扶阳调压汤,葛根、黄芪升举阳气、通经活络,川芎活血行气,佐以羌活,此四位药其性走上,起到升发阳气,行头部气血经络之瘀滞的作用,枳实其性走下,破气消积,升中有降,升降调和。桂枝助阳化气,制川乌、黑附片温补命门之火,从根本改善阳气失于温煦,病理产物瘀滞的症状。生白术健脾,同生姜顾护脾胃,天麻平肝熄风,祛风通络,佐以柴胡、香附疏肝理气,兼顾肝气不疏等情志不调症状。本发明的扶阳调压汤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疗效显著,调压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上述实施例,以完全公开和描述如何实施和使用所主张的实施方案,而不是用于限制本文公开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修饰将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或原发性低血压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葛根50~65份,羌活15~35份,川芎15~35份,生黄芪45~120份,制川乌30~60份,黑附片30~60份,生白术15~35份,生姜20~35份,枳实15~35份,桂枝20~35份,天麻15~25份,柴胡15~30份,香附15~3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或原发性低血压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葛根60份,羌活30份,川芎30份,生黄芪60份,制川乌40份,黑附片40份,生白术30份,生姜30份,枳实30份,桂枝30份,天麻20份,柴胡25份,香附30份。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或原发性低血压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制川乌和黑附片混合,加水浸泡15~45分钟,得中药混合物A;将葛根、羌活、川芎、生黄芪、生白术、生姜、枳实、桂枝、天麻、柴胡和香附混合,加水浸泡15~45分钟,得中药混合物B;
(2)中药混合物A煎煮1~2小时,加入中药混合物B,继续煎煮30~50分钟,过滤得第一煎药液和中药混合物C;
(3)向中药混合物C中加水,煎煮30~50分钟,过滤得第二煎药液;
(4)将第一煎药液和第二煎药液混合,即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水的总用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8~12倍;所述步骤(3)中,水的用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5~8倍。
CN202211697489.3A 2022-12-28 2022-12-28 具有调压功效的中药制剂 Active CN1157377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7489.3A CN115737778B (zh) 2022-12-28 2022-12-28 具有调压功效的中药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7489.3A CN115737778B (zh) 2022-12-28 2022-12-28 具有调压功效的中药制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37778A CN115737778A (zh) 2023-03-07
CN115737778B true CN115737778B (zh) 2023-10-27

Family

ID=85348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97489.3A Active CN115737778B (zh) 2022-12-28 2022-12-28 具有调压功效的中药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3777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70A (zh) * 1995-08-07 1997-02-12 杨旭义 一种治疗脑动脉硬化病的胶囊
WO2008009084A1 (en) * 2006-07-18 2008-01-24 Universidade Do Estado Do Rio De Janeiro Preparation and pharmaceutical use of euterpe oleracea (acai) extract compositions
KR20090075090A (ko) * 2008-01-03 2009-07-08 (주)케이엠제약 한방생약 혈압치료제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007065A (zh) * 2013-01-08 2013-04-03 陕西步长高新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16069366A (ja) * 2014-09-30 2016-05-09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医薬組成物
CN105616932A (zh) * 2014-10-28 2016-06-01 王娟 一种治疗低血压病的药物组合
CN110327427A (zh) * 2019-07-22 2019-10-15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治疗早、中期高血压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70A (zh) * 1995-08-07 1997-02-12 杨旭义 一种治疗脑动脉硬化病的胶囊
WO2008009084A1 (en) * 2006-07-18 2008-01-24 Universidade Do Estado Do Rio De Janeiro Preparation and pharmaceutical use of euterpe oleracea (acai) extract compositions
KR20090075090A (ko) * 2008-01-03 2009-07-08 (주)케이엠제약 한방생약 혈압치료제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007065A (zh) * 2013-01-08 2013-04-03 陕西步长高新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16069366A (ja) * 2014-09-30 2016-05-09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医薬組成物
CN105616932A (zh) * 2014-10-28 2016-06-01 王娟 一种治疗低血压病的药物组合
CN110327427A (zh) * 2019-07-22 2019-10-15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治疗早、中期高血压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扶阳导引在心脏康复的临床应用;李海霞等;《中国医药导报》;第80-8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37778A (zh) 2023-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4970B (zh) 一种用于2型糖尿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72425B (zh) 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药汤剂
CN101700336B (zh) 一种治疗颅脑外伤后遗性头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30868B (zh) 一种慢性肾衰竭用肠道给液
CN103301355B (zh) 一种慢性肾衰竭结肠透析液制备方法
CN115252753B (zh) 治疗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5737778B (zh) 具有调压功效的中药制剂
CN112741890B (zh) 一种治疗眩晕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4479B (zh) 一种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1095B (zh) 一种慢性肾衰竭用灌肠液
CN103495108B (zh) 一种治疗慢性低血压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10882360A (zh) 一种治疗老年性失眠的中药穴位敷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24135A (zh) 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386080B (zh) 一种临床护理脑外伤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
CN104740579B (zh) 经前安片及其制备工艺
CN111329927B (zh) 一种治疗女性特发性水肿的中药
CN102727730B (zh) 治疗男性不育的复方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1108B (zh) 一种治疗前列腺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药物组合物
CN102000275B (zh) 一种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5047A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943860A (zh) 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4173A (zh) 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药物
CN105362703A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58748B (zh) 一种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313114A (zh) 一种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