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20022A - 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20022A
CN115720022A CN202211007156.3A CN202211007156A CN115720022A CN 115720022 A CN115720022 A CN 115720022A CN 202211007156 A CN202211007156 A CN 202211007156A CN 115720022 A CN115720022 A CN 115720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refrigerant
motor
pump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071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部优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720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200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5Lubricant storage reservoirs, e.g. reservoirs in addition to a gear sump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in the upper part of a gear ca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57Splash 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76Electric machines and gearing, i.e. joint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93Gearings with spur or bevel gears
    • F16H57/0495Gearings with spur or bevel gears with fixed gear rati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the electric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47Control of lubricant levels, e.g. lubricant level control dependent on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3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一个方式包括:马达,其具有以马达轴线为中心旋转的马达轴;动力传递机构,其从轴向一侧与马达轴连接;壳体,其具有在内部收纳马达的马达收纳部以及在内部收纳动力传递机构的齿轮收纳部;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路径;冷却器,其冷却制冷剂;以及第一泵,其压送制冷剂。在壳体内设置有积存制冷剂的第一制冷剂积存部和在第一制冷剂积存部的上侧积存制冷剂的第二制冷剂积存部。制冷剂路径具有:连接第一制冷剂积存部和第二制冷剂积存部的第一路径;连接第二制冷剂积存部和第一泵的吸入口的第二路径;以及连接第一泵的排出口和冷却器的流入口的第三路径。

Description

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中,搭载有对马达、电池等进行冷却的冷却回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利用使冷却用油循环的油循环回路来冷却电动马达的冷却系统。在专利文献1中,油循环回路的油通过配置在定子的上侧的配管。在配管上设置有排出孔,油从排出孔向定子提供而冷却定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61859号公报
在冷却马达的制冷剂路径中,若路径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变大,则压送制冷剂的泵的消耗电力变大,或泵大型化。因此,要求缩短路径长度等来构成效率良好的制冷剂路径。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效率良好的制冷剂路径的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一个方式包括:马达,其具有以马达轴线为中心旋转的马达轴;动力传递机构,其从轴向一侧与所述马达轴连接;壳体,其具有在内部收纳所述马达的马达收纳部和在内部收纳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齿轮收纳部;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路径;冷却器,其冷却所述制冷剂;以及压送所述制冷剂的第一泵。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积存所述制冷剂的第一制冷剂积存部;以及在所述第一制冷剂积存部的上侧积存所述制冷剂的第二制冷剂积存部。所述制冷剂路径具有:第一路径,其连接所述第一制冷剂积存部和所述第二制冷剂积存部;第二路径,其连接所述第二制冷剂积存部与所述第一泵的吸入口;以及第三路径,其连接所述第一泵的排出口和所述冷却器的流入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具有效率良好的制冷剂路径的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概略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驱动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概略示意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概略示意图。
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概略示意图。
图9是第五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概略示意图。
图10是第六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概略示意图。
图11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一路径和第十路径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中能够采用的变形例的第一路径和第十路径的结构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A、1B、1C、101、201、301、401、501…驱动装置、2…马达、3…动力传递机构、6…壳体、6a…齿轮罩壁部(罩壁部)、6b…分隔壁、7…逆变器、8…泵(第一泵)、8a、308a…吸入口、8b、308b、308d…排出口、9…冷却器、9a…流入口、9b、209b、309b…流出口、21…马达轴、22…中空部、41、42、43、51…齿轮、81…马达收纳部、82…齿轮收纳部、89…逆变器收纳部、90、190、290、390、490、590、590A…制冷剂路径、91、391、591…第一路径、92…第二路径、93…第三路径、94…第四路径、171…第十一路径(轴提供路径)、194c…轴内路径、195a…逆变器路径、297、397…第七路径(逆变器提供路径)、308…第二泵、379…齿轮提供路径、J2…马达轴线、O…制冷剂、P1…第一贮存部(第一制冷剂积存部)、P2…第二贮存部(第一制冷剂积存部)、P3、P4…收集箱(第二制冷剂积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基于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搭载在位于水平路面上的车辆上时的位置关系,规定铅垂方向来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适当地示出作为三维直角坐标系的XYZ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是铅垂方向。+Z侧是铅垂方向上侧,-Z侧是铅垂方向下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铅垂方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铅垂方向下侧简称为“下侧”。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是搭载有驱动装置的车辆的前后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X侧是车辆的前侧,-X侧是车辆的后侧。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是车辆的左右方向、即车宽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Y侧是车辆的左侧,-Y侧是车辆的右侧。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是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
各图中适当示出的马达轴线J2沿Y轴方向、即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将与马达轴线J2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的周向、即马达轴线J2的轴周围简称为“周向”。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Y侧简称为轴向一侧,将-Y侧简称为轴向另一侧。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概略示意图。
驱动装置1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电动汽车(EV)等以马达为动力源的车辆,作为其动力源使用。
驱动装置1具备马达2、动力传递机构3、壳体6、逆变器7、冷却器9、泵(第一泵)8、制冷剂O、供制冷剂O循环的制冷剂路径90。
壳体6具有在内部收纳马达2的马达收纳部81、在内部收纳动力传递机构3的齿轮收纳部82、收纳逆变器7的逆变器收纳部89。齿轮收纳部82位于马达收纳部81的轴向一侧(+Y侧)。逆变器收纳部89位于马达收纳部81的上侧。
(马达)
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2是内转子型马达。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马达2例如是三相交流马达。马达2兼有作为电动机的功能和作为发电机的功能。马达2包括马达轴21、转子20和定子30。
马达轴21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沿轴向延伸。马达轴21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旋转。马达轴21是在内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中空部22的中空状的中空轴。
马达轴21跨越壳体6的马达收纳部81和齿轮收纳部82延伸。马达轴21在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与转子20连接。马达轴21在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与动力传递机构3连接。即,动力传递机构3从轴向一侧(+Y侧)与马达轴21连接。马达轴21经由省略图示的轴承可旋转地支撑在壳体6上。
转子20固定在马达轴21的外周面上。转子20能够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马达轴线J2为中心旋转。转子20具有转子芯24和固定在转子芯上的转子磁铁(省略图示)。转子20的转矩传递到动力传递机构3。
定子30从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0。定子30具有定子芯32、线圈31、介于定子芯32与线圈31之间的绝缘体(省略图示)。定子30保持在壳体6中。定子芯32从环状的磁轭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具有多个磁极齿(省略图示)。在磁极齿之间配置有线圈线。位于相邻的磁极齿之间的间隙内的线圈线构成线圈31。绝缘体由绝缘性的材料制成。
(动力传递机构)
动力传递机构3具有多个齿轮41、42、43、51。动力传递机构3与马达2的转子20连结而传递动力。动力传递机构3具有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
减速装置4具有减小马达2的旋转速度并根据减速比增大从马达2输出的转矩的功能。减速装置4与马达轴21连接。减速装置4将从马达2输出的转矩向差动装置5传递。
减速装置4具有小齿轮41、中间轴45、固定在中间轴45上的副轴齿轮42及驱动齿轮43。从马达2输出的转矩经由马达轴21、小齿轮41、副轴齿轮42以及驱动齿轮43向差动装置5的齿圈51传递。各齿轮的齿轮比和齿轮的个数等可以根据需要的减速比进行各种变更。
小齿轮41固定在马达轴21的外周面上。小齿轮41与马达轴21一起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旋转。
中间轴45沿着与马达轴线J2平行的中间轴线J4延伸。中间轴45以中间轴线J4为中心旋转。
副轴齿轮42和驱动齿轮43在轴向上并排配置。副轴齿轮42和驱动齿轮43设置在中间轴45的外周面上。副轴齿轮42和驱动齿轮43经由中间轴45连接。副轴齿轮42及驱动齿轮43以中间轴线J4为中心旋转。副轴齿轮42、驱动齿轮43和中间轴45中的至少两个可以由单个部件构成。副轴齿轮42与小齿轮41啮合。驱动齿轮43与差动装置5的齿圈51啮合。
差动装置5是用于将从马达2输出的转矩向车辆的车轮传递的装置。差动装置5具有在车辆转弯时吸收左右车轮的速度差并向一对输出轴55传递相同转矩的功能。
差动装置5具有齿圈51、齿轮壳体(未图示)、一对小齿轮(未图示)、小齿轮轴(未图示)以及一对半轴齿轮(未图示)。齿圈51以与马达轴线J2平行的差动轴线J5为中心旋转。从马达2输出的转矩经由减速装置4传递到齿圈51。
一对输出轴55沿轴向延伸。一对输出轴55的一端分别与半轴齿轮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车轮连接。一对输出轴55将马达2的转矩经由车轮传递到路面。
(壳体)
壳体6具有壳体主体83、马达罩84、齿轮罩85和逆变器罩86。壳体主体83、马达罩84、齿轮罩85以及逆变器罩86分别是分体部件。马达罩84配置在壳体主体83的轴向另一侧(-Y侧)。齿轮罩85配置在壳体主体83的轴向一侧(+Y侧)。逆变器罩86配置在壳体主体83的上侧。
壳体6具有马达收纳部81、齿轮收纳部82以及逆变器收纳部89。马达收纳部81、齿轮收纳部82以及逆变器收纳部89由壳体主体83、马达罩84、齿轮罩85以及逆变器罩86的各部分构成。
马达收纳部81由壳体主体83的筒状部和覆盖该筒状部的轴向另一侧(-Y侧)的开口的马达罩84构成。马达2配置在由壳体主体83和马达罩84包围的空间内。
齿轮收纳部82由在壳体主体83的轴向一方侧(+Y侧)开口的凹状部和覆盖该凹状部的开口的齿轮罩85构成。动力传递机构3配置在由壳体主体83和齿轮罩包围的空间内。
逆变器收纳部89由在壳体主体83的上侧开口的箱状部和覆盖该箱状部的开口的逆变器罩86构成。逆变器7配置在由壳体主体83和逆变器罩86包围的空间内。
壳体6具有:沿着与马达轴线J2正交的平面延伸的齿轮罩壁部(罩壁部)6a、分隔壁6b、以及马达罩壁部6c;从径向外侧包围动力传递机构3的齿轮周壁部6f;以及从径向外侧包围马达2的马达周壁部6g。
齿轮罩壁部6a设置在齿轮罩85上。齿轮罩壁部6a构成齿轮收纳部82的一部分。齿轮罩壁部6a配置在动力传递机构3的轴向一侧(+Y侧)。齿轮罩壁部6a覆盖动力传递机构3的轴向一侧(+Y侧)。
马达罩壁部6c设置在马达罩84上。马达罩壁部6c构成马达收纳部81的一部分。马达罩壁部6c配置在马达2的轴向另一侧(-Y侧)。
分隔壁6b设置在壳体主体83上。分隔壁6b划分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空间和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空间。分隔壁6b构成马达收纳部81及齿轮收纳部82的一部分。在分隔壁6b上设有轴通过孔6p和分隔壁开口6q。轴通过孔6p和分隔壁开口6q使马达收纳部81和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空间彼此连通。马达轴21通过轴通过孔6p。
齿轮周壁部6f由壳体主体83的一部分和齿轮罩85的一部分构成。齿轮周壁部6f构成齿轮收纳部82的一部分。齿轮周壁部6f沿轴向延伸。齿轮周壁部6f连接齿轮罩壁部6a和分隔壁6b。齿轮周壁部6f从马达轴线J2、中间轴线J4以及差动轴线J5的径向外侧包围齿轮41、42、43、51。
马达周壁部6g设置在壳体主体83上。马达周壁部6g构成马达收纳部81的一部分。马达周壁部6g形成为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沿轴向延伸的筒状。马达周壁部6g连接分隔壁6b和马达罩壁部6c。马达周壁部6g从马达轴线J2的径向外侧包围马达2。
在壳体6的内部收纳有制冷剂O。制冷剂O在后述的制冷剂路径90内循环。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O是油,不仅用于马达2的冷却,还用于动力传递机构3的润滑。作为制冷剂O,为了发挥润滑油和冷却油的功能,优选使用与粘度较低的自动变速器用润滑油(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同等的油。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某部分的内部收纳制冷剂”是指,在马达正在驱动的过程中的至少一部分中,制冷剂位于某部分的内部即可,在马达停止时,制冷剂也可以不位于某部分的内部。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收纳制冷剂O是指,在马达2正在驱动的过程中的至少一部分中,制冷剂O位于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即可,在马达2停止时,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的制冷剂O也可以全部通过分隔壁开口6q向齿轮收纳部82移动。另外,通过后述的制冷剂路径90向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输送的制冷剂O的一部分在马达2停止的状态下也可以残留在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
在壳体6内设有积存制冷剂O的三个制冷剂积存部。三个制冷剂积存部是第一贮存部P1、第二贮存部P2和收集箱P3。第一贮存部(第一制冷剂积存部)P1设置在齿轮收纳部82内的下部区域。第二贮存部(第一制冷剂积存部)P2设置在马达收纳部81内的下部区域。收集箱(第二制冷剂积存部)P3配置在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
收集箱P3在上侧开口。收集箱P3位于第一贮存部P1和第二贮存部P2的上侧。在收集箱P3中,在第一贮存部P1及第二贮存部P2的上侧积存制冷剂O。本实施方式的收集箱P3在马达轴线J2的上侧贮存制冷剂O。另外,在此,在马达轴线J2的上侧贮存制冷剂O是指贮存制冷剂O的贮存空间的下端位于马达轴线J2的上侧。
收集箱P3例如是从齿轮收纳部82的内侧面突出的槽状的部件。在这种情况下,收集箱P3是壳体6的一部分。另外,收集箱P3也可以是与壳体6不同的部件。收集箱P3与齿轮收纳部82的内侧面连接。
积存在第一贮存部P1中的制冷剂O通过动力传递机构3的动作而被搅起。通过动力传递机构3的动作而被搅起的制冷剂O的一部分扩散到齿轮收纳部82内,提高动力传递机构3的润滑性。另外,通过动力传递机构3的动作而被搅起的制冷剂O的另一部分被输送到收集箱P3。被输送至收集箱P3的制冷剂O通过后述的制冷剂路径90而被输送至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被输送到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的制冷剂O从马达2滴下并积存于第二贮存部P2。积存于第二贮存部P2的制冷剂O的一部分经由分隔壁开口6q移动到齿轮收纳部82,并返回到第一贮存部P1。
(制冷剂路径)
制冷剂O在驱动装置1内在制冷剂路径90中循环。制冷剂路径90是从第一贮存部P1向马达2提供制冷剂O并使制冷剂O再次返回第一贮存部P1的路径。
在本说明书中,“制冷剂路径”是指在壳体6内(或者壳体6内外)循环的制冷剂O的路径。因此,“制冷剂路径”的概念不仅包括形成稳定地朝向一个方向的稳定的制冷剂流动的“流路”,还包括使制冷剂暂时滞留的路径(例如作为收集箱发挥功能的路径)、制冷剂滴落的路径、制冷剂飞散的路径。
在制冷剂路径90上设置有收集箱P3、泵8、冷却器9以及提供管94P。收集箱P3在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配置在动力传递机构3的正上方。泵8和冷却器9分别固定在壳体6的外侧面。提供管94P在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配置在马达2的正上方。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正上方”是指位于上侧且从上下方向观察时重叠配置。
冷却器9对制冷剂路径90的制冷剂O进行冷却。在冷却器9的内部设置有供制冷剂O流动的内部流路(省略图示)和供冷却水流动的内部流路(省略图示)。冷却器9是通过使制冷剂O的热量向冷却水移动来冷却制冷剂O的热交换器。冷却器9具有流入口9a和流出口9b。制冷剂O从流入口9a流入冷却器9的内部流路,从流出口9b流出。
泵8是由电驱动的电动泵。泵8也可以是伴随动力传递机构3的驱动而动作的机械泵。泵8压送制冷剂路径90的制冷剂O。泵8具有吸入口8a和排出口8b。制冷剂O从吸入口8a被吸入泵8内,从排出口8b被排出。
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路径90具有第一路径91、第二路径92、第三路径93和第四路径94。第二路径92和第三路径93的全长以及第四路径94的一部分是设置在壳体6上的孔部。第二路径92、第三路径93的全长以及第四路径94的一部分通过利用钻头对壳体6的壁部实施开孔加工而形成。另外,第四路径94的另一部分设置在提供管94P的内部。
第一路径91是连接第一贮存部P1和收集箱P3的路径。第一路径91将第一贮存部P1的制冷剂O向收集箱P3引导。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路径91是通过伴随动力传递机构3的齿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齿圈51)的旋转的搅起而将制冷剂O从第一贮存部P1提供至收集箱P3的搅起路径。
第二路径92连接收集箱P3和泵8的吸入口8a。第二路径92的上游侧的端部在收集箱P3的贮存区域开口。第二路径92沿着齿轮罩85的齿轮罩壁部6a的壁面配置在齿轮罩壁部6a的内部。
第三路径93连接泵8的排出口8b和冷却器9的流入口9a。第三路径93从泵8向冷却器9提供制冷剂O。第三路径93从轴向一侧向另一侧延伸。第三路径93设置于齿轮收纳部82的齿轮周壁部6f。第三路径93横跨壳体主体83与齿轮罩85之间而延伸。
第四路径94从冷却器9的流出口9b向提供管94P的内部延伸。第四路径94具有通过壳体6的内部的壁内路径94a和通过提供管94P的内部的管内路径94b。
壁内路径94a从冷却器9的流出口9b向轴向另一侧(-Y侧)延伸。壁内路径94a向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空间开口。在壁内路径94a的开口插入并固定有提供管94P。提供管94P在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在马达2的正上方沿轴向延伸。
管内路径94b在提供管94P的内部沿轴向延伸。提供到管内路径94b的制冷剂O在马达2的上侧沿轴向流动。在提供管94P上设置有向马达2侧开口的喷射孔。管内路径94b的制冷剂O经由喷射孔向定子30喷射。即,第四路径94在管内路径94b中延伸到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而从外侧向马达2提供制冷剂O。
提供到马达2的制冷剂O在沿着定子30的表面流动时从定子30吸热,从而冷却定子30。进而,制冷剂O从定子30滴下而到达第二贮存部P2,进而经由分隔壁开口6q而返回第一贮存部P1。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制冷剂路径90的路径中配置马达2,向马达2提供制冷剂O,能够冷却马达2,抑制马达2的温度过高,能够提高马达2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器9在包含马达轴线J2的水平面的上侧固定于齿轮收纳部82的外侧面。因此,容易将冷却器9靠近马达2配置,能够缩短与冷却器9连接的第四路径94。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制冷剂O在从冷却器9到达马达2为止的期间吸热,能够将向马达2提供的制冷剂O的温度保持得较低。进而,通过缩短第四路径94,能够抑制制冷剂路径90的管路阻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泵8与冷却器9同样地在包含马达轴线J2的水平面的上侧固定于齿轮收纳部82的外侧面。因此,能够将泵8和冷却器9靠近配置,能够缩短连接泵8和冷却器9的第三路径93。通过缩短第三路径93,能够抑制制冷剂路径90的管路阻力。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制冷剂路径90上设置有收集箱P3,泵8经由第二路径92从收集箱P3吸出制冷剂O。收集箱P3配置在第部P1的上侧。因此,与泵8从第一贮存部P1吸取制冷剂O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泵8小型化,并且能够降低泵8的消耗电力。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路径91是伴随动力传递机构3的动作而搅起制冷剂O并输送制冷剂O的搅起路径。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路径90,由于在第一路径91中管路阻力不会增加,因此作为整体能够构成高效率的制冷剂路径90。
根据本实施方式,将积存在第一贮存部P1的制冷剂O的一部分通过动力传递机构3的搅起而移送并贮存于收集箱P3。因此,能够降低积存在第一贮存部P1中的制冷剂O的液位,能够抑制浸在第一贮存部P1的制冷剂O中的齿轮的搅拌阻力。
本实施方式的第四路径94通过提供管94P的内部,经由提供管94P的喷出孔向马达2提供制冷剂O。因此,能够利用泵8的排出压力提高提供管94P的内部的压力,使制冷剂O从喷出孔飞散到远方。由此,容易使制冷剂O到达马达2的错综复杂的部分,能够有效地冷却马达2。
另外,也可以代替提供管94P而在马达2的正上方配置槽状的贮存器。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贮存器上设置排出口,使贮存在贮存器中的制冷剂O向马达2滴下,从而向马达2提供。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二路径92和第三路径93中的至少一方由设置在壳体6的壁部内的孔部构成。即,第二路径92和第三路径93配置在壳体6的壁内部。因此,不需要在第一贮存部P1和泵8之间另外设置配管部件,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但是,第二路径92和第三路径93也可以不配置在壳体6的壁内部,也可以另外设置配管部件。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的俯视图,图3及图4分别是变形例1、变形例2的驱动装置1A、1B的俯视图。进而,图5是变形例3的驱动装置1C的局部示意图。另外,在图2~图5中,省略了逆变器收纳部89的图示。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中,冷却器9和泵8沿轴向并排配置并固定于齿轮收纳部82的外侧面。即,冷却器9和泵8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马达轴线的轴向上重叠。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泵8的吸入口8a、排出口8b、冷却器9的流入口9a以及流出口9b从轴向一侧(+Y侧)朝向另一侧(-Y侧)按该顺序排列。因此,容易将第二路径92、第三路径93以及第四路径94直线状地排列配置在齿轮周壁部6f上,能够使制冷剂路径90简单化而抑制管路阻力。
如图3、图4所示,在变形例1、2的驱动装置1A、1B中,冷却器9和泵8沿周向并排配置。即,在变形例1、2中,冷却器9和泵8的至少一部分在马达轴线J2的周向上重叠。
变形例1、2的驱动装置1A、1B的泵8和冷却器9的周向位置不同。在图3所示的变形例1的驱动装置1A中,泵8配置在收集箱P3的正上方,冷却器9配置在泵8的周向一侧(图中纸面下侧)。另一方面,在图4所示的变形例2的驱动装置1B中,泵8配置在收集箱P3的水平方向侧部,冷却器9配置在泵8的周向另一侧(图中纸面上侧)。
在变形例1的驱动装置1A中,冷却器9的流入口9a及流出口9b沿周向排列。因此,容易将第二路径92及第三路径93在齿轮周壁部6f沿周向配置,能够使制冷剂路径90简单化而抑制管路阻力。进而,在变形例1的驱动装置1A中,泵8的排出口8b与冷却器9的流入口9a在周向上对置。因此,能够将第二路径92和第三路径93在周向上配置成直线状,能够进一步抑制管路阻力。
在变形例1、2的驱动装置1A、1B中,冷却器9及泵8在包含马达轴线J2的水平面的上侧固定于齿轮收纳部82。由此,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将泵8和冷却器9靠近配置,能够缩短连接泵8和冷却器9的第三路径93。进而,容易将冷却器9靠近马达2配置,能够缩短与冷却器9连接的第四路径94。
如图5所示,在变形例3的驱动装置1C中,泵8从轴向一方侧(+Y侧)固定于齿轮收纳部82。因此,泵8相对于收集箱P3位于轴向一侧(+Y侧)。根据本变形例,通过将收集箱P3和泵8靠近配置,能够缩短连接收集箱P3和泵8的第二路径92,能够抑制制冷剂路径90的管路阻力。
在变形例3中,泵8的吸入口8a位于收集箱P3的下侧。因此,第二路径92随着从收集箱P3朝向泵8的吸入口8a而向下侧倾斜。因此,即使在收集箱P3内的制冷剂充分少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制冷剂O从收集箱P3顺畅地引导至泵8。
另外,“泵8的吸入口8a位于收集箱P3的下侧”是指,吸入口8a位于收集箱P3的贮存空间的下端的下侧。
在本变形例中,冷却器9的流出口9b配置在比流入口9a靠轴向另一侧(-Y侧)的位置。因此,能够缩短从冷却器9的流出口9b向马达2侧延伸的第四路径94,能够抑制制冷剂路径90的管路阻力。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01的概略示意图。
在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与已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形态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0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主要是制冷剂路径190的结构不同。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路径190还具有第十一路径(轴提供路径)171、第五路径195、逆变器路径195a、连接路径195b、第六路径196、轴内路径194c和转子内路径194d。
第十一路径171将泵8的排出口8b与轴内路径194c的轴向一侧(+Y侧)的端部连接。第十一路径171是将被泵8压送的制冷剂O向马达轴21的中空部22提供的路径。
第十一路径171配置在壳体6的齿轮周壁部6f及齿轮罩壁部6a的内部。第十一路径171是从第三路径93分支的路径。
另外,如图6中的假想线(双点划线)所示,在使用具有多个排出口8b、108b的泵的情况下,将第十一路径171与泵的一方的排出口108b直接连接。在该情况下,制冷剂路径190在泵8的内部分支。
第五路径195连接第四路径94的下游侧的端部和逆变器路径195a。第五路径195是将在第四路径94中未向马达2提供的制冷剂O的一部分向逆变器路径195a提供的路径。第五路径195配置在壳体6的壁内部。
逆变器路径195a通过逆变器收纳部89而冷却逆变器7。逆变器路径195a例如通过逆变器收纳部89与逆变器7的边界部。在该情况下,制冷剂O与逆变器7直接接触而对逆变器7进行冷却。
连接路径195b将逆变器路径195a的下游侧的端部与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空间连接。连接路径195b例如是配置在与壳体6连接的配管内的路径。连接路径195b也可以是配置在壳体6的壁内部的路径。连接路径195b是使通过逆变器路径195a的制冷剂O返回到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空间的路径。连接路径195b的下游侧的端部优选在齿轮收纳部82内的上部区域开口。在该情况下,从连接路径195b的下游侧的端部流入齿轮收纳部82内的制冷剂O被提供至动力传递机构3的齿轮的齿面,提高动力传递机构3的润滑性。
第六路径196将第四路径94的下游侧的端部与轴内路径194c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连接。第六路径196是从第五路径195的路径中分支的路径。第六路径196是将在第四路径94中未向马达2提供的制冷剂O的一部分向马达轴21的中空部22提供的路径。第六路径196配置在壳体6的马达罩壁部6c的内部。
轴内路径194c是通过马达轴21的中空部22的路径。在轴内路径194c中,制冷剂O沿轴向流动。中空部22在轴向一侧(+Y侧)的端部向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开口,在轴向另一侧(-Y侧)的端部向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开口。
在轴内路径194c上,在中空部22的两端部连接有第十一路径171和第六路径196。从轴向一侧及另一侧流入中空部22的制冷剂O在轴内路径194c处合流。
马达轴21具有沿径向延伸并使中空部22的内外连通的连通孔194h。连通孔194h的径向外侧的开口与转子内路径194d相连。因此,连通孔194h将轴内路径194c与转子内路径194d连接。
转子内路径194d是通过转子芯24的内部而使制冷剂O向定子30飞散的路径。制冷剂O在通过转子内路径194d时从转子20夺取热量而冷却转子20。伴随转子20的旋转的离心力施加于通过轴内路径194c的制冷剂O。制冷剂O向径向外侧通过转子内路径194d而从转子20向径向外侧飞散,从径向内侧向定子30提供。从径向内侧提供的制冷剂O在沿着定子30的表面流动时从定子30吸收热量,从内侧冷却定子30。
根据本实施方式,贮存于收集箱P3的制冷剂O的一部分经由第四路径94从外部对马达2进行冷却。另外,贮存在收集箱P3中的制冷剂O的一部分经由第六路径196从内部对马达2进行冷却。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用制冷剂O对马达2的内外进行冷却,能够提高马达2的冷却效率。而且,贮存在收集箱P3中的制冷剂O的一部分用于逆变器7的冷却。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用收集箱P3的制冷剂O来冷却驱动装置101的各部分,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驱动装置101。
<第三实施方式>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201的概略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20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主要是制冷剂路径290的结构不同。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路径290还具有第七路径(逆变器提供路径)297、逆变器路径195a、第八路径298、第九路径299、轴内路径194c以及转子内路径194d。
第七路径297连接冷却器9的流出口209b和逆变器路径195a。逆变器路径195a通过逆变器收纳部89而冷却逆变器7。逆变器路径195a的下游侧的端部与第八路径298连接。本实施方式的第七路径297是从第四路径94的路径中分支的路径。
第八路径298将逆变器路径195a的下游侧的端部与轴内路径194c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连接。第八路径298是将通过了逆变器路径195a的制冷剂O向马达轴21的中空部22提供的路径。第八路径298配置在壳体6的马达罩壁部6c的内部。
本实施方式的冷却器9具有一个流入口9a和多个流出口9b、209b。即,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路径290在冷却器9的内部分支。在冷却器9的一个流出口9b上连接有第四路径94,在另一个流出口209b上连接有第九路径299。
第九路径299将冷却器9的流出口209b与轴内路径194c的轴向一侧(+Y侧)的端部连接。第九路径299配置在壳体6的齿轮周壁部6f及齿轮罩壁部6a的内部。第九路径299是将被泵8压送的制冷剂O向马达轴21的中空部22提供的路径。
在轴内路径194c上连接有第九路径299和第八路径298。从轴向一侧及另一侧流入中空部22的制冷剂O在轴内路径194c处合流。通过轴内路径194c的制冷剂O被施加伴随转子20的旋转的离心力,向径向外侧通过转子内路径194d而从转子20向径向外侧飞散,并向定子30提供。
<第四实施方式>
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301的概略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30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主要在制冷剂路径390的结构以及具有第二泵308这一点上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301除了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第一泵8之外,还具有第二泵308。第二泵308配置在制冷剂路径390的路径中,压送制冷剂路径390的制冷剂O。第二泵308固定于马达周壁部6g的外侧面。
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路径390具有第一路径391、第二路径92、第三路径93、第四路径94、第七路径(逆变器提供路径)397、逆变器路径195a以及连接路径395b。
第一路径391连接第二贮存部P2和收集箱(第二制冷剂积存部)P4。第一路径391将积存于第二贮存部P2的制冷剂O向收集箱P4移送。在第一路径391的路径中设置有第二泵308。第一路径391具有吸入路径391a和排出路径391b。吸入路径391a将第二贮存部P2和第二泵308的吸入口8a连接。吸入路径391a在厚度方向上贯通马达周壁部6g。排出路径391b将第二泵308的排出口308b与收集箱P4连接。排出路径391b配置在分隔壁6b的内部。排出路径391b沿着分隔壁6b的壁面延伸。即,在排出路径391b中,第一路径391沿着分隔壁6b的壁面配置在分隔壁6b的内部。
第二泵308在第一路径391中从第二贮存部P2向收集罐P4压送制冷剂O。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与动力传递机构3的动作无关地确保收集箱P4内的制冷剂O的贮存量。
本实施方式的收集箱P4配置在齿轮收纳部82内的上部区域。因此,在收集箱P4中不仅贮存有由第二泵308压送的制冷剂O,而且还贮存有由动力传递机构3搅起的制冷剂O。第二泵308在收集箱P4内的制冷剂O的液位变低的情况下将制冷剂O从第二贮存部P2输送到收集箱P4。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制冷剂积存部(收集箱P4)不一定需要配置在齿轮收纳部82内。由于通过第二泵308向第二制冷剂积存部(收集箱P4)提供制冷剂O,因此不一定需要通过齿轮的搅起来提供制冷剂O。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第二制冷剂积存部(收集箱P4)配置在马达收纳部81的内部等壳体6内的其他部分,壳体6的设计自由度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吸入路径391a与第二贮存部P2相连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图8中用假想线(双点划线)示出的变形例的吸入路径391c那样,吸入路径391c也可以与第一贮存部P1相连。即,第一路径391也可以代替吸入路径391a而具有变形例的吸入路径391c。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路径391连接第一贮存部P1和收集箱P4,将贮存在第一贮存部P1中的制冷剂O向收集箱P4移送。另外,第一路径391也可以具有与第一贮存部P1连接的吸入路径391a和与第二贮存部P2连接的吸入路径391c这两者。在该情况下,在第二泵308上连接两个吸入路径391a、391c,或者两个吸入路径391a、391c彼此在路径的中途合流。
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收集箱P4在第一贮存部P1及第二贮存部P2的上侧积存制冷剂O。收集箱P4是槽状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收集箱P4在齿轮收纳部的内部位于马达轴线J2的上侧。收集箱P4配置在动力传递机构3的正上方。
在收集箱P4的底部设置有向动力传递机构3提供制冷剂O的多个贯穿孔379h。本实施方式的收集箱P4使贮存在内部的制冷剂O从底部的贯穿孔379h朝向马达2滴下。在此,将从收集箱P4向动力传递机构3提供制冷剂O的路径称为齿轮提供路径379。即,制冷剂路径390具有从收集箱P4向动力传递机构3提供制冷剂O的齿轮提供路径379。
根据本实施方式,收集箱P4为能够贮存制冷剂O的槽状,通过齿轮提供路径379将贮存的制冷剂O向动力传递机构3提供。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收集箱P4,即使在由动力传递机构3进行的制冷剂O的搅起停滞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贮存在收集箱P4中的制冷剂O长时间地每次少量地向动力传递机构3提供而长时间地维持动力传递机构3的润滑。
本实施方式的冷却器9具有一个流入口9a和多个流出口9b、309b。即,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路径390在冷却器9的内部分支。在冷却器9的一个流出口9b上连接有第四路径94,在另一个流出口309b上连接有第七路径397。
第七路径397连接冷却器9的流出口309b和逆变器路径195a。第七路径397配置在壳体6的壁内部。更具体而言,第七路径397从齿轮收纳部82的壁内部延伸至逆变器收纳部89的壁内部。第七路径397将由冷却器9冷却后的制冷剂O向逆变器7提供。
逆变器路径195a通过逆变器收纳部89而冷却逆变器7。逆变器路径195a例如通过逆变器收纳部89与逆变器7的边界部。在该情况下,制冷剂O与逆变器7直接接触而对逆变器7进行冷却。
连接路径395b将逆变器路径195a的下游侧的端部与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空间连接。连接路径395b例如是配置在与壳体6连接的配管内的路径。连接路径395b也可以是配置在壳体6的壁内部的路径。连接路径395b是使通过逆变器路径195a的制冷剂O返回到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空间的路径。
<第五实施方式>
图9是第五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401的概略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401具有与第四实施方式(图8)类似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401与第四实施方式相比,主要是与逆变器路径195a连接的路径不同。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401与第四实施方式相比,在向马达轴21的内部提供制冷剂O这一点上不同。
与第四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路径490具有第五路径195、逆变器路径195a、连接路径195b、第六路径196、轴内路径194c以及转子内路径194d。
第五路径195连接第四路径94的下游侧的端部和逆变器路径195a。逆变器路径195a通过逆变器收纳部89而冷却逆变器7。连接路径195b将逆变器路径195a的下游侧的端部与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空间连接。连接路径195b是使通过逆变器路径195a的制冷剂O返回到齿轮收纳部82的内部空间的路径。
第六路径196将第四路径94的下游侧的端部与轴内路径194c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连接。第六路径196是从第五路径195的路径中分支的路径。通过轴内路径194c的制冷剂O被施加伴随转子20的旋转的离心力,向径向外侧通过转子内路径194d而从转子20向径向外侧飞散,并向定子30提供。
<第六实施方式>
图10是第六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501的概略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50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主要在制冷剂路径590的结构以及具有第二泵308这一点上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501除了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第一泵8之外,还具有第二泵308。第二泵308配置在制冷剂路径590的路径中,压送制冷剂路径590的制冷剂O。第二泵308固定于齿轮收纳部82的外侧面。更具体而言,第二泵308固定在齿轮罩壁部6a的朝向轴向一侧(+Y侧)的面上。
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路径590具有第一路径591、第二路径92、第三路径93、第四路径94、第十路径570、轴内路径194c和转子内路径194d。
第一路径591连接第二贮存部P2和收集箱P3。第一路径591将积存于第二贮存部P2的制冷剂O向收集箱P3移送。在第一路径591的路径中设置有第二泵308。
第一路径591具有吸入路径591a和排出路径591b。吸入路径591a将第二贮存部P2和第二泵308的吸入口8a连接。吸入路径591a沿厚度方向贯通齿轮罩壁部6a。排出路径591b将第二泵308的排出口308b与收集箱P3连接。排出路径591b配置在齿轮罩壁部6a的内部。排出路径591b沿着齿轮罩壁部6a的壁面延伸。即,第一路径591在排出路径591b中沿着齿轮罩壁部6a的壁面配置在齿轮罩壁部6a的内部。
第二泵308在第一路径591中从第二贮存部P2向收集罐P3压送制冷剂O。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与动力传递机构3的动作无关地确保收集箱P3内的制冷剂O的贮存量。
贮存在收集箱P3中的制冷剂O经由第二路径92、第一泵8、第三路径93、冷却器9以及第四路径94被提供到马达2,对马达2进行冷却。
第十路径570是在壳体6的壁内部(更具体而言是齿轮罩壁部6a的内部)从第一路径591的排出路径391b分支的路径。第十路径570将第二泵308的排出口8b与轴内路径194c的轴向一侧(+Y侧)的端部连接。第十路径570是将被第二泵308压送的制冷剂O向马达轴21的中空部22提供的路径。从第一路径591流入轴内路径194c的制冷剂O被施加伴随转子20的旋转的离心力,向径向外侧通过转子内路径194d而从转子20向径向外侧飞散,并向定子30提供。
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路径591和第十路径570的结构的示意图。另一方面,图12是示出能够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变形例的第一路径591以及第十路径570A的结构的示意图。在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任一个中,第一路径591和第十路径570、570A配置在齿轮罩壁部6a的内部。
图1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第十路径570在分支部591d处从第一路径591分支。因此,第一路径591以及第十路径570的上游侧的区域直到分支部591d为止配置在同一孔部内。另外,第一路径591和第十路径570的下游侧的区域配置在从分支部591d延伸的不同的孔部内。
在图12所示的变形例中,第二泵308具有一个吸入口308a和多个排出口308b、308d。即,在该变形例中,制冷剂路径590A在第二泵308的内部分支。在制冷剂路径590A中,第一路径591与一方的排出口308b相连,第十路径570A与另一方的排出口308d相连。
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路径590还可以具有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路径。例如,制冷剂路径590也可以具有向逆变器路径195a(参照图6等)提供制冷剂的路径。即,制冷剂路径590可以具有与第四路径94连接的第五路径195(参照图6),也可以具有从第四路径94分支的第七路径297(参照图7),还可以具有与冷却器9连接的第七路径397(参照图8)。另外,制冷剂路径590也可以具有向轴内路径194c(参照图6等)提供制冷剂O的路径。即,制冷剂路径590也可以具有与第四路径94连接的第六路径196(参照图6)、从第三路径93分支的第十一路径171、与冷却器9连接的第九路径299(参照图7)、与逆变器路径195a连接的第八路径298(参照图7)。
另外,在制冷剂路径90中,也可以不必设置提供管94P。在这种情况下,在制冷剂路径90上,在马达收纳部81的侧壁上设有空隙。该空隙配置在马达2的正上方。第四路径94从冷却器9的流出口9b向该空隙的内部延伸。第四路径94具有通过壳体6内部的壁内路径94a和通过该空隙内部的管内路径94b。管内路径94b在该空隙的内部沿轴向延伸。提供到管内路径94b的制冷剂O在马达2的上侧沿轴向流动。在马达收纳部81的侧壁上设有向马达2侧开口的喷射孔。管内路径94b的制冷剂O经由喷射孔向定子30喷射。即,第四路径94在管内路径中向马达收纳部81的侧壁的内部延伸,从外侧向马达2提供制冷剂O。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但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的各结构以及它们的组合等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另外,本发明不受实施方式的限定。

Claims (14)

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马达,其具有以马达轴线为中心旋转的马达轴;
动力传递机构,其从轴向一侧与所述马达轴连接;
壳体,其具有在内部收纳所述马达的马达收纳部和在内部收纳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齿轮收纳部;
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路径;
冷却器,其冷却所述制冷剂;以及
压送所述制冷剂的第一泵,
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
积存所述制冷剂的第一制冷剂积存部;以及
在所述第一制冷剂积存部的上侧积存所述制冷剂的第二制冷剂积存部,
所述制冷剂路径具有:
第一路径,其连接所述第一制冷剂积存部和所述第二制冷剂积存部;
第二路径,其连接所述第二制冷剂积存部与所述第一泵的吸入口;以及
第三路径,其连接所述第一泵的排出口和所述冷却器的流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制冷剂积存部设置在所述齿轮收纳部内的下部区域,
所述第一路径是通过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齿轮的搅起而将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第一制冷剂积存部向所述第二制冷剂积存部提供的搅起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覆盖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轴向一侧的罩壁部,
所述第一路径沿着所述罩壁部的壁面配置在所述罩壁部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划分所述马达收纳部的内部空间和所述齿轮收纳部的内部空间的分隔壁,
所述第一路径沿着所述分隔壁的壁面配置在所述分隔壁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路径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壁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路径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壁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制冷剂积存部在所述齿轮收纳部的内部位于所述马达轴线的上侧,
所述制冷剂路径具有从所述第二制冷剂积存部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提供所述制冷剂的齿轮提供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轴是具有沿轴向延伸的中空部的中空状,
所述制冷剂路径具有:
轴内路径,其穿过所述马达轴的所述中空部;以及
轴提供路径,其连接所述第一泵的排出口和所述轴内路径,
所述轴提供路径从所述第三路径分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逆变器,
所述壳体具有收纳所述逆变器的逆变器收纳部,
所述制冷剂路径具有:
与所述冷却器的流出口相连并向所述马达提供所述制冷剂的第四路径;
穿过所述逆变器收纳部而冷却所述逆变器的逆变器路径;以及
逆变器提供路径,其连接所述冷却器的流出口和所述逆变器路径,
所述逆变器提供路径从所述第四路径分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器在包含所述马达轴线的水平面的上侧固定于所述齿轮收纳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器及所述第一泵在包含所述马达轴线的水平面的上侧固定于所述齿轮收纳部,
所述冷却器和所述第一泵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马达轴线的轴向上重叠,
所述第一泵的吸入口、排出口、所述冷却器的流入口及流出口从轴向一侧朝向另一侧依次排列。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器及所述第一泵在包含所述马达轴线的水平面的上侧固定于所述齿轮收纳部,
所述冷却器和所述第一泵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马达轴线的周向上重叠,
所述冷却器的流入口、流出口沿周向排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泵从轴向一侧固定于所述齿轮收纳部,
所述第一泵的吸入口位于所述第二制冷剂积存部的下侧,
所述冷却器的流出口配置在比流入口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压送所述制冷剂的第二泵,
所述第二泵在所述第一路径中从所述第一制冷剂积存部向所述第二制冷剂积存部压送所述制冷剂。
CN202211007156.3A 2021-08-24 2022-08-22 驱动装置 Pending CN1157200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36203A JP2023030839A (ja) 2021-08-24 2021-08-24 駆動装置
JP2021-136203 2021-08-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20022A true CN115720022A (zh) 2023-02-28

Family

ID=85175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07156.3A Pending CN115720022A (zh) 2021-08-24 2022-08-22 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30839A (zh)
CN (1) CN115720022A (zh)
DE (1) DE10202220871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40093777A1 (en) * 2022-09-08 2024-03-21 Harbinger Motors Inc. Electric commercial vehicle drive un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1434B2 (ja) 2018-10-09 2022-06-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冷却システ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40093777A1 (en) * 2022-09-08 2024-03-21 Harbinger Motors Inc. Electric commercial vehicle drive un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30839A (ja) 2023-03-08
DE102022208715A1 (de)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56117B2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CN111835138B (zh) 马达单元
US20230067898A1 (en) Drive apparatus
WO2019208083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WO2019208081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および車両駆動装置
CN112152384B (zh) 马达单元
CN115720022A (zh) 驱动装置
JP2020137405A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JP7456382B2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CN115095648A (zh) 驱动装置
CN112020817A (zh) 马达单元和马达单元的控制方法
US20230136544A1 (en) Drive apparatus
CN115720027A (zh) 驱动装置
CN115720020A (zh) 驱动装置
CN212677028U (zh) 马达单元
CN115733299A (zh) 驱动装置
US20230139181A1 (en) Drive apparatus
WO2019208082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US20230137429A1 (en) Drive apparatus
CN213461362U (zh) 制冷剂提供管单元和马达单元
CN113258723B (zh) 驱动装置
CN115250040A (zh) 马达
CN115882666A (zh) 驱动装置
JP2023017359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15706465A (zh) 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