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68069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68069A
CN115668069A CN202180035227.8A CN202180035227A CN115668069A CN 115668069 A CN115668069 A CN 115668069A CN 202180035227 A CN202180035227 A CN 202180035227A CN 115668069 A CN115668069 A CN 1156680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unit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pair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52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健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668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80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8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fixing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4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a positioning fun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39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fixing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7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能以较少的零件个数将定影单元高精度地定位且保证定影单元的良好装拆性。定影单元(8)的旋转定影构件(81)或旋转加压构件(82)的一方的、单元插拔方向的里侧端部连接被驱动齿轮(84);被驱动齿轮(84)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驱动齿轮(14)啮合。驱动齿轮(14)和被驱动齿轮(84)在彼此的啮合位置上,从该驱动齿轮(14)的齿面向该被驱动齿轮(84)的齿面传递的传动力(F),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将定影单元(8)朝向一对支柱(121、122)按压的成分。定影单元(8)在收容于定影单元收容部(2e)的状态下,利用所述传动力被一对支柱(121、122)推压,从而在与插拔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被定位。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定影单元,所述定影单元利用在彼此压力接触的状态下旋转的定影辊和加压辊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薄片体上。在所述定影单元中,薄片体通过形成在定影辊和加压辊间的夹缝部时,该薄片体上的调色剂像被加热和加压后定影在薄片体上。
定影单元通常具有收容定影辊和加压辊的外壳。外壳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装卸自如地安装。专利文献1公开了相对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定影单元的装拆结构的一例。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定影单元的装卸方向设定为与外壳的长边方向(定影辊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外壳的长边方向的两侧面上分别突出设置有卡合销。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设有推压构件,所述推压构件在定影单元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时与各卡合销卡合,并且利用加力构件的作用力将定影单元朝向相对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安装方向推压。所述推压构件以可绕规定轴转动的方式配置,通过对操作手柄进行操作,推压构件与卡合销的卡合被解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072987号
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使设置在定影单元上的卡合销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卡合槽卡合的、现有的定位结构中,为了保证定影单元的装拆性,需要加大相对卡合销的卡合槽的直径。可是,当相对卡合销的卡合槽的直径加大时,会产生定影单元的定位精度降低的问题。
此外,所述现有的定位结构中,用于将定影单元固定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加力机构(加力构件等)、用于解除该固定的解除机构(操作手柄等)需要单独设置。因此,出现因零件个数增加而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较少的零件个数将定影单元高精度定位且保证定影单元的良好装拆性。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包括:定影单元,通过使承载调色剂像的薄片体经过利用旋转定影构件和旋转加压构件彼此压力接触而形成的夹缝部,使调色剂像定影在所述薄片体上;以及定影单元收容部,插拔自如地收容所述定影单元。
而且,所述定影单元相对所述定影单元收容部的插拔方向与所述旋转加压构件的轴向一致,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骨格框架具有:一对支柱,与所述定影单元收容部邻接配置,在所述定影单元的插拔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以及一对横梁,从所述插拔方向观察分别与所述一对支柱直角连接,支撑所述定影单元的下表面,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被驱动齿轮,旋转一体地连接在所述定影单元的旋转定影构件或旋转加压构件的一方的、所述插拔方向的里侧端部;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定影单元收容部的所述插拔方向的里侧端部,当所述定影单元收容在所述定影单元收容部中时与所述被驱动齿轮啮合;以及驱动所述驱动齿轮旋转的驱动源,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被驱动齿轮在传递动力时,在彼此的啮合位置上从所述驱动齿轮的齿面向所述被驱动齿轮的齿面传递的传动力,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将所述定影单元朝向所述一对支柱按压的成分,所述定影单元在收容于所述定影单元收容部的状态下,利用所述传动力被所述一对支柱推压、在与所述插拔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被定位。
按照本发明,能以较少的零件数量将定影单元高精度地定位且保证定影单元的良好装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从斜前方右侧观察主体框架的右侧端部的立体图,表示定影单元安装在定影单元收容部中的状态。
图3是从前侧观察主体框架的右侧端部的主视图,表示定影单元安装在定影单元收容部中的状态。
图4是从前侧观察主体框架的右侧端部的主视图,表示将定影单元从定影单元收容部取下的状态。
图5是从前侧观察排出单元的主视图。
图6是将定影单元的中央部用沿左右方向的垂直面剖切的剖面图。
图7是从斜前方右侧观察定影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从斜前方右下观察定影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从后侧观察主体框架的右侧端部的后视图,图中用假想线表示驱动定影单元的驱动单元的一部分,用实线表示驱动齿轮。
图10是将驱动齿轮与加压辊齿轮的啮合位置的周边放大表示的放大图。
图11是图2中的XI-XI线断面图。
图12是表示构成突出框架部的支柱和横梁的断面形状的断面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1的相当于图9的图。
图14是表示变形例2的相当于图9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图1表示了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简要结构。在以下的说明中,前侧、后侧代表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后侧(图1的纸面垂直方向的眼前一侧,里侧),左侧、右侧代表从前侧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时的左侧、右侧。
(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构成)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为体内出纸型的复印机,具有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和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的上侧的图像读取装置3。图像读取装置3通过光学性读取原稿图像生成其图像数据。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内设有图像形成部4,所述图像形成部4以图像读取装置3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为基础、在纸P(薄片体的一例)上转印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4的上方配置有转印单元6。转印单元6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环状的中间转印带6a、以及在中间转印带6a的内侧左右方向并列配置的4个一次转印辊6b。
图像形成部4的下方配置有用于照射激光的曝光装置5。曝光装置5的下方配置有存储纸P的供纸部7。转印单元6的右侧的上方配置有对纸P上转印形成的图像实施定影处理的定影单元8。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和图像读取装置3之间设有体内出纸空间S,通过定影单元8实施过定影处理的纸P排出到所述体内出纸空间S。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接住向体内出纸空间S排出的纸P的出纸盘部9。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内设有从供纸部7朝向出纸盘部9延伸的送纸通道T。送纸通道T中的定影单元8的下方,设有隔着中间转印带6a与其驱动辊6c相对的二次转印辊10。送纸通道T中的定影单元8的上方,设有将纸P朝向出纸盘部9大致水平排出的出纸辊对11。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的与送纸通道T邻接的右侧面上形成矩形的开口部2a。所述开口部2a能由开闭盖2b开闭。开闭盖2b以能相对沿开口部2a的下侧缘延伸的支撑轴2f转动的方式被支撑。开闭盖2b通过从该关闭状态以支撑轴2f作为支点向右侧转动而被打开。通过打开开闭盖2b能处理送纸通道T中堵塞的卡纸。
图像形成部4具备按照黄、品红、青和黑各色分别设置的鼓单元20和显影单元30。鼓单元20具有可旋转的感光鼓21。通过由曝光装置5照射基于规定的图像数据的激光,在感光鼓2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影。
显影单元30具备显影容器31和显影辊32。各显影容器31收容分别从对应的各色调色剂容器(省略图示)供给的显影剂亦即调色剂。显影辊32能从显影容器31上部的右侧壁露出并旋转。显影辊32通过使与感光鼓21的表面之间产生电位差、使调色剂飞到感光鼓21的表面。感光鼓21的表面的静电潜影利用从显影辊32飞来的调色剂显影并可视化。
利用显影单元30可视化后的各感光鼓21的各色调色剂像,受到配置在各感光鼓21上侧的一次转印辊6b施加偏压,被依次转印并重合在中间转印带6a上。重合后的调色剂像在从供纸部7供给的纸P通过中间转印带6a与二次转印辊10之间时,转印到纸P上。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P被向定影单元8送出。
定影单元8具有隔着送纸通道T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定影辊81和加压辊82。定影单元8利用定影辊81和加压辊82夹持输送承载有调色剂像的纸P。纸P上的调色剂像在通过定影辊81和加压辊82间时被加热和加压,热定影在纸P上。调色剂像被热定影后的纸P,由配置在定影单元8上侧的所述出纸辊对11向出纸盘部9排出。
(定影单元8的收容结构)
接下来,说明相对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的定影单元8的收容结构。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具有由金属制的多个支柱和横梁组合成的主体框架12(参照图2等)、以及覆盖主体框架12的各侧面的封装盖(图示省略)。所述多个支柱和横梁例如由截面大体方形的中空管构成。
在覆盖主体框架12的前侧面的封装盖的右上部分上,设有开闭式的维修门13(仅图1示出)。与维修门13的内侧面相对的位置上,设有插拔自如地收容定影单元8的定影单元收容部2e。定影单元收容部2e由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中空状的空间部构成,其前侧端部(一侧端部)设有用于插拔定影单元8的插拔用开口2g。
(定影单元收容部2e的具体构成)
参照图2~图4具体说明定影单元收容部2e。各图中省略封装盖和维修门13。图2是表示将定影单元8安装到定影单元收容部2e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所述状态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从定影单元收容部2e将定影单元8取下的状态的主视图。
定影单元收容部2e设置在突出框架部120的内侧空间K的下部,所述突出框架部120设置在主体框架12上。突出框架部120与体内出纸空间S的右侧邻接、横跨整个主体框架12的前后方向设置。突出框架部120组合框架构件构成长方体状。
具体地,突出框架部120在俯视下具有配置在其四角的前侧右柱121、后侧右柱122、前侧左柱123和后侧左柱124。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与定影单元收容部2e邻接并位于定影单元收容部2e右侧,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此外,前侧左柱123和后侧左柱124与定影单元收容部2e邻接并位于定影单元收容部2e左侧,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并列。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作为用于使定影单元8在左右方向定位的一对支柱发挥功能。
前侧右柱121和前侧左柱123利用在左右方向延伸的下侧连接梁125和上侧连接梁126连接。前侧右柱121、前侧左柱123、下侧连接梁125和上侧连接梁126通过彼此协作,形成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矩形框部。而且,所述矩形框部的内侧构成用于将定影单元8插入定影单元收容部2e的插入口2g。另外,所述插入口2g也作为排出单元40的插拔口使用。定影单元8能借助所述插入口2g在定影单元收容部2e中插拔。定影单元8的插拔方向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后方向一致。
后侧右柱122和后侧左柱124利用在左右方向延伸的下侧连接梁127和上侧连接梁128连接。后侧右柱122、后侧左柱124,下侧连接梁127和上侧连接梁128通过彼此协作,形成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矩形框部。所述矩形框部的内侧配置有用于驱动定影单元8的加压辊82进行旋转的驱动单元100(参照图9的双点划线)。突出框架部120中的前侧的上侧连接梁126和后侧的上侧连接梁128由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后梁130(参照图2)连接。
此外,突出框架部120的内侧空间K中收容有包括出纸辊对11的排出单元40。定影单元收容部2e由内侧空间K中的出纸辊对11下侧的下部空间构成。
(排出单元40的构成)
如图5所示,排出单元40具有出纸辊对11和支撑出纸辊对11的支撑框架41。支撑框架41包括:支撑出纸辊对11的轴向的两侧端部的一对对置板41a;连接该一对对置板41a的左侧端部并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板41b;以及从垂直板41b的下端部向右侧水平突出的水平突出板41c。水平突出板41c的上表面支撑有用于加热定影辊81的IH加热单元50。垂直板41b上形成被IH加热单元50贯穿的开口部41d。水平突出板41c的右侧端缘部支撑着定影单元8的下表面的左侧端缘部,在定影单元8插拔作业时,定影单元8的下表面的左侧端缘部能在水平突出板41c的右侧端缘部上前后方向滑动。
(定影单元8和IH加热单元50的构成)
图6是将定影单元8和IH加热单元50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剖切的纵剖面图。定影单元8如上所述具有定影辊81、加压辊82和定影外罩83。
定影辊81和加压辊82形成前后方向上长的大致圆筒状。定影辊81具有层叠在金属制的芯轴81a的外周面的弹性层81b、以及覆盖弹性层81b的外周面的定影带81c。加压辊82具有层叠在芯轴82a的外周面的弹性层82b以及覆盖弹性层82b的外周面的脱模层82c。
定影外罩83形成前后方向上长的大致长方体状。定影外罩83的下表面上形成用于接收从送纸通道T的上游侧输送的纸P的纸装入口83c。定影外罩83的上表面上形成用于排出通过定影辊81和加压辊82后的纸P的出纸口83d。定影外罩83的左侧壁上形成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矩形的开口部83b,定影辊81的左侧半部从所述开口部83b向定影外罩83的外部露出。
IH加热单元50隔着定影辊81设置在与夹缝部N侧相反一侧(左侧)。IH加热单元50包括:向定影辊81侧敞开的半圆筒状的支撑架50a;被支撑架50a支撑的多个IH线圈50b;以及用铁氧体等强磁性体形成并覆盖IH线圈50b的拱形磁芯50c。支撑架50a的内表面形成半圆筒状的凹部50g。IH加热单元50处于加热位置的状态下,定影辊81的、与夹缝部N侧相反侧的表面部进入所述凹部50g内。支撑架50a和拱形磁芯50c都与定影辊81相对并横跨其整个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定影单元8的动作)
定影处理时,加压辊82从后述的驱动单元100接受驱动力并绕轴旋转。定影辊81从动于加压辊82而绕轴旋转。各IH线圈50b从电源(未图示)接受供电产生高频磁场并加热定影带81c。定影辊81边旋转边对通过夹缝部N的纸P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加压辊82边旋转边对通过夹缝部N的纸P加压。这样,调色剂像被定影在纸P上。
(定影外罩83的具体构成)
如图7和图8所示,定影外罩83的前侧面上形成凹入状的手柄部83a。安装人员可以通过用手指钩住所述手柄部83a使定影外罩83前后滑动,进行定影单元8相对定影单元收容部2e的插拔作业。
如图2所示,在将定影单元8收容于定影单元收容部2e的状态(安装完毕的状态)下,定影外罩83的前侧端部被前侧的下侧连接梁125从下方支撑,定影外罩83的后侧端部被后侧的下侧连接梁127从下方支撑。定影单元8的左侧端缘部被排出单元40的水平突出板41c(仅图5显示)支撑。
定影外罩83的左右方向位置(与插拔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位置)通过定影外罩83的右侧面与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抵接而定位。即,定影外罩83的右侧面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上,分别突出设置有前后方向上长的偏平矩形的抵接座部83e。抵接座部83e的突出侧的端面,比定影外罩83的右侧面中的其他部分的表面粗糙度和平面度更高。而且,定影外罩83通过前后的抵接座部83e分别与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抵接,在左右方向上定位。
如图8所示,定影外罩83的下表面的前侧端部上,形成被前侧的下侧连接梁125支撑的前侧被支撑部83f。前侧被支撑部83f由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加强肋板83h构成。定影外罩83的下表面的后侧端部上,形成被后侧的连接梁127支撑的后侧被支撑部83g。后侧被支撑部83g由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加强肋板83i构成。通过分别用多个加强肋板83h、83i构成各被支撑部83f、83g,能够降低定影外罩83插拔时前侧连接梁125和后侧连接梁127与定影外罩83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定影外罩83的与前侧被支撑部83f的前侧邻接的部分上,设有前侧插入限制部83j。前侧插入限制部83j由定影外罩83的前侧壁的下端部构成,从各加强肋板83h的下端缘向下侧突出。此外,定影外罩83的与后侧被支撑部83g的前侧邻接的部分上,形成有比各加强肋板83i的下端缘进一步向下侧突出的后侧插入限制部83k。前侧插入限制部83j和后侧插入限制部83k在将定影单元8插入定影单元收容部2e时,通过分别与前侧的下侧连接梁125和后侧的下侧连接梁127抵接,限制定影单元8过度的推入(插入)并将定影单元8限制在规定的前后方向位置。在定影单元8被限制在规定的前后方向位置的状态下,定影单元8的后端部以可传递动力的方式与驱动单元100(参照图9的双点划线)连接。
(驱动单元100的构成)
参照图9,驱动单元100包括:在前后方向上扁平的外罩构件101;驱动齿轮14,被从外罩构件101的前侧壁向前侧突出的轴部102支撑;收容在外罩构件101内的未图示的驱动齿轮组;以及借助该驱动齿轮组对驱动齿轮14进行旋转驱动的未图示的马达(驱动源)。
通过将定影单元8收容在定影单元收容部2e中,驱动齿轮14与加压辊齿轮84(被驱动齿轮的一例)啮合。加压辊齿轮84旋转一体地固定在加压辊82的芯轴82a上。
图10是从轴向观察驱动齿轮14与加压辊齿轮84啮合的状态的示意图。图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直线是驱动齿轮14的齿面14a与加压辊齿轮84的齿面84a的啮合位置M的公切线,实线箭头将处于所述公切线的法线方向且从驱动齿轮14的齿面14a向加压辊齿轮84的齿面84a传递的传动力F进行矢量表示。
所述传动力F朝向下侧右方(图9和图10的左侧且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所处一侧)倾斜。因此,传动力F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将定影单元8向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推压的水平成分Fh;以及将定影单元8向下侧连接梁125和下侧连接梁127推压的垂直成分(铅垂朝下的力成分)Fv。图9和图10的示例中,传动力F的水平成分Fh和垂直成分Fv相等。
传动力F的延长线通过比垂直面A和水平面B的交叉位置C向垂直方向的上侧恰好离开规定距离δ的位置,所述垂直面A包含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的定影单元收容部2e侧的面,所述水平面B包含前后的下侧连接梁125、127的上表面。所述规定距离δ例如设定为定影外罩83的高度的1/6以上1/5以下。
而且,定影单元8利用从驱动齿轮14传递到加压辊齿轮84的传动力F的水平成分Fh,被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按压而定位。
(定位状态的说明)
图11是表示定影单元8被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按压的状态的俯视示意图。如该图所示,通过定影外罩83的前后的抵接座部83e分别从左侧与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抵接,定影单元8被在左右方向上定位。
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分别与前后的抵接座部83e形成线接触抵接而不是面接触。即,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如图12所示,通过在垂直柱长方向的断面观察,四个角部W形成圆弧状,并且各侧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拱形的凹部V。而且,各右柱121、122的各凹部V的两端位置(凹部V和角部W的圆弧形状的边界位置)上分别形成有在柱长方向上延伸的棱线R。因此,定影单元8被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按压时,由于各右柱121、122的棱线R与定影外罩83线接触,所以相比面接触的情况,可以将定影单元8高精度定位。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主体框架12的全部支柱和横梁,都可以使用与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相同断面形状的方形管。因此,例如通过前侧的下侧连接梁125(参照图2)和后侧的下侧连接梁127也可以提高定影单元8在上下方向的定位精度。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定影单元8相对定影单元收容部2e的插拔方向(前后方向)与加压辊82的轴向一致。图像形成装置1的骨格框架包括:与定影单元收容部2e邻接配置、在定影单元8的插拔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以及从插拔方向观察、与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分别直角连接,支撑定影单元8的下表面的下侧连接梁125和下侧连接梁127。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以旋转一体的方式与定影单元8的加压辊82的所述插拔方向的里侧端部连接的加压辊齿轮84;设置在定影单元收容部2e的所述插拔方向的里侧端部、在定影单元8收容于定影单元收容部2e的情况下与加压辊齿轮84啮合的驱动齿轮14;以及对驱动齿轮14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源(省略图示)。在驱动齿轮14和加压辊齿轮84传递动力时,在彼此的啮合位置M上、从驱动齿轮14的齿面14a向加压辊齿轮84的齿面84a传递的传动力F,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将定影单元8朝向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按压的水平成分Fh。而且,定影单元8在收容于定影单元收容部2e中的状态下,利用所述传动力F的水平成分Fh被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按压,在垂直插拔方向的方向(左右方向)上被定位。
按照上述构成,只要通过将定影单元8从前侧插入定影单元收容部2e、使图像形成装置1执行印刷处理,就可以利用从驱动齿轮14传递到加压辊齿轮84的传动力F,将定影单元8推压到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上而定位。因此,与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那种卡合槽与卡合销卡合的定位结构相比,可以简化结构。此外,因为不必单独设置用于固定定影单元8的加力机构和用于解除固定的解除机构,所以能够减少零件个数、实现低成本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齿轮14和加压辊齿轮84在传递动力时,从定影单元8的插拔方向观察,传动力F的延长线通过包含前后的右柱121、122的定影单元收容部2e侧的表面的垂直面A与包含前后的下侧连接梁125、127的上表面的水平面B的交叉位置C的上侧(参照图9)。
按照上述构成,传动力F产生使定影单元8以交叉位置C为支点、朝向图9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矩。这样,可以确保使定影单元8的右侧(图9的左侧)的侧面按压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从而尽可能提高定影单元8的左右方向的定位精度。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齿轮14和加压辊齿轮84在传递动力时,传动力F的水平成分Fh和垂直成分Fv相等。
按照上述构成,可以使定影单元8在水平方向的右侧和垂直方向的下侧均匀按压。因此,可以防止定影单元8过度按压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从而使定影单元8从下侧连接梁125、127浮起。进而,可以共同提高定影单元8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定位精度。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的定影单元收容部2e侧的面,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并在插拔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两个棱线R。当利用传动力F的水平成分Fh推压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时,定影单元8与分别形成在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上的两个棱线R抵接。
按照上述构成,由于定影单元8利用线接触与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抵接,所以和通过面接触抵接的情况相比,可以高精度进行左右方向的定位。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单元8的被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推压的面(本实施方式的右侧面)上,突出设置有与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分别抵接的一对抵接座部83e。各抵接座部83e在定影单元8被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按压时,可与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的两个棱线R抵接。具体地,抵接座部83e的宽度设定为大于两个棱线R的间隔。
按照上述构成,通过使抵接座部83e的突出侧面的表面精度高于其他部分,并使表面精度高的突出座部83e的突出侧面与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的棱线R抵接,从而可以尽可能地提高定影外罩83的左右方向的定位精度。
(变形例1)
图13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另外,在以下的变形例中,对于和图9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具体说明。
在所述变形例中,驱动齿轮14和加压辊齿轮84在传递动力时,从定影单元8的插拔方向观察,传动力F的延长线通过包含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的定影单元收容部2e侧的表面的垂直面A与包含前后的下侧连接梁125、127的上表面的水平面B的交叉位置C。
按照上述构成,由于从定影单元8的插拔方向观察、传动力F的延长线通过所述交叉位置C,所以不会对定影单元8产生围绕交叉位置C的力矩。因此,防止了定影单元8的姿势因传动力F引起的力矩负荷而动态变化,进而,可以提高定影单元8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定位精度。
(变形例2)
图14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述变形例中驱动齿轮14和加压辊齿轮84在传递动力时,传动力F的水平成分Fh大于垂直成分Fv。
按照上述构成,与水平成分Fh和垂直成分Fv相等的情况比较,能使定影单元8进一步强力按压前侧右柱121和后侧右柱122,从而可以提高定影单元8的左右方向的定位精度。此外,这种情况下,尽管将定影单元8朝下按压的垂直成分Fv减小,但即使垂直成分Fv较小也可以通过定影单元8上作用的重力使定影单元8按压前后的下侧连接梁125、127,所以不会有损定影单元8的上下方向的定位精度。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以加压辊82为驱动辊、定影辊81为从动辊,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定影辊81作为驱动辊、加压辊82作为从动辊。这种情况下,只要将被驱动齿轮以旋转一体的方式与定影辊81的驱动轴连接,并使驱动齿轮14与该被驱动齿轮啮合即可。
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作为旋转定影构件的一例、举例说明了定影辊81,但是不限于此,旋转定影构件也可以是环状的定影带。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旋转加压构件的一例、举例说明了加压辊82,但是不限于此,旋转加压构件也可以是环状的加压带。
此外,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一例、举例说明了复印机,但是不限于此。图像形成装置1也可以是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或数码复合机(MFP)等。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适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可应用于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或数码复合机(MFP)。
附图标记说明
1 :图像形成装置
2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2e :定影单元收容部
8 :定影单元
14 :驱动齿轮
14a :齿面
81 :定影辊(旋转定影构件)
82 :加压辊(旋转加压构件)
83e :抵接座部
84 :加压辊齿轮(被驱动齿轮)
84a :齿面
121 :前侧右柱(支柱)
122 :后侧右柱(支柱)
125 :下侧连接梁(横梁)
127 :下侧连接梁(横梁)
C :交叉位置
F :传动力
Fh :水平成分
Fv :垂直成分
M :啮合位置
N :夹缝部
P :纸(薄片体)
R :棱线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包括:定影单元,通过使承载调色剂像的薄片体经过利用旋转定影构件和旋转加压构件彼此压力接触而形成的夹缝部,使调色剂像定影在所述薄片体上;以及定影单元收容部,插拔自如地收容所述定影单元,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单元相对所述定影单元收容部的插拔方向与所述旋转加压构件的轴向一致,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骨格框架具有:一对支柱,与所述定影单元收容部邻接配置,在所述定影单元的插拔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以及一对横梁,从所述插拔方向观察分别与所述一对支柱直角连接,支撑所述定影单元的下表面,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
被驱动齿轮,旋转一体地连接在所述定影单元的旋转定影构件或旋转加压构件的一方的、所述插拔方向的里侧端部;
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定影单元收容部的所述插拔方向的里侧端部,当所述定影单元收容在所述定影单元收容部中时与所述被驱动齿轮啮合;以及
驱动所述驱动齿轮旋转的驱动源,
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被驱动齿轮在传递动力时,在彼此的啮合位置上从所述驱动齿轮的齿面向所述被驱动齿轮的齿面传递的传动力,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将所述定影单元朝向所述一对支柱按压的成分,
所述定影单元在收容于所述定影单元收容部的状态下,利用所述传动力被所述一对支柱推压、在与所述插拔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被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被驱动齿轮在传递动力时,从所述定影单元的插拔方向观察,所述传动力的延长线通过包含所述一对支柱的定影单元收容部侧的表面的垂直面、与包含一对横梁的上表面的水平面的交叉位置的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被驱动齿轮在传递动力时,从所述定影单元的插拔方向观察,所述传动力的延长线通过包含所述一对支柱的定影单元收容部侧的表面的垂直面、与包含一对横梁的上表面的水平面的交叉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被驱动齿轮在传递动力时,所述传动力的水平方向的分力与垂直方向的分力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被驱动齿轮在传递动力时,以所述传动力的水平方向的分力大于垂直方向的分力的方式传递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支柱各自的定影单元收容部侧的表面,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并在所述定影单元的插拔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两个棱线,
所述定影单元在利用所述传动力被推压到所述一对支柱上时,与设置在各个所述支柱上的所述两个棱线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影单元的被推压到所述一对支柱上的表面上,突出设置有与所述一对支柱分别抵接的抵接座部,
各个所述抵接座部在所述定影单元被推压到一对支柱上时,能与分别形成在所述支柱上的所述两个棱线抵接。
CN202180035227.8A 2020-05-20 2021-05-13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56680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88324 2020-05-20
JP2020088324 2020-05-20
PCT/JP2021/018218 WO2021235315A1 (ja) 2020-05-20 2021-05-13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8069A true CN115668069A (zh) 2023-01-31

Family

ID=78708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5227.8A Pending CN115668069A (zh) 2020-05-20 2021-05-13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82381B2 (zh)
EP (1) EP4155832A4 (zh)
JP (1) JP7294534B2 (zh)
CN (1) CN115668069A (zh)
WO (1) WO202123531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42670A (en) * 1981-02-28 1982-09-03 Mita Ind Co Ltd Fixing device of copying machine
JPH06507029A (ja) * 1992-01-31 1994-08-04 イーストマン・コダック・カンパニー 融着装置及び融着装置用の融着ローラカートリッジ
JP3586115B2 (ja) * 1998-09-04 2004-11-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支持構造体
JP2004340997A (ja) * 2003-05-13 2004-12-02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ユニットの脱着機構
KR100596577B1 (ko) * 2004-12-23 2006-07-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 화상형성장치
JP4639131B2 (ja) * 2005-09-15 2011-02-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ユニット位置調整方法
KR20090022446A (ko) * 2007-08-30 2009-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착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5552732B2 (ja) * 2008-03-31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99841B2 (ja) * 2008-04-18 2012-1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884369B2 (ja) 2011-09-27 2016-03-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ユニットの着脱機構、定着ユニットの着脱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10805B2 (ja) * 2013-09-12 2017-10-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93272B2 (ja) * 2016-07-29 2019-10-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415491B2 (ja) * 2019-11-29 2024-01-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95028A1 (en) 2023-06-22
EP4155832A4 (en) 2024-05-29
EP4155832A1 (en) 2023-03-29
WO2021235315A1 (ja) 2021-11-25
JPWO2021235315A1 (zh) 2021-11-25
JP7294534B2 (ja) 2023-06-20
US11782381B2 (en) 202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01830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969725B1 (ko) 전자사진 화상 형성 장치
US8494409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000630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80138110A1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10229191A1 (en) Cover opening/clos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022616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本体カートリッジ、像担持体カートリッジ、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853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WO2006046466A1 (ja) 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42851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3828639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03018B2 (ja)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8918014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1235995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927157B2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1566806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360367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539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022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442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58941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1596535A (zh) 程序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058058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648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95729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