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66313A - 线拉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拉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66313A
CN115666313A CN202180035707.4A CN202180035707A CN115666313A CN 115666313 A CN115666313 A CN 115666313A CN 202180035707 A CN202180035707 A CN 202180035707A CN 115666313 A CN115666313 A CN 115666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eth
ratchet
winding wheel
hole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57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荣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pinn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pinn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pinn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pinn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66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63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7/00Holding-devices for laces
    • A43C7/08Clamps drawn tight by la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1/00Other fasten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hoes
    • A43C11/16Fastenings secured by wire, bolts, or the like
    • A43C11/165Fastenings secured by wire, bolts, or the like characterised by a spool, reel or pulley for winding up cables, laces or straps by rot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1/00Other fasten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hoes
    • A43C11/14Clamp fastenings, e.g. strap fastenings; Clamp-buckle fastenings; Fastenings with toggle lev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1/00Other fasten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hoes
    • A43C11/14Clamp fastenings, e.g. strap fastenings; Clamp-buckle fastenings; Fastenings with toggle levers
    • A43C11/1406Fastenings with toggle levers; Equipment therefor
    • A43C11/146Fastenings with toggle levers with adjustment means provided for on the strap, e.g. ratchet strap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拉紧装置,其设置在鞋等中,使得用于拉紧线的拉紧操作顺利进行,并形成用于在壳体内使绕线的部分的位置升高的结构。本发明包括:卷绕轮,位于壳体的内部空间,在中心沿上下方向形成有贯通孔;升降部件,位于所述卷绕轮的贯通孔,通过棘轮结合与卷绕轮结合,在下部具有卡在壳体的卡定齿的啮合齿。

Description

线拉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拉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设置在鞋、包、帽子、衣服等中能够将线卷绕来拉紧或解绕来松开的结构的线拉紧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穿传统鞋时系鞋带结或松鞋带结的不便,已开发出能方便地拉紧或松开鞋带的拉紧装置。
然而,这种拉紧装置不仅设置在鞋子上,还设置在包、帽子和衣服等,用于拉紧绳或线,因此其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图1和图2的(a)和(b)示出传统的线拉紧装置,该装置公开在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648815号。
参考图1和图2的(a)和(b),线拉紧装置从下侧依次层叠组装壳体1、卷绕轮2、齿轮部件3、弹簧部4以及拉紧盖5而成。
如图2的(a)所示,在按压拉紧盖5和齿轮部件3而通过弹簧部4的弹性下降的状态下,齿轮部件3和卷绕轮2能够相互结合而一体旋转。在这种状态下,由于第一方向旋转受到约束,因此只能沿绕线方向旋转。
并且,在抬起拉紧盖5和齿轮部件3而通过弹簧部4的弹性上升的状态下,齿轮部件3与卷绕轮2之间的结合被解除。在这种状态下,卷绕轮2可以自由旋转,并可以自由解绕线。
然而,传统的线拉紧装置的构造具有要组装的部件数量多(弹簧部4等)且组装麻烦而制造过程繁琐的问题。
并且,在传统的线拉紧装置的层叠结构中,用于绕线的卷绕轮2位于壳体1内部的最底层,而进出的线通过壳体1的底部进出,因此还存在线不断干扰设置了线拉紧装置的鞋等产品中的表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拉紧装置,其设置在鞋等中,使得用于拉紧线的拉紧操作顺利进行,减少部件的总数量,具有组装相对容易的结构。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拉紧装置,其在不增加设置在鞋等中时突出的总高度的情况下,形成用于在壳体内使绕线的部分的位置升高的结构,使得线进出壳体时不干扰产品的表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拉紧装置,其不需要安装弹簧等单独制造且组装麻烦的位置维持机构,还使得维持上升和下降位置的操作顺利进行。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线拉紧装置包括:壳体,形成有内部空间,并在底部形成有卡定齿;卷绕轮,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在中心沿上下方向形成有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的周围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绕线的卷绕槽,在所述卷绕槽的下侧的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设置有第一棘轮部,上部形成有结合齿;升降部件,位于所述卷绕轮的所述贯通孔,下部具有第二棘轮部,所述第二棘轮部与所述第一棘轮部啮合而允许所述卷绕轮沿一方向的旋转并阻止沿另一方向的旋转,下部具有卡在所述卡定齿的啮合齿;以及拉紧盖,覆盖所述壳体的上部,与所述升降部件结合而与所述升降部件一起进行升降工作,形成有拉紧齿,当下降时所述拉紧齿与所述结合齿结合而使得所述卷绕轮沿绕线方向旋转。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升降部件和所述拉紧盖在卡定槽和卡定台阶相互卡定的状态下结合,而在上下方向上相互约束而一起升降,在旋转方向上允许相对旋转。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形成有围绕内部空间的侧壁,并在底部形成有卡定齿;拉紧盖,与所述壳体的上部结合,能够进行升降运动;卷绕轮,位于所述内部空间,中心形成有贯通孔,在外周面的卷绕槽卷绕线;以及升降部件,位于所述贯通孔并与所述卷绕轮结合,与所述拉紧盖结合而在所述贯通孔内一起进行升降运动,当进行所述升降运动时与所述卡定齿卡定或分离,当所述拉紧盖上升时,所述升降部件与所述卡定齿分离,以允许所述卷绕轮沿解线方向自由旋转,当所述拉紧盖下降时,所述升降部件与所述卡定齿结合,以只允许所述卷绕轮沿绕线方向旋转并阻止沿相反方向的旋转。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升降部件和所述拉紧盖在所述升降部件的上部和形成在所述拉紧盖的下表面凸部相互卡定的状态下结合,而在上下方向上相互约束而一起升降,在旋转方向上允许相对旋转。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形成有围绕内部空间的侧壁,并在底部形成有卡定齿;卷绕轮,位于所述内部空间,在中心沿上下方向形成有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的周围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绕线的卷绕槽,在所述卷绕槽的下侧的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设置有第一棘轮部,上部形成有结合齿;升降部件,位于所述卷绕轮的所述贯通孔,下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棘轮部啮合的第二棘轮部,下部具有卡在所述卡定齿的啮合齿;以及拉紧盖,以能够进行升降运动的方式结合在所述壳体的上部,具有当上升时与所述结合齿分离并当下降时与所述结合齿结合而使得所述卷绕轮沿拉线方向旋转的拉紧齿,允许所述升降部件的旋转,但与所述升降部件结合而在上下移动方向上受到约束并一起进行升降工作。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第一棘轮部和所述第二棘轮部的啮合结构中,棘齿的倾斜方向设定成允许所述卷绕轮相对于所述升降部件沿绕线方向进行相对旋转并阻止沿解线方向进行相对旋转。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当所述升降部进行升降运动时,形成在所述第二棘轮部的棘轮翼齿沿所述第一棘轮部的棘齿上下滑动并维持啮合状态。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贯通孔分为上部贯通孔和下部贯通孔,所述下部贯通孔直径大于所述上部贯通孔并沿周围形成有所述第一棘轮部,所述第一棘轮部包括沿一方向倾斜形成在周围的棘齿,所述第二棘轮部包括棘轮翼,在所述升降部件的周围以螺旋形状固定有多个所述棘轮翼,所述棘轮翼的自由端具有与所述棘齿啮合而棘轮结合的棘轮翼齿。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壳体形成有约束部,用于阻止所述卷绕轮上升以维持所述内部空间中的位置。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壳体形成有用于阻止所述卷绕轮上升的约束部,在所述卷绕轮中在所述贯通孔的上部外侧形成有侧向隆起的隆起部,在所述拉紧盖形成有位置设定部,所述位置设定部通过弹性跨越所述隆起部,在高于所述隆起部的高度处所述啮合齿与所述卡定齿隔开,在低于所述隆起部的高度处所述啮合齿与所述卡定齿卡定。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拉紧盖包括外侧盖和固定在所述外侧盖的内部的内侧盖,在所述内侧盖形成有所述位置设定部。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壳体形成有用于阻止所述卷绕轮上升的约束部,在所述壳体的上端部的内周面形成有侧向隆起的隆起部,在所述拉紧盖形成有位置设定部,所述位置设定部通过弹性跨越所述隆起部,在高于所述隆起部的高度处所述啮合齿与所述卡定齿隔开,在低于所述隆起部的高度处所述啮合齿与所述卡定齿卡定。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卷绕轮的上端部形成有上端钩,在所述拉紧盖形成有组装时通过弹性跨越所述上端钩而卡定的卡钩,以使所述拉紧盖上升至所述上端钩限制的范围,所述拉紧盖的上升能够达到所述啮合齿与所述卡定齿能够隔开的范围。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卷绕轮的贯通孔设置升降部件,使得升降部件能够在所述贯通孔内进行升降作用,从而使得用于绕线的拉紧操作顺利进行,同时放置部件时能够节省空间。
并且,在本发明中,与传统的线拉紧装置相比,减少部件的总数量,简化产品组装。
并且,在本发明中,在卷绕轮的上部形成用于绕线的卷绕槽并在下部内部设置第一棘轮部,升降部件的第二棘轮部在卷绕轮的下部内部与第一棘轮部结合。由此,形成可以在壳体内使得用于绕线的卷绕槽的位置升高但不增加线拉紧装置的总高度的结构。通过这种结构,线进出壳体时不干扰产品的表面,线拉紧装置从鞋等产品的表面突出的高度也能形成为现有的高度水平。
并且,在本发明中,省略了弹簧等单独制造且组装麻烦的金属材质的位置维持机构,卷绕轮或壳体的隆起部以及拉紧盖的位置设定部通过弹性彼此跨越,从而能够设定位置。因此,本发明有助于方便组装部件,同时使得操作顺利。
并且,在本发明中,可以在卷绕轮的第一棘轮部和升降部件的第二棘轮部维持相互啮合的状态下,升降部件进行升降运动。因此,当升降部件进行升降运动时,卷绕轮与升降部件不会相互分离,因此不会发生因分离和结合导致的啮合不良问题,其升降运动可以非常顺利地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线拉紧装置的分解构造的立体图。
图2的(a)和(b)为用于说明图1的线拉紧装置的组装状态下的剖面和作用的说明图。
图3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线拉紧装置的组装后外观的立体图。
图4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线拉紧装置的分解状态下的上表面构造的立体图。
图5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线拉紧装置的分解状态下的下表面构造的立体图。
图6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线拉紧装置的组装状态下切换为能够拉紧线的状态的剖面构造图。
图7为关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线拉紧装置的组装状态下切换为能够解绕线的状态的剖面构造图。
图8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线拉紧装置的分解状态下的上表面构造的立体图。
图9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线拉紧装置的分解状态下的下表面构造的立体图。
图10为关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线拉紧装置的组装状态下切换为能够拉紧线的状态的剖面构造图。
图11为关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线拉紧装置的组装状态下切换为能够解绕线的状态的剖面构造图。
图1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线拉紧装置的分解状态下的上表面构造的立体图。
图13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线拉紧装置的分解状态下的下表面构造的立体图。
图14为关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线拉紧装置的组装状态下切换为能够拉紧线的状态的剖面构造图。
图15为关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线拉紧装置的组装状态下切换为能够解绕线的状态的剖面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3至图5,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线拉紧装置包括:壳体10,形成有围绕内部空间14的侧壁11a,并在底部形成有卡定齿15;拉紧盖40,覆盖所述壳体10的上部,能够进行升降运动;卷绕轮20,位于所述内部空间14,中心形成有贯通孔21,在外周面的卷绕槽23卷绕线60;升降部件30,位于所述贯通孔21并与卷绕轮20结合,与拉紧盖40结合而在贯通孔21内一起进行升降运动,当进行所述升降运动时与卡定齿15卡定或分离。
所述壳体10是形成有围绕内部空间14的侧壁11a并在底部形成有卡定齿15的部分。
具体地,所述壳体10包括:底座部13,附着于鞋等产品,具有凹陷的放置槽14a;圆柱侧壁部11,与底座部13的放置槽14a结合,围绕内部空间14形成侧壁11a。
优选地,所述卡定齿15设置在底座部13的放置槽14a的底面。
所述壳体10的上端形成有约束部17,用于阻止卷绕轮20上升以维持内部空间14中的位置,具体地,该约束部17是供卷绕轮20的外周面上端卡定的台阶部。
在组装状态下,约束部17朝向内部空间14侧突出,使得卷绕轮20的上端被卡住并限制其上升。
并且,在壳体10的上端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限制凸部18,以限制拉紧盖40在与壳体10结合的状态下向上侧脱离。
并且,形成有一对线进出孔16,以使线60能够在所述圆柱侧壁部11和底座部13结合的状态下进出内部空间14。
所述圆柱侧壁部11与底座部13可以一体形成为一个结构。
另一方面,所述拉紧盖40以覆盖壳体10的上部的方式结合,能够进行升降运动,并且是用户可以用手把持并旋转的部分。
拉紧盖40呈圆形容器形状,具有覆盖壳体10的上端的结构,在下端形成有限制台阶48而卡在壳体10的限制凸部18,以防止拉紧盖40向上侧脱离的方式结合。
在所述拉紧盖40的内部下表面形成有拉紧齿47,在升降运动过程中,当下降时与卷绕轮20的结合齿27结合而使得卷绕轮20沿绕线60方向旋转。
拉紧齿47沿周围以环形形成在拉紧盖40的内部下表面,若发生与卷绕轮20的结合齿27啮合的结合,则用户旋转拉紧盖40的旋转力还传递到卷绕轮20,可以使得卷绕轮20沿拉线60方向一起旋转。
若拉紧盖40进行上升运动,则拉紧齿47与结合齿27分离。
并且,拉紧盖40可以与升降部件30结合以与升降部件30一起进行升降工作,并相互结合以允许升降部件30的旋转。
为此,卡定槽42a和卡定台阶32具有相互结合的结合结构,在上下方向上相互约束而一起升降,在旋转方向上允许相对旋转。
更具体地,在升降部件30的上部形成有环形的卡定台阶32,在拉紧盖40的内部下表面设置有下表面凸部42,在所述下表面凸部42的周围形成有供所述卡定台阶32卡住的卡定槽42a,从而形成相互结合的结合结构。
图5示出卡定槽42a分别形成在被切割成三个部分的下表面凸部42,以使下表面凸部42容易与升降部件30的中心孔38结合。
因此,拉紧盖40和升降部件30在上下方向上相互约束而一起升降,但旋转时互相不约束而在旋转方向上允许相对旋转。
在这种结构中,随着拉紧盖40下降而使得卷绕轮20旋转,卷绕轮20卷绕线60时,拉紧盖40可以在不受升降部件30的干扰的状态下旋转。
另一方面,所述卷绕轮20位于壳体10的内部空间14,在中心沿上下方向形成有贯通孔21,在外周面的卷绕槽23卷绕线60。
在卷绕轮20的上部以贯通孔21为中心沿周围形成有环形的结合齿27,从而可以与拉紧盖40的拉紧齿47结合。
所述卷绕槽23沿贯通孔21的周围以环形形成在卷绕轮20的上部,其是用于卷绕并储存通过壳体10的一对线进出孔16进出的线60的部分。
在卷绕槽23形成有用于固定线60的端部的线固定槽29。
在所述卷绕轮20的贯通孔21的下部的贯通孔21的内周面设置有第一棘轮部26。
所述贯通孔21区分为上部贯通孔21a和下部贯通孔21b来形成,上部贯通孔21a沿周围形成有卷绕槽23,所述下部贯通孔21b直径大于所述上部贯通孔21a并沿周围形成有第一棘轮部26。
下部贯通孔21b的第一棘轮部26包括沿一方向倾斜形成在周围的棘齿,升降部件30的第二棘轮部36棘轮结合在第一棘轮部26,只允许一方向的旋转。
另一方面,所述升降部件30位于贯通孔21并与卷绕轮20结合,其是与拉紧盖40结合而在贯通孔21内一起进行升降运动的部分。
升降部件30的下部与第一棘轮部26啮合,具有第二棘轮部36,第二棘轮部36允许卷绕轮20沿一方向的旋转并阻止沿另一方向的旋转,下端部具有卡在壳体10的卡定齿15的啮合齿35,当进行升降运动时,升降部件30与卡定齿15卡定或分离。
在所述第一棘轮部26和第二棘轮部36的啮合结构中,棘齿的倾斜方向设定成允许卷绕轮20相对于升降部件30沿绕线60方向进行相对旋转,并阻止沿解线60方向进行相对旋转。
在所述第二棘轮部36中,在升降部件30的周围以螺旋形状固定有多个棘轮翼36a,各棘轮翼36a的自由端具有与第一棘轮部26的棘齿啮合而棘轮结合的棘轮翼齿36b。
因此,当升降部件30下降并卡在壳体10的卡定齿15而停止的状态下,当拉紧盖40使得卷绕轮20沿绕线60方向旋转时,卷绕轮20可以相对于升降部件30旋转,第一棘轮部26的棘齿使得第二棘轮部36的棘轮翼36a弹性变形,并跨越棘轮翼齿36b进行旋转。
在升降部件30卡在卡定齿15的状态下,卷绕轮20要相对于升降部件30沿与上述的方式相反方向旋转时,第一棘轮部26的棘齿卡在第二棘轮部36的棘轮翼齿36b而阻止旋转。
第一棘轮部26的各棘齿沿上下方向形成,形成范围相当于下部贯通孔21b的高度,因此当升降部件30进行升降运动时第二棘轮部36的棘齿沿第一棘轮部26的棘齿上下滑动并维持啮合状态。
这是因为当升降部件30进行升降运动时第一棘轮部26和第二棘轮部36不会相互分离,因此不会发生因分离和结合导致的啮合不良问题,其升降运动可以非常顺利地进行。
在所述升降部件30的外周面的周围形成有环形的隆起部34,在卷绕轮20的贯通孔21的内周面形成有位置设定部24。当升降部件30进行升降运动时,隆起部34也上升并通过自身材料的弹性变形跨越位置设定部24,使得隆起部34维持位置设定部24的上侧和下侧位置。
这允许与升降部件30结合的拉紧盖40可以维持原样的上升状态和下降状态。
以下,对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线拉紧装置的操作过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首先,为了卷绕并拉紧线60,如图6所示,用户按压拉紧盖40使其下降,并旋转拉紧盖40。
参见图6,当所述拉紧盖40下降时,在上下方向上约束的升降部件30一起下降,升降部件30的啮合齿35与壳体10的卡定齿15结合,处于卡定齿15阻止升降部件30沿旋转方向的旋转,尤其阻止沿绕线60方向的旋转的状态。
并且,随着拉紧盖40下降,拉紧盖40的拉紧齿47与卷绕轮20的结合齿27啮合而形成结合状态。
在该状态下,当用户使得拉紧盖40沿绕线60方向旋转时,因拉紧齿47和结合齿27的结合,拉紧盖40使得卷绕轮20强制旋转,发挥将线60卷绕并拉紧至卷绕槽23的作用。
此时,卷绕轮20的第一棘轮部26和升降部件30的第二棘轮部36的啮合结构允许卷绕轮20相对于升降部件30沿绕线60方向进行相对旋转。即,相对于卡在壳体10的卡定齿15而处于停止状态的升降部件30,卷绕轮20的第一棘轮部26使得升降部件30的第二棘轮部36的棘轮翼36a弹性变形并跨越,从而可以使卷绕轮20旋转。
在这种状态下,当拉紧盖40使得卷绕轮20沿解线60方向旋转,或者卷绕轮20通过拉线60的外力沿解线60方向旋转时,相对于卡在壳体10的卡定齿15而处于停止状态的升降部件30,卷绕轮20的第一棘轮部26卡在第二棘轮部36而被阻止旋转,线60不能被解绕。
因此,当拉紧盖40和升降部件30处于下降状态时,卷绕轮20只能沿卷绕并拉紧线60的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为了解绕线60,用户把持拉紧盖40并将其抬起。
参见图7,当所述拉紧盖40上升时,升降部件30的啮合齿35与壳体10的卡定齿15分离,以允许卷绕轮20沿解线60方向自由旋转。
即,升降部件30在上下方向上与拉紧盖40约束而一起上升,升降部件30与壳体10的卡定齿15分离,卷绕轮20可以不受约束并自由旋转。此时,拉紧盖40还可与卷绕轮20一起旋转。
因此,当线60通过外力拉向外部时,可以从卷绕轮20自由解绕。
以下,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线拉紧装置进行描述。
参照图8至图11,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线拉紧装置包括:壳体110,形成有内部空间114,并在底部形成有卡定齿115;卷绕轮120,位于壳体110的内部空间114,在中心沿上下方向形成有贯通孔121,在所述贯通孔121的周围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绕线160的卷绕槽123,在卷绕槽123的下侧的贯通孔121的内周面设置有第一棘轮部126,上部形成有结合齿127;升降部件130,位于所述卷绕轮120的贯通孔121,下部具有与第一棘轮部126啮合的第二棘轮部136,用于允许卷绕轮120沿第一方向的旋转并阻止沿第二方向的旋转,下端部具有卡在卡定齿115的啮合齿135;以及拉紧盖140,以覆盖所述壳体110的上端的状态放置,与升降部件130结合而与升降部件130一起进行升降工作,形成有拉紧齿147,当下降时拉紧齿147与结合齿127结合而使得卷绕轮120沿绕线160方向旋转。
所述壳体110是形成有围绕内部空间114的侧壁111a和形成在底部的卡定齿115的部分。
拉紧盖140可以分为用户用手把持的外侧盖141和固定在该外侧盖141的内部的内侧盖143来构造。
当然,外侧盖14和内侧盖143还可以制造成一体化的一个产品,也可以将作为用手把持的部分的外侧盖141和需要弹性变形和啮合操作的内侧盖143分开构造,以由不同材质制造来符合各自的特性。
在所述拉紧盖140中,在内侧盖143的下表面形成有拉紧齿147,在升降运动过程中,当下降时与卷绕轮120的结合齿127结合而使得卷绕轮120沿绕线160方向旋转。
在卷绕轮120的上部以贯通孔121为中心沿周围形成有环形的结合齿127,从而可以与拉紧盖140的拉紧齿147结合。
在所述卷绕轮120的贯通孔121的上部外侧形成有侧向隆起的隆起部128。
所述隆起部128一体形成在卷绕轮120的上端部,朝向侧向外侧隆起而成的隆起部128整体形成为环形。
并且,在所述拉紧盖140的内侧盖143向下侧突出形成通过弹性跨越所述隆起部128的位置设定部145,沿所述隆起部128的环形轨迹布置多个位置设定部145。
环形的隆起部128和多个位置设定部145的构造可以互换各自的结构,可以代替为沿环形轨迹布置的多个隆起部128和环形的位置设定部145的构造,当彼此跨越时,可以通过自身弹性变形跨越。
这使得与升降部件130结合的拉紧盖140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维持原样的上升状态和下降状态。
当拉紧盖140的位置设定部145处于高于隆起部128的高度时,升降部件也一起处于上升高度,而啮合齿135与卡定齿115隔开,拉紧盖140的位置设定部145处于低于隆起部128的高度时,升降部件也一起处于下降高度,而位置被设定为使得啮合齿135与卡定齿115结合。
前述的隆起部128在卷绕轮120的上部形成于贯通孔121的外侧,使得隆起部128以大于卷绕轮120的贯通孔121的直径形成于周围,由此将隆起部128与位置设定部145的接触面积和范围沿大于贯通孔121的环形轨迹形成。
由此,即使拉紧盖140、卷绕轮120等由弹性变形不大而发生小变形的材料制造,隆起部128和位置设定部145也可以容易制造成将维持彼此跨越的力能够维持一定大小以上,并容易实现顺利的操作。
若所述隆起部128和位置设定部145形成在卷绕轮120的贯通孔121等狭窄的区域时,为了防止在微小力也开始操作,而需要选择具有充分大的弹性且发生充分的变形的材料,同时在设计时需要相当注意隆起部128的形状而具有难度。
并且,当拉紧盖140覆盖壳体的上端的方式组装时,卷绕轮120的隆起部128和拉紧盖140的位置设定部145相互接触,以实现组装,在接触状态下进行升降运动。这种构造可以始终准确维持拉紧盖140相对于卷绕轮120的位置,可以引导拉紧齿147和结合齿127的隔开和啮合操作始终准确执行。
以下,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线拉紧装置的操作过程进行描述。
首先,为了卷绕并拉紧线160,如图10所示,用户按压拉紧盖140使其下降,并旋转拉紧盖140。
当所述拉紧盖140下降时,在上下方向上约束的升降部件130一起下降,升降部件130的啮合齿135与壳体110的卡定齿115结合。
此时,拉紧盖140的位置设定部145通过弹性变形跨越隆起部128,维持低于隆起部128的位置,升降部件130也一起维持在下降高度。
随着拉紧盖140下降,拉紧盖140的拉紧齿147与卷绕轮120的结合齿127啮合而形成结合状态。
在该状态下,当用户使得拉紧盖140沿绕线160方向旋转时,因拉紧齿147和结合齿127的结合,拉紧盖140使得卷绕轮120强制旋转,从而可以将线160卷绕并拉紧至卷绕槽123。
此时,卷绕轮120的第一棘轮部126和升降部件130的第二棘轮部136的啮合结构允许卷绕轮120相对于升降部件130沿绕线160方向(第一方向)进行相对旋转。即,相对于卡在壳体110的卡定齿115而处于停止状态的升降部件130,卷绕轮120的第一棘轮部126使得升降部件130的第二棘轮部136的棘轮翼136a弹性变形并跨越,从而可以使卷绕轮120旋转。
另一方面,为了解绕线160,如图11所示,用户把持拉紧盖140并将其抬起。
此时,拉紧盖140的位置设定部145通过弹性变形跨越隆起部128,维持高于隆起部128的位置,升降部件130也一起维持在上升高度。
当所述拉紧盖140上升时,升降部件130的啮合齿135与壳体110的卡定齿115分离而隔开,允许卷绕轮120沿解线160方向自由旋转。
因此,当线160通过外力拉向外部时,可以从卷绕轮120自由解绕。
以下,对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线拉紧装置进行描述。
参照图12至图15,本实施例的线拉紧装置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相比,区别在于约束部217和隆起部218的形成位置,以及卷绕轮220的上端钩228和拉紧盖240的卡钩248。
并且,区别还在于,拉紧盖240中的内侧盖243形成为具有环形中心孔243a的环形,拉紧齿247和下表面凸部242在外侧盖241的下表面与外侧盖241一体形成并位于环形中心孔243a。
所述约束部217用于阻止卷绕轮220上升,在壳体210的下端形成有环形台阶形状的约束部217,约束部217在上侧覆盖形成在卷绕轮220的下端的环形的约束框架225。
由于约束部217以环形台阶形状形成并覆盖卷绕轮220的约束框架225,因此当卷绕轮220旋转时,约束框架225在约束部217的下侧处于约束状态,并允许卷绕轮220的旋转。
另一方面,所述隆起部218以环形形成在壳体10的上端部的内周面,朝向侧向内侧隆起。
通过弹性跨越所述隆起部218的位置设定部245向下侧突出形成在拉紧盖240的内侧盖243。
更优选地,所述位置设定部245以切开而彼此区分的方式沿环形轨迹设置有多个。这样使得弹性变形更容易发生且跨越隆起部218的作用更顺利发挥。
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地,在上述的构造中,隆起部218在卷绕轮220的上部形成在贯通孔221的外侧,使得隆起部218以大于卷绕轮220的贯通孔221的直径形成于周围,由此将隆起部218与位置设定部245的接触面积和范围大于形成在贯通孔121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在卷绕轮220的上端部形成有上端钩228,在拉紧盖240形成有组装时通过弹性跨过上端钩228卡住的卡钩248。
更优选地,所述上端钩228和卡钩248具有两者中的一个形成为环形且另一个以切开而彼此区分的方式沿环形轨迹设置有多个的结构。
当组装时,上端钩228和卡钩248可以通过弹性变形彼此卡住,拉紧盖上升至上端钩228限制的范围。
此时,拉紧盖240上升至上端钩228限制的范围,但拉紧盖240的上升能够达到啮合齿235与卡定齿215能够完全隔开的范围。
上述的构造用于代替第二实施例的限制凸部118和显示台阶148的构造。
在上述的构造中,在拉紧盖240的内侧盖243形成有卡钩248,在卷绕轮220一体形成上端钩228,当难以用弹性材料制造作为用手把持的部分的外侧盖241或用于保护内部部件的壳体时有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用于设置在鞋、帽子、包、衣服等而拉紧并紧固线(绳)的用途。

Claims (10)

1.一种线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壳体,形成有内部空间,并在底部形成有卡定齿;
卷绕轮,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在中心沿上下方向形成有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的周围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绕线的卷绕槽,在所述卷绕槽的下侧的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设置有第一棘轮部,上部形成有结合齿;
升降部件,位于所述卷绕轮的所述贯通孔,下部具有第二棘轮部,所述第二棘轮部与所述第一棘轮部啮合而允许所述卷绕轮沿一方向的旋转并阻止沿另一方向的旋转,下部具有卡在所述卡定齿的啮合齿;以及
拉紧盖,覆盖所述壳体的上部,与所述升降部件结合而与所述升降部件一起进行升降工作,形成有拉紧齿,当下降时所述拉紧齿与所述结合齿结合而使得所述卷绕轮沿绕线方向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部件和所述拉紧盖在卡定槽和卡定台阶相互卡定的状态下结合,而在上下方向上相互约束而一起升降,在旋转方向上允许相对旋转。
3.一种线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壳体,形成有围绕内部空间的侧壁,并在底部形成有卡定齿;
拉紧盖,与所述壳体的上部结合,能够进行升降运动;
卷绕轮,位于所述内部空间,中心形成有贯通孔,在外周面的卷绕槽卷绕线;以及
升降部件,位于所述贯通孔并与所述卷绕轮结合,与所述拉紧盖结合而在所述贯通孔内一起进行升降运动,当进行所述升降运动时与所述卡定齿卡定或分离,
当所述拉紧盖上升时,所述升降部件与所述卡定齿分离,以允许所述卷绕轮沿解线方向自由旋转,
当所述拉紧盖下降时,所述升降部件与所述卡定齿结合,以只允许所述卷绕轮沿绕线方向旋转并阻止沿相反方向的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部件和所述拉紧盖在所述升降部件的上部和形成在所述拉紧盖的下表面凸部相互卡定的状态下结合,而在上下方向上相互约束而一起升降,在旋转方向上允许相对旋转。
5.一种线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壳体,形成有围绕内部空间的侧壁,并在底部形成有卡定齿;
卷绕轮,位于所述内部空间,在中心沿上下方向形成有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的周围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绕线的卷绕槽,在所述卷绕槽的下侧的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设置有第一棘轮部,上部形成有结合齿;
升降部件,位于所述卷绕轮的所述贯通孔,下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棘轮部啮合的第二棘轮部,下部具有卡在所述卡定齿的啮合齿;以及
拉紧盖,以能够进行升降运动的方式结合在所述壳体的上部,具有当上升时与所述结合齿分离并当下降时与所述结合齿结合而使得所述卷绕轮沿拉线方向旋转的拉紧齿,允许所述升降部件的旋转,但与所述升降部件结合而在上下移动方向上受到约束并一起进行升降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棘轮部和所述第二棘轮部的啮合结构中,棘齿的倾斜方向设定成允许所述卷绕轮相对于所述升降部件沿绕线方向进行相对旋转并阻止沿解线方向进行相对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2、5、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升降部进行升降运动时,形成在所述第二棘轮部的棘轮翼齿沿所述第一棘轮部的棘齿上下滑动并维持啮合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2、5、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分为上部贯通孔和下部贯通孔,所述下部贯通孔直径大于所述上部贯通孔并沿周围形成有所述第一棘轮部,
所述第一棘轮部包括沿一方向倾斜形成在周围的棘齿,
所述第二棘轮部包括棘轮翼,在所述升降部件的周围以螺旋形状固定有多个所述棘轮翼,所述棘轮翼的自由端具有与所述棘齿啮合而棘轮结合的棘轮翼齿。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形成有约束部,用于阻止所述卷绕轮上升以维持所述内部空间中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用于阻止所述卷绕轮上升的约束部,
在所述卷绕轮中在所述贯通孔的上部外侧形成有侧向隆起的隆起部,
在所述拉紧盖形成有位置设定部,所述位置设定部通过弹性跨越所述隆起部,在高于所述隆起部的高度处所述啮合齿与所述卡定齿隔开,在低于所述隆起部的高度处所述啮合齿与所述卡定齿卡定。
CN202180035707.4A 2020-07-14 2021-06-08 线拉紧装置 Pending CN1156663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87038 2020-07-14
KR1020200087038A KR102160426B1 (ko) 2020-07-14 2020-07-14 와이어 조임장치
PCT/KR2021/007138 WO2022014866A1 (ko) 2020-07-14 2021-06-08 와이어 조임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6313A true CN115666313A (zh) 2023-01-31

Family

ID=72801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5707.4A Pending CN115666313A (zh) 2020-07-14 2021-06-08 线拉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744329B2 (zh)
EP (1) EP4136998A4 (zh)
JP (1) JP7153284B2 (zh)
KR (1) KR102160426B1 (zh)
CN (1) CN115666313A (zh)
WO (1) WO20220148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60426B1 (ko) * 2020-07-14 2020-09-28 주식회사 스핀온 와이어 조임장치
WO2023206908A1 (zh) * 2022-04-25 2023-11-02 深圳市悠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收线器及具有其的物品
CN115744503A (zh) * 2022-11-21 2023-03-07 江馨月 一种正反转松紧系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2821B2 (ja) 1993-01-26 2001-08-2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取付け枠の設置構造
US7516914B2 (en) * 2004-05-07 2009-04-14 Enventys, Llc Bi-directional device
KR101053551B1 (ko) * 2010-11-04 2011-08-03 주식회사 신경 신발끈 조임장치
US8353087B2 (en) * 2011-03-07 2013-01-15 Chin-Chu Chen Closure device
KR101099458B1 (ko) * 2011-07-25 2011-12-27 주식회사 신경 신발끈 조임장치
US9101181B2 (en) * 2011-10-13 2015-08-11 Boa Technology Inc. Reel-based lacing system
US20150191326A1 (en) 2012-06-22 2015-07-09 Revision Military S.A.R.L. Tensioning reel
KR101249420B1 (ko) * 2012-12-17 2013-04-03 주식회사 신경 와이어 조임장치
US10076160B2 (en) * 2013-06-05 2018-09-18 Boa Technology Inc. Integrated closure device components and methods
KR101875716B1 (ko) 2013-06-05 2018-08-02 보아 테크놀러지, 인크. 통합된 폐쇄 장치 구성요소 및 방법
WO2015006616A1 (en) * 2013-07-10 2015-01-15 Boa Technology Inc. Closure devices including incremental release mechanisms and methods therefor
EP3044477A2 (en) * 2013-09-13 2016-07-20 Boa Technology, Inc. Failure compensating lace tension devices and methods
KR101648815B1 (ko) 2014-12-16 2016-08-17 하영호 와이어 조임장치
JP6450584B2 (ja) * 2014-12-22 2019-01-0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ーナ 巻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靴
TWM514461U (zh) * 2015-08-18 2015-12-21 Chin-Chu Chen 收放線結構
JP6514782B2 (ja) * 2016-02-11 2019-05-15 ハ ヨンホHA, Young Ho ワイヤ締め装置
KR101648816B1 (ko) * 2016-02-11 2016-08-17 하영호 와이어 조임장치
US11751634B2 (en) * 2016-11-11 2023-09-12 Chin-Chu Chen Fastening device and lace assembling method
US11607014B2 (en) * 2016-11-11 2023-03-21 Chin-Chu Chen Fastening device and lace assembling method
EP3551004A1 (en) * 2016-12-09 2019-10-16 Boa Technology Inc. Reel based closure system
KR101763868B1 (ko) * 2017-03-13 2017-08-01 하민우 와이어 조임장치
KR101804801B1 (ko) * 2017-03-13 2017-12-05 하민우 와이어 조임장치
KR102314745B1 (ko) 2018-09-07 2021-10-19 타이렌 주식회사 끈 조절장치
CN111115389B (zh) * 2018-10-30 2022-04-05 陈金柱 紧固装置
US11064767B2 (en) * 2018-10-30 2021-07-20 Chin-Chu Chen Fastening device
US20220142304A1 (en) * 2019-04-25 2022-05-12 Chin-Chu Chen Fastening device
DE102019217036A1 (de) * 2019-11-05 2021-05-06 Fidlock Gmbh Verschlussvorrichtung mit einem Drehelement
KR102160426B1 (ko) * 2020-07-14 2020-09-28 주식회사 스핀온 와이어 조임장치
CN112089154A (zh) * 2020-09-28 2020-12-18 李付德 一种旋钮装置
TWM623553U (zh) * 2021-08-18 2022-02-21 陳金柱 緊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160426B1 (ko) 2020-09-28
US11744329B2 (en) 2023-09-05
US20230189934A1 (en) 2023-06-22
JP2022018085A (ja) 2022-01-26
WO2022014866A1 (ko) 2022-01-20
EP4136998A4 (en) 2024-05-01
JP7153284B2 (ja) 2022-10-14
EP4136998A1 (en) 2023-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666313A (zh) 线拉紧装置
KR101723579B1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
US10368613B2 (en) Wire tightening apparatus
EP4179912A1 (en) Fastening device
US11607014B2 (en) Fastening device and lace assembling method
TWI593895B (zh) 緊固裝置及其繫線安裝方法
CN111115388B (zh) 紧固装置
KR101661236B1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
KR101707484B1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
CN210382859U (zh) 一种绳带调节装置及具有绳带调节装置的用品
KR101550444B1 (ko) 와이어를 이용한 조임용 회전 릴
KR101804801B1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
CN111846339A (zh) 紧固装置
KR20180090065A (ko) 끈 조임 장치
KR102132999B1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
KR20220159128A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
KR102568570B1 (ko) 당김줄을 구비한 끈 조임장치
KR102201078B1 (ko) 견인줄에 의해 작동되는 와이어 조임장치
TW201722301A (zh) 緊固裝置
KR101763868B1 (ko) 와이어 조임장치
CN214547682U (zh) 一种改进型鞋带自动松紧装置
EP4275540A1 (en) Fastening device and lace assembling method
CN220423280U (zh) 一种底盖、旋钮、缠绕轴、绳物旋扣、鞋及物品
KR20240004244A (ko) 체결 장치 및 레이스 조임 및 풀림 방법
CN218754310U (zh) 一种收绳装置、智能旋钮扣及鞋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