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51195A - 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51195A
CN115651195A CN202211349488.XA CN202211349488A CN115651195A CN 115651195 A CN115651195 A CN 115651195A CN 202211349488 A CN202211349488 A CN 202211349488A CN 115651195 A CN115651195 A CN 115651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imide film
film containing
slurry
silica particles
containing silic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494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祥涛
徐鸿
胡浩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omi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omi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omi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omi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4948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511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51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119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将二酐A和二胺A加入极性溶剂A,搅拌后加入第三单体得到浆料A;将浆料A用极性溶剂A稀释并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粒子,使用分散机分散后得到浆料C,加入第二溶剂,搅拌后制备得到胶体态粒子溶液;将二酐B和二胺B加入极性溶剂B,搅拌1‑48小时后得到浆料B;将胶体态粒子溶液与浆料B混合得到浆料D;将浆料D涂布在支撑载体上并烘干。当二酐和二胺两种单体制备的聚合物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时,添加第三单体是获得高性能聚合物的有力手段。使用分散机分散,增强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分散性。将胶体态粒子溶液与浆料B混合后,可以将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分布到树脂中,得到均一稳定的溶液体系。

Description

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酰亚胺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亚胺树脂本身的硬度偏低,为增加其硬度降低其热膨胀系数,目前的做法是往聚酰亚胺树脂中加入二氧化硅粒子,但这种方法存在二氧化硅粒子分散不完全导致二氧化硅粒子与聚酰亚胺树脂相容性较差的问题,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二氧化硅粒子与聚酰亚胺树脂相容性较差等缺陷,提供了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二酐A和二胺A按摩尔比为0.95-1:1-1.1的比例加入极性溶剂A,搅拌后加入第三单体,反应1-24小时后得到浆料A;
S2.将浆料A用极性溶剂A稀释到原来体积倍数为2-5倍,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粒子,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质量为稀释后溶液质量的0.01%-10%,使用分散机分散后得到浆料C,加入第二溶剂,搅拌后制备得到胶体态粒子溶液;
S3.将二酐B和二胺B按摩尔比为0.95-1:1-1.1的比例加入极性溶剂B,搅拌1-48小时后得到浆料B;
S4.将胶体态粒子溶液与浆料B混合得到浆料D;
S5.将浆料D涂布在支撑载体上,在60-80℃的温度下烘干10-20分钟,升温至120-140℃烘干10-30分钟,升温至180-220℃烘干20-30分钟,升温至300-320℃烘干10-30分钟,降至室温后得到聚酰亚胺膜。
步骤S1中,参与反应的二胺A和二酐A,其合理的物料比对于制备的聚合物有重要影响;当两种单体制备的聚合物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时,添加第三单体是获得高性能聚合物的有力手段。步骤S2中,使用分散机分散,可以大大消除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团聚现象,增强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分散性。步骤S3中,参与反应的二胺B和二酐B,其合理的物料比对于制备的聚合物有重要影响。步骤S4中,将胶体态粒子溶液与浆料B混合后,可以将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分布到树脂中,得到均一稳定的溶液体系。步骤S5中,梯度升温程序能制备力学和光学性能更加优异的膜材产品,对于膜材本身的应力释放有重要作用。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二酐A为PMDA、s-BPDA、a-BPDA、ODPA、6FDA、BTDA、BPADA、HPMDA、CBDA、DSDA、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中的一种或几种。
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即二酐和二胺,对于制备目标树脂以及提升树脂膜材的性能有重要作用。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二胺A为ODA、TFMB、MDA、TPE-R、m-TD、BAPP、FDA、FFDA、6FAP、APBOA、6FODA、HAB中的一种或几种。
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即二酐和二胺,对于制备目标树脂以及提升树脂膜材的性能有重要作用。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二酐B为PMDA、s-BPDA、a-BPDA、ODPA、6FDA、BTDA、BPADA、HPMDA、CBDA、DSDA、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中的一种或几种。
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即二酐和二胺,对于制备目标树脂以及提升树脂膜材的性能有重要作用。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二胺B为ODA、TFMB、MDA、TPE-R、m-TD、BAPP、FDA、FFDA、6FAP、APBOA、6FODA、HAB中的一种或几种。
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即二酐和二胺,对于制备目标树脂以及提升树脂膜材的性能有重要作用。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第三单体为氨丙基双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增加粒子在树脂溶液中的分散性,增加粒子和树脂的相容性,降低相分离。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浆料A中加入的第三单体的含量为加入的二酐A摩尔量的0.2%-40%。
第三单体含量的多少不仅对粒子的分散性而且对树脂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步骤S2中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范围为30-200纳米。
粒子的直径影响树脂的雾度等性能,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范围为30-200纳米时对树脂光学性能影响较小。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步骤S2中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范围为50-80纳米。
粒子的直径影响树脂的雾度等性能,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范围为50-80纳米时对树脂光学性能影响进一步减小。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步骤S2中第二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丁酮、六甲磷酰三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合理的溶剂种类对于形成溶胶态的树脂溶液有重要作用。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步骤S2中第二溶剂的添加量为浆料C体积的0.5%-55%。
合理的溶剂配比对于形成溶胶态的树脂液有重要作用。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极性溶剂A为NMP、DMAC、DMSO、DMF中的一种或几种。
极性溶剂是聚酰亚胺的良好溶剂,可以较好的成膜。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极性溶剂B为NMP、DMAC、DMSO、DMF中的一种或几种。
极性溶剂是聚酰亚胺的良好溶剂,可以较好的成膜。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步骤S4中胶体态粒子溶液的添加量为浆料B体积的0.5%-55%。
树脂中粒子含量的多少对于薄膜的状态影响明显,特别是薄膜的力学性能。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二酐A与二酐B所含的成分相同,二胺A与二胺B所含的成分相同。
原材料的合理选型对树脂的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另外不会发生相分离。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步骤S5中聚酰亚胺膜表面的硬度范围为HB-2H。
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根据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引入可聚合的无机纳米二氧化硅粒子也可在维持聚酰亚胺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提高其硬度。无机纳米二氧化硅粒子一般具有刚性的内核结构,这是它提高聚酰亚胺热性能和硬度的主要原因,而带有可聚合基团的无机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能够均匀分散在聚酰亚胺分子链中,有效避免了无机物的团簇,有利于得到透明性硬度良好的聚酰亚胺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二酐A和二胺A按摩尔比为0.95:1.1的比例加入极性溶剂A,搅拌后加入第三单体,反应1小时后得到浆料A;
S2.将浆料A用极性溶剂A稀释到原来体积倍数为3倍,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粒子,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质量为稀释后溶液质量的2%,使用分散机分散后得到浆料C,加入第二溶剂,搅拌后制备得到胶体态粒子溶液;
S3.将二酐B和二胺B按摩尔比为0.95:1.1的比例加入极性溶剂B,搅拌1小时后得到浆料B;
S4.将胶体态粒子溶液与浆料B混合得到浆料D;
S5.将浆料D涂布在支撑载体上,在60℃的温度下烘干10分钟,升温至120℃烘干10分钟,升温至180℃烘干20分钟,升温至300℃烘干10分钟,降至室温后得到聚酰亚胺膜。
作为优选,二酐A为PMDA、s-BPDA、a-BPDA、ODPA、6FDA、BTDA、BPADA、HPMDA、CBDA、DSDA、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二胺A为ODA、TFMB、MDA、TPE-R、m-TD、BAPP、FDA、FFDA、6FAP、APBOA、6FODA、HAB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二酐B为PMDA、s-BPDA、a-BPDA、ODPA、6FDA、BTDA、BPADA、HPMDA、CBDA、DSDA、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二胺B为ODA、TFMB、MDA、TPE-R、m-TD、BAPP、FDA、FFDA、6FAP、APBOA、6FODA、HAB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第三单体为氨丙基双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浆料A中加入的第三单体的含量为加入的二酐A摩尔量的0.2%。
作为优选,步骤S2中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范围为30-200纳米。
作为优选,步骤S2中第二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丁酮、六甲磷酰三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步骤S2中第二溶剂的添加量为浆料C体积的55%。
作为优选,极性溶剂A为NMP、DMAC、DMSO、DMF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极性溶剂B为NMP、DMAC、DMSO、DMF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步骤S4中胶体态粒子溶液的添加量为浆料B体积的0.5%。
作为优选,二酐A与二酐B所含的成分相同,二胺A与二胺B所含的成分相同。
作为优选,步骤S5中聚酰亚胺膜表面的硬度范围为HB-2H。
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根据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实施例2
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二酐A和二胺A按摩尔比为1:1的比例加入极性溶剂A,搅拌后加入第三单体,反应1小时后得到浆料A;
S2.将浆料A用极性溶剂A稀释到原来体积倍数为3倍,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粒子,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质量为稀释后溶液质量的2%,使用分散机分散后得到浆料C,加入第二溶剂,搅拌后制备得到胶体态粒子溶液;
S3.将二酐B和二胺B按摩尔比为1:1的比例加入极性溶剂B,搅拌1小时后得到浆料B;
S4.将胶体态粒子溶液与浆料B混合得到浆料D;
S5.将浆料D涂布在支撑载体上,在60℃的温度下烘干10分钟,升温至120℃烘干10分钟,升温至180℃烘干20分钟,升温至300℃烘干10分钟,降至室温后得到聚酰亚胺膜。
作为优选,二酐A为PMDA、s-BPDA、a-BPDA、ODPA、6FDA、BTDA、BPADA、HPMDA、CBDA、DSDA、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二胺A为ODA、TFMB、MDA、TPE-R、m-TD、BAPP、FDA、FFDA、6FAP、APBOA、6FODA、HAB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二酐B为PMDA、s-BPDA、a-BPDA、ODPA、6FDA、BTDA、BPADA、HPMDA、CBDA、DSDA、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二胺B为ODA、TFMB、MDA、TPE-R、m-TD、BAPP、FDA、FFDA、6FAP、APBOA、6FODA、HAB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第三单体为氨丙基双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浆料A中加入的第三单体的含量为加入的二酐A摩尔量的0.2%。
作为优选,步骤S2中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范围为30-200纳米。
作为优选,步骤S2中第二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丁酮、六甲磷酰三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步骤S2中第二溶剂的添加量为浆料C体积的55%。
作为优选,极性溶剂A为NMP、DMAC、DMSO、DMF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极性溶剂B为NMP、DMAC、DMSO、DMF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步骤S4中胶体态粒子溶液的添加量为浆料B体积的0.5%。
作为优选,二酐A与二酐B所含的成分相同,二胺A与二胺B所含的成分相同。
作为优选,步骤S5中聚酰亚胺膜表面的硬度范围为HB-2H。
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根据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实施例3
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二酐A和二胺A按摩尔比为0.975:1.05的比例加入极性溶剂A,搅拌后加入第三单体,反应1小时后得到浆料A;
S2.将浆料A用极性溶剂A稀释到原来体积倍数为3倍,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粒子,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质量为稀释后溶液质量的2%,使用分散机分散后得到浆料C,加入第二溶剂,搅拌后制备得到胶体态粒子溶液;
S3.将二酐B和二胺B按摩尔比为0.975:1.05的比例加入极性溶剂B,搅拌1小时后得到浆料B;
S4.将胶体态粒子溶液与浆料B混合得到浆料D;
S5.将浆料D涂布在支撑载体上,在60℃的温度下烘干10分钟,升温至120℃烘干10分钟,升温至180℃烘干20分钟,升温至300℃烘干10分钟,降至室温后得到聚酰亚胺膜。
作为优选,二酐A为PMDA、s-BPDA、a-BPDA、ODPA、6FDA、BTDA、BPADA、HPMDA、CBDA、DSDA、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二胺A为ODA、TFMB、MDA、TPE-R、m-TD、BAPP、FDA、FFDA、6FAP、APBOA、6FODA、HAB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二酐B为PMDA、s-BPDA、a-BPDA、ODPA、6FDA、BTDA、BPADA、HPMDA、CBDA、DSDA、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二胺B为ODA、TFMB、MDA、TPE-R、m-TD、BAPP、FDA、FFDA、6FAP、APBOA、6FODA、HAB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第三单体为氨丙基双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浆料A中加入的第三单体的含量为加入的二酐A摩尔量的0.2%。
作为优选,步骤S2中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范围为30-200纳米。
作为优选,步骤S2中第二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丁酮、六甲磷酰三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步骤S2中第二溶剂的添加量为浆料C体积的55%。
作为优选,极性溶剂A为NMP、DMAC、DMSO、DMF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极性溶剂B为NMP、DMAC、DMSO、DMF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步骤S4中胶体态粒子溶液的添加量为浆料B体积的0.5%。
作为优选,二酐A与二酐B所含的成分相同,二胺A与二胺B所含的成分相同。
作为优选,步骤S5中聚酰亚胺膜表面的硬度范围为HB-2H。
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根据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实施例4
S1.将二酐A和二胺A按摩尔比为1:1的比例加入极性溶剂A,搅拌后加入第三单体,反应24小时后得到浆料A;
S3.将二酐B和二胺B按摩尔比为1:1的比例加入极性溶剂B,搅拌48小时后得到浆料B;
其余步骤参照实施例1-3。
实施例5
S5.将浆料D涂布在支撑载体上,在80℃的温度下烘干20分钟,升温至140℃烘干30分钟,升温至220℃烘干30分钟,升温至320℃烘干30分钟,降至室温后得到聚酰亚胺膜。
其余步骤参照实施例1-3。
实施例6
S5.将浆料D涂布在支撑载体上,在70℃的温度下烘干15分钟,升温至130℃烘干20分钟,升温至200℃烘干20分钟,升温至310℃烘干20分钟,降至室温后得到聚酰亚胺膜。
其余步骤参照实施例1-3。
实施例7
作为优选,浆料A中加入的第三单体的含量为加入的二酐A摩尔量的40%。
作为优选,步骤S2中第二溶剂的添加量为浆料C体积的0.5%。
作为优选,步骤S4中胶体态粒子溶液的添加量为浆料B体积的55%。
其余步骤参照实施例1-3。
实施例8
作为优选,浆料A中加入的第三单体的含量为加入的二酐A摩尔量的20.1%。
作为优选,步骤S2中第二溶剂的添加量为浆料C体积的27.75%。
作为优选,步骤S4中胶体态粒子溶液的添加量为浆料B体积的27.75%。
其余步骤参照实施例1-3。
实施例9
作为优选,步骤S2中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范围为30-80纳米。
其余步骤参照实施例1-3。
实施例10
作为优选,步骤S2中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范围为80-140纳米。
其余步骤参照实施例1-3。
实施例11
作为优选,步骤S2中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范围为140-200纳米。
其余步骤参照实施例1-3。
实施例12
作为优选,步骤S2中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范围为30-50纳米。
其余步骤参照实施例1-3。
实施例13
作为优选,步骤S2中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范围为50-80纳米。
其余步骤参照实施例1-3。
实施例14
S2.将浆料A用极性溶剂A稀释到原来体积倍数为2倍,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粒子,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质量为稀释后溶液质量的10%,使用分散机分散后得到浆料C,加入第二溶剂,搅拌后制备得到胶体态粒子溶液;
其余步骤参照实施例1-3。
实施例15
S2.将浆料A用极性溶剂A稀释到原来体积倍数为5倍,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粒子,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质量为稀释后溶液质量的0.01%,使用分散机分散后得到浆料C,加入第二溶剂,搅拌后制备得到胶体态粒子溶液;
其余步骤参照实施例1-3。
实施例16
取上述各实施例得到的聚酰亚胺薄膜,取现有的KOLON公司A_50_O型号聚酰亚胺薄膜作为对比例1,进行黄度指数、玻璃化温度、硬度、雾度性能的测试,测试方法如下:
一、黄度指数测试:ASTM E 313
二、玻璃化温度测试:ASTM D5418
三、硬度测试:GB/T 6739-2006
四、雾度测试:GB/T 2410-2008
本发明各实施例得到的聚酰亚胺薄膜和对比例1的性能测试参数参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3918358720000101
Figure BDA0003918358720000111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二酐A和二胺A按摩尔比为0.95-1:1-1.1的比例加入极性溶剂A,搅拌后加入第三单体,反应1-24小时后得到浆料A;
S2.将浆料A用极性溶剂A稀释到原来体积倍数为2-5倍,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粒子,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质量为稀释后溶液质量的0.01%-10%,使用分散机分散后得到浆料C,加入第二溶剂,搅拌后制备得到胶体态粒子溶液;
S3.将二酐B和二胺B按摩尔比为0.95-1:1-1.1的比例加入极性溶剂B,搅拌1-48小时后得到浆料B;
S4.将胶体态粒子溶液与浆料B混合得到浆料D;
S5.将浆料D涂布在支撑载体上,在60-80℃的温度下烘干10-20分钟,升温至120-140℃烘干10-30分钟,升温至180-220℃烘干20-30分钟,升温至300-320℃烘干10-30分钟,降至室温后得到聚酰亚胺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二酐A为PMDA、s-BPDA、a-BPDA、ODPA、6FDA、BTDA、BPADA、HPMDA、CBDA、DSDA、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二胺A为ODA、TFMB、MDA、TPE-R、m-TD、BAPP、FDA、FFDA、6FAP、APBOA、6FODA、HAB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二酐B为PMDA、s-BPDA、a-BPDA、ODPA、6FDA、BTDA、BPADA、HPMDA、CBDA、DSDA、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二胺B为ODA、TFMB、MDA、TPE-R、m-TD、BAPP、FDA、FFDA、6FAP、APBOA、6FODA、HAB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单体为氨丙基双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浆料A中加入的第三单体的含量为加入的二酐A摩尔量的0.2%-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范围为30-200纳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范围为50-80纳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第二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丁酮、六甲磷酰三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第二溶剂的添加量为浆料C体积的0.5%-55%。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极性溶剂A为NMP、DMAC、DMSO、DMF中的一种或几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极性溶剂B为NMP、DMAC、DMSO、DMF中的一种或几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胶体态粒子溶液的添加量为浆料B体积的0.5%-55%。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二酐A与二酐B所含的成分相同,二胺A与二胺B所含的成分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聚酰亚胺膜表面的硬度范围为HB-2H。
17.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CN202211349488.XA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156511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49488.XA CN115651195A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49488.XA CN115651195A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1195A true CN115651195A (zh) 2023-01-31

Family

ID=84996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49488.XA Withdrawn CN115651195A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51195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4767A (zh) * 2013-10-30 2014-01-22 宏威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线胀系数的新型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KR20180000863A (ko) * 2016-06-24 2018-01-04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내열성이 개선된 폴리아믹산 수지, 이로부터 제조된 폴리이미드 필름 및 이의 표시소자
CN110885465A (zh) * 2019-11-22 2020-03-17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两层柔性覆铜板用低热膨胀系数热塑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4767A (zh) * 2013-10-30 2014-01-22 宏威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线胀系数的新型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KR20180000863A (ko) * 2016-06-24 2018-01-04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내열성이 개선된 폴리아믹산 수지, 이로부터 제조된 폴리이미드 필름 및 이의 표시소자
CN110885465A (zh) * 2019-11-22 2020-03-17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两层柔性覆铜板用低热膨胀系数热塑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81999B2 (ja) 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03527B2 (ja) ポリイミド樹脂から製造された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含む表示素子用基板
KR102281093B1 (ko) 내열성이 개선된 폴리아믹산 수지, 이로부터 제조된 폴리이미드 필름 및 이의 표시소자
CN112876680B (zh) 一种聚酰胺酸浆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聚酰亚胺薄膜
CN109135554B (zh) 聚酰亚胺清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4367622B2 (ja) ポリイミド/無機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
JP2007246772A (ja) 多分岐ポリイミド系ハイブリッド材料
WO2017014286A1 (ja) ポリイミド系ワニス、それを用いたポリイミド系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ポリイミド系フィルム
CN106750435A (zh) 一种低介电常数有序多孔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7674418A (zh) 一种ptfe/pi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43041A (zh) 一种折射率可调控的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87163B (zh) 一种高透明低膨胀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480405B (zh) 本征型低介质损耗因数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49962A (zh) 一种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薄膜及制备方法
CN109880366A (zh) 一种高绝缘强度黑色聚酰亚胺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51195A (zh) 一种含二氧化硅粒子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80192B (zh) 一种黑色低亚光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2140106B (zh) 新型低聚倍半硅氧烷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S6395264A (ja) 芳香族ポリアミック酸溶液組成物
TW201829645A (zh) 奈米粉體及聚醯亞胺樹脂組成物
CN113861481B (zh) 一种高透疏水光学聚酰亚胺复合薄膜材料及制备方法
JP2022538916A (ja) ポリアミド酸組成物、ポリアミド酸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むポリイミド
JPH0665375A (ja) 耐熱性複合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690323B (zh) 聚酰亚胺清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8186209A1 (ja) ポリイミド系フィルム及び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13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