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45478A - 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45478A
CN115645478A CN202210466149.3A CN202210466149A CN115645478A CN 115645478 A CN115645478 A CN 115645478A CN 202210466149 A CN202210466149 A CN 202210466149A CN 115645478 A CN115645478 A CN 115645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primary dysmenorrh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61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45478B (zh
Inventor
裴正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46614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454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45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45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45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45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质量份的原料制成:金银花6~15份、白芍6~15份、苦参10~20份、连翘6~15份、白花蛇舌草15~30份、桂枝3~10份、半枝莲9~15份、北败酱草9~15份、五灵脂4.5~9份、茯苓10~15份、白鲜皮10~20份、地肤子10~20份、茵陈10~20份、牡丹皮6~12份、蒲公英10~15份、桃仁5~10份、生龙骨15~30份、生牡蛎9~30份、海螵蛸5~15份、延胡索5~15份、蒲黄5~10份、焦白术10~20份、山药15~30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明显改善痛经的病情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复方领域。
背景技术
原发性痛经是指女性行经前后或经期期间反复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至晕厥,但盆腔内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原发性痛经是目前妇科的常见 疾病,严重影响着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
目前,原发性痛经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元胡止痛片、复方益母片、舒尔经颗粒、田 七痛经胶囊、调经止痛片、艾附暖宫丸、少腹逐瘀颗粒、妇科调经颗粒;但是元胡止 痛片、复方益母片、田七痛经胶囊、少腹逐瘀颗粒等要主要强调“不通则痛”重在化 瘀止痛而忽略了虚损为害,不荣为痛;艾附暖宫丸、舒尔经颗粒、妇科调经颗粒等主 要强调“不荣则痛”重在补养止痛而忽略了瘀血为害,不荣为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在荣养止痛、化瘀止痛的基础上,佐助清热解毒之品,可达到 标本同治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质量份的原料制成:
金银花6~15份、白芍6~15份、苦参10~20份、连翘6~15份、白花蛇舌草15~30份、桂枝3~10份、半枝莲9~15份、北败酱草9~15份、五灵脂4.5~9份、茯苓10~15 份、白鲜皮10~20份、地肤子10~20份、茵陈10~20份、牡丹皮6~12份、蒲公英10~15 份、桃仁5~10份、生龙骨15~30份、生牡蛎9~30份、海螵蛸5~15份、延胡索5~15 份、蒲黄5~10份、焦白术10~20份、山药15~30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述质量份的原料制成:
金银花15份、白芍15份、苦参15份、连翘15份、白花蛇舌草15份、桂枝10 份、半枝莲15份、北败酱草15份、五灵脂6份、茯苓12份、白鲜皮20份、地肤子 20份、茵陈20份、牡丹皮6份、蒲公英15份、桃仁10份、生龙骨15份、生牡蛎15 份、海螵蛸15份、延胡索15份、蒲黄6份、焦白术20份、山药20份。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下述A1)-A2)中的任一种:
A1)包括如下步骤:将各原料切碎或粉碎后混合,用水煎煮,收集煎煮液,得到 所述中药组合物;
A2)包括如下步骤:将各原料切碎或粉碎后混合,用水煎煮,收集煎煮液;将所 述煎煮液浓缩后进行喷雾干燥制成颗粒剂,得到所述中药组合物。
所述浓缩可为减压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55℃-60℃测定)。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取金银花15g、白芍15g、苦参15g、连翘15g、白花 蛇舌草15g、桂枝10g、半枝莲15g、北败酱草15g、五灵脂6g、茯苓12g、白鲜皮20g、 地肤子20g、茵陈20g、牡丹皮6g、蒲公英15g、桃仁1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 海螵蛸15g、延胡索15g、蒲黄6g、焦白术20g、山药20g分别粉碎后混合(一剂), 每剂加纯净水600mL在100℃下煎制0.5h至200mL,将药渣再次加60℃纯净水400mL 在100℃下煎制0.5h至100mL,第二次汤剂与第一次混合,分成2袋,即得一剂中药 组合物(汤剂)。患者每日早晚各1袋温服。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取金银花15g、白芍15g、苦参15g、连翘15g、白花 蛇舌草15g、桂枝10g、半枝莲15g、北败酱草15g、五灵脂6g、茯苓12g、白鲜皮20g、 地肤子20g、茵陈20g、牡丹皮6g、蒲公英15g、桃仁1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 海螵蛸(乌贼骨)15g、元胡15g、蒲黄6g、焦白术20g、炒山药20g分别粉碎后混 合(一剂),用水煎制,每剂煎取2袋,每袋150ml,具体步骤如下:每剂加纯净水 600mL在100℃下煎制0.5h至200mL,将药渣再次加60℃纯净水400mL在100℃下 煎制0.5h至100mL,第二次汤剂与第一次混合,将混合的汤剂滤过,减压浓缩,浓 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55℃-60℃测定),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干法制粒,分成2 袋,得到即得一剂中药组合物(颗粒剂)。患者每日早晚各1袋冲服。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应用具体可体现在缓解腹痛、缓解少腹冷痛和改善盆腔微炎症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药物,其包括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以及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本方以辛散温通之元胡为君,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丹皮、败酱草、五灵脂、桃仁、蒲黄助君药以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共为臣药。金银 花、连翘、白花蛇舌草、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茵陈、蒲公英清热祛湿解毒,改善 局部微炎症症状,龙骨、牡蛎、海螵蛸散结止痛,茯苓、焦白术、炒山药健脾利湿, 桂枝、白芍通行血脉共为佐药。诸药合用,补泄兼施,寒温并用,共奏祛瘀止痛、清 热利湿之效。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可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明显改善痛经的病情程度;原料来源方面,统一采购,从而保证原料质量临床疗效;成本方面,采取统 一的颗粒剂制备工艺,比之传统中药汤剂,可有效降低成本;工艺方面,选择颗粒剂 型,服用及携带方便;两次煎煮后再进行浓缩及喷雾干燥,充分提取药材有效成分; 专业设备整粒包装;全过程质量控制,降低成本,提高疗效,服用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以下提供的实施例可作为本技术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进行进一步改进的指南,并不以任何方式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按照本领域内的文 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 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下述实施例中的原料桂枝、茯苓、牡丹皮、金银花、连翘、北败酱草、白花蛇舌 草、半枝莲、苦参、五灵脂、白鲜皮、地肤子、茵陈、蒲公英、白芍、桃仁、生龙骨、 生牡蛎、海螵蛸、延胡索、蒲黄、焦白术、山药均为中国药典或中药炮制规范中所收 载的药材(详见表1中药标准来源表),经鉴定,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
表1、中药标准来源表
Figure BDA0003624234070000031
Figure BDA0003624234070000041
实施例1、制备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汤剂)
一、原料配方
以质量份数计,本实施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原料制成:
金银花15份、白芍15份、苦参15份、连翘15份、白花蛇舌草15份、桂枝10 份、半枝莲15份、北败酱草15份、五灵脂6份、茯苓12份、白鲜皮20份、地肤子 20份、茵陈20份、牡丹皮6份、蒲公英15份、桃仁10份、生龙骨15份、生牡蛎15 份、海螵蛸15份、延胡索15份、蒲黄6份、焦白术10份、山药20份。
二、制备方法
制备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汤剂),具体步骤如下:
按照上述配方,金银花15g、白芍15g、苦参15g、连翘15g、白花蛇舌草15g、 桂枝10g、半枝莲15g、北败酱草15g、五灵脂6g、茯苓12g、白鲜皮20g、地肤子20g、 茵陈20g、牡丹皮6g、蒲公英15g、桃仁1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海螵蛸15g、 延胡索15g、蒲黄6g、焦白术20g、山药20g分别粉碎后混合(一剂),用水煎制, 每剂煎取2袋,每袋150ml,具体步骤如下:每剂加纯净水600mL在100℃下煎制0.5h 至200mL,将药渣再次加60℃纯净水400mL在100℃下煎制0.5h至100mL,第二次 汤剂与第一次混合,分成2袋,即得一剂中药组合物(汤剂)。
本实施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汤剂的用法用量如下:患者每日早晚各1袋温服。
实施例2、制备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颗粒)
一、原料配方
以质量份数计,本实施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原料制成:
金银花15份、白芍15份、苦参15份、连翘15份、白花蛇舌草15份、桂枝10 份、半枝莲15份、北败酱草15份、五灵脂6份、茯苓12份、白鲜皮20份、地肤子20份、茵陈20份、牡丹皮6份、蒲公英15份、桃仁10份、生龙骨15份、生牡蛎15 份、海螵蛸15份、延胡索15份、蒲黄6份、焦白术10份、山药20份。
二、制备方法
制备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具体步骤如下:
金银花15g、白芍15g、苦参15g、连翘15g、白花蛇舌草15g、桂枝10g、半枝莲 15g、北败酱草15g、五灵脂6g、茯苓12g、白鲜皮20g、地肤子20g、茵陈20g、牡丹 皮6g、蒲公英15g、桃仁1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海螵蛸15g、延胡索15g、 蒲黄6g、焦白术20g、炒山药20g,分别粉碎后混合(一剂),用水煎制,每剂煎取 2袋,每袋150ml,具体步骤如下:每剂加纯净水600mL在100℃下煎制0.5h至200mL, 将药渣再次加60℃纯净水400mL在100℃下煎制0.5h至100mL,第二次汤剂与第一 次混合,将混合的汤剂滤过,减压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55℃-60℃测定), 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干法制粒,分成2袋,得到即得一剂中药组合物(颗粒剂)。
本实施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的用法用量如下:患者每日早晚各1袋冲服。
实施例3、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的临床药效研究
1.研究目的
通过观察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肝郁气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用于验证本发明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的临床效果。
2.研究内容
2.1诊断标准
2.1.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第8版);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指南》拟定。
(1)好发于青春期女性,多于月经初潮后1-2年内发病。
(2)疼痛大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 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 骸部和大腿内侧者。
(3)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者。
(4)妇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者。
2.1.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我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3版以及《中医妇科学》(第九版)拟定。
(1)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可伴有经行不畅,经行量少,经色黯红或 有血块;
(2)次症:伴有乳房胀痛,烦躁易怒,胸闷不适。
(3)舌脉:舌质淡红或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涩。
注:以上所述主症中经前或经行小腹胀痛必须满足,其余症状满足其中两项或以上,并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2病例选择
2.2.1病例来源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甘肃正学中医研究院的,符合纳入 标准、排除标准及剔除标准选择肝郁气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38例,其中脱落3例,合 格病例为35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临床研究。
2.2.2病例纳入标准
(1)年龄符合18-30周岁的女性。
(2)符合中医肝郁气滞型的诊断标准。
(3)符合西医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
(4)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者。
2.2.3病例排除标准
(1)不符合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者。
(2)妇科检查及超声提示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疼痛的患者。
(3)年龄在18岁以下,30岁以上者。
(4)患者为过敏体质或己知对本药物过敏者。
(5)治疗期间使用西药进行止痛者。
(6)哺乳期或治疗期间妊娠者。
(7)合并其他基础性疾病,如心血管、肝、精神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
2.2.4病例剔除标准
(1)未按照疗程进行用药或因自身因素进行停药者。
(2)用药阶段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应继续用药者。
(3)无法判定其疗效或资料不足者。
(4)治疗过程中因患者自身体质因素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无法继续治疗者。
3.研究方法
3.1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理气活血,调经止痛。
(2)由甘肃正学中医研究院提供实施例2的汤剂,由煎药室煎制,每剂煎取2 袋,每袋150ml,患者每日早晚各1袋温服。
3.2观察指标
3.2.1一般观察指标
患者年龄(岁)、病程(年)
3.2.2疗效观察指标
(1)痛经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2)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用0到10共11个数字代表不同的疼痛 程度。嘱患者根据疼痛程度自行标记或向患者询问疼痛程度进行标记,其中0分代表 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9分重度疼痛,10分极痛)。
(3)痛经症状评分标准。
3.3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版疗效判定标准,拟定为痊愈、显效、 有效、无效。
3.3.1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指数(n)=(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
(1)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n≥95%。
(2)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减轻,70%≤n<95%。
(3)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减轻,30%≤n<70%。
(4)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无明显改变或加重,n<30%。
3.3.2痛经VAS疗效判定标准
VAS疗效指数(n)=(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
(1)治愈:VAS评分降至100%。
(2)显效:VAS评分降低至50%或以上。
(3)有效:VAS评分降低至25%-50%。
(4)无效:VAS评分减少不足25%。
3.3.3痛经症状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腹痛及其他伴随症状消失,治疗后积分降至0分。
(2)显效:腹痛症状有明显的减轻,伴随症状好转,不服用止痛药也可以正常工 作者,治疗后积分降至疗前的1/2以下。
(3)有效:腹痛减轻,伴随症状有好转,服用止痛药后可以坚持工作者,治疗后 积分降至疗前的1/2-3/4。
(4)无效:腹痛及其伴随症状无明显改善者。
3.3.4病情轻重分级标准
(1)重度:各项临床症状具备,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 须卧床体息,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积分在14分及以上者。
(2)中度:各项临床症状明显,用止痛措施疼痛可暂时缓解,积分在8-13.5分 者。
(3)轻度:各项临床症状轻度明显,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服止痛药 物,积分在8分以下者。
3.4统计学处理
使用Excel统计全部数据,并用SPSS25.0版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X 士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及百分比进行描述,比较同一组别的疗前、疗后水平,根 据数据特点选用非参数检验或配对t检验。
4.治疗结果与分析
4.1一般资料分析
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有38例,治疗期间因患者自身因素停止治疗脱落2例,统计资料不足脱落1例,完成临床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的患者有35例,服 药期间患者无不适主诉及过敏反应。
4.1.1患者年龄资料
表1、两组患者性别情况(例)(%)
Figure BDA0003624234070000081
本研究所选取的病例中,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30岁,平均年龄为23.51±3.62,其中18~24岁18例,25~27岁11例,28~30岁6例。
4.1.2患者病程资料
表2、患者病程情况
Figure BDA0003624234070000082
本研究所选取的病例中,最短病程为1年,最长病程为8年,平均病程4.94±2.01,其中1~2年6例,3~6年21例,7年以上8例。
5疗效指标
5.1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与给药前相比,用药后的证候积分减少,且第2周较第1周减少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中医证候临床疗效
Figure BDA0003624234070000091
由表3可知,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疗效较好,总有效率达91.43%。
5.2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
表4、中医证候积分(x±s)
Figure BDA0003624234070000092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由表4可知,应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原发性痛经,并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水平,发现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小于治疗前,P<0.01,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5.3治疗前后痛经VAS积分疗效情况
表5、VAS积分的疗效
Figure BDA0003624234070000093
由表5可知,经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原发性痛经后VAS积分的疗效较好, 总有效率达94.29%。
5.4治疗前后痛经VAS积分情况
表6、治疗前后痛经VAS积分情况
Figure BDA0003624234070000094
由表6可知,经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原发性痛经后,通过比较痛经治疗前后 VAS的积分情况,发现治疗后的病情程度积分小于治疗前,P<0.01,有明显的统计 学意义。
5.5治疗前后痛经临床疗效情况
表7、治疗前后痛经临床疗效
Figure BDA0003624234070000101
由表7可知,经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后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较好,总有效率达91.43%。
5.6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积分情况
表8、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积分情况
Figure BDA0003624234070000102
由表8可知,经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原发性痛经后,比较痛经治疗前后症状的积分变化,发现治疗后的痛经症状积分小于治疗前,P<0.01,疗效确切。
5.7治疗前后痛经病情程度情况
表9、治疗前后痛经病情程度情况
Figure BDA0003624234070000103
由表9可知,痛经治疗前根据痛经症状积分合计,并进行病情程度分级,统计出 轻度患者3例,中度患者19例,重度患者13例。
表10、痛经治疗后病情程度情况
Figure BDA0003624234070000104
由表10可知,经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原发性痛经后,轻度患者28例(其中 包含痊愈患者11例),中度患者5例,重度患者2例,明显改善了痛经的病情程度, 疗效确切。
实施例4、临床案例
案例1:
刘××,18岁,未婚,2016年2月7日初诊。主诉:行经腹痛已4年。月经 初潮13岁,周期尚准,曾在经行时涉水,此后经行痛剧,甚则昏厥,得温略缓,月 经量少、色暗,偶有口吐清水,大便溏薄。此次前来就诊为经行第一天,痛厥又作。 面色白,四肢不温,冷汗遍布额头,月经量少。舌淡白,脉弦紧。辨证分型:寒凝气 滞血虚。治宜温经散寒,行血调冲。处方:实施例3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连服半月。 复诊:腹痛缓解且有血块下来,量转多。嘱下月来月经前,再服前方。连服5月,痛 经许久未见复发。

Claims (6)

1.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质量份的原料制成:
金银花6~15份、白芍6~15份、苦参10~20份、连翘6~15份、白花蛇舌草15~30份、桂枝3~10份、半枝莲9~15份、北败酱草9~15份、五灵脂4.5~9份、茯苓10~15份、白鲜皮10~20份、地肤子10~20份、茵陈10~20份、牡丹皮6~12份、蒲公英10~15份、桃仁5~10份、生龙骨15~30份、生牡蛎9~30份、海螵蛸5~15份、延胡索5~15份、蒲黄5~10份、焦白术10~20份、山药15~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述质量份的原料制成:金银花15份、白芍15份、苦参15份、连翘15份、白花蛇舌草15份、桂枝10份、半枝莲15份、北败酱草15份、五灵脂6份、茯苓12份、白鲜皮20份、地肤子20份、茵陈20份、牡丹皮6份、蒲公英15份、桃仁10份、生龙骨15份、生牡蛎15份、海螵蛸15份、延胡索15份、蒲黄6份、焦白术20份、山药20份。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下述A1)-A2)中的任一种:
A1)包括如下步骤:将各原料切碎或粉碎后混合,用水煎煮,收集煎煮液,得到所述中药组合物;
A2)包括如下步骤:将各原料切碎或粉碎后混合,用水煎煮,收集煎煮液;将所述煎煮液制成颗粒剂,得到所述中药组合物。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药物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体现在缓解腹痛、缓解少腹冷痛和改善盆腔微炎症中的至少一种。
6.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药物,其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以及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CN202210466149.3A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56454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6149.3A CN115645478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6149.3A CN115645478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45478A true CN115645478A (zh) 2023-01-31
CN115645478B CN115645478B (zh) 2023-08-01

Family

ID=85023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6149.3A Active CN115645478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4547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8708A (zh) * 2014-11-09 2015-01-21 张鹏 一种治疗湿热瘀阻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
CN107753880A (zh) * 2017-12-07 2018-03-06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一种治疗痛经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26915A (zh) * 2021-03-11 2021-05-25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剂和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8708A (zh) * 2014-11-09 2015-01-21 张鹏 一种治疗湿热瘀阻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
CN107753880A (zh) * 2017-12-07 2018-03-06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一种治疗痛经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26915A (zh) * 2021-03-11 2021-05-25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剂和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永学;杨援朝;段金廒;闫曙光;: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功能性痛经84例", 陕西中医, vol. 34, no. 05, pages 557 - 558 *
肖茂洁;朱颖;: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36例", 吉林中医药, vol. 30, no. 09, pages 776 - 77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45478B (zh)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99481B (zh) 一种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233188A (zh) 一种用于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3285284B (zh) 一种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药物组合物
CN115252691A (zh) 一种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
CN104383242A (zh) 一种治疗卵巢囊肿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45478A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42990B (zh) 一种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剂和应用
CN105233078A (zh) 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12138105B (zh) 一种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肺脾气虚、痰湿阻肺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0420278A (zh) 一种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15581749B (zh)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9649A (zh) 一种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中药组合物
CN115837065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TWI840312B (zh) 一種中藥組合物及其用途
CN116350731B (zh) 一种清热除湿通痹方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3006826B (zh) 一种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症的中药复方
CN114344378B (zh) 一种治疗血虚瘀阻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CN116407595B (zh) 一种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中药制剂和应用
CN113813344B (zh) 一种治疗产妇关节痛、乳腺炎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5105576B (zh) 一种治疗卵巢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中药制剂和应用
CN116650611B (zh) 一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蠲邪止痛药艾条
CN113144103B (zh) 清咽利喉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0496199B (zh)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4533A (zh) 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
CN117122661A (zh) 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肝郁胆热证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