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31943A - 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31943A
CN115631943A CN202211629456.5A CN202211629456A CN115631943A CN 115631943 A CN115631943 A CN 115631943A CN 202211629456 A CN202211629456 A CN 202211629456A CN 115631943 A CN115631943 A CN 1156319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mounting seat
winding
gear set
win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294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安勇
廖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Fumeiga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Fumeiga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Fumeiga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Fumeiga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2945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319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31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19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01F41/09Winding machines having two or more work holders or form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涉及变压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目的是解决现有绕线装置只能绕单个线圈,且设备空闲率高、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包括第一齿轮组及多个缠绕机构;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依次啮合的多个第一齿轮,并由第一伺服电机驱动;各缠绕机构分别对应第一齿轮组的其中一个第一齿轮;所述缠绕机构包括:线圈骨架的安装轴、与安装轴同轴固接的第二齿轮、对导线构成限位的导向轮、驱动导向轮移动的第一行走单元;所述缠绕机构适配有第二行走单元,以使第二齿轮啮合或脱离对应的第一齿轮。本发明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以及自动化程度,从而使线圈绕制效率及变压器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社区等领域。变压器的主要构件有: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
生产变压器时,需要将导线缠绕在线圈骨架上以绕制成线圈。绕制线圈的步骤通常如下:先将线圈骨架固定在由电机驱动的安装轴上,然后将导线的线头固定在线圈骨架上;接着令电机驱动线圈骨架转动,并令对导线构成限位的导向轮平行于线圈骨架的轴向移动;如此,即可使导线均匀地缠绕在线圈骨架的周面。
现有的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通常只能对单个线圈进行绕制,且在安装新的线圈骨架、将导线线头固定在线圈骨架、在线圈的层间裹绝缘材料、拆卸完成绕制的线圈时,整个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处于闲置状态,设备的空闲率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其在绕制线圈时,具有更低的空闲率、更高的利用率,可以使线圈绕制效率以及变压器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包括:第一齿轮组以及沿左右方向分布的多个缠绕机构;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沿左右方向分布且依次啮合的多个第一齿轮,并由第一伺服电机驱动;各缠绕机构分别对应第一齿轮组的其中一个第一齿轮;所述缠绕机构包括:用于安装线圈骨架的安装轴、与安装轴同轴固接的第二齿轮、对导线构成限位的导向轮、驱动导向轮前后移动的第一行走单元;所述缠绕机构适配驱动其靠近或远离第一齿轮组的第二行走单元,以使第二齿轮啮合或脱离对应的第一齿轮。
可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组沿前后方向平行设置多组;所述第二行走单元驱动缠绕机构沿前后方向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行走单元、第二行走单元为直线电机或由第二伺服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杠。
可选的,所述导向轮可转动地安装于延长臂,所述第一行走单元通过驱动延长臂前后移动带动导向轮前后移动。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二齿轮的啮齿由铁制成,所述第一电磁铁位于第二齿轮的周侧;所述第一电磁铁通电时,所述第二齿轮距第一电磁铁最近的啮齿受到吸引,构成对第二齿轮的定位。
可选的,还包括上安装座与下安装座;所述缠绕机构位于第一齿轮组下方;所述安装轴可转动地安装于上安装座,所述第一电磁铁安装于下安装座;所述上安装座具有多个上下贯穿的定位孔,所述下安装座设有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件;所述上安装座与下安装座之间具有弹性间隔,并设置支撑上安装座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二齿轮受第一电磁铁吸引而带动上安装座下移时,所述第二齿轮的顶部低于第一齿轮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定位件为螺栓,所述下安装座的顶部具有用于安装螺栓的螺纹孔,所述螺栓的帽部对上安装座构成限位,所述第一弹簧套在螺栓的杆部。
可选的,所述下安装座与上安装座之间设有支撑件,并适配将支撑件推入或拉入弹性间隔的第二弹簧以及将支撑件吸出弹性间隔的第二电磁铁;所述支撑件具有坡面,所述坡面由支撑件的上表面延伸至朝向弹性间隔的侧面。
可选的,所述下安装座的顶部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弹簧的长度方向;所述支撑件具有受限于限位槽的底板部;所述限位槽的顶部可拆卸地安装有限位板,以将支撑件的底板部限位于限位槽内。
可选的,所述安装轴可拆卸地安装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配合上安装座对安装轴上的线圈骨架构成限位;所述限位件包括:螺杆段、位于螺杆段一端的抵紧部;所述安装轴在对应于限位件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螺杆段的螺纹孔。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令缠绕机构的第二齿轮与对应的第一齿轮啮合,使缠绕机构与第一齿轮组形成配合;令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第一齿轮组的各第一齿轮转动,即可使安装在安装轴的线圈骨架随之转动;同时,令第一行走单元驱动导向轮带着导线沿前后方向移动,即可使导线均匀地缠绕在线圈骨架。令第一伺服电机暂停,即可通过第二行走机构驱动缠绕机构远离第一齿轮组,使缠绕机构的第二齿轮与对应的第一齿轮分离。当第一伺服电机重新启动时,与第一齿轮组配合的缠绕机构可继续进行绕线作业,与第一齿轮组分离的缠绕机构则不会受到影响,可对线圈骨架进行拆装作业或裹绝缘层作业。
该绕线装置还可与PLC控制器配合使用,以自动完成前述动作,从而提高自动化程度以及作业效率。1、若线圈骨架的拆装作业以及裹绝缘层作业也通过机械控制自动进行,由于每次作业时间可以保持稳定,则PLC控制器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控制:第一伺服电机每隔一段时间暂停一次,以使原本与第一齿轮组配合的全部或部分缠绕机构可以脱离第一齿轮组,并使原本与第一齿轮组脱离的全部或部分缠绕机构可以重新与第一齿轮组配合;重新与第一齿轮组配合的缠绕机构在第一伺服电机暂停一定次数后,再次与第一齿轮组分离;重新与第一齿轮组分离的缠绕机构在第一伺服电机暂停一定次数后,再次与第一齿轮组配合。2、若线圈骨架的拆装作业以及裹绝缘层作业通过人工进行,由于每次作业时间可能会产生浮动,则PLC控制器可优选如下方式进行控制:为每个缠绕机构适配一个启动按钮;当工作人员通过按压启动按钮向PLC控制器发送信号后,PLC控制器会暂停第一伺服电机,并令对应的缠绕机构在第二行走单元的驱动下与第一齿轮组形成配合;同时,PLC控制器会对应于该缠绕机构,从零开始计数第一伺服电机的转动圈数;随着第一伺服电机后续转动,当针对该缠绕机构的计数达到预设值后,PLC控制器会令第一伺服电机暂停,并令该缠绕机构在第二行走单元的驱动下复位到与第一齿轮组分离的状态。工作人员每按压一次启动按钮,PLC控制器就会发出一次指令,使对应的缠绕机构重复一次前述步骤。如此,工作人员即可获得灵活的作业时间,对该缠绕机构的线圈骨架进行拆装作业或裹绝缘层作业。PLC控制器可同时存在多个不同的计数,以各自对应于与第一齿轮组形成配合的多个缠绕机构。此外,当线圈骨架的拆装作业以及裹绝缘层作业通过机械控制自动进行时,PLC控制器也可采用第二种控制方式。即:机械控制自动完成线圈骨架的拆装作业或裹绝缘层作业后,向PLC控制器发出信号;以替换工作人员通过按压启动按钮发送给PLC控制器的信号。
由此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个第一齿轮组可由一个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缠绕机构可灵活地与第一齿轮组的第一齿轮配合或分离;当一个或多个缠绕机构与第一齿轮组分离,进行拆装作业或裹绝缘层作业时;余下的缠绕机构与第一齿轮组保持配合,可在第一伺服电机的驱动下继续进行绕线作业;如此,即可降低设备的空闲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同时,本发明还便于与PLC控制器配合,有利于提高自动化程度,且能使线圈绕制效率以及变压器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缠绕机构通过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组形成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支撑件对上安装座构成支撑的示意图;
图4为下安装座设置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5为第一行走单元固定在下安装座的示意图;
图6为上安装座与下安装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支撑件、第二弹簧、第二电磁铁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限位件与安装轴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齿轮组;2、缠绕机构;3、第一伺服电机;4、线圈骨架;5、安装轴;6、第二齿轮;7、导向轮;8、第一行走单元;9、第二行走单元;10、延长臂;11、第一电磁铁;12、上安装座;13、下安装座;14、定位件;15、第一弹簧;16、支撑件;17、第二弹簧;18、第二电磁铁;19、坡面;20、限位槽;21、底板部;22、限位板;23、限位件;24、螺杆段;25、抵紧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该绕线装置包括:第一齿轮组1以及沿左右方向分布的多个缠绕机构2。所述第一齿轮组1包括沿左右方向分布且依次啮合的多个第一齿轮,并由第一伺服电机3驱动。各缠绕机构2分别对应第一齿轮组1的其中一个第一齿轮。所述缠绕机构2包括:用于安装线圈骨架4的安装轴5、与安装轴5同轴固接的第二齿轮6、对导线构成限位的导向轮7、驱动导向轮7前后移动的第一行走单元8。应当理解的是,导向轮7、第一齿轮、第二齿轮6的轴向为前后朝向。当第一行走单元8处于启动状态时,会驱动导向轮7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此外,导向轮7的上游通常适配有送线装置,可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缠绕机构2适配驱动其靠近或远离第一齿轮组1的第二行走单元9,以使第二齿轮6啮合或脱离对应的第一齿轮。应当理解的是,当缠绕机构2的第二齿轮6与第一齿轮组1的第一齿轮啮合时,第一行走单元8会随第一伺服电机3启动而同步启动,并随第一伺服电机3暂停而同步关闭;当缠绕机构2的第二齿轮6与第一齿轮组1的第一齿轮脱离时,第一行走单元8则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下面阐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令缠绕机构2的第二齿轮6与对应的第一齿轮啮合,使缠绕机构2与第一齿轮组1形成配合;令第一伺服电机3驱动第一齿轮组1的各第一齿轮转动,即可使安装在安装轴5的线圈骨架4随之转动;同时,令第一行走单元8驱动导向轮7带着导线沿前后方向移动,即可使导线均匀地缠绕在线圈骨架4。令第一伺服电机3暂停,即可通过第二行走机构驱动缠绕机构2远离第一齿轮组1,使缠绕机构2的第二齿轮6与对应的第一齿轮分离。当第一伺服电机3重新启动时,与第一齿轮组1配合的缠绕机构2可继续进行绕线作业,与第一齿轮组1分离的缠绕机构2则不会受到影响,可对线圈骨架4进行拆装作业或裹绝缘层作业。
该绕线装置还可与PLC控制器配合使用,以自动完成前述动作,从而提高自动化程度以及作业效率。1、若线圈骨架4的拆装作业以及裹绝缘层作业也通过机械控制自动进行,由于每次作业时间可以保持稳定,则PLC控制器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控制:第一伺服电机3每隔一段时间暂停一次,以使原本与第一齿轮组1配合的全部或部分缠绕机构2可以脱离第一齿轮组1,并使原本与第一齿轮组1脱离的全部或部分缠绕机构2可以重新与第一齿轮组1配合;重新与第一齿轮组1配合的缠绕机构2在第一伺服电机3暂停一定次数后,再次与第一齿轮组1分离;重新与第一齿轮组1分离的缠绕机构2在第一伺服电机3暂停一定次数后,再次与第一齿轮组1配合。2、若线圈骨架4的拆装作业以及裹绝缘层作业通过人工进行,由于每次作业时间可能会产生浮动,则PLC控制器可优选如下方式进行控制:为每个缠绕机构2适配一个启动按钮;当工作人员通过按压启动按钮向PLC控制器发送信号后,PLC控制器会暂停第一伺服电机3,并令对应的缠绕机构2在第二行走单元9的驱动下与第一齿轮组1形成配合;同时,PLC控制器会对应于该缠绕机构2,从零开始计数第一伺服电机3的转动圈数;随着第一伺服电机3后续转动,当针对该缠绕机构2的计数达到预设值后,PLC控制器会令第一伺服电机3暂停,并令该缠绕机构2在第二行走单元9的驱动下复位到与第一齿轮组1分离的状态。工作人员每按压一次启动按钮,PLC控制器就会发出一次指令,使对应的缠绕机构2重复一次前述步骤。如此,工作人员即可获得灵活的作业时间,对该缠绕机构2的线圈骨架4进行拆装作业或裹绝缘层作业。PLC控制器可同时存在多个不同的计数,以各自对应于与第一齿轮组1形成配合的多个缠绕机构2。此外,当线圈骨架4的拆装作业以及裹绝缘层作业通过机械控制自动进行时,PLC控制器也可采用第二种控制方式。即:机械控制自动完成线圈骨架4的拆装作业或裹绝缘层作业后,向PLC控制器发出信号;以替换工作人员通过按压启动按钮发送给PLC控制器的信号。
该绕线装置的一个第一齿轮组1可由一个第一伺服电机3驱动,缠绕机构2可灵活地与第一齿轮组1的第一齿轮配合或分离;当一个或多个缠绕机构2与第一齿轮组1分离,进行拆装作业或裹绝缘层作业时;余下的缠绕机构2与第一齿轮组1保持配合,可在第一伺服电机3的驱动下继续进行绕线作业;如此,即可降低设备的空闲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同时,本发明还便于与PLC控制器配合,有利于提高自动化程度,且能使线圈绕制效率以及变压器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进一步地,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齿轮组1沿前后方向平行设置多组;所述第二行走单元9驱动缠绕机构2沿前后方向移动。应当理解的是,不同设计方案的线圈会有不同的绕制方式,其中一种常用的绕制方式如下: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绕制在同一个线圈骨架4,初级线圈设置一组,次级线圈设置一组或多组;每完成一组线圈的绕制包裹一次绝缘层,无需每绕一层导线就包裹一次绝缘层。对于前述绕制方式,由于各组线圈的匝数不同,为便于控制,通过设置多组第一齿轮组1,可令一组线圈对应于一组第一齿轮组1。当线圈骨架4固定在安装轴5,且导线端部固定在线圈骨架4后;第二行走单元9会驱动缠绕机构2移动到第一个第一齿轮组1,以绕制第一组线圈;当绕制好第一组线圈后,第二行走单元9会驱动缠绕机构2回到初始位置,以便剪断导线并进行裹绝缘层以及固定导线端部的操作;接着,第二行走单元9会驱动缠绕机构2移动到第二个第一齿轮组1,以绕制第二组线圈;以此类推,即可完成各组线圈的绕制。
进一步地,如图1、图5所示,所述第一行走单元8、第二行走单元9为直线电机或由第二伺服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杠。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导向轮7可转动地安装于延长臂10,所述第一行走单元8通过驱动延长臂10前后移动带动导向轮7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2、图6所示,本发明还包括第一电磁铁11;所述第二齿轮6的啮齿由铁制成,所述第一电磁铁11位于第二齿轮6的周侧;所述第一电磁铁11通电时,所述第二齿轮6距第一电磁铁11最近的啮齿受到吸引,构成对第二齿轮6的定位。应当理解的是,当第二行走单元9驱动缠绕机构2向第一齿轮组1移动时,令第一电磁铁11通电,第二齿轮6离第一电磁铁11最近的啮齿会受到吸引,从而实现对第二齿轮6的快速定位,进而使第二齿轮6与第一齿轮能迅速实现啮合。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电磁铁11不与第二齿轮6发生直接接触;此外,为避免干扰,除与各电磁铁进行磁吸配合的零件外,其余零件尽量由非铁磁材料制成。第一齿轮则可由第一伺服电机3进行定位,例如:令第一伺服电机3与第一齿轮组1的其中一个第一齿轮同轴固接,并令第一伺服电机3两次暂停之间转动的圈数为整圈数,即可使第一齿轮组1的各第一齿轮在每次暂停时处于相同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3、图5、图6所示,本发明还包括上安装座12与下安装座13;所述缠绕机构2位于第一齿轮组1下方;所述安装轴5可转动地安装于上安装座12,所述第一电磁铁11安装于下安装座13;所述上安装座12具有多个上下贯穿的定位孔,所述下安装座13设有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件14;所述上安装座12与下安装座13之间具有弹性间隔,并设置支撑上安装座12的第一弹簧15;所述第二齿轮6受第一电磁铁11吸引而带动上安装座12下移时,所述第二齿轮6的顶部低于第一齿轮的底部。应当理解的是,当设有多组第一齿轮组1时,缠绕机构2在初始位置与远处的第一齿轮组1之间移动时,需要经过近处的第一齿轮组1;此时,令第一电磁铁11通电,可以使上安装座12向下移动,从而使缠绕机构2前后移动时避开途经的第一齿轮组1,而无需暂停途经的第一齿轮组1,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的空闲率,从而使线圈绕制效率以及变压器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第一弹簧15为压缩弹簧,当缠绕机构2移动到对应的第一齿轮组1时,令第一电磁铁11断电,缠绕机构2即可在第一弹簧15的作用下向上复位,从而与第一齿轮形成啮合。第二行走单元9通过驱动下安装座13前后移动,带动上安装座12以及缠绕机构2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3、图5、图6所示,所述定位件14为螺栓,所述下安装座13的顶部具有用于安装螺栓的螺纹孔,所述螺栓的帽部对上安装座12构成限位,所述第一弹簧15套在螺栓的杆部。应当理解的是,定位件14以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下安装座13,可通过调整定位件14的拧入程度,来调节定位件14的帽部高度,从而对上安装座12以及第二齿轮6的高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5、图7所示,所述下安装座13与上安装座12之间设有支撑件16,并适配将支撑件16推入或拉入弹性间隔的第二弹簧17以及将支撑件16吸出弹性间隔的第二电磁铁18;所述支撑件16具有坡面19,所述坡面19由支撑件16的上表面延伸至朝向弹性间隔的侧面。应当理解的是,当第二弹簧17与第二电磁铁18相对设置在弹性间隔的两侧时,第二弹簧17为拉伸弹簧;当第二弹簧17与第二电磁铁18设置在弹性间隔的同侧时,第二弹簧17为压缩弹簧。第二电磁铁18断电时,第二弹簧17自然伸展,支撑件16被第二弹簧17推入或拉入上安装座12与下安装座13之间的弹性间隔,对上安装座12构成支撑,从而使第二齿轮6能更稳定地与第一齿轮啮合。当需要使缠绕机构2与第一齿轮组1分离时,令第二电磁铁18通电,即可将支撑件16吸出弹性间隔;接着令第一电磁铁11通电,即可吸引第二齿轮6,令上安装座12及缠绕机构2下移,从而使缠绕机构2前后移动时能避开途径的第一齿轮组1。为减轻支撑件16的重量,可仅将支撑件16对应于第二电磁铁18的部分由铁制成。
进一步地,如图4~图5所示,所述下安装座13的顶部设有限位槽20,所述限位槽2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弹簧17的长度方向;所述支撑件16具有受限于限位槽20的底板部21;所述限位槽20的顶部可拆卸地安装有限位板22,以将支撑件16的底板部21限位于限位槽20内。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安装轴5可拆卸地安装有限位件23,所述限位件23配合上安装座12对安装轴5上的线圈骨架4构成限位;所述限位件23包括:螺杆段24、位于螺杆段24一端的抵紧部25;所述安装轴5在对应于限位件23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螺杆段24的螺纹孔。应当理解的是,将线圈骨架4套在安装轴5,再旋上限位件23,即可完成线圈骨架4的安装;反之,则可将线圈骨架4从安装轴5拆下。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齿轮组(1)以及沿左右方向分布的多个缠绕机构(2);
所述第一齿轮组(1)包括沿左右方向分布且依次啮合的多个第一齿轮,并由第一伺服电机(3)驱动;各缠绕机构(2)分别对应第一齿轮组(1)的其中一个第一齿轮;
所述缠绕机构(2)包括:用于安装线圈骨架(4)的安装轴(5)、与安装轴(5)同轴固接的第二齿轮(6)、对导线构成限位的导向轮(7)、驱动导向轮(7)前后移动的第一行走单元(8);
所述缠绕机构(2)适配驱动其靠近或远离第一齿轮组(1)的第二行走单元(9),以使第二齿轮(6)啮合或脱离对应的第一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组(1)沿前后方向平行设置多组;所述第二行走单元(9)驱动缠绕机构(2)沿前后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行走单元(8)、第二行走单元(9)为直线电机或由第二伺服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轮(7)可转动地安装于延长臂(10),所述第一行走单元(8)通过驱动延长臂(10)前后移动带动导向轮(7)前后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电磁铁(11);
所述第二齿轮(6)的啮齿由铁制成,所述第一电磁铁(11)位于第二齿轮(6)的周侧;
所述第一电磁铁(11)通电时,所述第二齿轮(6)距第一电磁铁(11)最近的啮齿受到吸引,构成对第二齿轮(6)的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上安装座(12)与下安装座(13);
所述缠绕机构(2)位于第一齿轮组(1)下方;
所述安装轴(5)可转动地安装于上安装座(12),所述第一电磁铁(11)安装于下安装座(13);
所述上安装座(12)具有多个上下贯穿的定位孔,所述下安装座(13)设有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件(14);
所述上安装座(12)与下安装座(13)之间具有弹性间隔,并设置支撑上安装座(12)的第一弹簧(15);
所述第二齿轮(6)受第一电磁铁(11)吸引而带动上安装座(12)下移时,所述第二齿轮(6)的顶部低于第一齿轮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件(14)为螺栓,所述下安装座(13)的顶部具有用于安装螺栓的螺纹孔;
所述螺栓的帽部对上安装座(12)构成限位;
所述第一弹簧(15)套在螺栓的杆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安装座(13)与上安装座(12)之间设有支撑件(16),并适配将支撑件(16)推入或拉入弹性间隔的第二弹簧(17)以及将支撑件(16)吸出弹性间隔的第二电磁铁(18);
所述支撑件(16)具有坡面(19),所述坡面(19)由支撑件(16)的上表面延伸至朝向弹性间隔的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安装座(13)的顶部设有限位槽(20),所述限位槽(2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弹簧(17)的长度方向;
所述支撑件(16)具有受限于限位槽(20)的底板部(21);
所述限位槽(20)的顶部可拆卸地安装有限位板(22),以将支撑件(16)的底板部(21)限位于限位槽(2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轴(5)可拆卸地安装有限位件(23),所述限位件(23)配合上安装座(12)对安装轴(5)上的线圈骨架(4)构成限位;
所述限位件(23)包括:螺杆段(24)、位于螺杆段(24)一端的抵紧部(25);
所述安装轴(5)在对应于限位件(23)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螺杆段(24)的螺纹孔。
CN202211629456.5A 2022-12-19 2022-12-19 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 Pending CN1156319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9456.5A CN115631943A (zh) 2022-12-19 2022-12-19 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9456.5A CN115631943A (zh) 2022-12-19 2022-12-19 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1943A true CN115631943A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10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29456.5A Pending CN115631943A (zh) 2022-12-19 2022-12-19 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3194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98130A (zh) * 2023-07-17 2023-08-15 四川富美高电子有限公司 变压器线圈绕线装置及其驱动定位机构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25873A (ja) * 2009-03-24 2010-10-07 Nissan Motor Co Ltd 巻き線形成装置及び巻き線形成受け渡し方法
CN104517722A (zh) * 2014-12-31 2015-04-15 浙江江山特种变压器有限公司 激光自动跟踪变压器绕组绕制设备
CN204991457U (zh) * 2015-09-25 2016-01-20 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无级调速自适应绕线装置
CN105383978A (zh) * 2015-12-10 2016-03-09 青岛新润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卷、卸卷装置
CN107917178A (zh) * 2017-12-20 2018-04-17 聊城大学 一种轮齿可伸缩电磁式齿轮结构
CN108717902A (zh) * 2018-06-29 2018-10-30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变压器的阿尔法全自动绕线机
CN208240488U (zh) * 2018-05-30 2018-12-14 无锡市宏泰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绕线机
CN109083587A (zh) * 2018-09-07 2018-12-25 汪贤荣 无轨电动伸缩门
CN110127452A (zh) * 2019-05-31 2019-08-16 乐庭电线工业(惠州)有限公司 绕线轴的换轴装置及全自动收卷机
CN212380283U (zh) * 2020-07-22 2021-01-19 上海涵恒线材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漆包铜圆线生产用绕线机
CN112447392A (zh) * 2019-08-31 2021-03-05 深圳硅基仿生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线圈的绕制方法
CN112820539A (zh) * 2021-02-22 2021-05-18 珠海科丰电子有限公司 拼接式包胶机构和绕线包胶装置
CN215342296U (zh) * 2021-05-31 2021-12-28 漳州市国达钟表有限公司 一种石英钟机芯的绕线架
CN114974862A (zh) * 2022-07-20 2022-08-30 四川富美高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变压器加工制造平台
CN115163369A (zh) * 2022-06-16 2022-10-11 常州朗东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齿轮传动的汽车起动机
CN115424857A (zh) * 2022-11-04 2022-12-02 江苏钜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变压器制造的线圈快速绕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25873A (ja) * 2009-03-24 2010-10-07 Nissan Motor Co Ltd 巻き線形成装置及び巻き線形成受け渡し方法
CN104517722A (zh) * 2014-12-31 2015-04-15 浙江江山特种变压器有限公司 激光自动跟踪变压器绕组绕制设备
CN204991457U (zh) * 2015-09-25 2016-01-20 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无级调速自适应绕线装置
CN105383978A (zh) * 2015-12-10 2016-03-09 青岛新润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卷、卸卷装置
CN107917178A (zh) * 2017-12-20 2018-04-17 聊城大学 一种轮齿可伸缩电磁式齿轮结构
CN208240488U (zh) * 2018-05-30 2018-12-14 无锡市宏泰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绕线机
CN108717902A (zh) * 2018-06-29 2018-10-30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变压器的阿尔法全自动绕线机
CN109083587A (zh) * 2018-09-07 2018-12-25 汪贤荣 无轨电动伸缩门
CN110127452A (zh) * 2019-05-31 2019-08-16 乐庭电线工业(惠州)有限公司 绕线轴的换轴装置及全自动收卷机
CN112447392A (zh) * 2019-08-31 2021-03-05 深圳硅基仿生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线圈的绕制方法
CN212380283U (zh) * 2020-07-22 2021-01-19 上海涵恒线材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漆包铜圆线生产用绕线机
CN112820539A (zh) * 2021-02-22 2021-05-18 珠海科丰电子有限公司 拼接式包胶机构和绕线包胶装置
CN215342296U (zh) * 2021-05-31 2021-12-28 漳州市国达钟表有限公司 一种石英钟机芯的绕线架
CN115163369A (zh) * 2022-06-16 2022-10-11 常州朗东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齿轮传动的汽车起动机
CN114974862A (zh) * 2022-07-20 2022-08-30 四川富美高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变压器加工制造平台
CN115424857A (zh) * 2022-11-04 2022-12-02 江苏钜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变压器制造的线圈快速绕线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98130A (zh) * 2023-07-17 2023-08-15 四川富美高电子有限公司 变压器线圈绕线装置及其驱动定位机构
CN116598130B (zh) * 2023-07-17 2023-09-26 四川富美高电子有限公司 变压器线圈绕线装置及其驱动定位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631943A (zh) 变压器线圈的绕线装置
CN201608228U (zh) 双面贴胶装置
CN202070839U (zh) 正交异性板u形肋内部角焊缝焊接设备
CN108666131B (zh) 一种变压器线圈绕线装置
CN111370223A (zh) 一种高频电子变压器生产用引线自动绕线装置
CN115519286A (zh) 一种焊接用送丝装置
CN202387888U (zh) 一种绕丝机上的送丝装置
CN102672312A (zh) 一种大丝盘自动管板焊接机
CN201221730Y (zh) 灯罩板绕线机
CN218433977U (zh) 一种无纺布柔巾自动折叠复卷机
CN102360942B (zh) 一种绕制半月磁环的自动绕线机
CN102849647B (zh) 用于轨道小车的电磁制动装置
CN220316886U (zh) 一种电极丝绕卷机构
CN220563980U (zh) 一种防止电磁线断开的绕线结构
CN116598130B (zh) 变压器线圈绕线装置及其驱动定位机构
CN207404595U (zh) 一种排线绕线机
CN111710522A (zh) 一种绕制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线圈的绕线机
CN101798033A (zh) 漆包线收线结构
CN201703915U (zh) 一种改进型的漆包线收线结构
CN210443365U (zh) 一种驱动用的推动式电磁铁
CN205630311U (zh) 砂带进给机构
CN201270195Y (zh) 卧式绕线机轴向压紧装置
CN2051771U (zh) 自动跳槽绕线机的绕线跳槽机构
CN220334407U (zh) 一种漆包线收线轴机构
CN217126500U (zh) 异形纤维丝束防拉收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1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