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24077B - 一种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和制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和制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24077B
CN115624077B CN202211425957.1A CN202211425957A CN115624077B CN 115624077 B CN115624077 B CN 115624077B CN 202211425957 A CN202211425957 A CN 202211425957A CN 115624077 B CN115624077 B CN 1156240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ves
tea
buds
leaf
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259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24077A (zh
Inventor
张莹
王杰
钟应富
吴全
罗红玉
邬秀宏
陈正明
常睿
吴雅丽
贺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21142595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240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24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4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240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40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2Rolling or shredding tea lea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针形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选料;S2:摊放;S3:杀青;S4:摊凉;S5:揉捻;S6:理条;S7:干燥。在本申请中,本方案可减少茶叶揉捻过程中的破损程度以及叶细胞的破损程度,提高其耐泡程度,提高茶叶的鲜艳色泽和茶汤的清爽口感,利于吸收叶芽中的营养物质,提高了茶叶的鲜爽程度,同时提高了叶梗的利用率,提高了制茶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和制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形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和制茶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茶叶作为一种天然绿色饮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国绿茶不仅名品最多,而且品质优异、造型独特优美,还具有很好的艺术欣赏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而针形茶是我国茶叶的种类之一,因其外形圆直秀气,汤色明亮碧绿,滋味鲜醇回甘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现有技术中,针形茶的生产主要是包括采摘、摊晾、杀青、揉捻和烘干等步骤,茶叶在采摘后,先摊晾,然后杀青,茶叶杀青后变软,再进行揉捻步骤,通过揉捻装置对茶叶进行揉捻,使茶叶细胞破碎,挤出茶汁,使茶汁附在茶条表面,有利于增加茶汤浓度,同时也增加粘性,有利于茶叶外形形成。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目前在制备针形茶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具体在于:
在茶叶揉捻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某一区域的茶叶摩擦所产生的高温会影响茶叶的发酵,不利于茶叶的发酵,使得较高的揉捻温度造成茶叶滋味偏酸的情况,增加了茶叶保持鲜爽品质的难度。
所以,基于上述问题,目前继续设计一种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和制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制备针形茶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提出了一种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和制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料,采集针形茶茶树的芽叶,去除杂叶;
S2:摊放,将芽叶进行摊放处理;
S3:杀青,对摊放的芽叶进行杀青处理;
S4:摊凉,将杀青后的芽叶进行摊凉处理;
S5:揉捻,初步做形,并使茶叶细胞壁破碎;
S6:理条,对揉捻的茶叶进行理条处理;
S7:干燥,将芽叶进行干燥处理;
S8:拣梗,将芽叶中的叶梗去除。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1和步骤S2之间还设置有步骤a1,所述步骤a1为:预处理,以清水低速冲洗芽叶,再将芽叶浸泡于清水中,带芽叶的叶尖挺直后过滤清水,取出芽叶,对芽叶进行揉捻,且不破换芽叶的完整性。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5中,将芽叶投入振动机中低速振动整理,直至芽叶的叶梗方向朝向同一方向,去除叶梗;将叶梗搅碎,使叶梗搅碎成颗粒状,并将所形成的叶梗颗粒置入揉捻机中;将除梗的芽叶置入揉捻机,揉捻机往复运行轻度揉捻芽叶;所形成的叶梗颗粒的直径为1mm~3mm。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5和步骤S6之间还设置有步骤a2,所述步骤a2为:冷干,将经揉捻和理条后初具针形的芽叶以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向投入滚筒中滚动,并在滚动期间注入茶汁,直至芽叶呈针形且茶汁冷干后附着于芽叶表面。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5还包括将搅碎所产生的茶汁与叶梗颗粒一同置入所述揉捻机中。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S5中,在对芽叶进行揉捻前,叶梗颗粒先铺在芽叶的下方,再对芽叶进行揉捻。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揉捻时向揉捻机内的芽叶中均匀喷洒冰水以降低揉捻温度。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揉捻后将芽叶置入发酵机低温发酵。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揉捻后复理条,将芽叶再次投入振动机中低速振动理条。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滚筒的筒体呈镂空状并由电机驱动其转动,所述筒体的上方及下方分别施加平行于水平面且方向相反的冷风。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叶梗颗粒能穿过呈镂空状的所述筒体的筒壁。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滚筒容纳芽叶的筒体侧壁中设置有连通制冷系统的夹层,所述筒体内部空腔通过管道连接有除湿系统。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茶汁为所述针形茶茶树嫩叶揉捻后叶细胞破碎溢流产生的汁液。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向所述汁液混入一定量的添加剂。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冷干时采用设置于所述滚筒内壁上的湿度传感器监测芽叶湿度,冷干完成一段时间后复测湿度,依据复测湿度值进行二次冷干。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二次冷干后筛选拣剔出未成针形以及断裂、破损的芽叶。
一种制茶装置,包括搅碎器,所述搅碎器适用于如上所述的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所述搅碎器用于将叶梗搅碎成颗粒状,且所述搅碎器包括漏网和放置盒,使得叶梗在被搅碎时,呈颗粒状的叶梗能穿过所述漏网并落入所述放置盒内。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漏网用于使直径小于3mm的叶梗颗粒穿过。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搅碎器还包括搅碎室,所述搅碎室内设置有搅碎刀片,所述搅碎刀片呈齿状,且所述搅碎刀片上的相邻齿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搅碎器上还设置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能带动所述搅碎器振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将搅碎后的叶梗与芽叶一同揉捻,利于芽叶吸收叶梗中的营养物质,提高了茶叶的鲜爽程度,同时提高了叶梗的利用率,提高了制茶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并且由于叶梗呈颗粒状,在揉捻过程中,叶梗颗粒可处于相邻芽叶之间,使得在相邻两个芽叶在揉捻过程中发生摩擦时,处在相邻两个芽叶之间的叶梗颗粒能发生滚动,进而降低了相邻两个芽叶之间的磨损,利于茶叶揉捻成针形并利于维持茶叶的完整度;同时叶梗颗粒在芽叶的表面滚动,利于将芽叶中的叶细胞挤破,且能降低对芽叶的损伤;同时在揉捻过程中,叶梗颗粒处于相邻两个芽叶之间,增大了相邻两个芽叶之间的间隙,提高了芽叶的透气性,能够有效避免在揉捻过程中出现因芽叶挤压摩擦而产生的高温情况,利于茶叶的发酵,能够避免因较高的揉捻温度造成茶叶滋味偏酸的情况,利于茶叶保持鲜爽品质;
2、在茶叶采摘后浸泡清水,使得叶细胞体积吸水增大,有利于低压揉捻破碎叶细胞,茶汁溢出,该设置不仅能够降低揉捻耗费的时长,在预处理中,还能够减少茶叶揉捻过程中的破损程度以及叶细胞的破损程度,提高其耐泡程度,提高茶叶的鲜艳色泽;
3、采用低温揉捻、冷干进行茶叶干化,消除高温加工对茶叶产生的火工味,避免高温对茶叶粉化形成的附着于茶叶表面的茶粉,同时利用同向揉捻、往复滚动对针形茶整形理条,使茶叶形成针形的同时产生清爽的口感,维持茶叶的鲜艳色泽;
4、干化茶叶时,向茶叶中添加额外量的茶汁,茶汁干化后附着于茶叶表面,丰富冲泡后茶汤的口感;
5、在叶梗被搅碎器搅碎时,已搅碎成颗粒状的叶梗颗粒能穿过漏网并落入放置盒内进行收集,能避免对叶梗颗粒的过度搅碎,放置盒能对叶梗颗粒和搅碎过程中所产生的茶汁进行收集,便于在进行揉捻前将搅碎所产生的茶汁和叶梗颗粒添加至揉捻机内,以便叶梗颗粒与芽叶被一同揉捻;
6、搅碎器还包括搅碎室,搅碎室内设置有搅碎刀片,并且搅碎刀片呈齿状,搅碎刀片上的相邻齿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在搅碎刀片切割叶梗时,能使叶梗颗粒形成粗糙的切面,并且叶梗颗粒上的靠近切面的部分的组织较软,其组织易于变形,使得在对叶梗颗粒和芽叶一同进行揉捻时,能避免叶梗颗粒形成棱角,易使叶梗颗粒趋于球形,利于叶梗颗粒相对芽叶滚动,并且在叶梗颗粒于芽叶相接触时,叶梗颗粒的表面柔软且能起到缓冲作用,能有效避免叶梗颗粒相对芽叶滚动时对芽叶表面造成的损伤,进而能提高茶叶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申请一种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2为申请一种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制茶装置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制茶装置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搅碎刀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1-搅碎器,2-漏网,3-放置盒,4-搅碎室,5-搅碎刀片,6-振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料,采集针形茶茶树的芽叶,去除杂叶,本实施例中的杂叶包括完全舒展的茶树叶片以及枯黄、残缺的芽叶,同时去除混杂在芽叶中的茶树枝干和茶叶梗,提高制备针形茶原料的品质,且本实施例中选用的原料为芽叶,芽叶为未完全舒展,具有一定卷曲度的茶叶,便于针形茶在后续过程中整形提毫;
S2:摊放,将芽叶进行摊放处理;
S3:杀青,对摊放的芽叶进行杀青处理;
S4:摊凉,将杀青后的芽叶进行摊凉处理;
S5:揉捻,初步做形,并使茶叶细胞壁破碎,将芽叶投入振动机中低速振动整理,直至芽叶的叶梗方向朝向同一方向,去除叶梗;将叶梗搅碎,使叶梗搅碎成颗粒状,并将所形成的叶梗颗粒置入揉捻机中;将除梗的芽叶置入揉捻机,揉捻机往复运行轻度揉捻芽叶;
将芽叶投入振动机中低速振动整理,直至芽叶的叶梗方向朝向同一方向,去除叶梗,其中,振动整理便于下一加工步骤中对芽叶进行同轴向揉捻,同时还能够消除与芽叶相连的叶梗对芽叶的支撑,提高待揉捻芽叶的柔性;
通过将叶梗搅碎,使叶梗搅碎成颗粒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使用搅碎机对叶梗进行搅碎,并将所形成的叶梗颗粒置入揉捻机中,使得芽叶和叶梗颗粒一同揉捻;在对芽叶的叶梗进行去除时,其叶梗通常较嫩,其叶梗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香气物质、茶多酚和糖分,通过将搅碎后的叶梗与芽叶一同揉捻,利于芽叶吸收叶梗中的营养物质,本申请中的营养物质指的是氨基酸、香气物质、茶多酚和糖分等,提高了茶叶的鲜爽程度,同时提高了叶梗的利用率,提高了制茶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并且由于叶梗呈颗粒状,在揉捻过程中,叶梗颗粒可处于相邻芽叶之间,使得在相邻两个芽叶在揉捻过程中发生摩擦时,处在相邻两个芽叶之间的叶梗颗粒能发生滚动,进而降低了相邻两个芽叶之间的磨损,利于茶叶揉捻成针形并利于维持茶叶的完整度;同时叶梗颗粒在芽叶的表面滚动,利于将芽叶中的叶细胞挤破,且能降低对芽叶的损伤;同时在揉捻过程中,叶梗颗粒处于相邻两个芽叶之间,增大了相邻两个芽叶之间的间隙,提高了芽叶的透气性,能够有效避免在揉捻过程中出现因芽叶挤压摩擦而产生的高温情况,利于茶叶的发酵,能够避免因较高的揉捻温度造成茶叶滋味偏酸的情况,利于茶叶保持鲜爽品质;
将除梗的芽叶置入揉捻机,揉捻机向芽叶施加压力100N后沿顺时针转动揉捻茶叶,而后揉捻机由顺时针转动转换为逆时针转动,转换过程中,揉捻机向芽叶施加压力由100N增加为400N,往复揉捻,揉捻机由逆时针转动转换为顺时针转动时,揉捻机向芽叶施加压力由400N降低为100N,揉捻机顺时针转动的速度慢,向芽叶施加的压力小,揉捻耗费时间长,逆时针转动时速度快,向芽叶施加的压力大,揉捻耗费时间短,通过往复不同速、不同揉捻压力、不同揉捻时长的设置,缓和茶叶揉捻过程中柔性逐步递增的过程,降低揉捻过程中茶叶的破损率;本实施例中揉捻时间、揉捻茶叶量以及茶叶破损率的统计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 揉捻时间、揉捻茶叶量以及茶叶破损率的统计数据
可知,本实施例中揉捻时间为5分钟,揉捻过程对茶叶造成6.2%的破损率;
S6:理条,对揉捻的茶叶进行理条处理;
S7:干燥,将芽叶进行干燥处理;
S8:拣梗,将芽叶中的叶梗去除。
实施例二:参见图2所示,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和步骤S2之间还设置有步骤a1,所述步骤a1为:预处理,以清水低速冲洗芽叶,再将芽叶浸泡于清水中,带芽叶的叶尖挺直后过滤清水,取出芽叶,对芽叶进行揉捻,且不破换芽叶的完整性;
在预处理中,清水以10~40cm/s的低速冲洗芽叶2~10s,对茶叶采摘过程中堆积产生湿热进行降温降湿,同时清洗芽苞上的灰尘,再将芽叶浸泡于常温清水中0.5~2h,待芽叶的叶尖挺直且呈翠绿色后过滤清水,取出芽叶,此时芽叶的叶细胞吸水膨胀,轻度揉捻便会破碎,降低破碎难度,有利于茶汁溢出而且轻度揉捻减少茶叶破碎程度和损伤量,提高茶叶的完整度和加工后的合格产量,其中,茶叶浸泡清水的时间与茶叶叶细胞增大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表2所示:
表2 茶叶浸泡清水时间对茶叶叶细胞体积的影响
可知,随芽叶浸泡时间的增加,叶细胞体积随之增大,增大速率逐渐减缓并在浸泡两个小时候趋于平缓,叶细胞体积几乎不再增长,本实施例中对2500g茶叶采用流速25cm/s清水冲洗6s,而后浸泡1.5h。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5和步骤S6之间还设置有步骤a2,所述步骤a2为:冷干,将经揉捻和理条后初具针形的芽叶以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向投入滚筒中滚动,并在滚动期间注入茶汁,直至芽叶呈针形且茶汁冷干后附着于芽叶表面。
将揉捻后初具针形的芽叶以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向投入滚筒中,滚筒的筒体呈镂空状并由电机驱动其转动,所述筒体的上方及下方分别施加平行于水平面且方向相反的冷风,由温度低于0℃的反向冷风吹动茶叶,辅助茶叶在滚动内整形和提毫,同时由冷风带走茶叶中的水汽,达到干化茶叶的目的,干化过程中利用滚动使得水汽散发均匀,茶叶各个部分的湿度均匀;本步骤实施时,在滚动期间少量多次的喷入雾化后的茶汁,直至芽叶呈针形且茶汁冷干后附着于芽叶表面。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形成的叶梗颗粒的直径为1mm~3mm。以便在相邻两个芽叶之间存在多个叶梗颗粒,使得在揉捻过程中,便于分布在芽叶上的多个叶梗颗粒同时挤破叶细胞,进一步利于芽叶渗出茶汁,同时在揉捻芽叶时,在芽叶逐渐呈针形时,不易使芽叶包裹叶梗颗粒,便于后续叶梗颗粒与茶叶的分离。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5还包括将搅碎所产生的茶汁与叶梗颗粒一同置入所述揉捻机中。
在步骤S5中还包括将搅碎所产生的茶汁与叶梗颗粒一同置入揉捻机中,便于叶梗所产生的茶汁附着于茶叶表面。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S5中,在对芽叶进行揉捻前,叶梗颗粒先铺在芽叶的下方,再对芽叶进行揉捻。
在步骤S5中,在对芽叶进行揉捻前,将叶梗颗粒先铺在芽叶的下方,再对芽叶进行揉捻,目前所使用的揉捻机多为盘式揉捻机,揉桶通过驱动组件与莲花座转动连接,在本申请中,通过将叶梗颗粒铺在芽叶的下方,使得芽叶在揉捻过程中易于与叶梗颗粒相混合,从而利于叶梗颗粒处于相邻两个芽叶之间,并且还能降低芽叶与揉捻机之间的摩擦,进一步避免芽叶出现因摩擦而产生的高温情况。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叶梗颗粒能穿过呈镂空状的所述筒体的筒壁。
进一步的,叶梗颗粒能穿过呈镂空状的筒体的筒壁,使得在筒体转动时,茶叶在翻滚的过程中,能使茶叶中的叶梗颗粒穿过呈镂空的筒体的筒壁,便于茶叶与叶梗颗粒的分离。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揉捻后将芽叶置入发酵机低温发酵,发酵温度控制为低于28℃,通过发酵增加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并在茶叶干化前为微生物和酶作用提供有效时常,丰富茶叶的风味,提升茶汤的口感层次。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发酵后或揉捻后再次理条,将芽叶再次投入振动机中低速振动理条,确保进入揉捻机的芽叶初具针形且针形芽叶同向排列,避免滚动冷干过程中芽叶因滚动方向与芽叶走向杂乱导致冷干后的芽叶成团,提高茶叶整形和提毫的质量。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冷干时采用设置于所述滚筒内壁上的湿度传感器监测芽叶湿度,冷干完成一段时间后复测湿度,依据复测湿度值进行二次冷干。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a2中冷干或二次冷干后筛选拣剔出未成针形以及断裂、破损的芽叶,提高成品针形茶的品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揉捻时向揉捻机内的芽叶中均匀喷洒冰水以降低揉捻温度,本实施例中选用雾化器将冰水以水雾的形式喷洒与芽叶表面以降低揉捻时因挤压摩擦产生的高温,降低茶叶之间以及茶叶和揉捻机之间的热磨损,且喷入的冰水可增加相邻茶叶之间的间隙,同时降低两者之间的机械磨损。本实施例中揉捻茶叶量、单位时间内喷入冰水量以及茶叶破损率的统计数据如下表3所示:
表3 揉捻时间、揉捻茶叶量以及茶叶破损率的统计数据
可知,本实施例中随喷入冰水量的增加,茶叶磨损率降低,当喷入的冰水量达到45ml/s时,茶叶破损率达到最低阈值,因此,揉捻本实施例中茶叶时持续以45ml/s的速度喷入-2℃的冰水。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滚筒容纳芽叶的筒体侧壁中设置有连通制冷系统的夹层,由制冷系统将低温传导至夹层中,进而将低温传递至筒体中的茶叶中,所述筒体内部空腔通过管道连接有除湿系统,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时低温除湿系统,具体是对潮湿空气进行压缩、冷却,分离其水分,再将无湿气的空气注入筒体中,待茶叶中水汽散发至筒体内空气中时,往复压缩空气除湿,本实施例中的冷干后湿度略高于实施例一中的冷干后的茶叶。
实施例五
在实施例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2中的茶汁为所述针形茶茶树嫩叶揉捻后叶细胞破碎溢流产生的汁液;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2中的茶汁可以为浓缩后的汁液,缩减冷干耗费的时间。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向所述汁液混入一定量的添加剂;本实施例中的添加剂可以为果汁、其它品种茶树叶片揉捻产生的茶汁以及非茶叶的植物汁液,其中添加的果汁和植物汁液均不与本实施例中的针形茶汁液产生反应,例如,甘蔗汁;该添加剂与茶汁一样在冷干后附着于芽叶表面,芽叶冲泡后形成的茶汤具有复合口味,丰富茶叶的口感。
实施例六:参见图3和图4所示,
一种制茶装置,包括搅碎器1,所述搅碎器1适用于如上所述的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所述搅碎器1用于将叶梗搅碎成颗粒状,且所述搅碎器1包括漏网2和放置盒3,使得叶梗在被搅碎时,呈颗粒状的叶梗能穿过所述漏网2并落入所述放置盒3内。
在叶梗被搅碎器1搅碎时,已搅碎成颗粒状的叶梗颗粒能穿过漏网2并落入放置盒3内进行收集,能避免对叶梗颗粒的过度搅碎,放置盒3能对叶梗颗粒和搅碎过程中所产生的茶汁进行收集,便于在进行揉捻前将搅碎所产生的茶汁和叶梗颗粒添加至揉捻机内,以便叶梗颗粒与芽叶被一同揉捻。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漏网2用于使直径小于3mm的叶梗颗粒穿过。
漏网2用于使直径小于3mm的叶梗颗粒穿过,具体的,漏网2为网状结构,且形成若干个网孔,漏网2能阻挡直径大于3mm的叶梗颗粒,使得直径大于3mm的叶梗能仍在搅碎机中持续搅碎直至直径小于3mm,在本申请中,呈条状的叶梗会优先搅碎成颗粒,具体的,在搅碎器1内设置多层相错开的漏网2,使得直径小且呈条状的叶梗难以落入放置盒3内,进而确保了落入放置盒3内的叶梗颗粒的质量,以便将叶梗颗粒与芽叶混合揉捻。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搅碎器1还包括搅碎室4,所述搅碎室4内设置有搅碎刀片5,所述搅碎刀片5呈齿状,且所述搅碎刀片5上的相邻齿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搅碎器1还包括搅碎室4,搅碎室4内设置有搅碎刀片5,并且搅碎刀片5呈齿状,搅碎刀片5上的相邻齿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在本申请中,搅碎室4内的搅碎刀片5的工作原理同家用绞肉机的刀片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搅碎刀片5切割叶梗时,能使叶梗颗粒形成粗糙的切面,并且叶梗颗粒上的靠近切面的部分的组织较软,其组织易于变形,使得在对叶梗颗粒和芽叶一同进行揉捻时,能避免叶梗颗粒形成棱角,易使叶梗颗粒趋于球形,利于叶梗颗粒相对芽叶滚动,并且在叶梗颗粒于芽叶相接触时,叶梗颗粒的表面柔软且能起到缓冲作用,能有效避免叶梗颗粒相对芽叶滚动时对芽叶表面造成的损伤,进而能提高茶叶的品质。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搅碎器1上还设置有振动器6,所述振动器6能带动所述搅碎器1振动。
在搅碎器1上设置振动器6,使得振动器6带动搅碎器1振动,以便在搅碎器1振动时,便于叶梗颗粒和漏网2发生振动,以便在振动作用下,便于叶梗颗粒筛至放置盒3内。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料,采集针形茶茶树的芽叶,去除杂叶;
S2:摊放,将芽叶进行摊放处理;
S3:杀青,对摊放的芽叶进行杀青处理;
S4:摊凉,将杀青后的芽叶进行摊凉处理;
S5:揉捻,初步做形,并使茶叶细胞壁破碎;
S6:理条,对揉捻的茶叶进行理条处理;
S7:干燥,将芽叶进行干燥处理;
S8:拣梗,将芽叶中的叶梗去除;
在所述步骤S5中,将芽叶投入振动机中低速振动整理,直至芽叶的叶梗方向朝向同一方向,去除叶梗;将叶梗搅碎,使叶梗搅碎成颗粒状,并将所形成的叶梗颗粒置入揉捻机中;将除梗的芽叶置入揉捻机,揉捻机往复运行轻度揉捻芽叶;所形成的叶梗颗粒的直径为1mm~3mm;
揉捻时向揉捻机内的芽叶中均匀喷洒冰水以降低揉捻温度;
在以所揉捻的茶叶量为2500g为一份茶叶量时,在该方法中,每揉捻一份茶叶量,所对应的揉捻总时长为5min,所喷入的冰水为25-65ml/s,冰水温度为-2℃;
所述方法使用一种制茶装置实现,所述制茶装置包括搅碎器,所述搅碎器用于将叶梗搅碎成颗粒状,且所述搅碎器包括漏网和放置盒,使得叶梗在被搅碎时,呈颗粒状的叶梗能穿过所述漏网并落入所述放置盒内;
所述漏网用于使直径小于3mm的叶梗颗粒穿过;
所述搅碎器还包括搅碎室,所述搅碎室内设置有搅碎刀片,所述搅碎刀片呈齿状,且所述搅碎刀片上的相邻齿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和步骤S2之间还设置有步骤a1,所述步骤a1为:预处理,以清水低速冲洗芽叶,再将芽叶浸泡于清水中,带芽叶的叶尖挺直后过滤清水,取出芽叶,对芽叶进行揉捻,且不破换芽叶的完整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5和步骤S6之间还设置有步骤a2,所述步骤a2为:冷干,将经揉捻和理条后初具针形的芽叶以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向投入滚筒中滚动,并在滚动期间注入茶汁,直至芽叶呈针形且茶汁冷干后附着于芽叶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的筒体呈镂空状并由电机驱动其转动,所述筒体的上方及下方分别施加平行于水平面且方向相反的冷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容纳芽叶的筒体侧壁中设置有连通制冷系统的夹层,所述筒体内部空腔通过管道连接有除湿系统。
CN202211425957.1A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和制茶装置 Active CN1156240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25957.1A CN115624077B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和制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25957.1A CN115624077B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和制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4077A CN115624077A (zh) 2023-01-20
CN115624077B true CN115624077B (zh) 2023-12-08

Family

ID=84911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25957.1A Active CN115624077B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和制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2407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4662A (zh) * 2016-08-29 2016-12-21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一种优质黑茶的快速醇化加工工艺
CN107319033A (zh) * 2017-08-07 2017-11-07 江西武功山尚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针型奶香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9452385A (zh) * 2018-11-19 2019-03-12 安徽五亩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加工方法
CN110292074A (zh) * 2018-03-23 2019-10-01 诸暨市石笕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种新型高品质黄茶制作工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4662A (zh) * 2016-08-29 2016-12-21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一种优质黑茶的快速醇化加工工艺
CN107319033A (zh) * 2017-08-07 2017-11-07 江西武功山尚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针型奶香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10292074A (zh) * 2018-03-23 2019-10-01 诸暨市石笕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种新型高品质黄茶制作工艺
CN109452385A (zh) * 2018-11-19 2019-03-12 安徽五亩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4077A (zh) 2023-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8921B (zh) 一种天然有机绿茶的清洁化生产工艺
CN101185467B (zh) 白玉仙茶的加工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加工的白玉仙茶
CN101507461B (zh) 一种综合利用芦笋根茎叶制作袋泡茶的工艺
CN106047473B (zh) 一种鲜榨茶籽油的生产方法
CN103907726A (zh) 一种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及设备
CN101828621A (zh) 一种酸枣茶的制作方法
CN110800817B (zh) 一种嫩甜香型颗粒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6106869B (zh) 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自动化生产工艺
CN115624077B (zh) 一种提高针形茶鲜爽品质的方法和制茶装置
CN103976048A (zh) 一种涮青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3704578A (zh) 一种苦荞麦全营养米及制备方法
CN103392837A (zh) 翠芽的制备方法
CN109169973A (zh) 一种绿茶的加工制备方法
CN105379860A (zh) 红茶加工方法
CN102742850A (zh) 南瓜红薯营养粉条加工方法
CN103907703A (zh) 一种云泉红茶制作工艺
CN1335076A (zh) 鲜茶及其制作工艺
CN106720623A (zh) 葛叶复合红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7348017B (zh) 一种鲜花椒的综合利用方法
CN105815467A (zh) 一种红茶生产装置及其生产工艺
CN105379859A (zh) 黑茶加工方法
CN107821673A (zh) 一种含桂花的白茶制备方法
CN110959706A (zh) 一种紧压红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7258958B (zh) 一种红茶加工的茶青前处理方法
CN112189719A (zh)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