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47751A - 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47751A
CN115547751A CN202211210067.9A CN202211210067A CN115547751A CN 115547751 A CN115547751 A CN 115547751A CN 202211210067 A CN202211210067 A CN 202211210067A CN 115547751 A CN115547751 A CN 115547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ing
armature
relay
movable spring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100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佳宾
李竹姑
黄永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fa Sign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fa Sign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fa Sign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fa Sign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1006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477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47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4775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0489 priority patent/WO2024067361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01H50/041Details concerning assembly of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2Ventilating; Cooling;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6Contact spring set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包括底座部分和相对于底座部分可摆动的可动部分,可动部分包括动簧片、衔铁和第一塑料体,动簧片和衔铁通过第一塑料体组装成一整体件;动簧片包括动簧本体和焊片结构,焊片结构包括连接部和焊接部,焊接部通过连接部连接于动簧本体;焊接部包括与底座部分相焊接的第一焊接结构和第二焊接结构,第一焊接结构和第二焊接结构位于连接部沿衔铁的长度方向的同一侧。至少两个焊接结构能够更好地保证动簧片与底座部分之间的连接强度,焊片结构不易脱开,提升了继电器的机械寿命。同时,动簧片与底座部分通过第一焊接结构和第二焊接结构连接,能够更好地保证导电性和散热性,进而降低焊点位置的温升。

Description

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控制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超小型电磁继电器,因为具备体积小、线圈功耗低、具备双刀双掷触点输出能力、可靠性好的优点,大量使用于网络通讯、医疗设备、测试设备、安防等领域。现有技术的超小型电磁继电器通常由动簧衔铁部分、底座部分和外壳所组成。其中,动簧衔铁部分是由衔铁、永磁体以及包含动触点的动簧部分通过组合注塑形成整体,动簧部分通常以衔铁为中心进行对称分布。底座部分通常由线圈部分、带静触点的静簧部分通过组合注塑形成。动簧衔铁部分在大致中心位置与底座在上下方向支撑定位,并通过将动簧与底座部分上的静簧焊接固定形成整体,再装上外壳后则形成电磁继电器。当给继电器线圈通电以及断电时,动簧衔铁部分通过与底座的支撑部位形成转动支点,使衔铁在摆动过程中,带动动簧来回摆动,使簧片部分的电路产生接通以及断开。由于动簧通过焊接与底座部分形成固定,在动簧衔铁部分的转动支点与焊接点之间的动簧部分将产生形变,产生反力,该反力与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吸力形成配合,使继电器的动作电压、释放电压符合要求且参数稳定。在上述应用领域中,继电器通常需要频繁切换工作,某些工作场景下要求产品需要可靠工作一亿以上寿命,因此要求作为动作部件的动簧衔铁部分要具备很好的耐疲劳性能,以及可靠的参数稳定性,以便满足超高使用寿命要求与一致性要求。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动簧与底座部分的焊接点容易产生应力疲劳而发生脱开失效的风险,导致继电器永久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提升产品使用寿命的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包括底座部分和相对于所述底座部分可摆动的可动部分,所述可动部分包括动簧片、衔铁和第一塑料体,所述动簧片和所述衔铁通过所述第一塑料体组装成一整体件;所述动簧片包括动簧本体和焊片结构,焊片结构包括连接部和焊接部,所述焊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动簧本体;所述焊接部包括与所述底座部分相焊接的第一焊接结构和第二焊接结构,所述第一焊接结构和所述第二焊接结构位于所述连接部沿所述衔铁的长度方向的同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动簧本体不共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动簧本体共面设置;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焊接部的连接处设有折线,所述焊接部通过所述折线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弯折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焊接部设有所述第一焊接结构和所述第二焊接结构的部分相对于所述动簧本体朝着远离所述底座部分的方向弯折;或,
所述焊接部设有所述第一焊接结构和所述第二焊接结构的部分相对于所述动簧本体朝着靠近所述底座部分的方向弯折。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折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衔铁的长度方向垂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沿着所述衔铁的长度方向,所述折线相对于所述第一焊接结构和所述第二焊接结构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动簧本体沿所述衔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常开动触点和常闭动触点,所述常开动触点与所述常闭动触点之间的连线通过所述折线的中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焊接部包括:
本体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动簧本体,所述第一焊接结构和所述第二焊接结构设于所述本体部上;以及
加宽部,连接于所述本体部,且沿所述衔铁的宽度方向,所述加宽部与所述第一焊接结构和/或所述第二焊接结构的位置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沿着所述衔铁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焊接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二焊接结构更靠近所述连接部;
所述加宽部包括第一加宽段和第二加宽段,所述第一加宽段与所述第一焊接结构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加宽段与所述第二焊接结构的位置对应;
沿着所述衔铁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加宽段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加宽段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沿着所述衔铁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焊接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二焊接结构更靠近所述连接部;
所述加宽部包括第一加宽段和第二加宽段,所述第一加宽段与所述第一焊接结构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加宽段与所述第二焊接结构的位置对应;
所述第一加宽段在所述衔铁的长度方向上完全覆盖所述第一焊接结构所在位置,所述第二加宽段在所述衔铁的长度方向上完全覆盖所述第二焊接结构所在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沿着所述衔铁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加宽段的起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焊接结构更靠近所述连接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焊接结构和所述第二焊接结构设于所述焊接部背向所述动簧本体的一侧,所述加宽部设于所述焊接部朝向所述动簧本体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动簧本体沿所述衔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常开动触点和常闭动触点,所述常开动触点和所述常闭动触点所在平面与所述衔铁的极面共面设置;或,所述常开动触点和所述常闭动触点所在平面高于所述衔铁的极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动簧本体朝向所述焊片结构的一侧还设有凹部,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动簧本体的连接处的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动簧本体共面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焊接部包括:
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以及
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折弯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焊接结构和所述第二焊接结构设于所述延伸段;
其中,所述折弯段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部分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延伸段中设有所述第一焊接结构和所述第二焊接结构的部分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部包括:
第一连接段,一端连接于所述动簧本体;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宽度大于所述折弯段的宽度;以及
第二连接段,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折弯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垂直。
上述发明中的一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继电器,动簧片与底座部分之间通过第一焊接结构和第二焊接结构相连接,至少两个焊接结构能够更好地保证动簧片与底座部分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焊片结构不易于从底座部分上脱开,提升了继电器的机械寿命。同时,动簧片与底座部分通过第一焊接结构和第二焊接结构连接,能够更好地保证导电性和散热性,进而降低焊点位置的温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的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的是图1去除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3示出的是图1去除外壳的侧视示意图。
图4示出的是图2去除第二塑料体的示意图。
图5示出的是图3去除第二塑料体的示意图。
图6示出的是底座部分的示意图。
图7示出的是线圈和铁芯的示意图。
图8示出的是静簧单元和线圈端子的示意图。
图9至图11示出的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动部分的三个不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12至14示出的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动簧片的三个不同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5示出的是图13中X1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示出的是图14中X2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7示出的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继电器去除外壳的侧视示意图。
图18示出的是图17中动簧片的侧视示意图。
图19示出的是图18中X3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0和图21示出的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继电器的可动部分的两个不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22示出的是图20中动簧片的示意图。
图23示出的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继电器的动簧片的示意图。
图24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焊片结构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反力大小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外壳
2、可动部分
21、衔铁
22、动簧片
221、动簧本体
2211、常开动触点
2212、常闭动触点
2213、凹部
222、焊片结构
223、连接部
2231、第一连接段
2232、第二连接段
224、焊接部
225、本体部
2251、折弯段
2252、延伸段
226、加宽部
2261、第一加宽段
2262、第二加宽段
227、折线
228、第一焊接结构
229、第二焊接结构
23、第一塑料体
24、永磁铁
25、第一定位部
3、底座部分
31、线圈
32、铁芯
33、静簧单元
331、常开静簧片
3311、常开静簧引出脚
3312、常开静触点
332、常闭静簧片
3321、常闭静簧引出脚
3322、常闭静触点
333、公共端簧片
3331、公共端引出脚
3332、焊台
34、线圈端子
341、引出脚
35、第二塑料体
351、定位槽
36、第二定位部
D1、长度方向
D2、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图1示出的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示出的是图1去除外壳1的立体示意图。图3示出的是图1去除外壳1的侧视示意图。图4示出的是图2去除第二塑料体35的示意图。图5示出的是图3去除第二塑料体35的示意图。图6示出的是底座部分3的示意图。图7示出的是线圈和铁芯32的示意图。图8示出的是静簧单元33和线圈端子34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外壳1、可动部分2和底座部分3。可动部分2设置于底座部分3的上方,且可动部分2相对于底座部分3可摆动。外壳1罩设于可动部分2和底座部分3。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
底座部分3包括线圈31、铁芯32、静簧单元33、线圈端子34和第二塑料体35。第二塑料体35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将线圈31、铁芯32、静簧单元33、线圈端子34组装成一整体件。
线圈31可以包括线圈架和漆包线,漆包线绕设于线圈架的外周。静簧单元33包括两个常开静簧片331、两个常闭静簧片332和两个公共端簧片333。
常开静簧片331的第一端设有露出第二塑料体35侧面的常开静簧引出脚3311,常闭静簧片332的第一端设有露出第二塑料体35侧面的常闭静簧引出脚3321,公共端簧片333的第一端设有露出第二塑料体35侧面的公共端引出脚3331。
常开静簧片331的第二端设有露出第二塑料体35顶面的常开静触点3312,常闭静簧片332的第二端设有露出第二塑料体35顶面的常闭静触点3322,公共端簧片333的第二端设有露出第二塑料体35顶面的焊台3332。
在底座部分3中,线圈端子34的引出脚341设置于第二塑料体35的一端,常闭静簧引出脚3321、公共端引出脚3331和常开静簧引出脚3311则顺次由第二塑料体35的一端向第二塑料体35的另一端方向布置,常开静簧引出脚3311则设置于第二塑料体35的另一端。
如图2所示,第二塑料体35的侧面开设有定位槽351,定位槽351的位置与焊台3332的位置对应,用于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容纳镶件,以使镶件定位焊台3332,保证继电器参数的一致性。
具体来说,当将线圈31、铁芯32、静簧单元33、线圈端子34和第二塑料体35通过注塑成型方式组装成一整体件的过程中,镶件设置在注塑模具内,并设置在第二塑料体35的定位槽351内,以实现定位焊台3332的作用。
作为一示例,定位槽351的形状可以为梯形,且呈“上小下大”。一方面,定位槽351呈梯形便于脱模;另一方面,由于定位槽351的下部尺寸较大,有利于加强镶件的强度。
如图9至图11所示,图9至图11示出的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动部分2的三个不同视角下的示意图。可动部分2包括两个动簧片22、衔铁21、永磁铁24和第一塑料体23,第一塑料体23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将两个动簧片22、衔铁21和永磁铁24组装成一整体件。永磁铁24可以设置于衔铁21朝向底座部分3的一侧。两个动簧片22分别设置于衔铁21的宽度方向D2的两个相对的侧边。以衔铁21为中心,两个动簧片22可以是对称设置的。
如图6和图11所示,可动部分2还包括第一定位部25,底座部分3还包括第二定位部36,第一定位部25与第二定位部36定位配合。第一定位部25和第二定位部36相当于形成摆动支点,使得可动部分2以该支点相对于底座部分3可摆动。
作为一示例,可动部分2包括两个第一定位部25,底座部分3包括两个第二定位部36。两个第一定位部25沿着可动部分2的宽度方向D2间隔设置,且位于可动部分2的长度方向D1的中间位置。两个第二定位部36沿着底座部分3的宽度方向D2间隔设置,且位于底座部分3的长度方向D1的中间位置。
作为一示例,第一定位部25可以为定位槽,定位槽设置于可动部分2朝向底座部分3的一侧。第二定位部36可以为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凸设于底座部分3朝向可动部分2的表面,且定位凸起能够伸入定位槽内,实现定位。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部25也可以为定位凸起,而第二定位部36为定位槽。
如图12至图14所示,图12至14示出的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动簧片22的三个不同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动簧片22包括动簧本体221和焊片结构222,焊片结构222连接于动簧本体221。焊片结构222与底座部分3的焊台3332相焊接,使得可动部分2形成跷跷板结构。
作为一示例,动簧本体221呈长条带状结构,焊片结构222连接于动簧本体221的长度方向D1的中间位置。
动簧本体221的长度方向D1的两端分别设有常开动触点2211和常闭动触点2212,常开动触点2211与底座部分3的常开静触点3312对应,常闭动触点2212与底座部分3的常闭静触点3322对应。
请继续参阅图12至图14,焊片结构222包括连接部223和焊接部224,焊接部224通过连接部223连接于动簧本体221。焊接部224包括与底座部分3相焊接的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位于连接部223沿衔铁21的长度方向D1的同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动簧片22与底座部分3之间通过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相连接,至少两个焊接结构能够更好地保证动簧片22与底座部分3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焊片结构222不易于从底座部分3上脱开,提升了继电器的机械寿命。同时,动簧片22与底座部分3通过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连接,能够更好地保证导电性和散热性,进而降低焊点位置的温升。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与公共端簧片333的焊台3332相焊接,例如采用激光焊接,但不以此为限。
作为一示例,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之间的连线大致平行于衔铁21的长度方向D1。换言之,当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与底座部分3的焊台3332焊接后,形成的两个焊点是沿衔铁21的长度方向D1呈线性排列。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焊接结构228和/或第二焊接结构229可以为槽结构。
作为一示例,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均为槽结构,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均设置于焊接部224背向动簧本体221的一侧。
槽结构的槽壁可以为弧形,以加大激光照射后焊片结构222与焊台3332结合的轮廓线长度,进而提高焊点的结合力,提升继电器的机械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焊接结构228与第二焊接结构229的具体结构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举例来说,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其中之一可以为槽结构,另一个可以为能够实现焊接的其他结构。当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均为槽结构时,两个槽结构的尺寸可以相同或不相同。
如图12和图15所示,图15示出的是图13中X1处的局部放大图。焊接部224与动簧本体221不共面。
作为一示例,连接部223与动簧本体221共面设置。连接部223与焊接部224的连接处设有折线227,折线227的延伸方向与衔铁21的长度方向D1垂直,焊接部224通过折线227相对于连接部223弯折设置。这样在可动部分2相对于底座部分3摆动的过程中,焊片结构222中的形变位置是围绕在该折线227附近,进而减少形变应力传递至焊点。
如图15所示,焊接部224设有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的部分相对于动簧本体221朝着远离底座部分3的方向弯折。也就是说,焊接部224通过折线227相对于动簧本体221和连接部223向上弯折。
结合图3和图15所示,焊接部224与动簧本体221之间形成一夹角β。当焊接部224的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水平地焊接在焊台3332上时,动簧本体221呈现左低右高。因此,当焊接部224设有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的部分相对于动簧本体221朝着远离底座部分3的方向弯折时,靠近线圈端子34侧的衔铁21与铁芯32的极面接触,为常闭端;远离线圈端子34侧的衔铁21与铁芯32的极面分离,为常开端。
可以理解的是,焊接部224与动簧本体221之间的夹角β的大小可以根据继电器的线圈吸力大小进行调整,进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制造合格率,提升产品的参数稳定性和余量。
沿着衔铁21的长度方向D1,折线227相对于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位于连接部223的另一侧。换言之,沿着衔铁21的长度方向D1,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位于连接部223的一侧,折线227位于连接部223的另一侧。
请继续参阅图14,动簧本体221的常开动触点2211和常闭动触点2212之间的连线S通过折线227的中点。通过这样的设计,当可动部分2相对于底座部分3摆动,且动簧片22的动触点与静簧单元33的静触点接触时,动簧片22产生形变的反力是与折线227大致共线,进而减小动簧片22的侧向扭力,提高可动部分2摆动动作的稳定性,提升机械寿命的同时,又提升了产品参数的一致性与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连线S的两端分别起始于常开动触点2211的中心点和常闭动触点2212的中心点。举例来说,若常开动触点2211和常闭动触点2212均为一个触点,则连线S的两端分别起始于各触点的中心点。若常开动触点2211和常闭动触点2212均包括两个并排布置的触点,则连线S的一端起始于常开动触点2211的两个触点的中心点,连线S的另一端起始于常闭动触点2212的两个触点的中心点。
如图9所示,动簧本体221的常开动触点2211和常闭动触点2212所在平面高于衔铁21的极面,但是该高度差通常控制在不超过触点的超行程数值。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动簧本体221的常开动触点2211和常闭动触点2212所在平面与衔铁21的极面共面设置,这样使得衔铁21与底座部分3的铁芯32接触时所产生的应力与动静触点接触时所产生的应力基本同时达到稳定状态,进而减小动簧片22的侧向扭力,进一步提高可动部分2摆动动作的稳定性。
如图16所示,图16示出的是图14中X2处的局部放大图。动簧本体221朝向焊片结构222的一侧还设有凹部2213,凹部2213设置于连接部223与动簧本体221的连接处的边缘。
作为一示例,沿着衔铁21的长度方向D1,连接部223的两个相对的侧边均设有凹部2213。这样,在不增加继电器的整体宽度的前提下能够增加连接部223的长度。
进一步地,凹部2213的拐角处均设有倒角,通过倒角过渡,可减小应力集中。作为一示例,倒角可以为圆弧形状,但不以此为限。
继续参阅图16,沿着衔铁21的长度方向D1,第一焊接结构228相对于第二焊接结构229更靠近连接部223。焊接部224包括本体部225和加宽部226,本体部225通过连接部223连接于动簧本体221,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设于本体部225上。本体部225与连接部223的连接处设有折线227。加宽部226连接于本体部225,且沿衔铁21的宽度方向D2,加宽部226与第一焊接结构228和/或第二焊接结构229的位置对应。
通过设置加宽部226,以提升焊点位置的刚性,避免可动部分2摆动时将应力传递至第一焊接结构228。
进一步地,本体部225朝向动簧本体221的一侧设有加宽部226,加宽部226与第一焊接结构228和/或第二焊接结构229的位置对应。
作为一示例,加宽部226包括第一加宽段2261和第二加宽段2262,第一加宽段2261与第一焊接结构228的位置对应,第二加宽段2262与第二焊接结构229的位置对应。沿着衔铁21的宽度方向D2,第一加宽段2261的尺寸小于第二加宽段2262的尺寸。
第一加宽段2261在衔铁21的长度方向D1上完全覆盖第一焊接结构228所在位置,第二加宽段2262在衔铁21的长度方向D1上完全覆盖第二焊接结构229所在位置。
沿着衔铁21的长度方向D1,第一加宽段2261的起点相对于第一焊接结构228更靠近连接部223。第二加宽段2262的起点位于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之间。
通过在焊接部224中与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对应的位置设置不同宽度的第一加宽段2261和第二加宽段2262,以保证产品的吸力、反力稳定匹配,使得当第一焊接结构228所形成的焊点在工作中脱开后,第二焊接结构229所形成的焊点在工作时的吸力、反力匹配基本保持不变,确保继电器的动作电压、释放电压的稳定性,避免在一个焊点失效后导致继电器永久性失效,在提升产品使用寿命的同时,又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
具体来说,如图14和图24所示,图24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焊片结构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反力大小的示意图。焊片结构222产生的反力F=a(W*E*D*T3)/L3
其中,a为常数,D代表焊片结构222的位移量(mm),位移量D与产品的结构相关,且受制于衔铁21围绕支点转动的行程。E代表焊片结构222的材料弹性系数(Gpa),且E为常数。T代表焊片结构222的厚度(mm),材料弹性系数E与焊片结构厚度T均与材料相关。W代表焊片结构222中焊点所在位置沿宽度方向D2的宽度(mm)(即焊片结构222中第一焊接结构228/第二焊接结构229所在位置的宽度)。L代表沿长度方向D1焊点到折线227的长度。
由此可以看出,在继电器产品结构定型以及焊片结构222的材料选定后,继电器使用过程中F的大小主要与W/L3的比值相关。那么为了保证F的大小在第一焊接结构228脱开前与脱开后保持稳定,需要确保W/L3的比值稳定。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设焊片结构222中第一焊接结构228所在位置的宽度为W1,第二焊接结构229所在位置的宽度为W2。第一焊接结构228到折线227的长度为L1,第二焊接结构229到折线227的长度为L2。通过尺寸优化,确保(W1/L13)≈(W2/L23),即可保证第一焊接结构228工作时以及第一焊接结构228脱开且第二焊接结构229工作时,反力F的稳定性,进而保证继电器的吸力反力匹配基本维持不变,保证继电器动作电压、释放电压的稳定。
此外,焊片结构222发生形变时的最大应力σ=b*L/W*T2。其中,b为常数。
请继续参阅图16,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设于焊接部224背向动簧本体221的一侧,加宽部226设于焊接部224朝向动簧本体221的一侧。
连接部223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段2231和第二连接段2232。第一连接段2231的一端连接于动簧本体221,第二连接段223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段2231的另一端,第二连接段2232的另一端与本体部225连接。
第一连接段2231与动簧本体221之间的连接处、第一连接段2231与第二连接段2232之间的连接处均设有圆弧/圆角过渡,以减小应力集中。
第一连接段2231沿垂直于衔铁21的长度方向D1延伸,第二连接段2232沿平行于衔铁21的长度方向D1延伸,且第二连接段2232自第一连接段2231向动簧本体221的其中一个动触点延伸。
本体部225呈J型,且包括折弯段2251和延伸段2252。折弯段225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段2232的另一端,延伸段2252连接于折弯段2251的另一端。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设于延伸段2252。折弯段2251为180度转折,以使延伸段2252自折弯段2251向动簧本体221的另一个动触点延伸。折弯段2251与第二连接段2232的连接处设有折线227。
结合图14和图16所示,折弯段2251与连接部223连接的部分的宽度t1小于等于延伸段2252中设有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的部分的宽度t2,即t1≤t2。同时,第一连接段2231的宽度t3大于折弯段2251的宽度t1,且大于延伸段2252中设有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的部分的宽度t2,即t3>t1,且t3>t2。通过这样的设计,有效增加了衔铁部件的刚性,在衔铁摆动的时候,动簧片22的变形形成在折弯段2251,便于提高产品参数的稳定性。
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设于延伸段2252背向动簧本体221的一侧,第一加宽段2261和第二加宽段2262设于延伸段2252朝向动簧本体221的一侧。
作为一示例,焊片结构222中折线227所在位置的宽度小于等于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所在位置的宽度。
如图17至图19所示,图17示出的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继电器去除外壳1的侧视示意图。图18示出的是图17中动簧片22的侧视示意图。图19示出的是图18中X3处的局部放大图。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
焊接部224设有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的部分相对于动簧本体221朝着靠近底座部分3的方向弯折。也就是说,焊接部224通过折线227相对于动簧本体221和连接部223向下弯折。
结合图17和图18,焊接部224与动簧本体221之间形成一夹角β。当焊接部224的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水平地焊接在焊台3332上时,动簧本体221呈现左高右低。因此,当焊接部224设有第一焊接结构228和第二焊接结构229的部分相对于动簧本体221朝着靠近底座部分3的方向弯折时,靠近线圈端子34侧的衔铁21与铁芯32的极面接触,为常开端;远离线圈端子34侧的衔铁21与铁芯32的极面分离,为常闭端。
由此可见,通过折线227的设置,可以根据需要将焊接部224向上翻折或向下翻折,进而方便继电器的常开端、常闭端根据使用要求进行适应性调整。
如图20至图22所示,图20和图21示出的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继电器的可动部分2的两个不同视角下的示意图。图22示出的是图20中动簧片22的示意图。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
焊片结构222中并不设置折线227,而是焊接部224、连接部223与动簧本体221共面设置。
如图23所示,图23示出的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继电器的动簧片22的示意图。第四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
当产品的参数变化不敏感或参数余量较大时,加宽部226仅与第一焊接结构228对应设置,而第二焊接结构229不对应设置加宽部226。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在发明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发明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包括底座部分和相对于所述底座部分可摆动的可动部分,所述可动部分包括动簧片、衔铁和第一塑料体,所述动簧片和所述衔铁通过所述第一塑料体组装成一整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包括:
动簧本体;
焊片结构,包括连接部和焊接部,所述焊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动簧本体;所述焊接部包括与所述底座部分相焊接的第一焊接结构和第二焊接结构,所述第一焊接结构和所述第二焊接结构位于所述连接部沿所述衔铁的长度方向的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动簧本体不共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动簧本体共面设置;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焊接部的连接处设有折线,所述焊接部通过所述折线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弯折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设有所述第一焊接结构和所述第二焊接结构的部分相对于所述动簧本体朝着远离所述底座部分的方向弯折;或,
所述焊接部设有所述第一焊接结构和所述第二焊接结构的部分相对于所述动簧本体朝着靠近所述底座部分的方向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衔铁的长度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衔铁的长度方向,所述折线相对于所述第一焊接结构和所述第二焊接结构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本体沿所述衔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常开动触点和常闭动触点,所述常开动触点与所述常闭动触点之间的连线通过所述折线的中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包括:
本体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动簧本体,所述第一焊接结构和所述第二焊接结构设于所述本体部上;以及
加宽部,连接于所述本体部,且沿所述衔铁的宽度方向,所述加宽部与所述第一焊接结构和/或所述第二焊接结构的位置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衔铁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焊接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二焊接结构更靠近所述连接部;
所述加宽部包括第一加宽段和第二加宽段,所述第一加宽段与所述第一焊接结构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加宽段与所述第二焊接结构的位置对应;
沿着所述衔铁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加宽段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加宽段的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衔铁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焊接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二焊接结构更靠近所述连接部;
所述加宽部包括第一加宽段和第二加宽段,所述第一加宽段与所述第一焊接结构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加宽段与所述第二焊接结构的位置对应;
所述第一加宽段在所述衔铁的长度方向上完全覆盖所述第一焊接结构所在位置,所述第二加宽段在所述衔铁的长度方向上完全覆盖所述第二焊接结构所在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衔铁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加宽段的起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焊接结构更靠近所述连接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结构和所述第二焊接结构设于所述焊接部背向所述动簧本体的一侧,所述加宽部设于所述焊接部朝向所述动簧本体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本体沿所述衔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常开动触点和常闭动触点,所述常开动触点和所述常闭动触点所在平面与所述衔铁的极面共面设置;或,所述常开动触点和所述常闭动触点所在平面高于所述衔铁的极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本体朝向所述焊片结构的一侧还设有凹部,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动簧本体的连接处的边缘。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动簧本体共面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包括:
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以及
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折弯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焊接结构和所述第二焊接结构设于所述延伸段;
其中,所述折弯段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部分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延伸段中设有所述第一焊接结构和所述第二焊接结构的部分的宽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
第一连接段,一端连接于所述动簧本体;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宽度大于所述折弯段的宽度,且大于所述延伸段中设有所述第一焊接结构和所述第二焊接结构的部分的宽度;以及
第二连接段,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折弯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垂直。
CN202211210067.9A 2022-09-30 2022-09-30 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 Pending CN1155477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0067.9A CN115547751A (zh) 2022-09-30 2022-09-30 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
PCT/CN2023/120489 WO2024067361A1 (zh) 2022-09-30 2023-09-21 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0067.9A CN115547751A (zh) 2022-09-30 2022-09-30 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47751A true CN115547751A (zh) 2022-12-30

Family

ID=84731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10067.9A Pending CN115547751A (zh) 2022-09-30 2022-09-30 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47751A (zh)
WO (1) WO202406736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7361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厦门宏发信号电子有限公司 继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5978A (en) * 1987-05-29 1991-05-14 Nec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3387108B2 (ja) * 1991-10-22 2003-03-1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における可動接触片と端子部材のレーザ溶接方法
JP4888211B2 (ja) * 2007-04-25 2012-02-2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CN112863945A (zh) * 2020-12-30 2021-05-28 厦门宏发信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爬电距离的超小型继电器
CN115547751A (zh) * 2022-09-30 2022-12-30 厦门宏发信号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7361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厦门宏发信号电子有限公司 继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67361A1 (zh) 2024-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74896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5004244B2 (ja) 電磁継電器
EP2590194B1 (en) Contact Switch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KR100500535B1 (ko) 전자식 계전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장치
JP2007018942A (ja) 電磁リレー
CN115547751A (zh) 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
US4688010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5095294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KR20010022285A (ko) 계전기 제조 방법
CN218769301U (zh) 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
US20070194866A1 (en) Relay with Reduced Leakage Current
EP0382525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EP0051255B1 (en) An electromagnetic device
KR101503316B1 (ko) 전자접촉기
CN219979464U (zh) 衔铁组件及包括该衔铁组件的继电器
CN216793562U (zh) 电磁继电器
CN219435766U (zh) 一种占用空间小的电磁继电器
CN216671511U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CN219457481U (zh) 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CN218568738U (zh) 接触式开关组件以及开关电器
JP3251965B2 (ja) リレーの構造
JP3219416B2 (ja) 電磁継電器
CN115910692A (zh) 电磁继电器
CN117174534A (zh) 引出结构及磁保持继电器
CN117253747A (zh) 线圈引脚组件、线圈组件及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