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79464U - 衔铁组件及包括该衔铁组件的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衔铁组件及包括该衔铁组件的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79464U
CN219979464U CN202320591360.8U CN202320591360U CN219979464U CN 219979464 U CN219979464 U CN 219979464U CN 202320591360 U CN202320591360 U CN 202320591360U CN 219979464 U CN219979464 U CN 219979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ing
armature assembly
armature
movabl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9136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豪
杜欣洋
侯杰
韦鹏升
万雨生
光盛强
韦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u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u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u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u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9136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794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79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794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衔铁组件及包括该衔铁组件的继电器。该衔铁组件包括第一绝缘架、动簧片和衔铁,动簧片和衔铁通过第一绝缘架组装成一整体件;动簧片包括动簧本体和焊片结构;焊片结构包括连接部和焊接部,焊接部通过连接部连接于动簧本体,焊接部的第一侧设有至少一第一焊槽,焊接部的第二侧设有至少一第二焊槽,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第一焊槽和第二焊槽相错位布置且均用于与公共端子相焊接。如此,至少两个焊槽能更好地保证动簧片与底座组件的公共端子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焊片结构不易于从公共端子脱开,更加重要地,在焊接过程中,能够避免第一焊槽和第二焊槽因距离较近而出现融为一体的问题,提升了该继电器的机械寿命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衔铁组件及包括该衔铁组件的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衔铁组件及包括该衔铁组件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现有技术的继电器通常由衔铁组件、底座组件和外壳所组成。其中,衔铁组件包括衔铁、动簧片、动触点和第一绝缘架,底座组件包括线圈、铁芯、公共端子、静簧片、静触点和第二绝缘架;衔铁组件在大致中心位置与底座组件在上下方向支撑定位,并通过将动簧片与底座组件上的公共端子焊接固定形成整体,再装上外壳后则形成继电器。当给线圈通电或者断电时,衔铁组件通过与底座组件的支撑部位形成转动支点,使衔铁在摆动过程中,带动动簧片来回摆动以与静簧片配合,使簧片部分的电路产生接通或者断开。
动簧片和公共端子之间具有焊接点,在焊接点和衔铁组件的转动支点之间的动簧部分将产生形变,产生反力,该反力与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吸力形成配合,使继电器的动作电压、释放电压符合要求且参数稳定。在上述应用领域中,继电器通常需要频繁切换工作,某些工作场景下要求产品需要可靠工作一亿以上寿命,因此要求作为动作部件的衔铁组件要具备很好的耐疲劳性能,以及可靠的参数稳定性,以便满足超高使用寿命要求与一致性要求。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动簧片和公共端子的焊接点容易产生应力疲劳而发生脱开失效的风险,导致继电器永久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衔铁组件及包括该衔铁组件的继电器,旨在解决衔铁组件的动簧片和底座组件的公共端子之间的焊接点容易产生应力疲劳而发生脱开失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衔铁组件,包括第一绝缘架、动簧片和衔铁,所述动簧片和所述衔铁通过所述第一绝缘架组装成一整体件;所述动簧片包括:动簧本体;焊片结构,包括连接部和焊接部,所述焊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动簧本体;所述焊接部的第一侧设有至少一第一焊槽,所述焊接部的第二侧设有至少一第二焊槽,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所述第一焊槽和所述第二焊槽相错位布置且均用于与公共端子相焊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衔铁组件,至少两个焊槽能够更好地保证动簧片与底座组件的公共端子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焊片结构不易于从公共端子上脱开,并且,即使其一焊槽失效,另一焊槽仍然可以能够保证该继电器工作,提升了该继电器的机械寿命和可靠性;更加重要地,第一焊槽和第二焊槽位于焊接部的不同侧,如此,焊接空间大,方便焊接,能够更好地保证导电性和散热性,进而降低焊点位置的温升,在焊接过程中能够避免第一焊槽和第二焊槽因距离较近而出现融为一体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焊接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以构成L型臂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所述焊接部以构成T型臂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焊槽和/或者所述第二焊槽的槽壁呈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焊槽和所述第二焊槽位于所述焊接部的相对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簧本体朝向所述焊片结构的一侧设有槽口,所述槽口位于所述连接部与动簧本体的连接处的边缘,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所述槽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槽口的槽壁呈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簧本体在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动触点,所述焊片结构位于所述动簧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绝缘架注塑成型于所述动簧片和所述衔铁。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如上所述的衔铁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未示出外壳)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未示出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衔铁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动簧片的俯视结构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衔铁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衔铁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外壳,2-衔铁组件,21-衔铁,22-动簧片,221-动簧本体,222-焊片结构,2221-连接部,2222-焊接部,2223-第一焊槽,2224-第二焊槽,2225-槽口,23-动触点,24-第一绝缘架,3-底座组件,31-线圈端子,311-第一引脚,32-铁芯,33-公共端子,331-焊台,332-第二引脚,34-静簧片,341-常开静簧片,342-第三引脚,343-常闭静簧片,344-第四引脚,35-静触点,36-第二绝缘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衔铁组件及包括该衔铁组件的继电器,该继电器还包括外壳1和底座组件3,衔铁组件2可相对底座组件3摆动,外壳1用于容纳衔铁组件2和底座组件3。
如图2所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衔铁组件2包括衔铁21、动簧片22、动触点23和第一绝缘架24,第一绝缘架24注塑成型于衔铁21和动簧片22以将衔铁21和动簧片22集合成一体,动触点23设置于动簧片22;
如图2所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底座组件3包括线圈、线圈端子31、铁芯32、公共端子33、静簧片34、静触点35和第二绝缘架36,线圈端子31用于与线圈电连接,第二绝缘架36注塑成型于线圈、铁芯32、公共端子33和静簧片34以将线圈、线圈端子31、铁芯32、公共端子33和静簧片34集合成一体,第二绝缘架36包裹线圈,铁芯32的两端部伸出第二绝缘架36以与衔铁21电磁配合,静触点35设置于静簧片34。
如图2和图3所示,衔铁组件2在大致中心位置与底座组件3在上下方向支撑定位,并通过将动簧片22与公共端子33焊接固定形成整体。当给线圈通电或者断电时,衔铁组件2通过与底座组件3的支撑部位形成转动支点,使衔铁21在摆动过程中,带动动簧片22来回摆动,以使动簧片22上的动触点23和静簧片34上的静触点35配合,从而控制簧片部分的电路接通或者断开。
如图3至图6所示,进一步地,为了降低动簧片22和公共端子33的焊接点产生应力疲劳而发生脱开失效的风险,在本实施例中,动簧片22包括动簧本体221和焊片结构222,焊片结构222包括连接部2221和焊接部2222,焊接部2222通过连接部2221连接于动簧本体221;焊接部2222的第一侧设有一第一焊槽2223,焊接部2222的第二侧设有一第二焊槽2224,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第一焊槽2223和第二焊槽2224相错位布置且均用于与公共端子33相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焊槽2223的数量可以大于或者等于两个,第二焊槽2224的数量可以大于或者等于两个,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即可,在此不做限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至少两个焊槽能够更好地保证动簧片22与公共端子33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焊片结构222不易于从公共端子33上脱开,并且,即使其一焊槽失效,另一焊槽仍然可以能够保证该继电器工作,提升了该继电器的机械寿命和可靠性;更加重要地,第一焊槽2223和第二焊槽2224分别设置于焊接部2222的不同侧且相错位设置,如此,焊接空间大,方便焊接,能够更好地保证导电性和散热性,进而降低焊点位置的温升,在焊接过程中能够避免第一焊槽2223和第二焊槽2224因距离较近而出现融为一体的问题。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焊槽2223和第二焊槽2224的槽壁呈弧形,如此,以加大与焊台331焊接结合的轮廓线长度,进而提高焊点的结合力,并且,还能消减应力集中,进一步提升继电器的机械寿命和可靠性。
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焊接部2222和连接部2221的连接强度,也为了保证第一焊槽和第二焊槽具有足够的焊接空间,第一焊槽2223和第二焊槽2224位于焊接部2222的相对远离连接部2221的一端。
请参阅图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动簧本体221在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动触点23,焊片结构222位于动簧本体22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如此,静簧片34包括常开静簧片341和常闭静簧片343,常开静簧片341的静触点35与动簧本体221的一端上的动触点23相配合,常闭静簧片343的静触点35与动簧本体221的另一端上的动触点23相配合,以使继电器能够适应更多的使用需求。
如图4所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公共端子33设有焊台331,第一焊槽2223和第二焊槽2224与焊台331相焊接,焊接方式可以但不限于采用激光焊接或者超声波焊接等,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5和图6所示,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焊接部2222连接于连接部2221以构成L型臂状,如此,当公共端子33的焊台331的位置不便于改动时,可以通过改变连接部2221和动簧本体221的连接位置和改变焊接部2222的长度的方式,以匹配各种功率各种型号的继电器所需要的反力,提高产品的免调率,更为具体地,衔铁21组件包括两动簧片22,两动簧片22的焊片结构222呈中心对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焊槽2223与第二焊槽2224的尺寸可以相同或不相同。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动簧本体221朝向焊片结构222的一侧设有槽口2225,槽口2225位于连接部2221与动簧本体221的连接处的边缘,连接部22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槽口2225,如此,在不增加继电器的整体宽度的前提下能够增加连接部2221的长度,并且,较佳地,槽口2225的槽壁也呈弧形,以减小应力集中。
如图1至图3所示,更为具体地,线圈端子31用于与线圈电连接,线圈端子31具有伸出第二绝缘架36的第一引脚311,公共端子33具有伸出第二绝缘架36的第二引脚332,常开静簧片341连接有伸出第二绝缘架36的第三引脚342,常闭静簧片343连接有伸出第二绝缘架36的第四引脚344。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两动簧片22的焊片结构222呈镜像对称,以适应公共端子33的焊台331的不同设置方向,根据实际需求即可。
实施例三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连接部222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焊接部2222以构成T型臂状,如此,相对应地,公共端子33设有与两焊接部2222一一对应的两焊台331,通过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焊槽的数量得到增多,以进一步提高该继电器的机械寿命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衔铁组件及包括该衔铁组件的继电器,至少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至少两个焊槽能够更好地保证动簧片22与公共端子33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焊片结构222不易于从公共端子33上脱开;即使其一焊槽失效,另一焊槽仍然可以保证该继电器工作;
2)第一焊槽2223和第二焊槽2224位于焊接部2222的不同侧,如此,焊接空间大,方便焊接,能够更好地保证导电性和散热性,进而降低焊点位置的温升,在焊接过程中能够避免第一焊槽2223和第二焊槽2224因距离较近而出现融为一体的问题;
3)第一焊槽2223和第二焊槽2224能够均匀地分布于焊接部2222上,从而令焊片结构222的受力更加均匀,能够避免第一焊槽2223和第二焊槽2224因受力不均而出现提前脱开的问题;
4)当焊接部2222连接于连接部2221以构成L型臂状时,可以通过改变连接部2221和动簧本体221的连接位置和改变焊接部2222的长度的方式,以匹配各种功率各种型号的继电器所需要的反力,提高产品的免调率。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衔铁组件,包括第一绝缘架(24)、动簧片(22)和衔铁(21),所述动簧片(22)和所述衔铁(21)通过所述第一绝缘架(24)组装成一整体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簧片(22)包括:
动簧本体(221);
焊片结构(222),包括连接部(2221)和焊接部(2222),所述焊接部(2222)通过所述连接部(2221)连接于所述动簧本体(221);所述焊接部(2222)的第一侧设有至少一第一焊槽(2223),所述焊接部(2222)的第二侧设有至少一第二焊槽(2224),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所述第一焊槽(2223)和所述第二焊槽(2224)相错位布置且均用于与公共端子(33)相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2222)连接于所述连接部(2221)以构成L型臂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22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所述焊接部(2222)以构成T型臂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衔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槽(2223)和/或者第二焊槽(2224)的槽壁呈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衔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槽(2223)和所述第二焊槽(2224)位于所述焊接部(2222)的相对远离所述连接部(2221)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衔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本体(221)朝向所述焊片结构(222)的一侧设有槽口(2225),所述槽口(2225)位于所述连接部(2221)与动簧本体(221)的连接处的边缘,所述连接部(22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所述槽口(222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衔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2225)的槽壁呈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本体(221)在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动触点(23),所述焊片结构(222)位于所述动簧本体(22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架(24)注塑成型于所述动簧片(22)和所述衔铁(21)。
10.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衔铁组件。
CN202320591360.8U 2023-03-22 2023-03-22 衔铁组件及包括该衔铁组件的继电器 Active CN219979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91360.8U CN219979464U (zh) 2023-03-22 2023-03-22 衔铁组件及包括该衔铁组件的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91360.8U CN219979464U (zh) 2023-03-22 2023-03-22 衔铁组件及包括该衔铁组件的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79464U true CN219979464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91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91360.8U Active CN219979464U (zh) 2023-03-22 2023-03-22 衔铁组件及包括该衔铁组件的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794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08999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10182304U (zh) 直流继电器
CN219979464U (zh) 衔铁组件及包括该衔铁组件的继电器
US5095294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15451293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2257298U (zh) 一种多触点灭弧继电器
WO2024067361A1 (zh) 继电器
CN211743065U (zh) 银石墨触点安全单元
KR20200025808A (ko) 직류 릴레이
US20230090245A1 (en) High-voltage dc relay with auxiliary contact
CN216120105U (zh) 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8769301U (zh) 具有高动作可靠性的继电器
CN220106373U (zh) 一种转换型直流接触器
EP0306013A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with an operation indicating member
US5471024A (en) Electric switch having improved attachment of movable contact to contact carrier
CN218215025U (zh) 一种隔离开关
CN219979466U (zh) 一种继电器
CN220585153U (zh) 一种继电器
CN220085921U (zh) 真空继电器触头组件
CN214012848U (zh) 一种易装配型能抗短路电流直流接触器的触头组件
CN220233648U (zh) 电连接结构及继电器插座
CN219832519U (zh) 底座组件及包括该底座组件的继电器
CN211788882U (zh) 双金保护装置及具有其的插入型断路器
CN219534415U (zh) 动簧片结构及继电器
CN212990984U (zh) 一种双参控制型可调温度保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