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34592A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34592A
CN115534592A CN202210433792.6A CN202210433792A CN115534592A CN 115534592 A CN115534592 A CN 115534592A CN 202210433792 A CN202210433792 A CN 202210433792A CN 115534592 A CN115534592 A CN 115534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ulder
groove
tire
axial direction
tire 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337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桥本祐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534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345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4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continuous circumferential ribs, e.g. zig-za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2Tread patterns directional pattern, i.e. with main roll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72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with particular inclination ang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inusoidal or zigzag at the trea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60C2011/125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with closed sipe, i.e. not extending to a groov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发挥优越的噪声性能的轮胎。轮胎具有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的胎面部(2)。在外侧胎肩陆地部(11)设置有多个外侧胎肩横沟(50)。在内侧胎肩陆地部(15)设置有多个内侧胎肩横沟(55)。各外侧胎肩横沟(50)包括内侧沟部(50i)和外侧沟部(50o),由此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凸出地弯折。各内侧胎肩横沟(55)包括内侧沟部(55i)和外侧沟部(55o),由此向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凸出地弯折。外侧胎肩横沟(50)的弯折角度大于内侧胎肩横沟(55)的弯折角度。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胎肩陆地部设置有多条胎肩横沟的轮胎。上述轮胎通过上述胎肩横沟期待雪上性能的提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34960号公报
近年来,伴随着车辆的静音性的提高,轮胎也被要求噪声性能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主要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发挥优越的噪声性能的轮胎。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其具有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的胎面部,上述胎面部包括:在安装于车辆时成为车辆外侧的第1胎面端、在安装于车辆时成为车辆内侧的第2胎面端、在上述第1胎面端与上述第2胎面端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周向沟、以及被上述多个周向沟区分的多个陆地部,上述多个周向沟包括配置于最靠上述第1胎面端侧的外侧胎肩周向沟、和配置于最靠上述第2胎面端侧的内侧胎肩周向沟,上述多个陆地部包括配置于上述外侧胎肩周向沟的轮胎轴向外侧并且包含上述第1胎面端的外侧胎肩陆地部、和配置于上述内侧胎肩周向沟的轮胎轴向外侧并且包含上述第2胎面端的内侧胎肩陆地部,在上述外侧胎肩陆地部设置有从上述外侧胎肩周向沟延伸至超过上述第1胎面端的位置的多个外侧胎肩横沟,在上述内侧胎肩陆地部设置有从上述内侧胎肩周向沟延伸至超过上述第2胎面端的位置的多个内侧胎肩横沟,各上述外侧胎肩横沟在上述外侧胎肩周向沟与上述第1胎面端之间,包括相对于轮胎轴向向第1方向倾斜的内侧沟部、和配置于上述内侧沟部的轮胎轴向外侧并且相对于轮胎轴向向与上述第1方向反向的第2方向倾斜的外侧沟部,由此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凸出地弯折,各上述内侧胎肩横沟在上述内侧胎肩周向沟与上述第2胎面端之间,包括相对于轮胎轴向向上述第1方向倾斜的内侧沟部、和配置于上述内侧沟部的轮胎轴向外侧并且相对于轮胎轴向向上述第2方向倾斜的外侧沟部,由此向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凸出地弯折,上述外侧胎肩横沟的上述内侧沟部与上述外侧沟部之间的弯折角度,大于上述内侧胎肩横沟的上述内侧沟部与上述外侧沟部之间的弯折角度。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外侧胎肩横沟的上述弯折角度以及上述内侧胎肩横沟的上述弯折角度分别为135~170°。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外侧胎肩横沟的上述弯折角度与上述内侧胎肩横沟的上述弯折角度的角度差为8~18°。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多个内侧胎肩横沟的各轮胎轴向的内端相对于上述外侧胎肩横沟的轮胎轴向的内端在轮胎周向上错位。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外侧胎肩横沟包括上述内侧沟部与上述外侧沟部之间的弯折顶点,上述外侧胎肩横沟的上述弯折顶点位于比上述外侧胎肩陆地部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上述内侧胎肩横沟包括上述内侧沟部与上述外侧沟部之间的弯折顶点,上述内侧胎肩横沟的上述弯折顶点位于比上述内侧胎肩陆地部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多个陆地部包括隔着上述外侧胎肩周向沟而与上述外侧胎肩陆地部邻接的外侧中间陆地部,在上述外侧中间陆地部设置有从上述外侧胎肩周向沟延伸并且在上述外侧中间陆地部内中断的多个中断沟,上述多个中断沟的各轮胎轴向的外端与上述外侧胎肩横沟的轮胎轴向的内端相向。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多个陆地部包括隔着上述内侧胎肩周向沟而与上述内侧胎肩陆地部邻接的内侧中间陆地部,在上述内侧中间陆地部设置有沿轮胎轴向完全横穿上述内侧中间陆地部的多个横细沟,上述多个横细沟的各轮胎轴向的外端与上述内侧胎肩横沟的轮胎轴向的内端相向。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内侧胎肩陆地部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宽度为,上述外侧胎肩陆地部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80%~90%。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外侧胎肩横沟的上述外侧沟部的轮胎轴向的长度为,上述外侧胎肩陆地部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65%~75%。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内侧胎肩横沟的上述外侧沟部的轮胎轴向的长度为,上述内侧胎肩陆地部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60%~75%。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在上述内侧胎肩陆地部设置有从上述内侧胎肩周向沟延伸并且不到达上述第2胎面端而是中断的多个内侧胎肩中断沟,上述外侧胎肩陆地部包括被上述多个外侧胎肩横沟区分的多个外侧胎肩花纹块,在上述外侧胎肩花纹块设置有多个刀槽并且未设置沟。
本发明的轮胎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由此能够发挥优越的噪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是图1的外侧胎肩陆地部以及内侧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外侧胎肩陆地部以及外侧中间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1的内侧胎肩陆地部以及内侧中间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5是图1的胎冠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6是基准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2…胎面部;3…周向沟;4…外侧胎肩周向沟;7…内侧胎肩周向沟;10…陆地部;11…外侧胎肩陆地部;15…内侧胎肩陆地部;50…外侧胎肩横沟;50i…内侧沟部;50o…外侧沟部;55…内侧胎肩横沟;55i…内侧沟部;55o…外侧沟部;T1…第1胎面端;T2…第2胎面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例如作为以冬季的使用为前提的轿车用充气轮胎使用。但是,本发明的轮胎1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例如具有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的胎面部2。对于向车辆安装的朝向,例如利用文字、标记显示于胎侧部等(省略图示)。另外,胎面部2例如构成为非对称花纹(是指胎面花纹相对于轮胎赤道C并非线对称)。
胎面部2包括在安装于车辆时成为车辆外侧的第1胎面端T1、和在安装于车辆时成为车辆内侧的第2胎面端T2。第1胎面端T1以及第2胎面端T2分别相当于对正规状态的轮胎1加载正规负载的70%且以0°的外倾角接地于平面时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位置。
“正规状态”在规定了各种规格的充气轮胎的情况下是指在将轮胎组装于正规轮辋并且填充正规内压且无负荷的状态。在未规定各种规格的轮胎或非充气式轮胎的情况下,上述正规状态意味着与轮胎的使用目的对应的标准的使用状态且无负荷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各部的尺寸等是在上述正规状态下测定出的值。
“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为“Design Rim”,若为ETRTO则为“Measuring Rim”。
“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INFLATIONPRESSURE”。
“正规负载”在规定了各种规格的充气轮胎的情况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负载,若为JATMA则为“最大负荷能力”,若为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LOAD CAPACITY”。另外,在未规定各种规格的轮胎的情况下,“正规负载”是指在依据上述的规格使用轮胎时能够应用的最大的负载。
胎面部2包括在第1胎面端T1与第2胎面端T2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周向沟3、和被周向沟3区分的多个陆地部10。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构成为胎面部2包括被4条周向沟3区分的5个陆地部10的所谓5肋轮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是胎面部2由3条周向沟3与4个陆地部10构成的所谓4肋轮胎。
周向沟3包括外侧胎肩周向沟4以及内侧胎肩周向沟7。外侧胎肩周向沟4在多个周向沟3中设置于最靠第1胎面端T1侧。内侧胎肩周向沟7在多个周向沟3中设置于最靠第2胎面端T2侧。
本实施方式的周向沟3除了外侧胎肩周向沟4以及内侧胎肩周向沟7之外,还包括外侧胎冠周向沟5以及内侧胎冠周向沟6。外侧胎冠周向沟5设置于外侧胎肩周向沟4与轮胎赤道C之间。内侧胎冠周向沟6设置于内侧胎肩周向沟7与轮胎赤道C之间。
周向沟3能够采用沿轮胎周向呈直线状延伸、或呈锯齿状延伸等各种形态。本实施方式的具体形态在后文中说明。
从外侧胎肩周向沟4或者内侧胎肩周向沟7的沟中心线至轮胎赤道C的轮胎轴向的距离L1,例如为胎面宽度TW的20%~35%。从外侧胎冠周向沟5或者内侧胎冠周向沟6的沟中心线至轮胎赤道C的轮胎轴向的距离L2,例如为胎面宽度TW的3%~15%。其中,胎面宽度TW是指上述正规状态下的从第1胎面端T1至第2胎面端T2的轮胎轴向的距离。
周向沟3的沟宽W1优选至少为3mm以上。在优选的方式中,周向沟3的沟宽W1为胎面宽度TW的2.0%~6.0%。在本实施方式中,4条周向沟3中的内侧胎冠周向沟6具有最大的沟宽。
多个陆地部10包括外侧胎肩陆地部11以及内侧胎肩陆地部15。外侧胎肩陆地部11配置于外侧胎肩周向沟4的轮胎轴向外侧并且包括第1胎面端T1。内侧胎肩陆地部15配置于内侧胎肩周向沟7的轮胎轴向外侧并且包括第2胎面端T2。
本实施方式的多个陆地部10除了上述的外侧胎肩陆地部11以及内侧胎肩陆地部15之外,还包括外侧中间陆地部12、内侧中间陆地部14以及胎冠陆地部13。外侧中间陆地部12被区分在外侧胎肩周向沟4与外侧胎冠周向沟5之间。即,外侧中间陆地部12隔着外侧胎肩周向沟4而与外侧胎肩陆地部11邻接。内侧中间陆地部14被区分在内侧胎肩周向沟7与内侧胎冠周向沟6之间。即,内侧中间陆地部14隔着内侧胎肩周向沟7而与内侧胎肩陆地部15邻接。胎冠陆地部13被区分在外侧胎冠周向沟5与内侧胎冠周向沟6之间。
图2示出了外侧胎肩陆地部11以及内侧胎肩陆地部15的放大图。为了容易理解发明,在图2中,省略了外侧中间陆地部12、内侧中间陆地部14以及胎冠陆地部13,这是不言而喻的。
如图2所示,在外侧胎肩陆地部11设置有多个外侧胎肩横沟50。各外侧胎肩横沟50从外侧胎肩周向沟4延伸至超过第1胎面端的位置。此外,在本说明书的各图中,省略了比第1胎面端T1以及第2胎面端T2靠轮胎轴向外侧的区域。另外,在内侧胎肩陆地部15设置有多个内侧胎肩横沟55。各内侧胎肩横沟55从内侧胎肩周向沟7延伸至超过第2胎面端T2的位置。
各外侧胎肩横沟50在外侧胎肩周向沟4与第1胎面端T1之间,包括内侧沟部50i和配置于内侧沟部50i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外侧沟部50o。内侧沟部50i相对于轮胎轴向向第1方向(在本说明书的各图中,为右上。)倾斜。外侧沟部50o相对于轮胎轴向向与上述第1方向反向的第2方向(在本说明书的各图中,为右下。)倾斜。由此,各外侧胎肩横沟50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凸出地弯折。
各内侧胎肩横沟55在内侧胎肩周向沟7与第2胎面端T2之间,包括内侧沟部55i和配置于内侧沟部55i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外侧沟部55o。内侧沟部55i相对于轮胎轴向向上述第1方向倾斜。外侧沟部55o相对于轮胎轴向向上述第2方向倾斜。由此,各内侧胎肩横沟55向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凸出地弯折。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横沟向轮胎周向凸出地弯折”意味着通过横沟局部性地弯曲,由此至少横沟的沟中心线的弯曲的区域收敛在横沟的全长的10%以下的范围的形态。作为优选的形态,本实施方式的外侧胎肩横沟50以及内侧胎肩横沟55的沟中心线的弯曲的区域收敛在沟的全长的5%以下的范围。在更加优选的形态中,这些横沟的沟中心线的弯曲的区域的曲率半径形成为1.0mm以下。
在本发明中,外侧胎肩横沟50中的内侧沟部50i与外侧沟部50o之间的弯折角度θ1b,大于内侧胎肩横沟55中的内侧沟部55i与外侧沟部55o之间的弯折角度θ2b。本发明的轮胎1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由此能够发挥优越的噪声性能。作为其理由,能够推测出以下的机理。
在本发明中,外侧胎肩横沟50以及内侧胎肩横沟55弯折,由此能够抑制沟内的驻波的产生,进而能够抑制这些横沟所引起的气柱共鸣声的产生。另外,外侧胎肩横沟50与内侧胎肩横沟55以相反朝向凸出地弯折,因此能够不受轮胎的滚动朝向的影响,而期待上述的效果。
另外,外侧胎肩横沟50的弯折角度θ1b大于内侧胎肩横沟55的弯折角度θ2b,由此能够使这些横沟所产生的各种噪声的频带分散,从而噪声性能提高。尤其在本发明中,外侧胎肩横沟50的弯折角度θ1b相对大,因此能够抑制外侧胎肩横沟50所引起的外侧胎肩陆地部11的轮胎轴向的刚性降低,从而能够维持雪上的转弯性能。在本发明中,认为通过这样的机理,能够发挥优越的噪声性能。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更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各结构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具体形态。因此,不言而喻本发明即使不具备以下说明的结构,也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另外,即使在具备上述特征的本发明的轮胎中单独地应用以下说明的各结构的任一个,也能够期待与各结构对应的性能的提高。另外,在复合地应用以下说明的各结构的几个的情况下,也能够期待与各结构对应的复合性能的提高。
如图1所示,外侧胎肩周向沟4例如以恒定的沟宽呈直线状地延伸。另一方面,内侧胎冠周向沟6在轮胎周向上包括多个沟宽随着朝向上述轮胎周向的一侧(外侧胎肩横沟50所凸出的方向。)而逐渐减小的变宽部6a。另外,内侧胎肩周向沟7也在轮胎周向上包括多个沟宽随着朝向上述轮胎周向的一侧而逐渐减小的变宽部7a。外侧胎冠周向沟5在轮胎周向上包括多个沟宽随着朝向上述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内侧胎肩横沟55所凸出的方向。)而逐渐减小的变宽部5a。包括这些变宽部的周向沟3能够在内部将雪强有力地压固,从而有助于提高雪上转弯性能。另外,通过将变宽部5a的方向如上所述进行特定,由此在加速时以及减速时均发挥大的雪柱剪断力。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胎肩陆地部15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3,优选小于外侧胎肩陆地部11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2。具体而言,内侧胎肩陆地部15的上述宽度W2为外侧胎肩陆地部11的上述宽度W2的75%~95%,优选为80%~90%。由此,内侧胎肩陆地部15容易变得适当地变形,从而能够获得优越的雪上性能。
外侧胎肩横沟50的弯折角度θ1b以及内侧胎肩横沟55的弯折角度θ2b例如为135~170°。外侧胎肩横沟50的弯折角度θ1b更加优选为150~170°。内侧胎肩横沟55的弯折角度θ2b更加优选为140~160°。在进一步优选的方式中,上述弯折角度θ1b形成为上述弯折角度θ2b的101%~120%,在更加优选的方式中,形成为105%~115%。通过这样的角度配置,噪声性能与雪上转弯性能均衡地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弯折角度θ1b与上述弯折角度θ2b的角度差θ1b-θ2b优选为3°以上,更加优选为8°以上,优选为28°以下,更加优选为18°以下。由此,能够提高噪声性能,并且发挥充分的雪上转弯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胎肩横沟55的内侧沟部55i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2i,大于外侧胎肩横沟50的内侧沟部50i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1i。另外,内侧胎肩横沟55的外侧沟部55o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2o,小于外侧胎肩横沟50的外侧沟部55o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1o。这样的角度配置能够在宽范围的滑移角下发挥优越的雪上转弯性能。
外侧胎肩横沟50的内侧沟部50i的上述角度θ1i例如为5~15°。内侧胎肩横沟55的内侧沟部55i的上述角度θ2i例如为20~35°。另外,上述角度θ1i与上述角度θ2i之差例如为5~20°。这样,通过将上述角度θ1i与上述角度θ2i之差形成得比较大,由此能够增大从外侧胎肩周向沟4流入外侧胎肩横沟50内的空气的移动速度与从内侧胎肩周向沟7流入内侧胎肩横沟55内的空气的移动速度之差,从而能够使各横沟所产生的噪声有效地白噪声化。
外侧胎肩横沟50的外侧沟部50o的上述角度θ1o例如为5~10°。内侧胎肩横沟55的外侧沟部55o的上述角度θ2o例如为3~7°。另外,上述角度θ1o与上述角度θ2o之差例如为10°以下。由此,能够减小第1胎面端T1附近以及第2胎面端T2附近处的陆地部的刚性之差。因此,转向操纵时的手感变得线性,从而能够获得优越的雪上转弯性能。
在更加优选的形态中,上述角度θ1o与上述角度θ2o之差小于上述角度θ1i与上述角度θ2i之差。由此,能够均衡地获得上述的噪声性能的提高与上述的雪上转弯性能的提高。
外侧胎肩横沟50包括内侧沟部50i与外侧沟部50o之间的弯折顶点50t。外侧胎肩横沟50的上述弯折顶点50t位于比外侧胎肩陆地部11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11c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从上述中心位置11c至上述弯折顶点50t的轮胎轴向的距离L3,例如为外侧胎肩陆地部11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2的15%~25%。这样的外侧胎肩横沟50能够抑制外侧胎肩陆地部11的偏磨损,发挥优越的噪声性能。
从相同的观点来看,内侧胎肩横沟55包括内侧沟部55i与外侧沟部55o之间的弯折顶点55t。内侧胎肩横沟55的上述弯折顶点55t位于比内侧胎肩陆地部15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15c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从上述中心位置15c至上述弯折顶点55t的轮胎轴向的距离L4,例如为内侧胎肩陆地部15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3的15%~25%。
在进一步优选的方式中,上述距离L4优选小于上述距离L3。由此,各横沟产生的噪声更容易被白噪声化。
外侧胎肩横沟50的外侧沟部50o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5,例如为外侧胎肩陆地部11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2的60%~80%,优选为65%~75%。另外,内侧胎肩横沟55的外侧沟部55o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6,例如为内侧胎肩陆地部15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3的60%~75%,优选为65%~70%。
外侧胎肩横沟50的外侧沟部50o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5,优选大于内侧胎肩横沟55的外侧沟部55o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6。具体而言,外侧胎肩横沟50的外侧沟部50o的上述长度L5为内侧胎肩横沟55的外侧沟部55o的上述长度L6的105%~130%。由此,能够确保外侧胎肩陆地部11的第1胎面端T1附近的刚性,从而能够获得优越的雪上转弯性能。
多个内侧胎肩横沟55的各轮胎轴向的内端优选相对于外侧胎肩横沟50的轮胎轴向的内端在轮胎周向上错位。其中,该形态至少意味着内侧胎肩横沟55的沟中心线的内端与外侧胎肩横沟50的沟中心线的内端在轮胎周向上错位。内侧胎肩横沟55的上述内端与外侧胎肩横沟50的上述内端的轮胎周向的距离L7例如为3~15mm,优选为5~10mm。这样的各横沟的配置能够使来自周向沟侧的空气的输入分散,从而有助于提高噪声性能。
外侧胎肩横沟50的轮胎周向的1个节距长度P1例如为外侧胎肩陆地部11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2的65%~75%。内侧胎肩横沟55的轮胎周向的1个节距长度P2例如为内侧胎肩陆地部15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3的75%~90%。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这样的形态。
外侧胎肩横沟50的最大的沟宽以及内侧胎肩横沟55的最大的沟宽分别优选为3.0~8.0mm,更加优选为4.0~7.0mm。在进一步优选的方式中,多个外侧胎肩横沟50的最大的沟宽大于多个内侧胎肩横沟55的最大的沟宽。由此,外侧胎肩横沟50提供大的雪柱剪断力,从而雪上转弯性能提高。
外侧胎肩横沟50的最大的深度以及内侧胎肩横沟55的最大的深度分别优选为8.0~10.0mm,更加优选为8.0~9.0mm。这样的外侧胎肩横沟50以及内侧胎肩横沟55均衡地提高噪声性能与雪上转弯性能。
外侧胎肩陆地部11例如包括被多个外侧胎肩横沟50区分的多个外侧胎肩花纹块51。在外侧胎肩花纹块51未设置沟并且设置有多个刀槽。在本实施方式的外侧胎肩花纹块51例如设置有多个第1外侧胎肩刀槽53以及多个第2外侧胎肩刀槽54。
在本说明书中,“刀槽”是指具有小宽度的切槽要素,意味着相互相向且大致平行地延伸的2个内壁之间的宽度为1.5mm以下的要素。另外,“大致平行”意味着2个内壁之间的角度为10°以下的形态。刀槽的上述宽度优选为0.5~1.5mm,更加优选为0.4~1.0mm。实施方式的各刀槽构成为在俯视观察胎面时呈锯齿状延伸并且在刀槽的深度方向上也呈锯齿状地延伸的所谓3D刀槽。
刀槽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在其他的方式中,两侧的刀槽边缘的至少一方也可以由倒角部构成。另外,在刀槽的底部也可以连接有宽度超过1.5mm的烧瓶底。
第1外侧胎肩刀槽53例如从外侧胎肩周向沟4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并且在外侧胎肩花纹块51内中断。本实施方式的第1外侧胎肩刀槽53例如沿着外侧胎肩横沟50的内侧沟部50i延伸。这样的第1外侧胎肩刀槽53能够抑制外侧胎肩陆地部11的偏磨损,并且提高雪上性能。
第2外侧胎肩刀槽54例如设置于第1外侧胎肩刀槽53的轮胎轴向外侧,两端在外侧胎肩花纹块51内中断。本实施方式的第2外侧胎肩刀槽54例如沿着外侧胎肩横沟50的外侧沟部50o延伸。
在更加优选的方式中,在一个外侧胎肩花纹块51内,第2外侧胎肩刀槽54的条数优选少于第1外侧胎肩刀槽53的条数。这样的刀槽的配置能够抑制第1胎面端T1附近的偏磨损,并且即使在以大的滑移角进行的转弯时,也能够使转向操纵的手感变得线性。
在内侧胎肩陆地部15设置有多个内侧胎肩中断沟56。内侧胎肩中断沟56从内侧胎肩周向沟7延伸并且不到达第2胎面端T2而中断。这样的内侧胎肩中断沟56有助于均衡地提高噪声性能与雪上转弯性能。
多个内侧胎肩中断沟56分别在内侧胎肩周向沟7与第2胎面端T2之间,包括内侧沟部56i与配置于内侧沟部56i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外侧沟部56o。内侧沟部56i相对于轮胎轴向向上述第1方向倾斜。外侧沟部56o向上述第2方向倾斜。由此,内侧胎肩中断沟56向与内侧胎肩横沟55相同的朝向凸出地弯折。这样的内侧胎肩中断沟56能够抑制内侧胎肩陆地部15的偏磨损,并且发挥上述的效果。
内侧胎肩中断沟56的内侧沟部56i与外侧沟部56o之间的弯折角度,能够应用上述的内侧胎肩横沟55的弯折角度θ2b。另外,内侧胎肩中断沟56的内侧沟部56i的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能够应用上述的内侧胎肩横沟55的内侧沟部55i的上述角度θ2i。相同地,内侧胎肩中断沟56的外侧沟部56o的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能够应用上述的内侧胎肩横沟55的外侧沟部55o的上述角度θ2o。
内侧胎肩中断沟56的外侧沟部56o的轮胎轴向的长度优选小于内侧胎肩中断沟56的内侧沟部56i的轮胎轴向的长度。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内侧胎肩中断沟56与第2胎面端T2的距离,从而能够抑制第2胎面端T2附近的刚性降低,因此能够发挥优越的雪上转弯性能。
多个内侧胎肩中断沟56的最大的沟宽小于多个内侧胎肩横沟55的最大的沟宽。内侧胎肩中断沟56的最大的沟宽例如为3.0mm以下,更加优选为2.5mm以下。另外,多个内侧胎肩中断沟56的最大的深度小于多个内侧胎肩横沟55的最大的深度。内侧胎肩中断沟56的最大的深度例如为3.0~7.0mm,优选为4.0~6.0mm。
内侧胎肩中断沟56包括内侧沟部56i与外侧沟部56o之间的弯折顶点56t。内侧胎肩中断沟56的弯折顶点56t与内侧胎肩横沟55的弯折顶点55t的轮胎轴向的距离例如为10mm以下。由此,内侧胎肩中断沟56以及内侧胎肩横沟55能够协作而提高雪上转弯性能。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内侧胎肩中断沟56的弯折顶点56t也可以位于比内侧胎肩横沟55的弯折顶点55t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内侧胎肩陆地部15的偏磨损。
内侧胎肩陆地部15例如包括被多个内侧胎肩横沟55区分的多个内侧胎肩花纹块57。在本实施方式的内侧胎肩花纹块57例如设置有多个第1内侧胎肩刀槽58以及多个第2内侧胎肩刀槽59。
第1内侧胎肩刀槽58例如从内侧胎肩周向沟7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并且在内侧胎肩花纹块57内中断。本实施方式的第1内侧胎肩刀槽58例如沿着内侧胎肩横沟55的内侧沟部55i延伸。这样的第1内侧胎肩刀槽58均衡地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与雪上性能。
第2内侧胎肩刀槽59例如设置于第1内侧胎肩刀槽58的轮胎轴向外侧,两端在内侧胎肩花纹块57内中断。本实施方式的第2内侧胎肩刀槽59例如沿着内侧胎肩横沟55的外侧沟部55o延伸。这样的第2内侧胎肩刀槽59均衡地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与雪上性能。
图3示出了外侧胎肩陆地部11以及外侧中间陆地部12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外侧中间陆地部12包括被沿轮胎轴向横穿外侧中间陆地部12的多个外侧中间横沟20区分的多个外侧中间花纹块24。
外侧中间横沟20包括在第1胎面端T1侧沿轮胎轴向延伸的第1沟部21、和在第2胎面端T2侧沿轮胎轴向延伸的第2沟部22。另外,第2沟部22相对于第1沟部21向轮胎周向的一侧错位,由此外侧中间横沟20包括2个在第1沟部21的边缘与第2沟部22的边缘之间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纵向边缘25。这样的外侧中间横沟20的纵向边缘25在轮胎轴向上提供大的摩擦力,从而有助于提高雪上转弯性能。
外侧中间横沟20相对于轮胎轴向向上述第1方向倾斜。外侧中间横沟20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第1沟部21以及第2沟部22的角度。)例如为45°以下,优选为15~25°。这样的外侧中间横沟20有助于雪上转弯性能的提高。
2个纵向边缘25例如优选包含在利用与轮胎周向平行地延伸的假想面将外侧中间花纹块24在轮胎轴向上进行3等分时的中央部分。纵向边缘25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例如为10°以下,优选为5°以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形态,本实施方式的纵向边缘25相对于轮胎周向平行地配置。这样的纵向边缘25在雪上行驶时在轮胎轴向上提供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可靠地提高雪上转弯性能。
在外侧中间陆地部12优选设置有多个中断沟26。中断沟26从外侧胎肩周向沟4延伸并且在外侧中间陆地部12内中断。在优选的形态中,中断沟26在比外侧中间横沟20的纵向边缘25靠第1胎面端T1侧的位置中断。另外,中断沟26的轮胎轴向的长度小于外侧胎肩横沟50的内侧沟部50i的轮胎轴向的长度。这样的中断沟26能够不损害噪声性能,而提高雪上转弯性能。
中断沟26例如沟宽随着从外侧胎肩周向沟4朝向其中断端26a逐渐减小。另外,中断沟26例如相对于轮胎轴向向上述第1方向倾斜。中断沟26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例如为45°以下,优选为10~25°。
在进一步优选的形态中,多个中断沟26的各轮胎轴向的外端与外侧胎肩横沟50的轮胎轴向的内端相向。其中,该结构至少意味着针对中断沟26的在外侧胎肩周向沟4处的开口部,维持其宽度不变地与轮胎轴向平行地延长时的区域(以下,称为中断沟延长区域)与外侧胎肩横沟50的在外侧胎肩周向沟4处的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形态。在优选的形态中,上述中断沟延长区域的轮胎周向的宽度的50%以上的部分与外侧胎肩横沟50的上述开口部重叠。由此,外侧胎肩横沟50以及中断沟26协作而能够形成大的雪柱,从而雪上转弯性能进一步提高。
在外侧中间花纹块24设置有多个外侧中间刀槽30。外侧中间刀槽30例如向上述第1方向倾斜。外侧中间刀槽30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例如为15~25°。在刀槽呈波状延伸的情况下,上述角度在刀槽的振幅的中心线处进行测定。
外侧中间刀槽30中的至少1条从外侧胎肩周向沟4或者外侧胎冠周向沟5延伸并且在外侧中间花纹块24内具有中断端。这样的外侧中间刀槽30能够维持外侧中间花纹块24的刚性,并且提高雪上制动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外侧中间花纹块24在第1沟部21与中断沟26之间设置有凹处34。该凹处34通过使被在轮胎周向上纵长的椭圆形的边缘包围的区域凹陷而成。这样的凹处34有助于适当地缓和外侧中间花纹块24的刚性,从而抑制在外侧中间横沟20、中断沟26堵塞雪。
图4示出了内侧中间陆地部14以及内侧胎肩陆地部15的放大图。如图4所示,内侧中间陆地部14包括被多个内侧中间横沟35区分的多个内侧中间花纹块36。
内侧中间横沟35例如沿轮胎轴向完全横穿内侧中间陆地部14。内侧中间横沟35例如相对于轮胎轴向向上述第1方向倾斜。内侧中间横沟35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例如为15~25°。
在优选的形态中,多个内侧中间横沟35的各轮胎轴向的外端与内侧胎肩中断沟56的轮胎轴向的内端相向。其中,该结构至少意味着针对内侧中间横沟35的在内侧胎肩周向沟7处的开口部,维持其宽度不变地与轮胎轴向平行地延长时的区域(以下,称为内侧中间横沟延长区域)与内侧胎肩中断沟56的在内侧胎肩周向沟7处的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形态。在优选的形态中,内侧中间横沟延长区域的轮胎周向的宽度的50%以上的部分与外侧胎肩横沟50的上述开口部重叠。由此,内侧中间横沟35以及内侧胎肩中断沟56协作而能够形成大的雪柱,从而雪上转弯性能进一步提高。
从进一步提高上述的效果的观点来看,优选将内侧中间横沟35与其长度方向平行地向第2胎面端T2侧延长而得的区域,在俯视观察胎面时与内侧胎肩中断沟56的内侧沟部56i的开口面积的50%以上重叠。
在内侧中间陆地部14设置有多个横细沟38。横细沟38沿轮胎轴向完全横穿内侧中间陆地部14。横细沟38相对于轮胎轴向向上述第1方向倾斜。另外,横细沟38的沟宽以及深度小于内侧中间横沟35的沟宽以及深度。这样的横细沟38能够维持内侧中间陆地部14的刚性,并且增加边缘成分。
在优选的形态中,多个横细沟38的各轮胎轴向的外端与内侧胎肩横沟55的轮胎轴向的内端相向。其中,该结构至少意味着针对横细沟38的在内侧胎肩周向沟7处的开口部,维持其宽度不变地与轮胎轴向平行地延长时的区域(以下,称为横细沟延长区域)与内侧胎肩横沟55的在内侧胎肩周向沟7处的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形态。在优选的形态中,横细沟延长区域的轮胎周向的宽度的50%以上的部分与外侧胎肩横沟50的上述开口部重叠。由此,横细沟38在接地时容易打开,从而边缘所提供的摩擦力增大。因此,雪上性能提高。
从进一步发挥上述效果的观点来看,优选将内侧胎肩横沟55的内侧沟部55i与其长度方向平行地向轮胎赤道C侧延长而得的区域,在俯视观察胎面时与横细沟38的开口面积的50%以上重叠。
在内侧中间花纹块36设置有多个内侧中间刀槽40。内侧中间刀槽40例如包括沿轮胎轴向完全横穿内侧中间花纹块36的全开放刀槽41、以及从内侧胎冠周向沟6延伸并且在内侧中间花纹块36内中断的半开放刀槽42。这样的内侧中间刀槽40有助于均衡地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与雪上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内侧中间花纹块36在半开放刀槽42与内侧胎肩周向沟7之间设置有凹处48。该凹处48通过使被在轮胎周向上纵长的椭圆形的边缘包围的区域凹陷而成。这样的凹处48能够适当地缓和内侧中间花纹块36的刚性,从而抑制在其周边的沟堵塞雪。
图5示出了胎冠陆地部13的放大图。如图5所示,胎冠陆地部13包括被多个胎冠横沟60区分的多个胎冠花纹块61。
胎冠横沟60沿轮胎轴向完全横穿胎冠陆地部13。本实施方式的胎冠横沟60例如包括第1胎冠沟部60a以及第2胎冠沟部60b。第1胎冠沟部60a例如与外侧胎冠周向沟5连通,并相对于轮胎轴向向上述第1方向倾斜。第2胎冠沟部60b例如与内侧胎冠周向沟6连通,并相对于轮胎轴向向上述第2方向倾斜。这样的胎冠横沟60能够在内部将雪强有力地压固,从而进一步提高雪上性能。
第1胎冠沟部60a的第1胎面端T1侧的外端部,例如与将外侧中间横沟20的第2沟部22沿着其长度方向延长而得的区域重叠。第2胎冠沟部60b的第2胎面端T2侧的外端部,例如与将内侧中间横沟35的内侧胎冠周向沟6侧的端部与轮胎轴向平行地延长而得的区域重叠。
在胎冠花纹块61设置有第1胎冠中断沟62以及第2胎冠中断沟63。第1胎冠中断沟62例如从胎冠横沟60延伸并且在胎冠花纹块61内中断。第2胎冠中断沟63从内侧胎冠周向沟6延伸并且在胎冠花纹块61内中断。这样的第1胎冠中断沟62以及第2胎冠中断沟63,能够适当地缓和胎冠花纹块61的刚性,从而抑制在胎冠横沟60、内侧胎冠周向沟6堵塞雪。
在胎冠花纹块61设置有多个胎冠刀槽65。胎冠刀槽65例如向上述第2方向倾斜。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能够变更成各种方式而实施。
【实施例】
基于表1~2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1的基本胎面花纹的尺寸195/65R15的轮胎。作为比较例,试制了具有图1的基本胎面花纹,并且外侧胎肩横沟的弯折角度与内侧胎肩横沟的弯折角度相同的轮胎。另外,作为成为用于比较噪声性能的基准的轮胎(基准轮胎),如图6所示,试制了外侧胎肩横沟a以及内侧胎肩横沟b不弯折的轮胎。比较例的轮胎以及基准轮胎除了上述的结构之外,具有与图1所示的花纹实际相同的花纹。针对各测试轮胎,测试了噪声性能以及雪上转弯性能。各测试轮胎的共通规格、测试方法如下。
安装轮辋:15×6.0JJ
轮胎内压:前轮200kPa,后轮200kPa
测试车辆:排气量1500cc,前轮驱动车
轮胎安装位置:全部车轮
<噪声性能>
测定了利用上述测试车辆以70km/h的速度在干燥路面行驶时的车外噪声的最大的声压。结果用与上述基准轮胎的上述声压之间的差即声压减少量,以将比较例的上述声压减少量作为100的指数表示。该指数越大,表示上述噪声的最大的声压越小,发挥越优越的噪声性能。
<雪上转弯性能>
通过驾驶员的感官评价了利用上述测试车辆进行雪上行驶时的转弯性能。结果以将比较例作为100的评分表示,数值越大,表示雪上转弯性能越优越。
测试的结果示于表1~表2。
【表1】
Figure BDA0003612095370000171
【表2】
Figure BDA0003612095370000181
如表1~表2所示,能够确认实施例的轮胎发挥优越的噪声性能。另外,能够确认实施例的轮胎的雪上转弯性能也提高。

Claims (11)

1.一种轮胎,其具有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的胎面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面部包括:在安装于车辆时成为车辆外侧的第1胎面端、在安装于车辆时成为车辆内侧的第2胎面端、在所述第1胎面端与所述第2胎面端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周向沟、以及被所述多个周向沟区分的多个陆地部,
所述多个周向沟包括:配置于最靠所述第1胎面端侧的外侧胎肩周向沟、和配置于最靠所述第2胎面端侧的内侧胎肩周向沟,
所述多个陆地部包括:配置于所述外侧胎肩周向沟的轮胎轴向外侧并且包含所述第1胎面端的外侧胎肩陆地部、和配置于所述内侧胎肩周向沟的轮胎轴向外侧并且包含所述第2胎面端的内侧胎肩陆地部,
在所述外侧胎肩陆地部设置有从所述外侧胎肩周向沟延伸至超过所述第1胎面端的位置的多个外侧胎肩横沟,
在所述内侧胎肩陆地部设置有从所述内侧胎肩周向沟延伸至超过所述第2胎面端的位置的多个内侧胎肩横沟,
各所述外侧胎肩横沟在所述外侧胎肩周向沟与所述第1胎面端之间,包括相对于轮胎轴向向第1方向倾斜的内侧沟部、和配置于所述内侧沟部的轮胎轴向外侧并且相对于轮胎轴向向与所述第1方向反向的第2方向倾斜的外侧沟部,由此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凸出地弯折,
各所述内侧胎肩横沟在所述内侧胎肩周向沟与所述第2胎面端之间,包括相对于轮胎轴向向所述第1方向倾斜的内侧沟部、和配置于所述内侧沟部的轮胎轴向外侧并且相对于轮胎轴向向所述第2方向倾斜的外侧沟部,由此向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凸出地弯折,
所述外侧胎肩横沟的所述内侧沟部与所述外侧沟部之间的弯折角度,大于所述内侧胎肩横沟的所述内侧沟部与所述外侧沟部之间的弯折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胎肩横沟的所述弯折角度以及所述内侧胎肩横沟的所述弯折角度分别为135~17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胎肩横沟的所述弯折角度与所述内侧胎肩横沟的所述弯折角度的角度差为8~18°。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内侧胎肩横沟的各轮胎轴向的内端相对于所述外侧胎肩横沟的轮胎轴向的内端在轮胎周向上错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胎肩横沟包括所述内侧沟部与所述外侧沟部之间的弯折顶点,
所述外侧胎肩横沟的所述弯折顶点位于比所述外侧胎肩陆地部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
所述内侧胎肩横沟包括所述内侧沟部与所述外侧沟部之间的弯折顶点,
所述内侧胎肩横沟的所述弯折顶点位于比所述内侧胎肩陆地部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陆地部包括隔着所述外侧胎肩周向沟而与所述外侧胎肩陆地部邻接的外侧中间陆地部,
在所述外侧中间陆地部设置有从所述外侧胎肩周向沟延伸并且在所述外侧中间陆地部内中断的多个中断沟,
所述多个中断沟的各轮胎轴向的外端与所述外侧胎肩横沟的轮胎轴向的内端相向。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陆地部包括隔着所述内侧胎肩周向沟而与所述内侧胎肩陆地部邻接的内侧中间陆地部,
在所述内侧中间陆地部设置有沿轮胎轴向完全横穿所述内侧中间陆地部的多个横细沟,
所述多个横细沟的各轮胎轴向的外端与所述内侧胎肩横沟的轮胎轴向的内端相向。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胎肩陆地部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宽度为,所述外侧胎肩陆地部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80%~90%。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胎肩横沟的所述外侧沟部的轮胎轴向的长度为,所述外侧胎肩陆地部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65%~75%。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胎肩横沟的所述外侧沟部的轮胎轴向的长度为,所述内侧胎肩陆地部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60%~75%。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侧胎肩陆地部设置有从所述内侧胎肩周向沟延伸并且不到达所述第2胎面端而是中断的多个内侧胎肩中断沟,
所述外侧胎肩陆地部包括被所述多个外侧胎肩横沟区分的多个外侧胎肩花纹块,
在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设置有多个刀槽并且未设置沟。
CN202210433792.6A 2021-06-14 2022-04-24 轮胎 Pending CN1155345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98753 2021-06-14
JP2021098753A JP2022190431A (ja) 2021-06-14 2021-06-14 タイ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34592A true CN115534592A (zh) 2022-12-30

Family

ID=81595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33792.6A Pending CN115534592A (zh) 2021-06-14 2022-04-24 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80270B2 (zh)
EP (1) EP4105040B1 (zh)
JP (1) JP2022190431A (zh)
CN (1) CN115534592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34315A (ja) * 1986-11-26 1988-06-06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657485B2 (ja) * 1989-03-27 1994-08-0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ラジアルタイヤ対
JPH0325007A (ja) * 1989-06-23 1991-02-01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ラジアルタイヤ
JP4213197B1 (ja) * 2008-01-15 2009-01-2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38030B2 (ja) * 2013-12-27 2016-06-2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98347B2 (ja) 2017-02-21 2020-12-0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N112248720B (zh) * 2020-09-30 2022-10-04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高操控低噪音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90431A (ja) 2022-12-26
EP4105040B1 (en) 2024-03-20
US20220396096A1 (en) 2022-12-15
EP4105040A1 (en) 2022-12-21
US11780270B2 (en) 202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41789B (zh) 轮胎
CN107639975B (zh) 轮胎
CN110422015B (zh) 轮胎
CN110525131B (zh) 轮胎
US20210197622A1 (en) Tyre
CN113043797A (zh) 轮胎
CN111137072B (zh) 轮胎
CN110435363B (zh) 轮胎
EP4079544B1 (en) Tyre
EP3925799B1 (en) Tire
CN115805776A (zh) 轮胎
JP7419814B2 (ja) タイヤ
CN114103557A (zh) 轮胎
CN115534592A (zh) 轮胎
CN112937222B (zh) 轮胎
CN115534593A (zh) 轮胎
CN112810387B (zh) 轮胎
EP4074522B1 (en) Tyre
CN111559205B (zh) 轮胎
JP7419813B2 (ja) タイヤ
CN116685476A (zh) 轮胎
JP2022102633A (ja) タイヤ
JP2022102635A (ja) タイヤ
CN114379287A (zh) 轮胎
JP2022102634A (ja) 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